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 Monthly 272 issue

Page 1

2024年3月◎第272期 (eLM)

每日步行,啟動健康

人生的簡單步驟 墨爾本維多利亞女王市場之旅 關於真愛的 6 大誤解

上帝如何看待女強人 ?

編後語 步

行,是一種古老而現代的運動方式。雖然人 們經常追求高效快速的運動,但常忽略了最 簡單、自然的步行。然而,步行對身心健康的益 處卻是深遠全面的。在文章中,將從身體健康和 心理健康兩個角度來探討步行的好處,並提供實 用建議,幫助讀者將步行融入日常生活,開啟健 康之旅。

步行對心血管健康有顯著影響,降低高血壓風 險、預防心臟疾病。同時有助於體重管理、骨骼 健康和肌肉強度。此外,步行還能減輕壓力、改 善睡眠質量、增加幸福感。這不僅是一種運動方 式,更是促進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建議讀者從每天步行10分鐘開始,逐漸增加時 間和距離,以達到持之以恆的效果。此外,尋找 步行夥伴、利用技術追蹤步數、整合日常活動和 變換步行環境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最後,參加 步行活動不僅可以增加運動的樂趣,還能擴大社 交圈。

總而言之,步行是一項簡單而有效的運動方 式,對身心健康都有著巨大的益處。通過將步行 融入日常生活,我們可以享受到運動帶來的健康 益處。因此,讓我們從今天開始,踏出那一步, 享受步行帶來的健康與快樂。

生活月刊 第 272期 2024年 3月 (e-LM)

出版發行 Publisher: Christian Life Mission Ltd. 澳洲基督教新生命事工協會 ABN 48003922352

38 Day Street, Drummoyne NSW 2047 Australia

電話 Tel: 0419 816 666

投稿: editors@lifemonthly.org

咨詢/廣告/義務總幹事 (CEO) 陳偉雄 Colman Chan 電郵 Email: colman_chan@yahoo.com

網站 Website: www.lifemonthly.org

網頁設計 Web Page Design: 徐慧娟 2024 © 版權所有

本刊所有文章、照片及插圖均保留版權。未經本月刊書面許可,不得以任 何形式轉載及翻印。本月刊文章由作者自負文責,其立論未必與本機構及 本月刊一致。贈閱刊物。所需費用少部份來自廣告收入,其餘由教會及個 人奉獻。

廣告刊登

我們歡迎您刊登廣告。

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廣告刊登的疑問或 需求,請隨時與我們的 陳偉雄聯絡。

電話 0419 816 666

他將樂意為您提供詳盡的解答和協助。 郵箱: colman_chan@yahoo.com

目 錄 每日步行,啟動健康人生的 簡單步驟 03 一張特殊的「名片」 05 薩姆·奧特曼 (Sam Altman) AI 人工智能大計劃:引領未來 科技新浪潮 07 翠波鳥的故事 08 墨爾本維多利亞女王市場之旅 10 在 Crossway 的豐盛之旅: 重拾教會生活的見證 14 關於真愛的 6 大誤解 14 為何我們應該不再 「 堅韌 」 16 笑話天地 19 上帝如何看待女強人? 21

每日步行,啟動健康 人生的簡單步驟

文/莎 莉

【引言】

走在自然間的小徑上,感受陽 光的溫暖,聆聽風吹過樹葉的 聲音,這是一種極簡卻無比富 有生命力的體驗。步行,是人 類最原始的運動方式之一, 也是最容易實踐的健康生活之 道。在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 奏的加快和壓力的增加,我們 更應該珍惜這一簡單而有效的 運動方式。本文將深入探討步 行對身心健康的益處,並提供 實用的建議,幫助您將步行融 入日常生活,開啟一段健康、 快樂的旅程。讓我們一起踏上 這趟步行之旅,感受生活的美 好與無限可能。

在當今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 加快,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問 題,尋求簡便且有效的方法來維持身 心健康。步行,這項最基本也最容易 堅持的運動方式,對我們的身體和心 理健康帶來的益處是巨大且多面的。

以下將從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重 點,深入探討步行的好處,並提供實 用的建議,以幫助大家將步行有效地 融入日常生活中,開啟健康之旅。

身體健康的益處

• 心血管健康: 步行作為一種有氧 運動,可以有效提升心臟功能, 增加心肌耐力,降低高血壓的風 險,預防心臟病的發生。定期步 行能夠幫助血液更好地循環,減 少心臟疾病的風險,對於維持良 好的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

• 體重管理: 步行通過燃燒卡路里 幫助人們控制或減輕體重,提高 身體的新陳代謝。規律的步行不 僅能夠幫助維持理想體重,還能 促進胃腸道運動,幫助消化,從 而有效預防脂肪的積累和體重的 增加。

• 骨骼健康: 步行是一種低衝擊性 運動,能夠幫助增強骨骼,提高 骨密度,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症有 著顯著的效果。定期步行不僅能 夠強化骨骼,還能增加關節的靈 活性,對於預防老年人骨折具有 重要作用。

• 肌肉強度和耐力: 步行能夠有效 地鍛鍊到腿部和核心肌肉群,不 僅增強肌肉力量,還能提高身體 的整體耐力和平衡能力。這對於 提高日常生活的質量和維持獨立 生活能力極為重要。

生活月刊 | 2024年 3 月 第 272期 | 3 主题 文章

心理健康的益處

• 減輕壓力和焦慮: 步行,尤其是 在自然環境中進行的步行,能夠 顯著減輕壓力和焦慮。這種放鬆 效果來自於自然環境對人的心理 影響,以及運動過程中釋放的內 啡 肽 ,有助於提升心情,緩解壓 力。

• 改善睡眠質量: 規律的步行有助 於調整身體的生物鐘,改善睡眠 質量。晚餐後的輕鬆散步可以幫 助人們更快地入睡,並且延長深 度睡眠的時間,使人第二天醒來 時感覺更加精神飽滿。

• 增加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 步行 不僅能夠幫助人們減少負面情 緒,還能顯著提升整體的幸福感 和自我效能感。這是因為步行過 程中,身體會釋放出如多巴胺和

