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護多元療法照護的推動與教育-香港經驗

Page 1

長期照護多元療法照護的

推動與教育-香港經驗

梁偉浩

博愛醫院戴均護理安老院院長

註冊護士(香港)、護理師(台灣)

護理學學士

中醫護理學碩士

註冊國際香薰治療師 (IFA)

香港安老院舍評審計劃評審員

應用老年學文憑
目錄 01 認識輔助及另 類療法 03 中醫治療應用 及推廣教育 02 香港安老院舍 現況 04 香薰治療應用 及推廣教育 05 香港另類療法 的規管
01
香港安老院舍 現況
香港地區人口壽命全球之冠 ● 香港長者比例佔全港人口20%
全港約有700多間安老院舍 ● 一般達65歲可以接受申請
約有70000多個床位 ● 收費從2062至50000港元不等 ● 輪候津助宿位約36-48個月
香港安老院舍現況

機構簡介

院舍簡介

名稱:博愛醫院戴均護理安老院 宗旨:博施濟眾‧慈善仁愛

對象:65歲或以上中度至高度照顧長者

團隊: ‧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配藥員

‧保健員、社工、清潔員、治療助理

‧個人護理員、技工、廚師、司機

安老院舍常見的專業人員

醫生
護士
保健員 營養師
負責執行醫療行為
職業治療師 物理治療師 藥劑師 言語治療師

專業人員註冊及規管

醫生:香港醫務委員會/《醫生註冊條例》

• 護士:香港護士管理局/《護士註冊條例》

物理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管理委員會/ 《物理治療師規例》

職業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管理委員會/ 《職業治療師規例》

言語治療師:「衞生署認可言語治療師名冊會員」

藥劑師: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藥劑業及毒藥條例》

營養師: 「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

保健員:社會福利署/《安老院條例》

認識輔助及 另類療法

02

輔助與另類療法(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指的是不屬於標準醫療照護的藥品和做法。

輔助療法(Complementary medicine) 會與標準醫療並用,不過它並不是標準的治療。

舉例來說使用針灸幫助減輕癌症治療產生的一些副作用。

另類療法(Alternative medicine) 代替標準治療,舉例使用特殊飲食來治療癌症,

而不是使用腫瘤醫師處方的癌症藥物治療。

另類療法廣泛定義

生物基礎療法

五大分類

身心介入療法

生物場療法

徒手操作療法

另類醫學體系

身心介入療法

生物基礎療法

冥想
生物 回饋
催眠
瑜伽
太極
想像
創意 管道
維他命與保健食品
• 植物性治療藥物
特殊食物或飲食

• 按摩

• 靈氣療法

• 阿育吠陀醫學

• 整脊療法

• 反射療法

• 順勢療法

• 自然療法

徒手操作療法 生物場療法
觸摸治療 另類醫學體系
傳統中醫

療法成效

● 在長期照護機構乳癌為未期長者運用輔助療法有助減輕疼痛、呼吸喘 (余等,2020)

● 利用精油改善疼痛及失智症的行為問題 (Alison et al. 2017)

● 穴位按摩配合精油可提升睡眠品質 (Hmwe et al.2018)

● 腦中風後經針刺縮短復原時間 (許等,2018)

● 利用芳香療法改善失智症、睡眠障礙、老人性便秘、傷口、情緒障礙 (蔡,2018)

● 常規西方醫學教育缺乏對輔助及另類療法的議題,引起醫學倫理問題 (蔡等,2007)

● 探討使用輔助療法的趨勢對主流醫學的挑戰 (吳等,2022)

中醫護理概念及應用 香港安老院舍

03

院舍處理中藥之指引

院舍必須按社會福利署《安老院實務守則》管理院舍,

並以此制定院內實際可行的規程;

守則中11.3段已就藥物(中藥和西藥)儲存和管理 有具體清晰的描述。

院舍處理中藥之指引

及監察用藥後反應的角色, 以減低院友錯誤使用藥物的風險

在 《安老院舍藥物指南》 確立了護士及保健員給藥
本港前線護理人員 是否已接受足夠的中醫藥培訓,
以應付安老院舍的工作需求呢?

