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 。 資料顯示 , 涉事舊樓內有不少賓館和劏房, 屋宇署據報曾發出強制驗樓





令,要求清拆天台僭建物,但未獲全面遵從。這令人關注到:舊樓業主如果不 遵從屋宇署或消防命令,是否就無計可施了?有議員建議,政府需修例賦權相 關部門,可入場處理涉及消防安全等問題。


政府擬修例賦權 目標今年提立法會審議
翻查資料 , 屋宇署數年前曾就華豐大廈天台僭建物發出清 拆令 。 當時的業主立案法團指出 , 有人在天台僭建劏房 , 早於
2018 年已要求相關人等清拆還原 , 惟不得要領 , 也有街坊反映 大廈常有人隨處棄置雜物,阻塞消防通道。
消防處表示 , 過去十年曾對華豐大廈提出五次檢控 , 包括 阻塞逃生通道 、 未有保持消防裝置在有效操作狀態等 , 近四年 曾派員 30 次消防安全巡查 , 最近一次是今年 2 月 9 日 , 其間並無 發現火警危險。
九龍中立法會議員楊永杰接受 《 龍週 》 訪問時表示 , 舊區 面對消防或屋宇署命令時 , 有些業主不是不想做 , 而是在處理 時有困難 , 尤其是三無大廈或單幢大廈沒能力組織居民大會處 理這些問題 , 故只能循法律方面申請釘契 , 未能即時解決問 題。歸根究底,政府需賦予相關部門權力,可入場協助處理。
由政府修訂消防條例 , 賦權消防處 、 屋宇署等相關部門 , 為未能遵辦消防改造指示的樓宇 , 強制進行消防改善工程 , 事 後再設法向業主收回費用 , 可以確保防火措施得到落實 , 多年 前已有立法會議員提出相關主張 , 惟當局過去一直以 「 尊重私 有產權 」 為由 , 堅持相關工程應該由業主自行商討處理 , 拒絕 介入 。 直至近年 , 當局才同意修例 , 目標是在今年提交立法會 審議。
舊樓不遵屋宇消防令情況嚴重
油尖旺區議員楊鎮華受訪時指出 , 油尖旺民政事務處有一 個消防命令支援計劃 , 有一隊人幫助沒有法團的大廈 , 助其組 織法團 , 遵辦消防令等 , 以至幫助 業主如何申請市建局相關資助 , 減 輕其壓力。


◀▲佐敦華豐大廈三級火至少造成5人死亡

▲消防處表示,過去10年曾對華豐大廈提 出5次檢控
楊鎮華表示 , 自己所屬的民建 聯 , 一直提倡處理舊樓消防問題 時 , 政府先強制進行相關改善工 程 , 事後再設法向業主收回費用 。 佐敦華豐大廈的火災 , 就是涉及業 主立案法團的複雜情況,難取得共識。
楊永杰指出 , 現時本港有八千多楝舊 樓 , 當中六成以上沒有遵辦屋宇署或消防 令 , 可見問題相當嚴重 。 現在最主要的問 題並非加強巡查 , 關鍵是了解背後原因 , 如何令業主執行相關命令。

楊永杰和楊鎮華都提到 , 不遵從屋宇署或消防令的分為兩 類業主 , 一類是從頭到尾都沒理會 , 而另一類則是想遵從 , 但 在處理時遇到困難 。 楊鎮華指出 , 有一些大廈甚至連錢都付 了 , 但有個別業主因僭建等各種問題解不到令 。 楊永杰認為 , 如果業主遇到困難,政府就要早些介入,幫手處理。
廣東道唐樓大火後
政府修訂消防設備規例
由2011年花園街舊樓大火,到2020廣東道唐樓大火,每次 慘劇過後,當局都有針對舊樓消防安全情况,展開大規模巡查。

分享本版內容
廣東道唐樓大火後 , 當局因應舊樓消防設備不足 , 以油 尖旺為試點 , 向一些沒法團 、 沒居民組織 、 沒管理公司的 「 三無大廈 」, 以及已知有消防及樓宇安全隱患的舊樓住 戶 , 派發家居手提滅火設備 , 諸如滅火筒及滅火氈等 , 及至 去年更修訂消防設備規例 , 豁免家居手提滅火設 備必須每年由承辦商檢查一次 、 確保處於有效操 作狀態的規定 , 希望起到便利市民自行裝備的效 果。
舞者們畫著梁 山好漢臉譜
www KowLoonPost hk





