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新聞報-第五號

Page 1

●英國領事館及官邸落 成啟用

●牡丹社事件落幕

●完成領事館興建工程

計畫完成後,皇家工程部 決定於一八七八年開始興建 工 程 , 並 派 唐 納 森 ︵ Charles ︶監督, Melville Donaldson 磚瓦等材料均由廈門燒製運 來,而唐納森為了讓材料能 夠運到山上,開闢了一條小 徑,更不眠不休工作,終於 趕在颱風季節前完工。 英國領事館整體共包含碼 頭旁的英國領事館辦公室, 以及山上的英國領事館官 邸,兩者以一條步道連結。 山下的英國領事館為L型建 築物,正面入口面對碼頭, 入口左右兩側是辦公室,辦

公室後方為巡捕區,內有巡 捕起居室、臥室及巡捕房, 後方則是牢房,牢房旁有專 供牢犯放風的院子。其空間 規劃井然有序。 領事官邸則為典型皇家工 程部印度風格作品,具有木 柱支撐的寬迴廊,內有一個 客 廳 、 一間餐廳與三間臥房, 並配有一間書房、廚房及僕役 房間,落成後由領事有雅芝 ︶入 ︵ Arthur Roch Hewlett 住,他表示此房舍相當舒適, 與倫敦相較,也毫不遜色,且 位於哨船頭 山 頂 , 每 日 可 觀 賞 美景,令人心曠神怡,如此 景緻絕非倫敦所能企及,居 住在此,相信必能提高工作 效率。 而領事館遷移至哨船頭 後,與早一步來此的打狗海 關比鄰,兩者加上原有各洋 商據點及倉庫,使得哨船頭 成為打狗洋商最重要聚集 地,不僅倉庫、住家在此, 連外國人墓園也在北側山坡 興建完畢,可說是打狗地區 相當特殊的區域。洋商們也 一致肯定打狗海關及英國領 事館遷移至此,這可讓洋商 船舶停靠及離港的手續辦理 更方便,一定會帶動打狗商 業的發展。

︻一八七九年 /打狗報導︼ 打狗英國領事 館風光落成, 但打狗洋商私 下透露,近幾 年來,大部分 洋商紛紛轉至 安平設置辦事 處,打狗如不 積極改善港灣 條件,被安平 追 上 指 日 可 待。 實際上,安 平本來具有較 優勢條件,因 臺灣高層都在 府城,洋商溝 通較為方便, 但安平因淤塞 嚴重,洋商才 轉至打狗。一 八七二年起, 清廷允許洋商 可 以 填 海 造 陸,並連接舊 熱蘭遮城北邊 土地,成為洋 商的新基地, 許多洋商紛紛 至此設點。加 上打狗港持續 淤積變淺,使 得船隻入港格 外困難,洋商 雖 然 一 直 反 映,但清廷始 終不予理會, 此消彼長下, 打狗優勢漸漸 消失,如不能 趁著此次英國 領事館落成急 起直追,未來 發展將極為嚴 峻。

安平崛起 打狗備受威脅

領事,這段經驗使得英國政 府討論要將新的駐臺英國領 事館興建在打狗或安平時, 他力主興建在打狗,雖然從 一八七二年後,洋商紛紛轉 向安平,但有雅芝相信清廷 會疏濬打狗港,讓其成為南 臺灣最重要港口。一八七七 年他回到打狗擔任領事,不 僅促成新的打狗英國領事館 興建於哨船頭,更監督其完 工落成,可說是這棟領事館 興建最重要的推手。

馬歇爾為領事館官邸建築繪製設計圖,寄給倫敦工部辦公 室。 串連領事辦公室及官邸的登山步道。

●安平急速崛起

︻一八七九年/打狗報導︼位 於哨船頭的英國領事館及領事 官邸,經過一年多施工,如期 在颱風季節前完工,成為哨船 頭最耀眼的建築。一八七九年 六月,英國領事館正式由旗後 喬遷哨船頭,執行各項業務。 來此洽辦事務的英國船員及商 人均表示,新領事館不僅設施 完善,也位於他們辦公室及倉 庫所在地的哨船頭,不須再乘 船至旗後辦理相關手續,感覺 方便許多。 領事館官署之外,領事官邸 也於一八七九年四月落成。領 事官邸位於哨船頭山頂,可遠 眺打狗港,景色優美,官邸本 身為紅磚木構迴廊的美麗洋 樓,與當地中式建築截然不 同,已成為當地地標。 如此道地的洋樓建築,是由 出身於大英帝國陸軍皇家工程 部的工程師所設計的。一八七 六年,英國領事館租下英商水 ︶在哨船 陸 行 ︵ Brown & Co. 頭填築的海埔新生地,打狗海 關就緊鄰在旁。一八七七年一 月二日,皇家工程部的馬歇爾 ︶ ︵ Francis Julian Marshall 又成功向哨船頭地主盧天送租 下哨船頭山上一塊土地,這也 讓馬歇爾更改原先僅興建一棟 建築物的計畫,改為山下興建 辦公室,山上則是領事官邸。

