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燈Lighter》第二十二期下

Page 1

22th |自由不自由 |消失的文學 |大辱華時代 |斜槓人生 Slash |雙 gee 我的視頻 |佰拾貳級、佰拾參級 共同製作

斜槓人生 Slash

Alboher所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 現代人因為不再滿足於單一身份,所以藉由多重的身份來豐富自己的生活,通常使用 「/」來區分自身擁有的多種身份。自從中國作家Susan Kuang於2017年出版《斜槓 青年》後,此議題在華人地區的討論度更是不斷攀升。

但大眾認為的「斜槓」真的與最初的定義相同嗎?「斜槓」的外在特質通常是多 重職業、多重收入,因此人們認為多做幾份工作、多賺點錢,就能成為所謂的「斜槓 青年」,但實際上,這卻和「斜槓」一詞的意涵相差甚遠。

過去許多人會認為「斜槓青年」是富人的專利,因為他們有較多的時間與金錢去 做自己喜歡的事,但現今社會流動頻率上升,「斜槓」已不再是專屬於富裕階層的名 詞,只要有能力,每個人能夠憑藉自身的力量創造出更多的生活樣貌,打破單一身份 的束縛。

19
文/楊雁如 王語歆 林叡堂 高煒勛 郭定昀 劉孟瑄 圖/方藝融 陳思樺
「斜槓」一詞源自美國作家Marci

或有許多人會認為「斜槓」跟「兼 職」是近義詞,但相較於「兼職」以 賺錢為目的,「斜槓」的本質並不是 為了賺更多錢或追求更高的社會地 位,而是另一種全新的價值觀,為的 是活出多元且精彩的人生,釋放出自 身的潛能,使心靈得到滿足。

但想要活出「斜槓」人生,並不 是靠短期的努力便能一蹴可幾的。

首先,你必須了解自己的專長及 興趣,知道自己有哪些能力是別人望 塵莫及、無可匹敵的,同時,這項能

接著,你需要擁有足夠的自制力,

能夠妥善的利用及分配時間,否則成為 「斜槓」不但不能使你的生活更加精彩, 反而會讓你常常有種被時間追著跑的感 覺,身上所背負的壓力也會加倍。

最後,懂得取捨是最重要的,就算 有能力的人,也一定還是會有「心有餘 而力不足」的時候,毋須勉強自己把每 一件事都做到完美,否則被犧牲掉的往 往是身體健康以及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20
力也能融入興趣,如此,才能使你有動 力去長久地發展「斜槓」。

採訪

#理想混蛋吉他手-郭哲成 現職醫院藥師兼樂團吉他手。

Q1 在多重身份中是否遇到角色衝突或時間安排的問題? 角色衝突目前還沒有太多,但是時間安排倒是經常會有滿多問題的,例 如同時醫院排班但又要準備表演,甚至同時需要錄製或準備新作品,更可 怕的是如果家裡又有安排要聚會,等於是蠟燭多頭燒! 處理時間安排上的問題,基本就是有效率的把最緊迫跟最重要的事情做 完,其他的可能先求有再慢慢要求好!

Q2 在追尋這些身份的過程中是否遇到什麼樣的阻礙? 我很幸運在任性的選擇斜槓時,一路上都是得到周遭的人的支持~ 家人的部分是,從我大概國中的時候我就明白我把本分做好,家人對於 我玩社團也就不太限制我了~到了現在一邊玩樂團一邊在醫院工作也 是!只是有時候忙來忙去,到後來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會讓我覺得自己

平衡的也不是很好,還要再更加努力!

另外遇到比較大的阻礙就是,在醫院無時無刻都要盡力讓自己多唸

一點書變得更專業,把關病人的用藥安全,又或者跟病人解說藥品時可 以更詳細,讓病人更願意配合吃藥;在樂團,除了每天要堅持鍛煉自己

的技術,同時也要更加精進在創作或編曲的能力!最大的阻礙便是每個 工作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苦練去成長,然而時間不會等待我,常常挑 戰會在我準備好以前就來臨,這個過程是有一點辛苦。

21

Q3 對斜槓一詞有什麼解釋及看法?

