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旗津社區報-第三期

Page 1

鼓山旗津社區報 NO.3 2012.12 Winter

被遺忘的渡輪站:中洲渡輪站

世界末日中,再一次聽見城市的心跳聲

【記者劉浩瑋、張碩庭報導】

-哈瑪星文化資產推廣教育論壇暨工作坊 【記者曾愉芬報導 圖/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提供】

在二O一二年年終歲末,也是 馬雅文明預言世界末日的這特別的 時刻,有一群人似乎完全忽略這無 謂的災難降臨,群聚在高雄一間藏 身於巷弄間的木造房子裏。這彷若 屋外面臨空前的浩劫而躲藏在防空 洞的感覺,身體停滯在一個被遺忘 的歲月裏,滿腦子浮現的是想像、 是回憶、是期待。 廣三用地爭取保留議題,在哈 瑪星社區中已經持續進行好一陣子 ,文化人的熱情依舊燃燒著,但同 時也是消耗著;居民在年初三月激 動憤慨的情緒漸漸緩和,回歸到每 日生活寧靜的步調。或許,也就是 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我們試圖尋 求支援、需要新的刺激,力求一個 階段的前進。然而或許就是冥冥中 注定的緣份,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與 我們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決議共同來 辦場公共活動,意圖在向大眾與外 界重申對地方的人文關懷,廣佈文 化資產保存的多元可能性。這個單 純但卻充滿熱情的目標,讓我們很 順利且榮幸地邀請到台灣古蹟研究 大師李乾朗教授、高雄大學都市發 展與建築研究所陳啟仁教授以及參 與紹興社區議題的台大社會系陳惠 敏助理教授。最後再串連高雄地方 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和影像工作者等

,新濱老街廓裡就這樣辦起一場猶 如小規模的學術研討會般,兩場跨 領域、跨學科、跨疆界的文化工作 坊。 這次以「哈瑪星文化資產推廣 教育」為軸的工作坊,其實不僅是 從文化與歷史的角度來討論,我們 將議題的本質拉回到文化與人和環 境相互牽動的根本關係。由海大王 御風老師以「政策與公民參與」開 題,便直接點出台灣民主社會的進 程,到今日人民聲音不再被聽見不 再被重視。如何能跳出所謂政府所 設置複雜詭譎的制度規則,並回歸 到作為一個公民,如何忠實、公平 的反映提出在所屬社會中的應有權 利與聲音,是現今這個威權殘餘的 危機中急需處理的。 而這也是當我們拉回現實,必 須具備開放且包容的態度,才會對 一個事件有足夠的認識進而去討論 它的爭議與衝突。地方居民郭晏緹 女士、前貳樓茶館負責人林唯禾和 建築師藍傑鴻,皆為打狗文史再興 會社的成員,他們在第一日分享了 在新濱老街的居住生活、口述歷史 的整理心得,以及對歷史建物的田 野調查。第二日則是有高雄地方文 史工作者,環繞著高雄為一個聚落 、一個城市,他近四百年來的發展 脈絡討論。柴山會楊娉育總幹事以 自然生態的觀點、打狗文史再興會

社副總幹事謝一麟從打狗開港引到 城市生活樣貌,以及紀錄片工作者 盧昱瑞緩緩細緻的影像閱讀視角。 倘若我們將這些點滴的經驗、生活 的片段用連連看的方式,彷彿又可 以一一串連起高雄層層疊堆交錯的 歷史足跡,聽見那隱沒在街頭巷弄 底的城市脈動……。 就同李乾朗教授在這次活動中 ,常提起的一句話:「會說故事的 房子,就是古蹟」。他藉由再次疏 理高雄歷史建築與聚落形成的脈絡 ,從荷蘭人、中國明清漢人,經日 本殖民到國民政府,高雄儼然是台 灣歷史的縮影,一個小小的城市交 匯著過客的足跡、和其深根立足的 努力;房屋的建造、城市的興起皆 反映了某種的想像,並在不同環境 條件下,衍伸地方獨特的城市景觀 與文化風貌。台灣便是在這般的歷 史進程下,聚匯出多種文化交流融 合的風貌。「這也就是說,在面對 台灣各時期、各種形式的建築,我 們都應該視以同樣高度來觀看。並 非說漢式的就比較好,原住民的建 築比較差。而是每一個都有它的傳 統」,李教授如此總結。 於是,論述的必要與力量再每 一次的經驗中不斷彰顯出來。從陳 惠敏教授分享台北紹興社區和華光 社區議題,清楚地區分事件的環境 與人物脈絡,以及校方與學生、居

