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場與娛樂節目: 香港情感共同體堡壘
解碼新香港
林兆彬 |時事評論員
時事評論員、網台節目主持人、前註冊社工,前旺角東區議員,曾任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 副秘書長。
10 月 14 日,亞洲盃外圍賽第三圈,港 隊主場迎戰孟加拉。 4 萬多名觀眾從不同的 地方湧到啟德足球場,坐滿了看台,旗幟翻 飛,鼓聲如潮,紅色的海洋染遍球場的每 一個角落,像是要把壓抑許久的情緒一次釋 放。那不只是一場比賽,而是一種久違的確 認——香港人仍在這裏,呼喊:「我們仍是香 港人」。
兩天後,另一場聚會發生在一個無形的 空間中。《試當真》的《墨魚遊戲 2》直播吸引 了 10 多萬人同時在線。屏幕成了新的看台, 彈幕成了新的呼喊。港式幽默裏的細節,比 如童年「狐狸先生幾多點」的追逐,或者鄧兆 尊被「槍決」的橋段,那是獨屬於這片土地 的味道。有人笑著,有人落淚,那笑與淚都 在說同一件事——我們記得,我們還懂。隨 後,有超過 200 萬香港人重溫節目。隔著網 絡,全球各地的香港人依舊能感知到彼此的 存在,那是一種看不見卻真實的連結。
也許大部份觀眾心裏都明白——香港正 在快速中國化,街道的招牌換了,公共領域 熟悉的聲音不再充斥街角;立法會大換血, 「國家隊」進場。但在球場的吶喊、直播間的 笑語之中,一種集體的脈動依然存在。這並 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在現實的縫隙裏,為共 同的記憶留下一點溫度。
法國社會學者涂爾幹曾在《宗教生活的基
本形式》中寫道:當人們聚在一起舉行儀式 時,會感受到一股超越個人的力量,並將它 投射到某種象徵物上。這股力量凝聚人心, 使彼此之間產生不言而喻的連結。對香港人 來說,足球場上的港隊紅旗、直播間的港式 幽默,都是這樣的象徵物。它們或許不像旗 幟那樣明顯地表明立場,但它們是情感的圖 騰,是共同記憶的碎片,是精神的火種。
有時候,這樣的火種看似微弱,卻足以 在心裏生長。當港人在球場上一起唱歌,在 聊天室裏互相打氣,就像在黑暗裏彼此遞 火——小小的光亮,讓人確定自己不是孤單 一人。這樣的「情感共同體」或許不能在政 治口號下公開集結,但它能悄悄地流動、凝 聚,在港人的日常中生根。
香港人,Be Water,遇到阻力就改變流 向。當街頭的集會不再出現,情感便在體育 場、在數碼空間裏重新聚合。有人在球場上 感受到彼此的呼吸,有人在直播間的彈幕裏 收到陌生人的打氣。這些片段短暫卻真切, 構成了一個安靜但溫熱的情感共同體。
所以,當有人問「香港是不是已經消失 了?」我想答案藏在那一片紅色海洋裏,也藏 在螢幕上飛過的每一句彈幕。香港人不一定 要高喊去證明甚麼,但只要還有人在為同一 件事感動、為同一種幽默笑出聲,「香港」就 會一直活在我們心中。◇
抄襲還是致敬?
私口味 方俊傑|節目主持、填詞人
現居曼城利物浦迷,七十後,前壹週刊生活組編輯,903《903格》節目主持。觀塘長大,狂煲劇,狂睇戲, 狂睇波,鍾情港日韓美女。曾經以為自己是一個不會擁有家庭生活的浪子,結果做了兩個女兒的父親。每 日不斷寫字,不斷做家務,不斷做家務,不斷寫字。
試當真的《墨魚遊戲 2》成為全城焦點,大獲好 評,唯一被質疑,是有指抄襲韓劇《魷魚遊戲》。
有一種說法,指抄襲跟二創或致敬的最大分 別,是前者很害怕被揭穿,後者則大肆宣揚,最怕 不被揭穿。如果這個說法成立,《墨魚遊戲 2》好明 顯是二創或致敬。由字型設計,到演員們的戲服款 式,到場景,跟《魷魚遊戲》不是百分百一致,也 在可行範圍內跟到足。尤其《魷魚遊戲》曾經官方 授權製作成真人騷遊戲節目《魷魚遊戲:真人挑戰 賽》,兩者相似程度更甚。
問題在於,是不是一句二創一句致敬,原裝 正版便一定要接受?我見試當真相當小心翼翼, 一早講明節目非牟利,一來可以更吸引玩家們無 償參與,二來也似乎減少被原裝正版追究的可能 性。雖然,Netflix 未必把一個香港 YouTube 頻道 的節目放在眼內,覺得傷害到自己的潛在利益, 但如果大家不善忘,應該記得類似 LV 之類的國 際性大品牌,也曾經控告小店的裝修設計侵權。 之前有一個個案,有位孝順仔話母親在童年時因 家貧買不起 Nike 產品所以 D.I.Y.Nike 招牌作為給 兒子的生日賀禮,反而成為大公司的宣傳工具。 侵權的動機上有沒有財政因素,得到的待遇,分 別可以好大。
對於香港觀眾來說,對《墨魚遊戲 2》真心見慣 不怪。 80 年代,盧海鵬廖偉雄扮達明一派,把《石 頭記》改編歌詞成《壽頭記》,電視台有沒有得到唱 片公司或者黃耀明劉以達的同意?當日的電視台影 響力驚人,它們肯二創閣下的作品,應該要燒炮仗
歡迎探 索
放煙花慶祝,還說追究?同樣道理,《精裝追女仔》 把《英雄本色》改頭換面,《精裝追女仔 II》把《秋天 的童話》改頭換面,也是沒有太多人追問的狀態。 對版權的重視程度,隨時日而進步。香港電視 劇參考日本劇、美國劇,向來像慣例,但很記得在 90 年代末,有套電視劇叫《師奶強人》,由李克勤 與梁榮忠主演,其中有一段落,擺明車馬照炒《悠 長假期》,引起不少木村拓哉迷的不滿,大概是覺 得偶像被醜化,所以就是抄襲不是二創或致敬。你 問我,我就真的無法判定《師奶強人》算抄襲還是 二創。說它有沒有害怕被揭穿呢?的確,劇集沒有 清清楚楚展示來自《悠長假期》,但以《悠長假期》 的受歡迎程度,還需要告訴觀眾出處?即係,黎明 首《全日愛》,用了中國國歌作其中一部份,不用 事先寫明是用了中國國歌吧?
所以,我對試當真開拍《墨魚遊戲 2》,我會 覺得像約定俗成理所當然。大部份人看得開開心 心,很合理;因為社會對版權法的越加重視,所以 多了人關注當中有沒有不符道德,也很合理。我只 覺得,大家的尺度可否前後一致少少?之前,謝霆 鋒有份主持的大陸節目《一飯封神》,擺明車馬是 來自《黑白大廚》,香港人幾乎統一口徑,力插《一 飯封神》是抄襲,沒有討論餘地。是因為《一飯封 神》的製作單位財雄勢大所以只可仇恨不可理性討 論?還是純粹基於地理上的分野所以雙重標準?我 不知道,我只是覺得,世界越來越二分,好像非友 即敵,明明中間有個很大的灰色地帶,但再沒有人 在意了。◇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乾淨世
乾淨的網路世界,無暴力、無色情、無犯罪、無毒無害
乾淨的網路世界,無暴力、無色情、無犯罪、無毒無害
全新的平臺,您可從中學習、與人分享、休閒娛樂、獲得靈感
全新的平臺,您可從中學習、與人分享、休閒娛樂、獲得靈感
你的家用網絡有多少間隔?
零壹 易悟 言卂隱士
家中網絡疏於管理
一項統計顯示,平均每家庭擁有 17 個 Wi-Fi 裝置(註 1),Wi-Fi 網絡 已成家居必備,對全家資訊安全發揮 關鍵作用,但懂得管理家用網絡的人 甚少。按筆者非正式調查,大多家庭 只是買個路由器,接上互聯網供應商 的解碼器,然後設定網絡名稱(SSID) 和密碼,將密碼告知家人,並將路由 器長期開啟。大部份用家關注的只是 傳送速度,覆蓋範圍,使用上方便, 網絡安全淪為次要。筆者亦見有人將 Wi-Fi 密碼貼在路由器上,任由家人 添加裝置。筆者亦遇過有人拿着一部 牌子不穩妥的手機,造訪他人家居時 要求連上家用 WiFi,屋主殷然答應, 且沒有使用訪客網絡。對於更深入的 問題例如韌體更新、網絡分割等,大 多支吾以對,更試過有筆者朋友因忘 記路由器管理帳戶登入密碼向筆者求 教。忽略管理程度可見一斑。今天家 居物聯網裝置與智能產品日增,每個 皆要求連上網絡才能運作。切勿低估 一個兒童玩具智能手錶,已有報道這
數以千萬計的所謂玩具有定位及收集 資訊功能,且充斥着各種安全漏洞 (註 2)。 2024 物聯網安全報告指家用 網絡每天平均遭到 10 次攻擊(註 3)。 一個有安全隱患的物聯網裝置,不但 可令全屋裝置及位置曝光,更可令其 遭受系統性攻擊,令網絡被不法份子 及極權騎劫。
相關知識缺口龐大
可見管理家用網絡對維護資訊安 全非常重要。不幸地,全球政府與業 界宣傳不足,大眾這方面的知訊缺口 早已被利用作竊取資料、監控及支 持不法行為。當你詢問 AI 如何管理 家用網絡時,除非你懂得針對性提 問,建議大多圍繞更改預設帳戶及密 碼、定期更新韌體、連線使用較高 標準的 WP3 加密傳送協議、使用新 版 Wi-Fi 協定、關掉遠程登入等等。 這些都沒有錯,但只是皮毛,並不足 以應對風險,因為大部份風險來自路 由器作業系統及連網設備。所以管理 家居網絡第一關鍵步驟是選擇穩妥的 路由器。筆者發覺絕大部份路由器針 對的是大眾市場,並以簡單易用為目 標,缺乏應有的功能管理網絡,即使 有亦諸多限制。不少品牌受極權控
制,完全有條件變成「後門」。筆者 建議使用足夠內部資源及運算能力, 且使用開源系統例如 Openwrt 的路 由器。雖然開源系統在使用上有一定 學習曲線,更新韌體並非自動,但今 時今日有 AI 幫助,可按部就班完成 設定。開源作業系統受廣泛使用者監 察,韌體更新時被廠方加入後門或更 新供應鏈攻擊的風險較低。路由器的 軟硬件問題解決後,下一步就是網絡 配置。基本概念是將家用網絡分割成 多個不同的網絡,除按照特定規則 外,網絡不能互通。一個家庭網絡分 割需求,最基本包括家人裝置,共享 設備例如打印機,智能家居設備,訪 客等。但實際分割需求可能遠超上 述。
網絡需要規劃分割
首先你可能有敏感的裝置,例如 網絡鏡頭、智能門鎖、個人處理敏感 資料的設備等,每個應使用獨立於其
它的網絡,並將網絡隱藏。其次,連 網及物聯網裝置大幅飆升,可能有一 些用戶難以衡量風險的物聯網裝置, 應避免這些裝置安全問題影響全網。 所以實際上可能需要五至六個網絡 甚至更多,一般路由器未能支援, 而 Openwrt 系統支援使用多個虛擬區 域網( VLAN ) VLAN 是透過同一 物理網絡基礎上建立多個獨立的虛擬 網絡,提高網絡的管理性和安全性。 通常只有在同一虛擬網絡中的設備才 能直接通訊。這樣就避免當中有一裝 置出現問題影響其它。VLAN 亦可互 相通訊,但需要設定基本通訊(即防 火牆)規則,讀者可上網查找資訊, 筆者亦會另文討論。如嫌 Openwrt 麻 煩,折衷辦法是使用兩個甚至更多路 由器。分割網絡後,下一步是嚴格管 控裝置登入網絡,限制任意添加的情 況。除了訪客網絡,其餘網絡應設定 白名單,即只有已登記的裝置才容許 連線指定網絡。這樣對於任何新裝 置,你便有機會先衡量裝置風險,然
後考慮加入與否,選擇哪個網絡,甚 至專為這個裝置或定新網絡。嚴格管 理無可避免地為家人帶來不便,但亦 是大好時機解釋如此安排的原因及網 絡安全的重要性,讓家人理解維繫家 用網絡安全,人人有責。
俗語有云,病從口入。路由器 就是互聯網絡進入你家的第一道「閘 口」,且負責管理家用網絡。互聯網 世界烏煙瘴氣,你把這個「閘口」管 理好,自然減低「中招」的機會。◇
註 1 : https://fiberbroadband. org/2025/01/29/the-smart-home-in2025-outlook-and-opportunities/
註 2 : https://techcrunch. com/2019/12/18/cloud-flaws-millionschild-watch-trackers/
註 3 :https://www.netgear.com/ hub/network/security/cybersecuritymonth-survey/
文 /Amber Yang 圖/ Shutterstock
秋天氣候乾燥、早晚溫差大,許多人容 易出現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症狀。
不過,台灣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周宗 翰提醒,這些症狀並不一定是感冒,也 可能是「秋燥」引起的呼吸道不適。他並 分享預防秋燥不適、增強免疫力的方法。
感冒還是秋燥?
