訂閱電子版新聞信 敬請掃碼:
From the Editor 編輯寄語
親愛的讀者、作者和義工朋友們,
大家好!轉眼夏天過去,我們又迎來了秋高 氣爽的九月。趁著夏日余溫,剛剛過去的勞工節 有沒有外出走走,和朋友家人小聚?但願各位休 假歸來元氣滿滿,一同迎接新「學年」。
今期話題我們來關注AI智能給長者生活帶來 的影響和變化,面對越來越近的機器人熱潮,您 是擔心還是期待更多一點呢?歡迎討論。
一年一度的中僑基金會高爾夫球賽本周開 賽,感謝社區的關注和支持。
中僑新天地獲批卑詩省歷史數字化項目資 金,用於保存和復興我們的早期刊物,專欄第一 篇見報,邀請您一同重溫1985年創刊號裡的溫 馨時光。
此外,我們副刊內容中有諸多睿智作者的精 彩隨筆、短文,希望我們的文字能夠陪伴您度過 一段舒適,愉悅的閱讀時光。感謝您的持續關 注。
祝
和順安康
我們的願景
中僑編輯部謹識 Table of Content
共建一個充滿活力的加拿大社會,大家 在這裡蓬勃發展,並為包容社區做出貢獻。
我們的使命
中僑互助會通過提供服務和倡議活動, 使大家有能力在加拿大實現個人目標,創建 新生活,並幫助大家提升歸屬感,追求自 立、福祉和優質的生活。
時事專題 智能時代的銀髪革命 03 AI如何重塑長者生活
精彩中僑 2025中僑基金會慈善高爾夫球賽 即將舉行 04
歲月留聲–混沌初生—充滿希望的1985年 06 墨韻韶光美不勝收 中僑長者書畫展圓滿結束
生活資訊 醫學新知–前後有別/去頭皮止癢洗頭水
文藝休閒 衷心感謝2025中僑慈善高爾夫球賽贊助商 05 新趣–馬之國 19
旅遊紀聞–愛爾蘭印象(下):大饑荒紀念雕像 20 中僑心理熱線專欄 我看見他們結婚 也看見了壓力與愛
詩林/隨筆–李魁賢的詩和詩論(2之2) 24 健康生活–肝膽聯動 守護情緒穩定與代謝順暢 17 月讀–童眼舊香江:爆竹喧天的農曆新年(中) 22 溫故/新風–秋之聲:《中英詩歌朗誦會》的緣起 23
黃金歲月–眼皮跳是凶是吉 25
花卉園地–繡球花開 美好即來
詩林/隨筆–白崖公園Whytecliff Park
營養樂趣–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需要的主要維生素 34 美文欣賞–新松、新地、新天 29
歌影劇場–近期精彩電影推介 35
智能時代的銀髪革命 AI如何重塑長者生活 隨著科技的發展,曾經只在科幻電影裡的場景正一點點在我們身邊實現。自動駕駛出租車,智能語音聊天助 手,大數據精准投放商品廣告,遠程線上醫療診斷……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智能應用的發展。社會上有一種刻板印 象,似乎長者群體與前沿科技關係不大,但事實上,在全人類都向老齡化社會發展的今天,「服務長者」其實是 智能化應用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前沿科技公司大力角逐的廣闊天地。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現代社會,人工智能(AI)正以 難以置信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這股變革之風 已吹向老齡化加劇的全球社群,AI正日益成為長者生活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 AI 助手:聰明勤勞不喊累 1.智能家居提升生活便捷性 智能家居技術(Smart Home)已經逐步進入我們的 日常生活。通過語音對話就可以「發號施令」:開燈、 關燈、調溫、定時、掃地、洗碗……這簡直是曾經「懶 蟲」的夢想變成現實。事實上,在房間自動化和適老化 改造中,這樣的進步能夠幫助長者更容易的應對家務, 提高日常生活的舒適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意外事 故的發生。
2.健康監測與醫療支持
AI驅動的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表和健康手環,能 夠實時跟蹤健康數據,包括心率、血壓和睡眠模式。這 些數據可被傳輸至醫生,便於隨時調整治療方案。AI技
術在疾病預測和早期診斷中的應用,也大大提高了醫療 的效率和精確度。隨著人類普遍平均壽命的增長,如何 更好的維護健康也將成為AI助理能夠大展身手的地方。
3.社交孤獨的緩解
曾經即時通訊的發展給大家帶來極大的便利。不論 天南海北,一個電話兒女親朋就可以「天涯共此時」 了,但這還不夠,如果兒女忙於工作,朋友時差兩隔 呢?別擔心,還有AI大語言模型陪你聊天。
近兩年來大火的ChatGPT和類似的各種智能聊天工 具簡直「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語氣和文筆都不輸 真人,很多人都在和AI「對談」的過程中大為驚嘆。相 信長者朋友們人生經驗豐富,如若願意暢聊,會發掘出 很多新鮮樂趣。
二.硬幣的兩面:誰能保證安全可靠公平? 然而,隨著AI技術的普及,科技進步惠及長者,也 帶來一些獨特的挑戰。
1.技術壁壘與數字鴻溝 飛速發展的時代如列車一樣疾馳向前,科技變化更
李育嬌
是日新月異。如何能夠跟上技術進步的腳步,學會使用 各種新的工具和軟件?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單 憑己力追趕時代有點不現實,但人的優點在於懂得集群 協作。一方面社區應該投入更多的資源和力量服務於需 要幫助的群體,讓大家一同享受到科技進步的善果;另 一方面科技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於服務於人,未來的科技 產品越來越智能,也就意味著對於普通大眾降低使用門 檻,越來越簡單易懂,方便使用。
2.隱私安全的擔憂
隨著越來越多的個人數據被收集和分析,信息安全 成為關鍵問題。長者尤其擔憂他們的健康信息和生活習 慣可能會被濫用。這方面的隱憂呼聲正在越來越大,希 望相應的立法能夠同步前進。
3.網絡詐騙的風險
科技進步也給騙子「賦能」,各種精妙的騙局層出 不窮。因篇幅的問題我們今後再為大家展開講解。
三.未來養老的大趨勢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AI在養老領域的 應用無疑是大勢所趨。筆者發問AI人工智能養老的未來 趨勢会怎樣,它給出了以下這樣的答案。讀者朋友們覺 得如何呢?
1.定製化智能養老
未來,AI將可能實現更為精細化和個性化的養老服 務。根據不同長者的需求,AI系統可自動調整照護方 案,提供量身定製的服務,最大限度地提升生活質量。
2.養老設施的智能化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養老院將配備更加智能化的 設施,包括自動化管理系統和智能護理機器人,這將 提高養老服務的效率和覆蓋面,減少人力資源的壓力。
3.社會化養老網絡 未來的養老將超越個人和家庭層面,形成一種社會 化網絡。AI技術將促進社區之間的聯系,形成一個支持 系統,使長者在更為廣泛的社會背景中生活。這種趨勢 將實現資源共享,提高養老資源的利用率。◇
2025中僑基金會慈善高爾夫球賽將於9月4日 (星期四)在列治文的Mayfair Lakes高爾夫鄉村俱樂 部舉行。今年進入第21屆的賽事,一眾熱心社會公益的 高球愛好者將組隊於當日競逐冠軍杯,並參與推桿比 賽、一桿入洞比賽等。賽事籌得善款將撥捐中僑青年, 婦女,家庭及⾧者等服務等。
網上捐款鏈接: 除高爾夫球慈善賽外,各界人士亦可參與是次活動 的無聲拍賣,物品包括:名酒、高爾夫球體驗套票、餐 飲禮券及珍貴收藏品等。無聲拍賣將於9月2日開始至 9月4日晚上8時正(溫哥華時間PDT) 結束,不容錯失。
查詢:中僑基金會 604-408-7228 / fundraising@success.bc.ca◇
無聲拍賣鏈接: 中僑基金會衷心感謝
2025中僑慈善高爾夫球賽贊助商
果嶺費及球車贊助
GolfBC Group
午宴及晚宴贊助
Dr. Francis C.H. Law, MD
Air Cannon 贊助
SHAPE Properties
推桿比賽贊助
Park Georgia Insurance & Shepherd Compello
一桿入洞贊助
BOSA Properties Inc. & Vanprop Investments Ltd.
EasyPark
Wong's Insurance Services Ltd.
特別贊助
Mr. James & Mrs. Julie King
獎杯贊助
Dr. Thomas Wong
發球區贊助
Delta Pacific Benefit Brokers Ltd.
KPMG
Patsy Hui RE/Max Westcoast
普通贊助
CIBC
社區支援贊助
Royal Pacific Realty
Tsawwassen Mills
禮品贊助
Continental Seafood Restaurant
Dan-D Pak
Hello Nori
Maxim's Bakery
Richmond Centre Chatime
Sunrise Soya Foods
THL Gourmet Foods
Tim Hortons
傳媒合作伙伴
Fairchild TV
印刷贊助
Rayacom | Racer Boxes
(*排名不分先後)
混沌初生——充滿希望的1985年
當我們重新翻開1985年的《松鶴天地》,迎面而來的不只是紙頁的墨香,更是一個社區初生 的心跳。那些被時間洗禮,溫柔泛黃的版面,記錄了移民在異鄉扎根的勇氣、城市脈搏的初響, 以及無數平凡卻發亮的故事。我們回望創刊時期的報道,精選經典篇章與細節,以今日的視角梳 理、注解與摘錄,讓舊日的經驗在當下重生,不只懷舊,更在從源頭汲取信念與方向。
每一次回看,都是與前輩對話;每一次重溫,都是為明天蓄力。願讀者在這些文字裡,聽見時代的呼吸, 也看見自己的身影——讓舊報紙裡的溫馨記憶,再次照亮前行的路。1985年共有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三本期 刊, 這裡每期揀選兩張照片(電子版放大可閱讀),更多内容敬請繼續關注。
開天闢地第一期,社會各界殷切關注,溫哥華市市長亦發函致賀。
八十年代亦有社區安全的隱患,是不是該給被冤枉的新移民平反?
