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7

Page 1

附件 2

[永續臺灣.環教紮根] 以國家公園為場域之環境教育教案徵選

教案設計與執行說明書 一、教學概要表

主題名稱

地景欣賞-以北投龍鳳谷為例

授課年級

高中 三年級

教學時間

室內:100 分鐘,室外:半天

教學場地

陽明山國家公園-龍鳳谷

關鍵字 符合能力指標

地景、地景保育、地景欣賞、自導式考察、龍鳳谷 環境教育  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 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 然之美,並能以畫圖勞作和說故事的方式表達對動、植物和景觀 的感受與敏感。  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  具有好奇心,思考存在環境中萬物的意義與價值。  瞭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地理  能欣賞特殊的地景

1


 能了解地景保育的意義及目的  能了解臺灣特殊地景區的分布(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等)  能了解地理實察的意義  能蒐集、整理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  能了解基本的觀察記錄工具和技巧  能認識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蒐集資料功能  能利用地圖、統計圖表、照片等展現資料  能撰寫報告

主要領域別(科 目) 教學內容摘要

高中:地理

地景是地表景觀,欣賞地景是地景保育的重要實踐。再者, 國 家公園的設立目的即是保育地景,在不違反保育的原則之下,提供 人民育樂及研究,因此,透過認識國家公園的過程,不僅能知道地 景的分布,更能了解保育地景的重要性。 1、 教案內容設計 1. 地景保育概論(室內課程):如地景的範疇、地景的欣賞、地景 保育、地景評估、臺灣的國家公園等。 2. 地理自導式考察 (室外課程):由教師先到國家公園探勘,根 據課程設計教學活動與學習單,給予學生在考察過程中的指引, 學生分組自行前往, 以繪圖、文字等方式表達對龍鳳谷的感受 , 同時,學習單內容連結生物、地科和國文等學科知識,提升學 生對環境認知的廣度,最後,學生拍攝考察影片,以記錄自己 的學習歷程。 2、 教案的特色 1. 結合學科知識與生活經驗

2


2.

學生若僅從照片中學習國家公園的地景,照片對於他們而 言是無感的。如果學生曾到達過該地,實際看到、聽到、聞到 摸到,閱讀課本時,字字句句、張張照片在腦海中轉換成真實 的畫面,歷歷在目,學生更能真實體會「環境的美好 ,進而達到愛護環境的情懷。 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環境的能力 教師在室內以 Google Earth 飛覽方式,進行龍鳳谷的虛 擬實察,讓學生對環境有概括性的了解。學生再以任務導向和 角色扮演的分組方式進行分站定點實察,主動發揮觀察、探究 發現、問題解決和操作設備等能力,並且使用手機 App 測定經 緯度、臉書打卡功能繳交作業,使野外實察在環境教育上的效 能更進一步提升。

3


二、教學規劃設計 教學內容與詳細說明

課前準備

※自導式實察的學習內容 1.北投龍鳳谷探勘 教師利用週末時間,前往北投龍鳳谷探勘,評估該地區的交通便 利性、安全性,以及景點的可看性。 2.編撰野外實察學習單 探勘結束之後,教師進行實察點位的挑選,以及學習單內容的擬 訂,並將之編撰成手冊,由學生自行分組擇日完成考察活動。

4

時間 (分 鐘)

*


室內課程 ◆具體目標 (第一節) 1.能了解「自導式考察」活動的目的與意義 2.能運用考察手冊及相關器材進行安全的探險任務 3.學生完成分組與工作分派 ◆教學活動 1.引起動機 以「北投硫穴探險袋」(內含長型溫度機計、GPS、廣用試紙、 課文影印本、營養口糧)勾起學生考察龍鳳谷的動機與興趣,教師 說明探險袋內容物該如何使用。 2.行前說明 (1)發放「北投硫穴探險指引-手記探險日誌」。 (2)教師以 Google Earth 製作模擬考察的影片,以飛覽方式說明考 察路線。 (3)教師針對教學活動進行說明與注意事項,及「探險指引」照片與 文字的紀錄方式。 (4)學生分組並討論工作分配

5

50 分


室內課程 ◆具體目標 (第二節) 1. 能知道地景保育的意義

50 分

2. 能學習欣賞地景 3. 知道國家公園的意義 4. 知道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特殊地景 5. 了解火山活動 6. 學習欣賞同學的作品 ◆教學活動 1.引起動機 播放龍鳳谷的照片,指出其特殊性。(「龍鳳谷」位於陽明山國 家公園,由此導入地理「地景保育」的概念) 2.發展活動 (1)以國家公園說明臺灣如何從事地景保育。 (2)以陽明山龍鳳谷為例,說明特殊地景的特色。 (3)引導學生解釋特殊地景的形成原因(火山活動)。 (4)播放學生的<地景觀察>繪圖作業,說明地景欣賞要點。 (5)播放學生<考察影片>,重溫其在龍鳳谷考察時的感動。 3.綜合活動 引導學生觀察自身環境之美,更進一步能欣賞臺灣之美。