季節變化時常會引發呼吸道不適,如流鼻 涕、咳嗽、支氣管炎等,但並非全都是感冒。周 宗翰指出,判斷關鍵在於是否發燒: 若有發燒,代表病毒或細菌入侵,免疫系統 正透過發燒與病菌對抗;
若無發燒,則多半是氣候轉變造成的過敏反 應或秋燥現象。
周宗翰表示,病毒引發的發燒,雖然會讓人
防曬乳怎麼選?
皮膚科醫生破解防曬迷思!
文 / 林一山、JoJo 攝影/龔安妮 你是否曾經擦完防曬乳後,覺得臉部刺刺癢 癢、甚至有灼熱感?皮膚專科醫生提醒,最好的 產品就是「擦上去沒有感覺」的產品,若使用後 感到刺痛、搔癢或灼熱等不適,代表該產品正 在刺激皮膚,「那種不舒服的感覺就像皮膚在尖 叫,提醒你『不行,這不適合我』。」
皮膚專科醫生陳彥達在新唐人電視台《健康 1+1》節目中指出,防曬產品引起刺激,不一定與 產品屬性(物理性或化學性防曬)有關。現今 多數防曬產品都是混合型配方,僅憑成份表難以 判斷會不會過敏。造成不適的來源也不僅限於酒 精,產品中的溶劑、香料或其他化學成份也可能 引起刺激。
選防曬應注意哪些成份?
陳彥達指出,兩種老牌化學防曬成份阿伏苯 宗(Avobezone)及氧苯酮(Oxybenzone),已 知過敏機率較高,因過敏案例多,已被許多品牌 逐漸淘汰。他建議選擇不含這兩種成份的防曬產 品,能降低過敏風險。
物理性防曬中,常見成份是氧化鋅(Zinc Oxide),用於隔離刺激。但防曬產品中的氧化鋅 必須經納米化處理,否則塗抹後會泛白。即使納 米化處理後,對於膚色較深者,塗抹後仍可能出 現明顯色差。
關於塗抹防曬乳,陳彥達提供以下幾項實用 建議:
1. 提前塗抹:出門前半小時擦防曬,讓成份均 勻分布,看起來不會太白。
2. 使用量:全臉建議約硬幣大小。若擔心泛 白,可選用清爽型化學防曬。
3. 記得脖子也要擦:避免臉部與脖子出現色差。
SPF 與 PA 怎麼看? 在防曬邏輯上,SPF 數值越高、PA 加號越 多,代表防護力越強。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的數字,代表 延長皮膚被曬傷的時間,例如 SPF30 就表示能 延長 30 倍的時間才會曬傷。SPF 主要針對防護 UVB,也就是造成曬傷的紫外線 B
至於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的加 號,則代表延緩皮膚曬黑時間的能力。PA 主要 衡量防護 UVA 的效果,也就是導致曬黑的紫外 線 A 不過,陳彥達提醒:「沒有任何防曬能讓人 長時間曝曬仍不曬傷。」防曬僅是基本防護,仍 應儘量避開強烈陽光。
值得注意的是,高防曬強度並非適用所有 人。防曬係數越高,產品質地往往越厚重、黏膩; 化學防曬雖較清爽,但仍須依皮膚耐受度選擇。 陳彥達建議,根據不同需求選擇係數如下: 一般上班族:僅在通勤時曬到太陽,使用 SPF35 即可,早上出門前與午休後各塗一次。
長時間戶外活動或工作者:如果需要在陽光 下超過一小時,建議使用 SPF50
銀色防曬傘有用嗎? 不少人認為銀色塗層傘最能防曬,但陳彥達 指出,銀色塗層雖可反射紫外線,不過也可能將 地面反射光再反射回臉部,導致臉部更容易變黑。
頭暈、倦怠,卻是身體的防禦機制造成,不宜過 度退燒。中醫退燒重在「降溫而不傷免疫力」, 常用方包括清冠一號、麻杏石甘湯、銀翹散與桑 菊飲。這些方劑的共同特性是能「洩熱排毒」, 有時會出現輕微腹瀉。
緩解秋燥的食療
秋天氣候乾燥容易傷肺,隨著氣候轉冷、濕 度驟降,人體黏膜容易乾裂,呼吸道防護力也會 下降。
秋燥常使喉嚨乾、想咳嗽,甚至因過敏而引 發支氣管不適。周宗翰建議,可以透過以下食療 方法,止乾潤肺,保護喉嚨:
1. 可以飲用蜂蜜水或枇杷膏,其中枇杷膏對 「秋燥型咳嗽」特別有效。
2. 多吃滋潤黏滑食物,例如木耳、海帶、秋 葵,可以幫助保護支氣管並強健脾胃。
3. 補充維他命C與桑葉茶,可以提升免疫力、降 血糖並潤喉護肺。
若工作環境長期開冷氣或面對電腦,也容易 加重秋燥症狀。周宗翰建議可以在辦公桌上放加 濕器,或每隔一小時喝幾口溫水,維持黏膜濕潤。
同時要避免甜食、餅乾、燒烤、麻辣鍋等乾 燥或刺激性食物,以免使支氣管更加敏感。周宗 翰提醒,許多民眾以為「辣能發汗排寒」,其實
添加化學辛香料或過度刺激的食物,反而容易使 氣管黏膜發炎,造成反效果。
免疫力提升法
中醫認為「冬病夏治」,夏天若能先排除體 內濕氣與寒氣,秋冬過敏問題就會減少。周宗翰 推薦以下兩種方法,提升免疫力、預防秋燥: 1.三伏貼
利用一年中最熱的三天,將麻黃、附子、 細辛、白芥子、肉桂等藥材研磨成粉,混合薑 汁搓成丸狀,貼於肺俞、肝俞、胃俞、腸俞等 穴位。藉藥性與微微灼熱感刺激免疫反應,改 善體質虛寒。
周宗翰指出,三伏貼的重點不在於短期見 效,而是長期調理體質。若能連續貼三年,往往 能明顯改善氣喘、慢性咳嗽等呼吸道問題。
2.運動與薰蒸療法
若想緩解鼻塞或乾咳,可以透過嗅吸與薰蒸 療法,使用乳香、薄荷、薰衣草等精油薰香,讓 呼吸更順暢。
適度運動也能促進氣血循環、排汗解寒, 幫助呼吸道暢通。別忘了多喝水,幫助身體新 陳代謝。
掌握秋季保養重點,從飲食、生活習慣做好 防護,就能遠離秋燥不適,平安健康過秋冬。◇
撐傘主要能擋住上方的光線,大約可以阻擋 75% 的紫外線,效果已足夠。陳彥達認為,防曬 不一定只依賴傘,還可以選擇有官方認證防曬係 數(UPF)的防曬衣、防曬帽或口罩,有助於加 強防護。
曬傷與皮膚癌的關聯
皮膚癌主要分為三類:鱗狀上皮細胞癌、基 底細胞癌及黑色素細胞癌。前兩者惡性度較低, 若能及早發現並完整切除,預後良好;黑色素細 胞癌則惡性度高、進展快,早期即可能轉移。
陳彥達指出,罹患皮膚癌的風險,與一生中 被曬傷的次數密切相關。研究表明,一生中曬傷 頻率高與黑色素瘤和鱗狀細胞癌風險增加有關。 因此,他提醒:「減少曬傷次數,不僅能延緩老 化,也能有效降低患皮膚癌機率。」
另外,研究顯示高加索人種的皮膚缺乏黑色 素細胞的保護,比較容易曬傷,所以皮膚癌風險 較高。相反,亞洲人的黑色素活躍性還算不錯,
所以曬傷的比例和次數並沒有那麼多,亞洲人的 皮膚癌比例相對於高加索白人來說較低。
曬傷的處理方法
曬傷是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嚴重傷害,會讓 皮膚紅腫、疼痛、發熱,甚至脫皮。陳彥達表 示,在沒有藥物的情況下,可以先用冰敷,幫助 血管收縮,減輕紅腫。
他指出,蘆薈也是傳統上認為有效的舒緩 方式,但要注意只能使用含蘆薈成份的保濕乳 液或凝膠,千萬不要直接把植物裏面的稠狀物 塗在皮膚上,因為裏面可能含有致敏成份,容 易造成過敏。 陳彥達提醒,若嚴重曬傷時應該儘快就醫, 醫生可能建議吃消炎藥或擦類固醇藥膏,幫助發
文/ Amber Yang
圖/ Shutterstock、健康養成記
現代上班族平日久坐、缺乏活動,到了假日 才集中時間進行高強度運動,形成所謂的「假日 運動員」族群。雖然充滿運動熱情,但若肌力不 足、肌群失衡,又欠缺充份熱身,往往容易導致 膝蓋或腿後肌群受傷,出現包括鵝掌肌腱炎等常 見問題。
運動前的正確熱身與動態拉伸,是保護身體 最有效的方式。本文介紹八個簡單有效的拉伸動 作,有助於提升肌肉彈性、增加關節靈活度,讓 身體在運動中更能應付負荷。
動態拉伸淺背線
膝關節在缺乏肌肉穩定支撐的情況下,如果 進行劇烈運動,會使肌腱與韌帶承受超過平常數 倍的壓力,長期下來可能引發慢性發炎或急性拉 傷。因此,無論是跑步、球類還是健身訓練,熱 身都是預防運動傷害的第一道防線。
淺背筋膜線是一條從頭部、頸部、背部、臀 部、大腿、小腿一路延伸至足底的長筋膜線。現 代人長時間久坐、滑手機,導致身體的前後肌群 失衡,尤其是大腿後側與臀部常處於緊繃或無力 狀態。這條筋膜線若未被喚醒,就像「未開機的 肌肉」,無法在運動中正確分擔力量,膝蓋自然 成為最大的受力點。因此運動前啟動這條線路, 是避免膝蓋與下肢受傷的重要關鍵。
開啟淺背線:四招修護伸展
練習以下四個修護動作,每個姿勢停留 20 秒,重複 2 至 3 次,可以作為「啟動式伸展」, 適合在正式運動前進行:
1.壓膀子
找一個桌子、椅子,雙腳與肩同寬站立,身 體下壓後,雙手搭在桌面或椅背上,頭自然放鬆。
這個動作可以伸展肩頸與脊椎,記得保持腰 背平直。
2.弓箭步
一腳在前、一腳在後,成弓箭步姿勢,身體 往下壓。
這個動作可以拉伸髂腰肌與腿後肌群。若將 腳底打橫,可以加強大腿內側伸展。
3.低弓箭步
在弓箭步基礎上,將後腿的腳背與膝蓋貼 地,上身保持挺直,身體向下壓。
這個動作重點伸展髂腰肌,可以改善久坐造 成的髖部僵硬。
4.坐姿體前彎
在低弓箭步基礎上,將後腳的腳尖點地,前
腿伸直,身體往前俯,儘量貼近大腿。
這個動作主要伸展腿後肌。初學者可以微彎 膝蓋,再逐步拉鬆筋膜。
喚醒關節與肌肉:三招活化彈性
許多人運動受傷的關鍵在於「肌肉還沒醒」, 就貿然進行爆發力訓練。嘗試練習以下三個動 作,有助於提升血液流動、喚醒深層穩定肌群:
1.動態深蹲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腳尖朝向外側,雙手抓 住腳踝,反覆下蹲與站起。
