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燈Lighter》第二十期下

Page 1

平起平坐|LGBTQIA+ 更生柢固|撞鬼那些小事 媒體生態|回顧諫燈20期 沒有盡頭的路-學生自治

更生人,是指服刑過後重獲自由,再次融入社會生活的人民。不只如 此 「更生人」這個名稱還隱含著正向的意義,指他們對犯下的過錯已深刻地反 省,並且改過自新,正向積極的重返社會。

但現今社會看待更生人的眼光其實不如想像中友善,更生人們在重新融入 社會的路上仍充斥著許多名為「偏見」的礁石:遭受特殊眼光、被雇主不平等 地對待等等。種種不順遂都可能使更生人們再次犯罪,進而形成負面循環,甚 至成為媒體炒作的素材。

而本文以「社會的偏見」為中心,進一步深入探討更生人在重返社會的漫 漫長路上遇到的四種困境,以及高中生們對這些情境的反應,並檢視政府目前 是否確實的作為。

隨著時代變遷,人們的想法越來越開放,

且極力追求民主和平等。相信大眾對「更生

人」 並不陌生,但就算到了現在,大部分的 人對他們多是負面評價。那麼,在這樣的環

境下,更生人又該怎麼回歸社會呢?為了更

了解現代高中生們對更生人的看法,我們假

設了一個情境來訪問四位高中生們的反應和 想法。

26
高中生所遇到的「更生路」

一、當你在路上無意間聽到附近某個陌生人曾被關過,你的反應是?

據這四位同學的回答,他們一致表示他們會離那位更生人遠一點,並且害怕 更生人對他們不利。

二、當你和朋友在路上偷聽到附近某個陌生人曾被關過,你的反應是?

二位說同學回答不會特別在意,因為有同伴在旁邊。一位同學表示他還是會 害怕並遠離 ,另一位同學則表示他會在朋友陪同下偷偷觀察那位更生人。

三、當你在路上無意間聽到附近某個陌生人曾被關過但犯下的罪行不大或 情有可原,你的反應是?

三位同學都表示會憐憫且同情他,而一位同學表示沒感覺。

四、當你在路上無意間到附近某個陌生人曾被關過且犯下重大罪行, 你的反應是?

四位同學都回答會立即遠離,因為害怕他有可能再犯,並且多少會對他投以 歧視的眼光。

以上四位同學的回答裡,幾乎沒有一個是負面評價 的,雖然得知原因情有可原時可以被接受,但人們平時 在路上並不會知道此更生人是為什麼入獄,雖然是基於 保護自己,但是大部分的人還是會對其有所顧忌。

社會對更生人遭受害怕和歧視的應對措施是透過舉 辦演講和宣傳,讓大眾知道更生人並不完全都會再犯也 並不可怕,希望藉由這些活動,讓大眾對更生人有更多 認識,且讓更生人更容易回歸社會

。但這因為這是主

觀看法,無法讓每個人都可以減少歧視和刻板印象,但 相較於從前,想法已改善許多,但普遍的民眾還是存著 一絲不好的印象,所以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27

無法更生的履歷

離開如死水般的獄中生活後,更生人往往很難立刻在這日新月異的社會上找 到立足之處。漫長的刑期斷絕了他們的人際關係,抹不去的前科更使謀求生計上 難上加難。根據法務部106年的統計,更生人就業率約為77%。同一份報告還指 出,有32%的更生人曾因前科而遭受歧視。無情的數字訴說著,他們的過去就 好似一塊在皮肉裡生了根的疤痕,一輩子也洗不淨這污濁。

而沒有就業經驗的高中生們對這種情況會有什麼想法呢?作者在假定:「身

邊的更生人親友找不到工作」此條件下,對幾位高中生進行了訪談。

遇上更生人親友找不到工作時該怎麼辦?高中生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有人下意 識想與之一刀兩斷,有人認為可以去考取無歧視管道的公職,也有人發下豪語:「不 必工作,我來養!」。藉此我們可以發現部分高中生們有著較超脫現實的想法,但 重要的是,是什麼促使部分高中生選擇與親友斷絕關係呢?

這可能是常見於更生人身邊的

「家庭支持系統失能」使然。國內外

研究顯示更生人出獄後,家庭和就業

適應良好與否,與再犯罪之可能性有 高度相關。更生人若因曾犯下的錯誤

而遭到家人的不諒解甚或拋棄,萬念

俱灰下可能對「更生」失去信心,而

後重返犯罪的不歸路,或掉落至社會

底層成為街友。例如台灣就曾有本土

調查顯示有兩成的街友有前科。

28

為了消除更生人找不到工作可能造成的種種問題,政府了提出輔導就業對策 ──透過矯正機構財團法人台灣更生保護會每個月對收容人實施就業、創業諮詢輔

導,以求 在受刑人出獄前先培養其正確的求職觀念,並透過出獄後追蹤輔導,加 強個案就業意願。針對工作經驗與能力的不足,輔導就業的項目裡也有商請委員及 更生輔導員自營企業提供就業機會,或是運用廠商徵才廣告資料,主動宣導及徵詢 企業提供工作機會,增加更生朋友就業的機會,或是補助更生朋友參加技能檢定的 費用。

另外訪談之中有高中生表示更生人親友可以嘗試自行創業,如到夜市擺地攤或 開花店、餐廳等。然而更生人的財務狀況多半不太穩定,甚至有不少人負債累累, 如此種種因素下,何來資金創業?對此政府也祭出創業貸款的幫助,只要符合更生 保護法第2條所定受保護人身分,五年內皆可申請。

然而這些政策看似疏而不漏,成效卻不是如此。前面提到的106年更生人就業 率為 77%,相較103年統計的81%,不進反退。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甚至 有調查 指出2015年監獄新收的受刑人中,有77.5%是有前科紀錄者。由此可見, 距離讓所有更生人能夠真正順利「更生」的目標,似乎還有一段長遠的路。

更生人與家人的疏離

熬過無數個不見天日的日子 ,重新獲得自由的更生人滿心喜悅走向別過多年的 老家,拉開大門的那刻,迎來卻是滿帶不屑的眼神,抑或冰冷 、比路人更陌生的 問候 。這樣的衝擊、這樣的失落,正在臺灣無數角落發生著。但究竟是甚麼使得 血濃於水的親情變得這樣疏離? 作者經過資料查詢及個人訪談後 ,得出以下三種 可能。

錢、親情?

