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紙 HKI POST - 第147期

Page 1


「港島節」

首期送出10張劉德華演唱會門票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推出的「港島節——冬日暖心齊歡樂」網上抽獎活動,將於十二月七日舉行第一期抽獎,抽獎結果於十二月九日公布, 獎品包括頭獎價值$1280劉德華演唱會門票1張(每期10張,共二期),二獎( 每期 100份,共200份)價值$300超市禮券1 份以及電子飲 品券。截至十二月四日已有逾7,575 人參與。

主辦方負責人阿 King告訴記者,「『港島節』是港島地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的一大盛事,希望透過抽獎活動務求令更多市 民都能參與其中,一同分享國慶喜悅,並為祖國送上美好祝福。」如果想參加大抽獎,須下載「港島聯萬家」應用程式或透過網站(https://abc. hkisland.org/luckydraw3),進入抽獎網站,登記個人資料,完成網上答題,便可贏抽獎機會。

是次活動吸睛獎品是劉德華演唱會門票,引起不少青年人很大興趣。截至十二月四日已有逾 7,575 人參與,目前參與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中。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香港南區婦女會委員阿 Fanny表示,「因為很想看劉德華的演唱會,網上購票很火爆,搶不到票,又剛好有這個機會,很高 興很開心,就試一下,碰碰運氣。」市民黃先生則認為,機會難得,無論如何都要「博到盡」,萬一攞頭獎,就有劉德華演唱會看了。

大學生 麻同學坦言是為了父母參加的抽獎的,他自己對劉德華沒興趣,但他父母深愛劉德華,所以幫他們試試。

第二期抽獎活動將於十二月廿一日舉行,十二月廿三日在「港島聯萬家」、文匯報及QUAMNET公布。

豐富獎品

價值$1,280劉德華演唱會門票1張 價值$300超市禮券

每期首3000名首次登記參加大 抽獎活動的合資格參加者,可 獲享Cotti Coffee飲品兌換券。

主辦機構

合資格參加者

i)年滿18歲;

ii)持有有效香港居民身份證;

iii)居住或工作於香港島的香港居民;

iv)透過「港島聯萬家」應用程式或網站 (https://abc.hkisland.org/luckydraw3),成功答對 全部問題並輸入個人資料;

(畫面展示僅為示意圖,最終獎品以實物為準)

v)輸入正確無誤的港島區地址作為郵寄地址,便能參加「港島節」活動。

*抽獎活動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查詢https://abc.hkisland.org/luckydraw3。推廣生意的競賽牌照號碼:59407-8(只適用於抽獎)

阿King 黃先生 麻同學 阿Fanny

十一月三十日,佛教黃鳳翎中學舉辦「藍寶石禧校慶典 禮暨活力灣仔.躍動校園啟動禮」,嘉賓、校友、家長、校長、 老師、學生近400人濟濟一堂,一同慶賀黃鳳翎中學與佛教 黃焯菴小學65周年校慶。

教育局總學校發展主任文惠妍致辭表示,佛教黃鳳翎中 學與佛教黃焯菴小學為學生提供全人教育,發展學生不同方 面潛能,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教育局十分重視學生精神健 康,一直協助學校在不同的層面照顧學生有關方面的需要, 希望持續透過不同的部門不同的界別,共同合作,加強協同

效應,強化學校推廣學生精神健康工作。學生身體健康也 同樣重要,教育局致力協助學校為學生建立活躍和健康的 生活方式,期望學校透過多元化的體育活動發展學生的體 育技能,建立恆常運動習慣,讓學生保持健康的體魄,展 現活力和積極人生態度。

灣仔區青少年發展協會主席李碧儀致辭表示,希望透 過活動推廣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活動後,灣仔區 青少年發展協會將會同步展開Chill

Lab超正常研究AR體 驗活動和電競運動三項鐵人小學邀請賽體驗,請區內各校 長多作支持。

香港佛教聯合會學務管理委員會主席、佛教黃鳳翎中 學與佛教黃焯菴小學校監演慈致辭表示,兩間學校秉承校

十一月三十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活動一一學校推動愛國 主義教育嘉許禮暨專題講座」在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舉行,旨在表彰在愛國 主義教育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學校、教師及學生,並進一步推動香港的愛國主 義教育。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中聯辦九龍工作部副部長祝小東及署理教育局局 長施俊輝等擔任主禮嘉賓。近200間中小幼學校的約150位校長、近200位教 師及近200位學生和家長參加活動,其中港島區的51間中小幼學校和110位 師生獲積極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嘉許。佛教黃鳳翎中學多名同學拿到嘉許狀,當 中雷駿宏高興地對記者說,這個嘉許狀意義好特別,是自己愛國精神的積極參 與和奉獻精神的體現,參與過程他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以後他會和

其他同學仔一起努力推動此項工作。他表示,「有信心去做好這件事,讓更多 人參與。」

活動開始前,主辦方九龍地域校長聯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巡禮,展示 近200個參與學校在校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成果。

陳國基致辭表示,特區政府十分重視愛國主義教育,成立「愛國主義教育 工作小組」。工作小組已經積極開展工作,推動在社會舉辦多元化的活動,透 過軟性和打動人心的方式,將愛國主義精神帶入社會,增強市民的國家觀念、 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他指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為了慶祝這個大 日子,工作小組以「愛國愛港愛社區」為主題,與各政策局和部門緊密合作,

訓「明智顯悲」,六十多年來致力提供優質教育,培育學 生終身學習,全人發展。是次校慶名為「活力灣仔.躍動 校園」正好體現學校、局方和社區之間緊密聯繫,透過合 作共享,在大家心裏播下健康運動生活的種子。

黃鳳翎中學校長李偉盛在致謝辭時表示,兩間學校的 老師、校長、職員大家一起為校慶忙碌,確實是很難得的。 他非常感謝校董、嘉賓、校友、家長、學生,學校的發展 少不了他們的支持和關心。

啟動禮後,活動展開還包括電競運動體驗、Chill Lab 超正常研究AR體驗活動、特色舞龍表演、劍擊體驗、中樂 隊表演、「新興運動體驗」、校園導賞遊等。

在不同的國慶活動中注入愛國主義精神元素。

陳國基對於教育界的貢獻表示感謝,認為學校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培 育基地。他期望各位校長和老師繼續攜手並肩,努力推展和深化愛國主義教 育,讓學生深刻認識世界發展大勢,深入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 厚植家國情懷。

是次活動特別邀請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以「愛國主義教育:從強國建設看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為題,分享她對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刻見解。

演慈
李偉盛 文惠妍

又一新景點?