這個動作可以活動膝蓋並拉伸腿後肌,幫助 促進血液循環。
2.悠腿動作
扶著牆或椅背,單腿站立,另一條腿伸直, 進行前後擺動。
這個動作可以活化髖關節,增加臀腿靈活 度。
3.踮腳尖
扶著牆或椅背站立,雙腳踮腳尖,五趾平均 分擔重量。
這個動作有助於強化足底與腳踝穩定性,同 時訓練核心力量。
進入運動狀態:一招臀腿鍛鍊
在伸展與活化後,可以加入「深蹲跳」作為 肌力挑戰。這是結合腿部爆發力與淺背線拉伸的 多關節動作,能同時提升肌肉彈性與力量,幫助 臀腿快速進入運動狀態。
深蹲跳做法:雙腳與肩同寬站立,深蹲時臀 部下沉至膝蓋高度,收緊核心向上跳起,雙腳輕 盈落地,回到深蹲姿勢。
深蹲跳的重點不在於跳躍的高度,而在「動 作控制」。應確保膝蓋方向與腳尖一致、落地時 膝蓋微彎,以吸收衝擊。
測試熱身是否到位
如何知道熱身是否足夠?可以透過以下兩個 動作來測試,如果兩項測試都能順利完成,代表 身體的主要肌群與關節活動度已被打開,可以進 入正式訓練階段。反之,若仍覺緊繃或不適,建 議多重複幾輪伸展與活化動作。
1.深蹲測試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站立,腳趾朝向外側,膝 蓋與腳趾方向一致,臀部下沉做深蹲。
蹲下起立時,若仍感到關節卡卡、不順暢, 代表熱身不足。
2.側弓步測試
雙腳分開站立,距離大於肩寬,一腿伸直, 另一腿彎起,分別做左右側下蹲。
若能順利完成側弓步,表示肌群已充份啟動。
假日運動雖能彌補平日活動不足,但若忽略 熱身,受傷風險將大大增加。透過伸展、活化、 鍛鍊三步驟,循序喚醒身體、啟動筋膜線,能讓 身體更好地應對運動挑戰,幫助大家真正享受安 全又有效的運動假期。◇
店聚集組成,呢個商圈有來⾃各⾏各業嘅專 業⼈⼠,你估唔到嘅產品及服務呢度都有。
買嘢之前check⼀check, 多撳⼀下就可以⽀持良⼼商店, 同時亦都⽀持緊⼤紀元㗎~ https://hk.epochtimes.com/epoch-business.html 加盟熱線: 2770 5566
或者到⼤紀元網站 按右上⽅橙色「紀元商圈」Button
紀元商圈
⼿機⽤⼾可將網址新增⾄主螢幕,下次打開就更⽅便了!
揭開你的健康密碼: 五行體質與季節的奧秘
文/胡乃文(中醫師)、Arthur Zhang 圖/ Shutterstock
大約兩千年前,古代的醫學大師們就已經觀察到人的體質和時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例如,春季的早晨,人體的肝氣最為旺盛,所以是治療肝病效果最好的時機。
這背後蘊含的正是五行與人體體質的智慧。
五行是中醫和中國哲學中一套核心的分類系統, 認為宇宙萬物由金、木 、水、火、土這五種基 本元素構成,它們相互影響、制約與滋養。五行 不僅對應自然界的現象,也對應人體的臟腑、季 節、顏色、情緒等。
本文將分享一個簡單實用的方法,幫助你快 速判斷自己的五行體質,並根據結果對症調理, 改善常見的健康問題。
五種體質對症養生
金行人體質(Metal Type)
對應季節:秋季
健康特點: 金行在五行中對應人體的肺和大 腸,因此金行人通常是呼吸系統和腸道問題的高 風險人群。
常見問題: 容易對冷空氣過敏、一換季就打 噴嚏、流鼻水(如鼻子過敏)、咳嗽、容易便秘。
養生重點:養肺潤燥。
飲食建議: 多吃白色食物,因為中醫認為, 白色入肺,有助於滋潤肺部、緩解乾燥,如雪 梨、淮山、雪耳。
研究顯示,吃梨可以改善呼吸道症狀。雪 耳、淮山有黏稠的膠質,中醫認為富含膠質的食 物通常有潤燥的效果。研究發現,雪耳多糖具有 免疫調節活性,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和抗衰老作 用。
生活提醒: 應避免長時間吹冷氣和狂喝冷 飲,過多的寒涼之氣容易引起咳嗽等問題。
木行人體質(Wood Type)
對應季節:春季
健康特點: 木行與人體的肝和膽相關。肝主 疏泄氣機、調節情緒。木行人常被認為有創意, 但也容易因壓力而「肝火旺」或情緒鬱悶。
常見問題: 眼睛乾澀、睡眠品質不佳、情緒 悶悶不樂、易怒(積壓一肚子的「怒火」)。這在 中醫中稱為肝鬱氣滯(Stagnation of Liver Qi)。
養生重點: 疏肝解鬱(Soothe the Liver and relieve stagnation)。
飲食建議: 多吃綠色食物如菠菜、芹菜,因 為綠色入肝。
五行中的「木」代表生長、舒展、條達(順 暢)。人體的肝在功能上也主宰「疏泄」,即維 持全身氣機(能量)的順暢運行,並調節情緒。
綠色是植物、樹木和春季的顏色,象徵著 「木」的生機與活力。因此,中醫認為綠色食物 所攜帶的能量屬性與「木」的能量屬性是相通的。 當我們食用綠色食物時,這些食物的能量和營養 傾向於滋養、強化、並疏通與「木」對應的內臟 系統,也就是「肝」。
生活提醒: 1)常梳頭:頭上有很多經絡和穴位,肝的能 量也會循肝經上達頭部。每天梳頭 30 下,能刺 激頭部經絡,幫助氣血運行。
2)睡前拍肝經: 用空心掌從大腿內側拍到 小腿內側,一邊拍一邊吐氣,左右腿各重複三 次。肝經主要在夜間 1 時到 3 時運行,睡前疏通 有助於氣機順暢、降火安眠。
教你一招判斷五大體質
古代中醫會透過天干地支時間系統和八字(出生的年月日時 對應的天干地支)來精確計算個人的體質密碼,但對於基礎了解, 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根據你出生的季節。
中醫將五行與一年四季進行了對應:
五行 (Element) 季節 (Season) 對應體質 (Constitution)
木 (Wood) 春 (Spring) 木行人 (Wood Type)
出生季節 (Simplified Method)
春季出生者 火 (Fire) 夏 (Summer) 火行人 (Fire Type)
請看影片
護心三法寶:
1)喝蓮子湯: 蓮子能清心安神、降火氣, 最好連同蓮子心(有苦味,清心火效果更佳)一 起食用。
2)深呼吸:讓自己心神安定下來。
秋季出生者
夏季出生者 金 (Metal) 秋 (Autumn) 金行人 (Metal Type)
水 (Water) 冬 (Winter) 水行人 (Water Type)
冬季出生者
土 (Earth) 四季末/過渡期土行人 (Earth Type) 辰、戌、丑、未月出生者
註:土行人對應的「辰、戌、丑、未」是中國曆法中的特定月份,大致落在每季末的過渡期(例如 夏末、冬末)。
了解自己的季節體質後,就可以開始有針對性地進行養生調理了。
(大紀元製圖)
水行人體質(Water Type)
對應季節:冬季
健康特點: 水行對應人體的腎和膀胱。冬季 出生的水行人體質天生帶有較多寒氣,腎臟機能 容易虛弱。
常見問題: 容易手腳冰冷、過度疲勞、多尿 和夜尿;腎與骨骼的能量密切相關,因此也容易 腰痠背痛,中醫稱之為腎虛。
養生重點: 溫補固腎(Warm and tonify the Kidney)。
飲食建議: 多吃黑色食物(黑色入腎),如 黑芝麻,飲用黑豆水。吃溫補食材,如枸杞、核 桃。
生活提醒: 最重要的是不要熬夜! 熬夜會嚴 重耗損腎氣。此外,應注意保暖,可以多泡腳, 促進血液循環。
火行人體質(Fire Type) 對應季節:夏季 健康特點: 火行對應人體的心和小腸。火行 人通常熱情如火、嗓門大。但火氣太旺則會「燒 過頭」。
常見問題: 容易口乾舌燥、嘴巴破(口腔 潰瘍)、失眠、心悸、感覺咽喉被卡住或呼吸不 順。
養生重點:護心降火。
3)打坐 / 靜坐: 每天靜心五到十分鐘,有 助於平靜心神、避免急躁。
土行人體質(Earth Type) 對應季節:四季過渡期 健康特點: 土行對應人體的脾和胃,是消化 系統的中心。土行人個性通常穩重、人緣好,是 人群中的人氣王。
常見問題: 脾胃虛弱、容易脹氣、消化不 良、容易濕氣重(dampness,中醫指人體內水液 代謝失調產生的病理產物)。
養生重點:健脾養胃、祛濕。
飲食建議: 推薦三種健脾養胃的好食物:淮 山、薏仁、小米。
生活提醒: 脾胃最怕寒涼,因此要少喝冰品 和冷飲,才能將脾胃養得強健。
古人的時間醫學
你可能會好奇,在沒有網絡和現代科技的古 代,中醫如何發展出如此深奧的學問? 古人觀察天地萬物,將大自然視為一個巨大 的資料庫。他們日觀人相,夜觀天象,從四季的 冷熱變化和動植物的生長規律中,整理出一套精 密的時間密碼,就是前面提到的天干地支。 天干(Heavenly Stems):甲、乙、丙、丁、 戊、己、庚、辛、壬、癸,共十個。
地支(Earthly Branches):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個。
這十二個地支同時對應中國的生肖,即鼠、 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 豬。