八十年代的唐人街,已經有了「配送到門」服務。
創刊的初衷是幫助語言有障礙的長者了解政策和訊息。
雖然身在他鄉,華裔族群聰明勤勞,勇於開拓的特色永遠不變。
住房真是「老大難」,只好一邊研讀養生秘訣一邊排隊申請廉租屋。
由中僑長者學院和書畫興趣班學員聯合呈現的書畫 藝術品作品展,於列治文公共圖書館公開展出,並已於 上週圓滿落幕。展覽匯集山水、花鳥等水墨題材,展現 學員們的學業成果,亦透出長者學員的人生閱歷與審美 積累。
展期間吸引社區民眾與藝術愛好者前來觀賞與討
論,促進了跨世代對中華書畫之欣賞與理解。透過本次 展出,學員將課堂所學轉化為創作成果,亦在學習過程 中拓展社交,建立聯絡,獲得廣泛認同。
感謝列治文公共圖書館提供場地與協助,亦謝謝指 導老師、義工團隊與社區夥伴的支持。未來,書畫班將 持續推出課程與公開展出,歡迎持續關注與參與。◇
《中僑新天地》誠邀您參加讀者滿意度調查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 大家好!一路走來,《中僑新天地》一直感恩你 們的陪伴與支持。為了能更好地傾聽大家的感受,滿 足大家的閱讀需求,我們準備了這份滿意度調查。無 論是喜歡的欄目,還是想改進的地方,您的意見對我 們來說都非常重要,也是推動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
敬請用手機掃描右邊的二維碼,就會進入滿意度 調查表單,然後選擇心儀的答案就可以了。
感謝您願意與我們分享心聲,期待與您一起把 《中僑新天地》打造得更精彩!
月份 | Month
7 月
July
列治文國語楓華會 Richmond Maple Mandarin Group
2025 年 7 月至 9 月活動表 | July to September Calendar of Programs
活動、講座、太極 班 | Workshop , Activity, Tai Chi class
日期 | 時間 | 地點
Date | Time | Venue
7 月 10 日 (星期四 )| Thur.
下午七時 | 7:00-9:00pm
線上講座 | Online workshop
7 月 20 日(星期日 )
上午 8 時 30 分 |8: 30am
8 月 16 日 (星期六)|Sat.
8 月 August
內容 | Content
家庭法法律須知
(講員: 李黎律師)
ZOOM ID: 967 1434 4549
中僑百萬行 40 週年慶| Walk with the Dragon
上午 8 時 30 分 -下午 6 時 30 分 |8:30am -6:00pm 一日遊: 希望之旅
9 月 September 9 月 18 日(星期四) Thurs
下午七時 | 7:00-9:00pm
線上講座 | Online workshop
月份 | Month 時間 | Time
7 月 July 下午 5:00-7:00pm
8 月 August 下午 5:00-7:00pm
9 月 September 下午 5:00-7:00pm
退休財務規劃
(講員: John Liu)
ZOOM ID: 959 8220 5007
太極班時間表 | Tai Chi class schedule
日期 | Date
7/8, 7/15, 7/22, 7/29 (星期二)TUE.
8/12, 8/19, 8/26 (星期二)TUE.
9/2, 9/9, 9/23 (星期二)TUE.
中僑互助會列治文國語楓華會,入會條件: 有效中僑互助會會員 (申請入會時請出示中僑互助會會員證或同時申請中僑互助會會員)
國語楓華會會員費:每年十元
費用 | Fee
免費| Free 需要報名
免費| Free 需要報名提供車票
會員: $40
非會員: $45
*活動單張另外發放,或與相關 人聯繫
免費| Free 需要報名
地點 | Venue
列治文加愛中心 340 室
Caring Place #R340 *7/15 在 345/350 室
列治文加愛中心 345/350 室
Caring Place #R345/350
列治文加愛中心 340 室
Caring Place #R340
中僑互助會列治文辦事處: #220-7000 Minoru Blvd., Richmond, BC V6Y 3Z5 (列治文加愛中心)
電話: 604-279-7180 或手機: 236-838-6028 網址: www.successbc.ca
中侨互助会列治文服务中心
免费九月份讲座及活动
9 月 3 日(周三) 上午 10 时–12 时 道路安全及 ICBC 服务介绍 (线上) 英语/ 国语 https://success.jotform. com/252195531231854
9 月 10 日(周三) 上午 10 时–11:30 时 新移民须知及福利概览 (线上) 国语 https://success.jotform. com/252037097870865
9 月 17 日(周三) 上午 10 时–12 时 个人所得税申报须知 (线上及线下) 国语 https://success.jotform. com/252196006911857
9 月 23 日(周二) 上午 10 时–11:30 时 新移民心灵健康 101 (线上及线下) 国语 https://success.jotform. com/252126791818867
新移民就业讲座 9 月 16 日(周二) 上午 10 时–12 时
9 月 23 日(周二) 下午 6 时–8 时
9 月 24 日(周三) 上午 10 时–11:30 时
自雇和小型企业设立指南 (线上) 国语 https://success.jotform. com/252305498820863
Canadian Labour Market Outlook and Career Planning (Online) English/ Japanese https://success.jotform. com/252305064116850
和雇主面对面: FPS Food Process Solutions (线下)
英语 https://success.jotform. com/252267340795867
服务对象为永久居民、受保护人士、公约难民和住家保姆。讲座登录链接会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你。
#220 – 7000 Minoru Blvd, Richmond BC | 604-279-7180 isiprichmond@success.bc.ca | www.successbc.ca
Workshop date/time/venue/topic may subject to changes. Please contact S.U.C.C.E.S.S. Richmond Service Centre for information. Updated: August 19, 2025
我看見他們結婚,也看見了壓力與愛
結婚到底是兩個人的事,還是兩 家人的事?這個問題,最近一直徘 徊在我好友的心中。
我朋友在兩年前成功求婚,但因 為種種因素,他們的婚禮計劃延至 明年才舉行。在這兩年間,我在與 他們聊天時,聽到了許多期盼、挫 折、期待與落空……
從一開始,他們對婚禮有著簡 單的期望與要求;但隨著雙方長輩 的意見逐漸加入,一切開始產生偏 差,變得與他們原本想像的模樣大 不相同。
當他們開始為了磨合而妥協某些 要求時,卻又面對許多現實上的衝 擊與壓力。
看著他們的狀況,我也感到十分 心疼。他們常常問我:「這不是我 的婚禮嗎?為甚么好像都不能自己 決定?為甚麽我是主角,但無論大 小的決定都得受到其他人的干涉, 非得納入他人意見不可?」
我的家庭比較傳統,對於長輩們 對某些儀式與習俗的堅持,我其實 從小就有所接觸與理解。有時候, 不同的經歷與文化確實提供了我們 許多方向,但同時也為我們設下了 不少枷鎖。那些傳統背後的寓意或 許美好,卻也隱含著莫大的壓力。
我曾經參加過一位台灣朋友的婚 禮,整場婚禮氣氛歡樂,與我過去 在電視中看到的台灣傳統婚禮截然 不同。他們選擇在酒吧舉行婚禮, 載歌載舞,還設計了各種表演與小 遊戲。我由衷為他們感到高興,因 為雙方父母都支持他們選擇這樣的 結婚方式。他們進行了大量的溝 通,而幸運的是,與這場婚禮有關 的人(包括雙方父母)都懂得如何 互相尊重。
後來,我有機會與新郎的父母聊 天,才知道他們其實也承受了不少 來自親戚的壓力。當親戚們得知這 場婚禮將不遵循某些傳統儀式時, 便產生了不少非議與壓力。然而, 父母仍選擇站在孩子這邊,支持他 們所愛的人。我聽了十分感動,因 為這讓我真切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 愛與包容。從他們的話語中,我也 明白到:其實父母也在學習,學習 如何尊重、理解並支持他們的孩 子。而這份支持背後,往往蘊含著 無數的犧牲與退讓。
婚禮的確需要來自多方的配合, 你得與各種不同的「單位」協調、 合作,才能歷經長時間籌劃後,達 成一個相對滿意的結果。背後的考 量因素實在太多太多。但說到底,
很多事情其實沒有絕對的對錯。無 論是選擇新潮的結婚形式,還是遵 從傳統的方式,每一種選擇的背後 都有其原因與價值。
在婚禮的背後,其實是一場關於 成長的旅程——學習表達自己的聲 音,也學習傾聽他人的立場;學習 堅持所愛,也學習在愛裡讓步。我 們無法選擇出生的家庭,但可以選 擇用甚麼方式去建立屬於自己的家 庭。
所有禮俗與程序之外,最珍貴的 不是場地、不是菜單、也不是流程 表,而是兩個人在生命的轉彎處, 牽起彼此的手,說:「無論未來是 風是雨,我願意和你一起走。」
願每一對新人都能在爭取屬於自 己幸福的同時,也感受到理解與支 持的力量。婚禮只是一日,婚姻是 一生——願我們都不忘這份初心, 願愛與包容同行。
