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ê鋩鋩角角mê-mê-kak-kak《回程列車》教學點子書

Page 1

回程列車
02 影像教育創新實驗室 電影,承載著不同導演轉譯為影像的世界觀,包含不同文化價值、文化經驗、 敘事表達與感知形式。電影,是影像教育最適合的媒介,透過影像給予高中 職學生藝術的感受力、思辨性,在理解社會多元樣貌的同時建立美學品味。 「影像教育創新實驗室」團隊由國立中央大學台灣電影研究中心與富邦文教 基金會共同協力,研究、創新、推廣影像教育各種可能。實驗室廣納影像創 作、理論解析、教學活動開發等專業影像教育工作者,以創新影像教育發展、 建置影像教育資源平台、成為教師支援系統為核心目標。透過研發經典與當 代影片,出版電影解析教材,同時創造腦力激盪、各式體驗工作坊,提供學 校教師與影像對話的多重想像,並共同開發以感受力為導向的影像活動,讓 不同區域、社群的學生都能領略電影帶給人類的美學想望。 國立中央大學台灣電影研究中心 國立中央大學院級研究中心。 以電影研究及影像教育教學系統研發為 主要核心工作。 著重歷史與當代、 本質論與認識論間的對話及思辨, 讓當代多元媒介現象迎來電影研究、影像教育發展的諸種可能。 富邦文教基金會─全國高中職巡迴電影學校 自2014年開始進入校園的影像教育計畫,至今與全台上百所高中職合 作開設電影課程, 編譯法國影像教育教材與撰寫開發多部台灣電影教 材, 亦舉辦多場教師研習遍佈全台, 與學校教師討論並研發以影像為 主體的課堂教學。 團 隊 簡 介
本手冊所提供的各種活動,目的在於讓學生理解《回程列車》中出現的 單張靜態影像的獨立性及可塑性。透過重新切割、組合、排列這些影像, 製造多種可能,便可創造出多元的敘事發展。同時,透過活動帶領學生 觀察靜態影像如何創造動態效果,聲音如何建構敘事,進而引導學生體 會聲畫搭配所創造的不同層次敘事及感知效果。最終,理解導演如何透 過這些效果,創造出離鄉背景者難以融入異鄉、因差異而受到歧視,無 法相互理解而產生隔閡感。 1. 每個活動操作時間為100分鐘,可連續進行或拆成獨立的兩堂課。 2. 適合15至18歲學生,可視狀況分組進行。 3. 教師可自行搭配、延伸發展各項點子活動,以因應不同班級、課程內 容需求。 4. 放電影時,請教師務必全程播放正片(含片尾演職人員名單),並全 場熄燈、遮光,讓學生於課堂的觀影體驗貼近於電影院觀影的形式。 隔閡感、靜態影像、動態影像、聲音、口白、第一人稱電影 03 使 用 説 明 小 提 醒 關 鍵 字
04 目 錄 系列一 旅途蒙太奇 05 本系列活動希望藉由大家平常熟悉的「 拍旅行照 」 概念, 以及透過網 路隨機蒐集而來的照片, 帶領同學意識到電影敘事是由「 影像與影像 的連接」(即蒙太奇)所組構。 系列二 口白人生 09 本系列活動延伸自《 回程列車 》 的口白元素, 讓學生體驗聲畫合一的 效果,藉此探究電影作品中畫面與口白「不一致」的趣味性或反抗性。 系列三 我的照片,他的故事 13 以「 看見什麼 」 及「 感覺到什麼 」 兩個基本提問, 循序漸進帶領學生 理解片中的影像設計。 系列四 故事藏在細節裡 16 本系列活動將讓學生練習,一張照片透過不同的裁切方式與順序排列, 可以說出截然不同的故事,亦是一種分鏡與剪接的練習。
05 本系列活動希望藉由大家平常熟悉的「 拍旅行照 」 概念, 以及透過網路隨機蒐集而來的照 片, 帶領同學意識到電影敘事是由「 影像與影像的連接 」( 即蒙太奇 ) 所組構。 影像在獨 立存在的情況下, 對觀眾而言具有高度的任意性, 這種任意性經過組合之後就塑造了電影 敘事的特性──能夠從現實世界中分歧出無限多種可能,這也是電影敘事的核心本質。 旅途蒙太奇 業師|孫世鐸 現為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兼任講師,長期致力青少年影像教育。