東邊街美沙酮診所有望活化

位於西營盤東邊街45號的美沙酮診所,其前身為專門收容華籍病人的精神病院,後用作美沙酮 診所,並於二零二二年七月

日起停止運作至今,診所已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物,診所室外範圍可 供外景拍攝之用,使用者可向衞生署提交申請。惟過去三年使用率卻近乎為零。由於西營盤附近有 著許多歷史建築,有中西區區議員建議盡快活化該地,連同其他特色建築設立導賞團路線,吸引市 民遊客參觀。

給合區內建築 辦醫學歷史導賞團

域多利精神病院(東邊街美沙酮診所)於1891年落成, 大樓樓高兩層,以紅磚及花崗石砌成,採用文藝復興時期 的復古式建築風格,斜尖屋頂,設計樸實,一樓設有一條 拱廊,地下部分為半地庫式設計。院舍旁其後建有一座醫 護人員宿舍平房。建築物1972年用作美沙酮診所,

中西區區議員葉亦楠接受《港紙》訪問時表示,東邊 街美沙酮診所現為二級歷史建築,是歷史十分悠久的一個 建築物,非常值得去活化保留。

「東邊街美沙酮診所的神秘感,令許多居民、旅客對 這個地方好感興趣。」葉亦楠認為,美沙酮診所旁邊已有 經活化的西營盤西區社區綜合大樓,每晚都有光影展,以 及導賞團帶領遊客講解舊精神病院立面,也吸引不少市民

遊客參觀。若美沙酮診所活化後,相信導賞團內容更加豐 富,並帶來協同效應。

他又指出﹕「加上附近有眾多具醫學歷史意義的建 築﹕譬如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前身是國家醫院;西區社 區中心前身是舊贊育醫院;以及醫學博物館等等,其實可 以進一步深化為醫學歷史導賞團,讓市民及遊客作教學展 覽,了解這一段中西區悠久的醫學歷史,並帶動人流和旅 遊業發展。」

有機會冀揭開神秘面紗

中西區居民方先生表示,美沙酮診所活化是一件好事, 總好過一直丟空和引起不少鬼怪傳聞,也浪費土地。活化 後又有一個新旅遊景點,「好像旁邊的綜合大樓,現時那 個光影展很受歡迎。」方先生說。

另一居民譚女士也表示,該地一直予人一種神秘的感 覺,因為少接觸,都會好奇裏面的環境、設施是如何。有 機會的話當然都想進去看看。

熱愛舊建築探秘的青年林先生表示,一直以來美沙酮 診所都存在著不少的都市傳說和傳聞,他期望進內參觀並 揭開其神秘面紗,也希望活化不會對裏面環境有太大改動, 否則就少了些「原汁原味」。

已納入第七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

就有關活化建議,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回覆指 位於西營盤東邊街45號的舊華人精神病院(後改作東邊街 美沙酮診所)已被納入第七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發 展局現正就該歷史建築進行相關研究,並將適時諮詢中西 區區議會,以收集議員對活化用途的意見,供申請機構參 考,藉此善用該歷史建築,並為其注入新生命,供市民大 眾日後享用。

據悉,政府於2008年推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旨 在保存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並以創新的方法,予以善用。 目前,七期共24幢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已被納入上述計 劃。

老夫子慈善跑 帶你「跑勻」中西區

膾灸人口的漫畫《老夫子》相信是不少香港 人的經典回憶,想不到發行至今超過半世紀的《老 夫子》,近期竟然有新「搞作」。明年一月十九日, 適逢《老夫子》單行本發行60周年,博愛醫院將 聯乘老夫子,與中西區民政事務處及中西區區議 會,於中環添馬公園舉辦「博愛X老夫子香港慈 善跑 2025」,為博愛醫院籌募善款興建全港規模 最大的「屯門藍地長者護理及護養安老院舍」。

屆時預計有10,000名跑手參與,穿梭於干諾 道中,途經香港大會堂、愛丁堡廣場等香港著名 地標,細賞沿途風光,感受濃厚的本地風情及文 化氣息,共同探索漫畫中「耐人尋味」的回憶, 銳意打造成最具「香港情懷」的慈善跑活動。

慈善跑一共設有3種路線、6大賽事。10公 里、3公里路線適用於「個人組」及「企業團體

組」,1公里路線則適用於「個人組」及「親子組」。 參賽者更會獲得《老夫子》主題選手包,有意參 加者可於網上報名,截止報名日期為今年十二月 十九日,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比賽資料 活動網站: https://pokoirun.hk 活動日期: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截止報名日期: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活動地點: 中環添馬公園

比賽名額: 10,000人 (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為全城帶來快樂時刻 為全城帶來快樂時刻 為全城帶來快樂時刻

由友邦香港 (AIA) 冠名贊助的「友邦嘉年華」一直廣受大眾歡 迎,是香港最大型的年度冬季盛事。今年「友邦嘉年華」踏入十周 年,將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零二五年二月十六日隆重回 歸中環海濱,誠邀全城參與盛大的10歲生日慶祝活動。

為紀念這個特別慶典,「友邦嘉年華」將提供28個經典及全 新機動遊戲、超過30個攤位遊戲、各式各樣會場限定毛公仔獎品、 升級美饌體驗以及打卡熱點等豐富元素,讓中環海濱更加熱鬧精彩。

