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表演
香港區潮人聯會第六屆會董會和主禮嘉賓台上大合照
李家超(右)向謝曉東頒發會長選任證書
李家超:我是潮汕鄉親的「自己人」
香港區潮人聯會八月十九日 在 會展中心舉行「慶祝中 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六周年暨第六屆會董會就職典禮」。
典禮榮邀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主禮,與政商領袖、潮屬鄉 賢及各界賓客近千人,歡聚一堂,共同見證香港區潮人聯 會新一屆會董會就職,共賀喜慶盛事。
當 天下午5時,行政長官李家超、律政司副司長張國 鈞,中聯辦社團聯絡部部長蘇玉軍、港島工作部部長薛惠 君,全國政協常委高永文,潮屬社團總會主席陳振彬,香 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蘇長 荣,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黃 育振,及潮汕四市統戰部代表等嘉賓一同進場,共同為慶 典拉開序幕。
李家超向楊奮彬、鄭少純、趙利生、周楚龍 頒發特別貢獻獎
謝曉東會長以義工團團長身份代表接受授旗
香港區潮人聯會舉行第六屆會董會就職典
時希望和大家『飲茶食飯』介紹施政報告。」李家超在致 辭時高度讚揚香港區潮人聯會為國家、香港及潮籍社群作 出的卓越貢獻,是當局 橋樑 紐帶的角色。從2009 年 到現 在,香港區潮人聯會一直致力於凝聚香港潮汕鄉親的力量, 積極參與地區事務活動,弘揚潮汕文化,促進回鄉交流。 希望聯會為促進香港潮汕多地區合作,為香港融入大灣區 發展付出努力。
謝曉東榮任新一屆會長
冀凝聚潮籍鄉親之力
效能、興社區強服務、興青年強未來、 興發展強動力、興文化強傳承」的「五 興五強」綜合發展策略,繼續以潮人 「敢當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奮鬥 精神為核心,以「我是潮州人,愛國 愛港愛家鄉」的桑梓情懷為根基,凝聚潮籍鄉親之力,共 築香港繁榮,同譜家鄉新章。
典禮上, 李家超向謝曉東頒發會長選任證書,並向香 港區潮人聯會永遠榮譽會長楊奮彬、鄭少純、趙利生、周 楚龍頒發特別貢獻獎,以表揚他們對香港區潮人聯會以及 推動潮港發展的貢獻。張國鈞、葉文娟、蘇玉軍、薛惠君 等主禮嘉賓,分別向新一屆監事、常務副會長、副會長以 及新任永遠榮譽會長及永遠名譽會長頒發證書。
李家超
李家超 講到:「我對『自己人』的情懷很深,雖然自 己不是潮汕鄉親,但我肯定是潮汕鄉 親的『自己人』老友記。近期比較忙, 因為預備施政報告諮詢,希望在諮詢 過程中和『自己人』交流時,大家多 給意見。施政報告宣布後,我去講解
謝曉東在致辭時感謝行政長官的肯定,感謝社會各界 十六年來對香港區潮人聯會的支持。強調聯會堅定擁護「一 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落實愛 國者治港,為香港「由治及興」貢獻力量。他提到,香港 區潮人聯會會員逾40000名,涵蓋工商、專業及基層群體, 並擁有近3200名骨幹義工,大家始終秉持「團結潮人、 愛國愛港、弘揚文化」宗旨,服務鄉親、服務香江、服務 家鄉。未來聯會將以工商專業領袖為龍頭,匯聚各界精英 翹楚,推動社團年輕化、專業化發展,並提出「興治理強
在黃育振以及汕頭市、揭陽市、潮州市及汕尾市統戰 部代表的見證下,張國鈞向香港區潮人聯會義工正副團長 及五區八部代表授旗,謝曉東會長以義工團團長身份受旗。
活動在全場大合唱《始終有你》中劃上圓滿句號。
謝曉東
曾穎浠:
在香港島,有一群中學生正以他們的 努力、才華與熱情,譜寫着屬於青春的非 凡篇章。《港紙》記者深入挖掘他們的成 長故事,激勵更多學生勇敢追夢。本期推 出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曾穎浠和嘉諾撒聖心 書院黃曉慧兩位同學事蹟。
曾穎浠(右)參加北京姊妹學校交流團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日漸疏離, 獨居長者的孤獨問題更成為隱憂。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學生 會主席曾穎浠,卻以實際行動證明——「陪伴」是最溫暖的 禮物。她透過長期參與社區服務、領導團隊及反思自我, 展現出青年一代的社會擔當與人文關懷,成為校內外師生 眼中的楷模。
長者最需要的是「被聽見」
前年,在參與香港紅十字會「寒冬家居探訪」服務,
深入社區探訪獨居長者時,曾穎浠曾說過:「他們的子女 因忙碌很少回家,甚至連通訊軟件也少使用。而長者們亦 擔心打擾子女生活而不敢主動聯繫,只能終日與電視為 伴。」曾穎浠起初以為贈送物資便能滿足長者需求,但實 際交流後發現,許多「老朋友」渴望的是有人傾聽。她開 始定期聯絡長者,並呼籲同儕重視家庭溝通。她認為,社 區服務不僅是付出,更是自我成長的契機,她坦言:「長 輩們的故事教會我,真正的關懷需要時間與耐心。」
領袖力與服務精神並重