無論你是新娘、新郎、父母、親 友,還是協助婚禮籌備的每一位, 只要你感到疲憊、焦慮或情緒低 落,請記得你不是孤單的。歡迎致 電中僑中文心理熱線支援熱線,我 們的義工團隊願意以溫暖與關懷, 陪伴你走過每一段情緒的波動。◇
肝膽聯動 你是否有過明明 沒熬夜、沒壓力,卻莫名煩躁、難 以入眠,或者總覺疲憊、情緒低 落?別急著怪「太累」,很可能是 肝膽這對黃金搭檔發出的「關注提 示」。
肝如調度中心,膽似配送小 哥,默契時全身順暢;可一旦掉鏈 子,情緒與代謝就會「堵車」。
本文將帶你識別這些細微信 號,了解肝膽的協作奧秘,並學習 幾招簡單實用的守護方法。
一 肝膽失調 身體悄悄示警
肝膽從不直接喊疼,卻會通過 身體語言「泄密」。比如:早起口 苦得像嚼了半碗中藥,吃點油炸就 胃裡打鼓;眼睛干澀、臉色發黃、 指甲脆裂,女性甚至乳腺脹痛、長 斑——這些小毛病,往往是肝氣郁 結、膽汁不暢的提醒。
更隱蔽的信號是情緒:動不動 心煩、心情灰蒙蒙,甚至半夜醒來 生悶氣,那其實是肝膽在提交「情 緒工單」。若你忽視不理,代謝就 會逐步失衡,膽固醇上升、免疫下 降也會悄然找上門。
現代人生活節奏亂:久坐、熬 夜、外賣、壓力、情緒內耗……肝 像晝夜加班的老板,膽像被催單的 快遞員,雙雙超負荷。一旦溝通不 暢,就像公司核心部門混亂:訂單 延誤、系統癱瘓,而最終埋單的, 只能是你——心情焦躁、食欲下 降、毒素堆積。
守護情緒穩定與代謝順暢 二 肝膽協同受阻 影響情緒與代謝 中醫認為,肝膽是一對互為表 裡的拍檔:肝主疏泄、調情緒,膽 主決斷、助消化。《素問》說,肝 是「將軍」,謀劃全局;膽是「中 正」,拍板執行。兩者配合得當, 情緒穩定、思路清晰;一旦肝膽協 作失衡,就像公司溝通失靈——文 件卡在郵箱裡,事情全堵住,結果 是心煩意亂、決策困難,代謝也跟 著罷工。
現代醫學把肝比作「化工廠」 ,負責解毒和營養代謝;膽像倉庫 調度員,膽汁到位,脂肪才能順利 分解。若肝處理能力下降,代謝塞 車,腦子先「發火」;膽汁排泄受 阻,油膩難消,脂肪囤積。更麻煩 的是,肝膽還影響荷爾蒙和血糖節 奏,讓精力和情緒像坐過山車。研 究顯示,肝髒壓力大時,會通過神 經和炎症信號「打小報告」給大 腦,導致情緒起伏、睡眠困擾;膽 道一堵,代謝廢物累積,頭昏、腹 脹、內分泌紊亂,最終形成身心罷 工的連鎖反應。
三 護肝養膽 營養和習慣要雙管齊下
護肝養膽不需要高深技巧,關 鍵在於兩件事:讓肝膽有「動力 油」,同時給它們足夠的修復時 間。
生活習慣加分法:按時就寢 (晚11點前),給肝膽留足「打卡 修復」時間;三餐規律,避免膽囊 空倉或暴飲暴食;排便守時,維護 肝膽運轉節律;飯前散步、睡前泡 腳或熱敷,讓氣機暢通;情緒管理 更關鍵,養成正面表達習慣,快 走、唱歌、寫字或腹式呼吸,都有 助肝膽放松。
總之,肝膽聯動,是身體代謝 和情緒的「總開關」。肝膽合拍, 情緒才穩;肝膽通暢,代謝才順。 多一點覺察,多一點關照,就能避 免「內部堵車」拖累。飲食合理、 作息規律、及時疏解情緒,你的身 體就像重新校准的節拍器,輕松運 轉。今晚,從早點休息開始,讓這 對身心搭檔繼續默契協作吧。◇
芳芳,70後,藥學博士、加拿大註冊 營養師,曾任大學教師。後來深入研究營 養學,認識到它與醫學在理念和實踐上的 差異,並發現許多朋友在健康養護方面存 在諸多誤區。
熱愛中醫養生的深厚底蘊,關注現代 營養學的前沿發展,致力於將傳統中醫智 慧與現代營養學有機融合。深入探討健康 邏輯、疾病本質、慢性病康復、臟器運作 原理及膳食營養及營養補充策略,希望通 過科學與實用的健康理念分享,有助更多 人實現全面的健康管理。
餐桌加分法:多綠葉蔬菜、全 穀、抗氧化漿果,少糖、少油炸、 少酒精,讓肝膽輕鬆上班。營養補 充上,B族維生素是肝代謝的「火星 塞」,卵磷脂幫膽汁順暢、促進脂 肪代謝,奶薊草和姜黃給肝細胞穿 上「防彈衣」,蒲公英溫和清熱利 膽。熬夜、喝酒或長期用藥的人, 更要給肝膽加碼補給。
醫學新知
陳慧敏醫生
中國人有講究風 水的傳統。有些人認 為是迷信,其實背後 有其科學。計劃建造 家園,選址一定要安全,不可受強風 吹襲。同時,必須有水源,但也不可 以建在河邊,以免大水時被淹。善用 自然地理環境來配合生活需要,考慮 風、水等問題,當然是科學。
建築物的內部結構也有學問。例 如安裝窗戶的位置,既要通風,也要 懂風。中國的房屋一般坐北朝南,北 牆可防冬天的寒冷北風,南窗則方便 在夏季享受涼風。
又如廁所和廚房這兩項重要設 施,建築界有個口訣是「水火不相 容」。意思是說,開火的廚房不可正 對著浴室廁所。事實上古人一般將廁 所安裝在室外院落,把必須清潔的的 廚房遠離骯髒的廁所,十分符合衛生 原則。
要預防病從口入,大家都習慣飯 前洗手,便後洗手,注意衛生。
大便後一定要徹底洗乾淨雙手,
潘錦興藥劑師
前 後 有 別 是因為糞便中有細菌,不宜留在手 上,而飯前洗手,當然是提防把手上 的細菌,吃進肚裏。
至於小便,雖然沒有細菌,但有 氣味,感覺上也覺得骯髒,所以小便 後都應洗手。
由於小便沒有菌,在危急缺水 時,例如在海上漂流,的確是可以飲 自己的小便來延續生命。
從微生物學的角度來說,陰部這 個給人骯髒感覺的部位,骯髒(多 菌)的是肛門而不是尿道口。
而注意衛生的其中一個要點,是 防止細菌從肛門跑到尿道口,進入膀 胱,甚至繼續前進,沿著尿管去到腎 臟。
這是因為腎臟有許多血管,一旦 細菌入血,構成敗血症,隨時可以致 命。
不知道大家是否清楚陰部的結 構?這裏稱為「會陰」,女性一共有 三個出口:前面是尿道口、產道口 (陰道),後面是肛門,男性則只有 尿道口和肛門。
由於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短得多, 細菌較易進入膀胱,構成膀胱炎,令 小便時十分痛楚,甚至帶血,病人又 會急尿難忍,甚至失禁。
尿道炎和膀胱炎的症狀相似,大 部分都能在服食抗生素後順利痊癒, 但有些婦女會反覆發炎,十分煩惱。 特別是新婚時,因頻繁性交,令陰部 的細菌有機可乘。
預防尿道炎的方法,首先是多喝 水,並經常小便,以助沖刷走細菌。 切勿忍小便,否則已進入的細菌就能 在靜靜的膀胱內努力繁殖了。宜在性 交前後都小便。
還有,為提防來自肛門的細菌跑 到前面的尿道,應養成習慣,每次小 便後清潔陰部時,注意手勢方向,一 定是從前面抹到後面,而且不可返 回!◇
延伸閱讀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women - self-care https://www.mountsinai.org/health-library/ selfcare-instructions/urinary-tract-infectionin-women-self-care
去頭皮止癢洗頭水(Tardan) 頭皮症是一種十 分常見的皮膚病。它
的症狀是在頭部、頭 髮、眼眉甚至肩部可出現一些白色 的小塊,亦可能出現頭痕的症狀。
大部分人患上頭皮症都不需要見 醫生,通常可藉助一些含藥性的洗 髮水便可。頭皮症的形成可有以下 的原因:(1)油質和經常受刺激的 皮膚;(2)皮膚過度乾燥;(3) 對頭髮用品有過敏;(4)同時患有 牛皮癬或濕疹。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長期生活在 高度壓力下會使人有較高機會患上 此症。冷和乾燥的天氣亦是原因之 一。
市面上有很多種有藥性的去頭皮 洗頭水。今期為大家介紹一種叫做 Tardan的治療性洗頭水。它的主要 成份是Coal Tar Solution(5%煤焦 油溶液),Salicylic Acid(2%水 楊酸),Triclosan(0.3%三氯沙) 。三種都是臨床測驗證實是有效用 來治療濕疹、牛皮癬和去除頭皮和 止癢的藥物成份。它更是洗頭和護 髮素二合一的產品,十分方便。
用法十分簡單,首先將頭髮弄 濕,搽上足夠的Tardan洗頭水,加 上少許溫水,快速地按摩頭髮直至 形成泡沫,待大約五分鐘後才用溫 水將頭髮完全沖洗乾淨。注意勿讓 洗頭水進入眼內,出品商建議每星 期使用Tardan兩次,不用Tardan的 日子可以用普通的洗頭水洗頭。
若然使用Tardan之後出現有過敏 的現象,便應該立刻停止使用,到 你的家庭醫生處求診了。◇
文 圖︰陳曰
馬之國 人類馴服馬,已有數千年歷 史。
在名著Germs, Guns sa nd Steel 中,Jared Diamond解釋, 人類的祖先,全靠馴服了比自己 大的動物,如牛、馬、駱駝、羊 駝來協助勞動,才能發展農業, 儲存糧食,開拓文明。
而馬,不僅肩負日常工作, 還可以用來打仗。
八百年前,草原上的蒙古 族,就是憑著騎術和刻苦耐勞的 蒙古馬,東戰西征,創造了有史 以來世界上最大的蒙古帝國。
來到蒙古國,怎會看不見馬 呢?草原上常可見策騎牧民,或 他們的馬,自由自在地吃草。
我們參觀蒙古生活的旅遊項 目。只見幾個孩子,與成年人一 起,騎馬迎賓。後來小男孩親自
蒙古航空公司的標誌當然是馬
草原上或是舞台上, 都不能沒有馬頭琴。
牽馬回居住區。顯然,這馬屬於 他。
我們又到Hustai National Park看野馬。從未經馴服的蒙古 野馬,在1960年代瀕臨滅絕,到 1977年,3位熱心荷蘭人成立保護 野馬基金會,成立野馬血統紀錄 數據庫,到世界各地動物園購買 野馬,之後在90年代,將適合配 種的蒙古野馬放生。他們的努力 並無白費,如今這兒已有百多頭 野馬了。◇
牧民讓馬在草原上自由放牧
難得近見的蒙古野馬
舊照片讓我們見識,從前的男孩是怎樣上馬。
小男孩的馬上風姿,絕對不輸兩位姐姐。
小男孩持韁繩的手法純熟 迎賓的蒙古牧民隊伍,騎駱駝、氂牛和馬出現。
讓馬站起來,是基本的馬術表演。
舞台上的馬頭琴
愛爾蘭印象(下):大饑荒紀念雕像
Great Famine Memorial Statues 在都柏林麗妃河畔(River L iffey),海關大樓碼頭(Custom H ouse Q uay),有六尊難民
和一條狗的銅像,紀念愛爾蘭1845至49年的大饑荒,1847年災民徒步百哩離開農村來到都 柏林乘船遠赴美加和澳洲,是雕塑家Rowan Gillespie1997年的裝置,作品題名為「離開」 The Departure。 文圖 陶永強律師