6


教學資源與 考察手冊-<北投硫穴探險指引-手記探險日誌> 素材 學習單-<北投硫穴探險-地景觀察> 參考資料 1.王鑫等(1999),臺灣北部地區特殊地景簡介,行政院農委會 2.魏宏晉(2002),臺灣的國家公園,遠足文化公司 3.宋聖榮(2006),臺灣的火山,遠足文化公司

7


三.教學過程記錄與成果 (一)室內課程-第一節:教師以資訊科技進行行前說明

教師發放北投硫穴探險袋給每組學生 在課堂中進行行前說明,並且為學生準備好探險袋,裡面包括溫度計、GPS 儀器、廣用 試紙、營養口糧、課本文本影印本及「探險指引」學習單,讓學生的學習不再侷限於教室裡, 親自到龍鳳谷進行自導式考察。 教師利用 Google Earth 製作考察路線飛覽影片,在教室裡先引導學生進行模擬考察,並 且提醒學生拍照、手機打卡的地點,以及景物的觀察重點。此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考察環 境有概況的認識,到現場之後,學生比較容易進入學習狀況。

利用投影片說明四個觀察地點

利用 google earth 說明交通資訊

8


說明考察步行距離約四百公尺,提醒學 生注意安全

說明手機打卡地點以及附近的環境概況

(二)室內課程-第二節 :說明地景保育與國家公園的意義 教師投影片展示圖片與文字,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由學生 分組討論並輪流發言。投影片內容舉例如下:

說明臺灣地景保育的推動

利用圖片說明特殊地景的特色

引導學生思考龍鳳谷早期地理環境的成因

引導學生思考地名與環境之間的關聯

9


說明地景欣賞的要點

學生透過繪畫,呈現 龍鳳谷的觀察紀錄

10


四、教學評量(學生回饋) 1. 學生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每組同學於指定地點,利用手機 APP 或 GPS 測量經緯度,再根據指引執行任務,然後,在 臉書上打卡、標出經緯度、寫下留言,最後上傳合照。教師可以透過臉書提供即時協助,例 如,提醒學生注意學習單的書寫方式,或者提醒防曬、補充水份等事項。舉例如下: A-惇 敘工商 公車 站牌 打卡任務:請找尋「陽明國家公園」字牌合照,並標註經緯度 留言任務:請站在此地看龍鳳谷,用聽、視、嗅覺描述你們的感覺。

學生透過感官 觀察環境的特色

11


B小 孔: 全

學生運用手機 app 打卡任務:請和硫氣孔合照(兩者皆得清楚) ,並標註經緯度 測定經緯度 留言任務:打出你所見景象與《北投硫穴記》中相符合的文字。

12

龍鳳谷 型硫氣 注意安


13


2.以多元學科知識認識自然環境的特色(舉例如下) ◎請以硫氣孔為中心,觀察並以照片圖文記錄週遭地區植物分布的狀況。 (學科:生物-生態系)

學生透過臉書繳交 作業,教師同步指 導學生。

◎龍鳳谷遊客中心廁所的水龍頭和萬芳高中的有何不同?為什麼?(學科:地科-火 山)

14


◎請設計一個方式能重現「衣染硫氣,累日不散」的現象,並用照片圖文解說記錄上述過程 及結果。(學科:國文-北投硫穴記)

15


◎如果你們是台北市政府官員,由健福橋往下游看,你們可以提出哪些改善措施? (學科:地理-地景欣賞)

16


五、教學反思 環境教育可透過課本上的知識來傳遞,然而,環境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希望人類能在 真實生活裡,了解環境、親近環境,進而愛護環境。 本教案先由學生到陽明山國家公園龍鳳谷考察,在回到課堂上,由教師進行教學,希 望學生在『有感』的情況下學習。 透過自導式考察,將學習主導權給學生,學生能了解龍鳳谷的特殊地景、進而欣賞地 景,甚至透過照片、圖畫、影音等方式記錄自己所見所聞,對地景的印象更加深刻。課堂 上,教師由學生熟悉的『龍鳳谷』作為引起動機,說明地景保育的重要,學生更能明白為 何要保護環境,且更知道如何去愛護環境。 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透過考察活動與室內課程的搭配,更能讓學 生感受到『行萬里後路後,更要讀萬卷書』。

17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