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wloonPost 龍週 第210期(九龍東)

Page 1

▲有餐廳已經換上紙飲管

首階段即棄塑膠管制自從上周一 (4 月 22 日 ) 實施 至今已有10天,市民反應不一,既有支持亦有反對。環 境及生態局探訪1700多間零售餐飲店後則發現,大型連 鎖餐飲店已全部轉非塑膠餐具 , 小型食肆有一半轉用 , 認為新措施進度良好。

▲連鎖餐廳在第一時間配合走塑

走塑實施 10 日 市民反應不一

食客反映紙餐具使用不便

政府上周一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其他塑 膠產品 。 根據規定 , 全港食肆在半年適應期內須逐步 「 走塑 」, 改用木 、 紙 、 竹製等合資格餐具 。 不過 , 市 民對 「 走塑 」 安排有支持亦有反對 , 但都關注非塑膠替 代餐具的質量 。 有食客反映替代餐具質感較差 、 使用不 方便 , 例如木匙羹不夠深度難盛湯 、 紙飲管很難篤穿手 搖飲品膠膜等。

有見及此 , 環境保護署的 「 綠色餐具平台 」 日前舉 行展示會 , 四間餐具供應商示範用環保餐具 , 但有供應

商用竹刀鋸扒時 , 竹叉兩度斷開 。 示範使用餐具的影片 惹來網民熱議 , 形容是 「 核彈級公關災難 」, 但也有網 民表示支持環保大方向 , 認為走塑初期必然未能完善 , 相信替代品的質量會改善。

另外 , 首階段 「 走塑 」 實施後 , 有設座位的日式超 市一度改以紙盒載壽司取代透明膠盒 , 顧客難以看到壽 司款式,笑稱為「盲盒壽司」,事件引起全城關注。

此外 , 商場在新法例下普遍不再提供塑膠雨傘袋 , 改為放置除水器 。 近日本港不時出現暴雨 , 不少市民持

濕傘入商場 , 認為除水器不能讓雨傘乾爽 , 不派塑膠雨 傘袋會帶來滴水問題,地面濕滑,容易滑倒。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4月27日接受電台訪問時則 形容新措施進度良好 , 表示局方日前已到訪超過 1700 間 零售及餐飲店舖了解情況 , 發現大多數大型連鎖餐飲已 轉用非塑膠的即棄餐具 , 小型食肆則有一半已轉用 , 且 六七成光顧連鎖食肆的巿民,外賣也「走餐具」。

謝展寰:社會轉用非塑膠餐具進度佳

被問及有日式超市為了避免違法 , 改用紙盒包裝壽 司出售 , 謝展寰坦言要顧客在看不到壽司情況下選購 , 有少許不合理 。 他解釋 , 超市壽司屬於預製食品 , 顧客 光顧後或會帶走 , 也可能即場享用 , 這是商戶不可控的 情況,因此當作外賣以膠容器盛載仍屬合理。

對部分非塑膠即棄餐具被指質量欠佳 , 謝展寰表 示 , 政府與品質保證局成立平台 , 提供數百款餐具予食 肆選擇 。「 走塑 」 措施只是剛開始 , 食肆仍有時間試用 不同款式的餐具 , 選 擇最適合的替代品。

, 引起網民熱議 措施實施後的小風波

1 個別紙製 、 木製和竹製餐具的質 量欠佳,使用不方便 2 有日式超市改以紙盒載壽司取代 透明膠盒,顧客難以看到壽司款式 3 商場不再提供塑膠雨傘袋 , 市民 持濕傘入商場,地面濕滑

▼ 有日式超市售賣 「

發行:簡約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地址:旺角山東街47-51號中僑商業大廈17樓2B室 電話:6333 5785 傳真:3020 9676 電郵:info@kowloonpost.hk 承印:三友印務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仔田灣海旁道7號興偉中心2-3樓 九龍東 分享本版內容 隔週三出版 2 0 2 4 年 5 月 1 日 210 施工近4年 翠屏河活化能否如期完工? 詳刊 2 版 廚餘回收設施不足 點樣解決? 詳刊 4-5 版
▲ 謝展寰到訪餐廳了解 「 走塑 」 情況
」 壽

www KowLoonPost hk

觀塘翠屏道明渠正進行活化工程 , 但施工接近四年 , 有指部分段落的工 程進度似乎未如預期, 甚至積澱疑似污水 , 能否如期在今年第三季完工受到 關注 。 有區議員憂慮 , 雨季即將來臨 , 工程或會受到一定影響, 但對如期完 工仍抱樂觀態度。

施工近四年

▲翠屏河 ▲

員會約同渠務署等人員到翠屏河 地盤現場視察

分享本版內容

翠屏河活化能否如期完工?