前線護理人員的中醫藥課程綱要

註冊護士 登記護士 / 保健員

提供機構 香港護士管理局

課程

開始日期

註冊護士(普通科)核心才能

及培訓課程綱要及要求

參考指引 (2016年6月)

修讀時數 40小時 (3 學分) 無

中醫藥護理和輔助及另類醫藥

• 中醫藥的健康慨念

• 傳統中醫藥的基本理論

• 陰陽

• 五行

課程內容

• 臟腑與功能

• 經絡

• 現代中醫藥簡介

• 診斷及治療方法

• 中草藥的基本慨念

• 中醫藥護理的範圍和原則

*只有註冊護士課程 要求修讀中醫藥相關學科

無提供與中醫藥相關的課程

本港登記護士及保健員未有接受過中醫藥培訓, 卻要派發中藥及監察其副作用, 對員工及病人都有一定的風險。
中醫藥知識的子因素 總分數 平均值 標準差 最大值 最小值 中醫基本概念 7 2.84 1.75 7 0 中醫診斷名稱 5 2.10 1.47 5 0 中藥基本概念 7 3.06 1.86 7 0 食物屬性 6 2.47 1.72 6 0 知識 25 10.47 5.58 22 0 知識部份
中醫藥態度的子因素 總分數 平均值 標準差 最大值 最小值 對中醫的專業認同 25 14.97 5.24 25 5 對中醫藥的態度與療效 15 8.91 3.51 15 3 對接受中醫藥治療的態度 25 14.75 5.26 25 5 對中醫治療態度與療效 20 12.09 4.29 20 4 態度 90 53.73 16.23 84 21 態度部份
中醫藥行為的子因素 總分數 平均值 標準差 最大值 最小值 使用中醫治療 (針炙、推拿、刮砂) 25 14.88 5.08 25 5 使用中醫治療 (中成藥、補藥) 20 12.08 4.41 20 4 神經、肌肉及骨骼疾病 20 12.19 4.30 20 4 對中醫治療態度與療效 15 8.93 3.70 15 3 婦科及產後調理 20 11.80 4.46 20 4 行為 100 59.89 18.39 96 24 行為部份

研究結果

● 在中醫知識答對率未達一半

● 態度和行為較知識的程度高

● 派發中藥的場所多為院舍

● 知識方面中接觸中醫知識來源以大眾媒體最具影響力

● 知識為最有效提升態度的影響因素

● 加強中醫知識的訓練以配合其良好態度和行為 ● 加強院舍護理人員在職培訓及註冊前教育 ● 由日間中心或院舍作為試點,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訓機制 ● 增聘具備中醫藥知識的護理人員作監察及指導處理中藥 建議

中醫治療的應用

● 中藥的石膏、寒水石、牛黃解毒 V.S. 四環素類藥物

● 丹寧酸的中藥如石榴皮、五倍子、大黃、地榆、虎杖 V.S. 抗生素、鐵製劑維他命B1

● 保和丸、六味地黃丸 V.S. 哮喘用藥的氨茶鹼(氣管擴張劑)、胃藥或腎藥

● 中藥的鹿茸、甘草及其製劑 V.S. 阿士匹靈

● 銀杏 V.S. 阿士匹靈及華法林(薄血藥)

● 甘草 V.S. 地高辛(強心類藥物)、用於高血壓病人的利尿藥

● 中藥用的山楂果實 V.S. 地高辛(強心類藥物)

