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wloonPost 龍週 第209期(九龍西)

Page 1

詳刊 2 版

國家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 察破冰船 「 雪龍 2」 號 , 上星期首次訪 問本港 , 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熱潮 。

「 雪龍 2」 號在港的 5 天期間 , 共有逾 7200 名市民登船參觀 , 連同一系列交 流 、 文藝晚會及展覽等活動 , 估計有近 10萬人參與。

雪龍 2 號 訪港掀熱潮

5天內吸引10萬人踴躍參與

「雪龍2」號歷經5個多月南極科學考察後,在上星期 凱旋返航,並以香港作為回航首站,率先向港人展示極地 考察的工作和科研成果。這次是繼「雪龍」號2004年停靠 香港後,中國極地科考破冰船時隔近20年再次訪港。

4月8日早上九時許,「雪龍2」號由鯉魚門自東向西 駛入維港,約10時起在維港巡遊。在尖沙咀附近海域,有 兩艘消防船噴射水門予以歡迎,特區政府飛行服務隊飛機 低飛致敬。船長及船隊成員向碼頭迎候的市民熱情揮手。

陸上有樂隊演奏、舞獅等節目助興,現場氣氛熱烈。

「 雪龍 2」 號訪港期間 , 完成了多項科普教育活動 。 其中 , 五天登船活動接待了 7200 人次參觀 , 是原來的限 額的 2 5 倍 。 市民不但能走進船長的駕駛艙 、 在甲板上一 睹「雪鷹301」的風采,更可參觀實驗室,以及能貫穿船 身 、 收集南極海洋數據的 「 月池系統 」。 許多大專院校 學生登船參觀後都表示 ,「 雪龍 2」 號讓他們了解到極地 科研工作並不簡單 , 相信活動能夠提升本港年輕人對國 民身份的認同,了解國家科研成就。

港兩岸一睹風采

大批市民在維

學生:了解國家科研成就

另有近5000人參加在中文大學、科學館、懲教署、環

境及生態局四地的科學家

交流 , 3000 人參加文藝 晚會,連同科學館的展覽 參觀人數近 7 萬人 , 估計 直接參與的市民近 10 萬 人。

除了本地學校 ,

「 雪龍 2」 號科學家也到 訪壁屋懲教所 , 與在囚青少年分享極地探索的經驗 , 以 及送上鼓勵和祝福 。 另一場講座則由環境及生態局安 排 , 與多個政府部門專家互相交流有關污水監測 、 水質 管理、能源效益、氣候變化及碳中和等經驗。

4 月 12 日下午二時 ,「 雪龍 2」 號結束訪港活動 , 啟 程返回上海基地補給 。 大批市民在尖沙咀海傍依依不 捨 、 揮手送別 「 雪龍 2」 號 。 而統一身着白色隊服 、 左胸 前印有鮮艷五星紅旗的隊員們 , 就站在船邊向送別的港 人遙遙揮手,為是次行程畫下圓滿句號。

號抵港 ,

▲「 2」

知多D

▲ 極地科考中的 「 雪龍 2」 號 ( 左 ) 和 「 雪龍 」 號 。( 照片來源 : 中國 極地研究中心) ▲

雙向破冰 全球獨有

「 雪龍 2」 號全長 122 5 米 , 寬 22 3 米 , 裝足燃油 、 淡水和食物 後 , 中途不進行補給的活動時間為 90 日 ; 續航力兩萬海里 , 接近可以 環繞地球一圈。

值得一提的是 ,「 雪龍 2」 號 擁有全球最先進的船艏 、 船艉雙向 破冰技術 。 一般破冰船只能用船艏 向前破冰 , 一旦遇到較厚冰脊需要 轉向 , 就容易被卡住 , 難以突破 。 而 「 雪龍 2」 號船艉的兩個大型吊 艙式推進器 ( 螺旋槳 ), 能夠 360 度迴轉 , 讓船隻原地掉頭和改以船 艉向前推進 。 這意味着 「 雪龍 2」 號不僅能有更廣闊的考察區域 , 更 可以打破季節限制 , 在夏季以外時 間展開考察。

