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尖啟三脈」 串連九龍新海濱
體驗通行證便利了解中國歷史文化 油尖旺非華裔生走看大灣區 新學期來臨 來港高才子女「插班」難

▼九龍西海濱

2024年8月21日
近年政府致力在維港兩岸打通海濱長廊,豐富這個最能代表香港的地帶。在早前的九龍城區 議會會議上,多位區議員也發起聯署,要求當局把尖沙咀、紅磡、土瓜灣以至啟德新區之間的海 濱用地全部打通,以打造「九龍新海濱」。

打通「尖啟三脈」 串連九龍新海濱
體驗通行證便利了解中國歷史文化 油尖旺非華裔生走看大灣區 新學期來臨 來港高才子女「插班」難
▼九龍西海濱
近年政府致力在維港兩岸打通海濱長廊,豐富這個最能代表香港的地帶。在早前的九龍城區 議會會議上,多位區議員也發起聯署,要求當局把尖沙咀、紅磡、土瓜灣以至啟德新區之間的海 濱用地全部打通,以打造「九龍新海濱」。
部分地段涉及私人業權連接有難度
政府近年積極增加海濱的可達性,但紅磡 及土瓜灣一段,有三處海濱用地基於不同原 因,包括受法例所限無法興建板道而未能打 通。其一是紅磡海逸豪園側的青洲英泥碼頭, 其二已經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的九龍城汽車 渡輪碼頭,礙於現時法例所限未能進行有效復 修,導致長期荒廢;再加上鄰近翔龍灣的私人 煤氣設施,都令打通九龍海濱的計劃一直未能 落實。
在早前的九龍城區議會會議上,發展局及 規劃署回覆議員時承認連接各路段有難度,部 分地方涉及私人業權,當局會以先易後難的方 式,就不同工程的複雜性和社區需要,制訂改 善海濱通達性的方案。此外,發展局將於今年 內向立法會提交修訂《保護海港條例》草案, 以提升海濱暢達性、優化海濱地帶供市民享用 或強化海港功能,為優化海濱可考慮的方案提 供更多選項。
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表示,期望有關條例 的修訂盡快通過,以提升海濱暢達性、優化海 濱地帶供市民享用或強化海港功能,為優化海 濱可考慮的方案提供更多選項。他又說,在規 劃海濱時,局方會繼續考慮在適當地點加入商 業元素,以增加海濱的吸引力,並為遊人帶來 方便及更好體驗。
繼九龍城區議會討論打造「九龍新海濱」 後,九龍中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近日也聯同地區 人士、海濱事務委員會委員和政府官員等,乘 遊船出海視察九龍海濱,探討倣效港島「活力 環島長廊」的可行性。
楊永杰表示,過去一直推動政府打通青洲 英泥碼頭、翔龍灣煤氣調壓站和碼頭設施及海 心公園對開的魚尾石三個節點,打造連綿不絕 的九龍海濱。目前政府有意修訂《保護海港條 例》,為改善紅磡及土瓜灣附近海濱暢達性的 方案提供更大靈活性。他認為,魚尾石項目未 必需要築棧道駁海路,可善用海心公園二期工 程的空間在魚尾石後面透過陸路「穿」過,同 時研究一併活化九龍城汽車渡輪碼頭,融合中 九龍幹線相關工程的發展。
楊永杰建議,積極改善海心公園、九龍城 碼頭對出的海水臭味問題,並在打通海濱後參 考灣仔海濱進一步完善周邊設施,推動親水文
▲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右三)應楊永杰 (左二)及梁文廣(右二)等地區人士邀 請,乘坐遊船視察九龍海濱
知多D
3.6公里海濱長廊 2028年或之前開放
經過多年的努力,多個位於九龍城區的新海 濱休憩空間近年已陸續開放。政府預計今年內會 有更多新海濱場地開放,例如海心公園擴建部分 (第二期)、啟德都會公園(臨海部分)和多個 位於前跑道區的私人發展公眾休憩空間。
啟德體育園亦將於2025年上半年啟用,政府 預計九龍城區共有約3.6公里海濱長廊,將於2028 年或之前開放。
