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 Monthly 274 issue

Page 1

2024年5月◎第274期 (eLM)

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母親節的歷史淵源、在不

同文化中的獨特表現形式,以及它在當代社 會的重要意義。通過文章,我們得以重新審視母親 的角色和母愛的普世價值,並探討了如何在日常生 活中持續表達對母親的愛與尊敬。

文章首先闡述了母親在家庭中的不可替代角 色,強調母親節不僅是表達對母親無私奉獻的感激 之情的機會,更是促使我們思考如何更好地支持和 尊重母親的時刻。這種支持和尊重應貫穿我們的日 常生活,成為行為的一部分。

在追溯母親節的歷史時,我們發現這個節日從 古希臘的宗教儀式演變成現代的全球性慶祝活動。 這些變遷不僅反映了社會和文化的演進,也顯示了 對母親角色認識的深化。無論是古希臘對大地母神 的崇拜,還是十七世紀英格蘭的母親教會日,這些 都是對母親的愛與敬意的表達。

文章強調了不同國家慶祝母親節的多樣方式, 這些活動不僅體現了對母親的尊重和愛,也彰顯了 家庭價值和親情的重視。透過送花、共進晚餐或撰 寫親筆信件等行為,我們能深深觸動母親的心靈。 通過主動承擔家務或安排母親喜歡的活動,我們可 以在日常生活中表達對母親的愛與尊敬。

這篇文章的核心意義在於提醒我們,母親節不 僅是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它還是一個激勵我們反 思和強化與母親關係的機會。透過慶祝這個節日, 我們被提醒應常懷感恩之心,不僅在母親節,而是 每一天都以行動表達愛和尊重。

生活月刊 第 274期 2024年 5月 (e-LM)

出版發行 Publisher: Christian Life Mission Ltd.

澳洲基督教新生命事工協會 ABN 48003922352

38 Day Street, Drummoyne NSW 2047 Australia

電話 Tel: 0419 816 666

投稿: editors@lifemonthly.org

咨詢/廣告/義務總幹事 (CEO) 陳偉雄 Colman Chan

電郵 Email: colman_chan@yahoo.com

網站 Website: www.lifemonthly.org

網頁設計 Web Page Design: 徐慧娟

2024 © 版權所有

本刊所有文章、照片及插圖均保留版權。未經本月刊書面許可,不得以任 何形式轉載及翻印。本月刊文章由作者自負文責,其立論未必與本機構及 本月刊一致。贈閱刊物。所需費用少部份來自廣告收入,其餘由教會及個 人奉獻。

目 錄

半導體與人工智慧 (AI)

科技如何重新定義我們的生活

廣告刊登

我們歡迎您刊登廣告。

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廣告刊登的疑問 或需求,請隨時與 陳偉雄聯絡。

電話 0419 816 666

他將樂意為您提供詳盡的解答和協助。

郵箱: colman_chan@yahoo.com

編後語
讚頌生命中的無聲英雄 - 母親 03 找回迷失已久的自己 05
08 老年人的新心態 09 黑鎮市藝術漫步 10 感恩與成長: 我的 Crossway 事奉之旅 14 你有價值 14 畢業後的抉擇讓我 更深地認識了自己和祂 16 笑話天地 19 我與自閉症的故事 20

讚頌生命中的 無聲英雄 母親

母親的角色與意義

I Love You, Mum

媽媽「謝謝您, 我愛您。」

母親是家庭不懈的支柱和靈魂。以 如涓涓細流的慈愛滋養我們成長,她們 的耐心與包容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避風 港。然而,我們常常忽略了向母親表達 謝意。母親節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讓我們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表達愛與 感激。

節日的歷史淵源

母親節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臘,當 時人們會舉行慶典祭拜象徵大地豐收的 母神,表達對母親的崇敬。到了十七世 紀的英格蘭,基督徒將四旬期的第四個 星期日定為母親節,以紀念耶穌的母親 瑪麗亞。現代母親節起源於美國,由安 娜·賈維斯倡導,她受到她從事和平 活動的母親事蹟的啟發,致力於設立一

個特別的日子來表彰所有母親的無私奉 獻。 1914年,美國正式將每年五月的第 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此後這一節日 逐漸風靡全球。

慶祝方式及文化價值

在慶祝母親節的方式上,各國各有 特色。在中國,康乃馨成為最常見的禮 物之一,象徵愛和尊敬。不過,中國人 更看重借此機會弘揚孝道,這是中華文 化的核心價值之一。孝道不僅是對母親 的簡單感謝,也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體 悟與回報。

母親節的真諦

母親節的真諦並不在於昂貴的禮物 或奢侈的慶祝活動。一句真誠的「謝 謝」或「我愛你」,一封深情的信,一 文/莎 莉

生活月刊 | 2024年 5 月 第 274期 | 3 主题 文章

讚頌生命中的無聲英雄 - 母親(續上頁)

份用心挑選的禮物,都能 深深打動母親的心。除了禮 物,不妨帶母親做一些她喜 歡的事,如去心儀已久的餐廳 享用美食,或安排一場放鬆的 SPA 之旅。當然,減輕母親的 負擔,主動承擔一些家務,也是 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

母愛的普世價值

母親節不僅是對個人母親的 慶祝,它也是對全球所有母親 的讚美和肯定。各地文化中的母 親節慶祝活動,不僅彰顯了對母 親的尊敬和愛,同時也反映了對 家庭價值和親情的重視。在這一 天,全世界的孩子和家庭都會以各 種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無 論是通過傳統的禮物,還是透過 共享時間和創建美好回憶。

未來的展望與日常表達

母親節是一個機會,讓我 們不僅回顧母親對我們的影響和

讓我們在這個母親節,真誠地對所有母親說一聲:「謝謝您,我愛您。」

貢獻, 也是促使 我們展望 未來,思

考如何更好地 支持和尊重母 親以及所有的女性。這是 一個慶祝過去的節日,更是 一個激勵未來的節日。在母 親節慶祝時,我們也應該思 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 表達對母親的感激和愛。不 僅僅在母親節,而是在每一 天,每一個小的行動和話語 都可以是對母親愛的表達。

當我們慶祝母親節,讓我 們記住:這一天不僅是 對母親的感謝,也是一 次反思如何改善和增強 我們與母親的關係的機 會。讓愛,尊重和感 激成為我們與母親交 往的永恆主題, 不僅在母親節, 而是每一天。