由世界知名雜技團及英國創意和娛樂巨頭Gandeys Circus精心 製作,雲集來自12個國家的頂尖雜技人才組成星級陣容演出的「友 邦峻宇呈獻世界雜技團」,亦會於嘉年華亮相,將會上演近150場 令人驚嘆的精彩雜技表演,有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雜技團、巴西的搞 笑得獎小丑和來自阿根廷的空中飛人等,為節日帶來無比壯觀的感 官盛宴。

AIA友邦嘉年華2024 AIA友邦嘉年華2024 AIA友邦嘉年華2024

AIA友邦嘉年華2024 購票網站: https://www.aiacarnival.com/ 活動日期:2024年12月18日至 2025年2月16日 (2025年1月10日不對外開放) 活動地點:香港中環龍和道9號中環海濱活動空間 開放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10時

灣仔街頭舉行「秋日動漫FANTASY」 參與者稱感新奇 期待更多社區動漫活動

動漫角色走入社區!由香港灣仔區各界協會、香港聲之動力藝術協會及灣仔 婦女聯席合辦的「秋日動漫FANTASY」於十一月廿三日(星期六)舉行,逾20 名參加者以不同的動漫造型在銅鑼灣百德新街及記利佐治街交界處舞台上亮相, 參與這場Cosplay比賽。

活動以動漫和Cosplay為主題,盼為灣仔區增添更多新動能和年輕活力,讓 市民度過一個輕鬆愉快的下午。現場所見,從一眾「80後」、「90後」的童年 回憶《百變小櫻》、《海賊王》、《數碼暴龍》,到最近的大熱作品如《咒術迴戰》、 《葬送的芙莉蓮》,多名「動漫角色」均現身銅鑼灣。現場除了比賽,亦有大量 Cosplay愛好者參與活動並帶來精彩歌舞表演,市民紛紛與Cosplayer打卡合照。

有市民稱對於活動感驚喜,市民徐先生稱他本身是一名動漫愛好者,在網 絡得到活動訊息後,專門到場拍攝,「在室外舉行動漫及 Cosplay活動,這點在香港是比較少見的,今次活動效果也 很好,現場所見很多人來觀看。」他認為灣仔區內有不同 的場地,期望日後在灣仔及其他社區可以繼續參與類似活 動

受邀表演團體SuperQ

市民陳小姐指她是活動其中一個受邀團體的粉絲,到場為支持該團體。陳 小姐指,這是她首次於社區參與類似活動,「感覺很開心, 覺得自己支持的團體在公開場合活動『出圈』,像是見證 了她們的努力一樣。」她認為,假如灣仔及其他社區舉辦 類似活動,將有助吸引人流及旅客,「剛才聽到有幾名攝 影師是從成都來的,雖然不知道他們是否專程過來,但起 碼吸引到人。」

有動漫愛好者前來打氣

大會主席、灣仔婦女聯席主席潘桂桃致辭時稱,比賽參加者及Cosplay愛好 者的打扮讓她大開眼界,「從服飾到表演,都可以看見參

潘桂桃

加者用心準備,而這些成果不但反映青少年的創意與認真, 亦得到在場市民的肯定。」她指,灣仔婦女聯席將積極考 慮未來繼續舉辦類似活動,並在致辭後與立法會議員蘇長 荣、梁熙等嘉賓為Cosplay比賽頒獎。

茂蘿街7號辦懷舊主題展

繼早前香港文學舘進駐,灣仔茂蘿街7號再有新搞作! 茂蘿街7號聯乘美樂照相館及美樂士多,於地下大堂、201 室及二樓公共空間設期間限定展,以灣仔區內懷舊為主題, 設有多個複刻展品供市民免費打卡。

其中地下大堂化身「茂蘿戲院」,展出戲院經典出卡 式磅重機、兒時機動遊戲鴨仔機木頭車,同場亦展出鮮榨 蔗汁檔、烚栗米檔口,有市民指,在「戲院」設立鮮榨蔗 汁檔,源於以往不少街坊看電影時會「咬蔗」。

二樓公共空間則「重建」灣仔昔日地標龍門大酒樓, 該處特設復刻版龍鳳禮堂,包括重現當時的古典中式裝飾 及龍鳳立體雕刻,以及舊桌椅及手推點心車仔。

201室則另有「灣仔角」展出有關灣仔物件,包括傳 統中醫藥店常見的百子櫃,以及區內昔日洋服店、士多辨 館珍貴舊物,讓市民近距離觀看昔日香江的日常物品。

美樂照相館於是次期間限定展提供拍攝服務,現場備 有多款復古服裝及化妝造型服務,可供市民與香港舊物合 影;如希望拍攝復古相片,亦可聯絡美樂照相館。

潘桂桃(左一)與嘉賓為活動頒獎 多名市民到場圍觀

重現舊戲院龍鳳禮堂供免費打卡

灣仔懷舊主題展覽 展覽舉行時間: 即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周末照 常開放) 每日開放時間: 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201室); 上午十時至下午十時(公共空間)

美樂照相館懷舊拍攝服務 https://www.facebook.com/meilokstudio Whatsapp預約:9710 0747

地址:香港灣仔茂蘿街7號

從港鐵灣仔站A3出口出發,沿莊士敦 道向銅鑼灣方向往前走約10分鐘,右轉至 巴路士街或茂蘿街。

第一個部分是香港大球場外的位置,將會興建一個行人路上蓋,包括現有 巴士站的候車處,連接到現有香港大球場停車場出入口的行人路過路處

等巴士不再日曬雨淋

政府在2019年施政報告附篇中,宣布逐步為連接公立醫院的行人通道加建上蓋設施。 經諮詢醫院管理局後,運輸署建議於東華東院至鄰近巴士站之間的東院道旁的行人路加設上 蓋,為往來醫院及鄰近巴士站的市民營造舒適的步行環境。近日,相關工程的初步設計方案 於灣仔區議會上討論。

