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甄子丹與李香凝談《葉問》
發展李小龍角色
█ 張瑛瑜綜合報道 攝影/余鋼
今年是國際武術巨星李小龍誕生 85 周
年,「李小龍誕生 85 周年紀念展:無形 之道」24 日舉行揭幕禮,李小龍女兒、 李小龍基金會創辦人暨會長李香凝與藝 人甄子丹亦有出席。
甄子丹說李小龍是偉大的武術家、哲學家及 創新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之前見過李香凝 兩次,並有一段時間用電郵溝通,因為當時計劃 在自己主演的電影《葉問》發展李小龍線,不過 最後計劃擱置。二人昨碰頭,甄子丹稱李香凝問 自己會否再拍《葉問》,甄回應正在揣摩故事, 很難沒有李小龍的角色,雙方一直商討。
從美國來港的李香凝表示,香港是父親成長 和受訓的地方,到香港的感覺就像回家。她致力 傳承父親的智慧,將他的精神融入自身並傳遞往 世界。她說小時候失去爸爸,但感激父親留下很 多著作、思想及教誨,從中獲得教導及激勵。她 隨成長從父親的著作中,感悟很多新意義,認為 對自己的人生幫助很大,讚揚李小龍體貼、關心 別人、傑出、敬業。
李香凝說很喜歡甄子丹的作品,期待有機會 合作。
李小龍誕生 85 周年紀念展: 無形之道
1.香港站「港鐵藝術舞臺」互動體驗展區 地點:香港站中環行人隧道 (付費區域、近C 出 入口)
展期:11月25日至12月8日
內容: 設有動態裝置及沉浸式互動體驗 ,展現 李小龍經典武者姿勢及哲學思想,包括 《龍影‧哲思》雙面藝術牆、「哲學對話 亭」、互動攝影裝置
2.「港鐵‧藝術」展廊主題特展
地點:中環站J出口(閘外)
展期:11月25日至2026年夏季 內容:展出大量珍貴照片、劇照、電影海報及武 術哲學,深入探索李小龍的成長軌跡及生 活藝術,並以《穿梭港鐵:串連李小龍的 香港足跡》為主題,展現他與香港的深厚 連繫。◇



李香凝(右)與甄子丹合照。


「李小龍誕生 85 周年紀念展:無形之道」24 日舉行揭幕禮,李小龍女兒、李小龍基金會創辦人暨會長李香凝與藝人甄子丹亦有出席。

十八世紀的紫砂胎剔紅夔龍紋壺。

清代的藍地描金琺瑯彩開光雞蝶紋鼓腹壺。

茶具文物館「茶之形」展,26
融入本地木藝與竹藝作品 茶具文物館「茶之形」展覽
█ 藍美晶報道 攝影/霄龍
茶具文物館 26 日起舉行「香港藝術家對話
系列:茶之形」展覽,展出 35 組館藏茶具,包
括宋代至 20 世紀的茶盞、茶罐及茶壺等。展覽 同時邀請本地藝術家翁泳恩及林嘉裕,以館藏茶 具及宋代生活美學為靈感,分別以木材與竹材創 作 20 組新作品,與館藏展品並列展出。
展覽分為 4 個展區——「美學的氛圍」、「時 間的積累」、「空間的定格」和「品茶的意境」。
館方表示,是次展覽希望透過古代與當代工 藝的並置,呈現茶文化在不同年代的形式、材質 與審美特色。展出的新作包括以木材製作的茶 碗、大型入榫茶架,以及以竹編工藝打造的茶席 和茶具組合等,與古代茶具互相呼應。
另外,康文署近日推出博物館通行證年票, 年滿 60 歲或以上的長者可用 25 元購買,全年可 無限次免費參觀 17 間香港博物館。通行證亦提


供 18 項優惠,包括部份主題公園門票或會籍折 扣,以及博物館禮品店及餐廳的優惠。
康文署表示,希望透過年票計劃鼓勵市民更 易接觸本地文化資源,長者亦可藉此增加休閒選 擇,與家人共同參觀展館,豐富退休生活。◇