斜槓我覺得是這個時代的特權⋯比 起以前學一項專長,在現在成本跟門檻 真的低很多,資源也因為網路發達因此 取得更方便,更有機會促成斜槓!

關於以前與現在對斜槓的價值觀不 同,例如長輩或許覺得,要把大把大把 的時間花在自己的職業上,追求匠人的 精神,但現代人我認為是比較注重於自 己的生活,身心也需要調整好以達到最 有效率的工作。另外我相信,有很多人 到很老了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工作或 是喜歡什麼工作,有一個斜槓的興趣或 工作,或許可以將這個人的價值發揮的 更完整

Q4 想對現在高中職學生說的話

在我高中的時候其實大多時候都埋頭在唸書,然而高三時卻突然覺得我到 底要選什麼科系什麼大學⋯彷彿要我馬上決定以後要做什麼工作,不僅思考的 時間不夠,而且我也對各行各業諸多不了解,那時我真的很徬徨,所以特別想 跟各位高中生說:或許你在猶豫到底對什麼有興趣,或是興趣可不可以當工作 這些困難的問題,但或許可以先選擇一項還算有興趣,但比較清楚可以堅持很 久的工作,工作之餘你還可以朝自己原本的興趣繼續發展!如果是完全很徬徨 的你,沒關係,要做什麼工作本來就是一生的課題,你可以慢慢思考,思考清 楚了再轉換跑道!

22

#劉品序 高雄中學一年級學生

業餘寫手、吉他初學者、個人網站經營者、 語言學習者、家庭植物照護者

這些身分幾乎涵蓋了所有我的興趣(像業餘寫手、語言學習者、植物照護)、或 是我想嘗試的事(吉他、個人網站)。

這些身分是有關創作、創造的領域,需要想像,或是創意,這並不容易,要長時 間練習或是逼自己激發出什麼,隱隱涵蓋了跳脫舒適圈的意義。而我希望這些到最後

都能成為職業,或是能結合其他領域發展更具創造力的事。

角色衝突和時間管理是必然會遇到的問題,也常常遇到課業與這些身分間 不能平均分配的時候。

我在時間管理上選擇來平衡的方法,是先釐清不同身分和所要達到的目標 間所需的時間成本,同時寫下目前的時間分配,逐一列出後就能發現那些地 方做的不好,會拖延到其他身分的時間分配,然後慢慢修正,這些身分的發 展是在課後時間,時間還是有局限,不是每天都有做這些身分的事,會採取 輪流,或是播出十幾分鐘來做。當然這個過程很漫長,不是心血來潮就能完 全分配好,我也還在平衡中。

在角色衝突的部分,則是會釐清各種身分的輕重緩急,必要與想要(學業 與各身分)間的拿捏。有時會困惑,感覺投資沒有見到成果,或學業不穩時 對自己的不信任,這時候就會先暫緩,給自己時間想想,過完這段時間再慢 慢回到正軌,有時反而能釐清更多問題。

23
Q1 在多重身份中是否遇到角色衝突或時間安排的問題?

Q2 在追尋這些身份的過程中是否遇到什麼樣的阻礙?

一開始家長縱使沒有直說,從其他話語上仍表現出不解,例如寫手的部分,他們 會說寫作又不能當飯吃,應該要去做其他更有「意義、穩定」的事,例如學習人體相 關知識等等等,但換從他們的角度想,其實是對於兒女的關心吧。

但最近我發現最大的阻礙卻是我自己,首先是剛才提到的學業和自己想發展的有所衝 突,時間分配難以協調時就會產生焦慮,開始自我懷疑:「這條路是否值得?」。想 很多,又更迷茫。