1801年以前幾個世紀,愛爾蘭是英國的殖民地,之 後收併入大英帝國,大部分地方由英國人持有,出租給 愛爾蘭人作為佃農,種植穀物和養牛讓地主賣出海外, 而佃農則倚靠種植馬鈴薯為主食。1845至49年,持續的 霉菌導致馬鈴薯腐爛,令愛爾蘭西南的佃戶嚴重缺乏糧 食,釀成大饑荒。貧病的佃戶沒法生產和交租,讓他們 流徙去美加和澳洲是政府和地主的安排。
那條饑餓的狗跟隨着人群,裡面有牠的主人嗎?無 論如何,來到碼頭,牠便會被遺棄了。
造成大饑荒的多個原因:(1)地主的貪婪和不仁,無 視佃戶生存的基本需要;(2)英政府對新歸併的前殖民 地的忽視和不平等對待;(3)政黨之間的權力鬥爭凌駕 於對民生的關懷;(4)多數英國國民的新教信仰尚存在 狹隘的胸襟,對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人持有歧視。種種 原因,孰輕孰重,至今尚有爭議,立場不同,可以有不 同的結論,重要的是已沒有強權可以獨斷這歷史的論述 該如何評說。
愛爾蘭的人口,1845年是8百萬,1849年是6百萬, 大饑荒造成的死亡達一百萬人,被逼離開愛爾蘭的亦有 一百萬人,流徙到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美加、澳 洲等地。
在英國的利物浦,現在的人口約有3/4是愛爾蘭裔, 因此利物浦被戲稱為愛爾蘭的第二首都,而利物浦亦曾 經多年來選出一位支持愛爾蘭獨立的議員。
在都柏林海關大樓碼頭雕塑群的旁邊,有加拿大 前總理克里田在1999年立的紀念牌匾,上面寫著:
In memory of the victims of the Great Famine, and for their descendants who have done so much to build Canada.紀念大饑荒的災民和他們的後裔,他們 為建設加拿大作出巨大貢獻。
在加拿大多倫多,也有紀念愛爾蘭大饑荒的銅像, 也是雕塑家Rowan Gillespie的作品,名為「抵達」
The Arrival,裝置在愛爾蘭公園。在1847年,愛爾蘭 大饑荒的巔峯,有 38,500 愛爾蘭災民遠涉重洋抵達當 時人口只有20,000的多倫多,大概平均每日 300 至
500人抵達,很多人在船上感染傷寒,死亡率達 30%,扺達後便構成嚴重的醫療防疫負擔,當時的多倫 多市政府和醫療團隊面對凶險的局勢,在人力和資源 都缺乏的情況下,依然以人道包容的安排和行動去接 納和照顧這些難民,移民醫院的醫療總管 George Robert Grasett在照顧難民過程中自己染病去世,年僅36 歲。多倫多市中心有一個小小的Grasett Park路邊公 園記念他。◇
陶永強:律師,詩譯者。2005年獲得台灣梁實 秋文學獎英詩中譯優秀獎。譯詩包括中英古典和 現代詩中英對譯。
電郵聯繫Email contact: tommytao@shaw.ca
築一座跨越海洋的文化心橋 溫哥華的夏日如溫柔的少女,陽光透 過雲杉林灑在斯坦利公園的草坪上,斑駁 如金。這座被蔚藍海洋與巍峨雪山環抱的 城市,是我祖輩選擇的安居之所,也是我 記憶中最溫柔的故土。感恩先人遠渡重洋,在這片被太 平洋輕撫的土地上扎根,為我們開闢了一條繁花似錦的 成長之路。然而,最終我的身心還是隨澳門回歸祖國。
澳門回歸後,我留在那裡工作和生活,孩子出生後,假 期才回來,孩子則一直對這片土地念念不忘。
這並非沒有愛,恰恰因為太愛,才更捨不得讓中華 文化的根脈在下一代身上悄然斷裂。我的兒子作為移民 加拿大的第三代,自小熱愛溫哥華的寧靜和美好,卻在 外公的教育下熟讀古詩詞:滾滾 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 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 度夕陽紅……他們這代人注定要 成為文化橋梁的築橋人——在太 平洋兩岸之間,在歷史與未來之 間,在傳承與創新之間。
於是我們做了一個特別的選 擇: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初中, 都在傳統的澳門中文學校接受教 育。在那蘇州園林的文化遺產校 園中,他們用毛筆一筆一劃地描 紅,在琅琅讀書聲中背誦故鄉的 情懷,在端午節學著包粽子,在 中秋節仰望同一輪明月。直到高中才轉回加拿大學制的 國際學校;而大學,則是他們正式回歸加拿大的時刻。
楊穎虹
如今作為加拿大的一份子,我很慶幸能用自己的方 式參與本土的文化傳承。「童心橋」這個欄目名稱,蘊 藏著我最深的期盼——「童」不僅指孩子,更是我們每 個人都該保有的赤子之心;「橋」不僅連接地理的兩 端,更溝通心靈,傳承文化。這個欄目不該是我一個人 的獨白,而是所有文化築橋人的共鳴箱。期待更多朋友 在這裡分享你們的文化傳承故事,讓涓涓細流匯成江 河。
至於我,雖然已是兩個大學生的母親,卻依然是20 年前在博客中那個「羊豬老師」:白白胖胖,永遠帶著 微笑的粉紅色小動物。曾經執教中學和大學,如今在大 學負責學術期刊的行政工作,業餘時間繼續耕耘兒童文 學與家庭教育領域。在「羊豬童 話」這個小天地裡,我希望能與 更多朋友相遇相知。除了專欄寫 作,我也願意義務提供家庭教育 咨詢,特別為新移民家庭提供支 持。文化適應的過程難免孤獨, 但我們可以互相點亮心火,讓每 個人都能在異國他鄉找到歸屬。
此刻,望著窗外溫哥華燦爛的 夏日陽光,我想起出生地廣州的 參天木棉,也想起自己人生在不 同城市成長的點點滴滴。文化的 傳承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 而是讓不同土壤的養分共同滋養 一個靈魂。願我們的下一代既能擁抱楓葉國的寬容創 新,也不忘記中華文化的深邃智慧。
有人問,為何要讓孩子的求學之路如此曲折?我的 答案始終如一:人的一生不一定會永遠生活在同一個地 方,但文化的根脈需要用心栽培。華僑比誰都懂得「離 散」二字的重量——正因為離開故土,才更懂得中華文 化的珍貴;正因為行走在兩種文化之間,才更迫切地想 為後代築起一座堅固的文化橋梁。
在歷史的長河中,華僑對祖國的深情從未因距離而 褪色。從辛亥革命到抗日戰爭,從改革開放到抗震救 災,海外遊子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援手。這種情感很複 雜,既有對文化母體的依戀,也有對身份認同的追尋, 更有讓中華文化在世界發光發熱的渴望。我們離開了, 所以更懂得珍惜;我們走遠了,所以更想要回來貢獻。
您願意一起來築這座童心橋嗎?讓我們以赤子之心 為墩,以文化記憶為樑,築一座跨越時空的心靈之橋。 期待在這座橋上,遇見同樣相信文化力量的你。
謹以此欄獻給所有在文化間行走的人,特別獻給我 的寶貝孩子們——願你們在溫哥華這片美麗土壤中,長 成自己喜歡的模樣,讓中華文化的種子在異域開出絢爛 的花朵。
羊豬老師乙巳年仲夏記於溫哥華◇
作者為作家及家庭教育學者,提供有關家庭教育 的義務諮詢。
電郵:lydiapps@hotmail.com; 微信視訊號:「羊豬老師」
童眼舊香江—
時光像奔流向前的溪河,永不停 息,永不回頭。歲月悠悠,我的生命之 河也在香港這片土地流淌了大半個世 紀,目睹這個動感之都由貧乏走向輝 煌,由小漁港變身為一個國際大都會。
目睹香港在歲月的長河中,有時順暢流 淌,有時碰著大石也會激起無數浪花與 暗湧。作者在貧困仍不乏歡笑的童年 中,見證了五十、六十年代長輩們在動 盪歷史中的掙扎,快樂與憂愁。他們困 乏而堅忍,艱辛而拼搏,貧苦而樂天知 命,互助互愛,鑄成了獨特的的「獅子 山精神」。趁著回憶尚未淡忘,抓著泛 黃的光影,把它記下,與你分享。
(圖片來源於網絡)
家家戶戶送了灶君上天之後, 「行花市」是大家喜愛的節目。花 市裏,除了一盤盤金黃的桔子,艷 麗的桃花之外,還有劍蘭、水仙、 蘭花、玫瑰等各種花兒,各顯美 姿。還有果子奇特的「五代同堂」 和寓意吉祥「有銀有樓」的銀柳。 此外,還有一些賣利是封、揮春、 花籃、風車、氣球、金豬錢罌等等 賀年用品的小攤檔。小孩子就最喜 歡圍著那七彩氣球的攤子團團轉, 我們苦苦央求爸媽給我們每人買一 個,美麗的氣球飄浮在半空中,我 們把氣球牢牢握在手中,便像擁有 了全世界,心滿意足的離開。
團年飯是過年最重要的一個節 目。為了這頓飯媽媽往往忙上好幾 天:浸冬菇蠔豉髮菜啦,到市場宰 雞殺鴨啦,買鮮魚和臘味等等。吃 飯的時候,每道菜式都有個吉祥的 名稱,例如「好市發財」就是蠔豉 冬菇炆髮菜;「橫財就手」就是紅 燒豬蹄;「年年有餘」就是煎釀土 鯪魚,「紅皮赤壯」就是燒肉,「 家肥屋潤」就是蒸臘味等等。奇怪 的是,無論有多少餸菜,媽媽都會 擺上三個小碟。一碟是鹹魚,一碟 是臘腸,一碟是韭菜,要我們每個 小孩都嚐一點。她說是希望我們「 鹹魚青菜飯久長」,永遠不愁衣 食。這真是作為一個母親的最卑微 真摰的心願。
團年飯不單止是一家人的團聚 日,我們還會邀請孤身在港的親友 到來。(他們有的妻子仍未來港, 有的仍未婚娶。)為的是避免他們 「每逢佳節倍思親」。爸爸拿著一 瓶竹葉青勸酒,連連說:「不醉無 歸!不醉無歸!」大人們都說著鄉 間親友的舊事,有歡笑亦有感慨。 大家都藉著這團圓的一夜,抒發思 念鄉親父老的愁緒。這都是當年離 鄉别井一輩的心事。
六十年代還未禁止燃放爆竹。 一到農曆年新舊交替的時分,家家 戶戶都燃放爆竹送舊年。霹靂啪啦 的爆竹聲,絲絲絲的放煙花聲,排 山倒海的掩來,如轟雷,如海浪, 如驚濤,連綿不絕,響徹一夜。膽 大的男孩子,用「煙仔嘜」(當年 盛載香煙的小圓罐)蓋住爆竹,燃 點時,「煙仔嘜」被炸上半天。掉 下來的時候,大家爭相走避,喧曄 歡笑。女孩子們就拿著「滴滴金」 ,走到巷子的暗角燃點,一圈圈地 揮舞,散落四周的星星點點金光, 璀璨美麗,蘊藏著女孩童年美麗的 夢想。◇
各位朋友, 專欄《童眼舊香 江》自刋登以 來,獲得不少朋 友回應及分享他 們同時代的童年 趣事。
現在《童眼舊香江》已結集出 版,除了香港、澳門各大書店有售 之外,現在列治文時代坊及溫哥華 華埠之三聯書店亦有出售。謝謝各 位關注。