在時間醫學中,天干對應你的五行屬性,可 以更精確地判斷體質並指導養生:
甲、乙屬木:要顧肝。
丙、丁屬火:要養心。
戊、己屬土:要養脾胃。
庚、辛屬金:要護肺。
壬、癸屬水:要補腎。
每一個年、月、日、時都分別與天干地支相 對應,因此每個人的出生時間各有四個天干地 支,稱為「八字」。以年份來說,如果你知道自 己出生年份的天干是「癸」(如 1993 年),那麼 你的五行屬性就是水,體質屬於水行人,養生重 點就要放在補腎和顧骨本上。
中醫的時間醫學是一套流傳千年的完整領 域,可以預測運勢、判斷健康體質,並指導健康 的生活方式。雖然我們可以從季節快速入門,但 如果想要更精確的了解自己,則需要進一步諮詢 天干地支方面的養生專家。◇
薏仁。
黑豆。
Stone Street
走進曼哈頓 400 年石街
啤酒杯裏的歷史印記
文、圖/曾蓮
從 9 月 13 日起至 10 月 11 日,五 個周末連續舉辦的「慕尼黑啤酒節」 (Oktoberfest)將這條鵝卵石街道化為 德國啤酒花園,隆重的木桶啤酒開罈 儀式、德式香腸與酸菜、現場樂隊與 「舉杯大賽」,讓食客歡聚一堂。啤酒 的泡沫裏,不只是德國節日帶來的歡 樂,更是這條有著四百年歷史的街道 煥發生命力的體現。
石街的故事,不僅是一部飲食文 化的演變,更是一部城市文明的縮 影。從荷蘭殖民到美國獨立,從大火 重建到地標保護,這裏的每一塊石 頭、每一棟磚牆,都記錄著紐約的起 伏與重生。
最古老的啤酒街
石街的誕生可以追溯到 1624 年,當時荷蘭西印度公司在曼哈頓 下城建立「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在這片初生的殖民 地裏,兩條街道逐漸成形:其一是 Brouwer Straet(啤酒工匠街),因為 街道兩旁聚集了數家啤酒廠;另一是 Hoogh Straet(高街)。 1657 年 3 月,啤酒工匠街的居民 提交了一份請願書,請求用鵝卵石鋪 設街道,目的是避免風吹沙塵、泥濘 難行。這條由居民自掏腰包鋪設的街 道在 1658 年誕生,這個舉措,讓石街 不僅有了名字,也開啟了紐約城市基 建的先例。
隨著英國 1664 年接管殖民地, 紐約(New York)之名由此誕生。
這裏的街道名稱也幾經變更,原本
的 Brouwer Straet 被改稱為 Stony Street Hoogh Straet 則被翻譯為 High Street 十七世紀末,石街逐漸被稱為 「英國人區」,因為許多英國商人遷居 於此。其中一個例子是威廉布拉德福 德(William Bradford)於 1693 年在此 設立了紐約的第一部印刷機,地點就 在石街 48 號的辦公室,如今這裏是酒 吧 Beckett's 的所在地。但在美國獨立 戰爭結束後,民眾希望去除與英國的 聯繫,遂於 1794 年將整條街正式命名 為 Stone Street
華爾街大火洗禮 烈火重生的石街
石街酒吧Beckett's,內有紐約的第一部印刷機的紀錄。
今日石街
比利時方石再現風華
到了 1990 年代,石街周遭建築
1835 年 12 月 16 日,一場史稱紐 約大火(Great Fire of New York)的火 災爆發,從華爾街周邊倉庫起始,在 強風助力下迅速蔓延。這場火災摧毀 了大約 13 英畝、近 700 棟建築,其中 也包含石街周邊建築。
在慘痛之後,石街進行全面重 建。許多現今街道兩旁所見的建築, 其風格、立面與格局即出自那段重建 期與後續早期二十世紀的演化。重建 後,石街逐步轉為商業用途,道路也 為乾貨商、進口商的倉庫與辦公場所 所用。
晚至十九、二十世紀,石街周圍 高樓大廈逐漸興起,街區逐漸被摩天 建築包圍,但石街本身的建築面貌仍 多保持舊貌。二十世紀中期至末期, 該區曾一度凋落並被忽視,街道一度 鋪成柏油,甚至有計劃以摩天大樓取 代整條街道。
幸運的是,1970 年代的金融與地 產變動使該計劃擱淺。 1980 年代建造 85 Broad Street 摩天樓時,考古部門 於地基挖掘中發現原始十七世紀石街 遺蹟(約埋於現行路面下方 6 至 7 呎 處)。這些遺蹟透過玻璃展示保留下 來,讓人能夠「穿透」現代街道,窺 見百年前的道路。
與街區一度顯露老態,許多建築牆面 布滿塗鴉,街道上的柏油路面破裂 不堪。 1996 年,紐約市地標保存委 員會( NYC Landmarks Preservation Commission)將石街指定為地標歷史 街區(Stone Street Historic District)。 1999 年,該區再被收入美國國家歷 史名錄(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重建工程在 2000 年左右完成, 其中包括將柏油路面拆除,以 23,000 多塊比利時方石(Belgian block cobblestones)重新鋪設現有路面,恢 復老街的石板風貌。
今時今日,石街成為一條完全禁 止車輛進入的金融區行人專用區,兩 旁林立酒館、餐廳與戶外座位,是曼 哈頓的夜生活與餐飲熱點。它既是旅 客觀光地,也是當地人下班後聚會、 用餐的好去處。
歷史建築賦予石街底蘊,但真正 讓城市空間「活起來」的,是人群與 節慶。石街正是一個典型例子——這 條鋪滿鵝卵石的古老街道,在一年四 季的節慶裏搖身一變,成為狂歡與文 化交織的舞台。
啤酒節上長桌並列、樂聲鼎沸; 聖博德節則將整條街染上綠色;5 月 5 日洋溢著墨西哥風情;7 月 4 日美國國 慶,這裏是煙火前的最佳暖場;冬日 裏的聖誕市集,木屋攤位與熱紅酒散 發歐洲小鎮氣息;生蠔節更讓人憶起 紐約作為港灣城市的海鮮傳統。這些 活動讓石街不只是歷史遺蹟,而是一 條會呼吸、會隨著節奏律動的街道, 把古老的故事注入現代的歡樂,持續 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腳步與目光。
熱鬧的「慕尼黑啤酒
紐約美食
每年九月,當紐約秋 意漸濃,位於曼哈頓 金融區的石街(Stone Street)就會搖身一變, 成為德國慶典的縮影。
位於曼哈頓金融區的石街 (Stone Street),距今已有 400 年歷史。(Shutterstock)
今日石街的比利時方石。
石街上知名的酒館Stone Street Tavern 夏季時餐廳
舌尖上的石街 世界美食薈萃
當下的石街,不僅是歷史符號, 更是極具活力的飲食街區。這裏彷彿 是一場「世界美食地圖」的縮影,讓 人一次嚐遍歐洲、拉美與美國經典風 味。這裏的餐廳風格多元,有美式酒 吧和牛排館、墨西哥酒館、古巴餐 廳、愛爾蘭酒吧、西班牙小吃、意大 利餐館、生蠔吧等等。 Stone Street Tavern 是許多人初識 這條街的起點。推門而入,昏黃的燈光 與木質裝潢立刻營造出一種古樸溫暖的 氛圍。最受歡迎的,是它那份熱氣騰騰 的四重芝士焗通心粉,以及聲名遠播的 Hangover Burger,厚實牛肉餡、脆煙肉 再加上一顆半熟煎蛋,豪邁到足以療癒 一整天的疲憊。白天,它是附近上班族 小酌的好去處;入夜後,酒杯碰撞聲與 笑語讓這裏更添活力。
轉個彎,Adrienne's Pizza Bar 的大 薄餅盤正散發出烤爐的熱氣。這裏的 薄底薄餅外脆內軟,不論是簡單的瑪 格麗塔還是餡料豐富的經典款,都能 滿足味蕾。雖名為「Pizza Bar」,卻不 僅是薄餅,意粉、沙拉等一應俱全, 氛圍介於酒吧與餐館之間,特別適合 三五好友點幾款料理共享。
石街也少不了地中海風情。Gran Via 帶來西班牙小吃的熱情:一盤蒜 香蝦、一份西班牙辣腸,搭配一杯冰 涼的 Sangria,彷彿瞬間把人帶到馬德 里黃昏的廣場。小盤菜的設計讓人可 以邊聊邊吃,體驗「慢食」的樂趣。
若偏愛熱鬧氛圍,Mad Dog & Beans 提供墨西哥餐館的繽紛滋味。這裏的龍 舌蘭調酒與墨西哥小吃總能引發歡呼, 無論是酥脆玉米片配莎莎醬,還是濃郁
的芝士薄餅,都充滿了節慶感。 再往前走,Route 66 則散發著煙 燻烤肉的香氣。肋排、拉絲豬肉與香 料烤雞在木炭火焰上滋滋作響,搭配 一杯冰涼啤酒,讓人瞬間置身美國公 路餐館的豪爽氛圍。然而,這間餐 廳的魅力不僅止於餐桌上的大份量美 食,更在於它營造的「遊戲嘉年華」 氛圍。有趣的「遊戲菜單」讓人彷彿 回到童真年代,桌上足球、飛鏢、桌 上冰球、乒乓球、巨型疊疊樂等經 典遊戲。店家還貼心提供「桌上遊戲 區」,經典的大富翁、拼字遊戲,讓 朋友聚會時可以邊吃邊玩,笑聲不斷。 夜幕低垂時,石街最不容錯過的 便是 Ulysses'Folk house 與 Beckett's 前者帶有濃濃愛爾蘭酒館風情,有時 還有現場音樂與 DJ 演出,是金融區夜 生活的靈魂之一;後者則是運動迷的 最愛,滿牆的電視螢幕播放著最新賽 事,與好友一同舉杯歡呼,氣氛宛如 置身球場看台。
戶外用餐體驗更是將石街的氣氛推 向高潮,夏季時餐廳會將桌椅搬至街道 中央,一條街道瞬間化為百桌同宴的盛 景:啤酒杯碰撞聲與多語交談聲此起彼 落,夕陽餘暉下,這裏的氣氛既有歐洲 小鎮的閒適,又有紐約獨有的繁華。