06 活動1-1 學生的旅遊照片、Google Maps 道具 袁正玉 麗山高中教師、黃小萍 萬芳高中教師 (按姓氏筆畫排序,以下皆同) 設計者 第一堂課 、學生分組後,每位學生在組內分享旅遊的照片,討論題目可包含: 1. 是否在旅程中認識了當地的朋友? 2. 學生們是否擁有其他國家的朋友? (如果沒有,可請學生想像一位異國朋友的 城市位置) 3. 該趟旅程的目的地是哪裡? 4. 若可以自己規劃一趟旅程,會將目的地設在哪裡? 二、請學生組合組內成員的照片,依照照片、學生自身想法規劃一趟旅程。 三、請學生使用Google Map世界地圖,將規劃旅程的目的地、自己旅程照片的所在 地和異國朋友的城市位置定位,並規劃一趟旅程。 四、請各組學生分享照片,並以口述方式分享旅程規劃。 第二堂課 、老師分享搭火車的經驗作為開場,並播放該段旅程的影片。 二、觀賞《回程列車》 規劃旅程的目的地 自己旅程照片所在地 異國朋友的城市位置
07 活動1-2 林芳均 溪湖高中教師、林裕恆 陽明高中教師 徐麗娟 大里高中教師 設計者 ㄛ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觀賞《回程列車》 二、賞析與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 敘事線的差異: a.哪一部分是導演的視角? b.哪一部分是導演祖父的視角? 2.不同聲音的運用(例如口白、廣播、火車): a.火車行進的聲音有緩有慢,聲音的快慢在電影中有怎樣的效果? b.口白是由台灣人講法文,為什麼刻意不找法國人口述? 3.照片的組成: a.祖父照片的色調為何? b.導演旅行的照片色調為何? c.到達廈門後的畫面色調為何? d.以上不同色彩變換有何種意義? e.影片中祖父的照片出現幾張?為什麼導演刻意安排如此畫面? 、將學生分組 ,請學生自行選擇三個城市 ,但起點和終點必須分別是巴黎和廈門 。 為每個城市挑選一張照片,將照片串聯起來並發想一趟鐵路旅程。 二、請各組學生口頭分享為何選擇此些地點串接旅程,以及旅程中可能發生的故事。 在《回程列車》中,「敘事線」、「聲音」和「照片」是影響並帶動敘事走向的 主要元素,同時也增加每場戲的情緒氛圍與層次。
08 活動1-3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 請學生分組, 每組規劃一趟三至七天的旅程, 並說明旅途當中的一段故事與包 含以下條件: 1. 一趟三至七天的完整旅程。 2. 設立明確的目標,例:尋找廟宇、名勝。 3. 範圍限於台灣,旅程中需停靠五個地方,包含起點與終點。 4. 交通方式僅限乘坐鐵路列車或雙腳步行。 5. 旅伴人數不限,亦可單人。 二、 完成旅程規劃並記錄於空白紙張後, 各組進行抽籤或交換, 拿到其他組的旅程 規劃後開始想像並設計: 1. 旅途中發生的一段故事(需包含一個事件)。 2. 上網搜尋與故事有關的一張照片、一段聲音。 三、每組分享該趟旅程。 四、觀賞《回程列車》。 、賞析與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照片: a.電影中有哪些照片和聲音?不同照片傳達出什麼意思? b.為什麼要呈現這些照片與聲音?其中有什麼關聯? 2.劇情: a.請分辨兩條敘事線的差異。 b.「我」和「他」的故事分別用什麼方式和材料來表達? c.「我」和「他」的故事是否有重疊相似之處?又有何不同? 二、小組分組進行,修正前堂課之旅程計畫,增添故事性。 邱慧貞 石碇高中教師、蔡承君 新豐高中教師 設計者
09 本系列活動延伸自《 回程列車 》 的口白元素。 參與者先自由撰寫一小段具情感的文字, 並 錄製成口白用來搭配無聲影像, 體驗聲畫合一的效果。 參與者可以針對聲畫情境上的和諧 與否提出討論,藉此探究電影作品中畫面與口白「不一致」的趣味性或反抗性。 口白人生 業師|許岑竹 實驗電影創作者,致力結合電影與手工藝術,長期參與各式電影課程與推動電影藝術和保存。