初步設計三條走線

據了解,初步方案中,行人通道上蓋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香港大球場外的位置,將會興建一個行人路 上蓋,包括現有巴士站的候車處,連接到現有香港大球場 停車場出入口的行人過路處;第二段上蓋會在現有香港大 球場停車場出入口及現有東華東院車路出入口之間的行人 路,興建一個行人路上蓋;最後一段會是東華東院外面的 行人路旁邊,興建一個行人路上蓋,連接到現有巴士站上 蓋的位置。

工程顧問公司代表表示,在該行人路上蓋的初步設計 中,考慮了現場周圍的環境,務求令上蓋與周圍現有環境 配合,而上蓋的設計也取決於工程現場的環境,以及地下 管道設施的複雜性等因素。另外,行人通道上蓋將採用不

透光物條與全鋁製包層增強遮光效果。

議員支持計劃

惟不希望成「留仙街2.0」

灣仔區議員李碧儀對該計劃表示歡迎及支持,惟她希 望顧問公司提供每一階段工期的時間表,因她不希望有另 一個「留仙街2.0」出現,致令工程落成遙遙無期;其次是 工程涉及地下管道的複雜性。她說﹕「其實香港做的工程 地底一定有不同的管道,想了解該顧問公司是否有初步勘 探過地底情況,有沒有導致延誤的可能。」

灣仔區議員李文龍也支持加建行人上蓋,讓看病的人 等候巴士時不用再日曬雨淋。他亦關注工程時間問題,希 望當局可以盡快跟進相關工程困難,及早處理。他又補充,

其實早幾屆區議會已經有類似的建議,然而,當時政府各 部門均表示技術問題難以實行。

除了上蓋問題,灣仔區議員穆家駿則關注東華東院門 外人車爭路問題。他說﹕「因為東華東院的停車場及行人 路,其實是重疊的位置,早前也聽過有消息說,會在東華 東院的臨時休憩公園位置,去建設一個便捷的通道,方便 覆診人士到達外面巴士站的位置。」

留仙街石梯建升降機至今無影 灣仔區內各界人士爭取逾10年,希望在天后留仙 街舊石梯加建升降機,前年政府提文件擬於石梯旁興建 一部升降機及高架行人路後,至今未有消息。

李文龍指該處的一棵樹木,十多年前並不存在, 結果由萌芽至茁壯成長的同時,相關工程項目仍未有下 文。有街坊感嘆爭取多年,或許有生之年都看不到電梯 的落成。

最後一段會是東華東院外面的行人路旁邊,興建 一個行人路上蓋,連接到現有巴士站上蓋的位置

行人上蓋興建後,行人不再日曬雨淋 東院道

見證香港海上救援的傳奇之舟

葛量洪號滅火輪

1953年,葛量洪號滅火輪投入服務,直至退役前一直是消防處滅火輪船隊的旗艦,曾參與多次 本港水域和沿岸重大火警的撲救工作和海上救援任務。2002年葛量洪號退役,政府一度考慮將它當 成廢鐵拍賣拆解,後來基於其歷史價值,最終將這艘重達500 多噸的滅火輪由海面吊運上岸,變身 展覽館,成為亞洲首例。

2007年9月29日,位於鰂魚涌公園的「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正式開幕, 這 是香港的小眾 展覽之地,其展出不少與消防相關的歷史文物,包括昔日的消防頭盔、葛量洪號用過的物件,如銅 鐘、舊式通訊儀器、國際信用旗等。而葛量洪號本身,亦是香港歷史博物館收藏的最大一件展品, 它不僅承載著香港海上救援工作的輝煌記憶,更映照出香港經濟社會的滄桑巨變與蓬勃發展。

小朋友可與消防員合照

曾經的葛量洪號消防員為遊客科普知識

黃埔船塢出品

曾是亞洲最大滅火輪

20世紀初航運業發展蓬勃,香港位處優良,港口水深 港闊,又有山巒屏護可避風,成為歐亞通商的重要樞紐, 船運和修船業發達,黃埔船塢和太古船塢先後成立。

葛量洪號滅火輪正是出廠自黃埔船塢,屬於「香港製 造」,當年造價達400萬港元。它船身長近40米,排水量 503噸,每小時航速為12.5海里。船上配備了8座水炮, 每小時可抽水63萬加侖,半小時可製泡沫15萬加侖,方 便撲滅不同類型的船火。

葛量洪號滅火輪也是少有的、具有名字的消防船,在 它落成之前,香港所有滅火輪都只以1號、2號等數字區分, 而它則獲以時任港督葛量洪的名字命名,足證地位非凡。

1953年投入服務的葛量洪號滅火輪,服役49年,至2002 年退役前一直是亞洲最大滅火輪,上世紀本地輝煌造船業 的「最佳代言人」。

救援英雄

曾撲救珍寶海鮮舫大火

它曾經參與營救多宗香港歷史有名的海難,包括1971 年珍寶海鮮舫大火、1972年「海上學府」伊利莎伯皇后號

葛量洪號滅火輪是第一艘由康文署保存、作為歷史文物的船隻

遊客可親臨駕駛艙

大火及1988年中國民航客機墜毀空難等。

1999年一艘天然氣運載船與貨船相撞,導致兩個750 噸巨型天然氣鼓在海上漂流,一旦擱淺撞岸恐釀成大爆炸。

當局派出葛量洪號發射水炮,阻截兩個天然氣鼓漂向市區, 最終任務成功,氣鼓被拖走固定。

登葛量洪號執勤

消防員需跨越三重考驗

海上救援之路充滿挑戰,要想成為海上消防員,必須 通過三重考驗:不僅要完成傳統的消防員訓練,還需接受 嚴格的海事專業特訓,並且在上船後還需克服暈浪嘔吐等 生理難關,才能正式加入這英勇的「海上男兒」行列。

