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arma Garden 183 (2012-05)

Page 1

Dharma Garden

183 2012 • 5 Bi-Monthly

本期專題:真正的勝利


目 錄

第183期 2012年5月

編者的話........................................................................................................................ 1

法義探討

懷念人間的佛陀......................................................................................................... 2 超定法師 東南亞古代孟族人對南傳佛教先驅的貢獻................................................ 5 淨海法師 中國佛教史話(八)..................................................................................................... 9 慧璉法師

見聞覺知

為什麼要微笑.............................................................................................................. 12 宏意法師

專題- 「快樂的處方簽」

人算不如因果算......................................................................................................... 14 最親密的敵人.............................................................................................................. 18 真正的勝利................................................................................................................... 20 勝利的真正涵義......................................................................................................... 22 走一條心靈的道路.................................................................................................... 24

宏意法師 和亞 芝蘭 翁定台 果璟

法苑文輯

為情自殺誰受害?(下).................................................................................... 26 不可以說謊................................................................................................................... 30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 32 閩南寺廟參訪記(二)................................................................................................ 35 十五日禪修有感......................................................................................................... 38

卓以定 馬德五 李瑋 林瑩瑩 徐小玲

新聞類

活動預告........................................................................................................................ 40 活動翦影........................................................................................................................ 42 德州佛教會人事組織表.................................................................................... 46 五、六月各項活動時間表................................................................................... 47 專題預告、助印功德錄......................................................................................... 48

《惠賜稿件,請自行存底,本刊保留刪改權。若未如期刊登,或未採用,恕不退稿,請見諒。》

發行人:

Publisher:

編輯者:

淨海法師、宏意法師

Ven. Jan Hai and Ven. Hung I

佛光法苑編委會

Editor:

Dharma Garden Editing Committee

出版者:

德州佛教會

封面、封底攝影:王欣欣 承印者:Long Plan Printing

Dharma Garden (USPS 019-577) is published bi-monthly by Texas Buddhist Association, Inc., 6969 Westbranch Drive, Houston, Texas 77072, Tel:(281) 498-1616, Fax:(281) 498-8133. Issue 183, May 2012. This is a non-profit venture solely supported by contributions from members of the Texas Buddhist Association and the readership. Postmaster: send address changes to the above address. Website: www.jadebuddha.org Email: dharmagarden.tba@gmail.com


編者的話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佛誕節,在慶祝佛誕的同時,我們除了感念佛陀的慈悲,在人間宣 說正覺法音,使苦難人間有明燈,有甘露之外,更不要忘了依正法而行,人人離垢清淨, 建設安樂的人間淨土。 佛法在印度流傳了約一千六百年便式微了。幸有阿育王的推廣佛教,使佛法得以在中 國、日本、韓國、錫蘭、及東南亞保存下來。本會淨公長老從這一期開始,分幾次介紹 「東南亞古代孟族人對南傳佛教先驅的貢獻」一文。此篇為專題研究性質,資料珍貴, 可讓讀者了解南傳佛教在東南亞流行的經過。在公元前後有孟族人接受了印度上座部佛 教的信仰,十二世紀末又引進斯里蘭卡經過改革和淨化的大寺派上座部,再經過二、三 百年又影響形成了緬族、泰族、吉蔑族、寮族、雲南傣族的全民信仰,這就是富有生命 力的南傳佛教。 今日世界的科學與物質文明空前進步,可是戰爭、天災、人禍並未減少。其實人類的 問題癥結在人類本身,只有人類才能拯救自己。本期專題「真正的勝利」,目的在探討 何謂勝利?如何勝利?誰可勝利?《法句經》103偈說:「若在戰場上,能戰勝千萬人; 不如戰勝自己,實是最上的戰勝者。」希望經由專題文章,提供不同角度的看法與不同 的勝利之道。 感謝大家長久以來的愛護,法苑編輯組也將盡力提供佛教會各項最新的活動消息,使 大家能把握因緣參加喜愛的項目,不但對佛法更深入的了解,同時提升生活品質。 在此祝願世間清涼,人人自在!


懷念人間的佛陀 ─講於玉佛寺佛誕法會

超定 今天是德州佛教會成立以來,第三十三 屆佛誕大會,本人有這殊勝因緣,以玉佛 寺方丈的身份,參加一年一度的慶祝佛誕 法會,內心之中感到無比的榮幸!南無佛 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至誠感謝三 寶的宏恩,感謝創立之本會會長和副會長 的辛勞,淨、宏二公慈悲帶領全體會友, 安安穩穩地走在菩提道上。三十多年來, 四眾同心,堅苦卓絕,為實現美洲的人間 淨土而努力! 今年(2012)是佛曆二五五六年,也就 是說,人間的佛陀入滅至今已逾二千五百 年。顯然,佛弟子對佛陀的永恒懷念,沒有 被無常之風所吹,隨著歲月的流逝,飄向九 霄雲外,消失得無影無蹤。由於懷念佛陀, 喚起信眾的覺醒,加強正法的記憶與受持的 決心,因此而向法、知法、入法,達到與佛 陀同一鼻孔出氣,心心相印,究竟解脫。這 是我們在此舉辦紀念佛誕法會的深義。

飲水思源念報佛恩 「人天長夜,宇宙黮闇,誰啟以光明? 三界火宅,眾苦煎迫,誰濟以安寧?」這是 當代佛教革命大師太虛菩薩所作三寶歌的前 奏。答案很清楚:佛法僧三寶是我們真正歸 依處。如古德讚言:「冥冥大夜中,三寶為 燈燭,滔滔苦海內,三寶為舟航,燄燄火宅 中,三寶為雨澤。」

立足於人間佛教來看佛法僧三寶,「世 尊為法根、法眼、法依」,這是佛陀在世, 聖弟子發自內心的無上景仰。儘管說,法是 非佛作,亦非餘人作;若佛出世,佛不出 世,法爾如是。換言之,法─真理是無所 不在,它是本來如此的。然而,這常遍的 軌律,由於釋迦牟尼佛的體見,而後流行 在人間。從此世界上才有佛教,也才有隨 佛出家修行,住持佛法的僧寶。 大乘佛法興起,強調十方三世佛,不僅 釋尊一人而已。意思是:佛是體悟真理,福 慧圓滿的覺者,任何人若能見法,成就一切 功德,人人都能成佛。是故現在有十方佛, 過去與未來,同樣有恒河沙數無量諸佛。當 今中國佛教界,佛弟子除信奉釋迦世尊外, 還知道眾多的佛菩薩;「家家阿彌陀,戶戶 觀世音」即是一例。「三世佛無量,十方佛 亦爾」,那是無可否認的。不過,佛教的教 主釋迦牟尼佛,一切佛法,以及其他的佛菩 薩,無不根源於釋尊的正覺─所證與所說。 假如沒有釋尊的降生人間,五十年的說法度 眾生,今天我們又如何信解佛法?大乘佛教 徒又從那裡去認識觀音、彌陀和其他佛菩 薩?究竟是誰告訴我們:「從是西方過十 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 號阿彌陀。」?這就是為何佛門弟子的各 式集會,講經說法,或誦經拜懺,必先稱 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表示正信三寶弟

【第183期‧佛光法苑‧ 】


子,飲水思源,不忘本之意。 今天在此慶祝佛誕法會,舉行浴佛儀 式,大眾至誠懇切,心念口言:「我今灌 浴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海,五濁眾生令 離垢,同證如來淨法身。」這是基於「佛 佛道同」、「一即一切」的原理,以及一 切眾生皆有佛性的信念,普願五濁惡世的眾 生,大家一起來向佛學習,開發清淨智慧, 莊嚴無上菩提。最後,「我等與眾生,皆共 成佛道。」 佛教是報恩主義,佛子由知恩、念恩、 感恩而報恩。紀念佛誕的活動,即為表達我 們念恩、感恩之情;如何進而報答佛恩,才 是更重要的課題。經云:「諸供養中,法供 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 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 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簡單一句,奉行我佛遺教,自利利他,才是 供養佛陀,紀念佛誕的實質意義。

如實體認人間佛陀 根據佛教早期的根本聖典所記載,佛在 人間,適應人類的需要而宣說正法,使人依 法修學而達到解脫。人間佛教,佛法僧三 寶,給人充滿著親切感、真實感。佛是人間 的覺者,不是虛無縹緲的神,他與常人一樣 的色身,有父母、妻兒;需要穿衣吃飯,才 能維持生命;一生經歷老、病、死的過程。 佛陀的偉大,在於解救眾生的大悲心,體證 真理的空性慧以及堅定不拔的精進力。釋尊 的傳記,從他降生王宮,出家修行,成佛度 眾生,直至八十歲進入無餘涅槃。使我們如 實地認識「大悲、大智、大雄力」的人間佛 陀。 太虛大師讚佛偈:「仰止唯佛陀,完成 在人格」。什麼是人格?即是人類的三大特

勝─「憶念」、「梵行」、「勤勇」,也即 是智慧、慚愧與堅忍的德性。依此本具的智 能,使其不斷淨化、昇華,而臻於圓滿境 界,成就佛陀果德:大慈悲、大智慧、大 雄力。為何特稱「人成即佛成」?雖然一 切眾生皆有佛性,凡有心者皆當成佛。事 實上,唯有人類具備這三大特勝,即此人 性而成就不可思議的佛功德。學佛,即是 人性的開展,德行的增進;佛便是人格圓 滿者的尊稱。 人間佛教的信仰者,務必認清神佛之 分。我們所信的對象,具備「實、德、 能」三條件。相反地,所謂無所不知、無 所不能,「全知全能」的神是莫須有的。 換言之,那不過是人類無明的產物。由於 對自然界、社會界、有情界的蒙昧無知, 才想像出那高高在上,全知全能,無始無 終的造物者。佛法是緣起論,也是無神論 ─否定全知全能的神;容許天、神、鬼的 存在。而這些鬼神,雖有高低的差別,但 都是可憐憫者。因為「鬼神好凶殺,欲天躭 耽諸欲,獨梵依慢住。」低級鬼神,德性不 如人類,不值得崇拜;欲界諸天人,染著於 五欲樂;上界禪天,則沉醉於定樂;狂妄傲 慢的梵王天主,也是自顧不暇,流轉生死苦 海的眾生啊! 佛教是全人類的宗教,《增一阿含經》 說:「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 也。」釋尊明確宣示:「我今亦是人數」。 我們嚮往的真理與自由,它的實現在人間不 在天上。我佛世尊便是「父母所生身,直登 大覺」的實例。假使佛陀是神而非人的話, 那麼人類對他只能信仰、崇拜、歌功頌德, 滿足宗教情緒,獲得心靈暫時的安慰而已。 根本談不上向佛學習,由學佛而成佛了。神 性非人性,人與神彼此間既無共同性,所以 絕不允許由人而成神。佛與人則不然,佛性

【第183期‧佛光法苑‧ 】


與人性相通,佛是人格完成者,人人學佛必 定成佛。是故立志:「彼既丈夫我亦爾,不 應自輕而退屈」。佛法是理智德行的宗教, 肯定佛陀的人間性,唯有人間才能受持佛 法,體證真理,而得自在解脫。為何經中 處處說「人身難得」,人間是諸天仰慕的 樂土,理由在此。

回顧歷史勿忘正法 印度佛教,太虛大師分判為三期:一、 初五百年的佛教,「小行大隱時期」。二、 次五百年是「大主小從時期」。三、佛滅千 二百年後,稱為「大行小隱、密主顯從時 期」。也即是初期聲聞佛教,第二期大乘 佛教,第三期秘密大乘佛教。印順導師在 他第一部佛教史,詳分為五期:「聲聞為本 之解脫同歸」,「菩薩傾向之聲聞分流」, 「菩薩為本之大小兼暢」,「如來傾向之菩 薩分流」,「如來為本之梵佛一體」。比對 晚年出版的印度佛教思想史、則攝上二期名 為「佛法」,第三期是「初期大乘佛法」, 第四期是「後期大乘佛法」,最後一期為「 秘密大乘佛法」。導師在該書自序裡,鉤玄 提要闡述:『釋尊開示的正法,是「先知法 住,後知涅槃」。修學者先徹了因果必然性 ─如實知緣起;依緣起而知無常,無我無我 所,實現究竟的解脫─涅槃寂滅。涅槃不落 有無,不是意識語言所可表示,為修行而自 覺自證知的。以菩薩大行為主的「初期大 乘」經,繼承「佛法」的正法中心,但「 佛法」是「先知法住,後知涅槃」,而「 初期大乘」經,卻是直顯深義─涅槃,空 性、真如、法界等,都是涅槃的異名。所 以,「佛法」從緣起門入,「初期大乘」 是直顯諸法的本性寂滅。諸法本性是無二無 別、無著無礙的,在「佛」的懷念中,傳出 一切眾生有如來(胎)藏、我、自性清淨心 的「後期大乘」經。這樣,「正法」由緣起

論而發展為法法平等無礙的法(本)性論; 又由法(本)性論而演化為佛性(如來藏) 本具論;再進就是本來是佛了。這是佛教思 想發展中,由法而佛的始終歷程。』 關於「後期大乘」與「秘密大乘」興起 的緣由:『「大乘佛法」的菩薩大行太難 了,一般傾向於重「信」的「易行道」。恰 好如來藏是佛智與色相莊嚴的本來具足,與 「念佛」的是心作佛,自心是佛相通,「秘 密大乘」這才觀自身是佛─「天慢」,發展 為即身成佛的「易行乘」。即身成佛,不用 修利濟眾生的菩薩大行,等成了佛再來利濟 眾生。難行不用修,佛果可以速成,對一般 人來說,真可說太好了!』 印度佛教四期的判攝,依大智度論四悉 檀與四部阿含的意趣,配合如次:一、「佛 法」是第一義悉檀─顯揚真義。二、「初期 大乘佛法」是對治悉檀─破斥猶豫。三、 「後期大乘佛法」是為人生善悉檀─滿足 希求。四、「秘密大乘佛法」是世界悉檀 ─吉祥悅意。 以上為印度佛教思想流變的概觀。今天 做為人間佛教弟子,大家以至誠心來紀念佛 陀的誕生,「諸佛生歡喜,龍天降吉祥」, 真是皆大歡喜!最重要的是因念佛而念法, 時時回顧歷史,為不忘正法而懷念佛陀。人 間的佛教,史實是由佛而法,有佛法後才有 僧。如今,佛陀滅度了,如何令佛陀的法 身常在而不滅?這必須「我諸弟子展轉行 之」。奉行正法,實證法身,使真理的光 明,照亮黑暗的人間,人人離苦得樂,過 著正覺的生活。最後,讓我們共同發願: 佛光普照,正法久住,三寶興隆,人民安 樂!祝福大家佛誕快樂,法喜無量!

【第183期‧佛光法苑‧ 】


對 南 傳 佛 教 先 驅 的 貢 獻

東 南 亞 古 代 孟 族 人

淨海

圖片說明:庇古瑞穆陶佛塔:瑞穆陶佛塔(Shwemawdaw Pagoda),為緬甸三大著佛 塔之一,高114公尺,傳說供奉佛陀聖髮。

一、緒說 公元前300年或更早,孟族人(Mon)就進 入東南亞大陸,或稱中南半島,成為主要的 民族之一,定居在下緬甸和泰國的中部及北 部。後來,他們發展成為東南亞原始文化的 創造者,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和生活習慣, 他們屬於蒙古人種,南亞語系孟吉蔑語族 (Mon─Khmer)孟語支。雖然有人認為孟人 來自南印度的馬德拉斯,但大部分中國學者 都認為來自中國的南方。 公元前後,孟族人由中國分兩支沿湄公 河南下,一支佔據了今柬埔寨和寮國,成 為今日的高棉人(Khmer)。另一支進入緬甸 和泰國,分布在緬甸的伊洛瓦底江流域(Ir rawaddy Valley)、錫當河、薩爾溫江一帶, 在緬缅甸的庇古(Pegu)和直通(Thaton)等地定

居下来來,後來建立了孟族人王國;進入泰國 的,分布在北部的賓河流域(PingValley)和中 部的湄南河盆地(Chao Phraya Basin),在公 元6~9世紀建立了堕墮羅鉢底國(Dvaravati),都 以信仰上座部佛教為主。公元769年,孟人 又在泰國北部以南奔(Lamphun)為中心,建 立了哈利奔猜國(Haripunchai),也以信仰上 座部佛教為主 。 東南亞是個多民族文化的區域,各民族 經過不斷的戰爭,建立自己的國家,歷史上 的疆界,並非如今日的國界,血統也因此而 交融混合。古代孟族人在今日的緬甸、泰 國、柬埔寨、寮國、馬來亞境內都曾建立 過國家,都留下孟人居住和文化的遺跡。 因此在公元後的一千年裡 , 活躍於中南半島 (尤其是泰、緬一帶)的主要人種並非泰

【第183期‧佛光法苑‧ 】


人、緬人,而是孟人;他們所使用的語文是 孟文,而不是緬文和泰文。他們的文化水準 頗高,很早就信仰上座部佛教,並使他們的 國度成為南傳佛教在東南亞的傳揚中心。可 是從11世紀以後,經過幾次緬族與孟族的戰 爭,孟族的人口銳減,今天孟人在泰、緬及 東南亞其他國家中都已成為少數數民族,常受 到緬族人(Burman)、泰族人(Thai)、吉蔑族 人(Khmer)的壓迫,四散遷移,或已經被其 他民族同化了。現在緬甸境內孟族人是第五 少數民族,人口約150萬,在泰國約17萬, 他們仍保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和生活習慣。 關於孟族人信仰佛教,最早文獻記載 的是斯里蘭卡《島史》和《大史》,阿育 王(Aśsoka,公元前273─232在位)統一印 度後,在公元前249年派遣須那(Soṇa) 及鬱多羅(Uttara)二位長老往金地( Suvaṇṇabhūmi)宣揚佛教。至於金地究竟 在東南亞何處,學者考證尚未能確定,有 幾種不同說法。依緬甸人說,古代金地是 在下緬甸的直通(Thaton),為孟族人所建立 的國家,盛行上座部佛教。泰國丹隆親王 的考證,金地是在泰國西陲,當時為孟族人 領域,包括今日緬甸東南地區,及泰國版圖 的大部分,而金地國的中心,是在現今的佛 統。英國佛教學者戴維斯(T. W. Rhys Davids)說,孟族人建立的國家,自緬甸東部 而至越南,及自緬甸南部延至馬來亞,都為 金地,即後人所稱之「印支半島」,這包括 現在的越南、柬埔寨、緬甸、泰國、寮國、 馬來亞等。 這是關於佛教傳入東南亞最早的記載, 不過在緬甸直通和泰國佛統等地,或東南亞 其他任何地方,從已經出土的佛像、碑銘、 法輪、古建築遺址等考察,還未發現有公元 2世紀以前的遺物,足以證明有佛教的存 在。儘管如此,阿育王在印度統治時期,

發揚佛教,因鄰近緬甸和泰國,當時已有 海陸交通,通過移民及商人往來,佛教在 公元前後幾個世紀傳入東南亞,是有充分 可能的。 從中國史籍記載和東南亞地區出土文物 證明,自公元2世紀起,佛教和印度教已經 在東南亞得到傳播,除越南北部由中國中原 傳入佛教,東南亞其他地區,直接由印度傳 入佛教和印度教,此後逐漸擴散到各地,其 中佛教是包括大乘、小乘、密教。 以下將分為「古代緬甸境內孟族人的佛 教」、「古代泰國境內孟族人的佛教」兩個 主題來進行探討。

二、古代緬甸境內孟族人的佛教 佛教傳入緬甸很久遠,無法考訂正確的 時間,在公元1044年以前,緬甸佛教早期 的發展,記載都曖昧不明,只能根據一些出 土遺跡、簡略文獻和傳說可以得到了解。佛 教非在某個固定的時期傳入,而是陸陸續續 引進,也隨著朝代的變遷而興衰。約在公元 以後的幾個世紀中,上座部佛教在中南半島 中西部(今緬甸和泰國)由孟族人的傳播,取 得明顯的發展。而在當時中南半島大乘佛教 和印度教影響比較大,直到公元10世紀後, 這種情況才產生變化,斯里蘭卡大寺派上座 部佛教的傳入,獲得飛躍的進展。 緬甸早期的佛教,由於歷史記載缺乏, 很難考訂明確,學者的意見也不一致,有說 佛教從印度北方傳入,有說從印度東海岸傳 入,有說從斯里蘭卡傳入,也有說從中國傳 入,或柬埔寨傳入。這些都是依據某一重點 為理由,所以不能肯定早期緬甸佛教是從哪 個國家傳入。但緬甸西部連接印度,公元前 2世紀,印度僧人跟隨商侶及向東南亞移民 的路線,是從印度東海岸的阿摩羅缽底(