10 活動2-1 道具 宋介源 玉里高中教師、黃如昕 高餐附中教師 蔡翠華 三重商工教師 設計者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觀賞《回程列車》 二、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請學生舉例說明這部影片與平常看的電影有哪些相異之處。 2.在影片中出現幾種不同的語言? 3.聽到不同語言時有什麼感受?為什麼? 三、請學生列出電影中的城市,並繪製路線圖。 、將學生分為兩組,一是影像組、二是口白組(建議每組三人)。 二、請兩組學生分別設計活動: 影像組 口白組 在一間空教室進行,透過剪輯軟 體創作一支30至60秒的無聲影 像。 在原教室先抽情緒籤卡,再抽語 言籤卡,依照抽到的情緒、語言 籤卡作相關口白編寫與錄製。 三、請影像組和口白組學生將影像和口白結合在一起,並共同發表。 四、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影片要表達哪一種情緒反應?請問搭配影像後有增幅或是削弱的效果嗎? 2.若運用不同語言來錄製《回程列車》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3.請學生分享對於此次活動的學習與心得。 教師自製情緒籤卡、教師自製語言籤卡、錄音設備、剪輯軟體 操作提醒 操作提醒 1. 情緒籤卡:快樂、憤怒、討厭、恐懼、難過、驚訝,或其他情緒可自行增列製作。 2. 語言籤卡:台語、華語、英語,或其他語言可自行增列製作。
11 活動2-2 黃光慈 崇光中學教師、張耕華 鳳新高中教師、 董錦燕 暨大附中教師 設計者 錄音設備、剪輯軟體、教師自製情緒籤卡、教師自製無聲動態影像 道具 ㄛ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 請學生分組, 各組內每人依據指定情緒籤卡說一句話並組成一段話, 錄製成一 個「指定情緒音檔」。 二、 觀看教學者自製的無聲動態影像, 請各組依照影片內容構思故事並錄製成一個 「故事音檔」。 三、 請學生依據下列規定將指定情緒音檔、 故事音檔和教學者自製的無聲動態影像 剪成三支影片。 、請各組學生分享上一堂課所剪輯之三支影片成果。 二、觀賞《回程列車》。 教學者自製無聲動態影像  指定情緒音檔  故事音檔 1 2 3 素材 成果影片 1 A B + 2 1 1 + 3 C
12 活動2-3 黃于芯 西苑高中教師、簡菀儀 臺東高中教師 劉家崴 六和高中教師 設計者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一、 發表及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請各組學生發表第一堂課之活動的感受心得。 2.問題討論一:口白與影像是否有必然關連性? 3.播放新聞報導影片( 呈現同一個畫面的不同聲音情緒 ): 例如太魯閣出軌事 件(關鍵時刻-劉寶傑、大愛台-志工早會賴郁文) 4.問題討論二:口白情緒是否會影響大眾解讀畫面資訊的能力? 二、 請學生分組創作: 請學生抽取其他組的口白並選擇適合的畫面剪輯, 畫面形式 不拘(校園角落、MV畫面皆可)。 三、再觀看一次《回程列車》。 四、 請學生寫下再次觀看《回程列車》的感想。 、觀賞《回程列車》 二、將學生分組,請各組依據指定情緒敘述寫作並搭配《回程列車》電影畫面。 1.若干組依照「遺憾」的情緒寫下口白,配上無字幕之電影畫面。 2.若干組依照「開心」的情緒寫下口白,配上無字幕之電影畫面。 剪輯軟體 道具
13 以「 看見什麼 」 及「 感覺到什麼 」 的提問去做發想。 透過最本質的提問, 循序漸進帶領學 生理解片中的影像設計。《 回程列車 》 影片大部分以照片串成, 透過祖父的一張照片以及 導演回鄉旅途的系列照片, 搭配口白述說一部影像故事。 電影是經過設計的作品, 即便是 紀錄片,拍攝或剪輯的過程,便是導演觀點。 我的照片 , 他的故事 業師|陳逸萱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所碩士,長期策畫及推廣各年齡層影像教育課程活動。