文 / 玉清心 圖/ Shutterstock
享有盛名的美國短篇小說家歐亨利(O.
Henry 1862 年∼ 1910 年),創作有 300 多篇短 篇小說,《兩位感恩節紳士》(Two Thanksgiving Day Gentlemen)是其中的一篇經典。
故事講述的是一名窮漢與一名老紳士之間的 故事。
二人有個約定——每年感恩節,窮漢坐在聯 邦廣場噴水池對面,行人路旁邊東入口右面的第 三條長凳上,等著老紳士到來,然後老紳士帶他 去飯店飽餐一頓。紳士從中找到了施捨行善的樂 趣,那窮漢也感恩紳士的善行。
這個約定信守了九年。第十年的感恩節,窮
人照慣例去赴約,可半路上,他被一幢住宅的管 家請進了門。原來房東老太太也有一個老規矩: 在感恩節正午,將第一個飢餓的路人請進門招待 午飯。那窮漢禁不住美食的誘惑,便大飽口福。
出門後,他想起了和紳士的約定,於是照舊 坐在了第三條長凳上等著。紳士如約而至,帶他 去吃飯。其實,窮漢已經飽得嚥不下一口,但他 裝作飢餓難耐地狼吞虎嚥,直到把所有的菜餚吃 得精光。
故事的結局:倆人在回家的路上都暈了過 去,被送進了醫院。窮人是因為吃得太多肚子撐 壞了。而老紳士,其實已落魄潦倒,因為前三天 沒吃飯,身體虛脫而倒在路上。
有人說,讀這篇文章就好像是在嚼一顆橄

文/石雲 圖/ Shutterstock
感恩節在英語中是 Thanksgiving Day,直譯 就是「感謝贈予的日子」,翻譯成感恩節或感恩 日,有某種意義上的提升。對於一個理智健全的 人來說,對於別人的援手,當然應該說聲謝謝; 對於雪中送炭和救命之恩,更得從內心表示感 激。這是人之常禮,人之常理。
當年美國的感恩節也是這樣開始的。公元 1620 年,英國的一群清教徒(Pilgrims),為了 逃避羅馬教會的迫害,乘著五月花號船(The Mayflower)來到現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普利茅 斯,尋找宗教自由的新大陸。從 11 月份到第二 年春天,他們 102 人因為飢餓和嚴冬只剩下了原 來的一半。
在危難之時,美洲印地安人幫助了他們,特 別是教他們學會了種植玉米、狩獵和捕魚,這些 清教徒存活了下來,而且在秋天獲得大豐收。清 教徒們為了感謝印地安人的救命之恩、感謝上帝 的賜予,開始了感恩節的習俗。
其實人與人之間要感謝的事情很多,妻子做 飯補衣,丈夫清掃庭院,老人幫看小孩⋯⋯,小 到媽媽幫兒子端杯水,都是值得感謝的,請別忘 說聲「謝謝」。
走在街上,陌生人讓路、為你開門;朋友為 你找工作、張羅婚禮生日;大小之事,林林總 總,也是值得感謝的,也請別忘了說聲「謝謝」。
我們還真的不要小看「謝謝」二字。
我們要在心裏活得愉快,其實只需要靜下心 來,體會一下平時意識不到的在我們生活中值得 感謝的事,多說一些「謝謝」就可以了。這不是
一種心理安慰術,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選擇。
暴力 vs 感恩
歸結起來,世上只有兩種生活模式,一種是 暴力,一種是感恩;前一種連接的是痛苦,後一 種帶來的是喜悅。
談到暴力的生活模式,不見得一定是拳頭相 向。當我們認為「你這樣(或那樣)為我做是應 該的」,就已經在使用暴力了。不論是我們用錢 買來、靠法律和政治條例爭來,還是用人情欠債 索取來,其實都是在用「暴力」,我們稱此為「思 維暴力」。這時,錢、法律和政治條例、人情, 在一定程度上都淪為「暴力」的工具和籌碼,而得 到這些的奮鬥也淪落為追求「暴力」的過程。 在這種「暴力」生活中,受者被暴力逼迫, 不得不去履行他們的「義務」。施與者對別人的 付出,看成是「應該的」,是靠「暴力」得來的。 這樣你來我往,一個「暴力」生活圈就形成了, 我們在其中能夠幸福和快樂嗎?
而在感恩的生活模式中,大家都是出於自 願,沒有人認為任何他人的所作所為是「應該 的」。就算自己有千萬種理由,對於別人的付 出,都保有一份感謝;給與別人的服務或義務, 都帶有發自內心的真誠。如此,誰都會得到尊重 和珍惜,在這樣一種生活中,誰會不愉快呢?當 然,真能擁有這樣的心態,唯有信神,敬畏神 明,感恩、惜福! 所以,當我們發自內心地說「謝謝」時,已 經在選擇了。這種選擇其實是不需要別人認可 的,如果別人與你一樣感恩,那是他的幸運;若
欖,不知道是苦澀中帶出甜味,還是甜味中滲出 苦澀。
出人意料的結局,讓人思索良久。老紳士沒 錢可以不去赴約,但是他更看重自己的承諾,寧 可餓死也不願意食言。他雖然窮困潦倒,但不失 紳士應該具有的人格品德。窮漢完全可以說自己 已經吃飽了,但為了不讓對方傷心,成全老紳士 的美意,他寧可撐破肚皮也要把飯菜吞下去。其 實,他也同樣在信守承諾,本該空著肚子,誠心 誠意受邀赴宴,但他違約了。怎麼辦?老紳士向 他施捨恩惠九年,他無以報答,當然不能傷害恩 人,只有以此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歐亨利筆下的兩個卑微「小人物」,在感恩 節裏演繹的這個故事膾炙人口、感人至深。施捨 行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以德報恩的善良美 德閃爍著人性光輝。兩個「小人物」因此被歐亨 利譽為兩位感恩節的「紳士」。每年的感恩節, 都會想起兩位紳士的感恩故事,何時娓娓道來, 都會令人感到溫馨。
感恩節是北美特有的節日,全世界正經過感 恩節的只有美國和加拿大,還不在同一天。同根 文化的歐洲就沒有感恩節,不放假,甚至買不到 火雞。而全世界的人都對北美的感恩節感興趣, 從媒體到個人,津津樂道,樂此不疲。甚麼原因 呢?是因為感恩節所承載的「感恩」理念為世人 所推崇,這是人類的高尚情操、傳統美德、普世 價值、善良本性。
感恩節對中國人來說更是「舶來品」,但是 中國不乏「感恩」的文化傳統,而且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相關的成語典故,包括以德報恩、 感恩戴德、吃水不忘挖井人、點水之恩湧泉相 報⋯⋯等等。反義詞也不少,比如忘恩負義、以 怨報恩、恩將仇報、數典忘祖⋯⋯等等。每一個 成語典故都在史書上記載,並帶出很多歷史名人 和好看的經典故事,流芳百世。
如今,大陸的「感恩」故事越來越少,恩將

