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 建 大 成 Thesis Design Brief 01/ 11182023 快 報 一 畢業設 計 NCKU Arch 112
NCKU Arch 112
NCKU ARCH 112 Thesis Preview
P06 方俊凱 分靈邊界 苑景 出走;金廈大橋 後山新知
蘇洛 林永濬 莊昱潔 方玟心
P14 古爵誌 等待沙丘
曹詠行 吳宇承 吳昀軒
陳若欣
信仰矛盾 浮田
生死界線
失序之島 呂珂
游邛希 徐家昱 陳佳衛 洪懷昀 鄭馭 林靜娟
P36 靈山 家也非家 敬畏與否 花現 都市遊牧
P68 薛丞倫 佔領宣言 消長之間 鍾沂璇 黃旗蕾
P72 賴伯威 中興大學 校園規劃 場域的重生 陳奕中 陳映融
After We Meet 居之所向 林蜜絲 余承蔚 潘中昱 張易夫 廖子瑄 陳玉霖
P46 Titipapan Meeting Point 虎尾美術館 產業的現代記憶
P78 Garden Station MultiVerse Exchanger 江子沛 張偉平 高鏡融 柳川肯
林文馨
黃筱筑 蕭子琳 吳光庭
P24 公共新秩序
再現水色
文化轉化所
P56 城市舞台 育苗新圃 正德之所 回家的路,在海上 陳曉柔 戴淮安 廖振嘉 李曄舜 張鶴齡
P30 林宛蓁 未竟之路
黃靖琁
謝侑呈 林孟萱
風化港都
自然導航
P66 穴+囪=窗 Learning from Taiwan Additions 吳孟軒 李欣恬 黃聖鈞
Content
分 靈 邊 界
阿 蓮 鄉 |
高 雄 市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方 俊 凱
關 鍵 字 :
邊 界
分 身 當 代
蘇 洛
作為北高雄平原唯一的制高點,大崗山 分別因為被視為風水寶地而逐漸發展出 了宗教信仰(超峰寺),並且因為香火興盛 發展出許多分靈體(龍湖庵等等),在太平 洋戰爭時期因為軍事需要而實施戒嚴, 分別在入山口和山頂增設了管制站和雷 達站,山上寺院也不得不遷徙至山腳, 解嚴後留下山腳的寺院並在山腰原址重 建,後又因為石灰岩地質,水泥礦業建 設了採石場和加工廠,這些因素造成三 種開發在山體上和山腳平原上皆出現量 體,視為「分身」現象。
而現狀因為過度目的性的開發,宗教信 仰、水泥礦業和軍事分別在山體上佔據 不同的部位,讓當代人在感知山體的整 體性出現嚴重斷裂,由此用「分身」之邏 輯作為擾動感知的機會。
Presented by 06
F i g . 1 宗 教、軍 事、水 泥 分 身 F i g 2 立 面 佔 據 F i g 3 感 知 分 裂 07
苑 景
待 定 | 苗 栗 縣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關 鍵 字 :
市 場 翻 新 歷 史 建 築 鄉 村 產 業
明治年間已經存在的苑裡市場,在苑裡鎮民的日常生活中,已成為不可或 缺的場所。每逢初一、十五或者重要的節氣,苑裡市場的熙攘人潮更凸顯了 深植於常民生活中的文化傳統。苑裡市場豐富且多樣的零售環境,不僅滿 足當地居民的內銷需求,更成為海線生鮮食品的重要產銷中心。鄰近大甲、 新埔、白沙屯等地的居民,也紛紛選擇苑裡市場作為購物或消費的首選地 點,從而突顯了苑裡市場獨特的人群聚集性。然而,隨著一場大火,焚燒掉 了人們賴以維生的場所,也摧毀了原本欣欣向榮的社交氛圍。究竟是什麼 原因使得如此重要的場域難以重建?而我們又應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它。
Presented by 方 俊 凱 林 永 濬
08
09
F i g . 3 市 場 與 人
F i g . 2 歷 史 涵 構
F i g 1 苑 裡 鎮 資 源 探 索
出走;金廈大橋
金廈海峽 | 金門縣, 台灣; 廈門市, 中國
指導老師:
關鍵字:
方俊凱 distance detach isolate
金門是一座離島。
我解讀離島之「離」為: distance, detach, isolate 等字義。與 台相隔三百里;與廈僅有兩公里,特殊的 分離狀態造就了金廈兩岸既互相對立又 具有聯繫的關係。
從基礎設施的歷史疊圖可以發現,金廈 在政治、經濟上的牽制,以空間的形式呈 現在地圖上一目了然。
我選擇以bridge這個最基礎的設施作為 施力點,做一場我對於兩岸關係與建築 理論的宣言。
莊昱潔 Presented by 10
11
Fig.1 "Not just a Bridge" concept drawing
F i g . 1〈觀 光 的 花 蓮 港〉,吉 田 初 三 郎,1 9 3 5
後 山
新 知
待 定 |
花 蓮 縣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花蓮,是許多人口中的「後山」,以其近在咫尺的峻嶺深洋、縱谷綿延的稻浪 及漫長的路程為「花蓮」印象。
關 鍵 字 :
後 山 價 值
Presented by 方 俊 凱