地盤現場視察

上游施工進度較下游慢

翠屏河原是流經雞寮徙置區和觀塘工業區的 一條明渠 , 過去以臭味和不時水浸而著稱 。 去年 九月的 「500 年一遇 」 暴雨 , 翠屏河上游地盤更全 部淹沒,旁邊的翠屏道及觀塘道一帶亦成澤國。

活化翠屏河工程於2020年7月展開,河道下游出 口的一段海濱公共空間已於去年完成,但翠屏河上 游的施工進度則較下游緩慢。近日,觀塘區議會地 區設施及發展委員會約同渠務署等人員到翠屏河地 盤現場視察。有份參與視察的觀塘區議員鄭強峰接 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工程已大致成型,現 階段進行修飾,但雨季即將來臨,憂慮餘下的工程 施會受影響。至於積澱疑似污水的問題,其實是河 道上的淤泥,當局近日已派員清理。

據觀塘區議員吳庭鋒了解 , 目前工程進度已 達到整體工程的七至八成 , 現階段的修飾工程 , 包括加設如水閘等裝置 , 以及進行測試 。 吳庭鋒 對記者表示 , 現時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臭氣問題 ,

知多D

需盡快解決 。 他又認為 , 工程進行多時 , 應盡快 完成,減少對居民出入時的影響。

渠務署回覆指,工程團隊在施工規劃時已考慮天 氣因素等潛在影響,並透過修訂施工安排及方法,有 信心如期在今年第三季完工。吳庭鋒亦對工程如期完 工抱樂觀態度,並強調會與其他區內議員繼續積極關 注工程進度,務求催促局方能如期完工。

議員:活化工程一舉多得

翠屏河位處觀塘區的中央位置 , 毗鄰民居及 繁盛的工商業區 , 加上河道的水景特質 , 具備成 為市區珍貴河畔公共空間的極佳條件 。 政府近年 銳意把九龍東打造成為一個 「 綠色核心商業 區 」, 發展局於 「 起動九龍東概念總綱計劃 」 中 提出把觀塘敬業街明渠活化成 「 翠屏河 」 的概 念 。 按照計劃 , 渠務署利用環境 、 生態和園境美 化等改善工程,將現有明渠活化成翠屏河。

吳庭鋒十分支持翠屏河活化,認為既可解決區內 每當大雨時都會遇到的水患問題,達到排洪作用,也 可減少原本的環境問 題,一舉多得。居民反 應方面,吳庭鋒坦言多 數人都是抱觀望態度, 因為目前始終未見到即 時成效,所以未必會有 太大感覺。但他相信, 工程長期帶來的好處, 應該會得到居民支持。

全港首個設露天智能水閘明渠

明渠位於海陸交界的潮間帶 , 潮退時會露出乾涸河床 , 影響外觀 。 翠 屏河活化工程是本港首個安裝露天智能水閘及人工浮島的明渠 , 會隨著潮汐漲退而升 降,形成蓄水區,當河水向下急流時,可營造出1米至1 5米高的小瀑布。

智能水閘安裝於鴻圖道對出 、 鄰近興建中的翠屏河公園的位置 。 據渠務署工程師介 紹,要在30米闊的主河道設置水閘不容易,故工程難度高。

到翠屏河

到翠屏河 地盤現場視察

鄭強峰亦表示 , 雖然街坊受工程影響 感到生活不便 , 但都 期望將來有一個優美 無臭的生活環境 。 他 建議優先完成民居的 段落 , 如近翠屏邨的 第 1 段 , 可及早完成優 化行人的道路 , 就如早前落成的出海口第四段 , 盡早開放,令居民生活便利。

▲翠屏河活化構思圖,露天智能水閘營造出的小瀑布

區區議事 2 2024 年 5 月1日
觀塘區議會地區設施及發展委
▼ 吳庭鋒 ( 右 )
▼ 鄭強峰 ( 中 )