血清素等神經遞質,這些化學物 質與感覺幸福、滿足以及自信心 的提升緊密相關。

• 實用建議: 將步行融入日常生活

• 設定實際目標: 開始時,設定簡 單且容易達成的步行目標,如每 天步行 10 分鐘,然後逐漸增加時 間和距離。

• 尋找步行夥伴: 與家人、朋友或 鄰居一起步行,不僅能增加樂 趣,還能提高堅持運動的動力。

• 利用技術: 使用計步器或智能手 表來追蹤你的步數、距離和消耗 的卡路里,這些數據可以激勵你 持續前進。

• 整合日常活動: 選擇走路去上 班、購物或執行其他日常活動, 而不是開車或乘坐公共交通。

• 變換環境: 定期更換步行的路線 或地點,比如公園、海邊或者山 路,這樣不僅能增加步行的興 趣,還能讓你體驗不同的自然美 景。

• 參加步行活動: 參加社區或慈善 步行活動,既能鍛鍊身體,又能 擴大社交圈,甚至為公益事業貢 獻一份力量。

步行,這種無需特殊裝備、隨時 隨地都能進行的簡單運動,對於提升 我們的身心健康具有深遠的影響。通 過將步行融入日常生活,我們不僅能 夠享受到運動帶來的健康益處,還能 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與樂趣。讓我們從 今天開始,踏出那一步,享受步行帶 來的健康與快樂。

4 | Life Monthly 2024 March | 272 Issue
文章
主题
每日步行,啟動健康人生的簡單步驟(續上頁)

今天,有人突然問我:能寫一手好字,感覺如何?我依據個人親身體驗告訴他:能寫一手好字, 實在太棒了!這就如同擁有一張非常特別的「名片」,或是一封獨一無二的「介紹信」!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經常需要簽名

或撰寫文件,前往各種機關、 郵局、銀行、企業等地辦理事務。我 的書寫因美觀而帶來許多便利。每當 我在公共場合簽名或填寫文件時,經 常不自覺地吸引旁觀者的目光。在某 些單位辦理事務,提交文件時,常聽 到受理人員驚嘆:「哇,這字寫得太 漂亮了!」這時,他們往往會驚訝 地抬頭,用一種敬畏和崇拜的眼神看 著我,甚至好奇地問:「你是藝術家 嗎?」接著,你會看到那些工作人員 就像對待自己家人一樣認真負責地幫 你辦理事務。此外,在櫃台前或大廳 辦公桌上填寫文件時,常不自覺地吸 引了許多人圍觀,那一刻,你會有種 如同明星被粉絲包圍的感覺。

當年,我作為一名醫生,那時候 還未普及電腦開處方,都是手寫在處

方簽上。因此,我每天都會用鋼筆, 以標準行書開出處方。那時剛畢業, 我在中醫內科門診工作。眾所周知, 尋求中醫治療的人,通常偏好經驗豐 富、年紀較大的醫生。初期,病人僅 在其他資深醫生忙碌無法接診時,才 「被迫」來找我這位年輕醫生診療。 但漸漸地,越來越多病人主動找我 治療。其中,大部分是經過老病人推 薦。我總結其原因有二:一是他們 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治療,對我的醫術 產生了信任;二是,我開出的處方宛 若書法作品,常常當我為一位病人開 處方時,周圍會聚集一大批病人和家 屬,不時地能聽到他們讚嘆:「這位 醫生的字寫得太美了。我看過那麼多 醫生的字,大多數認不出來,唯獨這 位醫生的字,每個字都能辨認。」

眾所周知,因歷史傳統所致,古代

無醫學院,欲成醫者必須隨老中醫學 徒。每位醫生均有其獨到之經驗及秘 而不宣之經驗方。為防止這些寶貴經 驗外洩,故古代大夫於診病時,幾乎 無例外地如畫鬼符般開出難以識別的 處方,使得僅有家中藥房抓藥者能辨 識之。此一「傳統」惡習迄今猶存。 當下,雖多數醫生畢業於醫學院,但 能書寫美觀字跡者寥寥可數。大多數 醫生,或為掩飾其難看之字,或欲令 人視之更似醫者,便故作玄虛,進行 「鬼畫符」,令病人感覺深不可測。 現有精準詞彙以概括此現象與行為, 稱之為:裝X。

又回想我醫院實習時,印象尤 深。我隨一位老太婆醫生學習,可能 因先前實習學生均有獻禮,而我囊中 羞澀,未能獻禮。於是在隨後實習期 間,她對我態度極差,彷彿我負她錢 款,對於教導更是免談。然而某日,

生活月刊 | 2024年 3 月 第 272期 | 5 文章 分享
文/楊黎明

文章 分享

一張特殊的「名片」(續上頁)

歡迎投稿

如果您擁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或有令 人驚奇的事物想與大家分享,請不要 猶豫,發送電子郵件給我們。一旦被 採用,您的文章將會被刊登出來。

郵箱 : editors@lifemonthly.org

她需撰寫並複製多份針對醫院領導的 舉報材料,卻因擔憂「機密」洩露而 不敢至印刷店複印。既然她平時見我 所書處方近似書法,便自然而然思及 我這免費「助手」,請我協助抄寫。

鑑於文件之正式性,我於夜間回家 後,改以標準楷書代替往日行書,為 她抄寫數份。翌日交予她時,她略帶 誇張地驚嘆:「我的天啊,小楊,你 所書之字如電腦打印般美觀。」自彼 日起,此老太婆對我態度大為轉變, 待我猶如己出。甚至於我畢業離院之 際,她透過打聽,至我宿舍贈我一支 美國製筆,令我頗感意外。

在我成長的歷程中,兩件事對我造 成了決定性的影響:一是寫作,二是 書寫。

記得我剛踏入一年級時,當時我 們鄉下並沒有幼兒園,因此我沒有幼 兒園的經歷,直接開始小學生活。但 是,我的大多數同學家長都有一定的 文化水平,在孩子上學前已經在家中 教授了一些基礎知識。相比之下,我 的父母幾乎是半文盲,除了反覆叮囑