若想成為葛量洪號的一員,消防員們需先在小型滅火 輪上積累經驗,經過層層篩選,才有機會在這艘旗艦級滅 火輪上執行任務。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許多滅火輪已 實現電腦自動化操作,一鍵即可控制噴水。然而,在昔日 的葛量洪號上,工作遠非如此輕鬆。從調整水炮的角度到 控制噴水,都需要消防員親手操作,他們需親自登上甲板, 轉動轉盤來完成這些任務。即便沒有火警發生,消防員們 每周也要進行「操泵」訓練,確保對水泵操作技術嫻熟, 以防生疏。

遊覽小貼士 ·免費入場 ·開放時間:星期一、三至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聖誕前夕及農曆新年除夕 : 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二休館 (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下午2時30分和4時正提 供免費導賞服務) ·地址:東區鰂魚涌公園一期

·如何到達:

港鐵太古站由E出口,經太古城中心和行人天橋,步 行約10分鐘至鰂魚涌公園

港鐵西灣河站A出口,向西經香港電影資料館,步行 約10分鐘至鰂魚涌公園

乘搭途徑鯉景道的巴士(2A,2X,77,99,722)至 鯉景灣休憩公園對面下車,再沿行人路向西經香港電 影資料館,步行約5分鐘至鰂魚涌公園

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

同樂日會帶來噴水表演

露宿者蝸居福元街天橋底逾20年 影響周邊環境衞生

位於炮台山港鐵站對面街道的福元街天橋底,多年來均有露宿者居住。他們經常堆滿雜物,不 但阻礙行人路,更影響環境衞生。在早前的東區區議會會議上,議員們再次就有關情況展開討論, 希望改善相關問題。

區議員冀宣傳

「體恤安置」入住公屋安排 東區區議員阮建中在會上表示,福元街天橋人流多, 露宿者的行為造成環境衞生問題,對市容影響大。他建議 食環署恒常每星期清潔該處,以及參考其他地區,善用橋 底空間,改建一些公共空間,防止露宿者露宿該處。

東區區議員郭浩景表示,據他了解,橋底有兩位露宿 者,住在該處已超過二十年,不時有街坊投訴在橋底附近 看到蟲鼠屍體。附近商店食舖也擔心環境衞生惡劣,會影 響他們的生意營運。他說﹕「我們應該關顧弱勢社群,但 不代表可以犧牲公眾利益。」

東區區議員陳凱榮指出,除了福元街天橋底外,柴灣 地鐵站也有一位長期露宿的女士。現時香港的長期露宿者 人數,已從2014年的310位增至2022年的728位,反映 愈來愈多露宿者正過着中期至長期無家可歸的生活。他建 議當局加強宣傳房屋署的「體恤安置」入住公屋安排,幫 助有迫切住房需要的露宿者。

東區民政事務處﹕

一月至十月採取19次清理行動 東區民政事務處回覆時表示,自今年一月至十月期間, 該處協調相關部門,包括社會福利署、食物環境衞生署、 地政總署及香港警務處進行了19次跨部門聯合行動,以協 助露宿者清理堆積的雜物,並加強對該範圍的清潔,降低 對居民和社區環境的影響。自今年七月起,該處協調相關

部門將行動次數增加至每月2至3次,以進一步改善和跟 進情況。

食環署表示,署方除了加強在相關地點的恆常街道潔 淨服務,在過去一年也就所指地點露宿者的情況參與21次 聯合行動,協助該處露宿者清理超過三噸自願棄置廢物。

最近一次的聯合行動於十月三十日進行,協助露宿者清理 超過160公斤自願棄置廢物及進行清潔工作。

社會福利署回應指,就相關個案,社署一直協調聖雅 各福群會營辦的服務隊多次探訪相關地方,按露宿者的福 利需要提供相關住宿及服務的資訊,同時勸喻他們注意環 境衞生及避免堆積雜物。然而,露宿者基於不同原因而露 宿街頭,是否接受服務或轉介仍需視乎他們的個人意願。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在遊客多的 地方見到露宿者,都會對香港的印象下 跌。我建議政府規劃一些區域或較廉價 的房屋予露宿者先行居住。 街坊點睇?

在電視新聞報道上不時見到露宿者 霸佔街道情況,影響市容,造成環境衞生 問題。我認為,有需要的露宿者可以申請 綜援,希望社會福利署可以幫助他們。

露宿者對附近食肆或居住環境衞生 影響十分大,以往曾經有露宿者因吸煙隨 意掉棄煙頭,而導致火警發生。我建議政 府提供地方讓露宿者過夜。

學生們氣勢磅礡,出拳聲響徹校園

傳承黃飛鴻功夫精神

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及新會商會陳白 沙紀念中學50周年金禧校慶,南區民政事務處聯同新會商 會陳白沙紀念中學、新會商會學校、嘉諾撒培德學校、聖公 會聖馬太小學及寶芝林李燦窩體育學會,日前合辦了一場名 為「傳授工字伏虎拳,承繼國術創新猷」的中國功夫演練活 動,透過武術來表現中華文化精神,並刷新最多學生同時演 練「工字伏虎拳」的世界紀錄。

通過練武體會做人道理

當日,327位中小學生在世界紀錄協會認證官的見證下,齊心協力地 演練工字伏虎拳,最終成功打破紀錄。雖然當天天氣稍涼,但學生們的熱 情不減,紮穩馬步,揮拳自如,展現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承傳精神。

負責帶領學生們一起演練的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梁啟賢老師表 示,「工字伏虎拳」是黃飛鴻傳下來的第一套拳法,也是洪拳三寶之一。

這套拳法的套路結構工整、左右對稱,特別講究腰馬的標準,與學校的校 訓「誠正」不謀而合;要「誠其意,正其心」,正確 的開始才能導致正確的行為。學生們在學習「工字伏 虎拳」的過程中,除了磨練技藝,亦可體會到做人的 道理。

他表示,最初沒想過同學們對於功夫會如此投 入,許多學生之前更是未曾接觸過武術,但在教授後,他們都變得活潑而 渴望學習。有些學生甚至加入了他負責的武術隊伍,持續參與訓練,這種 熱情讓他感到欣慰。

武術體驗和文化傳承

參與今次活動德國交流生Julius接受《港紙》記者訪問時表示,打功

夫讓他感到很開心,也很有趣。雖然記住所有步驟 有點困難,但如果能做到,就會有一種幸運的感覺。

對他來說,這是全新的體驗,他十分享受過程。

活動過程中,校方也有派發小冊子,介紹學校

的武術及文化課程,「打功夫,學漢字,學典故」, 讓學生習武同時,亦能習文,文武並舉,強調價值觀教育及全人發展。

世界紀錄協會認證官 宣布紀錄結果

梁啟賢帶領學生們一同演練

以三通鼓聲,為活動揭開序幕

小資料:甚麼是工字伏虎拳?