示,鄰近翔龍灣的私人煤氣設施未能 對公眾開放 ◀ 地區人士聯同海濱事務委員會委員和政 府官員等乘船出海視察,探討倣效港島 「活力環島長廊」的可行性
分享本版內容
2024年8月21日
中央早前開放非中國籍香港永久居民申請通行證。在新措 施的惠及下,油麻地街坊會學校聯同油尖旺民政處舉辦的「油尖旺多族裔青少年大灣區共融科創 文化交流團」近日順利完成,學生們滿載而歸。首次到訪內地的非華裔學生稱讚,交流團令他們 結交到內地朋友,了解中國歷史文化。
▲參與交流團的學生
非華裔學生可便利跨境
交流團於8月12日在油蔴地街坊會學校 舉行啟動儀式,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 胡健民、油尖旺民政事務專員余健強、中 聯辦九龍工作部處長林金輝、油麻地街坊 會理事長兼團長張家豪、油蔴地街坊會學 校校監楊子熙及校長黃穎詩等出席。
走 看
胡健民表示,在新措施下,非中國籍 的港澳永久性居民可獲簽發來往內地通行 證,可便利跨境,協助相關人士在內地尋 找發展機會。
張家豪指出,以往舉辦類似的交流團 時,需要為非華裔學生申請簽證,當中會 有一定困難,成本亦較高,他期望來年能
RajuGurumg(交流團學生家長): 過往到內地需要辦理簽證,等候 簽證時間需時至少幾個星期,新指施 增加通關便利,除了女兒,我和兒子 都正在辦理通行證,亦希望多到內地 城市參觀。
DialloHafsatu(非洲裔學生): 我是一名武術愛好者,最期待參 觀佛山的葉問博物館,從這位世界知 名武術大師的經歷中學習堅持不懈的 精神,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舉辦更大規模的交流團。
▲交流團於8月12日在油蔴地街坊會學校舉行 啟 動儀 式
▲交流團參觀廣汽科技館
楊子熙也表示,非華裔學生新措施下 辦理簽證時間縮短,而且通行證有5年通行 限期,有助學生將來升讀本地中學時,也 可以參與內地交流團。
儀式結束後,來自油尖旺區的二十多 名非華裔學生經深圳灣口岸前往大灣區進 行交流活動。由於參與是次交流團的非華 裔學生大多為首次到訪內地,他們出發前 均表示十分雀躍,不少學生都期望通過交 流團了解到國家的發展歷程,並與內地學 生進行交流。
為期三日的交流團,師生到訪多處進
▲參與交流團的非洲裔學生DialloHafsatu(左二)、 尼泊爾籍學生DANGALZANE(右一)、尼泊爾籍學 生GurungShristy(右二)及其父親RajuGurumg(右 三)
行參觀,包括南沙廣汽科技館、佛山祖 廟、佛山非遺剪紙工藝、番禺區市橋橫江 民生小學、番禺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等。
學生們都覺得這次交流團很難忘,令 他們可以結交內地朋友,了解中國歷史文 化,包括當地美食、古代建築、廟宇、書 法、剪紙、武術和親眼看到書本中的野生 動物。有學生指出,一直對中國書法及武 術有興趣,今次旅程之中真正可以嘗試體 驗。他們都希望有更多機會參與國內交 流,可以更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張家豪表示,油麻地街坊會未來將持 續舉辦更多交流學習活動,促進非華裔學 生提升對國家的認識,了解在國內的發展 和升學機會。
GurungShristy(尼泊爾裔學生): 對於少數族裔來說,這是一個難 得的機會,可以結交內地友人。我更 期待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和科技發展的 成果。
DANGALZANE(尼泊爾裔學生): 第一次到訪內地,感到十分興 奮,很期待體驗中國書法。
分享本版內容
2024年8月21日