● 中藥用的珍珠母、龍骨、 石膏 V.S. 洋地黃類藥物

● 甘草、人參、鹿茸、腦靈素 V.S. 降血糖藥

中藥治療推廣教肓

與機構簽訂服務承諾書 提供中醫護理在職培訓/健康教育/諮詢服務 理論與實際操作兼具,合共五堂

醫院:在護士節推廣中藥香囊

院舍:中醫基礎理論列入常規培訓

中藥治療推廣教育

中藥治療推廣教育

● 社區:向民眾介紹九型體質 ● 中醫醫院:為興建中的中醫醫院提供意見

中藥治療推廣教肓

● 網路影片:推廣中醫護理課程

● 公開演講:在疫情期間提供抗疫防病資訊

● 護理人員培訓課程:培訓具備中醫藥知識的護士

香薰治療概念及應用

香港安老院舍

04

● 早於四千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將植物製成各種物品,

用於醫學、宗教和日常生活之中。

● 中國、埃及、印度和阿拉伯等文化中都可以見到將植物用於醫學上的記載,

這種草本醫學就是香薰治療的前身。

● 香薰治療是指將具有治療價值的植物提煉,攝取。精華,用於醫學和保健。

被發現有效提升身體免疫力、預防疾病

香薰治療起源

香薰治療應用

使用擴香工具例如香薰爐、加濕器或電子香薰機,

在浴缸中的水加入香薰精油,將全身浸泡,

讓精香薰油滲入皮膚同時可以令全身得到放鬆。

以香薰精油配合按摩手法,讓身體吸收精油。

將香薰精油和水融合,在室內進行擴香。

可用於全身按摩,或者在平日護膚程序之中。

吸入法
擴香法
先準備一盆熱水,將香薰精油加入水中攪拌, 將面部靠近熱水盆,然後將香薰水蒸氣吸入。 •
沐浴法
● 按摩法

● 治療過程不會引起疼痛、不適

● 病人容易接受,配合度高

● 高度以人為本的過程

● 按摩、溝通、尊重個別差異的方式進行

● 吸入法改善情緒、緊張、壓力有明顯改善效果

● 按摩能改善皮膚、循環、代謝及痛症

香薰治療的好處

香薰治療注意事項

● 香薰精油只可外用

● 所有絕大部份精油都需要稀釋使用

● 以胎兒安全為由,孕婦都不建議使用香薰精油 ● 肝毒性 ● 光敏

● G6PD 蠶豆症

● 慎選稀釋底油

賽馬會善寧之家是一間家庭式寧養中心,

為晚期病者提供好的身體、心靈與生活的質素服務,

減輕他們的痛苦。

他們會為病人提供數種的輔助療法,

包括香薰治療、淋巴按摩療法及催眠療法。

他們的香薰療法主要用於疼痛情況,失眠情況,

情緒健康,皮膚問題等部分。

香薰治療應用

慢性痛症長者接受香薰按摩後,

疼痛指數由平均6分降至5分,跌17%;

活力分數由平均11.39分升至15.29分(最高為30分),升34%。

認知障礙症長者接受嗅聞吸納治療後,

焦慮、憂鬱等症狀由平均6.72分降至3.82分(最嚴重36分),跌幅達43%;

照顧者困擾亦由平均5.51分下降至2.54分(最高60分),跌54%。

香薰治療應用

香薰治療推廣教育

在職培訓:前線護士認識香薰治療
護理人員培訓課程:護理課程加入香薰治療技巧
● 工作坊:到學校教導學生製作減壓按摩精油

香港另類療法的規管

05

另類療法廣泛定義

從業者可能不受特定法例規管

食物及衛生局, 2022

• 「另類療法」一詞沒有國際公認的定義

另類療法的考慮

市民須承擔個人責任

接受治療前謹慎確定當中涉及的風險

有需要時可諮詢認可專業人士的意見

其他法例的應用

《消費品安全條例》 《商品說明條例》
《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 《不良醫藥廣告條例》 《藥劑業及毒藥條例》

輔助治療需要投入更多研究及實證支持

正規醫療培訓需要加入探討輔助治療

• 各類執行輔助治療的人員需要受到法律規管

總結
• 輔助治療成為民眾尋求健康的途徑

- 社會福利署(2020)。《安老院實務守則》

- 余琇楓、簡翠薇、陳依琳、陳美麗(2020)。運用輔助療法於長期照護機構乳癌

末期長者的護理經驗《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

- 吳雅琦、林菀茹、廖健男(2022)。輔助與替代醫療的現況《家庭醫學與基層醫

許為軫、侯毓昌、李偉強、許應勃 (2018)。針刺對復健治療中的腦中風患者復 原時間之影響《中醫藥雜誌》。

- 陳嬿今、陳佳德、呂宗樺、陳昶濬、林政佑、張瑩如、柯乃熒(2021)。發展非 藥物性措施用於老年人睡眠困擾臨床照護指引《嘉基護理》 。

- 蔡甫昌、黃獻樑、陳彥元(2007)。病患要求施行輔助及另類療法所涉醫學倫理

問題《台灣醫學》。

- 蔡憶雲(2019)。銀髮族整體輔助芳香療法之應用《長庚科技學刊 》。

- 衛生署、醫院管理局、社會福利署(2018)。《藥物管理指南2018》。

療》。 -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 Alison R Anderson, Jie Deng, Robert S Anthony, Sebastian A Atalla,Todd B Monroe(2017). Using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to Treat Pain and Agitation in Dementia: A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from Long-Term Care with Potential Use in Critical Care.

- Jamison DT, Breman JG, Measham AR, et al: Disease control prior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nd ed. Washington (DC): 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 The World Bank;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1281-91.

- Markowitz JS, Donovan JL, DeVane CL, et al: Effect of St. John‘s Wort on drug metabolism by induction of cytochrome P450 3A4 Enzyme. JAMA 2003; 290:1500-4.

- Zhang S, Wu B, Liu M, et al: Acupuncture efficacy on ischemic stroke recovery: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china. Stroke 2015; 46: 1301-6.

- Man SC, Hung BH, Ng RM, et al: A pilot controlled trial of a combination of dense cranial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and body acupuncture for post-stroke depression.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4; 14: 255.

- Shen PF, Kong L, Ni LW, et al: 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in ischemic stro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rospective study. Am J Chin Med 2012; 40: 685-93.

- Yan T, Hui-Chan CW: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acupuncture points improves muscle function in subjects after acute stro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Rehabil Med 2009; 41: 312-6.

- Tavares AI: The Challenge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after austerity: a response to recent commentaries. Int J Health Policy Manag 2015; 5: 77-8.

謝謝!J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長期照護多元療法照護的推動與教育-香港經驗 by NCKU MOOCs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