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wloonPost 龍週 第210期(九龍西)

Page 1

發行:簡約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地址:旺角山東街47-51號中僑商業大廈17樓2B室 電話:6333 5785 傳真:3020 9676 電郵:info@kowloonpost.hk 承印:三友印務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仔田灣海旁道7號興偉中心2-3樓 九龍西 分享本版內容 隔週三出版 2 0 2 4 年 5 月 1 日 210 ▲ 謝展寰到訪餐廳了解 「 走塑 」 情況 佐敦火災敲響舊樓防火警鐘 業主不遵令可以點做? 詳刊 2 版 廚餘回收設施不足 點樣解決? 詳刊 4-5 版

鐘 。 資料顯示 , 涉事舊樓內有不少賓館和劏房, 屋宇署據報曾發出強制驗樓

令,要求清拆天台僭建物,但未獲全面遵從。這令人關注到:舊樓業主如果不 遵從屋宇署或消防命令,是否就無計可施了?有議員建議,政府需修例賦權相 關部門,可入場處理涉及消防安全等問題。

政府擬修例賦權 目標今年提立法會審議

翻查資料 , 屋宇署數年前曾就華豐大廈天台僭建物發出清 拆令 。 當時的業主立案法團指出 , 有人在天台僭建劏房 , 早於

2018 年已要求相關人等清拆還原 , 惟不得要領 , 也有街坊反映 大廈常有人隨處棄置雜物,阻塞消防通道。

消防處表示 , 過去十年曾對華豐大廈提出五次檢控 , 包括 阻塞逃生通道 、 未有保持消防裝置在有效操作狀態等 , 近四年 曾派員 30 次消防安全巡查 , 最近一次是今年 2 月 9 日 , 其間並無 發現火警危險。

九龍中立法會議員楊永杰接受 《 龍週 》 訪問時表示 , 舊區 面對消防或屋宇署命令時 , 有些業主不是不想做 , 而是在處理 時有困難 , 尤其是三無大廈或單幢大廈沒能力組織居民大會處 理這些問題 , 故只能循法律方面申請釘契 , 未能即時解決問 題。歸根究底,政府需賦予相關部門權力,可入場協助處理。

由政府修訂消防條例 , 賦權消防處 、 屋宇署等相關部門 , 為未能遵辦消防改造指示的樓宇 , 強制進行消防改善工程 , 事 後再設法向業主收回費用 , 可以確保防火措施得到落實 , 多年 前已有立法會議員提出相關主張 , 惟當局過去一直以 「 尊重私 有產權 」 為由 , 堅持相關工程應該由業主自行商討處理 , 拒絕 介入 。 直至近年 , 當局才同意修例 , 目標是在今年提交立法會 審議。

舊樓不遵屋宇消防令情況嚴重

油尖旺區議員楊鎮華受訪時指出 , 油尖旺民政事務處有一 個消防命令支援計劃 , 有一隊人幫助沒有法團的大廈 , 助其組 織法團 , 遵辦消防令等 , 以至幫助 業主如何申請市建局相關資助 , 減 輕其壓力。

◀▲佐敦華豐大廈三級火至少造成5人死亡

▲消防處表示,過去10年曾對華豐大廈提 出5次檢控

楊鎮華表示 , 自己所屬的民建 聯 , 一直提倡處理舊樓消防問題 時 , 政府先強制進行相關改善工 程 , 事後再設法向業主收回費用 。 佐敦華豐大廈的火災 , 就是涉及業 主立案法團的複雜情況,難取得共識。

楊永杰指出 , 現時本港有八千多楝舊 樓 , 當中六成以上沒有遵辦屋宇署或消防 令 , 可見問題相當嚴重 。 現在最主要的問 題並非加強巡查 , 關鍵是了解背後原因 , 如何令業主執行相關命令。

楊永杰和楊鎮華都提到 , 不遵從屋宇署或消防令的分為兩 類業主 , 一類是從頭到尾都沒理會 , 而另一類則是想遵從 , 但 在處理時遇到困難 。 楊鎮華指出 , 有一些大廈甚至連錢都付 了 , 但有個別業主因僭建等各種問題解不到令 。 楊永杰認為 , 如果業主遇到困難,政府就要早些介入,幫手處理。