我不要帶妹妹們去水邊玩耍外,他們 幾乎沒有教我其他知識。因此,我一 進入一年級就感到非常吃力,聽不懂 老師的講解,跟不上進度,成績差強 人意,這讓我與同班同學之間的差距 拉大,導致我感到極度自卑。然而, 不知何故,我卻非常喜歡書寫,這或 許與我天生喜愛繪畫有關。記得在上 學前,年幼的我就像少年王冕一樣, 無處不在的牆上、地上亂畫,看到什 麼就想畫什麼。因此,當我開始上學 後,每次寫作業時,我都能用鉛筆將 字寫得工整有序,像姑娘繡花一樣, 極富耐心地努力將每一個字寫好。這 一特點後來被老師發現了。因此,每 當老師發回作業本時,常常會拿起我 的作業本,翻開給全班展示,並指責 道:「你們看看人家楊黎明寫的作 業,簡直像五年級的學生寫的一樣, 再看看你們的,簡直像鬼畫符一般。 」特別是那些字寫得潦草、難看的同 學,經常被這樣訓斥。正是因為這 樣,老師經常在全班當眾表揚我,這 才使我逐漸建立了自信心。

6 | Life Monthly 2024 March | 272 Issue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來臨,微

軟創始人比爾·蓋茲對 AI 聊天 機器 ChatGPT 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 為 OpenAI 的人工智慧語言模型 GPT 自 1980 年圖形使用者介面推出以來,是 最為重大的技術進步。毫無疑問,AI 的 時代已經到來。

在 80年代之前,人類仍然依賴輸入 命令來操作計算機。蓋茲通過引入圖 形使用者介面並推出 Windows 系統, 不僅打造了微軟的成功,也改寫了人 機互動的歷史。他在 OpenAI 的 GPT 模 型中看見了類似的變革潛力,認為AI的 發展將與微處理器、個人電腦、網路 及手機一樣,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

AI 將顛覆工作、學習、旅行、醫療 照護及人類溝通的模式。隨著各行各 業都將進行調整以迎接AI的來臨, AI成 了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 ChatGPT 能 夠提供類似人類的反應,其重要性可 媲美互聯網的發明。儘管機器人的運 算需求巨大,有時可能會有不準確之 處,但微軟與 Google 之間的競爭,正 是圍繞誰能解決這些挑戰而展開。

ChatGPT的新進展已顯示,通過訓 練能夠提升閱讀寫作能力,提高辦公 效率,並改善AI在語音和視覺辨識方面 的限制。對於文字處理和辦公應用, 自然語言平台如 ChatGPT 將成為未來 的主要工具。雖然有人擔憂AI可能取 代人類工作,但蓋茲看到的是一個工 時減少、效率提升的未來,甚至可能 實現「週休四天」的工作制度,但仍 需人類參與。

AI 面臨的新挑戰包括假消息、深偽 技術、安全威脅、就業市場的變化及 教育的影響。雇主和員工需要適應這 些變化,防止負面影響同時增強對人 類的服務,成為當前的重點。 2024 年

AI的四大發展趨勢包括客製化聊天機器 人、生成式AI在影音領域的應用、AI生 成的選舉假訊息以及多功能機器人的 發展,這些都值得關注。

根據 IDC 的 2024 年 AI 大前瞻報 告,全球超過 71% 的企業已經在使用 AI , 92% 的 AI 項目在 12 個月或更短時 間內完成部署。企業對AI的投資在14個 月內即可獲得回報,每投入 1 美元可獲

得 3.5 美元的收益。此外, 52% 的企業 認為員工需要加強AI相關的學習。

生成式 AI 預計將為全球 GDP 創造 高達 10 兆美元的商機,不僅豐富了 員工的工作體驗,也重新定義了客戶 互動,優化了業務流程,打破創新瓶 頸。麥肯錫的研究報告顯示,新一代 人工智慧每年將為全球經濟增加 4.4 兆美元的附加價值,其中銀行、高科 技、生命科學等產業將最受益。

最近,華爾街的焦點是前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與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 國政府在內的投資者進行洽談,目的 是重塑全球半導體及 AI 產業,預計需 要籌集 5 兆至 7 兆美元。他已與阿聯高 官、日本軟銀執行長孫正義、台積電 等晶片製造商代表會面,計劃從根本 上改革現有的半導體產業。

奧特曼領導的OpenAI 505名員工加 盟微軟,這一行動已引起AI及半導體產 業的廣泛關注。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 未來世界將迎來令人目不暇給的變化。

生活月刊 | 2024年 3 月 第 272期 | 7
世说
新语 文/溫義中

恩典基督教會

Grace Christian Church

Castle Hill, Sun 10:15am (English Service)

Call Ps. Joe Helg: 0431 236 557 www.gracechristian.com.au

Rouse Hill Town Centre, 週日下午 2:00pm (華語崇拜) 連絡:陳傳道 (Kevin Chan) 0430 321 060 www.gracechristian.com.au/mandarin

facebook.com/GCC.RouseHill

曾經在網路上 看過一個小 故事,在南美洲原 始森林裡有一種鳥, 翠綠色的身上有一圈圈 灰色紋理,像一圈圈波浪似 的,所以稱為翠波鳥。

這種鳥有種很奇特的習慣,就是一天到晚 都忙著築巢,每天都無精打采,很累的樣子。 而且,牠的巢都非常大,一個個架在樹上,看 起來很壯觀。可是翠波鳥本身很嬌小,牠為什 麼要造比自己身形大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巢呢? 這一點讓人疑惑。

有位動物學者就做了個實驗,他做了一個 大籠子,抓了隻翠波鳥觀察牠築巢的過程,沒 想到牠只建一個剛好能容下自己身體的小巢, 之後,就停工了。這引起學者極大的興趣,就 又捉了隻翠波鳥放在籠子裡,想看看牠怎麼築 巢。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這隻鳥一進籠子, 就開始努力築巢,第一隻鳥看到來了一個夥 伴,也開始瘋狂的擴建巢穴,於是兩隻鳥呈現

8 | Life Monthly 2024 March | 272 Issue

本文章轉載自宇宙光網站 - 光譜月刊

事工顧問/金明瑋(丁莉)

