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

Page 1

附件 2

[永續臺灣.環教紮根] 以國家公園為場域之環境教育教案徵選

教案設計與執行說明書 (以下格式可自行調整) 一、教學概要表 主題名稱

從水淹台灣大道看見台中都會公園的好 授課年級

國中 8 年級

教學時間

4 堂課共 180 分鐘

教學場地 關鍵字 符合能力指標

台中市立三光國中教室、台中都會公園 植被(Canopy)、水災、環境教育、台中都會公園 (1) 環境覺知與敏感度 1-4-1 覺知人類生活品質乃繫於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維持生態平衡。

(2) 環境概念知識 2-4-2 認識國內的環境法規與政策、國際環境公約、環保組織,以及公民的環境行動。

(3) 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3-4-2 養成積極探究國內外環境議題的態度。

3-4-3 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永續發展。

(4) 環境行動技能 4-4-1 能運用科學方法鑑別、分析、瞭解周遭的環境狀況與變遷。

1


4-4-3 能以調查與統計分析等方式檢討環境問題解決策略之成效。

(5) 環境行動經驗 5-4-2 參與舉辦學校或社區的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相關活動。

主要領域別(科目) 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 教學內容摘要

水淹台灣大道 植被 泥流的成因實驗 台中都會公園 大肚山地質 植物 滯洪池 地球日「植被計畫」 (The Canopy Project)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生態 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科學探究活動 3-4-2 養成積極探究國內外環境議題的態度。 3-4-3 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永續發展。 4-4-1 能運用科學方法鑑別、分析、瞭解周遭的環境狀況與變遷。 4-4-3 能以調查與統計分析等方式檢討環境問題解決策略之成效。 2-4-2 認識國內的環境法規與政策、國際環境公約、環保組織,以及公民的環境行動。 1-4-1 覺知人類生活品質乃繫於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維持生態平衡。

2


5-4-2 參與舉辦學校或社區的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相關活動。

3


二、教學規劃設計 先備知識與正規課程連結關係

4


國中自然領域能力指標教材細目: 次主題 522 科學倫理: 科學的社會議題 4c.能由資料蒐集或小組討論,對科學社會議題進行批判思考。 次主題 521 科學之美: 自然之美 4a.體認生物間、人與自然之間互相依存、共生共榮的生態法則。 次主題 512 資源的保育與利用: 資源有限 3c.體認自然景觀、水土等自然資源一旦破壞,極難恢復。 次主題 511 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 人類活動和環境 3a.知道人類活動會改變環境,這種改變可能破壞自然環境,並了解森林面積的減少對 大氣、土地等的影響。 人類與自然界的平衡 4a.知道目前人口成長速度衍生的諸多問題,並能探討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同 時知道人類必須做好自然資源保育才能維持生態系的穩定。 次主題 420 天然災害與防治: 洪水 4a.知道洪水的意義與成因及認識如何防洪。 4b.了解建物不宜建在洪泛地區上。 水土保持 4e.察覺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次主題 210 地表與地殼的變動: 土壤、砂石的變化 2a.藉由觀察及經驗,察覺土壤、砂石會發生變化,例如堆積或流失。 3c.認識當流水之流速與流量不同時,對地表所產生的影響不同。 次主題 230 植物的構造與功能 植物器官的功能 3a.了解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功能,並知道植物亦可由種子或根莖葉繁 殖。同時能分辨有的植物會開花,有的不開花(例如蕨類)。

教學內容與詳細說明

教學準備 (將教學資源與素材、參考資 料編號,以利對照)

5

時間 (分鐘)


引起動機 播放 102/08/21 潭美颱風及 新聞影片(見附件一、二) 102/08/29 康芮颱風水淹台灣大 道的相關新聞影片,引導學生 關懷周遭環境問題。

5分

教 學 目 標 : 知道人類活動會改 變環境,這種改變可能破壞自 然環境,並了解森林面積的減 少對大氣、土地等的影響。 活動內容 為何淹水?

學習單一(前測)

教師藉由學習單一,提出討論內 容,引導學生探討淹水的原因。 教學目標:

1 . 能藉由資料,運用小組討論 對科學社會議題進行批判思 考。

2 . 認識當流水之流速與流量不 同時,對地表所產生的影響 不同。

6

10 分


泥流的成因實驗

學習單二(後測)

教學目標:

可以參考附件五:學生動手 操作泥流實驗錄影

1. 藉由動手做實驗了解滾滾紅 泥水的成因。藉 由 觀 察 及 經 驗,察覺土壤、砂石會發生 變化,例如堆積或流失。

2. 知道洪水的意義與成因及認 識如何防洪。

3. 了解大肚山的地質、地形, 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7

10 分


植被的重要性

學習單三

1. 閱讀單方式進行小組討論活 動,了解植被的重要性

2.