工字伏虎拳是廣東省的傳統拳術,屬於洪拳的基本拳法。以步進退成 「工」字形,故名工字伏虎拳。相傳此拳源出少林,初少林毀於火,至善禪 師避難到廣州海幢寺,至善恐少林絕技失傳,便於寺內授徒傳藝,陸亞采為 其首徒,得工字伏虎拳秘傳,後傳於黃泰,泰傳麒英,麒英傳子飛鴻,將其 發揚光大。

梁啟賢

鴨脷洲社區會堂更換工程已於今年一月完成

區議員冀盡快更新

社區設施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南區地少人多,區內文娛及康體設施 卻不足夠,現時南區各社區會堂設施更面臨老化問題。南區區議員建議盡 快更換各會堂設施,以提升社區生活質素。

南區北分區居民欠缺社區會堂

南區區議員黃才立表示,對居民而言,社區會堂是很重要的公共空間,發揮許多社會 功能,如一些文娛康體活動、會議室及社區應急作用等。然而,他經常聽到居民反映區內 社區會堂場地老舊、設備不足、損毀的情況,因此希望政府各部門就社區會堂定期作評估, 根據社會變遷,適時更新先進設備和結構翻新,以更善用社區會堂空間。

其次,黃才立又提到,現時南區北分區欠缺社區會堂。他建議政府部門考慮在該區選 址興建新的社區會堂,以滿足區內居民的需求,並促進社區凝聚力。

南區區議員何沅蔚表示,南區現時共有五個社區會堂及社區中心場地提供給地區團體 借用,包括華貴社區中心、鴨脷洲社區會堂、利東社區會堂、海怡社區中心以及赤柱社區 會堂。然而,現時出現的情況是,其中四個會堂或中心有較多人使用,某些則較為少人用, 就變成四個會堂或中心服務包含了整個南區的居民使用,出現逼爆的情況。

南區區議員林玉珍表示,鴨脷洲社區會堂目前外牆老化嚴重,樓梯及斜道防滑地面老 化嚴重,當下雨時便會更加濕滑,對市民及輪椅使用者而言十分危險。她希望當局盡快跟 進處理。

南區民政事務處﹕過去一年共收到7宗投訴

南區社區會堂老化

南區民政事務處表示,過去一年共收到7宗有關社區會堂/社區中心設施的投訴,包 括冷氣故障、洗手間衞生問題、外牆結構及政府WIFI覆蓋等。民政事務處十分樂意聽取改 善社區會堂設施的建議,更好服務區內居民。南區現有5個社區會堂/社區中心,若以南 區人口約26萬人計算,每間社區會堂/社區中心平均服務人口約5萬2千人,與全港每 間社區會堂/社區中心平均服務人口接近7萬人相比,屬合理水平。民政事務處備悉議員 對興建社區會堂的意見,並會因應南區的發展進度及現有社區會堂/社區中心的使用情況 等因素,適時檢視區內對社區會堂設施的需求,以配合社區的發展和需要。

機電工程署回覆區議會查詢時表示,就各社區會堂設施升級的規劃,機電工程署現正 協助民政事務總署分階段更換各社區會堂的影音設備。其中鴨脷洲社區會堂更換工程已於 今年一月完成;海怡社區中心預計於今年十二月內完成;利東社區會堂預計於明年1月內 完成;華貴社區會堂預計於明年內完成;赤柱社區會堂計劃於明年申請撥款更換。

居民支持更新設備

南區居民李女士接受《港紙》訪問時表示,現時當區很多社區會堂設施出現老化問題, 影響居民正常使用場地設施,例如地面不平、音響、投影儀、冷氣機、枱凳等設備,十分 支持當局盡快更換設備。她說﹕「有時去觀看表演時都會遇到音響壞嘅情況,會覺得掃 興。」

另一居民梁先生也支持更換設備,他說﹕「的而且確是經常有壞嘅情況出現,係時候 更換。」但他認為除了更換設備外,場地工作人員的培訓也很重要,「有時用啲設備唔識用, 問在場當值的工作人員都唔識用,舊嘅設備已經係咁,如果換左新嘅,唔知會唔會更加難 用!」

海怡社區中心預計於今年十二月內完成設備更新工程

那天,我心中煩悶,獨自乘船從中環碼頭前往南丫島, 渴望在這片離島區尋得片刻安寧。漫步在狹窄的小巷裏, 陽光透過繁茂的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空氣中彌漫著鹹鹹 的海味,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我漫無目的地走著,突 然被一扇藍色的窗戶吸引,窗前懸掛著一串紫色金屬風鈴, 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欣喜。

「好可惜呀,這麼漂亮的風鈴,現在卻沒有風。」我 輕聲歎息,滿心惋惜。

「噓,它在睡覺。」不遠處,一位白髮老人微笑著說 道。她坐在門口的 鞦韆 躺椅上,手中捧著一本翻舊的書。 讓我驚訝的是,她的外貌是歐洲人,卻說著流利的漢語。

「睡覺?」我驚愕,滿心疑惑,再次望向那串風鈴。

「是的,它在等待風的召喚。」老人輕輕撫摸著發黃 的書本,緩緩說道,「風起了,它就活了。」

她的話喚起了我的回憶。小時候,我特別喜歡風鈴。 記憶中,第一個風鈴是父親用竹子親手製作的,掛在老宅 的窗前。每個夜晚,我坐在靠窗的書桌前,風鈴聲伴我閱 讀寫作。後來,父親離世,我將他做的風鈴一直帶在身邊。

