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ê mê ê 鋩鋩角 角 kak kak 電 影 tian iánn
年尾巴
02 影像教育創新實驗室 電影,承載著不同導演轉譯為影像的世界觀,包含不同文化價值、文化經驗、 敘事表達與感知形式。電影,是影像教育最適合的媒介,透過影像給予高中 職學生藝術的感受力、思辨性,在理解社會多元樣貌的同時建立美學品味。 「影像教育創新實驗室」團隊由國立中央大學台灣電影研究中心與富邦文教 基金會共同協力,研究、創新、推廣影像教育各種可能。實驗室廣納影像創 作、理論解析、教學活動開發等專業影像教育工作者,以創新影像教育發展、 建置影像教育資源平台、成為教師支援系統為核心目標。透過研發經典與當 代影片,出版電影解析教材,同時創造腦力激盪、各式體驗工作坊,提供學 校教師與影像對話的多重想像,並共同開發以感受力為導向的影像活動,讓 不同區域、社群的學生都能領略電影帶給人類的美學想望。 國立中央大學台灣電影研究中心 國立中央大學院級研究中心。 以電影研究及影像教育教學系統研發為 主要核心工作。 著重歷史與當代、 本質論與認識論間的對話及思辨, 讓當代多元媒介現象迎來電影研究、影像教育發展的諸種可能。 富邦文教基金會─全國高中職巡迴電影學校 自2014年開始進入校園的影像教育計畫,至今與全台上百所高中職合 作開設電影課程, 編譯法國影像教育教材與撰寫開發多部台灣電影教 材, 亦舉辦多場教師研習遍佈全台, 與學校教師討論並研發以影像為 主體的課堂教學。 團 隊 簡 介
本手冊所提供的各種活動,目的在於幫助學生理解《年尾巴》如何營造 環境、設計場景,讓觀眾藉由影像「進入」片中台灣早期的眷村家庭生 活與年節氣氛。引導學生觀察影片中造成自己與他人不同感受的元素, 讓他們日後閱讀、討論影像時,能從不同立場理解,哪些因素會造成人 與人、人與環境的隔閡感? 1. 每個活動操作時間為100分鐘,可連續進行或拆成獨立的兩堂課。 2. 適合15至18歲學生,可視狀況分組進行。 3. 教師可自行搭配、延伸發展各項點子活動,以因應不同班級、課程內 容需求。 4. 放電影時,請教師務必全程播放正片(含片尾演職人員名單),並全 場熄燈、遮光,讓學生於課堂的觀影體驗貼近於電影院觀影的形式。 隔閡感、物件、時代感、成長、眷村記憶 03 使 用 説 明 小 提 醒 關 鍵 字
04 目 錄 系列一 蓋一幕電影場景 05 本系列活動將讓學生體驗在面對特定年代主題時, 影視美術工作怎麼 建構出具有說服力的空間, 藉以讓學生認識電影「 囿限於畫框之內 」 的媒介特質。 系列二 文圖符不符 11 本系列活動讓學生透過文圖搭配活動,理解影像及文字的開放性。 系列三 設計一張電影海報 15 本系列活動以「 看見什麼?」 及「 感覺到什麼?」 進行發想, 循序漸 進帶領學生理解影像設計。 系列四 建立時代感 19 本系列活動讓學生想像若穿越時空到了過去, 如何向過去的人們推銷 某項商品。 透過這個活動讓學生嘗試形塑世界觀, 亦能觀察到電影如 何構築世界觀。

05 本系列活動將讓學生體驗在面對特定年代主題時, 影視美術工作怎麼建構出具有說服力的 空間? 藉以讓學生認識電影「 囿限於畫框之內 」 的媒介特質, 並在精巧的設計下讓觀眾在 觀看過程中處於「接受」的狀態。而要達到「接受」,讓觀眾深刻意識到「電影中的世界」 和「自己所身處的現實世界」究竟有哪些差異,是其中最為關鍵之處。 蓋一幕電影場景 業師|孫世鐸 現為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兼任講師,長期致力青少年影像教育。