惡性競爭狀態,都拼命地加大自己的巢穴,弄 得自己疲累不堪,幾天後,體力不支,築巢的 速度才漸漸減緩。

幾天後,第一隻鳥死了,推算應該是累死 的,但奇怪的是牠死了之後,另一隻鳥就完全 停止築巢,自己安居在既有的巢裡。這當然也 引起學者的好奇啦!就又抓了一隻翠波鳥放進 籠子裡,結果情況與先前一樣,兩隻鳥開始奮 力築巢,越築越大,遠遠超過牠們的需求,最 後,第二隻鳥也累死了。

學者突然明白,原來翠波鳥所以忙著不斷 築大巢,是因為比較啊!這種體型嬌小美麗的 小鳥,有著極強的攀比心理,沒法容忍別的同 伴有比牠大的巢,所以一但發現別的鳥在新建 巢穴,就立刻擴建自己的巢,以免輸給對方, 因此一天到晚忙著築巢,小小的身軀,卻都築

出極大的巢,直到累死為止。

很可憐的小鳥嗎?是否從牠們身上看到人 的影子呢?人往往愛拿別人跟自己比較,無論 美、醜、窮、富、學歷、地位……,沒有一樣 不比,而在比較之下,不是讓人自高就是自 卑,也往往讓人生出嫉妒、爭競之心,可能就 像翠波鳥一樣,拼命地取得自己根本不需要的 東西,把自己累死。真不划算!

其實,我們是什麼樣的人,神清清楚楚, 而且神看重的是我們的內心,每個人在祂面前 都是獨特唯一的生命,我們要做的是心存謙 卑,領受祂所賜給我們的一切,並全力使用 祂所賜的,活出蒙祂喜悅的生命,眼光專注於 祂,心就不會沉溺於比較了,是嗎?

生活月刊 | 2024年 3 月 第 272期 | 9
世说 新语

墨爾本

Melbourne’s Queen Victoria Market

10 | Life Monthly 2024 March | 272 Issue 在屋 檐下
維多利亞女王 此文章翻譯及圖片摘自 www.travelwithjoanne.com.au
市場之旅

為什麼要參加墨爾本維多利亞女王

市場的導覽,當你可以輕鬆地自 己走遍那些充滿了新鮮農產品、服裝 和其他商品的攤位呢?對我來說,這 是關於發現市場的歷史,更多地了解 農產品,以及遇見一些商販。

當地人也參加這個導覽 和我一起參加導覽的,有兩位來 自墨爾本的好朋友,一位來自新南威 爾士州的男士,以及來自巴西、印尼 和美國的海外訪客。我們周圍是一片 繁忙的活動氣氛。人們拉著購物車, 色彩鮮豔的花束從車頂探出頭來,在 擁擠的走道中穿梭。

索尼婭 (Sonia) ,我們的導遊,是 一位有著義大利背景的墨爾本女性。

她解釋說市場在 1878 年開業。她指著 露天停車場說,那個區域是墨爾本早 期定居者的第一個墓地。

這裡的人們在為他們的每週生鮮 供應購物時非常活躍。價格合理,且 水果和蔬菜的種類繁多,索尼婭說: “這些保鮮期可達兩週。”

特色購物區

市場並不全是生鮮產品。我們開 始穿過「特色購物」區域。索尼婭向 布里克巷 (Brick Lane) 釀酒廠的小伙子 揮手。雖然這不是主要的食品區域, 但這裡也有食物。地中海糕點店放出 了一個試吃托盤。我嚐了一口美味的 鹹味起司小點。

BB 的珠寶專賣店專門從事手工製 作的蛋白石 (Opal)作品。這個攤位在這 裡經營了 46 年。布魯斯 (Bruce) 從布魯 斯鵝襪子中拿出一隻彩色的襪子,解 釋美利奴羊毛與棉的特性。他說,美 利奴羊毛襪子「三小時內就會乾」, 而且「不會像棉襪那樣有異味」。

成排的帽子、擺滿認證的原住民 紀念品和藝術品的桌子,以及克什米 爾披肩,排列在寬敞的通道上。我們 品嚐了一位穿著傳統背心配格子法蘭

絨襯衫的男士提供的澳洲製土耳其軟 糖。他站在進口的圓形攤位內,這個 攤位精緻製作、類似銅的金屬製成, 配有金邊紅色窗簾。

維多利亞女王市場的許多商販在 這裡銷售他們的商品已經多年了。一 些人賣水果和蔬菜,其他人則賣肉 類、海鮮、乳製品和熟食品。

肉類和海鮮

在肉類和海鮮區,顧客們圍繞在 冷藏展示櫃周圍,這裡擺放著新鮮的 美食產品。索尼婭鼓勵我們提問。商 販們會樂於分享他們對於特定食譜最 佳肉類切割方式或海鮮種類的知識。

索尼婭分發了維多利亞女王市場 品牌的帆布袋和一套刀叉。美味的導 覽部分即將開始。首先是塔斯馬尼亞 生蠔。我愛生蠔,這些生蠔新鮮且口 感滑膩。它們堪稱最佳之選。

乳製品大廳

在乳製品大廳,索尼婭指出了裝飾 藝術風格的裝潢。每家店鋪的名稱都 繪製在展示櫃上方的窗戶上。一些藝 術作品是原創的,以金漆細節參照淘 金熱。其中一位墨爾本人評論說,這 裡有一種「很好的特色。我以前從未 太注意過……所有的玻璃和窗戶。」

我有同樣的感受。當我之前訪問 市場時,我只是走過,看著食物。這 次索尼婭鼓勵我們觀察建築和裝飾。 我們跟著她穿梭於購物者的人群中。 她那件芥末黃色的夾克在人群中很容 易辨識及看見。

世界各地的食物

在市場裡最後一家黃油專賣店的 櫥窗中,大塊的黃油一層疊著一層。 薩拉米掛在熟食店的窗戶裡。那裡排 列著新鮮的麵包和滿是起司的櫥櫃。

希臘熟食店售賣進口的希臘產品,在 波蘭熟食店裡,我看到了一個罌粟籽 蛋糕,那是我丈夫家庭的最愛。

生活月刊 | 2024年 3 月 第 272期 | 11 在屋 檐下

在屋 檐下

墨爾本維多利亞女王市場之旅(續上頁)