【第183期‧佛光法苑‧ 】


Amaravatī ) 商口啟程,依靠西南季候風, 沿海岸東航,抵達緬甸的薩爾溫江三角洲, 以及沿岸的馬塔班(Martaban)、直通、庇 古等地。也有越過緬甸三塔徑(Three Pa godas Pass),進入泰國湄南河平原,同時 帶進他們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婆羅門教是最 先傳入緬甸,稍後佛教也經由印度奧立沙境 和孟加拉傳入。下緬甸的孟族人,即是最先 受到印度文化和佛教的影響。

(一)孟族二商人皈依佛陀說 依緬甸人傳說,緬甸開始有佛教的存 在,幾乎與佛陀同時代,即當佛陀在菩提樹 下成正覺後,最初拜見佛陀的兩個商人多婆 富沙(Tapussa)及婆利迦(Bhallika)兩兄 弟,皈依佛陀及供養飯食,他們是從鬱迦羅 (Ukkala)出發,鬱迦羅在印度奧立沙,而 緬甸人却說二商人是緬甸孟族人。當二人由印 度回國,並帶有佛陀所賜的頭髮八根,抵達 仰光後,建造了瑞德宮佛塔(Shwedagon, 華人稱大金塔)供奉佛髮。此塔最初是小 塔,其後經過多次增修,到15世紀已增高 至98米。

在緬甸約有三十多個民族,孟族人是有 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公元10世 紀前就已建立國家,佔據下緬甸大部分的 地區。公元5世紀後,孟人在吸收梵文系統 的南印度跋羅婆體(Pallavas)的基礎上創造 (二)須那與鬱多羅二長老往金地弘法 了孟文。跋羅婆是3世紀末印度東南沿岸的 說 古國,其首都為黃支(Kanchiveram),5世紀 公 元 前 時是當時小乘佛 3世紀時, 教之中心,早期 阿育王統一 印度人移殖東南 印度後,護 亞,大多為印度 持佛法,目 東南隅的人民; 犍連子帝須 而印度北方,則 長老主持第 為笈多王朝佛教 三次佛經結 藝術興盛的時 集,並派遣 期,也傳入東南 九支路線傳 亞。關於孟族的 教師往各地 佛教藝術主要是 宣揚佛法, 印度笈多時代的 其中須那及 風格,影響以後 的時代。隨著孟 庇古大臥佛:994年孟族庇古王朝彌伽提波尼王 (Migadeippange)所 鬱 多 羅 二 位 長老被派往 族人在東南亞大 建,長55公尺,高6公尺。 金地,這在 陸各地散居,他 前面引用《 們的藝術風格也 島史》和《大史》中已提過。在《莊嚴結 在各地開花結果。古代孟族人的文化,包括 界》碑文和《孟族史》中也都指說,金地 文字、建築、雕塑、繪畫、音樂、舞蹈等, 即是緬甸南部的直通。傳說金地有一來自 對緬甸文化產生很大的影響。緬文就是引用 大海的羅剎女,凡王宮中生下的嬰兒都被 孟文創制出來的。 她吃掉。後來當羅剎女再來時,須那長老即 【第183期‧佛光法苑‧ 】


變化比羅剎女高兩倍的身軀,受到驚嚇的羅 剎女立刻只得落荒而逃,從此不敢再現身。 須那長老並為前來的眾人開講《梵網經》, 使他們都皈依三寶,有6萬人獲得預流果, 3500名善男和1500名善女發心出家。這一 傳說記載,或許有些誇大形容之疑。

(三)最早的佛教國家:林陽國和驃國 依據緬甸古史傳說,大約在公元前3世 紀,在緬甸出現了由驃族、撣族、孟族等 不同民族建立的一些小王國。根據中國歷 史記載,東南亞最早的佛教國家,為吳孫 權時(公元229~252年在位)遣派康泰出使 扶南,及他所附記的林陽國。在《太平御 覽》卷七八七引康泰《扶南土俗》所記:「 扶南之西南有林陽國,去扶南七千里,土地 奉佛,有數千沙門,持戒六齋日,魚肉不得 入國。」同卷又引萬震《南州異物志》說: 「林陽國在扶南西七千里,地皆平博,民十 萬餘家,男女行仁善,皆侍佛。」又《水經 注》卷一引竺枝《扶南記》說:「林陽國去 金陳步道二千里,車馬行,無水道,舉國侍 佛。」從上所引各文,據考林陽國應在今 緬甸的勃朗(Prome),或中部的某地,這與 3世紀時印度古國案陀羅(Andhra)的碑文相 吻合。公元2、3世紀時,印度東南有一小乘 佛教之傳播中心名阿摩羅跋胝(Amaravatī)。 同時在現今泰國中部西南邦德(Pong Tuk), 也是一個政治中心,所出土的古物及廢址, 也具有阿摩羅跋胝的藝術型式,所以,林陽 國雖考據為勃朗,亦適合指為邦德,兩地皆 為孟族人受印度化之佛教王國。林陽國主要 是信仰小乘上座部佛教,有自己的孟文,似 乎也不是一個統一國家,是緬甸沿海孟人國 家的統稱,到公元10世紀時,主要有直通、 庇古、德林達依、土瓦等地。

緬甸緬族人(Burman)而來的壓迫,緬族 屬於藏緬語族。第一批南下的藏緬族人是 驃族(Pyu),他們在公元1世紀時就建立 了驃國,以後繼承了孟族而受到印度文化 的影響。7世紀時,驃國已經強大,玄奘 《大唐西域記》卷十所記:「室利差呾羅 國」(Śrikṣtera即指驃國),都城位於勃朗 (Prome,亦譯卑謬),信仰佛教,用南印度 文。《新唐書》〈驃國傳〉二二二卷下記: 「其屬國十八……」是一個幅員廣大的國 家,疆域東起薩爾溫江,西接若開,北與中 國南詔相鄰。又記風俗與宗教說:「……青 甓為圓城,周百六十里,有十二門,四隅作 浮圖(佛塔)……俗惡殺,拜以手抱臂稽顙為 恭。明天文;喜佛法,有百寺,琉璃甓,錯 以金銀丹彩,紫狚塗地,覆以錦罽。王居亦 如此。民七歲祝髮止寺,至二十,有不達其 法,復為民。」依引文看來,似為上座部。 驃國滅亡後,種族即不復存在,而為他族所 同化,也有人認為他們即是緬族人的前身, 後來成為緬甸的主體民族。 從勃朗出土文物及學者考證,驃族人 很早就與印度接觸,是一個印度化強大的 國家。在勃朗故址發現最早的碑刻,年代 約在公元500年頃,包括一些破碎的石刻, 其中有引用巴利文三藏的經文。室利差呾羅 國時期,現存有7世紀前後建築著名的包包 佛塔、帕耶佛塔等,風格樸素,呈圓柱形。 除此,在故址還發現雕刻品,以及銅器上的 藝術,表示受到印度笈多王朝的影響。7世 紀時,中國高僧往印度求法,亦稱勃朗為小 乘佛教中心。(待續)

公元3、4世紀,孟族人常受到北鄰上

【第183期‧佛光法苑‧ 】


中國佛教史話 (八)

釋慧璉

南齊(479-502)的佛教

寺等,他沒有不親自主持或參與的,因此南 方佛教至此達於極盛。

宗室奉佛 劉宋在文帝以後的諸帝,大都昏庸殘 暴,終致掌握軍政大權的蕭道成篡宋自立, 改國號為「齊」,是為齊高帝。高帝與兒 子武帝一如前朝的武帝、文帝,皆能崇信 佛教、禮遇僧人。武帝的長子文惠太子及 次子竟陵王蕭子良,同為裴皇后所生,兄 弟友愛,共同護持三寶,而蕭子良更為虔 敬。他們對佛教的信仰,大異於一般宗室 公卿尋求功德福祐的心態,而是深具佛教 的悲濟精神。文惠太子曾建立「六疾館」 以養護貧民,某年吳興遭遇大水,蕭子良 開倉賑民,並在王邸北邊建房舍,收養貧 病災民,供給衣藥。 蕭子良心地仁慈,自號「淨住子」,一 生勸人為善,不曾厭倦,頗得士民之尊敬。 他又禮才好士,因此才學之士雲集他門下。 在法義上,他喜好大乘空理,重視般若經典 及三論;為了探究佛法,他在王邸建立精 舍,招集名僧說法,還聘請名僧至四方弘揚 佛法。舉凡佛教的活動,如齋會、放生、施 藥濟貧、手抄經卷、製造經唄新聲、捨身佛

南朝帝王、后妃,奉佛者甚多,因此諸 王、公主也都從小耳濡目染,虔信佛教,文 惠太子及蕭子良便是其例。

譯經 齊世的名僧有玄暢、僧柔、法度、僧祐 等。譯經方面,僧伽跋陀羅譯出《善見律毗 婆沙》、曇摩迦陀耶舍譯有《無量義經》、 求那毗地譯出《百喻經》、《十二因緣經》 及《須達長者經》。

〈夷夏論〉與〈神滅論〉 佛教為外來宗教,卻在中國迅速壯大、 廣為流傳,因此難免與本土的儒家、道教, 產生摩擦、對立。劉宋時,儒生兼道士的顧 歡著〈夷夏論〉,強調「夷夏之別」,反對 以「以中夏之性,效西戎之法」,其文申論 儒家禮制、偏坦道教,在南朝引發為期甚久 之論辯。 由東晉至南朝的另一個重大爭論論題是 「神滅不滅」。東晉慧遠倡言「形盡神不

【第183期‧佛光法苑‧ 】


滅」,認為吾人一期生命結束後,作為輪迴 本體的神識,並不會隨之消滅,而是進入另 一形體,如「薪盡火傳」一般。現代學者都 認為這種思想深受老莊玄學影響,當然與否 認實體存在的佛教「無我論」相違背;但東 晉以後有關「佛性」、「如來藏」的經論不 斷譯出,「神不滅論」與此結合,有了更進 一步的發展。 齊時,范縝撰〈神滅論〉,在帝王大臣 皆信受佛教之世,自然引發朝野諠譁,群起 而攻之,但范縝始終不為所動。他主張「形 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欲以此破因果輪 迴之說。范縝一生盛稱「無佛」,蕭子良曾 問難他:「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貴貧賤?」 他回道:「人生有若樹花同發,隨風飄墮, 有的花瓣因風吹拂過簾幕,墜落於茵席之 上,有的不幸飄過籬圍,墮落於糞溷之中; 墜落於茵席的,就是殿下,墮落於糞溷的, 就是下官我。貴賤雖然不同,但這當中那有 因果可說?」范縝將人生貴賤貧富歸之於偶 然,企圖以「偶然論」破「因果論」;雖然 蕭子良不能折服他,但「偶然」之說又如何 使人信服?

蕭梁(502-557)的佛教 梁的開國國君就是中國佛教史上人人皆 知的「梁武帝」(梁皇)蕭衍。蕭衍與齊的 皇室同宗,其長兄蕭懿因為功高為齊主東昏 侯所殺,蕭衍當時鎮守雍州(今湖北省北部 之地),軍力甚強,因此舉兵叛變,直入首 都建康(今南京);不久,廢齊和帝而即帝 位,建國號曰「梁」。

皇帝菩薩 武帝家中歷代信奉道教,他個人因經常 出入蕭子良的官邸,為竟陵「八友」之一, 長期追隨竟陵王聽經聞法,與名僧、佛徒交

游,於是改奉佛教。 武帝即位後,勤政愛民、敦崇儒術、制 定禮樂,創造了江左二百餘年來最優美的政 局。對三寶的護持,更是不遺餘力,素有「 皇帝菩薩」之稱。武帝在位四十七年餘,與 佛教有關的大事有以下數項。 天監十年(511)五月,在華林殿公布 〈斷酒肉文〉,勸導僧尼食素,其長遠的 影響就是中國佛教僧尼全體素食,直至今 日。 天監十六年(517)四月,廢止宗廟牲 牢,改用素食。 天監十八年(519),他從慧約受菩薩 戒,因受竟陵王影響,武帝也喜好佛教義 學,他曾為《大品般若經》作註釋,親自 講過《涅槃經》、《金字般若經》、《金 字三慧經》。 他執政期間,修建了不少佛寺,如同 泰、光宅、開善、愛敬、智度等,其中以 同泰寺規模最大,普通六年(525)曾在 此設千僧會。他曾多次捨身佛寺,也曾多 次設無遮大會。

侯景之亂 太清元年(547),北方東魏大將侯景 來降,武帝納之。次年,武帝為與東魏講 和,有意送還侯景,侯景遂舉兵造反。太 清三年(549),侯景攻陷宮城,武帝因 困餓,憂憤而死。 武帝雖自律甚嚴,但晚年為政過於寬 大,因此刑罰廢弛,綱紀不立,宗室官吏 奢侈貪婪,政風甚為敗壞。當時僧尼及寺院 豢養之人口,為數頗多,而都不納稅,造成 國家財政的窘困。世人多認為武帝信佛,所 以導致國亡身死,但佛教史學家湯用彤引用

【第183期‧佛光法苑‧10】


庾信(513-581)及顏之推(531-591) 的作品,推翻此說。庾顏二人本為梁人, 親歷侯景之亂;庾信因出使北周,不得南 返,顏之推也因故滯留北齊。庾信〈哀江 南賦〉敘述梁朝廷的狀況為:「宰衡以干 戈為兒戲,縉紳以清談為廟略。」(宰相 大臣以戰爭為兒戲,名門世族以清談為朝 政。)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涉務篇〉中 也說到梁之士大夫生活驕奢,因此「及侯景 之亂,膚脫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 耐寒暑。坐死倉促者,往往而然。」(等到 遇到侯景之亂,皮膚龜裂,身骨柔弱,不能 步行,體氣衰弱,經不起寒暑之苦,因此倉 促而死的,到處都是。)二人都指出梁人缺 乏危機意識,風氣又文弱浮華,這才是敗亡 的原因所在。

諸子奉佛 武帝的長子昭明太子蕭統也崇信三寶, 常招攬名僧,談論不絕,忘情於佛法深義。 他也是一位佛教慈悲精神的篤行者,史傳記 載他每逢久雨積雪,便派親信訪查貧困、 流離失所者,暗中施以援手。冬天則以衣 褲、食物濟貧;死亡無可殮者,各為準備 棺木。只要聽聞百姓賦役勤苦,他便面有 憂色。昭明太子之崇佛,實與大多數富貴 中人不同。 武帝三子簡文帝(在位549-551)也 同父兄一樣,博極群書,善談佛理。七子 元帝(在位552-554)雖盲一目,但異常 好學,常自宣講《法華》、《成實》等經 論。

真諦(499-569)譯經 真諦為西天竺優禪尼國人,他受梁武帝 之邀,於中大同元年(546),由扶南國( 今柬埔寨)抵達中國南海(今廣東廣州)。

經二年,至建康(今南京)拜見武帝,武帝 本欲請他譯經,但因「侯景之亂」,未能實 現。他也因戰火而輾轉遷徙於江蘇、浙江、 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各地,但仍譯經不 輟。自梁武帝末年,至陳宣帝初年,凡二十 三載,共譯出經論三百餘卷。主要的譯作有 《攝大乘論》、《攝大乘論釋》、《中邊分 別論》、《十七地論》、《俱舍論釋》、《 大乘起信論》等,然因戰亂及讒言,所譯經 論不能廣為流通。直至隋一統天下,北方曇 遷、靖嵩來到南方,發現他的所譯,可以補 北方地論師之不足,真諦之學才得以發揚光 大。 真諦之譯經,比之前之鳩摩羅什、後之 玄奘,可謂有天壤之別;不止居無定所,在 慧愷來從之前,一直缺少優秀的助譯者,而 譯後又不能傳布四方。時局之艱困,際遇之 坎坷,令人為之浩嘆,無怪乎真諦多次求 去,想返回故國。

梁代高僧 光宅寺的法雲、開善寺的智藏、莊嚴寺 的僧旻,有「梁三大法師」之稱。另外, 僧祐撰寫《出三藏記集》、《釋迦譜》, 前者保留譯經的大量史料,僧祐另編有護 教文獻的《弘明集》。其弟子寶唱撰有《 名僧傳》、《比丘尼傳》。慧皎的《高僧 傳》更是傳世不朽的名著,全書分十科, 始於漢明帝永平十年(67),終於梁天監 十八年(519),共四百五十三載,包羅南 北二百五十七位高僧,附錄二百三十九人, 內容詳實可信,文辭典雅可觀,後世著作僧 傳者,都效法他十科的成規。 此外,外國沙門僧伽婆羅,譯有《阿育 王經》、《解脫道論》,曼陀羅和婆羅譯出 《寶雲經》、《法界體性經》、《文殊般若 經》,三位都來自扶南國(今柬埔寨)。

【第183期‧佛光法苑‧11】


見聞覺知

為什麼要微笑 宏意 某次在三藩市轉機時,一位中年東方女 士,從通道的另外一端,乘電動步道迎面過 來。因為她一直望著我,靠近時,我禮貌地 向她微笑點頭,打個招呼,沒想到她完全沒 有反應,仍是直直地看。這種經驗不是第一 次,常有發生,且多數是在與東方人相遇的 時候。相反的,西方人比較大方,只要目光 有些交接,大部份都會微笑、點頭。 十多年前,我在西北區的社區散步,路 上遇見一位年輕白人女士,她推著小孩出來 活動。見車中的男孩非常可愛,我就停下來 打個招呼,問女士小孩多大了,叫什麼名 字。交談幾句後,這位母親就教小孩跟我 說「嗨!」。那知小孩不理人,這位媽媽也 不輕易放棄,繼續反覆地教。最後見娃娃還 是如如不動,女士只得拉起兒子的小手,代 他說聲「嗨!」。當天的經驗,讓我印象深 刻。我覺得西方公民的社交禮儀,已深植在 群眾的生活之中,小孩從小受父母影響,不 管個性如何,基本上都不會太離譜。反觀東 方社會,我覺得緬甸人又比中國人會微笑, 人也比較友善。如果想問路,一個緬甸人說 不清,第二個會自動過來,第三個可能會親 自帶路,聽說日本人也是如此。因此公民的 禮儀是可以教的,微笑是可以培養的。 在《優婆塞戒經》中,有兩個啟示,讓 我很有感想。一是要「見人歡喜」,二是要 「人見歡喜」。經文的意思是,一位行菩薩 道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動的用歡喜心與

人相見,不要用不歡喜的心來對待他人。如 果真能經常歡喜地與人結緣,久而久之,就 會自然地人見歡喜,不會令人討厭。因此, 若不慎與人相見時,常常面露瞋相,或愁 眉苦臉,日子久了,在人際來往中,一定 很難與人結緣,因為沒有人會喜歡見到不 喜悅的人。經常微笑者,不但能放鬆自己 面部的神經,同時會直接影響周圍大眾, 令人快樂。 年輕時,我們受的是傳統教育,老一輩 都不准人隨便大笑,要笑也不能露齒,最好 是表情肅穆,才顯得老成持重。這種教育不 是完全不好,但如果過度的要求,而失去自 然的表達,人就會顯得僵化,失去了活潑的 生氣。 從修行的角度來看,不論外在的環境如 何,內心歡喜,面帶微笑,乃是保持自己生 活品質的一種方法。歡喜、微笑,不是用來 交易的,並非一定要人笑,我們才笑,而是 自己內在的一種修養。如果受人辱罵,仍能 平和地微笑,那是罵者失德、吃虧,自己則 了無損失。假如認為生氣、互罵是對的,不 應保持微笑,那也是個人的選擇;只是當 我們發現自己生活中的喜悅、微笑愈來愈 少時,就怨不得他人,因為這是自己的決 定。所以喜悅、愉快的人生,是從現實生 活中點滴培養起來的,保持微笑,就是一 種不需花費的最好投資。

