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 工業城市的轉型與再造:以後勁五輕遷廠為中心(第二期計畫申請書)

Page 1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申請書【第二期/四期計畫】 計畫名稱

工業城市的轉型與再造:以後勁中油高雄煉油廠為中心

申請學校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提升選才效能 □實施銜接輔導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建立彈性學制 □推動彈性學分

■B類:無邊界大學推動計畫 申請類別 □不參加 ■C類:共學夥伴學校推動計畫

■如未獲上述計畫申請通過, 願參加共學夥伴學校 請列 1 項自選研發與試行項 目:社區課程

主持人姓名

呂學信

單位/職稱

校長室/代理校長

共同主持人姓名

張始偉

單位/職稱

教務處/教務長

聯絡人姓名

王御風

單位/職稱

教學資源中心/組長

聯絡人電話 聯絡人電郵地址

(公)

(手機) 傳真號碼

申請日期:中華民國 105 年 4 月 15 日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第二期計畫申請總表

計畫名稱

工業城市的轉型與再造:以後勁中油高雄煉油廠為中心

申請學校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提升選才效能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實施銜接輔導 □建立彈性學制 □推動彈性學分

■B類:無邊界大學推動計畫 申請類別 □不參加 ■C 類:共學夥伴學校推動計畫

■如未獲上述計畫申請通過, 願參加共學夥伴學校 請列 1 項自選研發與試行項目 社區課程

計畫期程

105 年 8 月 1 日至 106 年 7 月 31 日 1. 總經費(=A+B):__________元

計畫經費

2. 申請教育部補助經費(A):__________元 3. 學校配合款(B):__________元

計畫聯絡人

承辦單位

(請簽章)

(請簽章)

會計單位

計畫主持人

(請簽章)

(請簽章)

1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第二期計畫摘要表 學校名稱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計畫名稱

工業城市的轉型與再造:以後勁中油高雄煉油廠為中心

主責單位

教學資源中心 計畫目標與標竿學習對象1 本計畫是由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主辦,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及國立高雄 大學共同合作。 三校位於高雄市楠梓、橋頭、燕巢,當地正處於工業區轉型階段。尤其以 2015 年中油高雄煉油廠遷廠後,中油高雄煉油廠及鄰近社區該如何轉型,不僅 攸關該區域,更是高雄市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 高海大此次結合第一科大、高大及當地 NGO、高雄市政府攜手合作,希望能 以工業遺址,重新打造該區域,也符合「無邊界大學」的意義。 學習對象為中山大學,因其近來積極透過社區營造,進行城市改造,且與多 校合作,與本計畫執行方法相似,可觀察其推動方式,深化本計畫。 計畫推動策略與創新作法

本計畫在推動上,以學校(高海大、一科大、高大)―社區(後勁)―城市 計畫摘要 (每項以 250 字為 (高雄)三層面推廣,各有不同主軸及合作對象。 原則) 本期計畫最大突破,是由原來的高海大,擴大為轄區內三所大學,三校間的 社區課程、跨校選課、教師社群,都將是本期重點,如何讓三校整合後,又與社 區 NGO、高雄市政府共同尋找出合作切入點,將是本期最大創新,也是挑戰。 在第一期尾聲,三校與兩社區 NGO 將舉辦「後勁故事營」、「宏南夏令營」, 讓彼此認識磨合,第二期將透過課程、論壇、社區基地、活動,緊密將學校、課 程與社區結合,並彼此激盪,產生新的社區改造構想。 預期效益與關鍵績效指標 本計畫執行期間,正逢中油高雄煉油廠遷廠後,後勁新社區變化之開始,計 畫執行四年結束後,後勁社區將有許多不同,本計畫希望能透過設計、協商方式, 在學校、社區攜手合作下,打造一個新社區,也希望區內珍貴工業遺址能夠被保 存。而透過此計畫進行,不僅能協助社區串連產官學界之意見,更能帶領學生親 自參與變化,此有無可取代之教育價值。 第二期計畫已由高海大,擴大為三間大學共同合作,也將落實跨校開課、跨 1

自國內外同性質大學中具指標地位之大學,選擇至少一所作為標竿學習對象,簡述申請學校與標竿學校之落差, 並說明該標竿學習對象值得學習之處。 2


校合作等實驗,課程數也將由第一期的 4 門課,擴大為 11 門,希望在第二期更 擴大課程數,也將與社區合作的兩營隊列為重點合作項目。 關鍵詞 (5 個)

後勁、高雄、社區、跨校、工業遺址

姓名 聯絡人

王御風

聯絡 電話

單位職稱 手機

e-mail

3

教學資源中心/組長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第二期計畫整體推動架構圖

4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第二期計畫書 □提升選才效能 □實施銜接輔導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建立彈性學制 □推動彈性學分 申請類別

■B類:無邊界大學推動計畫 □否 C 類:共學夥伴學校推動計畫

■如未獲上述計畫申請通過, 願參加共學夥伴學校 請列 1 項自選研發與試行項目 社區課程

壹、 申請學校概況與未來十年發展潛力分析 本次申請學校以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為主,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及國立高雄大學 共同協助,三校校區以高雄市楠梓及橋頭區為主,此為台灣傳統工業重鎮,在工廠遷廠或 面臨轉型之際,大學該如何與社區一起規劃未來城市的再造,為本計畫之重心。 主辦學校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為全國唯一以培育海洋產業人才為主軸之國立科技 大學,前身為 1946 年創立之臺灣省立基隆水產職業學校高雄分校,1948 年改名為臺灣省 立高雄水產職業學校,1967 年改制為五年制專科學校,更名為臺灣省立高雄海事專科學 校,1997 年升格為國立高雄海洋技術學院,2004 年再改制為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校區分為楠梓與旗津兩處,其中楠梓校區位於後勁,比鄰中油高雄煉油廠、仁大工業 區、仁武工業區及楠梓加工出口區等工業區,也與茄萣、永安、彌陀等養殖業發達之地區 及蚵仔寮漁港、興達港相去不遠。 因自專科學校、技術學院、科技大學逐級改制,所以學制複雜。基於全國之大學數目 急速擴張以及各校朝多元化發展,於近年來積極新設系所,學制發展上亦出現急劇的消長 現象。其中以四技學制成長最為快速,二專、五專則隨之快速萎縮,二技受二專、五專影 響,就學人數逐漸減少。目前學校學生總人數為 7,745 人,楠梓校區共有 6,226 人。 共同合作學校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於 1995 年成立,最初名稱為國立高雄技術學 5


院,是大高雄地區第一所國立技術學院,1998 年改名為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亦為大高 雄地區第一所國立科技大學。該校自 2010 年起,以開創國內第一所「創業型大學」為目 標,成立「第一科大天使投資公司」,致力於產業與學術交融、理論與實務緊密配合,持 續創造創業與就業機會。其校園橫跨高雄市楠梓區、燕巢區、橋頭區,共 75 公頃廣大腹 地,因此也多與當地社區團體展開交流合作,目前學校學生總人數為 7,709 人。 共同合作學校國立高雄大學,於 2000 年創校,以培育技術和管理人才為目標,位於 高雄市楠梓區,其校園以生態保育、綠色校園為宗旨,面積廣達 82.5 公頃,為沒有圍牆 的森林大學,也是台灣第一所「世界綠色大學」之國立學校。目前學校學生總人數為 5,416 人。 三校位於高雄市楠梓、橋頭及燕巢區,三區居民人數約為 25 萬人,而三校學生共有 20,870 人,對於所在社區發展有實質影響,其中楠梓、橋頭兩區正處於轉型及再造時刻, 三校確有必要攜手合作,與其共同討論未來社區之發展走向。

圖 1 三校地理位置與鄰近社區之關係。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預計自 105 學年度起合併,更名為「國 立高雄科技大學」 ,雙方合併後,將截長補短,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發展較佳的工學院、 管理學院將可與本校的海事學院、水圈學院等整合。此次合作,也是兩校通識中心的初步 嘗試,兩校師生共同進入後勁社區,不僅可藉此磨合日後併校之發展,更確保本計畫在合 併後仍會持續推動,也將是日後通識中心發展主軸之一。 未來十年的新學校,將會結合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的優 6


點,尤其是高雄市港灣特色意象鮮明,周邊緊連許多海洋產業,海洋政策如:亞洲新灣區、 自由貿易港等為重要發展亮點,培育學用合一的海洋科技人才,將是新學校未來持續努力 的發展目標之一。 另一個焦點是中油高雄煉油廠於 2015 年年底遷廠,不僅攸關鄰近的仁大工業區及仁 武工業區的未來發展,以及台灣石化產業的未來走向,更讓楠梓後勁地區未來的產業、地 景、社會有重大改變,而如今尚未定調的未來發展方向,更需要轄區內的大學共同與居民 討論、規劃,讓後勁地區在未來十年展現新風貌,全新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將會持續 與國立高雄大學共同合作,陪伴新的後勁地區一起成長及茁壯。

貳、 計畫目標與標竿學校 一、計畫執行主要場域:中油高雄煉油廠遷廠及後勁轉型再造

高雄市為臺灣重要的工業城市,從 1900 年臺灣第一座現代化糖廠―橋頭糖廠開始, 陸續有許多大型工業,如水泥、磚窯、鋼鐵、鋁業均在高雄落地生根,戰後又以石化工業 最為重要,1957 年臺灣塑膠公司第一個工廠在高雄誕生,帶動石化中下游發展,因產業需 求,1968 年政府在後勁中油高雄煉油廠建立第一座石化上游的輕油裂解廠,逐漸成為石化 產業聚落,十大建設時期更劃設仁大(仁武、大社)工業區,加上 1971 年設立的楠梓加 工出口區,使得以後勁為中心的後勁、仁武、大社等區域成為石化及工業重鎮,帶動臺灣 經濟發展,但也使當地環境遭到巨大衝擊,引起居民反彈,以 1987 年的中油高雄煉油廠 欲興建第五座輕油裂解廠(五輕),造成與居民間衝突的「反五輕運動」最為著名,也形 成後勁舊部落居民與中油公司的對立,時至今日,中油員工居住的「中油宿舍區」與後勁 舊部落,雙方居民少有互動。 為化解反五輕運動,政府與後勁居民達成協議,五輕運轉後 25 年遷廠才得以興建, 1990 年五輕正式營運,依據協議,於 2015 年底遷廠。中油原希望能延緩遷廠時間,但 2014 年 8 月 1 日因石油管線丙烯外洩,造成高雄前鎮區大氣爆,不僅突顯多年來高雄工業城市 造成的環境問題亟需被檢視,也讓中油高雄煉油廠(五輕)遷廠拍版定案,2015 年年底正 式關廠,後勁地區也開始邁向後五輕時代的元年。

7


圖 2 2015 年 12 月 31 日後勁鳳屏宮舉辦跨年晚會,中油高雄煉油廠正式關廠。

後勁地區除高海科大楠梓校區、中油高雄煉油廠及楠梓加工出口區外,主要分為三大 聚落:分別是後勁舊部落、中油宿舍區及翠屏里。後勁舊部落為最早在此生活之住民,聚 落中有許多清代留存之建築,宗教人文氣息濃厚;中油宿舍區分為高階職員居住的「宏南 新村」跟一般職員所居住的「宏毅新村」,其中「宏南新村」因產權為中油所有,因此在 中油高雄煉油廠遷廠後,究竟何去何從引起各方關注,在地居民也組成協會希望完整留下 這個從日治時期就存在的美麗社區;這兩個社區在反五輕運動時站在對立兩方,迄今雙方 心結還未完全解開。第三個社區:翠屏里則是個新興的社區,其與楠梓加工出口區的關聯 較大,社區內新大樓林立,是三個聚落中外來人口最多的。 在中油高雄煉油廠遷廠後,後勁舊部落及中油宿舍區是受到影響最大的地區,兩社區 都面臨未來發展問題:後勁舊部落在五輕遷離後,「反五輕」將不再是這個社區中的最高 目標,接下來該如何發展?中油遷廠後廠區土地使用,會與社區有何關連?都是要積極討 論,並善加規劃之處。 中油宿舍區同樣面臨中油遷廠後土地利用的不確定性,中油宿舍區的「宏南新村」更 牽涉到文化資產的保存議題。從日治時期就開始營造的「宏南新村」,因為成為中油高階 主管的宿舍,投入大筆經費維護,讓其成為少數至今仍有居民居住,且房舍均良好精美的 公營機關宿舍,但在中油未能確定日後使用計畫下,房舍即將被拆除的謠言不斷,2013 年區內兩棟丁種官舍即將被廠方拆除,文化局通報後將其指定為古蹟,後更將全區劃為文

