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紙 HKI POST - 第140期

Page 1


禁餵野鴿條例生效

野鴿盤踞

警示標語

葉亦楠(右四)、張嘉恩(右三)

早前聯同多個政府部門人員現場視察

有閉路電視拍攝到非法餵鴿行為,惟當局未能用作檢控證據

有市民使用樓道時,都加快腳步,避免「中頭獎」

政府八月一日起修例,擴展禁止餵飼野生動物的規定 至涵蓋野鴿。惟有市民投訴,位於中環街市近皇后大道中 的門口,一條接駁中環天橋的樓梯仍然有人餵飼野鴿,令 該處野鴿聚集,衞生情況惡劣。

中西區區議員張嘉恩接受《港紙》訪問時表示,該地點多年 來 不少市民都發現有人非法餵飼野鴿,導致大量野鴿聚集該處燈 槽頂部、樓道或欄杆處以及樹木處,大量鴿糞令衞生環境惡劣, 不時有人經過不幸「中頭獎」。

為解決此問題,過去該處燈槽頂部曾經加裝鳥刺,以防止白 鴿進入停留,惟後來因不人道原因而拆除,白鴿 則 因 有 非法餵飼 仍 聚集該處。近日就有關情況,中西區區議員羅錦輝、葉亦楠以 及張嘉恩再次約見政府多個部門人員到現場視察,在一些線槽位 發現有白鴿屍體,相關情況令人堪憂。他們 建議當局加強清潔, 並希望政府能有一次跨部門合作執法行動,以改善有關情況。

市民不時「中頭獎」

葉亦楠向記者表示,多年來不少街坊目擊不只一個人,有男 有女在該處非法餵鴿,可能早上下午都會有人來餵,午膳時間不 少市民經過都會成為「中頭獎」的受害者。「而且白鴿經過亦都 不怕人,依然停留,對大家生活其實好大影響。中環街市亦有街 坊告訴我們,在對面街頭其實都有安裝閉路電視以監察非法拋棄 垃圾行為,而該閉路電視也拍攝到有市民非法餵鴿的情況,惟部 門卻表示片段不能用作檢控證據,只能夠用作推測非法餵鴿的行 為模式。」葉亦楠說。

張嘉恩表示,由於該位置路權問題,各處位置均屬不同持 份 者管理,如樓梯的 擁有 權屬於運輸署;樓梯的欄杆、天花槽的管 理權是機電署轄下承辦商公司管理;非法餵飼野鴿的執法權由食 環署人員處理。「變相如果真的想要執法的話,可能需要機電署 及其承辦商、運輸署、食環署、甚至漁護署、樹木辦等多個部門 聯合行動才有機會處理。」她說。

羅錦輝指出,今年 八 月 日起,野鴿被列作受法例規管的動 物之一,禁止市民餵飼。非法餵飼最高刑罰提升至10萬元,並 監禁1年,同時設有定額罰款機制,金額訂為5,000元。他相信 有關阻嚇性機制有助解決社區野鴿聚集及衍生的衞生問題,同時 他也希望部門加強巡查有關餵鴿黑點。

區議員倡加裝CCTV 以加強阻嚇力

記者到現場視察,發現的確有大量野鴿聚集該處,儘管當局 在該處加強了清潔,仍然有少陣異味傳出。現場有橫額展示政府 八月一日禁止餵飼野鴿的條例及罰則。在天花燈槽位,記者發現 雖然設立了護欄,仍有不少白鴿進入停留該處,地面遺留了鴿糞。

市民林先生接受訪問時表示,曾經見過有人經過該處時從袋 裏掏出疑似白米掉到地上,隨即引來一大批白鴿前往該處。他形 容非常恐怖,十分影響衞生及市容,希望當局可以正視。

張嘉恩表示,除了聯合執法行動,當局可能都需要大量人手 埋伏,或安排便裝人員巡邏執法。同時,她也建議當局考慮加裝 360度閉路電視,並增加「24小時監控非法餵鴿行為」的警示牌, 以加強阻嚇力。

本月十八日,大量野鴿聚集天橋梯道,途人避之則吉

儘管有護欄,野鴿依然進 入燈槽頂部停留

中環街市鴿患依舊

滿是鳥糞,衞生情況堪憂

記者到訪當日,發現原有拍攝天橋的閉路電視疑似已被移走,暫未知原因

中西區民政事務處已於堅尼地城新海旁增設更明顯的告示牌

遊客「打卡」成風 衍生 道路安全隱患

爹核士街與科士街交界

中西區是熱門旅遊地點之一,自香港全面恢復通關以來,訪港旅客數量不斷上升,每天都有大 量遊客到區內各處遊覽及「打卡」。有更多遊客到訪香港,推動 本港 旅遊業發展,有助經濟增長, 然而,多位區議員近期接獲區內市民反映,指部分遊客「打卡」行為罔顧道路及交通安全,增加了 安全隱患。有見及此,中西區區議會在日前召開的2024第四次交通運輸委員會會議上,便聯同中 西區民政事務處、運輸署、警務處中區警區及西區警區等多個政府部門積極討論解決方案。

區議員:建議加強宣傳教育

中西區區議員金玲表示, 「打卡」的遊客是來自世界各地, 所以在宣傳交通安全時,可考慮 印製多種語言的宣傳單張,除了 繁簡中文和英文外,亦有需要包 括日文、韓文及其他東南亞語言。

同時,金玲認為中西區打卡點興 起可歸因於「小紅書」的推薦,所以亦可考慮向「小紅書」 等社交平台上的博主進行宣傳教育。另外,她亦建議運輸 署在「打卡」熱點加裝提示牌提醒駕駛者注意旅客。