近年政府積極吸納人才,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逾14萬名「高才通」申請人到港。香港中小學能 夠提供多元化教育,是吸引許多高才通人才來港的主要原因,惟現時本港一些學校的收生額爆 滿。隨著新學期即將開學,「插班」選校的問題困擾著著不少高才通的家長和子女。
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和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今年七月向各個專 才計劃來港人士發出問卷調查,共收回597份回覆,逾七成受訪者透過 高才通計劃來港。調查發現,不少內地人才看中香港的教育優勢,有興 趣赴港,約八成人更有意「插班」入讀本港資助及直資中小學,但本地 學額有限,令高才子女在港「插班」十分困難。
▲尚海龍
身兼立法會議員的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 尚海龍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隨著新學期越來越 接近,一些名校的「插班」名額已經非常少,「現在剩下 的學額差不多都是Band3,Band2都已經少了。」
他表示,高才通家庭對子女的教育要求頗高,如 果優質學額不足,會影響香港的吸引力。「希望政府 在這方面想想辦法,吸引人才家庭下定決心來港落地 生根,令其子女可以找到心儀的學校。」
現時的優質學額到底有多緊張?尚海龍早前曾到訪大 圍一所「一條龍」學校,自高才通推出後,有逾萬學生 在等候名單,顯示本港優質教育的供應出現很大問題, 如何提供優質教育是現時公共服務很重要的課題。
身兼立法會議員的教聯會副主席鄧飛表示,來 港人才要為子女「插班」殊不容易,如學校已向教育局 承諾固定的招生人數,無法輕易改動。他舉例 說,學校如果向教育局承諾,每級開四
班,每班30人,而人才「插班」 時只能夠被放在學校的120個學 位中,學校不能增班,亦不可以 將每班30人增至每班32人,導致 人才「插班」時受限。鄧飛建議 教育局放寬學校加開班的限制, 可以讓學校收更多班,或增加每 班的學童人數,否則人才家長會 「好慘」,要四周撲學校嘗試 「插班」,卻間間學校都爆滿學額。
▲調查發現,不少內地人才看中香港 的教育優勢
不過,對於應否設立「優待名額」方便來港人才子女「插班」,津 貼小學議會主席蘇炳輝認為,處理「插班」申請要注重公平原則,否則 有機會引起與本港家長之間的矛盾。
直資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亦強調,取錄插班生時要着重公平,而且 內地、境外人才心儀的學校,本地家長一樣心儀。他又引述教育局數據 指,現時本港學額仍充裕,公營及直資學校的中一,在去年九月進行統 計時,仍有多達4000多個空缺。
教育局回應指,學校自行處理學位空缺時,須確保取錄程序公平、 公正和公開,其收生條件亦須符合現行香港法例和平等機會的法例,包 括《殘疾歧視條例》、《種族歧視條例》等。
學校推措施助融入新環境
位於觀塘的慕光英文書院接收了不少 高才通學生。該校校長張永豐接受《龍 週》記者訪問時表示,新來港學生初來乍 到,難免感到「人生路不熟」,除了陌生 的環境,還要面對語言上的障礙、學習的 壓力、社交的困難以及文化上的差異等所帶來的挑戰。
張永豐向記者介紹該校專為新來港學生的措施,包括 在文化適應活動方面,輔導組的「新樹苗計劃」舉辦了迎 新活動、多元化的互動遊戲和社區導賞等,幫助新來港學 生了解和適應香港文化。
餘,同時也讓本地學生了解新來港學生的文化背景,促進相 互理解和尊重。此外,輔導組更舉辦不同的義工服務,如賣 旗,讓新移民學生有機會與本地居民互動,建立社會網絡, 達到服務社群,身體力行走進社區接觸不同階層人士。
張永豐表示,這些活動讓新來港學生了解本地文化之