讓愛與感激傳遞給每一位偉大的母 親,讓她們知道她們在我們心中永遠是 無可替代的英雄。這個節日不僅是向母 親展示我們的感激之情,也是一個反思 和感謝所有母親奉獻和犧牲的機會。無 論是透過一束花、一頓美餐,還是一次 共度的旅行,這一天都應該充滿愛與感 恩的氛圍。母親節的慶祝不應只局限於 這一天,而是應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一 種持續的感恩和尊敬的表達方式。透過 我們的行動和選擇,我們可以使每一天 都成為對母親的慶祝,從而強化家庭的 連結和愛的表達。在未來,我們可以尋 找新的方式來支持和慶祝所有的母親, 使母親節的意義不僅限於感謝,更擴展 到對全球母親的支持和肯定。讓我們在 這個母親節,真誠地對所有母親說一 聲:「謝謝您,我愛您。」這簡單而強 有力的信息是對她們辛勤工作和無私奉 獻的最美好的回報。母親節,讓我們以 實際行動,讓愛常駐,讓感恩常伴。

4 | Life Monthly 2024 May | 274 Issue 主题 文章

文/徐慧娟

對於一個看過超過十個心理醫生、情

感諮詢師、心理輔導師的我來說, 我的人生應該已經陷入絕望。回顧自己 的人生,曾經無論跌得多痛、多傷,甚 至差點失去生命,身邊的人用愛的力量 改變了我,讓我今天可以有力量和勇氣 去影響和幫助別人。

情感的迷失與領悟

我一直責怪自己,為什麼總是在感 情中跌入谷底,三次經歷憂鬱症,不想 活下去。後來我了解到,我們都是愛情 文盲,什麼都不懂,就進入了戀愛和婚 姻。家庭和學校並沒有教導我們如何做 丈夫妻子、父母和男女朋友。不是我們 的錯,只是我們沒有機會學習。

我們失去了愛自己和愛人的能力, 因為我們在感情中的知識極為匱乏。如 果原生家庭給我們不好的榜樣,這個不

良的相處模式將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離婚的家庭,可能下一代也會有離婚的 情況。透過情感學習,我們可以斷開惡 性循環,把幸福秘訣傳給下一代。

因為長期的壓力和委屈,我得了自 體免疫疾病。我感同身受,許許多多的 家庭成員,也因為家庭不和睦,長期不 快樂,而成為慢性病患,被癌症、各樣 絕症折磨。一人生病,全家受苦。情緒 和感情關係的健康,對於一個家庭的幸 福,實在太重要了。

我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但我有一個 很大的夢想,就是把幸福和健康的秘籍 帶進每所學校、每個家庭。讓幸福、快 樂和健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更要把 愛的源頭,注入每個家庭成員的心裡, 那就是耶穌的愛!

許多人一生中無法做自己,找不到

生命的意義。與神和好,是我們找到自 己的途徑,因為我們失去與神的關係, 成為浪子,到處漂泊,受盡煎熬痛苦。 在充滿罪惡的世界裡,彼此傷害,讓自 己和身邊的人受傷。我們想愛卻沒有力 量,我們想改變關係,卻越走越遠。時 間越久,似乎該說的話都說完了,不然 就是天天吵架,家無安寧之日。

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身分如此貴重, 我們是天父所創造的獨一無二的寶貝 兒女,我們是主耶穌基督用祂的性命 換回來的寶貴靈魂。我們本來是珍貴 的,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祂永遠珍 愛的孩子。

我們被罪惡捆綁,沒有自由,沒有 平安喜樂。就算在世界擁有家財萬貫、 物質豐富無缺、貌美俊俏,但是我們的 心,卻是空虛,感覺自己不被愛,沒有 價值,生命沒有意義。每天都在重複一

生活月刊 | 2024年 5 月 第 274期 | 5 世说 新语

歡迎投稿

如果您擁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或有令 人驚奇的事物想與大家分享,請不要 猶豫,發送電子郵件給我們。一旦被 採用,您的文章將會被刊登出來。

郵箱 : editors@lifemonthly.org

世说 新语

找回迷失已久的自己(續上頁)

樣的生活,一樣的背 叛,一樣的傷害,一 樣的懊悔,一樣的痛苦, 一樣的憂鬱,一樣的焦慮, 一樣的忙碌,一樣的失敗,一樣的無 可奈何...

尋找真正的快樂與平安

盡情的放縱享受後,發現一切又回 到空虛中,沒有能夠持久的快樂和平 安。無論身邊有多少人,都感到孤單。

無論有多少錢,還是沒有安全感。無論 換了多少個伴侶還是找不到真愛。無論 多優秀,多有成就都無法覺得自己配得 被愛。

因為我們與神的愛隔絕了,那個讓 我們心裡可以有源源不絕愛、喜樂、平 安和安全感的泉源。因為世上所有的愛 都會改變,而神的愛永恆不變。為了完 成祂和我們可以和好的計劃,祂把自己 最愛的兒子耶穌賜給我們,耶穌被釘十 字架,承擔我們所有人的罪。因為耶穌 的救贖,我們不再是罪人,而恢復兒女 的身份!浪子可以回家與父親和好,享 受父親給他無條件的愛。

今天,在閱讀這篇信息的你,是否 願意與父神和好,讓祂來掌管你不堪又 不快樂的人生,陪你走人生的高山低 谷。將來祂還要接你回天上的家,那裡 再也沒有眼淚、疾病和痛苦。若願意, 請跟我一起禱告:慈愛的天父,感謝祢 賜下獨生愛子耶穌基督,為我的罪受 死,代替我受刑罰,我願意信靠你,認

罪悔改,過去得 罪了別人、得罪了 你、得罪了自己,現

在我願意與你和好,成為 你的兒女,禱告是奉我主耶穌基 督的名,阿門!

