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向香港送贈大熊貓
這是中央相隔17年後第三次向香港送贈大熊 貓,首對「港漂」大熊貓安安、佳佳1999年來 港;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時,中央再將盈盈、樂樂 送贈香港。牠們在來港後,均交由海洋公園照顧。
特首李家超表示,衷心感謝中央再次向香港 送贈一對大熊貓,充分顯示中央對香港的關心和 支持。他指出,中央過去送贈的兩對大熊貓,陪 伴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成長,是大家的集體回 憶。即將來臨的一對大熊貓,將成為香港人的親 密「家人」,為港人帶來歡笑和喜悅。
7月7日,李家超親自率團前往四川省,商討 大熊貓赴港安排。李家超一行在本周一(8日)上 午抵達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之後 與夫人林麗嬋探訪3歲的雌性大熊貓「娥眉」,了 解大熊貓的護理、飼養和商討赴港安排等細節,以 及國家在大熊貓保育和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爭取國慶前赴港
李家超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考慮了香港
希望新一對來港大熊貓能繁育下一代的期望 後,已選定一對大約5至8歲、身體精壯的成年 大熊貓,雄性動作敏捷、雌性溫柔可愛,會力 爭牠們10月1日到達香港。
海洋公園表示,衷心感謝中央政府和特區 政府的信任,再次將照顧國寶的重任交託予海 園團隊。大熊貓一直是園方最受歡迎的動物大 使,自1999年起為來自本地和全球各地、跨越 不同世代的超過5500萬訪客人次,帶 來無數珍貴的快樂回憶。

重塑深水埗排檔區 民建聯倡推六旅遊線吸客 詳刊 2 版
踏入風雨季 九龍各區嚴陣以待築牢安全網
詳刊 4-5 版
剛剛過去的7月1日是香港特區成立 27 周年 。 中央政府當天向本港送上三 份生日禮物 : 向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 居民簽發一張卡式證件 ,《 內地與香 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 (CEPA)下進一步開放服務貿易的磋 商實質性完成並即將公布協議的具體 內容,以及將送贈一對國寶大熊貓。

▲李家超及夫人(左一及二)到訪中國大 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探訪基地 的大熊貓。(政府新聞處)
命名掀熱議
中央向香港送贈一對大熊貓 的喜訊傳出後,旋即成為全城熱 話。市民紛紛熱議為新一對大熊 貓命名,不少建議既富創意,又 能體現港人當下的期盼。
市民Shirley說:「相信新成員的加 入,對大熊貓以至整個社會都是一大喜 訊。我建議新一對熊貓改名為『歡歡』、 『喜喜』,為香港增添更多正能量。」
熊貓粉絲胡同學認為,命名要有 香港特色,「香港是美食天堂,叫做 『飲飲』、『食食』,或者『魚 蛋』、『燒賣』都幾好。」



www.KowLoonPost.hk





近年訪港旅客的旅遊模式有所變化,更多人注重深度遊、文化旅遊等體 驗。深水埗作為新舊文化共融的地區,本身亦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為進一 步開發旅遊新路線及新產品,民建聯深水埗支部近日提出「重塑深水埗排檔 新體驗、打造排檔文化旅遊區」倡議。有議員和學者認為,這類地區深度遊 可以吸引旅客,關鍵是要做好配套。 區區議事