除了社區服務,曾穎浠在學術、體育及領導方面同樣 表現亮眼。擔任學生會主席期間,她成功策劃多項校內活 動,凝聚師生向心力;作為紅十字會青年團領袖及籃球隊 隊員,她以「永不言棄」的精神激勵團隊,更在急救比賽 中榮獲「最佳隊長」殊榮。學生會負責老師陳燕芬讚揚:「穎 浠的領導風格堅定而親切,總能帶動團隊突破 難關。」
她的服務熱情亦獲社會認可,曾獲頒義工
「她總能在團隊困惑時主動溝通,傾聽意見,讓活動順利 推進。」
呼籲青年重視社會連結
曾穎浠的故事,印證了青年領袖不僅需具備能力,更 需懷抱對社會的敏銳觀察與同理心。她強調,許多社會問 題源於「疏於聯繫」——無論是家庭代溝或長者孤獨,皆可 透過主動關懷改善。
未來,她計劃將服務經驗延伸至更廣泛的社區議題, 並鼓勵同儕加入義工行列。曾穎浠表示,社會需要的不只 是優秀的個人,而是願意攜手創造溫暖的團隊。
黃曉慧: 以陪伴溫暖社區 用行動實踐人文關懷 以卓越定義青春 用熱情照亮世界
服務銀獎。即使身兼多職,她始終堅持參與公益,從探訪 長者到組織校內義工活動,皆親力親為。同學鄭茈心分享:
黃曉慧競選學校風紀隊長
從班級委員班長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年使者計畫的 團隊領袖,從合唱團金牌得主到國際公益發起人,嘉諾撒 聖心書院黃曉慧用她的經歷證明:卓越並非遙不可及的標 準,而是每個年輕人透過熱情與投入可以實現的自我超越。
激發他人 成就團隊
作為學校合唱團隊長,黃曉慧帶領團隊連續兩年征戰 國際賽場。2024年,疫情剛結束,團隊首次參加世界合唱 大賽時因適應不足未能發揮實力。然而,黃曉慧並未氣餒。
她根據團員特質設計個別聲樂訓練,加強發聲技巧,並以 嚴格而溫暖的領導方式凝聚團隊。日以繼夜的排練中,團 員們從技術到心態均顯著提升,最終在奧克蘭世界合唱大 賽中榮獲金牌,並在亞洲愛琴海國際音樂比賽中斬獲第一 名。
她的領導力同樣體現在社會服務中。在香港學生服務 領袖選拔中,她發起「Fluoresco」非營利項目,為柬埔寨 兒童教育籌款。團隊設計融合柬埔寨文化的電腦袋與午餐 袋,透過市集義賣籌集資金。黃曉慧回憶 說:「最大的滿 足來自孩子們的笑容。服務讓我明白,卓越的真正意義是 為他人帶來溫暖。」
十年堅持 傳遞正能量
「每一次排練都是對自我的挑戰,而演出則是與世界 對話的方式。」音樂是黃曉慧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十 年合唱團經歷讓她從青澀團員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聲樂領袖。 她認為,音樂不僅是藝術,更是培養毅力與勇氣的途徑。 她的母親欣慰表示:「音樂讓曉慧變得更加開朗自信,她 的堅持感染了身邊許多人。」
除了音樂,黃曉慧長期參與志願服務。班主任羅老師 評價:「曉慧的傑出不在於頭銜,而在於她謙遜的態度和 傳遞正能量的能力。她總能洞察他人需求,並以實際行動 回應。」
善良為燈 照亮世界
在家人眼中,黃曉慧的善良與奉獻精神是她最閃亮的 特質。母親希望她「始終保持這份初心,為世界帶來更多 正面影響」。對於未來,黃曉慧計劃繼續投身國際公益與 音樂事業,並將卓越定義為:每個人都能以自身標準追尋 的目標。
「只要懷抱熱情,每個年輕人都可以定義自己的卓 越。」黃曉慧微笑說,是對未來的無限期待與信念。她的 故事,正激勵更多同行者以行動書寫屬於這個時代的青春 篇章。
陳燕芬 (右)
《中國是不可征服的》圖片展
再現宋慶齡抗戰貢獻
不少珍貴歷史圖片重現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 周年,為銘記歷史,中國福利會於八月廿一日至廿四日, 在中環藝穗會陳麗玲畫廊舉辦《中國是不可征服的——中國 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宋慶齡圖片展》。 此次展覽以詳實的圖片資料,生動展現宋慶齡在抗戰期間 的卓越貢獻,為公眾打開一扇回顧歷史、緬懷先烈的窗口。
宋慶齡作為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與社會活動家, 在抗日戰爭期間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不僅積極推動 國共合作抗日,更通過國際渠道爭取海外支持,為中國抗 戰事業注入強大動力。展覽以「中國是不可征服的」為主 題,通過大量珍貴歷史照片,呈現宋慶齡在戰時奔走呼籲、 組織救援、聯絡國際友人的真實場景,讓觀眾直觀 感受到她堅定的信念與無私的奉獻。
中國福利會表示,此次展覽旨在通過影像資料, 讓公眾尤其是年輕一代更深入了解抗戰歷史的複雜性 與艱鉅性,以及宋慶齡在其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展 覽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和平的珍視與對未來的 啟示。在當今國際局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重溫這段歷 史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從事教育工作的陳先生認為:「這類展覽能讓年輕人 更直觀地理解歷史,尤其是宋慶齡這樣的女性領袖在抗戰 中的貢獻,值得被更多人知曉。」