很感恩,你已經是基督徒,天父的 兒女。記得常常提醒自己,「天父愛 我,耶穌愛我,我愛我自己」。送你一 首詩歌,恭喜你開始人生新的篇章:

若有人在基督裡 他是新造的人 舊事已過 都變成新

你有你的過去 我有我的悔恨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

神早就已經知道 你所經歷的憂傷 來到祂施恩寶座前

祂要除去一切重擔 使你得著更新

耶穌的愛 奇妙的愛 讓祂拿掉你的面具 可以活出新造的你 耶穌的愛 是奇妙的愛 向祂敞開你的自己 活出一個真正的你

愛你的姊妹:

徐慧娟 Sandra Sii 31.03.2024

復活節

6 | Life Monthly 2024 May | 274 Issue
生活月刊 | 2024年 5 月 第 274期 | 7 廣 告
半導體與人工智慧

(AI) 科技如何 重新定義 我們的生活 文/溫義中

恩典基督教會

Grace Christian Church

Castle Hill, Sun 10:15am (English Service)

Call Ps. Joe Helg: 0431 236 557 www.gracechristian.com.au

Rouse Hill Town Centre, 週日下午 2:00pm (華語崇拜)

連絡:陳傳道 (Kevin Chan) 0430 321 060 www.gracechristian.com.au/mandarin facebook.com/GCC.RouseHill

當今逐漸數字化的世界中,半 導體與人工智慧 (AI) 已成為推動 現代科技發展的關鍵因素。這些技術 不僅在技術行業內部造成革命,更深 遠地影響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從智 能手機到自動駕駛汽車,從醫療診斷 到智慧家居系統,這些看似來自未來 的創新正在逐步成為現實,提供了前 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

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地位

半導體是現代電子設備的心臟, 負責處理和傳輸數據。這些微小的晶 片在我們使用的每一個設備中都扮演 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半導體 產能的擴增,製造更小、更快、更節 能的晶片成為可能,從而推動了各種 技術的進步和創新。例如,台灣和韓 國的晶圓廠不斷擴產,不僅提高了晶 片的產量和性能,也使得消費者電子 產品如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得以 持續升級,性能更強而價格更親民。

人工智慧的日常應用

人工智慧 (AI) 的發展是建立在半導 體技術的基礎之上的。 AI 透過模擬人 類思考和學習過程,可以在無需人類 介入的情況下進行複雜的數據分析和 決策制定。在醫療領域, AI 已經能夠 協助醫生進行更精確的診斷;在零售 業,它通過分析消費者行為來優化庫 存管理和提供個性化購物建議;而在 家庭中,智慧家居系統利用 AI 來自動

調節照明、溫度和安全系統,提升居 住舒適性和生活效率。

科技的進步帶來的挑戰 然而,半導體和 AI 技術的迅猛發 展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特別是在隱 私保護和資料安全方面。隨著設備越 來越智能,它們收集的個人數據也越 來越多。這些數據若未經妥善處理, 可能會被濫用,對個人隱私造成威 脅。此外,人工智慧的決策過程若缺 乏透明性,也可能引發道德和法律的 問題,如何確保技術的發展不僅符合 效率,也符合倫理標準,是當前科技 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

展望未來

展望未來,隨著半導體技術的不 斷進步和 AI 應用的擴展,我們可以預 見,未來的科技創新將更加深入人們 的日常生活。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將 顛覆傳統的交通方式, AI 在教育中的 應用可能徹底改變學習方式,而智慧 醫療能夠提供更個性化、更高效的治 療方案。這些變化不僅會帶來便利, 也將推動社會各界進行結構性的調整。

我們正處在一個技術快速變革的 時代,半導體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將繼續推動這一變革。面對這些技術 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們需要有更深 的理解和妥善的準備,以便更好地利 用這些技術,促進人類社會的持續進 步和發展。

8 | Life Monthly 2024 May | 274 Issue
新语
世说

事工顧問/金明瑋(丁莉)

到醫院探望一位兄長級朋友,聊天 中談到了「老」,朋友笑著說: 「老了真不好!」是啊!老了,一切 機能漸漸退化,要面對生命中的各項 變局,還要承受各種病症,從這個角 度看,還真不好!但我想到剛看的一 本「老」書 《老得好優雅》,我 買了十多年,一直放在書架上,最近 才拿下來看,一看就被吸引,仔細地 讀完。

書中有個觀念我特別喜歡,就是 作者說,當我們以為踏入人生必經的 最後一個階段時,卻不意踏入一個新 的世界,雖是邁入老年,但生命仍持 續發生新的景況,在改變的過程中, 我們的思考方式就會決定我們以什 麼樣的心靈深度展開這個新階段。他 說,決定性的因素在於,我們是否認 為自己此刻的存在除了對自己有意義 之外,也對他人有意義;還是認為,

現在只不過像在已來的人生終點,以 及必來的身體終點間強加的休止符? 事實上這個新階段有著其他生命階段 沒有的新面貌:不必再證明自己、不 必為怎麼安排生活徵求別人的同意、 不必工作、養家或超越其他人,唯一 被要求的是,讓自我綻放,如秋天色 彩豐富的花朵,在風中挺立;生命中 不僅有新顏色,還有內在深度,正是 一個快速變動世界中極度需要的。

沒錯,很多人覺得當一個人所 累積的外顯積累如事業、頭銜、地 位……一旦結束,人生也告結束了, 但如果能在面對新變局時鼓起勇氣重 新出發,就可以真正的認識自己,讓 自己活出自己應該有的樣子來。需要 的是嘗試的意願和熱忱。

作者提醒我們對抗失去活力的唯 一藥方就是去生活,在這個階段中不

應再受舊有的一切束縛,而是活出造 物主在這個階段要我們活的樣子,是 另一種有用的人生。同時,要知道, 生而為人,我們在離世時盡可能要成 為更好的人,這意味著要成為更蒙神 悅納、對人類更有貢獻的人。

只有願意把握「老」所包含的「 新」,才可能使老年發揮應有的力 量。即便在這個階段得面對許多「失 去」,但也面對很多新局面;鼓起勇 氣開創新局,活出自己,同時也活在 年輕後輩前,成為能帶出影響的一股 力量。

我真喜歡將年老要面對的一切視為 「新」的看法,不管那是什麼景況, 都要我們用新的方式去面對,其中充 滿了新的體悟,多好啊!你覺得呢?