06 活動1-1 1. 課前讓學生參觀眷村,並分組進行拍攝。 2.發布活動指示: A眷村中有哪些物件? B對於眷村的空間和建築設計,有何感受? 課 前 活 動 陳婉嫈 內湖高工教師、劉志誼 臺中高農教師 (按姓氏筆畫排序,以下皆同) 設計者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 小組討論參觀眷村時拍攝的空間、 物件照片, 統整出眷村空間、 物件的特色。 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照片中出現哪些物件? 2.照片中眷村的建築特色有哪些? 二、觀賞《年尾巴》。 三、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片中主角的家是2層樓,其他戶大多為平房,為什麼? 2.片中有哪些故事線索,透露出主角楊嵐不快樂? 、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參觀眷村時所拍攝的照片中,與影片內一樣或不一樣的「物件」有哪些? 為何會有這些差異? 2. 參觀眷村時所拍攝的照片中,與影片內的「空間」一樣或不一樣的地方有哪 些?為何會有這些差異? 二、 給各組同學指定不同的年代、 場域、 空間、 族群( 請參考下一頁範例 ), 或是 不同的選項隨機排列組合, 上網搜尋符合設定的場景和物件。
07 ◆ 年代、場域、空間範例 ◆ ◆ 電影範例 ◆ 三、各組分享創造出的空間,報告內容: 1.指認出特別的物件。 2.介紹空間佈置的特色。 3.若生活其中,和現在相比,會改變甚麼生活習慣? 4.透過建築空間的格局,想像當時人的身體感受以及生活樣貌。 年代 1960、1970、1980 場域 都市、鄉村、山區 空間 客廳、廚房、臥室、街道 族群 原住民、閩客族群、外省族群 年代 1960-1970 1980-1990 電影 《童年往事》 《小畢的故事》 《超級大國民》 《多桑》 《沙河悲歌》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魯冰花》 《生命》 《熱帶魚》 《香蕉天堂》 《多桑》
08 活動1-2 第一堂課 、觀影前提問,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電影出現幾位人物?彼此關係?個性為何? 2.發生了哪些事情? 3.最有印象的片段?為什麼? 4.電影中有哪些顏色比較顯眼,最吸引你? 5.請敘述家中過農曆年的景象,和電影中有什麼不同? 6.請敘述拔乳牙的過程?有什麼特別的回憶? 二、觀賞《年尾巴》。 三、說明:導演介紹、演員介紹、創作背景、影像語言和美學介紹。(可參考《年尾巴》 電影教材) 四、教師以自身經驗說故事(例如:教師在學生時期使用的錄音帶)。 五、學生分組,作業: 每組以投影片分享三張不同物件的組合與擺拍,並介紹物件(年代背景、意義、 功能等)與分享物件的故事或回憶。物件可以是老照片、物品、影像、建築物、 古蹟等,再經手機或相機翻拍。 宋介源 玉里高中教師、何昭慧 中正高中教師 董錦燕 暨大附中教師 設計者 請學生用手機或相機翻拍3個形式不拘的物件:過去的照片、物品、影像、 建築物、古蹟等,將影像帶至課堂。 道具 介紹物件(年代背景、意義、功能等) 分享物件的故事或回憶

09 第二堂課 、各組報告,參考以下問題群: 1.照片中的物件屬於哪個年代? 2.誰使用過這個物件? 3.此物件勾起哪段回憶? 4.為什麼挑選這個物件? 5.說明物件擺放位置。 6. 說明物件的功能。 二、透過本活動扣合電影中物件與時間的關係,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 從影片截圖分析有哪些元素凸顯該時代的訊息?( 可參考《 年尾巴 》 電影教 材第18頁) 2.解析這些訊息對影片有何作用? 3.分析導演如何挑選這些元素與為何挑選這些元素。
10 活動1-3 李紀平 衛理女中教師、黃光慈 崇光中學教師 黃品璇 大同高中教師 設計者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各組選擇一位影片中出現的小孩(楊嵐、德光、霏霏),重新設定該角色的年紀, 設定對應的時空與背景,創作一個以該角色為主角的故事。 二、 完成故事後, 上網搜尋四張圖片與一首歌, 需搭配故事內容並符合時空背景、 場景。 三、 小組進行分享時, 說故事的過程需配合四張圖片依順序播放, 同時放映一首歌 曲。 操作提醒 1. 當同學在設定角色年紀時, 教師可提醒不要與電影中角色的年齡一致, 避免重覆故事情節, 鼓 勵同學進行延伸,在角色的故事、時空、背景發揮更多想像。 