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 編輯委員(以姓氏之羅馬化轉寫爲序)
土門龍三郞
洪陽
項龍
《王道月刊》康德九十二年七月期
康德九十二年七月

凡國家成立之根本,在於建國精神;而國家之眞正發展, 無外乎此精神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地完全實現。
因而,此之建國之精神必須穩固建立於確乎不拔之基礎之 上。若其基礎薄弱、不純不正、背馳天地之眞理,則國家永遠 維持發展不得期也。
̶̶滿洲帝國祭祀府《建國神廟御創建と惟神の道》 譯者:薩里達克氏阿斯蘭
康德八年九月十五日






滿洲帝國協和會綱領



康德九十二年 七月十五日
元神祭節
依據康德七年九月十日勅令第二百二十六號《關於慶祝日之件》, 七月十五日元神祭節爲滿洲國之慶祝日。依據康德七年九月十日
勅令第二百二十七號《關於放假日之件》,慶祝日均爲滿洲國之放 假日。
國
︵康德九年十二月八日國務院佈告第一七號︶
民
天照大神︐盡忠誠於






協和會與滿洲建國俱生俱長 定爲國家機構之團體 而護持 協和會與滿洲建國俱生俱長 定爲國家機構之團體 而護持 建國精神于無窮 訓練國民 實現其理想之惟 建國精神于無窮 訓練國民 實現其理想之惟一無二思想的 敎化的政治的實踐組織體也





銘記殉難、遭難者








康德九十二年四月五日 Android平臺 ios平臺


均已正式開催!








滿洲國法令欄目:
(康德七年七月十五日 國務院佈告第九號)
講解文: 《神道簡列》(一至四)(重發)
復國,首先是一種提升(重發)
作者:薩裏達克氏阿斯蘭





康德九十二年
滿洲帝國流亡政府參拜專使









國務總理大臣 張景惠 康德七年七月十五日
國務院佈告第九號
關於國本奠定之件
爲佈告事 茲維本日
皇帝陛下賜
大詔于通國之民曰 朕茲爲敬立
建國神廟 以奠國本於悠久 張國綱於無疆 詔爾衆庶曰 我 國自建國以來 邦基益固 邦運益興 烝烝日躋隆治 仰厥 淵源 念斯丕績 莫不皆賴
天照大神之神
天皇陛下之保佑 是以朕嚮躬訪
日本皇室 誠悃致謝 感戴彌重 詔爾衆庶訓以一德一心之義 其旨深矣 今茲東渡 恭祝
紀元二千六百年慶典 親拜
皇大神宮 鑾之吉 敬立
建國神廟 奉祀
天照大神 盡厥崇敬 以身禱國民福祉 式爲永典 令朕子孫 萬世祗承有孚無窮 庶幾國本奠於惟神之道 國綱張於忠孝
之敎 仁愛所安 協和所化 四海淸明 篤保 神 爾衆庶其克體朕意 培本振綱 力行弗懈 自强勿息 欽此 欽奉之下 感戴無任 敬昭
聖訓於海內 俾我國民 共期服膺於夙夜 厚望服膺之誠 日 踐奉公之實 月積報國之績 以培國本於不朽 振國綱於無 窮 奉副
天心之萬一 奉對
神鑒之精明 行此佈告 咸令週知


一、緖言:神道並非宗敎。
二、什麽是神?什麽是惟神之道?
三、什麽是天照大神?天照大神爲什麽是滿洲國建國元神?
四、什麽是現人神?什麽是天皇陛下之保佑? 五、惟神之道與王道關係。
六、什麽是祭政一致?什麽是政敎一致?什麽是祭政敎一貫? 七、建國神廟創建及國本奠定之眞實歷程。
八、什麽是八紘一宇?
九、建國神廟及其攝廟之制度。
十、結語:神道與滿洲國之未來。
《神道簡列》是祭祀府總裁薩里達克氏阿斯蘭於康德九十一年七月面嚮當代滿洲國人
親自寫作之關於惟神之道之眞義之簡要敎學專著,其目的在於結合當代的滿洲帝國復國 志士之一般閱讀水平講解神道精義。《神道簡列》共有四萬七千四百餘字,是對《神道 非宗敎之滿洲解》系列文章之內容之總結、精化及補充。《神道簡列》第一回發佈是在 康德九十一年七月期《王道月刊》。
《神道簡列》早已成爲、現在是、並將長期是滿洲帝國流亡政府養成官吏職員及協和會 養成會務職員之基本敎科書,早已成爲、現在是、並將長期是協和會一般會員學習惟神 之道之基本指南。《神道簡列》本文及其有關學習心得,將會長期重複發佈。
本期《王道月刊》康德九十二年七月期將再次發佈
《神道簡列》之一“緖言:神道並非宗敎。 ” 《神道簡列》之二“什麽是神?什麽是惟神之道?” 《神道簡列》之三“什麽是天照大神?天照大神爲什麽是滿洲國建國元神?” 《神道簡列》之四“什麽是現人神?什麽是天皇陛下之保佑?”
作者:薩裏達克氏阿斯蘭
建國精神在滿洲國之地位,乃國家建立之基礎。建國精神與滿洲國同生,在大 同元年三月一日《滿洲國建國宣言》中首次明述,而後在《執政宣言》、《卽位詔書》、 《
鑾訓民詔書》、《國本奠定詔書》等滿洲國之憲制性法令之中再加詳述。滿洲國的國體, 卽是基於建國精神之皇帝立憲制。
神道,全稱惟神之道,乃滿洲國之國本,乃滿洲國建國精神之根。滿洲國之國 本奠於惟神之道,國綱張於忠孝之敎。滿洲國以王道立國。滿洲國建國精神首在王道。
惟神之道與眞王道一致,兩者一體。今日,本大臣將神道之基本內容簡要列擧之。
神道簡列(一至四)
一、緖言:神道並非宗敎。
(一)、關於神道的基本槪念的總括。
依日本對神道的定義,神道可分爲神社神道(包括宮中祭祀)、民俗神道、敎派 神道(神道十三派)三大類。敎派神道(神道十三派)是新興宗敎(Neo-Religion), 一共有十三個宗敎團體組成。宮中祭祀、神社神道、民俗神道皆非宗敎。
國家神道是神社神道的一部分,因爲神社神道不是宗敎,故而國家神道也不是 宗敎。國家神道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日本國家神道,另一部分是滿洲國國家神道。 滿洲國國家神道衍生于日本國家神道。
全滿由滿洲國及關東州組成。全滿之神社,無論在滿洲國還是在關東州,除建 國神廟及其攝廟(建國忠靈廟)之外,其他神社依滿日兩國之先在條約均處於日本
jurisdiction之內,受日本在滿官憲(日本關東局在滿敎務部)管轄,不受滿洲帝國 政府管轄,換言之,在滿洲國jurisdiction之內的神社只有建國神廟及其攝廟,建國
神廟及其攝廟受滿洲帝國官憲(滿洲國祭祀府)管轄。因此,滿洲國神道=滿洲國 國家神道,兩個詞可互換,滿洲國神道之神社,僅爲建國神廟及其攝廟。注意!滿 洲國神道≠滿洲神道,將“滿洲國神道”與“滿洲神道”兩詞互換是錯誤的、與事實
相悖的!滿洲神道,由滿洲國祭祀府管轄之神道及日本關東局在滿敎務部管轄之神 道共同組成,並非屬於滿洲國一個國家的神道。
滿洲帝國政府始終不視敎派神道(神道十三派)爲神道的一部分,而視之爲“神 道系宗敎”。滿洲帝國政府不用“敎派神道”或“神道十三派”之名統稱之,而是以其 各派之名稱分別稱之。(神道十三派:黑住敎、神道修成派、神宮敎、出雲大社敎、 扶桑敎、實行敎、神習敎、神道大成敎、御嶽敎、神道大敎、神理敎、禊敎、金光敎、 天理敎 1 。)依滿洲國之法令及滿日兩國先在之條約,因爲神道系宗敎是宗敎,所以黑 住敎、神道修成派、神宮敎、出雲大社敎、扶桑敎、實行敎、神習敎、神道大成敎、
御嶽敎、神道大敎、神理敎、禊敎、金光敎及天理敎共十三個神道系宗敎在政府管 轄上均與其他任何種類的宗敎無異,受滿洲帝國文敎部敎化司管轄。且在日本帝國, 敎派神道(神道十三派)亦不受管理神社之政府機構管轄,而受管理宗敎之政府機 構管轄。
滿洲帝國政府始終不視民俗神道爲神道的一部分,一則因爲所謂“民俗神道”只 是民間自行的各種各樣不同的樸素的、不成體系的、鬆散的神道實踐之集合而並非
一個有組織的體系(類比神社神道,神社神道是一個完整的、有組織的、嚴密的體系), 二則因爲所謂“民俗神道”在全滿的存在感遠不如其在日本內地的存在感。
滿洲帝國帝宮之中,尙未完全形成宮中祭祀之體系,因此,日本神道中的“宮中 祭祀”暫時不可能適用於滿洲國神道。
1 天理敎有兩個含義:一個含義是本文中所用的、作爲源自日本的新興宗敎的天理敎。另一個含義是淸代祕密宗敎,爲白 蓮敎之一個支派。
基於以上所述,依滿洲國關於神道之定義,神道可分爲國家神道、日本在滿神 社神道及其他神社神道一共兩大類。前文已具,國家神道、日本在滿神社神道及其
他神社神道,均是神社神道,而神社神道不是宗敎。所以,依滿洲國關於神道之定義, 神道不是宗敎。
(二)、神道不是宗敎,是什麽?
神道不是宗敎,而是一種國民敎化思想體系,是東亞道德眞義的精神集合。
國家神道不是宗敎,而是國民敎化思想體系,是東亞道德眞義和愛國主義的實踐。 凡忠良國民皆理應尊行國家神道。
國民尊行國家神道的要求,與《大日本帝國憲法》、大滿洲帝國《人權保障法》 各明定的日滿兩帝國各自國民的宗敎信仰自由權利不存在任何矛盾,因爲神道是一
種對國民道德的敎化,並非宗敎,神道非宗敎之大義得到了羅馬敎皇庇護十一世的 基於其本人自由意志的主動背書。
換個角度退一步講,如果“神道是宗敎”邏輯成立,那麽依據同一個邏輯,“美 國愛國精神也是宗敎,”“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和法國先賢祠都是宗敎建築。”顯而易見, 此邏輯完全不通。所有的宣稱“神道是宗敎”的論調要麽是邏輯不通要麽是完全硬說, 毫無意義,均是以背書GHQ錯謬的所謂“神道”改革爲目的硬瞎編。 二、什麽是神?什麽是惟神之道?
神道之“神”與宗敎之“神”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槪念,需要時時刻刻謹記!在本 文中若不特別說明,所稱之“神”均指神道之“神”。請切切仔細閱讀每次“神”出現 時的上下文,以避免誤解!
基於語原可知,神一字本義,爲世界之幽玄靈妙。神是靈的偉力之本體,爲生 命之本源。神之本義爲靈的偉力之本體,卽靈力之本體。靈的偉力就是偉大的道德力。
基於神之本義,神是 對的崇信和道德的景仰的對象。神爲道德的景仰的對象, 明確神道爲宣敎德化之道。 對的崇信,是對神景仰之態度:一方面,道德的景仰 的對象是 對的、無轉移的,不以任何藉口而改變;一方面,景仰的情操是 對的、
無條件的,不以任何利益而動搖。在景仰的方法論上,神道惟重修養及實踐,故惟 神之道亦有“實踐道”之稱。
神有自然神、理想神、人格神等三種之大別。生民畏敬大自然,則有自然神。個 人皆心有願事志望,則有理想神。國家素以道德極致之人爲人民之典範,則有人格神。
神亦可分類爲天神和地祇。天神,意爲天之神,亦作天津神。地祇,意爲國之神, 亦作國津神。天神,卽爲靈力在天上之體現。地祇,卽爲靈力在地上之體現。
神有特別多的數量,有八百萬神、八十萬群神等稱呼。
基於語原可知,神道之“神”爲kami,宗敎之“神”爲god或deity,兩者在語 原上亦無關係。宗敎框架內的“神”的本質特點,卽“神”對“人類”的生活具有强 大的控制力。在神道的框架內,神爲靈力之本體。神本來之性質,均爲自然之靈力。
神非以宗敎神祇的“强力”來殺伐決斷,而是靈的偉力之本體,靈的偉力是偉大的道 德力。神道是一種道德敎化。
(二)、什麽是惟神之道?
“聖人以神道設敎。”神道本質上就是道德敎化。神道不是用來“信”的,而是用 來“做”的——也就是尊行的。沒有“信”神道一說,“信”是用作與宗敎連用的動詞。 由此可見神道並非宗敎。

