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新聞報-第一號

Page 1

︻一八六 ○年/打 狗報導︼ 天津條約 簽訂後, 臺 灣 開 港,雖尚 未正式設 立稅關, 但洋商的 手 腳 飛 快,早已 進 入 打 狗,如今 更藉由條 約 的 力 量,入駐 旗後對面 的 哨 船 頭,此地 已成為洋 人的新聚 集地。 洋 人 來 到 打 狗 , 最 早 是 美 商 羅 賓 奈 洋 行 ︵ W.M. ︶,其於一八五 Robinet & Co 五年三、四月間,在打狗購買 米、糖至香港販售,引起美商 興趣,其與奈伊兄弟洋行、威 廉士洋行合夥經營打狗貿易, 並於一八五五年與臺灣道裕鐸 簽訂貿易合約。奈伊兄弟洋 行、威廉士洋行後陸續撤出, 僅由羅賓奈洋行經營,因當時 主要聚落在旗後,為安全起 見,羅賓奈洋行主要以哨船頭 為基地,在此興建倉庫、住 屋、碼頭及訊號台,也奠定洋 人在哨船頭的基礎。 羅賓奈洋行在一八五八年瀕 臨破產,繼之而起是顛地洋行 ︶。一八五九 ︵ Dent & Co 年,寶順洋行的奧利佛船長 ︶來到打 ︵ Captain Oliver 狗,租下羅賓奈洋行旁的土 地,希望能取代羅賓奈洋行在 打狗的地位,但同年︵一八五 九年︶,在其他地區與顛地洋

洋商進入哨船頭 開啟打狗新時代

行競爭的怡和洋行︵ Jardine ︶也由沙利文船 Matheson& Co ︶率 長 ︵ Captain Sullivan

●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

●外商進入哨船頭

●同治新政

重點新聞 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後的景況。

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 天津條約臺灣開港

●玫瑰天主堂設立

︻一八六○年 /北京報導︼ 一八四○年鴉 片戰爭後,中 國大門終被打 開,南京條約 的五口通商, 讓外國商人及 傳教士踏上中 國土地,但外 人並不以五個 港口為滿足, 加上大清對於 條約並未完全 遵守,終使雙 方戰火再啟。 一八五七年開 始,兩場英法 聯軍,直搗大 清南方的廣州 及首都北京, 也讓北京著名 的圓明園在大 火中成為斷垣 殘壁,兩次英 法聯軍所簽訂 的天津條約及 北京條約中, 增 開 許 多 港 口,其中臺灣 及淡水皆列名 其中,也讓外 人進入臺灣, 徹底改變臺灣 命運。 鴉片戰爭大 清雖慘敗,但 心 中 並 未 服 輸,僅認為是 技不如人,並 未完全遵守條 約 , 甚 至 對 ﹁夷人﹂的鄙 視還常顯露於 外,如廣州民 眾拒絕遵守南 京條約,讓外 人入城,英國 向兩廣總督葉 名琛投訴,葉 名 琛 置 之 不 理。加上中國 對於國際事務 的不熟悉,因 此對於南京條 約並未完全理 解,英國根據 南京條約要求進行內文修改, 也就是換約,但大清也不予理 會,這讓英國非常生氣。 一八五六年,一艘掛著英國 國旗的中國船﹁亞羅號﹂ ︶遭到中國強行 ︵ The Arrow 檢查,引起中英兩國爭論,英 國認為中國不遵守條約。同年 又有法國傳教士在廣西被官府 處死的﹁西林教案﹂,也讓法 國大為不滿,於是英法兩國聯 手,於一八五七年進攻廣州, 俘虜葉名琛後,持續揮軍北 上,於一八五八年攻下天津外 海大沽口,京城門戶洞開,清 廷只好求和,簽下中英、中法 天津條約,並約定隔年到北京 換約。 一八五九年,英法使節前來 換約時,卻在大沽口遭到清軍 砲擊,讓英法兩國異常憤怒, 一八六○年,英法聯軍再度攻 下大沽口,更一口氣拿下天津 與北京,咸豐皇帝逃往熱河, 聯軍為給大清一個教訓,統帥

領到達打狗,並於 一九六○年二月成 功得到哨船頭另一 塊土地建立倉庫, 使得兩大洋行都在 哨船頭建立了據 點。這兩個在其他 地區競爭激烈的洋 行,在打狗也展開 競逐,隨著天津條 約的簽署,相信來 到打狗的洋商會越 來越多。