秋之聲:《中英詩歌朗誦會》的緣起 每年秋季,加拿大華 裔作家協會都舉辦中英詩 歌朗誦會,今年是第15屆了,參加 者除了會員之外,我們還邀請其他 族裔的詩人,來分享他們的創作。
朗讀的作品,都翻譯成中英文,讓 參會者都能夠一同欣賞。這是一個 雙贏的文學活動。說起這個詩歌朗 誦會,是有來歷的。
源頭可以追溯到不列顛哥倫比 亞大學(UBC)的布邁可(Michael Bullock, 1918-2008)教授,他是 個翻譯家,也是個多產詩人。他著 作甚豐,有譯作與詩集一百多部, 我讀研究生時,修過他的翻譯課, 獲益良多。他平易近人,喜歡與人 讀詩聊天。我畢業後,與他仍有來 往。2008年夏天,他去倫敦探望女 兒期間病逝,大家聞訊難過不已。
番書仔
我們在UBC附近他經常散步的公園 舉行追悼會,主持追悼會的,是前 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系主任姜安道 (Andrew Parkin)教授。
姜安道教授來自英國,是個著 作等身的學者,研究戲劇,也是個 詩人。他原任教UBC,後到香港中文 大學擔任英文系系主任。他在香港 居住多年,很喜歡廣東點心。第一 次與他飲茶,知道他以葫蘆為題, 寫了18首詩作。我很驚訝他對葫蘆 這個古典意象的豐富聯想,於是翻 譯成中文。第二次飲茶時,與他談 論翻譯,一個念頭忽然降臨,何不 與我的作家朋友們分享這些葫蘆詩 呢?於是,中英詩歌朗誦會這個念 頭就出現了。
從2009年開始,加拿大華裔作家 協會每年秋天,舉辦中英詩歌朗誦
日常用語 梁麗芳
會,第一次朗誦會在溫哥華中華文 化中心舉行。那次,我們朗讀了姜 安道教授的葫蘆詩與布邁可教授的 詩作,還朗讀了會員的作品,獲得 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後,我們每年 秋季舉辦,參加的人數眾多,更獲 得中山公園的鼎力支持。除了參加 朗讀的詩人與翻譯者之外,我們非 常歡迎對詩歌朗誦有興趣的朋友, 不分種族背景,一起來分享詩歌創 作與翻譯作品的樂趣。今年的活 動,在9月14日下午二至四時在溫哥 華中山公園舉行。◇
和小孩有關的英文俚語(slang) :
1.Indian Summer 早秋中回熱的天氣,俗稱「秋老虎」 亦指興旺的晚年。
This Indian summer means that Idon’tevenneedtowearacoatyet.
今年的這個秋老虎意味著到現在還不用穿外套。
2.Squirrel away 儲藏
Sylviawassquirrelingawayhermoneyallsummer until she could afford her winter break.
Sylvia整個暑假都在存錢,
直到她終於有足夠的錢讓她好好享受寒假。
李魁賢的詩和詩論(2之2) 上次介紹了李魁賢的 詩,現在談談他的詩論。 前輩詩人瘂弦強調,詩人要做個「廣義 的左派」,李魁賢的說法不同,他說: 詩人是「天生的在野代言人」,要批判 時代。也就是這個意思。他後期的詩 集《赤裸的薔薇》,就增強了批判性、 諷刺性。
他說:「詩人可能無法發揮很大作 用,但會發出一點光讓人看到。」
「詩人能做的是去表達意見,影響 政治人物,由他們提出解決之道。詩人 沒法解決問題本身,詩不一定能產生 效果,但是有力量。」
「詩不能不顧讀者感受,要溝通,讓 讀者可理解。詩人要認識他的任務是 紀錄時代,詩甚至比歷史還真實。」
「詩人之所以成為詩人,是因為他的 詩能展現社會集體意識,與被宰制的 人民感情產生同源性的連接,他才能 建立批評性角色的骨架。這種氣質是 詩人首要的任務,是最基本的前提條 件,他是站在人民的線上。」
他曾表示,一個國家的強盛不是看 武力、政治、經濟力量,而是看這個國 家的文學成就。
現在我們再看他的兩首詩,對照一 下他的詩論:
弦 音
來吧來打擊我
我是熱火熬煉的陶甕 裝滿溫暖的血液
來吧重重打擊我
讓我的血液從破裂的傷口
流下蘇醒的天空
澆潤滿山的杜鵑
來吧來打擊我
我是烘爐熔鑄的鐘鼎
禁錮澎湃的聲響
來吧重重打擊我
讓我的聲響從震撼的胸膛 傳播晨起的山崗 呼應滿天的雲彩
來吧來打擊我 我是不死不滅的大地 彌漫自由的風雨
來吧重重打擊我
讓我的風雨從開闊的原野 滋潤新綠的心靈
彈奏滿懷的弦音
台北異鄉人 我在台北出生 在台北居住五十六年 卻是台北的異鄉人
我不知道從大飯店頂樓
看到的是甚麼燦爛的街景
我不知道滿街的KTV 在裡面唱歌游樂
是甚麼樣的心情
我不知道一桌五萬元的酒席 享用的是甚麼樣的口味和心腸 我不知道夜半過後燈火不滅的 街道上
甚麼樣的人在活動和游蕩 我不知道都市邊緣的山坡地 蓋滿了美侖美奐的
違章別墅洋房
我不知道都市命脈的淡水河 漂流的是惡臭難聞的黑水廢液 我不知道為甚麼
一個月三萬元養家
經常加班會使妻子罵 我是在外談情說愛
我不知道許多人
每月收入一萬多
要租房子養小孩顧三餐 我不知道清道夫
三更半夜搬運垃圾
清晨天未亮
還要趕往自己的區域打掃 我不知道 有房子出租的人無所事事
收入就超過一般人日日的辛勞 我不知道
更有人坐在冷氣房看看電腦螢幕 喝咖啡聊天打電話 每月進帳數百萬 我不知道政府宣稱 貧富收入比五倍 用甚麼樣的經濟指數 和統計數字計算 我實實在在是台北的異鄉人 我在這裡居住五十六年 卻一點也不了解 台北是甚麼模樣◇ 【圖片說明】李魁賢回憶錄 《詩無所不至》書影。
眼皮跳是凶是吉 我的右眼下皮跳,差不多已持續一
星期,這惱人的小毛病,雖然患處不覺 痛,但非常使人困擾。和朋友談起,喜歡講笑的她 説:「很好呀!妳將會中加拿大彩票啦!」她繼續 語帶戲謔:「根據通勝一書所指,左眼跳財,右眼 跳災。不過,對眼皮跳有豐富迷信理解的特立尼達 人(Trinidadians),他們又有相反的意見,他們認 為左眼皮跳是會聽到壞消息,而右眼皮跳則會聽到 好消息。」
無論如何,我是不會相信沒有科學根據的解釋 的。所以我努力去找尋關於這方面的資料。原來眼 皮跳有個很酷的英文名字叫「Myokymia(Mai-owKai-mee-uh)」,中譯是「肌纖維顫搐」。值得高 興的是,眼皮跳只是良性毛病,不會導致嚴重的健 康問題。
引起眼皮跳的原因很多:壓力(stress)是最主 要因素,當我們感受到重大壓力時,身體會釋放壓
純老貓
力荷爾蒙(cortisol),引發「戰或逃」反應,該反 應可能會喚醒眼瞼肌肉,引起顫搐。
其次是疲勞(fatigue),得不到足夠睡眠或工作 過勞,會使眼睛「抱怨」,科學家並不確實其中原 因,但他發現多休息能減輕症狀。
眼乾澀(dry eye)也是原因之一,長時間開著 燈,盯著電腦屏幕或手機,會導致乾眼症,也叫作 乾燥性角膜結膜炎(Keratitis sicca)。當眼睛太 乾燥時,眼皮就會不自覺地通過自發的眼皮跳動, 來保持濕潤潤滑。
眼瞼感染(eyelid infection)細菌,包括皮屑 或砂礫,就會患上瞼緣炎(blepharitis),它會導 致眼睛發炎和紅腫,使眼周圍的肌肉顫動。
咖啡因和酒精(caffeine & alcohol)對身體似 乎有兩極性影響,一種是興奮,而另一種是抑制作 用,如飲用過量時,會導致眼皮亂跳。◇
繡球花開 美好即來 有人說,繡球花一年旺,一年衰;
只要今年盛開,來年大概就進入休息狀 態。對於這種說法,我雖無長年觀察的底氣,畢竟入住 現宅的時間尚短,但眼前的花木興盛,誠然得益於前屋 主的栽培之功。
昔日曾住過獨立屋,卻不曾有如今這般的花草茂 盛。以這兩年繡球花的表現來看,倒真應驗了那句話: 去年翹首期盼,花卻寥寥無幾;今年反倒無心插柳,竟 繁花錦簇,讓人驚喜不已。或許,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 等待。
宋人顧逢筆下的繡球花,亦如眼前所見:
正是紅稀綠暗時, 花如圓玉瑩無疵。
何人團雪高拋去, 凍在枝頭春不知。
詩中形容那團團花球,似雪似玉、潔白無瑕,讓人
林偉芝
不禁想伸手去撫觸。繡球花之所以可愛,就在於那層層 疊疊、緊密相擁的花簇,如夢如幻,也如團團蝴蝶飛 舞:
落遍楊花渾不覺, 飛來蝴蝶忽成團。
誰能不愛這蝴蝶成團般的柔美?更何況繡球花色彩 繽紛,紫色的高貴耀眼,紅色的熱情奔放,粉紅的婉約 多情,藍色的清新脫俗,純白的浪漫聖潔,還有那雪一 般潔白的「玉繡球」。
宋代詩人楊巽齋也曾為繡球花吟詩道: 紛紛紅紫鬥芳菲, 爭似團酥越樣奇。 料想花神閒戲擊, 誤隨風起墜繁枝。
繡球花開,美好即來,但願這夏日最絢麗的風景年 年綻放,歲歲風華茂盛。◇
最後的巡禮與告別 鄰近的Bases Thrift Store慈善商
店,在社區居民的捐助與義工長年努力 下,默默運作多年,將所得資助本地貧困學童。可惜, 因租金大幅調漲,這家充滿人情味的小店,終於在近日 走入歷史。
得知商店即將關閉,我特地前去探望,也履行了先
前對義工們的承諾,前往商店購買原本預定的儲物架。
意外地遇見許久未見的義工Elizabeth,她親切地向我 介紹天花板上那張高掛的布海報,上面詳細列出這兩年 來商店為社區所做的貢獻。
我也帶去先前在中文雜誌上發表的緬懷文章。當董 事會成員Amily看到後,很高興這段歷程被記錄下來。
她透露他們仍在積極尋找新店面,也因此我們預訂的儲 物架可能無法出讓。我當然理解,並真心祝願他們早日 重新開始,讓物資與善意得以延續。
店裡兩位女士在與我們寒暄合照後,立刻又投入忙 碌的整理作業,看著她們認真的身影,令我深有感觸。
多年來,我自己也是社區和MOSAIC移民服務中心的 義工,小棉襖更長期參與地方音樂活動。我們深知,加 拿大的非營利組織若沒有大量義工支持,許多社會福利 工作根本無法持續。而義工的本質是發揮「利己利人」
的精神,不僅是助人,更是在過程中重新發掘自己的價 值。
回想我剛移民時,為了提升英語說講能力,選擇在 市政府的禮品店做義工。那是我第一次走進全由本地長 者組成的義工團隊,勇氣雖有,但也感受到強烈的文化 衝擊:同為「老太太」,華人長輩大多選擇含飴弄孫、 幫忙照顧下下一代,而洋人長輩則積極投入志工、旅 行、學習,過著各自精采的退休生活。
在那段經歷中,我開始思考:身為移民,在面對文 化差異時,是選擇固守熟悉的傳統,還是主動走出舒適 圈,重新規劃自己的「夕陽人生」?
