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44






香港重登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加拿大智庫菲沙研究所早前公布最新的《世界經濟自由度報告》,香港在165個經濟體中,由 去年第2,至今年重登榜首,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整體評分是8.58分,較去年增加了0.03分。
去年報告中排榜首的新加坡則跌落至第2。《港紙》訪問了立法會議員及從事金融背景的區議員, 了解他們的看法。
報告顯示香港重回正軌
港島東立法會議員梁熙接受《港紙》採訪時表示,正 如特首在《施政報告》結語所說,我們「不可妄自菲薄」。
香港具有很多的優勢,加上「香港人有智慧和經驗」,所 以在解決了政治紛爭、完善了選舉制度、填補了國安漏洞 後,社會全力聚焦於發展經濟,現時重回榜首絕對是顯示 了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以及行政長官帶領下,香港社會的 路線正確,成功回復正軌,值得慶賀。
聯通國際的優勢,一定能夠獲得不同形式排名的認同和肯 定。


梁熙指出,西方近年不斷抹黑香港,可是諷刺的是, 香港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不斷展現 出頑強的戰鬥精神。這次《世界經 濟自由度報告》亦是出自西方陣營 的研究團體,正好以西方的研究有 力地反駁了西方的抹黑,突出了他 們過去對香港指控的荒謬性。