8


化景觀,但該如何保留,仍無定論。

圖 3 高海大社區與報導攝影課程,期末成果發表會就在被指定為古蹟的老屋外舉行,吸引許多居民來觀賞, 並思考社區老屋保留問題。

另一個「隱形」的社區為已遷廠的中油高雄煉油廠,廣達 301 公頃中油高雄煉油廠將 如何使用?中油原將其規劃為兩部分,第一部份是受到高度污染的廠區土地,預估這 184 公頃會被公告為需要整治,不得利用的「控制場址」 ,中油公司已於 2014 年 5 月 4 日成立 「土壤及地下水整治工程處」,預計投入百億,以 20 年時間進行整治,等到整治完畢後, 將規劃為儲運、廢水處理及產業專區。第二部份是不受污染的宿舍區及行政區,面積約 117 公頃,中油希望規劃為綠色科技園區及生態社區示範區。 但各界對中油規劃案仍有所質疑。在廠區受污染土地部分,學界、民間團體、後勁舊 部落居民共組「煉油廠轉型生態公園促進會」,希望能仿造德國魯爾工業區模式,將中油 高雄煉油廠廠區轉變為生態公園,且於 2013 年舉辦了競圖比賽,規劃出未來的藍圖。

9


圖 4 2013 年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舉辦之生態公園競圖比賽,並組成煉油廠轉型生態公園促進會。

一連串事件後,中油總公司也開始重新考慮中油高雄煉油廠的文化資產價值,不僅成 立相關部門,也於 2015 年 8 月,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合作,於高雄煉油廠廠內舉辦「文 化性資產清查工作坊」,並開始進行思考中油高雄煉油廠及宿舍區(宏南新村)的未來。 2015 年中油高雄煉油廠遷廠後,後勁的再造之路才開始啟動,中油高雄煉油廠廠區及 宿舍區未來該何去何從,成為當地居民、高雄市民、中油公司、高雄市政府,甚至是中央 政府(經濟部及文化部) ,多方協調及角力的議題,身為在地的三間學校,自然不該缺席, 並成為多方溝通的橋樑。 二、計畫執行鄰近區域:仁大、仁武工業區及橋頭糖廠

本計畫主要場域是圍繞著中油高雄煉油廠兩旁的後勁舊部落及宏南宿舍,但三校附近 的其他社區:後勁的翠屏里、仁大、仁武兩工業區及橋頭糖廠,也有本計畫同樣關切的議 題。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長年來與後勁社區的合作,其中一項主軸就是關於環境污染的 追蹤,也透過課程「社區與環境污染監測」建立起鄰近社區的污染監測地圖,將我們曾經 追蹤過的污染點放上網路。(見圖 5)

10


圖 5 社區與環境污染監測課程之空污、水污及採樣地圖。

從環境污染地圖可見,在中油高雄煉油廠遷廠後,後勁地區的污染大幅降低,主要的 環境污染來源是仁大工業區與楠梓加工出口區,這兩個地區成為我們課程持續追蹤的地 區,也讓我們持續關心的社區擴大。在楠梓加工出口區方面,我們已與後勁翠屏里針對環 境議題長年合作。在仁大工業區、仁武工業區方面,則試圖在本期計畫中,透過轄內社區 大學(鳳山社區大學)進一步思考雙方的合作機制。 而位於橋頭區的橋頭糖廠,由國立高雄大學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長年進行文史調查 及建築修護,2010 年在國立高雄大學陳啟仁老師帶領下,獲得台糖公司與文化部文資局 (當 時為文建會文資總處)的支持,以「高雄縣橋仔頭糖廠文化景觀後工業場域空間活化計畫」 提案,將糖廠內六連棟建築進行建築物的測繪與建築元素及構造的分析研究,成功保留、 恢復日式建築的風貌,並以「愛木.興糖 15 巷」為主題,邀請興糖國小及仕隆國小學童 們的參與,辦理了環境教育與創意空間的活動。透過教學活動與建築工作坊等活動,不但 使建物本身能成為環境教育的活教材,也提供小型文創活動的會場、展廳與交流平台,此 外也加強了與社區學童、社區大學生的互動關係,在實質上執行了建物「保存、活化、轉 化」的理想,也符合本次計畫中的工業遺址目標,更在三校共同區域內,也希望透過此次 計畫,共同思考日後在此的合作及規劃。

11


圖 6 學生參與橋頭糖廠木構建築之修復過程。

簡而言之,在本期計畫執行期間,將以後勁的後勁舊部落及中油宿舍區為主要執行場 域,鄰近的後勁翠屏里、仁大工業區及橋頭糖廠,因為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及高雄大學也透 過課程與計畫,已在此地經營一段時間,本期將延續既有規模,持續與社區保持互動,更 期望在本期三校的合作新局面下,開創新的經營模式。 三、計畫目標:工業遺址與文化保存∕後五輕時代後勁、橋頭的轉型與再造

2015 年底的中油高雄煉油廠遷廠後,後勁地區將如何轉型與再造,是本計畫最主要的 關懷重點。但若將視野放大,後勁地區附近的楠梓、橋頭兩區,原本就是高雄市工業的發 展重鎮,從日治時期的橋頭糖廠,到戰後的石化工業區,一百多年來屢次帶動台灣產業, 如今在大部分的工廠熄燈後,區域內該如何轉型與再造,值得深思。 在中油高雄煉油廠遷廠前,區域內最大變化就是大學進駐、高雄都會公園設立、橋頭 糖廠的轉型及捷運通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楠梓校區)、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及 國立高雄大學的陸續設立,使得區域成為主要的高教聚集場域之一。而原來帶來髒亂及污 染的西青埔垃圾掩埋場也搖身一變成為綠草如茵的都會公園。沈寂一段時間的橋頭糖廠舊 廠房,也在文創風潮下重新整修,成為高雄重要的文創觀光區域。 由此可見,從 1980 年代開始,此區域已經逐步轉型,從農村、工業、污染,慢慢一 步步走向大學、觀光、文創。2015 年的中油高雄煉油廠遷廠將是關鍵一步,而 2008 年通 車的高雄捷運更扮演串連的重要角色。 12


從高雄捷運路線可見(見圖 7) ,高雄捷運紅線從左營高鐵站到橋頭糖廠站,連結了中 油高雄煉油廠及中油宿舍區(世運站、油廠國小及加工出口區站)、後勁舊社區及高雄海 洋科技大學(後勁站) 、高雄都會公園(高雄都會公園站)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青埔站)、 橋頭糖廠(橋頭糖廠站)。沿途經過橋頭糖廠及中油高雄煉油廠兩大工業廠區,如果加上 相關的中油宿舍區及後勁舊部落、高雄都會公園,將會是台灣重要的工業遺址文化路線。

圖 7 高雄捷運紅線從左營高鐵站至橋頭糖廠站(紅框處),將會是台灣重要工業遺址文化路線。

由此可見,本區域絕對具備工業遺址的文化觀光條件,更可透過左營高鐵及捷運的連 動(兩者僅差一站),吸引遊客進入本區域,但其關鍵點在於中油高雄煉油廠、中油宿舍 區及後勁舊部落的未來規劃,也是本計畫所著墨之處。 四、他山之石:魯爾工業區與長崎的借鏡

後勁地區代表了高雄工業發展的脈絡,尤其是石化產業。而高雄的工業,也是臺灣發 展的重要軌跡,因此中油高雄煉油廠的遷廠,不僅不該是將廠區遷移,更應該是保留這些 工業遺跡,並加以重新設計、規劃,與後勁舊部落原有文化結合,呈現臺灣的工業文化故 事,並以此為根基,發展各種可能性。除了前述的魯爾工業區外,日本以長崎為主的明治 工業遺址,於 2015 年成為最新的世界文化遺產,也值得高雄及後勁借鏡。 魯爾區是德國和歐洲最大的工業區,在 4,435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涵蓋了 53 個城鎮, 居住了大約 530 萬的人口,原本是盛產煤礦、鋼鐵業的能源重鎮,後來因煤礦產量銳減、 13


產業出走、環境受到嚴重傷害,幾乎成為廢墟,在重建後,卻成為另一項生態德國的驕傲。 同樣是工業城市的高雄市,有沒有可能讓廢棄或遷廠的場址變成生機盎然的綠地、朝氣蓬 勃的商業區,甚至是永續生活的家園? 以魯爾工業區中杜易斯堡北都會公園為例,其占地約 200 公頃,原本是在第一次和第 二次世界大戰中,負責德國作戰武器所需鋼鐵生產任務,1980 年代後鋼鐵廠逐漸熄火,淪 為一片巨大的工廠廢址。在改造計畫下,1991 年逐一開放,變成一座有特色的生態景觀大 公園。 廠區內有舊工廠起重架的高牆及煤渣堆、舊煉鋼廠冷卻池、廢瓦斯槽、一座座巨型的 渦輪與轉軸…等,在保留了傳統工業區地景的同時也以創新的觀念及手法被注入了生命 力:一座廢棄工廠被改成主題式展覽館、一座巨大寬敞的舊煉鋼廠冷卻池,搖身一變成為 潛水訓練基地及水底救難訓練場、削去一半鐵皮屋頂的廠房,變成了一座半露天的音樂舞 台、原本做為工業廢水排放的河道,也恢復為自然生態河道。這都值得中油高雄煉油廠借 鏡,「魯爾工業區」也是受到許多後勁地區居民推崇的模式。 另一個值得參考案例是日本長崎。長崎是日本鎖國時代唯一對外的通商港口,開港後 在外人協助下,逐步建立自己的工業,如造船、煤礦等,這也是明治維新時期,日本能夠 脫胎換骨的主要關鍵。今年日本以「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為主題,將長崎為主,位 於岩手、靜岡、山口、福岡、佐賀、熊本、鹿兒島等 23 項重工業設施成功登錄為世界遺 產,長崎的軍艦島(端島煤炭坑)、三菱造船所等 8 項遺產是主要焦點,也成為長崎觀光 的重點。

圖 8 日本長崎保存並有系統整理其工業遺址,成功於今年申請到世界遺產。(圖為軍艦島)

14


高雄的地理條件及歷史發展與長崎類似,但高雄對於自己以往獨特的工業歷史少有回 顧,更不知如何利用此珍寶,如現今擁有輕軌電車、夢時代等的「亞洲新灣區」實際上是 日治時期的「戲獅甲工業區」演變而來,但新大樓建立時,卻將歷史記憶拋棄,也使得文 創產業失去根基,無法從其生長土地上獲取養分。長期以來,後勁的主軸一直是五輕與反 五輕運動,在五輕遷廠後,將面臨轉型與再造,如果將工廠、宿舍全部剷平,只是獲得一 塊與其他地區同樣的素地,蓋起相同的大樓,如何能以工業遺址為基底,結合後勁舊部落 的宗教、老街等特色,嘗試各種產業的可能性,再造新後勁,將是本計畫的目標。我們也 希望能藉由學校為橋樑,除了透過課程帶學生進入社區,更希望連結有相同目標的舊部落 及宿舍區民眾,以及引進政府、學界、產業界的資源,共同討論並擘劃後勁的新藍圖。 因此在本期計畫中,我們將透過工作坊的方式,邀請邀請研究魯爾工業區及九州長崎 地區世界遺產之專家學者進行演講討論,增進對兩地的瞭解,進而思考如何借鏡,改造後 勁地區。 五、標竿學校:國立中山大學

近年來,各大學深感一味以論文篇數為績效的評比方式,並非大學的全貌,開始走出 校園、走入社會,教育部及科技部也適時推出計畫獎勵,如教育部前一階段的「公民素養 陶塑計畫」中「社會參與式」 、以思考社會問題為起點的「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或者是科技部的「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都對於學校走入社會、思考問題,有正面 助益。 與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旗津校區隔著高雄港灣的國立中山大學,也是在此風潮下, 積極走入社區,並建立良好成效的學校之一。國立中山大學位於西子灣,鄰近之哈瑪星社 區開始進行社區營造後,是最早進入社區之學校,近年來將參與範圍擴大,除哈瑪星外, 積極參與旗津及鹽埕各社區發展。 在旗津地區之發展,以原海軍技工宿舍為基地,進行跨校、跨領域的結合。包含高雄 海洋科技大學的旗津文史調查、造船技術,以及樹德科技大學的建築、高雄師範大學的「在 地廚房」,在中山大學校內,也有文學院、社會科學院、管理學院的結合,該計畫更獲得 教育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畫」支持。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也參與此計畫,由王御風老師在中山大學開設「走讀旗津」,帶領 中山大學學生認識旗津。更希望藉由此次合作,觀察中山大學與其他學校如何跨校合作, 運用在本計畫的三校合作上。