受刑人一離開監獄,馬上就面臨龐大的經濟壓力,如:負債、健保、各項雜稅 等等。 對尚未有穩定收入的更生人來說,唯一的救贖便是家人的支援。但大多數 更生人在入獄前家庭經濟狀況甚良好,況且家中成員也有各自的家庭要照顧,因此 多數人在聽聞剛出獄的親友急需用錢時,往往是避之唯恐不及。一位更生人曾坦言

29

或許有些人會質疑,服刑期間從事勞務,監獄應會給付勞作金,如此更生人怎

麼會有缺錢的問題 ?但大眾不知道的是,更生人在服刑期間的收入相當微薄,加上 獄中的許多日常用品都需仰賴自行購買,換言之 , 在監獄裡存錢幾乎是不可能的 任務。

那麼高中生們面對剛出獄的親友需要錢花用時給出的回應,和成年人會有什麼 不同呢?

根據訪談結果,高中生們不排斥借錢給親友,幫助他們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 但有高中生表示會讓他們負擔一部份金額,使他們有參與重建自己生活的感覺。比 較高中生和成人的差異後,我們推測因為賺取及管理資產的經驗落差使得高中生較 願意對親友伸出援手。撇開對善惡的觀點,至少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高中生和成年 人價值觀上的異同,可以讓社會重新思考更生人的價值所在。

你讓我很丟臉!

另外兩個造成家人對更生人親友疏離的可能原因分別是社會觀感,及與 更生人親友入獄前相處不融洽。一部分不願接近更生人親友的人是因為不想 被其他人說閒話。曾經身陷囹圄這種事本來就不大光彩,要強迫疏離更生人 的親友改以笑容面對更生人似乎有點困難,在做出改變的行動前,讀者們可 以先看看高中生們對此情境有何種回應。

「如果不是太重的罪刑,其實我不會排斥與他交流」,一位高中生這樣 說。或許是世代使然,高中生們比較不在乎社會大眾的看法,另外亦有可能 是社會歷練較少的緣故,高中生們比起成年人更相信獄中的日子能深深改變 一個人。作者認為這樣的想法很具有價值,若高中生的包容給了更生人改變 的機會,這絕對值得拍手慶賀;即使高中生最後仍因自己的信任而感到失望, 那也是無價的學習。

現在政府也對上述更生人的困境做出一些行動,像是透過扶持民間機構 ──台灣更生保護會──給予更生人經濟支援,以及著手修復更生人與家人 的關係等等。但仍然有許多人手不足之類的問題存在,對於更生人的議題, 我們還需付出更多努力。

30

成見、體制,更生人的就業之路

若你曾以「更生人」做為搜尋引擎的關鍵字的話,你一定會發現「更生人就業 問題」這個相關詞條列在最常查詢的前十名中。的確,如議題一和二所提及,更生 人在就職意願及就職能力上都會受到較大的考驗。因應這點,某些公司會基於企業 倫理而特別聘用更生人,就為了減少更生人在工作上的挫折,並重建更生人的人性 尊嚴,甚至更有些企業主自己本身是更生人── 好比福將人力工程和潔安清潔公 司──他們以補齊更生人面對的社會安全網作為回饋社會的方 式,期望可以建構

一個互相尊重的社會。

然而在幾位高中生的口中我們得知,他們對更生人之態度是會有「等級差異」 的,我們分別訪問了五位高中生在不同狀況下,如果知道自己去的便利商店有更生 人店員的時候,會有什麼反應。

在得知該店員是竊盜犯後五人皆表示自己可以自然進入店家而不會感到害怕, 因為他們認為有竊盜前科的店員不會偷客人所購買的商品,就算偷也是對店家造成 損害而不是自己。

而在假設店員是性騷擾犯的情況下,有部分同學表示自己會另尋一間店光顧, 因為擔心可能會成為該更生人下手的對象,但也有兩位同學認為自己曾學過防術, 或因為自己的生理性別, 而不會有害怕更生人的狀況。

在店員有暴力前科的設定中,五位同學皆表示自己會避而遠之,甚至提出應該 該店家設置在警察局附近。

儘管面對不同的更生人,高中生們的反 應不盡相同,但他們還是在針對更生人曾犯 下的錯來為更生人們未來的舉動做假設,並 沒有確切的回答到認為入監服刑後犯罪的動 機已消失。故在人們對更生人的預設立場尚 未完全消除之前,更生人們仍面臨著就業困 境。所以政府在 2002年便立《治安顧慮人

口查訪辦法》,定期查訪曾犯竊盜、妨害性 自主等罪之對象。

31

然而此法於十八年前早已立下,訪問中收到的回饋卻是人們依舊對有更生人 存在的社會感到恐懼,那是否代表警察沒有辦法落實這項法律,或是法律沒有達 到穩定民心的效果呢?針對這點,108年由地檢署和更生保護會建立的《犯罪被 害人保護業務聯繫平臺》,被譽為「社會防護網 2.0」,地方政府和議員們正朝

法令以外的地方著手,推廣社區關懷的觀念。在訪談的最後,我們發現有些人不 是不願意接受更生人,而是不了解在政府與民間的配合下,更生人並不會對自己 造成傷害,所以我們呼籲讀者,請隨時關心社會動態並保持開放的心態, 才能 打造一個對人類更友善的社會。

由上述四個案例可以看見,我們的社會對於這群渴望展開新生的人不一定抱 持著善意。雖然國家早已制定法律進行規範,也有許多民間團體著手進行協助, 然而許多社會大眾的刻板印象仍然很難消除。隨著公民教育的普及與思想進步, 其中有許多的誤會已經被解開,但透過採訪結果可以得知,社會對於這部分的闡 釋與配套措施仍有待政府與人民加以整合。若是家人害怕丟臉、路人害怕被傷 害,整個社會因為無知而陷入恐懼,將會不知不覺的粉碎更生人重返社會的意志 與信念,陷入更加負面的循環。倘若我們願意在逃避與批評之前先予以了解,就

可以 減少很多無謂的傷害與畏懼,進而使社會擁有更好的風氣。目前的更生人 仍然在就業問題與再犯率等等數字間徘徊,遊走於不同的困境之中。只有人們願 意理解並且包容,才可以塑造一個更加和諧正面的社會。

32

LGBTQIA+

憑藉愛與勇氣,追尋身而為人去愛的權利

文/魯謙、陳儀靜、李長逸、呂宗翰、周妤謙、許欣憶 圖/張恩喬、顏妤帆

什麼時候,連不影響別人的做自己,都成為一種可以被憎恨的理由?