14 活動3-1 學生旅遊照片、教師的照片、錄音設備 道具 李依蓉 中山高商教師、葉宏玲 虎尾農工教師 劉志誼 興大附農教師 設計者 第一堂課 、本活動開始前,教師先安排一個前導活動──搭火車去旅行。 二、將學生分組(見提醒2),請各組學生在組內口頭分享自己的旅遊照片。 三、請各組學生將彼此的照片彙整後,串連成一個新的故事(見提醒3)。 四、請各組學生口頭分享各組的故事。 五、觀賞《回程列車》 操作提醒 1.前導活動──搭火車去旅行:教師首先規劃大約4至6條慢速火車路線,學生可以自由安排時間, 在課堂開始之前,依照規定好的火車路線進行搭火車旅行的活動。
, 也可以讓學生們拆散,
, 可建議學生寫下故事, 再進行分享。 透過寫作可以使 故事更具有敘述性,避免只是解釋故事抑或單純分享旅行趣事。 、討論:關於「回程」、「返鄉」,並連接影片和前導活動的關聯性。 二、教師於課前裁切自行準備的照片,於課堂上示範被剪裁過的照片如何搭配口白, 逐漸拼成完整照片。 三、請各組學生將彼此的照片彙整後,搭配環境音與口白,重新敘述一個故事。 四、 邀請各組口頭分享故事內容, 教師給予回饋, 並開放學生們相互提問、 討論各 組編排的敘事重點。 操作提醒 1.引導學生討論的目的是希望可以設立一個主題使學生發想, 在架構故事時會更具有思考方向及 一致的目標。 2.學生彙整彼此的照片時, 在此階段可以讓學生自由決定要直接用照片進行故事串接, 或也可以 先將照片裁切後,自行決定故事的人物、地點、身邊的物品,再進行故事串連。 3.在學生將照片串連成一個新的故事過程中, 同樣可以分多個段落建議學生寫下來, 尤其可以預 先安排口白。 第二堂課
2.學生拍完照回到課堂
若老師了解班上的學生
讓他們跟不熟
個性不 同的人一組
亦可能是同個路程
或不同支線的人也能編在一組
用他們手頭上不同的照片編 成故事
用不同的照片串連成不同的故事,更符合活動的主題
3.學生將照片串連成一個新的故事過程中
15 活動3-2 黃品璇 大同高中教師、張詠雯 景美女中教師 設計者 一張校園照片、一段音樂、剪輯軟體、錄音設備 道具 ㄛ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 課堂開始前, 教師先安排一個前置作業: 每人準備一張關於校園的照片、 一段 音樂。 二、請學生分組,在組內口頭分享一張自己的關於校園的照片。 三、請各組學生為自己的照片編寫一句口白。 四、請學生從組內選定一張照片,並搭配口白和一段音樂,完成一個故事。 五、 請各小組用PPT上台分享並提交書面報告( 記錄將照片轉化為故事的過程, 挑 選照片的理由) 、觀賞《回程列車》 二、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盲猜」導演背景 2.敘事:分辨《回程列車》的兩條敘事線如何交錯進行? 3.音效: a.片頭黑暗中的「爐火聲」以及接近片尾的「火車摩擦軌道發出的火花聲」 這兩個鏡頭的設計用意是什麼呢? b. 導演在哪一個時機使用了「口白」?「口白」的使用目的為何? 4.影像: a.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為什麼這部電影大部分都以照片呈現? b.「動態影像」的片段有哪些? 三、 觀賞《 回程列車 》 後, 可以如何精進第一堂課所完成的故事? 可以效法哪些導 演手法? 操作提醒 1. 影片播放之前, 教師可先與同學共同分享旅途相關經驗, 以及過程中發生印象深刻的事, 增進 對電影的初步認識。 2. 透過引導盲猜導演背景,增加《回程列車》對學生的吸引力。 3. 討論音效時,可先詢問學生在電影中聽到了什麼樣的聲音? 4. 照片的動態感與結尾影像所表現的動態感,兩種呈現方式有何差異?