民之間的衝突矛盾關係。台大學生 和老師參與的立場與方式,藉由田 野調查、社區活動與網絡組織,進 而完整自我論述、強化地方價值。 這也是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這段期間 以來,為什麼一次次的敲著廣三居 民的門,招開多次會議,舉辦多場 公眾活動,目的便是要在過程中, 持續累積地方的公民力量,方得以 試圖在資源不均的時代裡,爭取一 個相對合宜的平台,發出屬於自己 的聲音。 事實上,從這次參與的工作坊 的朋友們,出現了學生、老師、公 務人員、補教界、勞工、退休人士 等,來自不同社會族群,或許每個 人心中抱持不同的期待來參與,更 可以說並非每個人的理念皆相仿或 互相認同。但是他們的出席也見證 了一種積極公民參與的行為,藉由 親臨現場,拉近事件本身與個體的 關係,並產生生命連結與思想衝撞 。這般交會發揮的效應可能是比不 上檯面上所謂的社會運動來的直接 ,但我們深信它可以在每一個人的 心中泛起如漣漪般的影響力。 於是,世界末日的預言,似真 似假的發生在我們所處的今日。很 幸運的,人類又為自己找出另一個 解套-新時代的到來,諭示著一切 尚未太遲,改變亦在當下。

乘著創意地毯逛老街 【記者陳坤毅報導】

位於高雄哈瑪星的新濱老街, 歷經百年的打狗都市計畫發展歷程 ,躲過二戰戰火的轟炸,一路見證 了哈瑪星地區的興衰,不僅留存具 文化厚度的歷史性建築,更因戰後 超過六十年共同生活的居民們而展 現出濃濃人情味,在老街上可以容 易發覺歷史與現代交錯的感動。而 這麼珍貴的城市資產,在今年三月 面臨開闢廣場用地的威脅,在文史 團體的呼籲搶救下暫緩拆除。 象徵老社區新興力量的打狗文 史再興會社,一群捍衛在地文化的 熱血夥伴們聚集在此,為了活絡老 街,與在地居民共同舉辦「地毯藝 術節」,廣邀來自各地支持新濱老 街復興運動的朋友,大家各展身手

,乘著滿載創意的地毯來到老街, 邀請大家一起逛市集,感受哈瑪星 懷舊與創新交織的魅力。 十一月十八日這一天,一掃前 日連綿細雨的陰霾,迎接地毯藝術 節的是舒爽涼快的好天氣,現場樂 團的演奏聲響起,為創意市集揭開 序幕,老街人聲雜沓的空氣交織著 烏克麗麗的輕快節奏,朗朗上口的 歌曲,讓來逛市集的民眾也一起帶 著好心情哼歌,除了各類巧作手工 藝品、舊書籍、裝置藝術、現場雕 刻之外,還有極具創意的故事交換 茶席,可以用一個故事換一杯好茶 ;另外流浪動物關懷協會在現場開 放送養給愛惜貓狗的人士,公共電 視台也在現場播映台灣其他老街保

沿著旗津中洲路快接近過港隧 道時,有個不起眼的小路牌上面寫 著「中洲渡輪站」,相對於人聲鼎 沸的旗津渡輪站,這個渡輪站,彷 彿被旗津及高雄市民遺忘。 實際上,中洲渡輪站有其繁華 的過往。民國七十三年在未開闢過 港隧道前,中洲渡輪站是前鎮與旗 津間居民唯一可載運汽車的重要航 線,每天人來人往,當地居民表示 :「當時旗津只有這個渡輪站,再 加上當時加工區的興盛,這裡總是 人進人出,如今隨著加工區的沒落 、過港隧道的開通、旗津渡輪站的 建立,中州渡輪站的盛況已經不在 。」