從事金融投資的中西區區議員胡汶軒對《港紙》記者 表示,報告對本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反映香港自由市場 的優勢獲得國際認同。不過,這些 排名的讚譽只是錦上添花,政府的 態度和思路不會受排名影響,政策 決策亦不是以排名的考慮因素來權 衡和制定的。香港是長期享負盛名 的國際金融中心,一直以來都是世 界領先的。只要本港繼續做好工作,尤其發揮背靠祖國、
胡汶軒補充指,以他長期在金融圈的工作經驗來看, 不少外商都會參考和研究各類型的排名,成為他們決策例 如決定區域總部所在地的因素之一。惟這方面的因素未必 是最關鍵的,畢竟不同排名都只能反映某一領域的情況, 並不是全局的判斷。外商亦不會只因為個別排名來改變既 定戰略發展與投資方向。「除了經濟自由度以外,環球整 體未來的商業機遇與發展趨勢、政府政策的優惠力度、對 本地及其輻射市場的憧憬,這些都是外商會考慮的一籃子 決策因素之內。」因此他認為相關評估對外資對本港「信 心」的影響有限。
參考內地經驗 加強拓展市場及搶人才
據悉,相關報告在5個評估大項中,香港在「國際貿 易自由」方面繼續排首位,「監管」方面亦升2名至榜首; 至於「穩健貨幣」方面雖然分數微跌,但亦從去年第12名 攀升至今年排第3;「政府規模」方面從第21跌至排45, 較去年跌0.58分;「法律制度和產權」繼續排第21。
報告提到,香港雖然排名重回首位,但分數在4年之 間,從9.05分急跌至8.58分,顯示香港在經濟和其他自由 度下降的跡象,繼續敲響警鐘。
對於本港未來發展方向,梁熙認為,隨著西方加強打 擊香港駐外的經貿辦,當局需要考慮如何整合現有資源, 並加強向國家「一帶一路」伙伴國的布局,以加強開拓相 關市場。
此外,過去梁熙亦曾建議,當局可進一步改革招商引 資的制度,例如參考內地的經驗,就商界成功推薦企業落 戶香港、在香港產生稅務收益等不同階段,都可以給予一 定的獎勵金額,以鼓勵企業加強對外宣傳香港,並搶奪企 業及人才來港。
胡汶軒則認為政府需進一步加強「搶人才」,他表示: 「發展經濟的關鍵始終在於人才。但政府至今對人才引進 的態度仍是傾向塑造招攬人才的有利條件,然後『等人才 上門』。浙江、湖北等省市已經用『即來即議』 、『一人 一策』的方式招攬人才。」
胡汶軒建議政府優先從「人才清單」著手,對於推動 「八大中心」的所需人才,優先採取「一人一策」的措施 來提升人才吸引力。各個政策局應該主動聯繫業界,就他 們所需人力資源,編制一份所屬領域的「人才採購清單」, 人才服務辦公室將擔當橋樑角色,了解該申請人在薪酬、 福利待遇、家庭生活配套等各方面需求後,由政府各相關 部門研究如何滿足,整理出一個客製化的招攬方案。
八十後教師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發表2024年施政報告,當中對教育有一定著墨,這與中小 學幼稚園教師有直接關係的有哪些?李家超在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的演辭時,與教育 有關的有以下2段:
第113段提到,教育局會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推動數字教育, 亦會更新初中科學科課程,並支援教師使用人工智能教學。第114段提到,政府會 撥款20億元設立教師專業發展基金,支持教師專業長遠發展,持續優化教師培訓及 交流項目;亦會撥款約4.7億元強化英語、普通話和其他語言的學與教,以及加強照 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繼續為有經濟需要的學童提供書簿津貼等資助。
筆者再詳細閱讀施政報告附篇,當中第5章——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有 詳細提及由教育局負責的項目,簡要包括:
1.更新初中科學科課程,做好中小學階段銜接;
2.於初中科學科推動人工智能教學;
3.舉行有關「應用人工智能於語文及其他科目的教學」 的國際高峰會和舉辦教師工作坊;
4.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緊貼創新科技及數字教育的 發展,並加強資訊科技教育到校支援服務;
5.與香港教育城協作,進一步推動學界善用電子工具 (包括人工智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學習人工智能和運 算思維相關知識技能的網上學習平台;
6.加強學校善用校本學生人才庫,推動有潛質的學生 參與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相關的比賽及培訓;
7.進一步完善學校資訊科技基礎設施,包括延長資助 學校「電子學習撥款計劃」,繼續推展「電子學習配套計劃」 等;
8.撥款20億元設立教師專業發展基金,持續優化及開 展教師培訓及交流項目;
9.與華南師範大學合作,為香港教師制訂培訓計劃;
10.推薦教師參與國家教育部及內地不同院校或教育部 門舉辦的培訓;
11.加強有關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的培訓;
12.繼續透過語文基金資助中、小學所有現職及準教師 參加「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
13.提供更多機會讓教師參與內地及國際性研討會,說 好香港教育的故事;
14.與本地師資培訓大學協作進行教育研究,並推動學 校參與,加強教研風氣;
15.繼續推廣《教師專業操守指引》,由2024/25學年 起,於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增設「新秀教師獎」及「創新 教育獎」;
16.透過新設的「檢定教員電子登記冊」及重整「註冊 教師資料庫」,以更全面及準確掌握註冊教師的最新資料;
17.拓展「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的質和量, 加強兩地教師合作範疇及支援模式,提升專業能量;
18.設立「i-Journey」獎學金,鼓勵教師參與海外交流 及培訓活動,拓寬眼界;
19.以先導計劃形式舉辦為期三年的「領航教師及校長 培訓計劃」,每年招募50位具潛質的教師及校長,由內地 經驗導師及本地導師共同培訓,發掘教育領航人才;
20.在2024/25學年,為公帑資助中小學(包括特殊學 校)開展一系列強化英語的學與教支援項目;
21.為公帑資助中小學(包括特殊學校)提供津貼,加 強普通話學習氛圍;
22.邀請學校申請額外資源,為初中級別學生提供學習 「其他語言」的機會,豐富學習經歷;

23.推出多項措施提升法團校董會的學校管治效能;
24.由2026/27學年開始,於小五下學期呈分試加入 體育科,並在此前為體育科教師提供專業培訓和舉辦家長 講座;
25.加強推廣劍擊等運動,鼓勵中小學參加學校體推 廣計劃;
26.研究措施減輕家長每年購買教科書的開支; 27.繼續推展「粵港姊妹幼稚園交流計劃」,在 2024/25學年增加至100所。
從以上27個項目中,可看到特區政府在推動STEAM 教育、教師專業培訓與成長、學生語文能力發展、香港 與內地專業交流等方面,有較多較具體的政策實踐方向。 隨著當局越來越重視教師專業發展,我們也應加強裝備自 己,迎接新挑戰。在未來,對培養學生二十一世紀技能, 加強語文能力,培育創新思維等方面做好我們的工作。

