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长
苏彦韬
总经理
林淑婷
副总经理
梁燕珍
林雪艳
卢威
徐绫霙
编辑
何珈宜
冯元兴
董凌志
采访部
曹茹
设计部
贺磊
新媒体部
韩政
社务顾问
何祚庥
顾衍时
白先勇
社长办公室助理
李丽娜
市场部总监
戴力明
李亦楠
发行/
客户服务部
李洪波
ICITI NEWS
ISSN#1550-9796
Publisher
James Su
General Manger
Slina Lam
Deputy General Manger
Jenny Liang
Linny Lin
William Lu
Irene Hsu
Editor
李丽娜
范铁阳
Reportor Tina Cao
Designer Lei He
New Media
Harvard Han
Advisor
黄会林
庄瑞云
Assistant to Publisher Lina Li
Marketing Director
Albert Dai
Linda Li
Distribution/ Customer Service Polee Li
封面专题 :
03 2025年中国—加州经贸论坛在洛杉矶成功举办





白宫正式向国会提交DOGE削减94亿美元开支请求
加州农场突遭ICE突袭,州长紧急提告联邦政府:要求 停止军队部署 08
加州州长与特朗普正面交锋:教育拨款或成新战线 09 洛杉矶移民抗议持续升级 宵禁执行与联邦部队介入引发争议 11 美国加州风暴再起:抗议、调兵、诉讼与治理焦虑交织 上演
13
17
美国最高法院支持控枪,半自动武器禁令继续有效
特朗普6月4日起大幅上调钢铝关税,翻倍至50%引发业 界震动
特朗普放话“逮捕纽瑟姆”?海军陆战队进驻洛杉矶, 引爆联邦与加州正面对抗 19
特朗普宣布中美达成稀土与留学协议 双边关系迎来阶段 性缓和
21
洛杉矶升级:联邦“特战行动”引发宪政风暴 22 特朗普签署法案:联邦阻断加州2035禁售燃油汽车计划 23 查尔斯·兰格尔遗体在纽约市政厅安放,致敬传奇政治 人生
本刊刊出之广告 图文自负 与本刊无关
1. 本刊所刊登文广告,皆为根据客户要求或来稿设计,其内 容未经本刊查证,其真实性与本刊无关。
2. 委刊广告者,请务必自行查阅杂志;如系本刊刊出有误,请 立刻以书面通知,本刊将立即更正,并免更正首日之费用; 客户如未及时提出,本刊恕不负责重刊,补刊或任何赔偿。
3. 任何错刊所导致之损失,本刊责任仅限该次广告刊登之费 用,而本刊因作业关系或其他失误(因素)未予刊登者,本 刊将不负责任何赔偿责任。
4. 本刊保留刊登、拒绝、移动、取消或更正任何广告之权利。
北京代表处:张俊国 (8610) 6482-0229
香港代表处:林小姐 (852) 238-85473
上海代表处:李亦楠 (8621) 5203-0369
美中代表处:游善跃 (641) 442-1888
社址:1773 W. San Bernardino Rd. Building C-31 West Covina, CA 91790
电话:626-856-3889 传真:626-856-3896
网址:www.CityNewsweek.com
24
加州保险公司被控系统性低估野火赔偿,触发集体诉讼 25 特朗普政府威胁撤回加州高铁项目40亿美元联邦资金, 项目前景堪忧
26 新高收益储蓄账户收益率达5%,成为金融热议
27 中美紧张局势再度升温:中国指责美方破坏协议,稀土 争端成焦点
29
AI滥用于高校财政援助系统,加州多校被骗超1100万美元
31 FDA引入人工智能系统,全面加速药品与食品安全审评流程
33 谷歌曝光黑客新套路:假冒Salesforce应用诱骗员工窃 取企业数据
35 加州州长纽森力推7.5亿美元电影税收优惠,试图挽救好莱坞
37 缓解住房危机的新希望?加州“交通导向住宅法案”突 破立法关键点
本刊记者综合报道

202 5
6
月2日,2025年中国—加州经贸论坛在洛杉矶成功举行。中方主宾省福建省
副省长王金福、黑龙江省副省长韩圣健、洛杉矶市副市长迪尔普里特·西杜发 表主旨演讲。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郭少春、加州交通署署长托克斯·奥米沙金、旧金 山湾区委员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吉姆·温德曼、洛杉矶地区商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玛 丽亚·萨利纳斯和洛杉矶世贸中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蒂芬·张等在开幕式致辞。来 自中国有关省和美国加州政商学界近500名代表参加。

王金福副省长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颜值 生态、高品质生活”四方面介绍福建,表示福建省愿与加 州加强经贸对接,拓展绿色能源、海洋经济等互利共赢空
间;增强科技创新合作,共促绿色低碳发展;深化人文旅 游交流合作,拉紧民心相通纽带。

韩圣健副省长重点推介黑龙江省区位优势及农业、科
教、冰雪旅游等资源、创新发展成就等,欢迎加州各界人 士到黑龙江省开展贸易投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冰雪 经济等领域交流合作。

郭少春总领事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加州经贸论坛是 促进双方政策对话、企业对接、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的重 要平台,有助于双方企业以此为契机挖掘合作潜力,开 拓更多的合作机会。中国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 开放,将以自身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动 力。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美各自成功是彼 此的机遇,双方应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 原则,加强对话沟通,拓展互利合作,造福两国,惠及世 界。





本届论坛由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主办,是自2016年启 动以来的第七届。论坛包括开幕式、以“新形势下双边贸 易投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全会论坛,农产品和食品行 业贸易投资合作、中国与加州应对气变合作等专题研讨, 以及中美企业研讨及路演对接会等活动。论坛期间还举办 福建省企业同加州工商界经贸合作项目的签约仪式。

白宫正式向国会提交 DOG E 削 减 9 4 亿美元开支请求
白
宫已向国会递交期待已久的削减开支请求,旨在正式落实一系列由政府效率 部门(DOGE)提出的联邦拨款削减措施。这项94亿美元的方案——在国 会被称为“拨款取消”(rescissions)——将收回之前已拨付的政府资金。通过国 会取消拨款,行政部门可以避免因削减联邦资金而引发的法律挑战。
正如预期,这些削减主要针对公共广播公司(Corporation for Public Broadcasting),这是联邦预算中 一小部分,为NPR和PBS提供部分公共资金,同时也涉 及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
然而,这一初步请求的规模远小于政府效率部门承诺 的超过1万亿美元的削减额度。白宫花费较长时间才递交 第一批削减请求,也反映出即使是共和党主导的国会,要 将政府效率部门的计划立法落实仍面临重重阻力。白宫提 交请求后,国会有45天时间进行审议。该方案在众议院和 参议院均可通过简单多数票获得通过,意味着即使没有民 主党支持也可能获批。
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Mike Johnson)6月3 日(周二)发表声明,誓言“众议院将迅速对该请求作出 回应”。约翰逊表示:“这项拨款取消方案反映了政府效 率部门的许多建议,是共和党恢复财政理智的多项立法工 具之一。国会将继续与白宫紧密合作,将这些建议纳入法 律,众议院将尽快将该方案提交全院表决。”约翰逊当天 晚些时候在社交平台X联合发表声明称,众议院共和党领
导层将于下周把该方案提交众议院表决。
CNN已联系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了解此方 案详情。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拉塞尔·沃特(Russell Vought)表示,政府“打算采取战略性做法,与国会合 作,看看他们愿意采取哪些措施。如果通过了这次,我们 还会递交更多方案。”这位共和党议长向记者表示,预计 未来几个月国会将收到“多批”类似方案。“这是我的一 项重大优先事项,”约翰逊说。
与所有事务一样,他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以自己在众议 院微弱多数优势推动该方案通过。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哈基 姆·杰弗里斯(Hakeem Jeffries)在白宫递交方案前表 示,他“完全预期,正如迄今为止的情况一样,众议院民 主党将团结一致强烈反对该方案,众议院难以通过任何法 案,最终该方案将在参议院流产。”
此前特朗普政府也曾试图采取类似手段收回资金。在 其第一任期内,参议院曾否决过一项取消前一财政年度未 使用的150亿美元资金的方案。