中西區區議員劉天正則建議從硬件入手,以「打卡」 熱點「石牆樹」(堅尼地城科士街與爹核士街交界)為例,

區議會文件顯示該位置的行人路有機會進行擴闊。若能成 事,便可在地面增設簡單標示,顯示行人路上的最佳拍攝 位置,旅客自然不會站出馬路拍照。

增選委員王嘉駿認為,單靠勸喻的功效並不足而阻止 險象橫生,故此建議警方增設舉報熱線,鼓勵市民舉報, 並加強執法,確保阻嚇性。然而此建議未獲與會者支持, 金玲認為,若果輕易將問題上升至執法層面,將產生衝突, 亦會影響到香港的經濟民生及旅 遊發展。劉天正則認為,「打卡」 問題應透過疏導的手法去處理,而 非採用投訴、舉報可能會激化矛 盾的方式,這樣才是真正能夠符 合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的做法。

中西區民政事務處一直有與警方合作於「打卡」點宣傳交通安全

當局:已採取相關措施

西區警區代表表示,在過去一段時間,已加派人手重 點針對西環堅尼地城海旁一帶的熱門「打卡」點情況作出 部署。而事實上,該段道路自2023年至2024年 6 月仍未 有錄得牽涉行人的交通意外。而同期,警方在該處共接獲 51宗涉及打卡活動的投訴,反映投訴數字未必反映事實。 而在硬件改善上,例如直接封路或建欄杆等措施,日後可 能會再與運輸署討論。而據警方了解,目前運輸署正計劃 於加多近街海濱長廊和「石牆樹」增設行人過路處,以進 一步保障行人及旅客安全。警方亦會定時派員了解交通和 行人狀況,有需要時會採取措施確保道路安全。

中西區民政事務處代表表示,一直有於不同打卡點作 宣傳工作,另外已應警方要求建議,在堅尼地城新海旁增 設更明顯的告示牌,提醒遊人注意安全。未來亦會在堅尼 地城新海旁增設指示牌,建議旅客可到加多近街海濱長廊 「打卡」,作疏導之效。另外亦有就行人過路處與運輸署 及路政署進行商討,希望於明年初落成。

火爆香港的頂級書畫展圓滿收官

最近,要說香港最近最火的展覽是什麼?那肯定是8 月23日至28日在會展中心展出的「今朝更好看——慶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名家作品展」!這個展覽火 爆到什麼程度呢?看看展覽現場就知道了。 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觀眾中有上至90高齡的耄耋 老者,有青少年學生及幼稚園兒童,還有腿腳不便坐著輪 椅來的。展廳從早到晚人頭攢動,部分大師名畫 被 團團圍

現場參觀的市民在展廳外排起了長龍

此次展覽由紫荊文化集團主辦,中國對外文化集團、 紫荊雜誌社承辦。

行政長官李家超為本次展覽題辭「筆精 墨妙,國盛民強」。展覽共展出120餘幅作品,其中來自 內地的100幅典藏精品多是出自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 吳冠中、關山月等一批現當代藝術大師的作品。這批經典 之作,是經國家文物局特別批准才得以首次來港展出,是 香港近年來舉辦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近現代中國書畫 名家名作展,殊為難得。

這次展覽是繼2022年7月紫荊文化集團舉辦「今朝 更好看——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藝術名家作品展」 之後,再次舉辦的「今朝更好看」大型書畫展覽。「今朝 更好看」寄託著人們對明天更美好的共同祝願。借中華人 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通過書畫藝術的方式回顧歷 史,更好地激勵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開 創美好未來的前行之路。

8月23日,香港島婦女聯會一眾成員參觀書畫展。圖為特區政府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中)與香港島婦女聯會成員合影 住,大家被大師們的作品深深吸引住。

「灣亮點」辦首期家居維修課程

關愛隊員學以致用服務社區

「灣亮點」關愛大廈服務計劃是灣仔社區的一項服務 計劃,其目的是為提高灣仔社區服務的覆蓋範圍及質量, 為社區居民解決生活家居問題提供支援,包括防火、防跌、 家居維修服務等。

「灣亮點」第一期家居小維修課程於日前在灣仔活 動中心舉行,活動 請來香港工程公正行檢測主任及驗樓師 林建輝講課,向報名參加的居民及關愛隊員講解常見的家 居維修情況,包括座厠水箱系統問題、油漆修復、櫃門門 鉸的 調校 和更換、家居維修工具種類講解及應用技巧、安 裝電視架,以及處理電箱及基本通渠等。林建耀指,家居 維修問題可大可小,但最起碼需耍讓居民或關愛隊員對問 題有基本概念,「例如工具,這些一定要分得清楚,不然 多跑幾遍、花時間尚算事小,最後出了意外就更『大件 事』。」

負責組織課程的香港展賢服務聯會主席周振傑則指, 今次課程主要是協助居民及關愛隊員掌握更多日常見到的 家居問題,「一年過去了,市民越來越認可關愛隊的存在, 在面對困難時亦會開始找關愛隊幫助。今後關愛隊所面對 的服務挑戰會更多元,今次的課程希望能為關愛隊員提供 一次『技能升級』,讓他們可以有更好的準備,回應居民 的求助。」他指,社區如有需要,香港展賢服務聯會將會