15


圖 9 從教室走入社區,由地方文史工作者帶領學生認識旗津。

更重要的是,中山大學進入社區的專業領域,是本計畫所缺乏,尤其是管理學院的「社 會企業」、「創新管理」,是未來後勁新藍圖中極為重要之一環。在新計畫中,雖有高雄第 一科技大學的加入,但仍可學習中山大學的經驗。 此外,中山大學在旗津的基地經營,也是值得我們借鏡,讓後勁的基地運轉更為靈活。 除此之外,中山大學的跨校、跨領域合作,更可讓我們參考,如何在合作後,能夠發揮一 加一大於二的化學效用。 由於計畫主辦學校: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與國立中山大學在社區有密切合作,可藉 此就近觀察、學習其優點,並引進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讓本計畫可以逐步修正,漸趨完 善。

參、 計畫推動重點與方法 從第一期開始,對於整體目標的計畫整體推動,採取學校―社區(後勁)―城市(高 雄)三層面推廣,各有不同的主軸及合作對象,希望本計畫以教學為核心,但與社區、城 市緊密結合,也進而帶動學校、社區、城市共同討論後勁未來。 在第二期的規劃過程中,著力於合作伙伴的加入,也有良好成果,尤其在學校部分, 除了原來的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外,更增加了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及國立高雄大學, 以跨校性的社會參與式課程為教學主軸,讓參與的師生擴大。而社區合作伙伴也積極思考 16


合作方式,對於計畫推動方式有更細緻及可行的規劃。 一、學校:跨校、跨領域的社區課程

本計畫在本期,最大突破是讓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及國立 高雄大學展開課程合作,因為這些跨校課程,不僅讓參與範圍擴大,更彌補了以往國立高 雄海洋科技大學所缺乏的專長領域,讓計畫更為完整。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從 2011 年執行教育部資科司現代公民核心養成能力:公民素 養陶塑計畫後,就規劃以社區為中心的「社會參與式」課程,陸續開設「社區營造與社區 參與」 、 「紀錄後勁」 、 「紀錄旗津哈瑪星」 、 「志工服務與成長」 、 「社區與報導攝影」 、 「政策 與公民參與」 、 「書畫旗津―英文社區報導」 、 「社區環保與社區環境營造」 、 「社區與環境污 染監測」等課程,跨越學校的圍牆,帶領學生進入社區上課,並以實作方式認識後勁及旗 津、哈瑪星社區,同時與社區組織(NGO、里辦公室)密切合作,不僅在社區成立學習據 點,舉辦相關演講、工作坊,更與社區共同討論該開設何種課程,方能對社區有所助益, 希望能夠藉由社區課程,共同推動社區進步,盡社區一份子的力量。 社區課程在長期經營後成果豐碩,不僅在教育部資科司的「公民素養陶塑計畫」中榮 獲績優學校,單一課程「社區與環境污染監測」也得到教育部資科司「跨科際問題解決導 向課程計畫(SHS)」的補助。旗津校區的社區課程則受邀參加中山大學的教育部「人文及 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畫」。高海大另一個正在執行之教育部計畫「專業知能 融入敘事力」也以後勁社區為執行場域,可見社區課程在高海大所受到的重視。

17


圖 10 本校以社區為主軸的公民素養陶塑計畫榮獲績優學校,右五為教務長張始偉教授代表領獎。

國立高雄大學的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及通識教育中心也長期經營社區營造,不論在 後勁及鄰近的橋頭地區均有其身影。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以往較缺乏對社區的經營,近 年也非常關心中油高雄煉油廠遷廠後的後勁地區發展,並以「環境教育」做為切入點。 三校均位於後勁地區,且各有所長,此次合作可融合三校之專長,可望激盪出新的社 區課程。更重要的是,三校均為「教育部技職校院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的學校之一, 根據「教育部技職校院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之規章(如附件二),參與學校之學生可 跨校選課,故本計畫所開設之課程,三校學生均能修課,也能藉由這些課程,帶領學生更 瞭解社區。 經過三校討論,在 105 學年度將共同開設 16 門課程,並保留 2 至 3 門新課程在 105 下學期進行徵件。因三校首度合作,故 105 年上學期多為既有課程,但 105 年下學期將會 陸續開設新課程。而在三校當中,社區課程之操作以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及高雄大學的永續 居住環境科技中心較為熟悉,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經驗較為缺乏。故在本期中,如何經驗傳 承及成功讓三校同學互相選課,將是本期最重要的工作。因此我們每月將固定舉辦工作 坊,透過工作坊邀請相關議題學者專家演講,並討論該如何經營社區課程,並經由課程, 進入社區。 表 1 105 學年預計開設課程

開課時間

課程名稱

授課教師

開課地點

社區與環境監測

林啟燦 王御風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社區與報導攝影

盧昱瑞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105 上、下

舊有

產業與社區創新

王御風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105 下

舊有

紀錄後勁

王御風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105 上、下

舊有

社區營造

藍美雅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105 下

新開

風土構造與空間研究

陳啟仁

高雄大學

105 上

舊有

木建築設計

陳啟仁

高雄大學

105 下

舊有

媒體識讀與公民參與

洪聖斐

高雄大學

105 上

舊有

高雄學

楊鈞池 洪聖斐

高雄大學

創意與創新

李國維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105 暑假 (夏季大學) 105 上

科技創新

陳建志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105 上

舊有

運動休閒管理

宋明律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105 下

舊有

社會企業概論

魏裕珍 陳錫添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18

105 上

105 下

課程設置 舊有

新開 舊有

新開


導覽與解說實務

王怡茹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105 下

新開

文創發展實作

謝濬澤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105 下

舊有

後勁故事營

社區

105 暑假

舊有

新課程徵件(預計)

105 下

新課程徵件(預計)

105 下

新課程徵件(預計)

105 下

從上述課程可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與高雄大學加入後,將豐富原有高海大以文史、 媒體、環境為主的社區課程,如一科大以商管為主的「社會企業概論」、高雄大學以建築 為主「木建築設計」,甚至也有體育老師試圖與社區結合,這都會讓課程內容更加豐富, 而「後勁故事營」則是與 NGO 共同在暑假開設的工作坊,希望能將此轉化為彈性課程,這 都是對計畫團隊在本期的挑戰。 二、社區與城市:共同合作單位

本計畫以高雄市後勁地區的後勁舊部落及中油宿舍區為主要場域。除了課程之外,最 重要是與高雄市及社區各相關團體合作,期望利用課程,與這些單位展開互動,更能藉此 進入社區、改變社區。 (一)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

後勁舊部落與本計畫合作為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該基金會因反五輕運動而成 立,1990 年行政院興建中油五輕廠時,以其撥款利息而成立,主要進行社區營造,為 後勁舊部落最重要的 NGO。 從 2011 年以來的社區課程,高海大就與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開始一連串的合作, 除課程、後勁故事營外,今年更開始啟動社區基地。 在課程方面,除了原有的「紀錄後勁」及「社區與環境監測」外,本學期由高海 大楊淑雅老師開設的「臺灣民間信仰與民俗技藝」,也透過與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的 合作,探索後勁地區主要公廟,並將集結成冊,成為後勁地區地方型雜誌的首期,預 定於 7 月出版。 「後勁故事營」是邀請全國各地大專青年來到後勁,參加為期三至五天的營隊, 由主辦單位邀請對後勁研究的學者專家帶領學員瞭解後勁,學員們經過分組,最後則 選擇一個他們最感興趣的題目撰寫,並在最後一天發表文章。

19


圖 11 後勁故事營是 2013、2014 年高海大與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合辦的暑期工作坊,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 參加,這也會是日後的彈性課程之一。

「後勁故事營」於 2013 年開始舉辦,高海大與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連續在 2013、 2014 年合作。2014 年的後勁故事營更就將學員成果與其他專家學者作品集合編輯為 《重讀後勁》一書。對比書中由老師、研究者、當地 NGO 所撰寫的歷史脈絡,就可看 出帶領學生進入社區後,新生代會展開他們自己對於歷史及現況的觀察與詮釋,也是 我們開設「社會參與式」課程的本意。

圖 12 重讀後勁所記錄多半是學生對於後勁地區的觀察。

20


除此之外,從本期開始,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更允諾撥出一個辦公室成為本計畫 之社區基地,由高海大工作團隊進駐,從第二期起,更將加入第一科大及高雄大學之 工作團隊。 後勁福利基金會位於捷運後勁站旁,距離本校也僅五分鐘路程,對於外來民眾均 相當便利,在此設立基地,不僅可讓三校同學在此上課,更可利用此便利的交通,成 為外來民眾至後勁的窗口,三校同學可在此成立諮詢中心,並設計路線,帶領民眾瞭 解後勁,週六日亦可在後勁地區舉辦導覽或活動,吸引民眾來後勁一遊。 (二)油廠社區文化生態保存協會

油廠社區文化生態保存協會是由中油宿舍子弟所組成,其有感於中油宿舍可能於 2015 年遷廠後拆除,因此組成協會,希望能保留中油宿舍及中油相關文化資產,於 2013 年 7 月開始運作,目前也廣邀關心文化資產者加入。 協會成立後,積極舉辦各項活動,並重新找回中油社區之歷史記憶。高海大在協 會未成立前,已完成第一本中油宿舍調查專書「油廠記憶」,2015 年則與油廠社區文 化生態保存協會共同申請文化部的「村落文化發展計畫」,進行耆老訪問。

圖 13 油廠記憶是高海大於 2011 年所出版的中油宿舍調查專書,也為第一本針對該社區出版之專書。

21


高海大社區課程長期以此為操作場域,2015 年的「產業與社區創新」課程中,學 生以宏南宿舍區未來做為發想,其中一組提出舉辦夏令營的構想,獲得評審(社區民 眾)的好評,更將在 2016 年暑假舉辦「油廠戰鬥營」 ,這也是學生與社區結合的一次 成功實驗。 (三)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為高海大於公民素養陶塑計畫的合作伙伴,其在哈瑪星新濱社 區的努力,不僅讓原本瀕臨拆除的老屋保留,同時讓新濱社區逐步活絡,而其木工班 課程,除了在原來的哈瑪星新濱社區實作外,也長期與高雄大學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 心在橋頭合作,2016 年更成立新的基地:河川。

圖 14 2016 年 4 月 4 日於河川所舉辦之手作市集,藉此吸引在地居民及遊客前往,並讓遊客瞭解木造建築之歷 史與構造。

本計畫所關懷之社區,尤其是中油宿舍區及橋頭糖廠區,擁有許多日式木造建 築,瞭解木造建築,甚至能夠親自動手修護,是能夠更深入社區的關鍵。因此我們也 希望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頗負盛名的木工班能夠與高雄大學原有課程配合,讓同學更能 瞭解日式木建築。 除此之外,也希望打狗文史再興會社能夠就其社區經營經驗,與三校交換意見, 提供對於兩社區發展的建言。 (四)愛木興糖

愛木興糖設立於 2011 年,乃是由高雄大學陳啟仁老師及其學生組成「愛木」工 22


作群,發起的非典型建築修復營造運動。該團隊由三位高雄大學畢業的女生,以舊木 材回收製成創意木器,做為創業構想,並曾獲得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 補助。 陳啟仁老師團隊以其在木構造設計與文化資產保存方面的豐碩經驗,將文化資產 做為建築系學生學習的活教材。秉持著從修復中學習,從學習中累積知識力的「學習 型修復」理念,將閒置的木造宿舍打造成文化資產教室。 (五)市府單位

後勁的新發展,不僅與楠梓區相關,更攸關大高雄的未來發展,目前高雄市政府 研究考核委員會及文化局均同意與本計畫合作。研究考核委員會是高雄市未來發展的 主要幕僚單位,日後會與本計畫共同合作關於社區發展之論壇。 因本計畫希望能以「工業遺址」做為兩社區,甚至是橋頭、楠梓的主要發展軸心, 也獲得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的認同,參與本計畫的高雄大學陳啟仁老師及高雄海洋科技 大學王御風老師均為高雄市文資委員,更能從文化資產及工業遺址角度,串連本計畫 與高雄市政府之合作。 (六)高雄市民間單位