2. 討論「 聲音 」 時, 教師可提醒除了聽到聲音之外, 透過聲音所營造出「 空間感 」 的練習, 可以 留意聲音是從哪裡來的?當時劇情正發生什麼事情?這些聲音和影像是否寫實? 3. 請同學先行思考完整故事內容, 再上網搜尋圖片, 提醒學生並非以看圖說故事的邏輯出發, 圖 片除了需要符合故事內容,學生亦能練習畫面如何幫助敘事推進,理解畫面與文字之間的關係。 、觀賞《年尾巴》。 二、透過影片截圖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這張影片截圖出現在電影哪處? 2.從畫面中聽到哪些「聲音」? 3.這些「聲音」是從哪裡傳出來的?誰發出的聲音? 故 事 構 思 以四張圖片與一首歌呈現 《年尾巴》影片截圖4張 道具 ▼ 點此觀看

11 本系列活動讓學生先看過一小段影片後, 描述影片內容。 其他學生則會透過文字猜想該文 字所搭配的畫面, 尋找適合的照片或影片進行搭配。 答案揭曉後, 學生會意識到原來每個 人對於影片的文字性解讀, 或是對於文字的畫面想像截然不同。 透過此活動增加學生對於 影像及文字的開放性。 文圖符不符 業師|許岑竹 實驗電影創作者,致力結合電影與手工藝術,長期參與各式電影課程與推動電影藝術和保存。



12 活動2-1 示範影片三段(可自行尋找其它動態影像素材) 使用手機掃描或滑鼠點擊QRcode ① ② ③ 道具 林佳慧 中正高工教師、葉宏玲 虎尾農工教師 蔡翠華 三重商工教師 設計者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 將學生分組, 看影片前提醒各組學生在《 年尾巴 》 中尋找出一個「 主題或重要 物件」(例如:孤單、青蛙、帽子、親子等)。 二、觀賞《年尾巴》。 三、討論及分享:選擇這個概念或物件的依據和想法是什麼? 四、教師提供示範影片,引導學生如何尋找步驟五中的影片。 五、各組就討論的重要概念或物件,找出一個10到20秒的無聲影片。 、教師整理好各組的影片,並隨機分配給各組,各組看完影片後,進行文字敘述。 二、 教師蒐集各組所寫的文字, 隨機發給其他組別, 請各組依所描述的文字, 上網 蒐尋相應的圖片。 三、 各組討論並發表影像、 文字之間的關聯性, 並觀看原始影片, 觀察其中的共同 性與差異性。 四、各組學生討論與分享影片轉化成文字,文字轉化成圖片歷程中的心得或感受。 五、教師可搭配參考《年尾巴》電影教材第21頁,並進行收尾。 ◆ 無聲影片參考網站(皆需要用英文關鍵字搜尋影片)◆ Pexels www.pexels.com/videos/ Videezy www.videezy.com
13 活動2-2 王煜榕 新化高中教師、江雨珍 武陵高中教師 林芳均 溪湖高中教師 設計者 jamboard、《年尾巴》8 個片段、《年尾巴》影片截圖8張 道具 ㄛ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教師將影片片段分配至各組,一組一個片段。各組進行觀看,觀看前請調整為靜 音模式。觀看完成後請各組在jamboard寫下對影片片段的一段完整文字描述。 二、各組閱讀其他組撰寫的文字描述,上網搜尋至少一張對應的圖片。 三、教師將全部片段,開啟聲音放映一次。 四、觀賞完畢後,可以帶領討論: 1. 無聲版本和有聲版本不同之處? 2. 有聲版本裡聽到了哪些「聲音」? 、 教師提供各組各片段的截圖, 每組共八張。 同學依剛剛觀看完的有聲片段, 想 像電影《年尾巴》故事情節,將截圖卡排列出這部電影可能的先後順序。 二、各組搭配圖卡順序,分享故事內容。 三、觀賞《年尾巴》。 四、觀賞《年尾巴》後,可以帶領討論: 1.思考自己的想像與詮釋和導演不同之處? 2.哪一段內容的落差最大? 操作提醒 1. 學生分享故事內容後,可以帶領討論: A.轉換時的選擇原因、感受? B.過程中的困難、心得? C.其他組文字的方向或著重的面向有哪些? D.搜尋相對應的圖片時,使用了哪些關鍵字? ▼ 點此觀看
