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專題報導:空污篇

Page 1

空氣污染也會放假 人類的活動習慣與週循環有關,週末放假而非 週末上班,所以我們有時可以觀察到許多相關的參 數,在週末及非週末期間有著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最早的研究是應用在股票市場,美德英等國的學者 發現股票的投資報酬率,星期一最低而星期五最高 ,台灣及大陸股市也有週末效應,但最高與最低的 時間點與前述幾個國家有些差異。後來也有學者觀 察到與人體健康議題相關的週末效應,比如住院及 中風的時間點如果是在週末,死亡率會較高,推論 可能是在週末期間,醫院能夠給予病人的醫療資源 及照護較非週末期間少。體重及腰圍也發現有週末 效應,即週末過後體重及腰圍通常會顯著增加。另 外,「憂鬱的星期一」(Blue Monday)也是一種週末 效應,即人們在週末時放鬆休閒或娛樂,想到星期 一要上班,有時會產生身心上的壓力,進而導致不 快樂甚至憂鬱的情緒。在氣象方面,美國、日本、 中國的日夜溫差於假日比非假日約高0.5度左右, 也呈現假日效應。 歐美國家的空氣污染物濃度亦發現有週末效應 ,氣態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 和二氧化硫,與週末期間的濃度相比,非週末期間 的濃度較高。顆粒狀的污染物如懸浮微粒 (PM10, 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者)也有類似的變化型態。 不只在室外,室內環境如教室也觀察到懸浮微粒、 細懸浮微粒(PM2.5,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者)及 次微米微粒(PM1,直徑小於或等於1微米者)的濃度 ,也是非週末期間大於週末期間。 由於空氣污染大多由汽機車及工廠排放所致, 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空氣污染物的週末效應確實 是一個可以用來偵測人為活動對環境影響的有用工 具。然而,這個效應並不能在世界各地都發現到, 因為這與當地工作與休閒的生活型態,工業化的程 度,或是宗教及文化背景有關。因此,其它類似的 效應如假期效應(假期及非假期期間空氣污染物濃 度的差異達統計顯著性),可以讓一些沒有明顯週 末效應的區域或國家,若要研究這類環境衝擊問題 時,有了可能的替代方案或選項。

國內學者分析1994-2006年臺北都會區環 保署地面測站的空氣污染物資料,發現這十三 年春節與非春節期間,五項主要污染物如氮氧 化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二氧化硫和懸 浮微粒,均發現有假期效應。日平均的空氣污 染物濃度之分析結果顯示,春節期間小於非春 節期間,其中春節期間空氣污染物的減量輻度 約在2成至5成;這也意味著,若在春節期間留 在臺北都會區的居民,會呼吸到比平時乾淨許 多的空氣,甚至有的空氣污染物只剩下一半左 右。換句話說,空氣污染與人類活動有關,多 數污染物的濃度在上班日變高,放假日變低, 所以彷彿會跟著人們一起上班,也一起放假。

空汚專題報導 就是在找你!

空氣污染物 氮氧化物 (ppb) 一氧化碳 (ppm) 碳氫化合物(ppm) 二氧化硫 (ppb) 懸浮微粒 (μg/m3)

發行單位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海洋與環境變遷新媒體計畫 指導單位 科技部 發 行 人 陳昭銘 總 編 輯 蔣忠益 主 編 王御風 編 輯 高玉馨、吳孟青、何彥廷、黃柏菀

https://www.facebook.com/nkmuoaec http://nkmuoaec.blogspot.tw/

高海大同學,你對科普新聞有興趣嗎?想學習如何撰寫科普新聞嗎? 請與我們聯絡。(請上臉書、網路留言板留言,文章一經採用將致贈稿酬)