市民余先生則向記者表示﹕「自己是『戰後嬰兒』, 通過展覽,了解到宋慶齡及香港在抗戰時期的經歷,概嘆 對當時全國人民團結一致、不屈不撓抗戰到最後的決心, 感到由衷的敬仰。」
青年環保計劃啟迪學子 開拓視野
讓青年了解政策制定實務
譚芷菁指出:「計劃特色在於結合知識培 訓與實踐階段,學生在學校學習氣候理論後,需 要進行三個月的實踐計劃。」今年設置「真人圖 書館」環節,邀請環保署、機電署、天文台專家 及區議員等與學生深度交流,讓青年了解政策制 定實務。
劉天正獲邀為同學作分享
思匯政策研究所主辦的「青年環保大使計劃」踏入第四 屆,項目主管譚芷菁接受《港紙》採訪時表示,計劃旨在將 氣候變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培養青年帶領香港邁進一個 更可持續的未來,並輔助他們推動相應的氣候行動。今年透 過全港中學邀請及社交媒體招募,共吸引30位中三至中五 學生參與,獲香港海事博物館提供場地支持。
中西區區議員劉天正應邀成為計畫——真人 圖書館(政策制定者)的分享嘉賓,他與學生們 談及,區議員雖非直接制定政策,但透過倡議推 動、收集民意,與政策形成密不可分。他以垃圾 徵費、電動車充電計劃等環保議題為例,講解地 區工作與環保政策的連結,並鼓勵學生多參與實 務體驗。
參與學生展現多元取向
方嘉俊同學坦言對環保工作興趣不大,但 透過計劃將在校內或社區內推動天然肥皂、洗手
液項目,希望減少水污染,推動可持續發展;鍾 睎嶠同學則計劃,未來投身環保法律行業,她認 為區議員作為市民與政府橋樑的角色至關重要。
她說﹕「最深刻的印象應該是他(劉天正)叫我 們,多嘗些不同道路,不要框架自己一定要做一 件事,可能再探索多一點,人生會不斷歷練自 我,我們只需盡力做好自己和探索興趣。」;
Natalie同學目標未來從事政策研究工作, 會參加這個活動也因為本身對可持續發展感興 趣,她認為實地交流有助於理解政策形成過程, 希望未來自己可以幫助社會,協助解決不同層面 的問題。
譚芷菁 表示, 計劃現已進入實踐階段,主 辦方會為每組學生配備專業導師,提供為期三個 月的項目指導。期望透過此計劃,培養年輕人的 環保行動力與政策思考能力,為香港未來環保工 作播下「種子」。
吳先生
市民感想
透過電影感受到當時抗戰的環境很 惡劣,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美好的生活。
從電影中認識到日軍的戰爭罪行, 所有中國人都應該要銘記歷史,同時繼 續前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付出。
李先生
宋先生
抗戰勝利80周年是一個很重要的日 子,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和平,不要讓 歷史悲劇重演。
臨近抗戰勝利80周年,港島聯中西 區地委會近日聯同坊眾社會服務中心、香 港中西區婦女會、香港中西區青年協會等 多個團體舉辦抗戰電影欣賞會,邀請居民 到場觀賞。希望透過生動精彩的抗戰電 影,向市民傳達愛國情懷,提升對十四年 抗戰的了解,銘記歷史,珍惜和平。
八月廿二日,港島聯中西區地委會於 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播放了2012年的電影 《駱駝客》,影片講述在日軍侵華期間, 戰火蔓延至陜西之際,以戈師傅為首的駝 隊,受委託運送抗日物資往戰線,在敵人 追逼、隊友矛盾的內憂外患下的進行驚險 激戰的故事。
八月廿四日,港島聯中西區地委會更 於中環娛樂行英皇戲院優先播映現時內地 熱映的《南京照相館》,影片以南京大屠 殺為背景,講述一群平民在戰亂中躲進照 相館避難,並冒險揭露日軍暴行的故事。 故事改編自愛國青年羅瑾、吳旋拚死守護 一本染浸同胞鮮血的歷史相冊的真人真事, 最後相冊成為審判戰犯的南京軍事法庭上 裁決戰犯谷壽夫的重要證據。
何小姐
兩場電影欣賞會均吸 引各年齡層的市民參加。 何小姐表示,透過電影感 受到角色把家國情懷放在 第一位的情感,希望可以向他們好好學習, 服務社會,報效國家。何生何太則讚賞電 影很有教育意義,對抗戰的認識有所提高, 值得多放映這類型電影。主辦方表示,未 來會繼續舉辦類似活動,進一步加深市民 對抗戰的理解,並藉此凝聚社群力量,將 愛國精神傳承下去。
八月廿四日,新世紀協會於禮頓山 活動中心舉行第八屆理事會就職典禮 暨慶祝協會成立廿五周年慶典,邀得律 政司副司長張國鈞,中聯辦港島工作部副 部長尤斌,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香港島 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蘇長 荣,立法會議員梁熙,廉政公署 港島及離島區首席廉政教育主任林淑儀,香港灣仔區各 界協會首席永遠會長莊創業、灣仔民政事務專員張雁伶 等蒞臨主禮,和全場逾200名居民街坊共同見證新一屆 執委會成員正式就職。
張國鈞致辭時稱,新世紀協會是他第一個參與其 中,並擔任法律顧問的地區社團。協會多年來堅持環保 理念,從關心汽車廢氣排放、舊衣回收,到近年承辦跑 馬地關愛隊等,新世紀協會一直與時並進,以社區為本, 致力服務街坊。