如今的功能,除了少數人使用 外,為顧及過港隧道安全,瓦斯、 石油化學等危險物品的運輸,仍由 此渡輪航線運送。 而仔細比較旗津與中洲渡輪站 ,旗津渡輪站的航線是從旗津開往 鼓山,位置位於旗津最北邊,正對 面剛好就是高雄市區,而且週邊又 是許多觀光景點如:旗后燈塔、旗 后砲台、天后宮、旗津海水浴場… 對面則有西子灣、壽山、英國領事 館、忠烈祠等,都是觀光客必經之 地。反觀相較於中州站的位置坐落 於旗津南方,航線則是與另外三個 渡輪站相連,再加上每三十分鐘才 有一班航次,這對於遊客以及來往

城市的人是有諸多的不便,導致中 洲渡輪站也越來越沒落。 下次到了旗津,或許可以來看 看,不同於人來人往的旗津輪渡站 ,一個沈靜、悠閒的小小輪渡站。

消失的戲院:中洲戲院

消失中的旗津海岸

【記者李懿明、吳建霖、蕭忠鵬、謝東翰、李麥克報導】

【記者張穩堂、林文定、陳宏勳、蔡承霖報導】

中洲戲院位於高雄市旗津區, 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子內。創立於民 國四十二年,是一間很早期的民間 戲院,它主要營業項目有當時最新 上映的電影和歌舞戲劇團表演,吸 引不少各個不同高低年齡層的顧客 前來光顧,不僅是高雄旗津當地居 民和前鎮加工區的工人最愛,甚至 更遠的屏東愛好者也會呼朋引伴一 起前來欣賞非常熱門的歌舞團。

戲院旁的居民,阿婆形容當時 豎立在兩根柱子上掛著中洲戲院的 招牌,瞧著小巷望眼看去,眼前人 潮擠滿整條小巷。可見當時中洲戲 院有過如此繁榮熱鬧,成為了當地 居民遊客的休閒之處。 而現今的中洲戲院,柱子上的 招牌拆了、戲院前的大門拉下,戲 院前放著附近居民不要的破銅爛鐵 、腳踏車……等等,從戲院外的窗 戶往裡面望去,地上凌亂不堪無法 言語,整條小巷只有幾隻小狗在跑 ,沒有半點人影,此時的景象和當 時繁榮戲院形成了強烈對比。 中洲戲院的歇業,象徵著一個 時代娛樂方式的改變,如今旗津已 沒有任何戲院,要看電影,就得到 高雄市設備新穎的影城,這也是一 種時代的變化吧! 、

近年來旗津海岸線不斷退縮, 導致颱風來時,人們將有生命危險 ,為什麼海岸線退縮的問題越來越 嚴重?颶風增加使得海岸侵蝕劇烈 ?面對全台海岸線消失,政府做了 什麼?過去興堤護灘政策有效嗎? 如何找回沙灘美景? 高雄市旗津海岸為國內知名的 觀光景點,由於四面環海,還有海 水浴場可供遊客戲水,過去吸引了 不少遊客上門遊玩,但近年因長期 受波浪侵蝕,加上溫室效應的關係 使每年的海岸線不斷升高,造成海 岸線被沖刷、沙源大量流失,比十

曾經存在於旗津的"紅樹林"??紅樹林未來?? 存、營造的相關案例報導,豐富了 創意市集的多元面貌,讓老街活力 十足。 老一輩們開始走出門來瞧瞧這 群熱血的人在做些甚麼,鄰居也因 為市集聚集在一起閒話家常,自行 車騎士經過也忍不住停下來欣賞樂 團的現場演唱,幾乎所有路過人們 的眼睛皆為之一亮,對於沉寂已久 的哈瑪星老市街,還能有如此熱鬧 繽紛的場景,感到十分驚豔,在高 度都市化的高雄街頭,是很難得的 景象。