加州农场突 遭 IC E
州长紧急提告联邦政 府 :要求停止军队部署
2
025年6月10日清晨,美国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在加州中部农业区展 开大规模执法行动,突击搜查并拘捕大量被指无证居留的劳工。此次行动未事 先通知加州政府或地方执法机关,直接引发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Gavin Newsom)强烈抗议。他当日即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立即叫停联邦军事干预及强制 执法行动。
根据现场视频及当地媒体报道,ICE执法人员于10日 凌晨5点前后,突袭了位于Fresno、Tulare与Kern郡多 家大型农场,执行针对“非法劳工”的集中执法。执法人 员佩戴防弹装备,动用多辆联邦车辆封锁现场,多人被当 场拘捕。
多位农场主事后表示震惊。他们表示从未接获任何警 示,执法人员未经许可便闯入私人财产,造成现场雇工惊 慌、作业中断,一些机械操作甚至因此出现损毁。某农场 负责人愤怒表示:“我们不是犯罪分子,他们(联邦)却 像对待贩毒集团一样闯进来。”
据统计,此次突袭共涉及约14家农场,ICE拘留人数 至少在180人以上,其中大部分为拉丁裔农业季节工。
州长纽瑟姆当天立即召开记者会,怒斥联邦政府“未 经州府允许即调动武力介入地方执法”,违反了宪法赋予 州政府的执法自治权。他宣布加州司法部已向联邦法院提 交紧急诉讼,要求法院暂停ICE与国民警卫队的联合执法 行动。
纽瑟姆表示:“加州不是联邦军队的试验场。我们拒 绝接受任何形式的政治化执法与军事介入。”他特别指
出,此次行动未通过州内安全协调机制,存在程序严重缺 陷,甚至可能违反联邦与州之间的执法协作协议。
针对加州方面的抗议,联邦国土安全部(DHS)发布 声明,称本次行动是“对非法居留危机的必要应对”,并 强调ICE有权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移民执法任务。声明中指 出:“我们没有义务提前通报地方政府,特别是在地方政 府拒绝配合联邦执法的情况下。”
有白宫官员更表示,加州“庇护政策”已妨碍国家移 民法的实施,此次行动正是要“恢复联邦对边境与劳工市 场的控制”。
加州农业界对ICE突袭反应强烈。多家行业协会联合 发表声明,谴责突袭行动破坏了农业产地的稳定秩序,并 可能导致严重的用工短缺与供应链断裂。加州是全美最大 农产品出口州之一,大量季节性劳动力依赖移民人口完成 采收与加工环节。突袭发生后,不少农场当天即陷入“无 人可用”的窘境,部分农产品被迫废弃。
加州农场联合会发言人表示:“我们并不反对合规用 工,但这种军事化执法的做法只会让农场主与工人更恐
惧、更隐蔽,进而损害整个行业的健康生态。”
除农业界之外,多个人权组织及州议员也对突袭行动 表达强烈不满。加州人权联盟称这是一场“以国家安全之 名进行的人道灾难”,有组织地针对弱势群体实施打压。
弗雷斯诺市市长公开表示震惊,并承诺将为受影响家 庭提供法律援助和紧急庇护。他指出:“这不是执法,这 是恐吓。”
同时,多名联邦众议员与参议员也加入纽瑟姆阵营, 联署致函司法部,要求就此次突袭展开调查,并质疑联邦 是否滥用权力、绕开州议会。
目前,加州司法部已正式进入应诉程序,联邦法院预 计将在未来一周内审理是否发布临时禁令。分析人士指 出,该案有望成为州与联邦权力边界的重要法律判例。
此外,此事件也为2026年中期选举与2028年总统大 选埋下伏笔。纽瑟姆此次高调捍卫州权,被认为有意强化 其全国政治影响力。而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则以强硬执法为 旗帜,继续打击“庇护州”作为竞选策略之一。

本刊记者 法兰克

加州州长与特朗普正面交
教育拨款或成新战线 近
日,随着洛杉矶移民抗议风波愈演愈烈,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Gavin Newsom)与前总统特朗普之间的政治对抗全面升级。从军队部署到教育 拨款,两位政界重量级人物在联邦与州权之间展开激烈博弈,引发全美关注。
本轮冲突源于洛杉矶爆发的大规模移民抗议。为应对 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展开的突袭行动,数千名民众走 上街头,抗议非法逮捕、强制遣返及暴力执法。对此,特 朗普政府迅速动用《联邦军力法》,调派约4000名国民警 卫队与700名海军陆战队前往洛杉矶执行联邦维稳任务。
纽瑟姆随即发声反对,批评特朗普未经州府许可擅自 部署军队,严重违反宪法保障的州主权。他在电视讲话中 指出:“这不仅是对加州的干涉,更是对整个国家民主制 度的威胁。”随后,加州政府正式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终止军事部署。面对加州方面的强烈反击,特朗普阵 营迅速转移战线。据多家媒体披露,特朗普团队正在考虑 削减加州高等教育系统的联邦拨款,尤其针对加州大学 (UC)和加州州立大学(CSU)系统。此举被视为对纽 瑟姆施压的一种政治手段。
目前,加州的高等教育机构每年从联邦政府获得逾80 亿美元的资助,包括学生助学金、科研经费及基础设施拨 款。若联邦资金遭冻结,势必对在校学生、教职员工和科 研计划带来巨大冲击。有高校官员表示,若失去联邦支 持,学校可能不得不提高学费、裁减项目,甚至影响在国 际上的学术声誉。“联邦政府不应以学生和教育作为政治 斗争的筹码,”一位UC系统负责人如是说。
此次风波,也被不少观察人士视为2028年总统大选 的“前哨战”。纽瑟姆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频频亮相,积 极塑造“民主与自由捍卫者”的形象,而特朗普则继续巩 固其在保守派中的影响力。政治评论员指出,纽瑟姆此举 不仅是为捍卫加州利益,更是借此提高全国曝光度,为 未来竞选铺路。而特朗普则试图以强硬手段展示“恢复秩 序”的能力,吸引右翼选民支持。
两位政坛人物在移民政策、军权运用与教育议题上持 续交锋,凸显出美国当前政坛深层分裂,也暴露出联邦与 地方在治理理念上的根本差异。
当前,加州各高校正密切关注拨款动态。一旦联邦资 金被削减,将直接影响数百万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部分大 学已开始制定应急方案,包括增加州内拨款、呼吁校友捐 款,以及寻求私营企业资助等方式应对潜在危机。与此同 时,学生团体和教师工会纷纷表态,表示若联邦真实施拨款 制裁,将在校园内发起抗议,捍卫教育公平与资源保障。一 场由政治引发的教育风暴,正悄然形成。