新任新世紀協會主席辛彭芷君致辭時稱,新世紀協 會一直致力建設社區,服務社會。在政府倡導及社會善 長熱心人士的支持下,更申請承辦了「跑馬地關愛隊」, 為社區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各類貼切服務,具體包括緊急 救災、幫獨居長者提供家居維修、為三無大廈幫手成立 法團、探訪病倒長者等一系列的關愛活動。而為了讓關 愛行動惠及更多長者、鼓勵長者融入社區、振興地方經 濟、啟動社區各方關愛長者,「跑馬地關愛隊」更獨創
了「社區關愛飯堂」
的模式,向當區每位合資格長者每 月提供四張關愛飯券,讓他們持續感受到 社會的關懷、更自由地享用各式食物。
展望未來,辛彭芷君指出,新一屆理 事會將繼續以「環保為根、社區為本、和 諧為願」的理念,積極回應時代挑戰,推 動更多貼近居民需求的綠色項目,深化社 區參與,並加強與政府、企業及各團體的 合作,讓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跑馬地紮根 更深、影響更廣。新世紀協會廿五周年是 里程碑,更是新起點。面對氣候變遷、資 源緊張的全球課題,「我們深知任重道遠。
未來,協會將繼續以創新思維推動環保實 踐,以實際行動守護家園,並鼓勵更多居 民,尤其是年輕一代,加入綠色生活的行 列,共同編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 景。」
新世紀協會副主席王猛
霸王茶姬(CHAGEE)自二零二四年九 月進軍香港,開幕高峰期輪候過千杯, 席捲本地茶飲市場。品牌早前更以迅猛 之勢逆市擴張,宣布於港九新界各區 連開5間新分店。當中於灣仔開設香 港首間「超級茶倉」旗艦店,亦已經 於八月廿二日起試業。
源自雲南的「霸王茶姬」自去年登 陸香港以來大受歡迎,首間香港分店選址尖
沙咀K11購物藝術館,招牌茶飲包括「伯牙絕 弦」、「白霧紅塵」、「桂馥蘭香」、「花田烏龍」、「萬
里木蘭」等,開幕高峰期輪候逾1,000 杯、輪候時間一度超過3小時。霸王 茶姬的飲料以原葉鮮奶茶為主打,覆 蓋純茶、鮮果茶及周邊相關衍生產品 等。品牌希望將東方文化與茶事傳承、 創新結合一體,打造東方新茶舖。
灣仔利東街的新店是霸王茶姬在 香港的首間「超級茶倉」旗艦店,該 店採用雙層設計,透過開放式廚房及 在二樓的資訊版,向顧客展示飲料的 「煮、煎、點、泡、萃」技巧,邀請
消費者深入了解茶文化;此外,一樓及 二樓亦分別有室外、公眾空間、吧枱及 包間等不同座位,供顧客選擇,可讓消 費者在舒適的情況下感受茶文化。
霸王茶姬負責人表示,希望以 「茶」會友,從「心」出發。「超級茶 倉」旗艦店將提供一個融合了茶文化的 以及供茶友們放鬆連繫的空間,不僅展 現霸王茶姬對香港市場的高度重視與 信心,更標誌著品牌邁開國際化戰略的
辛彭芷君
張國鈞
夏日炎炎,最開心當然是玩水!八月十六日, 跑馬地關愛隊舉辦「水花四濺迎夏日」嘉年華,特 設水戰區,配備專用「水戰武器」,讓一家大小玩 得樂也融融,共渡一個涼快的下午。
活動獲灣仔區議員劉珮珊、李文龍、李碧儀, 新世紀協會主席辛彭芷君,以及眾多親子到場支 持。活動設有不同區域,包括專屬「水戰」激鬥的 「水花四濺區」,以及與水相關的攤位區、可在場 享用爆谷的悠閒區。除不同區域外,活動亦設有包 括花式跳繩、韓式潮流歌舞、空手道舞等多個表演 項目,「玩得又睇得」。
適逢今年為東江水供港六十周年,活動亦配 合「一脈相連.飲水思源」巡迴展覽,展示香港在 六十年代應對旱災的情況和當時東深供水建造工 程的珍貴歷史相片,以及粵港兩地政府一直以來就 保障供港東江水水質及供水量所做的工作。同場設 有互動問答遊戲,讓市民從多角度了解這個龐大的 供水工程,亦讓小朋友們不忘「玩水思源」。
十個新增為指定禁煙區的公共運輸設施為: (一)柴灣(東)臨時巴士總站; (二)灣仔會展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三)黃竹坑站公共運輸設施; (四)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公共運輸交匯處; (五)葵涌葵翠邨公共運輸交匯處; (六)西貢北潭涌巴士總站; (七)屯門市中心巴士總站; (八)東涌發展碼頭巴士總站;
(九)屯門友愛(南)巴士總站(臨時停用); (十)元朗(德業街)巴士總站。
衞生署早前公布新增十個公共運輸設施為禁煙區,八 月三十一日生效。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控煙酒辦)於廿 五日至三十日期間,在全港公共運輸設施法定禁煙區採取 代號名為「雷火」的執法行動,加強打擊違例吸煙行為。 控煙酒辦人員於廿五日上午於其中一個新增的禁煙區——灣 仔會展巴士站派發戒煙宣傳單張,提醒市民新增的禁煙區 範圍。
李碧儀
具消暑與親子互動的嘉年華活動,讓民眾在炎炎夏 日中盡享清涼與歡笑,同時還能 逛美食市集、歡度愉快的週末親 子時光。李碧儀鼓勵大家一同挑 戰互動問答遊戲,認識東江水供 港歷史和節約用水知識。
辛彭芷君致辭時表示,活動當日溫度甚高, 太陽亦十分充足,可謂暑熱的代 表,但市民親子仍可以一同玩水, 正正就是東江水供港的重要意 義。水是重要的資源,既保障人 生存的基本,亦可以清潔身體以免生病,更可以在 炎熱時讓人感到舒服暢快。然而清澈水源來之不 易,東江水供港不是普通的水利工程,更承載文化 傳承與情感交流的意義。水戰入社區亦是一項嘗 試,未來新世紀協會及跑馬地關愛隊亦會繼續嘗試 不同的新活動進入社區,希望聯繫街坊的同時寓教 於樂。
