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新村記憶 - 王立皓

Page 1

一個主題,我在共和新村生活了五十年,該做的也結束了快搬走了,這五十年來整個過程,包括 我對保留眷村的這十七年的過程,做這個主題對我來講比較有意義。有一些說不定是你們也沒聽 過或在網路上不方便發表。該從哪個地方開始講,從我還是共和新村的小孩開始吧!其實我們老 家在現在的國家照相館,我在哪出生,我爸剛來台灣時只有一個人,就在延平老街開一個南北餐 廳 ,事業穩紮穩打的時候,遇到八七水災被沖垮。其實很多人對老兵的印象是有錯誤的,都說 老兵很有錢,不是每個老兵都是將軍,不要老說共和里住好幾個將軍,那是將軍家的事跟我家沒 關係,我爸只是一個單純老兵,而且不是每個老兵都領終身俸,不要有這種錯誤觀念。我父親是 剛結束八二三炮戰跟古寧頭戰役後,被派來台灣駐守在社頂公園,當初日本人在那裡埋一條海底 電纜,有利於我們後來發展。據老兵口述很怕中共會過來偷襲放魚雷把它炸壞炸沉,才會駐守在

111 年度東港講師及志工共學工作坊-後寮溪人物誌系列 VII 日期 111 年 10 月 22 日 19:00-21:30 地點 屏南社大東港分校辦公室 分享人 王立皓 生活在共和新村五十年的故事印象 經歷 共和新村自救會 理事長 灰瓦厝文史工作室 內容記錄 關鍵字:眷村,共和新村、老兵、後寮溪、後河。 我平常沒那麼正經,不太正經可能就不知道要說什麼,即使原先我跟主持人講,要提到後寮 溪的故事,就要講共和新村從古至今的事,但都是考古題,想說算了網路上早就有。因此我設定
那邊。到年限時我爸已經三十好幾快四十歲,國家才提出要不要繼續當兵,我爸說不要,要自謀 生活,這個時候兵就分兩種,第一種自謀生活就是沒有權力再領終身俸,國家依照官階給微薄收 入。我爸就拿那一點微薄收入也不會說台灣話不知道往哪裡,就來東港,一開始訂人家不做的餐 車,賣兩種果汁,蘋果汁跟柳橙汁。做一陣子之後就開了南北餐廳,餐廳被沖垮之後就開了寶島 照相館。老東港人都應該聽過寶島照相館,在國家照相館的隔壁再隔壁,剛好對著共善堂那條 路,那邊是我小時候的地盤,四處撒野,我在哪邊出生。那時候我爸都要去幫人家拍喜宴或是漁 船下水典禮。跟地方人士關係特別好,所以我家冰箱沒裝別的魚一堆可我偏偏不吃魚,被魚刺刺 過也不會挑魚刺。所以人家都說我吃魚耍大牌,要幫我把魚刺撥走。記得有一次我爸要去船頭里 幫人家照婚禮,以前都是流水席,經過東港國中指著對面那些黑色瓦片屋說:我們以後就住那 裏,當時我就對那邊產生高度神袐感。怎麼綠油油一大片,又有花又有黑色瓦片,那是哪裏啊! 經常去船頭里拍照或是空軍幼校,有人對空軍幼校沒概念,空軍幼校以前有附設空軍醫院就是現 在大鵬灣。以前我爸都要去那邊幫人家拍照,經過東港國中都會說:柚子你看我們以後住哪 邊 ,直到六歲那年我們家就搬到共和社區,所以我是在中山路出生在共和里長大,在共和里活

溪,如果去問老共和人都會稱呼它為後河。從來沒有叫過後寮溪,老家來到共和新村開的第一個 行業是兩個門面,一個繼續開照相館另一個開雜貨店。在共和新村開雜貨店跟龍門客棧沒什麼兩 樣。因為我家剛好在敏感交界點,介於東隆里跟共和里中間,那邊以前要站衛兵,有一個很大的 碉堡。 當時有留下拆碉堡的照片,現在因為搬家所以什麼照片都沒有帶來。主持人要照片和幻 燈片,裝箱了所以都沒有,都在腦袋裡,剛剛跟葉老師講:只好瞎掰,有多少就報多少。我家剛 搬去那邊的時候,是木造房舍後來才改建水泥房,前面有木造房舍後面才是我們生活的地方。以 前都搞不懂我家前面為什麼有一木造房而且旁邊還有一個很大的柵欄。後來高中才了解,以前是 日本軍官住那邊而且柵欄有衛兵把守,一般老百姓不能進去。當時共和里有兩個柵欄,一個在共 和堂那邊另一個在自來水廠營運所那邊。兩邊一般人是不能進來的,一直到三十八年大軍撤退來

跑。叫衛兵關門,把本省掛擋在外面。後來心想不對還是要出去啊!那是有一段時間是敵對狀 態,直到我們來,外省小孩跟本省小孩都讀中學、初中。大家關係都變很好,那個柵欄也就拆掉 了。我家雜貨店那就敏感了,為什麼像龍門客棧,本省及外省掛經常在我們家械鬥,那些孩子買 不起一包菸都買散菸,大家打久了就變朋友,菸藏哪裡都知道。很多外省掛本省掛都窩在我們家 抽菸,後面抽菸前頭把風,主任來了大家就趕快把煙收掉。外省掛的刀、土製武士刀、鐵棍,那 本省掛嘉蓮里鎮海里的埋哪邊,他們都知道,分得很清楚。打久了變朋友,突然間我覺得東港這 邊本省掛跟外省掛突然冒出了一個共同的敵人,就是鹽埔。後來我發現外省掛本省掛怎麼那麼團 結,一個么喝,棍子、武士刀拿著要去砍鹽埔的。原來為了砍鹽埔的,大家變一家人,那時候真 有趣的,這是後寮溪這個地方,我印象很深刻真的很有趣的小故事。我家開雜貨店,我爸外省老 兵,對人很好,他認為打仗十四歲離家來到台灣一無所有,只有兩樣東西,一個天一個地什麼都 沒有。所以喜歡交朋友,跟本省掛也很好,本省掛的孩子抽煙被抓到要記大過。那時東港國中很 多教務主任是外省人跟我爸很熟。他來我爸就講:沒事嘛!抽個煙算什麼老幾的,我十來歲就抽 煙了,你不抽煙啊!我爸還跟敎務主任講,我記得你也很喜歡抽煙。要不要我幫你把當年的事情 抖一抖,一抖就難看了。主任就說:算了算了,王老闆就這樣,關照關照我們這些小朋友。就是 這樣來的,躲過一些不必要的記過或者是什麼的。後來很多小琉球的同學朋友禮拜六讀半天到我 們家,夏天很熱就會睡在很涼的日本床地板。很多同學就在我們家吃定了,吃我爸包的餃子、做 的涼麪。一路到四、五十歲出社會,現在回來在路上遇到我還會問:你爸還做涼麪嗎?哇噻!中 毒了你!我記得你爸做的葱油餅也不錯。所以我很多老同學琉球人一回到家不吃米飯改吃麪食,

很多很妙!什麼外省本省不和,把美食放前面都合了。把美食拿出來就合了。曾經在我們眷村聽 過一個老兵很好玩,他說剛來的時侯住在新竹,不是住眷村,斜對面那個歐巴桑對他很照顧,不 知道有什麼企圖,看老兵孤家寡人一個,或許是還有女兒沒嫁呢!做炒飯給他,老兵很天真說: 什麼!飯可以炒啊?很多老兵不知道。後來老兵也要回饋嘛!包餃子遞過去。歐巴桑問是什麼? 餃子。餃子是什麼!還不錯吃。就這樣子,美食當前沒有省籍情結。大家變成朋友一家親了。有 一天有人在外面叫門,我媽是原住民有個小名叫阿花,那些在外頭鬼混的,叫我媽叫慣了阿花, 叫我媽快開門,一開門看他全身髒兮兮的,你怎麼了,我們在嘉蓮宮那邊打架,警察要抓我們就 跳後寮溪游回來。你們這邊借我洗個澡,看我們家那個雜貨店有多少服務,多少項目,洗澡打電 話還有更誇張的。很多大我二、三歲的,問我共和社區幾號姓龐的女生,認不認識。這情書幫我 遞一下,還兼當快遞呢!你說這店功能多少,很棒的我跟你講。一直到最後,因為我讀東水發現 大部份外省子弟讀東水。什麼原因?因為外省家庭窮,跑船好賺,當時是領雙餉,一份是薪水另
了五十三年。來到共和里之後,最深的記憶就是草皮,在中山路看不到草皮,在中山路延平路和 美街都看不到大樹,但在共和里四處是草皮跟大樹。家家戶戶前面都有花草皮、蚱蜢以及很多種 昆蟲。小時候對那個空間開始產生一種宮崎駿般的幻想,但那時候還不認識他,腦袋是很漫畫 的。 哇塞!這個地方不得了,那時我們怎麼稱呼後寮溪呢?我們外省人根本不懂得什麼是後寮
台還是一樣。那就有趣了,以前省籍情結很重,一些大我七、八歲、十來歲在外面幹架就往裡面