其實,每種文化都有可取之處,也有值得反思的部 分。「含飴弄孫」固然溫馨,但若成為壓力與責任的延 伸,是否也犧牲了自己應有的晚年生活?來到多元社 會,不妨重新審視個人角色與價值,選擇一盤屬於自己 的後半生拼圖。
而這間慈善商店的落幕,也提醒我們:社區中有無 數像這樣默默奉獻的小角落,正在用愛與行動支撐著需 要幫助的人們。無論商店是否再現,這份精神,都值得 我們延續下去。◇
白崖公園 Whytecliff Park 座落於西溫的最西端 又稱「懷特懸崖公園」 綠樹掩映空氣格外清新 海岸風光既浪漫又壯觀……
記得好幾年前的一個週末 興奮來到這個地方 剛是潮退時候 於是
踏著大小不一的石頭走過去 準備攀登那座險峻斜坡的小島
當時剛足的六歲的小孫 隨著比他大兩歲半的哥哥 在父母帶領和爺爺的協助下 一步一步地 在崎嶇不平的岩石坡上 向前方高處勇敢地攀登 憑著 「向著標竿直跑」的信念和意志 終於到達了懸崖最高處
當站在陡削懸崖的岩石上 目睹那天水相依青翠山林 沉醉那放眼遠眺的畫卷時 心底裏不期然都發出讚嘆 是造物主賦予了萬物生機 我欣賞
孩子向高處行的勇氣與膽量 我回味 忘記背後要努力前面的提醒 只看見
在淺灘上躺臥著曬太陽的海豹 正在向勇敢的小小攀登者 讚口不絕哩!◇
衡子
美麗的維多利亞市 維多利亞是卑斯省省 府,省議會的所在地, 風景優美,很多古典的英式建築物, 是著名的渡假勝地。
乘搭一個半小時的渡輪,舒適的 蕩漾在太平洋碧綠的海波上,飽覽藍 天白雲的美景後,就抵達Swartz Bay 碼頭。
下船之後,休閒的氛圍立刻感染 了你。倚在欄杆旁,背後是充滿英式 風情的省議會大樓,高高的國旗直沖 天際。廣濶的海灣停泊著各式各樣的 遊艇。海灘旁,省議會大樓前,草地
上,遊客或坐或臥,或休閒的漫步。 翠綠的草地,盛開的鮮花,海灘旁的 街頭表演,都會令你的步伐緩慢下 來。
馬路上跑著高大的黑色駿馬,拉 著車,慢慢地從你身旁走過。得得 的馬蹄聲,引起你無限的遐思。是鄭 愁予的詩麼?不由得想起他的名句: 「我得得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 我是過客(遊客),不是歸人(當地居 民)。」
維多利亞市的唐人街,整潔而有 特色,更勝於溫哥華市的華埠。街 道上吊著紅色的燈籠,到處是復古裝 飾的店鋪、食肆,擺賣中國特色的商 品,如服飾、茶具、摺扇、小擺設等 等。華裔博物館陳展著當年華人在加 國的奮鬥史,牆上掛著繳納人頭稅 的証件,無聲的控訴當年政府對華裔 的不公。還有仿古的番攤檔及青磚窄 巷,勾起你對往昔古老日子的回憶。
幸運地我們午餐於平日接待政要 的穹頂餐廳。可能這裏平日是政要和 職員的飯堂,所以菜式水準不錯而價 錢亷宜。餐後,還可乘搭室內的升降 機直上省議會大堂及會議廳參觀。不 需在省議會大樓前排隊入內。可惜廳 餐座位不多,要早前預訂,而且不一 定有位。
曾經到過維市多次了。但都是乘 搭友人汽車或旅遊巴士直上渡輪。 這次卻是乘搭公車,到了碼頭步行上 船。星期一到星期四長者乘船免費。
到了維市搭巴士全天只是六元任你乘 坐。加上在政要「飯堂」 品嚐了一客牛扒加上南瓜 濃湯只是27元。全天旅遊 花費不過三十多元而已, 平時參加旅遊團,乘搭旅 遊巴士,不包午餐也要每 位百多元。今日的維市遊 花費便宜得令人意外。
陳華英
維市尚有許多著名景點,如寶 翠花園(Butchart Garden)、漁人碼 頭、魁達絡古堡 (Craigdarach)等, 但一日遊時間有限,要待兩、三天遊 方可細細欣賞了。◇
Potluck 初來溫哥華的時候,
經常被朋友邀請參加 Potluck聯誼聚會,初時不明白Potluck的來源?後來參加次數多了, 才明白意思是每個參加的人或家庭 都帶一道菜來分享,通常不會預設 安排誰帶甚麼或分工,看當天是否 會有不同或相同的餸菜,所以會有 㸃「運氣」成分。而每人帶甚麼菜 都不一定,而菜式往往很多元化, 亦會帶來驚喜。
Potluck特別適合於人多活動的 聚會,無論是家庭聚會、朋友聚 餐、教會活動等等。
由於加拿大是多元文化國家, 每人帶來的菜式,都會有新鮮的趣 味。在華人圈子,菜式更加是很多 家庭廚師的精心製作,但在準備菜 式時,亦需要考慮幾個因素:方便 分食、保存性好;不需要現場加
聽了一個這樣的故 事,有兩個好朋友相 約一起去沙漠旅行。
在沙漠時,兩人為了一些事發生了 爭執,乙朋友竟然在甲朋友的臉 上打了一巴掌。甲朋友雖然受了傷 害,卻一聲不響,在沙地上寫了字 句: 「我的好朋友在我的臉上打了 一巴掌」。
之後他們繼續在沙漠上行走,終 於發現了綠洲,滿心歡喜先來個洗 澡。誰不知,甲朋友不小心跌進了 深水裡,險些沒命,幸好乙朋友救 了他。經過休息,甲朋友已經漸漸 康復,於是他在石頭上鑿了一句話 :「我的好朋友今日救了我一命」。
乙朋友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為
熱,除非場地提供廚房。
最近參加了一個百多人的教會 活動和Potluck,教友帶來不同的 菜式,琳琅滿目:咖哩豬皮蘿蔔魚 蛋、滷水蛋、炸雞翼、春卷、番茄 薯仔雞蛋沙律、冷麵、揚州炒飯、 肉醬意粉、皮蛋瘦肉粥、豉油王炒 麵、甜酸排骨、椰汁糕、馬蹄糕、 果汁啫哩、車厘子提子藍莓士多啤 梨拼盤、生日蛋糕。美食當前,祇 要每道菜吃一小塊,已經大快朵 頤,非常飽腹滿足。
疫情期間,很多人都不願意出外 用膳而選擇在家煮食。感謝YouTube 介紹不同的菜式食譜,使我亦學會 了一些簡單菜式,而我亦在最近的 Potluck聚會中,有新的嘗試。
聚會祇是十多人的活動,我選擇 做「午餐肉雜菜銀芽乾炒公仔麵」 。材料是兩包公仔麵,一罐午餐
忘卻的奧妙 甚麼之前傷害他,他便在沙地上寫 字,後來救了他,他卻在石頭上鑿 上字句。甲朋友告訴他,因為在沙 地上寫的帶有傷痛和怨恨,當風來 的時候,可以將傷痛和怨恨吹走。
而當別人在我們身上做好事,我們 便要將它刻在石頭上,風便沒有那 麼容易將它抹掉。
人與人之間有很多磨擦,言語 傷害更少不免,有時候惡言相向更 像利劍一樣刺透了心。要忘記別人 對你傷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特別是做一些對你傷害的行為或舉 動,更難忘記。無論是言語或行 為,又或者一些不公平的對待,都 會帶來負面影響,忿怒,哀傷,怨 恨等,影響了我們日常的生活。
肉、半磅芽菜、半磅高麗菜、一條 紅蘿蔔、一個洋蔥、青蔥一條、薑 數片、蒜蓉半茶匙。做法:首先將 高麗菜、紅蘿蔔、洋蔥切碎,沸水 加薑片;將所有雜菜灼數分鐘後, 撈起備用。午餐肉切小粒,將鑊加 熱,少油,加蒜蓉;將午餐肉小炒 後,留起後用。公仔麵以沸水灼一 分鐘後,撈起過冷河。重新將鑊加 少油,放公仔麵不斷翻炒至亁身, 加雜菜、芽菜、午餐肉粒,加老抽 兩茶匙、生抽一茶匙、糖一茶匙; 繼續兜亂數分鐘至顏色均勻,最後 加青蔥粒,便可完成上碟。
聚餐時,大家都覺得這道菜美 味,很受歡迎。我覺得Potluck聚 餐除了彼此分享美食、交換用心煮 食的意見外,亦促進了人與人之間 的溝通、感情、互動、交流和友 誼。◇
何鳳鳴
說話真是一件非常利害的武器, 說話得體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 子裡(聖經.箴言),像柔順劑滋潤, 令人心中舒暢。相反遇到惡言相 向,就會令人內心不寧,思想被這 些惡言籠罩,心內忿忿不平,弄至 終日鬱鬱寡歡。
有些人經常會選擇别人對自己 傷害的說話或事記在心上,有些人 卻選擇別人對自己做的好事,銘記 在心,這樣的選擇不單止給自己有 正能量,而且令自己更開心,更快 樂。終日思想別人對自己的傷害, 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反而傷害 更大。所以要學習選擇去忘記一些 不開心的事,多記住別人為你做的 好事,令自己開心和更健康。◇
李光澤
俗語說,不可「以 貌取人」。跟朋友一起 旅行時,我們由於經驗有限,有時 難免會「以名取餐」。旅途上,我 們都會去品一品當地的中餐館。久 而久之,我們也從有限的經驗中總 結出一套有趣的邏輯,從餐館的招 牌名中,推測風味及受眾。
在北美許多小城鎮,中餐館的招 牌名通常都帶著典型的文化符號, 吸引當地「主流」的受眾。有時, 甚至會有刻板印象。龍、鳳、熊貓 或竹,是最常見的店名。在美國許 多小城,有連鎖的Panda Express (熊貓快餐)。我們在卑詩小鎮Agassiz(阿加西),就見到一間Dragon Fried Rice House,並排的中文名 也簡單明白,就叫「龍飯店」。