▼深水埗區有約十條排檔街道

蘇屋商場內人流稀少,顯得冷清

▲民建聯倡在深水排檔周圍創作特色光影圖等增遊覽趣味。 圖為模擬效果
重塑深水埗排檔區

◀ 根據倡議,
鴨寮街為首個 改善的排檔區
民建聯倡推六旅遊線吸客
六路線倡議各有特色
倡鴨寮街為首個排檔試點
深水埗區有約十條排檔街道,近千個小販排 檔,具有獨特的風貌和排檔文化,部分街區幅蓋 專售電子產品、布匹、皮革及玩具等主題街道。 民建聯深水埗支部重點倡議的六條深度遊路線, 全是以深水埗排檔為主軸或幅蓋排檔周邊的文旅 體驗觀光點,分別為:「鴨寮‧尋寶」、「布藝 遊蹤」、「光影視覺」、「非遺與傳統文化」、 「穿越‧古蹟」及「尋味深水埗」。
有關倡議以深水埗地標──鴨寮街為首個改 善的排檔區,加入旅遊打咭元素,藉此重塑排檔 新體驗,保育排檔街區文化。其後,可繼續挑選 具特色的排檔街區,例如基隆街、大南街等,繼 續為街區添置新裝。
民建聯九龍西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表示,為迎 合「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該黨倡議以鴨寮 街為先行先試計劃,以地區由下而上角度「出 發」,為排檔區增添旅遊體驗如光影裝置、3D地 下及建築物壁畫元素等,讓遊客有沉浸式體驗。
他已初步跟旅遊業界接觸,從地區角度,自組深 水涉排檔文化深度遊路線,稍後聯同有關部門商 討,宣傳這六條路線及鼓勵業界推出相關深度遊 旅遊產品。他稱有信心這類地區深度遊可吸引旅
客,香港舉辦盛事期間,也可邀請如運動員或境 外參與者遊走深水埗排檔區。
鄭泳舜透露,知悉政府正在推動本地特色旅 遊資助計劃,對旅行社籌辦古蹟及本地特色旅 遊,只要有指定景點的行程,便可獲資助。他期 望下一輪指定景點方面,可增加多些與深水埗文 化旅遊有關的元素。
學者:應善用周邊環境優勢
教育大學高級講師葉德平接受《龍週》記者 訪問時,提出三點建議,打造深水埗排檔文化旅 遊區。他認為鴨寮街的位置獨特,並非單純是一 條街,周邊還有雷生春堂、美荷樓等歷史建築, 應從整個區域的視角來規劃。
葉德平表示,若以深水埗港鐵站作為核心, 前後一兩個站都可計算在區域裡,這樣既有足夠 的旅客吞吐量,也能吸引旅客到來。
葉德平提到的第二點,是提供導賞服務等配 套。他建議善用地區社福機構的網絡,合作招募那 些受服務對象,培訓成為導賞員,這亦可改善受服 務對象的生活水平。第三是通過媒體加強宣傳, 「目前旅遊生態環境,媒體基本是主導,很多時透 過小紅書或抖音去推擴,效果更大。」他認為,要 用好社交媒體,和網紅合作,做一些貼地的宣傳。
民建聯倡議的六條路線,各有特色。其 中,「光影視角」路線帶領旅客「打卡」經典 電影在深水埗的取景地,如以鴨寮街取景的 《無間道》、石硤尾街取景的《梅艷芳》等。
「非遺與傳統文化」路線則透過武術文 化、傳統技藝、傳統習俗等,配合工作坊形 式,讓旅客參觀及體驗葉問與詠春蹤跡、石硤 尾盂蘭勝會、天后廟等。

分享本版內容
「穿越·古蹟」路線引領遊客穿梭時光隧 道,了解古蹟背後的歷史故事; 「尋味深水埗」路線帶旅客品嘗 本土地道平價美食,體驗舌尖之 旅等。

▲民建聯提出「重塑深水埗排檔新體驗、打造 排檔文化旅遊區」倡議
www.KowLoonPost.hk





剛剛過去的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紀念日。連 日來,九龍地區各界團體舉辦了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同歡同 慶,展現愛國愛港情懷。《龍週》整理了油尖旺、深水埗和九 龍城區的部分活動,與大家回顧精彩的瞬間。

分享本版內容

歡慶回歸27周年 不同形式展現愛國情懷
深水埗各界同心慶回歸合力譜新篇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由九龍社團聯會、深水埗民政事務處、深水埗區議會主辦,深水埗居 民聯會、深水埗各界慶典委員會合辦的「同心慶回歸‧合力譜新篇」主題活動,7月1日假深水埗體育館 舉行。大會邀請了深水埗兒童合唱團表演助慶,與市民歡聚一堂,一同歡慶。