外一份是安家費,所以外省小孩都會去跑船。大概眷村共有特色包含共和新村,一般來講從事四 種行業的人最多,這個有錄影放出去搞不好朋友會駡我。第一公務員包括老師,第二職業軍人不 少,再來是船員很多,還有一個黑社會的,像我們共和新村就好幾個,有名有份的幫派份子。甚 至還有一個姓蔣的,大我好多歲的蔣佩廉,前幾年過世的,外省掛四大幫派黑鷹幫精神領袖。以 前我們幾個老朋友去台北吃飯遇到他,他問現在共和里好不好,我回:不太好,快拆了。 我從事攝影工作,剛剛葉老師講的包大頭巾,那時候在台北進修,主要因為底片沖洗藥水等 素材以後買不到,可能要走數位路線。那時候在婚紗公司拍照,最早期的柯尼卡公司,有派業務 員去婚紗公司行銷數位攝影,那時的攝影師不會理他,因為底片拍是最好的,幹嘛拍數位。可是 後來慢慢發現趨勢沒法改變,所以那時候才會到台北看看,一旦沒有暗房的時候,還能不能發揮 我的攝影作品,後來又發現另外一個趨勢,如果走攝影路線還要讀書進修補學分。很多政策或制 度就押著我走這條路恐怕必須考慮清楚。可以變休閒沒辦法走專業路線。加上未來的設備太貴, 可能養不起。這時候我就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其實台北朋友幫我應徵了兩間婚紗公司,可以去試 鏡,那時候有個計劃,在台北五年照個相工作存點錢,人生計劃沒有回東港這個項目。不知道為 什麼當時對東港突然升起逃避心態,想離開很長一陣子。那時想到一個地方,曾經去那個地方攝 影有強烈的好感,就是澎湖。我對澎湖很有好感,去了四次,想說在澎湖住個幾年吧!存點錢去 那邊定居,也打電話去問過婚紗水平大概還可以,就在那邊純粹拍緍紗或照相戶口。計劃是計 劃,變化就不是這樣。計劃好的時候,我媽打一通電話給我,那時人台北住板橋,說要眷村改建 了。我一頭霧水什麼是眷村改建啊!我說你拿到公文了沒。她說還沒,但村長已經來講。越想越 不對,從來不失眠的我,那時失眠了兩天。後來決定跟台北這邊的朋友做一個道別。朋友說要去 澎湖了啊!我說不是,回東港。又逃不過如來的手掌心,把我揪回來了。

回來有一個想法,回來幹嘛,想說怎麼能留住這個共和新村,用攝影這項能力跟一點點見 解,看看能不能為共和新村做點什麼,那時候是這樣子回來。回來那時候,其實跟人家講眷村文 化是騙人的,所以想了一個辦法將眷村文化跟傳統產業結合,因此開了老眷村麵食館,位置在光 復路聯新食品與小護士香腸中間那個東禾鴨肉麵。為了籌劃老眷村麵食館,花了半年把爸爸叔叔 伯伯老師的麵食揉麵印象再追回來,不斷揉麵。揉了麵隔壁鄰居送朋友送,每個人都肥了好幾公 斤。後來抓到手感之後,決定在九十二年十二月十三號試賣。房子租了開始試賣,裡面的佈置完 全都是眷村文化。這時候才喚醒大家對眷村文化有一點關心和成果。那時小吃館都是下午兩點休 息,然後傍晚五點會再做生意,兩點到五點之間,我就帶社區導覽。那一定有不足,就順便做田 野調查,做田野調查很吃力不討好。因為回來的時候,共和新村很多資料非常有限,因為它很尷 尬 卡在三十八年的界線,三十八年以後的歷史背景問老兵可以,三十八年以前老兵沒記憶。所

以只能問朋友爺爺那一輩,但可以告訴你的東西很多但不一定正確。可是也沒有時間過濾,帶導 覽時也只能講錯了,當然也會引發後面有些人誤會,說這個有些活歷史是亂講。其實不是,是因 我做田野調查時間很有限,甚至有些資料是當時東港文史協會給的,資料可能也不一定是正確。 但不是正確不正確的問題,是當時可以調查得到的資源很有限。還有一些老人家七、八十、九十 歲了 記憶也會有差。這時候才理解,原來都說三十八年大軍撤台,老兵是三十八年之後才來。 其實不是。老兵撤來台灣是三個時間點,第一個是民國三十四年,這是確認的,那時候來跟日本 辦點交 ,日本戰敗要回去了還有很多建設要跟國民政府軍隊點交,這第一批。第二批是三十六 年來的那批是高知識份子。空軍參謀大學那時就撤來這裡,所以空軍幼校其實早年是空軍參謀大 學, 導演金士傑的爸爸是三十六年撤來這裡的,三十六年撤來這批老兵說:他們剛來共和新 村,在東港國中前面那一條路,都是一片都是沙灘還是沙子。當時來到共和新村,晚上在東港國 中由林萬群校長負責教他們講台語,所以那批老兵,晚上要到東港高中學台語,這是三十六年撤 台老兵回憶跟我講的。而後就是三十八年,就是我爸爸那批來到台灣,整個大軍就撤台。就分這

料,整理完交給他,跟他說參加人有幾份就訂幾份再去補眠,整個過程就是這樣。 所以那時候,對保留文化特色完全沒有概念,且戰且走,慢慢摸索。後來發現一些問題,就 是要保留它該怎麼跟地方上做結合,所以當時就有跟現在的潘縣長開過座談會,提出東港有沒有 可能七加一的概念,他說什麼七加一?七角頭加共和新村,有沒有這個可能。他說很好,這見解 很好,後來沒消息。但是他認可這個做法。當初在開會的時候,跟縣府講如果你們要用樣板文 化,我們稱它標本式保存共和新村,那好來做個比照辦理,七角頭也樣版化,東隆宮也給他樣版 化,東隆宮以後不能進去參觀,只能在外頭參觀。廟會要辦的時候,轎子只能放在別的地方,再 另外去找個廟,原來地方就把它標本式文化保存,這樣東港還會活嗎?我想是活不了,文化保存 必須建構在活體思想上,因為文化本身本來就是人生活的一部分,為什麼要把我爸爸以前那個手 撖麵抓出來?老眷村麵食館開的時候,就用一個透明的櫥窗,看得到我們在一直揉麵的樣子,麵 不是跟廠商叫的,每一碗麵都是這樣揉出來的,每一個餃子皮就是這樣揉出來的,蔥油餅現場是 這樣揉出來的。這個沒什麼了不起,以前眷村每家每戶都是這樣子。過節到眷村繞繞,唯一聽到 的聲音是什麼?你們猜猜看,逢年過節眷村的孩子都回來,穿街鑿巷最多的聲音是什麼?是麻將 聲。到哪邊都聽得到麻將聲。甚至不誇張,以前讀高中在社區裡面慢跑,每家每戶做什麼菜,聞 到那個菜就只可以知道他是哪個省份。唐伯伯一大早就起來炒辣椒油,湖南人。在我們眷村裡面

候,高雄就有兩家婚紗公司要我去試鏡,包括東港中正路 E 世代也叫我去試鏡,那我說不能去試 鏡,因為如果上班,明天縣政府找開會,明後天又要開會,請假嗎?不可能。所以那陣子就是這 樣,幾乎有時候為了做一份報告,因為某某立委要來開座談會,保留眷村座談會,需要些資料, 有可能為那些資料,連續三天淩晨五點才有辦法睡做完再去睡覺。第三天做完八點里長來拿資
四川人最多,從大陸有一個空軍入伍生訓練營,整個從那邊撤來的。而後是湖南人,安徽及河 南,大概是這些省份,但四川人是佔最多的。 有時候在眷村裏生活的樣子,是沒有辦法透過刻板規劃,那變演員了。不需叫演員來演一 場,只要進去眷村看一遍,每天生活的樣子就是這樣。所以我當時跟國防部、縣府及文建會提出 活體保存共和新村計劃。那時就疲於奔命跟公部門開會。因此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這事情上頭。 有一天有人跟我要一張照片,傳了 messenger 說:可不可以要一張照片,我是某某人的女兒。我 家住在幾號,很早就搬出去了,我想跟你要一張我們老家的照片。我說:傷腦筋了。在這十七年 裡幫共和新村拍的照片有多少張,你知道嗎?一台電腦頂多兩個硬碟,我的七個硬碟,還不算整 個手提箱的光碟。怎麼找?真的沒辦法找。幾十萬張找不了。十七年來,每天這樣照共和新村照 壞了兩台照相機。不是摔壞了,是照到它自己壽命結束犧牲打烊,換台新的就這樣。照壞兩台照 相機,整個過程就是這樣子。當時在這邊,不能說付出多少努力,一直很希望東港人可以正視,
事情都是東港鎮的資產,要有這種資產觀念。在這眷村保留過程裏面,面對最大額外壓力是什 麼,你知道嗎?抓賊,外賊好抓,內賊難防。很多很多很多的大樹不見。日本人早年在那邊進行
三個時段 。三十四年遷到台灣,有一位叫朱三寶朱伯伯就住在共和新村,有空軍電子設備專 長,所以首批被政府派來台灣跟日本政府點交。當時他已經很老,家裡種了三百多棵蘭花。是雲 南漢族人,到他們家那個茶是用烤的烤茶,烤茶來喝。經常抓著我的手,跟我講小老弟啊!我是 二二八見證人, 很多話不可以隨便講,也沒有機會可以告訴你。但是我可以跟你講,其實那時 候的情況,不是你們現在聽到的樣子。他一直常常跟我講這個話,這個課題。 回到這邊來之後,其實才發現我太浪漫了!我太浪漫了!沒有想到保留眷村要面對的這個壓 力不打一方來,四面八方、四面八方,所以弄到十七年來,該這麼講,既然甘願要做就得承擔。 這十七年來,壓力很大,生活大概也沒辦法說很正常。想說再去工作有沒有可能。剛回來的時
東港很重視三百年來的文化歷史,但三百年不會只有廟會這個東西,而是經歷過很多事情。這些

