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眼光47

Page 1


跨文化宣教

本 期 焦 點

█ 不再遙遠 / P12-14

█ 開福音的門,開人的心,開我的口 / P15-17

█ 肯亞短宣 / P18-19

█ 從文化到真理;從影子到基督 / P20-21

no.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中華民國114年9月14日

↑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天下人間,沒有賜下 別的名號可以靠著得救。(使徒行傳徒4:12)薩 拉菲族卻認為只有他們才能得救,其他的穆民也 都不能得救。 求主打開他們被蒙蔽的心眼!

今年在土耳其宣教大會中遇見錫安牧師,透過 她熱心慷慨的引介,我有機會與當地牧者交流, 聽到土國教會美好的見證,回到宣教禾場後,我 與在地的朋友們分享旅行照片,從聖經啟示錄七 教會的遺址中,見證到兩千年歷史的偉績,至今 依然震撼,也讓在地朋友再思穆斯林1400年歷 史的真實性,到底哪一個才是真的?

當在地朋友收到我從土國帶回的小禮物時,他 們非常珍惜,因為對他們而言,出國堪稱是一生 的夢想、是奢望。我的醫生朋友在藥局工作,月 薪僅50美元,學校老師60美元,試想他們要存 多久,才能圓出國夢啊?

讓認識的人都能聽聞福音

在這五百萬人口的城市,要遇見同一個人二次 是很難得的機會,就算是搭同一班車,走同一 條路,我也只遇過同一個女孩三次。她住在我隔 壁,是薩拉菲派的,從頭包到腳只露出眼睛,他 們是很保守的群體,我們雖然很難得見過超過兩 次面,但當她知道我是基督徒後,就失聯了。

這裡的年輕女孩對外國人有很強的防備心,他 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上宗教課,背誦古蘭經,甚 至比考試還嚴格!在中學有宗教師在學校駐點教 導這些女孩們,因為婚後男人要工作,女性在家 需要負責孩子們的信仰教導。

這天國的福音要傳播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 後末期才來到。(馬太福音24:14)

常對自己說:「學習語言很重要,但不能等到 學好了才開始跟人建立關係。」我英文很彆腳, 在禾場常有詞不達意的困窘,但我仍願意順服 去,走進人群當中,因為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在這 裡待多久?我已經五十幾歲了,每一天都可能是 最後一天,可能下一趟就被擋在關口進不來,最

近有位姊妹就是如此,最終只能請人幫忙打 包,再把行李寄回去。

各地戰爭、災難、瘟疫不斷,主再來的日子 真的近了,我相信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 相信的人。是神的大能,而不是我能做什麼, 我只要趁機去撒福音的種,讓神能叫它生長。

有位很會傳福音的Tony 牧師教我們這樣禱 告:「主啊!求你開福音的門、開人的心,也 開我的口。」我只求主使我將來見主面時不用 躲起來,使我能忠心到底,讓祂所賜給我的 人,至少聽到一次福音!

為平安禱告

我認識一位女孩,她和姊姊自八歲起被親生 父親侵犯,當她高中時父親罹癌,媽媽和姊姊 都不理會父親,只有她照顧他直到去世,這段 創傷讓她長期活在陰影中,對自己沒價值感、 沒自信。我很同情她的遭遇,希望透過主的愛 來陪伴醫治她,我告訴她那不是她的錯,而 是人的罪。我將福音分享給她,一年後我以為 已經找回「平安」,而她也告訴我每次為她禱告 後,她心裡就很平靜,有一股說不出的力量。

豈料,前些日子她竟告訴我,有一位72歲 男人想娶她當第四任老婆,他罹患大腸癌,盼 這女孩照顧他,說會給她房子車子,她問我的 意見,我當時很震驚,但我不能論斷,只能告 訴她,在我的家鄉這樣做會受輿論抨擊,而且 聖經說一夫一妻才是神所造的,這不合真理, 何況她才剛滿20歲。我問她:「妳想要這種婚 姻嗎?」

沒想到她回答: 「雖然感覺噁心,或許幾年後 就可得到房子車子,也是不錯的選擇吧!」我 無語,只能為她禱告,後來她媽媽不允許,感 謝主!但這位女孩最終因為窮,一連偷了我四

次,最後一次連手機都摸走了,當我發現時非 常生氣,但沒有明說,還是給她台階下,請她 幫忙找找,所幸她還我了,但對此行為完全沒 有愧歉,令人驚訝!後來才知道依照他們的教 義,對「非穆斯林」說謊不是罪,所以拿走基督 徒的東西是理所當然!難怪即便她知道我已經 發現了依然神色自若。