▲「同心慶回歸‧合力譜新篇」慶祝活動圓滿舉行
九龍城舉辦「頌中華文化秀才藝大賽」 由九龍城區各界慶典委員會主辦,九龍城 民政事務處資助及九龍社團聯會九龍城地區委 員會合辦的2024年九龍城慶典文化教育藝術系 列活動「頌中華文化秀才藝大賽」,7月1日 在紅磡社區會堂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 立75周年暨香港特區成立27周年,頌揚中華文 化,宣傳愛國主義教育。
深水埗油尖旺300街坊參觀昂船洲軍營
油尖旺區各界慶典委員會 弘揚愛國愛港意識
油尖旺區各界慶典委員會7月1日在尖沙咀 街坊福利會舉辦成立典禮,並以「同心慶回 歸合力譜新篇」為主題,慶祝香港特區成立 27周年。油尖旺各界慶典委員會的成立,有助 促進油尖旺各界積極參與和統籌區內各項節慶 活動,推動區內各界人士共襄善舉,渲染區內 喜慶節日的歡樂氣氛,弘揚及提高市民的愛國 愛港意識。
▲青少年在台上表演中華傳統文化

6月29日及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 部隊連續兩天舉辦七一軍營開放活動。深水埗 居民聯會和油尖旺社團聯會,聯同中企協、中 旅集團聯同17家在港中資企業,組織300位街 坊,在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前夕參觀駐港部隊 昂船洲軍營,及參加升旗禮。不少街坊都期 望,未來能繼續參加類似的活動,進一步了解 中華民族燦爛文明和復興圖強的輝煌成就,增 強國家安全意識。

▲300名油尖旺和深水埗的街坊參觀昂船洲軍 營
水中無人系統挑戰賽增進粵港澳青少年交流 由香港科普科幻教育中心主辦,理工大學和 油尖旺青年社合辦的2024「水中無人系統挑戰賽 (港澳選拔賽)」暨「粵港澳大灣區慶香港回歸 27周年活動」,7月2日在理工大學圓滿落幕。活 動匯聚來自粵港澳地區近百支中小學隊伍逾700 名師生參賽,旨在激發青少年對海洋科技的興 趣,傳遞科學家精神,發現並培養無人系統與智 慧海洋科技的未來創新人才。比賽正式開始前, 由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原班長王念江帶領廣東護旗 兵國旗護衛隊,舉行了隆重的展旗儀式。



▲油尖旺區各界慶典委員會成立典禮
青進DIY電動升旗裝置創意競賽逾200青少年參與 由香港青年協進會主辦、油尖旺民政事務處合 辦及贊助的慶祝香港回歸27周年主題活動「國旗飛 揚·共慶七一」DIY電動升旗裝置創意競賽,7月1日 在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 舉辦,吸引200多名青少 年參與。活動旨在紀念香 港回歸27周年,展現九龍 青年愛國愛港情懷,並以 製作電動升旗裝置及國旗 擺件作為活動亮點。

▲香港青年協進會舉辦DIY 電動升旗裝置創意競賽
九龍總商會舉辦升旗禮推動愛國主義教育
◀ 來自粵港澳 三地的青少年 同台競技 ◀ 隆重的展旗 儀式 ▲近80名幼兒園師生參加升旗禮

2024年7月10日
去年九月「世紀暴雨」為本港多區帶來強大的破壞力。為應對極端天 氣,政府最近宣佈全力強化四大策略,包括超前準備、加強預警、果斷應 急及迅速復原,希望將極端天氣帶來的破壞及影響減至最低。與此同時, 九龍各區也積極做好準備工作,上下一心應對下半年有可能會出現的極端 天氣。 4-5
黃大仙:水浸「黑點」裝擋水板
在去年九月的「世紀暴雨」中,黃大仙是重災區。今年一月初黃 大仙區議會舉行首次大會,已就應對極端天氣情況及強化區內防洪能 力的短中長期措施,提出向市民收集意見。
黃大仙民政處今年五月還聯同多個政府部門及領展、港鐵齊集區 內水浸黑點(黃大仙廟宇廣場百步梯及黃大仙中心北館對出位置)舉 行跨部門實地考察及演練,理順各單位的極端天氣下所採取的緊急應 變措施。黃大仙全體區議員及關愛隊相關小區成員亦有到場參與。
黃大仙區議員李東江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黃大仙屬低窪 地區,汲取去年的經驗,今年四月就開始加強渠道淤塞的監察,每當極 端天氣來臨前,黃大仙區議員和關愛隊都會出動巡查。
李東江表示,黃大仙水浸「黑點」在龍翔道和黃大仙中心北館附 近,都做了不少預防措施,包括:房屋署在百步梯裝設了金屬擋水 板,領展在黃大仙中心北館對出提升了抽水設施以及金屬擋水板,港 鐵亦於相關港鐵站出口設置水位感應器,自動化擋水板及水閘等。
觀塘:地底污水設施落成 提升應對能力

