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BEN QLD WEEKLY VOL.110

Page 1


专业·责任·利他:一位诉讼律师的初心坚守与智慧远见 专访Auslaw Future 主任律师Ben Guo

明年澳人日子更难!

央行行长:物价只会越来越贵,永远回不到疫情前

澳洲升学数据出炉!

公立、精英、私立生,谁最容易读完大学?

未来5年,全澳150万人恐因AI失业! 这些行业最危险

澳洲社媒禁令倒计时!

Ins用AI揪出谎报年龄青少年

10月长周末来啦!

澳洲这些州爽放4天假,年假拼一拼可连休9天

年入多少才不慌?

澳洲家庭“舒适退休收入”揭晓

真实数据:

澳洲人已经不想生孩子了…

单月最高上涨8.1%!

悉尼房市持续升温,华人区成“香饽饽”

壹本日报合集

Copyright Statement

免责声明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Guiding Star Group reserves all copyright in the content and design of this magazine. Guiding Star Group owns all suck copyright or uses it under license or applicable law. You must not link to, publish, or make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of this magazine or its content, except as permitted by statute or with Guiding Star Group prior written consent. Advertising Terms and Conditions must be in writing 48 hours before copy delaine. All editorials or advertisements appearing in Yiben Weekly magazine are subject to copyright, and cannot be reproduced in whole or in part. No views of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articles and advertisement appearing in Yiben weekly magazine are endorsed by the publisher. The publish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fuse, withdraw or amend article or advertisements without explanation. Artworks are accepted on condition that publisher cannot guarantee their safe return, the publisher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damage or loss caused by late publication, error of failure of advertisement to appear. Part of contents from Internet may be credited in Yiben weekly magazine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deed ( CC BY-SA 3.0). Should there be any object, please contact Guiding Star Group. Appropriate royalties would be made to the verified author 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laws.

专业·责任·利他:

一位诉讼律师的初心坚守与智慧远见

专访Auslaw Future 主任律师Ben Guo

在澳洲多元文化交融的法律土壤上,一批通晓中 西、心怀热忱的华人律师正在逐渐成为沟通多元文 化与法律体系的桥梁。他们不仅面对语言与文化的 双重挑战,更承载着为新移民客户提供专业、精 准、可落地法律服务的责任。

作为这一群体中迅速成长的代表,Ben 郭律师作为 昆州一位备受瞩目的诉讼律师,一路披荆斩棘,迅 速成长,收获了客户5星的认可和赞誉。他有坚定 的内核,和超越年龄的成熟格局。在他看来,真正 的胜诉,不仅是判决书上的胜败结果,更是为客 户化解风险、守护核心利益并赢得未来的发展。

因此,他的专业高度,不仅体现在法庭上的逻辑交 锋,更体现在对客户处境的理解、对跨文化语境的 精准把握,以及对每一份托付的郑重回应。

通过他的视角,我们能看到华人律师这一群体在逐 渐绽放的专业光芒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力量。

壹本: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职业背景,以及当 初选择法律职业的原因?

Ben:我的轨迹或许是从“跨越”开始的。本科在 中国地质大学就读期间,同时在华中科技大学辅修 英语,为法律双语之路埋下伏笔;本科毕业后,顺 利通过了中国司法考试,但并没有急于开始执业, 而是选择赴澳深造,先后在昆士兰大学完成法学硕 士学位,并在邦德大学取得法律职业博士学位。

在澳大利亚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昆州一家本地律 所,专注劳动纠纷与民商诉讼案件。工作之外,在 社区担任公益律师。那段经历,像一场沉浸式的淬 炼——语言、文化、职业规则,一切从零开始,却

也让我迅速扎根。

选择法律的种子,其实早在年少时便已埋下。高中 时期,同学丢失手机后,我花了几天时间研究线索 和观察,最终成功找回了同学的手机。大学期间, 我也曾在公交车上当场抓住小偷。这些经历让我深 刻体会到,"为他人争取公正"不仅需要勇气,更需 要智慧和坚持。年少时,成龙电影《警察故事》 中展现的侠义精神与正义担当,也深深影响了我。

正义不一定要通过冒险来实现,它完全能够借助专 业、系统、可持续的方式去践行。法律,正是这样 一个理想的支点—既能够守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又 能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产生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法律职业本身的挑战性与成长空间也深 深吸引着我。这个行业没有重复的案例,每一个 案件都是全新的挑战,需要不断突破认知边界。

它让我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切实地帮 助他人,影响具体的人生轨迹。这条路,我走得 坚定而踏实。

壹本:您具体的执业历程是怎样的?

Ben:2018年是我执业生涯的起点。特别感恩的 是,入职第一家本地律所后,仅用三个月时间就 获得了转正机会。当时作为律所里唯一的华人律 师,每天都要面对语言、文化和法律实务的多重

挑战。还记得第一次独立出庭时,那种既紧张又 兴奋的心情。

2020年担任地产开发公司的法律顾问,这段经验让 我跳出传统律师的思维局限,从"争议解决"到"风险 预防"的角色转变,我开始从商业视角对法律实务 有了更深的理解。

2021年,

我与三位合伙人共同运营律所,我们每 个人各展所长,通过优势互补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也积累更多面的经验,增长了个人阅历。

2025年,我决定独立创办精品律所,希望最大化地 体现我的理念和风格:第一,案件不分大小,对每 一份委托都全力以赴;第二,律师应当是“问题的 解决者”,而不是矛盾的激化者,以最小成本为客 户找到最优路径;第三,与客户建立对等、互信的 关系。每一次托付,都是客户在关键时刻给予的信

任,我愿以专业回报这份期待。

壹本:成为诉讼律师对华人来说有语言和文化上的 额外挑战,您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Ben:语言当然是基本功,能把法律语言和口头表 达都练得扎实,是做诉讼的前提。但除了语言,我 更注重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大局观与战术思维。我并不认为华人律师在 澳洲执业是一种劣势,其实中国古人的策略、处事 智慧(比如《孙子兵法》里的“不战而屈人之 兵”)在谈判和案情策略上反而很有用。做律师不 是单纯把案子打大打赢,而是用最小成本为客户 争取最大利益——很多时候靠的是策略和谈判的巧 劲,而不是蛮力。

第二,沟通力与判断力。诉讼不仅是法律问题,更 是把纷繁复杂的事实转化为有力论点、并判断出最

优解的过程。律师要有敏锐的判断力,能识别关键 事实与有效证据,同时具备清晰表达的能力,把复 杂问题讲得明白有力。

第三,心理学与叙事能力。很多客户带着情绪来找 律师,我们要能管理他们的期待和情绪,引导其 做出理性选择。在法庭上,律师更像一名讲故事的 人,要有节奏感和说服力,把客户的经历讲成法官 能够理解并接受的故事。

第四,匠人精神。律师工作需要专注、耐心和对细 节的执着。整理证据链常常枯燥,却决定成败。 我常常熬夜把零散材料拼成完整逻辑。记得有次旅 行,在路边摊见到一只内壁手绘的鼻烟壶,摊主为 了完成它通宵作画。我买下它,放在办公桌上提醒 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是花费大量时间与心 血打磨出来的。律师也应抱持这样的态度。

总之,真正能从根本上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律师,

不是单点突出的专家,而是“六边形战士”——能 在最短时间、以最小成本,为客户争取到最有利结 果的全面型人才。

壹本:在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有哪些时刻让您印 象深刻并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Ben:让我最难忘的,往往不是案子的复杂程度, 而是客户当时的状态。曾经有一位客户坐在我面 前,眼神里充满了无助。他不仅遭受了巨大的经济 损失,还要面对高昂的维权成本。对一个普通家庭 来说,那种压力几乎是压垮性的。

看着他,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不公平与无力。作 为律师,这让我常常心里打结:一方面要考虑律所 的运转,另一方面又忍不住想多为他们分担一些。

于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我会尽可能地去 支持他们。只是我从不把“减免费用”或“额外付 出”挂在嘴边,因为我希望客户记住的,不是我帮 了多少忙,而是他们最终真正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当案件尘埃落定,客户由衷地说一句“谢谢”的时 候,那一刻的真诚,比任何胜诉结果都让我觉得这 份工作有意义。

壹本:那您能不能分享一个更具体的案例或经历? 比如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客户最初可能并不完全信 任您,但随着案件推进,逐渐建立了信任,最终让 您印象深刻的?

Ben: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很多华人客户来找我 时,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全信任——他们往往已经辗 转咨询过多位律师,甚至带着对“华人律师”的 怀疑。刚开始,他们更多是观望,但随着案件的推 进,我会通过循序渐进的沟通,把那些看似零散的 聊天记录、邮件往来,转化为有逻辑、有说服力的 证据链。随着这些专业细节不断积累,客户也慢慢 从怀疑转变为主动配合。等到案件有了结果,那种 从“不信任”到“完全交付”的变化,总让我觉得 特别有成就感。

其实,很多华人在澳洲面对语言障碍和陌生的法律 体系时,更需要一个能真正理解他们的人。如果能 在文化与沟通上做到零障碍,帮他们把复杂的事实 梳理成清晰的证据链,他们自然会对你产生信任并

放心对你委以重任。

当然,作为诉讼律师,我也处理过不少复杂案件。

比如在楼花合同纠纷中为客户争取到超过600万澳 元的赔偿;又比如在一起庞氏骗局案件中,代表投 资人成功促成商业和解;还有帮助房主在建筑商烂 尾后,申请到QBCC顶额保险理赔。对我来说,每 一个结果都重要,但更让我在意的,是客户把重要 的法律事务放心交给你。我很享受并珍惜被信任的 感觉,这也是让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壹本:近年来华人新移民不断增加,很多人对澳洲 的法律体系并不熟悉。您在日常执业中,发现他们 最容易误解或忽视的法律问题有哪些?您会给出哪 些实用建议?

Ben:我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新移民在 重大决策的早期缺乏让律师介入的意识。他们往往 有国内经商或处理财务的经验,会觉得“我凭经 验就能判断”,于是习惯自己先拍板,出了问题才 想到找律师。

这种做法的风险在于,他们容易低估合同或协议中 的隐患,把律师当成“签字工具”,而不是战略顾 问。事实上,律师的价值并不仅仅是解释条款,而 是提前介入,帮客户识别风险、设计方案,从源头 上减少争议。比如,合同里一个模糊表述,可能在 法官审理时引发截然不同的判决。缺乏实战经验的 人,很难提前发现这种问题。

所以,我给新移民三点实用建议:

第一,在关键决策的前期就请律师参与,哪怕只是 帮你梳理合同;

第二,把律师当成风控工具,而不是零风险保 证——好的律师会为你设计“最坏情况下的兜底 方案”;

第三,把法律咨询当成长期学习的过程。随着经验 和案例的积累,你会越来越懂得如何避坑。

对我而言,每一个案件、客户反馈、乃至同事的交 流,都是新的视角和积累。不断更新知识和方法,

才能让律师真正为客户提供长远的保障。

壹本:律师是一个高度依赖关系网络的职业。对华 人律师来说,在昆州建立职业网络有哪些独特的 挑战和机会?