再者是對自己的要求沒有明顯的回報時也會產生不安,似乎有滑坡謬誤的產生, 以未來的不確定性質疑現在所做的,陷入矛盾的輪迴。

我認為斜槓可以分為兩種,第一是「內 在」所表現的斜槓特質,是一種生活風格、 人生態度,隱含著跳脫舒適圈內在動機。

因為意識到有些事情是想做的,所以想辦 法執行,不是光有計畫,而是藉由嘗試去 塗鴉人生。內在的特質是成為斜槓應該擁 有的心態,而且沒有終點。

第二種是「外在」的斜槓,這種是做 了很多事,擁有很多頭銜的狀態,我認為 外在的狀態是由內在斜槓特質發展出來的 結果(或一部份產物),而不應是追求斜槓 的目標,如果將斜槓和夢想綁在一起,非 得要得到甚麼,反而封固更多可能。因此 不如藉由內在的斜槓引領,能夠意外收穫 更多。

24
Q3 對斜槓一詞有什麼解釋及看法?

Q4 想對現在高中職學生說的話 生在斜槓時代,知道 自己想要甚麼是很重要 的,不知道也沒關係,但 無論如何都要抱持著斜槓 的精神,就去試試看吧。 也不要急,如果覺得一無 所有,就去做好每一件正 在做的事吧。

過去的情況

「斜槓」於千禧時代躍升為常見的新興名詞,在講求快速、多元,且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現代,人們不再被單一的職業所束縛,上班族身兼各 種身分的情形屢見不鮮。美國作家泰勒.皮爾森在《就業的終結》一書中 提及,「跨海的作業模式」、「自動化設備的取代」及「高學歷人口飽和」 將導致傳統工作模式漸漸無法立足於現代社會。當舊時的模式無法滿足工 作者,無法支撐這龐大的全球經濟體系時,斜槓等新興就業途徑便順勢而 起。

在過去,穩定的職業一直是多數人們心中的理想目標,只要手中握有 鐵飯碗,直到退休都能衣食無憂,也因此部分老一輩的人普遍認為警察、 公務員等職業是出社會後的最佳選擇。然而,有別於過往,網路、科技的 興起讓知識更易普及,專業人才流通於國際間,高知識分子日益增加,從 事單一職業不再具有絕對的優勢。就好比部分以石油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國 家,往往會同時發展觀光等產業,以避免當石油受國際價格所影響時,國 內的經濟受重創。同樣的,在競爭激烈的現代,愈來愈多人開始往多元領 域發展,分散單一職業被取代的風險。

25

過去的社會也並非沒有身兼數職的情況,諸如清晨的送報員、傍晚的餐 廳清潔人員等,不過舊時的觀念多為打零工補貼家用,以賺錢為從事多重職 業的目的。對比現今的斜槓工作者,後者多為工作者依據興趣愛好發展不同 面向的長才,精采生命閱歷。

「斜槓」一詞或許可視為進步科技下的結晶,因應快速發展的國際現況, 人們正慢慢探索並步上最適合生存的軌道。也許在未來,斜槓的工作模式亦 將成為歷史,但始終不變的,是不斷追求生命熱忱與希望,正熾烈燃燒的 心,無論你身處何處,它終將引領你步上正軌,成為世界運轉時不可或缺的 零件。

實際上,斜槓從來就不是我們

這個世代的專有名詞,它不僅是一 種與時俱進的生活型態,更是現代

人多元能力的展現。斜槓對年輕人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說,

它已成為多數人不可或缺的,該如

何運用斜槓創造自身最大的價值, 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或許在不

久的將來,斜槓將充斥我們的生活 模式,但在拓展自身專長和興趣的 同時,也要在本業與兼職之間取得

平衡。身處國際化社會的我們,應 當順應這波潮流,將斜槓與日常生 活結合,替自己爭取更好的將來。

26

文/張微咏 黃莉湉 王婕 黃少虹 黃彥齊 洪珝喬 圖/楊雁如

什麼是支語?

相信各位時常於社群軟體、「油管」,甚至是與好友聊天時會聽到「小姐姐、 視頻、信息」這類無法稱其錯誤,卻又會在聽見時稍覺怪異的詞彙。而「不要說 支語」等譴責語句在社群媒體上也屢見不鮮。

然而,什麼是支語呢?

被稱之為支語的詞彙又是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會不會還有很多隱藏於本 土語言之中的支語呢?

在詳細介紹前先來看看支語是什麼吧!