多年來,各種國籍的人移民到墨 爾本,包括希臘人和意大利人。他們 帶來了新的食材和烹飪風格到澳洲, 這些都在這裡展示。

品嚐食材

我的口水直流,我已經準備好品 嚐一些食材了。我們吃了美味的朝鮮 薊、餡料橄欖和醃製的羊乳酪。野豬 香腸多汁美味,我會再回來買用紅酒 醃製的袋鼠肉。我們大快朵頤地吃著 新鮮煮熟的南瓜餃子,上面輕輕覆蓋 著番茄醬。

角落儲藏室的起司

角落儲藏室的凱文 (Kevin) 對起司 了如指掌。他在這裡經營起司店已經 三十年了,今天早上他為我們準備了 一個品嚐托盤,上面有三種起司。第 一種是 queso de cabra或西班牙山羊 起司。這種硬質起司有一種愉悅的光 滑和溫和的風味。

我喜歡煙熏起司,而用山毛櫸木 煙熏的威爾斯起司非常美味。通常對 藍紋起司持謹慎態度的我,發現來自 維多利亞北部的米拉瓦藍紋起司對我 來說並不太強烈。在品嚐了這麼多之 後,是時候去新鮮水果市場看看了。

環保葡萄酒店

在我們前往那裡的路上,我們走進 了環保葡萄酒店 Rewine 。我在飛往墨 爾本的航班上的機上雜誌中讀到過 Rewine 。一旦你喝完了他們瓶裝的葡萄 酒、杜松子酒、橄欖油或蘋果酒,你 可以將瓶子帶回店裡重新裝滿。這是 一種比回收瓶子更完美的再利用方式。

女王的豐收

在新鮮食品市場,我們遇到了女 王的豐收的托尼 (Tony)。和凱文 (Kevin) 一樣,他也為我們準備了一份美食。 首先是手指檸檬。以每公斤 250 澳元 的價格,這是一種昂貴的水果。我記 得一位原住民男士告訴我,手指檸檬

能帶來一陣“風味爆炸”。托尼切開 了幾個,釋放出看起來有點像魚子醬 的微小球體。托尼說,這種水果能 解渴,且與天然生蠔和金湯力酒 (Gin and Tonic)搭配很好。

接著,他切開了一個導彈蘋果。 這種小巧、脆甜的紅蘋果非常適合 放進孩子的午餐盒裡。托尼給我們 提供的第三種水果是無酸鳳梨。他一 邊展示如何剝皮和切水果,一邊說 道:“它們總是甜的,而且果心也可 以吃。”最好是買那些沒有果冠的綠 色鳳梨。

甜  點

我們以甜點作為維多利亞女王市 場美食之導覽的結尾。美國甜甜圈廚 房的熱鮮甜甜圈總是排著長隊。他們 在這裡賣甜甜圈已經 70 年了。熱乎乎 的,裡面填滿了覆盆子果醬,是發現 墨爾本維多利亞女王市場的美好早晨 的完美結束。

墨爾本維多利亞 市場之導覽值得嗎?

我能自己體驗市場嗎?是的,我 可以。但是,參加這次導覽讓我的市 場體驗更加豐富。我品嚐了各式各樣 的產品,並且遇到了有趣的攤位店主 並聽到了他們的故事。

早晨的結束,來一杯熱巧克力 在離開市場之前,我找到了 Mork Chocolate,這又是一個我在機上雜誌 上讀到的地方。他們是一家專門賣熱 巧克力的店。我選擇了一杯帶有一點 戲劇性的熱巧克力。其中涉及到了煙 霧。它既濃郁又美味。

12 | Life Monthly 2024 March | 272 Issue
生活月刊 | 2024年 3 月 第 272期 | 13 廣 告
在Crossway的豐盛之旅: 重拾教會生活的見證

文 / MoMo

不覺間,我和女兒已在墨爾本生活了接近兩年。這

段時間,我深深感受到神的同在,並重拾了教會 生活和肢體間的相交。

回想起今年初,我需要到澳洲政府部門續辦簽證。 因為一些誤會,申請過程被耽擱了。面對時間壓力,我 焦慮不已,找不到合適的檔期。在急切中祈求神的幫 助,出乎意料地,政府網站突然出現了一個空檔期。這 令我對神的奇妙作為感到驚嘆。

另一次,我不慎在咖啡店遺失了錢包,那時真的感 到很徬徨。我立刻祈禱求神的幫助,回到店裡發現錢包 已被人安全保管起來。我意識到,在我向神求助之前, 祂已經預備好了幫助。我感謝神,不僅在困難時刻幫助 我,也在日常小事上看顧我。

想到我一年前加入 Crossway ,我很快便參加了早 晨小聚。起初,我們沒有面對面的接觸,但隨著每周的 聚會,我們通過分享神的話語,坦誠交流,彼此勉勵, 以愛相待,我深深地融入了這個小組,感受到主愛的 溫暖。後來,我還加入了亞比該查經小組,與姊妹們一 起深入研讀神的話語,加深了對主心意的理解,並與一 些姊妹建立了親密的友誼。此外,我的女兒也非常喜歡 Crossway Kid,並在那裡認識了許多新朋友。

感謝天父引領我們來到 Crossway 這個充滿愛與使 命感的教會。在這裡,我踏出了自己的舒適圈,參與教 會事工,回應神的愛,並更深地體驗到神賜予的豐盛生 命!