水大概淹到我的右膊了,車再不移開就泡水了。這個對比很有意思,五十二年前趕的是雞鴨狗, 五十二年後趕的是轎車。人家說:人也是會養牛養羊結果把車趕過來了。當時共和新村,告訴你 沒有一塊地是空著的,包含籃球場都塞滿了車。所有人都把車開到共和新村來避難,所以你看日 本人當時在那邊進行的環境規劃是不是很棒,不淹水。但是日本人種的大樹很多嗎?未必,很多 的大樹,日後調查才發現,以前以為是日本人種的,其實是後來老兵種的。所以當時這些大樹等 到共和新村面臨改建時,很多人地方上有頭有臉的人就覬覦那些樹,說那些樹不錯嘛!不如種我 們家別院和別館,所以就透過關係把這些樹往外送,變成另外一個課題就是經常去抓這個。有一 個當初還算轟動的事情,就是那個七十多年的老榕樹,被移到外面去了。結果我們被騙得團團 轉,說種哪個公園,種哪個學校。找老半天都找不到。最後我居然可以找出他在一間廟裡。所有 人都說連小販賣菜的都說:王家的兒子那麼了不起,我告訴你,我跟我老公這樣在賣樹頭的前面 我根本認不出來,哪一棵樹是哪一棵樹,他為什麼可以認出那個樹?這說起來你們也不相信是一 個鄉野傳奇,你們相信嗎?那棵樹跟我託夢,很多人說別開玩笑。真的,有一個絲毫線索,找對 方向所以找著了,找到以後大吵一架,後來才引發調查局重視。中國時報總公司還派專員下來採 訪這件事。當時鬧蠻大的,國防部當時也下令,那時候的里長後來的代表,蘇代表在兩個禮拜內 把樹移回原址原地,是這樣一個過程。所以這十來年,很辛苦但覺得很精彩也很好玩,這十七年 算是我人生在這邊,共和新村幫我上了一課。 後來一直到,覺得眷村到最後,最後一站是在一零七年。由蔣月惠議員幫我們申請文化部,

我爸那時講說,很有趣,八七水災老百姓把什麼東西趕到共和新村,豬鴨雞牛羊,為什麼因 為淹水那兩天它都不吃,因為到處是草,還有藥草跟野菜。五十二年後發生八八水患,八八水患
5 點不到拉開鐵門出去看,一看前面那條馬路滿滿都是轎車。下面淹
再一次申請,但是跳躍原來歷史建築保存觀念,升等為聚落保存。很多專家學者包括我在眷村導 覽的時候,日本學者跟我講不要再用歷史建築而要用聚落保存,從國際標準來看已經符合聚落保 存 標準,後來申請的時候,當時有 10 位學者來到共和新村進行了兩個半月的調查,積極調查, 最後一零七年七月十九日在屏東召開審議說明會。十位委員一致通過以聚落保存,全區保留下 來,但是拿到公文之後,這個東西表決完以後,到了縣政府,公文到我手上只變保留四十一棟日 式建築。這裡面很多東西我不講,外面很多風聲是錯誤的。另外說到共和新村的住民,到底有沒 有權利住在哪裡,很多人講那是公有地、軍有地,而且我們法律是敗訴的,錯,有沒有勝訴上司 法院網站查就知道,法官當時已經判了地上物的財產歸人民所有,這無庸置疑,沒有爭議,可是 地維持國有。那比照南平里,我們可以常年付租金。把眷村留下來我們願意付租金。他說兩邊不 同不能比照辦理。而且很快,怕我把事情搞大,短短從五月到七月通通拆光,所以很多學者,中 原大學的學者來看,拆的有點太快,不可思議,他們是專家,按照拆除經費來看,這不是很正常 的拆除手段, 現在看大概沒什麼房子了,包括我家是原始住戶。領有中華民國政府當時給的居住權狀,也 面臨要搬遷,正在找房子。跟軍方簽的切結書今年十二月底要搬走,輪廓大概就是這樣子,我想 就剩下一點時間,跟大家互動一下,聊個天打個屁。
的環境規劃是很棒的。我爸爸就說過,八七水災唯一東港沒淹水的共和新村。當時沒什麼車,我 住中山路的時候,最常看到的車禍 腳踏車撞腳踏車、腳踏車撞人、人撞腳踏車及腳踏車撞電 桿,沒有了,車少嘛。了不起!唯一看到轎車一台,就住在我們家旁邊的碧信計程車行。還在就 證明我住哪裡沒錯,我家斜對面的打鐵舖也沒有了。現在回去看不得了了這麼熱鬧,我思考過當 時環境背景這個問題。覺得東港人應該好好去正視這個問題,共和新村是這個資產的重要部分。
當天家裡的狗叫不停,凌晨

挖走的不下數十棵。我也曾經在晚上接到電話,不說他是誰,說樹的事情你就別管太多,就掛電 話。葉老師當時在那邊協助我們彩繪,當初彩繪源起是我參加了眷盟在高雄蓮池潭的眷村文化館 辦了一個全國眷村保存的全國大會。我受邀報告共和新村現況,就有一群年輕人在現埸,聽完之 後很感動,就有二個年輕人站起來說我可以為你們共和做什麼?其實你這樣講,我蠻不好意思希 望你來為我們做什麼,看看你覺得你能做什麼,就做你該做的,然後就號召了很多年輕人去我們 那邊彩繪,這是個源起。 當時他們問我,我提出了一個彩繪的觀念,因為當時很多社區都用彩繪吸引人,我一直跟他 們講來彩繪的時候,我們找斑駁的牆壁作題材。為什麼用斑駁的牆壁,是要告訴大家提醒大家, 老東西舊東西不是一定非的摧毀,可以用頭腦或概念賦予他新的生命,不是又可以在那邊很多年 了嗎,當時的目的是這樣子所以盡量找斑駁的牆壁去畫,畫完之後煥然一新,也看不住他很醜啊 爛牆壁啊要拆掉,目的是這樣跟其他社區用牆壁來吸引人是不一樣的,我們希望大家重視這東西 是不是有裂痕,除非有安全顧慮之外如果只是斑駁為何要拆掉,因為當時有很多東西有斑駁的, 就成了國防部告訴別人說,你看這就是有礙市容觀瞻。對比東港的發展,這個地方就顯得很貧窮

講座答問錄 問 1: 可以一搭一唱了,那棵樹,可以從樹再講回來,我後來也去探望那棵樹,後來真的把它搬 回來了,樹是有生命的,經不起人這樣挖一次種一次,所以受不了而死在共和里裡面。另外有一 棵樹也很可惜,在蘇姓里長旁邊的轉角那裡,被颱風給殺死的。照目前趨勢來看共和里老樹應該 會被砍光。我想講的是我們曾經努力過的一些事,就是牆壁彩繪,不是我們不夠努力,是颱風的 事情,颱風把牆面給吹倒了,真的很強。所以很難去想像我們在努力,老天也配合國防部,這是 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我在那邊住的時候發現有很多的故事。我在畫牆壁的時候,有一個故事可以 讓立皓老師再回想一下,有一些小故事很有趣的,舉個例子,聽說老兵剛來共和新村的時候,還 以為會再打仗。所以身上隨時都帶著鹽巴。很有趣的是以為老共還要再打過來。有很多這樣的小 故事可以講講。葉亭君老師 答 1:老樹的地方我可以在稍微補充一個,因為我是佛教徒,早年學襌宗後來學淨土,到後來認 識了一個孟那波徒克傳承的流馬派的紅教之後,發展成了這邊的學習密宗,密宗認為天地萬物都 是具有靈性的,那怕是一棵小草,所以我剛刪講的托夢是真的。當時也是我們同修的志工開著車
很不起眼。後來又變成髒亂,說你們很髒亂成為治安死角,環境死角,可是為什麼不說眷村改建 之前呢?眷村改建之前,共和新村拿過三次屏東縣社區環境優良獎第一名,獲頒五十萬生產基金 放在我們發展協會的戶頭,這是有案可查,那為什麼不講那時候,要講改建後呢?改建讓很多人 搬出去,空屋留下來之後自然就沒有能力去維護。 我當初在做田野調察的時候,我對什麼東西最感興趣,老兵他們來台灣的時候,一直認為還 會打回去,他說在這裡養精蓄銳三年要再打回去。很多老兵來到台灣,是我們看他老叫他老兵, 早年不叫老兵是年輕的兵,十來歲二十出頭對不對。我很懷疑他們當時來的時候生活情況是怎 樣。有很多有趣及尷尬的故事,我曾經問過一個老兵劉伯伯,他說我們剛來的時候,空軍司令部 給我們的就是三個年紀相仿的睡一房間,當兵睡在一起有什麼大不了的。可是睡著睡著一直沒有 反攻大陸有人先結婚了,你說其他二人再睡在旁邊方便嗎?後來怎麼辦?就拉布薕吧!結婚的睡 最邊邊,二人睡另一邊。到了晚上還是覺得不對。所以沒結婚的就寫報告調走了,調到別的地 方,所以另一個人就也得調走,睡在旁邊就沒意思了。後來孩子也出來了怎麼辦?就跟空軍司令 部申請就把住房整個透過一個什麼樣的辦法,讓這一家子暫時住在這裡。一直住到怎樣呢?反攻
帶著我們朝著這個線索去找,就找到那棵樹,共和新村一開始啓動改建之後,這個樹前前後後被