活出信仰勝過試探

為此我頗難過,但感謝神讓我學到如何調 整自己,願意原諒她七十個七次,就像主也曾 原諒我以前的過犯。我為她禱告無數次,她若 再回來,我仍願意用主的愛去愛她,但她沒有 再出現了。

靠祢有力量,心中嚮往錫安大道的,這人是 有福的!(詩篇84:5)

這時我才真正了解,我來這裡如果只想交朋 友,很容易就迷失方向,真正的挑戰是,如何 在這樣的文化差異與衝擊當中,仍然真誠地活 出我的信仰,不是用批判的眼光看對方的文 化,而是學習更深刻地理解、尊重,然後用真 理來回應,用神的愛來柔軟人的心。當我選擇 這樣的方式來生活時,神就繼續帶領我迎接每 天的太陽!

感謝主!這條路有你們的陪伴,有神的同 在,使我有力量。

↓炎熱夏天,傍晚就到海灘玩到天亮再回鄉下的穆民。 連泳裝都包緊緊的!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 古爾邦節當日~穆民集合禱告後的慶祝。

↑當地展示的模特兒,反映出當地人民生活的樣式。

奉獻 支持

若您願意以奉獻支持跨文化宣教, 請掃描QR code。 註明奉獻給MC#3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 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 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 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 28:19-20)

拜託不要上…

這次榮幸能參與新店行道會與舊鞋救命所 舉辦的肯亞短宣。原本只是問問小組長想要 多參與教會的服事機會,沒想到就這樣踏上 一段精彩難忘的旅程。從報名甚至到出發 前,其實常常卻步,在甄選過程常心想「拜託 不要上」,看著幫非洲小孩清沙蚤的圖片總覺 得好恐怖,我會不會也得沙蚤?不過信心之

旅就在不要想太多之下啟程了!

沙蚤

歷經三趟飛機及兩小時的車程終於抵達肯 亞的基地。第一天到市集逛逛,哇!身邊突 然都是黑人,一時還有點不習慣呢!不過我 們的面孔對他們來說也是十分新鮮。這時, 眼前出現拿著塑膠瓶裡頭裝著強力膠的孩 子,眼神空洞,嘴角不自覺流下口水。原來 這裡的孩子吸食強力膠,因為這能讓他們忘

記生活的煩惱和貧窮。很不忍心但只能心裡默 默為他們禱告了。

經過一天的休息與調整時差,第二天我們前 往一間學校,為當地孩子及居民清理感染沙蚤 的腳。沙蚤的感染來自於土壤中的寄生蟲鑽進 皮下產卵,並造成組織發炎潰爛。這裡的居民 因缺乏衛教,感染沙蚤的人常常被貼標籤認為 是被咒詛。因為肯亞偏鄉的居民生活在貧窮線 以下,一天生活費不到1.25美元,所以這次我們 去也為他們預備了從台灣運來的二手鞋。

我們一定要過去

接下來三天兩夜我們將前往更偏遠的村莊。 一小時的車程後,柏油路漸漸變成顛簸的沙 地,牛群羊群時不時擋在我們車子前,甚至還 有駱駝群在一旁漫步。我們進入了真實的未得 之地!肯亞當時為乾季,聽說已經三個月沒下 雨了,連河床都枯乾一片。沒想到在我們來的 第一天晚上,下起了大雨,聽見村民歡呼地唱 著歌。

有一天我們到市集佈道,在市集唱著詩歌, 民眾都來圍觀。我們靈機一動問他們想不想要

土地受祝福,牛群、羊群受祝福,我們當場邀 請他們一起跪下為土地禱告。幾分鐘內,雲層 聚集在我們頭上,開始下起雨。對他們來說, 不管是什們宗教,什麼神,只要帶來雨,他們 就相信這個神是真實的。我的眼睛也跟著下起 雨了。

隔天我們到一個成立沒多久的教會,這裡的 教會其實就是大家圍在樹下,看太陽的位置估 算差不多該來聚會的時間。去的路上心裡一直 有感動――神說祂很愛他們,我們一定要過去 告訴他們神很愛他們。沒想到在十分鐘車程就 到了的地方,我們的車卻被卡在一個斜坡上不 去。試了各樣方法就是過不去。傳福音的道路 上不總是一帆風順,仇敵會想要攔阻我們,這 時候更要靠著禱告、再堅持下去。一波三折終 於到了他們的樹下教會,為孩子們按手禱告、 為病得醫治禱告、為土地禱告,我們離開的隔 天就下雨了,哈利路亞!