廣東道唐樓大火後

政府修訂消防設備規例

由2011年花園街舊樓大火,到2020廣東道唐樓大火,每次 慘劇過後,當局都有針對舊樓消防安全情况,展開大規模巡查。

分享本版內容

廣東道唐樓大火後 , 當局因應舊樓消防設備不足 , 以油 尖旺為試點 , 向一些沒法團 、 沒居民組織 、 沒管理公司的 「 三無大廈 」, 以及已知有消防及樓宇安全隱患的舊樓住 戶 , 派發家居手提滅火設備 , 諸如滅火筒及滅火氈等 , 及至 去年更修訂消防設備規例 , 豁免家居手提滅火設 備必須每年由承辦商檢查一次 、 確保處於有效操 作狀態的規定 , 希望起到便利市民自行裝備的效 果。

早前佐敦華豐大廈火災導致 5 人死亡 ,
www KowLoonPost hk
再次敲響本港舊樓消防隱患的警
區區議事 2 2024 年 5 月1日 ?
▲ 楊鎮華視察舊樓防火設施
▲楊永杰

舞者們畫著梁 山好漢臉譜

www KowLoonPost hk

英歌舞起源於明代中期 , 是流行於廣東潮汕地區的普寧 、 揭陽 、 惠 來 、 潮陽 、 陸豐等地區的一種糅合南派武術 、 戲劇等地方藝術為一體的中 國民間廣場舞蹈 。 已被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 , 亦是國家級非物質 文化遺產 。

揭陽普寧

學名著改編而來

嘉賓對活動一同按讚

和揭陽市市委常委兼統

戰部部長姚麗璇 (

英歌舞耀香江

由香港揭陽同鄉社團總會 、 九龍西潮人聯 會 、 油尖旺民政事務處聯合主辦的 「 甲辰龍年 中華戰舞英歌情 」 活動 , 於周一 (4 月 29 日 ) 在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 。 現場市 民及遊客欣賞傳統正宗普寧泥溝英歌舞表演。

鄧炳強:促進香港與潮汕民間交流 活動主禮嘉賓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致辭時 表示 , 雖然自己不是真正的 「 架嘰冷 」 ( 潮州話自己人的意思 ), 但非常欣賞內涵豐 富又多姿多彩的潮汕文化 , 當中英歌舞作為潮 汕地區獨有的文化 , 集合武術 、 舞蹈和戲劇於 一身,今年更紅遍大江南北、走出海外。

他說 , 這次活動邀請正宗普寧泥溝英歌隊

擔任表演嘉賓 , 令大家無需到潮汕 , 也能欣賞 到最正宗的英歌表演 , 不僅有助促進香港與潮 汕地區的民間交流 , 也能讓香港市民有更多機 會接觸到優秀的中華文化。

表達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精神

「 普寧英歌是經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國家 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曾多次受邀參加廣州 、 深 圳及港澳的慶祝活動 。」 香港揭陽同鄉社團總 會會長張仲哲在致辭中表示 , 普寧英歌舞是表 達一種團結友愛 、 奮發向上的精神 , 體現出對 國家國泰民安及香港穩定繁榮的祝福。

除了鄧炳強和揭陽同鄉社團總會會長張仲 哲 , 廣東省揭陽市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部長姚麗 璇 、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九龍工作部副部長郭 長勇 , 以及多位政府部門人員和立法會議員 , 也出席了活動 , 並一同與現場人士和遊客一同 欣賞精彩的英歌舞。

活動現場除了可欣賞傳統正

宗普寧泥溝英歌舞表演外 , 亦有

攤位遊戲 , 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 駐足圍觀。

小知識

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非遺項目

英歌舞是廣東潮汕地區獨有的民間舞 蹈 , 融合了戲曲 、 武術和舞蹈等多種藝術 元素,以其獨特的韻味和生動的表現力深受人 們喜愛 , 被推崇為 「 中華戰舞 」, 英歌舞在 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舞者畫著梁山好漢臉譜 , 身穿華麗的服 飾 , 伴隨着激昂的音樂 , 通過獨特的步法 、 身法 、 槌法 、 陣法 , 展現人物英勇形象 , 表 演剛柔並濟 、 形式震撼人心 , 吸引眾多觀眾 的目光 。