繼續開辦不同的維修課程。

家居小維修課程的成果很快便得到檢驗:8月23日, 軒尼詩關愛隊收到居民求助,指家中座厠出現漏水問題, 曾在課程中上堂的關愛隊員阿恆到場為居民解決相關問 題。

錢松嵒、魏紫熙、徐孅、尚尹礪、 宗靜草合畫的《天塹變通途》

潘天壽《百合花開滿堂紅》

市民參觀現場

阿恆笑言對此感到「驚喜」,因想不到這麼快便有機 會學以致用:「這亦反映課程很有實戰作用,希望未來有 更多類似的課程。」

除家居小維修課程外,「灣亮點」關愛大廈計劃包 括繼續免費推廣獨立煙霧感應器及家居防跌扶手,並新增 家居維修小服務,可協助有需要居民進行水電檢查、油漆 修復、維理門鎖等日常家居疑難雜症。此外,「灣亮點」 關愛大廈計劃獲潤愛同 行加盟,推行「萬家燈 火」計劃,將為有需要 家庭免費更換、安裝環 保LED燈膽。

目前「灣亮點」

關愛大廈計劃已獲區內 十六家物業管理公司支 持,灣仔區內市民如有 需要,亦可經二維碼選擇登記所需服務。

軒尼詩關愛隊員阿 恆上課後隨即協助 居民維修水箱

周振傑(中)指社區如有需要,將繼續開辦不同維修課程

有需要人士可經二維碼 申請相關所需服務

吳冠中《水鄉》

位於太原街(「 俗稱 玩具街」)、 以港式懷舊為裝修佈局的灣仔「 瀾之茶居 」, 一直以餐廳設計懷舊細緻、製作精美傳統點心同粵式小菜而聞名。近日,瀾之茶居 又有「 新搞作 」, 店 家 特別與日本圓谷製作有限公司合作,推出超人「Ultraman」

主題套餐,將懷舊飲茶文化與超人元素融合,讓食客享受精緻點心之餘,又可打卡。

超人主題盛宴以不同的超人劇集及怪獸為主題去設定菜式,當中既包括最經典 的「超人吉田」、「超人七星俠」,亦有「超人迪加 」、「超人雅古」等較新的超 人系列,其中超人兒童餐便是將白飯加上「咸蛋眼」,成為名副其實的「咸蛋超人」! 當然,主題更有各具特色的怪獸,例如將雙手為鉗的「巴魯坦星人」與炸蟹鉗進行 聯動,黑白分明的外星人「達達」則被做成同樣兼具黑與白的椰汁芝麻千層糕,而 被人戲稱為「宇宙惡霸」的善良怪獸「皮古蒙」,則做成了草莓歐蕾,並加上朱古 力脆脆,既模仿了「皮古蒙」的外型,亦增加了口感。當然,部分點心的聯動則比 較簡單,例如「艾雷王」海膽燒賣只是將「艾雷王」的卡紙插上去。

餐點打卡只是附加值,最重要的還是「吃」本身,而瀾之茶居的確能將「打卡」 與「好食」兼顧,主題食物不但好看,更無花假!假如「 艾雷王」海膽燒賣本身的 香菇與豬肉餡已經夠味,加上味道鮮甜的海膽,用鮮味將燒賣的香味引出來,更是 錦上添花;超人松露蝦餃皮薄,透出一點點的黑松露餡,蝦肉飽滿之餘,黑松露香 味濃亦不會蓋掉鮮蝦味,誠意十足;當然主題更少不得超人叉燒餐包,叉燒包採用 餐包皮,表面加入脆皮酥,打造香脆酥化口感,加上秘製醬汁製成的叉燒,叉燒爽 口入味,達到三種口感層次,至於叉燒用秘製醬汁 製 成,味道香濃。除了點心外, 合作主題期間,店內更隱藏了78隻怪獸,據稱如果有人成功找全所有怪獸,還有 機會領取大獎。不過《港紙》

記者在用餐前後都未能找全,只能看有沒有有緣人能 領取大獎了。

若 想食到主題套餐需要留意,主題食物及飲品供應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下 午2點30分到晚上10點,而平日早上8點到下午2點半是正常早、午市時段, 不提供主題食物及飲品;星期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的早上8點到11點30分同樣 不提供主題食物及飲品, 周 末想品嚐主題套餐,便需要在11點半後入場;同時店 內設每人最低消費100元(5歲或以下小童不包括在內)。

店內內藏78隻怪獸,找齊要花些心機

地點: 灣仔海源中心8號地下A鋪及B鋪

電話:2668 4068

每月15號開放下一個月預約

限定時期: 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 主題食物及飲品供應時間:

星期一至五:14:30-22:00 (21:00 last order)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1:30-22:00 (21:00 last order)

設每人最低消費:$100 (5歲或以下小童不包括在內)

用餐時間:90分鐘

設有加一服務費

主題限定時期暫停下午茶套餐

特區政府邀請中央宣講團於本月廿六日在灣仔會展舉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會,主講嘉賓為全國人大常 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沈春耀,以及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特首李家超在開場發言時指出,二十屆三中全會不但 引領國家邁向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對香港的長遠發展、長治久安同樣至關重要。 8月26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在港為社會各界人士宣講(圖片來源:紫荊雜誌)

中央宣講團在港宣講三中全會精神

港島各界﹕將精神融會貫通 建設更美好香港

《決定》多項重要內容與港相關

李家超致辭時表示,歷史證明,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中一直扮演 積極的角色。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香港要通過進一步改革實現更 好發展,既要進一步發揮「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 特優勢,也要在推動自身發展與內地高度融合發展的進程中,不斷致力 尋求政策、機制、體制的創新突破,持續鞏固及提升自身優勢,以香港 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助力國家「走出去」、「引進來」,為促進國家與 香港的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而努力。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致辭時表示,三中全會的《決定》涉及香港的 部分分量很重,包含中央對香港的關愛、眷顧與厚望重托,為香港更好 發揮獨特作用提供戰略支點,為香港「由治及興」帶來新的重大機遇。