發行:簡約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地址:旺角山東街47-51號中僑商業大廈17樓2B室 電話:6333 5785 傳真:3020 9676 電郵:info@kowloonpost.hk 承印:三友印務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仔田灣海旁道7號興偉中心2-3樓 九龍西 分享本版內容 隔週三出版 2 0 2 4 年 4 月 17 日 209 反映唔到真實情況? 政府鼠患指數變「零鼠指數」
本港如何刺激消費?
五一黃金周
詳刊 4-5 版
有中學生登船參觀 , 認識國 家在極地科研的成果
停泊在尖沙咀的
2」 號

政府今年起推行新鼠患監察計劃 「 無鼠百分比 」, 但出來的 5 區結果都 是接近或超過 90%,意味著幾乎是百分百「無鼠」狀況,由此引起質疑聲。

www KowLoonPost hk

亦有聲音指出 , 政府發佈的蚊患指數, 同樣未能反映真實的蚊患情況, 令人 關注到這些數據背後的計算邏輯。

▼後巷堆積雜物,成為鼠患黑點

鼠患指數今年起改用新方法

分享本版內容

▼街市是鼠患黑點,商販收檔後群鼠出動覓食

自 2000 年起 , 食環署定期在指定監察地點設置誘餌 , 進行 鼠患參考指數調查 , 以監察鼠患情況 。 各個監察地點的鼠患參 考指數 , 是指被老鼠咬囓的誘餌數目佔該監察地點收回之誘餌 數目的百分比 。 指數會定期公佈供市民參考 , 食環署亦會根據 調查結果部署防治鼠患工作。

城市大學傳染病及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明偉傑接受 《 龍 週 》 記者訪問時表示 , 該計劃存在一些問題 , 例如季節變換會 影響老鼠的活動軌跡 , 所以這類靜態檢測計劃不一定能夠適應 動態的城市變化情況 , 而且誘餌啃咬痕跡的新舊程度判斷 , 會 因個人的判斷標準不同而影響的數據的真實性。

經檢視有關方法及市場提供的最新技術後 , 自 2024 年開 始 , 食環署採用熱能探測攝錄機輔以人工智能技術 , 取代傳統 以誘餌普查方法 , 測量鼠隻活動情況 , 即現採用的方法 。 明偉 傑表示 , 相對倚靠老鼠咬囓誘餌的調查方法 , 新方法採用較主 動的模式來記錄老鼠的活動 , 調查復蓋範圍更廣 , 敏感度更 高,亦較少受環境因素影響,可更準確反映鼠隻活動情況。

新舊方法各有盲點

陳凱欣舉例說 , 新方法是以拍到老鼠 的相片數量計算 , 即一張相拍到一隻老

鼠 , 和一張相拍到 20 隻老鼠 , 結果是一樣 的 。 所以 , 每種方法都有一些盲點 , 反映 出指數計算方法仍有完善的地方。

根據政府近日公佈的 5 個監察區上半年 「 無鼠百分比 」 數 據 , 依次為東區 96% 、 中西區 95 3% 、 旺角區 94% 、 深水埗區 90 3% 、 灣仔區 87 1% 。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事務委員 會主席陳凱欣接受 《 龍週 》 記者訪問時指出 , 熟悉區情的人都 況來看 , 根本不可能 「 無鼠 」, 問題出在 計算方法。

▲明偉傑

明偉傑亦指 , 新方法有一定局限性 , 建議新舊兩個計劃可 以同時進行 , 首先是鼠患參考指數 , 通過全面且大規模的調查 以找尋鼠患密度大的地區 , 再使用 AI 紅外綫設備進行定點檢 測,提升該地區的無鼠百分比。

陳凱欣則建議可結合其他信 息 , 例如市民的意見和舉報 、 垃圾 黑點 、 食肆數目等 , 通過大數據判 斷老鼠出現的機會。

對於被稱為蚊患指數的「誘蚊器 指數 」, 目前主要反映白紋伊蚊情 況,陳凱欣對此表示理解,因為白紋

伊蚊是本港最常見可傳播登革熱的渠道,患者感染兩次的死亡率 會高很多 , 故需特別重視 。 至於其他蚊患 , 危險性相對沒這麼 高,政府可多做防蚊宣傳工作。她認為,當前蚊患指數名稱容易 混淆,可以清楚一些標示檢 測的主要是白紋伊蚊。