本計畫希望能打造新後勁,並思考後勁社區的特色是什麼?透過課程,設計發展 出後五輕時代的新創產業。因此除了 NGO 及市府之外,本計畫也將與高雄一些文創業 界結合,如知名的獨立書店「三餘書店」是本校執行公民素養陶塑計畫時的「學習據 點」之一,頗負盛名的 Hotel Dua 也在最近將歷史建築台鋁工廠整修為多用途場地(電 影院、書店、餐廳),對於重新賦予老建築新生命頗有經驗,這都是日後可以指導學 生,同時協助社區的夥伴。除此之外,我們也將隨著計畫的進行,持續邀請民間單位 的加入。 三、網路連結

本計畫雖以教學為主軸,但要面對社區繁複的問題,除了學生進入社區外,更需 要社區民眾、NGO 組織、學界、地方政府,以及對此議題熱心的民眾共同投入,而中 間的連結需要靠網路聯繫,高海大執行多項計畫,均與高雄地區有所關聯,也分別成 立數個網站,為本計畫,特別將原網站及 Facebook 粉絲專頁串流,並成立「打狗高 雄|歷史與現在」做為主網站,關於後勁地區議題,也是「打狗高雄|歷史與現在」 主要重點之一,日後也會製作互動性更強,專屬於後勁地區的網站,與「打狗高雄| 歷史與現在」及 Facebook 粉絲專頁進行串流。

23


圖 15 「打狗高雄|歷史與現在」將是計畫的主要網站之一。

簡言之,本計畫推動後勁社區之轉型與再造,將由學校課程為出發點,逐步向外,透 過設在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基地,帶領學生在社區舉辦導覽、各種活動及工作坊,讓外 界更為瞭解後勁,並與高雄市政府研考會、產業界不定期舉辦論壇及研討會,以學校∕社 區∕城市層層推進,為後勁轉型提出方案(見圖 16),希望能在文化資產的底蘊下,開創 新後勁的未來。

圖 16 本計畫推動重點與方法簡圖:由學校、後勁(社區)、高雄(城市)三個層次推動,學校以課程為主;後勁 以基地及社區活動做為推動重點;高雄則與市府及社區大學合辦研討會及工作坊,三層次則以網路串連。

肆、 學習生態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本計畫第一期與第二期,最大變化在於三間位於後勁地區學校的攜手合作,跨校合作 24


將對三間學校的學習會起極大化學效應,但也因為從第一期執行至第二期計畫撰寫僅短短 二個半月,三校達成默契更距離計畫截止日不到一個月,因此在執行細節上必會有許多修 正之處。 目前執行主力將會是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及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因兩校均以通識課程為 參與計畫之主軸,同時兩校預計合併,因此在執行上較有默契。 但就社區的經營及課程開設而言,以經營多時的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較有經驗,然而本 期計畫中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參與之課程為三校之冠,此雖可預計對於校內學習生態將產生 衝擊,但該如何引領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課程能夠順利與社區融合,並透過進入社區,刺激 參與計畫教師能夠產生更好的課程,為本期計畫之重點。 也因此,在本期計畫中,將致力於三校的共學機制。預計在計畫執行後,以每個月一 場為原則,舉辦小型的工作坊,透過與此計畫議題相關的專家學者演講(如德國魯爾工業 區或北九州的工業遺址保留)及內部成員討論,達成三校合作伙伴的共識,以及日後執行 計畫時,如何透過課程進行社區的翻轉。 此工作坊也將邀請三校其他老師參與,並在 105 下學期時進行計畫徵件,透過工作坊 及徵件,希望能將課程擴及至其他院所,擴大其影響面。 而以目前執行主力的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及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通識中 心而言,雖然預計合併,但新學校通識課程之架構尚未制定。兩校目前通識必修課程相異 度仍大,若能順利整併,亦需一段時間調整確定。兩校之社區課程若因此計畫之執行,成 為通識課程中之亮點,且已完成磨合,亦有可能脫穎而出,成為新學校通識課程之主軸。 但在未併校前之磨合期,跨校之社區課程仍有執行之技術面需克服。社區課程因常在 社區上課,又不能影響前後課程,為考慮返校車程,通常會壓縮半小時,而通識課程多半 為兩小時,如至社區上課,可能僅上一至一個半小時。如在室內上課,無論是在那一個校 區,勢必會對另一個校區同學產生不便,因為高海大楠梓校區至第一科大校區也需要 10 至 15 分鐘車程,同樣會影響前後課程。以擁有兩校區(旗津、楠梓)的高海大為例,跨 校區上課的同學通常以四年級同學為多,因其該學期所修學分數較少,可以容許他當日僅 為一至兩門課,跨校區學習,但對課業壓力較重的一至三年級而言,固然另一個校區有讓 其心儀的課程,但也只能忍痛放棄。 面對此,有三個可能的解決方式:一是將社區課學分加大,以本學期高海大與中山大 學在旗津的合作模式為例,將高海大兩學分之「魔客旗津」搬至中山大學社會系,成為三 學分的「走讀旗津」後,對於社區移動(中山大學學生需要搭渡輪跨港至旗津上課)有更 充裕時間,整體上課品質也提升,但就通識課程而言,拉長至三學分,需要更多的協調及 努力,此為遠期目標,短期內仍無法實施。

25


第二個方式是以視訊方式遠距教學,讓跨校區的同學不用來回奔波,配合 Facebook 社團方式平時溝通及繳交作業,但這需要多一位 TA 在不同校區即時處理課堂問題,因此 在本計畫中,將會在每一個校區聘請一位兼任助理協助處理課程問題。目前有兩校區的高 海大也特別針對遠距教學訂定獎勵辦法,這也可讓高海大旗津校區同學同時參與本計畫課 程。 三是利用假日及寒暑假時間開設彈性課程,目前計畫希望將暑期營隊「後勁故事營」 轉化為可授與學分之彈性課程,但這牽涉到三校的學分認定,需要在計畫執行期進行討論。 以上三方案,目前以第二方案最具可行性,也將以此先進行跨校的合作。此一合作案, 將對三校之學習均產生正面影響,高海大行之多年的社區課程,將會有第一科大商管領域 及高雄大學建築規劃領域的加入,更趨完整。一科大與高雄大學學生也可以進入社區,開 拓學習視野。三校學生共同上課,也會互相激盪,更進一步產生其他合作。更希望能藉此 合作案,讓三校更多老師加入,豐富社區課程,成為三校具有特色之課程。

伍、 預期成果及有效性與影響力評估機制 從第一期到第二期,短短的籌備期間,後勁地區的三間大學,將一起為所屬的社區進 行改造,尤其在 2016 年後的後勁,究竟何去何從,正走在十字路口,身為社區一份子, 大學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將是這個計畫中對我們最大的挑戰,尤其後勁社區間,尚有 心結存在,座落其間的大學,理應扮演橋樑的角色。 本計畫雖以社區為場域,但主要參與者仍是三所大學之師生,因此課程將是計畫中最 重要的關鍵,再加入第一科大、高雄大學,以及一些邀請來的老師後,為這個高海大運作 已久的社區課程補足了許多空缺之處,而且隨著計畫的進行,相信能夠開設更多的課程, 成為具有特色的學程。 另一個效益將是跨校課程。社會參與式的社區課程所希望能達成跨校、跨領域的合 作,如今可進一步落實,雖然這過程會相當艱辛,但仍值得嘗試,且會對三校的學習生態 產生正面影響。 而跨校的合作,會先在今年暑假的「後勁故事營」及「宏南夏令營」嘗試,這也是三 校與社區 NGO 的首次合作,透過此次合作,可持續討論學校如何與社區磨合,不管是在後 勁舊部落的基地,或是中油宿舍區,除了課程外,學校該怎樣協助社區,這也將是對社區 有極大助益之事。 實際上,這是一個充滿變數及挑戰的計畫。隨著 2015 年底中油高雄廠的遷廠,原本 對立的兩社區才出現改變的契機,但迄今為止,兩社區雖然有改變意願,但因為中油本身 的一些政策(如油槽遷移) ,使得兩社區間的對立,也僅止於緩和,並未全面合作及和解。 同樣的,中油本身對於中油高雄廠的未來利用態度為何,影響到中油與高雄市政府的 26


關係,而在新政府執政後,中油總公司已經決定南遷,新的董事長人選也會牽動此區域未 來的變化,以及中油高雄廠周遭的走向。 而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與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的合併案,也同樣讓兩校內部的行政、教務 等系統,處於不確定的狀態。在此情形下,使得本計畫有效性及影響力評估相當困難。 雖然整體充滿變數,但也正因如此,社區才願意讓學校透過課程,進行一個又一個實 驗性的社區改造,而學校在進入社區、瞭解社區,並進行研究後,勢必也會發揮影響力, 成為日後中油及市政府推動此地改造的諮詢及合作單位。而回到學校本身,在進入社區 後,相信也會讓老師及同學們發現社會參與式學習的魅力,對於傳統教學有所改變,翻轉 原來的教學生態。

陸、 當期計畫推動進度規劃 本計畫第一期所擬定目標(如下表),經過兩個月的籌備期,在學期開設課程、下學 期開設課程及網站每日瀏覽人數已經達成目標,其中最重要就是在這兩個月籌備期,完成 了高海大、第一科大及高雄大學的結合,讓課程從第一期的 4 門,增加為 14 門,也讓第 二期成果之設定有顯著成長。 表 2 第一期預期成果及量化檢覈目標

型態

預期成果

檢核目標

備註

開設課程

3∕每學期

已達成

彈性學分開設

1

討論中

預計下學期新開設課程

1

已達成

由學生主導之社區活動

3

籌劃中

由學生拍攝之社區影片

1

進行中

討論後勁未來發展之論壇或工作坊

3

籌劃中

主網站每日瀏覽人數

100∕每日

已達成

學校

社區基地

城市

在第一期結束前(七月) ,本計畫將會舉辦「後勁故事營」及「宏南夏令營」 ,在籌備 期間,三校就會開始與兩社區積極討論,該如何舉辦兩營隊,尤其是「宏南夏令營」是首 次舉辦,細節更待確認,經由此次營隊的舉辦,將會讓三校與社區的合作更為緊密。 第二期在課程方面,除原定在三校內開設的 14 門課程順利開設外,也希望透過此次 合作,討論三校跨校選課、彈性學分的執行方式,並藉由合作氛圍,廣招三校老師參與, 召開三校老師的教師社群,形成學習社群,強化對社區的研究,更希望藉此讓更多老師加 入,強化各領域課程。 27


除了課程外,如何結合社區及市府,共同研商後勁舊部落及中油宿舍區未來發展,因 此將會透過不同形式的論壇或工作坊,進行討論。也預計在本期中,將舉行 4 場的論壇或 工作坊。 而社區的本體,也將藉由基地的活動而展開,除了固定性的「後勁故事營」及「宏南 夏令營」外,也預定在社區舉辦由學生規劃的 2 場活動,帶動社區能見度。同時也會配合 課程,發行社區刊物,不僅行銷社區,更能成為社區課程之作業。 表 3 第二期預期成果及量化檢覈目標

型態

學校

社區基地

預期成果

檢核目標

開設課程

14

彈性學分開設

2

預計下學期新開設課程

3

社區活動

6

由學生拍攝之社區影片

2

由學生主導之社區雜誌

2

討論後勁未來發展之論壇或工作坊

4

主網站每日瀏覽人數

300∕每日

備註

城市

柒、 執行團隊成員分工情形 本計畫由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主辦,因第一期由其主導,故本期執行團隊仍先以其 為主,而在本期執行過程,將逐步加入國立第一科技大學及國立高雄大學的其他成員。 高海大從前期教育部「公民素養陶塑計畫」開始,就由前校長周照仁領軍擔任主持人, 並獲頒績優學校之肯定。本計畫延續「公民素養陶塑計畫」,將由呂學信代理校長率領相 關行政單位,全力配合,除通識教育委員會原有之基礎,並由教學資源中心為專案行政推 動單位,協助相關行政事務。故本計畫由呂學信代理校長擔任主持人、教務長張始偉教授、 教學資源中心主任孫珮珮副教授、通識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昭銘教授、基礎教育中心主 任柳秀英副教授、教學資源中心教學發展組組長王御風助理教授擔任共同主持人,不僅有 效整合校內行政、教學資源,且多位均曾參與「公民素養陶塑計畫」 ,已有相關推動經驗, 可使本計畫更順利執行。 本期尚有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及國立高雄大學共同參與,因此在共同主持人方面, 增加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魏裕珍及國立高雄大學總務長、永續居住環 境科技中心陳啟仁主任,以及通識中心主任楊鈞池,分別負責第一科技大學及高雄大學相