想 像 的 地 景
成長求學的十八年、異地生活的四年,我待在花蓮的期間總感到矛盾和焦 慮。在這個偏鄉林立的觀光大縣,「地方發展」與「地方創生」被劃上等號, 城市樣貌逐漸替換成另一個「被認知的花蓮」。人與觀點進出花蓮的流動構 成想像的地景。
我想重新思考花蓮的價值,在最直觀的人與山海的關係中,認知新的後山。
12
en cognit ve map (N na from Hsinchu)
玟 心 13
Hua
方
F i g 3 交 通 系 統 人 如 何 進 出 花 蓮 F i g . 2 認 知 花 蓮
等待沙丘
鳴沙山 | 敦煌,中国
指導老師 :
古爵誌
關鍵字 :
沙丘 旅程
《等待果陀》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克 特的代表作。描述兩名流浪漢維在傍晚
時刻,到一棵樹旁等待果陀,而果陀沒 來,為了打發時間,他們不斷地來回走 動,說著片斷式無意義的對話,然而果陀 始終沒來。
明日和合製作所的《等待果陀》展演中, 觀眾在現場抽著號碼,等待霓虹燈的叫 號進場,他們或許滑手機、或許無聊的四 處張望、或許放空,成爲《等待果陀》表演 的一部分。
鳴沙山位於敦煌南側,鳴山南路的終點, 景區入口再步行2公里處,人類文明的 邊陲地帶。巨型沙丘如同無聲的幕景,承 載游客、工作人員、居民和駱駝在此形形 色色的等待。有人跋山涉水,歷經千險萬 難。有人中途離場。有人一帆風順。
呂珂 Presented by 14 15
信仰矛盾
林邊鄉 |
屏東縣, 台灣
指導老師:
古爵誌
關鍵字 :
水
人神互助
信仰衝突
自古以來由於國家社會界入地理變造使 得「淹水」及「地層下陷」一直都是林邊鄉
這個全台灣最小鄉鎮的最大難題,而淹 水造成的空間關係改變也與人民的信仰 產生了一些衝突與矛盾。
林邊的信仰中心為忠福宮與慈濟宮兩大 主廟,兩者共用的戲台為一棟一樓為鄉
村辦公室及活動中心,二樓則為戲台的 建築,而人民會聚在這三者形成的三角 地帶間觀看二樓的表演。然而地層下陷
過於嚴重,活動中心為避免淹水而重建, 雖保留原戲台在二樓的空間,但人民活 動的空間卻移到增建的三樓,在神明之 上是不敬的,且新的建築語彙也與原本 廟宇的戲台有所差別,因此人民改在原 觀眾的位置搭建臨時戲台。我想為這樣 的衝突與矛盾找尋新的解法與可能性。
Presented by 16
曹詠行
Fig.1 廟宇與水的共存
Fig.2 人神互助避水 Fig.4 信仰中心與水的對立
17
Fig.3 人民在海水雨水間找尋重生之路
四 湖 鄉 |
雲 林 縣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古 爵 誌
關 鍵 字 :
非 都 市 的 鄉 村 與 山
生 物 遷 徙
房 間
Forest without trees
Heavy door between
浮田概括了目前的研究內容,延續了想 像。它對遠山、背海農田的秩序產生了擾 動;它提供向東方望去的空間厚度深度; 它在復性遷移的土地上成為一個恆久的 象徵,存在在非失序的農時間;它可能可 以成為一種逃脫現況的契機。
研究的內容投射在山海之間,包括了隱 藏在山中、往返於山海之間生物遷徙的 共存與衝突;農村的迴圈與迴圈的突破; 利用「房間」的概念來做生活的搭建。
Presented by 18
吳 宇 承 F i g 1 研 究 F i g 2 研 究 七 F i g 4 研 究 十 四 F i g . 3 研 究 十 三 19
浮 田
生 死 界 線
代 定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我們有權利決定死亡嗎?
對於病痛的折磨,有的人已感到麻木,再也無法安適地活在這個世界上。死 亡被視爲一種解脫,可以終止一切的疼痛與煩惱,是個充滿爭議的議題。我 認爲人們應該要有生命的自主權,以正面的態度去討論死亡,擁有更多的 選擇或自由,在生命最後的時刻,尊嚴的道別。
關 鍵 字 :
抉 擇 解 脫
安 樂 死
Presented by 古 爵 誌
我的畢設從我個人對於死亡的念頭出發,我想透過空間來呈現對立的關 係,探討絕症患者或自殺傾向的人們如何做抉擇。試圖建構一個生死循環, 讓大衆可以參與,進而成爲生活的一部分。
20
吳 昀 軒 21
F i g . 4 概 念 圖 恐 懼
F i g 2 概 念 圖 選 擇
F i g . 3 概 念 圖 束 縛
F i g 1 概 念 圖 掙 扎
失 序 之 島
高 雄 市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關 鍵 字 :
城 市 退 化 元 素
共 有 性
Presented by 古 爵 誌
重 組 失 序
從輕軌開始,再次對於這座城市的意識依靠著慢和城市中退化的空間元素 ,讓我感知到高雄存在著巨大的個體和空。鐵路的地下化,輕軌的出現,原 本被鐵路分割的鼓山區,留下大量空白的綠地,卻再度形成一道無形的邊 界,從有到無,邊界卻無法被消除,是否該提出一個對於目前秩序的反擊和 不服從,將涵構扭轉?
