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簡稱港島聯)推出的「港島節——冬日暖心齊 歡樂」網上抽獎活動, 已 於十二月七日舉行第一期抽獎,一共有110名幸 運兒中獎,分別獲得10張劉德華演唱會門票,每張門票官方售價1,280 元;以及100份超市禮券,每份禮券價值300元。第二期抽獎 將 於十二月 二十一日舉行。
「港島節」是港島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而舉辦的活 動,希望透過抽獎活動,與更多市民一同分享國慶喜悅,為祖國送上美好 祝福。是次推出的「港島節——冬日暖心齊歡樂」網上答題抽獎活動,吸引 了許多市民參與。截至十二月七日,共有1.2萬港島市民參與。在登記抽獎 期間,港島聯已經送出了3,000份咖啡券。獎品派發數量眾多,不少市民獲 得獎品。
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港島聯理事長蘇長 荣 出席第一輪抽獎儀 式時表示,「港島節——冬日暖心齊歡樂」大抽獎從十一月十八日開始接受 登記,至十二月二十一日完成第二輪抽獎,一共進行兩輪。
他說:「完成第一輪抽獎後,市民可以開始登記第二輪抽獎。今次沒 有中獎唔緊要,我們還有10張劉德華演唱會門票和100份超市禮券在第二 輪抽出,期望廣大港島市民踴躍參與,好運中大獎。」
居住或工作在香港島的市民,只要下載「港島聯萬家」手機應用程式 或透過網站(https://abc.hkisland.org/luckydraw3),登記成為「港島聯之友」, 完成網上答題,便可以參與大抽獎活動。參與抽獎活動的市民可於十二月 二十三日透過「港島聯萬家」APP、《港紙》、《文匯報》及QUAMNET關 注開獎結果。
另出席十二月七日抽獎儀式並擔任抽獎嘉賓的港島聯首長還包括: 副 理事長李莉、吳家榮、金玲、陳凱榮、陳磊明、程莉元及溫俊文。
年終慶典!免費請你睇 著名天王巨星演唱會
終於嚟到年尾喇!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為回饋市民,舉辦「港 島節——冬日暖心齊歡樂」,由即日起,只需要於我哋網站答啱兩 條簡單問題,就有機會獲得演唱會門票及其他豐富獎品;第二期抽 獎於十二月二十一日舉行。請立即參加: https://bit.ly/49bJdCi。
溫馨提示:答題錯咗都唔緊要!我哋會有提示同俾大家再答過!
*抽獎活動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查詢https://abc.hkisland.org/luckydraw3。推廣生意的競賽牌照號碼:59407-8(只適用於抽獎)
2024港島傑出學生選舉結果出爐
「2024年香港島傑出學生選舉頒獎典禮」十二月七日 於 筲箕灣崇 真 學校舉行,在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 中聯辦 港島工作部副部長楊成偉等近400人見證下,大會嘉許了 20名傑出學生、20名優秀學生、40名分區傑出學生和57 名分區優秀學生。活動還特邀殘奧金牌得主何宛淇分享人 生經歷,鼓勵在場學生。
今年參與競選的共有四區71間中學。來自71間中學 共137位表現傑出的同學經過學校推舉參加本次活動,當 中20名地區初選的優勝者參加決選角逐,勝出當選「香港 島十大傑出學生」。
香港島校長聯會主席詹漢銘致辭時表示,年輕人不僅 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更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國家 意識。傑出學生不僅是學業上的佼佼 者,更是國家未來的棟樑。詹漢銘續 稱,身為傑出學生要有勇於學習各個 領域知識,培養多元興趣與能力的精 神。科學、藝術、技術、社會服務等,
詹漢銘
每一個領域都需要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輕人去推動發展。
希望大家主動承擔起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為建設更加美 好的香港和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施俊輝致辭 時 表示,人才是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基 礎,而教育正正是人才培育的關鍵。在推動教育發展的進 程中,香港島校長聯會一直是教育局重要且緊密的合作夥 伴,期望未來可以繼續攜手為香港培 育更多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他寄語 同學們:希望大家除了在學術方面, 亦能在不同的領域成為全人發展的人 才;深入了解國家的發展大局和不同 領域最新的發展情況,抓緊國家發展機遇和明確「八大中 心」等,這對同學們未來的發展是相當的重要。施俊輝說, 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思考如何結合個人的志向和國家的發 展,尋找合適的自己發展方向;透過這個選舉活動,同學 有機會走出學校認識友校的同學,大家要走出舒適圈,多
點認識、廣交朋友,這對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梁紫茵