沈春耀主任在宣講會上表示感受到香港同胞、各界人士和管治團隊都 非常關心三中全會精神,充分反映了香港同胞對中央的重大部署、對國家發 展的殷切關注,及香港在其中發揮作用的願望。沈春耀主任緊緊圍繞習近平 主席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全會《決定》,從深刻理解全會主題和進一步全 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意義,深刻理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重大原則,全面把握《決定》提出的重大舉措和任 務要求,全力以赴抓好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等方面,對全會精神進行了宣講。

中央宣講團成員,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文濤著重從全面准確理解 《決定》提出的重大改革舉措,特別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部署進行了宣講。

他指出,進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香港迎來全力拼經濟、謀發展的最好時期, 更需要融入國家改革大潮,鞏固和提升香港獨特地位和優勢,積極對接國家 戰略,充分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當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超級聯 繫人」「超級增值人」,在新的改革征程中不斷譜寫「一國兩制」精彩華章。 從香港融入改革發展大局看,「一國兩制」的生命力和優越性不斷顯現。香 港在國家構建對外開放格局下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也 大有可為。

有關宣講會足本內容會上載至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網站,方便市民重溫。

特區政府呼籲市民大眾踴躍收看,以便對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有更充分的認 識和理解。

港島各界熱烈討論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是次中央宣講團到港進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引起了港島各界的熱烈討論,其 中一眾社會賢達就香港「怎麼變?」、「如何變?」提出了個人看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朱立威表示,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對香港的啟示非常深刻。首先是 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的制度體系,確保香港特區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的獨特地位。

其次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在金融、航運、貿易等領域發揮香港的國際城市優 勢,參與國家的全面深化改革。此外,《決定》中提到的區域協調發展,尤其是對大灣區 建設的強調,為香港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時代的變化、新問題的產生,在各個環節不斷調整、深化現有的 改革。《決定》充分體現了中共自成立以來始終抱持的自我革命 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令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得以不斷完善,令 國家在現代化的路上得以越走越遠。

朱立威認為,在當前國家發展大局中,香港可從幾方面作相應改變以更好地發揮優勢。 首先,香港應加強與內地尤其是鄰近的廣東省的經濟合作,利用 自身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推動跨境金融服務和人民幣國際 化。其次,香港需進一步提升作為科技創新中心的能力,與內地 科研機構建立更緊密合作關係,吸引和培養更多科研人才。最後, 香港還需加強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質量,特別是在創科教育方面, 為未來的發展培養更多有才能的年輕人。

香港島青年聯會主席胡志禧表示,《決定》成為指導國民經 濟和社會發展的行動綱領,為香港未來的發展訂下明確目標,亦 為香港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香港青年應該把握機遇, 持續學習深度拓寬國際視野,充分發揮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 中的橋梁作用,發揮香港在金融、專業服務等領域的獨特優勢。

胡志禧認為,「香港在國家發展中擔負『超級聯繫人』角色, 需將『高質量』理念融入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加強與內地的合作和 交流。香港青年應積極主動參與各項國際性的交流活動,深入了解並把握國際形勢、加強 國際競爭力、對世界說好香港故事。」

中西區區議員羅錦輝表示,細閱《決定》,能體會到中央處處強調改革,而且要因應

灣仔區議員李文龍接受採訪時稱, 二十屆三中全會和《決定》的精神,通 過改革更好發揮「一國兩制」獨特優勢,是香港改革的立足點、 出發點和落腳點;三中全會對香港提出的五方面要求是香港的五 大著力點,這並不排斥香港全面推進國際創科中心等「八大中心」 建設;當然香港不應搞改革運動,而需務實地「把事情一件件做 起來」。「要用好中央支持,提升香港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 八個中心的國際競爭力,為香港開拓更美好未來。」

東區區議員陳凱榮表示,二十屆三中全會中提及國家支持香 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及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並打造國際高端人 才集聚高地。這點對香港具有啟發性,亦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

他建議政府除了對外引入更多創科企業外,也需培養更多本地創 科企業,善用香港金融上的優勢,提供更多融資機會,加上高端 的創科人才,將有助這些創科企業發展成 國際一流的龍頭企業,以科技發展更多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推動 國家和香港發展。

青年智專主席史晨榕指出,特區政府應持續加強人才戰略, 針對香港優勢及重點行業,特別是「三個中心」相關行業,著重 引入高端人才,對有特別價值或突出貢獻的人才設立如稅務優惠 等特殊機制,不僅要確保人才「來」,更要確保人才能「留下來」。

迎中秋

輪椅參賽者

青年參加

長者參加

在民政事務總署的大力支持下,由東區炮台山關愛隊 攜手中國香港地壺總會聯合主辦,香港北京社團總會承辦 的「迎中秋.賀國慶 地壺共融同樂盃比賽」於八月廿四日 在銅鑼灣社區中心成功舉 行,為市民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 面的體育盛事與文化交融的盛宴。此次活動不僅是 展現了 體育競技 之美,更加深了會員間的情感聯繫,促進了老幼 傷健的社會融合,讓社會各界人士在競技中共享歡樂與激 情,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到中秋與國慶雙節的溫馨與喜悅。

現場定奪地壺比分

活動亮點紛呈,共融氛圍濃厚 炮台山關愛隊成員龍燕秋表示:「舉辦這場活動極具 意義。地壺運動跨越了年齡與身體的界限,以其獨特的魅 力成為了我們關愛隊傳遞溫暖與關懷的 橋梁。從場地 布 置 到活動執行,再到賽後清理,活 動每一步都凝聚著我們的心血與 汗水,看到賽場上的每一張笑臉, 和展現的團結與拼搏精神,讓我 們深感服務社區所做的付出都值 得。」