“聖人以神道設敎”,典出《周易》
基於語原可知,惟神之道,是神之本質之表現之道。惟神,日文訓讀爲かむながら, 亦可寫作隨神、隨在天神。かむながら的意思是,“神之本質之外在表現”。“道”卽道德、 道義,個人一生之規範也,個人生活之原理也。惟神之道是神道之全稱,兩詞同義。 神道亦可稱爲隨神之道。神爲靈的偉力之本體,卽爲生命之本源,靈的偉力就是偉 大的道德力,神是 對的崇信和道德的景仰的對象。故而惟神之道的“惟”一字,卽 突顯神之尊崇之 對性,隨神之道的“隨”一字,卽突顯神是景仰的道德的對象。“總 之,神之本質之表現之道,是得萬人仰體、萬人尊行之道。惟神之道,是一個有組 織的國民道德敎化體系。
基於語原可知,宗敎religion 的本來定義,是在强大的、殘忍的、令人害怕的 巨大力量的基礎上的obligation。要注意,“强大的、殘忍的、令人害怕的巨大力量” 沒有任何貶義,完全是中性詞。宗敎religion 的本義,就是指在宗敎“神”的巨大恩 典及强力並重的權柄之下“人類”與“神”之間的淸晰明瞭的制限關係:在此關係之 中“人類”對“神”有義務,而“神”對“人類”有權力。因爲宗敎本義是“人類”與“神”
之間淸晰明瞭的制限關係,故而宗敎普遍具有敎義體系,信徒依敎義“入敎”“信敎”, 對沒有遵守敎義敎規之信徒乃至退出之信徒,有些宗敎亦有“背敎”“叛敎”之定義 及懲治。而神道是一種道德敎化。神一字本義,爲世界之幽玄靈妙。神是靈的偉力 之本體,神是
對的崇信和道德的景仰的對象,靈的偉力就是偉大的道德力。基於 神道本義,神道不存在“人類”與“神”之間的制限關係,自然也就不存在敎義、敎規, 當然就更沒有信徒了。說得再白些,神道不是“信”的,而是“尊”“行”的。人民有 尊敬靈力之心則尊神道,人民有景仰道德之意則行神道。尊行神道的方法論,就是 修養及實踐。換言之,神道之實踐,不是如宗敎那般的基於“人類”與“神”之間的 制限關係,而是基於人們自體的尊敬靈力之心和景仰道德之意。
基於宗敎(religion)的本來定義,神道的框架與宗敎的普遍框架風馬牛不相及, 兩個框架是系統性無關,各自的解釋體系在談論不同的東西。基於宗敎religion本義, 任何宗敎的本質特點是“人神之辨”、“神人懸隔”,人和宗敎的神之間有完全不能逾 越的界限。只有具有“人神之辨”、“神人懸隔”這個特點,才是宗敎,反之則不是宗敎。
反之,神道是神人合一的。個人的修養及善行到達極致,得以同化爲神格——卽前 文提到的人格神,成爲人民之道德典範。
基於宗敎(religion)的本來定義,任何宗敎的框架都是一個有組織的系統。所 以,無論是薩滿,還是民俗神道,都不可能是宗敎——因爲無組織的、不成系統的、 鬆散的精神實踐都不符合宗敎的本來定義。
三、什麽是天照大神?天照大神爲什麽是滿洲國建國元神?
(一)、什麽是天照大神?
天照大神是日神。
天照大神在神道框架內是一個最特殊的存在。天照大神處於最高至貴的神格,特

稱爲御神格。天照大神,位於八百萬神、八十萬群神等各種神之上,有最高至貴的御 神格,是天地之大生命之源,是無限之中心靈體之最高顯現。此卽爲天照大神之本義。
“無限”,與無極類似,指無限定性。此處“無限”代指無限萬物。“靈體”,卽靈的偉 力之本體。因此,天照大神是無限萬物的中心,是靈力本體的最高體現。以天照大 神爲中心,是神道根本之神觀。其他的各種神皆統一於天照大神之大御稜威之下。
大御稜威就是天照大神之偉力,是靈的偉力在太陽上的顯現;簡言之,就是天 照大神偉大的日光。日光是其他全部的神生成化育之基礎,更是萬物生成化育之本源, 故日神卽天照大神自然超越了神之種別之定義,爲萬民拜察之尊貴無二之大神,乃 神道體系的中心。
爲什麽惟有天照大神有最高至貴的御神格?這是由天照大神之靈妙決定的。天 照大神之靈妙,稱作“御神德”。天照大神的御神德,卽照徹六合之光華明彩。天照 大神照徹六合之御神德,自處極高,天地四方之隅,盡皆照徹,無私地給予光和熱 於無限萬物。太陽之森羅萬象一切皆照之靈妙,爲日神卽天照大神特有,故天照大 神又名大日 貴。照徹六合爲天照大神特有之御神德,無量無邊,盡照各處。以語 言敬述,卽生成化育之御神德也。物之生成、化育,乃物之本性,乃物之特質之自 然發揮也。萬物之 成皆有賴太陽之照徹六合。無論是宗敎還是神道,無論是傳說 還是信史,無論地球上的各種族各地域,“沒有太陽就沒有世界”是“地球人都知道”

天照⼤神之靈妙
光華明彩,照徹於六合之內
⾃處極⾼,天地四⽅之隅,盡皆照徹
太陽之森羅萬象⼀切皆照之靈妙 乃天照⼤神之御神德
因爲天照⼤神有照徹六合⽣成化育萬物之御神德 所以天照⼤神有最⾼⾄貴之御神格 的“硬道理”,旣是神道之事實,又是科學之事實。
天照大神生成化育之御神德,正是天地萬物之根元;而慈悲仁愛等諸德之本源, 亦皆來自天照大神生成化育之御神德。天照大神生成化育之大御稜威照徹六合,諸神 方可生成化育;諸神對於天照大神,皆處於輔助地位。因爲神均是道德的景仰的對象, 換言之,神卽爲德之載體,所以天照大神照徹六合生成化育之御神德與諸德的關係,
正如天照大神與諸神的關係。天照大神之偉大作用,基於大神照徹六合之靈妙,生 成化育萬物諸德。天照大神之御神德,洪大無邊,照徹六合,對尊卑富貧皆無區別, 不問時之古今、地之東西,不論善惡美醜,對萬物皆發揮其本質,各均得己所需—— 這句換白話講就是在說,無論一個地球人是尊貴還是卑微、是富有還是貧賤、是古
人還是今人、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是善人還是惡人、長得美還是長得醜,總之無 論任何背景、種族、信仰、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等等各種各樣不同的情況,日光都
會照射每個人,都會讓每個人得到他們需要的光和熱。總之,因爲天照大神有照徹 六合生成化育萬物之御神德,所以天照大神當之無愧地有最高至貴之御神格。
天照大神照徹六合生成化育之御神德,是在地上顯現的神聖的事實,其最初顯現 之國是神國日本。日本傳承之神典(神道之基礎之文獻)已明示:日本肇國,乃天 照大神之孫瓊瓊杵尊從天降臨到地上以統治日本國土,天照大神下神勅,命天孫瓊 瓊杵尊之子孫世代統治日本。此卽《天壤無窮之神勅》,乃大御稜威照徹六合之內給 予天照大神之直系御子孫統治此地上世界之瑞穗之國日本之與天地共生之無窮永傳 之神聖皇位及此天業之與日月共存之永遠彌榮之根本確立之宣言。日本之國由此神 勅樹立,大神之御子孫此一系神裔承天照大神之大御稜威統治,此無窮之國運卽展開, 直至現世。因此,天照大神是日本肇國之大元神,是日本皇室之御祖神。天照大神 之御神裔是其大御稜威之顯現者,卽萬世一系之天皇,依天皇之本義天皇是現人神 或曰現御神。天照大神位於八百萬神、八十萬群神等諸神之上,有最高至貴之御神格。
現人神爲天照大神之直系子孫,君臨日本國土,爲最高至上之中心,惟祖惟宗,尊貴 無二。日本人皆爲八百萬神等之子孫,雖與現人神同爲神裔,然乃子乃臣,翼贊天 照大神之御神業。此卽君臣同祖、四海一家之一大家族成於日本之國之寫照。神與 人之關係,恰如親與子之間柄,極爲親密。神道之特質,卽神人不二一體之關係立現。
在天照大神的廣大之下,諸神統一於日神,國民統一於現人神曁天皇;而國民與現 人神曁天皇的關係,基於血脈上的連鎖有親子之溫,基於名分上之區別有君臣之嚴; 而後自然有天地連通、君民統合、上下一心。日本之神國特質,卽是如此。此卽日 本帝國君臣朝野尊行惟神之道之精義。