石街之所以迷人,在於它並非單純 的歷史遺蹟,而是一條持續演變、充滿 活力的街道。從荷蘭殖民時期的啤酒工 坊,到今日成為紐約夜生活的中心,石 街走過四百年,依然保持著文化與娛樂 並存的精神。這條短短的鵝卵石街,既 是紐約最古老的街道,也是最年輕、最 活力四射的文化舞台。◇
《優獸大都會 2》
黃子華、容祖兒重逢
圖 / 華特迪士尼提供
迪士尼金像動畫《優獸大都會》即將超人 氣回歸大銀幕,黃子華和天后容祖兒再度 聲演古惑狐狸阿力和正義兔仔女警朱迪。
【大紀元訊】相隔 9 年再為同一角色配音,子 華驚嘆完全不覺得上一集已是 9 年前的事,「感 覺上好似舊年先配完第一集,今年又配第二集 咁!」
這次在《優獸大都會 2》重逢,子華和祖兒都 認為對方狀態極佳沒怎麼變,祖兒更大讚子華比 以前更靚仔。祖兒對第二集更是期待已久,「第 一集我睇了無數咁多次,真係好好睇!翻睇又翻 睇,睇到夠,第二集就啱啱好出現!」
再度演繹同一角色,祖兒認為自己與兔仔朱 迪的樂觀正能量最為相似;子華則自覺已經好完 美地演繹狐狸阿力這個角色,「唯一可以更完美 就係開拍真人版,由我親身扮演阿力。」
今集還有全新驚喜邱彥筒(Marf)加盟,聲 演性感迷人、唱得又跳得的羚羊紅星嘉西 BB。 Marf 自言獲邀為這位角色配音時,心情難免緊 張。嘉西 BB 在第二集的性格更加鮮明,展現了
剛烈辛辣的一面,Marf 認為這方面與自己個性最 為相似,絕對有助她融入角色。
這次為《優獸大都會 2》配音,3 人都有新挑 戰。祖兒覺得最大挑戰來自要一輪咀講超長對 白,「有幾場戲,每段對白有半頁紙咁長,講到 條脷打晒結,要練習好多次先至可以一氣呵成流 暢地演繹。」
子華就覺得今集狐狸阿力的感情比上集更為 豐富,很多說話既說不出口但又不能不講,「今 次配音令我成為了欲言又止的專家!」
首度為迪士尼動畫配音的 Marf 認為,有別 於平時唱歌,今次要用聲音打動男女老幼觀眾, 是一項新挑戰,更覺得開發了自己聲音的全新領 域,十分好玩。
電影內容方面,祖兒認為電影帶來的訊息亦 超越上集,「今集有好多動物,忠奸難分,提醒 我們不要以貌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和用 處。」
子華都認同今集的動物世界比上集更豐富, 「上集是偏重陸上動物,今集既有海洋生物,又 有爬蟲類和昆蟲,呈現了動物世界更多不同的方 面。」
Marf 就認為這是一部成年人都適合欣賞的動 畫,帶來很多社會化的訊息,「第一集介紹了《優
獸大都會》的世界觀,今集講更多動物之間如何 互相幫助,突出他們的正義感、善良和能量,把 勇氣和希望帶給觀眾。」
故事大綱
迪士尼超人氣動畫回歸大銀幕,金像級優獸 團隊原班人馬再度爆笑歷險,勢必將《優獸大都 會》加倍「優獸化」,玩得更大去得更盡,令觀
Marf 認為動畫配音是一項新挑戰, 更覺得開發了自己聲音的全新領域。
眾拍案叫絕!正義兔仔女警朱迪(容祖兒 聲演) 與狐狸古惑仔阿力(黃子華 聲演),發現一條神 秘大蛇潛入優獸市,搞到天翻地覆。為了查案, 朱迪和阿力又再拍檔,化身臥底,深入優獸市全 新地帶,揭發一場驚天大陰謀,他們的合作更因 而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迪士尼《優獸大都會 2》 將於 2025 年 11 月 27 日大銀幕上映,粵語配音 版將有更多神秘嘉賓驚喜獻聲,當中包括 Marf 聲演嘉西 BB。◇
子華希望做真人版阿力。 祖兒覺得最大挑戰來自 要一輪咀講超長對白。
█ 林一山綜合報道 攝影/霄龍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工程學科師生校 友團隊自主研發的第 9 代太陽能電動車 SOPHIE 8x,於今年 8 月舉行的「世界太陽能車挑戰賽」 (World Solar Challenge, WSC)「Cruiser Class」房 車賽中以 4 分鐘優勢奪冠,為香港摘下首面金牌。 今年 WSC 吸引來自英國、美國、日本等 34 支隊伍參加 3 個組別賽事,參加者需要在 6 天內 由北至南穿越澳洲大陸沙漠及荒野,全程長達 3 千公里。
VTC 太陽能車隊參加的房車賽有 8 支隊伍參 賽,雖然是最後一名起步,但成功超前,最終以 4 分鐘優勢力壓第二名愛沙尼亞的車隊奪冠,並 領先其它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澳洲新南威爾 斯大學和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等國際頂尖車隊。 這輛冠軍戰車將於本周日(26 日)在西九 文化區舉行的 VTC「玩轉技能」嘉年華首度公開 亮相,讓市民近距離欣賞。
SOPHIE 8x 採用碳纖維與芳綸蜂窩芯複合材 料,結合雙體船流線外型,顯著減少風阻,車重 僅 434 公斤。VTC 智慧城市創新中心高級項目主 任杜璟庭稱,提高空氣動力學效率,使車輛能夠 逆風而行,是沙漠路段甩開對手的關鍵。
2025 年「世界太陽能車挑戰賽」由春季改為 冬季舉行,VTC 太陽能車隊面臨冬季賽程帶來的 日照縮短,以及賽事嚴格的電池容量限制雙重挑 戰。 針對日照時間減少,團隊將太陽能板面積擴 充 20% 至 6 平方米,為參賽隊伍中最大;搭配鋰 離子袋裝電池,較上一代減重約 30%,僅約 40 公斤。驅動系統方面,車輛首次搭載採用第三代
碳化矽(SiC)半導體的電控控制器,與粵企合 作開發的輪內永磁同步電機,重量較前一代減輕 約 18%。 賽事前夕,太陽能車中摩打的感應器突然損 壞,幸好團隊成功以 3D 打印設備,即場製作替 換零件,確保車輛順利完賽。IVE 電機工程畢業 生吳浩然稱,將課堂上學到的工程知識應用到實 際問題中,讓他對專業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體驗。
述,賽事中最大挑戰是遭遇暴雨強風,多隊甚至 翻車。面對天氣不穩和視線受阻,團隊透過對講 機實時通訊報告交通狀況,調整車隊陣式和距 離,由前車車尾燈領航,互相扶持,在不理想的 路況中依然成功到達終點。
奪冠後,
這道焗豬扒的食譜很簡單。
▼ Maque Choux 這道料理適合搭配焗豬扒。
文/ Patty Catalano 編譯/徐海韻 圖/由 Alex Lepe/TCA 提供、Shutterstock
在我成長的歲月裏,穿著印有彩虹娃娃 (Rainbow Brite)的 T 恤和馬褲,坐在餐
桌前享用一盤裹了 Shake 'N Bake 麵包糠 的焗豬扒,對我而言再平常不過了。
這款 1965 年問世的調味麵包糠模擬炸雞的 風味,配有一個袋子,只需把肉和調料在袋子裏 一起搖晃,調料便能均勻裹在肉上。在 20 世紀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當我媽媽重返校園、爸 爸每日往返於城市通勤時,這款超市速成調料幫 我們將美味的焗豬扒端上餐桌。
Shake 'N Bake 堪稱時代的印記,它將「另 一種白肉」(豬肉)變成了簡單的家庭晚餐。如 今我更傾向於自製調味麵包糠,調配出記憶中的 味道,而非在超市花高價購買預包裝的調料。況 且現在我們無須再把豬肉煮成乾柴。 2011 年美 國農業部將豬肉的推薦熟成溫度從 160 ℉(約 71℃)下調至 145 ℉(約 63℃),我們的味蕾終 於能享受到真正的美味了。
為甚麼你會愛上它
● 它太懷舊了
你或許還記得吃 Shake 'N Bake 焗豬扒的味 道吧!這款食譜讓焗爐焗製的豬扒比你記憶中的 美味更勝一籌——調味恰到好處,肉的外面裹著 用廚房常備食材製成的金黃酥脆麵包糠。
● 30 分鐘之內就能搞定
不用半小時就能坐下來吃晚餐,這包括了準 備和烘烤的時間。
主要食材
● 豬扒
去骨的豬扒烹飪迅速,是工作日晚餐的理想 選擇。推薦選用 1 英寸厚的豬扒,如果肉比較 薄,要提前檢查熟度。
● 麵包糠
選用細的乾麵包糠,可以復刻經典麵包糠混 合物的質地。
自製調味麵包糠焗豬扒
再現記憶中的美味
若想獲得更酥脆的效果,可選擇日式麵包糠(panko breadcrumbs)。
芹菜籽是賦予豬扒美味的關鍵。
美味的蜜汁紅蘿蔔可作為焗豬扒的配菜。
● 芹菜籽 這種香料正是賦予豬扒美味的關鍵,為 麵包糠混合物增添鹹鮮的芹菜風味。
● 中性油 將無味的食用油拌入麵包糠混合物,既 能增強附著力,又能讓表面焦黃酥脆。 可替換的食材和方法
● 若想獲得更酥脆的效果,可用日式麵 包糠(panko breadcrumbs)替代細的乾麵包 糠。
● 可以用氣炸鍋代替焗爐。將裹了粉的 豬扒放入氣炸鍋,以 400 ℉(約 200℃)炸約 12 分鐘,中途翻面一次,直至插入肉扒中心 時溫度計顯示 145 ℉(約 63℃)。
儲存與提前準備的技巧
未加油的麵包糠混合物可存放於密封容 器中,常溫保存可長達三個月。烹飪前將油 拌入混合物中,搖勻後按食譜步驟操作即可。
吃剩的豬扒需冷藏保存,在密封容器中 最長可存放四天。
適合焗豬扒的配菜