青年義工顯擔當,服務社區展風采 來自金文泰中學中四的林同學,是此次活動的青年義 工,也向《港紙》分享了他的服務心得:「在家人影響的 影響下,我積極參與社區服務。

在地壺比賽中,雖然我只是眾多 義工中的一員,但能夠盡我所能, 為比賽的順利進行貢獻一份力量, 我感到非常榮幸、快樂。這次經 歷讓我更加明白了責任與奉獻的 價值。」

地壺總會力推共融,冀將活動全面推廣 中國香港地壺總會青年發展主席呂文偉先生接受《港 紙》記者採訪時表示:「地壺運 動之所以深受大家喜愛,不僅僅 是因為它的趣味性,更因為它所 倡導的平等與包容精神。在比賽 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年齡段、 不同身體狀況的人們自由組隊, 共同競技,這種場景正是我們社會所追求的和諧與共融。 未來,我們將繼續努力推廣地壺運動,不僅在香港本地, 更要讓這份快樂與激情傳遍大灣區,乃至全世界。」

「愛義同行」

引領家庭共融,實現寓教於樂

「愛義同行」創會主席Kiki帶著眾多家庭參與活動, 她表示:「地壺比賽不僅是一個競技的平台,更是一個教 育的課堂。在比賽中,年輕人展現出的競爭精神與長者的 淡然態度相互碰撞,讓我深刻感 受到了平和心態的重要性。我是 一位母親,我希望能通過言傳身 教,讓孩子們在運動中學會尊重 與理解,在共融中健康成長。」

Kiki

隨著「迎中秋 共融同樂盃比賽」的圓滿落幕, 各方參與者紛紛表示將繼續攜手合作,為推廣地壺運動、 促進社會和諧貢獻力量。他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地壺 運動將成為連接港人情感的紐帶,讓更多的人在運動中感 受快樂、在共融中增進友誼、在和諧中共同前行,為促進 社會和諧貢獻力量。

幫忙整理地壺 現場出成績

關愛隊成員,義工團體齊齊出動

東區是全港第三大少數族裔地區, 近年 來隨著少數族裔人口的日益增多, 其社區支援需求也日益凸顯。然而目前香港島卻只有灣仔一間少數族裔人士支援 服務中心,為此,東區區議員植潔鈴積極跟進並倡議在柴灣區設立少數族裔人士 支援服務中心,以加強對該群體的關懷與支持。《港紙》記者對植潔鈴進行了專 訪,深入探討該議題。

區議員植潔鈴專訪
冀在東區設立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

訴求緣起:社區需求的深切回應 植潔鈴表示,近年來柴灣區少數族裔人口顯著增加, 在與社區溝通過程中,少數族裔普遍反映,由於宗教信仰 的需要,迫切希望能在區內找到合適的地方進行祈禱活動。 然而,當前東區內缺乏宗教設施,多年來雖經多方努力協 調,但始終難以解決問題。於是她與區議員同事們將「在 柴灣區設立少數族裔支援服務中心」帶入區議會中進行探 討,旨在希望借助政府力量,為該群體提供更加完善的支 援。

未來展望:促進社區融合與理解

植潔鈴深入社區時也了解到,少數族裔對於「有什麼 機構、有什麼組織可以幫助到他們,大部分人是不太明晰 的。如果有自己人在相應機構之中,他們就會願意出聲, 如果沒有的話會羞于求助,無法有效溝通,到頭來他們所 遇到的難題仍然得不到解決。在少數族裔傳統上,女士更 是不會太主動去聯絡外界找人幫忙。」

未答應訴求。區議會裏入了這份文件後,大部分議員也表 示支持,希望能夠有更大的力度去推動這件事,共同為少 數族裔群體創造一個更加包容、和諧的社區環境。

許多市民表示理解少數族裔的困境,「他們沒有合適 的地方去集合祈禱,可能一班人在找個空地或戶外球場祈 禱都不是很理想」。大部分居民亦希望政府和社會能夠提 供更多幫助,促進他們的社區融合與和諧發展。這些積極 的反饋為少數族裔支援服務中心的設立奠定了堅實的群眾 基礎。

設立中心:增強歸屬感與促進和諧 在植潔鈴看來,少數族裔在香港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 色,是香港大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設立支援服務中心 對東區少數族裔群體具有深遠的意義。加強對少數族裔的 支援,不僅能夠增強他們對香港的歸屬感,還能促進社區 的團結與和諧。目前,香港的少數 族裔支援服務中心多集中在其他區 域,東區作為少數族裔人口密集地 區之一,卻缺乏相應的支援設施, 這無疑讓該區域的少數族裔群體感 到被忽視。設立支援服務中心將有

效改善這一狀況,通過提供包括宗教活動空間、文化交流 平台、就業輔導及情緒支持在內的全方位服務,中心將成 為少數族裔與本地社區之間的橋梁,推動雙方更深層次的 理解與融合,讓少數族裔感受到更多的關愛與支持。

植潔鈴表示,希望設立少數族裔支援服務中心,為少 數族裔提供多種服務,特別是針對婦女群體的支援。考慮 到他們的宗教信仰和習俗,中心可以設置專門的區域供他 們進行祈禱活動,並提供相關的宗教教育與指導。此外, 中心還可以舉辦各種文化交流活動,促進少數族裔與本地 社區的融合與理解。對於未來展望,植潔鈴表示,她將持 續關注該議題的進展,並積極與政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 早日實現這一目標。她相信,在政府、社區及少數族裔群 體的共同努力下,東區少數族裔支援服務中心將成為促進 社區和諧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區議會:攜手應對挑戰