在語言支援方面,該校聯同香港女青年會樂華綜合服 務中心,提供廣東話班、繁體字班等,除可提升學生語言 能力,這對於他們適應學校生活和社會環境非常重要。該 校還為新來港學生提供課後輔導和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克 服學習困難。「對新來港同學最感到困擾的英國語文科, 就是我們最關注的一環,我們會著力提供課後小組英語學 習。」張永豐說。
▲劉梓婷
來自廣東的劉梓婷在香港 讀書差不多一年半,因為家人 一直在香港生活,所以她來港
回想剛來港時,由於語言 不通,她害怕融入不了新的環 境。「兩地的學習模式不同, 讓我有些不適應。」在進入新的校園後,她 表示在大約一個月才開始融入課堂,開始認
「我結識到很多很好的朋友。從開始的 語言不通,甚至聽不懂,一度以為我可能遇 到很大的困難,幸好遇上很多友善的老師及 同學,以及自己多聽敢說,慢慢掌握了粵
▶ 「插班」選校問 題困擾著高才通的 家長和子女
16歲的羅詩琪來自湖南岳陽,今年三月 才來港讀書,就讀中學三年級。初來乍到的她 自言面對了很多困難,比如內地與香港之間的 文化差異,語言障礙,學習方式的轉變。
「一開始我為這些問題很是苦惱,後面我 決定主動出擊。」首先,她通過運用一些軟件 學習粵語,與同學交流時盡量大膽講粵語,以 此來改善口語。
其後,她主動參加學校的活動,在老師的 帶領下,她參觀了很多地方,也參與了很有意 義的活動,比如賣旗,拜訪獨居老人,通過這 一系列的活動讓她漸漸融入新環境。新學期即 將啟航,她也從初中邁入高中。她認為,即使 面對更多的挑戰和困難,保持積極的心態很重 要。
在廣東惠州長大蘇芊 芊今年三月來港就讀中學 三年級,開始新的學習環 境。回憶剛來時,她相繼 參加了幾所學校的考試, 卻並不順利。接連的失敗 曾讓她一度迷茫,幸好最
正式開始學習生活不過半年時間,她發現 現實並沒有想象的困難。身邊的老師、同學基 本都熟悉普通話,交流起來並不困難,她可以 學習的內容對於她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 戰。在談到如何克服這些困難時,她舉例說, 每天都有記背單詞,彌補自己在詞匯量上的空 缺,嘗試閱讀英文書籍等。
◀ 截至今年7月底,政府收到 超過34萬份「高才通」計劃申 請,當中已批出21萬份,逾 14萬名申請人到港
在剛剛過去的香港書展,不少人行經蓬瀛仙館的攤位時, 都會被一本道士漫畫造型的新書封面吸引。這本名為《道博士漫畫》的作者惟證道長,個人故事 也很精彩:他從小就迷上金庸的武俠小說,更因《射鵰英雄傳》內的全真教,在大學畢業後走入 道門工作,更成為了全真龍門派第三十四傳弟子。
▲惟證道長
惟證道長在接受《龍週》記者專訪時,從年 輕時喜愛閱讀的金庸小說談起,指自己最喜歡 《射鵰英雄傳》三部曲。但談到小說裡最喜愛的 人物,他卻說是全真教的王重陽,原因是其武功 最高。
除了武功,全真教的俠義精神也深深吸引著 他。「即使是歷史上的全真教人物,一樣是俠骨仁 義,尤其是丘長春祖師,曾安撫山東登寧二州亂 民、分糧濟貧、並勸告成吉思汗止殺好生。」
由那時開始,惟證道長便搜尋各類道教的書 籍,希望了解更多道教文化。在假日,他還時常 和朋友參拜各地古剎和廟宇,先後踏足了華山、 嵩山、泰山、武當山、青城山等洞天福地。
本名樊智偉的惟證道長在中文大學主修中 文,並取得文化及宗教研究文學碩士。「畢業 後,我有幸得到梁德華道長支持,得以走入道教 大門,皈依於香港蓬瀛仙館。」惟證道長憶述, 自己先後在新界北區和九龍東區的道教團體工 作,亦是現時香港道教聯合會青年團的骨幹,三 年前開始在報章撰文,介紹香港道教在弘道方面 的發展。
近年,惟證道長修讀完博士課程後,萌生傳 授所學的心願,毅然走入教育界當上大專講師。
「教書接觸的對象是年輕人,作為一個道門中 人,能夠有機會了解新一代的想法和志向,這對