14 活動2-3 張詠雯 景美女中教師、蔡承君 新豐高中教師 蕭唯善 文華高中教師 設計者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 教師選取《 年尾巴 》 兩個10秒的A、B片段影片( 以沒有對話、 口白等純視覺 影像為主)。 二、學生兩人一組,各看A、B片段影片,用文字描述各自看到的影像內容。 三、兩位學生看了對方的文字描述後,依著文字線索去搜尋相符的圖片或影像。 四、教師公布A、B兩組的影像畫面與學生的文字敘述。帶領討論文字與影像之間的 轉換與轉譯有什麼特別的現象與效果。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影片轉化成文字時有什麼困難之處?你會特別注意什麼? 2.動態影像可以用什麼方式描述會更明確? 3.你認為影像和文字各有什麼特色?可以如何造成不同的效果? 五、觀賞《年尾巴》。 、邀請2至3位學生分享觀後心得。 二、 每位學生為《 年尾巴 》 創作一段宣傳文宣, 並且在片中挑選一段20至30秒的 片段作為預告。 三、 分組進行組內個人的創作分享, 說明文字創作的內容、 寓意以及選擇這個片段 作為預告的理由。 教師自選《年尾巴》兩個10秒片段, 以沒有對話、口白等純視覺影像為主。 道具

15 電影海報是宣傳的重要一環, 因此同一部影片在不同國家上映, 也會因應各地的風俗民情 與文化, 重新排版設計及命名。 透過設計海報及文案, 引導學生回想最有感觸的物件、 人 物、 顏色畫面。 本系列活動以「 看見什麼?」 及「 感覺到什麼?」 進行發想, 循序漸進帶 領學生理解影像設計。 設計一張電影海報 業師|陳逸萱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所碩士,長期策畫及推廣各年齡層影像教育課程活動。
16 活動3-1 jamboard、便條紙 道具 黃于芯 西苑高中教師、穆虹嵐 武陵高中教師 蘇郁涵 石碇高中教師 設計者 第一堂課 、觀影前提醒: 1.記下印象最深刻的戲劇事件,並簡述原因。 2.記下觸動你的色彩與聲音。 3.記下對你而言特殊的物件。 二、觀賞《年尾巴》。 三、各組將前述問題的答案貼至jamboard,並分享。 四、展示《年尾巴》電影海報,並討論(可參考《年尾巴》���材第4頁): 1.各組討論海報中的元素,並分別介紹。 2.為什麼這個畫面會成為海報視覺,有何意涵? 五、 說明下堂課海報製作活動流程: 1.選一張《年尾巴》畫面截圖作為電影海報。 2.替電影命名。 3.寫下相符的海報文案。 、製作海報: 1.確認主題。 2.小組分工: a. 選取一張《年尾巴》電影畫面並進行截圖。 b. 撰寫文案。 c. 美術編排設計。 d. 上台展示並搭配口頭分享。 二、小組發表並互評: 1. 各組結束發表後,台下同學可對於海報主題設定、發表內容等進行提問。 2. 發表完的海報可張貼於教室牆壁四周, 請每位同學領取便條紙進行回饋, 方 向可針對海報構圖、文字內容、美術設計、自身感受作回應。 第二堂課



17 活動3-2 林裕恆 陽明高中教師、張馨云 臺南女中教師 廖釗君 臺中一中教師 設計者 電影海報3張 道具 ㄛ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觀賞《年尾巴》預告片。 二、觀察《年尾巴》海報①、②(可參考《年尾巴》電影教材第4頁): 1.看到了哪些顏色?哪些是主色調、次色調?兩張海報色調差異? 以及你覺得這部片可能要說什麼? 2.字體差異? 3.描述:看到什麼人物、動物、植物、物品? 4.請用一個形容詞形容這張海報給你的感覺? 、觀賞《年尾巴》。 二、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海報③」給你什麼感覺?相比「海報②」你喜歡哪一張?為什麼? 2.為什麼片名是「年尾巴」? 三、分組討論:在原來的海報上,若要增加一樣東西,想要增加什麼? 1.每個組員寫出三個欲增加的海報元素。 2.討論過程中必須取捨哪一項是重要的、次要的、再次要的。 3.小組討論之後,由上而下排列出優先順序,並公開分享其排列的依據和想法。 四、設計宣傳方式: 1.各組想一個電影名稱及一句宣傳語。 2.小組分享與回饋。 操作提醒 討論海報時,教師可將重點引導於圖像元素及電影的主題等概念上。 ① ② ③ 使用手機掃描或滑鼠點擊QRcode
