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向香港送贈大熊貓
這是中央相隔17年後第三次向香港送贈大熊 貓,首對「港漂」大熊貓安安、佳佳1999年來 港;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時,中央再將盈盈、樂樂 送贈香港。牠們在來港後,均交由海洋公園照顧。
特首李家超表示,衷心感謝中央再次向香港 送贈一對大熊貓,充分顯示中央對香港的關心和 支持。他指出,中央過去送贈的兩對大熊貓,陪 伴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成長,是大家的集體回 憶。即將來臨的一對大熊貓,將成為香港人的親 密「家人」,為港人帶來歡笑和喜悅。
7月7日,李家超親自率團前往四川省,商討 大熊貓赴港安排。李家超一行在本周一(8日)上 午抵達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之後 與夫人林麗嬋探訪3歲的雌性大熊貓「娥眉」,了 解大熊貓的護理、飼養和商討赴港安排等細節,以 及國家在大熊貓保育和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爭取國慶前赴港
李家超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考慮了香港
希望新一對來港大熊貓能繁育下一代的期望 後,已選定一對大約5至8歲、身體精壯的成年 大熊貓,雄性動作敏捷、雌性溫柔可愛,會力 爭牠們10月1日到達香港。
海洋公園表示,衷心感謝中央政府和特區 政府的信任,再次將照顧國寶的重任交託予海 園團隊。大熊貓一直是園方最受歡迎的動物大 使,自1999年起為來自本地和全球各地、跨越 不同世代的超過5500萬訪客人次,帶 來無數珍貴的快樂回憶。
救生員不足 九龍東逾半公眾泳池局部關閉
詳刊 2 版
踏入風雨季 九龍各區嚴陣以待築牢安全網
詳刊 4-5 版
剛剛過去的7月1日是香港特區成立 27 周年 。 中央政府當天向本港送上三 份生日禮物 : 向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 居民簽發一張卡式證件 ,《 內地與香 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 (CEPA)下進一步開放服務貿易的磋 商實質性完成並即將公布協議的具體 內容,以及將送贈一對國寶大熊貓。
▲李家超及夫人(左一及二)到訪中國大 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探訪基地 的大熊貓。(政府新聞處)
命名掀熱議
中央向香港送贈一對大熊貓 的喜訊傳出後,旋即成為全城熱 話。市民紛紛熱議為新一對大熊 貓命名,不少建議既富創意,又 能體現港人當下的期盼。
市民Shirley說:「相信新成員的加 入,對大熊貓以至整個社會都是一大喜 訊。我建議新一對熊貓改名為『歡歡』、 『喜喜』,為香港增添更多正能量。」
熊貓粉絲胡同學認為,命名要有 香港特色,「香港是美食天堂,叫做 『飲飲』、『食食』,或者『魚 蛋』、『燒賣』都幾好。」
炎炎夏日,不少人會游水消暑。但據《龍週》記者統計,全港45個公 眾泳池當中,至少有27個泳池因救生員人手不足,正局部關閉。其中,九 龍東的五個公眾泳池就有三個需要局部關閉,情況令人關注。