「這次經歷不僅增強了我各方面能力,也讓我獲得了 難能可貴的友誼!」高中組傑出學生梁紫茵發表感言時說, 能夠獲得傑出學生這項殊榮,她感到 無比榮幸及激動。選舉過程中,她學 會以 清 晰、有條理的思路表達自己的 想法,藉此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而 團隊合作的經歷更讓她深刻體會共同 努力的重要性,明白到成功是彼此鼓勵、支持所得的結果。
同樣在高中組勝出的傑出學生, 佛教黃鳳翎 中學學生 潘熹彤接受採訪時表示,感恩父母、 李校長、老師們的支持,讓她獲參選 傑生的機會。「『日拱一卒,功不唐 捐』。記得初中時亦會參加此選舉, 距傑出學生卻咫一步之遙,至此我便 更加努力提升自己。」潘熹彤說,面 試過程中,她與各校精英就不同議題各抒己見,不禁感嘆, 邏輯思維間的碰撞,竟如此巧妙。「傑出學生」的里程碑 銘刻著她成長的足跡,激勵她迎難而上。未來,她將不斷 裝備自己,當機會來臨時,為國家和社會作貢獻。
潘熹彤
初中組傑出學生歐陽志軒高興地對《港紙》記者說, 「記得那天被老師召見,告知我被學校推薦參選香港島傑 出學生選舉,當時的我驚嘆萬分,心 中難以置信,又充滿期待與衝勁。那 一刻,我肯定地告訴自己,必須把握 機會,不能辜負學校的期望。這次參 選經歷,無疑是我人生中無法取代的 一段旅程。我會記住這次的收穫,追 求卓越,為聖保羅書院爭光。」
是次活動由香港島校長聯會主辦,東區學校聯絡委員 會、灣仔區校長聯會、中西區校長聯會、南區學校聯會、 香港青年會合辦,民政事務總署和香港島四區民政事務處 贊助。
為了讓長者融入數碼時代,享受數碼科 技帶來的好處,特區政府社創基金撥款一億 元,資助12間非政府機構,在全港18區推 行「友智識」長者數碼共融計劃,在各區合 適地點設立社區支援點,為全港60歲或以 上長者,特別是居住在舊區及公共房屋的獨 老或雙老長者,提供數碼培訓課程和技術支 援的項目。
而一直致力服務街坊的坊眾社會服務中 心亦是推行機構之一,在中西區、南區及離 島,與香港南區各界協會、南青鋒、工聯會 東涌地區服務處及坪洲鄉事委員會等協辦團 體共同提供六個服務點,為區內長者提供包 括智能手機操作、數字政府服務應用,以及 網絡安全知識等定時定點的數碼培訓和技術 支援,協助長者更好地融入數碼社會。
有興趣融入數碼時代的長者,可以到區 內的定時定點社區支援點接受培訓,享受數 碼科技帶來的好處。
長者數碼共融計劃定時定點社區支援點 (中西區、南區及離島)
服務地區 社區支援點地址 查詢電話
中西區 西營盤德輔道西273號 均益大廈第三期 地下26號舖 2547 3318
中西區 中環荷李活道57-59號 利來商業大廈二樓 2545 3733
南區
香港仔大道223號 利群商業大廈8樓805-6室 2552 0192
南區 利東商場4樓平台317e舖 2537 3336
離島 東涌馬灣新村56號地下 2109 3280
離島 坪洲永安街69號A 2983 0790
「友智識」長者數碼共融計劃於本月中舉行了啟動禮
與大家喜迎2025年
2024年踏入尾聲,中西區依然有多項精彩活動,與眾 同樂。其中一項亮點活動,當要數中西區民政事務處、中西 區區議會、第十四屆中西區區節統籌委員會及香港中西區各 界協會合辦的「18區日夜都繽紛@中西區『濱』FUN嘉年 華」,為全港市民及訪港遊客提供一個消閒好去處,與大家 喜迎2025年。
主辦方接受《港紙》記者採訪時表示,今次嘉年華內容 非常豐富,場內設有多達100個特色攤位,包括各式各樣零 售及飲食攤檔、非遺文化藝術工作坊、科技創意互動區、打 卡點、馬拉松式舞台表演及攤位遊戲等。吃喝玩樂、傳統文 化,及創新科技,盡在此處。歡迎各位市民約定親朋好友, 一起感受中西區的繽紛日與夜。
活動資訊
日期:2024年12月27日至29日(星期五至日)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9時 地點:堅尼地城卑路乍灣海濱長廊 〔港鐵堅尼地城站A或C出口〕 免費入場
中西區關愛隊自去年九月成立至今,一直不遺餘力地服務區內居民,尤其是協助處理區內突發 及緊急事故。《港紙》專訪了數位中西區關愛隊成員,讓他們講述一下親臨關愛社區的第一身感受。
中西區關愛隊隊員賴先生向《港紙》分享兩個居民求助 個案。他表示,關愛隊在社區中扮演著重要的橋樑角色,既 能發現問題,也能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幫助居民改善 生活質量。
在第一個個案中,一位行動不便的長者向關愛隊求助, 因其居住大廈的升降機需維修,擔心無法出門。關愛隊迅速 聯絡該長者,進行家訪並了解維修情況。隊員們協調升降機 的維修時間,確保長者安全出門,方便購物和參加活動,減 少被困在家的時間。
賴先生補充道,關愛隊不僅提供即時幫助,還能將個案 轉介給專業社福機構,確保升降機維修期間,長者能定期獲 得餐食或購物協助,進一步解決生活困難。
另一個個案涉及近期的火災事件。賴先生表示,關愛隊 在火災發生後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協助受影響居民。儘管隊 員多為退休人士,但他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為受災居民提 供幫助。
賴先生強調,雖然有些市民對關愛隊的職能提出質 疑,但隊伍會收集市民需求並反映給區議會,促進社會服 務的完善。他認為,這有助於填補社會服務的空白,並為 未來的服務提供方向。
關愛長者,推動社區活動
中西區關愛隊隊員李先生向《港紙》分享了他探訪長 者和參與社區活動方面的經驗,他表示,這些活動對提高 社區居民的幸福感意義重大。