雖然竹制風鈴的聲音不算清脆,卻仿佛是父親在耳邊的叮 嚀。每當微風輕拂,風鈴輕輕響起,我似乎能聽見父親的 叮嚀從遠方傳來。

在外地讀書的歲月裏,友人送我一串用石子串成的小

遺失的雪人

熊佳林

雪花一片一片落下 像失散多年的親人 撲向久別的大地

這平庸的一生 我創造不了誰 我只能短暫地創造你 一雙流過淚的眼睛,融在雪裏 一把疼痛過的骨頭,化成了水

雪花飄落 人間像一張濡濕的白紙 顫巍巍地抖落水珠 在陽光底下曬乾

杳斷的書信,泥土之下的身軀 枯萎、腐敗、消融、新生,周而復始

當雪花覆蓋了山川、河流、土地 世界慢慢將我遺忘

當記憶中下過一場又一場雪 我也將世界遺忘

終有一場陽光,收走了你 終有一場大雪,也將掩蓋我

風 鈴

風鈴,這是我的第二串風鈴。相比竹子做的風鈴,石子風 鈴的聲音更加響亮。它成為我青春歲月的見證,叮鈴鈴地 回蕩著我的歡聲笑語,也承載著那些散漫的時光。

畢業後,同學們紛紛返回家鄉,而我獨自踏上新的旅 程,來到了一個海洋環繞的城市。青春的戀情破裂,我在 海邊痛哭,撿起海螺,做成了自己的風鈴。那清脆的叮噹 聲讓我在喧囂中找到片刻的寧靜。每當海浪拍打沙灘,海 螺發出的聲音讓我感動,閉上眼睛,感受孤獨的自由。這 是我的第三串風鈴。

隨著時間的流逝,城市生活的忙碌讓我逐漸遺忘了風 鈴的存在,心中那叮鈴聲卻如影隨形,時刻迴響。

就在我沉浸在回憶中,耳邊突然傳來「嘰嘰」的鳴叫。 抬眼一看,門廊上有一窩燕子,燕媽媽從遠處叼回食物, 小燕子們歡叫著,滿臉期待,仿佛它們的生命中也有不可 或缺的音符。

「可愛吧?」老人微笑著問,眼中滿是溫柔。

「可愛。」我回應,注視著小燕子,傾聽它們的聲音。

「風鈴聲會吵到小燕子,你聽,它們的聲音不也是如 風鈴般動聽嗎?」老人繼續說道。

我這才注意到窗前的風鈴沒有響,不是沒有風,而是 被一根細細的紫色繩子綁緊。

「風鈴在沉默中守候,而小燕子的鳴叫則是生命的音 符。」我思索片刻,輕聲回應。

「小燕子睡醒了。」老人說著將繫在風鈴上的繩子解 開。

「每個生命都有它的時機,外人不必打擾。」老人招 呼我坐下。

「喝杯茶嗎?」她為我倒了一杯茶,問道:「你喜歡 什麼?」

我一怔,已經很久沒有問過自己喜歡什麼了,這些年 為了生活忙碌奔波。

「我喜歡旅行,喜歡在不同的地方尋找靈感。」老 人笑了笑,指了指靠在牆上的畫板。「每個地方都有獨特 的故事,有時它們在我們心中沉睡,等待被尋到的那一瞬 間。」

「那些匆匆忙忙的人是尋不到的,唯獨那些心靜的人 才有緣。」老人微笑著說。

我若有所思地點頭。這時,起風了。微風吹來,風鈴 聲陣陣響起,小燕子也在低聲呢喃。

老人來自維也納,在巴黎擔任過漢語語言學教授,曾 經家境豐裕。中年喪偶之後,她開始全球遊走,遇到一個 喜歡的地方就住一段時間,畫一些風景畫,拍一些照片, 然後離開。她說,香港是她生活過的第二十八個城市。

歲月是醋

酸棗小孩

每年的初冬時節,母親都要釀醋。

紅薯是新下的,入水洗淨之後,鮮嫩的紅皮膚在初冬 陽光的撫摸下,綻露出幸福的光芒。間或有擦傷處,白的內 瓤顯出來,越發襯出紅的嬌豔,像不小心走光的處女羞紅了 臉。最後一大地鍋煮出來,全搗成了糊糊。美女已不復存在 矣。

在煮紅薯之前,要先把酵準備好。所謂的酵就是熬一大 地鍋玉米糊糊,把醋粬掰碎了放進去,再放一些蒸饃用的酵 餅,攪一攪,然後靜等它發酵。

醋粬是在夏天就做好了的。把麩皮像和麵一樣和成一塊 方方的、厚厚的土坯樣,用麻葉包裹了。然後用麥秸稈焐起 來,一星期左右的時間就發酵了,拿出來在太陽底下曬乾。

煮熟的紅薯是和許多糠搗作一處的,盛在一個長圓形 的大簸籮裏。攪拌均勻之後,把它們倒進缸堡裏(半截形 狀的缸),再倒進去已經發好的一大盆酵。這便是釀醋的原 料——醋渣了。

盛醋渣的缸堡是放在煤火坑上的,高溫可以提高發酵的 速度。當然,如果煤火坑不夠大,就放在地上,用許多麥秸 堆一個溫暖的巢出來,把缸堡放進去。

醋渣發酵的過程大約需要半月。母親每日都要翻攪兩 遍,防止它變壞。醋渣「熟」得好,釀出來的醋就醇正。是 否發酵成功是有標準的,掀開蓋在上面的塑膠布,一股濃濃 的醋味撲面而來,再用手撚一撮來放進嘴裏咂一咂,感覺不 苦不澀了,這就說明發酵工作到此結束,可以進行下一步工 序了。