當局研於干諾道西天橋底近嘉安街位置增加電單車泊位

山道天橋休憩處2022年 翻新後,也善用橋底空 地,提供居民休憩的地方

中西區擬優化橋底空間 改作泊車及增加電動車充電位
中西區長期因欠缺合適的泊車位置,非法泊車情況頗為嚴重。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近日,一眾 區議員在議會內再次專門進行研討,研討的主題是將干諾道中及干諾道西天橋底位置改作泊車位(部 分用作電動車充電站)及興建簡單社區設施。
區內泊位及電動車位不足
中西區區議員馮家亮表示,現時區內電動車充電位仍 然不足,為了配合政府近年推動的減少碳排放政策,除了 干諾道中或干諾道西天橋底外,應考慮於現有的公眾泊車 位置增加電動車充電樁,或部門之間在相關配套上協助屋 苑安裝充電設施,方便更多市民轉為使用電動車。
中西區區議員楊學明表示,早於2009年,中西區區議 會已建議於干諾道西毗鄰東邊街的天橋下興建停車場予貨 車停泊,並於2015年正式啟用。他指出,鄰近的海味街、 批發商、鹹魚欄及米行的店舖均會透過貨車上落貨,貨車 如在路邊停泊,會造成交通隱患,停車場啟用後提供約30 多個貨車泊位,有助舒緩情況,對整個貨車業界帶來很大 幫助。因此,現時政府在「全力拼經濟」的大環境下,若 找到更多地方興建泊位,真正做到「地盡其用」,對提振 地區經濟能帶來更大幫助。
中西區區議員楊開永表示,位於無限極廣場對開的天 橋底下空地位置丟空多年,市民經過天橋都可以看到。過 去區議會曾提出該處用作社區設施,譬如休憩用地、會議 室、會客廳等,惟後來不了了之,也不知道有關部門是否 有跟進,希望善用該處空地,用來服務市民。
中西區區議員金玲也認為,許多地區團體、大廈法團 都面臨場地不足問題。她建議政府可採用先導計劃,先以 一、兩處橋底位置,興建一些密閉式社區設施,用作臨時
社區設施、會議室、康樂設施等,供關愛隊、法團及非牟 利團體舉辦活動。另外,若干諾道西位置不足以興建停車 場,可以考慮用咪錶或其他形式增加泊位。
中西區區議員陳建強認為,中西區泊車問題困擾多年, 現時電動車也愈來愈普及,要考慮更新現有泊車位置的充 電設施,以及不同品牌充電裝置插頭不同的問題。他建議 政府也要衡量開支平衡問題,推動電動車普及、提供補貼 的同時,應考慮一個合理的充電收費價錢,讓居民可利用 公共的停車位充電之餘,也為政府增加基本收益。
署方需進一步研究
就可否於干諾道西天橋底增建泊車位一事,運輸署回 應指,經研究後,由於干諾道西天橋橋柱相距不遠,只有 大約30米,在橋柱之間加上太多停車場的車輛出入口,將 會嚴重影響交通,故不能在每段橋柱之間加設泊車位。雖 然如此,運輸署現正研究可否於干諾道西近嘉安街路口附 近,加設電單車泊車位及行人過路設施供駕駛者使用。署 方會與相關部門商討技術的可行性,若技術上可行,會開 展詳細設計及進行地區諮詢。

上環近海味街有不少 商戶以貨車上落貨
同時,政府正推動逐步把部分加油站轉型為快速充電 站或油電站。政府於去年11月發信邀請營運商提交油站加 裝快速充電設施的初步建議書,一共收到99個油站的初步 建議書;並於今年3月及6月發信邀請其中83個油站提交 詳細設計建議書,當中位於中西區的油站佔五個,牽涉35 個充電器,預計於 2025 年落成。
干諾道西天橋底 小型貨車停車場

另一方面,就中西區內的電動車充電設施問題,環保 署回覆指,政府積極推動電動車充電網絡的擴展,目標是 在2027年年中前,將香港公共和私人停車位配備充電基礎 設施的總數提升至約200,000個。在「EV 屋苑充電易資助 計劃」下,中西區內有110個私人屋苑的申請已獲環保署 批核,為其停車場合資格停車位加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 共涉及約11,000個停車位。至於公共充電網絡方面,中西 區現有約440個電動車公共充電器,主要集中在林士街停 車場、堅尼地城停車場、金鐘道政府合署、天星停車場及 大會堂停車場。
干諾道西天橋底近嘉安街位置現時也有電 單車泊位,當局研究在附近空地增加泊位


