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討厭的特質 - 談⼼靈中的陰影 ⽂:陳柏宇 實習⼼理師
我們有的時候會討厭⾃⼰⾝上的某些特質,
這些特質經常都是⼀些負⾯的形容詞,如:愛⽣氣、軟弱、⾃負、…等,

它們似乎就像⾒不得光的影⼦,永遠在我們⾝後被視⽽不⾒,
或是消失在我們的意識裡⾯。
那些我們討厭的⾃⼰,真的消失了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有時候我們會失控,
表現出⾃⼰討厭的⾃⼰,有可能是莫名的發了⼀頓⼤脾氣,
或是不⾃覺地 出⾃我膨脹的話。
我們有⽤來社交、在社會當中⽣存的⾯具;
同樣地,也有我們為了在社會中適應,
為了遵從道德倫理⽽捨去的部分⾃⼰,也就是所謂的「陰影」[1][2]。
陰影是那些我們未知及壓抑的⾃⼰

試著回憶⼀下,從⼩到⼤,我們曾經被⽗⺟師⻑叮嚀過的種種話語:
「要成為⼀個有禮貌、愛乾淨的孩⼦…」
「不可以亂發脾氣,有話要好好 …」
「做⼈要 得謙 ,不可以⾃滿…」
「好東⻄要與好朋友分享,不可以⾃私…」
還有很多很多…每個⼈⼼中聯想到的可能都不⼀樣,
這些話語好像都在敘 著我們要成為⼀個溫良恭儉讓、勤奮努⼒的⼈,
避免那些會讓⼈不舒服,或是帶來破壞的因⼦。
培養⾃⼰擁有美德,並去除「負⾯」的特質,某種程度上是重要的,
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在家庭、學校、⼯作場合維持⼀定的⼈際關係[2]。
這些不能幫助我們適應社會的「陰影」去哪了 ?
它們跑到我們的意識底下,也就是所謂的「無意識」,
在無意識中的 容物,是我們平常在⽣活當中很難察覺的。
但陰影消失了嗎? 它並沒有消失,
⼼理學家榮格曾 :
「陰影是情緒性的,不受控制的,會經常伴隨著強烈的情緒激發⽽出現。」[3]
也就是 ,當我們可能突然暴怒,或是覺得有不受控制的慾望出現時,
那就是陰影從無意識中浮起,在意識當中造成波瀾的時刻,
想起過去的經驗,可能會覺得那是可怕難受的。
我們不禁會好奇,那要怎麼處理我們的陰影?畢竟那是⽂化與社會所不容許之物。
第⼀步,就是要試著接近我們的陰影。

陰影除了「情緒性」的特 ,還有⼀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