以要被拆除的九如路橋為載體,以此從愛河、鐵路地下化指認出新的都市 結構,退化亦是創新,試圖重組失序,再現空間的共有性。
陳 若 欣
22
23
F i g . 3 概 念 圖
F i g 2 高 雄 歷 史 脈 絡
F i g . 1 基 地 分 析
公
立 法 院 |
台 北 市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吳 光 庭
關 鍵 字 :
公 共 性
自 明 性
民 主 自 由
政治與我們的生活環環相扣。面對現今 台灣的政治體系,看似走在亞洲民主之
最,但實際上人民對於自身社會法治的 教育及了解卻是不充足。人民高喊自由 的口號卻未曾真正理解何謂民主。我想 利用立法院的增改建,去回應上述我對 生長環境提出的見解和質疑。
議會的內部是代表者的空間,外部則是 被代表者的空間。内部為了立法而存在, 所立的法,則應用到外部。内部是外部選 出來的,但外部卻受到内部根本的影響。
一個都市裡「法」與「空間」的關係,就從 這裡開始。都市作為民主發展的關鍵空 間,街道、議會以外的公共領域,其實為 民主意識的推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Presented by 24
林 文 馨 F i g 1 都 市 街 道 與 立 院 的 關 係 25
共 新 秩 序
再 現
水 色
指 導 老 師:
Presented by 吳 光 庭
關 鍵 字 : 鳥 松 區 | 高 雄 市 , 台 灣
城 市 景 觀 生 態 維 護 捷 運 開 發
澄清湖自曹公圳興建以來,一直在高雄用水方面佔有一席之地,眾多生態 也棲息於此。然而,城市開發也改變著這塊地。
長庚醫院與棒球場的所在,曾是一座調節性埤塘,俗稱「小貝湖」,如今只 剩下幾塊小池塘,造成中下游居民經常淹水,苦不堪言。
在未來,這塊土地將重新開發,更有捷運站駐紮。然而,政府的提案卻被居 民反對,生態、水質及淹水等問題再次被提出。
開發是需要的,而捷運的興建也是必然的,但怎樣的設計才能兼具 生態保 護 又提升當地產業價值呢?逐漸消失的小貝湖能否透過設計手法,重現其 原有的功能與生態樣貌呢?
26
黃 筱 筑 27
F i g . 3 小 貝 湖 變 遷
F i g . 2 小 貝 湖 變 遷
F i g 1 設 計 剖 面 想 像
文 化
轉 換 所
指 導 老 師:
Presented by 吳 光 庭
關 鍵 字 : 西門町 | 台 北 市 , 台 灣
文 化 表 情 電 影 結 構 未 來 交 通
F i g 1 手 法 概 念 圖
F i g . 2 基 地 概 念 圖
幾百年來,各方統治者們輪番踏上這座島嶼,台灣形成不連續而自卑的文 化背景,文化個性的表述也時常淪為單一元素的平鋪直敘。
我嘗試以電影結構分析建築空間,透過此媒材能夠進行強而有力的敘述引 導和個性展露的特性,歸納出如重複性符號串聯、鏡頭剪輯般的空間序列、 並置元素以強化意義與張力等操作手法。
基地選址於西門町徒步區核心地帶的峨眉立體停車場,作為車行與步行的 轉換場所,在未來共享/共乘系統、微型運具與自動駕駛等交通趨勢的背景 下,欲討論原機能漸退場轉型後,文化涵構活動的置入與互動。
28
蕭 子 琳 29
East District | Taichung, Taiwan
Professor:
Wan Jen Lin
Keywords:
Islamic Migrant Worker Cultural centre Revolution
台灣社會並未對為經濟發展與社會服務 做出貢獻的外籍移工太多關注其社會文 化面向的需求。以印尼籍移工為例,社會 無法滿足二十萬穆斯林移工的清真飲食 及宗教信仰需求,一其社會位階居於最 底層;二其所屬行業的工作性質不允許 抽空從事宗教禮拜活動。一般台灣雇主 不太可能允許穆斯林移工或外傭在週五 參加主麻禮拜,這對離鄉背井的移工們, 卻是非常重要的社會與心理需求。
因此,近幾年在伊斯蘭教中最重要的開 齋節,印尼籍穆斯林找不到足夠大的場 地從事慶祝活動,只好群聚臺北車站大 廳席地禮拜與慶祝,卻無法取得來往旅 客諒解,引發占用公共場所的負面觀感。
如何開創流動的公共空間,創造外籍移 工與本地台灣人良性互動與交流場所, 為當前的重要社會課題。
Presented by 30
竟 之 路 黃 靖 琁 F i g . 1 伊 斯 蘭 教 傳 播 與 移 工 發 展 史 F i g . 2 想 像 圖 F i g 3 禮 拜 儀 式 31
未
F i g 1 大 溝 頂 剖 面 關 係 圖
風 化
港 都
Presented by
大 溝 頂 | 高 雄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林 宛 蓁
關 鍵 字 :
海 洋 商 業 生 命 歷 程
高雄,台灣最大的海洋城市,因為歷史脈絡,使得港都、海洋與生活不再連 結,過去鹽埕區的風華,台灣人有目共睹,但隨著經濟重心的轉移,繁華不 再。遺留下來的是許多的歷史痕跡與遺忘的記憶。新興的港都新灣區,重新 組夠高雄港的都市立面,但似乎那份熱鬧,被隔絕在沿岸邊,都市有如從那 而外的生鏽。在歷史的迭代過程,我們怎麼重新定義面對早期開發的區域, 並隨著科技也讓社區一起進步,想透過早期供應生活需求市場的都市剖 面,掀開那份歷史那份被遺忘的記憶。
32
謝 侑 呈 33
F i g . 3 記 錄 疊 圖
F i g .2 概 念 抽 象 圖
自 然 導 航
Dongshan District | Tainan, Taiwan
Professor:
Wan, Jen-Lin
Keywords:
Electric Vehicles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Sustainable Energy