Ben:昆州圈子小,人和人之间联系紧密,所以靠 包装或宣传很难走得长远。真正能立足的,只有“ 行胜于言”。把客户的案子做到位,让他们敢于推 荐你,这种口碑传播才是最牢固的网络。

当然,口碑同时意味着责任。每一个推荐而来的案 件,都承载着信任,必须更加用心。我始终相信, 最好的职业网络不是刻意经营出来的,而是靠专业 和人品自然建立的。

壹本:对于刚刚执业的华人律师,您觉得需要注 意什么?

Ben:刚入行容易迷茫,自我怀疑很正常。我的

几点建议:

认清行业现实:律师不等于高薪体面,先找到自 己的价值。

高效管理:学会时间和文件管理,保证多任务下仍 能产出高质量工作。

接受非线性成长:律师职业是马拉松,不必急于短 期爆发,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逐步明确方向。

重视人格与情绪韧性:专业之外,要学会冷静处理 客户难题,同时保有人文关怀。复盘每个案件,总 结经验和不足,让每一次实践都成为成长阶梯。

壹本:您如何看待法律职业对个人品格、责任感和 价值观的塑造?

Ben:法律职业对人的塑造,本质上就是责任与担 当。作为律师,首先要做到问心无愧。如果仅仅满 足于基本职业操守,很难做到真正优秀。关键在

于,每一次面对客户和案件,你是否尽了全力,是 否能对自己说——我已经竭尽所能。

其次,这个职业教会你能力必须大于决心。热心和 责任感固然重要,但没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再美好 的初衷也难以落地。我经常在睡前研读案例,逐页 分析,虽然耗时,但这让每一份法律意见都经得起 推敲,也让责任感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法律职业让我明白“行胜于言”。客户关心 的不是你的口才,而是实际结果。我记得一次接到 了紧急委托,通过一个通宵达旦,我们在24小时内 帮助客户拿到了冻结令,避免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客户也是表达了由衷的感谢。那一刻,我深刻体会 到,信任是通过行动和结果赢得的,而非空谈。

最后,法律职业是一种长期磨炼。它在压力和责任 下锤炼性格,教会你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和高 效。随着时间的积累,不仅职业能力提升了,责任 感、品格和价值观也被不断塑造。

壹本:在跨文化服务方面,您认为律师最重要的责 任和能力是什么?

Ben:我认为,无论文化背景如何,律师最重要的 责任是以利他为出发点,平等对待每一个客户和当 事人。能力上,则是充分准备和专业呈现。

在实践中,我发现无论是法官、对方律师,还是本 地社区的人,都不会因为你是华人或海外律师而产 生偏见。真正的专业主义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沟通语 言。当你的法律文书逻辑严谨、案例引用精准、出 庭陈述条理清晰时,自会赢得应有的尊重,这与文 化背景无关。

记得有一次法官听完我的陈述后,非常认可,还当 庭给出进一步的指引,让我更有效地帮助客户。那 一刻,我感受到的是真正的认可,而不是基于文化 身份的偏见。

跨文化沟通还要求律师能与社区建立信任和互动。

随意接触、没有明确目的或价值输出,即便对象是 本地人,也可能引发抵触。相反,只要出发点是真 正帮助他人,并提供实际价值,无论文化差异,都 会赢得尊重和认可。

我想强调一个底层逻辑:尊重是赢得的,而底气来 源于自我认可。不必把自己标记为“外来者”,只 要坚信自己能为客户创造真实价值,就能自信、有 效地在跨文化环境中工作。

壹本:您认为法律服务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 因素是什么?

Ben:我觉得法律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以 下几点。

首先,身为律师能否为广大客户群体提供持续的底 气和保障。无论是新移民还是老移民,在做生意、 投资或处理事务时,都需要一个可靠、随时可依赖 的法律团队。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提供法律意见, 更在于让客户有勇气做决策、有信心面对风险,这 也是法律服务价值的核心。

其次,从行业格局来看,能否有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局面出现。华人律师群体正在逐渐壮大,同 时华人客户群体也在增长。这意味着行业竞争会更 激烈,也更需要各律所和律师发挥自身优势,找到

差异化定位。良性竞争是趋势所在:只有各家律所 各显其能、持续提升专业水平,整个行业才能保持 活力和创新。

另外,我认为法律行业的发展还要求每一位律师具 备居安思危的意识。即便当前拥有客户的信任, 也不能掉以轻心。律师必须不断积累经验、提升 能力,并保持长远眼光,这样才能在变化中稳步 前行,只有自身的进步才有可能带动整个行业的 前行。

总体来看,我观察到的趋势是:法律服务更注重为 客户提供信心和安全感,行业格局日益多元化,竞 争更加良性,而律师的专业能力和长远规划将成为 决定发展的关键。

壹本:随着技术进步、AI 应用普及,以及法律服 务日益国际化,您认为律师的工作方式、核心能力 和客户关系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Ben:近年来,技术的发展,尤其是 AI 的应用, 对法律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AI 可以处理大量程 式化工作,把律师从重复性任务中解放出来,但这 也对律师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单靠经验和 固化思维的律师,很容易被替代。现在,客户在寻 求法律服务时,可能会先用 AI 获取信息,如果律 师提供的价值不如 AI,就很难留住客户。 在这种 变革下,我认为聪明的律师不会被 AI 完全取代, 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理解与表达能力:客户提供的信息往往比较 凌乱,律师能通过简短沟通提炼出有效信息,这是 AI 很难独立完成的。 第二,检验与甄别能力:AI 生成的案例或分析可能存在错误,律师必须亲自核 查,确保法律意见准确可靠。

第三,信任与人际 纽带:法律服务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涉及人与人之 间的信任与责任感,这也是 AI 无法替代的核心价 值。

总体来看,AI 会成为律师的重要辅助工具, 加速流程、节约时间,但真正的法律判断、案情分 析和客户沟通,依然依赖人的智慧和经验。这意味 着律师的工作会更加重视专业能力、决策力和责任 感,而不只是简单的文书或数据处理。

总体来看,AI 将成为律师的 辅助工具,加速流

程、节约时间,但真正的法律判断、案情分析和客 户沟通,仍然依赖人的智慧和经验。这也意味着律 师的工作 更强调专业能力、决策能力和责任心, 而非简单的文书或数据处理。

壹本:您对自己和团队的未来有什么期许或愿景?

Ben:我希望自己和团队能保持最初的热情与初 心。每个律师处理第一个案子时都会印象深刻, 但随着工作繁忙,这种热情容易被职业惯性掩盖。 我们希望不忘初衷,用热情对待每一个新案子和 每一位客户,真正践行“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的理念。

同时,我鼓励律师在私下投入时间学习、总结前辈 经验,不断深化认知和能力。这不仅能提升个人水 平,也能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让客户都能从 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价值。

总体来看,我希望通过这种扎实的实践和共享的价 值观,为华人律师群体搭建稳固的职业桥梁,让行 业的发展既有专业深度,也充满温度与责任感。

明年澳人日子更难!

央行行长:物价只会越来越贵, 永远回不到疫情前

随着联邦政府补贴即将取消,澳洲生活成本危机预 计将在2026年初再次加剧。

澳储行(RBA)行长Michele Bullock在众议院 经济常设委员会听证会上确认,未来电价将会上涨, 此举将进一步加重千家万户的生活负担。

今年7月,随着各州电力补贴政策到期,全国电 价一举飙升13%。这意味着从明年1月开始,澳 洲家庭的电费账单将全额自付。

自由党众议员Aaron Violi在听证会上质疑,当联 邦补贴结束时,澳洲人是否必须支付更高电费。委 员会副主席、自由党议员Simon Kennedy也质 疑政府此前投入近70亿澳元用于压低电价是否真 的有效。

对此,澳储行助理行长Sarah Hunter表示,尽 管电力账单将完全由家庭承担,该因素已在通胀预 测中考虑,因此不构成“通胀风险”。

“这并非未知变量,我们已经将其纳入预测,相当 于是预期内的波动。”

澳洲家庭“无一幸免”,弱势群体受打击最严重

Bullock当天早些时候警告称,所有澳洲人都将面 临持续性的物价上涨。虽然通胀率已经下降,但物 价并不会回到疫情前水平。

“我们知道这几年高通胀导致各类商品全面涨 价。如今尽管通胀明显回落,但整体价格水平不 会回落。”

她表示,物价维持在高位将影响所有澳洲家庭,但 低收入群体与弱势人群所受到的冲击最厉害。

“无论是还房贷、租房、经营生意,或只是维持基 本生活,大家都受到了更高价格的影响。”

Hunter也早前警示家庭消费者,物价“将永远不 会回到疫情前”。

她在一次金融行业会议表示:“生活成本已经永久 性升高,以我每周在超市买的牛奶为例,现在价格 比疫情前贵多了,汽油等日用品也是如此。”

“我们都要逐渐适应这样的现实。每次出去买东西 都能感受到那种‘被扎一下’的感觉。”

房价上涨“不是利率惹的祸”,住房供应才是关键

Bullock同时表示,近年来澳洲房价上涨的根本原 因并非利率水平问题,而是严重的住房供应不足。

独立议员Allegra Spender在听证会上指出,政

府出台的新购房政策是否会进一步推高房价,并提 问房屋供需状况。

Bullock坦承:“没错,问题出在供应上。我们是 否快达到供给目标?一切数据显示离得还远。”

她补充说,澳洲住房市场中的“人均使用情况”也 在推高需求。

“住房需求不仅取决于新增家庭数量,还包括家庭 规模。现在家庭规模变小,导致对住房的总需求也 增大。”

助理行长Brad Jones则指出,虽然政府鼓励首次 购房者入市,这确实拉高了需求,但整体影响有限。

“短期内,这可能会对房价形成小幅上行压力,但 首次购房者目前仅占新增住房贷款的20%左右。”

他还援引财政部研究称,中长期来看,响应新增 需求的住房供应将逐步增加,从而抵消房价涨幅 压力。

澳储行总部翻新预算大涨近一倍

Bullock还证实,位于悉尼Martin Place的澳储 行总部翻新工程成本大幅超支。

该座22层国际风格写字楼翻新工程最初预算为

2.6亿澳元,目前已攀升至5亿澳元。

数字货币可望降低支付成本

在面对工党议员Matt Gregg的质询时,澳储行官 员称,央行正在开发的数字货币项目,有助于降低 支付系统费用。

Jones表示:“几乎所有主要央行都在探索这项 技术。数字货币与资产代币化最大的好处是能大幅 降低交易对手风险。”

他指出,缩短从交易达成到资金清算的时间,能减 少对抵押品的时间占用,从而降低成本。同时,这 也有可能提升结算效率、为流动性不足的资产带来 “流动性提升”。

特朗普“关税战”威胁有限,澳洲或有降息空间应对

Bullock还回应了关于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祭出高

关税政策是否会拖累澳洲经济的疑问。

她认为:“全球贸易系统正发生显著变化,这个效 应会在未来几年逐步显现。”

Bullock表示,目前还没有看到其他国家对特朗普 的关税采取报复性措施,因此相关影响仍不明朗。

“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转变,但这对澳洲意味着 什么,目前还无法完全判断。”

尽管未来不排除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Bullock强 调:“我们仍有充足的货币政策空间可应对,包括 进一步降息的能力——这是疫情时不具备的优势。”

澳洲已降息三次,但影响要到2026年才会显现

Bullock最后确认,自2025年2月开始的降息周 期,其真正影响将滞后12至18个月,于2026 年才会在家庭感受层面真正体现。

截至目前,澳储行已在2月、5月和8月连续三 次下调基准利率,每次25个基点。

“我们认为利率调整的滞后期在12至18个月之间, 不过关于信贷市场和房贷的初步反应已开始显现。”

澳洲升学数据出炉! 公立、精英、私立生,

谁最容易读完大学?