三種神器之想象圖, 其實物非公開。
天照大神下給天孫瓊瓊杵尊的神勅,除了《天壤無窮之神勅》之外,還有《神 鏡奉齋之神勅》並《齋庭之穗之神勅》。天照大神下給天孫瓊瓊杵尊的神勅,御訓示 祭政一致之要道及敬神愛民之御統治之本,又親授天孫以三神器卽八咫鏡、天叢雲 劍、八尺瓊勾玉,以此爲日本皇位之御璽,以行永遠之榮。三神器是日本之皇祖天 照大神之御靈力之憑藉之神聖寶器,御歷代之天皇必奉此之神器卽位。因而,古來 日本幾多先哲皆奉此神器,拜察天照大神授予天孫之深遠之御神慮。此御神慮,卽 日本天皇之御政道之大方針及惟神之大精神,就是三神器顯現出來的日本天皇的皇 德。日本之皇德,在神國日本道德敎化之道之中提綱 領。如同大御稜威包容萬物 統一諸神,天皇之聖德包容萬民統一諸德。御鏡有無私無偏、照徹萬象、彰顯感應 是非善惡之德,爲正直之本源。御玉有柔和善順之德,爲慈悲之本源。御劍有剛利 決斷之德,爲智慧之本源。三神器中,御鏡爲本,乃是宗廟之正體。御鏡照徹萬象, 明辨是否善惡,直接象徵大神照徹六合之大御稜威。有御鏡,則心性明;心性能明, 則慈悲決斷自然能行。因此,御鏡之正直之德,乃日本皇德之第一也。鏡、玉、劍 三神器,象徵天下之三大達德:知(智)、仁、勇。天下三大達德之根本,卽天照大 神之至誠也。日本先哲讚美大神之御神德之洪大,極言大神垂範之彝訓、天皇治國 之大本、萬民翼贊之法則,構成神道之道德敎化之內容,爲明治維新時日本國家神 道之興起及日本國民道德之發達,奠定了堅實基礎。日本國民道德載體卽惟神之道, 三神器寄寓惟神之大精神。天照大神自然爲日本之肇國大元神,爲日本臣民景仰的 核心的道德的對象,處於神道體系之中心。

(二)、天照大神爲什麽是滿洲國建國元神?
滿洲國之獨立、建國,有賴日本帝國之仗義方能達成;滿洲帝國之建設、防衛, 有賴日本帝國之幫扶方能達成。一言以蔽之,沒有日本就沒有滿洲國。我滿日兩帝 國的關係,曰一德一心不可分。滿日兩帝國之各自皇帝之關係,曰精神如一體。兩 帝國書同文、政同制,親如兄弟;兩帝國皇帝聖心同具、聖德同有,近如弟兄;故 兩帝國自然爲親邦。爲更加牢固建國精神之基礎,爲强化王道立國之必然要求卽忠 孝之敎,爲促進滿日兩帝國一德一心不可分之親邦關係,爲 滿建設道義國家之道
德基礎,基於協和主義之方法論卽養長補短,滿洲帝國必然奠定國本於惟神之道並 奉祀天照大神爲建國元神。
天照大神爲滿洲帝國之建國元神之原因,其一是:沒有日本就沒有滿洲國,天 照大神是日本之肇國大元神,因而自然是滿洲國之建國元神。日本於我滿洲國之獨
立建國之仗義扶持,非特啓其端於我國“假手鄰師”而驅彼“醜類”(注:《滿洲國 建國宣言》語)之日,又非發其源於肇此滿洲國獨立建國大業之年,其引端及淵源,
遠在日本以十萬英靈長眠滿洲而攘俄之時,其擴充及精華,才是我國建國之業。“滿 日兩帝國一德一心不可分之特殊關係”乃我滿洲國始收實功者,而非滿洲國之源流者 也。換言之,滿洲國不是源自滿日兩國之間的特殊關系。滿日兩帝國之間的友邦、盟邦、
親邦的特殊關係,是滿洲國建國及國家發展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滿洲國獨立及建 國之必要原因是“賴友邦之仗義”(注:《卽位詔書》語)。友邦日本之仗義並不是滿 洲國獨立及建國的充要原因,但確實爲必要原因。沒有日本就沒有滿洲國。天照大 神旣是日本之肇國大元神,自然該是滿洲國之建國元神。

天照大神爲滿洲帝國之建國元神之原因,其一是:皇帝陛下與日本帝國天皇精 神如一體,滿洲國永世一系之帝統需要日本萬世一系之皇統爲之張本,而天照大神
是天皇之御祖神,是萬世一系之皇統之源,滿洲國永世一系之帝統自然需要天照大 神爲之張本,滿洲國遂自然奉天照大神爲建國元神。康德二年皇帝陛下訪日 鑾後 頒行了《
鑾訓民詔書》,將滿洲帝國皇帝與日本帝國天皇精神如一體之特殊關係昭 示國內外,從而完全確定了滿洲帝國與日本帝國之一德一心不可分之特殊關係,不 光在國防上、政治上、經濟上一德一心不可分,更在精神上一德一心不可分。滿洲 帝國皇帝旣與日本帝國天皇精神如一體,滿洲帝國皇帝卽能以日本萬世一系之皇統 爲滿洲帝國永世一系之帝統張本。而日本萬世一系之皇統,乃天照大神所給予,亦 仰賴天照大神之大御稜威而永傳。世界各國家恆有盛衰興亡,列國之君統悉數流轉 變遷,古來有萬世一系之皇統而至今不失國者,世間惟我最親密的友邦日本國。總之, 與滿洲帝國永世一系之帝統精神如一體的、爲滿洲帝國永世一系之帝統張本的(日本) 萬世一系之皇統,乃源自天照大神也。所以,爲鞏固滿洲國永世一系之帝統之思想 基礎,天照大神旣是萬世一系之日本皇室之御祖神,自然該是滿洲國之建國元神。

天照大神爲滿洲帝國之建國元神之原因,其一是:滿洲帝國國本奠於惟神之道, 天照大神依據神道之根本之神觀,乃神道之中心,因此自然是滿洲國之建國元神。滿 洲國國本奠定於惟神之道,是滿洲國國體及憲制鞏固的必然要求,是滿洲國基於建 國精神建設王道樂土的必然結果。皇帝陛下於康德二年四月訪日之時,卽深感日本 帝國“政本所立,在乎仁愛;敎本所重,在乎忠孝。民心之尊君親上,如天如地,莫 不忠勇奉公,誠意爲國。故能安內攘外,講信恤鄰,以維持萬世一系之皇統。”皇帝
陛下
鑾之後以大詔訓民之時,尙未奠定國本於惟神之道,然帝祖康德皇帝之大聖 心是時已漸體得:日本帝國萬世一系之皇統得以維持,乃因能安內攘外、講信恤鄰; 日本帝國能安內攘外、講信恤鄰,乃因臣民如天如地之尊君親上、誠心誠意之忠勇 奉公;日本臣民如天如地之尊君親上、誠心誠意之忠勇奉公,乃因日本帝國政本立 在仁愛,敎本立在忠孝;而日本帝國之政本及敎本所宗,卽惟神之道之精義也。說
白了,康德皇帝在第一回訪日時已漸體得,惟有國本奠定於惟神之道,方能維持滿 洲帝國永世一系之帝統,根除易姓思想、廢立皇帝思想及共和制虛妄。我國以王道 立國,建國精神首在王道,王道首在忠君。基於神道之本義,國本奠定於惟神之道, 卽向我國之建國精神注入確乎不拔之信念,確立國家國民俱進之不滅之大道。總之, 滿洲國國統需要惟神之道加持方能鞏固建國精神之思想基礎,方能鞏固滿洲國國體、
憲政及法制之思想基礎,而惟神之道根本之神觀乃以天照大神爲中心也。天照大神 有照徹六合生成化育之御神德,因而有最高至貴之御神格,自然爲滿洲國之建國元 神也。

康德七年七月十五日,康德皇帝頒佈《國本奠定詔書》,確定了滿洲國的建國元 神且令後世永遠依康德皇帝欽定之成憲奉祀,然並未確立滿洲國帝室之御祖神且並 未完備宮中祭祀制度。換言之,天照大神是日本之肇國大元神,是滿洲國之建國元神, 是日本皇室之御祖神,然並非滿洲國帝室之御祖神。未來復國天業達成,滿洲帝國 繼統之皇帝,將秉承帝祖康德皇帝之皇謨,繼續完善滿洲國神道體系,以告慰康德 皇帝之大御靈,以發揚東方道德之眞義,普照神道之光於全球。


我滿蒙新國家——滿洲國之發祥,光被天照大神之大御稜威,仰賴天照大神之 照徹六合之生成化育之御神德。天照大神肇造日本帝國,而日本帝國之仗義,爲我滿 洲國建國開基之必要條件。滿洲帝國與日本帝國一德一心不可分,滿洲帝國皇帝與 日本帝國天皇精神如一體。日本萬世一系之皇統從未中斷,爲世間獨有,莫不皆賴天 照大神之聖敎。滿洲帝國永世一系之帝統,必需天照大神之聖敎及現人神曁天皇陛 下之皇統加持。我國國本奠於惟神之道,惟神之道自然以天照大神之中心。總而言之, 我滿蒙新國國造之聖業,仰賴天照大神照徹六合生成化育之神 、天照大神之御神 裔現人神之保佑,帝祖康德皇帝鑑於我國建國本義,自然奉祀天照大神爲我國建國 元神,創建建國神廟。滿洲先民本就有東向拜日之深遠傳統。國本奠於惟神之道並 奉祀天照大神之後,滿日兩帝國一德一心之奧義,更在日滿一神之深遠事實上確立。
自此,國本奠於永久,國綱張於無窮。滿洲帝國之憲制之建設,自此完全達成。
自《國本奠定詔書》渙發以來,“天照大神之神 ”成爲了滿洲國國家神道及政 治中的一個極重要的術語。“ ”,本義爲覆蓋。“天照大神之神 ”,就是天照大神之 大御稜威,卽天照大神之照徹六合化育萬物之日光。“ ”在這個詞組中還可解釋爲“庇 佑”。“庇”,本義爲遮蓋、 住,與“ ”本義極爲相近。“庇佑”卽 住並幫助。“天 照大神之神 ”,用句大俗話來解釋,就是“天照大神 著”的意思。

京都御苑(日本明治三十三年) 四、什麽是現人神?什麽是天皇陛下之保佑? (一)、什麽是現人神?
現人神,亦稱現御神,兩詞完全同義。現人神之本義,乃是一個有人的身體的神。
在日本神道中,有人體的神,只有天照大神之御神裔並天照大神御神慮之顯現者卽 萬世一系之天皇,所以現人神便成爲專指天照大神之大宗繼承人也就是日本帝國天 皇的一個專用名詞。現人神,乃是天照大神之御神裔並天照大神御神慮之顯現者。
現人神必奉三神器方可卽位,三神器惟傳現人神一人。三神器是天照大神之象徵, 乃現人神統治權在神道上的根源。三神器是日本皇祖天照大神之御靈力之憑藉之神 聖寶器,蘊含了天照大神授予天孫之深遠之御神慮。天照大神之御神慮,卽日本帝 國天皇之御政道之大方針及惟神之大精神,就是三神器顯現出來的日本帝國天皇之 皇德。所以,天照大神之御神裔並天照大神御神慮之顯現者,惟有萬世一系之現人 神曁日本帝國天皇一人。正因只有日本帝國天皇是現人神,所以現人神又稱現御神, 卽以御一字以示殊尊。神之本義爲靈的偉力之本體,卽靈力之本體。靈的偉力就是 偉大的道德力。現人神的偉力,就是日本帝國皇德之道德力。現人神之保佑,本質 上是日本帝國皇德之保佑。
自《國本奠定詔書》渙發以來,“天皇陛下之保佑”成爲了滿洲國國家神道及政 治中的一個極重要的術語。
“天皇陛下之保佑”,這個詞組有兩個主要語素,一爲“天皇陛下”,一爲“保佑”。
這個詞組中的“天皇陛下”並非身爲日本天皇的自然人,亦非現行日本憲法下(其第 一條)所謂“日本國之象徵、日本國民統合之象徵”。這個詞組中的“天皇陛下”有 一表一裏兩層含義:其表義爲政治上的含義,乃是我親邦日本帝國之元首——日本
帝國天皇陛下;其裏義爲神道上的含義,乃是天皇之本質卽現人神或曰現御神。“天 皇陛下之保佑”本質上是現人神之保佑。這個詞組中的“保佑”,用的是“保佑”一詞 的本義,卽“保護和幫助”。“保佑”本義與今人所熟知的宗敎意義上的“bless”無關。
總之,“天皇陛下之保佑”,就是現人神曁日本帝國天皇陛下之保護並幫助。
在滿洲國建國及發展的過程中,“天皇陛下之保佑”不是一句贊頌親邦日本帝國 元首的溢美之詞,而是徹徹底底的史實。現人神之保佑,主要體現於表裏兩方面,兩
方面表裏爲一體。裏這一方面是在本質上:現人神對滿洲國的保佑,本質上是日本 帝國天皇之皇德對滿洲國之保護及襄助。表這一方面是在具體事務上:現人神對滿 洲國的保佑,在具體事務上表現爲日本帝國政府、日本軍、日本在滿各類會社以及 滿洲國的日系文武官吏、滿洲國各行各業中的日系傑出人才對滿洲國各項事業的指 導性的貢獻和竭誠的服務。
“天皇陛下之保佑”,卽現人神之保佑,從裏的方面講,本質是日本帝國天皇之皇 德對滿洲國之保佑。現人神之皇德,源自天照大神之御神德。我國建國之淵源,乃 是天照大神之神 。日本帝國天皇爲天照大神之御神裔並神慮之顯現者。因此,我 國建國之天業自然就有日本帝國皇德保佑之成分在其中。日本帝國歷代天皇之聖德 對滿洲國之保佑是滿洲國建國之必要前提。