【第183期‧佛光法苑‧12】


本期專題

緣 何起 來法 得中 失本 惱無 人我 心

【第183期‧佛光法苑‧13】

熙 輸熙 輸攘 贏攘 贏無 計休 不止 清

真 正 的 勝 利


人算不如因果算 宏意

明朝的蒼雪禪師,原籍雲南,於昆明妙 湛寺出家,精通經論,博學多聞,尤工詩 畫,乃一代高僧。師有首詩云:「松下無 人一局殘,空山松子落棋盤;神仙更有神 仙著,千古輸贏下不完。」喻人生如一盤 棋,大家都想比個高下,即便做了神仙, 也難免還有自我的執著,只要得失心不除, 人與人之間的輸輸贏贏是分不清的。此詩 意境高遠,很有啟示。人在現實生活中, 每日的待人接物,若用凡心去處理,難免 就會不斷地計較輸贏,點查得失,正因為 我們太在乎得失,所以想求得自在,那也 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世間的輸贏是從某段因緣來說 的,譬如:兩個球隊比賽,到了某個鐘點, 甲隊分數多,就說甲隊贏了。贏的球隊是不 是一直會贏下去呢?答案是:事實上,也找 不到這樣的球隊。在不同的時節因緣裡,大 家會在輸輸贏贏之中繼續比賽下去,沒有永 遠的贏者,也沒有永遠的輸者,所以蒼雪禪 師才說:「千古輸贏下不完」。 人有輸贏之分別心,乃是一種自然的習 性,而且在內心深處,我們已有一個永不變 動的預設:只想贏,不想輸。賭十萬元,固 然不願輸,賭一塊錢,還是不想輸。事無大 小,只要牽涉到人我對立的局面,我們永遠 希望自己是贏者。

記得在我十歲左右,有一段時間,一位 男孩隨親人來寺掛單,同住了幾個月。那位 男孩很會下棋,逢人就問要不要下棋,日子 久了,別人下不過他,也就漸漸的不想奉陪 了。不意他退而求其次,找我這個全不會下 棋的人和他下。起初,我是單純的想陪他 玩,但每次一開棋,他手不留情,不需幾 分鐘,就把我的棋子全部堵死吃光,令我 心裡覺得不是滋味。有一天,我請他傳授 技巧,以免每盤皆輸。他也表示,贏得太 快,沒有意思,於是就一邊下,一邊給我 指導。,經他指點後,我的棋藝果然進步 神速,終於可以托長時間,不再每盤皆輸 了。他離寺後,我突然感到若有所失,不 知不覺間自己也變成那位男孩了,每日一有 時間就捧著棋盤,到處問人要不要下棋。每 次下棋,必定設法先佔上風,堵死對手的棋 路,以保障自己的勝利。贏的滋味會令人感 到滿足,同時也會令人無法自拔,一直想要 創造勝利的局面,不停地滿足自己,這正是 為何要「求人」下棋的動機。一直到去台灣 參學後,終於沒有機會再下棋,同時聽聞了 一些師長的開示,知道下棋時會增加鬥爭之 念,與佛法不相應,於是決心不再下棋。偶 而有因緣和別人比劃,也是志在結緣,不存 任何輸贏之心。 在現實社會的競爭中,我們也清楚的 看到,所謂民主選舉,也只是把得票多者

【第183期‧佛光法苑‧14】


當成贏家,贏者並非全 贏,乃是根據制度,從不 圓滿中,依多數意見,做 個取捨,因此勝者並非全 是,敗者也並非全非。所 謂:「成者為王,敗者為 寇」,也僅是表示,世間 裡有許多的無奈現象,並 不是贏者就會伸張正義, 敗者就會為非作歹。

定一切。 由是之故,與其每日 計較輸贏、得失,不如日 日投資修慧積福;當一個 人的功德善業強大時,命 不好也得好,事不成也得 成,因為在因果法中,本 來如此,如是因緣必得如 是果報。

在輸輸贏贏的變化 中,我們是否曾經想過, 自己真正想贏的是什麽呢? 有的人只要江山不要友 誼;有的又只愛美人不 愛江山,看來人是各有 所求。問題是當我們求得之後,是不是一 生中都會滿足安樂呢?事實又並非如此, 得權者怕人奪權,時時不安;得人者憂生 離死別,難免掛礙。因此,如實觀察後, 世間的種種勝利,都會有副作用,無法令 人真正離苦得樂。 從佛法的觀點看,我們有限的福德因 緣,是無法成辦無限的安樂果報。唯有深 信因果,不斷的培養善業,然後更上層樓, 徹底破除「我執」和「我所有執」後,人才 有機會跳出「勝負」、「輸贏」的束縛, 得真自在。 俗語說:「人算不如天算」。依佛法 講,是「人算不如因果算」。無論我們怎 麼計算,生命還是依照因果的定律向前開 展。佛門中有句話說:「欲知前世因,今 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憨山大師在醒世歌中也說:「人從巧計誇 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意思是不管人 怎麼爭怎麼比,最後還是依業力因果來決

從因果觀念中,我們 應該用什麼態度來做人處 事呢?略述幾點看法,以 供參考: 一、只問耕耘、莫憂收穫 俗語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種就 什麼都沒有。有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一有 事就向外求,以為他力可以賜佑,滿足自己 的所需。若因果法則果真如此,天下向外求 者,比比皆是,為什麼至今還不能個個滿願 呢?可能是因為人有想不勞而獲的心理,一 方面不願付出,二方面有指望心想事成,樣 樣如意,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是只 問收穫不問耕耘。 多年前聽說台灣有些人玩「大家樂」, 玩得非常不近情理。許多人買了號碼後,就 隨著個人意願,請回不同的神明供在家中, 每日燒香,祈求保佑。等開獎之後,據新聞 說,街道處處都丟棄著各種神像,非常不 敬。人為什麼會買「大家樂」或「樂透」? 又為什麼會請神明保佑?為什麼不中獎者又 起一股怨氣,責怪神明?依佛法看,都是因 為不了解生命中的業力因果道理,不知道人 的福報是要培養的,沒有福業者,一定會事 事困難,所求不得如意。相反的,深信因果 者,在生活中,就會自然的只問耕耘,不憂

【第183期‧佛光法苑‧15】


收穫,知道只要每日不斷地行善積德,人 生就會處處吉祥。行善之時,表面上是做 了很多付出,但實質上是自己受益,因為 善業定會招感善報,乃是同類相應的因果 法則。有大福報者,才是真正的贏家。 二、但分善惡、莫爭面子 人好面子,根本上是源於「我執」, 有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惟,再加上社會環 境的影響,就會自然而然的在人眾中爭取 自己的名譽。譬如我們喜歡聽到讚揚,不 一定能接受批評;在公眾集會中,希望受 到禮遇,不想受到冷落;人稍有一點 身份、地位,照像時,總希望自 己是站在中間或坐在前面;很奇 怪的,多數人看照片時,都會先 找自己,再看別人。有一年,我 去紐約莊嚴寺參加一個典禮,穿 袍搭衣之後,很多戒臘高的法 師正在相讓時,我見一位 剛受戒不久的出家眾 就走到前面,站 在上位。他受 戒時,我 是他的引禮師,我 站在下面,他完全不 以為意,臉上充滿自 信。其實從這些「細 行」中,我們就可以 看到,當一個人好面子,好出鋒頭時,是 很難和眾,很難與人打成一片的。果然, 十多年後,他終於離開常住,步入一個更 糊塗的環境。當提婆達多請佛陀退位,改 由自己領導僧團時,佛陀說僧團是以德為 主,以戒為師,不是誰想領導就來作領 導。提婆達多一氣之下,就另組僧團,但 不久即身敗名裂,受大苦難。因此,爭面 子,爭名譽者,除了我執之外,內心裡

都是沒有深入分析世間的善惡因緣,以為 名譽地位是可以爭得來的。我的了解是, 爭來的就不是實在的,不是實在的,也就 不是永久的。學佛者應明白,只要善惡分 明,精進向道,廣結人緣,很多福報是自 然形成,不待爭奪。即使如現代民主社會 的競選,能當選者,也必定是有了群眾基 礎,是多數人能接受的人物,如果一個人 令人看來不順眼,聽來不順耳,不能引起 共鳴,想出位也是非常困難。 三、志求解脫、莫執我所 美國第一任總統華 盛頓先生,擔任兩 任總統後,即不 再競選連

任,因 而名留青 史,成為後 來者的典範。 因此,在現實生 活中,與其盲目的 去追求「佔有」,不 如學習「共有」,令人 人都能「享有」。據為己有 的東西是死的,能與人分享的,才是活的。 從因果法上講,與人分享個人的所有,乃 是一種「再投資」,讓福報展轉增上。相 反的,若人吝嗇,捨不得布施,即使現在 家財萬貫,等用完時,將來一定貧窮;等 於日日在吃存款,有出無進,儲蓄終有一 日會用完。 若從解脫道的出世法上講,人要自在, 一定要打破「我所有」的執著,當我們把 周圍的人、事與「我執」緊緊地綁在一起 的時候,內心的貪、瞋就無法徹底斷除,

【第183期‧佛光法苑‧16】


憂悲苦惱也會隨侍左右。其實,只要細細 思維,就會發現,我們的一切所有,無非都 是暫時替人保管,沒有任何東西是永遠屬於 我的。因此,金剛經中說:「應無所住,而 生其心」,正是教導行人要用無所住著的態 度,解開自己,不要用「我所有」的執著心 應對境界。譬如:我們在團體中當義工,服 務大眾,是非常了不起的發心,此心是善良 的,值得讚歎,但當人擔任了某種職位,負 責處理某些人事,一但將這些人事的範圍當 成是「我的」,這裡面就會出現種種複雜狀 況。有時人會想這是我的責任,我要盡力而 為;有時可能又會覺得,這是我的權利,別 人不能碰不能管,製造不和諧的局面。這全 是因為人常常不自覺的將「我執」和「我所 有執」放進工作之中,令團體產生摩擦,這 是我們學佛者要警惕的。 一九九五年春,我首次在德州佛教會的 董事會中提議籌建菩提中心,從此之後,就 不斷地與大眾討論菩提中心的理念。人對某 件事想多了,說多了,就難免會產生執著。 在菩提中心發展的過程中,我一直把這些因 緣,當成修行道場,策勵自己要認真、盡 責,但不要執著;要藉這個機會磨去人心

中的我見和愛見。可能是有這種心理準備, 無論事情順與不順,總維持著一份內在的平 靜。在順境中,要明白,這是眾緣所生,不 要有「我所」的觀念;在逆境中,要珍惜, 這是培養智慧善巧的機會,耐心處理。因 此,在過去的十多年中,事務雖然忙碌, 但沒有什麽 麼 得失心。總覺得,想培福,就 盡力而為,因果自會記錄,不待我去計較; 若想少煩少腦,進向解脫,就要保持,以無 所住著之心,為眾服務。設若不幸,菩提中 心建成時,人的「自我」和「我所」也膨脹 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結語 人生在世,即使非常高壽,也僅是百餘 年,在這樣短短的生命中,我們最後是希望 贏得什麼?在這些歲月裡,我們是一直要找 對方下棋來不斷地鬥爭?還是應自己跟自己 下棋,戰勝與生俱來的「我執」?如果我們 如實觀察,不難發現,愚癡的鬥爭會帶來災 害,令社會不得安寧,只有智慧的增進,才 會真正提升生活的品質。在多年的見證中, 我覺得佛法的因緣觀,是有機、活潑的生命 觀,它不但能消除人類的疑惑,更能實際地 處理現實中的問題,令人時時活在當下,用 覺醒之心開展每日的生活。

【第183期‧佛光法苑‧17】


最親密的敵人 和亞

我的父親於一年半前往生,享年八十 四。他的離去讓家人有太多不捨,但也不得 不接受此生緣份已盡的事實。我的母親突然 失去她結縭五十五年的老伴,身心上的難以 適應可想而知,好在她本性樂觀堅強,又有 佛法的引導,支撐著她在淚光中仍能看到生 命的曙光。 父親離開後,我們兄妹四人對母親更加 關愛,但每天要面對孤寂和失落感的仍是 她自己。母親從不在子女面前訴苦,但從她 日漸消瘦的身影,睡眠品質下滑,和長帶狀 皰疹,就不難想像她在恢復過程中的艱苦。 但母親真的很棒,她在長年培養的佛教信仰 中,覓得了使自己重新站起來的力量,也因 此能接受生活上,因父親離去所造成的種種 改變。她曾在越洋電話中告訴我,過去的該 存檔了,她要將這一頁翻過去,好好地「活 在當下」,由此可見她想速速走出喪偶之痛 的決心。母親一向是個心口合一的實踐者, 她說:「我們是自己最親密的朋友;也是最 頑強的敵人」,她深知要戰勝自己的情執, 才能真正走出傷痛。就在去年十月,她終於 能說服自己,身懷父親的照片,由台灣飛越 太平洋來到美國,親自為長外孫女的婚禮祝 福。母親的勇氣與堅強讓我感動莫名,也讓 子女們確認,她可以獨自好好生活下去。因 為她終於戰勝了自己,這個最親密又頑強的 敵人。

一個人的本性來自過去生的造作,父 母親的教育,後天環境等的薰陶,可以 用根深蒂固來形容它的頑固性。因此常以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來形容人難以調 伏的個性。自懂事開始,我就經常被自己 急躁又緊張的性情所困擾,常被亂竄的思 緒擾得精疲力盡,卻苦無方法讓自己安閒 自在下來,只好以忙碌的生活步調暫時移 轉心理上的煩躁。外人總覺得我的精力十 足,好像隨時都可以進行不同的活動,其 實是心中的慌亂使我閒不下來。我的日常 生活規律,也沒有複雜的人際關係,居然 仍會經常受到心中焦慮的煎熬。在不堪其 擾下,越發肯定急躁的性情需要調整,一 心嚮往著心靈上的安定與自在。 我從三十出頭就開始一直在尋尋覓覓 一個能讓自己安定放鬆之法,隨著年歲的 增長,我上過不少心靈成長的課程,藉由 練習氣功放鬆自我,後來也練太極拳和瑜 伽來放慢自己過急的步調。這些訓練的確 對放鬆身心有明顯的幫助,但使我感到焦 慮不安的根源並未因此而消失,直到我學 佛的機緣真正成熟,才能深入地正視問題 的根本。2001年的夏天舉家搬到休士頓, 我幸運地能在玉佛寺有次第地學習佛法, 更有緣領受來自世界各地法師們的教導。 當年的感恩節,我首次在Sujiva法師的指 導下,接觸到「四念處」的禪坐方法。對

【第183期‧佛光法苑‧18】


我而言,要坐在蒲團上整整一 個鐘頭,來回數著數字,一動 也不能動,實在痛苦萬分,甚 至腿痛到想發自己的脾氣。但 說也奇怪,從此禪坐對我產生 了極大的吸引力,在漫漫的修 學過程中,我得以更接近地面 對自己散亂的心,對未知的恐 懼與焦慮慢慢在減輕當中。我 也常戲稱我焦慮的心為「最親 密的敵人」,她仍會不定期的 造訪,但我已慢慢能掌握如何 「化敵為友」的對治妙方。我藉著多親近善 知識和聽經聞法來深植佛法正知見,如深信 因果和緣起的必然性。並以修習禪坐培養專 注力、覺察力來對治我躁動的心,使狂心有 暫時歇息的機會,並習慣保持正念於一呼 一吸的當下。《心經》中所謂「照見五蘊 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煩惱斷盡的寫 照,雖然目標高遠但畢竟「千里之行,始 於足下」,可以一步一腳印地去實踐。對 我而言,能時刻對治自己「非實性」的煩 惱,使它慢慢脫落不再擾動心的安定,才 是此生最重要的課題。 近十年對安心之法的摸索與尋覓,我認 同慧璉法師曾說:「人生除了修行,沒有其 他的路」時的語重心長,也體會到修慧師 常鼓勵我們:「佛法會給我們力量」的真 實性。人在解脫之前,的確有著各種不自 在與苦厄,而這些不自在與苦厄是來自己 累世所造作的業,業的造作又來自自己的 迷惑(痴),無窮的欲望(貪),和不能平靜的 心(瞋)。如此一般地,煩惱、業、苦便會形 成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讓我們不得自在。 解鈴還須繫鈴人,若想徹底解決各種苦的問 題,必須依循佛陀在開悟之初為五比丘開示 的「四聖諦」中的滅苦之「道」─八正道。 這個方法已歷經兩千五百多年而不衰,可見

其可行性。更有許多高僧大德以身行法,逐 漸淨化煩惱讓身心得到大自在。 在學佛道上,我一直很感恩自己的一切 際遇,因為不論好壞對修正自我都有其正面 的效果;我感謝此生中愛我的家人、師長和 朋友,他們是我在菩提道上永遠的貴人和助 緣;同樣感謝那些不喜歡我的人,他們讓我 看到自己的不足,逆向激勵我向上向善前 進;更該感恩我急躁的性格,它是我最親 密的敵人,逼著我在吃足苦頭後極力想突破 自己的格局,去尋覓解決之道。總之,我很 慶幸自己能在此生中聞到佛法,讓我的心境 和性情得以改善提升。修學佛法本不該只是 抱持「千山我獨行」的心態,因為自己曾領 受過他人太多善意的助力,所以期許自己也 能以棉薄之力,時時為周遭的人起正向鼓勵 的作用。最後我以繼程法師在《春在枝頭》 這本書中的一小段開示分享大眾,在這一篇 以「拓寬道路」為題的開示中法師說到:「 我們除了自己用功修行以外,也要常常幫助 別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實際上我們在 製造更多的善業,我們是在幫助自己把道路 拓寬、鋪平。很多時候修行是相輔相成的, 你越去關心別人,你越會有增上的力量。」 其實這段話就是對「自利利他」最平實的註 解,願以此與同願同行者共勉之。

【第183期‧佛光法苑‧19】


真正的勝利 芝蘭

記得有一首台語童謠 「天黑黑」歌詞 中:「天黑黑,要下雨,阿公拿鋤頭,要 挖芋。挖阿挖,挖到一尾旋鰡鼓…。阿公要 煮鹹,阿媽要煮淡,二人相打弄破鍋…」。 由於二人各執己見,造成雙輸,而且輸得很 慘,魚沒吃到,鍋也破了,心情都壞透了, 也免不了皮肉之傷。如果反過來,二人各讓 一步,鹹淡適中,不僅分享口福,且有益健 康,夫婦和諧,二人都是贏家。 所以夫妻之間,真正的勝利不是執著, 而是禮讓。宏意法師曾在解說《吉祥經》時 提到恭敬與謙讓,忍耐與順從,都是最吉祥 的事。這並不表示謙讓或是順從了對方,就 是理曲,就是輸了對方;相反的,是表示我 瞭解事情的是非曲直,在當前氣氛不宜的情 況下,不想與對方結下惡緣,暫時讓了順了 對方。等時機適當,因緣巧合時再與對方溝 通,才能獲得真正的雙贏。這在情侶之間或 常人之間也都同樣適用。 當年美軍進軍伊拉克,兵臨巴格達,擒 獲薩達姆後,布希總統在航母上宣稱戰爭勝 利。但是直到今天,都沒發現當初藉詞出兵 的毀滅性核武器之存在。反而十年戰亂,伊 民死傷數十萬,美軍傷亡數萬,結果獨裁頭 目是死了,伊境仍動亂不安,不免令人懷 疑戰爭最後的勝利何在?到底有無真正的 贏家? 如翻開近代戰爭史,戰勝對方只是 在對方心中埋下仇恨的種子,世世代代沒 完沒了。

達賴喇嘛就曾指出:「仇恨及爭鬥不 會給任何人帶來幸福,那怕是戰爭的勝利 者。」所以戰爭永遠沒有真正的勝利者,不 管原因如何,發動戰爭所帶給人們的苦難, 只能以兩敗俱傷、禍延子孫來形容,從而不 能不讓政客及世人引以為戒。 最近籃球球員林書豪成為大家崇拜的偶 像,他帶領尼克隊連勝數場成為NBA球場英 雄,也是華裔青年文進哈佛,武進全國職籃 的第一人。然而讚嘆之聲未了,卻傳來連敗 數場,且與小牛隊之戰,書豪被對手犯規撞 傷倒地不起,令人心痛不已。球場如戰場, 勝敗乃兵家常事,在長年累月的比拼之下, 勝勝負負原在意料之中,誰都沒有永遠的勝 利,也沒有真正的失敗,所以勝了不必驕 傲,敗了也無需氣餒。 只是對方為求勝利不擇手段,這是人 性最大的弱點。因為他們參透不了輸贏本 是無常的道理,有贏也會有輸,有輸也會 有贏,卻執著於求勝,以惡意傷人,既違 背自然法則,也違反比賽規則。在他們身 上也已看不到良心何在,慈悲是何物了。 佛法「四正勤」昭示我們「已生善念令增 長,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惡念令斷除, 未生惡念令不生」,然而要幫助他們除惡 向善,只有求菩薩保佑了。 再看政壇最熱門的總統選戰,台、俄、 美接連舉行總統大選,為求勝利當選,抹