偏見有時不只來自憎恨,也來自那因未知而無限放大的恐懼,挾帶著群眾的力 量,成了一股捲著敵意,由整個社會的碎片構成的暴風,無情地肆虐。

當一群勇敢追尋自己愛之權利的人,追尋的方向恰巧和大家有那麼點不一樣, 這股殘暴就冷血地撲了上來,直到追尋者微笑著,逐漸支離破碎。

他們不需要被同情、被包容,只需要這個社會放他們自由,讓他們好好的,跟 自己的愛人快樂的活下去……。

他們並不是被詛咒。能真正發現並接受自己想怎麼愛,是一種祝福;他們也不 會散播瘟疫,我們都以相同的方式呼吸著同樣的空氣;他們並不能以怪異或者奇特 去形容,因為所有人是一樣的。

對於那些按照「正常」活在這世界裡的人來說,沒有必要接納對於他們來說太 新穎的觀點。而突然要求他們正視社會上一直有著一群悖離他們畢生尊崇的倫理的 族群存在,也許太過急躁與混亂。但當「不習慣」與「無法適應」成了傷害、甚至 壓迫他人的理由,無庸置疑的,這就是不可容忍的歧視。

筆者認為,是可以不支持的,畢竟一個自由的社會本來就可以接納不同的聲 音,但是真的能用「捍衛論點」作為理由而試圖抹滅、殘害、壓迫與自己不同人們 的存在嗎?

「然後他們總說我們是怪胎。」
我們都是人,會哭、笑、愛、恨的人。

台灣社會對於LGBTQIA+族群的態度

我們由發出的問卷數據統計,台灣多數人對於LGBTQIA+ 族群予以尊重,代表台灣的民風對於性傾向少數逐漸走向較開放 的態度。

但收到的回饋中有相當多人提到:「父母『支持』性少數族 群,但不希望自己的小孩是。」筆者認為是因為現今社會對於性 傾向少數族群仍抱有特殊意見與投以異樣眼光。天下父母心,誰 又希望自己的孩子被社會所歧視而虧待呢? 但是,性傾向豈是 別人說改就能改的?筆者認為該改變不是個人的性傾向,而是對 少數族群投以歧視眼光的社會環境。與其強迫他人符合社會所制 定的框架,不如停止對超脫框架者的質疑與歧視。不是因為同志 專法通過了同志才變多,更不是因為同志專法倡導民眾成為性少

數,而是因為看見了社會風氣愈趨開放才使得許多未曾出櫃的性 少數者願意大聲說出自己的性向。即使可能淪為社會大眾排擠歧 視的對象,他們仍勇敢展現出自己的「與眾不同」。

回到問卷結果,其顯示受試者多由網路接收與LGBTQIA+ 族群相關的知識,其程度更甚於師長與同儕,但並非所有人皆

完全了解其樣貌。對於社會大眾,LGBTQIA+族群仍蒙有一

層神秘的面紗,這也是社會對於性傾向少數族群會有偏見的原 因之一。威‧赫茲里特說到:「偏見是無知的產物。」或許當 LGBTQIA+族群能更被社會所理解時,他們也能一一卸下大眾 曾經因為無知而加諸於他們身上的種種苦難與負擔。而筆者認為 網路即為很好的媒介,人們能夠透過網路,對未知有更進一步的 探索,逐漸理解LGBTQIA+族群鮮為人知的一面。

34
接下來,我們將粗略的介紹LGBTQIA族群。

「性少數族群的簡介」

LGBT,四個熟悉,也許日常中會出現的字母。LGBTQIA,

七個常常被用在看似專業討論中的字母 ;七個經過了好久好久的

努力,才終於能被大聲說出來的字母;七個歷經長久的奮鬥,才能

真正地以它們象徵的意義,在世上驕傲行走的字母。

is for Lesbian,女同性戀。

is for Gay,男同性戀。

is for Bisexuals,雙性戀者,他們的愛情無關性別。

is for Transgender,跨性別者,生理性別與性別認同不一樣的族群。

is for Queers,酷兒,原本是一個貶義詞。如今已洗去了一切污名,用 來代表尚未覺察自己性向或尚在摸索的人。

is for Intersex,雙性人,生理上擁有雙性性徵的人,得以選擇要保留 哪種性徵。

is for Asexual,無性戀者,or Ally,同盟者。前者是最單純的愛,甚 至無關於性;後者則是願意支持與他們不一樣的聲音,甚至為他們奮鬥 的異性戀者。

縱然現今的世界似乎已經十分多元,並有許多起身爭取平等的聲音 ,然而 我們所追求的愛不論幾個字母都說不完,也永遠不應該被說完……。

35 L G B T Q I A

這是一個,有一天,每個人都是酷兒的故事。

原本,勇敢追求愛是人的權利,不該被宗教的觀點所侷限。一個宗教 信仰者,應如何看待該教經典,實屬核心議題之一。

以基督宗教體系而言,因歷史流變,分支出新舊教之別,並約在四世紀時 逐漸固定,成為現今我們所說的「聖經」,兩者整體而言差異不大。隨著時間 輪轉,傳統教義受到衝擊,眼看信仰變得支離破碎的守舊派,開始緊咬字面上、 合乎自己理念的經文不放,扭曲、胡亂翻譯的不計其數,他們「選擇性地」回 歸他們所認為的經典。

古亭基督長老教會牧師陳思豪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說:「我同意基督徒 可以從《聖經》裡得出『上帝不喜歡同性結合的結論。基督徒可以從宗教觀點

不贊同,但不可以從社會方面妨礙同性戀者的權利。」陳思豪牧師也表示反同 婚教徒最常使用《羅馬書》與《利未記》來支持其論點,而反對此論點的陳牧 師與其相關人物因此備受歧視,但《聖經》完成於千年前,當時的社會風氣早

以與現今相差甚遠,並且,試想,多年前的我們也未曾想到智慧型手機、飛機 等器物的出現,抑或從君權神授到主權在民的啟蒙運動、日漸出現的民主制度 等,因此在器物與制度層面的變遷下,理念難道不該與時俱進嗎?