空氣污染大多由汽機車及工廠排放所致,因此會跟 著人們一起上班,也一起放假。 何彥廷攝

表1. 臺北都會區1994-2006年空氣污染物,在春節和非春節期間的日平均濃度、春節期間的濃度減量 及濃度減量百分比。 春節期間濃度

非春節期間濃度

春節期間的濃度減量

26.8 0.66 0.27 2.3 42.1

44.8 0.91 0.52 4.4 51.3

–18.0* – 0.25* – 0.25* – 2.1* – 9.3*

台灣之空氣污染面面觀

春節期間的濃度 減量百分比 – 40% – 27% – 48% – 48% – 18%

資料來源:Tan et al. (2009)。註:*表示濃度減量達統計顯著性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 校:許乾忠│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關 鍵 字:空氣污染、週末效應、假期效應 名詞解釋:氣體狀空氣污染物濃度,以ppm或ppb為度量單位,分別表示百萬分之一或十億分之 一。比如氮氧化物在春節期間濃度約為27 ppb,表示十億個空氣分子中,有27個是氮 氧化物。顆粒狀空氣污染物濃度,以μg/m3為度量單位,表示單位體積空氣內空污物的 重量。比如懸浮微粒在春節期間濃度約為42 μg/m3,表示1立方公尺的空氣體積內, 有懸浮微粒42微克(10-6克)。 延伸閱讀:〈常見的空氣污染氣體〉、〈商業周刊第1429期:要命的空氣〉、〈Observations of a “weekend effect” in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Tan, P.-H., C. Chou, J. Y. Liang, C. C. K. Chou, and C. J. Shiu. 2009. Air pollution “holiday effect” resulting from the Chinese New Year. Atmospheric Environm -ent. 43 (13): 2114-24.

空污假期效應與都市發展 台灣是世界人口密度排名前十名的國家,都市 化程度相當高。若將台灣本島分成六大區,依人口 數來說,可分為三種都市類型:人口數較多的都會 區(北、中和高屏區)、人口數次多的次都會區(桃竹 苗和雲嘉南區)、人口數較少的鄉村區(宜花東區)。 為了有效監控空氣品質,環保署測站自1994 年陸續建立許多空氣品質監測站,來量測空氣污染 物濃度,包括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 臭氧、二氧化硫、懸浮微粒(PM10,直徑小於或等 於10微米者)和細懸浮微粒(PM2.5,直徑小於或等 於2.5微米者)。 台灣六大區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 物、硫氧化物及懸浮微粒等五項空氣污染物(簡稱 空污物)之觀測資料分析顯示,氮氧化物和一氧化 碳主要與移動污染源有關(如汽機車、非道路的施 工機械、農業機械、船舶及飛機),硫氧化物和懸 浮微粒主要與固定污染源有關(如工業工廠、商業 、建築、住家、焚化爐、露天燃燒),碳氫化合物 的移動源及固定源比例相當,約各佔一半左右。 台灣空氣污染物均有假期效應,春節及非春節 兩個期間濃度的差異,達到統計顯著性,空污濃度 值於春節期間小於非春節期間。空污假期效應普遍 見於六大區,即使像宜花東的鄉村區也可觀察到假 期效應,顯示台灣都市化程度相當高。分析結果亦 顯示,空污假期效應的強度,存在著東部和西部、 南部和北部、都市和鄉村、都會區和次都會區的差 異,這與台灣都市發展和產業型態有關。

海洋與環境變遷

文/談珮華、陳本源 (國立嘉義大學)

文/談珮華、陳本源 (國立嘉義大學)

空污物的假期效應強度都是西部地區大於東部 ,表示東部較西部晚開發,人口數與汽機車數較少 及都市化程度較低。若西部各個地區互相比較,氮 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的假期效應強度是北部大於南部 ,北區最大,中區及高屏區次之;碳氫化合物的假 期效應強度是北部大於南部,中區及桃竹苗區次之 ;二氧化硫和懸浮微粒的假期效應強度則是南部大 於北部,高屏區最大。換句話說,東部宜花東地區 相對西部地區而言,是個都市化程度相對較低的地 區,所以空污物假期效應的強度較小。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的排放來源主要是移動污染 源,與人口數及汽機車數有關,所以北部的台北市 及新北市地區,這三類空污物假期效應的強度最大 。二氧化硫和懸浮微粒的主要來源是固定污染源, 與工廠排放有關,高雄地區有許多重工業如水泥、 石化、煉油、鋼鐵及造船等相關工廠,所以南部高 屏區這二類空污物假期效應的強度最大。這些結果 反映出,不同地區空污物假期效應的強度,與台灣 都市人口及產業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文/高玉馨、王御風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台灣六大空氣污染分區。 作者提供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 校:許乾忠│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關 鍵 字:空氣污染、假期效應、都市發展、移動污染源、固定污染源 延伸閱讀:〈空氣污染也會放假〉、〈常見的空氣污染氣體〉 、〈商業周刊第1429期:要命的空氣〉 Tan, P.-H., C. Chou, C. C.-K. Chou, 2013: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the air pollution “holiday effect” in Taiwa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70, 361-375.

