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心 第22期

Page 2

編者的話

陳敏斯教授 柏祺城市轉化中心 總監 顧問團(按字母或筆劃序)

「我不相信你們的調查結果,接近九成信

究都有限制,不是萬能匙,究竟問兩千多

Richard Higginson

計應該只有七至八成。」「我剛跟朋友敘

夠的。譬如你要驗一個湖的水質,你也不

Ray Bakke

徒會在疫情後返回自己的教會?據我估

Paul Stevens

舊,當中有一半都打算移民,肯定不會有

何志滌

表「疫情中的教會牧養調查」初步報告後

John Snelgrove 王仕雄 許志超 陳炎光 陳家華 陸輝

黃鐵城 劉忠明 中心委員會(按筆劃序) 司徒永富

屈偉豪(院長) 紀治興 馬文藻 陳志忠

陳敏斯(中心總監) 楊建霞 鄧達強 賴淑芬

九成會返回自己的堂會。」以上是我們發 的一些回應。雖然這些看來是很合理的問

題,但也反映發問者對研究缺乏基本了 解,又或者他們還沒有詳細閱讀整個研究

報告,其假設、研究方法及限制。誠然, 真相、實情都是非常複雜的,研究就是嘗

人足夠嗎?如果以客觀方法去抽樣,是足 需要抽出整個湖水來化驗,只要抽取一定 份量的樣本便可,關鍵是如何取樣,以避 免一些局部因素。嚴謹的方法外,最重要 的還是研究目的和如何處理這些結果,期 盼是次研究為我們帶來一些新的牧養方

向。此時此刻,形勢仍是千變萬化,問對 問題可能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試以一個有系統和客觀的方法,探討和處

今期的主題文章 《「疫情中的教會牧養

的一些關係和模式,以謀對策和解決的方

然已在十月底發表,但當中帶出一連串

理這些複雜的情況,幫助我們掌握當中 法。若這些模式越接近現實,所訂下的解 決方法也應該是越有效的。

為什麼我們要做研究?其中一個主要的 原因就是我們不能相信自己的直覺,因為 每個人都受到自己的環境和主觀因素影

及網上崇拜」問卷調查初步結果 》,雖

的主題,我們在 11 月 19 日邀請了四位

不同的牧者於 《疫情中的教會牧養研討

會(一)實戰篇 》跟我們分享,並為當

日作出報道。接着是呂慶雄博士的回應 文章《疫潮與改革浪潮:教會觀與堂會變 革》。筆者的文章《教會數碼化 ― 危機?

響。譬如以上的例子,因為身邊的朋友或

契機?!》嘗試對比英美的情況,從中得

此,這種以偏概全的想法是非常普遍的。

會主任牧師李志剛博士在《轉化型領導和

自己的教會,便推算整個信徒群體都是如 那麼我們研究的結果就是真相嗎?當然 不是!我們只可說,與一個問了十個八個 自己身邊朋友的牧者相比,我們問了兩千 多位。而且牧者接觸的都可能是某個特定

的教會和群體,而我們用較客觀的方法向 不同年齡層、背景的人作調查,所以結果

是較為可靠和有代表性的。當然,每個研

( 封面相片由春麗提供,特此鳴謝)

到啟迪和方向。應屆畢業生香港馬鞍峰教 創造力對教會健康的影響》 一文分享他

的論文內容。另外應屆畢業生趙碧琪博士 也在《人生旅程中重要的一站》 一文分

享她整個博士學習的心路歷程。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