16 導演在《 回程列車 》 中使用了一個比較特殊的手法, 利用一張照片的各種局部特寫來講述 其中一條支線──祖父的故事。 本系列活動便是要讓學生體驗這個手法。 一方面讓學生仔 細去觀察一張照片中所蘊含的細節和訊息, 另一方面也讓學生理解, 當他挑選不同的局部 特寫時, 亦會產生不同的視角。 一張照片透過不同的裁切方式與順序排列, 可以說出截然 不同的故事,也是一種分鏡與剪接的練習。 故事藏在細節裡 業師|楊詠亘 動畫《關於他的故事》導演。曾任高雄電影節與臺中國際動畫影展兒童評審團講師。
17 活動4-1 孫德馨 基隆女中教師、蕭唯善 文華高中教師 蘇郁涵 石碇高中教師 設計者 教師的照片、學生的照片 道具 ㄛ一ㄧ一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 課前的準備為教師先自行裁切自己的照片, 再帶至課堂上向同學示範剪裁的照 片搭配口白逐漸拼回完整照片。 二、請學生裁剪照片,並組合自己的故事。 三、請學生兩人一組,分享自己的故事。 四、觀賞《回程列車》 、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劇情: a.分辨兩條敘事線的差異 b.哪些是「我」的故事?哪些是「他」的故事? c.「我」和「他」的故事有哪些相同點?哪些相異點?是否刻意模糊「我」和 「他」的分界?如果有,是發生在劇情的哪裡?為何導演要這麼做? 2.聲音: a.電影中出現了哪些聲音? b.聲音在這部影片裡扮演了什麼角色? 3.色彩:影片從黑白變成彩色有什麼意涵? 操作提醒 以ORID教學法為主要設計思維: OBJECTIVE:具體的事實,做了哪些事情、看到與觀察哪些事情 REFLECTIVE:感受與反應,在當下直接的感受、反應與印象深刻的地方 INTERPRETIVE:事後詮釋與分析,試著解釋與分析事實與自己的感受 DECISIONAL:訂定目標與下一步,找出下一步可應用、執行與改善的地方
18 第一堂課 活動4-2 王煜榕 新化高中教師、李紀平 衛理女中教師 設計者 、觀賞《回程列車》 二、 教師於課前先裁切好自己準備的照片, 於課堂上示範從「 局部 」 到「 整體 」 不 同視角的觀點,將剪裁的照片搭配口白拼回完整照片。 三、請學生分組開始裁剪照片,從全景中擷取三個局部的構圖,最後一張公布全景。 並用以上四張畫面,串連成一個故事。 四、 請學生為每一張圖片配上一句話或文字, 可以是「 角色的對白 」、「 口白 」 或 是畫面中的聲音、畫外音等。 五、 各組上台口頭分享, 每組二至三分鐘為限, 教師給予回饋, 並開放學生們相互 提問、討論各組編排的敘事重點。 操作提醒 1.影片放映之前,可以先拋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有所準備: a.劇情: ➡影片講了幾個人的故事? ➡這部影片是關於什麼樣的故事? b.畫面:導演如何在影片中呈現「照片」? 2. 學生裁剪照片時,可以提醒學生: a.裁切: ➡從照片的「局部」到「整體」,此形式是以何種觀點說故事? ➡除了敘事的角度外,裁切是否可以作為另一種換場的形式? b.聲音:影片中除了「我」說話的聲音,還有什麼聲音? 教師的照片、學生的照片 道具