李先生表示,關愛隊的探訪活動不僅有助於關心獨居 長者的生活,還能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他指出,許 多長者在區內獨自居住,每逢關愛隊探訪時,他們往往會 很開心,更感受到有人在意他們,這對於他們的心理健康 尤為重要。
在探訪過程中,李先生和其他隊員會細心留意長者家 中狀況,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他們更根據需要,適
當地轉介給其他機構,或嘗試幫助解決問題。李先生認為,這不 僅能讓長者感到被重視,也能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
除了探訪外,李先生還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特別是在公園舉 辦的各類活動。他表示,這些活動能夠吸引大量市民參加,看到 市民開心的笑容讓他倍感欣慰。李先生強調,讓大眾參與活動並 感到開心,是他們工作的核心目標之一。
李先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人加入關愛隊,讓更多長者和 社區居民感受到關愛與支持。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增進社區的凝 聚力,也能夠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收穫滿滿的快樂與滿足。
長者笑容帶來歡樂與正能量
中西區關愛隊隊員馮太分享時表示,這一年多的服務時間讓 她獲益良多,特別是在關心社區長者方面。
馮太指出,長者群體特別需要關注,他們曾經對社會作出巨 大貢獻,卻常常面臨晚年獨居和生活困難的挑戰。通過關愛隊的 活動,馮太及其隊友能夠直接接觸長者,為他們提供實際幫助。
她表示,當獨居的長者遇到困難時,關愛隊能及時伸出援手,這 不僅讓長者感到開心,也讓志願者們獲得滿足感。
她強調,看到長者的笑容能為整個社區帶來了歡樂和正能 量。雖然關愛隊的幫助可能只是微小的一部分,但對於長者來說, 這份關懷卻是生活中的重要恩惠。
此外,馮太認為,這種互助精神促進了社區的和諧,使每個 人都能分享快樂。她呼籲更多人加入關愛隊,共同為社區的和諧 與幸福貢獻力量,深信持續的關懷將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灣仔區鼠患嚴重,早前食環署公布「無鼠百分比」,顯示地區的鼠患情況,當中灣仔區的無鼠 百分比為87.1%,也就是說有12.9%鼠蹤,為港島區中最高。其後更有網民拍到灣仔會展海旁的 礁石上有多隻老鼠出沒,疑似搶食市民餵流浪貓的貓糧。民建聯灣仔支部早於八月舉行「消鼠奇兵」 計劃,提出多項措施滅鼠,近期再將計劃升級為「消鼠奇兵2.0」。
「消鼠奇兵2.0」計劃啟動禮於十二月 十四日舉行,由民建聯灣仔區議員穆家駿介紹 情況,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灣仔民政事務 專員張雁伶、灣仔區環境衞生總監許稼農等出 席。
民建聯灣仔支部主席周潔冰在發言時回顧 了民建聯過去在灣仔區的防鼠工作;梁熙則指, 今次行動的目的是集合政、商、民三方的力量, 共同降低灣仔鼠患指數。
老鼠向上爬外,亦有向上的尖刺,防治老鼠跳 上水渠管上方。
穆家駿補充,過去收到街坊指,有老鼠經 水渠等大廈外管進入住宅後,在室內築巢,導 致家中大小老鼠橫行,需要找滅蟲公司處理, 「不但所費不菲,亦難保同類情況再發生,所 以我們將在區內加裝新型鼠擋,希望可以做到 預防效果。」
早前有網民拍到灣仔會展海旁 出現大量老鼠搶食貓糧
張雁伶(右)到場支持
穆家駿
負責計劃的穆家駿指,計劃旨在為灣仔 區內200幢大廈加 裝「鼠擋」,以防止 老鼠透過水渠爬入大 廈。計劃獲中國光大 控股有限公司資助, 所使用的「鼠擋」有 別於市面同類產品:除了有向下的尖刺,防止
穆家駿稱,而該計劃目前已在灣仔區內兩 幢大廈試行並初見成效,啟動禮後將向全灣仔 的業主立案法團發信邀請參與,未來將擴展至 整個灣仔區,進一步防止老鼠入屋問題,提升 居民的生活環境。
啟動禮後,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及光彩 香江義工團的代表隨即前往堅拿道西的一幢大 廈安裝鼠擋,為居民儘快解決鼠患問題。
民建聯將為灣仔區內200幢大廈加裝「鼠擋」
許稼農(左)向光大控股頒發感謝狀
陳百里向義工頒發感謝狀
「恒愛大使」歌手呂珊
今年是「情牽一線:恒愛行動」公益活動第十六載。十二月十四日,香港春蕾計劃基金及 紫荊社於工展會場內大禮台舉辦「2024-2025恒愛行動啟動禮」,旨在讓弱勢群體感受到社會 的關愛,包括為長者及有需要的孤貧兒童出一份力,讓他們感受社會人士的關懷及愛護。
出席啟動禮的嘉賓包括「恒愛行動」香港春蕾計劃基金主席周潔冰、立法會議員梁熙、商 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行政會議成員高永文醫生、前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等。啟動 禮上,嘉賓們為長者們戴上頸巾,以表祝福。
再次擔任「恒愛大使」的歌手呂珊致辭時稱,「恒愛行動」開展至今踏入第十六年,實屬 難能可貴,能夠再次擔任「恒愛大使」,為這個福澤社群的活動獻上綿力,她本人亦深感榮幸。
呂珊呼籲大家把愛心及溫暖,傳播到香港的每一個家庭,並在致辭後為活動獻唱,包括與在場 觀眾合唱《風的季節》等經典歌曲。