支語,意指中國(支那,China)用語。近年中國媒體資訊輸出量急遽增加, 資訊傳播亦成為中國官方滲透他國的方式之一,在娛樂、影視、知識傳遞等方面 輸出並扎根,潛移默化,強勢入侵他國語言結構鏈。

由於使用支語的人日漸增加,PTT 鄉民百科內更是提到有一網路用語為

「支語警察」,專指喜歡糾正他人使用 中國用語的人。

在進入正題前可以先來玩個小測 驗,看看自己是否說著支語卻不自知!

27

(本測驗由「興趣使然研究小組」製作)

有些人會覺得那些支語看著不太習慣,常有種奇 怪的感覺,如果把視角縱觀至整個華語圈,則會發現 這樣子的互相不理解、不習慣、甚至不舒服是有原因 在的。

語言不是憑空產生的,容易被經濟、社會體系、 教育、移民文化、歷史背景等所影響著,進一步發展出各種具有地區特色的語 言。而英式英文和美式英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無論是在兩岸或華語使用者皆有人在研究華語的差異性。在《兩岸現代漢 語常用詞典》(一本兩岸合作撰寫的詞典)中,提到兩岸之差異性詞語分類有: (1)異詞同義:錄影機/錄像機、雷射/激光、計程車/出租車等。

(2)同詞異義:公車、高考、高工等。

(3)有同有異:緊張、刮鬍子等。

(4)大陸有而台灣無:灰色收入、彩電等。

(5)台灣有而大陸無:法拍屋、紅唇族等。

此外,2020 年 Dcard 網路論壇亦統計出前 15 名使用頻率最高的中國流行 用語:

「閨蜜」、「立馬」、「特好/特別好」、「網紅」、「顏值」、「小姊姊(小 姐姐)」、「在線」、「奇葩」、「信息」、「好評」、「套路」、「老司機」、 「學霸」、「佛系」、「視頻」等。

相信讀者們可以發現這些詞彙大多曾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一部分可能在台 灣過於普及,導致大眾並未意識到這是來自中國的用語,也有部分能卻很明顯 能夠感覺得出來與我們平常的用詞不同。

「我最近跟姊妹的關係很好,我們會一起看影片裡的女生吃東西,他們都超漂 亮的。」

試試看把以上的詞彙用一些「支語」替換進去:

28

「我最近和閨蜜的關係特好,我們會一起看視頻裡的小姐姐做吃播,他們的 顏值都頗高呀。」

經過以上的詞語代換,各位會不會很直覺的發現「欸?好像不太一樣」, 接著開始思考哪裡出了問題?

我們發現到(4)大陸有而台灣無的中國用語大多是隨著時代演進、科技 發展、流行文化所發展出的全新詞彙,解釋一個全新的物品或是一個概念。

同時,我們也認為(1)異詞同義是臺灣人最需要有警戒心的部份,簡單 解釋就是兩岸其實都有各自使用的詞彙來描述一個現象或是物品,例如:既然 已經有了影片那為何還要用視頻?這裡我們推測以下幾種原因,讀者也可於下 一段的問卷結果重複驗證一次。

1. 為了與不同語言的人溝通

2. 認為「視頻」這個用語比較好

3. 生長環境或是學習內容就是使用「視頻」這個用語

4. 覺得用哪個都可以

為何支語會被視為威脅?

為何這陣子支語這個議題又浮上檯面呢?

很大部份的原因與社群軟體及影音平台的興起有關。雖說過去在PTT或 Facebook等平台就已經有人在討論支語,但近年來,中國的社群軟體大增, 如「抖音」和「小紅書」等,在臺灣更是擁有越來越多的使用者,讓人不禁擔 憂支語是否因而取代了台灣人的習慣用語。而且同時還有使用者年齡層不斷下 降的趨勢,讓我們不禁擔憂兒童在語言能力還未發展完全時可能就被影響。

同時我們設計了一份表單,學生為主要受眾,共蒐集146份資料,欲藉此 了解學生族群對支語的認知程度,並獲取他們對支語的想法。

表單的問題大致上可以分類成:「英翻中」、「二選一」、「是非題」與 「問答題」

29

你習慣使用哪個詞來表達good morning?