28


關事務。 本計畫除教師、社區居民、社區 NGO 外,學生也是主要參與者。學生除擔任各課程之 教學助理外,更直接參與課程連結社區的計畫,如宗教課程的期末作業,部分轉換成社區 雜誌,在此過程中,其實所有修課學生都一起參與。 表 4 計畫團隊成員分工情形

高海科大團隊 成員類型

姓名

單位/職稱

計畫主持人

呂學信

代理校長

共同主持人

張始偉

副校長兼教務長

共同主持人

孫珮珮

教學資源中心主 任

共同主持人

陳榮斌

通識教育委員會 主委

共同主持人

柳秀英

基礎教育中心主 任

共同主持人

王御風

教學資源中心教 學發展組組長

專任助理

黃于津

基礎教育中心

專任助理

蔡佩玲

基礎教育中心

兼任助理

徐乙仁

電訊工程研究所

計畫分工內容

學經歷、專長、相關經驗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工程力學博 士。 專長:海洋結構動力學、水下 統籌領導 纜索動力分析、有限元素法、 浮體力學、 電腦數值計算模 擬、造船原理 英國,University of Wales, 協助主持人統籌管理 Swansea,機械工程博士。負責 負責教學制度創新 執行本校教學卓越計畫。 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研究所博 士,負責執行本校南區區域教 負責行政管理 學資源中心計畫及教學卓越計 負責教學制度創新 畫,並負責管理教育部策略聯 盟子計畫、業師協同教學計畫。 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研究所博 負責課程管理及規劃 士。負責協助執行與推動本校 教學卓越計畫。 高雄師範大學文學博士,負責 負責課程管理及規劃 本校執行海洋人文深耕閱讀書 寫課程計畫。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曾 執行教育部科技與社會教學計 負責三校及社區間協調 劃、公民素養陶塑計畫、跨領 事宜 域問題導向解決計畫、科技部 新媒體科普計畫,教學計畫執 行經驗豐富。 負責各項行政執行管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 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 理。 負責三校聯繫及各項社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 護系所碩士 區事宜。 協助行政業務、工作坊 與論壇規劃。 29


參與教師

林啟燦

海洋環境工程系 暨研究所教授

授課

參與教師

盧昱瑞

基礎教育中心兼 任講師

授課

參與教師

楊淑雅

基礎教育中心專 案助理教授

授課

參與教師

藍美雅

基礎教育中心兼 任助理教授

授課

教學助理

林柏辰

微電子工程系

擔任課程教學助教

教學助理

黃臣延

輪機工程系

擔任課程教學助教

教學助理

陳皖柔

供應鏈管理系

擔任課程教學助教

計畫助理

陳虹因

教學卓越計畫

協助社區雜誌撰稿及相 關事宜。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環境工程博 士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 究所,現為三合院音像工作室 導演&攝影、打狗文史再興會 社 理事 中國文化大學國文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碩士,現 為嘉南藥理大學文化事業發展 系 專任助理教授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團隊 成員類型

姓名

共同主持人

魏裕珍

組長

王怡茹

組長

陳勝一

單位/職稱

計畫分工內容

學經歷、專長、相關經驗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博士, 高雄第一科技大 專長為財務時間序列,市場微 學通識教育中心 負責第一科大相關事宜 觀結構,財經資料探勘,負責 主任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相關事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博士,專長為歷史地理學、區 高雄第一科技大 域地理學、文化資產研究、觀 學通識教育中心 負責第一科大相關事宜 光遊憩地景、臺灣飲食與庶民 組長 生活史,負責執行通識課務管 理。 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博士,專長為土壤復育、環境 高雄第一科技大 生物技術、環境微生物、環境 學通識教育中心 負責第一科大相關事宜 汙染調查與分析、環境管理系 組長 統,負責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相 關事宜。

30


陳正智 組員 黃郁舒 業務助理 盧寶芬 業務助理 蘇祈銘 業務助理

參與教師

參與教師

參與教師

宋明律

陳建志

陳錫添

參與教師

李國維

參與教師

謝濬澤 蘇暐智

高雄第一科技大 學通識教育中心 組員 高雄第一科技大 學通識教育中心 業務助理 高雄第一科技大 學通識教育中心 業務助理 高雄第一科技大 學通識教育中心 業務助理

世新大學廣電系學士 負責第一科大相關事宜 實踐大學企管系學士 負責第一科大相關事宜 輔英科技大學護理科學士 負責第一科大相關事宜 永達技術學院企管系學士 負責第一科大相關事宜

高雄第一科技大 學教師

授課

高雄第一科技大 學教師

授課

國立高雄第一科 技大學環安系副 教授兼創新育成 中心主任 國立高雄第一科 技大學研發處專 案經理

授課

授課

高雄第一科技大 學教師

授課

教學助理

高雄第一科技大 「創意與創新」通識必 學創新設計工程 修課程助教,協助各組 系大學部學生 同學創意發想,課堂管 理,網頁更新。

教學助理

國立高雄第一科 「導覽與解說實務」通 技大學運籌系大 識選修課程助教,協助 學部學生 教師準備教案,課堂管 理,網頁更新。

鄒郁橞

中華大學科技管理所休閒產業 管理組 博士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意設計研 究所碩士,專長為產品設計、 創意與創新、電腦輔助設計、 品牌設計與材料應用。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城分校土 木及環工系博士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工程科 技研究所博士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 所碩士

高雄大學團隊 成員類型

姓名

單位/職稱

計畫分工內容

31

學經歷、專長、相關經驗


楊鈞池

高雄大學通識教 育中心主任

共同主持人

陳啟仁

高雄大學永續居 住環境科技中心 主任

參與教師

洪聖斐

高雄大學通識教 育中心兼任講師

共同主持人

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專長為 台灣政治發展、東亞區域研 負責高雄大學相關事宜 究、公共政策、政治經濟學, 負責高雄大學相關事宜。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建築與 環境技術(ENAC) 工程學博士, 負責高雄大學相關事宜 專長為木構造設計、結構材料 補強、古蹟與歷史建築檢測評 估、風土與生態建築。 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授課

本計畫之執行,由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為主辦學校,將分成行政推動、教學推動及校際 連結三部分,並透過檢覈機制考核,分述如下:

圖 17 計畫推動架構。

32


一、行政推動: 此由教務處及教學資源中心負責,共分為制度創新及行政執行管理。本計畫重要 關鍵,將是教學及學制之創新,如彈性學分、協同教學等,均與全校教務行政攸關, 因此本計畫將由教務長張始偉教授及教學資源中心主任孫珮珮副教授擔任共同主持 人,以教務處及教學資源中心為主要推動單位。 教學資源中心另負責行政執行管理:負責項目包括經費管控、相關行政與獎勵辦 法修訂與推動、各單位之聯繫彙整、相關會議召開。此由專任助理黃于津小姐擔任。 二、教學推動: 社區課程原就為高海大通識課程積極推動主軸之一,已於 2013 年就在通識教育 委員會下設立「後勁文史工作室」 ,並通過「社區與社會參與學程」 ,讓社區課程能永 續經營,本計畫也將在此基礎上延續。 「後勁文史工作室」也將邀請第一科大及高雄大學老師參與,共同會商課程部 分,該工作室將由與教學相關之通識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昭銘教授、基礎教育中心 主任柳秀英副教授共同負責。項目包括教學設計管理及課程經營管理。

圖 18 本校後勁文史工作室之揭牌。

三、校際連結: 最主要為三校及社區之合作,其執行將由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魏 裕珍及高雄大學總務長、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陳啟仁主任,及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教 33


學資源中心教學發展組王御風組長負責。三人也將不定期開會,維繫三校之緊密合作。 除各執行項目外,也會進行考核,其分為課程品質及整體活動檢覈。在課程部分, 各課程開課均由各校相關程序把關,而所有課程均會進行問卷,回饋至計畫執行團 隊,研擬改進策略。 但因本計畫除課程外,尚有許多論壇、工作坊及活動,故本計畫設計「觀察團」 制度,邀請二至三人全程參與計畫,並提出建議,對於計畫做全程考核。 本計畫將由主持人高海大呂學信代理校長統籌,以下分為行政、教學、校際三部 分推動,並透過課程及整體的檢覈,讓計畫推動更順利。

捌、 計畫參與成員之增能與激勵措施 如何能夠讓計畫參與者,尤其是對於參與教師的實質助益,讓其能夠更有動力投入計 畫,以下為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及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所提供參與者之獎勵措施,三校將會組 成相關學習社群,藉由互相切磋,激勵參與教師。 一、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計畫參與成員之獎勵措施 項目

激勵措施

教師評鑑 Ø 本校教師評鑑計分表教學類指標之加分事項中,訂有「實際參與各項與改進教學

有之專案活動之推動工作者…」之加分內容,每件可加計 10 點;參與本計畫者, 將有助於教師評鑑之計分。 傑出教學 Ø 本校為遴選出本校教傑出之教師,訂有傑出教學獎遴選及獎勵實施要點,其評分 獎

項目中,可列舉相關教學事蹟,如開設特別課程等。參與本計畫者,將有助於申 請本校之傑出教學獎。

彈性薪資 Ø 本校訂有實施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作業要點,其中教學與輔導類附表之加分項

目中,將「申請教育部教學計畫」及「申請通過並執行教育部教學計畫」列為加 分項目之一。參與本計畫者,將有助於申請本校之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 教師成長 Ø 本校為提升教師成長,訂有教師專業成長社群實施方案,參與本計畫者,亦可組 社群

成相關社群,可於學期中邀請校外有執行相關計畫經驗之專家、學者蒞校演講。

教學助理 Ø 每一門社區課程上課均相當繁瑣,需要 TA 協助每位任課老師做課程管理,因此

(TA)

每堂課程將配置 1 位 TA,減輕老師負荷。

講義及活 Ø 每一門社區課程需要有許多經費支出,如講義或活動費用,本計畫將補助每一門 動費用補

課程 4000 元,讓老師能夠更完善的規劃課程。

助 擬新訂辦 Ø 整體而言,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對於社區課程之推展,目前已有多項獎勵措施執行, 法

隨著社區課程之啟動,各單位亦將修訂各種辦法,鼓勵本校教師執行社區課程。

34


二、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所提供計畫參與成員之獎勵措施 類型

激勵措施

綜合

Ø 依據本校「教師升等審查辦法」 ,獎勵教師製作教學媒體、編撰教材講義、開設創 業課程、開設網路課程、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性競賽獲獎、赴公民營機構研習 Ø 依據本校「教師評鑑辦法」 ,獎勵教師配合政府機構計畫開設學程、製作數位教材、 開設數位學習課程、開設國內遠距教學、建立其他特色教學、指導學生參加全國 性競賽獲獎、赴公民營機構研習、參加本校或校外舉辦之教學成長相關會議或活 動

教學與教 Ø 依據本校「特殊優秀教學人才彈性薪資支應要點」 ,獎勵符合申請條件之本計畫相 材

關課程授課教師及相關子計畫主持人 Ø 依據本校「補助教師建立教學特色執行方案」 ,獎勵有特色之創新或創業課程或教 材 Ø 依據本校「教師教學獎勵辦法」,獎勵能運用創新創意教學方法之教師 Ø 依據本校「教材製作獎勵辦法」 ,獎勵創新或創業教育課程之一般教材或數位教材

輔導

Ø 依據本校「鼓勵教師推動創業計畫辦法」 ,獎勵教師輔導或參與大專畢業生創業服 務計畫及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晉級各階段之教師 Ø 依據本校「學生創意發想產業化激勵辦法」 ,獎勵教師指導學生推動創新創業,落 實創意發想產業化 Ø 依據本校「推動創新創業實施要點」,獎勵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提案

增能與薪 Ø 依據本校「創新創業教師社群計畫執行方案」 ,補助創新創業社群業務費 傳

Ø 依據本校「教師薪傳制度計畫執行方案」,補助教師薪傳團隊業務費 Ø 依據本校「教師赴公民營機構服務及研習作業要點」 ,補助教師赴公民營機構服務 及研習

成果商品 Ø 依據本校「教師研發成果商品化激勵辦法」 ,獎勵教師將研發成果商品化 化

Ø 依據本校「研究發展成果管理及運用辦法」 ,相關研發成果之營收依一定比例回饋 給計畫參與成員作為獎勵 Ø 依據本校「推動教師研發成果商品化影片執行方案」 ,補助教師將研發作品以工業 設計影片來呈現商品化成果

35


附件一

自評報告 本計畫是以學校―社區―城市為主軸,第一期原本設定目標也以此為主(見下表),因此 也以學校、社區、城市三方面來檢視第一期執行至今之成果及不足。 表 1 第一期預期成果及量化檢覈目標