電動車與傳統燃油車有著明顯的差異, 以目前的技術發展,電動車需要相對應 的安全等待場所和至少15-30鐘的充電 時間,多了這段關鍵的等待時間,人們可 能會需要進行其他活動。
未來電動車充電站的形式不會再像現今 的加油站依循著道路線狀發展,而是會 更趨向形成為社區網絡,覆蓋自宅、公 司、學校、公共場所,以滿足高效充電的 需求。
我想討論交通與能源的轉變會如何對台 灣的基礎設施產生深遠的影響,進而促
進國家發展潔淨綠能,例如:太陽能、風 能等作為發電的主要方式,實現可持續 的能源利用,朝2050年的淨零碳排前進。
林 孟 萱 Presented by 34 F i g . 1 電 動 車 分 析 F i g 2 中 油 臺 北 站 點 地 圖 F i g . 3 中 油 歷 史 圖 35
靈 山
指 導 老 師:
Presented by 林 靜 娟
關 鍵 字 : 冬 山 鄉 | 宜 蘭 縣,台 湾
異 質 地 景 信 仰
F i g . 2 丸 山 現 況 相 片
F i g 1 丸 山 意 象 圖
F i g . 3 上 山 的 兩 條 路 徑
冬山河旁的丸山小丘構成了我從小對老家的重要記憶,遠遠看上去墳墓與 樹林遍布,山頂兩座貌似早已被人們遺忘的建築,只聽家人說那過去曾是 療養院的所在。從來只有遠觀,而未曾真正進入那座山,隨著年月我對丸山 賦予了諸多神秘與主觀的情感想像。
然而,半年前當我進入丸山,才發現這座小小山丘上充滿著議題的衝突與 矛盾。考古遺址、傳統公墓、結核病療養院及啟智中心的並置,生、死、疾病 間能否並存抑或是對立?在歷史脈絡下療養院的存在究竟是對病人的救濟 抑或是放逐?
36
邛 希 37
游
家 也 非 家
待定 |
台北市,台灣
指導老師:
林靜娟
關鍵字 :
家
非家
混齡兒童
育幼院在台灣是收容無家、遭轉介、缺乏 照顧的兒童少年機構。
他是一個像家一樣的過夜、庇護場所,但 同時,育幼院也具有非家性。孩童只能臨 時的停留,當成年時,少年們就會永久告 別。
而對於機構本身,孩童會離開,也會有新 的遞補,空間並非像傳統的家一樣具有 生命週期,家裏不會有閒置的兒童桌椅 抑或是落灰的書房。
家也非家是一個永恆的臨時狀態,這裡 的人們所佔據的位置,永遠是過渡性的。
Presented by 38
徐 家 昱 F i g . 1 永 恆 的 臨 時 空 間 F i g 2 小 尺 度 社 會 F i g 3 混 齡、生 長 39
敬 畏 與 否
待 定 |
台 南 市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林 靜 娟
關 鍵 字 :
溪
入 口 意 向
自 然 態 度
曾文溪又稱青瞑蛇,在歷史記載中即是 一條不穩定的河川多次因山洪爆發改
道,造成洪水氾濫,大量泥沙刷入台江內 海,使其淤積情況嚴重,台灣府城海岸線 漸向西擴展,衝擊內海地理環境,郊商航 路於人民的生活形式。
經歷四次改道與曾文水庫的興建後,河
道趨於穩定,人與溪的關係卻沒有恢復 到最初親近友好的狀態,溪與當初為治 水而生的工具在失去原有功能后漸被遺 忘,甚至成為了區域發展的阻礙。
我期待在這次的畢業設計中,重新定人, 城與溪間的關係,創造一個新意向。
Presented by 40
陳佳衛 F i g . 1 狀 態 演 變 F i g 2 時 間 軸 F i g 3 溪 與 城 41
花 現
台 北 島 |
台 北 市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林 靜 娟
關 鍵 字 :
花 自 然 與 都 市
花卉是植物基於繁衍而特化的構造,是 植物生命週期中最戲劇性的時刻。自古 人類將虛擬精神意義加註於花卉上,使 其成為具時間性的情緒載體,亦如花語 等情緒寄託之行為。
花卉市場作為交易這對自然與人類文明 意義匪淺的生命亦或商品,我想去利用 畢業設計探討花卉市場對上述議題有何 新的詮釋或啟發?對於自然、都市、人類、 儀式或生命等面向反思。
Presented by 42
洪 懷 昀 F i g . 1 概 念 圖 F i g 2 概 念 圖 F i g 3 台 北 島 43
都 市 游 牧
待 定 |
台 北 市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林 靜 娟
關 鍵 字 :
都 市
歸 屬
地 景
當今社會的最新最好的舞台—都市背負 著發展的集體意識全力前進,環境在過 程中並未兼顧個體而個體也無力影響環 境,為了都市所帶來的一切而抵達的個 體將精神世界沉浸於自我。在環境中呈 現了立面與內裝的相悖,個體著重自我 的展現以及可接觸領域室內精裝而環境 則無人問津,但個體的歸屬需要依賴對 於環境的記憶,透過增加過程對於個體 的印象改善僅有居家,工作兩點與環境 薄弱的關係,讓個體的歸屬能夠更好的 擴散並與環境有更好的互動。對我來說 基礎建設表現集體也是某種都市的意識 展現,嘗試透過建築拉近兩者,讓屬於人 造的地景也能成為歸屬的一部份。
Presented by 44
鄭 馭 45 F i g . 1 - 3 對 於 個 體 同 樣 永 恆 的 自 然 地 形 與 人 造 地 景 F i g 4 - 6 針 對 點 的 印 象 深 刻 但 對 環 境 以 及 過 程 沒 有 記 憶
Titipapan Meeting Point
Medan Deli District | Medan, Indonesia
Professor:
Yu Lin Chen
Keywords:
Reborn Reuse
Urban Development