● 快手蘋果醬 ● 培根牧場風味西蘭花沙律 ● 香煎脆皮薯仔
● Maque Choux ● 蜜汁胡蘿蔔 麵包糠焗豬扒
● 材料(份量:4 人份)
1/2 杯原味細乾麵包糠
2 茶匙甜椒粉(paprika)
• 2 茶匙猶太潔食鹽
• 1 茶匙大蒜粉
• 3/4 茶匙洋蔥粉
• 1/2 茶匙芹菜籽
• 1/4 茶匙現磨的黑胡椒
• 3 湯匙中性油(如植物油或菜籽油)
4 塊去骨豬里肌 (約 1 英寸厚,總重約 1.5 磅)
●製作方法
1. 焗爐預熱至 400 ℉(約 200 ℃)。在帶 邊焗盤中鋪上錫紙,上面放一個絲網冷卻架。
2. 取一個帶蓋的中型容器,加入麵包 糠、甜椒粉、1 又 1/2 茶匙猶太潔食鹽、大蒜 粉、洋蔥粉、芹菜籽和黑胡椒,混合均勻。 加入 1 湯匙中性油,用叉子攪拌並壓碎,至 麵包糠變均勻濕潤。
3. 用廚房紙巾將四塊豬里肌拍乾。均勻 刷上剩下的 2 湯匙油,再撒上剩下的 1/2 茶匙 猶太潔食鹽調味。每次處理一塊豬扒:放入 裝有麵包糠混合料的容器中。將容器密封, 搖晃至豬扒上均勻裹上麵包糠,必要時翻動 豬扒。取出後平鋪在絲網冷卻架上,確保豬 扒之間的間距均勻。
4. 焗至表面金黃酥脆、肉質熟透, 溫度計插入豬扒最厚的部位,溫度顯示為 140 ℉∼ 145 ℉(約 60 ℃∼ 63 ℃),約 16 20 分鐘。出爐後在冷卻架上靜置 5 分鐘後即 可享用。
作者簡介
Patty Catalano 是 TheKitchn.com 的撰 稿人,TheKitchn.com 是為熱愛美食和家 庭烹飪的人們開設的全國知名博客。如 有任何意見或問題,請發送電子郵件至 editorial@thekitchn.com Copyright 2022 Apartment Therapy 版權所有。由 Tribune Content Agency, LLC 發行。
原文:〈 Skip the Box and Try These Homemade『Shake and Bake』Pork Chops〉刊 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深灣布廠灣工業區
最後的城市旱廁
攝影師簡介
劉永康(阿康)是一位攝影人,自 1994 年開始攝影之旅,專長於香港的紀實、 街頭和廢墟攝影。他的作品經常捕捉香 港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會動態。 創辦攝影專頁「Hong PICs - 康港劉影」, 著有廢墟攝影集《The Faded Glory》。 阿康的照片多以「老香港」為主題,反 映過去日子的懷緬和回憶。
在本年五月和藍屋合作的兩場相片分 享活動中,曾提及藍屋、黃屋等戰前樓宇 的生活環境。當年,屋內並沒有獨立洗手 間,住客如需解決生理需要,只能在房內 方便,然後將排泄物倒進柴房(類似廚 房)的大桶中。到了深夜,市政的「倒夜 香」工人便會逐家逐戶收取——這便是過 去香港旱廁的運作方式。聽到這裏,不免 讓人好奇:如今的香港,還有沒有「倒夜 香」? 翻查 2016 年的一份資料,撰寫團體 當時曾向食環署查詢。署方回覆,當時全 港仍有四處地方需要「倒夜香」服務,包 括果欄的三個旱廁,以及深灣布廠灣工業 區的一個旱廁。據熟悉果欄的朋友透露, 那三個旱廁早已拆卸或重建,因此如今只 剩布廠灣工業區的旱廁。當然,現時已改 用「吸糞車」清理,取代了昔日人手挑糞 的方式。
近日我特意前往實地考察,發現這個 旱廁依然存在,並需定時吸糞清理。值得 一提的是,這廁所的設計頗為周到——每 個廁格下方設有獨立糞坑,坑內放置一個 金屬大盤,末端連接一個伸向室外的把 手,工人只需在外面拉出大盤,便能直接 進行吸糞作業。如今的設施更進一步,每 個糞坑都注滿高濃度消毒液,不僅能長時 間抑制臭味,還能防止細菌滋生。 旱廁分設男女兩區,我沒有進入女 廁。男廁內共有六個廁格,一邊四個,另 一邊兩個,並設有食水洗手設備。
布廠灣工業區屬臨時性質,政府在 1981 年將 1976 年已登記、並於鴨脷洲經 營的船機維修廠安置於此。原計劃是在 1984 年鴨脷洲政府工業大廈落成後,讓這 些工廠搬回新址繼續營業,但後來計劃有 變,「臨時」安排就這樣延續至今。 除了全港各區的臨時公廁外,如果各 位還知道其它仍在使用的固定旱廁,不妨 告訴我,好讓我有機會親身見識這些逐漸 消失的城市印記。◇
《捍衛天使》
影評:角色互換 多角度領悟人生
文/蔡宜霖 圖/車庫娛樂提供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窮人與有錢人要是突然對調生活,勢必會面臨這種難題,美國 電影《捍衛天使》(Good Fortune)便活用此類題材與生俱來的戲劇效果,並結合天使闖禍的元素, 讓趣味故事更有離奇感。
戲說 新語
貧富差距
得到極為鮮明的刻劃
貧窮是否一定等於不幸,而富裕是 否一定等於幸福,其實不是 100% 絕對 的事情,不過在普遍情況下,窮困確實 通常能代表人生不順利,財富眾多則能過得更舒適。《捍 衛天使》對於兩位故事主人翁的人生處境刻劃,也能鮮明 的體現這種人之常情。
阿傑在片中處境能處處體現窮困民眾可能的各類境 遇,像是連房子都租不起,只能住在代步用的舊車內;只 能為五斗米折腰,做各種付出體力卻未必能獲得理想報酬 的工作;從工作類型來說,也與白領高薪工作相去甚遠。 諸多不同面向雖然都不難超出大眾的想像,但這種為謀生 艱難奮鬥的情形,堪稱極為通俗性與生活化,能做到輕易 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阿傑展現 吃苦耐勞的美德 人生處境低落雖然是阿傑的角色縮影,不過這種低落 主要聚焦在物質生活的匱乏上,就人生態度的層面而言, 阿傑反而能在勤奮工作、吃苦耐勞上頻頻展現亮點,與靠 社會福利維生的「懶漢」大為不同,讓窮困角色綻放出刻 苦光環。除了角色形象有良好基礎,也能引人深思「靠勤 奮致富的美國夢」是否已變得越來越夢幻,讓電影能適度 體現社會性的大格局。
而就傑夫而言,住在大豪宅、擁有多輛名車、手錶的 價格極為昂貴等攸關財力的元素,自然是可預期的內容, 確保觀眾能輕易感受到其經濟實力;而單單是享受桑拿這 類單一橋段,就足以體現傑夫很懂得享受生活的情形。對 故事塑造來說,能奠定有錢人確實享有舒適環境的氛圍, 確立兩大要角之間的巨大鴻溝。
值得一提的是,(以下涉及劇透)阿傑與傑夫有關合 作緣份,前者曾擔任後者的助理。這也成為豐富兩位要角 形象的基礎,阿傑體現的是工作能力傑出,能妥善應對富 豪的多元化需求;傑夫也絕非為富不仁的惡老闆,從人際 互動中不難看出其也願意善待阿傑,營造比勞資關係更優 質的溫度;合作未能長久也事出有因,屬於雙方共同造成 的問題。傑夫的形象不至於趨向負面,也能確立電影不仇 富的良善調性。
與天使有關的元素,則是《捍衛天使》的另一項特 色。人類對於神明的情況通常只能憑藉想像力來詮釋, 「天使愛護人類」便是人們極為普遍的想像,本片對此也 給予妥善的發揮,天使分工明確、加百列執掌阻止手機釀 車禍的事務,便讓天使戲碼更貼近人類生活,跳脫了神格 化塑造必定會帶來的距離感,而是透過守護者的角度帶來 溫馨感。
兩人處境調換 帶來戲劇效果
加百列運用神力將阿傑與傑夫調換人生,則是指標性 的轉捩點。兩位要角的財力差距本身已是巨大的反差對 比,如今再加上物質生活無故對調,能帶來對比效果進一 步升級的強烈戲劇張力。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俗語,更在過程中 體現得淋漓盡致,人性的重大弱點在阿傑的幸福與傑夫的 痛苦中嶄露無遺,至理名言透過角色處境變得格外貼切, 便成為電影的亮點之一。
《捍衛天使》對於角色的心境刻劃則能兼顧質感,不會 因人生的調換而使角色形象趨於負面。就阿傑而言,不願放 棄突如其來的財富固然是其心態縮影,但待人處事的態度亦 不會因財富而扭曲;對傑夫而言,哀嘆窮困生活大不易自然 顯而易見,但其打拚經歷足以體現出面對逆境的拚搏精神。 兩人都展現不足中有亮點面貌,能確保角色顯得更有人性。
天使被貶落凡間 成額外看點
這次調換事件自然是加百列身為天使卻闖禍的縮影, 其被天使長問責並被貶落凡間淪為凡人,便成為情理中的 劇情轉折。這除了凸顯重大失誤必有後果的合理性,也讓 故事看點除了窮人、富翁對調人生外,還多了天使被貶為 人類的額外面向。從神明到人類自然也是巨大落差,不論 是適應過程還是可能被紅塵污染,都讓整體看點更為豐富。
加百列與傑夫希望事情重回正軌,阿傑則對此較為抗 拒,是必然的心態。《捍衛天使》也因為這樣產生了角色 間的拉鋸戰,各類點子在過程中不時浮現,並設法付諸行 動,以及結果或執行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都能為影視作 品帶來基本觀賞性,確保計劃性的事務或角色的行動力能 為電影帶來推動力。