綻放新時代女性魅力 展示未來四大工作方向
香港中西區婦女會在十月十八日於中環8號碼頭香港 海事博物館舉辦「成立24周年暨第九屆執行委員會就職典 禮及優秀義工嘉許禮」。會慶以「繁花之夜」為主題,新 一屆執委身穿中國傳統服飾集體亮相,攜手會員和嘉賓朋 友展示才藝,合唱會歌「紫荊芳菲滿香江」,盡情綻放新 時代女性魅力。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中聯辦港島工作部副部長 楊成偉、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梁子琪等出席主禮,與中西 區各界領袖、區議員、婦女會執委和傑出義工超過200人 共同慶祝。香港中西區婦女會新一 屆執委,在葉劉淑儀監誓下莊嚴宣 誓,並展示「婦女力量」「共建社區」 「關心青年」「家庭支援」等未來 四大工作方向。
梁子琪致辭時表示,中西區婦


香港中西區婦女會「繁花之夜」會慶 梁子琪 趙華娟

女會是中西區民政事務處的長期合作夥伴,在完善地區治 理和組織關愛隊方面,婦女會積極踴躍參與,做得非常好。
香港中西區婦女會主席趙華娟則表示,在香港由治及 興新階段,中西區婦女會將繼續投 身香港改革發展,勇於擔當、積極 作為,為婦女、家庭和社區提供更 多服務,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貢獻巾幗智慧和力量。

當日活動特別嘉許了60多位優 秀婦女義工,她們在社區服務中表現卓越,貢獻良多,展 示了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些義工的努力不僅增強了社區的 凝聚力,也樹立了榜樣。義工林女士向《港紙》記者表示, 十分高興得到肯定,今後亦會繼續努力服務社區。中西區 婦女會亦表示,將繼續支持和推動義工服務,為社區發展 作出更大貢獻。

「香港美酒佳餚巡禮」
匯聚全球頂級佳釀美饌
全城期待,每年一度的「香港美酒佳餚巡禮」於十月廿三至廿七日在 中環海濱活動空間舉行。今年參展陣容超越去年,有多達300個來自35 個國家和地區的美酒和美食攤位,匯聚全球頂級佳釀美饌,吸引全城饕客 和品酒愛好者聚首一堂,把酒言歡,品嚐風味佳餚。現場更有精彩表演為 這場城中美食盛事增添活力,讓參加者在維多利亞港璀璨夜色下,度過美 好時光。
特色展區匯聚星級滋味
是次巡禮推出多個全新特色展區,其中「名饌薈」邀請了12間來自 米芝蓮星級食府、必比登推介餐廳,以及入選「亞洲50佳酒吧」的名廚和 調酒師,精心設計是次巡禮尊享的珍饈百味。今年亦增設「威士忌及氈酒」 專區,網羅各國屢獲殊榮的優質品牌,讓參加者沉醉於佳釀的醇香之中。
周末鬼馬派對 贏取豐富獎品
萬聖節前的周末,十月廿六至廿七日一連兩天更會舉行「周末鬼馬派 對」,以萬聖節裝扮入場,即有機會獲贈「品味券」等禮品。而且晚上6 時後,更會有打扮成嘩鬼的演藝人員在場內現身,與市民玩小遊戲,與至 親好友投入美酒佳餚的狂熱氣氛。
悠揚樂韻伴著美酒佳餚
除了主舞台的「黃昏美酒薈」和「夜幕音樂表演」,今年場內更設有 「小舞台」,市民可一邊在悠閒氣氛享用美酒及美食,一邊欣賞街頭音樂 演唱,共度愉快下午。

新一屆執委在葉劉淑儀監誓下莊嚴宣誓

表演現場

日期及時間
10月23日(星期三)︰晚上7:30至11:00 10月24日至25日(星期四至五)︰下午4:00至晚上11:00 10月26日至27日(星期六至日)︰中午12:00至晚上11:00
門票
成人$40
3 至 12 歲小童及 65 歲或以上長者$20
3 歲以下兒童免費入場