香港春蕾計劃基金主席周潔冰指,活動可鼓勵更多善心者關注弱勢社群,傳揚正能量。周 潔冰又指,「恒愛行動」有別於其他二手衣物捐贈計劃,其編織品均由義工親手製作,既承載 著義工們的祝福與期盼,亦有助傳承中國傳統編織文化。周潔冰希望愛心可借針線轉化為實際 行動,編織共融關愛的社會,為長者及弱勢社群帶來溫暖。
「恒愛行動」已舉行十六年,一直推動愛心編織頸巾送予基屬家庭,直至今年為止,「恒 愛行動」已有逾三萬六千名義工參與,編織超過五萬件編織品。
嘉賓們為長者們戴上頸巾以表祝福
灣仔青年聯會(下稱灣青聯)自成立之初,一直致力為包括灣仔區在內的 香港青年服務。近期灣青聯更有兩大動作,包括與THEi高科院(香 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及深圳龍崗區康利城儀式KL跨境優品中心 簽訂合作,希望為青年提供從求學實習到創業就業的一系列支援。
灣仔青年聯會與THEi高科院簽訂地區合作儀式
灣青聯與THEi高科院合作 為青年提供實習機會
為了讓青年擁有更多機會參與地區事務,灣仔青年聯 會與THEi高科院(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簽訂地區合作 儀式,為學生提供地區工作實習機會。聯會希望合作有助 為學生獲得多元工作經驗的同時,推動青年關心公益、扎 根社區。
灣仔青年聯會主席宋芝齡及THEi高科院酒店餐飲及工 商管理學系助理教授陳溢謙簽訂合作意向書,灣仔民政事 務助理專員張皓壹、灣仔警民關係主任陳運沛,灣仔區議 員劉珮珊、李文龍、林偉江等到場見證。張皓壹致辭時表 示,灣仔青年聯會成立時間雖短,但在社區工作上不遺餘 力,成績斐然,這次合作亦有助推動青年 關心公益、扎根社區。
其中合作協議列明,聯會將會提供與 學系有關的地區工作及活動實習機會,其 後院校將安排學生前往實習,初步計劃實習時為每人126 小時。在實習後,地區組織將會就學生工作表現評分,並 向院校報告,同時學院汲取意見後,亦可調整課程及安排 更多學生到社區服務。
周振傑以個人名義向院校捐款
實習機會寶貴 對學生幫助大
聯會執行主席周振傑表示,得悉學生擁有實習需求後, 便開始著手策劃有關合作,「我們地區服務也需要新血注 入,有些崗位亦需要一定技能協助,包括司儀、禮儀安排、 活動整體管理等,如果有更多同學幫手的話,相信對於社 區大有裨益。」周振傑指,此前聯會活動時,THEi亦有派 出同學協助,是以萌生合作念頭,並開始推動地區工作實 習機會計劃。
THEi高科院助理教授陳溢謙稱,合作有助學生獲得珍 貴實習經驗,「我們經常說市面上的就職笑話,就是只聘 請有工作經驗人士,但對於剛畢業的學生而言,這是無解 題。以往學生只能靠暑期工作為履歷,又或者我們需要私 下嘗試聯絡區議員以獲得實習崗位,但這些機會都比較稀 缺。而透不過合作協議,灣仔青年聯會協助我們聯絡,可 提供的實習機會比之前多,亦更穩定。」
為促進地區青年事務持續發展,簽訂地區合作儀式期 間,周振傑以個人名義向院校捐款,用於更新院校新媒體 設備。活動上,灣仔警區助理警民關係主任歐鎮銘向學生 分享職場生涯及地區服務,並為同學解答職場及生涯規劃 問題。
宋芝齡:推動港青在深「落地生根」
宋芝齡在發言時介紹,「KOL網絡達人選拔賽」由KL跨境優品中心、香港灣仔青年 聯會、微盟國際共同舉辦,計劃將會為參加者提供KOL課程及定期目標,聯會將就 參加者的表現進行評審及選拔,經選拔後,最終獲勝的參加者將會獲得KOL合約, 包括由KL跨境優品中心提供貨源及內地網絡基礎營運,並為獲勝的參加者提供直 播就業機會。
周振傑指,除上述選拔賽外,聯會亦會舉辦「香港青年內地創業比賽」,將
北上深圳 推兩大比賽助港青創業就業
創業就業方面,灣青聯則北上深圳,為青年爭取機會。 十二月十日,深圳龍崗區康利城舉行「KL跨境優品中心」 啟動禮。啟動禮上,KL跨境優品中心與灣仔青年聯會公布 合作,雙方將共同打造灣區青年創業基地,為香港青年在 深創業提供服務與支持,初步包括「KOL網路達人選拔賽」 及「香港青年內地創業比賽」等兩個項目。
「KL跨境優品中心」項目得到包括深圳龍崗區委統戰 部、龍崗區商務局、龍崗區人力資源局等部門及康利城等 多家企業合辦而成。主辦方康利城形容項目整合政、企、 協及產業上下游資源,為深圳、香港、佛山、中山、揭陽 等地企業提供一體化服務體系,為園區和更多的傳統企業 拓展海外業務打造平台,為推動中國品牌出海貢獻力量。
會收取有意在深圳龍崗區落戶的香港青年創業計劃並進行評審及選拔,包括評估項目的創 意、可行性及執行細節等。經選拔後,參加者將會獲得龍崗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 化基地的創業空間及使用有關優惠服務,其中冠軍更可獲獨立的房間作創業基地。
宋芝齡稱,灣仔青年聯會希望藉相關合作,推動香港青年在深圳「落地生根」, 讓香港青年個人發展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同時亦為「中國品牌」更為人熟悉、「出 圈出海」而努力。
曾卓兒:街坊信任的「緊急聯繫人」
自去年兩位八十多歲的雙居長者向東區區議員曾卓兒 及其義工團隊提出請求,希望他們能成為自己的「緊急聯 繫人」開始,許多獨居、雙居長者陸續也有同樣的請求。 對此,曾卓兒便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在接受《港紙》記 者專訪時,她感慨地說:「這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 無上的榮譽。」這份信任,讓她在社區工作中的每一步都 走得更加堅定。
親力親為 從日常到緊急的關懷 曾卓兒與《港紙》分享了兩個社區故事。