天色漸暗,當老房子裡昏黃的 燈亮起,一整天的市集活動也宣告 圓滿落幕,而老街繽紛熱鬧的深刻 印象,在腦海裡久久揮之不去。 「地毯藝術節」的成功舉辦, 象徵著老街由下而上推動文化保存 的力量,讓政府官員們看到所謂的 文化保存並不只有死寂的老屋空殼 ,而是在創意發想下,由各界人士 結合在地居民的街區活化,使老街 能夠讓更多愛惜這座城市歷史的人 們深入認識,進而一同捍衛城市記 憶,復興被漠視已久的高雄文化。

【記者劉正皓、王聖瑋、黃升崧報導】

大家對於紅樹林的印象是在溼 地才看的到,但在旗津國中對面一 帶卻有著生長在陸地的紅樹林。 在清朝末代至日治時期曾是旗 津紅樹林的全盛時期,約在八千多

年前旗津曾是一片汪洋,經過日積 月累從北方飄來的沙形成現在的大 汕,和從南方飄來的沙形成現在的 中洲慢慢來自兩邊的沙才慢慢聚集 成沙洲的模樣,在當時在海岸線的 潮間帶有著豐富的生態,在清代年 間,旗津有海茄冬、紅茄苳、欖李 和細蕊紅樹四種,統稱為紅樹林。 但因後來隨著港邊的開發和擴 建使旗津原有紅樹林的土地慢慢減 少,使現有的紅樹林只剩海茄苳和 欖李二種,數量也從起初的三千多

棵,到現在僅剩十幾棵,也從海邊 變成生長在陸地。 近幾年來當地人士積極保護僅 有的紅樹林,但紅樹林適合在潮間 帶生長,但隨著旗津土地的開發和 建設,已失去了紅樹林生長的環境 ,使復育工作更加困難,加上旗津 當地居民不太瞭解旗津有紅樹林, 因此更加保留不易,改天如果有來 旗津遊玩,撥個空來看看這生長在 旗津陸地上的紅樹林。

年前平均退縮了五十公尺,不少的 觀光建築都因為海岸線退縮的影響 而漸漸崩毀甚至是消失,也對觀光 客造成生命上的危險。 市政府為了避免侵蝕現象持續 擴大,編列預算七億元,辦理旗津 區海岸線保護工程,預計一O二年 二月完工。現在的旗津海岸線已經 填補一小部分,使觀光客又能在沙 灘上踏浪,而砂石流失的議題也就 隨之消失,等到哪天砂石再度流失 時,人們才驚覺海岸線的危機,政 府的措施經不經得起時間與海流的 考驗,結果也只有旗津人最懂。


旗津的吃喝玩樂 重新打造 新蔣公塑像坐鎮旗津

萬二?萬三?哪一家才是老字號 【記者宋筑傑報導】

【記者王御風報導】

曾經到過旗津「蔣公感恩堂」 的民眾,如果最近舊地重遊,可能 會有點納悶,蔣公塑像似乎與以前 不太一樣。沒錯,「蔣公感恩堂」 重新打造蔣公塑像,並於十二月二 日舉行盛大的安座典禮,以及渡化 法船。如今新的蔣公塑像坐鎮旗津 ,成為當地大陳社區的信仰象徵。 重新打造蔣公的關鍵人物是自 稱可通靈的五十六歲女子游春美, 她與此地並無淵源,但有一次到慈 湖遊覽時,接到蔣公的神旨指示, 後又有旁人告知,才找到旗津的蔣 公廟。她表示,蔣公抱怨「神像腿 太細」、「身首並非一體成形」, 在她轉述下,當地居民決定重塑, 並舉行盛大的開光安座典禮。 除了塑像問題,游春美還表示 蔣公對於當年從大陸帶來台灣的弟 兄過意不去,因此指示要用法船渡 化,信徒用手工黏製三艘法船,在 安座典禮結束後,在旗津海邊焚化 。當天儀式也吸引了許多大陳參加 ,可見蔣公在大陳居民心目中,仍 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蔣公與神明同住屋簷下 【記者鍾宇軒 林其鋒 何佳穎報導】