舞者們畫著梁 山好漢臉譜

www KowLoonPost hk

英歌舞起源於明代中期 , 是流行於廣東潮汕地區的普寧 、 揭陽 、 惠 來 、 潮陽 、 陸豐等地區的一種糅合南派武術 、 戲劇等地方藝術為一體的中 國民間廣場舞蹈 。 已被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 , 亦是國家級非物質 文化遺產 。

揭陽普寧

學名著改編而來

嘉賓對活動一同按讚

和揭陽市市委常委兼統

戰部部長姚麗璇 (

英歌舞耀香江

由香港揭陽同鄉社團總會 、 九龍西潮人聯 會 、 油尖旺民政事務處聯合主辦的 「 甲辰龍年 中華戰舞英歌情 」 活動 , 於周一 (4 月 29 日 ) 在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 。 現場市 民及遊客欣賞傳統正宗普寧泥溝英歌舞表演。

鄧炳強:促進香港與潮汕民間交流 活動主禮嘉賓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致辭時 表示 , 雖然自己不是真正的 「 架嘰冷 」 ( 潮州話自己人的意思 ), 但非常欣賞內涵豐 富又多姿多彩的潮汕文化 , 當中英歌舞作為潮 汕地區獨有的文化 , 集合武術 、 舞蹈和戲劇於 一身,今年更紅遍大江南北、走出海外。

他說 , 這次活動邀請正宗普寧泥溝英歌隊

擔任表演嘉賓 , 令大家無需到潮汕 , 也能欣賞 到最正宗的英歌表演 , 不僅有助促進香港與潮 汕地區的民間交流 , 也能讓香港市民有更多機 會接觸到優秀的中華文化。

表達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精神

「 普寧英歌是經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國家 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曾多次受邀參加廣州 、 深 圳及港澳的慶祝活動 。」 香港揭陽同鄉社團總 會會長張仲哲在致辭中表示 , 普寧英歌舞是表 達一種團結友愛 、 奮發向上的精神 , 體現出對 國家國泰民安及香港穩定繁榮的祝福。

除了鄧炳強和揭陽同鄉社團總會會長張仲 哲 , 廣東省揭陽市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部長姚麗 璇 、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九龍工作部副部長郭 長勇 , 以及多位政府部門人員和立法會議員 , 也出席了活動 , 並一同與現場人士和遊客一同 欣賞精彩的英歌舞。

活動現場除了可欣賞傳統正

宗普寧泥溝英歌舞表演外 , 亦有

攤位遊戲 , 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 駐足圍觀。

小知識

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非遺項目

英歌舞是廣東潮汕地區獨有的民間舞 蹈 , 融合了戲曲 、 武術和舞蹈等多種藝術 元素,以其獨特的韻味和生動的表現力深受人 們喜愛 , 被推崇為 「 中華戰舞 」, 英歌舞在 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舞者畫著梁山好漢臉譜 , 身穿華麗的服 飾 , 伴隨着激昂的音樂 , 通過獨特的步法 、 身法 、 槌法 、 陣法 , 展現人物英勇形象 , 表 演剛柔並濟 、 形式震撼人心 , 吸引眾多觀眾 的目光 。

▲ 「 甲辰龍年中華戰舞英歌情 」 活動日前在尖沙咀 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

九龍動態 3 2024 年 5 月1日
分享本版內容
▲ 與遊戲 。 ▼ 英歌舞動感 。 ▼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 ( 右 三 )
) 等
。 ▲
《 水滸傳 》
英歌舞表演內容常

▲ 食肆人手緊張

www KowLoonPost hk

2023 年 10 月 11 日

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正在全港 14 個處所推行,涵蓋政府大樓、 公私營住宅 、 商場 、 食肆以及院舍 , 當局預計在 5 至 6 月向立法會交代試 行計劃的報告 。 隨著垃圾收費 8 月 1 日實施的時間越來越近 , 近日不少公 共屋邨和屋苑被發現廚餘回收桶經常爆滿 , 令人關注到一些缺乏管理的三 無大廈情況可能更嚴重 。 今期 《 龍週 》 將探討現時廚餘回收面臨什麼問 題,如何化解當前困境。

4-5

垃圾堆積情況嚴重

廚餘回收設施不足 點樣解決?