▲炎炎夏日,游泳是不少市民的消暑活動
黃大仙、觀塘皆有泳池受影響
觀塘區共有三個公眾泳池。據康文署公告,佐敦谷游泳池從 今年4月1日起,三個嬉水池都因救生員不足而局部關閉,直至另 行通告為止。而根據近日最新的公告,由7月7日起的7、8月,三 個嬉水池會在逢周日的下午一時至六時短暫開放,但期間訓練池 會關閉。
黃大仙區的兩個公眾泳池同樣因救生員不足,於6月6日起局 部關閉,其中斧山道游泳池受影響的是2號嬉水池,摩士公園游泳 池受影響的是主池和習泳池。
黃大仙區議員劉婉儀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現時全 港救生員嚴重不足,人手問題導致署方無法運行整個康文設施, 以致游泳池需局部關閉,不但未能充分發揮新設施的功能,亦影 響居民正常使用設施。以重置後的摩士公園游泳池為例,今年六 月份前游泳池的室內暖水池和戶外池未曾同時開放對外使用。炎 炎夏日,游泳是非常受歡迎的消暑活動,惟現時也是未能同步全 面開放所有泳池,影響市民使用相關設施,區內居民均表失望。
觀塘區議員李嘉恒回應時指出,正值暑假,很多家長都會帶 小朋友去游泳,對泳池局部關閉感失望。另一方面,一個泳池局 部關閉,其實也會影響其他泳池,令正常開放的泳池更擠迫,產 生安全隱患。
私人泳池高待遇吸救生員
公眾泳池雖然大多受到救生員不足影響需局部 關閉,但私人泳池的情況卻不一樣。在私人會所泳 池兼職的救生員李先生對《龍週》記者表示,雖然 不少泳池都缺人,但行內人都知道有哪些泳池比較 「好做」,一般私人泳池無論工作環境還是薪酬都 相對較好,所以救生員都會爭著去做。
李先生表示,救生員這行業的需求跟季節有很 大關係,現在臨近暑假雖然不少泳池都在互相搶 人,但亦聽到同事說開工不足,反映救生員的人手 並未用盡,市場上仍有救生員在爭搶「好工」。
區議員倡四招紓緩困境
作為工聯會成員,李嘉恒建議四招紓緩困境。第一,在保障 泳客安全的情況下,善用科技輔助,以紓緩人手緊張。現在有些 泳池安裝了水底鏡頭,可偵測溺水情況,值得探討。
第二招是直接改善救生員的薪酬福利,特別是在夏天高峰 期。第三招是在制度方面改革,他表示,現時不 少專業資格每年都需要有相應的服務時數,救生 員需考拯溺章,可在每年續章時引入服務時數要 求,增加救生員當值的誘因。
李嘉恒還表示,現時不少泳池都有一些泳會 包場開泳班,這些教練一般具備拯溺資格,可彈 性兼任救生員,以釋放人手,這都值得探討。
▲李嘉恒
作為港九勞工社團聯會成員,劉婉儀指救生 員人手不足問題,歸根究底是缺乏新人入行,坊 間主要認為救生員工作條件欠缺吸引力及前景, 所以不願入行。而勞聯一直關注此情況,建議可 設立四級制救生員職系架構,分別救生員、高級 救生員、見習救生主任及救生主任,讓救生員行業專業化,及建 立明確清晰的晉升階梯,以吸引更多新人入行和人才回流。她並 建議政府主動加強鼓勵中學生考拯溺章,如可資助或免費報考, 增加持章人數。
全港公眾泳池關閉情況
地區泳池因救生員不足 總數局部關閉泳池
觀塘3 1
黃大仙2 2
油尖旺2 1
深水埗3 3
九龍城3 1
東區3 2
地區泳池因救生員不足 總數局部關閉泳池 灣仔3 1
中西區2 1
南區1 1
沙田3 3
西貢2 2
屯門3 3
▲劉婉儀
地區泳池因救生員不足 總數局部關閉泳池
葵青4 3
元朗3 1
北區2 0
大埔2 1
荃灣2 0
離島2 1
www.KowLoonPost.hk