【第183期‧佛光法苑‧20】


黑、揭發醜聞、人身攻擊,在當事人之間 已習以為常,選民也已見怪不怪。雖說這 是民主常態,是選舉語言,卻也不無迷惑 人心,分化人群。所以選民常被誤導,即 使候選人當選了,只能算是他個人的勝利, 並不是全體人民的勝利。因為是否選賢舉 能,是否福國利民,目前尚無法認定,只 有在政見落實了,政績彰顯了,才能算是 真正全民的勝利。 佛陀出身王族,對國政有透徹的了解, 也周遊各國,以佛法開導國王施行仁政。 他曾開示:「民心不安,是國家之危」。 第一位台灣民選總統李登輝先生,也總結 他治理台灣的經驗,說出「民之所欲,長 在我心」,以驗証(尚書)所言「民之所 欲,天必從之」。 美國商場億萬富豪及投資專家巴菲特, 在聯邦政府行將破產之際,站出來響應總統 歐巴馬開源節流之政策,支持富人加稅。他 自稱所繳的稅還不如自己的秘書,反觀眾院 議長貝納為富人護航絕不妥協,還堅持要刪 減老人社會福利金及健康保險。同樣是富 人,前者大筆捐款做慈善事業,後者還靠 富人捐款做競選費用。如今世上富人何其 多,到底誰是真正的富有? 聖嚴法師說:「人生的快樂和幸福,不 等於物質財富的擁有,不能從經濟條件的好 壞來定論。真正的財富在於內心世界的寛 寬 廣、豁達與包容,更重要的是有一顆慈悲 心,以慈悲心對待眾生,由衷地為社會、 族群,乃至整個世界,奉獻自己的一分心 力。」所以在富人中,巴菲特不愧是真正 的贏家。 環視外界之後,也該反觀自身。我們常 聽人說:自己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 自己。為何把自己當成敵人?佛法常說人 有貪、瞋、癡三毒,使我們六根接觸色、 聲、香、味、觸、法時不得清淨,因而成

為自己最大的敵人。那麼自己最好的朋友又 是誰呢?是自己還是別人?如照佛法所說, 能夠勤修戒、定、慧,就能對治三毒,能夠 聞、思、修就能使六根清淨,這些只能靠自 己去努力,別人幫不了忙。所以自己最好的 朋友也是自己,不是別人。,如果我們能成 為自己最好的朋友,能照見五蘊皆空,超凡 入聖,那麼就是真正的贏家了 佛法與人生息息相關,也與人人有緣, 就看你對佛法以及你對自己的看法如何?茲 舉例一二: 我們常說「習慣成自然」,好的習慣當 然是越多越好,但如果壞的習慣成自然,就 受害越大。問題是我們對不好的習慣有時渾 然不覺,像久坐不動、熬夜晚睡、好吃懶 做、沉迷美色、凡事只往不好的方面去想、 去說、去學、去做…,只聽單方面的說法去 判斷,去傳話…。至於吸菸、喝酒、賭博、 嫖妓、性騷擾、霸凌、歧視…等等壞習慣, 自己多能自覺,只是不想改過來而已。如果 你只想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那麼佛法只好 與你擦身而過了。 我們也常聽說「多做多錯,少做少錯, 不做不錯」,其實這只是不會做、不想做、 也不想學的藉口。生活中任何事從不會做到 做得好,膯 通 常都經過一個學習、犯錯、改 正、會做、做得好的過程,也就是從做中 學、學中覺、覺中悟、悟中進、進中精的 完美過程。所以多做多會,少做少會,不做 就永遠不會了。如果你是想活到老學到老, 那麼人生將是多采多姿,否則只是芳華虛度 而已。其實許多人生的道理在佛法中均有徹 底探討。佛陀教我們了知三毒、四聖諦、五 蘊、七情、八正道,知苦果滅苦因;知善果 造善因。如果你想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那 麼佛法隨時展臂歡迎你來修學呢!

【第183期‧佛光法苑‧21】


勝利的真正涵義 翁定台

什麼是勝利的真正涵義?字典上的廣泛 定義是:戰勝敵人或對手;征服或排除極端 的困難後的成功;有歷史性的價值光榮的勝 利。 然而,世間對「贏、輸」的直覺觀念 是:贏了是「勝利」,輸了即「失敗」。但 縱觀歷史、仔細分析便可悟出:當勝利隱藏着 「暫時性」、「表面性」、「無道德性」的 因素時,這些勝利都不是真正的勝利。只有 蘊含永久性的,以信心、智慧、慈悲為磐石 的,有實質貢獻於人類生活、健康、和平及 大自然的勝利,才是勝利的真正涵義。 瑞典化學家諾貝爾(Alfred Noble)發明了 炸藥,在科學專業領域上他成功了、勝利 了。卻沒想到人們用炸藥當做戰爭的武器, 令世界硝煙瀰漫、生靈塗炭。當諾貝爾在醫 院看到一位悲痛欲絕的母親守護在被炸藥炸 得慘不忍睹、臨危的兒子旁的景象,諾貝爾 頓時覺悟到炸藥對人類有無法估量的傷害 性;這不是一個「勝利」聰明的發明,他深 感内內疚。規劃在他死後把所有的財產捐出, 成立「諾貝爾獎金基金會」,為在「和平、 經濟、醫學、物理、化學及文學」等方面有 貢獻的傑出人物頒獎。他以信心、智慧、慈 悲為磐石的覺悟,設立了有歷史性、永久性 的諾貝爾獎金,這才是真正的勝利。 從個人修養談起,一個人最大的敵人 是自己,能克服自己的缺陷、畏懼心,「

戰勝自己」、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達成 目標,這是個人的勝利。尼克籃球隊林書 豪曾受種族歧視,加上其他各種因素,在 NBA選秀會上落榜,但他憑藉自己無比的 毅力,排除萬般的困難,發揮自己最大的 潛能,從千萬個好手中脫穎而出再次加入 NBA。據報導,這種機會只有0.01%。由 於林書豪有理想、有抱負、有智慧、有 堅強的意志,使得板凳球員,一夜之間 「一戰成名」,開創了一個風光無限的新 天地。在尼克隊勝利的路上,林書豪顛覆 了許多的傳統,創造了一連串的第一。短 短幾天,林書豪紅遍推特(Twitter)、臉書 (Facebook)、視頻網站Youtube及各大中外 媒體。 以圓滿人生的目標而言,一般人都寄託 在財富、健康、愛情及家庭上,以為達到 這些目標後,一切都會圓滿勝利。但擁有 這些條件的人,並不一定都快樂。真正讓 人充滿快樂和幸福的是內心的智慧與慈悲 的心懷。因為只有具備了「悲智雙運」, 才能懂得享受財富,保持健康,珍惜愛情 及家庭的安樂。很多事要有能施、能受、 能進、能退的精神,才能達到圓融通達的 境界,得到真正勝利的快樂。 以國家的立場而論,美國在廣島、長 崎投下原子彈,促成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與勝利。但原子彈的威力,造成人類的浩

【第183期‧佛光法苑‧22】


刼 劫 ,當時死亡的人數、建築物的破壞、後 續幅射線對人體的傷害等更是難以估計。 國家之間,戰爭的勝利絕對不是真正的勝 利,國家間的和平相處、世界太平才是雙 贏的勝利。 談到國家的強盛,一般常用經濟上的指 標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 總值等來衡量,美國、日本、德國、中國是 GDP最高的前四名國家。然而國家「勝利」 的真正指標,應該用前不丹國王HN, Jigme Singye Wangchuck 於1972提倡的國家快樂 總值 GNH(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來衡 量。這個總值包括四個重要指標:有個愛 民的好政府、自然環保的實踐、人類文化 的保存、充裕的經濟成長。前不丹國王他 曾說「國家快樂總值」應比「國內生產總 值」重要。不丹是國家快樂總值最高的國 家之一,在「世界屋脊」上生活,乃着 世 界 上最快樂的人民,這才是國家的強盛,勝 利的真正涵意。 以歷史上人類宇宙觀的立場分析,在歷 史上,人類宇宙里程碑很多: 在醫學上,1882年德國的柯霍(Robert Koch)首次發現結核桿菌,在第一次世界 大戰期間法國細菌學家卡邁特(Calmett) 與他的助手介嵐(Guerin)研發了「卡介 苗(BCG)」。卡介苗可說是人類歷史上 使用最多的疫苗,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 議,在結核病高度流行區中,新生兒應儘 早接種卡介苗,卡介苗保護了億萬新生兒 的健康。此外,克里斯提恩巴納(Christiaan Barnard)醫生於1922年,完成人類史上第一 次成功心臟移植手術,這也是醫學上重要的 里程碑。 在人權上,1862年9月22日,美國林肯 總統以顫抖的雙手簽署了美國獨立宣言。他 知道此宣言會激起奴隸雇主的反抗,可能會 造成國家南北的分裂,但為了結束一個資本

主義和奴隸制度的畸形社會,這是唯一的決 策。雖然他的擔心成為爲事實,引發了南北戰 爭,自己被同情奴隸制度的蒲斯剌殺。但統 一後的美國,在朝現代化的道路上,一路 走來,創造了無數現代的文明的奇蹟,領 導了整個二十世紀。林肯的成就使他成為 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由歷史, 人類宇宙觀而言,林肯總統是達到勝利的 真正涵義。 1840年世界婦女開始爭取政治平等權 利,它是從法國、英國和美國開始的。但 一直到了1920年,美國婦女才與男性公民 享有同等的選舉權。英國、法國婦女分別 於1928年、1945年才開始享有選舉權,勝 利的爭取到男女平等的第一步,隨著婦女百 年的努力與爭取,產生數位對世紀極有影響 力的女性領導人,如英國歷史上首位女首相 柴契爾夫人。當今國際政壇綻放著很多剛柔 並濟的巾幗英雄,她們叱吒風雲,影響著整 個世界,如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德國、澳大 利亞及泰國總理都是女性中的佼佼者。 1969年7月21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 (Neil Armstrong)和他的同伴艾德林乘載《 阿波羅11號》成功登上月球走下太空船, 在月球表面上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脚 腳 印。 他們在月球表面插上一座金屬紀纪 念 牌,上 面鐫刻着一行大字:「公元1969年7月,來自 行星地球上的人,首次登上月球。我們是全 人類的代表,我們為和平而來」。阿姆斯壯 達成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的里程碑,有歷史性 的價值,光榮的勝利。 以上這些實例,因爲 他 們分別具有永久 性、歷史性;以信心、智慧、慈悲為磐石; 有實質貢獻於人類生活、健康、和平及大自 然界而永垂青史,流芳百世或成爲為人們心中 的英雄,他們是勝利和成功的範例。

【第183期‧佛光法苑‧23】


走一條心靈的道路 果璟

何謂「勝利」?是因為有「自他比較」 所以才會有輸贏勝負。現今的社會中無處不 存在比較,從小時候在學校讀書時和同學比 成績,運動比賽時比名次,進入社會就業時 和同事比績效、比頭銜,功成名就時比權 力、比財富。自己比完就算了,接著,還 讓自己的孩子和隔壁鄰居的小孩比學習的 項目,別人的孩子學鋼琴學珠算,自己的 孩子就要多學一樣小提琴。每天過的忙忙 碌碌,還要費盡心思與別人競爭,好像一 輩子的生活就是不斷的在和別人比較。深 怕自己比輸別人,不但傷了自尊心又失了 面子。而就算比贏了,也只是一時的勝利 和歡欣。一山還有一山高,世間的功名利 祿要比是比不完的。 就讀高中時我是個住校生,記得有一個 週末回家準備期末考試,母親見我晚上九點 半時還在看書,就對我說:「早一點睡覺, 我又沒要求妳考第一名」。當時聽了母親的 話之後,我就關了燈睡覺,並用極小的聲音 俏皮的回了一句:「我只是不想考最後一名 耶」。我的母親是一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重 於一切的人,並且給予我們三兄妹充分學習 的空間和自由,只要自己盡心盡力,並不需 要在學習的階段與同學爭得頭破血流。我非 常感恩母親對我們的教育方式,以至於在日

後的生活當中,因為不勤於和別人比較,無 形中也少了很多的挫敗感。 世間的每一個人都是有習氣的,別人的 貪、瞋、癡、慢、疑,自己也會有,有的人 煩惱重;有的人煩惱輕。有些人知道自己的 問題所在,但大多數的人卻不自知。那些不 知道自己被無明所束縛的人,每一天都是帶 著壓力過日子卻全然不知。自從我來到玉佛 寺學習佛法之後,每回見到師父們以及教授 禪修的法師們,我的心裏立即充滿恭敬。因 為他們真是世間的聰明人,不但致力於正信 佛法的宣揚和護持,並精進地自我實踐修 行,讓自己的煩惱比別人少。事實上「修 行」重要的就是先從了解自己本身做起,從 自己內心去觀察,不要在意別人,也不需要 和別人比較。所謂「真正的勝利」應該是修 正自己不良的習氣,讓今日的煩惱今日畢, 讓今日的自己比昨日更清淨。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能 夠把自己的能量擴充到多大,完全仰賴自己 的學習態度是否精進。在日常生活當中,我 們浪費了許多時間在和別人競爭和比較。其 實,我們真正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 己,真正需要對治的是自己的無明。我們每 個人心中都有需要被調伏的敵人,而「真正

【第183期‧佛光法苑‧24】


的勝利」就是戰勝自己的煩惱和習氣。在玉 佛寺親近善知識,接受佛法的薰陶,讓我了 解到建立正知見可以導正我們不良的習性。 良好的修行就是在走一條心靈的道路,時時 刻刻都要觀察自我的起心動念,一有消極不 善的念頭生起,一定要立即消除。經過長時 間不斷的修正之後,對於過去所不能承受的 挫折打擊,今日變成有能量可以承擔;過去 所不能放下的,今日就可以輕鬆放下;過去 所有的愛憎怨情緒,今日也可以不執著。修 行是一條長遠的道路,也是一點一滴積累的 功夫。只要遵循佛法的八正道而行,好的結 果一定會出現。 維護好自己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全是同等 的重要。我們生活在這個凡塵俗世間,每一 天都必需接觸到不同的人事物,除了要保持 內心清淨,降伏自己內心生起的種種意念之 外,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因為如果身體 健康有損時,心裡難免會沮喪消極甚至於逃 避放棄。此時要克服種種負面的心理陷阱, 對修行人最大的挑戰就是要戰勝自己最脆弱 的地方─心。即使身體生病了,也要儘可能 調伏內心的不安定,保持快樂平靜的心,具 有積極正面的能量,讓我們身體的細胞也變 得健康,才有能力擊敗病魔的侵襲。 佛法最寶貴的地方,就是行菩薩道的「 自利利他」。記得有位法師曾說過:「學佛 除了要自己受用之外,還要回饋於社會。我 們是凡夫,自然有煩惱,但學佛之後,不要 還像世間人一樣只想壓倒別人,而是要學習 容忍及淨化自己的快身心,對別人有好的影 響,這才是一種精神的提升」。當我們看到 別人的成功,應該要隨喜,為別人感到開 心,千萬不要有忌妒的心理。我們不管做 任何一件事情,正確的思想就是淨戒的根 本。先從自我本身做起,然後慢慢的影響 周遭身邊的人。

是不是人活到一個年紀,經過數十載的 人生歷練和沉浮之後,才會懂得減低對物質 的慾求,放下心中的牽掛,卸下對人的恩怨 來輕鬆面對人生?才會渴望得到簡單樸素的 心靈生活,不用糾纏在人與人之間無休止的 競爭?那麼,何不選擇早一點走一條心靈的 道路,從現在開始過簡單的修行生活。一個

人在一生中可以有無數次的競賽,但只有一 次真正的勝利,那就是戰勝自己,努力的讓 今天的自己比昨日更清淨。 健康小叮嚀:能走的時候,就不要只是 站著;能站著的時候,就別想要坐著;能 坐著的時候,別老想躺著。以後,躺著的 時間可多著呢。 窗外陽光溫和,清風徐徐,野鶴在向我 招手,閒雲該出去走走了。

【第183期‧佛光法苑‧25】


為情自殺誰受害?(下)

卓以定 這是我讀到一本最為客觀又坦誠的談自殺 的一本好書。最值得細讀的是書中前半部, 她提到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都是常考第一 名的好學生而後成為著名教師,尤其父親還 曾經留學美國,雙親俱在,是所謂健全的家 庭。作者的形容是「父母受過高等教育, 擁有良好職業,自律又保守,生活嚴肅無 創意,兒女一言一行都不能馬虎」。所以 他們的兒女表面聽話,內心反抗。吳淡如 和小弟也都是考進台灣大學第一志願的高 材生,但是都轉系不聽從父母的意願,堅 持做自己。 小弟死後,她經過七、八年的靈修、靜 坐,才可以真實面對小弟的死。最開始是先 試著剖析她自己,作者說她自己具有憂鬱的 天生性格,心情起伏很大。在台大時,一位 男友曾經批評她「心情變化,翻臉就像翻書 這麼快」。後來她閱讀小弟留下的日記也具 有同樣的性格,個性和她極為相似! 於是她開始理性分析自殺者內外兩種因 素,小弟除了外在的遇到人生波折之外,也 有家族遺傳的內在因素。作者開始細研自己 的家族史,她坦承她的家族性格的確容易悲 觀,而且自殺的家人中,其實小弟並不是第

一人。她的外祖母在作者出生不久,就喝農 藥自殺,留下了八個孩子。為什麼會丟下這 麼多兒女而急著結束生命呢?老人家是因為 玩牌,輸了一百元,被外祖父怒罵,她就採 取如此激烈的方式結束了一生,留下一大家 子的小孩。 可以想見這八個兒女,一下子沒有了母 親,有些也無法控制情緒。她承認童年時的 記憶,自己的母親也是很不快樂。當時教師 賺錢不多,父親為了養家糊口,日夜加班。 教完書的母親回家還得準備明天課業,又得 照顧他們。常常一邊幫她和大弟洗澡,一邊 不斷唸著:「媽媽去自殺,你們叫爸爸再娶 新媽媽…」。作者吳淡如說母親的低落心 情,令她從小痛恨洗澡。 母親總是會為了一點小事,就會如此悲 觀。但是父母親照顧兒女無微不至,不論是 營養,品行和學業,家境也一直是小康。但 是為了母親的不快樂,她在十四歲就選擇到 台北讀北一女,以為自此可以脫離家中的憂 鬱情緒。後來小弟吳育誠也選擇和他一樣到 台北讀建國中學,兩姊弟同住。至今回想在 台北的那些年,自己還是常常陷入不定期的 憂鬱裡。

【第183期‧佛光法苑‧26】


這本書主要是在寫她小弟死前的身心發 展,在死前一天,他還在當兵的放假日,從 花蓮回到台北姊姊的小公寓(就是作者), 他和一群台大的好朋友,包括他前女友A, 大家邊喝酒,邊抽菸。作者在場看出小弟情 緒不好,就拿了一千元叫他們一起去喝咖 啡。小弟很高興,還說「謝了」!這就是 最後一次姊弟對話。

差,心存報復又鬱卒又衝動地結束生命。難 怪連最後和他一起喝酒抽煙的好友,和前女 友A等都沒有預感到小弟即將自殺。也因此 吳淡如開始寫和愛情有關的作品。她覺得自 己既然救不了自己的小弟,至少可以幫助受 困在愛情蜘蛛網中的難弟和難妹們。因為人 類太容易失去耐心,太容易動一時的意氣, 企圖以一了百了的方式解決情感問題。