申訴專員曾對誘蚊器指數作改善建議

申訴專員公署 2021 年曾主動調查食環署執行防蚊和滅蚊工作 的成效 , 其中定期發布的 「 誘蚊器指數 」 被認為過於籠統 , 未能 精準反映蚊患實況,建議作出改善。

當時的 「 誘蚊器指數 」 設不同級別 , 當達到三級和四級警戒 級別 , 即是指數超過 20% 或以上 , 代表白紋伊蚊分布廣泛或非常 廣泛 , 申訴專員公署認為食環署要向公眾發出警示 。 其後 , 食環 署已在網頁更新,包括列出各個級別相應的防治措施。

▲ 食環署人員進行滅蚊噴 霧,防治蚊患

◀ 食環署在全港放置誘 蚊器 , 監察傳播登革熱 風險較高的白紋伊蚊

區區議事 2 2024 年 4 月17日
「 」
? 變
▲陳凱欣

爆料/投訴熱線平台

為加強與讀者的互動,本報設立投訴分享討論區,歡迎讀者對本報的 報道提供意見或爆料 。 並請提供個人資料 , 以便查證及聯繫 。 如有任何疑 問或意見,歡迎聯絡我們。

Whatsapp:6333 5785 Email: info@kowloonpost.hk

區議員及關愛隊助華豐大廈居民旅客

油尖旺

佐敦華豐大廈早前發生三級火警 , 造成數 十人死傷 。 當區區議員和油尖旺區 20 隊關愛隊 動員超過 200 名義工 , 在區內不同地點提供支 援 。 有的在路面維持秩序 , 有的負責物資運 送,有的在醫院安撫市民情緒,以及協助市民尋找親屬。

事隔數天,華豐大廈解封,居民陸續在登記後上樓,但水 電供應未完全恢復,災場滿目瘡痍。政府設立支援站,聯同關 愛隊義工幫居民解決困難,包括清理走廊雜物、積水及家居維 修等,之前因消防員在救火爆破一些住戶大門,關愛隊買來鎖 頭安排消防義工協助安裝,並替財政有困難的居民登記資料及 跟進援助。

區議員葉傲冬表示,區議員及關愛隊熟悉區內環境,能夠 在突發情況下協助政府處理緊急事故,為市民提供最適切、最 即時的援助。

▲ 警方 、 民政處及關愛隊人員在華 豐大廈地下為居民登記及安排上樓

▲ 黃大仙獅子會義工為 有需要的住戶更換門鎖

行人隧道翻新 突顯種族共融

油尖旺

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 , 其中一項工作是在地區致力提升市民步行體驗 、 打造行人友善環境 。 佐敦永安中心對出的西貢街 行人隧道使用多年 , 需要翻新 。 油尖旺民政處有

見附近有不少少數族裔街坊,便藉著美化工程推廣種族共融。

4 月 9 日 , 民政總署副署長兼促進種族和諧委員會主席易志 宏 , 聯同油尖旺民政專員余健強 、 委員會成員以及區議員等 人,一起慶祝新工程完成。牆紙設計師亦在場見證。

隧道牆紙的新設計展示了華裔與非華裔人士手牽手的畫 像 , 象徵跨族裔攜手共建共融社區 。 設計融合了油尖旺地區青 年建設委員會 、 少數族裔領袖及其他地區持份者的意見 , 由菲 律賓裔設計師操刀 。 隧道翻身後變得更適合行人使用 , 大大提 升過路體驗。大家經過時記得打卡。

▲ 西貢街行人隧道早前翻新 , 突顯種族共融意念 。 圖為地區人 士到場支持

分享本版內容 九龍城

九龍城一連三日舉行潑水節

4 月中旬是泰國傳統新年 「 潑水節 」, 在香 港有 「 小泰國 」 之稱的九龍城 , 由 4 月 13 日起一 連3天舉辦「龍城美食潑水泰繽紛」。

今年的潑水大戰由城南道街頭移師到場地 更寬闊的賈炳達道公園籃球場內舉行 。「 龍城 美食潑水泰繽紛 」 嘉年華典禮於 4 月 13 日下午舉 行 ,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 , 泰國駐香港總領事 ChaturontChaiyakam,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