歐‧亨利。(Getty Images)
仇報的案例卻越來越多。好心人被誣陷,倒地的 無人扶。曾經南京一個男子好心攙扶一位老太 太,卻被對方以撞人為名告上法庭,法院一審判 他賠償老太 4 萬元。之後,又發生多宗類似事件。 「扶不扶?」引起了民眾的廣泛討論,最終無 果。民眾看透了,「扶起倒地者易,扶起社會良 心難。」想找回中國人的良心,就需要找回「感 恩」這樣的傳統道德觀。解體禍國殃民的黨文 化,才能重建中國五千年的神傳文化,才能重建 人與神的聯繫、人與人的和睦。國泰民安,中華 民族才能生生不息。
今年重溫《兩位感恩節紳士》,感慨萬千, 也由此顯示出此文百年不衰的魅力。◇

別人選擇的是暴力模式,我們也只能遺憾,畢竟 選擇痛苦也是人的無奈。 感恩的生活 以前老是覺得西人總說「謝謝」,過於俗 套。入鄉隨俗,現在也習慣於他們的方式了;有 時還覺得大家謝來謝去,沒有了卑微,甚至也沒 有受人幫助時欠人情的巨大壓力。
美國人大多數是有信仰的,他們對創世主心 存感恩──感恩創世主給予人生命和一切。如 此,感恩人間,感恩天上,成就了一個完整的感 恩的生活和一生。 其實,我們中國人也講:「受人滴水之恩,
當以湧泉相報」,那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常懷感 激之情、常做助人之事,這種感恩的氣度可以入 詩入畫、可圈可點;難怪我們中國古時一直被稱 頌為禮儀之邦。但是,當這種情操變質成一種高 調的對別人的要求,而不是自我的修養時,我們 禮儀之邦的高尚內涵已經淪落為沉重的負擔。 來到美國多年,感恩節時刻談起感恩,像是 從頭學步,從美國人的生活中理解了一點點古人 那種悠閒和美好生活的本源。能達到這樣愉悅的 狀態,我們首先需要擺脫「暴力思維」模式。當