區議員:廚餘回收機遠遠不足夠

觀塘區議員鄧咏駿接受 《 龍週 》 記者訪問時表示 , 現時環保 署有資助屋苑購買廚餘回收機 , 但數量遠遠不足夠社區使用 , 部 分屋苑回收機經常爆滿 。 要運作得好 , 廚餘回收機的保養及人手 配置等都很重要,但目前配套明顯不足。

「 有廚餘回收機的地方 , 現在經常爆滿 , 更何況還有更多地 方未有廚餘回收機 。」 鄧咏駿認為 , 目前社區的廚餘回收做得仍 未太理想 。 從家居層面 , 他指出 , 不是很多住戶都能在家居安裝 廚餘回收機 , 所以廚餘儲存成了難題 , 因為廚 餘儲存時間長就會出現異味 。 政府如果不能增 加社區資源做好廚餘回收 , 下一步垃圾徵費就 會面對很大困難。

▲鄧咏駿

▲劉婉燕

九龍城區議員劉婉燕接受 《 龍週 》 訪問時 表示 , 目前在私樓區仍未有一定數量的廚餘回 收機 , 雖然有提供回收桶 , 但衛生問題仍然存 在 。 在回收食物類型方面 , 因存在技術問題 , 部份食品不能回收 , 例如大型骨頭 、 海鮮貝殼 等 , 亦是市民期望未來能更進一步解決的問 題。

大型屋苑的配套不足 , 三無大廈的情況更 嚴重 。 劉婉燕指目前在九龍城 , 公屋範圍大多已有回收設備 , 但 私樓範圍及三無大廈 、 唐樓等 , 因管理 、 費用及地方等問題 , 暫 未能做到 「 一樓一回收 」。 她期望當局能在未來環保的計劃中 , 增加對相關大廈的協助或資助,推動市民回收的動力。

業界:市民浪費食物嚴重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受訪時表示 , 業界一直積 極配合廚餘回收政策 。 在數年前 , 由環保署牽頭成立了專門 處理廚餘問題的 「 星星相惜 」 餐飲伙伴計劃 , 就是專門處理廚 餘的問題 , 有逾百團體參與 , 包括酒店 、 食肆 、 物業管理和商場等 。 但目前整體廚餘回收仍未很 理想,原因眾多。

其中一個原因是員工問題。他表示,食肆內會 放一些分類回收桶,需教導員工如何分類回收,涉 及大量工作。但近年食肆員工流失嚴重,大部分是散 工,沒有足夠培訓處理廚餘,人手也很緊張。

另一個主要原因 , 則是市民的環保意識仍然不足 , 食物浪費 情況依然嚴重 。 他表示 , 以往政府雖然有宣傳鼓勵市民不要浪費 食物 , 但吃剩食物仍很常見 , 特別是婚宴等宴會場所 , 經常看到 大量食物浪費,最後要棄置堆填區,反映有關宣傳仍待加強。

配套方面,黃家和認為現時的廚餘回收 點不足,很多食肆都需運送一段距離,非常 不便。再且,現時食肆人手緊張,額外安排 人手運送廚餘無疑增加 經營壓力 。 除了廚 餘,固體垃圾回收點也不足,部分甚至出現 大量垃圾堆積,顯然是儲存量不足夠。此外,最 近一些會所或酒店,物業管理已開始增加回收費用,甚至有部分 不再提供回收服務,要由食肆自行解決。他希望政府可以和相關回收公司, 探討如何擴闊服務。

2024 年 5 月 1 日 大講堂
▲黃家和 ▲ 回收配套不足

▲ ▶ 政府正全力擴展

廚餘收集網絡

處理廚餘先進技術

隨著科技發展,現時處理廚餘的技術有很多種。歐洲國家正研發一套廚餘轉化系統,據 稱能將廚餘轉化為沼氣用於發電,在減廢之餘,也能產生能源,一舉多得。有區議員認為, 本港其實亦有相關的技術,應該根據不同情況善用這些先進科技,更有效地處理廚餘。

在眾多廚餘轉化系統中,由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呂紹元博士帶領的研究 項目 , 開發氨預處理系統 , 據稱能減少餐廚固廢殘餘沼渣的氣味污染外 , 同時提高堆肥質 量,並轉化為品質良好的有機肥料。

呂紹元介紹,該系統可應用到本港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s)。具體而言,將建立 一個創新的熱游離氨預處理系統(CTFAP),破壞溶解絮凝物,細胞外聚合物和難降解有機 物,從而減少固體沼渣量。