www.KowLoonPost.hk
剛剛過去的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紀念日。連 日來,九龍地區各界團體舉辦了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同歡同 慶,展現愛國愛港情懷。《龍週》整理了觀塘和黃大仙區的部 分活動,與大家回顧精彩的瞬間。
分享本版內容
▼「非遺六月」於饒 宗頤文化館開幕
歡慶回歸27周年
不同形式展現愛國情懷
觀塘多區自發舉行升旗儀式
▲觀塘區舉行升旗禮暨匯演
黃大仙Chill甜絲絲慶回歸展現文化魅力
香港的甜品不單有傳統中式糖水,還有融合各類 創新元素,為香港多元飲食文化增添一絲香甜的獨特 風味。喜迎回歸27周年,中國香港文化體育旅遊協會6 月28日至7月1日在黃大仙廣場舉辦別開生面的甜品市 集「黃大仙Chill甜絲絲慶回歸」,以香港獨特的甜品 文化為主題,展現香港東西方融合的魅力。
現場設有超過30個特色美食甜品售賣攤位,除傳 統中式糖水、經典傳統小吃外,還有創意十足的果汁 海燕窩等。現場又設豐富精彩的遊樂設施、高達1.5米 的大型夢幻甜蜜糖果打卡裝置等。
◀▲逾200人參加鯉魚門的升旗儀式
九龍灣關愛隊嘉年華表演
感受社區凝聚力
為紀念香港特區成立27周年,觀塘區九 龍灣關愛隊7月1日精心策劃了一場盛大的慶 回歸嘉年華暨綜合表演。嘉年華現場洋溢歡 樂與喜慶,有參與者表示體會到社區的凝聚 力和歸屬感。
活動匯聚了流行曲、變臉、魔術、粵曲 等精彩紛呈的演出,同時還有各種美食如雪 糕、棉花糖、爆米花等。
黃大仙辦臨摹書法日 推廣中華傳統文化
書法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屹立不倒的信仰 及人文情懷。為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及 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九龍社團聯 會黃大仙地區委員會7月1日舉辦「情繫家國·臨 摹書法日」,透過書法臨摹方式,增加大眾對 書法文化的興趣,以及推廣、傳播中華優秀傳 統文化。
這次活動是 連續第三年舉 辦。在7月至10 月期間,活動將 推廣至黃大仙區 內社團和校園 中,讓更多不同 年齡層的受眾感 受書法文化的魅 力,並藉著此次 機會與黃大仙區 居民共慶回歸, 共賀國慶。
▲九龍社團聯會黃大仙地區 委員會舉辦「情繫家國·臨摹 書法日」
黄大仙近400中小學生砌LEGO領略國情 為慶祝祖國成立75周年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 立27周年,香港黄大仙區“情牽祖國繼往開 來”砌LEGO比賽啟動禮連工作坊於6月28日舉 行,是次比賽吸引了當區中小學生近400名中小 學生參與。
活動旨在讓學生透過和善用Lego的4000塊 組件,砌出與中國歷史、古代文明以及近代國家 發展相關的作品,讓年輕一代在領略砌LEGO樂 趣之餘,亦能認識國家的歷史、文化、經濟、科 技、政治體制等各方面的國情和發展,增進學生 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九龍灣關愛隊嘉年華暨綜合表演
▶ 近400名中小 學生藉砌LEGO 認識國情
2024年7月10日