阿傑此前的人生中其實有位同樣窮困的女友艾琳娜, 這不只為電影帶來愛情戲碼的氛圍,也能促進故事整體看 點的強化。在阿傑仍很窮困的階段,體現的是窮人也有機 會收穫戀情的勵志色彩;在致富的階段,則體現財力實力 一夕拉開對緣份可能造成的衝擊。雖然本片並非愛情片題 材,但她的存在足以確保女友角色在這種聚焦貧富落差的 故事中,仍能找到合適空間。
重回正軌是故事的必然發展,雖然要讓阿傑甘願放棄 財富乍看之下難度不低,不過他的心境轉折不會流於太理 想化或唐突,並彰顯以妥善心態面對窮困的可貴;突如其 來的窮人經歷,對傑夫而言也帶來正面影響,雖然他此前 並非為富不仁的惡徒,但如今對於富而有德的體認已更為 深刻,並付諸行動。圓滿的落幕,也讓電影具有貧富不同 階層大和解的喜氣,而非炒作貧富對立的肅殺之氣。
《捍衛天使》生動展現貧富階層的處境落差,除了透 過帶有神奇色彩的事件塑造觀賞性,故事對於貧富兩大階 層其實都有勉勵色彩,在許多國家面臨貧富差距擴大的當 下,相信本片足以成為有正面社會意義的作品。◇
電影 簡介
故事背景為,加百列是位專門阻止人類開車分心 用手機的天使,他在履行日常職責之餘,也關切 印度裔美國男子阿傑的人生處境。阿傑因為窮困 而感嘆人生不順,加百列想讓他明白財富其實不 等於一切,於是讓阿傑與美國富豪傑夫調換生活; 原本以為這可以讓阿傑明白,有錢不見得等於幸 福,但阿傑反而對一夕暴富非常滿意。事與願違的加百列自然得為 失誤負責,但如何將一切恢復正軌卻沒那麼容易。
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外景。
【校園開放日巡禮】
文、圖/鄺嘉仕
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是一所資助的男女 子小學,教學語言中英並重。在 2024/25 學年, 學校提供總數 17 班,小一 1 班,小二及小四各 2 班,小三 3 班,小五 4 班及小六各 5 班。學校小 一派位學額有 125 個,統一派位的學額較自行分 配的多一半。
校內的聖方濟各(Sain Francis of Assisi)像,身穿方 濟各會的長袍加上膊頭上的鳥兒便是最明顯的象徵。
(攝於 2016 年)
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和專欄上期介紹 的聖文德天主教小學一樣,兩校校訓同為「謙 誠智慧」。聖文德書院亦是其聯繫中學,在扣 除重讀生及自行分配學位後,聯繫中學最多能 夠保留四分之一的學位餘額予其聯繫小學的學 生。聖文德兩校同樣由方濟會創辦,源於教會 在 1956 年於九龍塘模範村鴨仔湖(即現香港浸 會大學賽馬會創意校園位置)一帶開辦的識字 班,在 1959 年分為半日制上、下午校的正式小 學後,直至在 2000 年,上、下午校各自轉為全 日制,上午校留在鳳德邨,而下午校則遷往現 時位於慈正邨的現址,並正名為「慈雲山聖文德 天主教小學」。
聖文德兩校的起點是模範村。當九龍塘在 1920 年代發展,1930 年代便開始發展其周邊包 括模範村的前身─獅嶺村及九龍仔村一帶的地 方,清拆完成後卻迎來 1941 年開始的日治時期, 土地用作安置受啟德機場擴建工業影響村落的居 民,並在 1943 年正式入伙收容超過 700 人。居 住在村內的人口雖然在太平洋戰爭結束陸續減 少,但在 1949 年中國主權易手後因大量難民湧 港而再度增加,在原模範村及已乾涸的鴨仔湖位 置搭起臨時居所,後來更引來方濟會神父前來傳 教及提供服務,學校的故事自此開始。
顧名思義,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位於慈 雲山,慈雲山的前身是狗虱嶺,在約 100 年前同 樣有過與迫遷有關的故事。在 1933 年,香港政 府希望將九龍城寨的居民遷往狗虱嶺,以便清拆 重建九龍城寨,但在居民多次反對及發生不少事 件後,最後因遇上太平洋戰爭而不了了之。直至 1960 年代初慈雲山徒置區開始發展,近沙田坳道 現雲華街西面的地區率先完成,學校的前身「聖 文德學校」亦在 1966 年遷到與第 16 座相連的火 柴盒式校舍(即現慈樂邨樂旺樓及對出籃球場位 置),成為踏足慈雲山邨的第一步。
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現時位於慈正邨的 校址,原來是慈雲山邨第 51 座的位置,香港房 屋委員會在 1980 年決定將超過 60 座的慈雲山邨 分拆為 5 個較細小的屋邨管理,第 51 座撥入慈 正邨後更名為正遠樓,原來的正遠樓在 2001 年 完成拆卸,並在同年興建起 40 層高新的正遠樓, 以及學校轉為全日制後的新校舍。聖文德天主教 小學在 1991 年三遷至鳳德邨校舍後,在 20 年後 第四遷時再次返回慈雲山(慈正邨)。
學校旁是慈正邨的樓宇。
學校禮堂在 2016 年金禧校慶開放日時的布置。
臨時校史室內介紹學校過去 50 年的發展。
學校在 2016 年金禧校慶時,門外掛有宣傳的橫額,與 鳳德邨校址的聖文德學校同日同時舉行,只是分開了典 禮的時間。
近年,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每於 9 月及 1 月,以不同名義舉行歡迎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及 其子女為對象的開放日,學校透過舉行攤位遊戲 及工作坊,讓小朋友能夠在校內體驗愉快學習。 學校每次開放日的名稱亦各有不同,舉例有「健 康校園生活體驗日」、「金蛇喜迎春‧文德樂滿 門」、「童趣樂融在文德─開放日」及「福『兔』 兆豐年 文德才華展」等等,不同的名稱會帶來不 同形式的攤位遊戲及工作坊,例如健康校園生活 主題的會有地壼及閃避飛盤的新興運動,農曆新 年主題的則有懷舊小食製作及書法活動,更有賀 歲醒獅表演和利是封設計比賽頒獎等等。
臨時校史室內亦貼有在慈雲山邨與第 16 座相連的第二 代校舍相片。
學校在金禧校慶開放日時,於學生活動中心特設了臨時 的校史室,內有不少展板、文物及相片介紹學校過去 50 年的歷史。
與聖文德天主教小學一樣,慈雲山聖文德天 主教小學網上的校曆表亦清楚寫明,來年(2026 年)4 月 25 日便是舉行 60 周年開放日的日子, 即是聖文德兩校均會在同一天舉行開放日。雖然 香港兩間原上、下午校轉為全日制後,同時舉行 校慶開放日的不多,但對兩校來說其實亦有先 例,就是在 2016 年 4 月舉行的 50 周年校慶開放 日。當時兩校舉行開放日的日子及時間相同,但 兩校進行典禮的時間有兩小時的差別,以方便嘉 賓能一併參與。難得聖文德兩校已預告在來年同 日舉行 60 周年開放日,大家不妨留意學校的最 新公佈,以便到時前往參與。◇
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外景。
以色列驚現 1600 年
豪華馬賽克出土 歷史古莊園
█ Michael Wing 報道 編譯/趙孜濟 圖/以色列文物管理局
研究人員向一處被挖掘出的地面 上灑水,使覆蓋在表面的淺色灰塵 變暗,從而讓馬賽克的圖案與鮮豔色 彩顯現出來。他們認為,這座位於約 旦河西岸附近一處新住宅區的施工場 地內的古老莊園,曾經是一個奢華之 地。然而,經過數個世紀的演變,它 逐漸轉型為以生產橄欖油為中心的農 業樞紐。
「這裏的榨油機是一家工廠,整個 生活都圍繞著榨油機展開。」以色列 文物管理局(IAA)挖掘項目負責人 阿拉納戈爾斯基(Alla Nagorsky)在 介紹莊園古老用途的新聞稿中指出。
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是一處公 共設施,當地居民可以將自家的橄欖 帶來,在此支付費用進行壓榨。出土 的宗教儀式浴池(即浸禮池)則是工 人在開始勞作前用於淨化的地方。
然而,最令考古團隊矚目的是那 鋪設精美的馬賽克石地面。密集的 幾何圖案與植物圖案環繞著馬賽克中 央的圓形主紋飾。中心部份的裝飾圖 案精緻非凡,描繪了葉飾、葡萄、椰 棗、西瓜、朝鮮薊和蘆筍。以色列文 物管理局表示,在以色列發現保存如 此完好的藝術品實屬罕見。
納戈爾斯基表示,加西姆村遺址 出土的馬賽克是「非常特別的」。
「在其中一塊馬賽克上,還有一 段銘文,上面寫著『祝賀』某人, 目前我們讀出的名字是『拉比亞』 (Rabia)。」在房間入口處,一段部 份保存的希臘語銘文為建築主人祝福 「好運」。納戈爾斯基指出,整體的 華麗氣派以及馬賽克地板的精湛工藝 質量,顯示出當時的極致富庶與繁榮。
除了裝飾性的馬賽克外,房間 寬敞的規模也表明這些建築極為重 要。人們相信,它們由撒瑪利亞人 (Samaritans)建造,他們在此居住了 約 400 年——從公元 4 世紀至 7 世紀, 大約從羅馬帝國的覆滅到拜占庭時期 的結束。
這座曾經奢華的莊園在幾個世紀 中的變遷,很可能與拜占庭時期的一 場起義有關,當時撒瑪利亞人反抗拜 占庭君主。該莊園原本是奢華之地, 後來融入農業用途。昔日輝煌的柱廊 之間被填充起來,築成簡陋的牆壁。 馬賽克地板也因這些新建部份而受損。