本文章轉載自宇宙光網站 - 光譜月刊

生活月刊 | 2024年 5 月 第 274期 | 9
世说 新语

BLACKTOWN CITY ART WALK

10 | Life Monthly 2024 May | 274 Issue
在屋 檐下
LeilaFrijat, HeartofBlacktown, 2021
黑鎮市 藝術漫步

鎮市的藝術漫步活動,由當地藝 術團體主辦,旨在鼓勵遊客與當 地居民於中央商務區漫步,探索臨時與 永久的公共藝術作品,這無疑是重返黑 鎮的絕佳理由。

開啟黑鎮市的藝術之旅

手持地圖,我從車站出發前往黑鎮 展覽場。以往探訪黑鎮時,前往展覽場 的路徑總讓人感到困惑,今天亦然。不 久,我便意識到需要折返,沿著熟悉的 路徑前進。

到達展覽場後,見到不少人在戶外 散步,有的人獨自一人,有的帶著狗, 還有的與朋友並肩。看到三位戴著鮮豔 頭巾的男士正快步經過草地,這讓我想 起附近有座錫克教寺廟。

尋找黑鎮展覽場的兩座獨特雕塑 根據地圖顯示,籃球場附近應該有 兩座雕塑。我首先發現了一座:位於一 小片濕地的大型金屬花環。這件名為《 花環》的作品出自布朗妮·伯曼 (Bronwyn Berman),是為了紀念逝去的工人

至於余芳綺的《沉思》雕塑,我卻 沒有找到。我在手機上尋找相關照片, 然後向一位與伴侶和狗一起散步的女士 求助,希望她能給我一些指點。

找到一座,另一座呢?

找到了一座雕塑,但另一座卻遺失 了。一位經常在此散步的女士告訴我, 她從未見過余芳綺的《沉思》雕塑在此 地。她建議我詢問園地管理員,說他經 常騎著小車巡視公園。

雖然地圖標示雕塑就在此處,但當 我向「園地看守咖啡店」的老闆確認 時,他也同樣表示雕塑並不存在於此。

就在我感到困惑之際,園地管理員正好 駕駛著小車朝我駛來。我急忙跑向他並 大聲呼喊,詢問有關雕塑的下落。他停 下來查看我手機上的照片,確認了雕塑 還未被安置:“它還沒到這裡”,他 說,並幽默地加上:“我可以帶你去將 要放置它的地方,但你需要一個時空穿 梭機器才能到那裡。”

當我還在思索這句話時,我注意到 在展覽場入口對面的馬路上有另一座雕 塑,格雷厄姆·查克羅夫特 (Graham Chalcroft) 的《萬花筒速度輪》。這件 作品以其繽紛的色彩和趣味性引人注 目,靈感來自娛樂設施與農業展覽會頒 發的獎章。這段尋找雕塑的經歷雖然有 點兒意外,但也增添了一份對這片藝術 空間的新認識。

資料搜集有助於事情

確實,做好事前資料搜集對於欣賞 和理解藝術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如果 沒有事先了解,我可能就會錯過位於麥 肯茲道上的《城市變遷》,這是蒂娜· 巴拉哈諾斯和亞歷克斯·伯恩的創作。 這件作品由多個菱形塊組成的面板構 成,面板中嵌入了色彩鮮豔的亞克力鏡 面和展現各種姿態的人物圖像,巧妙地 排列在一面磚牆上,靈感源自西悉尼的 嘻哈文化。

起初看到其中一塊橙色面板上似乎 有塗鴉,我感到十分失望,認為這件 剛於 2020 年安裝的藝術品已經遭到破 壞。然而,後來我才意識到那些看似隨 而設。花環作為生與死的象徵已有悠久 的歷史。

生活月刊 | 2024年 5 月 第 274期 | 11 在屋 檐下

黑鎮市藝術漫步(續上頁)

意的「塗鴉」實際上是作品的一部分, 這樣的設計反映了藝術家們對於城市文 化動態的深刻洞察。

這次的體驗再次證明,深入瞭解所 參觀的藝術作品背景不僅可以豐富我們 的觀展經驗,還能幫助我們更加欣賞藝 術家的創意與表達。

艾蜜莉·約翰遜的臨時藝術作品 在黑鎮圖書館,我有幸欣賞到艾蜜

莉·約翰遜的六件臨時作品中的四件, 這些作品裝飾了圖書館的窗戶。這些作 品以其超乎尋常的女性形象吸引了我 的注意,它們深入探索了「正面身體形 象、女性主義和原住民身份」這些主 題。這些形象的個性非常突出,尤其是 其中一幅(我真遺憾沒有拍照留念!)展 現了真正的態度和力量。

同時,在黑鎮藝術中心,工人們正 忙於維護工作。我趁機與一名員工聊 天,他熱情地給我一份黑鎮市藝術漫步 的紙質副本。他提到,即將在 8月 2日開 始,持續到 9月 3日的下一場展覽《二十 年。阿富汗戰爭》。這個展覽無疑是再 次訪問黑鎮的絕佳理由,讓人期待能夠 進一步探索和理解這場持久的衝突及其 影響。

村莊綠地的公共藝術

村莊綠地中的馬賽克和噴泉,如果 初次見到而未將其視為公共藝術作品, 也是情有可原的。這些由納琳·馬蒂 尼、羅賓·考夫蘭和特雷西·伯特拉姆 聯手創作的作品,靈感源自達魯格作家

賈辛塔·托賓的詩《黑鎮的呼吸》,它 們不僅裝飾了綠地,更為這片空間注入 了文化和生命的氣息。

此外,停在藝術中心後方停車場的 一輛大篷車,其鮮明的原住民黑、黃、 紅(和白)色彩繪也令人矚目。起初, 我未曾意識到這同樣是一件藝術品。這 件名為《旅行殖民地》的作品由藝術家 布魯克·安德魯創作,成為停車場中一 道不可忽視的亮麗風景,讓人再次認識 到,藝術可以在我們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出現,引發思考和感悟。

黑鎮的文化多樣性

黑鎮是一個文化匯聚之地,居住著 來自非洲、阿富汗、中東、印度等多 個不同背景的人們。初次探索這座城市 時,我特別注意到沿街的商店所展示的 文化多樣性,這些商店相對於大型購物 中心,更能展現出地方特色和文化的豐 富性。

今天在街上行走時,我遺憾地發現 許多商店未能撐過新冠疫情的影響,使 得街景顯得相對單調,缺乏了往日的多 樣性。儘管如此,一些特色商店依然存 留,成為探索和發現文化珍品的窗口。 其中,我走進了一家伊朗雜貨店,店內 的商品和布置讓我對這片文化有了更深 的體會。