這趟短宣雖然時間不長,但我們看到,當我 們出去傳福音,神就與我們同在,祂的榮耀要 彰顯到世界上每個角落。莊稼已經熟了,要收 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在我們求主打發工人 時,不要消滅心中的感動,順服主的呼召吧!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 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 這些原是後事的影 兒,那形體卻是基督。(歌羅西書 2:16-17)

「哇,聽說你來自台灣,你們來自遠東的人會 吃狗肉和蟲子嗎?」這是我很常被問到的問題, 特別是一般市井小民,對台灣基本不了解,也許 在電視上看到亞洲的野味就以為台灣人吃狗肉和 蟲子很平常。我以前會對這類的話題感到被冒 犯,後來發現這其實就是文化的差異。每個人都 有他自己的文化,一套他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 因為每天都是這樣過,很多時候我們不會意識到 自己的文化,必須等到我們跟不同文化族群的人 互動時,我們才意識到,原來我認為理所當然的 思考模式、生活習慣,在別人看來可能很奇怪, 甚至完全無法理解。

文化的很多面向其實沒有對錯。如保羅這邊提 到飲食習慣、宗教節日,敬拜方式等多是文化 而不關乎是非對錯。為了有好的名聲,為主作見 宣教士家書

證,我們不希望讓人在這些事上論 斷我們。所以作為一個跨文化的 宣教士,謙卑的學習服事國家 的文化很重要,因為這表現出 我們重視這個民族,重視服 事對象成長的文化。學習文 化的重要性甚至大於精通 該國語言。

一個人可以具備教科書等級的 語言能力,但是對該國的文化、市井小民 的用字遣詞、世界觀,價值觀卻了解有限。

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保羅也點出, 文化終究只是影子,那形體卻是基督。在日 常的文化互動當中,如何區分哪個是影子, 哪個是形體非常重要。在不違背真理的原則 上,我們盡量入境隨俗並當作是為主做的, 處境化是表達尊重但要榮耀神,最終的目標 是透過這些事情把焦點轉向基督。以下讓我 們透過一些文化的觀察來思考其深層意義以 及如何指向影子最終的形體基督。

關於飲食規條,世俗化的穆斯林會喝酒, 但是只有極少數會敢於吃豬肉。其背後所反 應的是伊斯蘭文化裡對於潔淨的看重,在他 們看來,豬肉是非常、極度汙穢的,然而酒 精雖然也是不潔,卻沒有這麼被憎惡。宗教 飲食規範只是影子,背後的形體卻可以指向 以寶血洗淨我們一切罪惡汙穢的基督。作為 宣教士,我們在服事的國家就不會吃豬肉, 在虔誠的穆斯林面前也不會喝酒,雖然基督 已經潔淨我們,使我們在飲食上有自由,但 不希望我們的自由反使人跌倒。

關於宗教,我們外國人在跟本地人互動時 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你是穆斯林嗎?」雖然 這個國家大概99%的人會說自己是穆斯林, 但是真的有在持守宗教規條的人其實不多。

大部分人其實是文化上的穆斯林。對多數人

來說伊斯蘭更多 代表的是他身為民 族一份子的出生,是 他的文化及身分。當

本地人問這問題時,背 後的意思可能是,你認 不認同我國家的文化?即 使彼此來自不同文化和宗 教,我們之間有沒有基本的 尊重?在宗教對話的用詞上 我們會避免一些枝微末節、鑽 牛角尖的爭論。例如在本地語言 裡,「安拉」講的是伊斯蘭的神,而「神」則是 非伊斯蘭的神,本地教會也用「神」來稱耶和 華神。然而對話時一旦我們堅持講「神」而不 講「安拉」時,就容易區分你和我。其實我們 講的都是那位創造天地萬有,自有永有的造 物者。這時候適時的用「安拉」來稱呼造物者 也是可以的。

最後來說說婚喪喜慶的文化差異。在穆斯 林國家,人去世後,埋葬等後事必須在最短 時間內,如死後24小時內辦完。並且大體一 定是土葬,絕對不能火化。但是在台灣死後 大體火化的比例超過95%。辦後事的當天清 真寺前面通常會發放免費甜食,這時候就會 聽到街坊鄰居問:「誰死啦?」因為死者的家 屬會出錢請鄰里民眾吃甜食,拿到免費甜食 的民眾會說:「願安拉接納你的善功」。出錢 請社區民眾吃甜食是影子,背後反映的是需 要靠行為來積功德討神喜悅,也希望民眾們 吃了甜食後會為死者禱告。

透過認識對方的文化,我們表現出我們看 重這個民族,看重這位朋友,也藉機了解到 其文化深層所反應的世界觀及價值觀。盼望 你我都能學習從他人的角度去看世界,在他 的世界觀中把影子背後的實體,也就是基 督,指給他看吧!