去年九月「世紀暴雨」為本港多區帶來強大的破壞力。為應對極端天 氣,政府最近宣佈全力強化四大策略,包括超前準備、加強預警、果斷應 急及迅速復原,希望將極端天氣帶來的破壞及影響減至最低。與此同時, 九龍各區也積極做好準備工作,上下一心應對下半年有可能會出現的極端 天氣。 4-5
黃大仙:水浸「黑點」裝擋水板
在去年九月的「世紀暴雨」中,黃大仙是重災區。今年一月初黃 大仙區議會舉行首次大會,已就應對極端天氣情況及強化區內防洪能 力的短中長期措施,提出向市民收集意見。
黃大仙民政處今年五月還聯同多個政府部門及領展、港鐵齊集區 內水浸黑點(黃大仙廟宇廣場百步梯及黃大仙中心北館對出位置)舉 行跨部門實地考察及演練,理順各單位的極端天氣下所採取的緊急應 變措施。黃大仙全體區議員及關愛隊相關小區成員亦有到場參與。
黃大仙區議員李東江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黃大仙屬低窪 地區,汲取去年的經驗,今年四月就開始加強渠道淤塞的監察,每當極 端天氣來臨前,黃大仙區議員和關愛隊都會出動巡查。
李東江表示,黃大仙水浸「黑點」在龍翔道和黃大仙中心北館附 近,都做了不少預防措施,包括:房屋署在百步梯裝設了金屬擋水 板,領展在黃大仙中心北館對出提升了抽水設施以及金屬擋水板,港 鐵亦於相關港鐵站出口設置水位感應器,自動化擋水板及水閘等。
觀塘:地底污水設施落成 提升應對能力
▲李東江在去年「世紀暴雨」後 巡視受影響情況
為應對日趨頻繁的極端天氣,觀塘民政處五月底曾召開跨部門會 議,就觀塘民政處訂定的「鯉魚門嚴重水浸應變手冊」,提醒及協調 各部門及早作好準備。觀塘民政專員何立基及政府各部門代表還去了 鯉魚門村及茶果嶺村進行實地視察,了解村內較易受水浸影響的地方及 就應對水浸所採取的措施。
何立基六月還聯同渠務署在區內多個容易受垃圾或枯葉等阻塞而出現水 浸的位置進行視察,並同一眾觀塘區議員參觀去年剛落成的觀塘污水泵房。
這是一個可容納1.6萬立方米的地底污水流量調控設施,可大幅提升觀塘應對 極端天氣的能力。
觀塘區議員金堅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觀塘市中心地勢較多鈄路 或暗鈄,當暴雨持續,一些低窪地帶易被水浸,如康寧道、通明街等,暴雨時 雨勢順勢而下,令牛頭角道、觀塘道一帶水浸渠塞嚴重。觀塘在應對極端天氣 方面,觀塘民政處、觀塘區議會、觀塘關愛隊起到三位一體的作用,每次極端 天氣來臨前,都會加強溝通提前部署,發揮團結協作共建社區的作用。
因應極端天氣的未知變數,金堅提出兩項建議:一是每逢雨季或熱帶氣 旋到來前,有關部門要對所有樹木進行修剪加固防止樹木倒塌;對下水道進 行清理淤泥防止淤塞水浸;對鈄坡進行加固防止山泥傾瀉。二是加強跨部門 合作,訂立常設應急機制及預警機制,遇有重大事故,第一時間可聯通聯 動,加強救援力量,參與各項善後工作。
▲金堅(右)與區議會運沙包到 鯉魚門,為應變極端天氣作準備
唐樓滲水問題受關注
隨著風雨季來臨,九龍城民
政專員蔡敏君近日聯同多個政府
部門視察區內水浸「黑點」,做 好風雨季前的準備工作。實地視察 過程中,各方就預防水浸措施進行交流, 了解成因並預早制定應變方案,希望更好 應對極端天氣帶來的影響;同時安排清理渠 道,以減低淤塞情況。
九龍城民政處早前亦召開地區管理委員會會 議,協調相關部門為應對惡劣天氣作好準備,並 就區議員在惡劣天氣的支援工作舉行簡介會,提 醒大家要做好相關準備工作,適時向居民發放信息。