這幾年隨著空氣品質每下愈況,空氣污染議題 愈發受社會大眾所矚目。「紫爆」一詞來自於,在 空氣品質監視系統畫面上查看,當污染程度嚴重時 ,便會顯示一大片紫色標示區域,此情形被媒體慣 稱為「紫爆」現象。在中國大陸,2015年初跟紫爆 最相關的討論莫過於2月28日柴靜自費拍攝的〈穹頂 之下〉紀錄片,一在網路上播出,幾天內點閱率就 破兩億點擊率。為何這部紀錄片能在短時間內引發 如此熱烈的迴響呢?大抵跟近年的空氣污染發生頻 率大增及大眾的環保意識上揚有關係。 紫爆議題牽涉層面很多,若以區域來分,則可 分為境內污染與境外污染兩種。隨著不同季節風向 之吹向、各地的地形差異、工業區的分布與否與汽 機車流量等……因素都會影響空氣污染所涵蓋的區 域範圍。 此外,隨著空氣污染發生頻率日益增多,近期 社會大眾對細懸浮微粒(PM2.5)的關注愈趨頻繁。 只因細懸浮微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層面遠大於其他 污染物,因為它們最終會進入人體呼吸道,小於10 微米的細懸浮微粒,便自由穿透人體,到達支氣管 和肺泡的所在位置,若無法被清除,日積月累之後 便會造成各種人體疾病。 近期內,國內關於空氣污染的討論中,較被關

南部是台灣主要的重工業城市所在地。 何彥廷攝

注的探討觀點為:空氣污染與季風吹拂有極深關聯 。如在東北季風壟罩時,部分地區空氣品質不佳, 中南部的細懸浮微粒常會達到最高等級濃度指標, 原因在於乾冷空氣會隨西伯利亞高壓之增強,由北 向南傳送,在經由中國華北、華中等重工業污染區 之後,挾帶細懸浮微粒便會有所增加,進而影響季 風吹拂區域的空氣品質。 另外,也有學者研究發現台灣都會區空氣污染 濃度有所謂的「假期效應」,空氣污染與人類日常 生活的活動有密切關聯,而空氣污染的假期效應也 與城鄉都市化情況十分相關,如東部和西部;南部 和北部;都是和鄉村、都會區、次都會區間之差異 性有所關聯。這與台灣都市發展和產業型態有關。 空氣污染這個議題能深入探討的層面極為廣泛

,過去的相關研究也不少,針對空汙此議題,本 專題將依下列幾個層面,進行較深入的探討,分 別為:台灣空氣污染的區域分布;細懸浮微粒與 人體健康之關係;季風與空氣污染兩者間的對應 關係;空氣污染的假期效應以及空氣污染假期效 應和都市發展之關聯。透過這幾篇文章藉此讓大 家更了解空氣污染議題及相關需注意之事項。世 界衛生組織(WHO)在2012年指出,全世界共有7 百萬人因為空氣污染而死亡。健康問題不僅僅是 個人問題,也關係著整個國家的整體健全,多一 分瞭解空汙問題,可轉換為多一分自救的機會, 而空汙這個議題未來也需要更多公眾及政府機構 的力量來持續關注與進行相關預防措施。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

校:陳昭銘│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

關 鍵 字:PM2.5、紫爆、霾害 延伸閱讀:〈空氣品質監測網〉、〈環境政治(六):層出 不窮的跨域霾害〉、〈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危害〉