英歌舞起源於明代中期 , 是流行於廣東潮汕地區的普寧 、 揭陽 、 惠 來 、 潮陽 、 陸豐等地區的一種糅合南派武術 、 戲劇等地方藝術為一體的中 國民間廣場舞蹈 。 已被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 , 亦是國家級非物質 文化遺產 。


揭陽普寧

學名著改編而來

嘉賓對活動一同按讚
和揭陽市市委常委兼統
戰部部長姚麗璇 (

英歌舞耀香江
由香港揭陽同鄉社團總會 、 九龍西潮人聯 會 、 油尖旺民政事務處聯合主辦的 「 甲辰龍年 中華戰舞英歌情 」 活動 , 於周一 (4 月 29 日 ) 在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 。 現場市 民及遊客欣賞傳統正宗普寧泥溝英歌舞表演。
鄧炳強:促進香港與潮汕民間交流 活動主禮嘉賓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致辭時 表示 , 雖然自己不是真正的 「 架嘰冷 」 ( 潮州話自己人的意思 ), 但非常欣賞內涵豐 富又多姿多彩的潮汕文化 , 當中英歌舞作為潮 汕地區獨有的文化 , 集合武術 、 舞蹈和戲劇於 一身,今年更紅遍大江南北、走出海外。
他說 , 這次活動邀請正宗普寧泥溝英歌隊

擔任表演嘉賓 , 令大家無需到潮汕 , 也能欣賞 到最正宗的英歌表演 , 不僅有助促進香港與潮 汕地區的民間交流 , 也能讓香港市民有更多機 會接觸到優秀的中華文化。
表達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精神
「 普寧英歌是經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國家 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曾多次受邀參加廣州 、 深 圳及港澳的慶祝活動 。」 香港揭陽同鄉社團總 會會長張仲哲在致辭中表示 , 普寧英歌舞是表 達一種團結友愛 、 奮發向上的精神 , 體現出對 國家國泰民安及香港穩定繁榮的祝福。
除了鄧炳強和揭陽同鄉社團總會會長張仲 哲 , 廣東省揭陽市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部長姚麗 璇 、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九龍工作部副部長郭 長勇 , 以及多位政府部門人員和立法會議員 , 也出席了活動 , 並一同與現場人士和遊客一同 欣賞精彩的英歌舞。
活動現場除了可欣賞傳統正
宗普寧泥溝英歌舞表演外 , 亦有
攤位遊戲 , 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 駐足圍觀。

小知識
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非遺項目
英歌舞是廣東潮汕地區獨有的民間舞 蹈 , 融合了戲曲 、 武術和舞蹈等多種藝術 元素,以其獨特的韻味和生動的表現力深受人 們喜愛 , 被推崇為 「 中華戰舞 」, 英歌舞在 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舞者畫著梁山好漢臉譜 , 身穿華麗的服 飾 , 伴隨着激昂的音樂 , 通過獨特的步法 、 身法 、 槌法 、 陣法 , 展現人物英勇形象 , 表 演剛柔並濟 、 形式震撼人心 , 吸引眾多觀眾 的目光 。

▲ 「 甲辰龍年中華戰舞英歌情 」 活動日前在尖沙咀 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
▲ 食肆人手緊張
www KowLoonPost hk
2023 年 10 月 11 日





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正在全港 14 個處所推行,涵蓋政府大樓、 公私營住宅 、 商場 、 食肆以及院舍 , 當局預計在 5 至 6 月向立法會交代試 行計劃的報告 。 隨著垃圾收費 8 月 1 日實施的時間越來越近 , 近日不少公 共屋邨和屋苑被發現廚餘回收桶經常爆滿 , 令人關注到一些缺乏管理的三 無大廈情況可能更嚴重 。 今期 《 龍週 》 將探討現時廚餘回收面臨什麼問 題,如何化解當前困境。
4-5