佛教體系較為龐雜,對於不同性傾向的態度亦不相同。有嚴厲如釋宣化 者,也有支持同志平權的比丘尼釋昭慧。宣化上人曾開示男男或女女相愛結婚 是一種邪見,將使亡國滅種,以此看出其教派對同性戀持非常深重的批判態 度,認為是邪淫中的邪淫。而釋昭慧認為所有的情慾皆來自本能,人的情慾沒 有所謂的神聖與罪惡,其也指出對於婚姻體制破壞的疑慮是不必要的,因為體 制向來不是完全固定而不變的。不過,即便佛教體系持有多種不同意見,其教 界大體仍處於溫和的態度。

不丹薩迦派的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表示:「同性戀性行為只是另一種形式 的執著,它與異性戀性行為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區別對待這兩者就如同認 為喜歡吃披薩比喜歡吃檸檬飯的人糟糕一樣,是不可取的。」而雖然佛經與論 典中沒有提及「相較於同性戀,異性戀的不善程度較低」,其仍受文化影響頗 深,不幸,卻也不可避免。

36
Christianity Buddhism
「以宗教看LGBTQIA+」

Islam

伊斯蘭教的著名學者謝赫及沙非(伊瑪目沙菲)規定禁止同性之間 的性行為,違反的人會被處以極刑,於不同的法律下有不同處理手法, 部分人會被處以死刑,部分人則會被監禁,較世俗的國家雖然以穆斯林 為主,但不依上述手法處理。與嚴格的法律相反,中世紀以降的穆斯林 詩歌及文學卻反映出同性相愛的傾向,並描寫男性之間的愛。當代學者 Scott Kugle主張魯特傳說並非著重在性行為,而是部落的背信和對羅 得預言職分的拒絕。相關經文指涉的亦是非合意的強暴性行為,因此古 蘭經並不禁止同性之間的性行為。

近年來社會風氣愈發開放,大眾一般不會太介意別人是同性戀 者、跨性別者等LGBTQ族群。

在北歐北美等對同性接受度比率極高的地區,就有很多在不同領域裡發光 發熱的人是非異性戀者,他們為自己是誰、愛什麼樣性別的人感到驕傲。比如 脫口秀主持人Ellen。而亞洲也有越來越多名人公開出櫃,比如知名作家白先

勇、主持人蔡康永、金星,縱使作為同性戀或跨性別者,依舊沒有影響大家對 他們的喜愛和崇拜。

然而,在華人社會,同性戀者出櫃仍然面對很多的壓力,過半數的同性戀、 雙性戀者表示在未來五年不可能出櫃。的確,性取向和性別認同在華人社會裡 很容易變成取笑的話柄,社會的不理解、不認同是一個原因,但更主要的,是 家裡的期待。

華人的傳統文化裡認為,結婚是以傳宗接代為基礎的,所謂「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拒絕傳宗接代是不孝的表現,這種觀念根深蒂固於每個人心裡, 孩子出櫃對於長輩或者家人都是一個打擊,好面子的習性也讓家人不願意接受 或承認。

反觀西方國家的風氣,這樣的事情似乎少見很多。他們對婚姻和性的態度 開放,合得來就在一起,反之就離婚,婚前性行為的比率極高,自然對於性的 對象是否為同性也就不那麼在意。

而我們總說東方文化保守,但實際上從漢代就有「斷袖」一詞來形容同性 之情,歷史上的皇帝也有男寵的存在,至於西方的清教徒是完全不可接受同 性。從歷史角度來看,古代西方社會比起亞洲保守的多。那是什麼原因,造成 現在這種差別?

37

光教育上就有極明顯的差別。至今,我們的國小教科書依舊是「兩性」教育,

國中教材才開始出現多元性別觀點,為什麼不在最初的學習中就傳達此觀念呢?保 守團體質疑,這樣的課文內容是在鼓吹變裝癖和變性等行為,也像在灌輸青少年可 以選擇要當男生還是女生的想法,進而影響對於生理性別的認同。但其實,孩子不 是「變成」同志,而會「發現」自己是同志。

北歐的LGBTQ包容教育從幼稚園就在實施。瑞典叫做「粉紅教育」,沒有 正式課本,而是用繪本和故事的方式來包裝,教育部向幼兒園推薦的書本談不同的 家庭組成,讓孩子認識到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都是有可能的。加拿大在推動「反恐 同教育」之初引起了很大的反彈,也花了很多時間跟家長、公立天主教學校溝通,

釐清課程內容,而他們的堅持也呈現好的結果,如今加拿大位居同志友善的國家第

當然,這種觀念不是讀了一本書、聽了一場演講就可以被改變的。教育只是一 種觀念的告知,只能造成部分影響,像是多元性別的教育和法律體制都相對完善的 瑞典在2020年的「同性接受度比例調查」中便高達94%,但價值觀的改變與否決 定權還是在自己手上。

在現今的社會,所謂「幸福的家庭」有太多的風貌,這是一個既存事實,是我 們沒辦法否認的。很多地區都參與了平權運動和遊行,可口口聲聲的喊著友善、平 等、尊重,刻在骨子裡的卻依然是歧視,不喜歡和自己不一樣的人,這樣又有什麼 用呢?日常生活本身才是真正的表述。

不管文化背景,婚姻平權、多元成家,這些其實都只是一種字面上的契約,每 個人都有權利去愛自己所愛的人,無關乎種族、宗教和性別。愛很自由,也有很多 形式。可以不支持,但至少不要攻擊和言語傷害,人與人最基本的相處就是互相尊 重,放下對他們存有的既定印象或偏見,去真正的理解LGBTQIA+,無聲的陪伴 才是真正的友善,才是最純粹最單純的友好和尊重。