我的衝擊是很大的,也讓我深深體會到,傳統道 德和文化要走入社會,必須要貼近年輕人,知道 他們的需要和興趣。」
漫畫小故事帶出中華道德文化精神
談到這次出書的因緣,惟證道長指是香港道 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首先留意到市面上仍沒 有一本適合年輕人閱讀的道教刊物,在香港道教 聯合會和蓬瀛仙館的支持下,便籌備編印第一輯 《道博士漫畫》,內容取自其在本地報章撰寫 「津津樂道」的專欄內容,再由專業漫畫家整編 及構圖,內容主要圍繞中華傳統道德文化、道家 思想的智慧等。
惟證道長難忘去年3月18日,香港道教聯合會 在尖沙咀街坊福利會舉行「道教日」活動,當中 壓軸環節是由一班小 朋友主演小話劇,並 抽取《道博士漫畫》 的其中一個故事「克 己利人」來上演, 「沒想到台下反應熱 烈,對我們之後推出 第二輯漫畫加強了信 心。」
談到今年書展推 出的新一輯《道博士 漫畫》,他表示,新
▲第二輯《道博士漫 畫》
分享本版內容
書內容配合了中華文化價值觀,分為修身篇、智 慧篇、人際篇和大愛篇,以漫畫表達發人深省的 小故事,帶出中華道德文化的精神與 智慧。透過15個故事,包括歷史典 故,亦有寓言等,希望讀者能從中領 悟一些人生哲理,應用在日常生活 中。
知多D ▲2023年在尖沙咀街坊福利會上演 《道博士漫畫》的其中一個故事 「克己利人」
惟證道長坦言不少人都對進入道門存在誤 解,其實本港的全真派道士和普通人一樣,可 以結婚生子,不用住在道觀。
以他為例,他已經成家立室,平常會和任 職市場推廣的太太「行街、食飯、睇戲」。道 人身份雖然比較奇特,但他反而覺得道門弟子 的優點眾多,例如正派、有正氣,更容易獲得 身邊人的信任。
近年越來來越多人飼養寵物,隨著人們對寵物健康的日益 重視,將傳統中醫療法運用於寵物的中獸醫領域也逐漸受到關注。其中,針灸是相當重要的一種 治療方法,透過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調節動物貓狗的生理機能、緩解不適。以下為大家普及一些 寵物針灸的常識。
和西醫相比有什麼好處?
中西醫很多時候並不衝突,兩者雙劍合壁, 可以治療各種慢性疾病。西醫的治療效果比較快 且明顯,但中醫能夠深入改善寵物的體質,而且 沒有副作用,例如針灸能改善很多非緊急的老年 病痛,包括腸胃、皮膚、關節等病患。
經絡針灸:最常見的寵物針灸方法之一。通過在特定 的經絡上針灸,可以調節寵物體內的氣血循環和能量平 衡,達到治療效果。經絡針灸可以針對具體的病症或病情 進行針灸治療,例如關節炎、消化問題等。
電針灸:這種針灸方法是結合了針灸和電療的治療方 式。通過在穴位上施加微弱的電流,可以增強針灸的治療 效果,同時還可以刺激神經系統和促進血液循環。電針灸 可以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和症狀,包括疼痛、神經性疾病 等。
穴位按摩:這是一種非常溫和的針灸方式,通過按摩 特定的穴位,刺激穴位和周圍組織,調節寵物體內的 能量平衡,達到治療效果。穴位按摩可以用於緩 解壓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等。
一般而言,寵物針灸的療程需要持續進行數 週或數個月,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在治療過 程中,寵物主人應密切觀察寵物的反應和病情變 化。若有任何異常情況,應及時通知針灸師。。
慢性疼痛和關節炎:針灸可以有效減輕疼痛和炎症, 特別適用於患有關節炎或其他慢性疼痛問題的寵物,例如 骨關節炎、先天性膝關節異位等。
消化系統問題:針灸能調節腸胃功能,改善消化狀 況,例如食欲不振、腹瀉和便秘等。
老年疾病:針灸對於年老寵物的多種健康問題有顯著 改善效果,例如體力下降和活動力減退等。
什麼情況下不宜針灸?