小弟原本女友是A,後來臨大學畢業前 結交新女友B,當時B才大一。小弟到花 蓮當兵,才剛讀大二的B,因兩地分隔就要 求分手。當時小弟還故作瀟洒的說,十年後 再見。天真無邪的B,作夢也沒想到的是, 小弟會在不久後,從她住處的大樓頂躍下。 作者和B一起在警局抱頭痛哭。作者說小弟 的死,受害最深的除了父母家人,還有就是 B,作者對她一直很愧疚。

她的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是,她只是想 寫出助人,但處處都能體會她的珍惜和感 恩,並沒有責怪。她在書中後半部提到她 和她家人們的幸運。小弟走後,一家人都 痛苦萬分,接著就是每個家人痛定思痛, 開始反省,「我們這個家和我們每個家人 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人生誰都有輸贏的 考驗,除了先天不能避免的之外,能夠成 長的是後天心理的改變。人生的本身是一 個奧秘,不是要解決全部的謎題。但是一 定要學會能夠經歷,學會愛和被愛,學會 歡樂歌舞,和愉悅地生活。

可想而知,小弟死後,最感歉疚的就是 作者,這個和他生活多年的姊姊了。她自己 當時剛剛結束一段痛苦又短暫的婚姻,長期 躲到國外,剛剛回國。她有整整一章都在分 析「如果我在這裡是否會及時知道問題…」 「如果有一刻可以抱抱他…」,「如果我敏 感一點…」。最後她的結論是人生沒有如 果,只有如此,所有的如果只是增加嗟嘆 而已。作者的母親也責怪她自己「如果我 不讓小弟在初中到台北念建中,必然不會 如此偏激」,一講到這,作者又會覺得是 不是自己把小弟帶壞似的,內心被所有的 負面情緒包圍。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她發現自己在14- 25歲之間,其實不知有過多少次自殺的念 頭。現在回想起來都是為了一些雞毛蒜皮 的無聊理由,只是當時就是想不開,這些理 由就從螞蟻變成了暴龍。她才總算明白,原 來個性像她的小弟,不過只是因一時一念之

如今的吳淡如結婚育女,有著幸福的家 庭,再次搬回宜蘭家鄉。她的父母都有著自 己選擇的生活和嗜好,也都喜愛自己退休的 生活。她的大弟一家和兒女都在加拿大,過 著安穩的生活。最難得的是她和自己的原生 家庭有著更為正面的溝通,有比以前更為 美滿的親子關係。我從書中十分佩服作者 的十年成長。她選擇面對自殺的問題,誠 實的接受問題,包括內在和外在的,又很 有層次,有系統的解決和處理問題。同時 也幫助別人不要選擇用自殺的方式解決問 題,並勸慰自殺的家屬,能面對該如何繼 續走下去的問題。 自殺的因素很多,每個人都有他(她)自 殺的原因。本篇文章僅僅探討年輕人為情所 困,為此結束生命,犧牲大好前途。大部份

【第183期‧佛光法苑‧27】


的人是有多年的心理疾病,平均在美國自殺 者,有75%在自殺前一年內曾經為憂鬱症, 躁鬱症等心理問題看過醫生。除此之外,嗜 藥包括酗酒和抽煙者,甚至好賭博者,家族 有自殺者也是容易為自殺的高危險群。 自殺時,一定是對現況感到絕望。據統 計資料顯示,自殺者的年齡從青少年到35、 36歲是高峰期,女性遠比男性多很多。以地 理環境來說,種族中以亞洲族群是最高危險 群,其中又以華人,印度,日本,和韓國等 人最多。 自殺案件太多,在台灣社會成為一種現 象,每天都發生。每個自殺者的背後,都有 著不同的故事,一定也有著悲痛欲絕的親 友。死者不顧至親好友的痛苦而選擇自盡, 一定也有著他(她)無法對抗的原因。不可否 認,大部份的自殺是心智疾病的結果,這個 失衡是可以治療的,這也是我為什麼花了如 此長的時間來引用兩個案例。 第一個案例X母親體會兒子有可能有嚴 重的心智問題,及早察覺並採取行動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立刻選擇經常 陪伴在難過的兒子身旁,並且半強迫又鼓勵 地要求他持續去看心理醫生。所以只要我們 能夠認出些微自殺意圖的人,自殺是可以預 防的。大部份自殺者(超過2/3)都會在語 言,文章或日記表示他們想死的意願。在行 為上也有徵兆,如睡眠混亂,情緒不穩,注 意力不集中等。一定要及早找出讓他釋放壓 力的方法,說出來,才有辦法解決。一個方 法不行,再持續找別的方法,不要放棄。

二、提供安全的環境,甚至改變他現在 環境,拿走所有可自殺的工具,遠離大樓, 隨時陪在身邊。 三、持續尋求外援,不少父母會跟長大 的孩子說任何感情挫折要跟父母講,別做傻 事。但是兒女大了,再怎麼跟孩子親近,兒 女感情的事是無法觸碰的秘密,只有專業人 士或是知己好友才能傾吐。 四、避免任何可能的精神心理疾病,應 該及早就醫治療,生命才會得救。降低自殺 最可行的方法就是把自殺當成疾病,不要以 為只是個人意志力薄弱。要早期預防,診斷 和治療。 由吳淡如弟弟的死,我們更明白自殺即 使是為情,也摻有多種因素合和而成。除了 他個人的品格衝動特質,生活方式,剛剛由 學生轉變成軍人,改換環境,女友變心,解 決問題的偏激,對死亡觀念的不正確,又加 上一夜喝酒抽煙,和天生憂鬱多感,才會如 此匆匆結束生命。 吳淡如的書,更告訴我們,即使家族 有著危險的遺傳病例,我們依然可以面對 問題,尋求專業。個性衝動或是心情憂鬱

一般防止自殺的方法有: 一、家人不給意見,只是傾聽他的求救 信號,當忠實聽眾,時時關懷和傾聽。

【第183期‧佛光法苑‧28】


都是會遺傳的,但可以用心理和藥物治療 改變。早早學會勇敢地面對生活和情感關 係等問題,自殺還是可以避免。吳家互相 照顧,修護過去的創傷,讓時間來治療, 照樣可以把家庭維護地很健康,不再成為 問題家庭。 父母慣於照顧兒女,也很自然將兒女的 幸福看成是自己的職責,總覺自己是子女終 生的守護者。子女如果選擇自殺,會使得父 母質疑自己失職,不然怎麼會幫不上忙?其 實為人父母能做的,或許是讓沒長大的兒女 早早看到人生的不同樣貌,易變的人生變化 包括感情。社會上多少人生活的環境惡劣, 依然可以忍受煎熬。愛情的變幻,並不是自 己一人可以控制。不論成敗,父母親都會百 分百支持兒女。 父母親和成長的兒女,也不要避諱談到 自殺的任何事件,因為這絕對是為人父母最 痛心的事。受傷最深的,永遠是最愛的家 人,而不是所謂的敵人。因為一段感情開 始都是美好的,但如果因為感情變質或遭 背叛,就賭氣自殺,想要對方一輩子難受 或懊悔。但常常受害者不是對方,而是自 己最親近的人。而且會讓家人一生都常想

「如果及早發現就不會結束生命…」地永遠 遺憾。如果留下兒女,等他們長大,知道真 相,這又該是多麼沈重的遺憾啊! 從五0年代開始,全世界到處都設有自 殺防治熱線,在台灣還有張老師生命線,但 對於自殺率的下降並沒有意想的成效。專業 的設置都沒有成功,何況是平凡的家人?所 以自殺者的家屬不要過份自責或內疚,或是 後悔沒有及時阻止不幸發生。事實上,逝者 的生命並非其他人可以控制的,沒有人要為 此負責。 最後,要引用吳淡如在書尾的文字形容 自己的轉變(transformation)「只有我了解, 我的心中還有一個病號。我把它放在只有我 知道位置的精神療養院裡,且在四周裝置了 隔音軟墊,保護它,因為它太脆弱。然後我 經過了一些年,一些挫折,經歷了甚至會讓 自己不認得的昨日自己那樣的轉變。直到有 一天,我心裡有個聲音,告訴我,它該出 院了。我終於能把不見天日的悲傷釋放出 來,感覺它在陽光下以最強壯的姿態與速 度長大。」 家人自殺,是人生最大哀慟,療傷的過 程必定漫長。但能夠在親友和家小陪同下, 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流轉,對於死者的病態逐 漸認同,逐步走過悲傷,人間到處還是有藍 天的!

【第183期‧佛光法苑‧29】


不可以說謊 馬德五 臺灣的國府前總統陳水扁最不可以原 諒的污點之一是公開說謊。美國前總統克 林頓(Bill Clinton)貢獻國家良多是有目 共睹的;可是,他最不可原諒的地方是, 當他被發現曾經與白宮裡一位年輕女子發 生了不正常的性關係時,他堅持說沒有; 一直到證據被找到了,他才沒有辦法掩蓋 他的謊言。 我是一個最平凡不過的亞裔老人,我最 恨人說謊。我有兩男一女,大兒子我取名「 景誠」,二兒子取名「景實 」。我告誡我 的兩個兒子做人一定要誠實,千萬不可以 說謊。可是,我自己卻曾經說過謊,而且 還不只一次,共發生過兩次。我今年八十歲 了,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有時獨坐檢討我的 一生言行,覺得如果再不公開我的兩次說謊 經過,很可能將來就會帶著謊言到我的棺材 裡去,而永遠沒有機會「誠實招認」。 第一次說謊發生在一九六八年,那時我 在臺灣擔任一家國營企業中本紡織公司業務 處副主任兼外銷課長。中本紡織公司業務萎 縮實在無法經營下去,眼看就要倒閉而員工 們必須各奔前程了。有一天我在聯合報的分 類廣告中,看到了一則「某金融事業機構公 開召考國際貿易英語文人才 」的廣告,並 指明應徵者必須到徐州路「語言中心」去 報名應試。

我那時和其他的中本紡織公司員工一 樣,天天在留意擔憂公司倒閉後的去路。 於是我請了一天假,悄悄地去語言中心報 名應試這個職位。坦白說,這完全是以死 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去應試的。好像連家 人也沒有告訴。 也許我的時運真的來了。大約十天半個 月後,我突然收到了臺灣第一商業銀行人 事室的通知,告訴我我應試他們的國際貿 易英語人才被錄取了,要我某月某日某時 去接受面談。 銀行工作在那數十年前的臺灣是眾所公 認的金飯碗。我當然準時去接受面談。主持 面談的共有三個人:第一銀行郭建英總經 理、人事室鄭主任(我忘記他的名字了)和 國外部羅吉宣經理。他們那天問了我那些問 題,我早已忘得一乾二淨;可是有一個問題 我是永遠都記得的,那就是郭總經理問我, 如果他們決定錄用我了,我將為銀行幹多少 年。這是個做夢也不會想到的金飯碗,於是 我頭也不抬地大聲回答他們:一直做到我年 老退休為止。好像郭總經理非常滿意我的答 覆,於是宣佈散會。 第一銀行旋即派我為國外部二等專員, 負責撰寫銀行外匯業務的英文函件、協助國 外部經理接待國外通匯銀行家之來訪,及審 查重要進出口文件等事項。

【第183期‧佛光法苑‧30】


三年後,又晉昇我為一等專員。可是數 個月後,因為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機緣,我向 銀行辭職重新來到了美國(我以前曾經在美 國讀過書)。我當初答允郭總經理為銀行服 務到年老退休為止,如今只工作了三年就跑 了。說到沒有做到,這就是說謊。這是我的 第一次說謊。 一九七二年,我應徵美國田納西州一家 棒球公司(據說是美國最大的棒球公司)牙 買加國(Jamaica)工廠副廠長。因為棒球 製造需要人工多於機器,所以這家公司在 貧窮落後的黑人國家牙買加也成立了一個 工廠,委派一個公司職員去做廠長,僱用 了四百個當地黑人為他們製造棒球,運回 美國總公司去向世界各地銷售。 貧窮落後的黑人國家那有什麼樂趣可 言,所以開工十二年,就換了六位廠長。 這次他們特別為我增設了一個副廠長職位, 說明六個月後等我熟悉業務了就升任我為廠 長,由我一個人在那裡獨當一面。 當我去應徵這個職位時,該棒球公司總 經理和人事部門主管特別問我:如果他們決 定僱用我,我可以為他們做多少年。 坦白說,我那時只想找個待遇不壞且又 安定的工作。牙買加棒球製造廠的廠長待遇 是非常的優厚,而且工作又是如此的安定, 於是,我頭也不抬地大聲回答他們:一直幹 到我年老退休為止。該公司總經理非常滿意 我的答覆,要他的人事部門主管立刻簽發我 的任命文件。然後立即電話牙買加棒球製造 廠的廠長Jack(我忘了他的姓氏了),要他 馬上飛回來帶我去走馬上任。 到了牙買加工廠後,Jack迅速召集各級 正副主管二十餘人開會,傳達了我的人事 命令,希望他們今後像服從他一樣地也服

從我。因為他們都了解六個月後,Jack 將 調回美國,到時候我就是他們的唯一老闆, 所以我與黑人員工之間的關係一時間還處得 蠻愉快的。還有一件事情,使我今後的地位 似乎更為順利。 牙買加人酗酒,Jack三令五申,醉酒上 班者立即開除。我到職後的第二個月,一個 粗暴的男性工人醉酒得東倒西歪也來上班。 Jack立刻下令開除。第二天,這個被開除的 工人在工廠外面大吼,"Jack, I'm going to shoot you to death."。牙國槍枝泛濫,時 有凶殺新聞,如今工人威嚇,能不重視? Jack告訴我他要去買兩支手槍,讓我們兩人 每人身帶一支。我問他為何不去報警。他回 答我,在這個工廠裡,只有我們兩個是外國 人。等警察來到時,很可能我們早已經躺下 了。於是我要求Jack讓我來處理這件事情, 然後再去決定是否要買手槍。 獲得Jack同意後,我出去和那個被開除 的工人談話,告以酗酒的很多可怕後果。如 果他向Jack認錯,保證以後永遠不再醉酒上 班,我可以要求Jack讓他復職。 結果他同意,Jack也讓他復職,而我們 也不要去買手槍了。這件事情以後,我贏得 了黑人員工們的一致讚揚。 看起來一切是多麼地順利愉快。可是 後來呢﹖四個月後,我就辭職又回到美國 來了。雖然原因很多,可我答應棒球公司 總經理要服務到年老退休為止的,說到沒 有做到,我又說謊了一次。 如今已經八十高齡,我是不會再去應徵 什麼工作了,所以也不會有第三次的機會去 說謊了。我也可以挺起胸膛,告誡我的兩個 兒子做人一定要誠實,說了就一定要做到; 否則,就叫做說謊。千萬不可以說謊啊。

【第183期‧佛光法苑‧31】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 【去年十月十三日,母親往生,收到佛 教會師父、師兄、師姊的慰問和關心,未能 親自一一致謝。僅以此拙文回向給敬愛的母 親和各位前輩、親友、善知識,也特別感謝 十幾年來師父們的諄諄教誨,讓我和母親不 僅是母子,更是學佛路上的同參道友。】 最近讀了一本使我相當震撼的書,書的 名字是《當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作者是德國作家埃克哈特‧托利 (Eckhart Tolle),中文版是由曹植翻譯, 張德芬審校的,曾經是「紐約時報」最暢銷 書排行榜第一,已經被翻譯成三十多種文 字,暢銷全球200多萬冊。向我推薦這本書 的是我的好朋友潘遵銘先生。他告訴我,這 是一本不宣傳任何宗教、但又不與任何宗教 對立、實際上包涵了佛教、道教、天主教、 基督教、猶太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真諦的 難得的好書。在潘先生推薦這本書後的第二 天,我就在網上找到了它的中、英文版本。 我在這裡感謝好友潘先生的推薦。 《當下的力量》一共有十章,中文版本 有二百六十三頁。但這不是一本能很快讀完 的書,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親身經歷 了從想自殺的邊緣頓悟到了「活在當下」 的境界的實踐者、過來人,而我自己目前 還只能從文字上努力去了解「活在當下」 是怎麼回事。 在沒有活在當下的時候,生活是一種什 麼情形呢?簡單地說,當我們為已經發生

李瑋

過的事情傷感、生氣、憤怒、慚愧、悔恨、 絕望的時候,我們就不是活在當下﹔當我們 為了還沒發生的事情憂慮、緊張、恐懼的時 候,我們也不是活在當下。「活在當下」的 作者托利對不能活在當下的情形有一段精彩 的描述。他說:「在街道上,你可能會遇到 不斷喃喃自語的『瘋子』。其實他做的,與 你和其他『正常人』做的區別不大。只是你 們沒有大聲說出來而已。」托利接著說:我 們頭腦裡的那個聲音,不停地在評論、推 測、批判、比較、抱怨、選擇好惡等等。 這種聲音可能與你當下所在的情況無關, 它可能是關於過去的或未來的一些事情, 它可能是在回憶往昔,或是在幻想未來可 能發生的事情。它經常想像事情可能會出差 錯,或產生不利的後果,這就是杞人憂天。 有時這種聲音還會伴隨著一些視覺意象或『 心理電影』。即使這種聲音與現在的情況相 關,它也會以過去的形式來解釋它。這是因 為聲音屬於你被制約了的大腦,它是你過去 的經歷以及你繼承下來的集體文化思維模式 的結果。」 上面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我們個人和集 體的記憶以及情緒,保存在我們的DNA裏 面,左右著我們的當下,所以我們不得解 脫。我們習慣用老眼光看人,用老辦法和一 成不變的態度處理事,即使時過境遷了,我 們還活在過去,不能針對當前的實際情況, 用當下的意識,客觀地、如理地待人處事。 中國有句俗語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

【第183期‧佛光法苑‧32】


看」,可是我們三年、三十年還是執著於過 去的感覺、印象、判斷、成見。夫妻吵架、 子女和父母鬧翻,不總是算舊賬,把陳穀子 爛芝麻一再翻騰出來嗎?難怪人際關係的改 善那麼難!國家之間、民族之間的仇恨更是 上百年、上千年化解不開,這是無始以來長 期沉澱、積累的人類集體文化思維模式的一 個悲劇性的例子。 其實,人具有思維的能力本身不是問 題,問題是我們已經習慣了不由自主的、 強迫性的思維,不能控制它,變成了它的奴 隸。有一首歌的名字叫「跟著感覺走」,我 們的感覺來自哪裡呢?還不是來自過去的所 謂經驗,用老經驗去感覺眼前的人和事嗎? 托利提示我們說,「你以對過去的看法來判 斷現在的事情,一定會得到一個完全被歪曲 的理解。這個聲音是人類自己最大的敵人, 這是毫不誇張的。許多人在大腦的折磨下度 過一生,任由它攻擊、懲罰,並耗盡生命的 能量。這就是數不清的災難、痛苦以及疾病 產生的原因。」 既然不活在當下有這麼不好,那麼為什 麼我們做不到活在當下呢?書作者托利總結 說,根本原因是我們大腦不自主的、強迫性 的思維。我們的大腦應該只是一個工具,是 處理特殊任務用的,當這個任務完成的時 候,我們應該讓大腦處於休止狀態。可是, 沒有經過訓練的大腦做不到這樣,它不聽我 們的話,你讓它休息,它偏要胡思亂想,結 果,「人們80%-90%的思維不僅是重複的, 而且還是無用的,由於思維的運作障礙和消 極的本質,大部分思維都是有害的……這還 導致了你生命能量的嚴重損耗。」 爲為什麼擺脫強迫性的思維這麼困難呢? 因為我們認同它,接受它,以為它就等於真 正的自我。這個虛幻的自我,就是心理學