控煙酒辦指,由二零二一年一月至今年六月,控煙酒 辦就有關違例吸煙行為,在公共運輸設施共進行逾19,400 次巡查,並發出逾9,400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傳票。首席 控煙酒督察陳達明表示,控煙酒辦透過便裝執法形式,提 高執法效率,自二零二三年起發出告票按年上升。控煙酒 辦主任林民聰指出:「控煙策略是多管齊下,我們有立法、 執法、宣傳、戒煙服務、煙草稅等。訂立禁煙區最主要目的, 是保障市民不用受二手煙影響,同一時間亦希望透過立法、 執法措施,鼓勵吸煙人士戒煙。」
衞生署亦提醒市民,《2025年吸煙(公眾衞生)(指 定禁止吸煙區)(修訂)公告》於月底生效時,除新增的 10個公共運輸設施禁煙區外,禁煙範圍亦同時涵蓋全港 272個公共運輸設施,另有1個公共運輸設施,即中環碼 頭公共運輸交匯處的禁煙區範圍作出修訂。
衞生署表示,任何人在指定為禁止吸煙區或公共交通 工具內作出吸煙行為,可被處定額罰款1,500元。控煙酒 督察會即時票控違例吸煙人士而不予事先警告。政府呼籲 吸煙人士盡快戒煙,市民可致電衞生署綜合戒煙熱線1833 183,尋求專業戒煙輔導。
灣仔會展巴士站禁煙區範圍
辛彭芷君
八月廿三日,港島聯東區地委會康灣分會、筲箕灣柴灣坊眾會主辦的「康 灣神射手挑戰賽」在港島東體育館開賽,38名選手參與角逐「神射手」稱號。
比賽分淘汰賽與決賽:淘汰賽為計分定點投籃,取前3名晉級, 同分則通過「一球定生死」決勝負;決賽3人以回合制定點投籃比拼, 讓比分交替上升,將懸念持續至最後。
現場觀眾熱情高漲,為選手們的精彩表現歡呼助威。選手們 紛紛全力以赴,用汗水詮釋著對籃球的熱愛,展現出了頑強 拼搏、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最終,經過多輪激烈比拼,李焯 賢、何美鳳分別摘得男、女子組「神射手」稱號,黃宗豪、陳子峰, 駱穎珊、黃偉萍分獲男、女子組二、三名。
港島聯東區地委會康灣分會主席洪超群表示,「賽事既為籃 球愛好者提供展示平台、激發運動熱情,也希望以體育凝聚社 區力量,促進居民交流,助力宣傳全運會。 未來主辦方還會 繼續在地區舉辦更多體育盛事。」
相關注意事項展開,吸引了眾多業主、物業管理從業者及相關人士參 加,現場氣氛熱烈。
黎振邦
講座邀請了何氏律師事務所代表黎振邦、豐盛環保公司代表黎婉 貞擔任主講嘉賓。兩位嘉賓深入解讀了《2024年建築 物管理(修改)條例》的核心修訂條款,為在場聽眾答 疑解惑,使大家對新條例有了更清晰、準 確的理解,並分享了在日常物業管理工作中如何落實新 條例要求,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黎婉貞
港島聯東區地委會太北分會主席李莉表示,《2024年建築物管 理(修改)條例》的出台對提升香港建築物管理水平、 保障業主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李莉
在互動環節,聽眾積極提問,就自身在物業管理 中遇到的難題以及對新條例的疑惑與講者展開深入討論。不少參會者 表示,通過此次講座收穫頗豐,不僅對新條例有了更全面的認識,還 學到了許多實用的管理技巧和方法,對今後開展物業管理工作大有裨 益。
抽獎環節
洪超群 聽眾提問
八月廿三日,柴灣公園舉行了一場充滿藝術氣息的社區活動—— 「我喜愛的柴灣公園」繪畫比賽。是次比賽由翠灣、漁灣、環翠關愛 隊聯合主辦,旨在推廣社區藝術風氣,鼓勵青少年親近自然,透過畫 筆記錄柴灣公園的獨特風貌與美好時光。活動吸引了約100名6至 18歲的參賽者,分為初小組(6-8歲)、高小組(9-12歲)及公開組 (12-18歲)進行現場創作。
比賽以「我喜愛的柴灣公園」為主題,參賽者需親臨公園,從景 致、設施、活動或氛圍中汲取靈感,於規定時間內完成作品並提交。 現場除了緊張而專注的繪畫環節外,還設有多個攤位遊戲,供小朋友 及家長遊玩,氣氛輕鬆愉快。
東區民政事務處高級聯絡主任危家文在致辭中表示,「感謝環翠、 翠灣及漁灣關愛隊悉心籌辦這次有意義的活動,一方面 鼓勵小朋友發揮創意,促進多元化的發展,另一方面透 過繽紛畫作,向市民呈現東區美麗的社區。」
立法會議員梁熙則分享道:「藝術不僅是畫筆下的線條與色彩, 更是孩子們感受世界、表達情感的美好方式。每一幅作 品都充滿小朋友的想像力與回憶。」
八月廿四日,由勁松聯誼會、信達關愛長者之家主辦,香港中醫 藥聯合會、東區協進社以及青鋒社合辦的「樂齡中醫健康講座」在銅 鑼灣社區中心順利舉行。此次活動近300人參與,不僅有精彩的講座 分享,還為市民提供了義診服務,旨在向大眾科普中醫健康知識,推 廣中醫養生理念。
勁松聯誼會主席鄧錫清在致辭時表示,「為響應政府社區健康推 廣計劃,我們始終把健康服務放在首位,因為健康是長 者安享晚年的基石,而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在 養生保健、慢性病調理等方面有着獨特的優勢,深受長 者街坊們的認可和喜愛。今次活動,非常感謝眾多團體及義工積極參 與其中,感謝海山行藥業有限公司、天安城參茸藥材貿易公司、本草 藥業(香港)有限公司、葵康(香港)有限公司等提供贊助,助力活 動順利開展,共同推動中醫健康知識的普及。未來的日子,我們將繼 續開展多樣的活動,讓健康服務走進社區的每個角落,惠及更多市民。