一项为期10年的澳洲纵向研究揭示,澳洲男生, 尤其是公立学校男生,上大学的概率远低于女生, 且在未来进入高技能职业的过程中逐渐落后。

研究者称,这种男女教育差距已成为“男性教育层 面的灾难”。

在新州,不同学校类型和性别的学生大学毕业率 差异显著:私立学校(independent schools)女 生毕业率最高,达58%;其次是天主教学校女生 (54%)和私立学校男生(48%)。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立学校男生的大学毕业 率仅为27%,天主教学校男生为35%,公立学校 女生则为40%。

这些数据清晰展现出升学层面的巨大性别差异—— 在教育背景不平等的情况下,男生成了明显的落后 群体。

研究还通过对过去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发现,私立学校学生相比公立学校学生(在较小程 度上也包括天主教学校学生),在职业发展上拥有

显著优势:他们进入医学等高技能职业的概率近乎 翻倍。

在澳洲统计局定义的“技能等级1”职业类别(通 常要求至少5年相关工作经验,或拥有学士及以 上学位)中,各群体表现同样分化明显。

私立学校女生表现最佳,41%进入医学、科学等 领域从事高技能工作;天主教学校女生紧随其后, 占比38%;私立学校男生为33%。

而公立学校男生表现最差,仅18%进入该类高技 能职业;天主教学校男生和公立学校女生比例持平, 均为25%。

不过,新州的情况打破了“私立学校更占优”的普 遍趋势——该州公立学校培养的医生等高技能从业 者,比澳洲其他州的公立学校更多。

报告作者、澳洲人口研究中心研究员David McCloskey指出,这一优势归功于新州的公立精 英中学制度(selective schools)。他呼吁在全国 范围内推广这一模式,以推动教育公平。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新州与其他州之间公立学校 表现的差距。精英招生学校在构建更具社会公平性 的教育体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目前,新州设有47所精英学校或部分精英学校, 维州仅有4所,昆州3所,西澳更是仅1所。

他认为,正是更完善的精英教育体系,让新州在大

学升学和高技能就业方面,显著领先于其他州。

McCloskey还强调,研究凸显了两大核心问题: 一是当前澳洲不平等的教育结构,正在侵蚀“机会 公平”的国家价值观;二是其他州应进一步加大对 公立精英中学的投入。

同时,他批评大学在推动教育普及方面成效有限: “大学方面常说在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渠道上下了很 大功夫,但从这些数据来看,实际进展微乎其微。”

正在悉尼Pymble Ladies' College就读、主修神 经生物学的Abigail Barfield表示,私立学校的教 育经历加深了她对科学的热情。

“我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而学校进一步引导我探 索,提供了非常多的学习资源和发展机会。”她提 到,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在她 的学校“非常受欢迎”。

“我们的化学、生物、数学班级人数都很多,很多 女生真正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了未来的专 业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公立学校在大学毕业比例和高 技能岗位表现上处于劣势,但研究也指出,它们为 学生提供了扎实的职业路径——尤其在建筑、房屋 建造等技术型行业。

这意味着,即便高等教育通道存在不平等,部分 公立学校学生仍能通过技术领域,实现自身的职 业成就。

未来5年,

全澳150万人恐因AI失业!

这些行业最危险

澳洲九号台新闻报道称,最新研究显示,AI可能 会在2030年前影响全澳150万个就业岗位,受 冲击最大的行业包括零售、金融和媒体。

Pearson的研究显示,自动化和AI将对澳洲的就 业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如果澳人无法快速填补自身 技能差距,可能很快就将出现“技能鸿沟”。

此外,如果上述受冲击行业的从业者不立即开始提 升技能,可能会在收入方面遭受巨大损失。

研究指出,当前员工的能力并不总是与雇主的需求 相匹配,而随着更多行业引入AI和自动化,这种 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Pearson澳洲区负责人Taha Haidermota在接受 九号台新闻采访时表示:“未来5年内,澳洲几 乎四分之一的工作岗位将受到AI和自动化的冲击, 这将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前景。”

“这并不意味着此类岗位会彻底消失,但它们的形 式和性质将会变成你今天并不熟悉的样子。”

“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机器人要来取代我们了’,

事实并非如此。”

研究指出,能够快速适应并重新学习如何与AI协 同办公的员工,其职业前景会非常不错。无法做到 这一点的人则可能陷入困境,因为他们现有的技能 将无法满足雇主的需求。

研究还指出,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无法适应新形势 的员工将出现收入下降,失业焦虑以及幸福感下降。

Haidermota表示:“未来几年,适应能力将变得 非常关键。事情正在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在 加快。对于澳人而言,他们是否具备应对这种变化 的能力至关重要。”

Pearson的报告建议,澳人应对这一变化的最佳 方法便是优先提升技能,摆脱过时的线性职业规划。

能够学会适应职业变化并有效重塑技能的人,其薪 资在两年内可能增长高达12%。

雇主们也被呼吁优先为员工提供技能培训,更好地 让他们为工作性质的变化做好准备,“在学校所受 的教育足以支撑一生职场”的时代已经过去。

澳洲社媒禁令倒计时!

Ins用AI揪出 谎报年龄青少年

面对即将实施的社交媒体未成年禁令,Instagram 宣布将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识别试图“谎报 年龄”以获取成人账号访问权限的澳洲青少年用户。

根据官方要求,各大平台需在12月10日前清除 所有16岁以下用户账号,这一AI功能今天正式 上线。

此项举措继Instagram在美国成功推出相关识别 技术后延伸至澳洲。

该系统能准确识别年龄造假,并自动将未满18岁 的用户账户转为“青少年账号”模式(Teen Account)。

Meta表示,自今年4月在美国启用AI识别以来, 有9成以上账号始终维持在青少年模式下。这一 模式默认:

- 禁止用户进行视频直播

- 限制只接收来自已关注账号的私信

- 模糊显示带有裸露/敏感内容的图片视频

- 限制暴力或其他敏感内容的呈现方式

Meta也确认,若成年用户被错误识别为青少年, 也可在设置中手动调整账号类别。

Meta澳新地区政策总监Mia Garlick表示,该功 能的目标是帮助青少年在Instagram上获得更安 全、符合年龄的使用体验。

她进一步说明,准确判断用户年龄是整个行业面临 的复杂挑战:“特别是当用户故意谎报年龄时,我 们需要借助AI,以不侵犯隐私的方式来辨别其是 否年满18岁。”

Meta近年来持续加码AI投资,以优化旗下平台 的年龄判断技术。

尽管推动自身产品的年龄识别技术,Meta依旧呼 吁监管应追溯到应用下载源头。

Garlick重申,Apple App Store与Google Play 等应用商城应承担起验证用户年龄的职责,而不仅 仅是社交媒体平台单方面执行任务。

Meta认为,在下载应用时完成年龄验证,能让父 母及时确认孩子的实际年龄,“并将相关信号传递 给如Instagram等平台”,为账号添加更高安全 标准。

根据澳洲政府已拟定的电视和社交媒体改革规定,

社交平台如不能在限期前清除或阻挡16岁以下用 户登陆,将面临高达4950万澳元的罚款,包括:

- 必须主动识别并拒绝未成年注册

- 检测现有未成年账户并予以封禁或删除

工党也呼吁对年龄限制采取“多层次措施”,防止 平台漏洞,但强调不会惩罚未能阻止孩子上网的父 母或用户本人。

总理Anthony Albanese将在赴纽约出席联合 国大会期间,推动全球统一的社交媒体年龄限制 制度。

他将与民间组织“36 Months”及NewsCorp旗 下倡导团体“Let Them Be Kids”携手发声,两 者此前均推动本次社交媒体未成年禁令落地。

紧跟澳洲脚步,欧盟委员会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也表示,正考虑采取类似措施,并密切关 注澳洲政策的执行效果。

“我们正在密切观望澳洲的执行方式,这可能为欧 洲社交网络政策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10月长周末来啦! 澳洲这些州爽放4天假, 年假拼一拼可连休9天

澳洲九号台9月22日报道,未来几周,数百万澳 洲人将迎来一次难得的悠闲时光,好好享受一个公 共假期长周末。

十月的长周末即将到来,一些州和领地的居民将迎 来额外的假日,而另一些地方的人则无缘这份福利。

下面就来看看,十月究竟哪些地方能放假,哪些地 方不能。

十月长周末是什么时候?

今年的十月长周末从10月3日(星期五)开始, 一直持续到10月6日(星期一)。

十月有哪些地方能放公共假?

南澳、新州和首都领地将在10月6日庆祝劳动节 (Labour Day)公共假日。

昆州居民同样会在当天放假,不过他们庆祝的不是 劳动节,而是国王生日(King's Birthday)。

北领地、塔州、维州和西澳的居民则不会在十月享 受公共假期。

为什么国王生日在不同州的日期不一样?

与澳洲大多数地区不同,昆州将国王生日的公共假 安排在十月。

这是因为该州希望更均衡地分布全年公共假期,因 此将日期从六月移至十月。 这一安排自2015年 州议会通过《1983年假期法》修正案后正式实施。

西澳同样不在六月庆祝国王生日,该州部分地区在

9月份庆祝这一节日。

哪些州在AFL总决赛前的周五放假?