家、宗教家、心靈指導老師們所說的「小 我」。強迫性的思維,也就是我們的妄想, 與我們的小我結合得極為緊密。我們愛這個 小我,因為它讓我們相信,如果我們停止思 維活動,我們就將不復存在,所以我們不是 思考過去,就是思考未來,活在當下是很難 的。可以這麼說,我們從小到大,錯誤地總 結了很多所謂人生的經驗,譬如用發脾氣、 生悶氣、冷處理、甚至懲罰、收買、要挾、 欺騙、虐待、武力、暴力等手段治服對手, 達到目的,得到我們想得到的東西。我們自 覺或不自覺地以為,這些經驗是對付各種不 如意的人和事的靈丹妙藥,百用不爽。事實 上,這些錯誤的經驗總結變成我們小我的重 要組成部分,這些小我的集中組合,就變成 人類集體DNA裡面的毒素,污染我們的心靈 和外部的世界。我們似乎相信,如果放棄了 小我,我們就會變得軟弱、愚蠢、失敗、迷 失、無所適從。 小我其實很虛弱,它的存在依賴外界的 認同,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追求物質的滿 足,追求別人的認可:穿什麼樣的衣服、 開什麼樣的車子、甚至身高、胖瘦、胸圍、 腰圍都有所謂「客觀」的標準﹔我們對於政 黨、領袖、國家、善惡、信仰應該持什麼樣 的觀點,也都受我們所生活的環境的影響。 我們常常自欺欺人地讓自己相信,如果有 一天,我能有錢、有地位、有名氣、有大 房子、有名牌汽車、有心愛的人,也就是 擁有社會為我們定義的「成功」,我就會 很滿足,很風光,很幸福。這種讓我們上 癮的強迫性思維給我們一種錯誤的樂趣, 讓我們疲於奔命、不擇手段去追求自己都 說不清的目標。但是,因為世界上一切都 是無常的,所以這種追求的樂趣最終會導 致失望和痛苦。 雖然從理論上我們不難了解小我的本

【第183期‧佛光法苑‧33】


質,但是真要放棄小我,我們很可能會感 到空虛、恐懼、失落。改變強迫性的思維 和放棄小我,需要開悟,需要時間,需要 修練。 托利解釋說,「開悟意味著超越思維, 而不是下降到思維之下屬於動物或植物的層 面。在開悟的狀態,你仍然會在有所需要 時運用你的思維,但是運用思維的方式會 更為集中,更為有效率。你主要為實際的 目的而運用思維,但是你會從不自主的自 我對話中解放出來,享有內在的寧靜。當 你利用你的思維時,尤其當你需要一個創 造性的解決方案時,你會在思維和靜止之 間,思維和無思維之間徘徊。無思維是沒 有思維存在的意識。只有在這種方式下, 你才有可能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因為只有 在這種方式下,思維才有真正的力量。」 所以,有意識的、如理思維的關鍵是對自 己的思維要有明了的意識,也就是說,對 自己的起心動念要有覺照力,了了分明, 正確地掌握它、運用它,還要學會讓它休 息、學會什麼時候不使用它。宏意法師提 醒我們,不要「預支煩惱」,也就是不要 杞人憂天,為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憂慮;除 了「預支煩惱」,我們還經常對過去的煩 惱念念不忘,自願地為已經過去的煩惱付 昂貴的利息。宏意法師在形容自己靜坐的 體悟時和大家分享說,培養心的定力,就 好像給大腦裝一個開關,什麼時候要用它, 可以隨時打開,而需要休息的時候,也可 以立即關閉。這種定力是治癒無意識的思 維的靈丹妙藥! 有人問托利,活在當下、放下小我,是 不是要逃避現實,譬如放棄愛情生活呢?愛 情是相當執著的、排他的,我們有可能在愛 情生活裡修練活在當下嗎?在書的第八章 「開悟的愛情」,托利非常詳細地解答了

這個問題,在這一章裡,托利解釋了什麼是 真正的愛,什麼是上癮、佔有、自私、與恨 混合的愛,以及如何讓愛情長久,如何提升 愛的質量,如何與你愛的人成為靈友和神仙 伴侶。托利在這一章的最後說了一句我認為 十分經典的話:「三次失敗的愛情,比你幽 居荒島或閉關苦修三年,更有可能迫使你走 向覺醒。」我的理解是,修練活在當下,不 能逃避生活實際,不能逃避生活中不可避免 的痛苦。就像聖嚴法師提倡的那樣,遇到不 順心的事,要能面對它,接受它,解決它, 放下它。這樣長期修練下去,我們對小我的 執著會逐漸減少,內心會有更多的安寧和喜 悅,同時也會積累更充沛的心力、體力和更 高的智慧。 走向覺醒,意味著我們不再認同強迫 性的思維﹔接受人、事、物的本然(what is),而不是去批判它和抗拒它﹔停止為自 己和他人製造新的、更多的痛苦﹔「把生活 的重心完全放到當下這一刻。」有關具體的 修練方法,托利建議最有效的是練習靜坐, 從專注自己的身體和呼吸入手,逐漸把靜坐 當中培養的專注於當下的功夫變成一種新的 習慣,新的力量,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簡單地回顧過去和展望 未來。我們要做到永遠對當下「臣服」,對 現實說「是的」。 托利在他三十歲前夕突然有一次活在當 下的頓悟的美好經歷,救了他一命。他是有 福氣的。我以這份讀書筆記與每一位朋友共 勉,好好學習這本書,認真地練習活在當 下,讓自己過得更好、更自由、更開心。

參考網頁: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593148/ http://book.360buy.com/10841890.html

【第183期‧佛光法苑‧34】


閩南寺廟參訪記(二) 林瑩瑩

我們離開「三坊七巷」,車往東行,下 一站是晉安區鼓山湧泉寺。 鼓山─鼓山位於福州東南郊,海拔 925米,以山巔有巨石如鼓,每當風雨大 作,顛簸激盪有聲而得名。時屆五月氣溫 漸熱,但鼓山上空氣清涼,山風襲來,令 人暑氣頓消。 湧泉寺─湧泉寺位於鼓山山腰海拔 455米處。入寺門票為¥ 3 2元,僧人免票。 所幸智一法師與知客熟識,一通電話後即 免費放行。湧泉寺的第一座山門叫「無盡 石門」。甬道寬約三米,長約百米,盤旋而 上。路面鋪石板,每約十米有一石塔。甬道 兩側朱漆夾壁,壁牆上安青色琉璃瓦。牆上 朱漆斑剝,瓦上青苔點點,牆外古木參天, 令人有「古寺蒼苔冷,空山松葉寒」之感。 無盡石門的盡頭便是湧泉寺放生池,池呈方 型,約六百見方米,深二餘米。池中塑有一 尊青石滴水觀音菩薩像,觀音雕像前有一 亭,名為「魚池亭」。放生池內放養著無數 放生的烏龜,據說最大的烏龜已有上千年。 迥龍閣位於放生池之前,二樓為素馨齋齋菜 館。我們一行人在素馨齋用了午齋,便開始 參觀本寺的主體。

按「佛教在線」網站資料, 湧泉寺在 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原名「國師 館」。因寺前曾有一壑泉水如湧,明永樂 五年(1407),成祖賜名「湧泉寺」。整 座寺院有大小殿堂25座,由天王殿、大雄 寶殿、法堂、方丈室、祖堂、藏經閣、禪 堂、念佛堂、客堂、齋堂等組成,整座寺 院以大雄寶殿為中心,沿山坡層層上升。 這座千年古剎佔地25畝(約4英畝),天 王殿殿前懸「湧泉寺」大金匾,係清康熙 皇帝御筆。鐘樓上的兩噸巨鐘,是清康熙 三十五年鑄成,上鐫刻《金剛般若波羅密 經》6372字。大雄寶殿為全寺的核心。殿 中間供「三世佛」,塑於明朝天啟元年。 其後為法堂。法堂的左側是聖箭堂(即方 丈室)堂前有三株千年鐵樹,是湧泉寺「 三鐵」之一,且有「年年開花」的奇觀。 大雄寶殿右側為香積廚,有做飯用的四口 大鐵鍋,也是該寺的「三鐵」之一,已 有900多年的歷史。其中最大的一口直徑 1.67米,深0.8米,可一次煮米五百斤,供 千人食用。在鐘樓東南側有藏經殿,建於 清順治十六年,珍藏明清經版萬餘方,歷 代佛學著作近3千冊,及刺血經書657冊。 弘一大師於民國十八年在此發現清初刻

【第183期‧佛光法苑‧35】


本《華嚴經》及《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 要》,倡印二十五部,分贈日本各大學及 國內重要叢林。藏經殿中的舍利塔裡保存 舍利珠和靈牙,可惜我們無緣一見。 靈源洞─往湧泉寺後山東南,下石階 六十餘級,有一小亭,亭下有一枯澗,寬 三米,深約五米,此即為靈源洞。由此上 行,沿途山壁上布滿宋元明清題詠三百多 處,是福建碑林。其中著名的有宋代名書法 家蔡襄的「忘歸石」以及宋理學家朱熹所題 「壽」字。我們數人遍尋“壽”字不得,後 來才在腳下靈源洞左壁上發現高達三米的紅 色巨大「壽」字。 龍頭泉─繼續往前行即到龍頭泉,但見 清泉由山壁中湧出,在此形成一個深潭。根 據說明,此泉千百年不竭,水質純淨,屬優 質礦泉水。由於水的表面比重大,表面張力 強,所以小硬幣放置水面也不下沉。林師兄 見此說明立刻拿出銅板躍躍欲試。聽說用這 裡泉水泡沏鼓山出產的“半岩茶”味道甘洌 清香。

鼓山行結束,與陳師姐等人告別,我們 上瀋海高速公路往南行,直奔會元寺。會元 寺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楓亭鎮,距福州 約138公里(86英里),位居福州與廈門 之間,此路段收費 ¥60元。車行約一個半小 時許抵楓亭鎮,下了高速公路,CAMRY在 巷弄狹窄的老舊住宅區中七彎八拐,夕陽 中,車子駛進會元寺的寮房內院。智一法 師的母親林老太太,住在楓亭鎮的會友傅 國英師姊,及在香積廚幫忙的吳麗萍師姐, 給了我們熱烈的歡迎。她們在二樓方丈寮房 的齋堂裏擺設了豐富了晚齋。其中包括當地 著名的土產 - 炸芋餅。扁而圓的芋餅呈翠 綠色,上覆芝麻,熱食香脆可口,冷食酥而 不膩。 5/25/2011星期三(晴) 天未亮就被吵雜的人聲及擴音器聲吵 醒。原來智一法師為方便民眾,將寺院右側 的登山口闢為運動廣場,供民眾休閒運動。 在齋堂用過早餐後,才有機會細觀寮房內院 格局。寮房位於會元寺天王殿後右側,前廂 為寺僧所居,後廂一樓為香積廚和齋堂,二 樓為智一法師的方丈寮房兼辦公室。方丈寮 房前有廊道,寬約2米,進門為大廳,大廳 裏有佛堂,法師會客室,書房。左為男眾寮 房是法師居處,右為女眾寮房為老太太,吳 師姊所居,昨夜我們便宿於此。 寺內僧眾約十數人,其中不乏老弱殘病 者,據聞可用之人不過三四。寺內辦有念佛 堂,有七、八位師姊在此長住念佛,平日幫 忙寺內雜務。智一法師每日除處理寺務之 外,還要接引大眾,規劃寺院整修,接送 會友,應付衙門。加上寺大人少,香火不 旺,又殿堂屋頂多處漏水,法師壓力之沉 重,事務之繁瑣可想而知。此時法師正在 會見衙門來的兩位公安,所以權由游師兄 帶我們參拜會元寺。

【第183期‧佛光法苑‧36】


會元寺─會元寺位於仙游縣楓亭鎮塔斗 山上,全寺坐東北,面西南,前有楓慈溪, 左守湄洲灣,隔台灣海峽與桃園相望。按會 元寺創建於唐永徽、開元年間,名東禪院, 為南閩八古剎之一,建寺迄今已有一千多年 歷史。唐末黃巢之亂,東禪院被焚毀。五代 時期重建。宋朝東禪院香火旺盛。明時改名 東林寺,清咸豐九年(1859年),心寬和 尚重建寺院,取名會元寺。文革時農場進駐 寺中,僧人四散。1979年中共落實宗教政 策,僧人陸續回寺。1983年,馬來西亞僑 僧清亮法師(智一法師的師公)捐資整建會元 寺,1992年峻工,為今日佛寺的規年模。 2010年清亮法師圓寂,授命年僅37歲的智 一法師主持並整頓寺務。(按智一法師曾任 德州佛教會〈佛光法苑〉的主編,是玉佛 寺的名筆。) 全寺依山而建,次第上升,飛簷,黃 瓦,白牆,朱門。山門由三座雄偉的排坊 組成,有中大兩小拱門,橫匾題曰「會元 禪寺」。可惜山門前的土地為老百姓所占 用,竹林荒塚,一片凌亂。智一法師多方奔 走,但由於資金短缺,至今尚無法索回。由 山門往上攀升六十餘階為天王殿。山門至天 王殿兩旁榕樹、龍眼樹成蔭。天王殿前為一 大石板廣場,廣場右側有念佛堂,此時寺內 有一老僧即將往生,滿室家屬會友輪流為他

助念。天王殿內左右分立四大天王(東方持 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 北方多聞天王),中奉彌勒菩薩,背立韋陀 尊者。尊者雙手合什,置杵於雙肘,會元 寺昔為子孫廟(韋陀手扶杵拄地表示此為十 方叢林),現已改為十方叢林。天王殿後中 為天井,種滿山茶花,鐵樹,虎尾蘭等盆 栽。兩旁迴廊階梯寬約三米,左右通三層的 鐘樓、鼓樓。迴廊往上十數階即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橫匾「萬德莊嚴」,殿左掛有長形 大木魚,頭朝寺外,長約一米半。此木魚與 韋陀杵有異曲同工之妙,按古叢林規矩,木 魚朝寺內表示本日可接受掛單,若朝寺外則 本日不接受掛單。大雄寶殿往上十數階即為 法堂,中供地藏菩薩。法堂二樓是大悲殿, 供觀音菩薩。此外還有方丈室、禪堂、客 堂、祖師殿、功德堂、報恩堂等九十多間, 總建築面積7700平方米(約8萬英呎),寺廟 之大,堂屋之多,令人咋舌。香積廚前廊上 有數個石珠,我們坐在上面撿菜,全然不知 這些是唐代遺留下的歷史文物。 參拜會元寺完畢,法師與公安的會面也 已結束。法師感慨的說,辦事不難,應付衙 門難。公安來訪是因為有人密告寺僧砍了後 山的一棵枯樹。如此子虛烏有,空穴來風密 告之事時有發生,不勝其擾。接下來法師帶 我們參觀寺後的塔斗山。(待續)

【第183期‧佛光法苑‧37】


十五日禪修有感

徐小玲

自從菩提中心建成以來,有如人間淨 土、世外桃源般寧靜幽雅的環境,每逢歲末 到菩提中心參加密集禪修,已經變成佛寺許 多精進修禪的會員們的一種傳統和習慣,去 年有機會請到Seelananda法師遠道而來指導 禪修,大家更是非常欣喜慶幸。 Seelananda法師現任西維及利亞叢林寺 院的副住持,法師出生錫蘭,十一歲即出 家,1984年具足比丘訓練正式成為南傳法 師。他不但在錫蘭完成了佛學碩士學位,且 更進一步接受大眾傳播,人文建設等現代科 學教育。法師精通英文、巴利文和梵文。他 2002年來美弘法並在加拿大創辦內觀禪修 中心。法師時常走訪美國各州指導禪修,是 一位認真嚴格舉止莊重一絲不苟的法師。 禪修在竹林蘭若舉行,共有二十位會 友參加,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士參與全程 禪坐。禪修的第一晚,法師開示要我們珍 惜這難得的機緣,在繁忙中我們能有機會 在菩提中心美好的環境下拋棄世事塵緣, 我們應該利用這十五天全心全意的把握每 一個時刻專心修持。 第二天一大早五時起床,五時半受巴利 文的八關齋戒和禪坐,六時半瑜伽,整天的 作息除了早午餐、清掃、小參和休息時間外 都在行禪和坐禪中交替用功,法師禪修的特 色之一是他早晚各一次非常叫座的瑜伽,瑜

伽是一種動態禪修,法師兼容太極拳、全體 能健身操和基本瑜伽的動作,使禪修一整天 疲憊僵硬的身心得到柔軟放鬆和健身調心的 效果。每晚八時的開示也是禪修的高潮。法 師口操巴利文和英文講解把佛陀的原始教材 琅琅上口,不需任何講義或書本,演講的內 容從慈心禪、五蘊、三法印、四無量心、十 二因緣到四聖諦八正道。法師嚴肅的臉上, 當口述佛陀教誨的時候,會時時露出會心的 微笑,剎那間恍如體會領悟到佛陀兩千五百 年前諄諄教誨為比丘說法的真意。 十五日的禪修課程完全依據佛陀在阿含 經中所教導的方法和層次,也即是四念處的 修行。禪修分止觀兩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 段修止即安般念(安那般那念)觀呼吸法,盤 腿靜坐身心無干擾後,把覺知安住在嘴巴周 圍鼻腔入口處,入息時「覺知我入息」,出 息時「覺知我出息」。每一呼吸了了分別, 清醒明覺。如此修習兩天之後,進一步練 習,入長息時正確覺知「我入長息」,出 長息時正確覺知「我出長息」,氣息變短 淺時亦如是觀之,此時心慢慢收攝,身心 放鬆進入輕安。如是盤坐兩天 之後進一步 修習,入息時「覺知全身我入息」,出息 時「覺知全身我出息」,觀察呼吸的開始、 中間和結尾整個過程,不隨呼吸進入身體而 專注鼻頭,此時心漸漸寧靜深入而逐漸的清 明細微,接著進入最後一個階段,入息時「

【第183期‧佛光法苑‧38】


安息身心我入息」,出息時「安息身心我出 息」,此時身心安寧漸漸由前面尋伺的 階 段而進入禪定法喜的境界。 修習止和定是不能開智慧的,因之第 二個禮拜法師開始教我們修內觀禪,內觀 禪的方法是透過實際的體驗,如實觀察身 心現象的無常、苦、無我。我們的身體是 由地水火風組成的,當我們如實去觀察會 發現它並沒有自我,不是我的也不是我所 有,而是由因緣和合的。法師根據《中阿 含經》的Cha Chakka經的教導由六根、六 識和六塵下手,讓我們去除對對身體五官造 成的執著和染愛,法師在白板上寫出下面六 乘六的矩陣: 眼根 眼識 眼觸 眼受 眼愛 色 耳根 耳識 耳觸 耳受 耳愛 聲 鼻根 鼻識 鼻觸 鼻受 鼻愛 香 舌根 舌識 舌觸 舌受 舌愛 味 身根 身識 身觸 身受 身愛 觸 意根 意識 意觸 意受 意愛 法 眼根和眼識接觸到外界的色即是眼觸, 由觸產生受,由受產生愛取是一切苦痛執著 的來源。法師要我們靜坐下來先觀呼吸十五 分鐘,等身心放鬆念念清淨明覺後,開始觀 想眼根。眼根是無常、苦、無我,眼根不是 我,不是我的,也不是我所。接著觀眼識, 眼識是無常、苦、無我,眼識不是我,不是 我的,也不是我所。接著觀眼觸、眼受、眼 愛和受。眼的六個項目逐項觀完後,開始觀 耳、鼻、舌、身、意,用同樣的方法以一枝 香的時間如數觀察完畢,有時法師簡化只教 我們觀察十八界和五蘊。這樣如實觀想幾天 下來,對六根、六識、六塵當下就深深了然 一切都是無我、無常、苦、寂滅。最後一、 兩天法師叫我們放下所有名色意念,只是如 實觀照起心動念,身受和外緣,外界聲起時 則觀聲,心念升起即觀心,身受痛癢則觀 身,這樣的內觀禪持續修練將能身心了悟 有豐盛的收穫。

參與禪修的會友們在法師的攝受力和諄 諄善誘的教導下,深受啟發,精進修行,大 家都認真不懈,坐習準時,一坐下來即了然 不動,舉室無聲井然有序,有時一兩個小時 都沒有人起來。 學佛要趁早啊!我前一年在圓福法師帶 領的歲末禪修中可以輕易靜坐三個小時,身 心舒適,寂然不動,三小時很快的過去。才 事隔一年,開始膝蓋患風濕,關節發炎,因 之禪修時一盤坐下來腿就痛,要等坐一段時 間身心安適後才稍微紓解。Seelananda法師 叫我不要介意姿勢或強忍痛苦,整個禪修中 姿勢雖然不盡理想,我把心意專注在方法 上,沒有太多的雜念,而膝蓋的疼痛也隨 著禪坐愈來愈輕微。此次禪修所受的感召極 深,回家後兩、三個禮拜內每天早上似乎默 默的還在菩提中心禪修中,提醒自己要起來 了、要打坐,精進不懈的心力持續著,對其 他事不感興趣,心中只想修習佛法、聽聞佛 經,對學佛的信心和堅持也因之提高。 歲末十五日禪修之能夠成功舉行首先要 謝謝佛寺的大力支持,宏師父和弘法處一開 始即密切聯繫和幫忙,要特別感念的是慈道 師兄的慈悲發心,她雖然身有不適尚未恢 復,但還是辛苦的為我們料理了全程禪修 的飲食,精心配製,每天菜色都有花樣有 變化,調製得可口健康營養,Alex師兄辛苦 有加,每天為我們奔波在竹林蘭若和齋堂之 間拿水送飯,慧度師為我們辛苦採購,修慧 師讓出她的寮房讓我們專心修行,另外功不 可沒的是張貴人和Ann Nguyen,謝謝他們 邀請到尊敬的Seelananda法師,也特別謝 謝李宜庭,每天早起晚睡為我們準備熱騰 騰的早餐。有這麼多人護持和贊助,十五 日禪修才能順利完成,令人心存不盡的感 恩和謝意。 期盼今年的歲末,我們能夠在菩提中心 有同樣美好的因緣,和佛寺裡精進的菩薩們 在菩提路上繼續禪修努力前行!