希望有天多數群體能夠不再對少數族群投以異樣 眼光並懷抱偏見,而是理解他人的「不同」,畢竟我 們都生為人,愛的也都是人。只是選擇不同而已,並

38
一位。
love love
沒有什麼不一樣。

沒有盡頭的路—學生自治

—只要不平等還存在於校園中, 我們就不能停止對學生自治的追尋。

文/ 張簡寶惠、曾祈翰、許靜玟、姚瀚晴 圖/ 張簡寶惠、楊雁如

學生自治的意義

《高級中等教育法》第 53 條訂定:「高級中等學校應輔導學生成立由全校學生選 舉產生之學生會及其他相關自治組織⋯⋯(以下省略)」,這是目前高中職都有學生自 治組織的原因,但學生自治不單單只是法律創制出的一個體制,追根究底,我們必須回 歸一個概念,也就是

「學生為教育的主體」這句話雖容易理解,但置身真正的

教育現場,主體卻常常失焦,校園裡大部分的決策都由大人們

所決定,只因他們才是真正握有權力的人,身為學生我們沒有

權力,我們無法參與決定,我們只能任人宰割。

在創立學生自治組織後,學生們認為獲得了權力,獲得了能夠改變些什麼的機會;

事實上並沒有。直到更多校園中權力不平等的關係浮上檯面,我們這才發現什麼都沒有 改變,學生在各種會議上投票仍然是被壓倒的那一方;校務會議上教職員工擁有一百多 席,而學生代表只有兩席。

39
「學生為教育的主體」
前台大學生會會長凃峻清曾說:
「挑戰校園裡的權力秩序、改變校園裡的權力關係才是學生自治的目的。」
只要校園中的特別權力關係沒有改變,就是學生自治持續的意義。

雄女學生自治現況

雄女學生自治組織—班聯會簡介

高雄女中訂定的《班聯會章程》(可參閱高雄女中學生手冊),制定了雄女班聯會 的組成。但以往關於班聯會的資訊量總是不多,使外界眼中的班聯會總是覆上一層神 秘感。而對於校內自治組織的不熟悉也間接造成學生缺少了一個得以發聲的管道。

因此本段我們將針對雄女班聯的體制做簡略的介紹。

班聯會,全名為「班級代表聯合會」,意即各班班代作為班級代表蒐集完班上對 於校方的意見後,由班聯會做為發聲管道,於期初與期末兩次班代大會中面對面地向 校方提出。而若是平時對校務決策有不滿,卻因時間緊迫而來不及等到班代大會舉 行,則可以在雄女班聯的官方IG帳號找到「E化信箱」。任何想委託班聯會代表學 生向校方發聲的事務都可以在上面投訴。

需要補充的是,並非每一項訴求都能被實現。由於任何決策都必然影響到全校師 生的權益,所以改革是場與校方漫長細瑣而繁雜的攻防戰,任何因素都可能影響最終 結果。

回歸正題,要熟悉一個組織如何運行,首先要瞭解的是組織的中心,也就是 「主席及副主席」。

在雄女,主席與副主席在高一下學期時,經由全校投票選出,具有相當的民意基 礎。只要是當屆在學的學生,就算高一並未加入班聯會也依然可以宣布參選。然而校 方對於參選者的參選資格是有 成績限制 的。

讀到這裡你或許想問:「這合理嗎?」 基於要維護每位學生在學生自治上的參與 權,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然而在筆者查詢資料時發現不只雄女,其餘學校如北一女等 也有一模一樣的規範。

可見問題已經不僅限於制度上需要改善,而深入到思想層面。

校方究竟是怎麼想的,他們想要的結果是什麼?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問題。

40

而其他幹部則由當選之主席及副主席面試錄用,並在幹部名單確認後的第一次班 代大會上徵詢各班班代之意見。依照章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職位。

活動組:統籌三大活動—校慶園遊會、耶誕晚會、大露營(目前已停辦)

文宣組:設計傳單、海報、活動佈置與紀念物等文宣品。

秘書組:撰寫向全校宣達之事項、各式行政資料。

總務組:記錄班聯會所有出納、收支,發行校慶紀念物等周邊。

服務組:各型活動之後續檢討及問卷、向社會機構爭取全校師生之福利。

資訊組:校內廣播班聯會最新資訊、經營班聯會的官方社群帳號。

學權組:爭取學生權益與福利、促進學生自治之發展。

上述是「實際上的」 職責內容,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現行雄女班聯之體制與章

程是不符的。原因在於章程有許多急需改進的缺漏與不合時宜的規定,加上校方的施 壓,再再增加了針對高雄女中學生自治發展的枷鎖重量,例如示意圖中班聯會被劃分 於學務處之下、欲發布之傳單皆需經由校方同意等荒謬行為,皆使得一個師生地位平 等、真正完全落實學生自治的校園變成遙不可及的夢想。

而班聯內部也有許多特殊的傳統,相信只要是雄女的學生都曾看過,每逢校慶及 耶誕節前夕在穿堂都能見精美的佈置。那是由班聯會花費大量時間製作而成,據以前 曾擔任過儲備幹部的同學說:「一個作品的完成從剪紙、描邊到包膜都是需要精雕細 琢的。結果也需要拿給學姊驗收,許多時間就花在做了被退,再重新製作上。」

也因此許久以來,雄女班聯不斷被嘲笑是「手工藝社」、「時間都拿去剪紙」等。

在此我們不能否認班聯會為使同學們感覺節慶氣氛的用心良苦,然而這真的是班 聯會主要該做的嗎?這不僅是筆者對於目前第35屆班聯所想提出的疑問,也是關注

41
學生自治的群眾們想問的。

因此筆者特別訪問到現任(第35屆)班聯會主席,據她說法得知現任班聯和大 眾有著一樣的想法,不僅已經減少美工品的數量,未來也打算繼續刪減不必要的手作 美工品,另外目前也正在推行章程的修改。學生對學校行政上的各式意見也正在和校 方進行討論,希望可以讓學生自治在高雄女中有遍地開花的一天。