九龍城區議員黃文港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極端 天氣主要導致區內街道水浸,以及唐樓及天台屋滲水加劇。他
▲風季來臨,深水埗民政處提前進 行應對工作。(民政事務總署FB)
▲黃文港等視察區內渠道淤塞等 情況
指出,區內舊樓日久失 修,加上天台屋本身結 構參差,每逢下雨必定 會滲水,居民苦不堪 言。他一直鼓勵唐樓居 民申請市區重建局的 「自住維修資助」,修葺自己的家居以抵擋極端天氣的影響。 但長遠而言這只是權宜之計,取締劣質房屋以及市區重建的規 劃,才是能夠根治以上問題的做法。
黃文港表示,區內的渠務和道路設計亦需改善,去水問題 必須根治。而九龍城亞皆老街球場下方興建蓄洪池已成功在立 法會財務委員會取得撥款,料可舒緩及根治土瓜灣東部長久以 來的水浸問題。他期望新的蓄洪設施,能為區內徹底解決困擾 已久的水浸問題。
深水埗:展開系列防雨防風措施
路陷問題受關注
為更有效防範極端天氣,深水埗民政處五月底聯 同相關政府部門,展開一系列防雨防風措施。各部門 合力進行不同改善工作,包括:巡查容易水浸的地 方、清理淤塞渠道、巡查路旁集水溝、進行預防性維 修及保養工作。民政總署工程組亦加緊巡視及維護區 內所有設施,清理及保養行人路上蓋的渠道,防止樹 葉及枯枝堵塞去水位。
早前熱帶氣旋「馬力斯」的強風暴雨 襲港下,深水埗海壇街發生嚴重路陷。涉 事範圍大約8米乘12米,深約 4米。渠務署確認兩 條約2米深、分別直 徑約225毫米的污水
油尖旺:
渠及直徑300毫米的雨水渠局部損壞。
深水埗區議員林偉文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 示,受極端天氣影響,道路發生嚴重路陷的情況值得 關注,已就相關情況向有關方面反映。他認為應對這 種極端天氣,做好「情報員」角色很重要,去年「世 紀暴雨」後,深水埗亦成立了一個由民政署設立的24 小時熱線,主要是處理風災、水浸或路陷等情況。
林偉文表示,深水埗有些地區屬低窪,而舊樓區 污水渠和排水系統都比較老化,這些問題都需要關 注。另外深水埗也有不少地盤,需提前制訂機制,提 醒工程承建商,在雨季來臨時如何做好抽水、防止泥 沙流出等。長遠而言,他建議在水喉或污水喉安置感 應器,可更有效作出預警。
清理淤塞管道加固斜坡
油尖旺區人口稠密、舊樓林立,加上樓宇老化、街道狹窄問題,令颱風和暴雨對區內 影響較為嚴重。油尖旺區議會近日的大會會議,也討論了極端天氣下的應對安排等問題。 渠務署代表在會上指出,在極端降雨下,署方會啟動緊急控制中心,並與其他政府部門保 持緊密聯繫,當收到水浸個案報告時會調派人手緊急協助處理。署方亦會在暴雨來臨之前提前部 署,預先派遣隊伍巡查較易受水浸影響的地區,包括區內15個較易水浸的地點,清理淤塞管道,減低水 浸風險。土力工程處則表示,區內有10個斜坡正在進行加固工程。
分享本版內容
近日多區出現路陷,油尖旺區議員楊子熙關注,極端天氣下道路或斜坡會否因泥土流失而路陷。路 政署代表回覆指,路陷多數與地下水土流失,導致路面難以支撐車輛重量有關。
楊子熙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因應部分道 路在極端天氣下可能路陷,建議在風雨季來臨 前加強道路的堪察,確保道路安全。