李蕙明
東區康樂事務經理李蕙明亦讚揚活動 為孩子們搭建了展現創意與藝術才華的舞台,並為每一 位完成作品的參賽者感到驕傲。
是次活動不僅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發揮藝術潛能的機會,亦進一 步加強了社區凝聚力,體現了關愛隊服務市民、推動社區共融的精神。 主辦單位表示,未來將繼續舉辦類似活動,為東區居民帶來更多豐富 多彩的社區體驗。
出席活動的主禮嘉賓還有,港島聯東區地委會主席劉慶揚,東區 各界協會執行會長鄭旭光等。
活動現場,中醫藥聯合會副會長李嘉欣醫師帶來了「中 風和血壓主題講座」,中醫藥聯合會副會長伍嘉華醫師則進 行了「樂齡養生主題講座」,李佩華、梁柏誠、 古艷玲、鐘百崇等醫師為市民提供義診服務。 與會者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活動收穫頗豐,不 僅對中風、血壓等健康問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也學到了實用的樂齡養生知識,為健康生活提 供了有力的指導,讓更多人受益於中醫智慧, 守護自身及家人的健康。
中聯辦港島工作部副部長尤斌,東區民政事務處助理專 員傅耀男,立法會議員、港島聯理事長蘇長 荣,立法會議員 李鎮強、梁熙,香港中醫藥業聯合會理事長李為炎等出席活 動並主禮。
獲獎的小畫家們
百度 蘿蔔快跑 獲批
擴至 數碼港 測試
從封閉道路到複雜市區
根據運輸署資料,百度自二零二三年 十二月起於北大嶼山展開測試,至今累積超過 20,000公里安全里數,未發生事故或交通阻 塞。
今年四月啟動機場島載人測試,六月擴 至東涌市區,系統穩定性經初步驗證。署方強 調,此次擴區旨在「收集更複雜交通環境數 據」,推動技術迭代。
學校憂慮學生出入安全 然而,科技進程與社區接受度並非同步。 南區區議會於早前討論測試計劃時,南區區 議員趙式浩現場讀出來自弘立書院校長的電 郵,直指校長雖對計劃表示理解及支持,惟要 「關注學生出入安全」。
「雖然測試時段避開平日上下課高峰 (設定為凌晨、午間及晚間),但周六仍會 有學生上學參與課外活動」。校方強調「較 年幼學童交通安全意識尚未成熟」,建議重 新檢視時段安排。
運輸署總機電工程師鍾卓明回應稱,相 信百度會加強與該校溝通,並提示「需動態 調整測試安排因應特殊活動」。百度智能駕 駛海外業務港澳區域總經理胡倩倩承諾將約 見校方,避開活動高峰日,同時透過社交平 台(YouTube、Facebook、小紅書)發布宣傳 影片,增進公眾理解。
另一方面,極端天氣應變亦是焦點。南 區區議員陳郁傑關注颱風暴雨下的自動車系 統可靠性。署方規定黃雨以上或八號風球時
運輸署於八月十四日向百度旗下「蘿蔔快跑」批出第二階段自動駕 駛先導牌照,允許其在南區數碼港園區內進行10輛自動駕駛私家車的 測試。首階段將以2輛車於指定時段運行,路線涵蓋資訊道、數碼港道 (近數碼港商場)及數碼港1至3座周邊。此舉標誌著香港自動駕駛測 試從北大嶼山、機場島等低密度區域,正式擴展至人流車流更密集的區 域,技術挑戰升級。
需停止測試,但未來可能隨技術成熟放寬。
百度則稱車輛設計已適應多樣天氣,算法能 即時調整行車策略。
測試或推至啟德、
西九文化區
據悉,為確保安全,所有自動駕駛車 輛須貼附運輸署標籤,供公眾識別。審批依 據《自動駕駛車輛測試及先導使用實務守 則》,綜合評估系統設計、國際標準及道路 實測數據。署方表明「嚴格把關」,亦歡迎 更多企業提交自動車先導牌照申請。
百度亦並未止步於數碼港。有消息透 露,該公司正草擬啟德新路線,計劃連接 AIRSIDE商場、青年驛站及啟德體育園。同 時,西九文化區自動駕駛小巴預計年內啟動 載人測試,意味著香港將迎來多區域、多車 型的自動駕駛場景落地。
自動駕駛技術被視為智慧城市核心拼 圖,蘿蔔快跑是百度旗下 Apollo 自動駕駛 平台推出的應用,簡單說就是無人的士服 務,自2020年發跡,目前正在內地11個城 市試營運。2024年,蘿蔔快跑獲香港運輸 署批出首個自動駕駛車輛先導牌照,並開展 測試。
趙式浩重申支持自動車測試,建議邀 請學校派代表試坐自動車
弘立書院校長雖對計劃表示理解及支 持,惟要「關注學生出入安全」 甚麼是蘿蔔快跑?
雖然蘿蔔快跑標榜無人駕駛,其實有時 車內還是會有安全員實時監控,就算沒有車 上安全員,也有「雲端代駕」安全員透過5G 網路遠端監控車輛,當有特殊情況發生時可 以即時介入。
據悉百度有意在啟德測試
由南區香港仔關愛隊主辦、民政事務總署協辦的「關愛社區.清潔海港愛南區」活動, 日前在逸港居碼頭舉行,吸引區內多名居民及青少年參與。大家透過實地體驗,了解海港清 潔運作,並以行動守護南區珍貴的自然環境。
分組體驗清理海上垃圾 活動分為兩部分,參加者一隊登上大型 清潔船,認識香港仔避風塘垃圾收集和處理 流程;另一隊則乘坐小型船隻,親身嘗試在 海上撿拾漂浮垃圾。透過觀察與實踐,居民 更深刻體會到海上清潔的艱辛,並進一步認 識海洋保育的重要性。
活動開始前,南區區議員兼香港仔關愛 隊隊長楊上進表示,選址逸港居碼頭及南塘 口,是因為這些地點鄰近居民生活區,垃圾 情況較為明顯,居民亦經常反映問題。他指 出:「希望大家除了愛護社區的環境之外, 也要珍惜我們南區這片美麗的海港。這裏不 但有重要的生態價值,亦承載着漁港文化和 經濟意義,值得我們共同守護。」