路還很遙遠,不過現在開始動身仍不晚。

筆者期待未來一波改革的潮流掀起巨浪,推翻一切惡法與舊時代的迂腐思想。

雄女選舉過程

第三位候選人

2020年雄女班聯第三十五屆正副主席選舉,破天荒地出現了三位候選人,在第

三十五屆前的三十四、三十三、三十二屆都只有一位候選人;據班聯儲幹表示,班聯 內部一定會選出一組正統組合參選,當然也有可能會有同樣也是儲幹的同學參選;而 連續三年只有一組候選人的情況表示雄女已經長達三年沒有非班聯的同學參選,聽起 來或許稀疏平常,但這就如同一個縣市已經被一個政黨長期把持十二年,而且三次選 舉以來都只有一組候選人。即使學生覺得有做不好的地方需要被改變,也終究只有一 個選擇。

但並非雄女學生對現況沒有異議,而是沒有人真正願意站出來,或說其實他們根

本不知道能站出來,雖然章程讓所有高一學生都擁有參選的權利,但實際上還是許多 同學認為只有儲幹才能參選。於是在第三十五屆的班聯選舉,除了原本班聯派出的代 表,多出了另外兩組候選人,其中一組來自班聯內部,另外一組則是非班聯參選,非 班聯候選人也是本次選舉的特別之處。

42

參選時看不見的特殊規定

筆者本身為非班聯候選人團隊之一,在第一次向班聯會登記參選時曾聽聞許多並 無寫在選罷法中的「特殊規定」,內容包含:參選人的政見、海報、影片腳本、影片、 跑班宣傳講稿及動作與選舉口號都要給現任的正副主席「驗收」,且每項規定都各有 特別的要求,例如口號一定要八字,一句四字共兩句,且每句一定要有兩個候選人的 名字之一;跑班宣傳一定要有動作並熱情活潑;海報顏色要用「班聯黃」,只能用畫 的不能用印的,要描邊要包膜;一切如同班聯幹部在監督儲幹做事般。

這樣種種的要求不但限制了參選人在競選方面的思想自由,也表示了班聯內部對 於選舉的干涉是非常大的,他們渴望控制一切。筆者在第一次聽到這些未寫在選罷法 的規定時曾問班聯幹部為什麼需要有這些規定,班聯幹部表示既然參選了就代表了雄 女班聯,所以他們有權力要求候選人們做這些事情。

他們真的擁有這些權力嗎?

撇除其他零碎的規定不談,政見實屬一個候選人的想法集合,一個候選人的核心 價值,如果候選人連自己的核心價值都沒有了,那參選也就沒有這個必要了。這事非

常嚴重,或許班聯幹部們認為他們只是在跟歷年的班聯學姊做一樣的事情:幫學妹們 看政見,但換個角度想,驗收政見無不是在鉗制候選人的思想自由。筆者在參選時曾 提出六項政見給班聯幹部,但全部都被駁回,理由盡是:「這個你們做不到」、「這 個學校不會答應」此類的回應。不禁讓筆者質疑:難道學校不會答應的事情就不該寫 進政見嗎?不就是應該要努力去爭取,沒有爭取如何知道做不成?就算窒礙難行,也 該給學生一個合理的解釋,讓大家了解為何這項政見無法履行,以及原因何在。

班聯幹部這樣審查候選人的政見或許最初是想幫忙看看有沒有問題或給點建議, 但若是強制要求候選人刪除此政見,這非但不尊重候選人,同時也不是一個在民主國 家該有的展現,只是有權力的人在鉗制他人罷了。

但第三十五屆雄女班聯似乎沒有打算遵循該傳統,據內部人員表示他們追求的是 制度上的進步,這著實也是一種進步的象徵。

43

投票的結果與過程

筆者回憶起當時投票的場景想提出幾點建議:

(一)、無選舉名冊也無審查身分,恐成無效選舉。

(二)、選票直接發放於班級櫃,恐遭有心人士利用。

(三)、監票人皆為班聯會及社聯會的幹部,有失公平性。

(四)、選舉委員會應公開透明。

雄中學生自治現況

雄中學生自治組織—學聯會簡介

高雄中學學生聯合自治會,可以說是章程完整性以及組織結構都很堅固的高中學

生自治團體。高雄中學學生聯合自治會(以下簡稱學聯會)為約民國70年末所創立的 學生自治組織。該會目前為兩權分立,分別為行政中心與學生議會,並各自行使行政

權與立法權。而本屆學生議會與學聯會有意籌備學生評鑑委員會,即該會之最高司法 機關。現行雄中學生會並無一專門機關處理學生自治之爭議事項,例如選舉爭議等, 若由行政中心逕行處分,恐有失正當性與公平性。行政中心底下又分為學權部、活動 部、財務部等。學生議會則區分為若干委員會,分工處理不同事項。

而雄中的議員選舉以惡搞的政見出名,每年隨著學生議員參選的選舉公報釋出, 常吸引媒體報導。

雄中選舉過程

2020年5月28日,雄中學生聯合自治會會長選舉活動落幕。但在隔天,該會即 以臉書粉絲專頁發布標題為【第三十三屆學生正副會長選舉爭議聲明】的文章,內容 為有許多學生向學聯會提出「候選人當選不具正當性」之問題,並宣布選舉委員會將 介入調查。經過調查與聊天室截圖,選委會依心證決定一號候選人及六號、七號候選 人在臉書群組約定當選後內閣之席次分配。同年6月11日,選舉委員會做出決議(註 一):「一號候選人選舉無效並褫奪一號、六號及七號在接下來一年內之被選舉權」, 同時發布『學生聯合自治會選舉委員會判決書』,並援引中華民國公職人員罷免法第 97條。

44

此舉引發媒體及各方面關注,並譏笑雄中選舉委員會職權「超越憲法」。 一、判決一詞,僅有司法機關得以使用,而選舉委員會明顯不是司法機關,不具 有審判權,當然就不會有判決一事之發生。

依雄中有關選舉之章程,選委會得做出選舉無效之處分,但無褫奪公權的權 力,所以該處分有違法律優位原則(註二),且造成不可預見性(註三)之發生。

選委會此次做出之處分是認為一號、六號及七號涉及《公職人員罷免法第 九十七條》中所提及到的「交換不正當利益(註四)」,很明確的,在一次高 等法院判決提到,如果候選人提出之政見還需要受到別的機關的監督,那這 行為並無法使賄選中的不正當利益構成要件該當性,而三組候選人事前約定 之內閣席次分配,依照《高雄中學學生聯合自治會組織章程》還需要學生議 會通過人事同意案,故筆者認為此處分可謂嚴重失誤。而在經過三組候選人 向選舉委員會申訴後,最終結果依舊為當選無效,只撤銷褫奪公權之處分。