型態

預期成果

檢核目標

備註

開設課程

3∕每學期

已達成

彈性學分開設

1

討論中

預計下學期新開設課程

1

已達成

由學生主導之社區活動

3

籌劃中

由學生拍攝之社區影片

1

進行中

討論後勁未來發展之論壇或工作坊

3

籌劃中

主網站每日瀏覽人數

100∕每日

已達成

學校

社區基地

城市 一、學校:

本期目前最大突破是在學校,不僅預計開設課程達標,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 心及國立高雄大學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更同意參與本計畫,成為三校合作計畫。由於本計畫 以後勁地區為主,因此後勁附近的三校均參加此計畫,成為名符其實跨出校園、走入社區的「無 邊界大學」計畫。因時間緊迫,尚未與高雄大學通識中心談合作計畫,若本期計畫能順利入選, 將與高雄大學通識中心討論合作事宜,希望能以三校通識做為合作主體,再帶領其他專業系所 共同投入。 三校合作最大的好處是課程的突破,本期以高海大通識課程為主,延續原有之社區課程, 共開設四門課程:紀錄後勁、社區與環境監測、社區與報導攝影、台灣民間信仰與民俗技藝。 高海大社區課程經營多年,最大困難是在於專業師資的突破,課程多半以文史及與海工學院跨 領域之課程為主,缺乏建築、社區規劃及商管(社會企業)課程。此次與第一科大及高雄大學 之合作,彌補此缺口,使得社區課程更趨多元性及完整,可說是此規劃期最重要發展。 但合作之後也會面臨很多難題,例如雙方制度的磨合、如何激發學生跨區修課的興趣等, 這也將是本期最大的挑戰。

36


二、社區

在社區部分,原計畫構想就是由課程連結社區,因此本期開設的課程中,期末作業多能與 社區相關。紀錄後勁、社區與環境監測成果都會在網站上呈現,成為日後透過數位認識後勁社 區的一環。台灣民間信仰與民俗技藝則將記錄後勁的主要廟宇,計畫希望日後能出版屬於後勁 的地方雜誌,這將是第一期,預計在六月底出版,也獲得社區的大力支持。 學校跟社區連結部分,將會呈現在七月舉辦的兩個社區工作坊「後勁故事營」及「宏南夏 令營」中,這兩個工作坊已在三月與兩社區討論,並敲定在七月初開辦,目前的籌備工作,除 了兩社區 NGO 外,高海大的計畫辦公室及學生也加入討論,四月後第一科大及高雄大學也會陸 續加入,以這兩個工作坊為主軸,拉近學校與社區的連結,這也是未列入第一期預計目標,但 在發展中出現較令人驚喜的成果。 但也因為忙著兩工作坊,社區基地雖然已經在三月成立,但接下來將會是「後勁故事營」 的主要籌備地點,較難再推動其他活動。社區基地的後續,也將在工作坊後,與其他兩校共同 思考及規劃。 三、城市

在學校、社區、城市三主軸中,城市的發展較慢,雖然市府研考會及文化局均已允諾全力 支援,但在短短半年中,可能先以兩工作坊為主。與市府連結部分,將會試進度辦理一些創新 的社區論壇,進行與市府的討論,這也是本期要加強之處。 另一個主要連結的網路,計畫的主網站:打狗高雄,在以高雄文史的優勢推廣下,擁有不 錯的成績,每日瀏覽人數早已超過每日的 100 人,如何利用網站導引大家討論,也將是本期努 力之處。 四、小結

第一期的時間其實非常短暫,尤其執行開始至撰寫自評,僅僅兩個月,要有大規模成果並 不容易。所幸高海大社區課程原本就是永續課程,因此四門課如期進行,且課程作業也能與社 區發展契合,這部分有較佳基礎。 也因為經營許久,因此在社區基地及兩工作坊的籌劃,都能透過與兩協會討論,以及參與 油廠文化保存協會理監事會議(4 月 2 日)都能迅速敲定。其中最大驚喜是國立高雄第一科技 大學及國立高雄大學的加入,讓社區與在地大學的結合更緊密,但其中的磨合也將是未來會碰 到的最大議題。但總結而言,能夠在短短兩個月,完成這些合作,應該是有及格以上的表現。

37


附件二

教育部技職校院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 跨校選課實施要點 97 年 9 月 30 日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第 1 次指導委員會議通過 98 年 4 月 21 日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第 2 次指導委員會議修正通過 98 年 12 月 2 日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 97 年度第 3 次指導委員會暨諮議委員聯席會議修正通過 99 年 10 月 11 日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第 3 次執行委員會議通過 100 年 4 月 1 日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第 5 次執行委員會議通過 101 年 5 月 9 日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第 3 次執行委員會通過

一、依據 教育部技職校院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計畫,特訂定跨校選課實施 要點(以下簡稱本要點)。 二、目的 為整合運用南區大專校院教學資源,提供學生多元化的學習視野,促使學生在全方位 的學習空間獲得自我提昇,特於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夥伴學校開設 課程供學生校際選課,特訂定「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跨校選課實施要點」﹝以下簡稱本 要點﹞。 三、對象 中心全體夥伴學校及其在學學生。 四、學生每學期(含寒、暑期)可跨校選修課之學分數依各校規定辦理,原就讀學校應承認其所 修之課程學分數(含遠距教學課程)。遠距教學課程開課申請及審核之程序,依各校相關規 定辦理。 五、各校開設課程,其開放跨校修課人數視教室容納量及維護教師教學品質,以開課人數外加 10%為原則,但開放人數仍依各夥伴學校之規定辦理。 六、學生除跨校選修他校通識課程、前瞻性實用學程或經執行委員會通過之專業課程外,以欲 選修之課程於本校當學期未開設或所選課程與其他課程衝堂者為限。 七、當學期完成註冊且符合前項資格之日間部大學部一至四年級學生及專科部五專四、五年級、 二專一、二年級學生,依本要點至他校選修之一般學期課程(不含暑修)以不繳學分費為 原則(其他費用不在此限),其餘如研究所、進修部、學分班以及延長修業之學生,悉依各 校收費標準辦理。各夥伴學校日間部學生跨他校選修進修部(夜間部)課程,須依開課學 校規定繳交學分費。 八、學生選修他校課程時,不得與原就讀學校所修習科目衝堂為原則,凡衝堂之跨校選修科目 概予註銷。 九、接受他校學生選課之學校,應於學期結束後,將跨校選修學生成績單檢送其原就讀學校, 以辦理登記事宜。 十、本要點經本中心指導委員會議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三

社區與社會參與學程 105 學年預計開設課程

課程列表 (一)通識課程:社區與環境污染監測 ................................ 40 (二)通識課程:社區與報導攝影 .................................... 42 (三)專業課程:產業與社區創新 .................................... 44 (四)通識課程:紀錄後勁 .......................................... 45 (五)通識課程:社區營造 .......................................... 47 (六)專業課程:風土構造與空間研究 ................................ 48 (七)專業課程:木建築設計 ........................................ 50 (八)通識課程:媒體識讀與公民參與 ................................ 51 (九)通識課程:高雄學 ............................................ 52 (十)通識課程:創意與創新 ........................................ 54 (十一)通識課程:科技創新 .......................................... 55 (十二)通識課程:運動休閒管理 ...................................... 56 (十三)通識課程:社會企業概論 .................................... 57 (十四)通識課程:導覽與解說實務 .................................. 58 (十五)通識課程:文創發展實作 .................................... 59 (十六)彈性課程:後勁故事營 ...................................... 60

39


(一)通識課程:社區與環境污染監測 課程名稱

社區與環境污染監測

開課學年度/學期

105-1

授課教師

王御風、林啟燦

課程學分

2

課程開設地點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課程設置

舊有

課程大綱

一、課程目標 本課程為具有實驗性之跨領域課程,並希望能藉由課程中,討論一般居民能夠對自己環境進行 檢測的方式。本課程主要實作區域在後勁的舊部落及翠屏里兩大社區,兩社區各面臨空污及水 污的問題,如何與社區合作,找出污染源也是我們課程的主要目的。既然為問題導向課程,因 此本課程除了有知識介紹(社區污染的歷史及污染檢測的操作)外,還需要到社區參訪。修課 同學需分組尋找空氣污染及水污染的可能地點,並持續監測,期末需繳交監測報告,以及製作 一份可以教導社區民眾的檢測方式,如何將這學期所學,透過創意,能夠反芻並精進,將是本 課程希望達成的目標。 二、授課大綱 週次

內容

課程簡介

社區與污染

空污及水污如何檢測?

後勁舊社區參訪

後勁溪參訪

實驗室參訪

清明節放假

空污監測地點討論

期中考

空污採樣及討論

十一

空污第一次報告

十二

空污採樣

十三

空污第二次報告

十四

空污第三次報告

十五

空污數據如何推論

十六

期末報告準備

十七

期末報告

十八

檢討與回顧

40


三、教學要點 1. 教材編選 : 上課內容可至打狗高雄網站 http://takao.tw/觀看,有任何問題亦可利用留 言版留言。 2. 教學評量 : A. 本課程成績考核方式為平時成績(10%) 、通識護照(10%) 、期中考(20%) 、空污普查 準備(20%)、水污普查報告(10%)、期末報告(30%)。 B. 期末報告以追查空污為主,評分委員包含授課老師及社區民眾。 C. 依學校規定,凡六次點名未到者,一律不予及格(扣考)。 D. 戶外教學因需走路,請穿著布鞋或運動鞋,切勿穿著高跟鞋及拖鞋,並請適時補充水 分。 E. 請加入「打狗高雄」https://www.facebook.com/takao.tw/臉書粉絲團,每週上課地 點及訊息均會在此公布。 F. 上課內容可至打狗高雄網站 http://takao.tw/觀看,有任何問題亦可利用留言版留 言。 3.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 A. 戶外教學因需走路,請穿著布鞋或運動鞋,切勿穿著高跟鞋及拖鞋,並請適時補充水 分。 B. 請加入「打狗高雄」https://www.facebook.com/takao.tw/臉書粉絲團,每週上課地 點及訊息均會在此公布。 上課內容可至打狗高雄網站 http://takao.tw/觀看,有任何問題亦可利用留言版留言。

41


(二)通識課程:社區與報導攝影 課程名稱

社區與報導攝影

開課學年度/學期

105-1

授課教師

盧昱瑞

課程學分

2

課程開設地點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課程設置

舊有

課程大綱

一、授課大綱 週次 單元

課程內容摘要

1

攝影概論

攝影史、攝影分類、攝影構圖

2

報導攝影概論(一)

報導攝影緣起、報導攝影分類、報導攝影動機與目的

3

報導攝影概論(二)

臺灣及國外報導攝影作品賞析、報導攝影與社會

4

實作課程(一)

相機的操作、構圖技巧

5

實作課程(二)

圖像的選擇、圖像的敘事(視覺語言)

6

社區田野調查(一)

田野調查方法、社區環境的認識、選定題材

7

社區田野調查(二)

田野調查實作—社區參與觀察、蹲點、訪查

8

社區田野調查(三)

田野調查實作—拿起相機前的功課

9

期中考

10

報導攝影實作(一)

田野現場拍攝實作—報導的起點

11

報導攝影實作(二)

圖像的檢討與反思

12

報導攝影實作(三)

田野現場拍攝實作—報導的追蹤

13

報導攝影實作(四)

報導文學概論、圖文的敘事

14

報導攝影的應用

圖像傳播媒介的應用方法、選擇及操作

15

報導攝影發展(一)

當代報導攝影發展—影像的謊言(修圖、重演)

16

報導攝影發展(二)

當代報導攝影發展—真實與虛構(新聞的背後)

17

圖像詮釋

誰在詮釋誰?— 影像的力量?

18

期末考

二、教學要點 評分:平時成績 30%、期中考 30%、期末考 40% *期中考週:星期二晚上 24:00 之前寄出繳交,遲繳零分計。 1.社區報導攝影系列一組(選一社區拍攝至少四~六張攝影作品,並寫上圖說) 2.攝影相關議題、書籍、展覽等心得報告一篇(500 字以上) 42


*期末考週:星期二晚上 24:00 之前寄出繳交,遲繳零分計;請以下擇一做為期末報告。 1.可延續期中考社區報導攝影系列(或新的拍攝主題),使作品更為飽滿、豐富、完整(至 少六張以上)圖片每張寫上圖說,並寫一篇關於拍攝題材的文章(500 字以上)。 2.書寫關於自己家族(家庭照)老照片的故事,並附上老照片數張(800 字以上)。

43


(三)專業課程:產業與社區創新 課程名稱

產業與社區創新

開課學年度/學期

105-1

授課教師

王御風

課程學分

3

課程開設地點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課程設置

舊有

課程大綱

一、授課大綱 週次

內容 一

課程簡介

社區現況與問題

社區創新案例簡介

第一單元:後勁舊部落

後勁舊部落參訪

社區調查(一)

討論:社區產業的可能?