活動加深居民環保意識 楊上進又提到,南區居民對環境保護一 向積極,不時主動向關愛隊反映海上垃圾,
充分展現社區的責任感。他期望今次 活動能讓更多居民和青少年深入了解 海港清潔實況,並培養長遠的環保意 識。
現場同時介紹了多款專門清理海 上垃圾的船隻,包括傳統人手操作的 清潔船,以及近年引入的自動化新型 船隻。新型清潔船能利用油壓及水流 裝置,將防波堤石縫中的垃圾有效清 理出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工作人 員表示,雖然機械化工具逐漸普及, 但仍需要人手配合,確保避風塘及周 邊水域保持潔淨。
參與活動的居民陳太表示獲益良 多,直言以往只知道街道有清潔工人, 但對海上垃圾清理工作了解不深,今 日能親身體驗,更加明白保持海港清 潔的重要性。
青年們親身嘗試在 海上撿拾漂浮垃圾
楊上進向參加者講 解海洋保育知識
舊款需要傳統人 手操作的清潔船
由南青鋒主辦、南區民政事務處協辦的「青於南學生大使計劃 2025」,日前於南區舉行結業禮暨頒獎典禮。活動踏入第四個年頭, 今年以「裝備自己、探索未來、百萬青年看祖國」為主題,成功帶領 40位來自區內八間中學的學生大使,展開一段充實而難忘的暑期旅 程。
香港故事走進內地 文化交流更深入
結業禮上,多位嘉賓到場支持。香港南區各界聯會理事長陳南坡致辭 時表示,青年是國家未來的重要力量,今次活動透過不同 交流平台,讓學生將香港故事帶到內地,同時把祖國文化 帶回香港,充分發揮文化交流與傳承的作用。他強調,南 區各界將繼續支持青年成長,提供更多跨界交流和社會參 與的機會。
陳南坡
立法會議員陸瀚民亦寄語青年要把握時代機遇,勇於探索未來。他指 出,活動不僅讓同學走進立法會、了解政府運作,亦透過 分享與實踐,提升了自我認識及規劃人生的能力。他勉勵 學生珍惜友誼,繼續服務社區與國家,成為新一代的中堅 力量。
南青鋒主席、南區區議員李嘉盈回顧計劃歷程時表示,活動自構思至 今已發展至第四屆,越來越多學生積極參與,充分體現團 隊精神。今年的內容涵蓋MBTI職場工作坊、咖啡拉花、 花藝體驗等,並安排學生走進立法會,讓他們在知識、技 能與眼界方面均有所增長。她特別提到潮汕文化交流團, 讓同學親身感受非遺文化及大灣區的發展,深刻體會文化自信的重要。
今年共頒發13個「傑出學生大使」 及27個「優秀學生大使」獎項,以表揚 學生在暑期的努力與付出。李嘉盈認為, 未來南青鋒將繼續深化青年工作,年底更 會舉辦江門交流團,並加強生涯規劃指 導,協助更多基層青年裝備自己,發光發 亮。
是次計劃得到南區民政事務處、各協 辦單位、學校、導師及工作人員的全力支 持,為同學締造寶貴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主辦方表示,隨着結業禮圓滿舉行,「青 於南」學生大使計劃將繼續承擔育才使 命,為香港培養更多有理想、有承擔的未 來領袖。
我手背上有個燙傷後留下來的疤。我一直想找機會 在上面刺青。
很小的時候奶奶帶著我生活。我在村里追雞趕鴨, 上樹摘棗,免不了磕傷碰傷。每次受傷就跑到奶奶懷裏 放聲大哭,奶奶只好講故事哄我。村裏空氣好,看得見 更廣闊的星空,她說:「星星都是過世的人變的,有一 天奶奶也會變成星星,一直、一直看著你。」
得知奶奶病危時我在讀中學,天旋地轉間我聽不見 任何聲音,只覺得呼吸都有刀片劃過喉嚨似的。午後的 陽光太刺眼,我的眼淚落下像是流星一瞬間劃過白晝。
她的葬禮我從始至終沒掉一滴眼淚。我彷彿一個無 關緊要的旁觀者,沉默地磕頭上香。一磕頭,香灰落到 我的手背,我燙得一激靈,香灰好像穿透了我的肌膚,
遠行的列車
林木森森
鐵軌交出遠方
我交出一無所有的青春 夜色冰涼 在無盡的鏗鏘聲裏拉長
我被那棗核般大的故鄉 拋棄在路上 像一枚棋子 滾落地圖上的某個地方
那麼多人,背著行囊 在路上,在月台、在擁擠的車廂 如被堤岸放逐的羊群 奔向遠方
那麼多的城市、田野、村莊 我們把影子折疊、收起
把自己送往異鄉 在人潮中流浪
刺青
申怡萌(中大專業進修學院學生)
順著我的血液攀爬至心臟,再經過血循環蔓延至我的四肢百 骸。直到葬禮結束我才有空看傷口,只見留下了一個白色的圓 點,像是星空深處的一顆不耀眼的星星。
刺青師先是用酒精棉片給我要刺青的皮膚消毒,冰涼的觸 感像是能稍微蓋過灼傷。紋身針刺進我皮膚的清楚痛感使我瞪 大了雙眼,像是去醫院抽血,護士沒找準血管,不停反覆拔插。 我只是默默咬緊牙關,看血沿著星星的輪廓滲出,看星星越來 越清晰,最後一顆完完整整的星星就留在我的手背上。
我不太擅長回憶。有時不去想,讓時間的沙土蓋住痛苦, 人就可以假裝無事發生一樣繼續生活。但我不甘心,我不甘心 火燒去一切遺物,也害怕手背上的傷口消失,我要做些甚麼來 挽留,就算是為了彌補我沒能見到她最後一面的悔恨。
不過我可能還是太自私了,我把她從夜空中用一滴未流的
淚強行留在我的手背上。我不知道我這麼做她是否不高興,總 之,我奶奶一次都沒來我夢中。
赤豆的夏天
張舟娜
一到夏天,就會在冰箱裏存幾盒雪條,炎熱時,來上一根,涼 意瞬間潤過全身,暑氣就消了一大半。買的時候,愛挑老式的,老 式雪條裏,最喜歡的是赤豆。每次吃都能讓我想起小時候。
赤豆用的是紅豆,綴在雪條頂部四分之一的位置,剩餘部分則 是紅豆色的冰,所以又叫「赤頭」。煮熟的紅豆是粉粉的口感,和 冰一起咬到嘴裏,甜糯清爽,唯一的遺憾是數量太少。後來又出了 一款,叫「全赤」,紅豆裏裏外外長滿整根雪條,可以一飽口福, 當然價格要貴一倍,在小時候屬於奢侈品,捨不得買,大部分時間 還是買「赤頭」。