麥美娟 , 中聯辦九龍工作部副部長李文彬 , 民

政事務總署署長張趙凱渝等出席並主持敲銅鑼

儀式 。 其後卓永興和麥美娟投入到活動中 , 包 括用水槍與現場工作人員和試玩的嘉賓濕身水 戰 。 麥美娟表示 , 今年活動規模擴大 , 現場氣 氛十分熱烈 , 潑水範圍亦較往年寬闊 , 相信更 能帶動地區經濟和人流,市民亦玩得更盡興。 當天現場所見 , 大批市民和旅客早有準 備 , 換上泳衣甚至潛水衣 , 同時自備水槍 「 參 戰 」。 還有不少人在附近市集買泰式美食 、 享 受泰式按摩 、 試穿泰國特色服裝 , 盡情享受節 日氣氛。

▲大人和小朋友均玩得盡興

www KowLoonPost hk
社區關注 2024 年 4 月 17 日 3

www KowLoonPost hk 在剛過去的復活節長假 , 港人北上消費和到海外旅遊的熱潮持續 。 相 比之下 , 本地餐飲及零售業生意不如預期 , 一些昔日門外大排長龍的名店 進出暢通無阻 , 小店更乏人問津 。 隨著內地 「 五一黃金周 」 將至 , 本港應 如何把握這個消費黃金檔期 ? 今期 《 龍週 》 分別採訪了區議員 、 業界和學 者,從不同角度獻策,刺激本地消費。

五一黃金周

本港如何刺激消費?

議員:做好宣傳配套 用好文化等優勢

旅發局早前宣佈,由5月開始定期配合節慶或大型活動,推出海上煙火或無人機 表演 。 其中 , 首場海上煙火表演將於 5 月 1 日晚間登場 , 為 「 五一黃金周 」 打響頭 炮 。 油尖旺區議員葉傲冬認為政府宜多作宣傳 , 並推出各種旅遊優惠套票吸引旅 客 。

葉傲冬指出 , 要吸引內地旅客訪港 , 當局必須做好統籌接待訪港旅客的預備工 作,包括各項旅遊配套,甚至延長關口開放時間。

作為九龍城區議會提振地區經濟專責工作小組主席 , 黃文莉一直很關注如何提 振地區的經濟活力。她亦注意到近期港人北上消費熱潮,深感刺激本地消費的重要, 並應把握「五一」假期來促進消費。

黃文莉認為 , 香港作為大灣區的核心城市 , 可以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和交通優 勢 , 成為大灣區居民消費的首選目的地 。 首先 , 交通配套很重要 , 香港可以增加跟 「自由行」城市如青島、西安的直達航班,還有大灣區城市的高速鐵路和船舶服務。

為了應對節假日以及大型活動帶來的大量遊客,香港應相應增加交通運輸班次,讓大 灣區的居民能夠更便捷地抵達香港。這將節省他們的旅行時間和成本,提高香港作為 消費目的地的吸引力。

▲黃文莉向商戶了解經營情況

黃文莉續說 , 香港可以推出特別的交通優惠 政策 , 例如交通券折扣或特價票等 , 鼓勵大灣區 居民選擇香港消費 。 這些優惠政策將為大灣區的 消費者提供實惠和便利 , 同時增加他們對香港的 興趣和消費意願 。 香港還可以加強大灣區和香港 之間的旅遊合作 , 推出跨地區的旅遊套票 , 結合 大灣區和香港的旅遊景點和活動。

黃文莉很重視香港的文化優勢 , 認為是吸 客 、 刺激消費的 「 利器 」。 她指出 , 香港一直是 亞洲藝術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 擁有許多藝術和文化區域 , 應持續舉辦世界級的藝 術、文化、美食和時尚活動,提升香港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 自 3 月 6 日起 , 中央 政府新增西安和青島 兩個城市納入港澳 「個人遊」計劃

▲ 議員建議 , 為應對節假日帶來的大量遊 客,應相應增加交通運輸班次

4-5 2023 年 10 月 11
2024 年 4 月 17 日 大講堂 分享本版內容

▶ 陳錦榮向商

戶了解經營情 況

業界:推優惠刺激消費 改變銷售方式

對於即將來臨的「五一」,本地商販充滿期待。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主席陳錦榮表 示,業界都預計生意會較好,所以都準備了充足的貨源。「以現在的市道來看,這談不上樂 觀,只能說是期望。」在陳錦榮看來,「五一」是刺激消費的黃金機會,必須把握,業界已 準備推出一些優惠刺激消費。