▲ 「 甲辰龍年中華戰舞英歌情 」 活動日前在尖沙咀 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

九龍動態 3 2024 年 5 月1日
分享本版內容
▲ 與遊戲 。 ▼ 英歌舞動感 。 ▼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 ( 右 三 )
) 等
。 ▲
《 水滸傳 》
英歌舞表演內容常

▲ 食肆人手緊張

www KowLoonPost hk

2023 年 10 月 11 日

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正在全港 14 個處所推行,涵蓋政府大樓、 公私營住宅 、 商場 、 食肆以及院舍 , 當局預計在 5 至 6 月向立法會交代試 行計劃的報告 。 隨著垃圾收費 8 月 1 日實施的時間越來越近 , 近日不少公 共屋邨和屋苑被發現廚餘回收桶經常爆滿 , 令人關注到一些缺乏管理的三 無大廈情況可能更嚴重 。 今期 《 龍週 》 將探討現時廚餘回收面臨什麼問 題,如何化解當前困境。

4-5

垃圾堆積情況嚴重

廚餘回收設施不足 點樣解決?

區議員:廚餘回收機遠遠不足夠

觀塘區議員鄧咏駿接受 《 龍週 》 記者訪問時表示 , 現時環保 署有資助屋苑購買廚餘回收機 , 但數量遠遠不足夠社區使用 , 部 分屋苑回收機經常爆滿 。 要運作得好 , 廚餘回收機的保養及人手 配置等都很重要,但目前配套明顯不足。

「 有廚餘回收機的地方 , 現在經常爆滿 , 更何況還有更多地 方未有廚餘回收機 。」 鄧咏駿認為 , 目前社區的廚餘回收做得仍 未太理想 。 從家居層面 , 他指出 , 不是很多住戶都能在家居安裝 廚餘回收機 , 所以廚餘儲存成了難題 , 因為廚 餘儲存時間長就會出現異味 。 政府如果不能增 加社區資源做好廚餘回收 , 下一步垃圾徵費就 會面對很大困難。

▲鄧咏駿

▲劉婉燕

九龍城區議員劉婉燕接受 《 龍週 》 訪問時 表示 , 目前在私樓區仍未有一定數量的廚餘回 收機 , 雖然有提供回收桶 , 但衛生問題仍然存 在 。 在回收食物類型方面 , 因存在技術問題 , 部份食品不能回收 , 例如大型骨頭 、 海鮮貝殼 等 , 亦是市民期望未來能更進一步解決的問 題。

大型屋苑的配套不足 , 三無大廈的情況更 嚴重 。 劉婉燕指目前在九龍城 , 公屋範圍大多已有回收設備 , 但 私樓範圍及三無大廈 、 唐樓等 , 因管理 、 費用及地方等問題 , 暫 未能做到 「 一樓一回收 」。 她期望當局能在未來環保的計劃中 , 增加對相關大廈的協助或資助,推動市民回收的動力。

業界:市民浪費食物嚴重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受訪時表示 , 業界一直積 極配合廚餘回收政策 。 在數年前 , 由環保署牽頭成立了專門 處理廚餘問題的 「 星星相惜 」 餐飲伙伴計劃 , 就是專門處理廚 餘的問題 , 有逾百團體參與 , 包括酒店 、 食肆 、 物業管理和商場等 。 但目前整體廚餘回收仍未很 理想,原因眾多。

其中一個原因是員工問題。他表示,食肆內會 放一些分類回收桶,需教導員工如何分類回收,涉 及大量工作。但近年食肆員工流失嚴重,大部分是散 工,沒有足夠培訓處理廚餘,人手也很緊張。