雖然針灸治療安全性高,但不是所有動物患 病都適合,主人在選擇寵物針灸治療時,需要注 意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項。例如懷孕的母犬貓、 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剛接受手術等都不適合進行 針灸治療。
中醫學理論講相生相剋,如果寵物同時有在 吃西藥,最好告知醫生,也可以直接將西藥一併 帶去看病,有助醫生判斷及調整治療方案。
中獸醫有著悠久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深 諳相馬術的伯樂就鑽研針灸技術治療馬匹。大名鼎 鼎的《神農本草經》也是人畜通用的藥物聖典, 《本草綱目》亦有記載動物針灸。
至於近代,美國國際獸醫針灸協會於1974年 成立,開始推廣動物針灸技術。目前已有數十個國 家設立國家獸醫針灸協會,專門研究針灸治療動物 病痛,並在近年流行到亞洲,漸漸有更多人注意到 並選擇針灸方式治療寵物。
2024年8月21日
尖沙咀是本港一處華洋雜處的地區,繁華之下既 有五星級酒店、名牌商店、米芝蓮食府,亦有不少充滿懷舊和迷人景致的好地方,值得 市民和旅客一遊,而且花費不多,屬於性價比極高的自由行好去處。
謎語的答案印在卡紙的背面
第一站選在天星碼頭,碼頭歷史悠久,現時 每日提供兩條航線,分別前往港島區的中環碼頭 及灣仔碼頭,是不少市民上班的交通工具之一。 此處近日他成為不少遊客的熱門打卡地,皆因碼 頭內有一部懷舊裝置,就是磅重機。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家庭浴室磅並不普 及,有商人從歐洲引入磅重機,擺放在戲院、火車 站及小輪碼頭等人多聚集的地點,以供消磨時間。 隨著社會發展,磅重機至今已經買少見少,處於天 星碼頭內的黃色磅重機可謂碩果僅存。
上,並附上一個謎語
這部黃色磅重機敵不過歲月洗禮,露出不少 鐵鏽,卻因此增添了懷舊氣息。每次磅重收費港 幣五元,磅重完畢會將重量打印在一張卡紙上, 重量數字的下方會附上一個謎語,答案則會印在 卡紙背面,增添趣味。
▲
磅重完畢會將重量打印在一張卡紙
尖沙咀平靚正自由行
麥兜銅像豬手印
▲麥兜銅像旁欄杆上的 「豬手印」
走出天星碼頭,向九龍公眾碼頭 方向前進,會途經香港文化中心、香 港藝術館及香港太空館,如果時間充 裕,可到這三處地方參觀,然後便向 本次自由行的第二站星光大道出發。
星光大道位於尖沙咀海濱花園, 擺放獲嘉許的名人手印及銅像。大道 在2019年翻新後加入數碼元素,遊客用手機掃瞄QRcode,便 可觀看與該名人有關的電影短片。
今次的主角並非名人,而是卡通主角麥兜。麥兜的銅像於 2012年7月28日揭幕,銅像設計刻意坐低,讓大小朋友更易親 近。麥兜右手指向天 空,與遊人一起祝願 福星高照,大道光 明,而在旁邊的欄杆 可以找到「豬手 印」。
▶ 星光大道中的麥兜 銅像
地址:尖沙咀海濱花園
▲訊號山花園遊人較少,感 覺特別寧靜
▶ 晚上坐在訊號山花園,看 到對岸燈光璀璨,景色怡人
地址:尖沙咀緬甸臺訊號山花園 (入口於緬甸臺)
地址: 尖沙咀天星小輪 碼頭大堂 分享本版內容
走完星光大道,就可以轉到下一個目的地 訊號山,相信這時已接近黃昏時間。想抵達訊 號山,要先找到緬甸臺,訊號山的出入口就在 緬甸台的垃圾站旁邊,位置並不起眼,要多加 留神才能找到。沿路而上,映入眼廉的是訊號 塔。這次自由行的最後一站,就是訊號塔旁的 訊號山花園。
訊號山花園地點隱蔽,遊人較少,當到達 後,會感覺這裡特別寧靜。花園周圍種滿樹 木,更是遮蔭乘涼的好地方。這裡視野開揚, 眼望前方,可以觀賞維港的美景和天際線。與 朋友坐在長凳上聊天,聊到晚上時份,看到對 岸燈光璀璨,頓生不枉此行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