你通常會用哪個詞來表示video?

這兩題從英文翻譯成中文的角度切入,選了兩個較廣為人知的支語,發 現在兩題都有約10%的人會使用。

這裡的「質量(念作 ㄓˋ ㄌㄧㄤˋ)」屬於前文所提及之(2)同詞 異義,在台灣大多會解釋為物理的專有名詞。而臺灣用語「品質」與中國用 語「質量」兩者語境才是相同的,皆用於描述物品的質地。

我們在表單內設計兩道是非題給受試者測驗,觀察有多少比例的人知曉 部分在台灣被廣泛使用的詞彙實際上是中國用語。

「學霸」是一個中國用語嗎?

「網紅」是一個中國用語嗎?

藉由測驗結果可以發現:「我們是有可能不知道支語的」。

這些在學生族群、新聞媒體、社群軟體等地方常出現的詞彙其實都是支 語,支語就在你我生活周遭,也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滲透了我們的對話,大 家卻很自然地使用著。

30
以下哪個詞是中國用語? 以下哪個詞是中國用語?

平常與人溝通時會提及中國用語嗎,是在有意或無意間 使用的呢?

根據問卷蒐集結果發現,絕大多數人都會去避免使用中國用語,只有在少 數時候不小心會使用到,而表單回饋中也有人表示某些中國用語已經太普及化 了。

「我想避免使用支語」的前提是我要能夠分辨支語。

相反地,有些人會有意識地使用中國用語,因為他們發現在臺灣沒有一個 能夠代表該概念的詞彙可以使用,而正如前段所提及的差異性詞語之分類,以 (1)異詞同義和 (4)大陸有而台灣無二種比較,(1)異詞同義的中國用語 就使用上並無必要性,例如有了「影片」就不需要用「視頻」了,但在(4) 大陸有而台灣無在使用上的可能性便增加,甚至不會被發現這是支語。

認為中國用語在台傳播對我們有無影響,為什麼?

認為有的人表示:

1. 詞語表達不精確。

2. 原本用法慢慢被替代至遺忘。

3. 有。語言的形成背後通常跟文化價值觀有關,學習語言的同時就會接觸到價 值觀。

4.有,原本台灣就有的語詞改以他 國用詞,儘管看似是文化交流下的現 象,其取代原先用語的頻繁程度卻令 人覺得有些不妥、警戒,特別與該國 有政治敏感的關係,應注意所謂文化 融合、甚至同化的潛在問題。

5. 我會覺得是一種滲透,認知作戰的 感覺,蠻容易影響青少年的心理。

6.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使用中國社 群軟體,尤其是對這方面還不了解的 中小學生,甚至高中生,容易潛移默 化,日常用語開始混入中國用語。

31 Q Q

認為沒有的人表示:

1.中國用語就像台灣也有日本用語。

2.兩岸因為地理位置近,語言和文化融合的現象會出現我覺得很正常,也一 定會對臺灣造成一些影響。但可能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對中國大陸不滿,所以 特別排斥中國用語跟文化,但我覺得其實不用特別排斥,把他們視為可以健 康交流的外來文化,然後努力保持自己本國的語言就好!

3. 新詞彙的引進可能讓我們的表達更豐富,同義詞可以帶給人們新鮮感。

4. 我對這個議題持中立立場,但與其說是中立,不如說我也不確定答案。 如果中國想要文化同一,影響語言的使用很可能會是一個途徑,畢竟語言就 是每個人每天一定都會接觸到的,有很直接的影響;但我認為全球化的時代 各個國家之間有文化的交流與互相學習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只是台灣狀況特 殊。最重要還是大家要有維持現況或台獨的意識,這樣一來那些用語即使傳 播過來也未必能夠成為中國統戰的文化武器。但實際還沒發生過這些事,所 以我也沒有很清楚哪邊的可能性比較高。