關於真愛的

6大誤解

繪畫:Eve

你是否也曾渴望有一段一見鍾情的浪漫愛情? 想象著何時能夠遇見你的靈魂伴侶……或許 就在下一個轉角……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大 膽去愛,犯錯也好過錯過」……你可曾想過在這 些關於愛的流行說法中隱藏着各樣的謊言,讓我 們一起用真理一一擊破它們,重新來認識什麼才 是真正的愛。

此圖文翻譯自雅米事工原創「雅米,聽見年輕 基督徒的聲音 www.ya-mi.org」

14 | Life Monthly 2024 March | 272 Issue 灵修 小品
见证 如云
生活月刊 | 2024年 3 月 第 272期 | 15 灵修 小品

此文章內容取自雅米事工原創 「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為何我們應該不再「堅韌」

作者:Andrew / 翻譯:Eric

Andrew 在澳大利亞城市聖經論壇工作,並且是 Life@Work 項目的全國負責人, 該項目旨在幫助基督徒將他們的信仰與他們的日常工作聯繫起來。同時 Andrew 寫 了兩本關於工作的書,其中包括《我的工作塑造我》《壓力之下》I Am What I Do, and Under Pressure 。Andrew是瑞德里學院(Ridley College) Marketplace Institute 的前院長,他之前做過廣播新聞記者。他住在堪培拉,與妻子 Carly 育有 三個上小學的孩子。

你坐過救護車嗎? 我坐過一次。因一次疑似心臟病發 作的經歷。

六個小時後,警報解除。我的心臟 狀況良好,但醫生給我做了另一個診 斷——我以為是心臟病發作,實際上 是我的身體因長期承受工作壓力而不 堪重負了。

我分享這些,是因為這在今天非 常普遍,尤其是在澳大利亞,我們贏 得了“世界過勞之都”的稱號。數以 百萬計的人工作時間過長,這已成常 態,以至於大家對過勞已經司空見慣。

16 | Life Monthly 2024 March | 272 Issue
灵修 小品

所有這些都讓我思考兩個問題:

1. 為什麼我們要如此努力地工作,以 至到很多人都崩耗的程度?

2. 解決方案是什麼?

在那次救護車事件之後的幾年裏, 我花很多時間來反思第一個問題,簡 單講,這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而是外 部和內部壓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外部壓力包括他人的期望——僱主 對員工的要求、懲罰性的職場文化、 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以及突如其來 的新冠疫情造成的精神負荷增加。

但是,如果說我們只是因為外部壓 力而感到過勞,那麼我們便忽略了很 大一部分內在原因,尤其是對於我個 人而言。

那麼內部因素是什麼呢?那就是我 太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了。

這意味着我為了給別人留下好的印 象而過度工作,即使事情多到超出我 個人的負荷,我也不喜歡尋求幫助。

我看到我周圍所有那些成功的 人,以及我渴望成為的人,他們承 擔了越來越多的責任,而且也妥善 應對了——至少表面看起來他們做到 了——那麼為什麼我不行呢?

“忍住,Andrew,打起精神來!” 我會對自己這麼說。

有關韌性的迷思(以及我如何相信 這個謊言)

這就是那些經常被工作量壓垮的 人的解決方案:讓自己變得更有韌 性。

關於韌性的討論無處不在。企業 將其納入其使命宣言,教育機構提供

了這方面的培訓, TED 也不乏關於如 何實現這一目標的演講。

當企業領導或教育工作者談論要 更具韌性時,他們通常談論的是在壓 力下人需要更有耐力。當挫折不可避 免地襲來時,有韌性才會東山再起。

有趣的是,韌性——至少是人們 常說的版本——只是一種非常現代的 現象。 2000年至 2020年間,這個詞在 流行文化中的使用量增加了五倍。這 是怎麼發生的?

去年年底,英國職場評論家布魯 斯·戴斯利出版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 書,名為《堅韌:韌性的迷思和內在 力量的秘密》。它描述了我們的文化 如何充滿了“韌性的救贖情節”:

克服逆境的運動員;

從殘垣瓦礫中活下來的戰爭受害 者;

從小住公租房的孩子克服重重困 難成為首相;

不計其數的“我被擊倒了,但我 又站起來了”的故事……

有趣的是:戴斯利引用了心理學 家亞歷克斯·哈斯拉姆的研究,他認 為所有關於韌性的討論都始於 21 世紀 初,當時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職場文化 是如何傷害員工的。

隨著壓力的增加、健康狀況的惡 化以及僱主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承受 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哈斯拉姆教授得 出結論,企業在將責任從所謂的“製 造商”轉移到消費者方面做得非常出 色:

他們說:“好吧,我們已經受夠 了談論這些糟糕的事情。讓我們看看 積極的一面,談談韌性。”結果真的

把聚光燈從企業身上移開了,集中在 了人們的身上,並有效地進行心理分 析,得出了“這裏的真正問題是人們 不夠有韌性”的結論。

這就是迷思所在:在所有關於韌 性的故事中,是個人要“擁有”韌 性,或者負責讓它成長和發生。

你沒有足夠的韌性?好吧,多運 動、吃得更健康、獲得更長的睡眠時 間、冥想、與同事多交流一起吃午餐 吧。這樣的說法不勝枚舉。

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於你自己。你 被擊倒了嗎?讓自己重新站起來是你 自己的責任。

這正是我過度勞累的原因。有韌 性意味着我不能承認失敗或軟弱。我 需要自己忍受並管理這些負面感受, 獨自把問題解決掉。所以事情變得越 來越難,直到最後我的身體說,“我 受夠了!

有更好的方法

要擔負生活重擔的我們承受着巨 大的壓力,尤其是在我們的工作方 面,不過我們可以向外求助。但是求 助誰呢?

誰足夠關心我們,我們能向誰冒 這個風險去承認,“我做不到這一 切,我無法應對這一切。我已經筋疲 力盡了”?我們可以把如此脆弱的一 面向誰訴說,而不會被他們利用呢?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 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 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 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 省的。(馬太福音 1章 28-30節)

這些話是耶穌在 2000 多年前對一 個與你我沒有太大區別的民族所說的

生活月刊 | 2024年 3 月 第 272期 | 17 灵修 小品

灵修 小品

為何我們應該不再「堅韌」(續上頁)

話——一個被要證明自己的壓力壓得 喘不過氣來的民族。他們來自一個不 像我們以工作成就來衡量地位,卻是 以宗教成就來衡量地位的社會,他們 也活得筋疲力盡。

帶著這些賦予生命、使人釋放的 話語走近耶穌吧:“凡勞苦擔重擔的 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 安息”。

當我筋疲力盡時,我採取了很多 措施來恢復,期望通過做出改變再次 元氣滿滿:比如多運動、吃得 更健康、睡得更長。這些做法 確實有些幫助。

但就其本身而言,他們並 沒有解決我最大的負擔:

想要取悅別人

想要證明自己

但祂是無限的(以賽亞書 40 章 28-29 節,以弗所書 3 章 20 節)。在我們軟弱 的地方,祂是剛強的(哥林多後書 12 章 9-10節)。我們需要依靠上帝,靠著 自己我們不能做什麼,但我們可以相 信那一位不向我們索取任何東西,卻 白白地為我們捨己的耶穌(羅馬書 8 章 31-32節)。

在不斷操練這兩件事的過程中, 我發現這些年來,我對自己與他人關 係的看法慢慢改變了。隨著時間的流

感覺被困在一個不如意的生活中 的重擔;

需要成為他人期望我成為的那個 人的重擔;

覺得自己永遠無法與其他人敞開 分享自己的重擔;

當我覺得我必須向別人證明自己 時,耶穌提醒我,我的價值來自我在 基督裏的身份(馬太福音 3章 17節)。

那種執著而錯誤的想法, 認為工作和生活所需的力量和韌性完 全取決於我自己。

我需要一個可以信任的人,他會 為我揹負這些重擔。他不會對我提出 任何要求。我可以把生命托付他。

我們如何把重擔交給耶穌?

首先,這意味著你要在禱告中把 你的重擔向祂訴說。這意味著你要專 門拿出時間來每天對耶穌說:“我靠 自己做不到。

當我認為我可以的時候,我是在 開玩笑。請原諒我有這種想法,並幫 助我承認我需要幫助。首先,你今天 能幫助我嗎?

其次,我們去讀祂的話。翻開聖 經,閱讀那些安慰我們的真理,這些 真理提醒我們,雖然我們是有限的,

逝,我發現自己越來越接受自己的有 限,而越來越不那麼看重別人對我的 看法,因為我知道自己在基督裏是平 安穩妥的。

讓我明確一點:這是一個緩慢而 漸進的過程!但實踐這兩件事——禱 告和讀經——上帝慢慢改變了我。

祂揹負了我們所有的重擔

來到耶穌面前,把我所有的重擔 都交給祂時,我發現耶穌願意自己來 揹負這些重擔。

不僅僅是我身體上的重擔,還有 以下重擔:

必須向他人證明我自己的重擔;

對我過去犯的錯誤感到內疚的重 擔;

當我對自己犯下的錯誤感 到內疚時,祂提醒我,在祂裏 面我已被潔淨了(以賽亞書 1章 18節)。

當生活沒有按計劃進 行,我倍感壓力時,祂告訴 說:“ Andrew ,我所做的一 切都為你得益處和彰顯我的榮 耀”(羅馬書 8章 28節)。

在所有這些情況下,耶穌 說:“ Andrew ,來吧。到我這裏來, 把你的重擔交給我,我就使你得安 息。”讓你的靈魂得休息,那是一種 超乎身體的深度休息。

耶穌揹負我們重擔的方式之一, 就是在生活中預備他人來幫助我們, 所以讓我們學會尋求幫助吧!無論是 來自同事、朋友、家人,尤其是基督 徒社群、教會的幫助,這些都是耶穌 用來擔當我們重擔的關鍵工具(加拉太 書 6章 2節)。

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到我們,同時 是一個有力的見證,謙卑地承認我們 的有限,需要祂來擔當我們的重擔。

願你找到你需要的安息,不是靠 你自己的力量,而是靠着耶穌和祂為 你供應的一切。

18 | Life Monthly 2024 March | 272 Issue

笑話 天地

為了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上存活,我們需要懂得 放鬆和享受生活。以下是一個簡單又風趣的人生笑話 其實我挺喜歡數學的,它沒有語文的迂回,沒有英語的 語法,沒有歷史政治的複雜和信息量,它有的只是不會 做,不會做,和不會做。

今天我給移動客服打電話,客服接了電話說:“您好, 很高興為您服務。”我說:“你高興得太早了。”然後 就把電話掛了。

女人胖是豐滿,瘦是苗條,高是修長,矮是玲瓏!男人胖 是豬,瘦是排骨,高是竹竿,矮是冬瓜。還有沒有天理 了!

九年義務教育後,我發現我可以在試卷上篡改歷史,創 造語言,控制地球,氣死牛頓,合成物質,改變基因。

蓋茨夫人接受採訪時說:“我們家從來不用蘋果的 產品,甚至連蘋果都不吃。”坐在一旁的約伯斯不屑地 說到:“那有什麼了不起,我們家連窗戶都沒有。”祖 克伯格說:“你們敢不要

生活月刊 | 2024年 3 月 第 272期 | 19

探索

此文章內容取自雅米事工原創「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上帝如何看待 女強人?

能你會對我問這個問題感到震 驚,也許還會覺得有點被冒犯 到,因為你的第一反應是,上帝當然 珍視剛強的女性了。

我需要坦白:有時我自己對女性 的看法會蒙蔽我。

例如,我會覺得,作為一名已婚 女性,上帝對我的主要“呼召”首先 是呆在家裡。我會認為上帝會根據性 別分配屬靈的恩賜,或者順服只是女 性的必要品質對男性並不是那麼必要 (以弗所書 5章 21節)。也許我錯誤地認 為,做一個順服的人就意味著少說話 或者保持沉默。還有我有時會認為當 女性作領袖時,事情就會變得危險。

我也可能認為上帝喜歡那些看起 來“溫柔而安靜”的女性(基於彼得前 書 3 章 4 節等經文),這在我的腦海中 翻譯為上帝可能會不太喜歡像我這樣 活潑、剛毅的女性,這樣的恩賜只有 在“喧鬧”的環境中才有用。我忘記 了耶穌也有一顆溫柔謙卑的心(馬太 福音 11章 29節),或者說溫柔是祂的靈 在我們所有人身上結出的果子。而不 僅僅是女性被呼召要“溫柔”。

20 | Life Monthly 2024 March | 272 Issue
信仰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翻譯:RuiQi