此外,陳錦榮一直觀察疫後的市況,發現內地旅客消費模式已變,而近期更出現一些聲 音指本港服務水平有所下降,對本地消費產生負面影響。他認為提振消費就需從這些根本問 題著手。首先,香港「購物天堂」的美譽,很大一個因素是重視服務質素,所以計劃在「五 」發起「禮貌周」運動,希望藉此提醒業界重視服務質素。

至於訪港旅客消費轉變 , 陳錦榮從兩方面作出建議 。 其一 , 業界的銷售方式需與時並

進,故提倡販商在售賣貨品方面加入類似手信元素,情況就像去澳門旅遊都會買手信一樣。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消費力一定沒有以前高,所以我們要從旅客的角度多想想,他們 都希望能買到一些價廉物美的手信 , 送給親朋戚友 。」 陳錦榮舉例說 , 如果能用約 200 元的 價錢買到一個包含十多樣東西的禮物包,一定會令旅客捨得消費,所以只要能夠做到薄利多 銷,就可以刺激消費。

另一方面,陳錦榮認為開拓和推廣購物點也很重要。「一些熱門旅遊地通常都有一些著 名的購物熱點,例如日本的築地。」陳錦榮指出,香港其實也有很多特色購物點,例如油麻 地的果欄和玉器市場,其中王器市場鼎盛時期有達五百個攤檔,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玉器市 場,現在雖然只剩下三百多檔,但規模不小,很值得推廣,以及打造成旅遊的購物熱點。

學者:消費存結構問題

重點「 物有所值」

港人北上消費成為近期熱潮,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從經濟學 的角度,深入剖析本港消費疲弱的背後原因。他認為,這實際上已成為一個很嚴重的結構性 問題,很難刺激消費。

李兆波表示,消不消費,最主要是看價錢,現在香港和內地的物價差距很大,大 約有三至五成之多,當物價差距降至一成左右,情況才會好一點。但造成兩地差價的 根源,很大程度是基於本港地價的稅收原因,高地價政策帶來了的額外成本,令物價 難以回落。

李兆波以經營一間餐廳為例,最貴是人工,其後是食材和租金,「租金雖然是排 第三,但租金是推動人工高的因素,所以租金才是根源問題。」他認為這是一個結構 性的問題 , 因為高地價政策背後是地價稅收問題 , 以支撐本港龐大的醫療 、 教育等開支 ,「 這些問題在 經濟好時可能不覺是什麼,但在經濟差時問題就會浮現。」 基於以上原因 , 李兆波認為物價方面 「 幾乎沒什麼可以做 」, 只能從服務和品質方面入手 , 讓消費 者感到 「 物有所值 」。 他以自己光顧土瓜灣一間餐廳為例 , 點了一份牛扒雖然售價超過 200 元 , 但品質 不低於酒店的千元級數 , 自己覺得 「 好抵食 」, 所以會再光顧 。 對於消費券等刺激措施 , 李兆波認為只 能達到短期刺激作用 , 改變不少競爭力的問題 。 如果要採取這種短期刺激措施 , 可換一個方法 , 先消費 再憑單據上載到政府網頁申請退款,例如消費一萬元退回三千,設上限,這就更能精準刺激本地消費。 ▲李兆波

政府加強宣傳 避免旅客消費墮陷阱

自3月6日起,內地新增西安和青島兩個城市納入港澳「個 人遊」計劃,使得自由行城市數量增至51個,這無疑為香港旅 遊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五一黃金周 」 將至 , 政 府加強宣傳工作 , 避免旅客消費時誤墮陷 阱 。 海關關長何珮珊近日表示 , 近月 新增兩個內地城市可來港 「 自由行 」,

當中部分旅客可能從未到過香港購物 , 海關會透過不同渠道加 強宣傳 , 提醒旅客消費時的可能出現的陷阱及注意事額 , 亦會 提供求助渠道。

何珮珊表示 , 自去年全面通關後 , 不時聽到有內地旅客被 藥房的 「 斤兩錢 」 手法所騙 , 海關十分關注 , 並設立快速行動 隊 , 在收到投訴後會到現場協助處理 , 海關亦會進行主動 「 放 蛇」執法。

