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大學綠色大武崙月刊第十九期201904

Page 1

04

綠色大武崙社區第十九期2019年04月份專刊

月份

APRIL

2019 發展綠色農業

長榮大學國際生與社區居民參訪秀明農法農場 長榮大學結合「食農社會學」、「永續地景與 協力營造」課程及 USR( 大學實踐社會責任 ),帶 領永續發展國際學士學位學程學生及大武崙社 區居民共 30 人,於 19 日參訪「農家院子」,瞭 解秀明自然農法在台灣的實踐過程與成果,認 識綠色農業的發展。 「食農社會學」課程助理教授莊惠惇說明,參 訪目的在於讓學生瞭解當代全球有機耕作,不 僅是表面上操作網式農業、不噴農藥、不施肥 而已,必須反省過去一百多年來自化學肥料和 農藥發明之後,人類對於土地、空氣、水源的 破壞,背後有看不到的代價,所以食農教育必 須進入更核心的主題—也就是農作生產必須從 土壤和種子最基本的元素徹底檢討。 「永續地景與協力營造」課程兼任助理教授劉 碧株則表示,除了認識秀明自然農法,亦見證 農家院子以協力造屋模式,體現傳統建築的自 然本質與美感,賦予老舊建物新生命,以及連 結當代綠色建築的思維。農家院子從鄰近農田 旁的一座廢棄豬舍開始,協力改造成為農莊工 作與農耕體驗課程的空間。從豬舍敲鑿下來的 紅磚,被細心地剔除水泥等待再利用,屋頂的 竹子、塑膠浪板、主樑與橫樑的木頭等大量回 收建材的使用,閩式傳統建築工法在不同牆面 的運用,回收的窗框對應的設計與工法,屋內空 間配置與通風規劃,到屋頂隔熱的考量等等,展 現零廢棄物的精神。參與的師生與大潭社區居民 學習到建材再利用、愛物惜物的觀念與做法,以 及老舊屋舍轉化成為節能綠建築的可能性。

頭版 頭條

甘玲華 報導

來自烏干達二年級的學生 Morris 表示,午後一 場陣雨,讓大家無法到芒果園實地了解自然農 法栽種情形,但他學習到不同農法的區別、肥 料如何影響芒果或水果的特性,以及傳统建築 風格的房屋如何重複使用材料。 一同參訪的大潭社區居民也是農民的林美宜指 出,在農家院子品嚐自然農法生產的蔬菜非常 甜美,芒果散發自然的水果香氣,彷彿回到小 時候。他也要將在農家院子學習到集中廢水種 植筊白筍的方法,運用在他的農地上。 環境教育學院院長及 USR 計畫主持人洪慶宜 表示,綠能科技與人文系列講座曾於 3 月份邀 請農家院子主人陳佩雲演講「秀明農法教我的 事」,開啟師生與社區居民共學之旅。希望透 過一系列參訪與體驗活動促進師生與社區居民 互動,也讓「土地的甜美」透過農作物傳達給 人們,期盼綠色農業的發展,讓農耕模式回到 人和土地之間最美妙和神聖的溝通。

發 行 人 :李泳龍 發 行 單 位 :長榮大學環境教育國際實驗學院 綠色大武崙社區推動辦公室 指 導 單 位 :教育部 總 編 輯 :洪慶宜 採 訪 組 :甘玲華、鄭詩穎、王郁文、賴奕淨、康佳玟

聯絡資訊:綠色大武崙社區推動辦公室 連絡電話:06-2783362 地 址:台南市歸仁區大潭里長榮路一段300 號2F

0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