她早前與義工團隊幫助了一 戶雙居長者家庭。家中伯伯需定 期入院檢查,但放心不下家中患 腦退化及認知障礙的婆婆,遂求 助曾卓兒團隊。聞訊後,團隊更 是自發「三更制」義務輪班照顧 婆婆飲食起居、陪聊解悶,直至 伯伯歸家,才安心交接。
還有一次,一位六十多歲的獨居街坊求助維修燈泡, 當曾卓兒團隊上門時,卻發現該街坊緊鎖大門。他們堅持 不懈持續了十多分鐘的拍門呼叫……原來,當日該街坊在 家中暈倒,「我隱約聽到了拍門聲,激發我的意志力,才 得以慢慢恢復意識,很感謝你們。」街坊說道。及後,曾 卓兒團隊持續關心街坊的身體恢復狀況,並轉介醫生跟進。
無論是日常所需,還是緊急情況,曾卓兒與東區關愛 隊(丹拿)、香港弘愛會的成員們都一一記於心。這種細 緻入微的關懷,讓社區的街坊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在東區,這樣的暖心事蹟還有許多。每一件事,都凝 聚著曾卓兒及其團隊的心血和汗水。他們憑藉一顆誠心, 團結一心,幫助他人。
他們鼓勵更多有心人加入社區服務,讓「被關愛者」 也能成為「關愛他人」的力量。曾卓兒說,「有時我們組 織大灣區旅遊,公公婆婆可以即刻組織在一起,或者自行 協調住在一間房裏,大家都相熟,在出行途中都互相幫 助。」這種互相幫助的精神,讓社區更加融合,減少了爭執, 增進了街坊們的活躍度和聯繫。
曾卓兒深知,長者在晚年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尤其是 「老年癡呆」。因此,她與團隊不僅關心長者的日常起居, 更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團隊中有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 可以為長者提供專業的探望和咨詢,解決他們的困惱,讓 他們保持身心健康。
未來,曾卓兒及其團隊還將整理相關資料,為長者開 設檔案,尤其是進一步支援獨居及雙居長者。她相信,只 要大家齊心協力,就能讓這個社區更加溫馨、共融、和諧。
十二月十四日,東區為一千名長者送上冬日關愛, 由超過60名專業人士提供按摩服務,以及腦部健康講 座。參與活動的社區人士包括立法會議員、區議員、 關愛隊、社區領袖,以及獅子會和支持機構的一眾青 年義工們。該活動由香港東區各界協會、香港深灣獅 子會主辦,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東區地委會協辦。
香港東區各界協會執行會長鄭旭光在接受《港紙》 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東區 各界協會會籌辦更多關懷長者 的社區活動,希望能以熱情溫 暖整個東區,讓『老友記』們 能擁有一個健康、豐富、有趣 的晚年生活。」
東區街坊蕭女士表示,「很感謝本次活動的主辦 方,讓我們老人家能夠享受到健康按摩,放鬆腰骨,同 時在聽講座的時候我也意識到了平日自己的不良習慣, 為了腦子『不生鏽』,我要多加鍛鍊腦力。」
活動「由朝到晚」連續舉行,義工不間斷輪流為 不同場次的長者進行服務,收到市民們的熱烈迴響。
未來,香港東區各界協會將繼續透過健康相關的大型 社區服務,提醒市民關注個人健康,建設一個互助互 愛的健康東區。
橋底工程難度較大
東區走廊下之行人板道(東岸板道)為65億元優化海濱專項撥款下的13個工程項目之一,建成後將接通由 西環石塘咀沿港島北岸延伸至筲箕灣愛秩序灣的海濱,籌備多年,東岸板道亦將於年底前完工,將開放第一段予公 眾使用。
盼延伸至小西灣 打造世界級海濱長廊
東區區議員洪連杉在接受《港紙》採訪時表示,北角 海濱長廊的建設進度理想,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分階段完成, 並計劃於2025年陸續開放。他強調,市民期待這一珍貴 的海濱資源儘快投入使用,以提升生活質素。
洪連杉提到,許多市民對板道的落成充滿期待,經常 查詢工程進展。他作為民意代表,會積極解釋落成時間和 計劃,並作為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橋樑。他表示,市民希望 板道成為東區的新地標,吸引更多人流到北角。
洪連杉回顧了過去20多年來推動海濱發展的努力,指 出板道的構想到落成,經歷了十多年的時間,從2012年 的規劃到2021年撥款申請,最終迎來第一階段的落成。 他認為這將改善社區環境,提升市民的活動空間。
他期待未來能夠將海濱走廊延伸至小西灣,儘管在某 些地段可能面臨挑戰,但希望能找到解決方案,打造一條 世界級的海濱長廊。
東區區議員郭詠健向《港紙》表示,希望東岸板道能 儘快完成,以便讓居民受惠。他指出,這條板道將貫通北 角至炮台山,連接港島東西兩側,讓市民能真正享受到維 港兩岸的海濱景觀。
他也提到,目前主要在於橋底板道的施工,這項工程 的技術難度較大,甚至比新建一段路更具挑戰性。由於長 路段涉及多個部門和持份者,郭詠健呼籲各方能更具彈性 地處理問題,以確保工程按時順利完成,並期待這一海濱 長廊能為居民帶來更多便利和享受。
《條例草案》促進海濱發展靈活性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早前在立法會動議二讀《2024年保 護海港(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旨在為維 港海濱的發展提供更大的靈活性。立法會議員梁熙向《港 紙》記者指出,根據現有法例,維港的海濱發展幾乎處於 禁忌狀態,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能進行開發,這導致海濱 長期凍結。
東岸板道模擬圖