另有,亦多位議員關注極端天氣訊息 發佈問題,油尖旺區議會主席、民政專員 余健強民回應指,極端天氣下保安局會啟 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而民政署亦 是保安局有關機制下的一部分,一收到資 料便會盡快向18區發放,包括向區議員交 代,及動用關愛隊向社區市民發放資訊。
▲楊子熙(左二)等在暴雨後清 理道路障礙物
www.KowLoonPost.hk
自21世紀初出版《行過烽火大地》、《中東現場》等戰地紀實新聞著 作後,張翠容就成為港人重要的閱讀記憶,被譽為「戰地玫瑰」。多年來, 她追逐國際時事,行走前線的腳步從未停歇。今年二月底,她的新作《中東 現場:揭開伊斯蘭世界的衝突迷霧(全新增訂版)》出版,此後在港舉辦多 場分享會。而自去年十月加沙戰火再燃,中東局勢始終牽動她的心弦。於是 今年三月初,她隻身再赴中東。
▲張翠容與加沙兒童
▶ 以軍空襲加沙 後,現場一片頹 垣敗瓦
◀加沙房屋被夷為平地後, 民眾無法用言語形容自己所 看到的破壞
分享本版內容
出版全新版《中東現場》
中東素有世界「火藥庫」之稱。張翠容曾說: 「從亞洲、歐洲、拉丁美洲走到中東地區,後者最 令我感到如跌入深不見底的黑洞裡。」她的《中東 現場》最早出版於2006年。此後,這塊土地上舊恨 未解,又添新仇,並牽動全世界局勢。今年的新版 中,張翠容繼續忠實紀錄中東庶民百姓生活,並融 入她這十多年來對中東局勢新的思考。
三月初隻身再赴中東採訪
《龍週》記者在新蒲崗的辦公室見到張翠容時,她甫從 中東返港,當日凌晨還寫作到三點,但步履神態間仍透著輕 盈灑脫。「加沙炮火連天,現在外國記者根本無法進入,我 就飛往埃及開羅,有不少萬幸逃出戰火的加沙巴勒斯坦家庭 去到那裡。」
她說:「在香港,每天看新聞報道加沙人如何面對以色 列的狂轟濫炸,家園盡毀,缺水缺糧,流離失所。作為記 者,我實在不願只安坐家中觀看。身邊多位香港朋友與我有 相似的同理心。我出發去開羅前,他們託我給當地巴人帶些 善款。我把這些善款放入紅色利是封,送到巴人手中,也記 錄下他們的故事。」
今次張翠容見證巴人逃往開羅後生活依然不易。雖說多 能投靠當地親友,但要面對獲取居留權、找住所及再就業的 難題。「有許多故事尚待我寫下。如今次我見到一位巴人在 加沙原是醫生,到開羅後則要重新考取行醫執照。」她說。
二十年來她多次走訪中東,那裡於張翠容而言已是故 地,亦有故人可重逢。如這次她便在約旦見到一戶7年前採訪 過的伊拉克難民家庭。這家人生活依然艱辛,但孩子長大 了,令人欣慰,「他們見到我也很是親切,能感受到視我為 家人」。
筆耕不曾輟赤忱一如初
講起今年長途跋涉的中東採訪,張翠容卻一臉平靜,表 示一切進展順利。然而不難看出,這份從容淡定源自她三十 年「隻身犯險」採訪生涯的積澱。例如,今年到達開羅後, 她能夠熟練地聯繫當地NGO,尋找巴人家庭受訪;亦前往開 羅的醫院,探訪因加沙戰火受傷住院的巴人,給予力所能及 的幫助,並聆聽他們的訴說。
對常年行走國際時事前端的張翠容來說,許多寫作都是 在緊湊的旅途中完成。她表示這是身為記者的天職。與此同 時,作為讀者不難發現,她的文字既有極強新聞現場性,又 往往具備文學底蘊。
「這與我個人的閱讀經驗有關。我自小喜歡陳映真、黃 春明的現實主義文學 其實看的書很雜,有時候落筆就自 然而然流淌出來。」她還表示,這些年來,她的寫作習慣並 未改變,即依然信賴文字本身的力量。「譬如現在是新媒體 時代,我也用Facebook等,但也是齊整寫好才推出一篇長 文。」而今年在銅鑼灣誠品書店等的新書分享會,也證明了 她的讀者一直都在。
《中東現場》
▼ 今年出版的全新版