總結

許多人認為支語是種潛在威脅,擔憂、害怕將來的數十年間將被中國滲 透,導致原有的用語消失;卻也有部分人認為應將其視為多元文化的一環, 主張不應基於政治因素便排斥這樣的外來文化。中國用語目前在台灣還是不 被允許出現在較嚴謹的文章或是被公家單位使用,一旦使用了就會被媒體大 肆報導批評某某單位是「共匪」,讓人不禁反思,當今社會部分對支語的批 判是否矯枉過正? 理解一個詞語背後的文化脈絡,任何人皆有權利選擇是 否使用外來的字彙,不過最根本的道理,仍須以不侵害他人為前提。

我們認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個詞語背後都承襲了該文化的社會脈 絡,若台灣本地的用語就這樣被取代,就如同強勢文化侵略了弱勢文化並取 代它成為主流文化。

32

目前臺灣對中國用語議題卻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共識存在,隨著網路世界 的興起,我們能夠接收到來自世界各地大量的資訊,也能向外輸出很多意見 與想法。然而,讓這樣的語言文化自由發展是好的嗎?

在這個議題上還有值得討論的題目,需要溝通找到共識,無論是為了方 便、趣味、文化還是各個不同原因,仍有待大家一起找到一個平衡點。

33

發行人

贊助名單

六合夜市 亞舍紅茶冰

六合夜市 金桔檸檬 六合夜市 天下第一味無骨鳳爪

六合夜市 現煎鳥蛋

六合夜市 鳥蛋蝦球煎鳥蛋

新崛江 健康新主張 糖葫蘆

新崛江 豆乳雞 龍珠 搖搖薯條

瑞豐夜市 劉家莊 木瓜牛奶大王

瑞豐夜市 射氣球

瑞豐夜市 伊町站日式岩燒無骨雞腿排

印刷廠

廣印棧 高雄市三民區山東街176號

公關 呂宗翰 錢俊廷 袁子媗 郭定昀 賀晉岑 施妙臻 高煒勛 黃彥齊 莊婷之 陳紫瑩 王語歆 陳雅玹 楊森智 溫岳鋐 陸慧音 顧承祐 張欣翰 張宸瑋 黃千綺 李長逸 美編 曹瑈芠 張恩喬 黃少虹 方藝融 楊雁如 郭宇倩 顏妤帆 陳思樺 葉書辰 林宣襦 行政 邱少星 高鈺涵 李長逸 孔令妍 蔡欣霓 陳昱軒 文編 溫岳鋐 黃千綺 郭子瑒 王珮宇 王婕 周妤謙 江賴育柔 龍耘心 劉孟瑄 張微咏 魯謙 顧煌龍 洪珝喬 林叡堂 王鼎鈞 王念筠 古采彤 徐鈺婷 排版 許欣憶 鄒芸甄 王姵如 吳博楷 柯翊晟 楊子平 鄭吉廷 莊惠伃 網務 楊子平 柯品瑜 唐瑀希 黃庭筠 潘苡晴 黃莉湉 潘又碩 顧承佑 李祈嫻

高雄市鼓山區捷興二街 18 號

高雄文史館

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 39 號 貓手book&shop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 68 號 越南中原咖啡

高雄市三民區明仁路 61 號

書店喫茶一二三亭

高雄市鼓山區鼓元街 4 號 2 樓

鳳中

圖書館櫃台

前鎮、雄中、雄女

福利社 附中

北辰三樓電梯旁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 214 號 散步路徑雪花冰

高雄市左營區立信路 87 號 理牢桌遊城

高雄市鼓山區裕誠路 1031 號 2 樓

新濱碼頭藝術空間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 64 號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三餘書店

INSTAGRAM

CROWD FUNDING

FEEDBACK FORM

封面設計:郭宇倩 封面主題:紅鞋

設計理念:

以《自由不自由》中的紅鞋意象為 出發點,不論穿上或脫下,其實自 身都囹圄於肉眼不可見的各種束 縛,或許是社會觀感,或許是禮教 習俗。想以稍嫌刺眼的紅色線條來 意會那些不可明言甚至不可見的 鎖鏈。或者你也可以將紅色解釋 為我們的共產好朋友,細思極恐啊 各位。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