臺灣空氣污染區的分布 2015年3月中旬,媒體大篇幅報導埔里與麥寮 周邊空污嚴重,埔里、台西、麥察、崙背等四個空 氣品質監測站測得懸浮微粒(PM2.5)達「紫爆」等 級,中部以北也是一片霧濛濛,可見度極差,不少 民眾感到不適,頻頻咳嗽、喉嚨痛、眼睛刺痛。有 民眾懷疑這波空污可能是來自境外污染,例如中國 北方的重工業與石化工業隨著北風而來的空污。然 而,據環保署表示,該污染的來源主要為境內,污 染源包括工業污染、火力發電廠與汽機車排放廢氣 等。 紫爆原為國內BBS站PPT用語,當看板人氣達 10萬人時,版面會顯示一個紫色的「爆」字,稱 為紫爆,後由媒體引用,形容空污。這是因為國內 空氣污染指標(PSI)將空氣分為5個等級,分別是良 好、普通、不良、非常不良、有害,各以綠色、黃 色、紅色、紫色、咖啡色代表,紫色已經到達非常 不良的程度;而細懸浮微粒(PM2.5)指標對照表則 是將PM2.5濃度分為10個等級,最嚴重者也是以紫 色表示,兩者都會造成敏感族群健康狀況明顯惡化 。 平時臺灣空污較為嚴重的多集中在南部工業區 周邊,諸如左營、前鎮、楠梓、小港、嘉義等地。 以左營文府國小為例,其空污主要受東北季風影響 ,每逢PM2.5超過36微克時,學校會升起空污旗警 告師生避免戶外活動,自2014年底以來,空污旗 大多沒有降下來過。嘉義市也存有空氣污染問題, 主要受北面工業區影響,東北季風吹拂時,污染空 氣南下,被中央山脈包圍,沉降於市區,危害嚴重 ,空污防制已成為市政要務,並領先全國成立空氣 污染防制委員會。近來,環保團體也注意到台南科 學園區周邊新市、善化等地的空污,要求市府提出 改善措施。

另一方面,春季鋒面影響時,南風會將髒空氣 帶往中北部,平時南部的這些高空污區空氣品質反 而較平常為佳,中北部受災的高污區諸如彰化大城 鄉與埔里。大城鄉的台西、頂庄2個村莊,近20年 來飽受嚴重南風帶來的空污之苦,據研究,居民體 內的重金屬濃度亦偏高,令人擔憂。而埔里雖未發 展工業,是一般人心目中好山好水的世外桃源,卻 因其盆地地形,污染空氣進入埔里後沉降,無法擴 散,也深受空污之害,唯有強風或降雨,空氣品質 才有辦法改善。此外,人潮帶來的交通量也是導致

文/吳孟青、王御風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空污品質下降的原因,例如2015年臺灣燈會於台 中舉辦,設有燈區的烏日、豐原之空氣品質都隨著 交通流量暴增而惡化。 不過,隨著大陸冷氣團南下的境外空污仍對臺 灣有很大的影響,以2015年1月中旬為例,當時冷 氣團夾帶的細懸浮微粒先是明顯影響北京、上海的 空氣品質,到達台灣後,亦導致基隆、士林、萬華 、新莊、林口、桃園等地紫爆,隨後於中南部造成 空氣品質不良。值得注意的是,位於外島的金門空 氣品質亦不佳,據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分 析此地高懸浮微粒的化學特性 後指出,其來源可能是來自對 岸的陶瓷廠,為境外污染,每 年冬季至隔年三、四月,在東 北季風吹拂下,影響最大。 臺灣的空氣污染分布區受 工業區與火力發電廠區位、汽 機車流量、季風、地形等因素 影響,其污染的範圍並不限於 工業區周邊,而其污染的程度 也日益嚴重。目前國內除《空 氣污染防治法》之外,《高屏 地區空氣污染物總量管制計畫 》2015年2月率先上路,後續 成效值得觀察。