大陸確定打不回去了,就頒給你一個永久居住權狀,過程是這樣。很多老兵剛來的時候是年輕 人,來到這邊之後有時候是大家住在一起,其中就是有人結婚了,住旁邊的不好意思。還有另外 一種,就是當初為了反攻大陸回去,所以老兵有被限制結婚年齡。這個只針對還持續當兵的才適 用,像我爸那樣自謀生活的就沒有,然後他們會給你一個表單,到了三十八歲就給跟上級單位申 請想要結婚。所以當時會有很多所謂的老芋,有的是錯過了結婚年齡之後,想結婚的意願也不高 了。像這樣當軍人到四五十歲的,跟我爸那樣自謀生活的老兵,有的很期待再打回去,根本就沒 有心要結婚,是到沒辦法確定打不回去,四十來歲不結婚還得了,後來就結婚了。

能搞不好是被你們刺激出來的,博物館的概念是在展示舊的東西,社區博物館的概念是在展示現 在的東西,也就是說在感念這些器具,那你在看的時候,這些都是真實的東西,你在參觀就如同 去博物館看,所以這些博物館的概念是屬於現在的是活的甚至是未來的,才會演變成未來的,跟 傳統的物館概念不一樣,所以在社區博物館的概念裡面呢,如果當作是快速的概念的話,那整個

子,年紀很小,我爸跟我媽差了二十好幾歲。那時不想結緍,想要打回大陸但打不回去就接受事 實吧就娶了姑娘,過程就是這樣子。 問 2:講婚姻大事,這個我也曾經聽過,後來我們有農民轉去做工程,開辟屏鵝公路到枋山那一 區塊。很多都是農民去開墾的,晚上就是小米酒豬肉拿著往山上走,晚上沒事做,大家都知道去 那邊經常會跌倒。在共和新村除了這些以外,剛剛有提到一件事情就是活生生的一個生物,所以 會是整個社區文化保留,可能最近政府才發現這件事情,他發現一個叫做社區博物館的概念,可
府裡面在保留眷村,通常只有一件事情,把原住戶全部趕光光,然後再來由政府全部作經營,這 個典範的例子非常精彩的就是我們屏東市勝利新村,完全都是商業化哪來的眷村文化,看不到 了!我們那天還走過去標題還寫法文,這些是眷村文化的消失,也是東港的一個損失,然後是不 是可以再請聊一下湖南有什麼特別的東西。在眷村裡面的一些生活點滴。 葉亭君老師 答 2:像我們來講是河南人,我有幾個朋友是湖南人。一般我們都知道湖南人吃東西來講,四川 人是不怕辣湖南人是辣不怕,無辣不歡,那我們河南吃辣就比較少,不過有些東西就很有意思, 河南人不怎麼吃辣,他卻種植了是四川和湖南人最喜歡的辣椒,因為土質的關係,種出來的辣椒 特別好,我在我小時候記得我爸爸吃辣就吃一點點,北方人喜歡吃大蔥,所以我爸和我叔叔在吃 飯的時候,會剁幾節蔥白,一口蔥一口麵,我問這習慣是,他說從小我們家人都這樣,而且以前 在大陸打仗,國民政府軍隊的衛生條件也不是很好,沒有那麼先進那怎麼辦才好,有時打仗路過 一些地方要喝水,就地取清澈溪水、河水,為了防細菌,腰包都會放大蒜,喝水再吃一口大蒜殺 菌。我爸到九十六歲往生以前,他整口牙都是真的沒有假牙。這跟他們平常保健跟飲食有關,我 叔叔也是一樣,九十幾歲了整口牙也是真的。在我們家吃飯,男人做菜燒飯給太太吃,我爸從小 就這樣子。我們小學帶便當時,便當打開是炒飯、白飯加點什麼算小事,最妙的是打開是兩個大 饅頭,可不是一般饅頭,我爸揉的有料的。後來我才知道麥當勞不怎麼樣,我們的中國漢堡才厲 害,兩個手揉大饅頭剛好便當盒一邊一個、三根醬白菜、二片紅燒肉、蛋跟青菜一夾,中餐一頓 飽飯。
像我爸爸跟我媽媽的年紀就差很多,我一直都搞不懂,我爸是一個大陸打仗打到台灣的河南 人,怎麼會弄弄弄就弄到山上去了,弄到一個原住民的姑娘,就把她從山上帶下來了,這個就是 我搞不太清楚。後來我才弄懂,原來是我叔叔,那時候我爸爸已經四十幾歲了,我叔叔說不然我 們去參加豐年祭,我叔叔就帶我爸去參加豐年祭,在那邊認識我媽媽。那也很好笑,看到我媽很 子很可愛,一看他們全家都打赤腳不穿鞋,我爸一看不穿鞋還得了,就看幾個人幾雙鞋(拖鞋)就 交給我外公,當時還不是外公,把鞋穿好褲子也換一換。下一趟再去的時候怎麼還是沒鞋呢?錢 哪兒去了,換小米酒喝掉了,還不是小米酒呢,是公賣局的紅標米酒就買紅標米酒喝完了。我爸 跟我媽就是在那個環境下認識把她娶回來的。娶回來是在中山路,我看當時我媽的照片有綁了辮
眷村就是一個活的博物館,有各個人,那這個部分我們跟王立皓老師好像可以來探討。另外縣政

我就讀以栗國小,很多船頭里的家裡很窮的,便當打開都是白飯加醬油加兩片不知道什麼菜 黃黃黑黑的,看了會哭,我把饅頭一掰分給同學。有時便當是滿滿餃子,老兵很窮但很捨得吃, 絕對不能吃壞東西,小時候我們家雖然不是很有錢但算是幸福。為什麼,常到我們做客的常伯 伯、陳伯伯,兩個四川人都是川菜的大廚,我爸爸跟叔叔也都很會做菜,還有我以前學過拳的師 傅很會做糖醋類的菜,我大概國中的時候冬天很冷就吃過回教徒的燉牛肉,不是現在那種放藥 包、醬油紅紅黑黑那一種,是完全透明的,甚至讓人懷疑這好吃嗎?涮完一吃真的好吃,那味道 不知道是從哪來的,真是妙。因為這個回教徒也姓王,也是我們河南老家那邊的人,但是他的臉 一看就是阿拉伯人,一開口怎麼是河南話,留兩撇八字鬍。後來才知道他們的祖先早年從絲路來 到河南經商,太遠就在那邊落地生根。他租房在我們家後面,有一年夏天聽到我們家後牆傳來一 個老伯伯念英文的聲音,還帶著鄉音。我很好奇一看就是回教徒的王伯伯,我說王伯伯您念英 文,您活到老學到老。他說別誤會,我是為了回阿拉伯尋親。那您要找好幾代啊!那您去阿拉伯 幹什麼,他說我去阿拉伯賣水煎包。我想您真了不起啊!他還真的成行,有沒有找到不知道,但 我對回教徒涮牛肉湯的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天他跟我爸說,中午就不要做飯了,他餅做好了,火

鍋弄好了,拿個夾子涮牛肉,湯清的像開水一樣,裡面放很多洋葱水果,我才發現原來還有這一 套。河南是一個多重信仰的地方,河南人姓馬的大部分都是回教徒,所以會習慣加上回字,如回 字馬,大多是早年從絲路來河南發展而留下的。 問 3:剛剛聽王老師分享,有深深的感觸,畢竟回來抗爭十七年,這個共學是以後寮溪為主,東 港三百年來,所存在的文化不只有七角頭或是廟會文化,其實共和社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份。 或許我也是我的經歷也是跟老師一樣,早年離開東港然後再回來,當然有很多連結跟王老師是有
請教老師,畢竟老師花了這麼久的時間在那邊還拍了十幾萬張相片,我想這些東西會慢慢的呈現 出來。當局者做這件事可能是利益或其它理由。王老師留下照片可以讓後代可以看到並且反省檢 討,我們在地的人當初為什麼不能把它留下來,老師在後續會有怎樣的熱情跟想法。老師留了那 麼多照片,目前留了四十幾棟,雖然一直崩,後續應該會修回來,想請教老師對後續應該還是有 一些想法吧! 王財仁老師 答 3:饒了我吧! 我在這十七年來帶過的導覽,有瑞士瑞典法國,日本人最多,是來尋根的。曾經有一個出版社社 長來拍迎王祭典白天順便到我那邊大概看一下,他就講了他們在日本的經驗,他說我大略看過文 化保存資料,發現有兩個有趣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台灣現在做的是日本三十多年前舊的不 要的保存概念,不合時宜當初日本也是拆掉很多老建築,可是發現不對,痛定思痛找老照片按原 樣把它建回來。花很多時間去調查原住戶,有花很多精神問他們有沒有意願回來住。經過十七年 之後,一起走過的朋友都知道我其實很累,身體也有一些狀態,拆除末尾也跟軍方簽了行政切結 書,大概就處於休息狀態,偏偏此時身體的壓力就反映出來,還跟主持人講,身體若不行就要請 假了,沒想到佛菩薩保佑今天狀況還很好。我收集很多照片當時想法很單純我是東港小孩我是外 省人,我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修底片結果就白內障開刀,結果我也到了相同的狀態,拍婚 紗的時候修底片,弄眷改時又閱讀大量資料,所以右眼也是很早就白內障開刀。其實年輕時就拿
所相連的。比如當時中秋節一定會有的打炮戰。共和社區有很多果樹,小時候就會空襲,其實是 充滿了回憶。小時候共和社區對我們是一個禁域,被外省人帶進去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是不能 進去的。年紀漸長,在這十年來對共和社區有更多的認識,也帶過宅森林班的學員到那邊請王老 師為我們講一堂課,一直在想是否有機會為在地盡一份心力。當然台語常說助強不助弱,人倒楣 也沒辦法了,共和社區承載了東港很多文化在裡面,像以前送報紙到共和社區被狗追,還有媽媽 認的共和社區的妹妹,對那邊的情感依戀是非常深的。最近看到拆成那樣子,雖然既成事實如此 但還是感念王老師的付出。我覺得後寮溪流域如果少了共和社區絕對是不完整的,有幾個問題想