因為經過此次事件的發生,現任學聯會會長承諾在任內積極與議會合作,創立 學生評鑑委員會,並使有關選舉以及權利救濟之法規更加完備。

三、
二、

結論

學生自治的出現,便可追溯於一群不願繼續於校園生活中扮演劣勢者角色的學生 所做出的抗爭行動。更進一步來談,當學生參與了學生自治相關活動,便屬於一種

「試圖將屬於學生的一切爭奪回來」 之行為。根據前文分析中的高雄各校學生 自治活動狀況,我們可以發現:在校園中的任何大小事情,都可以是一件改變校方與 學生之間權利主體的溝通橋樑。而這樣的「權利爭奪戰」同時也是挑起了學生主體逐 漸備受重視的改變;當權利主體回歸到學生本身,改革才能夠真正的被落實與實現。

而現今甚少有學生實踐自己作為學生應負的學生自治責任,且普遍學生對於自身 所能發揮的政治功效(註五)更是不甚了解。「學生自治」從來不會只是由少數學生 的熱情所拼湊而成,而是當每個學生都了解其應所擁有的義務與權利後,仍然盡最大 的努力去揭開校園中不平等的序幕並爭取屬於學生主體的權力時,這個名詞才能夠真 正地被賦予意義。倘若今天我們不為那些受害的群眾爭取權益,而是選擇漠視自身以 外的一切,則待某天輪到我們的權益受侵害時,換來的也只會是沉默以待。

再往下談,在現今的學生自治活動當中,選舉候選人常常提出新穎、幽默的政見 作為自身團隊對於當時代的意見書,並以這些有趣政見吸引具有投票權之學生的選票 與支持。筆者認為這樣的現象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面相來討論:

(一) 平常沒有在關注學校瑣事之學生將無法透過以全體學生利益為優先的建設性 政見進行投票。

(二) 學生對於自身所能發揮的政治功效不了解,容易產生「自己的意見只是一票,

投了票仍並不能改變投票結果」的錯誤認知。

(三) 學生自治活動淪落為人氣選拔賽抑或是才藝表演賽。

(四) 學生認為投了有趣的政見,生活才能被增添些許歡樂與笑點。

(五) 教育者只提供一個讓學生可以進行學生自治活動的機會,並沒有深入帶學生 體認到學生本身的權利意識(註六)。

46

綜上所述,縱然學生自治選舉及相關活動在近年來已被納入教育體制的一環,但 實際的運作情況卻不如教育制定者所想像的那般美好。「學生是學校的主體」這句話

不會只是一句口號,它代表的意義更是我們對於未來生活的期待與嚮往。筆者期許在 不久的將來,學生自治能夠真正被落實,且身為學校的一份子的我們也能夠更清楚明 瞭民主意識。

註一:決議:根據雄中學聯選委字1080043號。

註二: 法律優位原則:行政機關應受法律所賦予任務及權限的拘束,不得逾越法律,其執行職務 之內容、方式、程序也必須合於法律規定之意旨。

註三:構成要件分為主觀構成要件及客觀構成要件。主觀構成要件為法官認定行為人之行為是出 於故意或過失,因為刑法不一定處罰過失犯,所以檢視主觀構成要件為必須之環節。客觀

構成要件則依照法條之規定,而其規定做什麼行為會客觀構成此罪。例如刑法第271條: 「殺人者,處死刑.........」,該罪客觀構成要件則為殺人,是在檢視客觀事實。

註四:交換不正當利益:由最高法院106年上台字第 1395 號刑事判決中補充說明到,至候選人 於競選期間,為贏得勝選,就選民所關切之公共政策、福利政策等公共事務提出其主張或 藍圖願景,以作為當選後施政方針之「競選政見」,其於行求、期約賄選之分野......應審 酌候選人所提利益之應允或給予如尚需受行政程序之制約或其他機關之監督,依法為授益 之處分或形成政策予以實施,無論所圖得利益人數多寡,應屬政見之提出。」