「我存在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這 樣的問題,許多人在內心深處都 曾問過自己。而對一位基督徒而 言,存在的目的在《韋敏斯德小要 理問答》第一條所說:(一)榮耀 神(二)以祂為樂,直到永遠。

我被造的主要目的就是我被造的 主要用途。如果我在地上能活出 這被造的目的,並忠心持守這被 造的本份,將來我就能與祂在天 上一同歡樂。(出處:林格尼爾 福音事工)

以下是我本人的見證,因著神 愛我並向我招手,邀請我參與在 祂的工作(宣教)中。我經歷神 的大能,在我的生命裡行出不可 能之事,而我堅信神在未來的日 子裡,要透過我來成就祂的工作 (宣教)。「我們原是祂的工作, 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 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 的。」(以弗所書2:10)

從認罪到悔改

多年前,我因交友不慎欠了一 筆債,若只是錢財損失不會讓我 如此難受。那時的景況是我喪失 對自己的信心、懷疑自己抱持 的價值觀、畏懼人與人之間的關 係。我實在不敢向家人吐露這件 事,亂糟糟與徬徨的當下,我翻 開了自國中時隨身帶著的紅皮聖

經。當時的我還不是基督徒,自 從拿到這本新約聖經後,我會偶 爾翻閱,因裡面的文字帶給我力 量及安慰。

當下我隨手翻開聖經讀到這段 經文:「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 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 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 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 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 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馬 太福音7:3-5)我心裡難受地向神 抱怨、呼喊:「神啊!我已經很淒 慘了,為何祢還要這般責備我, 負債不是我的錯,是別人造成的 啊…。」突然地,一個清晰的意念 進入我的心中:「都是別人的錯, 你這個人完全無過無誤嗎?」這句 話像光照亮我內裡的黑暗,我一 直以來的自信、自我、不服輸, 也不肯認錯,是驕傲,是罪。

這一刻,我像是突然清醒了。

原來我所陷入的不只是負債的困 境,也是我內心的頑梗與不肯悔 改。罪人的本性是愛自己。「主所 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 納的兒子。」(希伯來書12:6)信 主後,我的不悔改與驕傲使我常 常與神的豐盛擦身而過,然而神 從未放棄我。這些年來,祂一直 在調整我這樣子的性格。

從悔改到跟隨

我以為受洗就是信仰的完 成,主日、小組照常參加,也 算是盡了責任。面對教會生活 與事工,我總說自己太忙, 只是露個臉,維持存在感。我 的生活被各樣瑣事填滿,歌頌 神的話語變成習慣性的嘴唇運 動,而非發自心靈與誠實。我 只是表演,卻未真實地進入基 督的信仰裡,而我以為這樣沒 關係。

直到2007年5月,我接到我 好姊妹先生A的電話。他當時 是神學院道碩二年級生,預備 暑期某地少數民族的穆斯林短 宣,他邀請我參與當地穆斯林 學生的夏令營事工。當下我以 為他在說笑,因我除了自己的 專業外,教會需要的才幹我一 樣也沒有。我問了一般人會問 的問題,我問:「我去了能做 什麼?」他只回答:「不要只看 你自己有的,你去了再說。」 我就在這樣不滿意又有疑惑的 心情下踏上了那條路,一去就 是十多年,直到COVID疫情才 暫時停下。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 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 能使愚人有智慧。」(詩篇 19:7)因著這條我稱為「宣教」 的恩典之路,神脫去我「表面

敬虔、內裡荒涼」的面具,是 神的使命喚醒了我靈裡的沉 睡,並重新看見祂對萬民的心 意,也是對我的心意。

2011年,我開始投入教會 的服事,專心誦讀神真理的 教導——聖經,在祂的話語 中,重新建造那愛神與愛人的 根基。信仰不只是神話語的追 求,也在愛神與愛人的實踐: 進入青少年事工成為學生輔 導、承接成人小組長以及教會 中的諸般善工。在操練的歷程 中,我仍不時愚昧地將那根樑 木插在自己眼中。但我學會了

越快真心悔改、越不拖泥帶 水,就越能遠離那些不討神喜 悅的事。

生命的轉變是有次序的,漸 漸地我從滔滔不絕轉變到安靜 傾聽,從拒絕轉變為接受,從 咬牙忍耐學會了甘心順服,從 勉強接納到真誠善待與我不同 的人。

文章未完,下期待續

↓ 綠意盎然的麥田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