著相機在東港拍廟會,拍了 21 年 7 科才沒再拍。從很多點滴我要告訴你們,我雖然是外省小 孩,但我是東港小孩在東港長大,留住共和新村無非是想豐富整個東港的文化特色,文化本來就 是多元不可能一元化。像墨西哥彩虹屋的老街舊巷都是集合難民逃難時期所蓋的廢建築,不同時 期的悲慘故事形成今天的文化資產,可能比共和新村還要破,但卻成了約翰走路廣告,如此破爛 在人家眼中是黃金資產到我們身上什麼都不是,我們應改檢討。除非是利益當前不然就是我們創 意不夠,政府沒這個腦袋去搞這個創意,為什麼別人做得到我們做不到。

釜山的彩虹村也是一樣,當初南北韓戰爭,很多難民逃到那邊用破鐵皮蓋成的房子,現在變 成彩虹屋成了國際觀光重鎮。要說對未來有什麼期待,唯一的期待就是期待而已。期待能在這方 面做更多的事情,用正確的思維及觀念,比當權者更健康的想法去完成正確的決定。當權者愛護 土地喊了這麼多年就是因為不愛護土地,不愛文化才會天天喊,若愛護文化早就有很多創舉和創 意出來。維護文化需要創意不單單只有錢而已。有想法且尊重住民,必須先尊重住民,不尊則這 個文化沒有靈魂。如果共和新村觀光化,觀光客來了,葉老師來畫個圖,王老師來擀個麵,那不 成了演員,這不是文化是中影文化城。文化不該如此,它的基礎應該是人的生活。人的生活是隨 著時代演變,大陸白族建築整個外觀保持原來樣貌,但裡面都是現代化,街道樣貌顏色走道地板 都不能變,人必須白族其他人不可入住,台灣人發明把白族趕走再把房子租給賣咖啡的做快餐 的。勝利新村還沒有現在規模時,我和朋友去吃飯看那邊的房子建築等級不低,不是一般的士官 住的起,問了當初這邊住什麼階級的人,服務員都不清楚,屋子的橫樑代表官階也很大,他也不 清楚要問店長,店長也不知道要問原屋主,問他什麼都不知道。活體文化沒有這個問題,我們到 日本自助旅行半個多月,到一個小村莊原有的住民住在裡頭,連一個四百多年前給馬喝水的馬臼 都還留著,政府輔導他們從事文化保留的社會義務工作,比如手染的就從事手染,但必須是原來 住民。我們還參觀了一間德川家康時期忍者住的房子,我就把他們的房子跟共和新村的做了一個 聯想看看有沒有關聯的地方,他們可以這樣保存,我們卻不可以,這就是我們不如人的地方。

房換五等房,我說那換過去之後呢?環境跟住宅是有靈魂的。我的一個朋友一間房五年沒住又不 租出現怪味自然產生破壞,表示房子是有靈魂的。你叫我去住共和新村的另一間房子,我面臨最 大的瓶頸是我的村子不在了,可以發揮的一片村子縮小到一間房子,很多故事我講不來。比如說 帶導覽,這邊原本有一個太極拳高手傅連生伯伯,南京國術館的,他在東港教太極拳四五十年, 我指過去一看他變成一棟空屋,我很難再告訴你他在那邊是長什麼樣,有沒有我小時候讓他啟蒙

問 4:如果現行保留的四十幾棟房子不管它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果不管政策問題,如果有一棟要 給你使用,請問老師有什麼樣的想法?王財仁老師 答 4:我想也做不了,這個問題比較抽象。我舉一個例子,當年有人提出把兩家互換,如用六等
是怎樣我只能憑空講一個不見的樣子,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嗎?或許我有想法沒錯,可是這個想法 無法激發我的熱情,我打開門一看我的村子都不見了,我的老同學張伯伯張媽媽馬媽媽這些人都 不見了,很多故事沒有辦法延續下去,就像我一個人在唱獨角戲會變得倍感淒涼,政府的政策面 拆掉那麼多房子保留一些樣板式的日本房。大家一定要有一個共識 眷村文化不等於是日本建 築,日本建築只是眷村文化的一個環節一個歷史。國民政府來的時候,當時眷村有 3 種不同的生 活居住樣態,一個是日本房,一個是克難屋,是蔣夫人當時籌資金蓋的,臨時居住所到時要打回 大陸,所以沒有廁所沒有浴室要到公共廁所,另外一種是公有地自建戶,就是有空地寫報告呈上 級,上級來拍照允許就可以蓋,發給合法執照讓你蓋房子教工的之間互有 3 種居住型態,現在只 濃縮成日本式建築形態。 中原大學的老師來,我就講過,這是替日本人殖民台灣的殖民紀錄,不是在保留眷村文化, 眷村本來就有眷村的樣子,必須要有眷村的樣子,原住戶不在這個故事沒有辦法延續下去,這個

東西沒有了消失了,只能跟年輕人說以前我住在這裡,有個誰在這邊,以前是共和新村,那孩子 沒有感覺,換個角度看我是個原住民,我們很多的親戚當初出來打工,然後工作不好找或不如意 回來部落還在,部落還是可以給他機會。我的老朋友住在鄉下在台北工作失意了,回到家他的家 還在機會還是有,你知道嗎,有個眷村的年輕人第三代在台北工作失意了,滿腔抱負回來打算從 眷村開始,他回來看到眷村他的家圍成鐵絲網,所以政策讓他沒有從頭開始的機會,所以這裡面 牽涉到政策面的問題,讓我覺得發揮不出如來掌,連我的六脈神劍都弄不出來,可能還沒練成我 都自宮了。現在其實我就面臨這個窘境。這片土地只有我這個房子是道道地地的眷村人,其他的

輕就認識林慶雲老師在單鏡頭以前叫攝影俱樂部,那時候是跟風光相館,我爸爸還有在延平路那 邊的東光相館,還有一個吳吉川都是好朋友。我收集過林慶雲老師的攝影專集,開頭是一個小孩 拿著相機,越看越像我,問我媽,我媽說那個就是你,可是他寫的那個年代好像不對。我還很小 爸爸就跟我講,以前有一種出租相機,去小琉球玩就拿著去玩,回來再幫他洗相片,當時有相機 摔壞了,我爸爸就拿作廢的底片給我四處去拍,我那時候讀幼稚園在聖家幼稚園,那我就是出去 拍,拍完了我爸說拍壞了那再去拍,經常在中山路延平路那邊,拿著相機跑來跑去,我小時候就 這樣,所以我跟相機很有緣分,那時候我回來的時候進入共和新村,幾乎就不再用單眼都用小型 數位相機,因為以前我參加攝影比賽拍過很多東西,很妙,人就是這樣反璞歸真,拍了很多東 西,唯獨沒有拍過自己的家鄉,直到 92 年回來,我就改邪歸正決定只拍共和新村,經常記錄來 訪的客人也好,馬家發生什麼事情,金世傑的父親金伯伯今年 107 歲了,107 歲是什麼概念,有 一些來賓重要的人物去他們家拜訪跟他祝壽,就打電話給我,王立皓,明天一定要來給我拍照, 以前你爸都幫我拍照,你爸現在拍不動了,我賴給你了,你就來給我拍照,這種畫面很多,比如 說他當初過 100 歲生日的時候退輔會的人會來他們家致贈一些禮金,我也是去拍照,國防部來送 禮我也去拍照。但是有一個我沒拍到,就是周美青夫人去小琉球回來去拜訪他的時候,當時我人 在不在東港,他也打電話給我,我說人不在東港,我說周美青身邊一定帶很多會照相的,可以請 他們拍照。所以我拍很多東西的想法,其實那些都是攝影人的反射動作,對影像的執著,總是會 思考一個問題,這個東西會存在多久,這個地方我走進來看這邊變好多,以前不是這樣子,所以

問 5:老師請問一下你拍那麼多照片,有什麼樣的想法要怎麼去安排你拍的那些相片? 王秀琴 答 5:其實我很後悔太晚來拍共和新村,當年在攝影界身材還很好想說一定要拍一系列的裸照在 共和新村,那才有賣點,我拍了很多風景,導覽客人,還有遊客,沒賣點不夠吸引人,至少拍一 些能做成月曆的,其實我很小就玩相機,一度懷疑,當時拿相片給我爸看的時候,我爸當時很年
我一直思考當初如果不雞婆一點,怪手要拆碉堡時,我跟司機說等一下,拆之前要拜拜燒金紙, 我說給我點時間,就趕快拍一些照片,如果不雞婆一點就沒有了,至少那個東西的硬體不見,唯 一可以緬懷的就是這張照片,跟別人講這張照片的故事,就可以講三天三夜,所以對我這個攝影 人來講,相片是很多記憶的收藏庫。 有一部片,有一些店應該還找得到,像我們這一種老頭比較有興趣,煙這部片在講一個攝影 師每天固定在店門口架攝影機,每天固定拍三個位置,開業幾十年相片一大堆,結果有一天他的 老客人去跟他要照片,說太太上個禮拜走了,有沒有她上班經過這裡的照片,他說你看相片這麼 多,讓我找幾天,結果找到他太太走過的身影跟背影,就把老照片送給他,相片的偉大在這裡。 佳冬有個佳冬新村已經拆掉了。當時人搬走還沒有拆的時候,一個朋友住哪裡說你快過來,有台 電視要給你,還有一些老照片看要不要,我就到隔壁廢墟搜到很珍貴的照片。有一天掃描照片上 臉書,其中有一張台汽金馬號小姐跟司機的合影,當初做金馬號小姐的人就來跟我要照片,你看 相片多偉大啊!所以相片對我的意義就是這樣,那些相片我都會留著,保存照片也是個大問題, 一個人有時候體力也不是那麼好,說到搬家我媽就瘋了,你這幾箱都要搬走,我說相片一定要搬
都租給別人開書店開咖啡廳,我很難發揮作用我有想過但是很難明白嗎?