各組規劃主題

社區調查(二)

期中報告:後勁舊部落的可能

十一

第二單元:宏南社區

十二

宏南社區參訪

十三

社區調查(一)

十四

討論:社區產業的可能?

十五

各組規劃主題

十六

社區調查(二)

十七

期末報告:宏南社區的可能

十八

檢討與回顧

二、教學要點 1. 本課程成績考核方式為平時成績(20%) 、作業成績(10%) 、期中報告(20%) 、台下發問(20%) 、 期末報告(30%)。 2. 依學校規定,凡六次點名未到者,一律不予及格(扣考)。 3. 社區參訪無故未到者,一律扣總成績 10%。 4. 戶外教學因需走路,請穿著布鞋或運動鞋,切勿穿著高跟鞋及拖鞋,並請適時補充水分。 5. 期末報告請各組設計如何將宏南社區讓更多人知道,報告時間 5-7 分鐘,將由社區人士評 分,老師不加入評分。 6. 上課內容可至教學網站「打狗高雄」http:// http://takao.tw/觀看,有任何問題亦可利 用留言版留言。

44


(四)通識課程:紀錄後勁 課程名稱

紀錄後勁

開課學年度-學期

105-1

授課教師

王御風

課程學分

2

課程開設地點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課程設置

舊有

課程大綱

一、授課大綱 週次

內容 一

課程簡介

後勁簡介

簡易攝影操作

社區參訪 1:後勁舊部落

社區參訪 2:宏南社區

簡易攝影操作 2 社區採訪題目討論

社區參訪 3:後勁溪與都會公園

腳本教學

期中考

社區採訪 1

十一

第一次腳本討論

十二

社區採訪 2

十三

第二次腳本討論

十四

社區採訪 3

十五

第一次影片討論

十六

社區採訪 4

十七

期末成果發表會

十八

檢討與回顧

二、教學要點 1. 教材編選 : 教材由老師編選 2. 教學方法 : A. 戶外教學因需走路,請穿著布鞋或運動鞋,切勿穿著高跟鞋及拖鞋,並請適時補充水 分。 B. 請一律加入「打狗高雄」https://www.facebook.com/takao.tw/臉書粉絲團,每週上 課地點及作業繳交訊息均會在此公布。 3. 教學評量 : A.

本課程成績考核方式為平時成績(20%) 、參訪心得(10%) 、期中習作(10%) 、腳本及

45


4.

影片討論(20%)、期末成果(40%)。 B. 平時成績以出席率及上課表現為評分標準,社區參訪如無故未到,一律以零分計算。 C. 凡六次點名未到者,一律不予及格(扣考)。 D. 參訪心得請準時繳交,遲交一週扣 10%,第二週仍未繳交者以零分計算。 E. 腳本及影片討論視各組繳交上課當週需討論之腳本及影片為評分標準。 F. 戶外教學因需走路,請穿著布鞋或運動鞋,切勿穿著高跟鞋及拖鞋,並請適時補充水 分。 G. 請一律加入「打狗高雄」https://www.facebook.com/takao.tw/臉書粉絲團,每週上 課地點及作業繳交訊息均會在此公布,因未加入而無法按時繳交作業者,一律以零分 計算。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 請一律加入「打狗高雄」https://www.facebook.com/takao.tw/臉 書粉絲團,每週上課地點及作業繳交訊息均會在此公布。

46


(五)通識課程:社區營造 課程名稱

社區營造

開課學年度/學期

105-1

授課教師

藍美雅

課程學分

2

課程開設地點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課程設置

新開

課程大綱

授課大綱 週次

單元

課程內容摘要

1

社區營造歷程

簡介社區營造相關政策的發展歷程

2

社區資源調查

人文地產景的切入點

3

社區營造案例

以不同類型的社區營造經驗舉例說明

4

訴說自己社區

由修課同學介紹自己的社區(小作業發表)

5

理想社區要素

社區參與工作坊一(KJ法)

6

認識農村再生

農村再生計畫面面觀

7

社區願景描繪

社區參與工作坊二(心智圖法)

8

社區地圖繪製

以校園為場域進行環境踏查及地圖繪製體驗

9

期中考

10

社區議題分析

社區議題分析及討論

11

社區企劃簡介

社區發展計劃方案概說

12

認識社區大學

社區大學在高雄市的發展脈絡與特色

13

來試著逛社區

選定一個社區進行拜訪

14

為社區提建議

社區參與工作坊三(世界咖啡館對談)

15

社區組織營運

人的工作如何永續經營

16

社區活動辦理

試著在班上辦小活動練膽量也累積經驗

17

操作的延續性

社區參與工作坊四(開放空間科技)

18

期末考

47


(六)專業課程:風土構造與空間研究 課程名稱

風土構造與空間研究

開課學年度/學期

105-1

授課教師

陳啟仁

課程學分

3

課程開設地點

高雄大學

課程設置

舊有

課程大綱

風土建築泛指一種有別於由學院派歸納的建築型式,其涵蓋範圍極為廣泛,也包含民居、 農舍、產業建築及商業建築等。風土建築的主要特徵在於其建造與設計幾乎是同時進行的,而 建造者及設計者乃至於使用者,也多為同一人。風土建築中的形貌、構造形式、材料及建築裝 飾等,象徵著地區性的文化累積,也會經由外部的影響因素,緩慢的改變。即便是對一座新建 造的建築而言,都是一種文化圖騰的傳遞及延伸。 國際文化紀念物及歷史場所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 簡 稱 ICOMOS)在 1999 年提出風土文化資產憲章(Charters on The Built Vernacular Heritage), 針對以風土建築為主的文化資產,強調其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對相關文化資產的 保存原則、方法及策略提出具體的國際規範及準則。 風土建築的意涵極為豐富,有生態的、文化的、社會的、技術等面向,不論是東西方的風 土建築型式,都能以一種極其複雜面貌,但完整的呈現。尤其在現代建築發展中面臨的困境當 中,許多生態的衝突問題,文化的矛盾問題及技術的複雜問題,都能在過往的風土型式中,找 到若干的具啟發性的元素。風土建築中的構造文化正能具體的反應上述的複雜元素,它們包含 了: Ø 傳統技術的繼承 Ø 環境的適應性 Ø 資源材料的多樣性 Ø 文化語彙的投射 Ø 地域風格的展現 一、課程目標 透過理論的講解與實例的分析,使從學者對風土的空間與構成的內涵有正確及基礎的 了解,進一步對風土資產現狀及其發展提出正確的解讀,並針對各個如文化、環境、資源 與技藝等不同之面向,提出正面的保存策略或規劃構想,落實寶貴風土資產的永續發展。 二、授課大綱 週次

單元

課程內容摘要

1

風土建築概論

課程介紹

2

概論與國際憲章介紹 理論講解

3

戶外教學

右昌與後勁~舊聚落案例

48


5

環境與風土 + 課題討 理論講解 論 環境與風土 理論講解

6

戶外教學

宏南新村~生態村案例

7

文化與風土

理論講解

8

案例分析第一次報告 各組報告

9

課題討論

10

風土中的技術

11

案例分析第二次報告 各組報告

12

課題討論

13

風土建築的文化演繹 理論講解

14

案例分析第三次報告 各組報告

15

課題討論

16 17

風土空間的重新建構 各組報告 與批判 課題討論

18

成果發表

4

理論講解

期末總結報告

三、教學要點 評分標準: 30% 討論參與情形 30% 案例分析 40% 成果發表

49


(七)專業課程:木建築設計 課程名稱

木建築設計

開課學年度/學期

105-1

授課教師

陳啟仁

課程學分

3

課程開設地點

高雄大學

課程設置

舊有

課程大綱

一、課程目標 本課程重點在於介紹木建築之相關基本知識, 包括對資源之現狀及開發應用、材料基本物理性 質及力學特性之描述、結構構件之功能規範及施工應用、建築設計之實例說明及應注意之事項 等,作全面性之整理及解說, 此外亦闡述木構造之永續及環保特性,提供學生無論在設計規 劃及工程之運用上,對木建築及相關應用領域作合理及正確有效之認知及營造手法之掌握。 二、授課大綱 週次

單元

1

課程介紹

2

森林與資源設計課題說明

3

木構造與低碳設計

4

木構造歷史專題(1)

5

基地分析與設計概念

6

論文導讀發放與說明

7

木構造歷史專題(2)

8

木質材料專題

9

空間配置報告

10

戶外教學(南投台中)

11

結構系統專題(1)

12

結構系統專題(2)

13

木構造接點專題

14

接點設計報告

15

牆與版專題

16

牆與版系統報告

17

論文導讀報告

18

總評

三、教學要點 評分標準: 30%討論參與情形、40%案例分析、30%成果發表 (* 注意本課程的精神: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50


(八)通識課程:媒體識讀與公民參與 課程名稱

媒體識讀與公民參與

開課學年度/學期

105-1

授課教師

洪聖斐

課程學分

3

課程開設地點

高雄大學

課程設置

舊有

課程大綱

一、課程目標 本課程旨在培養學子的媒體素養。現代公民的公共事務參與,必須透過媒體訊息的掌握。這並 非對媒體所餵食的所有資訊照單全收,而是在批判性思辯後,對於訊息加以過濾、整理,探索 事實,然後採取行動加以反應。本課程將帶領學生分析媒體內容,並實際進行反餽。 二、授課大綱 週次

主題

第1週

導論 何謂媒體?如何識讀?媒體與公共事務的關係。

第2週

公民參與

第3週

媒體倫理

第4週

媒體的產業結構與政策

第5週

公共關係

第6週

新聞入門

第7週

媒體權

第8週

新傳播科技與公民記者

第9週

期中投書

第 10 週

媒體與性別歧視

第 11 週

媒體與種族歧視

第 12 週

媒體與地域歧視

第 13 週

媒體識讀的行動 1:土地正義

第 14 週

媒體識讀的行動 2:環境正義

第 14 週

媒體識讀的行動 3:勞動正義

第 16 週

媒體識讀的行動 4::世代正義

第 17 週

期末報告(一)

第 18 週

期末報告(二)

51


(九)通識課程:高雄學 課程名稱

高雄學

開課學年度/學期

105-1

授課教師

洪聖斐、楊鈞池

課程學分

2

課程開設地點

高雄大學

課程設置

舊有

課程大綱

一、課程目標 「高雄學」課程的目標,是幫助學子腳踏實地實際去探索高雄。課程全面涵攝關懷鄉土和公共 參與的內涵鏈結,並針對該課程的主題做深入的學理探究與個案探討,以直接回應本課程所欲 培養的素養內涵。 為了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生長環境的而熟悉公共事務,進一步培養其公共參與之責任感等,本課 程側重以高雄在地案例和歷史、文化與政經發展。教學團隊將強調國際趨勢如何影響台灣,又 如何進一步衝擊高雄的在地發展。 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長期以來關心「高雄學」的發展,特別以三門核心課程:「探索台 灣-政經篇」 、 「探索台灣-歷史篇」和「探索台灣-文化篇」於 101 學年度第 2 學期及 102 學 年度第 1 學期執行<高雄學.學高」雄>課群,榮獲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補 助,深受好評。104 學年度更將推出兩門與在地研究有關的磨課師課程「全球化下的高雄」以 及「高雄史」。為嘉惠各校學子,並持續進深對「高雄學」的發展,特在夏季學院將以上門課 程歷經幾次計畫的經驗與概念加以整合,開授本課程。 本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培育其「社會力」 ,亦即要使他們「學會參與公共事務的 能力」。於此課程內涵的設定中,本課程希望能達成以下幾點具體目標: 1. 引導學子理解本地不同族群的文化與價值觀發展,從而學習尊重他者。 2. 引導學子體察本地歷史變遷,掌握現代化、後現代化、全球化等問題對本地的衝擊,以安 身立命。 3. 引導學子思索價值分配的問題,其內涵與外延,及研究方法。 4. 引導學子養成修課學生正確的問學態度,學會如何學習,與接收學問應有的反思能力。 5. 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學子面對問題應有的正確態度,進而發展解決問題 之策略。 本公民擬培養學生以下的各種素養: 1. 民主素養:本課程旨在培養學子參與公共事務。為了培養學生具備參與民主審議、面對合 理爭議所需之知識、技巧與美德,並將訓練學生思辯在地公共議題,並思辯中央與地方府會對 於本地政策與執行之妥善性,以及可能的改進之道。指導學生透過書信,實際將這些意見反應 給民意代表、政府官員、媒體、國內外組織。 2. 媒體素養:本課程一方面讓學生親自參與媒體的運作:訓練學生將其訪談與觀察所得到的 第一手資料,轉化為深度報導,並教導學生基礎的編採概念,使這些深度報導能以影片的方式 呈現,鼓勵他們將作品投遞到公共電視等媒體。另一方面,本課程亦將帶領學生檢討相關議題 的媒體報導,強化學生的媒體識讀能力(media literacy)。此外,學生的書信作業包含投書媒 52


體公共論壇版,去爭辯或反覆答辯其對媒體公共事務的報導或評論之不同意見,行使「媒體接 近權」。而期末製作則被鼓勵投稿給媒體的公用頻道,行使「媒體使用權」。 3. 美學素養:本課程將訓練學生思考城市美學與現代化發展的辯證,並引導他們從多元文化 的角度思考臺灣公共事務中的現代化、後現代化、全球化現象,幫助學生體會公共事務中的平 衡美感,加深其對多元文化價值的體認,以豐富美感之領受力。 4. 倫理素養:本課程將從歷史、文化與政經等角度,帶領學生思考追求發展 vs.永續經營, 分配正義、土地正義等倫理難題。 二、授課大綱 週次

主題

第1週

【導論】何謂「高雄學」?為何「學高雄」?