www.KowLoonPost.hk
很多美食家都講過一句話:「不時不食」,因為當季的食材最新鮮,最 美味。從玄學角度來講,當季的美食是當下能量最強,生命力最旺盛的食 物,若能多吃這些食物,對自身的能量及健康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對運氣的 提升有幫助。針對不同的季節,道家中有很多養生的菜式,下邊筆者針對今 年四季分享一些菜單供大家參考。
養生開運食譜春季
五指毛桃赤小豆土茯苓老雞湯
食材:老雞半隻、五指毛桃50克、土茯苓30克、 赤小豆50克、陳皮5克、生薑3片。
做法: ❶湯料洗淨; ❹將食材放入陶煲或砂鍋中加入適量水; ❷浸泡十五分鐘; ❺先用武火燒沸再轉小火; ❸雞肉洗淨焯水; ❻煲約1.5小時,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食用。
菠菜豬肝湯
食材:豬肝150克、菠菜300克、薑適量、生粉一勺、 生抽一勺、油適量、鹽適量。
做法:
❶豬肝洗淨切薄片; ❺燙過的菠菜切成段; ❷鍋中加適量水煮沸; ❻再起鍋加適量水,水沸後放入 ❸菠菜洗淨後,放入沸水內燙一下薑片和菠菜段; 撈起; ❼放入調好味的豬肝;
❹豬肝放生粉,生抽,薑絲拌勻; ❽大火改中火煮3—5分鐘,調味 起鍋即可食用。
養生開運食譜
清爽蔬果汁
食材:苦瓜200克、哈密瓜200克、檸檬半個、蜂蜜適量。
做法:
❶新鮮苦瓜、哈密瓜去瓤,切小塊備用;
❷將半個檸檬擠出汁,倒入杯內;
❸將哈密瓜和苦瓜放入榨汁機中榨汁;
❹將哈密瓜和苦瓜放入榨汁機中榨汁;
蓮藕素湯
食材:蓮藕300克、乾香菇30克、馬蹄150克、枸杞5克、 紅皮花生30克、紅蘿蔔250克、玉米1根。
做法:
❶乾香菇洗淨泡發,對半切;
❷蓮藕削皮切塊、馬蹄削皮切開備用;
❸玉米切段,紅蘿蔔削皮後切段;
❹紅皮花生沸水煮5分鐘去除澀味;
❺除枸杞外,把全部食材放入鍋中;
❻加水先用武火煮沸,再轉小火煮60分鐘; ❼關火前5分鐘倒入枸杞即可;
❽食用前加少許鹽調味。
蘿蔔羊肉湯
節瓜蠔豉排骨湯
食材:節瓜500克,蠔豉50克,排骨400克。
做法:
❶蠔豉洗淨用冷水浸軟; ❹將排骨、節瓜及蠔豉一起放入砂鍋, ❷排骨洗淨焯水; 加適量清水;
❸節瓜洗淨切塊; ❺先用武火煮沸10分鐘; ❻改用文火煲40分鐘即可食用。
蘋果百合銀耳羹
食材:乾銀耳20g、蘋果1個、乾百合40克、蓮子80克、冰糖適量。 做法:
❶乾銀耳、乾百合提前泡發; ❷銀耳撕成碎片洗乾淨; ❸蘋果洗乾淨去核切成小塊;
❹鍋內加水煮沸,放入銀耳、百合、蓮子、蘋果, 沸騰後轉中小火煮40分鐘;
❺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冰糖,再煮10分鐘關火即可食用。
養生開運食譜
滋補化濕粥
食材:白蘿蔔500克、羊肉500克、生薑3片、香菜適量、 白胡椒粉少量、葱白1小段、料酒1湯勺、鹽適量。
做法:
❶羊肉洗乾淨切成小塊;
❷白蘿蔔去皮切成小塊備用;
❸葱白洗淨斜著切成段,香菜切碎;
❹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冷水下鍋,加入1湯勺的料酒去膻味; ❺開大火將水煮出現大量的浮沫,用勺子撇一撇;
❻撈出羊肉冷水沖洗一下;
❼準備燉鍋,倒入適量的水先煮沸,把羊肉放進去,再下入 薑片和葱段;
❽煮沸後轉成中火燉煮20分鐘,再將蘿蔔塊下進鍋裡面轉成 小火慢燉40分鐘;