在池上便當哪一條,是周家的木材廠整片因為進口木材挾帶一些蛇跑到共和新村裡面,經常請消 防隊警察去抓跟拍照。還有一種經常拍到,在後寮溪哪邊跳河的,警察常去那邊看,我是長子我 爸洗照片和吊照片,都是我去幫忙,所以小時候看過很多那種照片,因為警員常來我們家說後河 那邊又有人跳河了。

歲東港哪時候廟會跟現在不一樣,我很喜歡以前的廟會,以前東港是很熱情的,
有一個老先生,他經常在那邊,大家一定都認識這個老先生。 問 6:以前我在工作新村也有混過,以前在幼稚園工作,還有跟你們去縣政府抗議過。王秀琴 答 6:原來你是臥底,再從臥底變盟友,那邊我後來成立了一個佛教的精舍,在東港辦了一個從 民國 100 年開始到去年,東港幾乎沒見過的密宗的火供,我要離開的時候除了把我的東西帶走, 現場東西都沒帶,只帶了一個東西 泥土。把它弄乾之後裝在瓶子裡,這是對家鄉的緬懷以後還 是不是住那個地方也不知道。我要跟軍方簽切結書的時候,在立委辦公室跟剩下的
了很多包括大寮鳳山左營台南嘉義,很多為眷村家鄉而戰的老盟友,有的病死麼說倒就倒了,住 進加護病房 ICU 病房出不來,年紀跟我差不多都勞累過度,所以十幾年也對得起這項工作了,我 們就散了,那時候 18 戶在立委辦公室把事情說清楚就解散。相片是這樣子有空的話會掃描放在 臉書。 問 7:老師有拍到後河的照片嗎?王財仁老師 答 7:不多,補充一下後寮溪後河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以前小時候我們開相館,黑白相片是要晾 乾的,幾乎隔三差五東濱派出所的警員就到我們家洗照片,有抓蛇的,後寮溪景觀橋穿到後面現
:王老師我們也可以許願嗎我們家就住在嘉蓮里,現在是興漁里,以前芳都橋維修時,從共 和新村搭了竹橋到興漁里,很少有看到這個竹橋的照片,老師是沒有還是比較少這橋的照片?我 讀東隆國小常去後面的雜貨店光顧買饅頭,就是老師家。其實共和社區對我們來講還是存在著神 袐,絕對不是我們女孩進去混的地方,我們很少會進去。接觸比較頻繁是有竹橋那一段時間。因 為共和社區後門開了,勢必要經過共和社區才能到學校。鄭麗燕老師 答 8:我就更沒有這個照片,那時候我才二十瑯璫歲,那時候還沒有數位相機,我找找是否用我 爸的相機拍過,如果竹橋發生在搞眷村文化時鐡定有的。那個太早了我沒什麼記憶。以前經常到 嘉蓮里,芳都橋右轉那裡找練武的學生都要走那一條竹橋。我家就在東隆國小後面的雜貨店,後 來變麪店隔壁是早餐店。女孩子跟男孩子進去共和社區作用不一樣意圖也不同。 問 9:我們已經想盡各種辦法,葉老師講的沒錯,人和土地不在了,再留戀也是強求。我們逆向 思考好不好。從三十八年人進去的原汁原味的眷村,時間更迭,慢慢的本來關著且有警衛的門也 打開了,人也進來了,一直到後來,假設今天國防部沒有要拆,眷村依然在,請問它的濃度還有 多少?如果這樣它還會一直存在嗎?人口外移很多,我姑姑有進去租賃,其實原來的住民也少了 很多。鄭麗燕老師 答 9:一般是這樣,很多地方的也都是這樣子,人口外流。這有一個問題存在,是這個地方是被 存在的。比如東海,兩三年前我的兩個朋友去幫他們發展協會側錄拍一些東西,這個東西只要存 在,裡面的東西會更迭但不會消失。傳承必須是它存在,下一代一定會有他的思維,人是一個很 重要的單位,他會慢慢豐富這個文化的根。但一旦這根被抓走就必須重頭再來一次。那就非常麻 煩。比方說,現在已經在打包,有一天把麵食館的小朋友叫回來做個麵疙瘩,腦子裡已經沒有比
走,要再找時間慢慢整理。有天無意間我在整理以前廟會的照片,有一張拍到我朋友的一個大 伯,小時候 16
廟會充滿人情味不像現在,以前他 16 歲扛轎子,我就攔他拍一下他就向前走,結果那一張拍到 我朋友的大伯。廟會的照片有 3 箱還要再找,不久前無意間蒐到一張照片放在臉書,東隆宮前面
18 戶說,這 條路算走到頭了,希望大家都配合,這是國家政策,算我們走投無路也好,簽一簽,因為十七年
8

例,揉麵是要有比例的須照比例做,從老眷村被軍方貼封條,撤出來之後那些記憶都不見,只能 直觀,因為比例已經想不起來,結果發現小朋友吃的爽歪歪,很棒都沒吃過。我跟小朋友說我在 你這個年紀的時侯,我們家每天吃的就是這些東西,他才知道我們是從小吃這樣長大的,透過食 物告訴他們當時的生活是這樣子的。往後還有機會嗎?很難講。從這邊離開之後心情也會受到一 些影響。奮鬥十七年家人也告訴我放手吧!往後不要再去想社區的事,而是想怎麼照顧自己,還

有人生規劃,現在都虛歲 58 了接下來繼續要做自己一直未完成的事。 問 10:其實這個後寮溪講座,主任有特別提醒會繼續延續下去,老師您可以退休但是當顧問, 指點後續我們該怎麼做,讓後面的人看見我們的努力,還有這個政策是對或錯可以當借鏡。常常 聽人講,花一二十萬去羅馬競技場看斷垣殘壁和感受他們的文化氣息。但沒有關係,雖然共和社 區被拆的亂七八糟,我們還可以畫很多蘭花跟蘭胡在那邊,應該沒有問題。王財仁老師 答 10:不得了,您那個套路訓練有素。 問 11:問 麗燕老師:老師您覺得只有眷村的人或孩子才能傳承眷村的文化嗎? 答 10:廣義角度來看,眷村內部至今本身內部就沒有生機,所以我們怎麼去定義眷村的人。這 麼講好了,愛眷村的人都能當眷村人,有些人對眷村無感只想住這裡的環境而已,這樣不能當眷 村人。 問 12:麗燕老師:在座都不是眷村的人,我們卻願意投入來聽王老師講眷村的事,表示我們也 想要做些什麼,對眷村的關心,說實在的我們是什麼也做不了,但至少以後我們還可以講到眷 村,還可以跟別人傳達您的理念以及王立皓這個人。 王老師:我看麪疙瘩是不做不行啦! 王秀琴:葱油餅也要。 王立皓老師:您是打太極拳的啊!跟傅老師練太極拳的,怎麼繞繞繞又繞回來了。這個是這樣, 我怕手感做出來不好吃。 王秀琴:不會不會!! 答 12:眷村的葱油餅不油跟一般市面上買的不一樣,有時候有人買葱油餅去我家,我爸還在時 跟我幾個叔叔伯伯在喝茶,我弟在東港某一家買葱油餅回去,伯伯咬一口丟旁邊就講,媽你個
一些思鄉情怯的老伯伯吃的,有些老伯伯一咬第一口就抓著送去義工的手說,這個絕對不是街上 買的,是你們手揉出來的。特色就在這裡。 問 13:所以下次請主任允許我們邀王老師來講共和社區的美食。王財仁老師 答 13:我能講到的點不多其實只是愛管閒事,能講共和社區的比我老一輩的很多都能當解說 員,但是他們不願意出來講,問題在這裡,或是平常在巷子口講的口沫橫飛,頭頭是道,大江南 北,擺在公眾面前,立正站好一個屁都放不出來。我曾經跟眷盟理事長講過共和新村很多人可以 當解說員,不只是我,他們活的比我老,在這邊生活得比我久,可能曾經見過的經歷過的都比我 多,他們有訓練的潛力,可是前提這個村子必須存在,可是當時總有熱情,所以變成他講我來幫 他說,就變成這麼一回事。眷村大江南北看一個特點,光一個共和新村統一來講外省伯伯一定有 四川人河南人山東人福建人安徽人,那這太太就不一定,有本省人原住民客家人,所以它是一個 民族大融合,很和諧的大融合,完全沒有省籍情結。這些老兵來台灣可以娶到台灣的媳婦,台灣 的太太,我告訴你他很知足的。講句不好聽的很多外省伯伯是被騙婚的,相親的時候是妹妹,弱 智的姊姊結婚時化妝也看不來,結婚後才知道娶到智能障礙的姊姊。伯伯的心胸多好啊!很多老 鄉說他被騙,他會說這太太多好,一不會亂跑,二不會亂來,三聽話,心甘情願。心想能夠來到 台灣,經歷戰爭後可以安安定定就算一輩子煮飯給太太吃沒問題。很多外省伯伯的心胸是很開闊
逼,這是那個什麼東西啊!什麼玩意兒!外省葱油餅是不油的。以前我辦活動時做的葱油餅是給