垃圾堆積情況嚴重
廚餘回收設施不足 點樣解決?
區議員:廚餘回收機遠遠不足夠
觀塘區議員鄧咏駿接受 《 龍週 》 記者訪問時表示 , 現時環保 署有資助屋苑購買廚餘回收機 , 但數量遠遠不足夠社區使用 , 部 分屋苑回收機經常爆滿 。 要運作得好 , 廚餘回收機的保養及人手 配置等都很重要,但目前配套明顯不足。
「 有廚餘回收機的地方 , 現在經常爆滿 , 更何況還有更多地 方未有廚餘回收機 。」 鄧咏駿認為 , 目前社區的廚餘回收做得仍 未太理想 。 從家居層面 , 他指出 , 不是很多住戶都能在家居安裝 廚餘回收機 , 所以廚餘儲存成了難題 , 因為廚 餘儲存時間長就會出現異味 。 政府如果不能增 加社區資源做好廚餘回收 , 下一步垃圾徵費就 會面對很大困難。

▲鄧咏駿

▲劉婉燕
九龍城區議員劉婉燕接受 《 龍週 》 訪問時 表示 , 目前在私樓區仍未有一定數量的廚餘回 收機 , 雖然有提供回收桶 , 但衛生問題仍然存 在 。 在回收食物類型方面 , 因存在技術問題 , 部份食品不能回收 , 例如大型骨頭 、 海鮮貝殼 等 , 亦是市民期望未來能更進一步解決的問 題。
大型屋苑的配套不足 , 三無大廈的情況更 嚴重 。 劉婉燕指目前在九龍城 , 公屋範圍大多已有回收設備 , 但 私樓範圍及三無大廈 、 唐樓等 , 因管理 、 費用及地方等問題 , 暫 未能做到 「 一樓一回收 」。 她期望當局能在未來環保的計劃中 , 增加對相關大廈的協助或資助,推動市民回收的動力。

業界:市民浪費食物嚴重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受訪時表示 , 業界一直積 極配合廚餘回收政策 。 在數年前 , 由環保署牽頭成立了專門 處理廚餘問題的 「 星星相惜 」 餐飲伙伴計劃 , 就是專門處理廚 餘的問題 , 有逾百團體參與 , 包括酒店 、 食肆 、 物業管理和商場等 。 但目前整體廚餘回收仍未很 理想,原因眾多。

其中一個原因是員工問題。他表示,食肆內會 放一些分類回收桶,需教導員工如何分類回收,涉 及大量工作。但近年食肆員工流失嚴重,大部分是散 工,沒有足夠培訓處理廚餘,人手也很緊張。
另一個主要原因 , 則是市民的環保意識仍然不足 , 食物浪費 情況依然嚴重 。 他表示 , 以往政府雖然有宣傳鼓勵市民不要浪費 食物 , 但吃剩食物仍很常見 , 特別是婚宴等宴會場所 , 經常看到 大量食物浪費,最後要棄置堆填區,反映有關宣傳仍待加強。
配套方面,黃家和認為現時的廚餘回收 點不足,很多食肆都需運送一段距離,非常 不便。再且,現時食肆人手緊張,額外安排 人手運送廚餘無疑增加 經營壓力 。 除了廚 餘,固體垃圾回收點也不足,部分甚至出現 大量垃圾堆積,顯然是儲存量不足夠。此外,最 近一些會所或酒店,物業管理已開始增加回收費用,甚至有部分 不再提供回收服務,要由食肆自行解決。他希望政府可以和相關回收公司, 探討如何擴闊服務。