品味通行證



$400 品味通行證
內含14張品味券(價值港幣$350)
1隻酒杯(價值港幣$210)
$200品味通行證
內含8 張品味券(價值港幣$200)


(用作於場內任何攤位兌換品嚐食物和葡萄酒的體驗)

國慶75周年制服團隊步操匯演暨嘉年華舉行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由香港灣仔 區各界協會主辦,灣仔民政事務處及警務處灣仔警區協辦 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制服團隊步操匯演暨 嘉年華」早前在灣仔修頓球場進行制服團隊步操匯演,並 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張趙凱渝擔任檢閱官。
步操匯演首先由灣仔區少年警訊支會佛教黃鳳翎中學 的步操隊伍擔任持旗手,持旗進場,並奏唱國歌。檢閱官 張趙凱渝為活動致辭時指,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籌辦超過 400項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活動,在社區增添 歡樂氣氛,並特別重視與青少年的活動,希望藉此加深青 少年認識國家發展、認識國家成就和加強對國家的歸屬感 與自豪感。
張趙凱渝強調,步操參加者來自 中學或青年步操團體,大家都是年輕 人、小學生甚至是幼稚園生,他們在 香港警務處灣仔警區指導下,展示了 氣勢雄壯、自信和威武的步操。她說,

張趙凱渝冀與眾同樂
中式步操強調整齊劃一、團結,每個動作講求鏗鏘有力, 她讚賞參加者的認真與投入程度感。
張趙凱渝表示,除了參加慶祝活動外,大家還可細心 欣賞遍布全港各區的國慶裝置。特區政府在國慶75周年於 全港掛上不少國旗區旗,展示別出心裁的城市布置,規模 是歷年之冠,希望大家可與親朋戚友一同「打卡」。
隨即檢閱各隊參與步操的制服團隊,並觀看會操。據 了解,參與步操匯演的各支團隊包括香港交通安全隊的寶 血女子中學A隊、寶血女子中學B隊、新會商會陳白沙紀 念中學隊、培僑國際幼稚園暨幼兒園隊、明我幼稚園(港 島校)隊和欣苗幼稚園隊、聖公會聖雅各小學隊,以及香 港女童軍總會港島第19女童軍隊、香港民眾安全服務隊少 年團、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香港海事少年團等隊伍。
活動現場亦設有多個特色活動攤位,透過嘉年華的方 式,與社區同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灣仔辦首屆大灣區躲避盤國慶盃 500人同場爭鋒
十月十九日,「大灣區躲避盤國慶盃」邀請賽於灣仔公園足球場舉行,是次活動更請來來自內地及澳門的 躲避盤隊伍一同作賽。比賽有超過30支隊伍、逾500人到場參與,以分組賽及淘汰賽制形式進行,確保參賽隊 伍有足夠機會發揮。比賽自上午起一直到晚上才分出勝負,最後小學組由啟基學校(港島)奪冠,「順德飛龍」 榮獲亞軍、天主教聖華學校獲得季軍;中學組則由中華基督教會扶輪中學奪冠,萬鈞滙知中學得亞軍、澳門海 星中學獲得季軍。
此次活動主題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推動灣仔地區的新興運動發展,由香港灣仔區各界 協會、灣仔青年聯會、中國香港新興體育活動聯合會主辦、多個團體協辦。
佛山市順德區飛盤運動協會在今次比賽中專程派出兩支小學組別隊伍「順德飛龍」及「順德高飛」參賽, 並獲得亞軍。該會會長高俊文指,今次比賽是他參與過規模最大的香港躲避盤比賽,不但場地良好、賽制刺激, 而且亦獲益良多,將會總結經驗並作出改進,「例如這次我們的隊服沒有隊員號碼,這點是在香港比賽時才發 現的。」他亦期望香港的隊伍之後到內地作賽及交流。
澳門則派出小學組別及中學組別隊伍參賽,並在中學組別有所斬獲。領隊老師梁永康指,十分高興有機會 一同參與比賽。他表示,躲避盤是一個契機,相信透過躲避盤有助聯合內地港澳青年一同互相扶持、共同進步。
活動亦獲多名嘉賓到場支持。立法會議員梁熙在比賽期間到現場為同學們打氣,並與內地及澳門隊伍進行 交流;立法會議員蘇長 荣、郭偉強向內地隊伍送上感謝狀,並為得獎健兒頒獎;主辦方代表、香港灣仔區各界 協會會長鄭承峰致辭時指,將致力推廣灣仔地區的新興運動發展,鼓勵及推動更多青少年參與愛國愛港的社區 活動,促進社區發展得更和諧、更健康及更富活力。