【第183期‧佛光法苑‧39】


方丈超公長老五月份佛學講座

活 動 預 告 慶祝佛陀聖誕浴佛法會系列活動 欣逢釋迦牟尼佛聖誕,德州佛教會將於 2012年4月29日(星期日),上午十時正, 在玉佛寺大雄寶殿隆重舉行慶祝佛陀聖誕浴 佛法會。會中將恭請玉佛寺方丈超公長老開 示「懷念人間的佛陀」,同時為十方信眾, 佛前祝願,懇祈佛光慈佑,人人身心自在, 福慧增長。 會中將舉行浴佛儀式,既是表達對佛陀 的緬懷,更是提醒自己要時時保持清淨心。 下午一點半於大雄寶殿舉辦「如何在紅塵中 修學佛法」座談會,歡迎在家居士們及對佛 法感興趣的大眾一起參加討論,學習並分享 學佛經驗,自利利他。 同時,佛教會在浴佛節當天將舉行點 燈供佛儀式,敬請大眾隨喜發心,燃燈供 佛,並於是日闔府蒞臨,共沾法益。如有 任何疑問,請與玉佛寺辦公室聯繫(281498-1616)。 法會前一日,即4月28日(星期六), 也為信眾準備了豐富的活動: 上午九時至十二時,將恭請超定長老教 授「觀音禪」。因為 「五色令人眼盲,五 音令人耳聾」,今為轉染成淨,轉迷啟悟, 故奉行祖訓:「觀無象,聽無聲」。返觀自 性,能所雙亡,念念不為欲塵染,人人皆得 觀自在!請踴躍報告參加。 當天下午將是方丈普茶,信眾將有緣與 長老一起品茶,座談聯誼。兩日中午佛寺均 敬備素食午齋與大眾結緣。

5月6日(星期日)上午10:00am,於玉佛 寺大雄寶殿超公長老將有一場講座,題目為 「修行方便譚」,為大家解說修行的正確觀 念。敬邀會眾踴躍參加聽講,同霑法喜。

美南地區首屆佛教文化 大型民族音樂會 2012年5月19日(星期六)晚上7點,在玉 佛寺大雄寶殿,隆重舉辦美南地區首屆佛教 文化大型民族音樂會「天弦」。此次音樂會 由休斯頓中華民樂團主辦,德州佛教會玉佛 寺及休斯頓國劇社協辦。「天弦」音樂會將 充分展示佛教音樂的特殊魅力,專注於佛教 藝術的個性特徵;融佛教藝術元素、中國傳 統藝術元素、和多民族藝術元素為一爐,為 廣大佛教信眾、國樂迷們展現一場絢麗多姿 的音樂盛典。敬請闔府蒞臨。由於座位有 限,請儘早向玉佛寺辦公室索取演奏會入 場票:281-498-1616。

三日內觀智慧禪 菩提中心訂於5月26日至5月28日,由圓 福法師帶領三日禪修。 禪修的目的在教導學員,將注意力向內 觀照,包括身心與外界接觸時的反應,它 是剎那無常變化的。禪修期間,學習如實 觀照,不起情緒反應。久久便能看透世間 的實相。歡迎大家報名參加,請電玉佛寺 281-498-1616或菩提中心979-921-6969。

青少年佛學夏令營及家長營 2012年7月5日(星期四)至7月8日( 星期日),在美洲菩提中心將舉辦青少年學 佛夏令營,主題為「喜捨人生」。 美洲菩提中心,遠離喧囂,環境優美,

【第183期‧佛光法苑‧40】


各項現代化設施齊全,是舉辦集體活動的理 想場所。青少年佛學夏令營將努力營造一個 安全愉快,讓家長放心、孩子開心的環境。 通過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青少年將學習如 何保持正念專注,清楚瞭解自己及周圍的人 事環境,並學習如何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 中。夏令營將由美洲菩提中心住持宏意法師 親自帶領,他將指導學員如何通過做義工和 參加社區活動來建設更美好的社區。招生年 齡從12歲至18歲,菩提中心將提供一日三 餐營養素食及住宿,費用為每人$220,同 一家庭第二個孩子為$180。 7月8日(星期日),將同步進行「一日 家長營」,從上午九點至結營,活動內容為 佛學開示、財務管理、醫護保健、養生之道 等講座。費用隨喜。

兒童佛學夏令營 德州佛教會將於6月15日(星期 五)8:30am~3:30pm及16日(星期六) 9:00am~12:00pm,在玉佛寺舉辦兒童佛 學夏令營。活動內容包括念佛、靜坐、佛 法講座、美勞及遊戲等。兩日活動免費, 敬請隨喜發心。 以上活動,若有任何疑問,或有意報名 者,請與玉佛寺辦公室聯繫,電話:281498-1616,或詢問美洲菩提中心辦公室: 979-921-6969。

暑期佛教書院將於七月九日開課 今年七月的佛教書院課程,將邀請台灣 福嚴佛學院的講師,開仁法師主講「以佛法 研究佛法」。上課日期從7月9日至7月13日 與7月16日至20日(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晚 上7:30~9:30於玉佛寺五觀堂上課。

《以佛法研究佛法》是印順導師《妙雲 集》下篇之三。它探討學佛入門時應釐清的 一些觀念。首先要建立正確知見,研究方法 也要正確,這樣所修行體證才會正確。這是 學佛最高的通遍法則。書中也談「欲與離 欲」。凡夫與聖人的差別即是離欲否?即 使是善法欲,最後仍要捨。所謂「法尚應 捨,何況非法」。法師將有系統且生動善 巧地把課程完整地介紹給學員,使大家能 循正確的道路向光明前進。 有意參加者,請儘早向玉佛寺辦公室報 名報名。電話:281-498-1616 開仁法師於1971年出生於馬來西亞, 1984年開始接觸佛教,1996年讀台灣福嚴 佛學院,1997年依馬來西亞洪福寺文建長 老出家。2005年畢業, 之後在福嚴佛學院 任教,且常來美弘揚佛法。著作有《印順導 師對初期大乘菩薩觀之抉擇探討》、《忘己 為人》、及《如理作意》。

寬謙法師佛學講座 六月份本寺特別邀請到寬謙法師為大眾 講授「八識規矩頌」。「八識規矩頌」為玄 奘大師所著。寬謙法師將利用表解方式,使 大家理會唯識從生命到生活的拓展,了解業 力形成及轉換,開啟佛教的生命觀點。 寬謙法師此次弘法活動行程如下: 6月14日(星期四)於拉瓦卡分會開示「如 何自在過生活」 6月16日(星期六) 9:30am ~4:30pm 於玉佛寺大雄寶殿講授「八識規矩頌」 6月17日上午10:00am 在玉佛寺大雄寶 殿講座「印度朝聖之旅」

【第183期‧佛光法苑‧41】


6月17日1:00pm到4:oopm講授「八識規 矩頌」

活 動 翦 影

請大家把握因緣,勿失良機。以上活 動,若有任何疑問,請與玉佛寺辦公室聯 繫,電話:281-498-1616

寂靜禪林住持開印法師蒞寺弘法

繼如法師英語弘法系列 美中佛教會住持繼如法師應本寺之邀, 將於6月23日(星期六),於玉佛寺觀音殿指 導一日禪修。 禪修的目的,在訓練我們集中心念,放 鬆身體,把散亂不安的心,慢慢穩定下來; 如一盆混濁的水,當沙石沉澱下來,水才漸 漸清澈,能看清盆底。心靜下來之後,才能 觀照世間,人我身心的種種現象,從中了 解一切無常、苦、空、無我,最後得解脫 自在。此次禪修將以英語教學,歡迎有興 趣學習的會眾,向玉佛寺辦公室報名。(電 話:281-498-1616) 繼如法師並將於6月24日(星期日)上午九 時於觀音殿,帶領當天上午的共修及佛學講 座。歡迎聽英語的大眾踴躍參加。

繼去年夏季,開照法師蒞臨美國德州玉 佛寺弘法後,馬來西亞寂靜禪林的住持開印 法師,應德州佛教會的邀請,也於今年二月 下旬蒞臨玉佛寺普照。 開印法師於二月廿五日上午九時至下午 四時,於玉佛寺觀音殿指導「慈心禪」。法

師有系統、有次第地為大家講解慈心禪修的 利益和方法。法師首先引《慈經》說到修習 慈心禪的十一種利益:睡眠安穩;不做惡 夢;醒覺安穩;為人所愛;為非人所愛;天 神守護;不被火、毒藥與刀劍所傷害;心易 得定;相貌安祥;臨終不迷惑;若未能證得 更高(即指尚未證得不受後有的阿羅漢)的 成就,他將投生到梵天界。法師接著指出, 一般未經調伏的心都很僵硬,禪修者透過「 慈心」業處之修習,看到瞋心的過患,看到 慈心的功德,感受到自己的感受,也感受到 別人的感受;則能令心柔軟、和善、寬容以 及能為別人著想,培育對其他眾生的慈愛。 當天參加的五、六十位學員,經過法師一天

【第183期‧佛光法苑‧42】


的指導,都覺得受益良多。 二月廿六日上午十時,開印法師在玉佛 寺大雄寶殿,以「正見與禪定」為題,為信 眾們開示。法師引《法句經》第372偈:「 無慧則無禪,無禪亦無慧,禪慧具足者,實 近於涅槃。」為大眾開示。甚深的佛法,在 法師善巧譬喻的解說下,令聽法者個個法喜 充滿。 德州佛教會副會長宏意法師,最後特別 和開印法師預約下次的弘法行程。由於開印 法師此行在休士頓停留的時間很短,未及讓 此地的大眾一睹法師出眾的藝術才華,所以 特別邀請法師下次蒞臨時,舉辦一場「書藝 雅集」─翰墨金石的饗宴。

僧伽委員及護法委員大會圓滿 德州佛教會2012年度僧伽委員及護法委 員大會於2月26日(星期日)下午二時於玉 佛寺大雄寶殿舉行,會中共頒發了8位新任 護法委員証書,同時所有與會委員選出9位 本年度新任董事。 僧伽及護法委員大會中,德州佛教會 會長淨海法師和副會長宏意法師感謝委員 們的到會和大家長遠的護持,宏意法師同 時就佛教會未來弘法的方向和發展,做了

詳盡報告。佛教會各處、組負責人亦於會 中分別作了會務簡報。 2012年僧伽委員及護法委員大會於是日 下午約四時圓滿。

觀世音菩薩聖誕法會 2012年3月11日,德州佛教會於玉佛寺 大雄寶殿隆重舉辦了「觀世音菩薩聖誕」慶 祝法會,與會信眾來賓近五百人。法會中, 淨海長老慈悲開示:「佛法為人帶來安樂之 道」。長老開示道:「佛陀給我們離苦得樂 的指導,可歸納為八個步驟,即八正道。修 習八正道,能為人帶來安樂。」長老指出佛 教徒,不論在家、出家,只要真實地奉行八 正道,都能得到真正的安樂。 接下來,由詹硯文老師指揮的菩提合唱 團演唱了兩首優美動聽的佛曲。玉佛寺會友 Mr. Rawls做了在家居士學佛經驗分享。他 感謝玉佛寺給他在佛法與打坐上的指導;並 提供做義工的因緣,以及個人和家庭靜修的 機會;感謝玉佛寺這個充滿愛與慈悲的僧團 成為他生活中的淨土。 經驗分享完後,宏意法師為大眾開示。 法師教誨道:「生活中要多多將我們的慈 悲心和愛心“量化”。」量化既有語言上 的,例如讚揚小孩子好的言行;又有行動 上的,為此,法師分享了他與佛教會少青 組的例子。 隨後,法師在佛前為大眾祝福,並至大 殿前的延生祿位前回向,祝福供延生祿位者 及所有護法居士。法會於12點結束,大眾在 午餐後,滿載法喜而歸。

美洲菩提中心有機園地一日遊 3月17日(星期六),陽光明媚、春意盎

【第183期‧佛光法苑‧43】


安般念入門禪修班開課 安般念入門禪修班於3月31日(星期 六)上午九時,於玉佛寺觀音殿第一次開 班授課,由修慧師帶領指導。

然,與春光相映的美洲菩提中心,舉辦了豐 富多彩的「有機園地一日遊」活動。參加的 來賓有近80人。活動從早上八點半開始, 整體組織體貼周到,節奏緊湊,動靜結合, 兼顧身心健康,集知識性與娛樂性於一體。 內容有瑜伽、醫護講座、園藝知識講座、有 機園地和菩提中心參觀、元極舞、靜坐與法 師開示。活動於下午四點圓滿,大眾法喜充 滿、盡興而歸。

清明踏青 3月31日星期六下午四點半,淨師父 與宏師父及續超法師帶領義工,一行五六 十人,從菩提中心出發,沿290高速西至 Washington County 的Chappell Hill 小鎮, 觀賞盛開的州花藍帽子(bluebonnet)。夕 陽下,春風裡,大家徜徉在藍色花海中,朵 朵搖曳的花兒映著張張笑顏,真有「偷得浮 生半日閒」的味道。之後,大家享用了野餐 和冰淇淋,滿意而歸。

安般念是安那般那念(亦即「出入息 念」)的簡稱,是一種止觀兼具的禪法。 修慧師於課程中,首先以七支坐法教導學 員如何坐得持久穩定,再以觀察出息入息 來收攝身心,和保持心的正念正知。 安般念止觀禪修班自2012年起,於每月 最後一個星期六上午9時至12時上課,歡迎 會友大眾隨喜參加。若欲參加課程,請先向 玉佛寺辦公室報名登記,以方便備辦結緣午 齋。玉佛寺電話:281-498-1616

「報恩孝親清明法會」及佛陀真身 舍利瞻仰 德州佛教會於2012年4月1日(星期日) 在美洲菩提中心隆重舉行了「報恩孝親清明 法會」及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移奉瞻仰儀 式,共有400餘人參與盛典。 清明法會於上午十時正,在菩提中心報 恩塔舉行。德州佛教會會長淨海長老、美洲 菩提中心住持宏意法師和諸位法師帶領大眾 虔誦《阿彌陀經》及念佛回向,超薦歷代先 人往生極樂淨土。法會中,淨海長老做了簡 短開示,說明舉行清明法會報恩和孝親的深 遠意義。宏意法師亦向大眾講述了三十多年 前獲贈佛陀舍利的殊勝因緣。 報恩塔法會圓滿後,隨即進行佛陀舍利 移奉儀式。是日,佛舍利從報恩塔中請出 後,以淨海長老、宏意法師為首引領,菩 提中心明心堂監院圓福法師手捧舍利塔居 中,眾法師列後,在華蓋護持下,携 大 眾一 心稱念釋迦牟尼佛聖號,沿靜思小徑經行至 明心堂丹墀(禪堂前)。先安奉舍利塔於禪

【第183期‧佛光法苑‧44】


堂前,由法師為所有信眾祈福,虔祝人人平 安健康,事事吉祥如意。延生祝福法會後, 於莊嚴悠揚鐘聲中,移奉佛陀舍利入禪堂, 供大眾瞻仰。 午齋後,大眾自由在菩提中心四處參 觀。當日天氣晴朗,清風徐徐,繁花盛開。 大眾有的在禪堂虔敬瞻仰舍利,有的靜坐廊 道下長椅上愉快地交談,有的徘徊禪園欣賞 精美石雕,有的則追隨宏意法師於林間步道 踏青經行。是日活動於下午三點圓滿,大眾 手攜菩提中心有機園地結緣的新鮮蔬果,滿 心歡喜地歸去。

況,也多所請教。宏意法師就著學生們的 問題,一一給予解答。 中午大家愉快的共進午齋,學生們都說 菩提中心的素菜實在太好吃了。臨走前, 宏意法師贈送來訪的每位學生一份紀念 品,並邀請大家安排時間再來參訪。

三學齋戒靜修會

德州農工大學研究生參訪菩提中心 2月15日,位於College Station 的德州 農工大學景觀設計系的黃教授,帶領十多位 研究所的學生,於上午九點抵達菩提中心參 訪。明心堂監院圓福法師與副監院修道師親 自帶領大眾參觀。 「持戒、修定、修慧」是每位佛弟子必 修的功課。2月18日上午九時開始,恭請宏 意法師在菩提中心主持一天的三學齋戒靜 修會。

當天上午十時,菩提中心方丈宏意法師 特別與來訪的大家座談。法師憶及八年前該 校景觀設計系的兩位博士生,在黃教授的指 導下,曾以菩提中心的整理規畫設計,作為 他們的博士論文。佛教會一直希望能提供更 多建教合作的機會,回饋社會。來訪的研究 生對菩提中心的各項設計,各建築物的功 能,都進行詳細的了解;對佛教的發展情

近三十位學員中,有久學、有新修。在 法師開示,受持八關齋戒,等同一日一夜 的出家功德後,全體學員都發心受戒。宏 意法師並詳細地為大家講解《寶雨經卷第 一》的「十種法得施波羅蜜」─ 一者、成 就法施;二者、成就無畏施;三者、成就 財施;四者、成就無悕望施;五者、成就 慈愍施;六者、成就不輕慢施;七者、成 就恭敬施;八者、成就供養施;九者、成 就無所依施;十者、成就清淨施。 參加的學員們聆聽法師的開示,經過一 天的念佛、靜坐共修,滿心歡喜地踏上歸 程,期待下一次的三學齋戒靜修會。