梁熙表示,此次修訂加入了一些彈性條款,允許在保 護海港的前提下進行優化工程,如建設碼頭、觀景台和防 波堤等,以提升市民和旅客的使用體驗。他支持這一修訂, 但同時擔心市民可能誤解為當局在破壞海濱,呼籲政府加 強解釋工作,清晰交代優化措施的社會利益。
他提到,未來《條例草案》可能成立法案委員會,立 法會議員們將詳細審議相關條文並聽取公眾意見,以進一 步完善法例。
此外,梁熙提到,東岸板道工程雖然未有受惠此次修 訂而面臨困難,但隨著工程的啟動,調整的空間有限,可 能涉及額外的時間和費用。他相信,未來的東區海濱優化 工作將受益於這一法例修訂。
東岸板道模擬圖
義工團由南區區議員、南區關愛隊及熱心市民組成
送給長者禮物包
近日,香港仔坊會於明愛莊月明中學舉行了「寒冬 送暖」活動典禮儀式,暖意滿滿。這是香港仔坊會連續第 27年舉辦「南區寒冬送暖大行動」,旨在關懷與支援社 區的長者及護老者。自1998年以來,每年十二月,香港 仔坊會都會為行動不便、缺乏家人支援、高齡的長者送上 溫暖和關懷,呼籲社會各界共同關心身邊的長者和有需要 人士。
今年的活動探訪是先前預約了超過840位患有心臟病 和慢性呼吸疾病的獨居長者及其護老者,並有680名來自 不同界別的志願者參與。當日共有58個義工團體走訪了 華富邨、華貴邨、石排灣邨、利東邨及鴨脷洲邨的長者戶。 為他們送上關懷和禮物包,以傳遞正能量,讓長者們在寒 冬中感受到溫暖。
香港仔坊會副理事長兼安老服務專責委員會主席杜增 祥表示,近年社會對護老者和長者的精神健康問題日益重 視,他們致力提供更全面的支援。今年的活動主題口號為 「關顧心靈撐得起,有里照應打打氣」,希望促進護老者 及長者的自我關懷,並推動社區人士關注他們的需求。
過去一年,香港的452隊關愛隊共探訪了23萬戶長 者和有需要的住戶,提供了超過22,000次的關愛服務。 南區關愛隊成立較早,表現突出,平均探訪的長者和需要 住戶數量比全港平均多出超過六成,服務頻率也超過平均 數的80%。南區民政事務專員鄭港涌希望未來能夠繼續推 動社區互助精神,使社會更加溫暖,鄰里關係更加和諧, 並進一步弘揚關愛的精神,並期待大家能繼續持續合作, 為社區帶來更多的溫暖與關懷。
十二月十五日,利東社區會堂內,地區首 長、立法會議員、南區區議員、學生和家長們 齊聚一堂,共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 年,並舉行「南區中小學繪畫比賽」頒獎禮。
此次比賽得到了民政事務總署和南區民政事務 處的大力支持與贊助,使活動得以順利舉辦。
比賽主題為「國慶」和「熊貓」,通過學 生的藝術創作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及對未來的憧 憬。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學生的創意和心血, 展現了南區學子的卓越文化素養與無限潛力。
香港南區各界聯會理事長陳南坡在致辭中 感謝校長、老師和家長的支持,正是他們的悉 心栽培,讓學生們在比賽中充分發揮,創作出 精彩的作品。他向所有得獎學生表示最真摯的 祝賀,並鼓勵在座同學們繼續保持對藝術的熱 愛,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為祖國的繁榮發展 貢獻智慧與力量。
陳南坡參與了整個評審過程,他對中學組 季軍作品「熊貓遊長城」的創意印象深刻,認 為該作品主題明確且特別。他認為從小培養孩 子的藝術興趣對他們的成長大有裨益,並鼓勵 小朋友積極參與藝術活動。
得獎學生的家長也分享了參賽感受,表示 今年祖國成立75周年的主題及熊貓元素在創作 過程中帶來了挑戰,然而參加今次比賽後,孩 子們對熊貓的認識有所增加,並表示會繼續參 加類似活動。
前往華富邨探訪長者戶
當局預計該區約13萬居民及約5萬名當區打工仔受惠
2027年 動工
連接黃竹坑至香港大學的南港島綫西段研究 十年,方案終出爐,運輸及物流局早前交代棄用 重鐵後的方案,決定拍板仿效啟德、東九龍綫般 採用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
預計南區約13萬居民
及約5萬名打工仔受惠
據當局公布最新方案,確認南港島綫西段採用智慧綠 色集體運輸系統,替代原有重型鐵路方案,形容為技術上 可行,主要在專屬高架橋上行走,與路面交通完全分隔, 不受路面交通影響。
擬議的南港島綫西段的初步走綫全長約7.5公里,共 七個車站連接港島西及南,便利市民前往南港島綫黃竹坑 站和港島綫香港大學站,中途站分別有瑪麗醫院、數碼港、 華富、田灣、香港仔,車程約20分鐘。由瑪麗醫院至香港 大學的一段路線,由於地勢陡峭,初步建議部分路段採用 隧道設計。
當局預計該區約13萬居民及約5萬名當區打工仔受 惠,會繼續評估項目的財務安排,包括進一步改善走線以 及提高成本效益,2025年內開展詳細規劃及設計,目標爭 取2027年開展前期建造工程,配合華富邨重建計劃下新增 人口遷入的時間表。
華富邨重建計劃提早至2034年 因應新安排,華富邨華安樓和華樂樓因重鐵預留土地 可提前釋放,住戶將可提早六年於2034年第二季遷入新建 的華翠樓和華景樓,而原定的遷入年份為2040/41年。
立法會議員陳學鋒表示,若重建需時10至15年,居 民將在地盤生活10至15年,因此他們普遍對提前遷置表 示歡迎。他指出,新系統佔地較少,高架車站更能結合商 場,期望政府盡快落實。
重建後,華富邨的單位數量將增加1.3倍,達12,000 個。陳學鋒強調需確保鐵路能應對需求,並希望加密綠色 集體運輸的班次。此外,他期望新屋邨內設有中小型地舖, 而不是僅集中於商場。
對於未來重建計劃的變動,陳學鋒認為居民不需擔心, 房委會將在重建前三年落實方案並通知居民,並會加強解 說。