在旗津當地,有一群來自大陸 的異鄉人,因其是從大陳島撤退而 來,故被稱為「大陳義胞」,當時 的政府按漁、農、工、商等志願名 額協助義胞登記職別,再陸續安排 分發安置到全台灣各地,包括宜蘭 、花蓮、台東、高雄、屏東、桃園 、台北都有居民被安置,而他們的 後代更是散佈在全台各地。 在旗津三路上有一間「蔣公感 恩堂」,另外在中洲三路的巷弄內 有一間「蔣公報恩觀」,這兩間特 別的廟,都是用來紀念蔣公的,而這 裡面卻不是單純的只有紀念蔣公而 已, 其實裡面暗藏玄機。感恩堂 主祀觀音,兩旁祀奉三官大帝及蔣 公,而報恩觀則是一樓主祀蔣公, 二樓祀奉三官大帝等三尊神像。 一位小時候隨著家人來台的林

先生告訴我們:「兩間廟都是當時 來到臺灣的大陳人,希望能延續他 們當地的信仰,但是在當時的時空 背景下,他們沒有地方能夠建廟, 由於他們的住所都是蔣公幫他們建 的,全都是公有土地,若是他們建 了廟便馬上會遭到拆除,於是他們 想到了辦法,藉著要感恩蔣公為由 ,蓋了蔣公廟。」在裡面除了瞻仰 蔣公,還供奉著他們當地的信仰, 不過,由於他們是為了要感恩蔣公 而建,所以當時的地方政府沒辦法 反對,他們也因此得以延續他們的 信仰,才能保留到現在,也造就了 旗津特有的「蔣公廟」。 隨著時代的變遷,來自異鄉的 他們,在這裡落地生根,亦象徵著 臺灣多元的文化,也讓臺灣的人文 信仰增色了許多。

高雄旗津在地美味 正家興波士頓蛋糕

來到旗津,望見一片無際的汪 汪大海你想到了什麼?猜到了嗎? 沒有錯,就是海產店。但要去哪一 家?相信在地民眾或是部落格達人 都會推薦到位於高雄旗津區中洲二 路的萬三海產店,只是在中州路上 走著走著會發現。 另一間「萬二海產店」,並且 打上正老店三個字,萬二?萬三? 他們究竟有些什麼樣的淵源?

旗後天后宮

媽祖是處女成神的,大道公是光棍 成仙的。兩人化神仙相遇後於凌霄 後,吳夲看海神媽祖慈悲優雅、花 【記者吳宥蓉 陳純真 林品秀 湯韋茹報導】 容玉貌,頓生傾慕而暗戀,媽祖對 旗津四面環海,早期這裡的大 於忠厚濟世、年輕英俊的儒醫大道 多捕魚維生,奠定了媽祖在人們心 公亦有好感。 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而喜於接近,日久生情下來辯 旗後天后宮建廟於康熙十二年 論及婚嫁。在迎親的途中媽祖看到 (西元一六七三年)至今已有三百三 母羊生產的情景與痛楚,怕婚後懷 十九年的歷史了,當初由開台祖徐 孕臨盆會有相同的遭遇,決定不嫁 阿華遇颶而在旗後開基,並與洪、 。大道公一聽媽祖悔婚生氣得找媽 王、蔡、李、白、潘等六姓同行, 祖興師問罪。但媽祖的道行也很高 又奉迎湄洲媽祖分靈抵台,草建「 ,大道公只好作罷。但每年三月二 媽祖宮」奉祀。因為遇有漫長的歷 十三號媽祖誕辰媽祖精心打扮過生 史,目前為國家三級古蹟。 日,大道公便會下雨淋濕媽祖身上 媽祖是仁慈的航海神明,因此 的華服,既可以洩恨又可以減少宵 受到世人的膜拜與敬愛,尤其四面 小對媽祖的窺視。每年三月十五日 環海的台灣,當然就少不了媽祖庇 大道公生日出巡,媽祖會刮大風吹 護的神跡出現,在旗後天后宮就有 掉他的帽冠,使其癩痢示眾,讓漂 一個傳說,相傳在日軍攻打台灣的 亮女子對他失去興趣。當然這些都 時候,打向旗津的飛彈都被媽祖娘 是後人所想出來的神話故事。 娘的裙襬擋下來,而落入海中,所 媽祖在我們的心理或是日常生 以並沒有對旗津造成嚴重的傷害。 活中已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 有媽祖的庇護的傳說那當然少不了 管住在哪裡的人們都會想要到旗後 媽祖的愛情故事,傳說媽祖娘娘與 天后宮拜一下媽祖,為求媽祖保佑 大道公吳夲有一段愛情故事,因為 ,希望可以事事順利、平安健康。