以名取餐 另一系列的店名,通常會用 wok(鑊)、chop suey(炒雜碎) 、wonton(雲吞)、chow mein(炒麵) 、fried rice(炒飯)等等。偶然, 還有最令人哭笑不得的名字,Oriental,雖然可以直譯為「東方」, 看似並無不妥,但這個詞背後的歷 史及種族含義,飽含歐洲人對歐洲 以外文化的偏見及歧視。即使用在 餐館名,也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來到下一個小鎮,兜兜轉轉,我 們嘗試當地唯一的中餐館。這次的 店名,是Moon W ok(月鑊)。不出所 料,菜牌及口味也多是北美唐人的 特色,例如egg foo young(芙蓉蛋) 、ginger beef(薑牛肉)、General Tso’s chicken(左宗棠雞) 等。 一
位馬來西亞朋友說,在他的家鄉檳
202509 四年前,為了學習 怎樣在家教育孩子, 經朋友推介和網上資 訊,我訂閱了不同在家教育網站的 通訊。那學年後,我逐漸取消相關 的訊息,只剩餘一份通訊。作者Tsh 既是三名孩子的媽媽,也是一位協 助其他在家教育家庭的人文學科老 師。由於家長總喜歡問老師,怎樣 替孩子準備新的學年,去年Tsh寫了 一封給家長的信。
每個移民家庭,都要探索在加拿 大這新家園的教育制度。縱使我的 老大剛剛大學畢業,但每個年代和 面對的文化衝擊不同,加上每個孩 子的脾性和學習能力也不同,Tsh的 信恰恰充滿善意的溫馨提示,讓我 反躬自省教育孩子的定義和目標。
據Tsh引用西方哲學來解釋,真 正的教育是培養孩子以正確的方法 來熱愛正確的事物。她簡括為「有
城,當地中餐館名字就十分具體, 標明潮州、福建、客家等。食客從 招牌上,知道有更細緻的菜式及口 味。他說,初到加拿大時,見到一 間餐館名是Szechuan & Cantonese (川菜兼粵菜)。如此寬泛的名字, 令他覺得十分新奇。
餐後,我們一班朋友在討論: 一些重要的文化細節,在北美小城 鎮,也許難以展現,難以保存。是 歷史歧視及忽視的原因?是多元文 化融合的結果?又或者,是我們太 在意細節?◇
開學大吉 秩序的愛,有條理的愛」,換句話 說,好的教育能有條不紊引導孩子 的所愛,而糟糕的教育則擾亂孩子 的所愛。
我有些時候被五花八門,甚至 互相矛盾的教學法,弄至困惑和迷 惘,但Tsh強調先要從閱讀和書寫的 基本功做起。
我很喜歡孩子學校的圖書館, 引用馬克吐溫來提醒我們,「不讀 好書的人無勝於文盲」。締造愛閱 讀好書的氛圍,愈來愈困難,我和 外子愛手機,祖父母也愛手機。於 是,全家可一起商議一個特定閱讀 時段,一起培養讀好書的好習慣。
至於書寫,Tsh提議先由教孩子 講故事開始,然後才遁序漸進練習 寫記敍文。閱讀和書寫需要孩子的 專注力、耐性與持久的練習,因此 我意會到,性急和容易失望的我, 極需要啦啦隊(家人和朋友),來鼓
勵和支持教育孩子的持久戰。
一場持久戰意即不斷嘗試、不斷 檢討、不斷調整、不斷重新部署, 也許這就是教育孩子有趣且具挑戰 性的地方。Tsh重申父母是孩子的 主要教育者,學校的科目老師只是 某科目的導師。雖然我不再在家教 育,但穩定的家仍是最利培育全人 的學校。我非常感恩,有幸陪伴和 啟發孩子的無限潛能,那確是一個 非常特別的祝福!
這個夏天重讀這信,反省和感受 更深,因我正嘗試辨別我為甚麼被 教育孩子吸引。願各家長也能整裝 待發,善導孩子精神抖擻迎接新學 年! 資料來源 https://thecommon.place/p/ real-actual-lasting-education◇
蔡師奶
黑字
奧斯陸、赫爾辛基、斯德哥爾 摩、哥本哈根,這些都是北歐波羅 的海的著名首都城市,六年前已很 想去遊玩,無奈被疫情耽誤,預訂 郵輪假期一而再取消。兩年前再下 定決心訂購,終於我與外子在六月 成行。行程首先到奧斯陸,逗留三 晚,然後登上郵輪十天旅程,在斯 德哥爾摩下船,再逗留三晚才回溫 哥華。
挪威的奧斯陸是一個非常綠化 的城市,市中心周圍佈滿公園及廣 場,還有養了錦鯉的魚池。漫步 街頭,我可以感受到城市悠閒的生 活。藝術品及雕像隨處可見,就連 在港灣裏也有一玻璃帆船藝術品在 水漂浮,它名為She Lies。我覺 得名字頗有意思,因它給予人無限 的想像空間。它在說謊嗎?只是藝 術品?還是真船?我們也參觀了維 格蘭公園,這個免費的雕塑公園擁 有二百多個雕像,個個栩栩如生, 令人目不暇給。徒步遊覽團亦是我 們行程的重點安排,導賞員帶我們 參觀市中心範圍的地標和建築物, 令我們加深對這城市的認識。而為 了加強瞭解當地文化,我們特別品 嚐了地道食材,晚餐包括了煙鯨魚 肉、麋鹿薄肉片、燉馴鹿肉、海鮮 大會、雲莓甜品等,實在令人大開 眼界。大快朵頤之餘,亦將舌尖磨 利,為郵輪假期準備。
北歐行(上) 登船後,我們往丹 麥出發,在哥本哈根見 過美人魚及參觀克里 斯蒂安堡宮、阿美琳堡 後,再前往德國。我們 參觀了柏林圍牆,聖尼 古拉斯教堂廣場、巴黎 廣場等。之後到訪了立 陶宛和愛沙尼亞,這兩 個前蘇聯國家,旅遊業 比起其他歐洲國家遜 色,但文物建築的保育 不錯,我們在鵝卵石路 上左穿右插,聆聽歷史 故事,欣賞百年建築。
其後我們到達芬蘭的赫 爾辛基,參觀了岩石教 堂。我不得不承認我對 這城市有些失望,因我 是為了能到訪此城而特 別挑選這航程,但城市 的繁華度與我的期望有很大落差, 難怪大部分北歐郵輪航線都不停泊 於此。
岸上觀光或許未有帶來太大驚 喜,但船上食物品質卻是超出預 期。郵輪上佳餚美酒俱全,每日都 有試不完的餐單。早上先來一杯蔬 果汁加巴西莓乳酪,再嚐醃鯡魚 及煙三文魚配芒果木瓜,然後歎 一杯香濃拿鐵及新鮮牛角包。午餐 我多數會揀選包含各國風味的自助 餐,但有時也會 選擇香嫩多汁的 和牛漢堡或清淡 的日式沙律。來 到下午時分當然 不能錯過英式下 午茶。而晚上就 有主餐房及四間 特色餐廳可供選 擇,主餐房每晚
都會供應龍蝦湯及梳乎厘,滋味十 足,實在不捨得不吃。而特色餐廳 分別為扒房、意大利餐廳、新派經 典菜及亞洲融合菜,各有特色。日 落下舉杯暢飲,享受美味佳餚,現 在回想起也覺垂涎欲滴。◇
循規蹈矩的加拿大寶 娃大了,不願意再兩姐妹共 房了。我和先生一合計,決定 把原本開放式的書房加面牆, 改成小寶的獨立臥室。小寶一 開始興奮得不得了,天天在紙 上畫房間設計圖,想像著她的 小空間的模樣。
可就在裝修師傅要開工前一 天,她突然一臉嚴肅地跑過來 問我:「媽媽,你們有申請市 政府許可嗎?Complex那邊同 意了嗎?沒有的話,會被罰款 的!」
我萬萬沒想到年僅9歲的老 二居然操了這麼大的心,趕緊 安撫她:「我們這房子的原始 規劃就是臥室,只是以前的屋 主採用了開放空間,整個社區 的這間房,大多都是臥室。我 們這不算結構性改動。」
聽完,她才終於放下心來。
以前常聽人說,在加拿大出 生的孩子特別守規矩,相比移
民家庭的孩子少了點「變通」 的靈活性。我當時還不太信。 直到娃上學後,慢慢有了自己 的「思想」,我才意識到—— 她們是真的很「循規蹈矩」。
比如過馬路這件事。
我們家住的地方不算熱鬧, 社區門口也沒設人行橫道。大 人們有時見馬路兩頭沒車,就 幾步跨過去了。但要是帶著 娃——那可不行。哪怕空無一 車,她們也堅持一定要繞到街 口,走人行道才行。托她們的 福,我陪著她們多繞一段,也 算多走了幾百步健身了。
還有一次去公園,停車場 幾乎爆滿。我看有個空位,雖 然沒劃線,但也沒寫「禁止停 車」,停在那裡也不擋人不礙 事,我便順勢停了進去。結果 剛解開安全帶,車後座两小的 就開始抗議:
「No!你不能停這兒!這不 是一個合法的停車位!」
養樂多
我試圖講道理:「沒有禁 止停車的牌子啊,又不影響別 人。」
两娃堅決搖頭:「不行,這 裡沒劃線,就不能停!你得找 有標線的車位。」
好吧,我只好聽她們的,把 車移走。結果剛一走,後面立 刻有輛車搶進那個位子。我繞 了十幾圈也沒找到空位,悻悻 離開,連公園都沒進去。
像這樣的「規矩小警員」 時刻上線的場景,簡直數不勝 數。雖然有時候也會被這倆循 規蹈矩的加拿大寶搞到頭疼無 奈,但轉念一想,我還是很高 興她們有如此的秩序感並能堅 持,也許會顯得傻氣,但對一 個社會來說,如果人人都能尊 重規則,遵守秩序,生活是不 是就能更有序而安心? ◇
(註冊營養師)
1)鈣