18 活動3-3 請學生事先準備有關生命成長或家族過年照1張 同時請同學給予 道具 呂覲芬 家齊高中教師、卓靖雪 苑裡高中教師 孫德馨 基隆女中教師 設計者 第一堂課 、 分組, 組內學生用一句話分享事先準備有關生命成長或家族過年的照片, 各組 由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 二、觀賞《年尾巴》。 三、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你認為導演透過電影想說什麼? 2.人物關係呈現什麼樣的狀態? 3.你認為電影中最有年味的畫面為何?為什麼? 4.麻將桌上,楊嵐和二娘對話代表什麼意涵? 5.電影開頭和結尾的意涵? 、 請學生利用影片截圖、 網路圖片進行海報設計, 並為海報取一個電影名稱與說 明文字(不超過10字)。 二、先進行小組內個人分享,各組再推派一人與全班分享。 三、 進行海報票選同時請同學給予回饋, 選出認為最適合搭配電影的海報, 並說明 原因(請給其他組一個讚美,一個建議,一個提問);另可針對自己組海報進行 反思或修改建議。 四、 教師從《 年尾巴 》 電影海報切入, 分析海報上有哪些元素是電影中的主題( 可 參考《年尾巴》電影教材第4頁)。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本片海報中的女孩背影之意涵? 2.海報中如何呈現女孩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3.色調上的設計,讓你聯想到什麼? 4.你聽到幾次鈴聲?時間點為何?有什麼意涵? 5.你覺得青蛙代表什麼?和片名是否有關? 6.本片主題是什麼?從哪些線索可以看出? 第二堂課

19 本系列活動的靈感來自於《 年尾巴 》 中呈現出的80、90年代眷村氣息與年節氛圍。 一部 電影欲能夠說服觀眾走入這個世界, 必須要營造出一個完整的世界觀, 讓觀眾買單, 接受 這個電影世界裡面的時代、 地區、 人物互動關係等。 這個過程類似銷售員推銷商品, 讓對 象信服、接受產品。 因此本系列活動讓學生想像若穿越時空到了過去, 如何向過去的人們推銷某項商品。 準備 過程中必須蒐集資料, 融入當地語言文化甚至視覺風格, 這些亦是拍電影前的準備工作。 透過這個活動讓學生稍微嘗試形塑世界觀,亦能觀察到電影如何構築世界觀。 建立時代感 業師|楊詠亘 動畫《關於他的故事》導演。曾任高雄電影節與臺中國際動畫影展兒童評審團講師。
20 活動4-1 王慧婉 東專進校教師、黃如昕 高餐附中教師 黃靖雯 臺中高工教師 設計者 台灣80年代流行歌曲 道具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觀賞《年尾巴》。 二、教師播放80年代歌曲,引導討論: 1.聽完歌曲後,你有什麼感覺?你覺得這首歌在唱什麼? 2.這首歌詞描述了甚麼事情? 3.這首MV呈現了什麼?(食衣住行育樂方面) 三、 請學生小組討論設計2分鐘叫賣演出, 需有海報, 說明選定物品理由。 叫賣展 演模式可以是電視廣告、廣播廣告、宣傳海報等,並在下次上課時讓各組上台展 演。(老師可視學生程度或組員人數等條件,來規定展演規模,例如是否製作道 具、服裝穿著等。) 、各組呈現。 二、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從這個活動中,更了解哪些80年代的物件或特色? 2.相較於當代的流行音樂,80年代的流行音樂在曲風及歌詞上,有哪些不同? 3.聽音樂選取物品的過程中,如何思考設計?有什麼發現? 4.挑選代表性物品過程中是否感到挑戰或困難?影片如何呈現此項物品? 5.心得分享。 ◆歌曲範例◆ 草蜢〈失戀陣線聯盟〉 蘇芮〈酒干倘賣無〉 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