明治天皇之聖德對滿洲國之保佑,體現在日俄戰爭。衆所周知,若無當年日俄
戰爭之勝果,滿洲國便從無建國之可能。對滿洲獨立建國做出巨大的不可替代的貢 獻的關東軍、滿鐵等,無一不是日俄戰爭之勝果。滿洲國發祥于日俄戰爭,是滿洲 國建國元臣們在建國的時候就都有的常識性的認識。日俄戰爭,是明治天皇發動的 赫赫義戰,自當炳乎百世。而義戰的根源,就在於明治天皇巍巍之聖德。


大正天皇之聖德對滿洲國之保佑,體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及戰間期時爲滿蒙一地 提供良好外部環境。大正天皇派遣救露討獨遠征軍 1 七萬人出兵西伯利亞,積極驅逐 蘇俄共匪,爲滿洲全土結束淸亡後之混亂達成基本安定之局面贏得了寶貴時間。此 乃大正天皇聖德之功也。


救露討獨遠征軍畫報
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與俄羅斯是盟邦,日本與德國是敵對邦。救露討獨遠征軍,是日本參加西伯利亞干涉所派出 的派遣軍的正式名稱。


昭和天皇之聖德對滿洲國之保佑,體現在我滿蒙新國家卽滿洲國之建國及發展。
大同元年三月一日滿洲國建立,基於滿洲全土各族官紳士民眞正民意之獨立建國偉 業,被英美等列强誤解,當時我國之國際環境空前孤立。昭和天皇之日本帝國政府,
冒英美法等列强之群疑而不避,於大同元年九月十五日首先承認滿洲國。大同二年, 滿洲國基於滿洲全土眞正民意之建國偉業,因李頓調 團關於滿洲獨立建國之錯誤 結論,成爲歐美列强之衆矢之的,昭和天皇甘犯歐美列强之衆咎者弗辭,毅然決定
脫退國際聯盟,以仗義襄助滿洲國建國之天業。此後,滿日兩帝國一德一心不可分 之特殊關係在昭和天皇之聖德之保佑下漸穩固,日本帝國上至皇室下至臣民對滿洲
國進行了全方位各角度的仗義援助。康德六年,昭和天皇統率日本帝國軍,與滿洲 帝國軍共同抗擊蘇聯及蒙古人民共和國侵略滿洲帝國之惡行。康德七年七月,昭和
天皇全力襄助康德皇帝奉祀天照大神爲滿洲國建國元神及奠定國本於惟神之道之偉 大壯擧。康德七年十一月,昭和天皇之日本帝國政府促成滿洲帝國與中華民國 1 相互 承認的《滿華日共同宣言》之共同署名調印。總之,滿洲國自獨立建國直至日本終 戰之間,無一不有昭和天皇之保佑。此乃昭和天皇聖德之功也。
1 滿洲國自《滿華日共同宣言》署名調印至今,以汪兆銘於康德七年在南京重組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爲中華民國曁中國之 唯一合法政府。

『滿日議定書』署名調印
寫眞

『滿華日共同宣言』紀念町會演藝會 兒童畫

“天皇陛下之保佑”從表的方面講,表示“在具體事務上日本帝國天皇陛下是滿 洲帝國皇帝的師父”。在滿洲國,充當指導者的日本關東軍、日本特殊會社滿鐵等、
滿洲國日系官吏、滿洲國日系技術人員等,均同時爲日本帝國臣民,而日本帝國之元 首正是日本帝國天皇陛下。日本帝國天皇是最終源自日本的各種指導者的君主,所 以堪爲滿洲帝國皇帝之師父。
社。滿鐵後來成爲了全滿現代化之原 推力,開啓滿洲全土現代化之道路。
大正天皇整合明治天皇始設之在滿駐 軍爲關東軍,優化關東州租借地及南
滿洲鐵道附屬地之行政管理制度,爲
滿洲國的政府管理提供範本,爲滿洲 國的國防制度奠定基礎。關東軍後來
成爲了滿洲國國防上的指導者和同盟 軍,在康德皇帝御政滿洲國這十四年
中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關東軍在滿 洲之駐屯,爲滿洲國能勝任北邊鎭護、

反共堡壘之國際職責之前提。昭和天皇爲其臣民在各方面深入指導滿洲國提供一切 便利,直接促成了滿日兩帝國一德一心不可分之特殊關係之確定及鞏固。滿洲國日 系官吏及技術人員是滿洲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之指導者,毫不誇張
地說,是在手把手地敎授我們滿洲國土上的非日系人民如何建設滿洲國成爲一文明 國家(civilized nation)。當年日本帝國天皇陛下乃滿洲帝國皇帝陛下之師父,因而 皇帝陛下在感念天照大神之御神德及日本帝國天皇陛下之皇德之外,亦會具體感念 日本帝國天皇之師恩。每逢重大詔書必提及“天皇陛下之保佑”,乃爲彰顯祭政敎一 貫之原則所要求之報本反始之大義,亦爲人之報恩之常情也。
値得一提的是,將“天皇陛下之保佑”這句話誤當作所謂“滿洲帝國並康德皇帝
傀儡論”這一謬論之注解,更是無稽之談。同盟國之間的强國幫助弱國,本是千餘年 明治天皇設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
來列國外交之常道。比如,大韓民國之建國及發展,也是仰賴美國總統之保佑,況 且大韓民國之建立還並非是基於其住民眞正之民意,其建國完全是挾美軍在第二次 世界大戰中勝利之威,緣何無人側目邪。
關於“天皇陛下之保佑”之一句在滿洲國復國運動當下的使用方針,我還需做出 額外的說明,以免我國同胞和日本友人引發歧義。因爲現下“天皇陛下”一詞,在日 本、滿洲國、支那、臺灣等使用漢字之各國,多數情況下特指在現行日本憲法框架 下由同法第一條定義的“日本國之象徵、日本國民統合之象徵”,而該含義與“天皇 陛下之保佑”之中“天皇陛下”之含義格格不入,且完全相悖。“天皇陛下之保佑”這 一個詞組,有其必要的背景基礎,卽日本君民必實行神國日本之國體。而在戰後日本, 日本古來自有之神國國體被破壞,日本國體之精華被世人誤解,日本政治及社會體 制在其現行憲法框架下遭遇水土不服的改變,嚴重影響了日本的長遠健康發展。一 言以蔽之,此刻之“天皇陛下”非彼刻之“天皇陛下”。所以,爲避免出現歧義或無 意義的爭議,滿洲帝國流亡政府在需要依滿洲帝國先在之成憲使用“天皇陛下之保佑”
這個詞組的時候,一律使用“康德皇帝之保佑”或“現人神/現御神之保佑”替代“天 皇陛下之保佑”這一句話。衆所周知,《
鑾訓民詔書》早已明示內外:滿洲帝國皇 帝與日本帝國天皇精神如一體。那麽自然了,日本帝國天皇陛下之保佑與滿洲帝國 皇帝陛下之保佑亦如一體,兩者同等。而另一方面,現人神/現御神是日本天皇的本質, 失此則變質。故而現人神/現御神之保佑=日本帝國天皇陛下之保佑,兩詞組可互換。

國本奠定過程大事年表 作者:洪陽
編者注:
康德皇帝生於光緖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 1 卽西曆一九 六年二月七日,當日爲宣宗
成皇帝忌辰,因此其御極後依我蒙滿皇祖皇宗之習慣法,以實際御誕生日之前一 日 2 爲萬壽節。
康德皇帝一生,聖壽三十九載,先後御極兩個國家之皇位,自光緖三十四年十月 二十一日至民國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他是大淸宣統皇帝(在宣統三年十二月廿 五卽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日淸朝滅亡之後爲大淸遜帝),自大同元年三月一日至大同
三年三月一日他是滿洲國執政(依據滿洲國大同朝臨時國體,執政爲滿洲國之元首,
亦實爲滿洲國無冕之皇帝),自大同三年三月一日卽康德元年三月一日至康德十二 年八月十九日他是滿洲帝國康德皇帝。康德皇帝雖已於康德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崩 逝,滿洲帝國流亡政府仍以康德皇帝爲滿洲帝國今上皇帝。康德皇帝在《關於帝 位繼承法施行詔書》中勅示:“朕自登極以來,仰體眷命所本,俯念國脈所繫…… 今茲制定帝位繼承法,于繼體付託之重,定厥法典,示諸久遠……欽戴勿替,垂統 萬年,必享無疆之休,克保長治之福。”欽奉康德皇帝聖諭,《帝位繼承法》爲我 國萬世不易之法。因而,《帝位繼承法》之第一條所稱之“康德皇帝”,卽爲滿洲 帝國開國帝祖萬世不易之尊號也。於是,筆者謹遵《帝位繼承法》條章之義及滿 洲帝國流亡政府仍以康德皇帝爲滿洲帝國今上皇帝之義,無論在談及我主自光緖 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出生至光緖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卽大淸帝國皇位之前這期 間的事蹟時,還是在談及我主自光緖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至民國二十一年二月
1 淸朝官方曆法是時憲書,又稱皇曆、黃曆、夏曆,卽漢語普通話所謂之“農曆”。這個正月十四日是夏曆正月十四日。
2 康德皇帝一生,先後御極大淸帝國和滿洲帝國兩個國家的皇位。淸朝官方曆法是舊曆,滿洲國官方曆法是格里高利曆。因此, 自光緖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至民國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康德皇帝作爲大淸宣統皇帝,以舊曆正月十三日爲大淸帝國萬 壽節;自康德元年三月一日至康德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康德皇帝作爲滿洲帝國皇帝,以格里高利曆二月六日爲滿洲帝國萬壽 節。雖然康德皇帝已於康德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崩逝,滿洲帝國流亡政府仍以康德皇帝爲滿洲帝國今上皇帝,因此仍以格里高 利曆二月六日爲滿洲帝國萬壽節。