餃子,山東人的特產,非常難做,很不好做手續非常繁鎖。第二個要出魚麪,因為東港到現在都 沒有魚麪這東西。當時有這個概念,叫廚師下去研究,也到左營眷村拜訪幾個山東的朋友,他們 把魚餃子大致做法告訴我。在青島做魚餃子首要原料就是土魠魚,很貴的,手續很繁鎖但是非常 好吃,很多人沒吃過。我吃過一次,好吃。 葉亭君老師:我們堅持蔥油餅

琉球人,算是我的學生,他的廚藝非常精湛,我們先不要用土魠魚可以用其他魚來試看看,第一 次做試吃,大部人反應還不錯 。光是魚餃子工序就很繁瑣,更不要說用土魠魚來做那更繁瑣。 沒辦法老天出面不給吃飯,兩年一個月關張了,這計劃沒辦法完成,我一個人是沒辦法的,能配 合的就是揉麵因為要研究麪的筋度,當時老眷村麵食館的麵條是手擀出來的,比較彎也比較厚一 點點,吃起來很彈牙。 王財仁老師:老師您可以繼續揉麵其他的我們來處理。 王立皓老師:不簡單,晚上回去我會託夢給你告訴你怎麼揉麵。

一個雲南人,姓雷有人叫他老雷或雷公,他住哪,有趣了,他堪稱在後寮溪是第一個有名的水上 人家,他是沒有領終身俸的,來台灣要靠勞力賺錢,他就在共和里游泳池右側旁邊,後寮溪上面 搭個房子,就住在上面,吃喝拉撒睡都在上面,吃魚就下去捕魚上來煮,他經常去我家,他身體 真的很強壯可是後來喝酒過多肝硬化走了。要走前大概半個月還去我家,身上都是黃疸,他本身

:剛剛聽你講了麪食融入東港的特色,在東港吃魚新不新鮮或是冷凍的一咬就知道了。麪 食一咬是手工的,完全聽話。葉亭君老師 答 14:其實後來老眷村麪食館有訂了五年計劃,可是只在東港開業兩年,在眷村只有一個月, 國防部就貼布條不讓我營業。那時跟配合的廚師想說東港是一個產魚的地方,五年後預計要出魚
問 15:立皓老師從小就有在攝影,搞不好倉庫裏可以挖到後寮溪相關的影像。不一定只有芳都 橋,因為一不小心可能會有。葉亭君老師 答 15:以前有一個人,人家都稱他雷公或是大力士,大家都是五年級生,有聽過這個嗎?他用 牛車幫人搬家,後來改為大的板車,都打赤膊,搬到哪裡他都會搬,也會從東港搬到下廍,他是
很黑黃疸看不出來,我是從他的眼睛看出來黃疸,好像冥冥之中來跟我爸辭行,身高不高但身體
著繼續走,他就住在後寮溪很難得的一個人。當時我父親為了營生而開相館,所以當時有很多我 認為珍貴的影像都沒有拍到,老雷這個人是我認為是一個可以記錄的人物。 王財仁老師:底片要錢所以不能亂拍。 王立皓老師 以前拍壞了底片就沒了,一張十來塊,現在卯起來拍。以前拍 36 張照片,從拍照到 洗膠卷要多少錢。但是我覺得以前我爸還在的時候,多少會埋怨一下我爸,以前生活在中山路, 有些地方不一定要針對人有些景可以留下。 王財仁老師 搞不好以前那些照片有留下東港老街市景象。
的。至於講美食我所知有限。僅限我所知道的範圍,當初的老眷村麪食館也只有麪食而已。眷村 的美食太大了,有些我甚至根本都沒有吃過,更別說會煮。在鍋子前發呆一整天也做不來。我會 的就揉揉麪疙瘩還可以,做做三十分的葱油餅。勉強可以湊合湊合,你們也湊合湊合,其它的就 沒有辦法。 問 14
王立皓老師:我已經開始跳回魚餃子了,我們當初先做出幾版魚餃子,當時跟我配合的廚師是小
很健壯力大無窮幫別人搬家,從甲地拉到乙地,唯一解渴的沒有礦泉水,就是紅標米酒,喝完塞
王立皓老師:那些街會有人物,比方說,我從中山路跑過來拍一張,那個街景大約多少還是可以 看得出來,比方說天主堂我們現在看到前面是大排水溝,四十年前,前面是花園,我小時候是天 主徒在那邊唸幼稚園上道明班,所以印象非常深刻,大門是在輔英這一邊,那時候輔英是五層 樓,小時候覺得五層樓很高,現在大門是靠大排水溝之,以前是草皮跟花園還養了狗子,我還有
你那個臉,告訴我鍋貼兩個字,從蔥油餅變鍋貼了。 王秀琴:他是麵疙瘩我是蔥油餅。 王立皓老師:你說你的小名是蔥油餅是嗎,他的小明你是麵疙瘩 王昭雄:他的眼睛充滿了蔥油餅不是黃疸。 問 16:上次請一位來講製冰,歪樓成怎麼吃冰,這次 講到變食物。這次其實是在講沿著後寮 溪,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其發展背景,然後我們可以在這條溪的豐富資源及文化,這些人事地 物,通常講到最後都會變成另外一種主題。葉亭君老師 答 16:你看東港的大拜拜迎王祭典熱鬧的陣頭都不會經過共和新村,絕對不會進入共和新村, 當然這個也有好處,因為共和新村是一個很特有的獨立的文化區塊,我很多外界的朋友進入共和 新村都會有進入另外一個時空的感覺。這邊怎麼鬧中取靜,很不一樣,他在外面吃完海蘚都會進
新村裏頭就有幾個正統眷二代扮家將,還有在廟裏幫忙的都有。所以一定會有銜接。 問 17:老師你們小時候都沒有到後溪去玩水或做些什麼事?王昭雄 答 17:以前靠近那邊有彈塗魚,很多。以前有很多朋友住在那邊,家後面就是後河。以前靠過 去就跳出一整片。後來上自然課才知道是彈塗魚。還有很多很大的蟹洞。小時候都在那邊玩也看 過很多生態。 問 18:可以講一件關於建築事情,剛剛講過結婚會不好意思的事, 勝利新村有一些房子,可能 是為了分配中間就做了一道牆變成兩戶,日式房子可能是不夠住所以也外加,你對這些房子那一 段時間變遷的樣貎是不是有記錄。葉亭君老師 答 18:一開始是跟幾個大學教授接觸之後發現這些變化才開始記錄。有些朋友來共和新村看日 式建築時,早年曾經施作過,大部份都是十來歲的林邊跟烏龍人來施作,設計監工技師都是日本 人。明治維新時代派到歐美學習的除了醫學和軍事就是建築師最多。以當時日本保守觀念無法接 受國外吸收的建築概念,更不可能讓他們在日本盖房子所以就派來台灣試驗,就盖出這些軍官宿 舍群。共和社區可分為五加一等,我發現其中有一個壹等,不在甲乙丙丁戊之內,是特等房,因 為民宅不會有很粗的國旗杆座。所以我們推測應該是裏面的公部門,洽公所、聚會所、交誼廳或 者郵局等公家單位。特等含蓋其他五等房的特色。老兵來以後真的不夠住,首先在日本人規劃的 空地上因應反攻大陸而蓋起克難屋。有些房子是怎麼蓋出來的,我核對過那個地方是在美軍大轟 炸時被炸掉的地方。因為美軍重點轟炸日本人活動最頻繁的地方,共和新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有 些房子是這樣被炸掉的。可是後來我問過一些空軍耆老,他們嚴格推測說習慣上不可能,因為共 和新村的丁等跟戊等房是雙拼房,空軍會有轟炸冊,空中攪雙拼房的瞄準點很大又是木造房,炸 了會延燒,所以他們應該寧可切斷中間讓它空掉而燒不過來,所以到共和新村主要道路有很多消 防栓是怎麼來的,因為那邊都是木造房舍。如果到幼兒園那邊大部份都已經是洋灰房就是水泥 房,所以那邊的消防栓就很少,因為獨棟被炸時沒有立即滅火的危機,但戊等丁等是木造就會 有,而且消防栓特別多。到了老兵來接手這些房子,使用習慣與日本不同且孩子又出生,所以房 間不夠住勢必得增建。有個日本建築師跟我講說,這個問題日本也存在不是只有你們這樣,早年 是如此,你們台灣的專家認定所有聚落的標準是房子社區或聚落必須兩百年不變,他說不可能,
印象。
來散步。裏面的老伯伯很少很少是民間信仰。所以陣頭從旁邊削過就好,這也是對的,尊重他的 生活空間跟特色。但不能說共和新村的二代或三代跟東港陣頭文化沒有銜接,其實是有的。共和

只要有人住不可能不變。在日本也是如此,會因為不同需求而增建,但增建的遺跡代表有人生活 過的遺跡。老伯伯在增建時大多會用台灣既有的素材,所以蓋出來跟日本人蓋的有高度反差,一 看就知道。旱年共和新村每家每戶日本房都有煙囪,日本人留下來的。但因為老兵使用習慣不

同,煙囪都被堵起來,只要是煙囪有兩個一個廚房一個浴室。早期,像我家剛搬進共和新村的時 候,我很佩服他們有一種東西,在廚房跟浴室之間用的不是磚或地板而是黑色夯土,很硬不知道 怎麼做的,潑水也不溶,後來也是老兵覺得踩在上面怪怪的,就把它弄起來舖上磁磚。好像不會 積水,很妙的工法。甲等跟乙等已經不是木造的。而是用噴塗上去的灰泥,這樣才會有毛隙孔使