19 第二堂課 、 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劇情: a.敘事者「我」在影片中做了什麼?「我」如何展開自己的故事? b.「我」與「他」展開故事的方式有什麼不同? c.「我」與「他」的觀點如何轉換? 2.畫面:祖父的照片被完整呈現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 3.聲音: a.畫面的聲音主體為何?舉例說明(例如:口白、對話、畫外音) b.出現對話的片段裡,口白在對誰說話?對話時的情緒為何? c.祖父的局部畫面時,出現了哪些聲音? d.小屋的畫面搭配了哪些聲音? e.巴黎車站的畫面中有哪些聲音? 二、分析與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分析片段中以他者作為說話、記憶主體和我作為行動主體的故事線。 2.歸納聲音與影像的關係。 3.歸納不同敘事線的差別。
20 第一堂課 活動4-3 江雨珍 武陵高中教師、呂覲芬 家齊高中教師 何昭慧 中正高中教師 設計者 、學生分組,請學生裁剪自己的照片,並配上一句話。 二、觀賞《回程列車》 三、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在影片中, 有哪些部分是以「 局部到整體 」 的方式呈現, 為什麼要這麼做? 這樣做可以帶來什麼效果? 2.在影片中共有兩條敘事線,這兩條敘事線有什麼用意? 3.在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四、教師結語並提醒學生下一堂課帶照片。 操作提醒 1.關於裁剪照片活動, 希望各組學生能用一個視角敘述故事, 透過裁切過的照片, 體驗「 局部 到整體」的概念。 2. 教師可以在觀影前提醒學生注意影片中的聲音。 3. 學生裁剪好的照片可以貼在牆面上,於第二堂課再進行分享。 、 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請回想你在影片中聽到了哪幾種聲音? 2.畫面的聲音主體為何?可以舉例說明嗎?(口白、對話、畫外音) 二、教師發放照片給學生(學生亦可使用自己的照片),並讓學生抽取一張情緒籤卡。 請學生先觀察照片,試著加入情緒與口白並錄音。以分組方式進行。 三、 各組口頭分享照片和錄音內容, 教師給予回饋, 並開放學生相互提問、 討論各 組編排的敘事重點。 四、 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請學生分享觀看《回程列車》的心得與感受。 2.請學生分享前後兩次活動的差異與收穫。 學生的照片、剪刀、筆、老師的照片、教師自製情緒籤卡 道具 第二堂課
發行指導│林文淇、陳藹玲 策  劃│國立中央大學台灣電影研究中心、富邦文教基金會 總編輯│史惟筑、冷彬 活動設計│王煜榕、江雨珍、何昭慧、呂覲芬、宋介源、李依蓉、李紀平、林芳均、林裕恆、邱慧貞、 孫德馨、徐麗娟、袁正玉、張耕華、張詠雯、陳婉嫈、黃于芯、黃小萍、黃光慈、黃如昕、 黃品璇、黃靖雯、葉宏玲、董錦燕、劉志誼、劉家崴、蔡承君、蔡翠華、蕭唯善、簡菀儀、 蘇郁涵 責任編輯│蔡雨辰(沃時文化) 編輯團隊│王姿懿、耿瑋鍾、陳怡樺、楊詠齡 教案整理│余康琪、吳珊羽、林辰潔、林佾幼、林桄翰、殷珮瑜、張語桐、郭瑀、黃克祈、黃詩婷、 楊鈞幃、詹皓崴、蔡永瀚、蕭于庭 美術設計│沃時文化有限公司 初  版│2022年3月 歡迎聯絡我們 ncutfsc.wordpress.com ncutfsc@g.ncu.edu.tw +886 3 422-7151#33008 www.fubonedu.org.tw education@fubon.com +886 2 2704-8856
2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