在落區實地咨詢過程中,植潔鈴及其團隊得到了本地 非少數族裔居民的大力支持。但是,推動設立少數族裔人 士支援服務中心仍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尋找合適的場地 是首要難題。植潔鈴表示,她與同事亦有在積極協調各方 資源,爭取將殺校後閒置的校舍等公共設施改造成支援服 務中心,但基於政府可能有自己的考慮與計劃,所以暫時

他們生活在香港,或土生土長,或扎根多年, 擁有不同的膚色,構成了這座國際化都市的鮮明 註腳。非華裔的標籤背後,是和其他數百萬港人 一樣的夢想,他們,就是這座城市的少數族裔。 根據政府統計處在2021年人口普查報告中指出, 在2021年共有619,568名少數族裔人士居住在 香港,佔全港人口的8.4%。居港少數族裔人士中, 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2021年的少數族裔人士數 目為301,344,佔全港人口4.1%。

南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漁業資源——香港仔避風塘,漁業界希望未來能夠結合休閒漁業的發展,加 上政府積極推動「無處不旅遊」的政策,把旅遊 元素 更多 融入到南區的漁業生態中,為南區漁業注 入新的活力。

從勤勞到多元 變遷中的傳統漁業

漁民梁文輝接受《港紙》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從小 就跟着父親做漁民,從12歲開始一直做到現在70歲。那 是一段充滿艱辛卻又充滿希望的歲月。過去的日子雖然不 容易,但只要勤勞工作,我們一家人

就能過上安康美滿的生活。我們甚至 可以用賺來的錢存下首期,買上自己 的房子。」

法規障礙,讓漁民能夠利用漁船提供旅遊體驗等服務,為 自己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梁文輝續說:「那時候,漁獲豐 收,魚價也比較好,我們能夠靠勤勞 掙到不少錢。但近年情況漸漸轉差。魚類資源日益枯竭, 加上成本不斷上升,我們漁民的收入反而下降了。我們的 漁船從以前的小船發展到現在的大型漁船,配備了更先進 的設備,但這也增加了我們的負擔。再加上近岸漁場資源 匱乏,我們不得不到更遠的中南海海域捕撈,燃油費等也 因此大幅上漲,造成我們的利潤仍然下降。」

「眼看傳統的漁業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也 考慮過轉行,但由於船隻大小限制,選擇並不多。不得不

在現有的基礎上,發展一些其他的副業,以維持基本生活 開支。幸運的是,政府和社區各界對我們這個傳統行業的 處境非常關注。」梁文輝補充道。

與此同時,過去數十年,漁民群體與地區社區的關係 也越趨密切。不同的社會團體和組織都主動關注漁民的需 求,反映出漁民逐漸融入社區,社區也更加了解漁民文化。

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完美融合 南區區議員楊上進表示,他與一些團體一直積極推動 政府相關部門,希望能為漁民提供協 助,幫助他們渡過當前的困境。比如 他們正推動發展現代化的養殖業,希 望能吸引一些捕撈漁民轉型。另外, 他們也正在商討推動發展「休閒漁 業」,希望能與政府攜手解決相關的

梁文輝最後說:「雖然眼前的局勢並不樂觀,但只要 社會各界攜手並肩,相信我們這個傳統的漁民行業定能走 出困境,重現昔日的繁榮景象。身為一名70歲的老漁民, 我由衷地希望,子孫後代能夠繼續這個傳統,並為之注入 新的活力,讓這個行業代代相傳。」

梁文輝
楊上進
起網機
捕魚魚網

蔡華明:義工改變了我這十多年的人生軌跡

對社區服務的一片熱忱,點燃了新移民蔡華明十多年無心插柳的義工之路。從最初的陌生和不 適應,到最終完全融入義工團隊,這段充滿挑戰的人生經歷,讓她收穫了內心滿足和奉獻社區的雙 重意義。讓我們一起聽聽傑出義工蔡華明講述她在過去十多年的義工歷程吧。

偶然的相遇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由於需要忙於各種事務,我最初對義工工作並不太了 解。十多年前,一個偶然的相遇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那 時一位熱心的南區區議員看見了我對社區服務的熱忱,鼓 勵我加入義工行列,我就一步步走上了這條充滿挑戰的道 路。

雖然一開始有許多困難要克服,有的老資格義工會因 為配合不好而冷言冷語,令我也曾一度想放棄。但憑著對 社區的責任感,內心那股對社會的熱忱,都始終支撐著我, 讓我堅持下去。

滿足感讓我堅持義工工作

十多年的義工生涯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在新冠疫情肆 虐的艱難時期,我義無反顧地參與了社區防疫工作。當時 許多居民都感染了新冠病毒,我們義工團隊都盡力前去提 供幫助,常常一起走訪大廈,為居民送上口罩和消毒物資。 每到節日,我們還會一起包 糭 子送到安老院,探望長者,

和他們一起吃糭子,分享節日的喜悅。

看着那些我曾經幫助過的長者臉上綻放的笑容,聽到 他們由衷的讚美,仿彿所有的艱辛都煙消雲散。這份無法 用金錢衡量的滿足感,正是我堅持義工工作的最大動力。

希望更多市民能加入義工隊伍

2019年的「黑暴」也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縱使過 程中難免遭受謾罵和破壞旗幟等不快,但我從未放棄初衷, 始終堅持為這個城市盡一份力,繼續堅持去撐我們香港, 撐我們中國。我的家人有時也會疑惑我為何總是忙於義工 服務,但最終他們都能理解並給予支持。有時我甚至會邀 請他們一起參與,丈夫和兒子都樂意伸出援手。