另一個主要原因 , 則是市民的環保意識仍然不足 , 食物浪費 情況依然嚴重 。 他表示 , 以往政府雖然有宣傳鼓勵市民不要浪費 食物 , 但吃剩食物仍很常見 , 特別是婚宴等宴會場所 , 經常看到 大量食物浪費,最後要棄置堆填區,反映有關宣傳仍待加強。

配套方面,黃家和認為現時的廚餘回收 點不足,很多食肆都需運送一段距離,非常 不便。再且,現時食肆人手緊張,額外安排 人手運送廚餘無疑增加 經營壓力 。 除了廚 餘,固體垃圾回收點也不足,部分甚至出現 大量垃圾堆積,顯然是儲存量不足夠。此外,最 近一些會所或酒店,物業管理已開始增加回收費用,甚至有部分 不再提供回收服務,要由食肆自行解決。他希望政府可以和相關回收公司, 探討如何擴闊服務。

2024 年 5 月 1 日 大講堂
▲黃家和 ▲ 回收配套不足

▲ ▶ 政府正全力擴展

廚餘收集網絡

處理廚餘先進技術

隨著科技發展,現時處理廚餘的技術有很多種。歐洲國家正研發一套廚餘轉化系統,據 稱能將廚餘轉化為沼氣用於發電,在減廢之餘,也能產生能源,一舉多得。有區議員認為, 本港其實亦有相關的技術,應該根據不同情況善用這些先進科技,更有效地處理廚餘。

在眾多廚餘轉化系統中,由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呂紹元博士帶領的研究 項目 , 開發氨預處理系統 , 據稱能減少餐廚固廢殘餘沼渣的氣味污染外 , 同時提高堆肥質 量,並轉化為品質良好的有機肥料。

呂紹元介紹,該系統可應用到本港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s)。具體而言,將建立 一個創新的熱游離氨預處理系統(CTFAP),破壞溶解絮凝物,細胞外聚合物和難降解有機 物,從而減少固體沼渣量。

鄧咏駿表示,他之前亦參觀過生產力促進局資助的多種廚餘處理技術,部分廚餘回收機 在商場已率先引入 , 價錢可能是數百萬元 , 可將廚餘變成漿液狀物 , 之後安排垃圾車來吸 走。

鄧咏駿認為,現在處理廚餘的技術眾多,關鍵是怎樣增加相關設施。「過往政府的思路 是集中處理,在各區收集。現在應該改變思路,根據各區不同情況,善用科技,化整為零, 分散處理。」他表示,處理廚餘方法很多,集思廣益,相信一定能找到出路。

廚餘收集點比去年增40%

就有關本港廚餘回收配套不足的問題 , 環境保護署近日回應指 , 正全力擴展廚餘收集 網絡 , 包括對工商業和家居廚餘收集的支援 。 目前已有約 900 個分布全港的廚餘收集點 , 每天收集量大約210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

據了解 , 環保署正聯同房屋署和房協 , 全速將廚餘回收服務擴展至所有公共屋邨 。 現 時已在全港約150個的公共屋邨安裝了約530個智能廚餘回收桶,公屋覆蓋率達到70%。目 標是在今年 8 月大致完成在全港 213 個公共屋邨安裝超過 700 個智能廚餘回收桶 , 覆蓋全港 約三分之一人口。

在智能廚餘回收桶的操作情況方面,根據環保署智能大數據系統 的顯示 , 一般超過 99% 的智能廚餘回收桶都正常運作 。 若機件出現 故障,系統會自動重新啟動智能廚餘桶。如仍然無法使用,承辦商會 在 48 小時內派員完成維修 , 亦有配備額外的智能廚餘回收桶以在 有需要時迅速更換。

▲智能廚餘回收桶

為了進一步提升通報速度,環保署已建立了一個新的預報系統。當智能廚餘回收桶因滿桶 或故障無法正常運作超過一小時,系統會自動發訊息給房屋署屋邨辦事處及其清潔承辦商即時 跟進,環保署亦會在大數據平台上密切監察情況。