洛杉矶移民抗议持续升级 宵禁执行与联邦部队介入引发争议
美国联邦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本月初在南加州展开大规模突袭行动以 来,洛杉矶市连日爆发大规模抗议,已演变为一场席卷全市的社会动荡。随
着市中心宵禁措施的启动和联邦部队的介入,地方与中央之间的执法权力冲突日趋激 烈,引发公众、媒体和法律界的广泛关注。
抗议不断升级 宵禁强力执行
根据洛杉矶警察局(LAPD)数据,自6月6日以来, 已有超过200人在抗议中被逮捕,涉及非法集会、封锁道 路、破坏公物及违反宵禁等行为。6月10日晚20:00起, 洛杉矶市政府正式启动宵禁令,覆盖范围包括市中心大部 分地区,宵禁时间为每日晚8点至次日凌晨6点。
警方在宵禁首夜迅速展开清场行动,出动防暴部队、 骑警及无人机巡逻队,并使用催泪弹、橡皮子弹等手段 驱散集会人群。据报道,抗议者曾短暂封锁101号高速公 路,并围堵市政厅、联邦大楼等重点设施,场面一度紧 张。
联邦出手 海军陆战队待命戒备
为应对洛杉矶市局势持续恶化,总统特朗普于本周初 援引《Title 10》法案,授权国防部调派约2000名国民警 卫队进驻加州,并下令将700名海军陆战队员部署至南加 州Twentynine Palms基地,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美军北方司令部已组建“洛杉矶任务小组”,全面 负责联邦维稳力量的协调与部署。一位海军少将在接受 采访时表示:“海军陆战队员已获得现场拘留权,在警 方到达前可临时控制局势。”此言一出引发强烈争议, 加州州政府迅速发声反对,称此举严重侵犯地方执法独 立权。
州府提诉 联邦与地方关系紧张
6月10日,加州州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 与洛杉矶市长卡伦·巴斯(Karen Bass)联合向联邦法 院提交诉讼,强烈抗议未经州政府同意便动用联邦军力, 指控其“违宪干预地方事务”。
纽森在声明中指出:“军事手段并不能解决社会问 题,加州人民需要的是对话与改革,而不是装甲车和催泪 瓦斯。”市长巴斯则表示,洛杉矶有能力自行控制局势, 无需外部军事介入。
法律界普遍认为,该案可能成为美国宪法史上的关键 案例,将首次就联邦政府在非战时调动军力介入州内民事 事务的合法性作出裁定。
社会反应激烈
各界呼吁克制
此轮抗议已蔓延至旧金山、纽约、芝加哥等多座城 市,形成全国范围的示威联动。与此同时,墨西哥、印度 尼西亚、韩国等多个国家对局势表示关切,纷纷向本国在
美公民发出旅行安全提醒。
此外,有超过30名记者在现场采访过程中遭遇催泪 弹、橡皮子弹袭击,美国新闻自由基金会公开谴责警方暴 力对待媒体人员,呼吁尊重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新闻 自由。
民间组织也发起线上声援行动,#LetLASpeak 标签 在短短24小时内冲上社交平台热搜,呼吁联邦停止军事干 预、保障集会与言论自由权利。
前景未明 社会稳定仍面临考验
随着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司法争端进入法庭审理阶 段,抗议活动是否继续升级、宵禁措施是否延长、军力是 否真正投入地面执法,均成为社会舆论焦点。
分析人士指出,本次事件不仅仅是一起移民执法风 波,更是对美国联邦与地方执法权边界、宪政秩序与公民 自由的深层次考验。在2028年总统大选临近之际,这一 危机也将对全国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加州风暴再 起 : 抗 议、调 兵、诉讼与治理焦虑交织上演
近
日,加州再度成为全美焦点。自6月初起,由移民执法引发的抗议潮席卷洛 杉矶,并迅速演变为街头冲突、国家警卫队部署、州长强烈反对、拟提起联 邦诉讼等一系列政治与社会剧烈博弈。这场突如其来的“加州风暴”,正在考验着联 邦与地方的权力边界,也揭示了加州当前面临的治理挑战。
移民突袭引发大规模抗议
6月6日,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在洛杉矶 市中心、时尚区、Home Depot等区域展开大规模突击 行动,拘捕超过100名无证移民。此次行动范围广、规模 大,令加州移民社区高度紧张,并迅速引发多地群众上街 抗议。
抗议初期保持和平,但随着局势升级,部分抗议者向 执法人员投掷瓶罐、砖块和燃烧物,警方则以催泪弹、闪 光弹、橡胶子弹还击。抗议活动扩散至Compton、Paramount等多个城市,部分道路被封锁,洛杉矶警局报告 称已有数十人被捕,部分执法人员受伤。
特朗普调派国家警卫队,加州州长怒斥“非法越权”
随着抗议持续升级,总统特朗普于6月8日宣布调派 约2000名国家警卫队士兵进驻洛杉矶,以“维护治安、 协助执法”。然而,这一决定并未事先征得加州政府的同 意,激怒了加州州长加文·纽森。
纽森在第一时间对媒体公开表态,强烈谴责该行为“ 非法且不道德”,称其“违反宪法、践踏州主权”。他表 示,特朗普此举不仅破坏了联邦与地方的合作精神,更 是“蓄意政治挑衅”,目的是激化局势、操纵选民情绪。
纽森随后致函国防部长,正式要求撤回驻军,并召开 紧急会议讨论法律对策,宣布将对联邦政府提起诉讼。他 强调:“总统无权在未经州长同意的情况下部署国家警卫 队,这是赤裸裸的权力滥用。”
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处于待命状态,但目前尚未部署加州
据报道,除已进入洛杉矶的国民警卫队外,目前驻扎 在加州Twentynine Palms基地的约500名海军陆战队员 已进入“待命状态”,由联邦政府统一调度。截至目前, 这批部队尚未接到正式部署命令,亦未进入任何城市或参 与现场行动。
此次兵力调动由联邦层面主导。与此同时,国防部长 Hegseth指示海军陆战队员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以应对 可能的突发局势并协助联邦设施安全防护。美军北方司令
部也已成立“洛杉矶任务小组”,统筹后续部署与协调工 作。
目前,这批海军陆战队员仍处于“随时待命”阶段, 后续是否部署将视局势发展及联邦决策而定。
加州准备提起联邦诉讼,捍卫州权与宪政秩序
根据加州司法部门披露的信息,此次诉讼将基于《宪 法第十修正案》和《民兵法》展开,核心争议在于:总统 是否有权绕过州政府,单方面调动隶属各州的国民警卫 队。纽森政府认为,特朗普的行为已超越联邦权限,严重 威胁美国联邦制度的稳定性。
法律专家普遍支持纽森的立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宪法学教授切莫林斯基表示:“这是一场严峻的宪政考 验。如果州长的权限被无视,联邦与州之间的界限将被彻 底模糊。”
此案一旦进入联邦法院,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罕见的“ 州权对抗总统军令”的重要案例。
社区自发修复,展示强大社会韧性
尽管部分街区陷入混乱,但也有不少感人场景在城市 各地上演。抗议结束后,洛杉矶多个社区的居民自发组织 志愿队,清理街头垃圾、移除焚毁残骸、粉刷被涂鸦的墙 面、重建店面秩序。
不少华人、小企业主与青少年积极参与修复工作,用 行动守护他们的社区。这些善意和团结的举动,为城市恢 复带来希望,也彰显了社会在危机中的自我修复能力。
加州综合排名跌至全美第37位,引发治理质疑 风波之外,加州还面临另一项令人尴尬的新闻。权威 媒体《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近日公布2025年全美50州 综合治理评估,加州仅排名第37位。
该排名依据教育质量、医疗保障、基础设施、财政稳 定、治安水平等指标进行评估。专家指出,加州虽然在高 科技、影视娱乐、经济规模等方面仍具优势,但长期存在 的住房危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公共债务高企、交通老 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表现。
该报告引发州内外热议,不少媒体评论称:“加州看 似繁华,但治理系统正在逐步‘失灵’。”这也让州政府 在政治冲突之余,必须认真审视本地民生与公共服务体 系。
2025年初夏,加州从一场执法风波出发,迅速扩展为 政治冲突、法律诉讼、社会动荡与治理反思的多重漩涡。 这不仅是一次地方事件,更是一次全国范围内对“联邦与 州”、“权力与责任”、“执法与人权”的深层次讨论。
这一系列动荡不仅考验着政府的应对能力,也在唤起 社会对公共治理、公民参与与制度改革的集体思考。


美国最高法院支持控枪, 半自动武器禁令继续有效
国最高法院6月2日(周一)拒绝受理两起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二修正案”
案件,这两起案件分别挑战了部分半自动武器和大容量弹匣的禁令。这一决 定意味着相关法律将继续有效。其中一项上诉涉及马里兰州禁止某些半自动武器,如 AR和AK式步枪。这项法律是在2012年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Sandy Hook Elementary School)发生致命枪击事件后颁布的,该州居民戴维·斯诺普 (David Snope)提出了质疑,他希望购买这些步枪用于自卫和其他目的。最高法 院还拒绝受理对罗德岛州大容量弹匣禁令的挑战,维持了该法律的有效性。
正如惯常做法,最高法院未说明驳回案件的理由。 事实上,该院过去一年已多次拒绝受理涉及枪支的高调 上诉。保守派大法官塞缪尔·阿利托(Samuel Alito) 、尼尔·戈萨奇(Neil Gorsuch)和克拉伦斯·托马斯 (Clarence Thomas)对法院不受理这两案表示异议。 另一位保守派大法官布雷特·卡瓦诺(Brett Kavanaugh)指出,目前仍有涉及AR系列步枪的相关案件在下 级法院审理中,并表示:“本院应当并很可能很快会处理 AR-15的问题。”
罗德岛于2022年通过的法律禁止拥有容量超过10发 子弹的弹匣,要求拥有者在法律生效180天内进行处理: 要么改装弹匣使其符合10发上限,要么出售给持证枪支 商、移出州外,或交给执法机构。违者将面临最长五年监 禁。
与此同时,在马里兰州涉及半自动步枪的案件中,总 部位于里士满的联邦上诉法院在今年夏天维持了马里兰州 的法律,裁定涉案枪支是“危险和不寻常的武器”,因此
不受第二修正案的保护。多数人还得出结论,在19世纪和 20世纪,全国各地的州立法机构都通过了马里兰州的法 规,历史上也有类似的先例。
由里根总统任命的联邦法官哈维·威尔金森(Harvie Wilkinson)代表多数意见写道:“我们不愿意援引 宪法,来宣布那些如今成为大规模杀戮和恐怖袭击主要 工具的军事风格武器,居然应当置于民主程序之外。”不 过,特朗普任命的联邦法官朱利叶斯·理查德森(Julius Richardson)在异议中写道,多数意见“无视了建国者 的智慧,用他们自己的观点取而代之”。
在最高法院于2022年对纽约州步枪和手枪协会诉布 鲁恩案(New York State Rifle & Pistol Association v. Bruen)做出重案判决后,法官们基本上避免了重大枪 支案件。该判决推翻了纽约州要求居民出示持枪证的严格 要求。例如,今年7月,最高法院拒绝接受对伊利诺伊州 一项类似的攻击性武器禁令提出的挑战。在下级法院就最 高法院要求枪支法律“符合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到底是 什么意思展开激烈辩论之际,这些裁决产生了实际效果, 使枪支禁令得以保留。

去年,最高法院支持了一项联邦法律,该法律禁止受 到某些家庭暴力限制令的美国人拥有武器,尽管事实上, 在美国建国时并没有类似的法律。托马斯在6月2日(周 一)的单独异议中表示,美国第四巡回上诉法院在支持马 里兰州法律方面犯了错误。托马斯指出,这项禁令无法与 他在《布鲁恩案》判决中提出的标准相符,即枪支法律必 须具有历史渊源才能通过宪法审查。他写道:“在这一框 架下,很难看出马里兰对 AR–15 的全面禁令如何能够成 立。”
两个下级法院拒绝阻止罗德岛州的法律,美国第一巡 回上诉法院在去年3月的一项裁决中表示,该禁令是州议 员对“公共安全问题”的合法回应。反对该法律的律师代 表多名枪支拥有者及一名在州注册的枪械商,向最高法院 表示,该法律不仅违反《第二修正案》,还违反了《宪法 征收条款》(Takings Clause),因为它“强迫公民放 弃合法取得的财产,却未给予任何补偿”。他们要求最高 法院受理此案,以厘清政府在何种情形下可以“禁止甚至 没收守法公民所拥有的常规武器”。