註五:政治功效 :選舉人認為自己所能做到的政治活動能夠做到哪種程度的改變。

當民眾的政治參與行為必須與主觀期望的結果相一致時,才會明顯地增加其政治功效意識。

也就是說,當一個學生的政治功效意識很高,即代表著他認為屬於他的一票非常重要。

註六: 權利意識 :人民對於自身權利的認知程度。當一個學生的權利意識很高,意味著該名學 生清楚知道自己所能行使之權利範疇。

47
48
專欄:關於孤獨 社會專題:二二八 校園專題:「食」在有問題 下期預告: 失色的彩虹 - 從玫瑰少年看同志議題
以文字勾勒道路,謙恭自持, 昂首闊步,將諫言導向燈火所及之處 諫燈 黑暗中的光│當星空下的羽毛飄落到偏鄉│核災持續擴散中 自由的衣,獨立的人│親手扼住命運的咽喉│漁網恢恢,疏而有漏 黑琵 N Y 茄萣濕地開路案 逃不開的課堂 無法拒絕的暑輔
教育心理學不學 二分法以外的選擇 追蹤報導 以住代護 檢討被害人 高雄在地─高中生看輕軌│街友該何去何從─人生百味│ 升學主義─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進擊─娃娃機旋風│親愛的你─恐怖情人 模擬公投 宗教基本法| 旗津搖滾的聲音 Let Taiwan Be Taiwan| 染灰天空的隱形殺手| 高中生也能幹大事|汪星人in學校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翻到課本108頁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十年同遊,你好嗎 ? 大港停辦後還有什麼聲音? 所謂金錢,在水一芳? 觸礁,觸「交」 108號實驗室觀察記录 入夜,補習街燈火通明 諫燈診療室-學生症候群 社群軟「禁」- instagram 十八 禁投票 諫 燈 ,明心智 ,映光輝 Lighter 以文字勾勒道路,謙恭自持,昂首闊步, 將諫言導向燈火所及之處。 p.7 Free Hugs p.9 旺中事件 旺中事件 懶人包 懶人包 p.5暑輔投稿 7 Issue no.8 Issue no.8 雄中校慶創意接力—— 由不同出發點構成的未然 雄女校舍補強—— 《諫燈 Lighter》團隊 雄中X雄女 聯合招募中 聯合招募中 有意者請洽 雄中214 傅楷超 0983675177 雄女216 朱曼綾 0978595733 或私訊《諫燈Lighter》粉絲專頁 茶仙︑藍寶石當鋪︑超高頻無線電︑綠滿祿︑誠泰藥局︑103級顧問︑105級顧問 朱曼綾︑陳彥汝︑陳旻琪︑楊雅珺︑鄭沛柔︑鄭慕曦︑莊富傑︑傅楷超︑張斐硯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特別感謝 編輯群 出版日期 失真的放大鏡 社論 導致學生皆在最後時刻才得知事件背景與全貌,即使理由充分或有其正當性學生不免會對其抱有 質疑及不滿。在這兩起事件中,可觀察到兩校的共通點有二,一是校方在有一定立場的狀況下, 皆無法對學生所提意見做出妥協與執行,再者,學生在對於事件意見的考量上,多數人仍會發表 不理性或具攻擊性的發言,尤其在各大匿名網站皆能發現事情被以帶有自我意識及預設立場,讓 事件不僅無法被理解,甚至經過以訛傳訛,導致不實訊息被廣泛散佈。 學生往往將爭取相關權利解釋為與校方的抗爭,但究其根本,不過是兩種不同出發點的對話罷 了,唯有雙方皆能據理而論,才會構成理性對話。因此,校方應提供適當管道讓學生發表意見, 學生也應避免未經審慎思考的不當發言,雙方共同建立校園事務的溝通橋樑,彈性、理性的處理 才更能達成雙贏局面。 Issue No.9 雄女校舍補強後續追蹤 文化的堅牆——三餘書店 被害怕的善行 博愛優先座讓座爭議 真情告白︖無謂挑畔︖ Facebook匿名版文化 投票正義,十八開始 青少年投票權 當認同及榮譽變成強制規定 論服儀學權 本期專題| Lighter 十二年國教 同志議題 諫燈 P8 P4 第二期 2012.06 發行 以文字勾勒道路,謙恭自持,昂首闊步,將諫言導向燈火所及之處。 DEC 2013 DEC 2020 FEB 2020 JUN 2020 SEP 2019 APR 2019 DEC 2018 JUL 2018 DEC 2017 JUN 2017 FEB 2016 AUG 2016 DEC 2016 DEC 2015 NOV 2014 MAY 2013 NOV 2012 AUG 2012 JUN 2012 FEB 2012 平起平坐|LGBTQIA+ 更生柢固|撞鬼那些小事 媒體生態|回顧諫燈20期 沒有盡頭的路-學生自治
20期特別內容 –歷代諫燈封面回顧
Lighter
諫燈肝苦談

【贊助名單】

視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易達聯運股份有限公司

郭岱鑫總經理

歐哲銓  鄭靜芸 林信芳 奶姆麵店

進益食品

諫燈百三邢政組

茶仙 大鼎餃子館 百博補習班—程翊物理 勘熟所 正財糖葫蘆 六合夜市西瓜汁    客家滷味 林記鮮魚湯 小佳人蛋包飯專賣店 蒜香豆干 快活林骰子牛 三位匿名輔導老師 滷味香滷味 蓁手工餃子館 大胖子服飾 草莓糖葫蘆 印度Q甩餅 六合夜市蔥抓餅

49
某英文科老師 某數學科老師

回饋表單

感謝您閱讀本期諫燈!在闔上 刊物,放入書櫃保存之前,20期

的諫燈還需要您的回饋才能更加完 整。歡迎讀者填寫回饋表單,讓我 們能更了解您的想法,並使下一期 刊物更為精進。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高雄市鼓山區捷興二街18號

·高雄文學館

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39號

·貓手book

&shop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68號

·越南中原咖啡

高雄市三民區明仁路61號

·書店喫茶一二三亭

高雄市鼓山區鼓元街4號2樓

·三餘書店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 ·散步路徑雪花冰

高雄市左營區立信路87號 ·理牢桌遊城

高雄市鼓山區裕誠路1031號2樓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64號

50
置刊地點 鳳中 圖書館櫃檯|前鎮 福利社 雄中 福利社|雄女 福利社 附中 北辰三樓電梯旁
·新濱碼頭藝術空間

發行人|佰十一、佰十二級諫燈 行政

許靜玟 黃熙耘 蔡居宸 李長逸 邱少星 高鈺涵

美編

周宛霓 周邑樺 邵郁家

林儷穎 黃楚芸 黃淳翎

陳冠云 謝敏安 張恩喬

曹瑈芠 黃少虹 楊雁如 顏妤帆

文編

林家宇 曾祈翰 許伯諭

楊淳茹 劉育合 周宛霓

許心瑜 張柔淳 黃綾媛

尤思云 陳浿佳 王珮宇

周妤謙 洪珝喬 張微咏

龍耘心 顧煌龍 王 婕 魯 謙

聯絡信箱

think.with.lighter@gmail.com

網務

陳玉如 李珮綺 楊子平 唐瑀希 黃庭筠

排版

黃熙耘 王莉晴 邱識芸 陳儀靜 辛侑潔 許欣憶 鄒芸甄 楊子平

公關

張景棠 許靜玟 洪昕慧 黃逸芸 姚瀚晴 曾家茗 鄭雅甄 梁峻源 楊雯茹 許伯諭 葉靖宜 李長逸 呂宗翰 袁子媗 楊森智 錢俊廷 郭定昀 賀晉岑 黃彥齊 江謝瑾昀

印刷廠 廣印棧

51
52 NO.20 DEC.2020 Facebook Instagram
線上募資平台

我們是諫燈,是高雄的高中生所組成的 學生獨立媒體。諫燈的願景是促進校園 中的議題討論,同時讓高中生的聲音有 更多元的管道被聽見。在未來的日子, 希望繼續傳承這本刊物的初衷與熱情:

|封面主題|提燈 |封面設計|黃楚芸 |設計理念|希望我們未

來也能繼續提著燈,封面沒有 畫到頭的部分是因為不想讓他看起 來像任何人,而是所有人都有可能,只 要有心歡迎大家加入諫燈。

「以真為諫, 以心為燈。」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