據了解,海關積極在旅客購物熱點作宣傳,包括設置宣傳 車提醒常見的消費陷阱。何珮珊認為這做法有成效,相 關的投訴由去年 8 月平均每月近 90 宗 , 跌 至今年2月的40多宗。

▲▼ 「 五一黃金周 」 將至 , 本港準備迎接這 個消費黃金檔期

www KowLoonPost hk

位於荔枝角的美孚新邨,是本港首個大型私人屋苑之一,自 1968 年落成 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去年適逢美孚新邨成立 55 周年,作為地區服務組織的 「深水埗區議會仁愛堂美孚鄰舍活動中心」,中心主任吳致和(Mike)表示, 當下美孚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人口老化,中心正致力綜合各方資源,精準為街坊 提供貼地服務,讓其成為居家安老,更加宜居的幸福社區。

仁愛堂美孚鄰舍活動中心

▲中心室外活動空間大

為街坊提供貼地服務 打造宜居幸福社區

甫入美孚新邨橋底巴士總站旁的仁愛堂美孚 鄰舍活動中心 , 其環境空間與這老牌中產屋苑相 比 , 顯得寬敞明亮 。 原來 , 該中心自 2018 年正式 投入服務 , 是仁愛堂與深水埗區議會及民政事務 處合作的社區重點項目計劃之一。

▲鄧惠玲

自負盈虧 2018年正式投入服務 仁愛堂總監 ( 培訓及項目拓 展 ) 鄧惠玲接受 《 龍週 》 記者訪 問時憶述 , 時任特首梁振英於 2013 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 , 全港 18區可各自預留1億港元推展一到 兩項社區重點項目 。 2016 年 , 仁 愛堂在 6 個投標者中脫穎而出 , 與深水埗區議會及 民政事務處合作,成立了該中心。

「 我哋作為社署一筆過撥款的 NGO ( 非政府 機構 ), 在營運上如何讓工作與社區結合 , 達到 服務平衡 、 自負盈虧 , 突出仁愛堂品牌 , 以及激 活整個機構 , 提升員工對工作的投入 , 正正考驗 負責人的能力 。 去年重返中心升任主任一職的阿 MIke, 十分勝任這項工作 。」 鄧惠令笑說 , 該中 心成立6年,前年終於出現盈利。

面對上司的嘉許 , 吳致和謙虛地說 , 中心主 要為深水埗區居民提供康樂 、 文化 、 藝術等多元 化活動 ; 設有多用途活動室 、 家政室 、 鋼琴室 、 舞蹈室及室外活動場地 , 藉此豐富居民的社區生 活 。 他說 , 為了增加中心的營收 , 近年致力推動 新興運動發展 , 與不同類型新興運動的機構合辦 不同類型的體驗工作坊 、 培訓 、 導師或教練課程 等,並提供包班及外展服務。

引醫療車進駐 辦防電騙講座

▲ 中心舉辦多項繪畫課 程,並展示學生作品

外 3,000 平方呎 。 據介紹 , 中心現有人手編制 6 人 , 每年要提交績效指標予民政事務處 , 如每年 舉辦超過 30 項大型活動 , 必須有 12,000 人次參 加 , 但該中心已遠遠超標 , 年辦逾 46 項 , 項目對 象涵蓋老人 、 婦女 、 兒童和青少年等等 。 中心至 今有1,300名會員,其中八成居於美孚。

55周年《美孚故事》 記錄歷史變遷風物人情

▲吳致和

「 無論是深水埗地區或中心 所在的美孚新邨 , 都面對嚴重的 人口老化 ( 問題 ), 其中美孚近 5 萬的人口中 , 最多嘅係老人家和 小朋友 , 當中老人又以獨居或兩 老佔大多數 。」 吳致和表示 , 由 於據悉區內曾有多名老人先後遭 遇電信詐騙 , 因此中心與警方合作舉辦有關講 座 , 教育市民慎防詐騙 。 此外 , 也引入仁愛堂醫 療車進駐美孚,為區內老人提供所需醫療服務。 位於天橋底的仁愛堂美孚鄰舍活動中心 , 佔 地面積 5,000 平方呎 , 其中室內 2,000 平方呎 , 室

為了配合去年美孚新邨成立 55 周年 , 中心 去年特別推出 《 美孚故事 》, 邀請中文大學專 業進修學院一個師生團隊協助 , 搜集資料和採 訪 , 並將輯錄成小冊子及影片 , 記錄美孚新邨 的歷史變遷與風物人情。