大清醇親王載灃之子 (1906-1908)
大清宣統皇帝
大清遜帝
(1908-1932)
滿洲國執政
滿洲帝國康德皇帝 (1932-1945-至今)

《帝位繼承法》第一條
二十九日作爲大淸宣統皇帝期間的事蹟時,還是在談及我主自大同元年三月一日
至大同三年三月一日作爲滿洲國執政期間的事蹟時,還是在談及我主自康德元年 三月一日至今以來作爲滿洲帝國皇帝的事蹟時,一槪稱我主爲康德皇帝或皇帝陛 下。請各位讀者詳之。


德宗景皇帝朝服像 孝欽顯皇后朝服像
淸宣統三年(淸朝用舊式陰陽曆卽時憲書。此年依淸制,乃舊 曆年卽宣統辛亥年)
八月
武昌起義爆發。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成立。

十二月 武昌起義砲兵
大淸皇帝退位。淸朝滅亡。
愛新覺羅氏皇室從此失去了統治全中國的皇帝的身 ,從而在客觀上給了無論是 當時遜帝本人、整個愛新覺羅氏皇室還是蒙滿一地思考自己未來的出路提供了一 個最初的可能性。換言之,無論是當時遜帝本人、整個愛新覺羅氏皇室還是蒙滿 一地,通通卸去了淸朝對全中國領土存在的所謂“祖宗之地不可棄”理念的重大 歷史包 。
中華民國元年(中華民國、滿洲國皆終始一貫用公曆) 二月
大淸皇帝退位。淸朝滅亡。
袁世凱北洋集團,受孝欽顯皇后、德宗景皇帝厚恩,於國難之際不思忠君報國, 反而使用武力逼宮,滅亡淸朝以自利,全然不顧君臣之大義。
皇帝陛下作爲大淸末代皇帝在國家危急之時被表面上的“忠臣”調轉槍口而逼宮 進而失國之經歷,是乃皇帝陛下決定奠滿洲國之國本於惟神之道的最初緣起。皇
帝陛下開始認識到,古代支那之假王道之所謂“忠孝”根本無法拯救江山社稷於
危難。


中華民國始於宣統辛亥年八月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但開國於 西元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是以中華民國以西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爲國慶節,以西元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爲開國紀念日。中華民國以西元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建元中華民國, 是爲中華民國紀元之開始。康德七年曁中華民國二十九年十一月三十日,《滿華日共同 宣言》在南京署名調印,自是以來,滿洲國只稱由汪兆銘重組後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爲 中國/中華民國唯一合法政府。雖然該政府已於康德十二年八月在南京滅亡,但滿洲國 仍以其爲中國/中華民國唯一合法政府。

孝定景皇后朝服像
中華民國二年
二月
二十二日(卽淸宣統五年正月十七日),孝定景皇后崩逝。
自此,皇帝陛下考妣皆喪。
中華民國四年
夏
全國興起“擁戴”袁世凱爲“中華帝國皇帝”之風潮。
包括蔡鍔、唐繼堯在內的各地軍閥頭目紛紛“勸進”袁世凱,表態向袁世凱稱帝“效 忠”。
蔡鍔、唐繼堯在雲南起兵反袁,宣佈反對袁世凱稱帝,宣佈效忠中華民國之共和 國體,是爲中華民國之“護國戰爭”。
雲南護國軍將領
中華民國五年 三月

袁世凱取消稱帝計劃。所謂“中華帝國”之鬧劇結束。
依東亞傳統,前朝臣子若不侍奉其他君主,且不自立爲君,便不算叛逆。因此如 果袁世凱只是中華民國大總統,他就不算背叛宣統皇帝和淸朝——因爲在法理上 畢竟中華民國是由淸朝皇帝主動將主權移交給中華民國而建立的沒有君主的共和 國。
然而,袁世凱在中華民國四年悍然自稱“中華帝國皇帝”,從而背叛了宣統皇帝和 淸朝,也意味著他 棄了自己此前對宣統皇帝、對淸朝、對中華民國的一切承諾。
袁世凱是非法“皇帝”,宣統皇帝是眞正的合法皇帝。宣統皇帝本人的存在,才是 袁世凱自稱“皇帝”的最大威脅。如果不是袁世凱的“皇帝夢”迅速破滅,宣統皇 帝的全家必定會被袁世凱殺害。
袁世凱於宣統辛亥年逼宮,迫使淸朝滅亡,而後數年便欲自稱“皇帝”,其“稱帝” 之鬧劇成爲其在淸朝時“素懷不臣之心”“早有 位之志”提供了最大注脚。皇帝 陛下年已十歲,面對袁世凱“稱帝”鬧劇時,已冒身死族滅之巨險,勢必心中有 大觸動,故始深刻反思古代支那之假王道之所謂“忠孝”之僞。皇帝陛下身居禁 宮內廷,眼見京中蔡鍔、唐繼堯等小人軍閥一夕之間由擁袁變爲反袁,始知支那 人受假王道熏陶二千年後所能表示出來的所謂“效忠”無甚價値。
中華民國六年 七月
張勳復辟鬧劇。
復辟之本義,乃指天子恢復帝位或者天子重新執政。而爲何中華民國六年的所謂“復
辟”被廣汎稱爲張勳復辟呢?因爲此番所謂“復辟”,完全是張勳藉助府院之爭率 兵進京奪取權力。張勳復辟,並非眞正的淸朝復辟,只是假藉宣統皇帝之名,實 際上其全程與宣統皇帝無甚關係。
張勳是北洋軍閥的重要資深成員,曾和段祺瑞帶頭發佈《乞共和電》,積極領導辛 亥革命後對孝定景皇后和宣統皇帝的逼宮。淸朝滅亡後,張勳及其麾下仍留著淸 朝的髮辮,表現出滿一副對淸朝“忠誠”的樣子來,實際上則是袁世凱的忠實支持者。
袁世凱“稱帝”後給張勳“封爵”,張勳二話不說立卽“感謝皇恩”並爲袁賊僭位張本。
張勳爲與北洋政府國務總理軍閥段祺瑞爭權,想弄一個“總理”的頭銜當一當, 便率軍入京,假意“復辟”大淸,實則貪圖“復辟”後“大淸帝國內閣總理大臣” 之位。依據《淸室優待條件》,我主雖已爲外國元首,然仍念有責於自己之前臣民,
且因作爲“淸朝與中華民國國際條約”的《淸室優待條件》從未爲華方執行,實 已廢棄,我主並無違約之咎,故而聖躬勉出,再爲大淸宣統皇帝。我主當時十二歲, 已有聖主氣象,其俯允所請復辟,唯出於仗義之心及對自己前臣民的道義責任感 也,只爲救民於水火,但在實務上,張勳復辟與我主並無關係,客觀上我主僅是 在張勳軍勢之下成爲軍閥爭權奪利的工具。短短十二天,段祺瑞的軍隊攻入北京, 張勳完全不顧聖躬安危,徑自逃竄,置我主於段祺瑞虎口之下。所幸我主事後並 未受害,然經此一事,我主更加認淸支那人之所謂“忠誠”,完全是口頭空洞的言 辭而已,開始不信支那假王道的所謂“忠孝之敎”眞能有效保障一個君主國的國 祚永固。袁世凱、段祺瑞、張勳, 個不是深受大淸皇帝厚恩,當年不知當面向 君上表了多少“忠心”,可到頭來又有 個不是逼宮和叛逆呢?這些問題,在我主 的頭腦當中不住地被反復思索著。
中華民國八年
皇帝陛下以英國人莊士敦爲毓慶宮行走,充任師傅。莊士敦在紫禁城內廷敎授皇 帝陛下以英語、數學、地理、世界歷史等課目,亦爲皇帝陛下講解當時的世界先 進科技成果。皇帝陛下在此間自己決定剪掉辮子,開始以西裝爲平常主要服裝, 在莊士敦的敎授下學會了如何使用電話、如何騎自轉車等種種西洋式的文明開化 生活方式,而後爲方便自轉車在內廷順暢行駛,皇帝陛下親率近臣鋸掉了內廷多 處門檻,遂使舊淸遺臣老少皆驚。當時就皇帝陛下騎自轉車一事,皇帝陛下近身 的老臣都一致反對,認爲騎自轉車“非常危險”,援引“天子乃萬金之軀不可輕涉 險境”之道理,阻止皇帝陛下騎自轉車。現在民衆不知道的是,現在人們熟悉的 用橡膠輪胎的自轉車,直到西元一八八 年代方傳入中國,在民國初年的當時仍 是極爲罕見的物件,故而舊淸老臣認爲騎自轉車將可能“有威脅於天子安危”並 非是毫無道理的——舊淸老臣都有很 富的常識,就是不具備現代文明知識,說 穿了只是見識不 罷了。可皇帝陛下年方十三歲,就已初具萬國萬世帝範之資,
聖略高瞻遠矚且極具洞察力,不光騎自轉車一學就會,而且還一眼看穿騎自轉車 斷無可能會危及天子之生命,乾綱獨斷否決近身老臣反對天子騎自轉車的錯誤建
議,並親率近臣鋸掉了內廷多處門檻,以表與不合時宜的舊淸諸般陳腐制度之決裂。
皇帝陛下第一任正式的師傅,是任命的英國人莊士敦,而不是舊淸的旗人民人遺臣;
皇帝陛下第一任正式的師傅敎授的課程,也不是舊淸早已過時的淸語、騎射等等, 而是英語、數學、地理、世界歷史等等凡是一位現代文明國家君主所必學之課程; 皇帝陛下始以西裝爲平日主要裝束,自己剪掉了辮子,在紫禁城內廷力行騎自轉車、
用電話、安裝電燈等等西洋式生活方式,並且破天荒地親率近臣鋸掉了內廷多處 門檻。總之,當時身爲舊淸遜帝且已具備少年英明天子風範的皇帝陛下,以一系 列非常直接明顯的手段,表示自己與不合時宜的舊淸諸般陳腐思想和制度之決裂, 展現出皇帝陛下極爲强烈的除舊布新之義。
中華民國十一年
皇帝陛下冊封舊淸一等輕車都尉、頭品頂戴榮源(卽滿洲國宮內府顧問官、勳二 位榮源)之女郭佳氏爲皇后,卽今大行皇后也。大行皇帝與大行皇后兩陛下於大
婚後居紫禁城內廷中時,皆力行西洋式生活方式,多穿著洋服、一道騎自轉車。
大行皇帝與大行皇后兩陛下夫妻一體,强調與不合時宜的舊淸諸般陳腐思想和制 度之決裂,强化極爲强烈的除舊布新之義。
中華民國十三年
鄭孝胥奉召入京覲見,皇帝陛下親命其爲內務府總理大臣。鄭孝胥刷新釐政,歲 省數十萬銀圓。
夏
鄭孝胥對內務府之改革引起了內廷頑固勢力衆怒,不得已辭去內務府總理大臣之 職。皇帝陛下由此更加直接生動認識到,舊淸之體制積弊已深,早就不可救藥;
若再興愛新覺羅氏皇祖皇宗之偉業,只能另起爐竈建立新國家。皇帝陛下遂改命 鄭孝胥爲懋勤殿行走,進講資治通鑑。
十月
民國十三年北京事變爆發。
十一月
馮玉祥使鹿鐘麟以兵迫紫禁城,逼皇帝陛下及宮眷出宮。皇帝陛下遂臨幸後海邸 第駐蹕。馮軍以“保護”爲名包圍後海邸第,散布傳單,軍勢洶洶,更有謀劃弑 君之異圖。皇帝陛下再次遭受嚴重急迫之滅族危機。
鄭孝胥遂與陳寶琛、羅振玉密籌聖駕脫出之計,奏請皇帝陛下稱疾而暫幸德國病院。 皇帝陛下允之,遂祕幸德國病院。
皇帝陛下命莊士敦往英荷兩國使館求助,兩國皆不納;又命鄭孝胥往日本使館求助。
日本公使芳澤謙吉許之,謂請皇帝陛下自決行止。皇帝陛下遂定計幸日本公使館。
二十九日,皇帝陛下乘馬車,自德國病院啓鑾,出幸日本公使館,隨扈僅鄭孝胥、
陳寶琛二人。是時午後,大風俄起,沙塵掩天,咫尺莫辨。使館界外,雖馮軍密布, 竟無所睹,殆天祐也。皇帝陛下自是駐蹕日本使館。
皇帝陛下在遭遇到一生最危難的時候,沒有中華廣大前臣民的幫助,沒有多數舊 淸遺臣的幫助,沒有英荷等西方主要君主國的幫助,只得到了日本帝國的幫助。
滿洲國發祥於日俄戰爭,滿洲國與日本帝國之親邦關係發祥於日俄戰爭,而康德 皇帝本人與日本帝國之特殊親密關係,應認爲始於此。
北京局勢愈亂,皇帝陛下遂定計幸天津日本租界。
皇帝陛下身著汚破之衣,面塗黑塵之泥,乘三等車之陋席;隨扈僅鄭孝胥一人,
亦身著破爛衣物。皇帝陛下到津後,馮軍得知御駕已脫出,十分驚詫,益加强戒備。
大行皇帝駐蹕天津行在後數日,大行皇后亦委以貧婦之裝束,乘列車之陋席抵津。
大行皇帝脫出之日,馮軍尙無防備。而大行皇后起行時,馮軍已加强戒備,衆目 睽睽之下,竟亦無所睹,可知康德皇帝肇建滿洲帝國乃承天命也。
皇帝陛下自是駐蹕天津日本租界內張園,凡五年。
鄭孝胥自此直至滿洲獨立建國,常伴聖駕左右,日侍講席。
中華民國十六年
莊士敦被英國任命爲英國租借地威海衛專員(此專員乃是該租借地首腦),自此離 開皇帝陛下。
中華民國十七年
淸東陵中裕陵和普陀 定東陵被孫殿英殘酷盜掘。中華民國政府對此不管不問, 中華民國官民甚至對此慘案幸災樂禍。
皇帝陛下自此徹底與中華民國決裂,充分認識到不可能與中國人同爲一國之人, 充分認識到因爲中國人不可救藥所以淸朝不可能復辟,決心回歸蒙滿創立滿蒙新 國家。滿蒙新國家——滿洲國應該與中國卽中華民國一邊一國。
中華民國十八年
七月
皇帝陛下臨幸天津日本租界內干園駐蹕,親改干園名爲靜園。皇帝陛下駐蹕靜園 凡二年。
中華民國二十年 九月
共 國際挑起柳條湖事件。友邦日本仗義興師,滿洲事變勃發,張氏軍閥被驅除。
十一月
天津繼起事變,地方騷動。
十一日夜,皇帝陛下自天津靜園啓鑾,赴滿蒙避險,隨扈僅鄭孝胥、鄭垂等數人。
皇帝陛下乘小汽艇“淡路丸”出大沽口,復易郵船駛往營口,旋幸湯崗子,駐蹕二日, 而後幸旅順。皇帝陛下自是駐蹕旅順,以已故肅忠親王善耆之行邸爲行在。