维州虽然没有十月长周末,但会在9月26日(星 期五)、AFL总决赛前享受一个公共假期。

这场盛大的比赛将于9月27日在墨尔本板球场 (Melbourne Cricket Ground)举行。

如何用年假“拼”出更长的十月假期? 如果提前做好计划,南澳、新州、昆州和首都领 地的居民可以在十月最大化利用年假。 只要在10 月4日至10月12日星期日之间请4天年假,就 能连续休息9天。

年入多少才不慌? 澳洲家庭“舒适退休收入” 揭晓

最新研究揭示,澳洲年轻人若想“舒适退休”,每 年需攒下的金额高得惊人。而一个“隐藏难题”可 能会阻碍他们实现这一目标。

全球最大投资管理公司之一Vanguard本周发布

了第三届年度《澳洲人如何退休》报告。该报告调 查了1800名18岁及以上的受访者,聚焦他们的 退休规划情况及存在的不足。

在被问及“预计退休后家庭年收入需多少”时, 25-34岁受访者给出的答案为10.6万澳元,较两

年前增长59%。

2023年,45岁以下澳洲人的平均退休收入预期 为8.9万澳元;2024年这一数字升至9.7万澳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已退休夫妻反馈的实际年支出 仅为5.5万澳元,凸显出“预期与现实”之间的 差距正不断扩大。

Vanguard澳洲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Daniel Shrimski表示:“自首届《澳洲人如何退休》报

告发布后的短短两年间,我们发现澳洲年轻人对退 休收入的预期大幅上升。显然,人们对退休的需求 与期望正在快速变化。”

Shrimski透露,“退休时拥有独立屋且无房贷” 的设想,如今更像是幻想而非现实。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潜在的‘隐藏难题’,”他指 出,1/3的千禧一代、1/4的婴儿潮一代及Z世代, 都预计自己退休时仍背负房贷债务。

“对许多人而言,若退休时仍有未还清的债务,或 需动用存款支付房租,将面临巨大的财务挑战—— 尤其是当无法再从事全职工作时。”

周三,毕马威(KPMG)对澳洲统计局(ABS) 数据的最新分析显示,房价上涨可能迫使澳洲最年 轻一代的工作年限远超65岁。

KPMG城市经济学家Terry Rawnsley表示:“数 据显示,过去很多人在50多岁时几乎能还清房贷, 但现在这一时间点已推迟到60多岁。贷款金额增 加,是未来人们可能延长工作年限的原因之一。他 们或许希望先还清房贷、积累一定的退休储蓄,再 逐步过渡到退休生活。”

调查发现,拥房情况与整体财富水平,与人们对退

休的乐观程度密切相关。

Shrimski解释道:“年长的澳洲人更有可能完全 拥有房产所有权,且长期积累了更多金融资产,这 也解释了为何他们对退休的乐观度更高。相反,年 轻人拥房率更低,往往还背负更多债务,这会引发 他们对未来的焦虑与不确定性,让退休看起来遥不 可及。”

尽管对退休的预期在快速攀升,但“规划缺口”依 然存在。Vanguard的研究显示,近半数(48%) 在职澳洲人仍未制定退休规划。

Shrimski将其比作“不知道终点线在哪,却要跑 马拉松”。“制定规划能帮助澳洲人避免‘退休后 钱不够花’的恐惧(简称FORO),这是退休焦 虑的最大来源之一,”他补充道,“这不仅关乎‘有 足够的钱’,更关乎‘有信心维持现有生活方式’。”

许多澳洲人的金融知识也存在类似缺口,尤其在理 解“利息、通胀、通过资产多元化管理风险的重要 性”,以及“可提取养老金的最低年龄(即‘保留 年龄’)”等方面。

Shrimski表示:“若不掌握这些基础金融知识, 很难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他建议,实现“有品 质的退休生活”的关键,在于“尽早开始规划”。

真实数据:

澳洲人已经不想生孩子了…

在澳洲,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少生或者干脆不生孩 子,以便腾出金钱和精力用于大额消费、境外旅 行和职业发展。

同时,“丁克”夫妻的比例也在持续上升,家庭 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根据今天发布的《澳洲家庭、收入与劳动力动 态调查》(Household, Income and Labour Dynamics in Australia Survey,HILDA)报告, 2023年有14%的女性和15%的男性表示“完 全不想要孩子”,这一比例在2005年分别仅为8% 和11%。

这是该项追踪同样人群长达20年的研究首次发 现,澳洲男性对孩子的理想数量已降至2个以下, 从2005年的2.22个下降到2023年的1.99个;

女性则从2.35个降至2.09个。

尽管“两孩家庭”仍是多数人的首选,但报告联 合作者Ferdi Botha指出,整体趋势是年轻人对 孩子的渴望正逐渐减少。

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将“是 否能专注事业”作为决定是否继续生育的重要因 素,占比上升了10%;而男性仅上升了4%。

此外,对“是否能进行重大消费”的考量也显著 上升。把这一因素视为重要的女性人数增长了 13%,男性则上涨了10%。

调查还发现,养育子女的高昂成本、心理压力、 优质托育资源的稀缺与昂贵,也在影响澳人对生 育的意愿。

34岁的Sandrine Dalawella Hewage是两个 孩子的妈妈,18个月大的Rochelle和新生儿 Rachel。

她坦言,她和丈夫决定家庭“封顶”在两个孩子, 不再生育,主要是出于出行和经济的考虑。

由于公婆住在斯里兰卡,海外探亲成了他们家庭 要优先考虑的事项,而多一个孩子,便意味着旅 费增加、身心负担更重。

“现在出国旅行非常贵,我们要精打细算地安排 行程和开支,因此会做出一些取舍。”

托儿难题也是他们决定不再生育的重要理由。

Sandrine表示,近年澳洲发生多起有关托育安全 的负面事件,让他们夫妻对“把孩子交托给他人 照看”感到不安。因此,直到孩子能开口说话, 她都选择自己照顾。

“我们已经决定不把孩子送去托育机构,就是因

为这些负面新闻让我感到害怕。”

“我现在一个人全职在家带两个孩子,已经没有 任何时间属于自己了。”

报告指出,生育意愿下降最明显的群体,是正处 于生育高峰期或临近生育年龄的年轻人。

数据显示,30至34岁男性的理想子女数与 2005年相比减少了0.48个,降至1.82个;而 40至44岁男性仍然是最希望要孩子的群体,他 们想要的孩子数量在过去近20年中没有变化,维 持在2.16个。

45至50岁的女性群体渴望的孩子数量最多,仍 然是2.33个,而18至24岁的年轻女性生育意 愿则显著下降,从2005年的2.29个降至2023 年的1.95个。

这项由墨尔本大学开展的长期研究涵盖1.6万名 澳洲人,每年更新一次,被广泛认为是解读澳洲 社会变迁的重要风向标。

单月最高上涨8.1%!

悉尼房市持续升温, 华人区成“香饽饽”

悉尼房市在降息后重振活力,需求飙升推高房价, 部分地区的房屋中位价在过去一个月就上涨了 3.4%。

在大悉尼地区,本月涨幅最高的是Bellevue Hill,房屋中位价上涨8.1%至近1200万澳元。

紧随其后的是Bondi Beach,上涨7.2%至480

万澳元。邻近的Waverley上涨6.7%至420万 澳元。

Cotality Australia的Eliza Owens表示,北区 (南至Bronte,西至Paddington、Edgecliff和 Darling Point)房价出现了大幅上涨。

“现在我们看到高端市场重现活力的原因,是降息

会不成比例的提升中高收入家庭的借贷能力。”

“从金额上看,你能获得更多贷款额度,所以人们 会选择离市中心更近、价格更高的房产。”

“但实际上,高端市场的复苏速度不如我们的预期, 因为关税动荡和地缘政治风险带来了额外的不确定 性,让部分买家仍在观望。”

内西区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Strathfield、

Burwood和Ashfield地区的房价一个月上涨了 3.1%,这得益于大量新公寓项目,使得独立屋变 得更加抢手。

此前,市场焦点主要集中在悉尼西南区和西区等可 负担性更高的城区,这些区的买家,尤其是首次置 业者和投资者,为争取性价比激烈竞争。

Cotality的数据显示,在过去3个月, Canterbury地区的涨幅最大,上涨6%至175 万澳元。相比之下,东北区上涨4.9%,内西区上 涨4.2%。

Curtis Associates的买方代理Chris Curtis表 示,高端市场的买家也会受股市走势的影响,而美 国银行最新的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创纪录的 58%受访者认为股市被高估。因此,许多人转而 投资房产,并受到降息周期的进一步推动。

“不过,这些高端城区的房源供应量很少,我们现 在有很多IT企业家借助AI获得巨额回报并拥有庞 大预算。他们富得像Croesus,竞争激烈,彼此

抬价,进而推高了房价,他们愿意多出50万澳元 来确保成交。”

Raine & Horne Double Bay销售负责人Ric Serrao表示,一些在重新规划区中获益最多的业 主,如与邻居组团卖房给开发商的,现在也在东北 区寻房。

“我发现Bellevue Hill的独立屋需求非常高,现 在的价格就像大富翁游戏里的钞票一样。自从上次 降息后,再加上天气转好,导致需求飙升。

此外,房源一直不多,所以价格不断上涨。”他还 表示,自己也看到了来自海外买家的需求,他将之 归因于澳洲被视为一个安全的国家。

东区PPD Real Estate的中介Vince Licata也表 示,购房者对高端市场的兴趣正在增加。“我们确 实看到了咨询量的上升,以及有意向的购房者数量 增加——因此价格也略有上涨。”

“降息是原因之一,我们也看到普遍认为市场最糟 糕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是购房的好时机,因此市 场氛围更好。”

“大多数活动集中在海滩沿线,来看房的人很多, 注册竞拍的人也很多,且很多房产的成交结果都远 超预期。”

*据2021年澳洲人口普查数据显示,Burwood 华人居民占当地人口总数的48.3%,华人数量在 当地排第一。

壹本日报|

2025 City-Bay Fun Run 冠军诞生;

南澳一男子从行驶中的皮卡车摔 下;阿德公共交通票价或将减至

50澳分

2025 City-Bay Fun Run 冠军诞生

2025年 City-Bay 慢跑赛(City-Bay Fun Run)在细雨中如期举行,约27,000名跑者参加, 比去年约 25,000 人数有所增长。男子12公里组 由Adam Goddard以33分57秒的成绩夺冠, 这也是他首次登顶该组别。女子12公里组冠军则 由两届奥运选手Izzi Batt-Doyle卫冕,她以36 分54秒完赛,延续了去年的胜利。

半程马拉松比赛中,Fraser Darcy赢得男子组, 以1小时10分07秒完成比赛;女子组冠军

Tiana Cetta则以1小时15分50秒冲线。

赛程开始时有细雨,但清凉的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帮 助跑者舒缓了体感疲惫。雨虽在 12 公里组完赛后 再度回归,但并未削弱参赛者及观众的热情。比赛 结束后,许多人聚集在 Colley Reserve,一边喝 咖啡一边庆祝与交流,场面温馨且欢乐。

南澳一男子从行驶中的皮卡车后部摔下

南澳Kapunda 20日约晚上11:30,一名男子从 一辆行驶中的福特双排皮卡车(Ford ute)后车

厢摔下,坠落地点位于 Hill 街。警方和急救人员 接报迅速赶到现场展开救援。

男子在事故中头部受到严重伤害,他随即被送 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当地警方包括 Barossa Police与Major Crash Investigators 也已介入调查本案。