額爾金縱兵搶燒皇家花園圓 明園,大火燃燒兩晝夜,而 大清也只好簽下北京條約。 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中准 許公使入京,開放更多的港 口,也確立對傳教士的保 護,同時割讓了九龍半島給 英國,讓外人勢力更進一步 深入中國。而對大清來講, 這一仗讓他們認清現實,開 始遵守條約,與外人合作, 平定遍地的反抗軍。 對臺灣而言,在天津條約 中明訂開放臺灣︵應指府城 安平︶、淡水兩港口,臺灣 正式開港。後來法國駐福州 稅務司擴大解釋,認為港口 分﹁正口﹂與﹁子口﹂,安 平、淡水為正口,打狗、雞 籠為兩港的子口,所以條約 僅開放兩口,但實際卻是開 放四口,外人也就從這四個 港口,陸續進入臺灣,改變 了臺灣的命運。

身為首位傳教士,其傳 教歷程格外艱辛,他首先 在戲獅甲租屋居住,但台 灣民眾對西方宗教仍抱有 仇視心態,使其傳教工作 並不順利,後於一八五九 年十二月,以六十銀元向 前金居民購得土地,開始 興建傳教的教堂,先以簡 單稻草搭建,一八六○年 則以六百銀元建立平房, 一八六二年更以兩千五百 銀元興建西洋堡壘式教 堂,也成為當地最美麗的 地標。郭德剛透露,在前 金的教堂完成後,他的下 一個目標是要在萬金建立 另一座教堂。

玫瑰天主堂設立 天主福音傳入打狗 ︻一八六二年/打狗報導︼ 一八五八年天津條約簽訂 後,允許西方宗教進入臺灣 傳 教 , 最 早 進 入 臺 灣 是 天主 教 道 明 會 郭 德 剛 ︵ Ferdnando ︶,他 更 於 一 八 六 ○ Sainz 年在前金海濱地蓋起教堂, 此一美麗教堂是荷蘭時代 後,第一間在臺灣設立的教 堂。 郭德剛為西班牙人,天主 教道明會士,一八三二年出 生,一八五四年進入道明會 玫瑰省,一八五八年於菲律 賓晉鐸,一八五九年臺灣開 放傳教後,同年五月奉命自 馬尼拉經福建來到臺灣傳 教。

清朝代表桂良、花沙納與英國代表簽訂天津條約。 哨船頭倉庫中貨物交易熱絡。

打狗新聞報

︻一八六三年/北京分析報 導︼咸豐皇帝於一八六一年過 世時,英法聯軍剛蹂躪過北 京,南京仍在太平天國手中, 各地還有其他反政府軍,內憂 外患,大清王朝岌岌可危,但 沒想到新上任的小皇帝同治, 在兩太后垂簾聽政指導下,卻 逐步復興,不僅與列強修好關 係,更將太平天國的天京︵南 京︶團團圍住,消滅太平天國 指日可待。 咸豐皇帝執政期間,中國各 地反政府軍紛起,其中以一八 五一年︵咸豐元年︶建立的太 平天國最為強大,席捲半壁江 山,並定都於天京︵南京︶, 帶動各地反政府軍。而剛進入 中國的西方列強,也因為咸豐 的強硬態度,爆發兩次英法聯 軍,讓咸豐倉促逃亡,最後死 於熱河,後因政權轉移問題, 爆發政變,由慈禧、慈安兩太 后及恭親王奕訢獲得勝利,但 無人看好他們能將中國帶出困 境。

同治新政 與洋人攜手擊 退太平天國

兩年過去後,太平天國卻如 強弩之末,同治朝廷逆勢上 揚,這關鍵在於執政的奕訢改 變咸豐時期的外交政策,改與 外人合作,才能獲得此成果。 奕訢為北京條約主談者,經 由談判,他了解洋人對於條約 條文的遵守,也看到洋槍洋砲 的厲害,於是希望﹁師夷長技 以制夷﹂,一八六一年為了因 應公使駐京,他主導成立了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藉此 與西方列強增進外交關係,並 透過自強運動,學習西方長 處,這也獲得西方各國的積極 回應。 西方各國在圖變的大清及無 法捉摸的太平天國之間,選擇 站在大清這邊。一八六二年太 平天國李秀成率軍攻上海,清 軍與洋人組成的﹁常勝軍﹂聯 手抵抗,使得太平天國反撲無 望,大清新外交政策的成功, 也讓西方列強與大清關係進入 新的境界。

打狗開港後,洋商雲集,哨船頭地區建立了許多倉庫。

一八六○年~一八六二年

一手掌握 打狗脈動 頭條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