第2週

本週主題:【探索高雄的方法:以口述歷史為例】

第3週

本週主題:【現代化的省思】

第4週

本週主題:【高雄史 1:從史前到清代】

第5週

本週主題:【高雄史 2: 打狗港】

第6週

本週主題:【高雄史 3: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的高雄州】

第7週

本週主題:【高雄史 4: 戰後的高雄】

第8週

本週主題:【高雄文化 1: 原住民族的文化】

第9週

期中書信撰寫:學生將迄今探索高雄過程中所發現的 問題點及改善建議,撰寫成 1 封書信,投書給官員、 民代或媒體。

第 10 週

本週主題:【高雄文化 2: 移民社會的特殊文化】

第 11 週

本週主題:【高雄文化 3: 客家文化】

第 12 週

本週主題:【高雄文化 4: 新住民帶來的文化衝擊】

第 13 週

本週主題:【高雄政經 1: 台灣民主化與高雄】

第 14 週

本週主題:【高雄政經 2: 高雄的地方派系】

第 15 週

本週主題:【高雄政經 3: 高雄經濟發展的歷程】

第 16 週

本週主題:【全球化與高雄】

第 17 週

本週主題:【高雄政經 5: 全球變遷與永續發展】

第 18 週

期末製作展演

53


(十)通識課程:創意與創新 課程名稱

創意與創新

開課學年度/學期

105-1

授課教師

李國維

課程學分

2

課程開設地點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課程設置

舊有

課程大綱

一、課程目標 1. 了解與體驗創意思考之方法,培養創意發想能力。 2. 學習與操作設計思考之方法,培養構想具體化能力,並發展與專業相關或跨域之創新產品。 3. 應用於專業領域、解決問題,增進未來職場競爭之潛力。 二、授課大綱 週次

單元

01

課程簡介、活動熱身 -分組討論活動

02

定義、創意思考方法簡介 -課程授課+分組討論

03

課題選定、最適方法選定 -課程授課+分組討論

04

市場調查、資料蒐集 -課程授課+分組討論

05

創意構想提出 -分組討論 -課程授課+分組討論

06

例分析:議題、功能、美感 -課程授課+分組討論

07

創意構想發展 -分組討論活動 -課程授課+分組討論

08

創意構想發展 -分組討論活動 -課程授課+分組討論

09

期中報告 (簡報):參與全校性創意提案競賽 - 報告

10

創新設計方法簡介 (設計流程) -課程授課+分組討論

11

構想修正(具體化) -課程授課+分組討論

12

構想評估:可行性、機能 -課程授課+分組討論

13

構想評估:成本 -課程授課+分組討論

14

構想評估:美學、品質 -課程授課+分組討論

15

綜合定案 (科技、服務、文創) -課程授課+分組討論

16

產品展現 (科技、服務、文創) -課程授課+分組討論

17

期末報告 (校園創意發想提案構想書) - 報告

18

期末報告 (校園創意發想提案構想書) - 報告

54


(十一)通識課程:科技創新 課程名稱

科技創新

開課學年度/學期

105-1

授課教師

陳建志

課程學分

2

課程開設地點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課程設置

舊有

課程大綱

一、課程目標 1. 開拓學生對其他學科領域之視野,培養跨域學習能力。 2. 吸取科技創新之個案經驗,累積創新技術發展之相關知識。 3. 未來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講求的科技創新,將是包含由新知識、新技術與新工藝等的開發與 創新,也可謂由科學與技術所主導、讓社會得以享受新產品、新製程或新服務所帶來之利 益。 4. 本課程將帶領學生知悉與掌握當前與未來社會可能的需求,並尋求支援獲取解決方案,進 而發展出真正有利於社會、能夠創造利益的成果。 二、授課大綱 週次

單元

01

課程簡介、活動熱身,學生分組

02

何謂科技創新? 以及思考方法簡介 (分組進行)

03

議題確定及腦力激盪法之運用方式

04

資料蒐集(會告訴學生如何找資料)

05

創意構想提出

06

創意技法案例

07 08

創意構想進行分組發展

09

期中報告

10

設計方法簡介

11

構想修正

12

構想評估探討: 針對可行性、機能

13

構想評估探討: 針對成本

14

構想評估探討: 針對美學、品質

15 16

綜合定案方向 作品展現方式報告

17 18

期末報告(ppt)

55


(十二)通識課程:運動休閒管理 課程名稱

運動休閒管理

開課學年度/學期

105-2

授課教師

宋明律

課程學分

2

課程開設地點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課程設置

舊有

課程大綱

一、 教學目標 1. 介紹與分析運動休閒行為,了解其與健康之關係及應有之認知。 2. 了解國內外運動休閒管理產業發展之趨勢,認識其產業特性、經營模式及成功案例。 3. 探討運動休閒產業與社會發展之關係,發掘可能產生之問題與解決方法。 二、授課大綱 週次

課程內容

01

運動休閒之概念與意義

02

休閒參與行為

03

運動休閒產業管理功能

04

1. 認識運動休閒產業-運動健康事業 2. 成功個案報告

05

1. 認識運動休閒產業-職業運動 2. 成功個案報告

06

1. 認識運動休閒產業-運動賽會 2. 成功個案報告

07 08

1. 認識運動休閒用品製造業 2. 成功個案報告

09

期中測驗

10

1. 管理概念簡述-服務品質管理、顧客滿意度模式 2. 個案應用

11

1. 管理概念簡述-財務管理 2. 個案應用

12

1. 管理概念簡述-行銷管理 2. 個案應用

13

運動休閒新興事業-運動觀光

14

運動贊助與運動賽會

15

運動賽事規劃

16

運動服務業未來發展與挑戰

17

運動製造業未來發展與挑戰、綜合討論

18

期末測驗

56


(十三)通識課程:社會企業概論 課程名稱

社會企業概論

開課學年度/學期

105-1

授課教師

陳錫添、魏裕珍

課程學分

2

課程開設地點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課程設置

新開

課程大綱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國內外社會企業類型與創業歷程。 2. 瞭解社企創業之商業模式與可運用資源。 3. 開展多元創業模式之思考脈絡。 二、授課大綱 週次

課程內容

第1週

1. 課程介紹、評量方式說明 2. 社會企業的定義與國內外社會企業發展歷程

第2週

環境教育與社會企業

第3週

公平貿易與社會企業

第4週

農產開發與社會企業

第5週

社區營造與社會企業

第6週

生態有機與社會企業

第7週

文創媒體與社會企業

第8週

弱勢就業與社會企業

第9週

期中考週:期中報告與討論

第 10 週

成功案例觀摩:企業參訪/專題演講

第 11 週 第 12 週 第 13 週 第 14 週 第 15 週 第 16 週 第 17 週 第 18 週

社企創業(一):商業模式分析 社企創業(二):創業計畫書的撰寫技巧 社企創業(三):資金募集 期末考週:期末報告與討論

三、課程進行方式規劃:教師講授、企業參訪/業師演講、報告與討論

57


(十四)通識課程:導覽與解說實務 課程名稱

導覽與解說實務

開課學年度/學期

105-1

授課教師

王怡茹

課程學分

2

課程開設地點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課程設置

新開

課程大綱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臺灣多元環境資源與現狀問題。 2. 探索地方文化內涵與產業發展潛能。 3. 培養區域導覽規劃與解說能力。 二、授課大綱 週次

課程內容

第1週

1. 課程介紹、評量方式說明 2. 導覽解說的功能與意義

第2週

導覽解說員的常識與素養建立

第3週

導覽解說員的知識建構:環境特色/區域發展背景認識

第4週

導覽解說的原則與技巧(一):解說內容與對象

第5週

導覽解說的原則與技巧(二):解說媒材與輔具運用

第6週

導覽解說的原則與技巧(三):遊客中心及展示空間

第7週

導覽解說的原則與技巧(四):解說出版品、多媒體與標示物

第8週

業師演講:高雄市環境教育導覽員經驗分享

第9週

期中考週:期中報告

第 10 週

業師演講:田野實查的實務與技巧

第 11 週

進入田野前(一):基礎資訊蒐集與特色分析

第 12 週

進入田野前(二):調查規劃與問題訪談設計

第 13 週

田野實作(一):環境觀察與重要地景紀錄

第 14 週

田野實作(二):重要點位標示與導覽路線規劃

第 15 週

田野實作資料處理(一):圖像、口述資料編碼與分析

第 16 週

田野實作資料處理(二):導覽地圖製作與文案撰寫

第 17 週 第 18 週

期末成果發表:實地導覽與解說

三、課程實施與評量方式:教師講授、田野實作、業師演講、報告與討論

58


(十五)通識課程:文創發展實作 課程名稱

文創發展實作

開課學年度/學期

105-1

授課教師

謝濬澤

課程學分

2

課程開設地點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課程設置

舊有

課程大綱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文化創意產業」。 2.實際體驗文化創意產生的歷程。 3.從對社區文化的體驗與採集作為基礎,建構文創底蘊。 4.創意發想能力的開發與培養。 5.提昇學生人文素養,開啟學生跨領域學科之視野。 二、授課大綱 第一堂:什麼是「文創」 第二堂至第三堂:文化創意產業與國家政策 第四堂至第五堂:社區文化資產調查-口述訪問與資料採集 第六堂至第七堂:社區文化資產調查實作(一)-觀察與記錄 第八堂至第九堂:社區文化資產調查實作(二)-訪問與參與 第十堂至第十一堂:敲敲我的頭-創意發想與構思 第十二堂至第十三堂:美學基礎與應用 第十四堂至第十五堂:誰在說故事?材料的編撰與重構 第十六堂至第十七堂:文化創意實作 第十八堂:說我的故事-成果推案與發表 三、課程實施與評量方式: 1、期中成績: 「田野調查報告」35%(團體書面報告、口頭報告) 2、「課堂參與」 30 %(出席率、課堂討論) 3、「文創實習成果報告」35%(團體書面報告、口頭報告)

59


(十六)彈性課程:後勁故事營 後勁故事營

課程名稱

開課學年度/學期

授課教師

暑假

課程學分

社區

課程開設地點

課程設置

舊有

課程大綱

活動大綱 第一天

時間

活動項目

13:00 - 13:30

報到

13:30 - 14:00

主辦單位介紹

14:00 - 16:00

後勁社區簡介

16:00 - 18:00

後勁社區走訪

18:00~

晚餐&自由活動 第二天

時間

活動項目

10:00 - 12:00

鹽埕導覽教學

12:00 - 14:00

午餐

14:00 - 16:00

社區導覽規劃

16:00 - 18:00

社區導覽路線設計

18:00~

晚餐&自由活動 第三天

時間

活動項目

10:00 - 12:00

參訪高雄煉油總廠

12:00 - 14:00

午餐

14:00 - 18:00

後勁社區走訪

18:00~

晚餐&自由活動 第四天

時間

活動項目

10:00 - 12:30

成果發表

12:30 - 14:30

論壇

14:30~

歸赴

60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