21 活動4-2 邱慧貞 石碇高中教師、張耕華 鳳新高中教師 設計者 jamboard、角色卡14張、《年尾巴》截圖8張 道具 ㄛ 第一堂課 第二堂課 、 教師提供各小組抽一張角色卡( 背面可填寫角色情緒、 重要臺詞、 特殊場景、 代表顏色等,可參考《年尾巴》電影教材第8頁)。 二、觀賞《年尾巴》。 三、 教師提供影片截圖, 請各組學生挑出物件( 如: 旗袍、 錄音機、 錄音帶 )、 建 築(如:眷村),猜測年代及地點。 四、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這部電影是否拍攝了現在的台灣?為什麼? 2.拍攝哪個年代的台灣? 3.截圖中的物件會出現在哪些時候?與現在有何不同? 4.哪個角色最吸引你?為什麼? 5.用一個形容詞形容各個角色。 6.有沒有拔牙的經驗?拔下來的牙齒如何處理?你覺得主角的牙齒代表什麼? 7.主角為什麼養青蛙? 8.父親為何在那個時間突然出現?為何出現在走廊? 、活動前置作業討論,請參考以下問題群: 1.請學生介紹抽到的角色,並分享自己組別對於這角色的觀察。 2. 如要向這角色推銷一個商品,會想推銷什麼?為什麼? 3.推銷時可搭配播放的主題曲為何?挑選的原因是什麼? 4.如果你認識你的角色,你最想跟他說甚麼?或你最想改變他甚麼? 二、請學生製作一張產品示意圖並準備背景歌曲。 請同學可以思考行銷時融入當時的用語、流行的物品為要銷售的商品製作一張 示意圖(上網搜尋與心目中的商品相似的圖片),讓推銷的展演更順利。 組內討論向《年尾巴》內角色推銷的歌曲清單(不得晚於1980年代)。 ▼ 點此觀看

22 三、各組推銷展演。 操作提醒 1.留意學生找的商品示意圖是否符合所設定的年代。 2.請學生盡量以表演的方式推銷,而非只以文字或簡報介紹商品。 3.提醒學生試著同理角色情緒與留意電影的世界觀及時代感。
23 第一堂課 活動4-3 袁正玉 麗山高中教師、徐麗娟 大里高中教師 簡菀儀 臺東高中教師 設計者 、分組,組內分享課前活動訪問出的歌曲,並寫下歌名、歌詞。 二、教師於各組挑出貼近於電影風格或主題的歌曲(例如:男女關係、家庭關係等), 請學生分享該首歌曲給全班,每組(人)分享2分鐘。 三、觀賞《年尾巴》。 、 教師提供影片截圖,請各組討論並參考以下問題群: 1. 看完電影後你的感覺是什麼? 2. 影片中的哪些物件是代表成長? 3. 從影片截圖卡中,哪些畫面代表女孩的成長? 4. 女孩最後的微笑代表著什麼?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二、 各組根據上堂課的音樂, 挑選一首歌為背景, 由歌詞發想一個廣告詞, 再從歌 詞發想需要廣告的物件,廣告內容可以有一個代言人。 三、各組發表。 四、同學與老師給予回饋。 影片截圖6張 道具 第二堂課 1. 以父母為首選, 或者是不同輩份的長輩, 詢問對方喜歡的歌曲、 與歌曲有關 之物件。 2. 問題範例: A訪談爸爸媽媽最喜歡聽的歌(至少一首)? B曲名與歌詞? C為什麼喜歡? D對於這首歌的特殊回憶? 課 前 活 動 ▼ 點此觀看
發行指導│林文淇、陳藹玲 策 劃│國立中央大學台灣電影研究中心、富邦文教基金會 總編輯│史惟筑、冷彬 活動設計│王煜榕、王慧婉、江雨珍、何昭慧、呂覲芬、宋介源、李紀平、卓靖雪、林佳慧、林芳均、 林裕恆、邱慧貞、孫德馨、徐麗娟、袁正玉、張耕華、張詠雯、張馨云、陳婉嫈、黃于芯、 黃光慈、黃如昕、黃品璇、黃靖雯、葉宏玲、董錦燕、廖釗君、劉志誼、蔡承君、蔡翠華、 穆虹嵐、蕭唯善、簡菀儀、蘇郁涵 責任編輯│蔡雨辰(沃時文化) 編輯團隊│王姿懿、耿瑋鍾、陳怡樺、楊詠齡 教案整理│余康琪、 吳珊羽、 林辰潔、 林佾幼、 林桄翰、 殷珮瑜、 張語桐、 郭瑀、 黃克祈、 黃詩婷、 楊鈞幃、詹皓崴、蔡永瀚、蕭于庭 美術設計│陳瑞秋、夏皮南(沃時文化) 初 版│2022年 3月 歡迎聯絡我們 ncutfsc.wordpress.com ncutfsc@g.ncu.edu.tw +886 3 422-7151#33008 www.fubonedu.org.tw education@fubon.com +886 2 2704-8856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