▲李東江在去年「世紀暴雨」後 巡視受影響情況
為應對日趨頻繁的極端天氣,觀塘民政處五月底曾召開跨部門會 議,就觀塘民政處訂定的「鯉魚門嚴重水浸應變手冊」,提醒及協調 各部門及早作好準備。觀塘民政專員何立基及政府各部門代表還去了 鯉魚門村及茶果嶺村進行實地視察,了解村內較易受水浸影響的地方及 就應對水浸所採取的措施。
何立基六月還聯同渠務署在區內多個容易受垃圾或枯葉等阻塞而出現水 浸的位置進行視察,並同一眾觀塘區議員參觀去年剛落成的觀塘污水泵房。
這是一個可容納1.6萬立方米的地底污水流量調控設施,可大幅提升觀塘應對 極端天氣的能力。
觀塘區議員金堅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觀塘市中心地勢較多鈄路 或暗鈄,當暴雨持續,一些低窪地帶易被水浸,如康寧道、通明街等,暴雨時 雨勢順勢而下,令牛頭角道、觀塘道一帶水浸渠塞嚴重。觀塘在應對極端天氣 方面,觀塘民政處、觀塘區議會、觀塘關愛隊起到三位一體的作用,每次極端 天氣來臨前,都會加強溝通提前部署,發揮團結協作共建社區的作用。
因應極端天氣的未知變數,金堅提出兩項建議:一是每逢雨季或熱帶氣 旋到來前,有關部門要對所有樹木進行修剪加固防止樹木倒塌;對下水道進 行清理淤泥防止淤塞水浸;對鈄坡進行加固防止山泥傾瀉。二是加強跨部門 合作,訂立常設應急機制及預警機制,遇有重大事故,第一時間可聯通聯 動,加強救援力量,參與各項善後工作。

▲金堅(右)與區議會運沙包到 鯉魚門,為應變極端天氣作準備

唐樓滲水問題受關注
隨著風雨季來臨,九龍城民
政專員蔡敏君近日聯同多個政府
部門視察區內水浸「黑點」,做 好風雨季前的準備工作。實地視察 過程中,各方就預防水浸措施進行交流, 了解成因並預早制定應變方案,希望更好 應對極端天氣帶來的影響;同時安排清理渠 道,以減低淤塞情況。
九龍城民政處早前亦召開地區管理委員會會 議,協調相關部門為應對惡劣天氣作好準備,並 就區議員在惡劣天氣的支援工作舉行簡介會,提 醒大家要做好相關準備工作,適時向居民發放信息。
九龍城區議員黃文港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極端 天氣主要導致區內街道水浸,以及唐樓及天台屋滲水加劇。他

▲風季來臨,深水埗民政處提前進 行應對工作。(民政事務總署FB)