認識地球日「植被計畫」

(The Canopy Project)

3. 台灣民間植被計畫:賴倍元 的森林大軍

4. 導入大肚山的重要植被-台中 都會公園 教學目標:

1. 了解植物根、莖、葉、花、 果實、種子的功能。

2. 體認自然景觀、水土等自然 資源一旦破壞,極難恢復。

8

賴倍元植樹影片(附件四)

35 分


影 片 : 花 開 蝶 舞 御 風 行 - 台 中 30 都 會 公 園 ( 中 文 版 ) (見 附 件 藉由 學 習 單四 了解 下 列 環境 教 三) 育的內容: 學習單四 觀賞影片

分段能力指標: 1-3-1 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並能

1. 了解台中都會公園的植被情 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 形

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 境的關懷。

2. 了解台中都會公園的四季生 態

3. 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教學目標: 1. 體認生物間、人與自然之間 互相依存、共生共榮的生態 法則。 2. 知道目前人口成長速度衍生 的諸多問題,並能探討人類 活動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同 時知道人類必須做好自然資 源保育才能維持生態系的穩 定。

戶外教學行動規劃-活動前準備工作

9


台中都會公園親子戶外教學活動前行解說 設計目的:藉由實地接觸都會公園的花草樹木及生物,從中體會 人 與 自然之間互相依存、共生共榮的生態法則

1. 攜帶物品、集合時間、集合地點、安全事項等說明,詳見學習單五

2. 請各小組抽任務單(分成 5 小組),(附件六:任務單)

3. 說明規則:於最短時間完成任務的小隊為本次活動的環保尖兵,頒發獎 狀及獎品

4. 請各小隊課後討論所抽到的任務單,規畫如何從事探索活動。

10


活動籌備(自然老師負責)

1. 向學校及相關單位提出活動申請公文

2. 辦理學生及家長保險

3. 請求學校護士當天護理協助

4. 請求家長擔任戶外活動現場的安全照護工作

5. 請求自然領域的老師擔任當天探索活動的關主

6. 雨天備案:如遇下雨取消活動擇期另外通知活動時間

11


綜合活動 台中 都會 公園 親子 戶外 教學 活 (實作評量 動 紙筆評量) 集合說明: 1. 發 給 探 索 活 動 地 圖 (學 習 單 六) 2. 護理站位置。 3. 安全照護的定點位置。 4. 提 醒 多 喝 水 、 上 廁 所 等 生 理照護細則。 5. 規 定 探 索 時 間 90 分 鐘 , 時 間到一定要回到遊客管理 服務中心。 6. 一 定 以 小 組 為 單 位 行 動 ,

學 習 單 六 : 探 索 活 動 地 圖 標 90 分 上: 1.護理站位置 2.安全照護的定點位置 3.各組闖關的關卡位置 附件六:任務單 附件七:小組互評表 數位相機 筆電

避免單獨行動,如果被安 全照護家長發現會扣該組 分數。 集合 完畢 ,各 小組 開始 探索 活 動 學生家長活動內容: 家長組成安全照護小組進行不定 點及定點巡視,適時提供學生協 助。 自然老師活動內容: 1.與所負責的小組組長每 30 分 鐘通話一次,確認探索活動進行 情形。 附件八:關主關卡內容 2.站在自己負責的關卡位置,執 行探索活動的把關內容。

12


活動結束 1. 頒獎 2. 確認學生總人數 3. 確認學生是否由家長帶回 4. 自然老師返校後於領域時間提出對本次活動的感想與建議。 5. 回收家長回饋建議單

教學資源與 學習單一、二、三、四、五、六 素材 影片內容詳見:附件一、二、三、四 泥流實驗錄影:附件五 任務單:附件六 小組互評表:附件七 關主關卡內容:附件八

參考資料

1. 地球日「植被計畫」 邀你一起來種樹,資料來源: http://www.earthday.org.tw/node/5597 2. 民視異言堂 - 賴桑的森林大軍, 資料來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i4fUzQa_3g 3. 發現台灣植物,資料來源:http://taiwanplants.ndap.org.tw 4. 中天新聞:暴雨急下排水不及 沙鹿人孔蓋驚爆彈飛 ,資料來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UU-v0lEM34 5. 台中海線淹 台灣大道變水道-民視新聞 ,資料來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poRPDJ-Etw 6. 花開蝶舞御風行-臺中都會公園(中文版) ,資料來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ikl5fEY39U

13


三、教學過程記錄與成果 (使用照片、圖、文、影音等方式呈現) 泥流實驗課程紀錄

14


台中都會公園親子戶外教學活動紀錄

探索前地理位置說明

美人樹介紹

15

關主說明關卡內容


小組請求關主協助解惑

關主指導小組觀察植物的 方式

指導學生如何取景及貼圖

觸摸體驗各種樹皮的差異

蜜源植物觀察

蜜源植物觀察

昆蟲分類認識

水生植物觀察

關主協助小組探索

生態湖滯洪及設施探索

16


稜果榕果實的觀察

協同教學指導學生探索

觀察烏龜的生態行為

植物資訊的學習

尋找相關探索資訊

運用遊客中心的資源

日晷的學習及相對方位學習

都會公園周圍環境觀察

鳥類棲息喬木樁觀察

捲葉築巢

有毒植物介紹

地形及排水結構分析

第一種任務單完成圖 組長黃柏翰 植物名:狹葉十大功勞(Mahonia fortunei) 17


黃連木的名片

盾狀心臟形大葉子

觀察到的鳥類

等高線圖

大葉山欖的別名與用途

18


阿勃勒的葉形及原產地

印度北部

瓢蟲的分類為什麼目?甚麼科?