特朗 普 6 月 4日起大幅上调钢铝关税,
翻倍 至 50 %引发业界震动
从
美国东部时间6月4日(周三)凌晨12:01起,美国对钢铁和铝产品的进口关 税已翻倍至50%。这项举措受到美国陷入困境的钢铁行业的欢迎,但却令众 多依赖金属的行业感到担忧,从汽车制造商到罐头生产商皆是如此。
此次关税上涨是特朗普总统发起的贸易战中的最新一 击,属于他自2月以来一系列征收关税行动的一部分。而 钢铁关税对他本人及其政治基本盘意义尤为重大,象征着 曾经辉煌、如今衰落的美国制造业。关税上涨短期内可能 不会立刻影响到美国消费者的钱包——但专家表示,从建 筑项目、汽车、家电等多个领域来看,由此引发的价格上 涨几乎不可避免。尽管关税可能会保护钢铁制造岗位,却 也可能损害更大规模产业中的就业。
不过,特朗普政府表示,征收关税对国家安全和经济 发展至关重要。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Kush Desai) 在给CNN的声明中称:“本国钢铁和铝的生产对我们的国 防工业基础至关重要。特朗普政府致力于将对国家和经济 安全关键的制造业重新带回美国,同时推动一整套供给侧 改革——包括快速放松监管、减税和释放美国能源潜力, 以持续为美国人民带来经济利好。”
美国钢铁协会(AISI)也表示,保护钢铁产业至关重 要。克利夫兰-克里夫斯(Cleveland Cliffs)公司首席 执行官兼美国钢铁协会主席洛伦索·冈萨尔维斯(Lou -
renco Goncalves)说:“我们在美国消费的钢铁依然 比生产得多。”他表示,将关税提高到50%只会让每辆车 的制造成本增加约300美元,相比整车价格,这个成本可 以忽略不计。他在记者会上称:“现在一辆车平均价格是 48,000美元,加300也才是48,300美元。这不会影响人 们是否决定买车。”
但铝行业的代表组织——铝业协会则担心,这种“一 刀切”的普遍性关税将弊大于利,因为美国众多铝材加工 厂依赖来自加拿大的原铝,而这些工厂占据了美国铝工业 大部分的就业岗位。使用钢铁和铝的产业也表达了担忧。
罐头制造商警告称,价格上涨可能会波及到超市货架上的 商品。
罐头制造商协会(CMI)表示,由于国内生产此类钢 材的能力下降,美国本土罐头厂商几乎80%的马口铁钢材 依赖进口。该协会称,关税上调将“进一步推高食品和饮 料等罐装商品的成本”。不过,这种每罐商品几分钱的成 本上涨是否、何时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目前尚不明确。
专家还警告称,钢铁和铝的使用行业雇佣的工人数 量远高于钢铁制造行业所保护的就业岗位。奥巴马政府 时期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极具破坏性 的政策,用钢的行业(比如汽车)从业人员的数量至少是 钢铁行业的50倍。所以最终效果是毁掉制造业岗位,推高 消费品价格。”
特朗普早在2月就宣布对钢铁征收25%关税,这是他 重振美国“铁锈地带”、提升制造业就业的努力的一部 分。他于5月30日在匹兹堡郊外一家美国钢铁公司参观时 宣布将关税翻倍。“没有钢铁,你就没有国家,”他对一 群欢呼的钢铁工人说,“你连军队都造不出来。我们要 怎么办?去中国买钢铁造坦克和战舰吗?一个强大的钢铁 产业,不只是体面、繁荣和自豪的问题,更是国家安全问 题。”
据KeyBank的钢铁分析师菲利普·吉布斯(Philip Gibbs)称,自3月原本25%关税生效以来,现货钢价已 经上涨了20%以上(视产品而定)。铝价也上涨了,但幅 度较小。政府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显示,仅在3月至 4月之间,钢材价格上涨了6%,铝上涨了2%。“他们涨 价的时候一点也不客气,”吉布斯说。“只要他们觉得现 在是涨价的时机,他们就会这么做。”
钢铁和铝产业确实从最初25%的关税中受益匪浅,而
且还享有其他保护措施。2018年,特朗普首次执政期间, 也曾宣布对钢材征收25%、对铝征收10%的关税,不过在 第二年,他取消了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关税。
尽管美国已不再是曾经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但每 年仍需消费数千万吨钢铁和铝。研究显示,2018年那轮关 税每挽救一个钢铁岗位,就导致其他制造业中75个工作岗 位流失(不过美国钢铁协会对这些研究提出质疑)。
尽管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在北美的生产线所用钢材来自 本土钢厂,而且他们通常签有长期采购合约,因此暂时免 受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但他们表示,2018年的那轮 关税和随后出现的价格上涨,最终让企业损失了数十亿美 元。
而且关税当时对钢铁产量的提升也作用有限,目前也 不清楚此次是否会有所不同。比如,美国钢厂几乎已全面 退出马口铁市场(用于罐头),克利夫兰-克里夫斯也在 其中。冈萨尔维斯表示,即使关税提高至50%,公司也不 会考虑重启马口铁生产。他也拒绝透露公司是否会因此调 整产品定价。
事实上,这些原本应受保护的制造业企业中,有些 反而可能受到关税的伤害。美国铝业巨头阿尔科亚(Alcoa)首席执行官威廉·奥普林格(William Oplinger) 今年2月曾警告称,25%的进口铝关税可能导致10万个美 国就业岗位流失。在这次加征至50%后,阿尔科亚回应 CNN称“正在评估这一宣布”。
部分岗位可能因订单流失而消失。可口可乐公司首席 执行官詹姆斯·昆西(James Quincey)今年2月就表 示,公司正准备用更多塑料和玻璃来替代铝制包装,以避 免更高的原料成本——而这时关税才25%。美国本土的 铝厂主要从加拿大进口所需原铝,因为那里的能源成本 更低。铝业协会呼吁为加拿大设定豁免。该协会在声明中 说:“我们敦促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仅对那些扰乱 市场的‘坏行为者’征收高关税,同时为可靠的贸易伙伴 设立关税豁免。这样才能确保美国经济获得增长所需的铝 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国内生产的提升。”
不过,加拿大最大的工会Unifor则呼吁政府采取反制 措施,对美国钢铁和铝加征50%的关税,并称美方的做法 对加拿大就业和经济稳定构成“直接威胁”。Unifor全国 主席拉娜·佩恩(Lana Payne)6月4日(周三)在声明 中表示:“特朗普总统未能意识到这些关税将给加美两国 的工人和消费者带来多么混乱和严重的破坏。”