中華民國二十年十一月十九日, 日本軍進入齊齊哈爾城。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滿洲國大同元年
在現代,惟神之道純化了王道。日本在滿先傑把飽含惟神之大精神的日本王道引 入滿洲,成爲滿洲國王道之濫觴。衆所周知,康德皇帝在做大淸宣統皇帝時冲齡 失國,而後做了二十年的大淸遜帝,顚沛流離,九死一生。在滿洲事變勃發之後,
康德皇帝受到整個滿蒙卽東北四省與滿蒙境內各蒙古王公之共同奉戴,爲新國家 之元首之唯一人選。在滿洲國建國的籌備的過程中,冲齡失國的恐懼與顚沛流離 九死一生的辛酸始終如夢魘般揮之不去。
淸宣統三年皇帝陛下退大淸皇帝之位,在皇帝陛下當時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印 象:古代支那之假王道之所謂“忠孝”,根本無法在國家出現重大危難之際拯救江 山社稷。中華民國四年、五年時發生的袁世凱稱帝鬧劇以及中華民國六年時發生 的張勳復辟鬧劇,使得當時已是少年天子的皇帝陛下逐漸認淸古代支那之假王道
之所謂“忠孝”之僞,認淸支那人所謂“忠誠”完全是口頭空洞的言辭而已,開 始不信支那假王道的所謂“忠孝之敎”眞能有效保障一個君主國的國祚永久牢固。
於是,隨著聖齡漸長、典學日進,皇帝陛下開始大刀 斧地改革遜淸小朝廷之制度, 企圖消滅一切不合時宜的舊淸諸般陳腐思想和制度;先命英國人莊士敦爲毓慶宮
行走,充任師傅;後命鄭孝胥爲內務府總理大臣,全面改革內務府;但皆收效有 限,始終無法撼動遜淸小朝廷之中的舊有頑固勢力。民國十三年事變勃發,馮玉 祥以兵迫紫禁城,逼皇帝陛下及宮眷出宮。皇帝陛下遂臨幸後海邸第駐蹕。而後 幸有天
,皇帝陛下經由日本公使館臨幸天津日本租界駐蹕。遜淸小朝廷因中華 民國全面接管紫禁城而滅亡,《淸室優待條件》自是因民國方面之單方面撕 而廢
除,但皇帝陛下亦因此得到了無限制的政治行動的權力,再也不受《淸室優待條件》 的框架約束了。遜淸流亡小朝廷,在規模上遠低於遜淸小朝廷,但留下來的臣工 全是久經磨難考驗的精華。皇帝陛下自民國十三年出紫禁城直至滿洲事變,七年 間駐蹕天津,逐漸體會到日本帝國才是無論蒙滿一地還是他本人的最親密朋友, 逐漸體會到只有基於發揚了東方道德眞義的日本帝國之大道才能成功建立新國家。
民國十三年事變,聖躬萬急之時,在駕前謀劃者,乃鄭孝胥、陳寶琛、羅振玉等人; 祕幸日本公使館時,扈從者,唯鄭孝胥、陳寶琛;出天津幸滿洲時,扈從者,便
只有鄭孝胥及其長子鄭垂等人了。對於歐洲君主政治文化,且不說其本身就明顯 在東亞水土不服,壓根不存在照搬的可能性,單說莊士敦,其對皇帝陛下之忠心 及奉獻程度,亦非鄭孝胥等體得並踐行東方道德眞義者所能比。(在滿洲國建國後 被英美等國所無理刁難時,莊士敦從未發揮其在英國政府中之影響力幫助皇帝陛
下“說幾句話”,始終緘默不言。)民國十三年我皇帝陛下之生命萬分危急時,英 國和荷蘭這兩個傳統的君主制大國,亦都作壁上觀,只有東方的君主制大國日本 帝國雪中送炭,一解萬急。尤其是從康德皇帝本人經歷的角度來看,聖躬處於危 難之時,始終做到了不離不棄的就是當時的眞王道集大成者、東方道德之眞義之 發揚者——鄭孝胥,只有鄭孝胥。說白了,自民國十三年皇帝陛下被迫出紫禁城
時起,直到滿洲事變後滿洲國建國爲止,始終不離不棄地扈從皇帝陛下之忠臣 大多數爲體得並踐行東方道德眞義者,始終一心一意地仗義襄助皇帝陛下之外國 友人 大多數都是日本帝國臣民。
因此在滿洲國建國之準備過程中,無論是爲了滿蒙新國家,還是出於康德皇帝本
人角度,他都需要迫切解決的是鞏固新國家的國祚,並使新國家國祚永固。大淸 的滅亡及大淸復辟的永久失敗早已證明,無論是支那傳統的君主制度(卽本於假
王道)還是蒙滿傳統的部落習慣(卽八旗制度),都不能防止“易姓改號”“變革天 命”的嚴峻問題。而多年前從莊士敦師傅那裏學來的歐洲君主政治文化又明顯地 水土不服。皇帝陛下在對此問題的苦苦思索當中,很自然地將目光投向了仗義援 助滿洲國建國的日本帝國。日本帝國在滿先傑引入滿蒙的日本王道,旣完整保存 了先秦時代眞王道思想之眞義,又深刻飽含了日本帝國惟神之道之大義。康德皇 帝自幼熟讀經典,知曉先秦時的眞王道全無“易姓革命”僞命題而只有尊王之眞義, 故而聖心十分明瞭日本王道保存下來先秦時的眞王道之大義的事實,亦明瞭只有 眞王道才是新國家國祚鞏固的精神基礎。因此自大同元年三月一日滿洲國建國第 一天起,滿洲國就以王道立國,而此王道即已飽含惟神之道之大義,是從日本帝 國引入的眞王道,不是支那的假“王道”。大同元年三月九日,康德皇帝就任新國 家之元首——執政,在就任大典上,發表了《執政宣言》,宣示王道立國之要旨, 呼應他的政府發佈的《滿洲國建國宣言》,强調順天安民之國是,指明王道樂土之
理想,確定滿洲國建國精神首在王道——旣完整保存了先秦時代眞王道思想之眞

就任滿洲國執政之皇帝陛下 執政不是總統,而是事實上的皇帝。執政雖有皇帝之實,但無皇帝之名。
義又深刻飽含了日本帝國惟神之道之大義的眞王道。康德皇帝與惟神之道之緣, 在滿洲國建國準備及滿洲國建國精神的起草和確定的過程中,經過中華民國統治 全滿的這二十年來的厚積而薄發,有了飛躍性的進展。