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在能力範圍內盡可能幫助有需 要的人。看到他們真誠的感謝,我內心就會充滿喜悅,也 堅定我繼續堅持義工之路。我衷心希望更多有時間的市民 能加入義工隊伍,一起為社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雖然 過程中難免遇到辛苦,但收穫的快樂必定遠大於此。

蔡華明(左二)參與贈送中央援港抗疫物資。 2023年區議會選舉時,蔡華明(右三)參與義工工作

白天與黑夜不停輪換與交替。白是白黑是黑,我還是 分得很清楚。白天主人不在家時,我就昏昏大睡。有時醒 來我溜到陽台曬太陽,有時趴在窗戶上看閒雲浮來游去, 很多時候小鳥窗外覓食,唧唧喳喳的聲音既自由又快樂。 我遠遠地瞅著它的動靜,急得扒拉扒拉窗戶。鳥與我是咫 尺天涯的距離,有時又被它們唧啾的聲音引到陽台。不瞞 你說,鳥落在陽台上的任何一個點上, 我 都是360度無阻 礙的捕捉。我匍匐在地,屏息凝 神。鳥也許陶醉暇想中, 我一躍而起就捕捉到嘴。可通常捉到的都是鳥BB。因為牠 們沒有生存經驗,也不如成年鳥兒有防備心。成年的鳥幾 乎聞到我的氣味,就能感知到我的存在。有一次,我聽到 大主人自語道:咱家這麼大的平台,沒有貓守家護院,整個 平台怕全是鳥屎。我的重要,由此可見一斑。

夜剛擦黑,我聽到鎖匙在匙孔中攪動的聲音。首先進 門的是拎著大包小包的老主人。包裏面有魚蝦、牛肉、鴿 子及青菜。我做著貓式拉伸,由慵懶狀態立馬切入充電模 式。我用身子去撞她,又用頭去拱她,老主人實在騰不 出 手來安撫我的情緒,總是和氣的說道:「等等,再等等啊, 我煮好飯先,我拖完地先……」可我不依不饒地用身體擋 住她的腳,好幾次 老 主人因眼裏只有她的家務活而差點摔 倒,所以無奈地說道:「給你肉肉,怕死你了!」有了肉 罐頭的我從此主僕兩相安。她忙她的,我吃跑喝足了安逸 地翻著我的肚皮。隨後,聽見門鈴聲、腳步聲,「貓咪貓咪」 的呼喚聲,我的大小主人都回來了。

宅在家的貓

夜是沸騰的,又是寧靜的。我在每間房裏上竄下跳, 並從客廳嗖嗖嗖地以一條直線衝向陽台,又從陽台折回, 來來回回地發著神經跑。老主人邊鏟屎邊對小主人突然說: 「我知道貓山王榴蓮為 甚 麼叫貓山王了, 原來貓屎是世界 上最臭的!」她為自己的聰明竟然發出爽朗的笑聲。如果 按老主人的邏輯,貓屎咖啡莫非同我都有關?不久,我睡 了。迷迷糊糊中聽到老主人在呵斥大主人:「關燈呀!夜 貓子……」

在上帝編織的長夜裏,星辰黯淡,黎明似乎遙不可及, 無盡的時光在黑暗中緩緩流淌,無休無止。我時而漫步於 院中,時而匿埋角落處,時而又 在 房間裏巡視。我用目光

夜像潑了墨汁般越來越黑。亮燈了,夜又變得明朗起 來。小主人在 枱 燈下練字。趁她去洗手間的空隙我跳到書 桌上躺平,霸氣壓在她的作業本上。「乖乖啦,下去玩啦!」 她邊摸著我的毛髮邊溫柔地勸我。我咪著眼陶醉在這種撫 摸中,完全不回應她的說話。大主人很快將我奪走,理由 貓是她買回來的,她才是真正的貓主。大主人對我的吃喝 拉撒全不管,只負責擼貓,此刻對懷中的我親親額頭,聞 聞鼻子,彷彿她才是隻貓。我盡可能擋住她的嘴,嗅到了 可樂的味道;她把我摟得太緊了,我掙扎著跳下來。

故鄉

熊佳林

我是遺落稻田的麥穗 我是滾出茶盤的豌豆 我是那回不去的旅人

故鄉 是我關節裏的風濕病 一到颳風下雨 就在骨頭內隱隱作痛

故鄉 是我長不好的痂 不能碰 剝開就滲出血絲

我在夢裏把每個站點 都經過了一遍 韶關、郴州、衡陽、長沙、汨羅

向北,是歸途 一節一節是欣喜 往南,是生存 一寸一寸是別離

與腳步同時丈量這夜的深度。窗外的光映著白色的牆壁有 些柔和,大主人的臉也褪去了白天的憔悴,但睡夢中仍擰 緊眉頭。

夜收拾了白天的忙碌,四周寂靜了好久。當窗外越來 越亮時,我的大小主人匆匆忙忙又開始了新的一天。

我用我強勁有力的身子頂開虛掩的玻璃門,再從門縫 裏拔出身子。陽光刺眼,我貓在儲物櫃下面,陽台上的一 切全在我視野中。我似乎漫無目的,可誰又知道我在等一 隻鳥的降落,等我的大小主人回來……