During Dutch and Japanese colonial eras, Belawan and Labuhan thrived as central ports in contrast to southern Medan. Post-invaders, changing transportation trends made the Medan-Belawan route obsolete for passengers, now solely for freight. Medan faces traffic issues and inconvenient public transport. After LRT and BRT completion, reopening Titipapan station can ease congestion and spur development to northern of Medan.
The Titipapan train station, dormant since the Dutch colonial era, is an abandoned historical site. Frequently a local children’s playground, its front entrance now hosts illegal stalls, integrate with the traditional market. Reviving this station is crucial, strategically connecting markets, schools, the train station, and the village head office, fostering interaction and creating an open public space.
林蜜絲 Presented by 46
Fig.1 Traditional Market, Train Station: Freight and Tourists
Fig.3 Future of Traditional Market
Fig.2 Site & Surrounding Relation
47
Fig.4 Site Location
虎 尾 美 術 館
虎 尾 鎮 |
雲 林 縣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陳 玉 霖
關 鍵 字 :
常 民 化
內 外 流 動
純 粹 性
美術館基地位於虎尾鎮的中心,占據在 一個一比二的長方形街廓上。面北的短 邊朝向鎮中心最大條的林森路,面南的 短邊從繁忙的中正路商業街冒出來,面 西一側的長邊為通向糖廠的中山路,周 邊有四座縣定古蹟,是一個積極與市民、 遊客、歷史對話的一個地塊。
虎尾美術館將以全特展形式和典藏室的 開放取代以往的常設展,室內僅有聲光 影音空間是位於封閉的盒內,其餘的畫 作、雕塑、裝置排佈在區劃的流動空間 中,同時以室內外交織的關係向大眾揭 示藝術品的多元性。建築體塊找尋以一 種純粹的姿態佔據在複雜的基地之中, 以凸顯外部世界的緊張關係與內部世界 藝術品的多元性。當美術館進入城鎮後, 不再像是大都市中的廣大沙漠,而是喧 擾城鎮中的一片綠洲。
Presented by 48
余 承 蔚 49
產 業 的
現 代 記 憶
三 合 瓦 窯 | 高 雄 市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在經濟發展為主的前期台灣島上,形成聚落多半是因為特定產業的蓬勃發 展而導致。人們聚集的原因可歸結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不僅是一 句順口溜,更是初期聚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生動體現。
產業沒落而導致地方性失去原有的特質,在至今該以怎樣的角色與態度, 再一次讓原有建築再現地方,是我這次對畢業設計的提問。
關 鍵 字 :
Presented by 陳 玉 霖
場 所 精 神 產 業 記 憶
廠 房 再 造
我認為建築是成為人們因應需求而發展的必要結構。在滿足基本的遮風擋 雨需求之餘,建築以各自特有的文化面貌展現多樣的形態。
環境、生活、建築三者相互交融,成為我理解場所精神本質的來源。
50
潘 中 昱 51
F i g . 3 北、中、南 窯 體
F i g . 2 基 地 與 土 壤 成 分
F i g 1 瓦 窯 與 基 地 的 印 象
A f t e r
W e M e e t
Presented by
待 定 |
台 北 市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陳 玉 霖
關 鍵 字 :
相 逢
城 市 問 題
心 靈 問 題
As technology floods our cities, neglecting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risks turning the once science fiction cyberpunk world into reality. In the last century, technology isolated pleasure enclaves like Coney Island. Now, technology swiftly infiltrates our everyday urban spaces. Failing to prioritize mental wellbeing in urban development may spawn future societal issues. In a modern metropolis, at diverse intersections, architectural "encounters" create memory points, shaping the essence of contemporary urban living.