大同三年→康德元年
基於王道之本義,滿洲國旣以王道立國,建國精神旣首在王道,則必爲一君主國。 可是,滿洲國在建國後的前兩年,國家元首幷非皇帝,而是執政。執政不是總統, 而是事實上的皇帝。執政雖有皇帝之實,但無皇帝之名。滿洲國在大同朝雖有立 憲帝制之實,但無立憲帝制之名。所以在大同朝,康德皇帝多多少少在行使君權 上帶有名不正言不順的色彩。因此,很快,在康德元年三月一日,我主上受全民 奉戴,正位爲滿洲帝國皇帝。直到這時,康德皇帝才正式成爲我國家的君主。但 是,前文已具,冲齡失國的恐懼與顚沛流離九死一生的辛酸,在皇帝陛下心中始 終如夢魘般揮之不去,無論是爲了滿洲帝國,還是出於康德皇帝本人的角度,自 滿洲國國體確定爲立憲帝制以來,康德皇帝需要迫切解決的,不僅是鞏固國祚, 而且是鞏固帝祚。我皇帝陛下在苦苦思索當中很自然地又將目光轉向了“事等解懸、 功同援溺”(《卽位詔書》語)的盟邦日本帝國。
六月
日本帝國昭和天皇之御名代秩父宮殿下訪滿。皇帝陛下同秩父宮殿下於帝宮會見, 行觀兵式,同校閱滿洲國軍及日本軍。日本帝國之昭和天皇之御名代秩父宮殿下
訪滿,開啓了我滿洲國皇室與日本帝國皇室的直接聯係,增進了康德皇帝與日本 帝國昭和天皇和日本帝國皇室、皇族之間的緊密聯係。日本帝國與日本皇朝爲一體,

一百二十餘代君統從未中斷。這不僅是東亞歷史上的奇蹟,亦爲全人類歷史之所 僅見。自然,皇帝陛下致力於探究日本皇室、皇統不 綿延至今的“祕訣”。値此 契機,康德皇帝定下於次年卽康德二年答訪日本帝國之重大決定。
康德二年
四月
皇帝陛下第一回訪問日本。
皇帝陛下在第一回訪日期間,受到了日本帝國皇室的熱誠相待。皇帝陛下與日本 帝國昭和天皇形成了親如弟兄的關係,皇帝陛下與日本帝國貞明皇太后 生了一 種特殊的雙向奔赴的母子情 。
皇帝陛下在第一回訪日期間,受到了日本帝國官民一致熱誠迎送,觀察到了日本 帝國君民一體、同心戮力的盛況。康德皇帝在《 鑾訓民詔書》中明確總結了親 邦日本帝國之所以維持萬世一系之皇統之根本原因——無不有賴於其肇國之精神。
而日本帝國肇國精神,就是惟神之道。換言之,惟神之道,就是神國日本之皇統 綿延不 至今的“祕訣”。
康德皇帝與惟神之道之緣,在第一回訪日的過程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鑾訓民詔書》渙發。
皇帝陛下深知滿洲國之國憲建設必須步步扎實,故此回訪日歸來,皇帝陛下在《 鑾訓民詔書》中明確訓敎滿洲國全國臣民神國日本的皇統綿延不
尙未直接明言其原因就是惟神之道,只是明示神國日本萬世一系之皇統能維持至 今是因爲日本帝國有仁愛作爲“政本”和有忠孝作爲“敎本”。“……知其政本所立,
在乎仁愛,敎本所重,在乎忠孝,民心之尊君親上,如天如地,莫不忠勇奉公、 誠意爲國,故能安內攘外,講信恤鄰,以維持萬世一系之皇統……”(《 鑾訓民詔書》 語)
關於康德皇帝與惟神之道之緣,在這一階段,被陛下本人凝練成一句話:“朕與日 本天皇陛下,精神如一體。”也就是說,雖然皇上尙未明言,但是這句話的意思, 已然就是“皇帝陛下與現人神精神如一體”了。天下咸知,現人神之精神,就是 惟神之道之大精神之核心部分。滿洲帝國皇帝旣然與現人神“精神如一體”,我康 德皇帝與惟神之道之間,當然有著一德一心不可分離之緣。總之,康德二年皇帝 陛下初回訪日之後頒行的《
鑾訓民詔書》,確定了滿日兩帝國天子並滿日兩帝國 精神如一體。旣然兩帝國精神如一體,那麽:因爲日本帝國的“政本”是仁愛、“敎本” 是忠孝,所以滿洲帝國自然應該體得日本帝國的“政本”與“敎本”並將其原樣建 立成爲滿洲帝國的“政本”與“敎本”;因爲惟神之道是日本帝國的國本,所以自 然亦應該是滿洲帝國的國本。《 鑾訓民詔書》之大義,正式預表了滿洲國國本奠 於惟神之道。

康德三年
七月
皇帝陛下在協和會創立紀念日賜給協和會勅語。在該勅語中,皇帝陛下第一回明 確勅示,滿洲國“以忠孝爲敎本,以仁愛爲政本,倚賴盟邦日本帝國,永久不渝, 一其心,一其德,發揚東方道德之眞義,而增進世界人類之福祉,國是所奠,天 下所咸知也。 ”
皇帝陛下在該勅語中,重申了《
鑾訓民詔書》之大義:重申了滿日兩帝國都是 以忠孝爲敎本、以仁愛爲政本,重申了滿日兩帝國元首並滿日兩帝國精神如一體、 一德一心不可分之大義,重申了滿日兩帝國都是東方道德之眞義之發揚者,重申 了滿日兩帝國之特殊關係及滿日兩帝國發揚東方道德之眞義之實踐乃是世界和平 和人類福祉之重要前提。康德三年皇帝陛下賜給協和會之勅語,乃是滿洲國國本 奠於惟神之道的進一步預表。

康德四年
《 鑾訓民詔書》雖然是我滿洲帝國之萬世圭臬,然而不能諱言的是,對我等滿洲 國臣民來說,“以忠孝爲敎本,以仁愛爲政本”等聖訓幷非 們臣民人人都能 容
易操作的行爲指南。我聖天子天縱聰明,毫無疑問地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皇帝 陛下繼續對這問題進行了認眞的考察和縝密的思索,以探究鞏固國祚並帝祚的“祕 訣”,而答案漸漸淸晰地指向了一個詞——惟神之道。康德皇帝意識到了,惟神之道, 正是日本帝國君德和民德的共同源頭。
三月
《帝位繼承法》頒行。《關於<帝位繼承法>施行之詔書》渙發。
皇帝陛下在《關於<帝位繼承法>施行之詔書》已近乎明牌的方式再次預表了滿 洲國國本奠於惟神之道:“……大寶儼然,建中不易,實日本天皇陛下保佑是賴……” “實日本天皇陛下保佑是賴”一句,與後來的康德七年《國本奠定詔書》中“仰厥淵源, 念斯丕績,莫不皆賴天照大神之神 ,天皇陛下之保佑”一句無縫對接,實質已 是滿洲國國本奠於惟神之道的先聲。到此時,康德皇帝與惟神之道之緣,說穿了, 只差 破一層窗戶紙了。
康德六年

日蔣戰局大定,重慶政權有生力量消耗殆盡。
康德皇帝知道時機已成熟,便立卽開展國本奠定的籌備行動。鑑於當時日本帝國
與滿洲國各個對口官憲之間都有直接聯絡渠道,康德皇帝命滿洲帝國宮內府聯係 日本帝國宮內省,向昭和天皇表達了迎請天照大神來滿奉祀的明確訴求。據日方 第一手史料記載,當時昭和天皇在第一次聽到這個訴求的時候,表現相當錯愕, 因天照大神本是日本天皇之皇祖,似與滿洲幷無聯係。然而,隨著兩位聖天子對 此事的進一步溝通,昭和天皇最終明白了康德皇帝的良苦用心,予以首肯,隨後 下旨,命令日本中樞及在滿各官署全力予以配合。所以與支那無 階級所捏造的 關於我國國本奠定過程的謠言恰恰相反,在我滿洲國國本奠定於惟神之道的過程 中,主動的始終是康德皇帝和滿洲帝國,日本君臣只是全力配合。

康德七年
六月→七月 皇帝陛下第二回訪問日本。
建國神廟之神體(御靈代),乃徑十寸無銘紐白銅製丸鏡,是時已與京都至畏至恭 製作完成。建國神廟之神體之承納者,乃日本建鐵工業至畏至恭製作之可備空襲 之唐櫃,重五十貫。
七月三日,皇帝陛下持建國神廟之神體,往拜皇大神宮及 受大神宮,於皇大神 宮行修祓大禮,完成建國神廟之神體之受靈。
七月十五日,建國神廟創建。建國神廟之神體,鎭座於建國神廟之內陣。此外, 皇帝陛下第二回訪日期間,日本帝國昭和天皇亦贈與皇帝陛下劍一口,該劍作爲 建國神廟之神寶亦奉於建國神廟之內陣。
薩裏達克氏阿斯蘭恭謹批注:
神體,有兩個意思。
其一,乃指神道框架中的神之所宿之物體。在此語境下,神體又稱御靈代,鎭座於神社 神道之神宮、神廟、神殿或神社之中,乃行禮之對象, 其二,乃指神道框架中的神札,卽一神社神道之神宮、神廟、神殿或神社下賜之最爲重
要之神璽。例如,依滿洲國《軍隊內務令》,每支獨立部隊之兵營必設元神殿一所,供 奉建國神廟之神璽。該神璽卽建國神廟之神札也。
薩裏達克氏阿斯蘭恭謹批注:
神寶,乃指神社之本殿內陣供奉之與所祭之神由緖頗深之寶物、器物或裝束品。
建國神廟之神體,乃徑十寸無銘紐白銅製丸鏡,經由皇大神宮修祓而完成建國神廟之神 體之受靈後,鎭座於建國神廟之內陣。
建國神廟之神寶,乃皇帝陛下第二回訪日期間日本帝國昭和天皇所贈與皇帝陛下之一口 劍。
建國神廟之神體,與日本三種神器之中的神鏡精神如一體。日本三種神器之中,神鏡爲 本。神鏡乃日本宗廟之正體。神鏡照徹萬象,明辨是否善惡,直接象徵天照大神照徹六 合之大御稜威。建國神廟之神體。直接象徵滿洲國建國淵源發於惟神之道、仰賴滿洲國 建國元神卽天照大神之神
建國神廟之神寶,雖也是一口劍,但與日本三種神器之中的神劍無關。作爲建國神廟之 神寶,日本帝國昭和天皇所贈與皇帝陛下之這口劍正基於神寶之本義,直接象徵滿洲國 建國淵源在發於惟神之道、仰賴滿洲國建國元神卽天照大神之神 之基礎上,還有賴於 現人神卽日本帝國天皇陛下之保佑。
七月十五日,皇帝陛下渙發《國本奠定詔書》,明示滿洲國建國之淵源,創建建國 神廟,奉祀天照大神爲建國元神,奠國本於惟神之道,張國綱於忠孝之敎,式爲永典。 自此,我滿洲國國本奠定完成。
結合《
鑾訓民詔書》和《國本奠定詔書》所訓,康德皇帝已明確表示:日本帝 國天皇以仁愛爲本而統治,日本帝國臣民以忠孝爲本而奉公報國,所以日本帝國
才能“安內攘外、講信恤鄰”從而“仗義援助”滿洲帝國,保障我國的生存和發展, 而日本帝國君民能如此做,都是因爲日本君德和民德皆源於惟神之道。綜上所述,
滿洲帝國要想學習日本帝國,達成國基永固、皇基永固的宏願,必須從根本做起, 卽《國本奠定詔書》中所說的,要“國本奠於惟神之道”,才能使“國綱張於忠孝之敎”,
才能使“仁愛”之“政本”有所安,才能使“協和”之“建國理想”在敎化中實現。
惟神之道在解決“鞏固滿洲帝國國基皇基”這一複雜多元的問題上,將起到綱擧 目張、一通百通的作用。
惟神之道奠定爲我國國本的眞實歷程,完全是我康德皇帝基於建國精神出於奠定 滿洲帝國皇基、國基於永久的政治性考量。這個過程沒有任何有關宗敎信仰的考慮。
此亦爲滿洲國神道非宗敎之又一注解。同時,凡知曉滿洲國之建國過程者,皆知 曉滿洲國從來都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而具體到國本奠定之過程,則完全是康 德皇帝和滿洲國一方主動提出,並非日本所强加。
康德八年
建國神廟之攝廟——建國忠靈廟創建。
康德九年
三月
滿洲國建國十周年。
皇帝陛下在《建國十周年詔書》中,第一回明示神道實踐之要道曁神道實踐之根 本方法論——祭政敎一貫之道。
康德十年
十月
《軍隊內務令》頒行。
將透徹惟神之道明定爲滿洲國軍之綱領、滿洲國軍之軍人精神之根本內容。