▲黃文港等視察區內渠道淤塞等 情況
指出,區內舊樓日久失 修,加上天台屋本身結 構參差,每逢下雨必定 會滲水,居民苦不堪 言。他一直鼓勵唐樓居 民申請市區重建局的 「自住維修資助」,修葺自己的家居以抵擋極端天氣的影響。 但長遠而言這只是權宜之計,取締劣質房屋以及市區重建的規 劃,才是能夠根治以上問題的做法。
黃文港表示,區內的渠務和道路設計亦需改善,去水問題 必須根治。而九龍城亞皆老街球場下方興建蓄洪池已成功在立 法會財務委員會取得撥款,料可舒緩及根治土瓜灣東部長久以 來的水浸問題。他期望新的蓄洪設施,能為區內徹底解決困擾 已久的水浸問題。
深水埗:展開系列防雨防風措施
路陷問題受關注
為更有效防範極端天氣,深水埗民政處五月底聯 同相關政府部門,展開一系列防雨防風措施。各部門 合力進行不同改善工作,包括:巡查容易水浸的地 方、清理淤塞渠道、巡查路旁集水溝、進行預防性維 修及保養工作。民政總署工程組亦加緊巡視及維護區 內所有設施,清理及保養行人路上蓋的渠道,防止樹 葉及枯枝堵塞去水位。
早前熱帶氣旋「馬力斯」的強風暴雨 襲港下,深水埗海壇街發生嚴重路陷。涉 事範圍大約8米乘12米,深約 4米。渠務署確認兩 條約2米深、分別直 徑約225毫米的污水
油尖旺:
渠及直徑300毫米的雨水渠局部損壞。
深水埗區議員林偉文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 示,受極端天氣影響,道路發生嚴重路陷的情況值得 關注,已就相關情況向有關方面反映。他認為應對這 種極端天氣,做好「情報員」角色很重要,去年「世 紀暴雨」後,深水埗亦成立了一個由民政署設立的24 小時熱線,主要是處理風災、水浸或路陷等情況。
林偉文表示,深水埗有些地區屬低窪,而舊樓區 污水渠和排水系統都比較老化,這些問題都需要關 注。另外深水埗也有不少地盤,需提前制訂機制,提 醒工程承建商,在雨季來臨時如何做好抽水、防止泥 沙流出等。長遠而言,他建議在水喉或污水喉安置感 應器,可更有效作出預警。
清理淤塞管道加固斜坡
油尖旺區人口稠密、舊樓林立,加上樓宇老化、街道狹窄問題,令颱風和暴雨對區內 影響較為嚴重。油尖旺區議會近日的大會會議,也討論了極端天氣下的應對安排等問題。 渠務署代表在會上指出,在極端降雨下,署方會啟動緊急控制中心,並與其他政府部門保 持緊密聯繫,當收到水浸個案報告時會調派人手緊急協助處理。署方亦會在暴雨來臨之前提前部 署,預先派遣隊伍巡查較易受水浸影響的地區,包括區內15個較易水浸的地點,清理淤塞管道,減低水 浸風險。土力工程處則表示,區內有10個斜坡正在進行加固工程。

分享本版內容
近日多區出現路陷,油尖旺區議員楊子熙關注,極端天氣下道路或斜坡會否因泥土流失而路陷。路 政署代表回覆指,路陷多數與地下水土流失,導致路面難以支撐車輛重量有關。
楊子熙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因應部分道 路在極端天氣下可能路陷,建議在風雨季來臨 前加強道路的堪察,確保道路安全。
另有,亦多位議員關注極端天氣訊息 發佈問題,油尖旺區議會主席、民政專員 余健強民回應指,極端天氣下保安局會啟 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而民政署亦 是保安局有關機制下的一部分,一收到資 料便會盡快向18區發放,包括向區議員交 代,及動用關愛隊向社區市民發放資訊。

▲楊子熙(左二)等在暴雨後清 理道路障礙物

www.KowLoonPost.hk





今年5月27日,香港文壇中人齊聚一堂,見證百年來首間香港文學館在 二級歷史建築茂蘿街7號開幕。紅磚牆、木樓梯、斜瓦頂,充滿古樸厚重的 氣息。中庭內由科技互動裝置打造的文學花園,在一場春雨的滋潤中萌發、 茁壯生長,為香港文學發展帶來無窮生機。