黑鎮的文化多樣性雖受疫情影響, 但仍有些許珍貴的文化痕跡在城市的角 落裡靜靜地散發著光芒。這種多元文化 的融合不僅令人興奮,更是這個城市不 可多得的特色之一。

一家充滿生活氣息的伊朗雜貨店

進入這家伊朗雜貨店,映入眼簾的 是滿滿當當的貨物和地板上堆放的果汁 瓶,這些果汁瓶讓已經狹窄的走道變得 更加擁擠。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個穿著 紅色套頭衫的小男孩,他剛剪了個看起 來非常「酷炫」的新髮型,正在努力整 理堵塞入口處的包裝盒。

我與他展開了對話。他興奮地告訴 我,他今天早上剛做的髮型,並且他現 在是二年級班上最高的孩子。他一邊輕 輕觸摸著塗了髮膠的黑髮,一邊自豪地 分享:“你知道嗎?他們用的是藍莓味 的髮膠。”這個細節不僅顯示出他的個 性,也透露出他對於新髮型的喜愛和驕 傲。

這家店不僅是購買日用品的地方, 更是一個充滿人情味和生活故事的小天 地。在這裡,每個角落都充滿了獨特的 文化氣息和溫暖的人際交流。

再次探索三件藝術作品 在我的藝術探索之旅中,《光之 翼》無疑是一個亮點。這件由 Skunk Control 創作的大型反光雕塑,在藍天 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固定於沃里克巷一 棟建築的側面,這件作品的情感和感觸 隨著光線的變化而變化,而夜晚的 LED 燈則增強了其萬花筒般的效果,為觀看 者帶來了不同的視覺享受。

接近午餐時間,我計劃在《古爾 沙》一家埃塞俄比亞餐廳用餐。在餐廳

12 | Life Monthly 2024 May | 274 Issue
在屋 檐下

開門前的十分鐘裡,我繼續尋找黑鎮市 藝術漫步的最後兩件藝術作品。 2022 年阿奇博爾德獎得主 Blak Douglas 的作 品既簡單又有效,其作品巧妙地融合在 停車場的導航系統中,引導著人們的行 走。

《街頭循環》中印有“地下桌騎 士”字樣的人物讓我忍俊不禁。這件 混合媒體作品與麥肯茲道的創作風格相 似,都是街頭藝術的典型代表。這幅色 彩豐富的壁畫是市政府塗鴉管理策略的 一部分,不僅美化了城市,也提供了一 個對話和反思的平台,讓藝術與市民生 活密切相連。

在古爾沙享用地道的 埃塞俄比亞午餐

在古爾沙埃塞俄比亞餐廳,我遵循 當地的習慣,在餐廳後方隔屏的小盆 地中洗手,準備用餐。午餐中我用手搭 配因吉拉麵包——一種海綿狀的傳統餅 皮,享用了美味的羊肉和土豆,這是一 頓豐盛而充滿風味的餐點。

透過藝術發現黑鎮的精彩一晨

用餐後,我從一個傳統的長頸黑咖 啡壺中倒出了一杯濃郁且順滑的黑埃塞 俄比亞咖啡,品味著它獨特的風味。這 杯咖啡為我的黑鎮藝術漫步探索劃上了 完美的句點,這是一個充滿藝術發現和 文化體驗的愉快上午。

生活月刊 | 2024年 5 月 第 274期 | 13
THE LEO KELLY BLACKTOWN ARTS CENTRE COLO LANE CARPARK KELSO LANE CARPARK BLACKTOWN VILLAGE GREEN ALPHA PARK WESTPOINT SHOPPING CENTRE ENTRANCES WESTPOINT SHOPPING CENTRE ENTRANCE KELSO LANE CREATIVE HUB BOWMAN HALL MAIN STREET STUDIOS WARRICK LANE PRECINCT TRAVELLING COLONY MAX WEBBER LIBRARY FORMER BLACKTOWN PUBLIC SCHOOL IT’S OUR THING CITY SHIFT IT’S OUR THING STREET CYCLE LIGHT WING WARAMI NGALLAWAH MITTIGAR DADU BAMUL UNDER THE GROUND (EARTH) FLUSHCOMBE ROAD CAMPBELL ST COLO LN NEWTONRD ALPHA ST CIVIC LN WARRICK LN KELSOLN ALPHA ST MAINST MAINST PATRICK STREET BLACKTOWN STATION BLACKTOWN SHOWGROUND KALEIDOSCULPTURE VELOCITY WHEEL ABOVE ABOVE POINT OF INTEREST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TRAIN STATION PUBLIC ART BLACKTOWN CITY ART WALK LANDMARKS BLACKTOWN CITY ART WALK The Leo Kelly Blacktown Art Centre Warrick Lane Precinct Corner Main Street and Campbell Street Kelso Lane Creative Hub Temporary art space behind Colo Lane Carpark 78 Flushcombe Road, Blacktown Travelling Colony Brook Andrew Light Wing Skunk Control The Wreath, Bronwyn Berman Contemplate, Yu Fang Chi Warrick Lane Precinct near basketball courts, Blacktown Showground near basketball courts, Blacktown Showground Max Webber Library Flushcombe Road and Alpha Street Former Blacktown Public School Bowman Hall Blacktown Showground Main Street Studios 19 Flushcombe Road, Blacktown 35 Campbell Street Richmond Road 121 Main Street Blacktown Station Blacktown Station Dadu Bamul Under the ground (earth), Blak Douglas Kaleidosculpture Velocity Wheel, Graham Chalcroft Warrick Lane Precinct Carpark Corner of Balmoral Street and Richmond Road Westpoint Shopping Centre Flushcombe Road Entrance Culture and creativity are part of everyone’s daily life Flushcombe Road Street Cycle OPNSRC.CO, Ricky Tana, Ian Esky, Sam Kim, Paul Riot Laneway, 120 Main Street Alpha Park Corner Alpha Street and Patrick Street Colo Lane Carpark Kelso Lane, Blacktown Westpoint Shopping Centre Entrance to parking near Alpha Park Patrick Street City Shift Alex Byrne and Tina Barahanos, BarhanosByrne Blacktown Village Green Warami Ngallawah Mittigar, Nerine Martini, Jacinta Tobin, Robyn Caughlan, Tracie Bertram Mackenzie Walkway, adjacent to Westpoint Shopping Centre Flushcombe Road entrance Green space located on the corner of Civic Lane and Flushcombe Road Blacktown Village Green Scan the QR Code for more information Proudly funded by 78 Flushcombe Road, Blacktown 此文章翻譯及圖片摘自 www.travelwithjoanne.com.au www.blacktownarts.com.au