有時,教會文化和由此產生的對 聖經的誤解會讓我認為上帝希望女性 要堅韌,但又不能太強勢。

女性氣質的多面性

我記得有一天給我的女兒和兒子 們讀《士師記》第 4章中底波拉、巴拉 和雅億的故事。給女兒讀這個故事是 因為我想讓她看到聖經中一些剛強女 性的例子。讀給我兒子聽,因為這個 故事講述的和男孩喜歡的那種暴力血 腥的故事不同(另見士師記 3 章 12-30 節中伊磯倫的故事)。我特別喜歡給我 兒子讀聖經中這些女強人的故事,我 希望他們喜歡這些聖經中上帝追隨者 的冒險旅程。

底波拉的故事讓我著迷,因為底 波拉是如此堅強和果斷。她命令將軍 巴拉按照上帝的吩咐去做,召集一萬 名戰士去對抗敵人的將軍西西拉。

但巴拉太害怕了,無法在沒有底 波拉的情況下做這件事,所以底波拉 說自己會和他一起去——但上帝會把 榮耀歸給一個女人,而非給巴拉(士師 記 4章 8-9節)。她說對了。敵軍潰敗, 西西拉逃跑並試圖躲進雅億的帳篷 裡。雅億給他水喝並給他一床被子, 並在他睡著時在他太陽穴上插了一個 帳篷橛子。

如果你讀到士師記 5 章中的底波拉 和巴拉之歌,下面是我非常喜歡的一 段:直到我底波拉興起,等我興起作 以色列的母。(士師記 5章 7節)

以下是我根據士師記 4-5 章對這 位“母親”的描述,潦草記下的一些 詞:

1. 勇敢

2. 勇氣

3. 威力

4.「衝鋒陷陣」

5. 信心

6. 毅力

7. 魅力

8. 堅定不移的信心

9. 果斷

10. 領導力

上帝為我鋪就的道路要求我在很 多方面“衝鋒陷陣”,勇敢前行—— 比如社會正義,我孩子的學習障礙, 通過文章、書籍和國家廣播做教育, 同我的家人搬到非洲宣教和扶貧,以 及與自己的抑鬱和焦慮作鬥爭。

老實說,有時恐懼更有吸引力和 說服力。

我會忘記《箴言》第 31 章中那位 用手做工、置買田地、膀臂有力的婦 人。我會忽視像百基拉這樣的女性, 她們教導和糾正亞波羅,並與保羅一 起事奉,以及在保羅留下的教會中擔

當我挑選出這些特徵時,我不禁 問自己:這些詞是否描述了我的母 性?我女性的特質?

說到洗衣服,我絕對會“衝鋒陷 陣”。當我的孩子在咖啡桌上留下一 個桃核時,我當然會很勇敢地去收 拾。當我想讓孩子們做家務時,我會 很果斷。

但作為母親和女性,我的戰場絕 不僅僅是在廚房和家務中。

任領袖職位的其他女性(羅馬書 16 章)

。我會不承認有像亞比該這樣,儘管 她的丈夫很愚蠢,但因她的前瞻性和 精明的思維避免了數百人的喪生的女 性(撒母耳記上 25章 32-33節)。

當看到這些女性時,我意識到上 帝創造了各種類型的女性,讓她們在 獨特的時代和角色中擁有不同的優 勢。我們不能讓福音派對女性的刻板 印象淡化上帝對女性豐富的定義。

生活月刊 | 2024年 3 月 第 272期 | 21 信仰 探索

信仰 探索 上帝如何看待女強人?(續上頁)

歸根結底,成為上帝喜悅的女性 就是對祂順服和忠誠。當一個女人對 耶穌說:“懷你胎的和乳養你的有福 了!”祂卻回答說:“是,卻還不如 聽上帝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路加福 音 11章 27-28節)。

在那個以關係角色來定義女性的 文化中,耶穌對此提出了挑戰,他 說,比成為母親——無論你養育誰, 或者無論你扮演什麼角色——更有價 值的是聆聽上帝並順服祂,無論是大 膽、果斷地做決定、還是做帶領或者 是支持的角色。也就是盡力去做一切 能榮耀上帝的事。

我仍然選擇按照上帝的命令來安 排我的生活,將自己置於我丈夫的權 威之下(以弗所書 5 章 22-24 節,歌羅 西書 3 章 18 節,彼得前書 3 章 1 節)。

事實上,我更願意讓他承擔家庭的主 要責任。但我經常在養育子女、家庭 管理、房間整理、租客管理或我在教 會的服侍,和我們作為夫妻的事工以 及我和丈夫贊同我應該處理的其他方 面發揮帶頭作用。

我還記得希伯來語中的“幫助 者”一詞——也就是夏娃在伊甸園中 的名字—— ezer ,在舊約的其餘部分 也被用來描述上帝、上帝的靈和軍事 盟友。這個“幫手”是軍事盟友。所 以她並不是特別嬌小柔弱,不是被創 造來消極待命,也不是為了避免衝突 的。

剛強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我想有時候我對剛強的理解是錯 誤的。女性常常會錯誤理解剛強的意 義。

我喜歡底波拉和雅億為了上帝和 祂的旨意而變得剛強。

剛強並不是為了讓她們能夠達到 自私的野心或自負的目的(腓立比書 2 章 3-4 節)。也不是因為她們需要證明 什麼,或證明她們比其他人強。所以 她們才不至於不認主。

我還被提醒,我作為一名女性的 角色——無論是在職業、事工還是人 際關係中(為我的生活增添正當的、 不可估量的價值)——但這些並不是 讓我滿足和感到有價值的唯一來源。 只有上帝才能讓我滿足。

我告訴我 15 歲的大兒子,他肩膀 已經長寬了不少,上帝賦予他力量來 保護和照顧他人。這並不是為了讓他 能夠利用自己的權力更好地得到他想

22 | Life Monthly 2024 March | 272 Issue

要的東西。神國的精神是——你們中 最厲害的要做僕人。

同樣,女性也不是為了統治他人 而去追求領導力和力量。從聖女貞德 到特蕾莎修女,我們看到勇氣是為了 有機會給他人洗腳(約翰福音 13 章 14 節),是為了去做一些又髒又累卻又充 滿愛和美好的事情。

生活月刊 | 2024年 3 月 第 272期 | 2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