很好施工,其中一塊弄開就是空的,後面用檜木板釘一個箱子,前面做一個信封孔就成了信箱。 裏面角落邊會做一個水泥池子,倒樹葉進去燒的,從外面一個孔扒出來。當時我問過文史協會, 他們訪查得知那是以前日本人的貓洞,因為日本人喜歡養貓,方便貓進出用的。但事後一個大學 教授跟我講,不太可能,因為牆不高,貓一跳就過那需要貓洞。在國外的貓洞是門下方會留一小 洞給貓進出,因為它跳不進來。可是這院子的牆不到人的肩膀高要貓幹什麼,跳牆就好,貓的智 商沒那麼低。所以有些遺跡原來是清垃圾用的。

共和新不淹水的另外一個特色就是地下存井。我們稱為過濾井,只有日本房才有,克難房沒 有。有一個地下存井分三層過濾完的水是清澈的,淤泥沉在下面,一部份雜質就流到後寮溪,日 本時代叫東港大排。水是不用馬達打的,每天積的水溢上來就在最後有個洞流入水溝。第一個洞 是流到後寮溪,第二個洞是家庭廢水處理,第三個洞是流到外面水溝,流入水溝的水是已經過濾 完成的。這是他們非常厲害的地方。日本人會在馬路旁邊蓋草皮植被,因為它是海埔新生地填砂 造鎮起來的,之前是一片濕地。為了讓這塊土地持續浮在上頭需要大量地下水。所以蓋共和新村 之前,已經做了很完備的水文調察,所以他們蓋出來的土地是真的會呼吸。如果是我們的習慣一 定把路蓋到滿,但日本人會留草皮讓地呼吸,讓兩水滲下去充分利用。所以剛剛葉老師講的共和

得熱脹冷縮不會裂,現在還在可以去看。 問 19:還有一個是圍牆好像可以燒,做得像信箱。葉亭君老師 答 19:那個是早年有人懷疑說共和新村的空心磚牆是國民政府時期做的。但天佑我也,無意間 在張媽媽家看到一張老照片,他們大兵要撤退,當時就有運輸機飛行員先降落在岡山機場,物資 先送來台灣,需先造冊拍很多眷村,當時有來共和新村拍過,拍完之後回到四川就跟張媽媽說:
來講,尤其在雙拼房,左一間右一間這兩戶人家以前日本時代是沒有中間那堵圍牆且共用大門,
張太太以後你們就住這個房子。我一看那時就有空心磚牆,確定是日本人做的。那空心磚牆過去
走進去左右各一家,但中國使用習慣重隱私所以中間砌一道牆而且還做了兩個門。因為空心磚牆
下去拍。共和新村在蓋大樓時無端倒掉的樹有很多棵,後來發現是因為蓋到五樓之前,下面的水 要先抽走不然沒辦法蓋,三十幾根管大量的把水抽到後寮溪。抽了一年七個月形成局部乾涸現 象,沒有水的狀態,有些樹的根就沒辦法吸到水,樹沒水的部份就會乾燥。白蟻就該處開始蛀, 所以樹的重心就會偏一邊。有一次午餐時,碰一聲很大聲,出去一看一棵椰子樹倒了,好險一個 老人剛剛走過沒被壓到。我一看一邊濕潤另一邊已經乾掉了,白蟻蛀掉了。其實當時日本人在家 裏會有一個戰備水井,但因為使用習慣不同就填起來改用抽水馬達,但地下水井不斷會有水出 來,但在蓋大樓時有幾戶人家馬達一開是空轉抽不到水,所以很多樹也是吸不到水的而局部乾涸 斷掉,所以幾乎都是白蟻蛀斷的,我都到現場去看過。 問 20:對台灣的日本建築都一直很好奇,很多東西都非常環保且好用,我可以分享一件水的問 題,我在三西和那裡有一個砲台,塵封了很久,後來我跟他們的理事長把它拆開進去看。我把結 構畫一下,下面是空的都是水,是因為沒有封頂的關係。它是機槍碉堡防空用的,可見他們的建 築設計是這麼厲害的。葉亭君老師 答 20:共和新村全部來講共有兩座碉堡,很好認的,後寮溪剩最後一個碉堡在那邊,跟我家那
最早那棵樹,在活動中心考駕照旁那棵倒了。倒的那天有個住戶打電話給我,七點二十分我趕快

邊馬路拓寬拆掉的碉堡是一樣的。一定有三個槍眼,那個大的是駕槍用的,表示那是一個地界也 就是要塞地,如果靠過來可能就開槍了。如果在共和新村裏面都是龜殼狀的防空洞用來避難,而 碉堡是有防衛的作用。

分享 1:文化存在必須要有幾個因素,一個是土地一個是人,當這兩個缺了一個那文化就沒了。 當眷村搬過來,土地是自動成形,這些人也是自動在那時進來的,經過時間的演化,文化就造 成。在這裡文化消失有兩種,一個是商業行為,一個是政府力量讓文化消失。我們東港現在看到 的是共和新村消失,未來可以預期的是南平里的文化也會消失,屬於養殖文化。目前這裡是軍方 強制執行,那一邊是土地開發財團進去,慢慢的南平也會出去。所以一個文化消失是這樣子的。 所以南平里本身的文化也會消失,只是比共和里慢一點。重建一個文化必須先有土地,人可以慢 慢建構起來。問題是要有一塊土地沒那麼容易。如果要把眷村文化叫回來那土也在嗎? 葉亭君

王秀琴:老師很會做葱油餅。 王立皓老師:我先觀落陰一下叫幕伯伯上來。把他做饅頭的密方交給我,我再告訴你,我們兩個 偷偷研究。 王秀琴:我吃過你做的葱油餅。 王立皓老師:你就把它忘了。別那壼不開提那壼。高一時,我爸相館面臨最大的轉型就是快速沖 洗快速崛起,高三畢業婚紗公司出現,所以我爸的相館沒落不開了,改開早餐店,訴求是完全手 工所以很辛苦。晚上 8 點開始發麵四個半小時 12 點半之後起來開始揉麵。那時候有做厚蔥油 餅,手工蛋餅跟大煎餃。後來開老眷村麪食館才做薄的蔥油餅,手感生疏了,揉麪很辛苦,沒開 店不知道,開店之後很多麵條都要揉,麵團,蔥油餅,水餃皮都要揉,揉到網球肘,治療很久, 不過揉麵是很有趣的。當初還在共和的時候跟屏北社大合作,早上導覽下午體驗包餃子的活動, 包的很多形狀都有,現場煮現場吃。屏北社大後辦,屏科大先辦,許光庭老師帶學生來。 王秀琴:就之前那個場地,我記得很多活動都是在幼稚園那裡辦的。 王立皓老師:對,沒錯!現在村子沒了突然要我辦這個活動,沒場所以及主要是配合的人事物都 不在了。 王秀琴:我們可以全力配合。

老師 閒聊 1: 王立皓老師:我來這邊講第二次了,第一次是下課。你說:預備衝,去王伯伯家饅頭。 麗燕老師:老實說現吃的饅頭沒有小時候的味道,不曉得是不是那時沒有東西可以吃。 王財仁老師說:老師,我們可不可以許願吃到饅頭
麗燕老師:我們可以找場地,讓我們找回那些味道。 王立皓老師:你們熱情如火。 王秀琴:老師沒打聽過我們社團是永不放棄的。 其實我對眷村有很多想法,主要是想傳承。可是後來在縣府開會時,國家不給我機會也不給眷村 的孩子機會。可以給原住民,客家人機會但不給眷村機會。王財仁老師:那我們給自己機會。 麗燕老師:一開始老師就說,有美食什麼都好說。 王立皓老師:美食擐出來就沒什麼情結了。 麗燕老師:所以眷村沒了,我們真很欽佩王老師的毅力,如果我們還想跟眷村有所連結,就是從 王老師這邊,從吃開始。 王立皓老師:曾經有一個單元來拍攝,眷村老味道,其中有一個專輯,要吃各省味道,我就去找 幾個,當時大家都還在。像馬媽媽是回教,文媽媽是湖北人做餃子,四川人張壯梁先生很會做麻 婆豆腐。這些菜通通擺在剛剛說的幼稚園裡,新唐人電視台拍攝,拍完了大家坐在那邊吃,說穿 了我也是第一次沾到這個褔氣。當時我去號召這些人,那時的氣氛還不錯。

閒聊 2:我看你的面孔好像很熟,好像路上有見過。漁郎,鄭品褀,你看看我的眼睛厲不厲害, 抓嫌疑犯我最厲害,鄭品褀常去我家,他跟我弟是同學,我經常跟你爸拿那很怪的春聯,我去拿 春聯你爸一眼就看出是我,這就是他,因為內容都超怪的,我們家貼客廳的春聯都是他爸寫的,

隸書寫的,指定他爸寫內容比較不一樣。

麗燕老師:今年也沒有了。

王立皓老師:今年我怕沒辦法貼了。

麗燕老師:爸爸沒辦法寫,爸爸走了。

王立皓老師:鄭品褀有通知我,我跟他說,我是密宗的上師所以不能參加紅白事,當時本來就應

該幫你父親點燈的,點四十九天。修密宗的超渡法事四十九天,你弟跟我們因緣很深的。

王財仁老師:所以應該吃得到麪疙瘩。

王秀琴:是葱油餅,同意的鼓掌。

王立皓老師:我發現他們都有備而來。

閒聊 3: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