52
夫 53
張 易
F i g 3 台 北 西 區 公 共 建 築 變 化
F i g . 2 基 地 相 對 位 置
F i g 1 概 念 説 明
居 之 所 向
中 西 區 | 台南市, 台灣
指導老師:
陳玉霖
關鍵字:
集合住宅 青年
居住空間,是居住行為的結晶。透過觀察 住居的空間尺度、配置關係,就能一窺 居民的居住行為模式。以最常見的三房 兩廳為例,以電視為座椅排列中心的「客 廳」顯現出當時最為流行的家庭休閒娛 樂是看電視,氣派明亮的空間同時也是 為了親朋好友互相串門子。在外食還不 像如今這麼方便且密集地當時,家庭需 要一個母親這樣的角色為一家人烹煮三 餐,然後一同用餐,所以設計出一人作業 的「廚房」,和可以容納一家人圍坐的「餐 廳」。
時至今日,人們的居住行為正默默地發 生變化。電視被網路影音取代,烹飪成了 偶一為之的興趣,臥室的機能更不再侷 限於睡眠,還包括學習、娛樂、甚至社交。
面對居住行為的劇變,新的居所又當如 何?
廖 子 瑄 Presented by 54 F i g . 1 空 間 速 寫 55
城 市
舞 台
Presented by
海 安 路 |
台 南 市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張 鶴 齡
關 鍵 字 :
身 體 尺 度
去 中 心 化
街 舞 實 驗 性 空 間
為了跳脫以往制式且中心化的環境,街舞成為到處皆能產生的新型態舞 種,在街邊隨處撥放音樂便能吸引舞者、聚集觀眾。但在都市緊湊的空間 下,公共空間的爭奪權常使舞者無處可發揮,在都市的壓力及商業化的情 形下,舞者開始至傳統的舞蹈教室進行活動。同時,在街舞踏入奧運的過 程,雖逐步邁入主流文化,卻漸漸移至室內跳舞,不僅逐步隔閡外界人員, 其原先的精神也逐漸消彌。
我認為是否可藉由場域的再制,使原先自由的場景再現?並讓繁忙的民眾 能駐足觀賞,在城市中留有一個喘息地帶。
56
57
陳 曉 柔
F i g . 3 概 念 圖
F i g . 2 街 舞 場 域 演 變
F i g . 1 台 灣 街 舞 歷 史
育 苗 新 圃
雙 永 國 小 |
台 北 市 , 台 灣
指導老師:
張鶴齡
關鍵字:
E.O.D.計畫
在地老化
預防失能
由於現今台北市國小面臨到屋齡老舊、 建築結構破損不堪和型態封閉跟等問
題,加上高齡化社福空間需求增大的緣 故,促使政府推進E.O.D.計畫的進行,希 望將原本專為教育留設的用地,改造成 結合社會福利機能的複合用地。我想要 藉由這次國小校園更新的機遇,討論社 區、校園、與長青議題的共榮情景,創造 社福設施複合校園環境的典範。
另一議題是長照空間供不應求的問題, 雖然致力推行社宅結合長照托育機構, 但並非治本之法,這也讓在地老化重要 性漸漸浮出檯面。我希望讓高齡者自主 健體強身、預防退化的觀念被推廣,減 少扶養與照護壓力,並且結合社區生活 空間進入景觀設計,創造高齡者、社區居 民、學童都能共享的複合機能空間。
戴 淮 安 Presented by 58 F i g . 1 國 小 型 態 演 變 與 歷 史 疊 圖 分 析 F i g . 2 學 區 內 社 福 機 能 統 計 分 析 59
正 德
高 雄 第 二 監 獄 |
高 雄 市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張 鶴 齡
關 鍵 字 :
觀 念 的
集 體 的
能 指 的
F i g . 2 高 雄 市 燕 巢 區 交 通 網 絡
F i g . 1 第 二 監 獄 與 高 雄 市 台 2 2 縣 產 業 與 文 化 帶
F i g . 3 高 雄 第 二 監 獄 等 高 航 照
我認為自己對監獄與看守所一無所知。做為一個建築設計者,面臨一個跟 自己生活經驗完全陌生而且極少有機會和生活產生連結的主題,我要怎麼 做設計?這是題目的重要發想。這個設計不只從規訓與懲罰的角度必須達 成社會權力的恫嚇力,作為一種限制個人的工具,犯罪嫌疑人如果無罪,在 現在的法律下必須在這裡待上最高1年,甚至更久。同時社會大眾與受害者 共同永久承受不可能到來的公平正義。建築變成一種公平正義的載體。 我想研究監獄與看守所的本質與矯治效益,建立一個可能超越現行法律機 制外的矯正觀察機構。
Presented by 廖 振 嘉
之 所
60
61
回 家 的 路, 在 海 上
龍 門 村 |
指 導 老 師:
關 鍵 字 :
漁
李
西廟 (安良廟)
東宮 (觀音廟) 後田仔 後埔仔 黑石頭 白砂
東鼻頭 沙滬仔 七因仔
頂寮 西寮 下寮 東寮 中路 二鬮 一鬮 三鬮 墩仔頭 潑滬仔 煙墩頂 台 照鏡
頭到 梳尾 半洋仔 後彎溝
我從以往在村裡長大的經驗出發,長輩 們通常不會講前後左右而是以東南西北 來描述生活事物,像是我們會說西邊的 鍋子而不是左邊的鍋子。而當尺度大一 點,村裡有很多的地名,這些地名是只有 村名們會使用的,也不被登入在 Google Map 上,像是:青礁尾、沙仔滬等。地名的 命名方式有形容地貌的,像是青礁尾,指
長滿青苔的岩岸潮間帶;有描述功能的, 像是一鬮,指村里抽籤分配的石滬;有警 示危險的,像七因仔,指過去有七個小孩 在此處溺水身亡。我認為這些地名可以 被指認為過去村民與這片土地及海的生 活狀態。但在村民、漁民、丁口 (信仰人 數)不斷減少的現狀下,未來的漁村生活 樣態又會呈現什麼樣子?我以一個返鄉 青年的視角,透過重新梳理自己 (村民) 與海的關係,試著找到回家的路。