比賽有超過500名參賽者到場參與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灣仔區一連4天 舉行「灣仔區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節」,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其中包括 「大師傅藝——戲服展覽」、傳統手工藝工作坊和中國傳統文化大舞台等活動。
此次活動由香港灣仔區各界協會與紫荊社合辦,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協辦, 十月十四日至十七日在銅鑼灣摩頓台活動中心舉行。大會展出了不少經典戲服, 展示了戲服潮流發展和不同時代的粵劇老倌對戲服質量的追求。此外,文化藝術 節準備多個精彩演出,獻上包括粵曲演唱、金曲、舞蹈、樂器等。
籌委會主席蔡呈祥發表致辭,強調了香港與祖國的深厚情感以及文化傳承 的使命感,盼能一同推廣這珍貴的傳統文化,共同為文化傳承奉獻一分力量。紫 荊社主席周潔冰指,香港是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都會,相信今次成功舉辦傳統文 化藝術節的經驗,將有助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舞台發揚光大,還能讓廣大市民近 距離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共同傳承和弘揚中國獨特的傳統文化。
灣仔青年聯會將於十月三十日(星期三)舉行「灣仔 青年聯會成立典禮」,並安排第一屆理事就職,成立後隨 即在三十一日(星期四)及十一月一日(星期五)一連兩 日舉行「灣仔Halloween青年創意市集」,旨在為青年提 供創業發展機會。灣仔青年聯會成立後,將會成為灣仔區 內最具規模的非牟利青年服務機構。
據悉,灣仔青年聯會將於十月三十日下午五時起,在 香港灣仔港灣道28號灣景中心平台舉行成立典禮,屆時將 由灣仔青年大使男藝人譚永浩及女歌手范明熙聯合出演音 樂舞台劇,講述灣仔青年聯會的宗旨及未來發展方向。
在成立後的十月三十一日,正值「萬聖節」前夕,為 配合青年興趣及需要、推動地區經濟發展,以及展現社區 對青年的支持及關愛、包括為青年提供創業發展空間及銷 售渠道等,灣仔青年聯會將隨即舉辦「灣仔Halloween青 年創意市集」。



市集將會在灣景中心平台繼續舉行,據悉市集將設超 過18個攤位,內容涵概多種商品,包括香水、香薰、特 色明信片、自主設計飾品等,當然亦少不了文創產品!相 信屆時可以看到青年們的創意,有興趣的朋友記得去尋寶 啦!
灣仔青年聯會成立典禮
日期:二零二四年十月三十日(星期三)
時間:下午五時到晚上八時
地點:灣仔港灣道28號灣景中心平台 灣仔Halloween青年創意市集
日期:二零二四年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 月一日(星期四至五)
時間:上午十一時到晚上八時


地點:灣仔港灣道28號灣景中心平台



















料六億用於介紹北都人工島 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指北部都會區「將逐漸進入收成期」,未來5年房屋單位落成入夥,基建進展良 好,政府會陸續發展大學教育城、產業園區、試行「片區開發」模式。而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透露當局擬 在灣仔北海濱用地興建大型建設計劃展館,向市民介紹包括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等大型建設計劃。展館料 佔地5000平方米、樓高3至4層,預計明年動工、2027年啟用,造價約6億元。
興建「展館」介紹北都和人工島的概念,源於李家超去年《施政報告》。發展局日前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 會提交的文件指,政府正積極籌劃在灣仔北海濱用地興建展館。有關用地位於分域碼頭街,演藝學院對面,地盤 面積約5,000平方米。選址獲北部都會區轄下推廣及公眾參與小組委員會的支持,認為用地位處市中心,能便利 本地、內地和海外訪客。
發展局透露,正進行技術研究,審視發展規模和整體布局等,初步建議展館樓高約3至4層,總樓面面積約 8,000至10,000平方米。展館會採用現代簡約風格和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設有多個展區,以「創新互動多元」 形式,讓市民體驗北都和人工島的「內通外連和潛力無限」。當局表示,展館將長期設置,並會適時更新展覽內容。
局方預料2025年展開工程,展館最快可於2027年啟用。展館將長期設置,並會適時更新展覽內容。大型 建設計劃展館建造費約6億至7億元,主要包括展館設計、建造及系統裝置等費用。



港鐵炮台山站

市民:係唔係車站的設計失誤?