「與那些在叛亂中被摧毀的其它撒 瑪利亞遺址不同,加西姆村的這處農 業莊園實際上繼續被使用,甚至保留
了撒瑪利亞人的文化特徵——這一點 可以從我們發掘中出土的撒瑪利亞陶 制油燈得到印證。」納戈爾斯基說。
在莊園的北側,發現了一個 大型石槽,裏面有一塊用於 壓榨橄欖的碾石。
「這種類型的橄欖榨 油機在耶路撒冷地區和示非拉 (Judean Shephelah,註:以色列中 南部的一塊區域,位於猶大山脈和以 色列沿海平原之間)更為常見,而在 撒瑪利亞地區則較為罕見。」納戈爾 斯基說。
他們還發現了一座大型的倉庫式 建築,以及一個浸禮池,即宗教淨化 浴池,其四周設有台階。在另一座建 築的庭院中,還發現了供私人使用的 第二個宗教浴池。
「這是一個令人著迷的遺址,展 示了撒瑪利亞社區從繁榮時期到衰落 時期的歷史全貌。」納戈爾斯基說。
以色列文物管理局表示,在以 色列從未發現過如此龐大且具有如 此核心地位的建築結構。納戈爾斯 基希望能進一步揭示它在漫長歲月 中的歷史,以及古代撒瑪利亞居民 的生活。◇
考古學家發掘出撒瑪利 亞人莊園的古代遺蹟。 考古學家向馬賽克
在以色列加西姆村(Kfar Qasim),距離新建的工業建築 區和嘈雜的高速公路僅隔幾個 街區,一座古老的莊園遺址被 發掘出土。敞開的帳篷覆蓋著 拜占庭時期建築的遺蹟。考古 學家們發現大量文物——一座 石製橄欖榨油機、兩座用於宗 教儀式的石製浴池,以及一塊 極其精美複雜的馬賽克地板。
馬賽克中 的一處銘 文寫著「好 運!」
莊園遺蹟 的航空俯 瞰圖。
All in Good Time
逆境不言棄 善舉獲銘記
美籍華人亂世築夢
文/曾蓮 圖/容錦愛提供
(續 10 月 17 日 D8 版)
容錦愛離開香港前與爺爺容永協的合照。(容 錦愛提供)
密西西比小鎮
神秘人「JOE」
在容錦愛珍藏的相簿中,有一張珍貴 的合照,那是她離開香港前與爺爺容永協 的合照。爺爺在她的印象中是一名生活簡 單的慈祥老人,在 1967 年退休後,從美國 回到香港度過晚年,從來不過多與子孫透 露在美國的生活,容錦愛也未曾多問。爺 爺在 1981 與世長辭,享年 87 歲,他的遺 體葬於南加州。直到他離去,家人們都沒 有詳細了解他在美國時的經歷。
直到 1997 年,一張容永協年輕時在 雜貨店的照片出現在美國電視節目上,才 讓容家震撼不已。當時,容錦愛的表哥趙 帝恩(Sam Chiu)在一間電視媒體公司工 作,他負責的一檔新聞節目主題為華人移 民赴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發展的故事,那時 候他在他的祖父及父親珍藏的 20 多張照 片中選出了三張舊照片,其中一張是 1930 年代的合照,站在雜貨店中間的正是容永 協,兩側是來探望他的表兄及表侄,那間 雜貨店原來承載著瑞納拉若(Rena Lara) 小鎮一段感人的歷史。
在節目播出後,表哥鼓勵容錦愛到密 西西比的小鎮「尋根」,沿著昔日足跡, 尋找容永協在小鎮內開設雜貨店如今的樣 貌。
1998 年的暑假,憑著表哥的舊照片和 地址線索,容錦愛和先生帶著兩個兒子駕 車密西西比州小鎮尋找那間消失多年的雜 貨店舊址。沒想到這張照片引起當地老一 輩居民的軒然大波。
「Joe !我認識他,他是個很好的人。 我們好久沒有他的消息了,如果我父母還 在世,你們可以得知更多他的故事。」這 張歷經滄桑的黑白照,助瑞納拉若鎮的居 民打開了記憶之門,容錦愛一家人在一 間釣魚店的店主處連結到不少當地的長 輩,原來她的祖父在小鎮是一個頗為知名 的人物「Joe」,密州的一個參議員傅尼斯 (Vernon Delma Furniss)就是他當年的好 朋友,從傅尼斯口中,容錦愛才知道了更 多祖父的生平經歷,也因為她們一家的到 訪,瑞納拉若鎮才揭開了這位善心華裔移 民的秘密。
華裔面孔的
「聖誕老人」
1920 年代,容永協自中國廣東漂洋過 海,在加拿大打拼,後來聽聞遠在密州的 舅父定居南部,他便決定獨自南下,買下 了瑞納拉若鎮一家叫「JOE」的小雜貨店, 開始他 37 年的異鄉人生。他以親切、有信 用和低價贏得所有人的信任。
容錦愛找到 1998 年擔任密州州參議員 的傅尼斯,他一家幾代人都住在瑞納拉若 鎮,1930 年代時他才十來歲,他回憶道: 「我們全鎮每家每戶無不受過 Joe 的幫助和
恩惠,是他在 30 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救了我 們!後來我家開加油站,本錢都是他贊助 的。」
30 年代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 瑞納拉若鎮的農戶為棉花種子、肥料和生 活費捉襟見肘,常常連水電費也付不上。 容永協的雜貨店的收入較為穩固,但他從 不獨享財富,面對身邊農戶的經濟困境, 他慷慨伸出援手。他毫不猶豫讓每家人賒 賬,春夏給予農資、秋收再還賬。對於真 的付不起的家庭,他從不追討。他沒有複 雜的賬本,客人只在紙條上註記,他亦不 記恨,秋收季節,有能力便歸還,沒有能 力,就默然讓債務逾期。對鎮民而言,這 信任比金錢重千倍。
鎮上的黑人家庭 Mrs. White 提到:「若 無 Joe,我們全家都餓死了」,回憶往事, 她不禁淚流滿面。「我家兄弟姐妹共 17 個,每年春天,我父母都去向 Joe 借錢買 棉花種,但從未還過錢,Joe 也從來未追 討過。」
還有居民回憶,有一次鎮上有個 8 歲 的小孩失蹤了,Joe 的小店就變身為「尋人 指揮部」,24 小時燈火通明,並供應飲品 和食物,直至把小孩尋回為止。
「JOE」的名字,在瑞納拉若鎮傳開 了,每逢聖誕,他不只是店主,更像鎮上 的聖誕老人,送禮、送暖心。他為每一個 貧困的家庭準備聖誕禮物,並確保他們一 定會收到。
「我相信上天的安排,很多人生決定看 似出於無奈,其實是時勢所推,即使 當下不如所願,但後來再看,結果往 往出乎意料地好,彷彿早有安排。」 ,,
美籍華人容錦愛 美國版「一飯之恩」 贈送金錶退休禮物
容永協在小鎮生活了 37 年,但小鎮居 民對於這位「聖誕老人」的身世卻所知甚 少,大家只知道他叫做「JOE」,沒有人真 正知道 Joe 從哪裏來,也沒人問過他將往 何處去,但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不計較 金錢、不計較回報的朋友,一個充滿善心 的雜貨店老闆。
他在 1967 年宣布退休,為了表達心 意,全鎮居民自發集資,送上一隻寶路華 (BULOVA)名牌金錶,背面刻著「瑞納拉 若鎮的朋友們 1967 年致贈」(From Your Friends Rena Lara 1967),並在他工作多年的 雜貨店門口舉行一場簡樸溫馨的歡送派對。 那不是一場告別,而是一場沉甸甸的情感告 白:「謝謝你為我們做的一切,希望你永遠 記得這個小鎮,正如我們永遠記得你。」 即使 Joe 離開多年,鎮上還有不少家 庭仍記得他那筆從未討回的賒賬與恩情。 這位退休後就杳無音信的善心華人,一直 是小鎮居民心中充滿感恩的對像。 1988 年,瑞納拉若迎來建鎮百周年,Joe 已離開 21 年。當地報紙《Clarksdale Press Register》 連續刊出兩篇深情報道,《Joe 仍然生活在 瑞納拉若鎮》(Joe s still a giant in Rena Lara)與《瑞納拉若鎮居民希望 Joe 仍然 使用著我們贈送的手錶》(Rena Lara folks hope 」Joe」still using watch),期盼他仍然 健在,依然每天看著那隻金錶,記得曾與 他朝夕相處的這群朋友。
1967 年瑞納拉 若鎮民贈送給 容永協的金錶。
動了上天,10 年後,容氏後人前來「尋 根」,才真正揭開了 Joe 的秘密,雖然他 們很遺憾地得知 Joe 已經在 1981 年與世長 辭,但至少得知他並非孤獨終老,而是在 親人環繞的香港家中道別,也讓這些老朋 友們安心了。
在與容錦愛一家認識後,參議員傅 尼斯決定為這位善心的華裔前輩做一些 事,他於州參議院通過第 599 號決議案表 彰容永協,密西西比州州長穆士格洛夫 (Ronnie Musgrove)簽署表揚狀,定 2002 年 7 月 27 日為密西西比州「容永協日」 (Willie JOE Yung Day),紀念這位為小鎮 的歷史作出巨大貢獻的華人。後來瑞納拉 若鎮訂定每兩年七月最後一個星期六慶祝 回鄉日,亦是該鎮的「容永協日」,舉行 歡慶儀式,邀請容氏後人前來參與。該活 動一直持續到 2020 年席捲世界的 Covid-19 疫情才暫停。
「一飯之恩,永誌不忘。」如今,這傳 奇仍代代相傳,照亮這個小鎮。容氏第三 代都已到古稀之年,第四代也多數已在美 國受教育長大,成為專業人士,在各自的 社區中為美國社會付出,將這份來自祖輩 的善意延續。他們的曾祖父留下的不僅是 一個金錶或紀念日,更是一種價值:平凡 人,也能以善意與信任,撰寫超越族裔、 超越時代的故事。(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