见证 如云

灵修

感恩與成長: 我的Crossway事奉之旅

文 / Yvonne Lam

023

年真是一個充滿感恩與豐盛的年份!轉眼間,

我已在Crossway服事將近兩年,非常感謝能將以 往的事奉經驗帶入這個溫馨的大家庭中。在過去的一 年裡,我體驗到了神更深的恩典。

我的第一個服事角色是在Welcome team團隊, 這讓我能迅速融入教會生活,認識許多兄弟姊妹, 並向新朋友分享福音!之前,我曾是兒童主日學的導 師,感謝神讓我有機會在自己的小組、探索小組和各 種營會中參與兒童事工。後來,我成為了 Gracious小 組的組長之一,與組員們相互關懷與成長,共同栽培 下一代的小領袖,一起經歷神的恩典。

在 Crossway ,我真切感受到「敢於夢想」的氛 圍。原本未曾想到會繼續在舞蹈敬拜中事奉,然而在 神那裡,凡事皆有可能!我禱告主賜予不斷的敬拜靈 感,並感謝神在編舞時與我同在。

繪畫:Chin

此圖文翻譯自雅米事工原創「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 www.ya-mi.org」 2

特別的是在母親節,我為兒童主日學編舞預備特 別節目。因為我計劃復活節假期前回香港,我禱告求 神的帶領,並在出發前兩天內,僅用一小時就順利完 成了兩首詩歌的錄影,這是神恩典的再次見證。在香 港,我繼續剪輯影片,讓孩子們可以預習舞蹈。

我也感謝那些邀請親友一同來教會或參加兒童舞 蹈敬拜的兄弟姊妹,他們讓更多未信主的家庭有機會 聽聞福音。希望我們能持續展現「 Up-In-Out 」的 精神。最近的 Crossway 營會,近二百人一起舞蹈讚 美,創造了一幅感人且美麗的畫面。願我們都能動起 來,全心全意敬拜主!

感謝神在每一步的帶領!願榮耀歸於主!

14 | Life Monthly 2024 May | 274 Issue
小品 你有價值

人其實很軟弱,力氣不比牛大;速度不比黑豹快;視力不比鷹;嗅覺不比 狗,還不如鳥展翅就能飛翔。高不過兩米的一個人站在這大地上顯得那麼 渺小。然而人的價值卻超乎萬有,不是因為他的能力,而是賦予他價值的創造者 上帝。上帝說人是按照祂的形象所造,有真理、仁義和聖潔,有吩咐人管理海里 的天上的活物。人,被命定為最能彰顯上帝榮耀的活物!

如此尊貴有價值的你,一定要記得自己的價值不來源於外表、地位、身份、 能力、才幹……而來自永恆的上帝。祂賜你一個永遠存活的靈魂,在你裏面,時 刻呼喚它回到它的創造者那裏,得永恆的安息。

生活月刊 | 2024年 5 月 第 274期 | 15 灵修 小品

此文章內容取自雅米事工原創 「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畢業面臨選擇

畢業後的抉擇 讓我更深地認識了 自己和祂

作者:聖夏

我們很多人應該都經歷過畢業, 又或者是即將要畢業,而我也是其中 一個。但可能與別人不同的是,我經 歷了很多次的畢業,從大學到碩士, 我斷斷續續讀了 10 年。高中一起畢業 的同齡人,要不就是高薪工作,要不 就是已經博士畢業,還有的已經結婚 生子過著穩定生活。看看別人再看看 自己,我的焦慮與日俱增,我心裡開 始盤算我要如何才能緩解我的焦慮, 調整我的情緒,因為我深知道我的壓 力來自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

關於如何解決這些壓力,我的父 母為我提供了幾個“不可參考”的答 案,比如,找一個不信主的但是經濟 較好的人交往,如果順利就可以進入

16 | Life Monthly 2024 May | 274 Issue
小品
灵修

婚姻,生活就能穩定下來了;又比如 說,在家附近找一個穩定的工作,薪 資不用很高,重要的是離家近且穩 定。我知道父母是希望我能有一個幸 福安定的生活,離他們近些,結束 這幾年好似“顛沛流離”,“居無定 所”的生活。雖然我知道父母的這些 話不可取,但是還是讓我產生了一些 想法。

找到更深的問題

於是,我和牧者,還有教會的姊 妹分享我的難處,我的焦慮,請他們 幫忙代禱。就在我以為我已經知道方 向,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開始重新依 靠上帝,可以再次得力量的時候。我 卻發現,在我的面前卻出現了“涇渭 分明”的兩條路,或許這兩路一直存 在,只是我一直視而不見,如今到了 我真正要做選擇的時候,我不能再逃 避了。一條是我按照自己的標準,自 己的理解和自己的判斷去選擇生活; 一條是完全地放下自己的權利,完全 地信靠上帝,按照祂的帶領認識祂, 跟隨祂。起初,當我在禱告中看到這 個畫面的時候,我覺得有些滑稽,什 麼意思,我不是一直在跟隨上帝嘛, 為什麼又要我做選擇。

底,我信上帝能帶領我,為我預備, 但是祂會不會按照我的想法預備,是 不是讓我滿意,這卻很令我懷疑。如 果事情不是按照我的想法成就,那我 要怎麼選,是繼續跟隨相信,還是自 己做安排,自己為自己打算呢。當我 想到這一點的時候,我才發現這不僅 僅是我找工作的問題,而是我的信仰 問題。

我開始關注招聘資訊。但看著各 行各業的招聘廣告,我陷入了混亂。 因為我發現自己不知道要找什麼樣的 工作,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工作,也 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雖然其中 的很多工作,我覺得自己也能勝任, 但是我總覺得哪裡不太對勁。因為上 帝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 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哥 林多前書10章30節)。所以我們的工作 應該是既能發揮自己的恩賜,又能榮 耀上帝的,而不單單只是為了生存。

而且我們的主也說:“人活著,不是 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 切話”(馬太福音4章4節)。

可是當我再次安靜在上帝的面前 的時候,我發現對於畢業找工作這件 事情,我其實並沒有完全交托,或者 說對上帝半信半疑。我心裡想:上帝 真的能帶領我,為我預備工作嘛?又 或者說,在我心裡,上帝的帶領是不 是合我心意的,才是最重要的。說到

回顧自己信主的經歷,我發現我 的信仰生活是從參加教會各樣的活動 開始的,在這期間我接受栽培,學 習聖經,參加禮拜、團契,成為基督 徒。在這個過程中,跟隨上帝看似是 我自己的選擇,但大多數時候更像是 事情自然而然的發展,我也沒有做什 麼選擇。這倒不是說,我不喜歡教會 的活動,或者教會的活動沒有價值沒 有意義。恰恰相反,我在教會遇見 牧者,被栽培;通過教會的活動我和 弟兄姊妹建立關係,開始接觸基督 信仰,認識主。我思考的是,如果我 的生活中沒有了這些活動,我是不是 還會堅定地跟隨上帝呢。而我也漸漸 明白上帝的意思是讓我看清真實擺在 我面前的路,做出一個選擇並為之付 上代價,而不是像之前那樣“不冷不 熱”“真假參半”地過生活。

何去何從?