警方已扣押涉事车辆进行检验,目的是确定事故发 生的具体原因和责任方。驾驶者正接受警方问询, 以配合进一步调查。社区对此类交通安全隐患表达 关注,当地执法部门也可能在后续推进中检视法规 执行以及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阿德公共交通票价或将减至50澳分

南澳自由党领袖 Vincent Tarzia 在即将于明年三 月举行的州选举中提出重大交通政策:若自由党赢 得选举,将把阿德莱德 Metro 公共交通的票价统 一降至 50 澳分。此举旨在缓解不断上涨的生活成 本,对许多家庭而言,交通开支是日常支出中不可 忽视的一项。该政策受到昆士兰类似方案的启发。

除了票价大幅下调外,Tarzia 的计划还包括: 从 Murray Bridge 开通直达阿德莱德的 Metro 巴士服务;扩大偏远地区如 Port Pirie、Victor Harbor、Mount Gambier 与 Adelaide Hills 的 按需交通服务;以及维持老年人使用 Metro 巴 士、火车与电车时免费乘车的福利。Tarzia 表

示,一个四口之家如果每天通勤,将每周节省高达 100 澳元左右。政策预计在未来四年内将耗资约 2.4 亿澳元。

虽然这一承诺在选民中可能具有吸引力,但其可持 续性与财政负担成为争论焦点。Tarzia 所提出的 财务估算显示其成本颇高;自由党的反对者以及现 政府或将质疑是否能保证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与频次 不会因票价下降而受损。此外,如何维持网络覆盖、 车辆维护与运营效率,同时保证该政策真实惠及偏 远与低收入地区,也是其落地过程中的重要考量。

广大选民中,对生活成本压力大的家庭对此类政策 普遍反应正面,但也有人对其潜在的税收或预算削 减动向表示关注。

阿德企业主受“刷差评勒索”冲击 南澳阿德莱德的一家室内装修与橱柜公司 ISPS Innovations(也称 Lonsdale Kitchens)近来遭 遇网络骗局——一名诈骗者在 Google 上为其刷下 多条一星差评,随后要求公司支付约200澳元以 将这些差评修改成五星好评。

业主表示,被这样的勒索行为“弄得心情很糟糕”、 “感到恶心”,不仅是因为付费要求,还因为对 业务声誉造成了实质伤害。Google 方面已响应企 业投诉,删除了部分伪造的差评。企业主也通过 Facebook 向同行业者和消费者提醒,要警惕类似 的诈骗人为行为。

此案件暴露出在线评论平台(如 Google 商家页面) 存在的弱点:评论容易被滥用、投机者可利用差评 进行敲诈勒索。虽然平台对冒名差评已有删除机制, 但如何防止初始垃圾评论及勒索信息传入,是一个 亟待强化的环节。公司正考虑加强线上监控与法律 手段,以阻止此类事件再发生。公众与企业界也开 始呼吁更透明、快速、有效的评论验证与处理流程。

南澳三岁男童误食错误剂量药物长达六周之久,后 果严重

南澳一名3岁男孩 Hudson 在5月因睡眠问题被 儿科医生开立药物Clonidine,并由南部郊区的一 家配药药房调配。然而,该药房错误地将药物浓度 调高至正常剂量的十倍——每毫升 200 微克,而 正规应为 20 微克/毫升,此错误持续达六周之久。

Hudson 开始服用后即出现严重嗜睡、身体松弛, 无精打采。Hudson的父母发现情况异常,曾带 他到Flinders医疗中心,但当时医护人员看了药 瓶标签后认为剂量并未超标,并未采取进一步行动。

直到六月换到正确剂量的药后,Hudson 开始经 历严重的戒断反应——情绪暴躁、侵略性行为明显。

这起严重的配药错误对 Hudson 生理与心理健康 造成重大影响。保险公司Guild Insurance 拒绝 为这些紧急康复措施付款,声称需等到有“永久伤 害”的确切证据才行——但这类证据往往需要数年 才能确认。

澳洲坟墓用地日益稀缺

随着坟墓用地日益稀缺,澳洲人在网上出售墓 穴的现象正在增加。据报道,有人在Facebook Marketplace 等平台将墓地地块挂售,价格从几 千澳元到数万澳元不等。部分买家和卖家将其视为 一种投资机会,希望借此赚取额外现金。

在澳洲,虽然真正“拥有墓地土地所有权”的概念 通常不存在,但墓地地块的“安葬权”(interment rights,即有权在那个地块下葬某人)可以在私人 之间转让。出售者常是因为亲属已改为火葬或迁往 他处,因此放弃原定地块。墓地管理机构一般要求 完成申请手续以合法转移这类权利。

尽管这种买卖是合法的,但也带来伦理和市场波动 的风险。一方面,由于供不应求,墓地价格不断上 涨,对某些家庭形成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在线交 易可能缺乏透明度,买卖合同、转让手续、墓穴状 况等问题若处理不当,可能造成纠纷。此外,将人 类安葬场所视为投资工具,也引发公众对逝者尊严 与传统观念的讨论。政府及监管部门或将考虑制定 更严格规则,以保障公共利益与丧葬文化的尊重。

AusPost

停止向美国发送包裹,澳洲小企业陷入出 口危机

澳大利亚邮政(Australia

Post)近期突然宣布, 因应美国新关税政策,将暂停大部分对美国的包裹

派送业务。此举令众多中小型线上商家措手不及, 许多依赖对美出口业务的卖家由于包裹无法寄出或 被延误,损失开始显现。

受影响的商家表示,这项变动导致供应链中断、客 户投诉增多,甚至有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是否继续 对美国市场供货。部分商家已尝试寻找替代物流 方案,但成本与时间上的压力非常大。他们希望 AusPost 能尽快明确恢复政策或提供补偿,并透 明化关税与物流调配细节,以缓解当前混乱状况。

背景方面,此次暂停派送与美国新实施的关税政策 有关。随着美国对某些进口商品征收更高关税,邮 政服务和国际物流受到连锁反应。虽然 AusPost 已在部分地区提早恢复对美国的派送服务以应对企 业压力,但整体政策是否能够全面恢复、何时恢复, 仍存在不确定性。若这一政策拖延,将可能迫使更 多小企业转向其他国家或新的物流公司,或改变其 市场布局与出口策略。

专家质疑工党“每年省电费$1000”的说法过于乐观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近日表示,通过大规模推广可再 生能源,家庭电费将在十年内下降约 20%,平均

每户节省约 1000 澳元/年。这个数字来源于气

候变化权威机构(Climate Change Authority)

结合电力市场委员会(AEMC)的模拟分析,假 设有序推进包括太阳能、风能、家庭电气化等政策。 然而,多位能源经济和行业专家对这一预测提出质 疑,认为其基于理想条件,许多现实因素可能使这 一目标难以实现。

专家指出,政府的模型假设需满足多个条件才能实 现这一节省金额,例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持续下 降、网络基础设施与储能设施大幅提升,以及家庭 广泛采用电力驱动设备(包括电动车、热泵等)。

此外,目前电费中占比很大的网络费和政策补贴部 分,是否能同步降低,是一大不确定因素。还有人 担心,如果电费下降承诺被公众误解为即将兑现的 保障,而政府并未明确承诺具体时间表或机制,则 在政治上可能引发信任问题。

在气候政策框架下,澳洲政府已设定 2035 年将 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62% 至 70% 的目标,并强 调向净零排放过渡带来的经济与环境双重利益。电 费下降的预测是这一政策愿景的一部分,用以说明 推广可再生能源和家庭电气化等措施的长期回报。

尽管如此,政策能否如期落地,以及节省金额能否 真实被家庭感受到,还需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监 管监督、补贴设计以及公众沟通上做大量工作。选 民与反对党亦正关注这些政策变动的可持续性与执 行细节。

壹本日报|

警惕!南澳幼童患B型流感致脑病 变;阿德新医疗中心开工,有望缓 解区域医疗压力;南澳退役球星推 出新伏特加RTD系列

警惕!南澳幼童患B型流感致脑病变

来自南澳大利亚Nildottie 的 Monique Bussenschutt女士近日向公众发出警示,其幼子

Clive 感染B型流感后病情急剧恶化,高烧至41 度并伴随癫痫发作,心跳过速及血氧极低,随即被 送往医院。经诊断,Clive患上脑病,已有不可逆 转的脑损伤。报道称,他在医院接受五天脑部炎症 治疗,目前仍在康复期。

此事发生之际,南澳政府正计划从明年开始为两至 五岁的儿童提供一种“无针头”的鼻腔喷雾式流 感疫苗(FluMist),以期提高该年龄段儿童的接

种率。目前南澳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约为27%。 卫生部长Chris Picton与首席公共卫生官Nicola Spurrier都强调流感并非小病,对小孩可能引发 严重并发症,包括肺炎、中耳炎、喉部问题,甚至 脑部炎症。政府希望新方式能让更多家长接受接种。

Bussenschutt 女士承认,由于孩子刚做完手术, 她之前没来得及为 Clive 接种流感疫苗,但目前她 坚决支持在孩子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快接种。她表 示,鼻腔喷雾的方式“比起针式要容易得多,也几 乎无痛”,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唤醒更多家长的警觉。 公共卫生专家指出,这类案例提醒社会不要低估流 感对幼童健康的风险,接种疫苗不仅是保护个体,

也是减轻医疗系统负担的重要举措。

阿德新医疗中心开工,有望缓解区域医疗压力

由 Jones Radiology 主导的 Mount Barker Health Hub 工程正式启动,位于 Adelaide Road,总面积约 1500 平方米,其中 1000 平方 米由 Jones Radiology 自用,其余 500 平方米将 对外招租,用于普通科医生、专科医生以及其他辅 助医疗服务提供者。该中心将整合该地区原有三处 诊所服务,并提供包括心脏、肿瘤、肌肉骨骼等专 科影像服务,同时增强疼痛管理功能。

该项目早前因需拆除一处有保护价值的住宅曾遭

Mount Barker 区议会否决,但开发商 Leyton Property 上诉成功后,获得批准继续推进。建筑 设计由 Fore Design 负责,施工由 FDC 承建。

项目意在提升医疗服务在阿德莱德山地区的可达性 与可见性。预计新医疗中心将在明年第三季度对外 开放。

随着 Mount Barker 地区人口增长与医疗需求 上升,公共对医疗影像与专科诊治的需求明显加 剧。该中心的建设预计将缩短患者就医距离,减 少对已满负荷诊所的压力,同时也增强当地医疗 团队的服务能力。Leyton Property 管理董事

Hamish Brown 表示,该项目旨在为当地社区提 供“可方便就医、可见性强”的医疗核心设施。

Jones Radiology 的 CEO Susan O’Neill 强调, 这不仅是设施投资,更是向居民交付近在咫尺的

优质护理。

南澳退役球星推出新伏特加RTD系列

前 AFL 球星 Rory Sloane 与妻子 Belinda,以及 Hard Fizz 品牌一起,首次推出伏特加口味的即饮 (RTD)系列新品,目前已在南澳地区的酒吧与酒 类商店上市。该系列包含柠檬汽水味(lemonade) 与菠萝味(pineapple)两种口味,使用真实果汁 调配,每罐热量低于 100 卡路里,定位“更健康、 更轻盈”的饮用体验。