內苳子的生長特性

生態池上的喬木之用途?

四、教學評量(學生回饋)

19


第一組關卡: (負責老師:呂志成) 請找出台中都會公園告示牌,提醒我們要小心甚麼爬蟲類?甚麼昆蟲?禁止甚麼活動?緊急 聯絡電話?

20


本組學習心得:

組長:陳彩怡

植物別名:海芒果 (Cerbera manghas)

楓香的名片 提示:Tree’s Card-Leaf, 貼上此植物葉子的照片

觀葉植物 (Ornametal Leaf Plants) 提示:葉如巨大 提琴

21

了解台中都會公園月均 溫圖及月均降雨量圖 提示:遊客管理中心


朱槿 的別名與用途

柚子的葉形及原產地: 中南半島

拍一張你所觀察到的鳥類小白鷺

椿象的分類為什麼目?甚麼科?

稜果榕的生長特性

常見的挺水植物提示:生態池

22


第二組關卡:(負責老師:陳麗美) 請問台中都會公園的景觀湖及生態湖中,常見的魚類有哪些?

本組學習心得:

第三組任務完成搞 植物別名:藍星花(Oxypetalum caeruleum)

23


變葉木的名片

24


觀葉植物(Ornametal Leaf Plants) 提示:葉如針狀

拍一張你所觀察到的鳥類—八哥

了解種子的傳播方式

25


羊蹄甲的別名與用途

大葉楠的葉形及原產地—台灣特有種

26


胡蜂的分類為什麼目?甚麼科?

刺桐的生長特性,提示:生鮮種子有毒

常見的濱水植物,提示:生態池

27


第三組關卡:(負責老師:卓永祥),請問台中都 會公園常見的三種哺乳動物?

本組的學習心得:(組長:蕭竹雅)

第四組任務單 組長:簡上鴻

植物別名:菩提樹(Ficus religiosa)

28


豔紫荊的名片 提示:Tree’s Card-Leaf

觀葉植物(Ornametal Leaf Plants) 提示:葉裂成三角形

鴛鴦

29


金露花

唐竹的葉形及原產地—中國華 南

番茉莉哪些構造有毒?莖葉、根皮

生態池的設計概念及改善目標

30

金龜子的分類:鞘 翅目金龜子科


第四組關卡:(負責老師:戴彙哲)請問台中都會公園常見的三種爬蟲類動物?

本組的學習心得:

第五組組長:蔡宜璇 植物別名:白千層(Melaleuca leucadendra)

31


鵝掌藤的名片

白龍船花的照片

美人樹的樹幹特徵

32


單子蒲桃的葉

蝗蟲的分類為直翅目蝗科

生態池分為四大區塊,其目的為何?

33


台中大肚山丘陵台地地質示意圖 常見的浮葉植物

34


第五組關卡: (負責老師:莊世明) 請問台中都會公園常見的三種地被草本植物? 答:兔兒菜、山地豆、蔓花生

35


本組學習心得:

36


37


38


39


五、教學反思 (含:自我教學回饋、後續運用建議、此教學與國家公園環境教育關 係)

自我教學回饋: 利用淹水新聞提高學生對環境的知覺,從議題的討論讓孩子關心周遭環境的變化,與自 己所學科學概念間的聯繫,因為學生異質性的關係所以導入動手做的泥流實驗,引導不同學 習風格的學生參與課程學習,將相關資料提供小組閱讀及討論,引導學生精緻化學習的概念, 40


透過國內外的種樹新聞觸發孩子省思植被的重要性,導入大肚山地形與地質的介紹,讓學生 學習水土保持的概念與淹水新聞做連結找出相關性,完成學習單二的後測題目。

後續運用建議: 關於泥流實驗可以延伸許多探索因素?坡度、植物種類對植被的影響、水下沖的力道, 單位時間內水量不同對土壤沖刷的影響等。

此教學與國家公園環境教育關係: 從台中都會公園的周遭環境與水淹地點的相關地理位置分析,探討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 的衝擊,探討到泥流的來源可能為大肚山植被不夠的因素導致,讓學生感受到台中都會公園 的存在,對大肚山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因為台中都會公園的前生為台糖的甘蔗園,因為甘蔗 為淺根植物對雨水沖刷土壤的保護力不足,當此土地成為都會公園後,移植許多深根植物大 大降低了大肚山部分區域的土壤流失率,相對也減少大肚山部分地區的雨後泥流情形,藉由 戶外親子活動參訪台中都會公園,使其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透由分組探索台中都 會公園的活動,讓學生及家長了解到生態的多樣性,必須先做好自然資源保育才能維持生態 系的穩定,體認生物間、人與自然之間互相依存、共生共榮的生態法則,引導學生和家長能 夠對周遭生活環境及生態產生尊重,進而支持各種植被活動,積極參與社區或學校的綠化運 動。

4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