說實話,我很難選擇。作為基督 徒,我知道應該選擇跟隨上帝的帶 領。但是坦白地說,雖然頭腦上很清 楚要選擇上帝,但是我心裡卻十分掙 扎。我知道我做不到。我做不到完全 地放手,完全地信靠。隨之而來的是 我心裡的羞愧感和失落感,因為我發 現原來我對上帝有要求,而且我不能 接受上帝不合我心意的安排。然而上

生活月刊 | 2024年 5 月 第 274期 | 17 灵修 小品

畢業後的抉擇讓我更深地認識了自己和祂(續上頁)

帝沒有放棄我,祂給我時間允許我掙 扎,也給我開路,讓我看到了這段經 文,就是耶穌呼召門徒的經文:

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 裡。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 這是 上帝的羔羊!”兩個門徒聽見 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耶穌轉過身 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

你們要什麼?”他們說:“拉比(“ 拉比”翻出來就是“夫子”),在哪裡 住?”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 就去看祂在哪裡住,這一天便與祂同 住。那時約有申正了。聽見約翰的話 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 得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著自己的哥 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 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 。”於是領他去見耶穌。耶穌看著 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 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 得”)。”又次日,耶穌想要往加利 利去,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跟 從我吧!”這腓力是伯賽大人,和安 得烈、彼得同城。腓力找著拿但業, 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

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 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拿但 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 嗎?”腓力說:“你來看。”耶穌看 見拿但業來,就指著他說:“看哪, 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裡是沒有詭 詐的。”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 裡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 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 我就看見你了。”拿但業說:“拉 比,你是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 王。”耶穌對他說:“因為我說在無 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你將 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又說:“我 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 天開了,上帝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 身上。”(約翰福音 1章 35-51節)。

在這段經文中,我看到起初門徒 被呼召之時,是因為他們相信耶穌是 上帝的兒子,是彌賽亞,是拯救者。

所以他們決定跟隨耶穌,做耶穌的門 徒。但是後來我們也知道,門徒以為 耶穌來,是要重新建立以色列王國, 呼召他們成為勇士,成為開國元勳, 門徒們想的是要建功立業,所以他們

各人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解讀耶穌,跟 隨耶穌。當我看到耶穌祂知道人心裡 所存的(約翰福音 2 章 25 節),但是祂 仍舊願意揀選他們,親近他們,接納 他們,帶領教導他們的時候,我的心 深深地被上帝感動。當我為到自己的 軟弱而感到羞愧的時候,祂說祂知道 我所懷的意念(申命記 31章 21節)。

我感到我的重擔一下子變得輕省 了很多,我意識到我不是要靠著自己 來信靠主,我要在認識到自己的不 行,不能的時候來信靠祂。上帝祂藉 著這段經文告訴我,祂會像幫助門徒 那樣幫助我,只要我向祂尋求幫助, 因為主也說過,“凡祈求的,就得 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 他開門。”(路加福音 11 章 10 節)。

雖然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到完全地信 靠祂,但是我願意每天都來到祂的面 前向祂祈求,主啊,求禰賜我謙卑順 服的心,你知道我的軟弱,求你幫助 我,像我起初未曾認識禰的時候那 樣,幫助我重新站立起來。

18 | Life Monthly 2024 May | 274 Issue
灵修 小品

為了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上存活,我們需要懂得 放鬆和享受生活。以下是一個簡單又風趣的人生笑話

小莉的家裡最近裝了一個全新的無線網路。她發現網速 不太穩定,經常斷線。有一天她對朋友抱怨說:“我 家的無線網真是太不可靠了,總是一會兒有,一會兒 無。”朋友笑著回答:“那它應該不叫無線網,應該叫 做’時有時無’網!”小莉聽後哭笑不得。

小明:「為什麼我每次煮麵都煮不好?」媽媽回答: 「因為你的專注度和你的麵條一樣,都是三分熟。」

一個朋友問我:「如果你能有超能力,你想要什麼?」 我說:「我希望每次從口袋裡拿錢的時候,都能拿到剛 好的零錢。」

妻子對丈夫說:「你知道嗎?我發現我們的狗和你越來 越像了。」丈夫問:「怎麼說?」妻子說:「它開始抱 怨我的廚藝了。」

今天早上我問我的咖啡要了一些人生建議,它告訴我: 「要像我一樣,越濃越好。」

妻子問丈夫:「你覺得我化妝和不化妝,哪個好看?」 丈夫回答:「我覺得你閉眼睡覺最好看。」

生活月刊 | 2024年 5 月 第 274期 | 19 笑話 天地

此文章內容取自雅米事工原創「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與自閉症的故事

作者:Isabella Cathey 翻譯:奇奇

在 20 歲那年被診斷出患有自閉 症譜系障礙 (ASD)。

這一診斷幫助我理解了我童年和 青少年時期發生的一些經常讓我感到 困惑、無助,不知所措的事情。

患有 ASD 的人通常在社交溝通和 互動方面存在問題,同時也會表現出 受限制或重複的行為或興趣。他們的 學習方式、動作行為方式或表現注意 力的方式可能都與正常人不同。

我 18 歲時,有次在機場轉機,機

場的噪音和繁忙讓我感到不適,我的 頭開始疼,眼睛也開始刺痛,以至於 我開始啜泣。我從未出現過這樣的情 況,所以我感覺很奇怪。然後我低頭 看到自己正在用雙手拍打我的胸腔。 突然間,我旁邊有人暈倒,倒地的巨 大的撞擊聲讓我更加焦慮。我下意識 就跑進了電梯試圖逃離。