Hard Fizz 成立于 2020 年,由 DJ Fisher 等人 共同创立,公司通过全国范围的分销网络将产品铺 设至大型连锁零售商如 Coles Liquor、BWS 与 Endeavour Group。品牌最近获得了包括亿万富 翁 Laurence Escalante 在内的资本投资约 250 万澳元,以支持扩张与新品推出。市场研究显示, 2024 年澳洲伏特加饮用量增长了约 12.7%,而 其它烈酒如朗姆酒与威士忌则有下降趋势,这为 Hard Fizz 启动伏特加系列提供了有利时机。

Rory Sloane 表示,推出伏特加即饮新品是对消 费者口味变迁的回应:“研究都表明以烈酒为基础 的 RTD 饮料将成为今夏趋势。”他强调,新产品 虽带酒精,但热量较低且具有真实果味,是“嘴甜 但身体负担轻”(sweeter on the lips, light on the rig)的饮品类别。Hard Fizz 希望借此在夏 季饮品市场中占得先机,成为不仅限于 seltzer 类 别的多元品牌。对于品牌而言,这标志着其从气泡

饮料向更广烈酒 RTD 市场的延伸。

南澳将启动建设国防与太空科技中心

南澳公司Redarc宣布将在其总部附近的 Lonsdale启动一项价值5000万澳元的国防与太 空科技中心。该项目将分为多个阶段建设,目前第 一阶段已完成;第二阶段将兴建一个双层、具高安 全等级(Zone 4)的设施,以支持 Redarc 不断 扩展的国防与太空部门业务。新枢纽将包括先进的 电力系统(advanced power systems)、太空级 技术方案等领域,用于设计、制造、测试与研发关 键任务系统。

Redarc 董事总经理 Anthony Kittel 表示,该中 心预计到 2032 年将创造约 200 个新工作岗位, 涵盖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国防与太空专业人才。

Redarc 目前已有 350 多名员工,其国防与太空 部门自 2020 年起正式运作。

公司已承接包括 Hunter 型护卫舰(Hunter class frigates)和 NASAMS 防空导弹系统在内 的重大国防项目,其新设施将帮助加强其在这些全 球市场中的能力。

南澳商铺凌晨遭可疑纵火

9月22日凌晨约4:30,南澳大都会消防队

(Metropolitan Fire Service)接报,Rosewater 区 Grand Junction 路一排商铺内有商铺起火。

消防队迅速抵达现场并控制了火势,有效防止火势 蔓延。幸无人员伤亡,但被波及商铺内部受损情况 尚待评估。

火灾起因目前尚未确定,消防“火因调查员”(Fire Cause Investigators)预计于事发次日到场,展 开现场调查。当地警方对这一事件持谨慎态度,将 其视为“可疑火灾”(suspicious fire)处理。此前, 去年十月同一商铺区内的烟草店也曾遭遇纵火未遂 事件,警方正在调查是否存在关联。

警方呼吁任何在清晨时分在该区域目击异常行为 者,或拥有监控摄像头/行车记录仪记录的民众, 主动与 Crime Stoppers 联络提供线索,以协助 调查。民众可拨打 1800 333 000 或通过其官网 提交信息。

Optus紧急电话故障造成三人死亡

在一次常规网络升级过程中,澳洲电信公司 Optus 出现技术故障,使其紧急电话 “000” (triple-0)在南澳、西澳及北领地等地数百个 用户无法接通。故障发生后,公司展开善后访查 (welfare checks),确认三户家庭中有人死亡。 南澳一名 8 周大的婴儿和一位 68 岁女子去世, 另一位死者为西澳的一名 74 岁男子。Optus 首

席执行官 Stephen Rue 表示,该故障已被修复, 目前正在调查中。

Rue 向公众道歉,Optus 未能在故障早期遵守既 定流程,包括未及时将紧急电话故障向有关当局报 告。他承诺在调查完成后的事实公开,并将配合所 有相关监管力度。政府官员,包括联邦通讯部长

Anika Wells 与南澳州长 Peter Malinauskas, 纷纷谴责 Optus,指出电信服务提供者有义务确 保公众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联络求助。

据报,此次故障涉及约 600 个紧急电话呼叫未能 接通。监管机构已宣布对事件展开全面调查,包 括流程执行、应急响应制度以及故障期间为何未 能自动将呼叫转给备用网络或其他紧急服务通道 的问题。公众与法律界也在关注,Optus 是否将 面临高额罚款或民事诉讼。该事件也再次引发关 于电信基础设施、应急服务可用性及电信业监管 标准的讨论。

珀斯一女子在超市遭暴力袭击 一名64岁女子在珀斯东南部的 Haynes 购物中心 购物时,遭到陌生男子袭击。该男子将女子强行推 入购物车与货架,导致她跌倒并撞击头部。现场顾 客与店员立即上前协助,并呼叫急救人员将其紧急 送往Armadale Hospital。伤者被诊断为头部严 重受伤,目前状况稳定。

警方接报后不久,于嫌疑人逃离现场后,在其

Armadale家中将其逮捕。嫌疑人为 41 岁男子, 与受害人并不相识。现已被控以意图造成伤害以及 非法损坏财产等罪名。此案将于近日在Armadale Magistrates Court进行审理。

此类在公共场所发生的暴力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 注,当地居民和超市顾客感到震惊与担忧。警方呼 吁目击者或拥有现场监控录像者主动提供线索,以 协助调查并加强超市及公共场所的安全防范。

事件也提醒公众,在购物等日常活动中保持警觉, 同时希望零售商加强员工培训及安全措施,确保顾 客及员工的安全。

悉尼北部麻疹爆发

新南威尔士州卫生局(NSW Health)近日发布健 康警示,一名自西澳洲回澳者在带病期间曾在多处 公共场所活动,疑似传播麻疹病毒。

该感染者于 9 月 12 日乘坐 Virgin Australia 的 VA572 航班从珀斯飞往悉尼,并转乘 VA505 飞 往黄金海岸;期间于悉尼金斯福德·史密斯机场 T2 航站楼(约 6:30-7:00am)及黄金海岸机场 主航站楼(约 8:30-9:20am)可能有暴露风险。

另一个暴露地点是 9 月 15 日在 Tweed Valley 医 院急诊部门(9:30-11:00am)。

卫生当局呼吁曾出现在上述地点的人士密切注意可 能出现的麻疹症状。

壹本日报|

南澳泳池瓷砖质量欠佳,引多起受 伤;南澳母亲斥特朗普“孕期用扑

热息痛致自闭症”言论为误导;理 发店起火,监控画面曝光

南澳泳池瓷砖质量欠佳,引多起受伤

上月新开放、耗资约 5,180 万澳元的Summit

Aquatic and Leisure Centre,因游泳教学池及 水上戏水区的防滑瓷砖被投诉“过于粗糙”,导致 孩子与成人脚部擦伤、出血,甚至有碎瓷片嵌入脚 里的事件,家长们已有多起报告。部分家长称孩子 脚趾和脚掌发红、肿痛,需要穿水鞋以防止进一步 受伤。

市议会与设施运营方Belgravia Leisure回应说, 这些瓷砖在安装前已通过符合澳大利亚防滑标准 (slip resistance)的检测,并在设施填水之前完 成检验与验收。尽管如此,使用者们认为伤口并非

轻微,称伤情“相当严重”。

地区议会确认正对这些投诉进行正式调查,着重检 查该设施是否在瓷砖质量、安装工艺及表面处理方 面存在隐患。同时,议会重申泳池的水质管理符合 南澳卫生标准,拥有先进的监控与过滤系统,将与 运营方及社区合作,尽快解决问题,确保所有访客 的安全与使用体验。

南澳母亲斥特朗普“孕期用扑热息痛致自闭症”言论 为误导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声 称,孕妇若在妊娠期间使用扑热息痛(在美国常见

品牌为Tylenol)会导致子女患自闭症(autism) 的概率上升。此言论迅速引发争议。南澳一名育有 三名孩子,均确诊自闭症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的母亲Ellen Mitchell对此表示强烈 批评,认为这一说法对当地与国际家庭造成伤害, 对孕妇造成不必要的恐惧与内疚。Mitchell特别 指出,自闭症并非一种需要“修复”的状态,真正 需要“被修复”的是社会与支持系统,而非当事人 本身。

澳大利亚医学会(AMA)主席Dr. Danielle McMullen公开否认目前有任何科学研究能证明 孕期用扑热息痛必然导致自闭症。同时,多家医学 团体与监管机构,包括澳大利亚治疗用品管理局

(TGA),继续将扑热息痛评为在怀孕期间“安 全使用”的选项,并警告说散布未经确凿证实的指 控可能对孕妇与家庭造成心理负担与误导。

Mitchell及其他家长担忧,这类高层政治人物的 言论将加剧对“差异”儿童家庭的污名化,让家长 在孩子被诊断后承受过多的自我责备。她呼吁公共 言论中应更多强调神经多样性(neurodiversity) 的价值,并改进对自闭症者及其家庭的支持制度, 而不是将焦点放在是否“预防”或“避免某些行为”。

此外,医学界呼吁,在向公众发布健康建议时,应 以证据为基础,避免未被证实的推论造成公众误解 与恐慌。

凌晨纵火烧理发店,监控画面曝光

12日凌晨2点左右,南澳North Plympton位于

Hawson 大道的 KJ Barbers

理发店遭到纵火袭 击。警方发布的监控视频显示,两名嫌疑人侵入店 内,其中一人手持红色汽油壶将助燃剂倾倒在椅子 和地面上,并在动作中滑倒;另一人试图点燃白色 物品,但火苗未能立即引燃。第一嫌疑人补充助燃 剂后,火势迅速蔓延开来。消防队及时到场,成功 将火扑灭,防止蔓延至附近商铺。

这并非 KJ Barbers 第一次成为侵害目标。今年 二月,该理发店曾遭到扫射事件,玻璃门被打出多 个弹孔,引发社区对其安全与治安的担忧。当地居 民表示,夜间安静的街区被突如其来的爆炸声与火 光打破,许多人感到恐惧与不安。他们对店主的处 境表示同情,也呼吁警方加大巡逻与监控力度。

警方确认这起火灾为蓄意纵火,仍在进一步调查 动机与嫌疑人身份。监控录像已被公开以寻求大 众协助,希望任何目击者或有相关线索者能通过 Crime Stoppers 提供信息。除了追查嫌疑人之外, 受损的理发店目前正在评估修复损失,社区也在加 强夜间安全设施,包括后门安全、照明改善和监控 系统升级,以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阿德凌晨一空置住宅起火