特朗普放 话“逮捕纽瑟姆 ”? 海军陆战队进驻洛杉矶,
引爆联邦与加州正面对抗
日
前,加州成为全美政治风暴的中心。随着联邦移民执法行动升级,洛杉矶爆 发大规模抗议,引发宵禁与武力冲突。加州州长纽瑟姆誓言抵制,特朗普则 在媒体上放出重话,称“不排除逮捕纽瑟姆”。与此同时,海军陆战队已奉命进入洛 杉矶街头协助镇压,联邦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对抗正在突破惯常的政治博弈,演变为一 场制度与执法权力的实质冲突。
移民执法引发抗议潮,洛杉矶陷入紧张局势
起初的导火索,是本周初由联邦移民与海关执法局 (ICE)联合国土安全部发起的一项突击拘捕行动,目标 锁定非法入境、签证逾期及有前科记录的移民群体。然 而,不少被拘捕者是与合法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部 分甚至是在美出生的公民,引发洛杉矶多个拉美裔与亚裔 社区的强烈反弹。
自6月9日起,数千名示威者连续三天聚集在市中心、
东洛杉矶与韩裔聚居地举行抗议,要求联邦立刻终止“粗 暴执法”。警民冲突频发,警方动用催泪瓦斯、橡胶子弹 驱散人群,至今已有超过400人被捕,市政府宣布晚间宵 禁,试图控制局势。
纽瑟姆强硬回击:拒绝配合联邦拘捕行动 针对联邦执法部门在加州大规模展开拘捕行动而未与 州政府协商的做法,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在6月10日召 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强烈不满。他公开谴责该行动“严
重侵犯了州权与基本人权”,并宣布:
“加州将不会协助联邦在我们社区中进行无差别拘捕 行动。我们不欢迎这类恐吓政策。”
纽瑟姆随后指示州司法部门对联邦政府提起诉讼,认 为其违反了宪法第四修正案,并构成对州主权的干涉。他 同时命令加州警察局、各郡执法机构不得配合ICE的逮捕 计划。
特朗普“逮捕州长”言论引发政坛地震
就在加州准备展开法律战的同时,前总统特朗普在接 受《福克斯新闻》专访时语出惊人。他表示:
“如果纽瑟姆继续干预联邦执法工作,我们应该考虑 对他采取法律行动,必要时甚至可以逮捕他。”
这番话迅速引爆舆论。民主党指责其“挑战宪政底 线”,部分共和党人士亦对这种“将政治对手刑事化”的 言论表示担忧。纽瑟姆在回应中冷静而坚决地表示: “我不会被威胁。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捍卫加州人 民的权利与尊严。”
联邦司法部未对该言论做出正式评论,但白宫声明指 出,总统拜登正在“密切关注局势,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
海军陆战队进入街头,局势进一步升级
6月11日深夜,美军海军陆战队正式进驻洛杉矶。据 《路透社》报道,约700名陆战队员将协助维护联邦设 施、重要交通枢纽及抗议集中的高风险地区。他们拥有“ 临时控制权限”,可配合ICE人员拘留“对执法构成实质 干扰”的个体。
此次部署依据的是《美国法典》第10条授权,但是否 超越宪法允许的“国内军队执法禁令”范围,引发激烈争 议。纽瑟姆立即向联邦法院提交紧急限制令,请求禁止军 事力量直接介入民事执法。
有法律专家指出,这可能成为美军自1992年洛杉矶暴 动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部署。部分人权组织担忧军人参 与将导致更多流血事件。
全国范围内扩散,抗议与政治对抗同步升级
这场本应局限于加州边境执法的风波,迅速蔓延至全 国。截至6月12日中午,已有20个州的民众组织声援示 威,包括纽约、芝加哥、波士顿、西雅图等大城市。社交 媒体上,“#StandWithCalifornia”与“#DeportICE” 成为热议标签,话题热度持续飙升。
多个州议员公开谴责联邦“动用军队对付本国民众” ,并表示将联合提出“限制总统军事干预民事事务”的修 正案。与此同时,右翼媒体则积极支持特朗普,称这是“ 重建国家边境秩序的必要之举”。
结语:一场超越移民议题的权力冲突
从移民拘捕行动,到抗议爆发,再到总统放话逮捕州 长、军队进驻街头,这一系列事件已远远超出移民政策的 讨论范畴。它关乎的是:联邦与州的权力边界、军队是否 应介入国内执法、以及美国民主制度在极端政治分歧下能 否维持平衡。
这场冲突还远未结束。接下来几周,加州法院将裁定 联邦军事部署是否合法,纽瑟姆是否会面对政治或司法反 击仍是未知数。而这场“制度的较量”,无疑将成为美国 政治史上的重要节点。


特朗普宣布中美达成稀土与留学协议 双边关系迎来阶段性缓和
美中紧张局势持续数月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今日通过社交平台正式宣布,
与中国达成一项涉及关键资源与教育签证的阶段性协议。根据初步披露的内 容,中国将恢复并扩大对美国的稀土出口,美国则将放宽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限制。
该协议被称为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的重要突破,亦被广泛解读为双方在选战前夕进行的 战略妥协。
协议核心内容曝光:稀土与签证成为“交换筹码”
特朗普在其Truth Social账号上发布声明称:“我们 与中国达成了一个公平、果断的协议,对美国制造业和教 育界都是重大利好。”他指出,中国将继续向美国出口“ 用于磁铁和芯片的关键稀土材料”,而美方则将“取消对 大部分中国学生签证的限制”。
与此同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补充说明,协议中的 关税总水平将维持在“综合55%”的范围内。这包括了原
有关税、新增税率与部分“安全附加关税”,并特别针对 来自中国的电子产品、矿物原料和化工组件。
虽然中国政府尚未发布正式公告,但外交部发言人在 例行记者会上确认“双方正就关税与教育交流开展密切沟 通”,基本承认协议事实。
稀土战略意义重大,美方借机缓解供应链风险
稀土是电动汽车、电池、风力涡轮、航空发动机及军
事雷达等高端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中国目前掌握全球约90%的稀土精炼能力。
此前,由于美中摩擦升级,中国减少稀土出口,导致美国多家高科技企业陷入供应困 境。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本月初发布评估报告指出,若稀土供应持续中断,可能影响国防 工业与国家电网安全。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将恢复稀土供应作为协议优先目标,被认 为是为稳定本国制造业与资本市场所作的重要决策。
留学生政策松绑,释放教育与经济积极信号
本协议的另一亮点是恢复中国留学生赴美签证的常规处理流程。自2023年以来,美国 大幅收紧对中国理工科学生的签证审查,多次拒签引发中美高校之间的交流中断。一些美 国大学尤其是州立大学面临国际学生比例锐减、经费紧张的问题。
根据新协议,中国学生将重新获得STEM类签证的主要通道,美方将缩短审核周期, 并取消部分“国家安全例外清单”中院校的禁令。此举不仅有助于缓解教育系统财政压 力,也被学界解读为重启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信号。
外交与选战背景下的“缓和窗口”
此次协议的签署,发生在上月日内瓦会谈后90天“缓冲期”即将结束之际,也是特朗 普为2028年连任竞选营造政绩的重要一环。分析人士指出,这份协议既回应了制造业呼 声,又向教育界传递合作意愿,可谓“双赢安排”。
然而,批评者则认为,特朗普在对华态度上反复无常,去年底曾全面叫停中国研究项 目,如今为竞选让步,可能缺乏长期战略一致性。民主党阵营则呼吁对协议细节进行国会 听证,确保涉及“技术转让”与“战略依赖”的领域有足够把控。
市场积极反应,外交仍存变量
协议消息一经公布,道琼斯指数盘中上涨220点,科技与汽车板块领涨。电动车巨头 特斯拉(Tesla)和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股价双双创下六月以来新高。
不过,外交领域仍存在不确定性。中国外交部表态“希望双方以协议为基础,扩大共 识”,但未提及是否同步取消对美部分制裁。与此同时,协议执行机制仍不透明,是否设 有惩罚条款、监督机构或阶段性审查机制,外界尚不得而知。
结构性分歧未解,协议为阶段性“止血”
专家普遍认为,此次协议为中美关系提供了一次“喘息窗口”,但并非根本性转折。
产业补贴、技术管控、人权议题等结构性分歧仍在,未来双边关系能否持续改善,将取决 于协议的执行效果及双方政治意愿。
在选战进入加温期的背景下,特朗普可能继续将对华贸易作为竞选工具,而中国亦需 在稳定出口与维持自主发展的路径上谨慎权衡。


洛杉矶升 级 :
联 邦“特战行动 ”引发宪政风暴
6
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授权动用700名海军陆战队人员进驻洛杉矶,与此 前已部署的4000名国民警卫队成员协同执行联邦治安维稳任务。该命令的直 接导火索,是6月初ICE(移民及海关执法局)在洛杉矶实施的一系列大规模移民突 袭与驱逐行动,引发市区大范围抗议与社会冲突。
联邦政府称,本次部署为“维持联邦机构正常执法环 境”,但加州州长加文·纽森与洛杉矶市长卡伦·贝丝于 当日联合提交联邦诉讼,强烈指控联邦政府“军事干预地 方自治”,严重违反宪法保障的地方执法独立性。
与此同时,美国多地同步爆发示威。纽约、芝加哥、 旧金山、亚特兰大等30余城市出现抗议游行,高举“反对 军警”、“支持移民”、“地方自治不可侵犯”等标语。 民主党领袖也公开指责特朗普“借执法之名行宪政破坏之 实”。
事件进一步升温的是,澳大利亚新闻七台(7News) 记者Lauren Tomasi在洛杉矶市中心进行现场直播时, 遭橡胶子弹击中肩部,画面在全球多家媒体循环播出。澳 大利亚外交部向美国国务院发出正式照会,要求彻查事件 并保护在美外国记者人身安全。
CNN、BBC等主流媒体将此次事态称为“自1967年 底特律动乱以来,美国本土最大规模军事干预地方城市” 。加州法律协会警告称,此举若未经国会审查,或将触发 宪政层面的深度危机。
白宫方面暂未直接回应加州政府的诉讼请求,但特朗 普本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如果地方政府拒绝执法,那 就由我们来。”并称“这些暴乱与非法抗议必须立即停 止”。
该事件正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发酵,其背后不只是对移 民政策的争议,更是对美国联邦与州权力分立体制的考 验。在2026年大选临近的政治背景下,这场冲突或将深 刻影响选民情绪与舆论走向。
本刊记者 Kelly