▲香港文學館開幕展覽「萬物有文,文裡尋花」
香港文學館館長、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領著《龍週》記者參 觀館內新設展覽,調侃道「這是世上最迷你的文學館」,也順帶回顧 起過往二十載的奔走疾呼、籌辦文學館的艱難往事。
廿年前作家聯署冀落戶西九文化區
早於2004年,香港作家聯會就曾發起並由34位作家代表簽署「香 港必須建立香港文學舘」的倡議書,包括也斯、劉以鬯、金耀基、金 聖華等人。
其後幾年,聽聞特區政府計劃推動建設西九文化區,眾人皆認定 該區域規劃裡應有一間香港文學館,「因為文學是構成文化藝術的最 基礎元素,也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和精神支柱。缺乏了文學這個元素, 香港這棵文化之樹,將會是失血的、蒼白的。」
但相關提議未被採納,局方列出的理由是目前香港已有多間圖書 館、各大學亦開設文學院,研究本地文學。這並不足以說服潘耀明, 畢竟圖書館、大學文學院和文學館的職能各不相同。而香港文學底蘊 深厚,富有地方色彩,值得深挖、研究。當年,大批南來作家如張愛 玲、蕭紅、劉以鬯、金庸等,在這裡寫下自己的名篇,與也斯、西西 等本地作家相得益彰,他們帶來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氛圍,同時也不 斷吸納西方先進文學理念和手法,透過作品呈現出香港文學兼容並蓄 的多元底色。
「全世界很多大城市都擁有自己的文學館。」潘耀明記得,有一 回帶著一群作家到日本考察,路過一個鎮,亦有屬於當地的文學館, 反觀香港文學,多年來卻始終飄零,這令他耿耿於懷。

如今夙願達成,「我們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和平台。我 們希望通過這個平台,為搜集、梳理、研究和推廣香港文學克盡綿 力。」潘耀明說。
走出館所走近大眾
「我們希望走出館所,走近大眾,用他們更易於接受的方式推廣文

▲潘耀明在香港文學館接受《龍週》記者專訪

▲文學館內設有展覽介紹籌建過程等
學。」潘耀明始終認為,文學館和文學不應只屬於作家,更屬於大眾。 這類文學推廣活動早已展開,如五月在銅鑼灣中央圖書館開幕的 「南來作家手跡遺物展」。口述歷史項目亦已爭分奪秒地展開,以影 像方式向公眾講述那個時代的文人風貌、副刊文化及創作經歷。
文學的教育與傳承則是香港文學館所著眼的另一重點。潘耀明表 示,文學館推出針對中小學的「名家寫作培訓計劃」系列講座,並與 大學合作開辦短期寫作培訓班,邀請海內外知名作家駐館。
劉震雲作為該計劃下首位作家訪港,早前在位於何文田的都會大 學舉辦《文學的底色是哲學》講座,並和中小學師生交流,分享對文 學的看法和人生智慧。潘耀明期望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從學生層面推廣 香港文學,提升他們的興趣及寫作能力。
至於後續計劃訪港的作家,則同樣值得期待。潘耀明透露,目前 已聯絡余華、蘇童等,他們將擇期訪港。
多次拜訪宋以朗顯誠意 獲借張愛玲未公開手稿
香港文學舘展廳內,展出了張 愛玲、蕭紅等著名作家的手跡和物 品等,當中,張愛玲於1994年寄給 好友鄺文美的書信中提及在美國治 病、補領證件以及學會戴假牙等生 活點滴,十分珍貴。展覽亦陳列張 愛玲撰寫《小團圓》手稿的複製 版,以及早年就讀香港大學的學籍登記表的複製版。

▲文學館展出蕭紅、張愛玲 等作家的書信
潘耀明憶述,籌辦文學館時曾多次拜訪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 以朗,以誠意打動對方,借出從未發佈的珍貴資料,包括張愛玲 完整的電影劇本手稿。
www.KowLoonPost.hk





很多美食家都講過一句話:「不時不食」,因為當季的食材最新鮮,最 美味。從玄學角度來講,當季的美食是當下能量最強,生命力最旺盛的食 物,若能多吃這些食物,對自身的能量及健康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對運氣的 提升有幫助。針對不同的季節,道家中有很多養生的菜式,下邊筆者針對今 年四季分享一些菜單供大家參考。