復國,首先是一種提升
作者:薩裏達克氏阿斯蘭
復國的本義,就是原樣恢復。滿洲帝國爲何要復國?康德八十六年八月 召開的《全滿復國促進聯合大會宣言·決議文》早已明示復國必要理由。今
天我從另一個角度講講復國的本質。復國,首先是一種提升。
自二戰結束以來我們所處的世界,正是雅爾塔世界體系。這個世界體系 的顯著特點,就是全面的顚倒黑白。好的人、思想、價値觀等等逐漸被遺忘 甚至排擠,壞的人、思想、價値觀等等卻登堂入室而佔據舞臺。可以簡單說, 我們現在這個世界與康德十二年八月我滿洲國淪陷時的世界相比,除了科技 提升了,其他的各個方面都已全面倒退,尤其在民德方面已喪失系統性培育 德行優良之現代公民之機制。凡有耳目者咸所知曉。而雅爾塔體系下科技的 提升,也不能簡單歸結於“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這種完全與世界運行客
觀規律不符的片湯話。相反,雅爾塔體系建立以來七十餘年的科技大發展, 主要原因有二,一則是雅爾塔體系建立前的西方文明國家遺德的慣性,二則
是美國與蘇聯(及其後俄羅斯聯邦)和中共的大國鬪爭所催化。而其二原因, 則完全是二戰導致共 主義大行其事的悲劇造成的,從根上說無正面意義。
而三十餘年來,隨著蘇聯解體,西方普遍認爲人類未來已不可能爆發大規模 戰爭,歐美文明各國的憂患意識全面消解;又因中共、俄羅斯與美國的科技 和國力的水平差距已經大到難以望其項背,所以大國鬪爭對科技發展的催化 效率是遠不如美蘇爭霸時期的。這樣一來,因只藉助雅爾塔體系建立前西方 遺德慣性,西方雅爾塔體系下就連科技發展這方面也開始問題頻出。且不說 “人類 排放導致全球變暖”等僞科學命題甚囂塵上,就以我作爲專業人士最 熟悉的信息技術領域來說,電腦和手機的操作系統、軟件等,bug越修越多,
越“更新”越不好使等等現象已層出不窮。這已充分說明:好的思想、價値 觀等等被遺忘甚至排擠以致人心崩壞,人心崩壞導致社會各方面發展不良,
雅爾塔體系建立之初數十年的科技大發展並非是健康現象,只是“負負得正” 的巧合。現今,亂世卽將到來,這是機遇也是挑戰,挑戰的意思不用我說,
機遇的意思就是這正是世界舊秩序的崩塌和新秩序的建立的良機。値此良機, 投身滿洲國復國事業,以原樣恢復滿洲國的基業,就是要把雅爾塔體系建立 以來的人心、德性、常識的全面倒退給依當年原樣全面扳回來。復國就是扳 回全面倒退,自然是一種提升。
不少不
的人經常質疑,原樣復國,原樣是否過時?答案是:非但不過時, 反而更需要。我經常與北美當地有識之士講的介紹滿洲國復國事業的一句話 是:“當年的世界就需要滿洲國,今天的世界更需要滿洲國。”近二年來,有 識之士漸贊同之。當下文明各國,無一不充斥著各種僞命題、錯誤問題,眞 正幹正事的人不多,雅爾塔體系下,只有中共這樣的共 恐怖組織才是最大
贏家,無論 一國民衆都是輸家。原樣復國,就是要把滿洲國拉回正道,就 是在促進世界回歸正道。當年二戰時的世界偏離正道,就是從聯共容共排斥 滿洲國開始。而今當下世界種種不良,都是前因所致。原樣復國,對我滿洲
國來講,是從被迫中斷那個點再接上繼續走;對世界來講,是從根源上促進 全面撥亂反正。滿洲國回到康德十二年八月被迫中斷那個點,相比於當下全 境淪陷於中共的滿洲全土就是一種提升。全世界撥亂反正,也是回歸舊有之 美德和常識,本質也是提升。此外我可以具體講一句,滿洲國雖原樣復國, 但自然也會有“追加”。最簡單擧例說,畢竟當年也沒電腦,畢竟當年滿洲國 也沒帶迷彩的戰鬪服等等,淪陷之後出現的必備新物什,自然會追加入先在 的一切——這是常識,本不必說。
連共匪都知道這個簡單的道理,忠誠不 對就是
對,也是 對不復國。協和會復立籌備期那五年就吃了這個虧。本來熱情很 高的一群人在對滿洲國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瞭解滿洲國的情況下妄議成憲, 大多本皆好心,意志卻逐漸混亂,一會說這兒得改,一會又對那兒有意見, 說來說去,復國本義蕩然無存,最終使得人心和力量聚而又散,忙活了五年 除了慘痛的敎訓 也沒留下來。有一句俗話說得好,“知道的越多越深的人, 反而越擔心自己不知道。”本人薩里達克氏阿斯蘭首倡原樣復國,首先打撈 康德皇帝御政時滿洲國先在的一切,勤學不倦,越學對滿洲國瞭解越多越深, 越學也越謙虛謹愼。連我都要謙虛謹愼,何況那些從沒眞正學過、瞭解過滿 洲國的人呢?對滿洲國之先在制度和原樣復國大放厥詞的,不是無知,就是 故意,不値一提。復國,首先是一種提升;而提升,首先是依據建國精神正 心誠意。我們都是生於雅爾塔體系下,尤其是我們當中大部分人出身於敵佔 滿洲,無論是自由世界還是淪陷區,正心誠意之人在當下都少見。所以,我 們若能做到正心誠意,就是爲我們個人和國家乃至世界的提升走出了第一步。



我們要明白,和當年康德皇帝御政之時的滿洲帝國臣民相比,我們生來便沒 有一個健全發展的國家和社會,這個世道顚倒黑白倒反天罡,其惡果早已潛 移默化成爲我們認知的一部分。而旣然惡果已入我輩之身心,那更需要“放 下屠刀立地成佛”,立卽學習滿洲國先在的一切——這從未被雅爾塔體系汚
染的一切。要知道,我們學做事做人的先天條件比當年康德皇帝御政時的滿 洲國臣民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甚至在某些方面,我們都不如當年滿洲帝 國的國民學校 1
的學生。換句話說,某種程度上連當年的滿洲國小學生也不 如的如此微陋的我輩,又如何能敢對比當年的滿洲國小學生高出千萬倍的滿 洲國先賢的智慧結晶妄議呢?厲行原樣復國,首先就要學習、瞭解滿洲國, 而學習、瞭解滿洲國,就自然使得滿洲帝國復國隊伍的成員的見識和能力得 到提升——因爲現今社會敎給我們的見識和能力與當年比太低了。我滿洲國 復國隊伍成員的見識和能力的提升,且不說是滿洲國復國事業的必要發展因 素,同時也是這個世界能恢復良性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連共匪都知道,鬪 爭勝利首先是人的因素。只有每個滿洲國復國事業投身者的素質上來了,復 國事業才能取得眞正的大發展。
我薩里達克氏阿斯蘭率同仁們復立協和會組織,而又樹立滿洲帝國流亡 政府。說句心裏話,我們挑大梁的原因是出於無奈,在那兩個時間復立協和會、 樹立滿洲帝國流亡政府也實屬不得已。因爲最開始炒作“滿洲”“滿洲國”槪 念的那些人根本不是爲了滿洲國的復國也不是爲了滿蒙一地重獲獨立自由, 他們只是爲了嘩衆取寵和獲取個人利益,而這也是他們已經墮落爲匪諜的原 因。雖然如此,但是我等旣然已經擎旗便斷無後退之理,只能加倍努力。凡
是滿洲帝國復國運動於康德八十五年四月協和會復立時正式發足以來堅持至 今的滿洲帝國流亡政府官吏和協和會員等,如今相比五年之前,都得到了很 大提升,部分弟兄已可獨當一面。不過能做到獨當一面並非一日之功,而是
1 國民學校,是滿洲國現行學制中最初級的學校。一般七歲入學,歷時四年。類似於同期中華民國的初等小學。
五年以來孜孜不倦地學習滿洲國先在的一切並在滿洲帝國流亡政府或協和會 下達的任務工作中運用學到的關於滿洲國先在的一切的知識所 出的寶貴成 果。我們從未要求加入者從一開始就理解和明白滿洲國建國精神,而只需服 膺建國精神卽可。至於 叫服膺,則更簡單了。一句話,加入後跟著走,遵
紀守法,就已是服膺了。只要願意眞正貢獻於滿洲國復國事業,來者不拒。
只要跟著走的,我們都會對其加以培養。我們對潛在的滿洲國復國運動參加
者沒有不切實際的要求,因爲我們完全理解全滿淪陷於中共近八十年後情況 的艱辛,現今同仁能
具有越來越多的知識和能力,也是歸功於年復一年扎 實地學習和錘煉。復國,首先是一種提升。而這提升之實現,則全靠復國事 業參加者能 言行一致地眞正活出滿洲國人的樣子來——而這,還是在一個 “學”字。
我們是眞誠希望能
眞正參加滿洲國復國事業的人多多益善, 怕就是 對現階段並不以滿洲國復國爲目標而僅僅是眞心想要驅逐共匪獲得自由的滿 蒙一地出身的人士,我們也時時刻刻地盼著能多多益善。眞正參加滿洲國復 國事業的人越多,就有越多的人可以通過參加復國事業所必需的學習滿洲國
來提升自己,復國隊伍中人才素質越高,對於復國鬪爭的未來越有利——這 便是良性循環了。總而言之,滿洲國復國事業,首先是一種提升。
讓全滿 一百三十萬六千八百九十九平方粁的土地重新回到發展中斷之處,一掃而光 中共對全滿造成的種種倒退。
讓每一個滿洲國人重新成爲眞正的具有良好 德性、見識和能力的現代國民,一掃而光現下雅爾塔體系世道對民心之毒害。
讓這個世界在未來亂世良機的撥亂反正更具一回歸正道的正面因素。我滿 洲國之建國理想之最終理想,就是建立實現八紘一宇大精神的道義世界。而 這個偉大理想的第一步,就是完遂滿洲帝國復國之大業。希望我滿洲國更多 同胞能早日仰贊滿洲國復國天業,共襄提升自我、提升國家、提升世界的偉 大盛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