月眉 本仔滬 烏仔滬 塭仔門 長台滬 流關 山垵 山姆婆 鼻頭仔 貓公下 南崁 水仙宮 聖旨牌 鼻仔尾 鰹仔棧 西邊崁仔 白沙崎 大崎 旗仔頭 塔腳
青礁尾 水窟 尖角仔
62
澎 湖 縣 , 台 灣
名
方 性
村 地
地
張 鶴 齡
曄 舜 Presented by F i g . 1 龍 門 村 地 名 地 圖 F i g 2 青 礁 尾 / 長滿青苔的岩岸潮間帶 F i g 3 鼻 頭 仔 / 南 邊 處 峭 壁
佔佇
後灣港
63
穴 + 囪 = 窗
待 定 |
台 南 市 , 台 灣
指導老師 :
黃聖鈞
關鍵字 :
窗/家 建築/詩 主體/客體
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裡。
「交窗者,以木直橫之,即今之窗也。
在牆曰牖,在屋曰窗。」
窗,形聲字,穴+囪,屋頂上的破口。
牖,會意字,片+戶+甫,牆上的孔洞。
在建築裡,窗是濾器。外層防盜,中層防 蟲,內層防風。
在詩裡,窗是介面。
詩人透過窗來吐納外部的空間意識。或
者,藉由窗來表達過去生命經驗裡的情 感。
「窗」是建築裡不可或缺的局部構件,就 如同「家」是城市裡無處不見的空間種 類。透過對「窗」的理解,來挖掘對「家」的 理念,是我此次畢業設計的思考起點。
Presented by 64 吳 孟 軒 F i g 2 鐵 窗 花 製 作 過 程 解 析 圖 65 F i g . 1 人 和 機 具 移 動 軌 跡 圖
L e a r n i n g f r o m
李 欣 恬
Ta i w a n A d d i t i o n s
待 定 |
台 南 市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黃 聖 鈞
關 鍵 字 :
加 蓋
路 上 觀 察
形 式 語 法
在台灣,加蓋時常作為需求空間的補充、 舊建物維護的方案,簡易的輕結構讓附
加物能夠輕易地附著在既有建物上並創 造出客製化空間,常民加蓋的表現性有 時甚至超越了「被設計」的建築,形成我 們最熟悉的市容風貌。
我想藉由畢業設計的機會,了解加蓋建
築的慣習成因與現象,記錄其豐富多樣 的形態與討論對都市環境的影響,希望 能在過程中從這些習以為常的在地建築 中找尋可發展的設計價值。
Presented by 66
F i g 1 城 市 包 含 了 能 夠 代 表 各 時 期、文 化 的 建 築,加 蓋 元 素 也 是 其 中 之 F i g 2 路 上 觀 察 加 蓋 特 殊 形:堆 疊 屋 F i g 3 路 上 觀 察 加 蓋 特 殊 形:屋 棚 67
領 宣 言
待 定 |
台 北 市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薛 丞 倫
關 鍵 字 :
階 級 社 會
跨 越 界 線
侵 占
現實中的階級制度無所不在,不管是貧富差距或是殖民統治,甚至是人生 成就的比較,各種階級控制形成社會無形的壓力,皆存在上位者的權力壓 迫著受控制者,只能無法反抗的承受,而根據生活中的觀察和議題探討,可 以發現各種跨越權力界線的模糊地帶,延伸使用權至公共領域,按捺不住 佔領空間成為私人使用的企圖心,不斷擴張侵佔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Presented by 鍾 沂 璇
佔
68
69
Fig.2 階級社會
Fig.1 生活中的佔領
消 長
間
Presented by
Q i g u D i s t r i c t |
Ta i n a n , Ta i w a n
P r o f e s s o r :
C h e n g L u e n H s u e h
K e y w o r d s :
C o a s t l i n e
E v o l u t i o n
S e t t l e m e n t
Q igu District including the past and future of Taiwan island. Rural areas are at the crossroads of new industries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 but local residents and settlements have been affected. From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t can be observed that the balance between nature and life is replaced by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In maps and records of people's activities, we will find that people's industries and regions are gradually disconnected. Therefore, we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and decline.