廚餘回收有什麼要注意? 知多 D

香港人丟棄得最多的垃圾是 「 廚餘 」。 本港每日棄置超過 3,000 公噸廚餘 , 佔都市 固體廢物近三成,是最大的垃圾種類。但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有不少吃剩的食物都可回收。以 下是幫助大家了解有哪些廚餘可以回收,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

可回收廚餘 生、熟、吃剩或變壞的食物都可回收。 穀物:米飯、粉麵、麵包等 蔬果:水果、蔬菜、豆類等(連皮、核、種子) 肉類:豬肉、海產等及其製品(包括內臟、魚鱗、 長度不超過1枝牙籤的小骨頭) 殘渣:中藥渣、咖啡渣、茶葉渣等

其他:乳製品、醬料、寵物食品、甜品、堅果等

廚餘回收注意事項

不可回收的廚餘

過多水分:湯、粥、飲品等 過硬:貝殼、蟹蓋、榴槤殼、 粟米芯、椰青等 過大:豬筒骨、斧頭扒骨等 其他:藥物、枝葉、雜草、 切花等

•大於50毫米的廚餘,例如是大塊骨頭一般不可回收,應把過大的廚餘分開, 並當作一般廢物棄置。

•湯和餸汁等不可回收,盡量把廚餘的水分瀝乾。

•若食物已經包裝好,如在超市購買但已過期的麵包,請先將包裝撕去。

•若當天無法把廚餘送往收集點,可將收集容器暫時冷藏,以免發臭。

分享本版內容

可轉化能源肥料

www KowLoonPost hk

現今社會,人人「一機在手」,以科技協助處理各樣衣食住行的事情。數 碼科技無疑令生活愈趨便利,但對部份長者而言,科技卻成了他們與社會接觸 的鴻溝 。 為支援長者學習及使用科技連結社區 , 尊賢會先後推出 「 活躍銀 齡」—結網展能計劃及「網絡人情味互助圈」(註),推動油尖旺區的長者成為 「數碼耆兵」。

「 龍

」情社區—油尖旺篇

於線上與長者互動

義工拍攝視頻教導長者跳椅子舞

數碼「 耆 」兵

築起社區「 互聯網 」

終身學習 打破「 齡」距離 七十多歲的 Wendy 約於三年前加入 「 活躍 銀齡 」 —結網展能計劃 , 回想成為 「 數碼耆 兵 」 的歷程 , 她坦言疫情是契機 。「 以往我不 時參加計劃的興趣班及義工服務 , 但在疫情嚴 峻時 , 常常留在家中 , 有見不少實體活動都改 為網上舉行 , 我便嘗試學習使用視頻 、 視像會 議等 , 融入新常態的生活 。 感恩社工及其他參 加者不但沒有嫌我學得慢 , 更耐心教導 , 讓我 很快掌握。」

熱愛學習新事物的 Wendy 早前更參與計劃 的體感電競班 , 勇奪比賽亞軍 , 對此她笑說 : 「 以前在 YouTube 看過年青人玩電競的影片 , 覺得很刺激 , 沒想過原來自己也可以 『 玩埋一

份 』。」 學到這些新科技後 , Wendy 學以致 用 , 成為計劃 「 網絡人情味互助隊 」 的核心義 工 , 善用所學的技能幫助其他人 , 例如透過視 像探訪院舍或獨居長者 、 拍攝視頻教長者跳椅 子舞 , 甚至擔任 「 電競大使 」, 到學校教電 競,與小朋友打成一片。

促進數碼共融 以科技連繫社區

計劃項目主任Dicky表示疫情期間,計劃團 隊看到長者沒有抗拒網上活動 , 而且樂在其 中 , 這啟發到團隊以數碼共融作為新一期計劃 的介入點 , 推動更多長者成為 「 數碼耆兵 」, 以科技連繫社區 。 Dicky 樂見兩期計劃成效不 俗 , 他分享 :「 不少長者剛參加計劃時 , 連智 能電話也不懂得使用 , 但在 Wendy 這些長者義

工的教導及鼓勵下 , 現在已懂得使用手機應用 程式報名參加活動 、 拍片 、 與親友視訊等 。 早 前他們更自發以手機為中心製作賀年短片 , 向 其他老友記送上祝福呢!」