買「赤頭」也用不著去店裏。一到夏天,就有男人騎著單車走 街串巷,單車後座上綁著一個方方正正的木頭箱子,箱子裏塞一團 破舊的棉絮,雪條就藏在裏面。他一路騎一路喊,「賣雪條咯!」 「賣赤頭咯!」話音未落,被太陽烤得前後都不見人的弄堂裏,像 有預謀似的一下子湧出來幾個小孩,每人手裏攥著幾毫子,等不及 他支好自行車,小手們便迫不及待地扒拉木箱的蓋子。男人佯裝生 氣,一一拍走他們,小心打開箱子,但並不揭開棉絮,只把一隻手 伸進去掏,為了防止「出氣」,連眼睛也不看。於是問題就來了, 有人要「赤頭」,他給拿成「鹽水」,有人要「鹽水」,他給拿成「冰 磚」。他嘿嘿一笑,放進去再掏,出來還是錯的,他也像故意似的,
非得來回倒騰幾次才肯甘休,把孩子們逗得樂不可支。
吃雪條時要一口一口舔舐水分,絕不能讓一滴掉到地上,對小 時候的我們來說每一滴都比珍珠更金貴。等到融化的水沒了不得不 下口咬的時候,速度也要儘量地慢,否則最後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小 夥伴獨享了。吃完之後的棍兒也不能丟,攢在一起送到小賣部去, 可以換錢,大幾十根才可以換來一兩毫,所以沒有誰樂意去換,倒 是樂於撿。那時的棍兒上也不刻甚麼字,只在形狀和大小上略有區 別。一個暑假過去,每個孩子手裏都可以攢下一把棍兒,吃下的少, 撿來的多,都經過仔細的刷洗,白灰色,脆生生,香甜甜。這些棍 兒雖說形狀不同,但只有一種比較特別,已經超過了雪條的範疇, 是雪糕的刮匙。拉長的葫蘆形,很少有人捨得買,所以這樣的棍兒 非常罕見,擁有一個基本上就可以睥睨全村。我有一次回老家,還 在書房的抽屜裏發現了一根,因為潮氣,已經腐壞,但湊近聞還殘 留著香甜的氣味,只是那時候有一個怎麼樣的故事早已忘記了。
現在有一種文創雪條,做成各種好看的景點形狀,長相精緻, 但奶多水少,咬下去是軟的,化得也快,大部分都是被太陽舔去的。
不像「赤頭」,水分多,能吃的時間更長,可以用來回憶的時間自 然也更久。
為紀念東江水供港60周年,「一脈相連 飲水思源」 大型巡迴展覽於八月十六日在香港全面啟動。本次活動覆 蓋全港18區近200個站點,於八月十七日、廿三日及廿 四日持續開展,通過展板、教育單張、互動問答及現場分 享等形式,系統展現東江水供港工程的歷史脈絡與現實意 義,旨在增強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對國家援港歷程的認知, 強化水資源保護意識。
青少年成活動主體 希更珍惜每一滴水 展覽當天,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全國 人大常委、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琼,全國人大 代表、立法會議員霍啟剛,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陳 勇,公民教育委員會主席蔡德昇等多位嘉賓,分別到銅鑼 灣、尖沙咀、上水等展覽點現場助陣分享,參與互動知識 問答,活動吸引逾5萬名市民參與,其中青少年占比過半, 引發社會廣泛反響。
展覽以圖文並茂的展板為主線,詳細梳理了東江水供
港工程的建設背景、技術難題及歷史價值。現場設有互動 問答環節,由香港島青年聯會、灣仔青年聯會、中西區青 年協會等組織志願者引導參與者深入了解工程細節。
中西區青年協會主席李雪萍感慨:「老一輩香港人 曾歷四年乾旱之苦,東江水的到來徹底改變了城市命運。 沒有國家,就沒有香港今日的繁榮。」灣仔青年聯會主席 宋芝齡在現場組織青少年參與東江水知識有獎問答。她表 示,市民參與熱情高漲,活動既普及了東江水知識,更讓 市民深切感受到祖國的關懷。
一名中學生表示:「以前只知道用水來自東江,但沒 想到背後有如此感人的故事。我們會更珍惜每一滴水。」
預計超10萬青年參與線上知識競賽 是次巡迴展由香港全國青聯委員協進會、香港各界青 少年活動委員會主辦,獲發展局、教育局及中聯辦青年工 作部支持。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歷史回顧與現實體驗的 結合,推動愛國教育和水資源保護意識「雙向落地」。梁
宏正在銅鑼灣展點時指出,本次活動是特區政府青年節重 點專案之一,目前已資助2000多個內地交流名額,組織 青年實地考察東江流域,「讓年輕人親眼見證『要高山低 頭,令河水倒流』的奮鬥精神,從而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 局」。
除線下活動外,「東江之水知多點」全港青少年線上 知識競賽已於八月十五日啟動,涵蓋水利工程、流域文化 及節水技術等內容,提供近1200份獎金獎品,預計覆蓋 超10萬青年群體。同時,「溯源東江行點滴之旅」交流 活動將組織青年赴廣東、江西考察輸水線路,從源頭至終 端全流程感知國家支持。
東江水供港不僅是跨越時代的工程奇跡,更是國家與 香港休戚與共的縮影。這場跨越一甲子的生命之水,至今 仍滋養着香港的每一寸土地,而它的故事,也通過一場場 展覽深深流入新一代港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