下一步工序就是淋醋。準備三口大缸,是專門淋醋的 缸,因為每口缸的側底部都有一個孔。把幾根高粱稈插進孔 裏,插嚴實,釀好的醋水會從縫隙裏流出來。

三口大缸一字排開,斜支在兩條長凳子上。每口缸裏分 別倒進同等分量的醋渣。先倒一桶水(或更多,量醋渣多少 而定)到第一口缸裏,缸下放一個大而敦實的紅琉璃盆。開 始的時候,醋水唰唰而出,慢慢地,流量便減少了,像滴答 的雨聲。

當雨聲終止的時候,把這盆醋再倒進第二口缸裏。依 此,當第三口缸裏的醋也淋完後,頭遍醋就釀出來了。頭遍 醋是最好的醋——被稱為「頭醋」。只是用鼻子一嗅,那純 正的酸味便立馬沁入心脾,精神都為之一震。如果喝上一小 口,會酸得打哆嗦的。

頭遍醋淋完之後,再淋二遍醋,三遍醋。三遍醋淋完, 整個釀醋工程就結束了。

母親的醋釀下來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可是在我的記 憶裏,那釀醋的香氣卻彌漫在整個漫長的冬季。

冬日午後的陽光暖暖的,懶懶的,穿過那兩扇敞開著的 舊木門,斜斜地照進老屋的黃土地面上。在那道不規則的光 線裏,有細微的塵埃在輕舞。

老屋是寂靜的,像古寺,卻又泛著生活的原味。在這寂 靜的深處,醇香的醋汁一滴一滴跌落下來,「啵」的一聲, 然後停頓幾秒鐘,又「啵」的一聲,清亮剔透,像古寺廊 簷上掛著的雨滴,穿過蒼茫的時空,滴落在看似無限的光陰 裏。

小知識:婦女自強基金

為協助港島地區團體加深了解特區政府「婦女自強基金」的申請詳情, 香港島各界社會服務基金會 、香港島婦女聯會、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婦女事 務委會,十一月二十七日假香港島婦女聯會會所聯合舉辦交流會活動,並邀 請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屬下婦女團體代表出席,一同學習交流。

會上,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副理事長兼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香港島婦 女聯會主席金玲就「婦女自強基金」計劃作簡介,隨後由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高級項目統籌主任余淑萍詳細介紹撰寫計劃書的注意事項,並與與會者交流 申請經驗,最後由金玲主席及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總幹事徐景勝作交流總結。

婦女自強基金於二零二三年六月成立,旨在賦 能婦女,不論其年齡、職業、背景等,都能在各自 平台上盡展潛能,最終達到促進本港婦女發展的目 的。

政府高度重視婦女對社會的貢獻和支援婦女 的工作。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宣布增 加婦女事務委員會,用作促進婦女發展活動的未來 三年年度撥款,由400萬元大幅提高至1,000萬元,

成立「婦女自強基金」,資助民間項目支援婦女兼 顧就業和家庭、關注身心健康及釋放潛能。財政司 司長其後於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預留 1億元加強支持婦女發展及相關工作。政府運用這 筆額外撥款,由2023-24年度起的未來6年,將基 金每年撥款由1,000萬元提高至2,000萬元,以資 助婦女團體及相關非政府機構,推出適切的項目支 援本港婦女。

為加深了解地區治理工作,針對地區團體如何配合政府施政、服務地區、服務市民和港島地區關愛隊的運作情況,特首政策組組長黃元山率隊於十一月二十六 日到訪香港島各界聯合會(下稱港島聯),特別到港島南區進行調研,並與港島聯首長及屬下各地區委員會主席,就各區關愛隊及地區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冀能 攜手更好落實行政長官最新一期《施政報告》的相關施政方針。

港島聯理事長蘇長

荣 表示,港島聯通過加強屬下團體 和地區委員會的建設以及緊密與各區議會及關愛隊的合作, 形成了全面且有行動質量并具廣泛影響力的地區服務網絡。

未來港島聯將繼續為地區提供更高質量服務的同時,匯集 各界意見,向特區政府傳遞地區及基層聲音,並與有關部 門加強協作,支持特區政府完善地區治理。

港島聯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朱立威認為,關愛隊的 設立彰顯了特區政府對市民的關心與關懷,亦有助地區工 作者真正深入社區,希望政府能給予關愛隊更多支援,惠 及更多有需要人士。

港島聯副理事長兼灣仔地委會主席劉佩珊認為,地區 需要有更大的場地予各關愛隊共同使用,以加強資源運用。

她特別提到,鑒於灣仔區情有眾多單幢物業,需要政府支 援區內居民發展大廈法團。

港島聯副理事長兼東區地委會主席劉慶揚表示,留意 到地區有個別空置政府物業,因一些規例而未能批出予關 愛隊使用,希望政府能拆牆鬆綁,給予關愛隊一個集中的 工作地點,以便更好地為居民提供服務,

港島聯副理事長兼中西區地委會主席羅錦輝亦提到, 該區關愛隊缺乏場地營運,期望當局能考慮將已改用途的 政府場地撥予關愛隊作為服務中心,亦藉此給予區內有需 要的市民一個舒緩生活壓力的地方。

港島聯副理事長兼南區地委會主席彭兆基表示,目前 關愛隊的主要成員都屬義務工作人士,難以抽出時間出席

關愛隊的培訓課程,希望當局能夠彈性處理,比如轉為線 上進行,助使義工更易完成相關培訓 。

黃元山通過交流和聽取意見後,認為獲得了很多有建 設性的地區建議,期望大家能攜手協作,促進各項地區問 題改善解決,共同建設更美好香港。同場,特首政策組團 隊亦與南區關愛隊代表,包括南區鴨脷洲西邨關愛隊隊長 林玉珍,南區利東二關愛隊副隊長張展聰,以及南區鴨脷 洲北關愛隊隊員翁煒珊進行交流,了解關愛隊的營運情況 及難處。

期間多位代表提到,期望特區政府能通過中央政策, 推動政府跨部門協作,尤其推動房屋署及社會福利署,就 配對服務對象方面,進一步配合及支持關愛隊的工作。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