註:「活躍銀齡」—結網展能計劃及「網絡人 情味互助圈」由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尊賢 會有限公司推行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網頁

分享本版內容

九龍機構 6 2024 年 5 月1日
▲ W e n d y( 中 ) 參與體感電競班 , 樂在其中 ▼

www KowLoonPost hk

為加強與讀者的互動,本報設立投訴分享討論區,歡迎讀者對本報的 報道提供意見或爆料 。 並請提供個人資料 , 以便查證及聯繫 。 如有任何疑 問或意見,歡迎聯絡我們。

Whatsapp:6333 5785

荔灣街市垃圾站未恢復運作

深水埗

擁有 30 年歷史的美孚荔灣街市 , 翻新後在

3 月 1 日開幕 。 不過 , 街坊陳先生向 《 龍週 》 投 訴 , 荔灣街市的垃圾站仍未恢復運作 , 對居民 帶來不便。

當區區議員何坤洲表示,不少街坊向他反映該垃圾站很重 要,可以讓大家棄置大型垃圾及大型家居雜物。雖然荔灣街市 垃圾站早前已經恢復收集由管理公司送交的美孚新邨第一期及 第七期的家居垃圾,惟大型家居雜物方面,由於建築署仍須繼 續跟進及提升荔灣街市的設備,目前只能使用原先預訂作為收 集大型傢俬雜物的位置,作為存放裝修物料的空間。

何坤洲續說,不少美孚 居民也反映垃圾站不能收大 件垃圾,造成種種不便,他 逐向食環署反映有關情況。

對方回應指會盡快開放部分 位置以收集居民的傢俬雜 物 , 預計在約在 5 月份開 放。他會繼續跟進,向街坊 報告最新進展。

▶ 何坤洲指垃圾站早前已 經恢復收集由管理公司送 交的美孚新邨第一期及第 七期的家居垃圾

Email: info@kowloonpost.hk

分享本版內容

議員促政府做好舊樓維修

油尖旺

佐敦華豐大廈早前發生三級火 , 釀成多人傷 亡 。 街坊李先生向 《 龍週 》 投訴 , 區內不少舊樓 都有類似問題 , 希望政府能盡快處理 , 以免重滔 覆轍。

九龍西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表示 , 他早前到華豐大廈視察災 後情況 , 見到現場雜物四散 , 牆身薰黑 , 不少居民更因火災痛 失家園,令人感到痛心和難過。

鄭泳舜說 , 事故再次印證一定要做好樓宇管理和消防安全 的措施 。 他會繼續在立法會跟進 , 包括要求加強支援業主 , 做 好舊樓維修 ; 以及促請 政府盡快修訂消防安全 條例 , 讓政府部門先入 場代辦工程 , 提升舊樓 消防安全保障 。 他也提 醒巿民一定做好居家防 火 , 學習消防安全知識 等 , 例如留意大廈內的 火警逃生路線圖 , 保障 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現場雜物四散,牆身薰黑

九龍城居民陳先生向《龍週》投 訴 , 庇利街早前地陷 , 影響街坊生 活,希望相關部門盡快處理。 當區區議員關浩洋表示,庇利街 地陷的主因是私家街長期欠缺管理及 保養,導至地下爆水喉,亦由於是長 時間爆水喉關係,令到地基受影響, 最後更引致大範圍地陷,間接亦使附 近樓宇的管道斷裂,包括:食水、媒 氣,排污管道等。他指,事發後水務 署積極回應,用很短時間接駁臨時水 管,以保證居民有食水供應。

關浩洋續指,由於受損範圍大, 各設施管道等需要較多時間維修。不 過,由於私家街涉及不同業權,如何 釐清私家街的責任變得很複雜,幸好 是次事件有巿區重建局的地盤發展商 義務協助在私家街做一些回復及維修 的工作。他會繼續跟進事件。

▲關浩洋到現場視察

庇利街地陷影響街坊生活
爆料/投訴熱線平台
九龍城
社區關注 2024 年 5 月 1 日 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