健康老齡化:隨著年齡增長 我們需要的主要維生素(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流失的這 種礦物質可能會超過我們日常吸收 量。這樣會導致我們的骨骼更容易 斷裂(骨質疏鬆症),尤其是絕經 後的女性。鈣有助於我們的肌肉、 神經、細胞和血管正常運作。
我們大部分的鈣都來自骨骼, 而骨骼又通過食物獲得鈣。50歲以 上的女性和70歲以上的男性應該比 其他成年人多攝入20%左右的鈣。牛 奶、大豆、酸奶、深綠色蔬菜和奶 酪都是很好的鈣來源。
2)維生素B12 B12有助於制造血液和神經細 胞。我們可以在日常中從肉類、魚 類、蛋類和奶制品等動物性食物中 自然獲取維生素B12。其他來源包括 補充劑、注射劑以及「強化維生素 B12」的食物,例如早餐麥片。
大多數北美人日常飲食是可以 保證獲得充足的維生素B12,但隨年 齡的增長會改變這一現狀。由於高 達30%的50歲以上人群患有萎縮性胃 炎,而導致這些人群更難從食物中 吸收到足夠的維生素B12。抗酸劑、 某些藥物以及減肥手術都可能導致 維生素B12缺乏。
3)維生素D
我們的身體需要維生素D來吸收
鈣。因此,同時服用這兩種營養素 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維生素D 還能幫助我們的肌肉、神經和免疫 系統正常運作。大多數人會從陽光 中獲取一些維生素D。但隨著年齡的 增長,我們的身體將陽光轉化為維 生素D的能力會逐漸下降。從食物中 獲取這種維生素比較困難,但富含 脂肪的魚類,例如鮭魚、鯖魚和沙 丁魚,是很好的來源。
4)維生素B6
我們的身體利用它來抵抗細菌並 產生能量。它還能幫助嬰兒的大腦 發育。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需要 更多的維生素B6。
一些研究發現,老年人血液中維 生素B6含量高與記憶力更好之間存 在聯系。但這種維生素似乎並不能 提高痴呆症患者的智力。鷹嘴豆是 一種簡單且廉價的維生素B6來源。 動物肝臟、富含脂肪的魚類和強化 早餐穀物也是富含B6的食物。
5)鎂
鎂幫助我們的身體製造蛋白質和 骨骼,並保持血糖穩定。日常我們 可以從堅果、種子和綠葉蔬菜中獲 取鎂。但老年人往往攝入較少鎂。
此外,長期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 人可能因服用多種藥物,而可能導 致很多老年人身體缺鎂。
6)益生菌
這些「友好」的細菌對我們的腸 道有益。我們可以從酸奶或酸菜等 發酵食品或補充劑中獲取它們。它 們可以幫助我們緩解腹瀉或腸易激 綜合症等消化問題,甚至可以預防 過敏。如果我們身體健康,益生菌 可能是安全的。但如果我們有任何 健康問題或免疫系統問題,在服用 益生菌補充劑前請先咨詢醫生。
7)歐米伽3 這些脂肪酸被稱為「必需」脂 肪酸,因為我們的身體無法自行合 成。它們對我們的眼睛、大腦和精 子細胞至關重要。它們還能幫助我 們預防與年齡相關的疾病,例如阿 爾茨海默病、關節炎和黃斑變性 (這些疾病可能導致失明)。我們 可以從富含脂肪的魚類、核桃、菜 籽油或亞麻籽等食物中獲取omega-3 脂肪酸。◇
Steven Shen加拿大資深註冊全面營養 師(R.H.N),主要關注如何平衡免疫系統以遠 離疾病。
他主張健康不僅在於飲食,還在於如 何建立和堅持適當及合理的運動;自我管理 情緒;調整家居環境;適應季節性變化;面 對社會挑戰(學習、工作、孩子、社會問題 等)等。
他通過家訪和面談,製定有針對性的改 善計劃,並進行長期跟蹤和調整,以幫助有 需要的朋友建立適合自己的健康生活習慣, 並通過講座給大家健康生活指引。
Steven Shen
英米
溫哥華國際電影節是大溫哥華一年一度的盛事,放映很多與別不同的電影,其中有些是平日不在 電影院放映的,非常珍貴。今年這電影節已是第44屆了,將於10月2日至12日舉行,各位影迷切勿錯過這個 欣賞電影的機會。喜歡電影的人,一定看過著名女導演許鞍華的作品,例如《桃姐》、《黃金時代》等,她 曾經應邀到卑詩大學教電影,她的電影非常精彩,她是怎樣成長的呢?加拿大的CHIME網上串流平台已推出 一部關於許鞍華的紀錄片《好好拍電影》。本月推出的電影,還有兒童音樂片Gabby’s Dollhouse,以及浪漫片《奇幻 導航》。(以下影片公映日期,均以電影公司最後公佈為準。)
第44 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VIFF Vancouver
第44屆
溫哥華國
際電影節 (44th Vancouve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將於10
月2至12
日在溫哥華多個地點舉行,放映來自世界各地的劇情 片、紀錄片和短片。今年較矚目的電影是來自南韓的 What Does That Nature Say to You(大自然對你說了甚 麼),由洪常秀執導,他早在1996年已憑另一部電影The Day a Pig Fell into the Well(那天一頭豬掉進井裡), 在第15 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中奪得龍與虎大獎(Dragons and Tigers Award),What Does That Nature Say to You這 部片故事講述一名年輕詩人帶他的女友到訪父母的家。有 關溫哥華國際電影節詳情,請瀏覽網頁viff.org。(圖片提 供:VIFF photo by Christopher Edmonstone)
Gabby 的娃娃屋
Gabby’s Dollhouse : The Movie
2021年開始在Netflix 串流平台 播放的動畫片集Gabby’s Dollhouse (Gabby的娃娃屋),把動畫和「真 人」結合,故事講述一名叫Gabby 的女孩子和她的貓朋友在娃娃屋內 的經歷。這片集大受歡迎,已進入 第11季。現在這兒童片集已被改編 成奇幻音樂喜劇搬上銀幕,女主角 Gabby由電視片集的Laila Lockhart Kramer飾演,劇情描述Gabby和祖母 Gigi(Gloria Estefan飾演)一起去 一個名叫Cat Francisco的城市,但 一個愛貓的古怪女人Vera(Kristen Wiig飾演)奪去她的娃娃 屋和貓,Gabby便展開一個奪回娃娃屋和貓的行動。本片將於 9月26日起在電影院公映。(圖片提供: Universal Pictures)
Keep Rolling
這部紀 錄片詳盡的 介紹頂級女 導演許鞍華 四十年來的 電影工作, 以及她的成 長,由曾經 擔任許鞍華 幾部電影美 術指導的文念中執導,片中訪問了名導演侯孝賢、徐克、 陳果、電影人施南生、著名演員蕭芳芳、電影及樂壇天王 劉德華等人,講述他們對許鞍華的看法。
許鞍華在中國東北出生,在香港成長和接受教育,在 香港大學畢業,主修英文及比較文學,並曾到倫敦電影 學院進修電影,她先後六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獎,並在2020年獲得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頒發「終身成就 金獅獎」,成為全球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女導演。本片可在 CHIME網上電影串流平台租看,可上網到www.thechime.ca找 Online Movies(圖片提供:viff.org)
A Big Bold Beautiful Journey
這部美國浪漫劇情片, 由韓裔美國導演名田高梧 (Kogonada)執導,劇情講 述由Margot Robbie飾演的 Sarah,及由Colin Farrell 飾演的David,是互相不認 識的,但在共同朋友的婚禮 相遇,兩人在汽車導航的指 引之下,一起走進一個奇幻 旅程,重回他們過去重要的 人生片段,並可能獲得改變 未來的機會。參加演出這部 片的還有美籍華裔年輕女演 員毛俊懿(Michelle Mao)。本片將於9月19日起在電影院 公映。(圖片提供: Sony Pi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