特朗普签署法 案
联邦阻断加 州 203 5 禁售燃油汽车计划
2
025年6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了一项联邦法案,明确否决加州 2035年起全面禁售燃油汽车的州级法规。这项行动标志着联邦政府与加州在 环境政策上的分歧已从口头交锋升级为立法干预,并再次将两级政府之间的权力争议 摆上台面。
该项法案是由国会依据《国会审查法案》(Congressional Review Act)发起,通过快速立法流程,推 翻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此前设定的禁售燃油车政策。该政 策原计划自2035年起逐步禁止在加州销售新的汽油和柴 油动力汽车,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并推动清洁能源转型。
特朗普在签署仪式上表示,加州的政策“破坏美国制 造业和工人利益”,认为统一的国家标准有助于汽车产业 稳定和消费者选择。他指出,加州“无权单方面决定全国 汽车的未来”。
加州州长纽瑟姆则在第一时间发出回应,称这项法案 是“对加州自主权的粗暴干涉”,并表示将通过司法途径 挑战其合法性。他强调,加州并非孤军奋战,目前已有17 个州跟随加州脚步,承诺实施2035禁售燃油车计划,而 本次联邦行动显然将引发广泛抵制。
汽车制造业对此反应不一。传统汽车厂商如福特与通 用表示欢迎,认为全国统一标准有助于减少成本和政策混 乱。但特斯拉、Rivian等新能源车企则持保留态度,担心 此举将削弱市场对电动车的信心与支持政策。
本次联邦法案的通过被广泛解读为特朗普政府在环保 议题上的又一次强势逆转。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此举 不仅是对拜登政府此前环保政策的全面清算,也是在为 2028年的大选提前布局,巩固中西部制造业与能源行业 的选民基础。
目前,加州司法部长已就该法案向联邦第九巡回上 诉法院提出起诉,请求中止该法案的执行。这场法律战 的结果将深远影响美国未来十年的气候战略与交通能源 结构。
环保组织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 (NRDC)指出,该法案将导致全国在节能减碳方面倒退 十年。“这不仅是针对加州,更是对整个环保界和公众健 康的背叛。”一位发言人表示。
本刊记者 李丽娜

查尔斯·兰格尔遗体在纽约市政厅安放,
025年6月12日,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非裔国会议员查尔斯·兰格尔的遗体 被安放于纽约市政厅大厅,供公众瞻仰。数千市民自发排队致意,向这位政治 传奇表达最后的敬意。
兰格尔在国会服务时间长达46年,代表纽约哈莱姆 区。他不仅是民主党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推动民权、 教育平权、反贫困政策的重要立法者。作为一名越战老 兵,兰格尔以坚毅、智慧和非凡的沟通能力赢得跨党派的 尊敬。他担任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期间,曾大力推动税 改、城市振兴计划,以及中低收入家庭的福利补贴政策。
约市长在致辞中表示:“查尔斯·兰格尔不仅是一位 政治家,更是一代人的代言人。他让哈莱姆区在国会拥有 真正的声音。”
瞻仰现场,许多普通民众手持鲜花,低头默哀。有一 位70多岁的老妇人含泪说道:“没有他,我们这些人就看 不到今天的城市。”一名青少年志愿者则表示,兰格尔的 故事激励他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政界也纷纷表达哀悼。前总统奥巴马在悼文中称他 是“美国良知的一部分”,众议长佩洛西则称其为“桥梁 建造者”。现任总统拜登下令,联邦机构下半旗三日,以 示悼念。
兰格尔晚年仍活跃于社区与教育事务,他创办了兰格 尔学者基金,资助少数族裔青年进入外交、法律、公共事 务等领域。
他的葬礼将于本周末在哈莱姆地区的阿比西尼亚浸 信会教堂举行,预计将有多位前总统、部长及国际政要 出席。这场告别,象征着一个政治时代的结束,也提醒 人们,真正的公共服务,不止于任职,更在于一生的奉 献。

加州保险公司被控系统性低估野火赔偿,
025年初,南加州爆发严重野火,造成数十人死亡,数万栋房屋毁于一炬。 然而,受灾居民在申请保险赔偿时,却普遍遭遇赔付 额度严重低估的问题。
多家保险公司,包括USAA、Automobile Club 的 Interinsurance Exchange 以及 CSAA,被指控系统性 低估房屋重建成本,致使受灾户无法获得足额赔偿。
原告指出,这些公司所使用的成本估算软件并不可 靠,导致保单赔付远低于实际重建所需费用。例如,一 对居住在太平洋帕利塞德的夫妇估算重建费用需180万至 210万美元,而他们的保单仅覆盖73万美元。
尽管 USAA 表示其已支付近14亿美元野火赔款,并 处理了90%以上相关索赔,原告却称案件迟迟未能解决, 且面临持续拖延与苛刻审核。
加州保险局也曾认定,USAA 在过往野火赔偿中存在 支付不足问题。
该公司强调对会员的承诺,并称目前正审查最新诉讼 内容。
新任 CEO 胡安·安德拉德承认,在加州这样高风险 地区,保险公司业务面临巨大挑战,需改进定价模型及承 保流程的准确性。
专家建议立法机关介入,例如要求保险公司提供至少 50%的扩展替代成本覆盖,以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
原告律师格雷戈里·本特利则表示,他将继续发起更多 诉讼,称“几乎每一位野火受害者的保险都严重不足”。
《城市杂志》2025年总第1064期

特朗普政府威胁撤回 加州高铁项 目4 0 亿美元联邦资金,
项目前景堪忧
2
025年6月4日,特朗普政府宣布,考虑撤销对加州高铁项目的40亿美元联邦 资助,理由是项目管理混乱、进度严重滞后且预算大幅超支。联邦铁路管理局 发布的一份长达310页的合规审查报告指出,加州高铁管理局未能履行联邦拨款协议 中规定的关键条款,项目缺乏切实可行的完工计划。
加州高铁项目于2008年获得选民批准,旨在连接旧 金山与洛杉矶,全长约800公里,最初预算为330亿美 元,原定于2020年完工。然而,工程多次延期,建设成 本飙升,迄今仅完成中央谷段的一部分建设。
加州州长加文·纽森对此表示,联邦政府此举出于政 治动机,意在阻碍加州的绿色基础设施发展。他重申州政
府将继续推进高铁建设,并积极寻求包括公私合营在内的 替代融资渠道。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联邦资金被撤,加州高铁项目将 面临严重的财政缺口,可能迫使项目大幅缩减甚至部分停 工。该事件还可能对全国其他高铁计划产生寒蝉效应,进 一步阻碍美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进程。

新高收益储蓄账户收益率 达 5%,
成为金融热议
美
国储户近日迎来一项利好消息:多家主流在线银行将高收益储蓄账户 (High-Yield Savings Account)的年化收益率提升至5%,创下十 年来新高。这一变动立即在金融圈和普通家庭之间引发广泛关注。
据金融平台Bankrate统计,目前包括SoFi、Ally、 -
Marcus在内的多家银行推出了无月费、零最低余额限制 的储蓄账户产品,利率远高于传统银行0.01%~0.5%的 年化水平。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在高通胀、高利率环境下 银行争夺存款资源的表现,也是对美联储延续紧缩政策的 直接反应。
对储户而言,5%年化收益率意味着在风险极低的 前提下,每存入1万美元一年可获得500美元利息,远胜 CD(定期存款)或短期国债,且流动性更强。
财经博主纷纷出面分析利弊。有理财专家指出,这类 储蓄账户适合“保守型”投资者和短期资金储备者,尤其 适合用于应急金、孩子教育基金、首付积累等用途。其 最大优势是灵活性:无需锁定时间,存取便捷,同时由 FDIC保障最高25万美元,安全性高。
不过也有金融顾问提醒,部分银行在促销期过后可能
调低利率,建议关注“APY是否固定”、“账户是否包含 月限额”、“是否附带信用评分要求”等隐性条件。
这一趋势对传统银行构成明显压力。一些社区银行已 被迫推出更高利率产品应对客户流失。与此同时,消费金 融科技公司也趁机大举营销,将高收益账户与借记卡、现 金返还等功能绑定,打造“新一代数字钱包”概念。
专家预计,只要美联储维持当前利率水平至年底,市 场上的5%储蓄产品仍将保持热度,或将成为中产阶层应 对通胀和市场不确定性的“过渡性避风港”。
在理财选择日趋复杂的今天,这波高收益储蓄产品成 为了难得的“低风险高性价比”选项。对于普通家庭而 言,也许不是什么暴利机会,但却是稳健积累财富的关键 一步。
本刊记者 Frank