南區區議員張偉楠接受《港紙》訪問時表示,隨著華 富邨及漁光村重建和瑪麗醫院擴建,南區未來六至七年的 人口需求將大幅增加。因此,有關南港島綫西段的消息獲 得居民的歡迎。
張偉楠表示,若參考過往南港島綫東段的建設經驗, 預計西段建設需時約五至六年。此外,有關南區居民對於 走線及位置的意見早前也透過街站收集,居民主要關注景 觀、營運時帶來的噪音和載客量問題,張偉楠建議政府研 究時多加注意。
對於華富邨重建計劃第三期的搬遷將提前六年。張偉 楠指,對港島的居民來說是惠民的措施,這是多年來港島 房屋發展的一次重要突破,居民將不必在地盤旁生活過長 時間,社區普遍支持此計劃。
午後,我木然地坐在窗前,窗外陽光燦爛,而我卻覺 得冷。這感覺自母親走後一直跟隨,無以言說。
窗外,一群鳥兒簇擁在一起嘁嘁喳喳的叫聲,在枝葉 間奔噠,彈跳,仿佛有說不完的話。
想起曾和母親的一次視頻,用的是嫂子的手機,嫂子 說:「不是我,我在媽這邊,是媽想你了。」鏡頭轉移, 果然是母親燦燦的笑臉。母親說:「我有好長時間沒看到你, 讓我看看你。是胖了還是瘦了?」我趕緊說:「媽,我還 好,沒瘦。」我在手機前扭動著,特意抬手拍拍自己的臉。
母親抬手擦擦眼睛,反復看了一會,怕自己看得不準,又 招呼身旁的人也來看看,看看小四是不是瘦了?聽旁邊的 人說,不瘦不瘦,臉見血色了。母親才放心地說:「看上 去是比以前好一點,不瘦。」母親說著,如釋重負,把手 機遞給了嫂子。
又一次給母親打電話,當時沒注意自己的聲音,以很 輕很細的聲音喊了聲:「媽。」母親立即警覺起來,說:「你 怎麼?生病啦?」我說:「沒有。」母親說:「不對。」我說: 「 甚 麼不對?」母親說:「這不像你往常說話的聲音,你 肯定是哪 裏 不舒服了。」我說:「沒有啊,我好好的,沒 有生病。」為了讓母親放心,我編了個謊,說自己只是剛 睡醒,還沒緩過勁來。母親說:「你要是生病了,要告訴我。 你離得那麼遠,沒有人在你身邊,有個好歹只能靠你自己。
楊宏
力量源自於你的指尖 隱隱約約從尚未 緊握的雙手傳遞 我開著車夜奔 找遍所有的街道 就為了聖誕夜那盒黑巧克力 到處都是威士卡的香氣 我混同在歪倒的人群 懷念你耳際的香氣 風吹過那片落葉的時候 我忽然間想起 你對我說過
青青子衿
媽雖然幫不上忙,但我要知道。你要是不舒服,你一定要 告訴我。」我說:「我知道,我現在真的很好。」我說著, 把聲音提高了八度,雖然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有酸澀, 更有感動。我以超過了往日的、無比嘹亮和爽朗的笑聲加 以陪襯和證明——我真的好。
電話那邊,母親終於放鬆地笑起來。
母親啊!那一幕幕,仿佛昨天。
可是,從此後,不會再有誰會以針尖般的細膩來捕捉 我微小的改變。我聲音高低,身體胖瘦,我的笑我的哭, 都不會再有人追著問,提著心了。
此情可待成追憶。
眼淚不知 甚 麼時候流出來,抬起手,十指相扣之際, 似乎又感覺到了母親的溫度。
那時母親還在,我陪母親去看眼睛。從出家門的那一 刻起,母親就一直抓著我的手。從家到診所,再從診所到 家,我們十指相扣,一路相隨,說說笑笑。
記憶中,那是我們第一次那麼親密地抓著彼此的手, 那會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母親真的老了,老了之後的母親 不再那麼強大,如今要換我成為母親的後盾和支柱。我要 接過這雙手,牢牢地抓住她,愛她。那是一雙溫熱的、溫 暖的、有力的手。我想一直抓住她,一生抓住她。
為了更好地護理母親的這雙手,我特意去超市買了兩
個一模一樣的護手霜,我自己一個,給母親一個。每次洗 過手,我讓母親伸出手,把護手霜擠在母親的手背上。給 母親抹手的時候,我都要說,媽,我走後,你別忘了抹手。 母親總說:「知道,我知道。」
如今,母親已經去了天堂,在收拾母親遺物的時候, 我看見了那盒護手霜,粉白相間,竟然沒有開封,我的心 轟的一聲。此後,我再也沒有機會把護手霜擠在母親的手 背上,看著她認真地搓。
世界安靜下來,我抬頭望向窗外,那些鳥兒不知去向
張武昌
冬天來臨,天氣開始明顯降溫。香港的早上還是十多 度,沒有北方的大雪紛飛。中午,我端着飯碗,走入廚房, 找尋自己喜歡的味道。
打開抽屜,幾盒橢圓形的罐頭躍入眼簾,那是豆豉鯪魚 罐頭,還有一包風味豆豉。我喜歡吃豆豉,以及用豆豉一起 做的菜式,所以家裏也買了一些豆豉,以及豆豉鯪魚罐頭。
豆豉香味讓我陶醉,讓我思緒隨之飄飛。
媽媽為我做的菜式在記憶深處留存,懷念着舊時的豆 豉香,悠遠又漫長,好像不曾離開,又好像不曾失去。媽媽 做的豬五花腩肉蒸豆豉、南瓜炒豆豉讓我食之尋味,回味無 窮。
南瓜炒豆豉,是我喜歡的菜式。將南瓜去皮去襄和種 子,切成粒狀或條塊。落油爆香蒜蓉豆豉,然後落南瓜一起 炒,待所有南瓜都沾上蒜蓉豆豉後,便放調味料,再加入少 許水,蓋上蓋焗約3-4分鐘,一味可口的菜便做成了。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家鄉村民基本上以種植稻 穀為主,偶爾也會種植一些經濟作物,黃豆便是其中之一。
記得在家鄉村裏有一位做豆腐的鄉親也會做豆豉,黃豆 是做豆豉、豆漿、豆腐的原材料。做豆豉的每一道工序都要 仔細拿捏,洗、泡、煮、捂、發酵一步都不能少。那位老鄉 把黃豆淘洗乾淨後,在盆裏摻入井水,將黃豆浸泡一天。傍 晚,他撈起泡好的黃豆,放入大鐵鍋中煮,煙氣氤氳繚繞, 他用鍋鏟舀起一顆豆子用手試了試硬度,適合後便「起鍋, 濾水」。他拿起準備好的篩子,將濾過水的豆子放在篩子上
鋪開晾一個晚上,風乾水分。