9月23日清晨,南澳阿德莱德西部Marleston一 处空置住宅在 Barnes 大道发生重大火灾。消防 部门约在上午6:15接报赶赴现场,但到达时房屋 已被火势吞噬,大量浓烟从屋顶升腾。尽管火势猛 烈,消防队成功将火扑灭。幸运的是,屋内无人居 住,因此未造成伤亡。

火灾造成该处房屋结构受损严重,屋顶、墙壁等部 分被毁坏。火灾后的初步勘察表明,该住所是空置 状态,这也极大降低住户受伤的风险。当地警方与 消防部门已将这起火灾列为可疑事件,将由犯罪现 场调查组进一步检验火源与起火原因。

警方呼吁任何可能目击火灾发生或火灾前后活动的 居民提供线索,欢迎持有监控录像或行车记录仪 影像的公众与 Crime Stoppers 联系,电话号码 1800 333 000。调查人员将深入分析火灾是故意 纵火、意外引起还是由其他原因所致。当地社区对 这起空屋大火感到不安,居民希望能尽快查明真相, 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南澳政府因数据准确性问题延迟发布道路安全评级 南澳政府本应与全国同步公开最新的道路安全 评级数据,这些数据由澳大利亚道路评估计划 (AusRAP)负责,旨在评估道路安全状况,包括 道路布局、车速限制与交通量等因素,以星级系统 (五颗星)显示潜在危险指数。然而,仅在数据全 国公布前几天,南澳政府却撤回了向 AusRAP 同 意公开这些数据,官方表示这是因为对数据的准确 性存在疑虑,正处于验证阶段。

该决定引发了议会成员、交通安全组织与社区强烈 不满。独立议员弗雷泽·埃利斯(Fraser Ellis)指出,

这些评级对于确定哪些道路最危险、哪些地区急需 安全改进极为重要,他曾在其选区争取恢复某些农 村道路的速度限制时就重点依赖这样的客观标准。

RAA(皇家汽车协会)基础设施与安全高级经理 Charles Mountain也呼吁政府尽快公开数据,以 便引导安全投资。

南澳交通与基础设施部门发言人回应说,目前的延 迟是为了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一旦完成验证,就支 持公开这些评级。政府尚未给出确切时间表,但强 调正在“积极进行评估”。在此期间,利益相关方 和社区呼吁政府不要将验证过程变成无期限的阻 滞,以免影响道路安全政策制定与公众知情权。

墨尔本测试全能交通违法“智能摄像头”

维多利亚州正在墨尔本

Albert Park 的

Canterbury 路对一种全新的移动“智能摄像头” 展开为期四周的技术试验。此类摄像头由美国 Verra Mobility 公司提供,能同时监测多种交通 违法行为,包括超速、闯红灯、公共汽车专用道违 规、未系安全带以及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等。此次 试验属于非执法性质,即使摄像头检测到违法,也 不会开罚单。政府此举旨在收集数据,为未来可能 推行更广泛的道路安全和交通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这些“智能摄像头”装在拖车单位中,配备GPS 定位、灭火装置和发电设施,便于在不同地点灵活 部署。Verra Mobility 表示,驾驶者对摄像头位 置的不确定性本身就可能促使人们在驾驶时更守规 则,从而整体提升道路安全。虽然目前尚未决定是 否会将这些摄像头用于处罚,但维州交通运输部已 批准这项试验。

试验公告后,引起车主与公众的分歧。一些人认为 这是提升交通安全的必要步骤;另一些则担忧这可 能被用于“摄像头遮羞布”,即以公共安全名义铺 设能大规模开罚单的设备。政府方面仍未承诺未来 一定会将这些装置用于执法,而是强调试验阶段的 目标是评估技术性能与公众接受度。未来几周内, 试验结束后将分析数据,再决定是否扩大使用或立 法支持。

塔州推出历史同性恋定罪赔偿计划

9月23日,塔斯马尼亚州政府在州议会提交了《历 史犯罪清除修正法案》,该法案旨在为曾因同性

恋行为或异装癖被定罪、起诉或监禁的个人提供 经济赔偿。根据该法案,赔偿金额如下:被起诉 者可获$15,000澳元,被定罪者可获$45,000 澳元,曾被监禁者可获$75,000澳元。此举使塔 斯马尼亚成为澳大利亚首个为历史同性恋定罪提 供赔偿的州。

塔斯马尼亚州是澳大利亚最后一个在1997年废除 同性恋行为刑事化的州,2001年才废除异装癖刑 事化。在此之前,塔斯马尼亚曾因其严格的反同性 恋法律而广受批评。2017年,塔斯马尼亚州政府 为历史同性恋定罪提供了清除记录的法律途径,但 未包括经济赔偿。此次新法案的提出,标志着政府

在承认过去错误和提供补偿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塔斯马尼亚州总检察长Guy Barnett表示,该 法案是对过去不公正行为的有力回应,体现了政 府的同情与理性。Equality Tasmania发言人 Rodney Croome称赞该法案,认为它承认了受害 者所遭受的个人和社会伤害,并确保了责任追究。 根据法案,申请清除历史定罪并成功的个人,将有 资格获得上述赔偿。

澳大利亚人假期消费趋势

在澳大利亚,传统的度假方式正发生变化。随着生 活成本的上升,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人选择短途旅 行和本地度假,以节省开支。这种趋势反映了人们 在经济压力下对度假方式的重新评估。

专家指出,生活成本的增加使得长途旅行变得更加 昂贵。因此,许多人选择在本地度假,以减少交通 和住宿费用。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 也对旅游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面临经济挑战,澳大利亚人仍然重视度假的重 要性。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人选择经济实惠的度假 方式,同时旅游业也将适应这种变化,提供更多本 地化的度假选项。

壹本日报|

南澳“2025年度最佳理发师”评

选开启!亿万富豪或将接手陷困境 的健身房;南澳St Mark’s

时代管校长辞职

南澳“2025年度最佳理发师”评选开启!

阿德莱德《The Advertiser》报近日启动“南澳最 佳理发师/理发店”公开评选,面向全州征集票选。

此次评选经过初步遴选后,最终确定 28 个入围名 额,涵盖从刮胡修型到精细剪发的多种理发技能。

现在至 2025 年 10 月 1 日下午 3 点,公开投票

学院临

正式开启,向广大市民征集支持心目中的最佳理 发师或理发店。评选目的在于提升公众对本地美 发行业匠心技能的关注,并为优秀理发师提供舞 台与认可。

主办方表示,此次活动希望鼓励理发师在技艺与服 务上不断革新,以提升顾客体验。随着票数统计与 评审阶段的推进,最终结果将在后续公布,获奖者

将获得“南澳最佳理发师”的荣誉称号。

亿万富豪暗示将接手陷困境的连锁健身房

澳大利亚亿万富豪 Adrian Portelli 最近通过 Instagram 发布消息,暗示正与陷入财务危机的 Derrimut 24:7 健身连锁洽谈收购股份,以化解 其与澳大利亚税务局(ATO)之间 1,253 万澳元 的债务纠纷。Portelli表示,他的介入将帮助公司 偿还债务、稳定运营,并确保现有 800 名员工与 数十万会员的利益不受进一步侵害。

目前,Derrimut 24:7 正处于多重困境之中:部 分分店因拖欠租金被迫停业;教练团队已有多人长 时间未能及时领取薪酬;而针对其主要实体的清算 申请已被澳税局在联邦法院提出。

公司董事 Nikolaos Solomos 曾公开承诺将重组 财务,并声称债务正逐步受控,但外界对其恢复能 力抱持怀疑。

南澳St Mark’s 学院临时代管校长辞职

近日,南澳大利亚North Adelaide的St

Mark’s College发布消息称,其自 2025 年 6 月起担任学院临时代管校长的Brian Kennelly已 正式辞去职务。Kennelly在接任该职前,曾拥有 逾 30 年教育界经验,曾在澳大利亚、英国、新西 兰与中东地区担任高层教育管理岗位。

Kennelly是接替原校长Don Markwell担任临 时负责人。原定于 2025 年 9 月 30 日离任的 Markwell教授,由于提早启动职业变更,应学院 之请于 7 月底卸任,并接受昆士兰大学 King’s College 的校长职位。

在Kennelly任期短短数月后辞职,学院方面已于 近期于内部通讯中向师生宣布消息,并启动新校长 选聘程序。

阿德宠物医院为金鱼进行眼部手术,令其重获新生 上周,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一家专治“非常规” 宠物的兽医诊所——The Unusual Pet Vets —— 成功为一条名为Peaches的金鱼进行了视力修复 手术,令其重获新生。

Peaches是一条两岁的金鱼,因头部长出了

wen,覆盖并遮挡了其眼睛,导致其行动迟缓、频 繁撞击水箱边缘,难以正常游动。

手术中最大的挑战在于给予这类鱼类麻醉且维持其 呼吸功能。诊所的兽医团队采用了将麻醉剂注入鱼 缸水体的方法,让含麻醉剂的水持续流经桃子的鳃 部,使其安全进入麻醉状态。整场手术历时约二十 至三十分钟,成功切除过度组织,并恢复了眼部通 透性。术后桃子恢复良好,活力逐渐回升,并重现 自由游动的状态。

阿德出现白人至上主义宣传单引发公愤

近日,阿德莱德Mitcham区多个信箱中陆续出现 印有极端主义内容的宣传单,宣传团体自称White Australia,倡导种族对立与分裂,呼吁支持暴力 行动。当地居民称其为“种族主义垃圾”,强烈谴 责这种煽动性宣传行为。

Mitcham市政府收到Kingswood等地居民投诉 后表示,正配合法规立即清除公示处的宣传材料, 并建议市民将收到的传单直接丢弃。虽然南澳警方 尚未就此次投递行为接到正式报案,但呼吁任何掌 握情报者联络 Crime Stoppers 提供线索。

据报道,该宣传单疑与已知极右组织White Australia及其领袖Thomas Sewell有关。

Sewell 近期因威吓警察等多项指控遭到定罪,其 组织被指在墨尔本原住民墓地实施侮辱行为,并干 扰澳洲国庆活动。传播行为引起公众担忧社会极端 主义抬头,呼吁有关当局予以严肃调查与依法处置。

Seven Network面临员工薪酬与工作条件违规调查

Seven Network近期被曝在员工薪酬和工作条件 方面存在潜在违规行为,已引起澳大利亚公平工作 监察机构和媒体关注。媒体报道称,多名在职与离 职员工因角色分类错误而长期被低估薪资,公司正 着手进行内部审计和补偿。

据悉,Seven Network已向部分新闻记者发出通 知,承认此前存在工资支付不当的问题,并承诺对 受影响员工进行补发与调整。有消息人士披露,这 类薪酬错误主要源自内部薪资系统将员工角色分类 输入错误,造成薪酬与职责不符的现象。