中美紧张局势再度升
温 : 中国指责美方破坏协议 ,稀土争端成焦点
国指责美国“挑起新的经贸摩擦”,这是在回应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关
于中国违反上个月达成的贸易休战协议的指控。该协议曾暂停了两国之间激 烈的关税战。中国商务部6月2日(周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方“严格执行”当时 的贸易磋商共识,但美方采取了“严重破坏协议”的行动。声明称:“美国单方面不 断挑起新的经贸摩擦,加剧了双边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如果美方一意孤 行,继续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将继续采取坚决有力措施,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
此前,特朗普5月30日(周五)在Truth Social上发 文称中国“完全违反了与我们的协议”。他表示,自己 与中方迅速达成了一项协议,是为了“把他们从我认为 会变得非常糟糕的境地中拯救出来”,并感慨道:“谁还 想当‘好好先生’!”这种反复突显出中美之间紧张关系 的升级,就在几周前,双方在日内瓦出人意料地达成了贸 易休战协议,大幅降低了4月份双方对对方征收的高额关 税。
协议原计划为双方提供90天窗口期,以敲定更全面的 协议。但目前看来这一努力正面临危机,双方互相指责对
方违反了协议精神。特朗普政府近几日暗示,两国领导人 之间期待已久的通话即将举行。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 维特(Karoline Leavitt)6月2日(周一)表示,通话“ 可能在本周进行”。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在CBS采访中也表示,他相信中美“很快”会 通话。CNN已就此联系中国外交部寻求回应。
特朗普几周来一直表示,他预计很快就会与中国领导 人就贸易问题进行交谈,但到目前为止,这一电话尚未实 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北京方面不愿 同意通话,导致白宫内部不满。
在任何此类讨论中,一个可能突出的争论点是北京对 稀土矿物及相关产品的出口管制,这是对特朗普对中国商 品征收“互惠”关税的报复。谈判结束后,美方原期待 中国放宽这些关键矿物的出口限制。稀土广泛应用于iPhone、电动车、F-35战机、导弹系统等设备中。但这些 限制措施并未取消,导致特朗普政府强烈不满。CNN上周 援引三位政府官员消息称,美方因此对中方采取了一系列 新措施。
与此同时,北京也在上月指责华盛顿“破坏”了日内 瓦共识。此前美国曾警告本国企业不要使用中国科技巨头 华为生产的AI芯片。紧接着,美国又在上周采取进一步措 施,限制关键技术出口,并削减中国留学生在美数量,显 示两国竞争早已超越传统贸易范畴。
中国商务部在6月2日(周一)的声明中猛烈抨击这些 举措,称美国在日内瓦经济贸易会谈之后“陆续出台了一 系列歧视性限制措施”,包括发布AI芯片出口控制指南、 停止向中国出售芯片设计软件,以及宣布取消中国学生签 证等。不仅是北京,其他亚洲国家也感受到这种摩擦带来 的经济压力。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发布数据显示,5月中 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二个月收缩。当前美方对中国产品征 收的关税高达30%,这还不包括此前既有的税率。
稀土矿物问题成关注焦点
特朗普政府官员在评估中国是否履行日内瓦协议时, 重点关注了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协议规定在90天宽限
期内,双方需相互下调征收的关税,这些关税此前一度飙 升至100%以上。同时,中国还承诺“暂停或取消”自4月 2日起针对美国采取的非关税反制措施。中国于4月4日实 施对七种稀土矿物及其产品的出口管控,被视为对特朗普 加征关税的回应。虽然出口未被彻底禁止,但每一批出口 都需获得政府审批,这让中国能够加强对其全球主导的供 应链的掌控。CNN报道称,该管控机制在会谈后仍在执 行。
贝森特在接受CBS《面对国家》节目采访时称,中 国“仍在扣留一些在日内瓦会谈中同意释放的产品”,指 的正是关键矿物。他补充说:“也许是中国内部系统出了 问题,也许是故意的。”据悉,中美两位领导人最后一次 通话是在特朗普就职前几天的1月17日。中国为其出口控 制措施辩护,称该机制“符合国际惯例”,并“并非针对 任何特定国家”。
5月30日(周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 上被问及稀土出口控制时表示,中方“愿意与相关国家和 地区在出口管制领域加强对话与合作”。前美国驻华大使 尼古拉斯·伯恩斯5月30日(周五)对CNN表示,中方在 谈判中“态度强硬”,未释放稀土,也未兑现“日内瓦会 议中显然作出的承诺”。他说:“很大程度上问题出在中 国——过去25到30年里,中国是全球贸易中最具破坏力 的力量。”“中国必须在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等问题 上向美方证明,它愿意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贸易伙伴。”


A
I 滥用于高校财政援助系统
加州多校被骗 超 110 0 万美元
近
日,有关AI技术被不法分子用于在线金融诈骗的案例惊人曝光,一批针对学
生财政援助的诈骗行为正通过AI生成的“虚拟学生”迅速蔓延。调查数据显 示,仅加州社区大学系统去年就因AI骗子“ghost students”骗取公共资金损失至 少1100万美元。这一事件引发了对AI技术在教育与金融领域滥用的广泛担忧,同时 成为监管部门和高校全力防范的新焦点。
案发得以揭露,源于一位旧金山市民的偶然发现。6 月10日,波士顿当地媒体报道名为 Heather Brady 的 旧金山居民接到警方电话,询问她是否曾申请亚利桑那 西部学院(Arizona Western College)的学生经济补 助。Brady 听后震惊不已,因为她从未申请过该校相关援 助。再调查发现,犯罪团伙通过AI生成多个假学生身份, 向社区学院申请在线课程并领取助学金。波士顿市及州政 府介入,确认去年仅加州社区大学系统这一渠道即被骗走 1100万美元。
这种利用AI自动生成个人信息、伪装成真实学生的作 案方式让人警觉。据悉,这些“ghost students”通常 在平台注册几天、完成最少作业后便自动退课或不再登 录,却已经成功领取助学金,符合条件即自动打款。这种 犯罪方式成本低、效率高,极具复制性。监管薄弱的在线 教育和助学金系统成为重灾区。
公共资金流向暴露后,相关教育机构已启动快速审查 与赎回机制。加州社区大学系统官方发言人表示,正在清 查所有在线课程中未注册实体的账户,并已与联邦教育部 及学生贷款振兴机构合作,冻结相似账户。此外,他们正 督促联邦政府对助学金发放流程进行增强验证,如通信地 址、视频面试、面部验证与IP地址认证等手段,以杜绝AI 生成的假象。
法律层面,涉及诈骗金额超过100万美元的行为将面临 刑事处罚。不仅申请人身份可被追究,犯罪发起者和背后团 伙将面对诈骗与洗钱指控。教育部发言指出:“我们决不会 放任公共资源遭受系统性欺诈。”目前相关部门正加快推进 AI识别技术,在系统后台识别异常申请并自动标记。
与此同时,在线教学平台和助学金发放机构也被推至 风口浪尖。大量高校开始重新设计教学模式,在授课平台 加入人工辅导、实时考勤与作业上传要求。同时,各州议 员与教育监督官呼吁修订法规,限制通过自动化注册助学 金的系统漏洞,为未来AI时代建立防护机制。
对于学生和公众而言,这起事件敲响警钟。一方面, 学生应当保持个人信息安全,不轻易上传身份数据。另一 方面,公众捐款支持的教育项目也应当监督使用流程,确 保权益由真实学生获取。家长与学生社区亦主动发起建议 联署,督促政府公开已泄露账户名单、退款及修补措施。
专家认为,这次事件不只是个别骗局,而是对AI时代 监管能力的检验。AI塑造虚拟身份与行为,突破了传统系 统的设防线,监管体系必须升级,被动响应不再可行。未 来,教育、金融与公共服务系统需要建立包括人工智能侦 测、实名验证与跨平台协作在内的综合防御链。
今年以来,AI滥用案例已屡见报端——包括身份生 成、虚假内容扩散,甚至金融市场操纵。这次助学金诈骗 暴跌公共信任,也引发教育领域改革呼声。如何既鼓励在
目前,波士顿调查已揭示数十个AI注册账号,最早 可追溯至2024年底。教育部承诺在两个月内公布修补方 案,并将确保追回资金分批返还给真正有经济困难的学 生。联邦资金预算委员会也宣布追加5000万美元预算用 于技术升级与系统检测。
这场骗局除了暴露制度漏洞,也凸显AI技术管控的迫 切性。专家建议成立跨部门AI安全小组,由联邦教育部、 司法部、财政部与大学系统代表共同制定严格标准。此 外,未来AI生成身份追踪技术或将要求上传者配合面部识 别与实时视频验证。
这起“AI助学金诈骗案”不仅牵动数百万公共资金, 更引发教育界、立法界与公众大规模反思:在AI技术进入 生活核心的当下,体制如何快速迭代?规则如何及时跟上 自动化犯罪?监管如何做到前瞻式而非补课式?接下来数 月的教育与政策复盘,将决定美国公共服务体系在AI时代 的韧性与安全。