第二天,他拿出麵粉與菌粉攪拌均勻,倒在豆子上, 用筷子攪拌,讓豆子裹上麵粉,然後拿起篩子抖掉多餘的麵 粉,一顆顆豆子黏上粉團,精致又小巧玲瓏。他在提前準備 的蒸籠裏放入乾淨的稻草,將黏滿粉團的黃豆倒入蒸籠中鋪 展開來,蓋上一層稻草,再蓋上蒸籠蓋,放置發酵霉化七天。 霉化好的豆子上面長着白灰色茸茸的毛,此時已有縷縷霉香 撲面而來。把豆子挑散開,長長的絨毛便裹挾在豆子上, 再倒入篩子裏晾曬一天。然後把半發酵豆子倒入洗乾淨的盆 裏,再倒入白酒、鹽、切好的畺,將豆子攪拌均勻,裝入壇 子裏封壇醃製一個月,便大功告成。一個月後揭開壇蓋,一 陣陣濃郁豆豉香味飄逸而出。
豆豉鯪魚也是我喜歡的,逛超市時會買幾罐回家。豆豉 鯪魚源於廣州,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內地開始工業化之前,許 多珠三角地區的人需要到東南亞打工,因為吃不慣外國的餐 飲,他們便將鯪魚炒熟,用豆豉醃製,然後隨身攜帶,這種 傳統做法逐漸轉變成一種罐頭製品。到1960年左右,香港 人的生活環境並不富裕,他們收入低,購買力也低,由於豆 豉鯪魚罐頭價格低廉、保質期長、味道濃郁,可以單獨拌飯 食用,所以也成了常見的下飯菜。
作為對過去味道的懷念,豆豉鯪魚已經成為許多香港人 的集體回憶,而我對豆豉的香味情有獨鍾,時不時會用它來 做不同的菜式。
市民拍攝大熊貓
自 一九九七 年香港回歸以來,中央政府已三次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贈送大熊貓,這彰顯 了兩地的 情感聯繫,也讓大熊貓成為了香港市民心中的「家人」。大熊貓與香港的情緣故事已書寫了27年。 如今,這份情緣仍在延續。
回顧歷史,一九九九年五月,為慶祝香港回歸2周年, 中央政府首次向香港贈送了一對大熊貓「安安」和「佳佳」。
「安安」和「佳佳」從四川抵達香港,定居海洋公園。香港 的「熊貓情緣」由此開啟。
「安安」和「佳佳」在海洋公園內安家落戶,吸引了 無數市民和遊客前來觀看,成功在香港掀起了一股「熊貓熱 潮」。這兩隻大熊貓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成長,成為 了大家的集體回憶。在海洋公園的悉心照料下,「佳佳」刷 新了人類照顧下全球最長壽大熊貓的紀錄,而「安安」則創 下了人類照顧下全球最長壽雄性大熊貓的紀錄。
情深
二零零七年,為紀念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中央政府 再次向香港贈送一對大熊貓「樂樂」和「盈盈」,在港再次 掀起「國寶」熱潮。海洋公園統計,「樂樂」和「盈盈」對 外亮相首日,約3.5萬人次前來參觀,公園門口排起長隊,
牠們成為深受全港市民喜愛的「大明星」。
更為令人欣喜的是,在二零二四年八月十五日,香港特 區政府公布了一則喜訊:「盈盈」與「樂樂」成功完成自然 交配,並誕下一對龍鳳胎幼崽。這是香港首對大熊貓幼崽的 誕生,不僅讓市民倍感喜悅與自豪,也再次證明了中央政府 贈送大熊貓給香港的重要意義。
續寫
「『盈盈』和『樂樂』有伴了!」
香港與大熊貓的「情緣」還在不斷書寫。今年七月一日, 在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之際,中央政府決定再次贈送香港一 對大熊貓。這是中央政府第三次向港贈送「國寶」大禮,充 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關愛與支持。
從七月公布消息後,本港社會各界紛紛推出特色活動, 從主題燈光秀到非遺展覽、創意美食,全城掀起「熊貓熱 潮」。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處處可見大熊貓元素。超過4 萬顆樂高堆砌的3隻熊貓,生動呈現熊貓的日常百態;街道
旁林立一排排熊貓主題彩旗,不少公共設施上也貼有熊貓圖 案的卡通貼紙……
新一對大熊貓自九月二十六日上午十一時零五分抵港 後,在全社會掀起「大熊貓熱」。市民興奮不已,不少網友 點名認領「心上熊」。今年十月,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舉辦了 大熊貓命名和繪畫比賽,協辦機構香港海洋公園共收到超過 2.26萬份命名建議及3,000份繪畫作品。 經過評審團審定, 兩隻大熊貓仍沿用原名「安安」「可可」。「安」有平安之意, 象徵香港未來安定平安;「可」則代表香港未來有無限可能 性。
經過兩個多月的檢疫隔離、適應新環境,十二月八日, 「安安」「可可」正式在海洋公園香港賽馬會四川奇珍館與 公眾見面。當日九時三十分許,開館瞬間,遊客們一路狂奔, 期待率先一覽兩位新「家人」。在尖沙咀星光大道,一個真 人裝扮的「大熊貓導遊」當天中午出場,與周圍遊客擊掌, 引得大家陣陣歡呼;以「PANDA GO!香港遊」為主題的大 熊貓主題展從十二月七日起陸續在昂坪360、香港海洋公園 及中山公園等地舉行公眾展覽,供市民及旅客觀賞;2,500 隻造型各異的熊貓雕塑向市民和旅客傳遞歡迎新「家人」的 喜悅……
一項項活動推動全城的「熊貓熱潮」不斷湧動。行政長 官李家超十二月七日在大熊貓亮相儀式上說,特區政府會把 握大熊貓帶來的機遇,為市民旅客帶來美好難忘的大熊貓體 驗,說好香港故事。
從「安安」和「佳佳」到「樂樂」和「盈盈」,再到「安 安」「可可」,大熊貓已經成為了香港與內地之間不可或缺 的情感紐帶。牠們不僅見證了香港回歸後的繁榮發展,更承 載了市民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和祝願。這份特殊的情緣,將隨 着大熊貓的每一次到來而不斷續寫,成為香港與內地之間永 恆的記憶。
(本文綜合新華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