那後來我最終還是恢復了正常, 但那次經歷讓我極度震驚。

在我的生活中,我一直在與感官 超載作鬥爭。普通的環境噪音對我的

20 | Life Monthly 2024 May | 274 Issue
信仰 探索

耳朵來說都非常痛苦。在讓我感到痛 苦的情況下,我會突然聽不到聲音, 並且幾乎不敢直視別人,即使是我的 朋友。

這經常讓我在社交場合感到格格 不入。當其他人自然愉快地交談時, 我卻需要反復在腦海中演練我要如何 參與對話,同時努力控制自己不要坐 立不安。

我也很難理解社交暗示和人們的 情感。到一個程度,我一度以為自己 是一個毫無同情心的基督徒,因為我 並沒有感受到共情,同理這件事對我 來說並不像對其他人來說那樣自然。 即使我向上帝祈求幫助,我仍然掙扎 其中,我亦不知道該如何告訴別人, 因此我獨自承擔著這一切。

我還經常被家人和親近的朋友說 我看起來疲倦、暴躁和易怒。於是, 我會強迫自己微笑和看起來開心,即 使我大部分時間都感覺很想哭,因為 我的感官超載令我頭痛不已。我對自 己要求很苛刻,認為自己因為不能像 其他人一樣而感到自己是個失敗者。

認識和接受自閉症的過程 直到 2020 年,我開始在網上研究 不同類型的障礙時(是我的姐姐激勵我 進一步瞭解自己,當時她也掙扎在她 自己的精神健康問題中)。當我發現了 自閉症譜系障礙時,我立刻產生了共

鳴。我許多的經歷,甚至是我最早的 童年記憶,都開始慢慢說的通了。但 有一部分的我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因 為我擔心家人和朋友會拒絕我。

直到兩年後,我最終因為承受太 大的壓力而崩潰。我猶猶豫豫地告訴 父母我認為自己患有自閉症譜系障 礙。起初,父母不願相信這個消息, 但當他們看到我對他們的反應感到失 望和難過時,他們同意了幫我找心理 治療師。

我沒有立即告訴心理治療師我懷 疑自己有自閉症譜系障礙。我祈禱上 帝會通過她來證實這一點。當她告訴 我我處於自閉症譜系時,我得到了巨 大的安慰。

這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但自 診斷以來,我已經能夠將新習慣融入 我的日常生活,幫助我適應自己特定 的挑戰。戴耳機和太陽鏡有助於減輕 周圍環境對我的感官輸入,而在早晨 舉重則有助於我釋放多餘的能量。

我很感恩我的家人和親近的朋友 們那麼接納我,並且一直如此耐心和 理解我。他們的支援給了我面對挑戰 的力量,讓我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前 行。

一些朋友仍然很難接受我的狀 況,告訴我他們會“為我禱告可以擺 脫自閉症”,或者“非常抱歉”我 患有自閉症。我住在墨西哥的一個小 鎮,像自閉症這樣的狀況並不是會公 開談論的話題,所以在我遇到的新朋 友中,我經常需要花時間去判斷他們 是否需要知道我的狀況。

重要的是,上帝通過聖經向我展 示,祂是以祂喜悅的方式創造我的。 詩篇 139篇 13-18節以一種非常個人化 的方式對我說話——我的創造其實非 常奇妙——我可以讚美並感謝上帝創 造了我!

因著被關愛,我能夠做自己 當親人傾聽我的自閉症經歷,並 以讓我能夠實施自己策略的方式照顧 我時,我感覺到自己在被關愛著,因 此我可以自由做我自己。

有一次,我和幾個家人的朋友在 戶外吃早餐,他們的十幾歲兒子也患 有自閉症。附近的一個維修工拿出電 鋸開始砍樹枝。我想從桌子上拿起我 的耳機,因為噪音讓我頭痛欲裂,但 我猶豫了,因為我害怕這樣做會讓朋 友們感到不舒服,或者他們會認為我 沒在用心對待他們,儘管我戴著耳機

生活月刊 | 2024年 5 月 第 274期 | 21 信仰 探索

探索 我與自閉症的故事(續上頁)

也仍然可以聽到他們講話以及和他們 聊天。

意識到當時的情況後,爸爸拿起 我的耳機遞給我,說:“沒關係,戴 上吧。”他的這個舉動讓我深受感 動。

最近在教會,我會感到不知所措 和被過度刺激,並且我無法表達我的 困擾。一位知道我患有自閉症並且知 道我需要幫助的女士邀請我坐在一個 黑暗的房間裡讓我獨處,她甚至給我 端來一盤水果讓我享用。

她的舉動讓我感到被愛,我想和 你分享一些你可以關愛自閉症患者的 方式。可能會因人而異,但愛的行動 可以包括:

接納我們獨特的習慣、舉止和不 同之處。

• 當我們無法跟上你們的生活節奏 或快速思維時請有耐心。

不要試圖與我們的掙扎產生共鳴 (例如,當我們表達很難在社交 場合自洽並收到來自己其他人“ 噢,我有時也會害羞”的回應 時,其實這兩種情況無法相提並 論)。

• 願意傾聽我們的經歷,瞭解我們 特定類型的自閉症。

自從發現我患有自閉症譜系障 礙,我也在學習更加關注周圍的人, 傾聽他們並在我力所能及時幫助他 們,並且學會懷有同理心。由於我難

22 | Life Monthly 2024 May | 274 Issue
信仰

以理解情緒,我被感動去更多地依賴 上帝求祂賜予我一顆像耶穌那樣憐憫 的心。我正在學習如何像耶穌一樣看 待人,並讓聖靈引導我按照祂的旨意 侍奉他人。

耶穌為我們舍己愛人樹立了完美 的榜樣(約翰一書 3章 16-18節)。

作為祂的門徒,我們也被呼召去 做同樣的事,這些小小的服侍向我們 的朋友們和那些患有自閉症的人展現 了我們的生命是為了服侍他人的,這 是我們活出耶穌犧牲之愛的方式。

在教會、工作場所、學校甚至我 們自己的家庭中,我們可能會遇到或 者已經認識一些患有自閉症的人。在 生活中,願我們歡迎和接納患有自閉 症的人,並樂意學習如何關心照顧他 們。願我們的愛沒有分別,願上帝柔 軟我們的心讓我們看到祂如何使用我 們來祝福我們的朋友們以及如何使用 他們來祝福我們。

生活月刊 | 2024年 5 月 第 274期 | 2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