的幾大污染物同時作用的結果。此外,細懸浮微粒對人體健康 的影響,並非吸入後立即會反映在人體健康上,中間還仍需要 經過一些過程與時間醞釀,才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空污議題儼然已成為全民公敵,政府相關單位對此應有更 多因應措施出現,現階段環保署之細懸浮微粒管制策略比照各 先進國家做法,建立健康風險評估、社會經濟衝擊評估及空氣 品質模式工具;並持續推動固定源、移動源及逸散源之減量管 制……等措施,現在甚至能線上即時查詢每日空氣品質的數值 ,未來應再加強研究人民健康風險曝露程度和健保醫療花費、 得癌年齡層等關聯性調查。健康不單單只是個人問題,也關乎 整個國家的健保及醫療體係健全;因此,空污對身體所造成的 影響,亟需更多公眾的力量來關心。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 校:林啟燦│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 關 鍵 字:PM2.5、健康風險評估 名詞解釋:PM2.5係指直徑小於2.5微米(2.5 x 10-6 m)的細小顆粒,約末只有頭 髮直徑的1/20至1/30,比髮絲還要微小。它對人體器官隨其粒徑大小及 組成成分不同,會有極多面向的間接或直接影響。 延伸閱讀:〈空氣品質監測網〉、〈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細懸浮微粒健康風險與預防手 冊〉、〈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危害〉、〈細懸浮微粒(PM2.5)對人體健康危 害之預防策略研究公聽會〉

季風、空氣汙染與酸雨

文/陳昭銘(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文府國小以懸掛空污旗作為師生是否能在室外「正常活動」之依據。 何彥廷攝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 校:談珮華∣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 關 鍵 字:紫爆、空氣污染監測、細懸浮微粒、PM2.5 延伸閱讀:〈受鋒面影響 埔里、麥寮空污達「紫爆」〉、〈埔里空氣比台北差!? 生態學會空 污解密〉、〈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監測網〉、〈致癌霾害空襲 紫爆全台〉、 〈文府國小空污嚴重 里長揚言圍廠〉、〈南風灌毒 彰化大城居民重金屬含量高過麥寮〉 〈搶救空氣品質 嘉義市空氣污染防制工作推動元年啟動〉、〈環團呼籲台南市提出空污 管制策略〉、〈99年南科重金屬檢測調查管制計畫報告〉、〈南科周遭空氣差 一級致 癌物砷濃度高〉

PM2.5與 人體健康之關係

高雄中油煉油廠一景。 盧昱瑞攝

文/高玉馨、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民眾外出時,臉上多半會戴著口罩。 鄭亦茹攝 這些年,隨著空污發生率的日漸頻繁,政府及社會大眾對細懸浮微粒 (PM2.5)的關注也越來越多。世界衛生組織亦指出,2012年全世界共有7 百萬人因為空氣污染而死亡。究竟PM2.5是什麼?前篇文章已扼要地說明, 接下來本篇文章將簡單說明PM2.5對身體會產生哪些危害? 懸浮微粒(統稱PM,含有粗及細懸浮微粒)的健康影響大於其他任何 污染物,其主要成分為硫酸鹽、硝酸鹽、氨、氯化鈉、黑碳、礦物粉塵和

水,並包括懸浮在空氣中之有機和無機物固體和液體的複雜混合物。然而,懸 浮微粒之大小與人體健康與否有何關聯性呢?這取決於它們最終在人體呼吸道 中沈積的位置。較大的懸浮粒子可被人體纖毛和黏液自行過濾掉,無法通過鼻 子及咽喉。然而,小於10微米的細懸浮粒子(PM10),包含PM2.5,因其可穿 透這些屏障到達支氣管和肺泡所在的位置;隨空氣進入呼吸道內的微粒沉積於 體內,在無法被清除時便會造成各種疾病,尤其是PM2.5以下的微粒對人體健 康的影響最大。 目前所知,細小的微粒大多發生在燃燒過程中,排入大氣後,也夾雜了其 他光化學污染的混合物,其粒徑多半小於2.5微米,如一些金屬元素會與一些離 子作用而形成複合物,如鐵離子和硫酸鹽離子反應結合而形成硫酸鐵,吸入之 後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人體若長期暴露在充滿細懸浮微粒之場合,細懸浮微粒 對人體健康所造成的影響包含有:心血管疾病、肺功能的降低、肺癌的產生, 甚至是死亡率增加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亦指出,全球各大都會區空污嚴重,細懸 浮微粒可能造成呼吸系統疾病,並逐漸威脅民眾健康。以肺部相關疾病為例, 當細懸浮微粒懸浮在空氣之中時,極可能已與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或各種 金屬元素等的顆粒狀物質及有毒微生物混合;它會穿透人體呼吸系統到達細支 氣管壁之處,可能就此沉積在肺泡裡;甚至穿過肺泡而進入血管之中,隨血液 輸送,以至影響全身各器官。細懸浮微粒對呼吸道的影響亦很大,它主要症狀 有咳嗽、呼吸困難等,這些都會降低肺功能、促發氣喘、除了引起慢性氣管炎 ,還可能會增加呼吸疾病的住院率以及死亡率。 2013年10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佈報告,首次 指認大氣污染對人類致癌,並視其為普遍和主要的環境致癌物。然而,空氣污 染作為一個整體致癌因素被廣為提出討論,但它對人體的傷害可能是由其所含 (接下頁)