【第183期‧佛光法苑‧45】


ԃ ДԿ ԃ Д

!፹Ȓ ‫׿‬Ȓ ٔȒ ೱȒ ၭȒ ҒȒ ‫ݢ‬ġ ඓȒ ᝂȒ ࣃȒ

$VWHU $QQLH :X

̑൸294ຯ˭‫ֵ࡙ي‬ਧ˭57̒

!!!!!!!!!!!!!!!!!!!!!!!!!!!!!!!!!!!!!!!!!!!!!!!!!!!!!!!!!!!!!!!!!!!!!!!!!!҉Φဠ٣! !!!!!!!!!!!!!!!!!!!!!!!!!!!!!!!!!!!!!!!!!!!!!!!!!!!!!!!!!!!!!!!!!!!!!!!!!!!!!ˈ! !!!!!!!!!!!!!!!!!!!!!!!!!!!!!!!!!!!!!!!!!!!!!!!!!!!!!!!!!!!!!!!!!!!ៈ‫ہݤ‬঩཮ȈႶ՚‫ہ‬঩཮! !!!!!!!!!!!!!!!!!!!!!!!!!!!!!!!!!!!!!!!!!!!!!!!!!!!!!!!!!!!!!!!!!!!!!!!!!!!!!ˈ!!!!!!!!!!!!!!!!!!!!!! !!!!!!!!!!!!!! !!!!!!!!!!!!!!!!!!!!!!!!!!!!!!!!!!!!!!!!!!!!!!!!!!!!!!!!!!!!!!!!!!!!!!!!!!ဠ!٣!཮ˇˇˇˇˇҏՕӽˇБΡ!ຬ‫!࠼ޕ!!!!!ৣݤۓ‬.!ុຬ‫!!!ৣݤ‬ ! !!!!!!!!!!!!!!!!!!!!!!!!!!!!!!!!!!!!!!!!!!!!!!!!!!!!!!!!!!!!!!!!!!!!!!!!!!!!!ˈ!!!!!!!!!!!!!!!!!!!!!!!!!!!!!!!!!!!!!!!३ᐩ!ȉᑼ೯‫!ৣݤ‬ !!!!!!!!!!!!!!!!!!!!!!!!!!!!!!!!!!!!!!!!!!!!!!!!!!!!!!!!!!!!!!!!!!!!!!!!!த୍ဠ٣཮! !!!!!!!!!!!!!!!!!!!!!!!!!!!!!!!!!!!!!!!!!!!!!!!!!!!!!!!!!!!!!!!!!!!!!!!!!!!!!ˈ! !!!!!!!!!!!!!!!!!!!!!!!!!!!!!!!!!!!!!!!!!!!!!!!!!!!!!!!!!!!!!!!!!!!!!!!ဠ٣ߏɡ҉඄‫!ৣݤ‬ !!!!!!!!!!!!!!!!!!!!!!!!!!!!!!!!!!!!!!!!!!!!!!!!!!!!!!!!!!!!!!!!!!!!!!!!!ˊˇ˂ˇˋ! !!!!!!!!!!!!!!!!!!!!!!!!!!!!!!!!!!!!!!!!!!!!!!!!!!!!!!!!!!!!!!!཮ߏɡృੇ‫!!ৣݤ‬ୋ཮ߏɡֻཀ‫!ৣݤ‬ !!!!!!!!!!!!!!!!!!!!!!!!!!!!!!!!!!!!!!!!!!!!!!!!!!!!!!!!!!!!!!!!!!!!!!!!!ˌˇ˃ˇˍ! !!!!!!!!!!ˎ.˃.˃.˃.˃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ˏ!!ˎˇˇ.˂.ˇˇˏ! !!!!!!!!!!๦!Ϧ!Γ!Ў!๦!!!!!!଄୍ೀ!!!!!!!!!!!!!!!!!!!!!!!!ᕴ༸٣!!!!!!!!!!!!!!!!!!!!!! !!!!!!!!!!!!!!!Ѷ‫ݤ‬ೀ!!!!!!!!!!!!!!!!!!!!!៝!!!!ઝਜೀ!!ப!ᕴ!კ!৤!ᕉ! !!!!!!!!!!ග!Ӆ!٣!࠹!ග!!!!ೀߏɡֻཀ‫!!!!!!!!!!!!!!!!!!ৣݤ‬ഋᄪብ!!!!!!!!!!!!!!!!!!!!!!!!!!!!!!!!!!!!ೀߏɡЦ‫!!!!!!!!!!!!!!!!!!!!!!!ݒݒ‬ሸγ݅!!୍!୍!ਜ!!!!ߥ!!!!!!!!!!!! !!!!!!!!!!ዛ!ᜢ!ಔ!ಔ!Ꮲ!!ୋೀߏɡ‫׵‬ҏ࣓!!!)Չࡹշ౛.໳Ўृ*!!!!!!)୺Չշ౛.ቅಹ࣓*!!!!!!!!!!!!!!!!!ୋೀߏɡ‫!!!!!!!!!!!!!!!!!!!◖׵‬ୢ!!!!!!!!!!!!ಔ!ಔ!ᓔ!ᓐ!ಔ! !!!!!!!!!!Ꮲ!߯!ˈ!ˈ!लˎˇˇˇ˂ˇˇˏˎ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ˏ!ˎ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ˏˎ.˂ˇˏˎ˂.ˏ!ˈ!ˈ!ˈ!ˈ!ˈ!! !!!!!!!!!!ߎ!ಔ!ᚑ!Ц!ˈ!ᛰ!Ў!཮!р!៝!!Ԏ!Ͽ!ந!Ҭ!ஆ!๦!ᒵឪ!ॣ!‫!ނ!ڂ‬ཁ!ߞ!཮!ႝ!!௢!ຎ!ࣴ!ᖄ!๦!ࣥ!‫!ݤ!ٽ‬ᙌ!Օ!Օ!஑!म!ύ!‫!ݤ‬ᙴ!଄!म!!ύ!!໳!ഋ!Ц!ᝄ!ᑼ!!! !!!!!!!!!!є!ˈ!Ꮶ!म!஭!ৣ!‫!ނ‬ी!ય!ୢ!!‫!ߙ!ٽ‬኷!೯!ᘶ!ග!ቹቹ!ៜ!০!ၗ!๓!౲!঩!တ!!ቶ!᠋!ว!๎!ߙ!٩!ู!୍!᝿!Ӏ!ਜ!অ!Ў!Ў!ࡓ!ᕍ!୍!Ў!!Ў!!ε!ᝊ!΋!ऍ!೯!!!! !!!!!!!!!!໣!Ԣ!෕!!!!ඳ!ᐩ!ࢬ!ಔ!ಔ!ˈ!!੤!ಔ!ಔ!ಔ!ಔ!ӝ!!ಔ!!ಔ!ಔ!ᆅ!ಔ!ᜢ!ಔ!ಔ!!ಔ!࠹!ಔ!ಔ!ಔ!ಔ!Ꮲ!ಔ!ಔ!‫!ࢬ!ݤ‬ಔ!Ѷ!Ѷ!ˈ!ˈ!ˈ!ઝ!!ઝ!!ስ!੧!Ӽ!ើ!‫!!!!ݤ‬ !!!!!!!!!!Γ!‫!!!!!!!ژ‬๮!ǵ!೯!ˈ!ˈ!ᝄ!!ˈ!ˈ!ˈ!ˈ!ˈ!ୠ!!ˈ!!ˈ!ˈ!౛!ˈ!ᚶ!ˈ!ˈ!!ˈ!ࢬ!ˈ!ˈ!ˈ!ˈ!Օ!ˈ!ˈ!ल!೯!ˈ!‫!!!!ݤ!ݤ‬ఆ!໳!ਜ!!ਜ!!!!!!!!!!!!!!ৣ! !!!!!!!!!!ˈ!‫!!!!ޱ‬ଭ!!!!઒!ಔ!‫!׵!ڑ‬ቨ!!ֆ!ᖙ!‫!׵‬Ц!‫!׵‬ი!ុӒ!ᎄ!݅!ಔ!ֈ!ˈ!ླྀ!ᗛ!!ഌ!ಔ!ഋ!ᄃ!೚!Ц!੤!ቅ!‫!׵‬ጓ!ˈ!!!!ಔ!ಔ!!!!Ԗ!٥!ˈ!!ˈ!!!!!!!!!!!!!!!!!! !!!!!!!!!!‫!!!!!!!ڑ‬ຬ!!!!Ӄ!ˈ!٫!ҏ!Ằ!!ਕ!ণ!◖!Н!ࡘ!ˈ!ຬ޻!‫!ޱ‬Ў!ˈ!ਁ!ቅ!֮!‫!!ݯ‬ᐪ!ˈ!၃!ր!ྷ!Ҹ!ˈ!ើ!◖!ᒠ!Ц!!!!ˈ!ˈ!!!!Ꭹ!ᓉ!ሸ!!Ц!!!!! !!!!!!!!!!а!‫!!!!ڬ‬໦!!!!จ!஭!ች!࣓!!!!!࿡!᷇!!!!ྍ!ჱ!߉!ৣฐ!ࡏ!௵!݅!੻!ཥ!໦!ѳ!!්!च!!ക!੏!ቼ!ᑯ!!!!઒!!!!ಔ!Ш!!!!৪!!!!!!!!!!!!!γ!!Ш!!!! !!!!!!!!!!‫!!!!!!!!!!ֻ!ۓ‬Տ!ඳ!!!!!!!!!!!!!!!!!!!!!!!!!!ఘ!!!!!!!!!!!!଄!!!!ߎ!!!!!!!!!!!ऍ!!!!!!!!!!!!!!!!!!!!!!!!!!!!!!!!!!ˈ!൏!!!!λ!!!!!!!!!!!!!݅!!൏!!!!! !!!!!!!!!!!!!!!!!!!!!!!!!ˈ!๮!Ц!‫!!!!!!!!׵‬ᇳ!!!!‫!݅!׵‬ϖ!৪ጰ!ࢤ!ᔈ!ྶ!શ!!!!ጯ!ԙ!!!!!म!!!!!!!!!!!!!!!!!!!!!!!!!!!!!!!!!!অ!!!!!!!࣓!!!!!!!!!!!!!!!!! !!!!!!!!!!!!!!!!!!!!!!!!!ྕ!!!!ഓ!ृ!!!!!!!!ੇ!!!!‫!!!!ྷ!ד‬۸ᑯ!ࡿ!ስ!!!!‫!!!!ۓ‬Ϙ!ࡘ!!!!!!!!!!!!!!!!!!!!!!!!!!!!!ች!!!!!!!!!!!!!!!!!!!! !!!!!!!!!!!!!!!!!!!!!!!!!᜽!!!!ী!ብ!!!!!!!!म!!!!ம!ᙗ!‫!׵‬፵Ј!ܴ!‫!ޱ‬໳!Ѡ!!!!म!ྍ!!!!!!!!!!!!!!!!!!!!!!!!!!!!!‫!!!!!!!!!!!!!!!!!!!!!!ݤ‬ !!!!!!!!!!!!!!!!!!!!!!!!!๮!!!!!!!!!!!!!!!!!!!!!!!!!!!!!㪻!!!!!!!!!!!!Ў!!!!!!!!!!!!!!!!!!!!!!!!!!!!!!!!!!!!!!!!!ৣ!!!!!!!!!!! !!!!!!!!!!!!!!!!!!!!!!!!!!!!!!!!!!஭!!!!!!!!!!!!!!!!!ᙔ!්!໳ጯ!!!!ఉ!ृ!ླྀ!!!!ҡ!೚!!!!!!!!!!!!!!!!!!!!!!!!!!!!!!!!!!!!!!!!!!!!!!!!!!! !!!!!!!!!!!!!!!!!!!!!!!!!஭!!!!!!!൛!!!!!!!!!!!!!!!!!ҏ!!!!Ўੇ!!!!ђ!!!!֮!!!!ᖚ!ӵ!!!!!!!!!!!!!!!!!!!!!!!!!!!!!ֺ!!!!!!!!!!!!!!!!!!!!!!!!!! !!!!!!!!!!!!!!!!!!!!!!!!!ඳ!!!!!!!൛!!!!!!!!!!!!!!!!!ྻ!!!!ृ҇!!!!ࣔ!!!!໦!!!!!!!๩!!!!!!!!!!!!!!!!!!!!!!!!!!!!!ల!!!!!!!!!!!!!!!!!!!!!!!!! !!!!!!!!!!!!!!!!!!!!!!!!!๮!!!!!!!!!!!!!!!!!!!!!!!!!!!!!!!!!!!!!!!!!!!!!!!!!!!!࠹!!!!!!!!!!!!!!!!!!!!!!!!!!!!!!!!࣓!!!!!!!!! !!!!!!!!!!!!!!!!!!!!!!!!!!!!!!!!!!!!!!!!!!!!!!!!!!!!!ዐ!!!!!!શ!!!!!!!!!!!!!!!!ኾ!!!!!!!!!!!!!!!!!!!!!!!!!!!!!!!!!!!! !!!!!!!!!!!!!!!!!!!!!!!!!!!!!!!!!!!!!!!!!!!!!!!!!!!!!ҏ!!!!!!‫!!!!ۓ‬஦!!!!!!!!!!!!!!!!!!!!!!!!!!!!!!!!!!!!!!!!!!!!!!!!! !!!!!!!!!!!!!!!!!!!!!!!!!!!!!!!!!!!!!!!!!!!!!!!!!!!!!ᚁ!!!!!!Ѡ!!!!୍!!!!!!!!!!!!!!!!!!!!!!!!!!!!!!!!!!!!!!!!!!!!!!!!! !!!!!!!!!!!!!!!!!!!!!!!!!!!!!!!!!!!!!!!!!!!!!!!!!!!!!!!!!!!!!!!!!!!Ǻ!!!!!!!!!!!!!!!!!!!!! !!!!!! !!!!!!!!!!!!!!!!!!!!!!!!!!!!!!!!!!!!!!!!!!!!!!!!!!!!!!!!!!!!!!!!!!!݅!!!!!!!!!!!!!!!!!!!!!!!!!!!!!!!!!!!!!!!!!!!!!!!!!!!!!!!!! !!!!!!!!!!!!!!!!!!!!!!!!!!!!!!!!!!!!!!!!!!!!!!!!! !!!!!!!!!!!!!!!!!ྷ! !!!!!!!!!!!!!!!!!!!!!!!!!!!!!!!!!!!!!!!!!!!!!!!!!!!!!!!!!!!!!!!!!!!࠮! !!!!!!!!!!!!!!!!!!!!!!!!!!!!!!!!!!!!!!!!!!!!!!!!!!!!!!!!!!!!!!!!!!!!!!!!!!!!!!!!!!!!!!!!!!!!!!!!!!!!!!!!!!!!!!!!!!!!!!!!!!!!!!! !!!!!!!!!!!!!!!!!!!!!!!!!!!!!!!!!!!!!!!!!!!!!!!!!!!!!!!!!!!!!!!!!!!!!!!!!!!!!!!!!!!!!!!!!!!!!!!!!!!!!!!!!!!!!!!!!!!!!!!!!!!!!! !!!!!!!!!!!!!!!!!!!!!!!!!!!!!!!!!!!!!!!!!!!!!!!!!!!!!!!!!!!!!!

!

-RKQ 7UXHKHDUW


玉佛寺 2012 年 5 月、6 月法會活動

日期

5月5日(週六) 5月6日(週日)

5月13日(週日) 5月20日(週日) 5月26日(週六) *5/26~28 5月27日(週日) 6月2日(週六) 6月3日(週日)

6月10日(週日)

6月17日(週日) 6月24日(週日) 6月30日(週六)

定期活動 日期 每週日 每週二 每週四 六月份每週五 每月第二週六 每月第三週六 每月第四週六

時間

內容

9:30a – 12:00p 禮拜《大悲懺》 10:00a 10:20a 11:10p 1:30p 9:00a 11:00a 1:30p 9:00a 11:00a 1:30p 9:00a

-

10:20a 10:45p 12:00p 3:00p 10:45a 12:00p 3:00p 10:45a 12:00p 3:00p

– 12:00p

融通法師

生日法會:藥師讚、宣讀疏文 佛法開示 佛法開示 晚 課 共 修 菩提學苑春季班結業 第二節:經論講解、慶祝母親節 晚 課 共 修 菩提 學金頒發典禮 第二節:佛法開示、問答 晚 課 共 修

融通法師 超定法師:「修行方便譚」 融通法師 續超法師 融通法師 宏意法師:「寧在大廟中睡覺」 修道法師

玉佛寺禪修會(暫停一次) 菩提中心三日禪修

圓福法師

10:00a - 10:45a 第一節:念誦、佛法開示 11:00a - 12:00p 第二節:佛法開示、問答 1:30p - 3:00p 晚 課 共 修

續超法師 融通法師: 續超法師

9:30a 10:00a 10:25a 11:10p 1:30p 10:00a 10:25a 11:10p 1:30p 10:00a 11:00a 1:30p 10:00a 11:00a 1:30p 9:00a

融通法師 宏意法師

– -

時間

9:00a 12:30p 1:30p 9:30a 7:30p 7:30p 2:00p 10:30a 9:00a

12:00p 10:25a 11:00p 12:00p 3:00p 10:25a 11:00p 12:00p 3:00p 10:45a 12:00p 3:00p 10:45a 12:00p 3:00p 12:00p

11:30a 3:00p 3:00p 12:00a 9:00p -9:00p 4:00p 2:00p 12:00p

禮拜《大悲懺》 生日法會:藥師讚、宣讀疏文 念佛、止靜、三皈依、回向 佛法開示 晚 課 共 修 爐香讚、 八大人覺經、三皈依 禪修靜坐、開示、回向 經論講解 晚 課 共 修 第一節:念誦、佛法開示 第二節:佛法開示、問答 晚 課 共 修 第一節:念誦、佛法開示 第二節:佛法開示、問答 晚 課 共 修 玉佛寺禪修會

活動內容

靜坐/英語佛法 菩提合唱團練唱 經論研討班 佛學研討班及靜坐 觀音 普門共修會 解行同修班 粵語佛學班 放生、郊遊、素食野餐 玉佛寺禪修會

– [註:如有更改,將另行公布或通知。] 註:如有更改,將另行公布或通知。]

主持人、地址、 主持人、地址、講題 、地址、講題

【第183期‧佛光法苑‧47】

菩提中心

宏意法師: 莫管閒事 淨海法師 淨海法師

淨海法師:《經論節錄講解》 融通法師 寬謙法師:「印度朝聖之旅」 寬謙法師:「印度朝聖之旅」 修慧法師 淨海法師:《經論節錄講解》 宏意法師 :「簡單的藝術」」 續超法師 修慧法師

主持人/ 主持人 / 地點

宏意法師、弘法處 (觀音殿) 菩提合唱團(大雄寶殿) 鮑克南居士 修慧法師 續超法師 宏意法師 宏意法師 融通法師 修慧法師


- 下 期 專 題 -

心事誰人知 「心事若無講出來,有誰人會知,……」這是早期在台灣很流行的一首歌曲,描述男 兒有淚不輕彈,苦悶的心情,無人同情……。其實,生活在科技文明,步調緊湊的現代社 會,每個人的內心裡多少都有些說不出的鬱悶。如何不讓自己生活在燜燒鍋裡?如何清除 內心裡的垃圾?希望您提供寶貴的人生經驗與大眾分享。 如蒙賜稿,字數:兩千至三千字,截稿日期:五月三十一日。稿件請寄:德州佛教會佛 光法苑編輯組或電郵送至:dharmagarden.tba@gmail.com

佛光法苑助印芳名

佛書助印功德錄

02/10/2012 黃亞靜 $50.00 馬莉莉 $50.00 02/17/2012 宋台育 $40.00 02/24/2012 回向林多源 徐妙 林士材 $20.00 回向梁金祥 $300.00 許傅星 $20.00 03/01/2012 翁傳彥 $100.00 阮仁和 $100.00 阮仁傑 $100.00 03/04/2012 回向王啟仁 $100.00 回向王陳亦足 $110.00 章榮彬 $100.00 回向黃克貞 $20.00 回向黃克貞 $20.00 03/09/2012 回向鍾淑卿 $50.00 回向黃克貞 $500.00 Mei Yuan Chen $10.00 03/16/2012 回向林多源 徐妙 林士材 $20.00 03/22/2012 何明勳 $100.00 無名氏 $100.00 許傅星 $50.00 04/05/2012 譚彼得 $100.00 回向林多源 徐妙 林士材 $20.00 章榮彬 $100.00 -------------------------------------------------------

02/17/2012 Dorion Liao $100.00 回向曾進益 $60.00 回向沈錦龍 $50.00 02/24/2012 梁競懿 $200.00 黎兆強 馮琰芳 $100.00 馮仕涵 $50.00 03/09/2012 回向黃克貞 $500.00 回向孫灼 $500.00 慈良 $20.00 陳耀桑 $30.00 03/11/2012 Chun Cherng Wang $300.00 梁周婉玲 $50.00 03/16/2012 Zhong Yan Chen $40.00 回向沈錦龍 $50.00 03/18/2012 無名氏 $10.00 03/22/2012 武碧濤 $100.00 回向游進財往生 $100.00 回向黃正忠 $70.00 Shirley Li $100.00 李簡媚 $500.00 回向曾進益 $60.00 04/01/2012 回向侯奚群英 $100.00 04/05/2012 回向葉阿師 $200.00 無名氏 $10.00 -------------------------------------------------------

合計

$2,180.00

合計

【第183期‧佛光法苑‧48】

$3,300.00


觀 音 法 會 信眾代表上香

佛書結緣

會友Ray學佛經驗分享

快樂典座義工備辦午齋

清 明 法 會 法師迎佛舍利

清明法會繞佛

誦經超度先亡

誦經祈福回向


德州佛教會

Texas Buddhist Association, Inc. 6969 Westbranch Drive Houston, TX 77072 TEL: (281) 498-1616 URL: www.jadebuddha.org

Periodicals Postage paid at Houston, Texas

善別是非方稱智 不爭人我即向佛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