養生開運食譜春季


五指毛桃赤小豆土茯苓老雞湯
食材:老雞半隻、五指毛桃50克、土茯苓30克、 赤小豆50克、陳皮5克、生薑3片。
做法: ❶湯料洗淨; ❹將食材放入陶煲或砂鍋中加入適量水; ❷浸泡十五分鐘; ❺先用武火燒沸再轉小火; ❸雞肉洗淨焯水; ❻煲約1.5小時,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食用。
菠菜豬肝湯
食材:豬肝150克、菠菜300克、薑適量、生粉一勺、 生抽一勺、油適量、鹽適量。
做法:
❶豬肝洗淨切薄片; ❺燙過的菠菜切成段; ❷鍋中加適量水煮沸; ❻再起鍋加適量水,水沸後放入 ❸菠菜洗淨後,放入沸水內燙一下薑片和菠菜段; 撈起; ❼放入調好味的豬肝;
❹豬肝放生粉,生抽,薑絲拌勻; ❽大火改中火煮3—5分鐘,調味 起鍋即可食用。
養生開運食譜
清爽蔬果汁
食材:苦瓜200克、哈密瓜200克、檸檬半個、蜂蜜適量。
做法:
❶新鮮苦瓜、哈密瓜去瓤,切小塊備用;
❷將半個檸檬擠出汁,倒入杯內;
❸將哈密瓜和苦瓜放入榨汁機中榨汁;
❹將哈密瓜和苦瓜放入榨汁機中榨汁;
蓮藕素湯
食材:蓮藕300克、乾香菇30克、馬蹄150克、枸杞5克、 紅皮花生30克、紅蘿蔔250克、玉米1根。
做法:
❶乾香菇洗淨泡發,對半切;
❷蓮藕削皮切塊、馬蹄削皮切開備用;
❸玉米切段,紅蘿蔔削皮後切段;
❹紅皮花生沸水煮5分鐘去除澀味;
❺除枸杞外,把全部食材放入鍋中;
❻加水先用武火煮沸,再轉小火煮60分鐘; ❼關火前5分鐘倒入枸杞即可;
❽食用前加少許鹽調味。
蘿蔔羊肉湯
節瓜蠔豉排骨湯
食材:節瓜500克,蠔豉50克,排骨400克。
做法:
❶蠔豉洗淨用冷水浸軟; ❹將排骨、節瓜及蠔豉一起放入砂鍋, ❷排骨洗淨焯水; 加適量清水;
❸節瓜洗淨切塊; ❺先用武火煮沸10分鐘; ❻改用文火煲40分鐘即可食用。
蘋果百合銀耳羹
食材:乾銀耳20g、蘋果1個、乾百合40克、蓮子80克、冰糖適量。 做法:
❶乾銀耳、乾百合提前泡發; ❷銀耳撕成碎片洗乾淨; ❸蘋果洗乾淨去核切成小塊;
❹鍋內加水煮沸,放入銀耳、百合、蓮子、蘋果, 沸騰後轉中小火煮40分鐘;
❺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冰糖,再煮10分鐘關火即可食用。
養生開運食譜
滋補化濕粥
食材:白蘿蔔500克、羊肉500克、生薑3片、香菜適量、 白胡椒粉少量、葱白1小段、料酒1湯勺、鹽適量。
做法:
❶羊肉洗乾淨切成小塊;
❷白蘿蔔去皮切成小塊備用;
❸葱白洗淨斜著切成段,香菜切碎;
❹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冷水下鍋,加入1湯勺的料酒去膻味; ❺開大火將水煮出現大量的浮沫,用勺子撇一撇;
❻撈出羊肉冷水沖洗一下;
❼準備燉鍋,倒入適量的水先煮沸,把羊肉放進去,再下入 薑片和葱段;
❽煮沸後轉成中火燉煮20分鐘,再將蘿蔔塊下進鍋裡面轉成 小火慢燉40分鐘;
❾放入白胡椒粉,適量的鹽,香菜碎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食材:蓮子10粒、桂圓10粒、紅棗10粒、芡實20克、 薏米20克、小米適量。
做法:
❶紅棗切開去核;
❷蓮子、芡實用洗淨浸泡15分鐘
❸薏米、小米洗乾淨;
❹取砂鍋,放入適量清水, 倒入所用食材;
❺用大火熬煮沸,再轉用小火 熬至濃稠即可食用。