❾放入白胡椒粉,適量的鹽,香菜碎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食材:蓮子10粒、桂圓10粒、紅棗10粒、芡實20克、 薏米20克、小米適量。
做法:
❶紅棗切開去核;
❷蓮子、芡實用洗淨浸泡15分鐘
❸薏米、小米洗乾淨;
❹取砂鍋,放入適量清水, 倒入所用食材;
❺用大火熬煮沸,再轉用小火 熬至濃稠即可食用。
www.KowLoonPost.hk
隨著深中通道開通,港人蜂湧中山嚐鮮,遊古村、嘆美食、逛公 園,感受中山城鄉交融的繁華與古韻,在近來成為了一股熱潮,當中擁 有逾600年歷史、時下打卡勝地三溪村更是不容錯過。遊客穿梭古色古 香的村落,既能品嚐地道美食,也可以感受來自百年歷史的悠閒愜意。
深中通道帶挈港人蜂湧中山 遊古村嘆美食逛公園
▲三溪村成為打卡勝地
▲三溪村裏鄔佬伯餐館
古樸三溪村猶如走進晚清民國時代 依山傍水,環境優美的三溪村,位於中山市東區 街道東南部,為當地保留較為完整的原生態傳統村落 之一。三溪村始建於明代中葉時期,經過近年復建商 業改造,變成私房菜、咖啡店和文青創作等基地,目 前已成為一個隱藏在鬧市中的古樸又文藝的村落,被 譽為「中山的桃花源」。
店家自家製的黑豆豆腐十分
三溪村原名三角村,因為風水問題,加上三條溪水 環繞,村民其後將其改名為三溪村,村內至今完整保存
了近200座晚清到民國時期的建築。雖然昔日華僑建屋的 輝煌已褪去,但民居大多保存完好,多配有中式大門、 青磚結構高門樓、花鳥彩繪裝飾的窗楣,部分更有趟櫳 門和花梨窗柵,遊走村中猶如走進晚清和民國時代。
閬苑私房菜鮮菊花手打魚餅一級棒
三溪村分上、中、下三條街,步入村內,腳下盡 是經歷風霜打磨的青石板路,抬頭可見綠葉遮蔭,古 色古香、雕刻精美、中西合璧的建築。除了欣賞古建 築,以及寺廟、糧食宗祠等,當地的地道美食更不容 放過,其中「閬苑私房菜」看似平平無奇的鮮菊花配 手打魚餅,值得推薦。
▲閬苑私房菜一級 棒的鮮菊花配手打 魚餅,不容錯過
古宅經過近年復建商業改造
變成文青小店
冒著熱氣的魚餅,再夾一片片新鮮菊花瓣,醮上 店家自製的秘醬,送入口中品嚐,便能感受到菊花香加 上魚餅焦香,簡直是一級棒,欲罷不能!還有自家製的 黑豆豆腐,以及撈雞都是大受食客歡迎的招牌菜。
時下適逢荔枝當造期,村裏有兩棵年齡超過150 年的老榕樹,130年的古荔枝樹,遊客看看能否碰上 運氣,一試百年荔枝的味道!
紫馬嶺書房建築空間靈活錯落有序
如果時間許可的話,可以到附近的紫馬嶺公園逛 逛。那裏是廣東省最大的郊野公園,也是中山市舉辦 大型名花展覽的場所。紫馬嶺有着悠久的歷史,在明 清兩朝的時候,許多富家子弟都喜歡在此跑馬遊樂。 據說當時有一名駒葬於此地,故名「紫馬嶺」。
紫馬嶺公園位於中山三路南側,佔地88.5公頃, 1993年落成開放,其特色是集天然與人工秀色於一 體,是遊憩與生態並重的郊野公園。其中,去年正式 對外開放、位於公園裏的香山書房值得參觀,它是一 棟集閱讀、文化交流展示、輕餐飲為一體的復合型書 房,整棟建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建築 空間的處理豐富靈活、錯落有序。遊人 在多變的空間中穿行,步移景異,會更 加有趣、興奮。
分享本版內容
▲香山書房的室內白牆體及金字屋頂空間,富 有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