︻一八七九年 /打狗報導︼ 打狗英國領事 館經過四度搬 遷,終於正式 落腳哨船頭。 完成此一歷史 任務是英國駐 臺領事有雅芝 ︵ Arthur Roch ︶,看 Hewlett 到嶄新建築矗 立在哨船頭, 有雅芝表示心 中十分欣慰, 他也相信打狗 日後商業地位 會越來越重 要,英國領事 館也會在此過 程扮演重要角 色。 英國駐臺領事館自一八六四 年南下打狗後,在顛地洋行所 屬的三葉號上開張,半年後搬 遷到旗後岸邊的中式兩層樓房 舍,後來又於一八六六年搬到 天利洋行興建的建築。但這三 次搬遷都在旗後,與洋商主要 根據地哨船頭有點距離,而此 次則搬遷至洋商聚集的哨船 頭。 此次興建領事館的靈魂人物 是有雅芝,他曾於一八七○年 至一八七二年在打狗擔任代理

位於安平運河旁的洋人宅邸。

重點新聞

完成領事館興建工程 有雅芝非常欣慰

任職於皇家工程部的克里斯曼上校,創 設上海工部衙門,親身參與了領事館及 官邸的創建。

打狗新聞報

代理量地官馬歇爾測繪了領事館官邸地形。

英國領事館及官邸落成啟用 美麗建築成打狗地標

日軍都督西鄉從道及幕僚與福爾摩沙住民合照。

害琉球居民的﹁生番﹂是否屬 於清帝國管轄,受訪者竟答稱 :生番置之化外,不受管轄。 日本獲得其希望的答案後,加 緊準備,更派遣樺山資紀與水 野遵來到臺灣調查,一八七四 年出兵攻臺。 日軍出兵後,英美列強大為 震驚,要求日軍中止,但日軍 不理會勸阻,於一八七四年五 月登陸射寮,並與牡丹社等原 住民展開戰鬥。令人真正感到 驚訝是清廷對此一無所知,直 到英國告知才慌張應對,派遣 船政大臣沈葆楨負責,鞏固臺 灣南部防務。而此時日軍無法 忍受臺灣南部的瘧疾,已無戰 力,最後接受談判,但在談判 過程中,日軍擺出﹁不惜一 戰﹂的態勢,逼使一心求和的 中國節節讓步,在北京專約中 承認日軍為琉球居民出兵是 ﹁保民義舉﹂,等於承認琉球 為日本領土,讓日本順利併吞 琉球。

牡丹社事件落幕 日本對臺態度值得注意

︻一八七四年/恆春報導︼引 起臺灣民眾注目的牡丹社事件 終告落幕,日軍也已退出臺 灣,但對日本此次出兵,臺灣 民眾議論紛紛,均認為日本對 臺灣抱有濃厚興趣,日後發 展,值得注意。 牡丹社事件起源於一八七一 年,琉球國船隻在大海遇到風 浪漂流至牡丹社海岸,船上五 十四人被牡丹社原住民殺害, 十二人送回琉球。針對此事, 日本政府認為可一石二鳥,一 是利用此事將當時尚未成為日 本領土的琉球收入版圖,二是 一探臺灣虛實。 一八七二年,曾經在臺灣處 理 ﹁ 羅妹號﹂事件的美籍人士李 ︶ 仙得︵ Charles W. Le Gendre 被聘為日本顧問,李仙得以其經 驗,提 出 清 廷 不 會 認 定 原 住 民 為其所管轄的觀點,建議日本 可藉機出兵。在李仙得的指導 下,日本外務卿副島種臣趁著 前往清國簽訂日清修好條約之 際,派其副使柳原前光詢問殺

從哨船頭岸邊仰望興建中的英國領事官邸。 打狗英國領事館土地永久租約執照,由道臺張夢元發給英國 駐臺領事。

一八七○年~一八七九年

一手掌握 打狗脈動 頭條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