美孚作為上世紀香港進入小康社會的一個 重要標志 , 見證著社會的變遷 。 吳致和表示 , 特首李家超常常說要講好 「 香港故事 」, 社區 作為社會最基礎的一部分 , 他希望借助此次活 動告知街坊 , 只有大家齊心協力 , 向地做好地 區工作的目標邁進 , 才能讓美孚成為更加宜居 幸福的社區。

九龍機構 6 2024 年 4 月17日
▲牆上展示中心舉辦的多項活動 ▲中心大堂 分享本版內容

www KowLoonPost hk 西關 、 泮塘 、 荔枝灣 , 對老廣州來說再熟悉不過 。 據悉 , 當年西關 泮塘是一片水鄉澤國 , 水塘相連 , 栽滿 「 泮塘五秀 」 馬蹄 、 蓮藕 、 菱 角 、 茨菇 , 茭筍 。 滿堂翠綠 , 逢年過節 , 操辦喜事 , 家家戶戶都少不了 含有吉祥寓意的 「 泮塘五秀 」。 當時的農民也靠種 「 五秀 」 來維持生 計 , 爽口彈牙的馬蹄糕也起源此處 。

▲泮塘古村入口牌坊

▲保留原貌的舊街巷

▲漫遊古村小巷

▲ 泮塘古村售賣紀念品商 店

城市發展併合成「 荔灣區」

然而隨著時代的高速運轉 , 城市迅速擴張 , 拆舊建 新 , 政府推出一系列改善民生生活的舉措 , 打造城市文 化之旅 。 現在的西關 、 泮塘 、 荔枝灣已合拼成叫 「 荔灣 區」,面積達59萬平方米,人口113萬人。俗語說,「要 知道廣州生活多精彩 , 來西關泮塘全了然 」, 可見它的 知名度有多高。

泮塘周邊盡管變化千萬 , 但總有一些原始舊貌保存 在座城市當中 , 夾逢生存更能體現出它的厚重人文價 值 。 它就是現存保留在泮塘裏面 , 有著 900 多年歷史的一 條神秘的古村「 泮塘古村 」。 通過牌坊走進幽靜的小 巷 , 縱橫交錯 , 慢慢地就會不知不覺走進古村中 , 石板 街互通相連 , 布局保留完整清代格局 , 肌理典型呈現 , 村風樸素,隨處綠樹花藝。

生活和藝術並存 傳統與現代共生 早期古村建造時 , 原因是一邊依塘而建 ( 就是現今 荔灣湖的原型 ), 因此 , 人們俗稱它 「 泮塘 」, 也有人

▼古色古韵的鑊耳屋

稱它 「 半塘 」。 村中仍保留著許多的古建築 , 鄉民的房 子也經過保育 , 以舊修舊方式保留著 。 在古村中間 , 保 留一座清代傳下來的 「 李氏宗堂 」( 又名敦本堂 ), 耳 鑊高牆 , 青磚立面 , 屋檐雕畫 。 現被廣州市列為文物保 護單位。

而古村的另外一面 , 則是建於宋代皇佑四年的 「 仁 威廟 」, 坐北朝南 , 一座專門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廟 , 終年香火鼎盛 。 同時 , 它也是一座集木雕 、 石雕 、 磚雕 等嶺南特色的古建築 , 也是被列入廣州市文物保護單 位。

漫步古村中 , 細細欣賞其經過保育的舊村屋 , 雖然 多少失去當年的陳跡 , 但仍能看到當年房子的建造結 構 , 參入一些現代元素 , 駐入現代年輕人與原居民相互 融和 , 讓老房子華麗轉身 , 成為藝術工作室 、 音樂空間 室 、 復古小屋 、 小茶館 、 文化體驗館 。 本地老人哼著 , 聽著粵曲 , 和絢陽光下搓差麻將 。 游客穿梭在小巷中 , 尋覓著自己心目中的 「 古村印記 」。 古村故事有很多 , 尋尋覓覓有精彩。

▼ 村民在和絢的陽光下打麻將 ▼ 經過保育的村屋變身咖啡館

優遊灣區 2024 年 4 月17日
8
分享本版內容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KowloonPost 龍週 第209期(九龍西) by Kowloon Post 龍週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