▲ ▶ 政府正全力擴展
廚餘收集網絡


處理廚餘先進技術
隨著科技發展,現時處理廚餘的技術有很多種。歐洲國家正研發一套廚餘轉化系統,據 稱能將廚餘轉化為沼氣用於發電,在減廢之餘,也能產生能源,一舉多得。有區議員認為, 本港其實亦有相關的技術,應該根據不同情況善用這些先進科技,更有效地處理廚餘。
在眾多廚餘轉化系統中,由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呂紹元博士帶領的研究 項目 , 開發氨預處理系統 , 據稱能減少餐廚固廢殘餘沼渣的氣味污染外 , 同時提高堆肥質 量,並轉化為品質良好的有機肥料。
呂紹元介紹,該系統可應用到本港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s)。具體而言,將建立 一個創新的熱游離氨預處理系統(CTFAP),破壞溶解絮凝物,細胞外聚合物和難降解有機 物,從而減少固體沼渣量。
鄧咏駿表示,他之前亦參觀過生產力促進局資助的多種廚餘處理技術,部分廚餘回收機 在商場已率先引入 , 價錢可能是數百萬元 , 可將廚餘變成漿液狀物 , 之後安排垃圾車來吸 走。
鄧咏駿認為,現在處理廚餘的技術眾多,關鍵是怎樣增加相關設施。「過往政府的思路 是集中處理,在各區收集。現在應該改變思路,根據各區不同情況,善用科技,化整為零, 分散處理。」他表示,處理廚餘方法很多,集思廣益,相信一定能找到出路。
廚餘收集點比去年增40%
就有關本港廚餘回收配套不足的問題 , 環境保護署近日回應指 , 正全力擴展廚餘收集 網絡 , 包括對工商業和家居廚餘收集的支援 。 目前已有約 900 個分布全港的廚餘收集點 , 每天收集量大約210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
據了解 , 環保署正聯同房屋署和房協 , 全速將廚餘回收服務擴展至所有公共屋邨 。 現 時已在全港約150個的公共屋邨安裝了約530個智能廚餘回收桶,公屋覆蓋率達到70%。目 標是在今年 8 月大致完成在全港 213 個公共屋邨安裝超過 700 個智能廚餘回收桶 , 覆蓋全港 約三分之一人口。
在智能廚餘回收桶的操作情況方面,根據環保署智能大數據系統 的顯示 , 一般超過 99% 的智能廚餘回收桶都正常運作 。 若機件出現 故障,系統會自動重新啟動智能廚餘桶。如仍然無法使用,承辦商會 在 48 小時內派員完成維修 , 亦有配備額外的智能廚餘回收桶以在 有需要時迅速更換。

▲智能廚餘回收桶
為了進一步提升通報速度,環保署已建立了一個新的預報系統。當智能廚餘回收桶因滿桶 或故障無法正常運作超過一小時,系統會自動發訊息給房屋署屋邨辦事處及其清潔承辦商即時 跟進,環保署亦會在大數據平台上密切監察情況。
廚餘回收有什麼要注意? 知多 D
香港人丟棄得最多的垃圾是 「 廚餘 」。 本港每日棄置超過 3,000 公噸廚餘 , 佔都市 固體廢物近三成,是最大的垃圾種類。但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有不少吃剩的食物都可回收。以 下是幫助大家了解有哪些廚餘可以回收,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
可回收廚餘 生、熟、吃剩或變壞的食物都可回收。 穀物:米飯、粉麵、麵包等 蔬果:水果、蔬菜、豆類等(連皮、核、種子) 肉類:豬肉、海產等及其製品(包括內臟、魚鱗、 長度不超過1枝牙籤的小骨頭) 殘渣:中藥渣、咖啡渣、茶葉渣等
其他:乳製品、醬料、寵物食品、甜品、堅果等
廚餘回收注意事項
不可回收的廚餘
過多水分:湯、粥、飲品等 過硬:貝殼、蟹蓋、榴槤殼、 粟米芯、椰青等 過大:豬筒骨、斧頭扒骨等 其他:藥物、枝葉、雜草、 切花等
•大於50毫米的廚餘,例如是大塊骨頭一般不可回收,應把過大的廚餘分開, 並當作一般廢物棄置。
•湯和餸汁等不可回收,盡量把廚餘的水分瀝乾。
•若食物已經包裝好,如在超市購買但已過期的麵包,請先將包裝撕去。
•若當天無法把廚餘送往收集點,可將收集容器暫時冷藏,以免發臭。

分享本版內容
www KowLoonPost hk





現今社會,人人「一機在手」,以科技協助處理各樣衣食住行的事情。數 碼科技無疑令生活愈趨便利,但對部份長者而言,科技卻成了他們與社會接觸 的鴻溝 。 為支援長者學習及使用科技連結社區 , 尊賢會先後推出 「 活躍銀 齡」—結網展能計劃及「網絡人情味互助圈」(註),推動油尖旺區的長者成為 「數碼耆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