鄧咏駿表示,他之前亦參觀過生產力促進局資助的多種廚餘處理技術,部分廚餘回收機 在商場已率先引入 , 價錢可能是數百萬元 , 可將廚餘變成漿液狀物 , 之後安排垃圾車來吸 走。

鄧咏駿認為,現在處理廚餘的技術眾多,關鍵是怎樣增加相關設施。「過往政府的思路 是集中處理,在各區收集。現在應該改變思路,根據各區不同情況,善用科技,化整為零, 分散處理。」他表示,處理廚餘方法很多,集思廣益,相信一定能找到出路。

廚餘收集點比去年增40%

就有關本港廚餘回收配套不足的問題 , 環境保護署近日回應指 , 正全力擴展廚餘收集 網絡 , 包括對工商業和家居廚餘收集的支援 。 目前已有約 900 個分布全港的廚餘收集點 , 每天收集量大約210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

據了解 , 環保署正聯同房屋署和房協 , 全速將廚餘回收服務擴展至所有公共屋邨 。 現 時已在全港約150個的公共屋邨安裝了約530個智能廚餘回收桶,公屋覆蓋率達到70%。目 標是在今年 8 月大致完成在全港 213 個公共屋邨安裝超過 700 個智能廚餘回收桶 , 覆蓋全港 約三分之一人口。

在智能廚餘回收桶的操作情況方面,根據環保署智能大數據系統 的顯示 , 一般超過 99% 的智能廚餘回收桶都正常運作 。 若機件出現 故障,系統會自動重新啟動智能廚餘桶。如仍然無法使用,承辦商會 在 48 小時內派員完成維修 , 亦有配備額外的智能廚餘回收桶以在 有需要時迅速更換。

▲智能廚餘回收桶

為了進一步提升通報速度,環保署已建立了一個新的預報系統。當智能廚餘回收桶因滿桶 或故障無法正常運作超過一小時,系統會自動發訊息給房屋署屋邨辦事處及其清潔承辦商即時 跟進,環保署亦會在大數據平台上密切監察情況。

廚餘回收有什麼要注意? 知多 D

香港人丟棄得最多的垃圾是 「 廚餘 」。 本港每日棄置超過 3,000 公噸廚餘 , 佔都市 固體廢物近三成,是最大的垃圾種類。但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有不少吃剩的食物都可回收。以 下是幫助大家了解有哪些廚餘可以回收,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

可回收廚餘 生、熟、吃剩或變壞的食物都可回收。 穀物:米飯、粉麵、麵包等 蔬果:水果、蔬菜、豆類等(連皮、核、種子) 肉類:豬肉、海產等及其製品(包括內臟、魚鱗、 長度不超過1枝牙籤的小骨頭) 殘渣:中藥渣、咖啡渣、茶葉渣等

其他:乳製品、醬料、寵物食品、甜品、堅果等

廚餘回收注意事項

不可回收的廚餘

過多水分:湯、粥、飲品等 過硬:貝殼、蟹蓋、榴槤殼、 粟米芯、椰青等 過大:豬筒骨、斧頭扒骨等 其他:藥物、枝葉、雜草、 切花等

•大於50毫米的廚餘,例如是大塊骨頭一般不可回收,應把過大的廚餘分開, 並當作一般廢物棄置。

•湯和餸汁等不可回收,盡量把廚餘的水分瀝乾。

•若食物已經包裝好,如在超市購買但已過期的麵包,請先將包裝撕去。

•若當天無法把廚餘送往收集點,可將收集容器暫時冷藏,以免發臭。

分享本版內容

可轉化能源肥料

www KowLoonPost hk

現今社會,人人「一機在手」,以科技協助處理各樣衣食住行的事情。數 碼科技無疑令生活愈趨便利,但對部份長者而言,科技卻成了他們與社會接觸 的鴻溝 。 為支援長者學習及使用科技連結社區 , 尊賢會先後推出 「 活躍銀 齡」—結網展能計劃及「網絡人情味互助圈」(註),推動油尖旺區的長者成為 「數碼耆兵」。