歐洲著名的魔鬼橋
在歐洲的群山與森林間,藏著一些橋梁。它們造型奇異,線條優美,卻又帶著幾分神祕與詭 譎。這些橋梁,都有著一個令人驚異的名字——魔鬼橋。大多數「魔鬼橋」建造年代久遠、工 藝難度極高、造型相當獨特,於是民間便流傳開這樣一種說法:若非藉助魔鬼之手,人類根本 無法完成這樣的工程。也因此,這些橋梁被冠以「魔鬼橋」的稱呼。而伴隨著它們的,還有一 段段民間傳說,更添神祕色彩。
意大利魔鬼橋坐落於意大利盧卡省的博爾戈阿莫扎 諾(Borgo a Mozzano)附近,橫跨塞爾基奧河(Fiume Serchio),為早期法國至羅馬朝聖之路的重要一部份。優 美的橋樑同附近的青山綠水交相輝映,成為這座城鎮最 上鏡的建築。
由於橋樑造型奇特、建造難度極高,當地人便傳說 這是魔鬼幫忙建成的。不過,它的另一個名字馬達萊
娜橋(Ponte della Maddalena)則來自橋旁的一座小教 堂,該教堂供奉聖女馬達萊娜(耶穌的女性追隨者), 其雕塑矗立在橋梁的東岸。於是,這座橋同時擁有宗教 庇佑的名字和充滿民間想像力的名字,兩種意義交織在 一起,使它更具傳奇色彩。該橋為中世紀建築的傑出例 證,大約建造於 1080 年至 1100 年,於 1300 年修復,最 大跨度達 37.8 米。
德國拉科茨橋
拉科茨橋(Rakotzbrucke)位於德國薩克森州的卡羅 湖公園內。橋身擁有令人驚歎的半圓形結構,與水中倒 影構成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圓環,再配合周圍詩情畫意的 景致,令人恍若進入了一個虛幻的空間。
橋的背後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工匠因建橋難度極 大,在最後的期限內完成不了工程,於是請求魔鬼幫 助。但魔鬼的條件是:橋建成後,第一個過橋的靈魂必
須歸他所有。橋果然如奇蹟般完成了,村民們得知工匠 與魔鬼的契約後,並沒有讓人先過橋,而是趕了一隻動 物踏上橋面。魔鬼見自己受騙,憤怒之下離開,從此便 留下了「魔鬼橋」的名字。
這座橋梁因其特殊的構造和風景,吸引了世界各地 的遊客慕名前往。最美的賞景季節是春天和秋天,春季 薄霧繚繞,秋日五彩斑斕。











西班牙魔鬼橋
西班牙的魔鬼橋坐落於加泰羅尼亞自治區 的馬爾托雷利(Martorell),橫跨略夫雷加特河(Riu Llobregat)。其歷史可以追溯至 1283 年,在 1939 年的西 班牙內戰中被摧毀,1965 年重建,如今已成為當地的地 標建築。該橋的最大跨度為 37.3 米,因尖拱而知名。橋 梁的正中間有一個小型石頭教堂,橋梁東部的拱座建造 有一個凱旋門,使得橋梁更加優雅、美麗。
法國魔鬼橋

法國的魔鬼橋坐落於東比利牛斯省的塞雷 (Ceret),橫跨泰甚河(Le Tech)。這座中世紀石拱橋始 建於 1321 年,於 1341 年竣工。橋樑高於地面 22.3 米, 只有一個拱,跨度達 45 米,為當時跨度最大的單拱橋。
關於法國魔鬼橋的傳說也是大同小異,橋樑建成後,人 們將一隻貓送到了橋上,魔鬼就這樣被欺騙了。
瑞士托伊福斯橋

托伊福斯橋(Teufelsbrucke)坐落於瑞士烏里州, 橫跨謝勒嫩峽谷(Schollenen Gorge),是穿越聖哥達山 口的必經之路。
瑞士魔鬼橋的傳說跟其它的魔鬼橋略微有些不同, 這次是魔鬼自己主動來幫忙的。之後魔鬼意識到自己受 騙,氣得掄起一塊巨石用力投向橋,要把橋砸毀,但石 頭在半途中脫手,掉落在山谷旁邊。直到今天,人們依 然能看到這塊被稱為「魔鬼石」的巨岩,它成為了傳說 的見證。
最早的托伊福斯橋建造於 1230 年,是一座木質橋 梁,在 16 世紀的時候被改建為石橋。到了 20 世紀,該 橋不能再滿足交通需求,於是在 1958 年時建造了現在的 大橋。摘自《希望之聲》◇

買嘢之前check⼀check, 多撳⼀下就可以⽀持良⼼商店, 同時亦都⽀持緊⼤紀元㗎~ https://hk.epochtimes.com/epoch-business.html
⼿機⽤⼾可將網址新增⾄主螢幕,下次打開就更⽅便了! 或者到⼤紀元網站 按右上⽅橙色「紀元商圈」Button

紀元商圈



⽀持佢哋 ⽀持我哋 = 紀元商圈係由⼀眾同⼤紀元有相同理念嘅商 店聚集組成,呢個商圈有來⾃各⾏各業嘅專 業⼈⼠,你估唔到嘅產品及服務呢度都有。


加盟熱線: 2770 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