本刊记者 Frank

FD A 引入人工智能系统, 全面加速药品与食品安全审评流程
2
025年6月1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将在药品与食品安 全审评流程中大规模引入人工智能(AI)技术,以提升审批效率、准确性与公 众透明度。此举被业界视为监管模式的一次重大革新,有望将部分审评时间缩短30% 以上。
近年来,FDA收到的药品申请件数与食品添加剂审查 材料逐年增长。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FDA处理的新药 申请较上年增长了20%,食品相关新增项目亦大幅攀升。 在传统审批流程下,每一件申请都需耗费大量人力资源进 行逐页逐项的核查与比对,工作强度日益加重,效率难以 持续提升。
此外,现代药品与食品成分日益复杂,涉及大量交互 作用与潜在副作用,传统人工审查方式难以在合理时限内 完成全面、精准的风险评估。FDA此次主动引入AI技术, 正是为了应对这一现实挑战。
据FDA介绍,此次上线的人工智能系统拥有以下三大
/ 2025年总第1064期《城市杂志》
核心功能:
1. 快速处理临床与非临床数据
系统能够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数千页临床试验 报告、化学分析文档及动物实验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自 动整理风险清单与安全摘要。
2. 智能风险预测模型
AI模型可对申请中的原材料、配方组合等进行比对, 识别潜在致敏、致癌、与已知药物发生不良交互的可能 性,供审评员参考。
3. 历史数据库对比分析
通过分析过往数十年FDA已审批或驳回的案例,AI能 提供与当前申请高度相似的对比项,帮助审查人员识别隐 藏问题。
官方强调,AI并非取代审评人员,而是作为辅助工具 加快流程、提升判断准确性。
带来的潜在益处
1. 大幅提高审批效率
在试点阶段,AI参与的中低风险审批流程所需时间平 均缩短了27%。这一变化对于应对疫情、罕见病、新型食 品添加剂等紧急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2. 提升评审准确性
AI可从庞大数据中迅速识别微小异常与交叉风险,减 少人为疲劳或信息遗漏带来的隐患。
3. 加强公众信任与透明度
部分AI分析结果将通过图示或风险标签公开,帮助公众 理解为何某一产品获批或被拒,提升监管流程的可解释性。
业界与学界反应不一
· 多家生物医药与食品企业对该举措表示欢迎,认 为这将大幅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提升创新活力;
· 同时,也有伦理学与法律界人士表达谨慎立场。
他们指出,AI模型必须透明、可追溯,确保算法本身不存 在偏差或数据污染;
· 技术专家则建议,FDA需建立“AI审评回溯机 制”,在每次审查后记录算法判断与人工判断是否一致, 并持续迭代训练模型。
据FDA公告,下半年将在疫苗配方、食品封存剂、婴 儿配方粉成分等中低风险品类中率先启动AI审评试点。流 程包括:
· 逐项比对评估:确保AI输出结论能被人工验证;
· 结果误差监控:如AI判断与专家结论偏差超阈 值,将暂停相关模型使用;
· 数据安全控制:所有AI分析将在联邦云计算平台 运行,不接入外部网络,防止商业机密与患者隐私泄露。
若试点成功,FDA计划将AI逐步拓展至医疗器械、化 妆品、食品接触材料等领域。考虑到FDA在全球监管体系 中的影响力,其AI审评模式或将引领国际监管趋同。
但同时,这也提出了更多跨国监管合作的问题。AI所 使用的数据结构、风险模型、审查标准等是否具有跨国互 认性,将成为未来一大挑战。
FDA此次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既是对当下审批压力的 回应,也是对未来监管方式的探索。它将审批效率、安全 保障与科技手段结合在一起,标志着全球药品与食品审评 正步入“智能时代”。能否在效率与安全之间取得最佳平 衡,将决定这项改革的成败与持续影响力。


谷歌曝光黑客新套路: 假 冒 Salesforc e 应用诱骗员工 窃取企业数据
谷
歌6月4日(周三)表示,黑客通过诱骗欧洲和美洲企业员工安装一个经过修 改的Salesforce相关应用,窃取大量数据,访问其他企业云服务,并对企 业进行勒索。
谷歌威胁情报团队追踪到的黑客组织UNC6040,擅 长通过电话欺骗员工访问一个假冒的Salesforce连接应 用设置页面,从而批准未经授权的修改版Data Loader应 用——这是Salesforce用于批量导入数据的官方工具。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员工安装了这款应用,黑客就获 得了“直接从受感染的Salesforce客户环境中访问、查询 和泄露敏感信息的重要能力”。此外,这种访问权限常使 黑客能够横向渗透客户网络,进而攻击其他云服务及企业 内部网络。
研究人员指出,该攻击基础设施与被怀疑与名 为“The Com”的松散网络有关,该网络由多个小规模 团伙组成,涉及网络犯罪及有时的暴力行为。谷歌发言人
告诉路透社,过去几个月大约有20家机构受到UNC6040 攻击,其中部分机构的数据被成功窃取。
Salesforce发言人在邮件中表示,“目前没有迹象表 明问题源于我们平台本身的漏洞”,并称电话诈骗是“有 针对性的社会工程攻击,利用了用户网络安全意识和最佳 实践上的漏洞。”发言人未透露受影响客户的具体数量, 但称“仅知晓少数受影响客户”,且“这不是普遍性问 题”。
Salesforce在2025年3月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警告客户 注意语音网络钓鱼,或“钓鱼”攻击,以及黑客滥用恶意 修改版本的Data Loader。


加州州长纽森力 推7. 5
亿美元电影税收优惠, 试图挽救好莱坞
加
州州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近日提出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 在通过扩大电影税收优惠政策,重振陷入困境的加州影视产业。
该计划拟在现有基础上新增7.5亿美元的税收优惠, 以吸引更多影视制作重返加州。
近年来,加州的影视制作活动大量流失至提供更高补 贴的地区,如乔治亚州和英国。此外,新冠疫情、行业罢 工及野火等因素,也对加州娱乐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导致 工会成员失业率飙升。尽管纽森与好莱坞联系紧密,并将 该计划定位为中产阶级就业倡议,业内人士却对其时机与 成效表示质疑,认为此举恐为时已晚,且力度有限。尤其 该计划采用限额抽签制度,与乔治亚州无限制补贴的模式 相比,竞争力明显不足。
与此同时,政治反对声音与预算限制也令该提案的实 施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尽管如此,纽森的倡议可能有助于 其为2028年总统竞选塑造形象,但批评者指出,这或难
以逆转好莱坞制作长期外流的趋势。与此同时,前总统特 朗普也介入讨论,提出对海外制作征收关税,以遏制影视 外包问题,并可能重塑联邦层面的影视激励政策。
纽森还与特朗普在好莱坞的联络人、演员乔恩·沃伊 特(Jon Voight)私下会面,探讨联邦与加州在振兴娱乐 产业方面的合作可能。
沃伊特建议通过联邦税收激励及税法改革,推动影视 制作“回流”美国;而纽森则主张加州翻倍提供税收优 惠。
尽管双方在部分议题上意见不一,此次会面仍展现出 在娱乐产业复苏议题上的潜在合作空间。


缓解住房危机的新希望? 加 州“交通导向住宅法案
”突破立法关键点
住房紧张成为加州乃至全美城市治理核心难题的背景下,一项颇具争议却意 义深远的新法案——SB 79,近日成功在加州参议院获得通过。这项由参议 员Scott Wiener推动的法案,主张允许在靠近公交站点的区域大幅放宽建房限制, 旨在鼓励高密度、低碳的城市居住模式。
SB 79法案的核心理念在于“交通导向开发”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即在公共 交通资源丰富的区域增加多户住宅建筑,提高土地利用效 率,同时减少居民对私家车的依赖,从而兼顾住房供给与 环保目标。
根据该法案的条款,任何位于固定轨道交通站点(如 地铁、轻轨)半英里以内,或高频率公交走廊四分之一英 里以内的区域,将被允许突破现有单户住宅或低密度限 制,建设最多可达六层的公寓楼,并在部分情况下豁免停 车位配比要求。
这是SB 79法案第三次提交州参议院。前两次在遭遇 地方政府及部分社区的反对下止步未前进。然而在2025 年,由于加州住房价格继续飙升、中产阶级外迁趋势严 重,以及环保议题日益受重视,该法案在政治与社会层面 获得更多支持。本轮投票中,该法案以26票赞成、13票反 对的成绩,首次闯关成功。
支持者普遍认为,SB 79是解决“住房瓶颈”的一剂 良药。加州住房与社区发展部数据显示,全州仍有超过 180万个住房缺口,其中多数集中在大城市与交通枢纽附 近。高密度开发既能满足人口增长需求,也能激活老旧城 区经济与基础设施升级。
YIMBY(Yes In My Backyard)组织联合创始人
Jason Rivera指出:“过去我们把城市中心保护得太严 了,造成富人垄断地段资源,年轻人无房可住。现在是时 候重构城市逻辑。”
不过,反对者则担忧,SB 79可能导致基础设施未完 备区域承受人口压力过大,且有可能加剧所谓的“交通幻

觉开发”(即交通尚不便利却强行盖楼)。一些郊区市长 与社区组织表示,该法案削弱了地方自治权,将导致城市 规划混乱。
对此,Wiener表示将在后续版本中加入“基础设施 评估机制”,确保优先发展已有交通基础、医疗配套及学 校资源的区域。同时,他也承诺将推动“社区参与透明机 制”,避免新建设带来居民排斥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SB 79并非孤立政策,而是加州2025 年住房五年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其他配套法案包括:ADU(附属居住单元)加速许可、租赁补贴计划扩展、住 房储备地再激活等。
如果SB 79顺利通过下院并由州长签署,加州将成为 全美首个系统性推动TOD立法的大州,其经验或将在纽 约、华盛顿州等地复制。届时,一个“以交通为骨架”的 新型城市结构,有望缓解城市病,推动住房公平与绿色转 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