高雄中油煉油廠一景。 盧昱瑞攝 2015年上半年,台灣天氣現象主要有兩個特 色。第一個特色為自2014年底開始,連續數月因 降雨不足而引發之旱象。各地水庫蓄水量頻頻探底 :石門與曾文水庫蓄水量僅維持在3成以下,日月 潭的「重疊9蛙」全部露出水面。面對缺水危機, 各地除了進行休耕作業,也陸續執行不同階段的限 水措施。一直等到5月中旬,梅雨鋒面帶來顯著降 雨後,旱象才逐漸解除。第二個特色為東北季風籠 罩下,部分地區空氣品質不佳。空氣中的細懸浮微 粒(PM2.5)於中部與南部地區,常達到最高等級之 濃度,於空氣品質監視畫面上呈現一片紫色標示區 域,媒體慣稱之為「紫爆」現象。環保署觀測結果 顯示,2月時,中南部地區PM2.5濃度每天都超標 ,天天空氣品質不佳,呼籲民眾能避免外出就盡量 不外出,出門最好戴上口罩。 中南部持續性的空氣品質不佳現象與台灣氣候 特性有關。台灣屬於季風氣候型態,每年10月到 隔年4月,盛行東北季風。乾冷空氣隨著西伯利亞 高壓增強及移行,經由蒙古帶來沙塵,或經由華北 、華中重工業汙染區帶來細懸浮微粒,自境外移入 台灣。因此,當冷鋒到達台灣時,沙塵與細懸浮微 粒的濃度大增,影響空氣品質。環保署統計,台灣

地區的空氣汙染物大約有3成來自境外,本土生成 的空氣汙染物中,北部主要汙染源來自交通排放, 中南部則以工廠、汽機車的影響最明顯。這些細懸 浮微粒,於東北季風期間,因籠罩在西伯利亞高壓 外圍環流之下,伴隨的下沉氣流使得大氣不易擴散 ,汙染物無法上升後再經由強勁高空風吹走,便容 易累積在地表附近,增加汙染物濃度。另一方面, 東北季風會為北部、東北部帶來綿綿細雨,但中南 部降雨則相對偏少。降雨過程可將大氣中的汙染物 沖涮掉,使得北部地區的汙染物濃度明顯降低。但 進入乾季的中南部,因缺乏此一調降機制,便容易 在東北季風時期發生汙染物持續累積,形成紫爆現 象。時序進入5月中旬後,風向轉變為西南季風,

大量水氣自南中國海進入台灣,梅雨雨季開始。顯 著的降雨和對流活動帶走空氣中的汙染物。因此, 西南季風期間較少發生明顯的空氣污染,空氣品質 較佳。 當空氣汙染物融入雨水後,卻又容易形成酸雨 。北部地區,夏季西南季風時期雨水酸度較低,但 盛行東北季風的冬、春兩季,雨水酸度變高。這是 因為夏季時,西南風主要來自台灣南方之洋面,乾 淨少汙染物,故酸雨程度較低。但冬、春兩季,東 北風主要經由中國大陸或鄰近東亞國家進入台灣, 內含較多污染物,使得雨水酸度增加。因此,冬夏 殊異的季風環流不僅影響降雨多寡和空氣品質,也 和酸雨現象有關。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 校:翁叔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關 鍵 字:懸浮微粒、紫爆 延伸閱讀:〈2014年,熱翻了!〉、〈獅城蒙灰-跨國界的東南亞霾害〉 〈比糟糕透頂更糟的北京空氣〉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