「 龍

」情社區—油尖旺篇

於線上與長者互動

義工拍攝視頻教導長者跳椅子舞

數碼「 耆 」兵

築起社區「 互聯網 」

終身學習 打破「 齡」距離 七十多歲的 Wendy 約於三年前加入 「 活躍 銀齡 」 —結網展能計劃 , 回想成為 「 數碼耆 兵 」 的歷程 , 她坦言疫情是契機 。「 以往我不 時參加計劃的興趣班及義工服務 , 但在疫情嚴 峻時 , 常常留在家中 , 有見不少實體活動都改 為網上舉行 , 我便嘗試學習使用視頻 、 視像會 議等 , 融入新常態的生活 。 感恩社工及其他參 加者不但沒有嫌我學得慢 , 更耐心教導 , 讓我 很快掌握。」

熱愛學習新事物的 Wendy 早前更參與計劃 的體感電競班 , 勇奪比賽亞軍 , 對此她笑說 : 「 以前在 YouTube 看過年青人玩電競的影片 , 覺得很刺激 , 沒想過原來自己也可以 『 玩埋一

份 』。」 學到這些新科技後 , Wendy 學以致 用 , 成為計劃 「 網絡人情味互助隊 」 的核心義 工 , 善用所學的技能幫助其他人 , 例如透過視 像探訪院舍或獨居長者 、 拍攝視頻教長者跳椅 子舞 , 甚至擔任 「 電競大使 」, 到學校教電 競,與小朋友打成一片。

促進數碼共融 以科技連繫社區

計劃項目主任Dicky表示疫情期間,計劃團 隊看到長者沒有抗拒網上活動 , 而且樂在其 中 , 這啟發到團隊以數碼共融作為新一期計劃 的介入點 , 推動更多長者成為 「 數碼耆兵 」, 以科技連繫社區 。 Dicky 樂見兩期計劃成效不 俗 , 他分享 :「 不少長者剛參加計劃時 , 連智 能電話也不懂得使用 , 但在 Wendy 這些長者義

工的教導及鼓勵下 , 現在已懂得使用手機應用 程式報名參加活動 、 拍片 、 與親友視訊等 。 早 前他們更自發以手機為中心製作賀年短片 , 向 其他老友記送上祝福呢!」

註:「活躍銀齡」—結網展能計劃及「網絡人 情味互助圈」由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尊賢 會有限公司推行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網頁

分享本版內容

九龍機構 6 2024 年 5 月1日
▲ W e n d y( 中 ) 參與體感電競班 , 樂在其中 ▼

www KowLoonPost hk

為加強與讀者的互動,本報設立投訴分享討論區,歡迎讀者對本報的 報道提供意見或爆料 。 並請提供個人資料 , 以便查證及聯繫 。 如有任何疑 問或意見,歡迎聯絡我們。

Whatsapp:6333 5785 Email: info@kowloonpost.hk

林瑋參觀

《環遊角落》展覽 重溫東九龍社區點滴

觀塘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舉辦的沉浸式互動體

驗 《 環遊角落 》, 4 月 22 日至 7 月 30 日在東九 文化中心地下的室內空間 「 展隅 」 舉行 , 公眾 可以免費入場 。 觀塘區區議員林瑋向 《 龍週 》

表示, 他早前與其他區議員一起參觀展覽,重溫東九龍過去 歷史及現在社區生活點滴,特別圍繞居民的日常生活,認為很 值得巿民去參觀。

林瑋指出,該展覽特別運用光影技術的結合,令參加者的 影像投射到環境之中,引發參與者對過去的認識,包括去茶樓 飲茶、上海飛髮舖剪髮,甚至與隔離鄰舍一起在走廊打麻雀的 舊時情景。《環遊角落》運用數碼影像,使一眾參與者能身臨 其境,參與其中。

林瑋稱讚該展覽新穎,亦有很多互動性,很值得參觀。他 希望東九龍文化中心日後可以有更加多類似的展覽,讓公眾能 多了解香港文化甚至是東九龍的特色文化。

環遊角落

議辦舉行讀書會 鼓勵街坊閱讀

黃大仙

首屆香港全民閱讀日早前舉行 , 黃大仙區議 員楊諾軒辦事處特地舉辦讀書會 , 以鼓勵街坊多 閱讀。

楊諾軒向 《 龍週 》 表示 , 活動旨在推動閱讀

日 , 讓更多巿民愛上閱讀 。 他認為閱讀除了可以吸取知識 , 亦 有助放鬆精神 。 是次活動應熱烈 , 但由於時間問題 , 活動對象 以家長為主,希望透過家長培養小朋友的閱讀習慣。