萬三小吃部創立於一九八七年 ,是旗津百元海產的創始店。萬三 小吃部的店長阿琴姐表示,原先萬 二是本來不存在的,大約在五年前 ,因為合作合夥,萬三讓人入股加 入,但後來合約到期了,入股的萬 三選擇改成萬二繼續做下去。 而從小就在萬二吃到大的王大 新店家 舊店址 哥則表示,現在的萬二才是原本的 萬三,在五年前確實是合夥,不過 是兄弟間的合夥,後來分家時現在 的萬二慢一步去註冊萬三的商標, 所以改成萬二的名字,也不免打上 【記者朱健鳴、許志緯、李智鈞、黃盛傑報導】 正老店的招牌來正表式自己的正牌 每一個來到高雄遊玩的旅客, 平價及用心,讓每個人都可以品嘗 身份。 必定會到旗津來。旗津除了沙灘海 到這樣的美味。」 不過大家也不必感到困惑,儘 岸、海產小吃外,另一個不能錯過 別小看波士頓蛋糕外表平凡無 管是分家有了不同的店名,但是其 的美味,就是正家興波士頓蛋糕。 奇,但每個吃過的人都流連忘返。 中的美食依舊,更特別的是雙方店 當遊客從鼓山搭渡輪到旗津, 其實波士頓蛋糕就是簡單到不行的 家為了吸引新的顧客,以及保住老 往往會走上通往海灘方向的旗津老 海綿蛋糕,夾著美味的夾心,在蛋 顧客,不只是老招牌的口味也新增 街,在老街上走著就會看到只寫著 糕上頭灑下甜甜的糖霜,口感吃起 了不同的菜色,所以無論是要走進 「蛋糕」兩字的招牌,這就是有名 來超級綿密而且鬆軟,吃完也不會 懷舊的萬二或是新穎的萬三小吃部 的正家興波士頓蛋糕。其實這家名 感覺口乾想喝水,只想一口接一口 都是不錯的選擇。 店的原店址是在高雄市旗津區中洲 ,就是這樣簡單的美味讓人感到單 二路37號,靠近過港隧道又隱藏在 純的幸福感。店長表示他們沒使用 小巷弄中不易發現,通常只靠著附 甚麼獨門的配方,只是遵循及堅持 近居民口耳相傳或品嚐過美味回籠 老闆的作法,以手工使蛋糕更綿密 的客人,但現在店家開了新分店在 ,在材料方面也是嚴選每一種食材 旗津老街上,離旗津渡船站不到十 ,就連雞蛋也是精心挑選過,還有 分鐘的路上就能找到。 「用心」對待每一樣親手創造的精 這家看起來普通不起眼的蛋糕 品。 店其實大有來頭,店長表示:「開 到了旗津別忘了到這裡品嘗一 店至今已有15年,當初是在高雄市 下簡單的幸福口感。店家有提供外 內開一家蛋糕店,最後老闆覺得回 送、網購宅配、電話預購的方式, 正妹 到旗津做生意不用那麼辛勞。」就 價格平易近人,口味也有很多種, 店長 這樣開啟了正家興蛋糕店,而波士 除此之外店家也有提供一些以前的 頓蛋糕也是從此時開始誕生,店長 經典美味蛋糕也可以多多參考看看 說:「以前波士頓蛋糕價位偏高、 。只希望能讓更多人能感受到店家 又很費工,知道的人少之又少,所 的用心,以及美味的波士頓蛋糕。 以當老闆決定要重新出發時,要以