对此,网络方面表示将全面配合监管调查,并已启 动补救措施以恢复员工信心。公平工作监察机构尚 未正式宣布对其采取强制行动。在舆论与法律监督

的压力下,Seven Network正面临职业道德与内 部管理的双重考验。

珀斯皇家展临近,展会加强安全检查

随着 2025 年珀斯皇家展(Perth Royal Show) 临近,西澳州消费者保护机构宣布将大规模加强 对展会现场玩具及新奇商品的安全检查,严查那 些不符合强制安全标准的产品。去年在展会前的 抽查中,121 件商品中就有 19 件被发现存在安 全违规问题。

此次监管行动覆盖的重点包括含纽扣电池的闪光饰 品、未标示成分的化妆贴纸、缺乏防火警示的睡衣、 未标注力度警示的射击玩具等高风险类别。检查人 员将在开幕前深入场馆,督促摊位整改或移除潜在 “危险品”,展览期间若发现违规将立即发出正式 警告或罚单。

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规定也相当严厉:个人违规者 最高可罚款 1,320 澳元,公司则可能面临 6,600 澳元 的罚款。消费者保护专员Trish Blake 强调,

展会商品售出后仍需保障儿童安全,并呼吁家长警 惕玩具中的隐患,如松动零件或裸露电池。她还指 出,从 2022 年中起,有关纽扣电池安全和其他 玩具标准就已成为法定要求,摊主无理由继续销售 不合规产品。

墨尔本商场爆发激烈械斗 周二下午约5点,在维多利亚州墨尔本北部的 Broadmeadows Central 商业中心停车场发生一 起激烈械斗。据媒体报道,数名持弯刀者在露天车 位与人对峙,并当场挥刀动手,引起周边顾客惊恐。

警方到场时,涉案人员已逃离现场。事后发现一名 青年男子手臂被刀割伤,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伤 势被评估为轻微。至今尚无人被捕,警方正展开调 查,并呼吁知情市民或目击者提供线索。

该事件发生之际,维多利亚州在 9 月 1 日正式实 施弯刀禁令,禁止私人持有此类武器,公共安全部 门提醒民众严格遵守相关法规。警方同时加强公共 场所监控与武器检查,以防类似暴力冲突再次诱发。

壹本日报|

农户高价“抢狗”:南澳工作犬拍 卖热潮;南澳Burnside医院扩建获 批;必和必拓投入1.05亿澳元建 设奥林匹克宿舍村

农户高价“抢狗”:南澳工作犬拍卖热潮

南澳州Lucindale的年度工作犬拍卖会于9月28

日在Yakka公园举行,吸引数百名农户前来“抢购” 高技能牧羊犬。自2021年首次举办以来,该活动 已累计成交额突破80万澳元。此次拍品包括年龄

在 6 个月至 5 年之间的Kelpie,多数具有优秀血 统与训练背景。

在往届拍卖中,犬价普遍落在 6,000 至 7,000 澳 元之间,但也有极端个案高达 29,000 澳元。例如 2021 年,一只名为 Josie 的柯利犬便以 29,000 澳元成交,创下纪录。拍卖组织者 Kylie Ware 表

示,这些犬不仅能协助牧羊与集群,而且训练成本 与血统因素使价格水涨船高。

除了交易本身,此次拍卖还兼具社区回馈功能。拍 卖委员会每年从收益中拨出 10,000 澳元,用于资 助当地历史协会、救生志愿者等社区组织。Kylie Ware 对今年拍卖持乐观态度,预计成交额或将打 破往年记录。

南澳Burnside医院扩建获批

南澳州州立规划评审委员会(SCAP)已正式批准 Burnside Hospital在阿德莱德东部的扩建计划,

这一批准标志着新健康区建设取得关键突破。此次 扩建将于医院现址对面沿Kensington Road新建 一栋三层建筑,并通过跨街天桥连接主院区。

扩建项目设有两间新的手术室、癌症治疗中心、现 代化生育诊所、影像与病理学服务设施以及实验 室。新设施可每年新增约 3,500 起日间手术容量, 化疗服务也将提升三成,并配备线性加速器用于放 射治疗。另外,还将设三层地下停车场,可容纳约 150 辆车辆。

整个建设期预计为 18 至 24 个月,首批患者预计 于 2028 年初入院。在建设期间,项目将创造约 200 个施工岗位;完工后,医院还将增设 100 多 个医疗与支持岗位。

必和必拓投入1.05亿澳元建设员工宿舍区 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已宣布将在南澳 Olympic Dam兴建一个名为 South Village 的 大型员工宿舍区,总投资额达1.05亿澳元,旨在 为其 2027 年冶炼厂检修工程以及未来潜在扩张 项目提供住宿支持。该宿舍村将新建多达 1,080 间客房,并对现有 496 间房进行翻新,同时配套 建设洗衣房、厨房、餐厅以及娱乐设施等基础生

活设施。

模块化建筑公司 Fleetwood Australia 已启动工 程,在其 Para Hills West 工厂负责制造 444 间 客房与四座洗衣楼,预计可为当地带来最多 30 个 就业岗位。项目还动用南澳本地建筑公司 Ahrens 与 MPS 以及全国性公司 Ausco,共同承建宿舍 及配套设施。该宿舍设施将服务预计 1,600 人规 模的工作人员,以满足未来冶炼厂检维修和可能的 扩产需求。

此次建设正值 BHP 计划将Olympic Dam精炼铜 产量从当前约 31.6 万吨大幅提升至 50 万至 65 万吨之间的关键阶段。南澳州政府已表示支持该计 划,将加快审批流程并探讨配套基础设施方案,以 配合矿业扩张需求。若一切顺利,必和必拓将在 2027 年至 2028 年间作出最终的多亿级扩展投资 决策。

幼教机构监督失当,风波再起 南澳州 Munno Para West 的 Edge Early Learning 托儿中心在 2025 年 9 月 4 日发生一 起儿童监督事故,随后自报给监管机构。虽然目 前尚未公开具体细节,也未有儿童受伤报告,但

教育标准委员会(Education Standards Board, ESB)已对该中心发出合规通知,要求整改。

根据合规通知,中心须在 9 月 25 日前完成现场 药物管理审查,并清除应急出口障碍;至 10 月 9 日前,所有与当日事故有关的员工——包括非全职 人员——必须参加集中“儿童监督”培训,并提交 书面反思报告,说明培训所得与如何落实。中心管 理层已经启动对内部制度的审查,强调将持续改进 操作规范,以确保安全。

这是 Edge Early Learning 在南澳多个托幼中心 爆出监督问题之后,又一引起监管关注的案例。其 旗下 Plymouth 与 Royal Park 等中心都曾因儿 童被暂时无人监管而被迫接受严格整顿。

阿德知名泰式餐厅 Bo Rarn 暂停营业

位于阿德莱德市中心 Exchange Place 的泰式餐 厅 Bo Rarn 最近突然关闭,门口贴出“技术故 障”告示称将于下周重开。不过,在此之前,其 租金、电费、消费税与利息拖欠事实被揭露,累 计金额高达 27,077 澳元,其中仅租金债务就高 至 19,567.52 澳元。房东方面曾在店门张贴终止 租赁通知及扣押令文书,表明事态已进入法律程 序阶段。

该餐厅自 2022 年末开业以来,曾以其菜品与环 境在当地颇受关注。餐厅方面尚未就此事作出公开 回应,房东代表律师 Brown and Associates 也 拒绝置评。

债务公开与“技术故障”说法交替出现,引发业内 与公众对其经营真实状况的质疑。若债务问题无法 解决,Bo Rarn 未来市场地位可能面临严重打击。 与此同时,此事件也警示餐饮业者在快速扩张与装 修升级时,应谨慎处理租赁、税务与公共支出等后 端风险。 若重开未能如期,或将转为永久闭店。

Huntington’s disease迎来新突破

在开展的一项早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宣称一 种新型基因疗法 AMT-130 可使Huntington’s disease的进展速度减缓约 75%(为期三年)。

该疗法通过将特定 DNA 注入脑内,以关闭或抑制 致病蛋白的表达,从而从根本上减缓神经退行性损 伤。

试验共纳入 29 名患者,其中 12 人接受高剂量治 疗。研究数据显示,在这组患者中,与未接受治 疗的对照组相比,功能、运动、认知等多个指标 的病情进展显著放缓。安全性方面,AMT-130 总 体耐受良好,未出现无法接受的不良反应。研究

团队称,这项结果若能得到进一步验证,有望成 为首个能真正改变Huntington’s disease自然 史的治疗方式。

尽管这一发现令人振奋,但专家也提醒,目前数据 仍为初步结果,尚未经过同行评审,样本规模相对 有限,且试验尚未对所有病人阶段进行覆盖。后续 仍需更大规模、长期观察研究来验证疗效与安全性。

同时,技术、成本、监管审批和跨国推广也将成为 未来挑战。若一切顺利,AMT-130 有望在未来数 年内进入临床应用,为Huntington’s disease 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昂贵的 NDIS 医疗报告将被取消 澳大利亚国家残障保险计划(NDIS)正准备进行 重大制度调整:此前用于证明残障状况的高昂医疗 报告将被取消,由内部评估员通过面谈方式取而代 之。此次改革意在简化申请流程、减低费用负担, 同时提高决策效率。

根据新公告,申请人不再需要聘请外部专业医师或 诊疗机构撰写详尽报告,而是由 NDIS 内部评估 人员通过对申请者的面谈、审核病历记录与相关数 据来判定支持需求。该举措旨在缩短审批周期、减 轻申请者及其家庭在经济和时间上的压力。

仍有观察者对内部评估的客观性与公正性表示担 忧:在缺乏第三方医学报告作为佐证的情况下,评

估结果可能更依赖主观判断。未来如何建立透明的 监督机制、确保弱势群体的权益不受损,将成为该 政策能否成功落地的关键。

维州拟建第二座海水淡化厂,预算压力引发争议

维多利亚州政府近日在最新《水安全计划》中 宣布,将成立专责工作组,评估在现有旺塔吉 (Wonthaggi)海水淡化厂基础上扩建 50 亿升产 能,或另建一座年产 200 亿升的新厂,以应对未 来水资源短缺风险。该举措源于过去十年州内水库 蓄水量已下降约 17%,而平均用水量每年增长约 5.5%。

但这一设想立即招致反对声音。反对党指出,现有 淡化厂初始建设费用高达 35 亿澳元,而每年运营 成本则高达约 5.7 亿澳元,长期财务负担沉重。

此外,维州目前还在推进耗资巨大的郊区铁路环线 (SRL)等基建项目,多项工程同时开工可能使州 政府债务大幅上升至 2030 年逼近 2,000 亿澳元 水平。工作组也将探讨包括推广中水回用、雨水储 备、北—南输水管线利用等备选方案,以减轻新建 工程所带来的压力。

政府方面强调,重大水利基础设施从规划到落成通 常需长达十年之久,因此需提前做足准备。工作组 预计将在 2027 年提交最终报告与建议。在确保 水源安全与经济可行之间,如何平衡是维州未来政 策的关键问题。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