楊諾軒表示 , 希望未來政府能增加多些社區的圖書設施 , 例如自修室或自助式借書站 。 他認為 , 近年雖然電子書盛行 , 但拿起一本實體書閱讀 , 仍會有不同的感覺 , 希望當局在未來 繼續推動閱讀風氣,讓更多人養成閱讀習慣。

▲活動反應熱烈

青少年公屋派私煙傳單問題猖獗

近年本港私煙問題猖獗 , 有不法分子僱 用青少年在公共屋邨派發俗稱 「 點心紙 」 的 私煙傳單 。 觀塘街坊曾女士向 《 龍週 》 投 訴 , 她居住的安達邨不時有青少年派私煙傳 單,希望警方能加強執法。

當區區議員張培剛表示 , 在今年第一季 投訴公屋私煙傳單的個案中 , 安達邨排名全 港第一 , 秀茂坪邨第三 , 反映情況非常嚴

重 。 他也經常收到街坊反映 , 指住宅的鐵閘 或者大門 「 攝咗 」 一些私煙的廣告紙 。 故他

早前聯同其他區議員及秀茂坪警區控煙酒辦 及兩個屋邨的管理公司一起聯合宣傳 , 向保 安員講解注意事項 , 多注意陌生人出入 , 做 好前線把關工作。

張培剛又說 , 希望執法部門也加大力度 從源頭打私煙 , 以及做好加強教育工作 , 呼 籲市民不要以身試法派發吸煙廣告 。 他提醒 說 , 任何人不得分發任何形式的吸煙產品廣 告 ( 包括任何傳單), 違例者最高可被罰款港 幣五萬元。

▲ 張培剛到公共屋邨宣傳 防止私煙傳單

爆料/投訴熱線平台
分享本版內容 觀塘
社區關注 2024 年 5 月 1 日 7

黃大仙區區議員辦事處啟用 服務居民建設社區

新一屆區議員已於今年一月一日正式上任,並依規定成立了各自的地區辦事處,作為市民與政府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樑,市民日常可以如 何接觸一班區議員呢?《龍週》整理了黃大仙區20位區議員的辦事處地址和聯絡方法,方便市民尋求幫助、表達意見。

辦事處

陳偉坤

地址:樂富橫頭磡邨宏德樓 地下103室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二、四、五: 上午九時半到下午五時半

星期三:上午10時到下午8時 星期六:上午10時到下午1時 辦事處電話:2338 5938

傳真:2338 5633

電郵地址: Lvbwkchan@yahoo.com.hk

辦事處

黎榮浩

地址:九龍橫頭磡邨宏顯樓

地下104至105室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至五: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辦事處電話:2336 8192

傳真:2336 1592

電郵地址: wangtauhom@dab.org.hk

李鎧麟

辦事處

地址:九龍黃大仙區慈雲山 慈雲山道80號慈正邨 正旭樓地下25室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三、四、五: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星期二:上午11時至下午8時 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1時

辦事處電話:3612 2622

傳真:3612 2621

電郵地址: lhldcoffice@gmail.com

辦事處1

潘卓斌

地址:慈雲山慈正邨正德樓地下A室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至四:上午9時半到下午7時 星期五:上午9時半到下午5時 辦事處電話:2623 0688 辦事處2

地址:黃大仙東頭(二)邨興東樓地下9室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至四:上午9時半到下午7時 星期五:上午9時半到下午5時 傳真:2623 0889 電郵地址: cbpoon.office@gmail.com

辦事處

楊諾軒

地址:香港九龍黃大仙橫頭磡 邨富美街17號宏暉中心 3樓310舖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二、三、五: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四: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1時 辦事處電話:9711 9359 傳真:3521 1799 電郵地址: yeungnokhin.leo@gmail.com

辦事處

地址:黃大仙翠竹街八號翠竹 花園商場四樓401A室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二:上午11時至下午8時

星期三至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1時 辦事處電話:2778 2901

傳真:2778 2902

電郵地址: Leonardtsuichuk@gmail.com

辦事處

地址:黃大仙富山邨富信樓 地下3E室

劉婉儀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二、四、五:

早上10時到下午6時

星期三:中午12時到下午9時

星期六:上午10時到下午1時

辦事處電話: 9120 5772 / 2387 5888

傳真:2345 9530

電郵地址: janus.emf@gmail.com

辦事處

地址:彩虹道242號采頤花園 地下107號舖

雷啟蓮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星期二、三、五: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星期四:上午10時至下午2時 星期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時 辦事處電話:6488 9761

傳真:2323 4445

電郵地址: luikailin@yahoo.com.hk

辦事處

地址:九龍黃大仙彩雲一邨 時雨樓地下104室

譚美普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二、四:

早上10時到下午6時

星期三、五:

早上10時到下午8時半

辦事處電話:2148 9611

傳真:2148 9600

電郵地址: mabeltam@rocketmail.com

辦事處

地址:黃大仙竹園南邨華園樓 117室

姚逸華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二、四、五:

上午10時到下午6時

星期三:上午10時到下午8時半 星期六:上午10時到下午1時 辦事處電話:5950 2582

傳真:3188 6606

電郵地址:deannieyew@hotmail.com 網頁:www.yp.com.hk/deannieyew

馮健樂

辦事處

地址:黃大仙下邨(一區)龍裕樓 地下105室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至三,五: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四:中午12時至下午8時 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1時 辦事處電話:5132 0430 傳真:2323 4445 電郵地址: jerryklfung.wtsdc@gmail.com

辦事處

地址:黃大仙下二邨龍昌樓

李東江

地下9號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二、四、五: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三:中午12時至下午8時 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1時 辦事處電話: 2326 8133 / 5304 1292 電郵地址: lungtsuih01@gmail.com

辦事處

莫健榮

地址:九龍彩虹邨金漢樓地下 162室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三、五: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二、四: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星期六:舉辦活動時開放辦公 (非固定) 辦事處電話:2321 3393 傳真:2321 3363 電郵地址: mokkinwingdcoffice@yahoo.com.hk

辦事處

鄧雯蕙

洪楚英

辦事處

地址:黃大仙慈雲山慈康邨康 德樓地下4A+4B室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三至五: 上午10時到下午6時30分 星期二:下午2時至9時

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1時 辦事處電話:6551 2838

傳真:3167 7199

電郵地址: cyhung.wtsdc@gmail.com

辦事處

梁騰丰

地址:九龍新蒲崗東頭二邨 偉東樓舖位編號11B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三、四、五: 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30分 星期二:上午9時30分至 晚上7時30分

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1時 辦事處電話:3462 3544

傳真:3462 2843

電郵地址: ltfung2005@gmail.com

辦事處

魏仕成

地址:鑽石山龍蟠苑商場 104號舖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三、四、五: 上午9時半至下午6時半

星期二:中午12時至下午8時 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1時 辦事處電話:2302 0399

傳真:2302 0899

電郵地址: godfreywts@gmail.com

辦事處

袁國強

*如就辦公時間有任何查詢,請致電相關區議員辦事處。

辦事處

地址:慈雲山慈樂邨樂合樓 地下G12號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三、四、五: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二: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星期六:上午9時至11時 辦事處電話:2726 5808

電郵地址: tszlokest@gmail.com

地址:九龍黃大仙蒲崗村道 95號秀芳花園商場地下 2A商舖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至四: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五: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3時 辦事處電話:6762 8797 電郵地址: karen943@hotmail.com 丘燿誠

地址:九龍黃大仙黃大仙上邨 啟善樓地下1號舖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至五: 早上10時到下午6時

星期六:早上9時到下午1時 辦事處電話:8493 8340 電郵地址: yys2024@yahoo.com

越毅強

辦事處1

地址:九龍鑽石山鳳德商場斑鳳樓205室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二、四、五: 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30分 星期三:下午12時30分至下午9時30分 辦事處電話:2351 4780

辦事處2

地址:九龍彩雲一邨景新樓地下109室 一般辦公時間(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 傳真:2351 8014 電郵地址:nkyuet@gmail.com 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 id=61550097705395&mibextid=JRoKGi

另外,本區市民亦可向黃大仙民政處預約參與「會見市民計劃」,直接與區議員接觸。計劃由2024年1月11日起逢星期四下午6時至8時於區議會辦事處舉行。 預約電話:2399 2111,期限至會面前一個工作天中午12時。已預約的市民將獲優先安排與區議員會面。 地址:九龍黃大仙龍翔道138號龍翔辦公大樓六樓黃大仙民政事務處

分享本版內容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