騎腳踏車遊旗津 【記者李克群、陳家榮、黃偉輯、劉崑城報導】 年香火鼎盛,走進天后宮,就感到

眾神聚集的廟宇—廣濟宮 【記者郭盈宏、莊光詔、蘇郁翔、哀文斌、吳靖堂報導】

在旗津中洲地區,有一座廟聚 集了許多神明,這座眾神聚集,又 和樂相處的廟宇,有其特殊的歷史 背景。 根據廟方委員的說法,這是二 十八年前遷村所造成的現象,原本 村落舊址位於一百二十二號碼頭, 位於過港隧道附近,為了要配合政 府的發展,興建碼頭,政府向附近 居民提出遷村的要求。村落有三個 里,在三個里裡面,有供奉不同的 五間廟,為了配合遷村的政策,所 以政府在現址興建大約能住六百戶

人家的地方,再把廟遷移過來,原 本要將五間廟集中在同一處,但因 為大家信仰不一樣,所以在這邊集 合的只有原本的三間廟,另外不同 信仰的神明就遷移到別的廟宇去。 民國七十七年開始興建現有的 廣濟宮,到民國八十年正式遷移完 畢,現今廣濟宮裡分為五個殿,這 邊供奉的主神為觀音佛祖,副神為 黑面三媽,黑面三媽是從廈門傳過 來的,還有地藏王菩薩,廟宇要升 為“宮”,要有五個殿,一般都會 再祀奉土地公跟註生娘娘。

旗津舊稱「旗後半島」,是高 雄最早的發祥地,長約十一公里, 漫長的海岸線,即旗津的旅遊景點 。 從西子灣渡船頭搭渡輪約五分 鐘即可到達旗津,近年來單車風潮 興盛下,騎單車遊旗津是個不錯的 選擇,沒單車如何遊旗津?沒關係 ,下渡輪就有許多腳踏車出租店與 不同種類的腳踏車可以選擇,單人 租車花費一日約新台幣一百元,多 人可以選擇協力車,不想花費體力 賞旗津美景也可以選擇電動車。 選擇好了交通工具,就往廟前 路出發,一會兒就看到了旗後天后 宮,天后宮,有三百餘年歷史,為 高雄市歷史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常

有一份宗教的莊嚴,不管你想祈求 任何事,總是有心則靈。 接著往旗後山的方向前進,到 達旗津燈塔,旗津燈塔為台灣本島 的第二座燈塔,在旗後山上居高臨 下旗津美景盡收眼底,燈塔在旗後 山一百二十多年,雖然原本功能被 衛星導航取代,但燈塔在許多人的 心中有不可抹滅的記憶。 夕陽西下,順著旗津海岸往過 港隧道,沿途欣賞著旗津海岸線的 美景,到達風車公園,據說公園裡 的風車一天發送儲存的電力,能夠 供應到晚上十點前公園的照明,電 量雖然儲存不多,具有更大的理念 是環保,看著夕陽緩緩落入大海, 把天空染成一片金黃,搭配風車的 轉動著,讓旗津海岸增添了不少浪

漫的氣息。 腳踏車遊旗津放慢腳步,仔細 的欣賞旗津與體會當地人的熱情, 絕對可以讓你值回票價,旗津還有 更多好吃好玩的地方等你發掘,找 個時間放下手邊工作到旗津玩玩吧 !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