之
70
C h i Le i H u a n g 71
Fig.1 Industry Evolution
Fig.2 Site Notation
中 興 大 學 校 園 規 劃
中興新村 |
南投, 台灣
指導教授 :
賴伯威
關鍵字 :
結構與能動 校園規劃 城市
中興新村存在超過一甲子,歷史與文化
的刻痕在此地隨處可見,但是這六十年 來中興新村在演化的過程上並非連續的 轉換,而是在時間軸上的某個點上爆炸 性的產生結構的變化。
結構與能動,結構是人類行動所建構,同 時結構為規範行為所設定;能動意旨透 過社會實踐,人有所行動,因而產生社會 結構。中興新村從日治時期的製糖原料 區,轉變成為省政府的公家機關,在急轉 而下變身成為高等研究園區,結構的抽 離,導致角色定位的迷失,又經歷結構的 鉅變,獲得的卻是一塊孤島,結構與能動 在這片土地上開始脫節。我嘗試在中興 新村尋找一種結構性,去重新組構這個 地域的能動,並且揭示出結構與常民之 間的對話。
陳 奕 中 Presented by 72 F i g . 1 M a p p i n g 結 構 與 能 動 73
場 域 的 重 生
陳 映 融
蓮 池 潭 |
高 雄 市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賴 伯 威
關 鍵 字 :
水 體
地 方 性
變 動 性
在水體與日常高度混合的蓮池潭,舊左 營聚落沿著蓮池潭西側垂直潭岸排部坐
落在以左營大路為高點的沙丘上,朝向 著提供生活與農業用水的巨大水體,基 於移民社會的信仰需求,眾多廟宇沿著
潭岸而生朝向水體,成為農業時代人們 集體塑造對於水體的想像之地。
然而調解的核心,成為了護城河、曹公圳 道、菱角田、滯洪池等,對都市紋理的形 塑皆在水的周遭留下深淺不一的侵蝕,
而背山面水與生存所求產生的敬畏賦予 了水體強烈的神聖性,透過拷潭與酬神 廟會,身體的移動性在空間與時間裡結 合,產生了存在的內在性,清代就開始發 展的聚落和人與水的關係,仍存在都市 紋理中,藉由人與水共享的強烈變動性, 所構成過去以「水」為邏輯的基地特質。
Presented by 74
F i g . 2 以「水」為 邏 輯 的 基 地 特 質 75
F i g 1 非 地 方 性 格 的 交 通 系 統 帶 來 對 資 訊 瞬 間、臨 時、短 暫 的 判 讀
G a r d e n S t a t i o n
P
Taichung, Taiwan
Professor:
Kane Yanagawa
Keywords:
Emotion Humanity
In the year 2000, the German magazine “Star Magazine” bluntly expressed, “Do we truly have the certainty to deliver a better performance when faced with the next challenge?”
Despite the tendency of numerous literary works to portray humanity as inclined toward self-destruction, I still hold onto a thread of hope.
Why, with our genes inscribed with violence and conflict, do we consistently suppress our emotions, often adopting a pattern of indifference, a bystander mentality? This even extends to residing in featureless buildings, rendering us captives of society.
o r t o f Ta i c h u n g |
T z u P e i C h i u n g Presented by 76 F i g 1 C o n ce pt o f Re b o r n 77
M u l t i Ve r s e
M e t a v e r s e |
Real World
Professor:
Kane Yanagawa
Keywords:
Reality
Phygital
Human
The metaverse becomes one of the realms where people live, blurr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virtual and reality. Through MR devices, users gradually lose their sense of reality. Physical scenes become more virtual, and virtual scenes become more real. The confusion between these scenes makes it difficult for users to discern whether what they see and hear originates from the physical world or the metaverse. For them, this is the reality.
W We i P i n g C h a n g Presented by 78 F i g 1 C o n ce pt 79
換 者
Ex c h a n g e r
Presented by
中 正 區 |
台 北 市 , 台 灣
指 導 老 師:
柳 川 肯
關 鍵 字 :
Everyday life, Informal meeting space, Deliberate democracy, Spontaneous order
Everyone is, in fact, a part of political life; it is us who collectively shape everything. However, the true essence of ourselves is often obscured by the rules within the mechanisms of the current world. As participants in this societal game, we are often reduced to mere atoms, seemingly interchangeable and subservient to those in control. Why don't we take a step back and, once again, ask ourselves what we truly think?
交
80
C h i n g J u n g K a o 81
Fig.1 Imagination Rend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