區議會:建議港鐵在炮台山站增設新出入口及 升降台,方便乘客出入!

市民遊客攜行李爬樓梯 直言
港鐵炮台山站是全港最繁忙車站之一,每天 有數以百計的乘客利用該站出入,然而惟炮台山 站一直沒有升降機來往大堂同地面,是全港鐵路 網絡唯一出現這個情況的車站。雖然政府將於 2027年第三季興建客用升降機連接港鐵炮台山 站,不過有街坊及區議員反映,目前市民的需求 很大,希望加建扶手電梯、升降台,為長者、傷 殘人士、需攜帶大型行李的乘客帶來方便。《港 紙》記者與東區區議員李莉、賴暖新來到炮台山 地鐵站內實地考察調研。
寶馬山行人通道系統

興建客用升降機連接港鐵炮台山站 2020年8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授權路政署興建 寶馬山行人通道系統,計劃當中包括興建客用升降機連接 港鐵炮台山站。目前相關工程正在進行中,預計將於 2027 年第三季完成。
賴暖新接受《港紙》採訪時表示,「2027年能否如期 完成工程設施是一個未知數。炮台山地鐵站附近的樓宇設 施較舊,基本超過了50年,這裏居住著許多長者,上落地 鐵站十分不方便。期望地鐵站能在 短期內協助解決長者群體的需求, 如加裝上升降台及扶手電梯,更加 便於周邊長者出行。」
記者查閱東區區議會交通運輸 委員會會議討論文件(文件編號: 17/24),港鐵有就該問題做出回應,「炮台山站為早期設 計的車站之一,與其他大部份位於巿區或於較早期設計的 車站設計一樣,基於歷史因素或不同程度的地理限制,出

李莉表示,「在早前,東區區議會交通運輸委員會也 曾就上述議題展開討論,區議會很 重視該區的交通便利問題。」她提 出了兩個建議:一是希望港鐵能夠 在出口裝上升降台。儘管在炮台山 B出入口設有輪椅輔助車,但該機 器已是四五十年代產物了,有需要 的乘客聯絡車站職員需要一定的時間,希望能夠更新換代, 裝上電梯及電動升降台,最高效幫助到市民;二是建議炮 台山地鐵站加建扶手電梯。其位置是有足夠的寬度加建扶 手電梯的。她同時表示加建升降機需要一定時間成本,而 加建扶手電梯用時較短,且也可疏導之後建成的升降機的 壓力。

經常在炮台山站乘車的施女士接受《港紙》採訪時則 表示:「人年紀大了以後,膝蓋痛,平時要出行也只能慢 慢一階一階行,真係好辛苦!但都冇計了。」她聽聞區議 員的建議方案後表示認同,同時希望工程可以加快推進, 方便住在這區的「老友記」。
期望炮台山站增設新出入口
《港紙》記者在炮台山地鐵站現場發現,除了市民之 外,炮台山地鐵站不乏出現遊客大包小包提行李上落,出 了地鐵站之後,亦要繼續通過路面馬路去往附近的酒店, 亦與許多市民相擠緩慢通過街道,十分不方便。
根據此前《明報》報導,香港政府早在 1980 年代初,
已經在英皇道嘉信大廈地下和地庫(七海商業中心)預留 位置給日後興建炮台山車站新出入口。翻查東區區議會文 件,東區區議會轄下的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曾經在 2008 年12月18日提出文件,討論在炮台山站增設第三及第四 個乘客進出口的議程。
賴暖新表示,「炮台山地鐵站附近有眾多酒店,亦是 許多旅客居住港島的酒店的選擇之一,振興旅遊業,讓遊 客留宿香港,那炮台山站的交通便利上就應更加完善。不 然在人流又大,又只有兩個出入口的情況下,遊客亦會產 生負面的宣傳與影響。建議港鐵進行利用這個預留區作為 新出入口的可行性研究,舒緩人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