www.KowLoonPost.hk





隨著深中通道開通,港人蜂湧中山嚐鮮,遊古村、嘆美食、逛公 園,感受中山城鄉交融的繁華與古韻,在近來成為了一股熱潮,當中擁 有逾600年歷史、時下打卡勝地三溪村更是不容錯過。遊客穿梭古色古 香的村落,既能品嚐地道美食,也可以感受來自百年歷史的悠閒愜意。

深中通道帶挈港人蜂湧中山 遊古村嘆美食逛公園

▲三溪村成為打卡勝地

▲三溪村裏鄔佬伯餐館
古樸三溪村猶如走進晚清民國時代 依山傍水,環境優美的三溪村,位於中山市東區 街道東南部,為當地保留較為完整的原生態傳統村落 之一。三溪村始建於明代中葉時期,經過近年復建商 業改造,變成私房菜、咖啡店和文青創作等基地,目 前已成為一個隱藏在鬧市中的古樸又文藝的村落,被 譽為「中山的桃花源」。
店家自家製的黑豆豆腐十分
三溪村原名三角村,因為風水問題,加上三條溪水 環繞,村民其後將其改名為三溪村,村內至今完整保存
了近200座晚清到民國時期的建築。雖然昔日華僑建屋的 輝煌已褪去,但民居大多保存完好,多配有中式大門、 青磚結構高門樓、花鳥彩繪裝飾的窗楣,部分更有趟櫳 門和花梨窗柵,遊走村中猶如走進晚清和民國時代。
閬苑私房菜鮮菊花手打魚餅一級棒
三溪村分上、中、下三條街,步入村內,腳下盡 是經歷風霜打磨的青石板路,抬頭可見綠葉遮蔭,古 色古香、雕刻精美、中西合璧的建築。除了欣賞古建 築,以及寺廟、糧食宗祠等,當地的地道美食更不容 放過,其中「閬苑私房菜」看似平平無奇的鮮菊花配 手打魚餅,值得推薦。


▲閬苑私房菜一級 棒的鮮菊花配手打 魚餅,不容錯過
古宅經過近年復建商業改造

變成文青小店
冒著熱氣的魚餅,再夾一片片新鮮菊花瓣,醮上 店家自製的秘醬,送入口中品嚐,便能感受到菊花香加 上魚餅焦香,簡直是一級棒,欲罷不能!還有自家製的 黑豆豆腐,以及撈雞都是大受食客歡迎的招牌菜。
時下適逢荔枝當造期,村裏有兩棵年齡超過150 年的老榕樹,130年的古荔枝樹,遊客看看能否碰上 運氣,一試百年荔枝的味道!
紫馬嶺書房建築空間靈活錯落有序
如果時間許可的話,可以到附近的紫馬嶺公園逛 逛。那裏是廣東省最大的郊野公園,也是中山市舉辦 大型名花展覽的場所。紫馬嶺有着悠久的歷史,在明 清兩朝的時候,許多富家子弟都喜歡在此跑馬遊樂。 據說當時有一名駒葬於此地,故名「紫馬嶺」。
紫馬嶺公園位於中山三路南側,佔地88.5公頃, 1993年落成開放,其特色是集天然與人工秀色於一 體,是遊憩與生態並重的郊野公園。其中,去年正式 對外開放、位於公園裏的香山書房值得參觀,它是一 棟集閱讀、文化交流展示、輕餐飲為一體的復合型書 房,整棟建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建築 空間的處理豐富靈活、錯落有序。遊人 在多變的空間中穿行,步移景異,會更 加有趣、興奮。

分享本版內容

▲香山書房的室內白牆體及金字屋頂空間,富 有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