合歡記

酸棗小孩

有人在朋友圈曬合歡花,淡粉色的花朵,細絲絨絨,仿佛 一小團一小團飄渺的夢,安靜地盛開於熙熙攘攘的人世間。

看見此花,便心生歡喜。這是攝影者的解說詞。

後來讀張宗子《此岸的蟬聲》,裏面有一篇寫合歡的,才 知道合歡又叫馬纓花——《門前一樹馬纓花》,這是文章的題 目。題目取自一首「存疑待考」詩。詩裏講述的是古代文人那 種套路化又撲朔迷離的豔遇。我且不管原詩究竟是「紫荊花」 還是「馬纓花」,豔遇對象是民女,仙女,還是妓女。——我 欣喜的是合歡的別名也如此好聽。

張宗子識得馬纓花源於他中學時候讀《聊齋志異》,而我 認識馬纓花也是在中學時候,可是我卻是在很多年後才知道它 的名字叫合歡。這種感覺就像你和一個人神交已久,卻對他的 姓名身世一無所知一樣。

合歡樹據說是北方地域常見喬木,然而於我卻是不常見 的。除了中學時代見過的那株,後來在我居住的城市裏又見過 一株。這株合歡樹生長在一幢樓房的一樓院子裏。院子大而 寬敞,養著一方小小的池塘,一座小小的假山,還有一株石榴 樹,一株合歡樹。姐姐家住在三樓,站在她家陽台往外看,正 好能看到這株合歡樹。合歡樹正在開花,粉絲絨絨的馬纓狀的 花絮,綻放在那段夏日庸常的光陰裏。

那個時候我已經知道它叫合歡了。最初在鄉間見到它時, 心裏想當然把它當成榕樹。因為課本裏有一篇文章《故鄉的榕 樹》,榕樹生於南方,「蒼老蓊鬱」,我眼前這棵陌生奇特的 樹也是樹冠高大,枝葉繁茂,看年齡也不小了。說不定它就是 移居北地的一株南方樹種呢。

在這株合歡樹的整個花期,我每天下午都故意繞路放學, 就是為了從它的身邊經過,駐足看一看它。有一次放學晚了, 我看到它時,它的羽毛狀的葉子已經在黃昏的餘光裏悄然合攏 起來,這也是我從未見到過的一種奇異景象。

鄉間是沒有含羞草的,而且含羞草再怎麼努力,長大了也 不會變成合歡樹。史鐵生的《合歡樹》也是後來長大後讀到的, 他在文章裏寫到她母親偶然挖了一棵含羞草回去,後來竟然長 成了一棵高大的合歡樹——她把合歡樹的幼苗錯當成含羞草了。 當母親的合歡樹長大到開花的年齡時,他竟然再也無法看到了。

很多年後,當我再次從那條田間小路經過,記憶裏的合歡 樹也不見了。眼前是一片無遮無攔的綠色曠野,不能引人一絲 遐想。

一個人,一株樹,大的悲痛,小的哀傷,雖有區別,其靈 魂深處是一樣的吧!生命初始的心生歡喜,怎抵得過曲終人散 的無限悲涼呢。然而,我卻永遠忘不掉第一次見到合歡花時, 心裏陡然而生的喜悅之情。

在夕陽的餘暉裏,一個鄉村少年與一種美好事物的邂逅, 是多麼漫不經心而又驚心動魄。他沿著鄉間小路,一步步走向 它,然後凝視著它。那一樹淡粉色的花朵,細絲絨絨,仿佛一 小團一小團飄渺的幻夢,靜悄悄地潛入了他的心底。

童心賀國慶 粵港澳大灣區150間幼稚園歌唱賀祖國生日

為慶祝國慶75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共150間幼稚園,其中香港區有75間幼稚園,將於九月下 旬共同參與「童心賀國慶75周年」活動。《港紙》採訪了活動發起人兼香港西區婦女福利會幼稚園 校長溫志倫,了解是次活動。

粵港澳大灣區幼稚園 彼此交流增進情誼

溫 志倫受訪時 表示, 香港75間幼稚園,與大灣區內 地城市75間幼稚園相聚一堂,進一步推動教育領域的交 流合作,增進彼此情感,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與中 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提升香港兒童對國家認同感 與民族自豪感。活動將於九月三十日透過網路平台發布。

讓學生明白有國才有家

溫志倫表示,希望透過活動培養孩子從小認識自己的 國家,由淺入深,逐步了解、感受、認同及建構自己的國 民身份,明白自己的定位,未來為國家和香港社會作出貢

獻。因此他也邀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以歌聲唱出 維護香港穩定繁榮的重要性,與幼兒共同賀國慶,祝福祖 國與香港開展美好的新一章。

「童心賀國慶75周年」早前已預先錄製及拍攝,鄺 美雲帶領香港西區婦女福利會幼稚園學生,共唱歌曲《我 們的家》,作為香港區的代表表演作品;該校學生也錄製 了歌曲《祝你生日快樂》,道出了對祖國母親最美好的祝 福。

溫志倫認為,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讓他們從小 明白「情繫國家、我們這一個家」的重要信息;知道「一國」 是根,根生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的道 理尤其重要。無論是 歌曲《我們的家》還是 歌曲《祝你生

日快樂》,都能夠帶出有國、有家,就是香港最大的信心 和底氣。此外,鄺美雲九月三十日將帶領香港75間學校 現場唱出歌曲《我們的家》,齊賀國慶。

扇舞中國紅 濃濃家國情

活動的節目十分多元化,香港西區婦女福利會幼稚園 的小朋友也將以扇子舞形式來演繹《少年中國說》。學生 們朗讀的聲音 活潑可愛,舞蹈動 作 靈動有趣。配合中國風扇子的 舞動,一把把紅扇子如同朵朵鮮 花在舞台上綻放, 人們可 在舞動 的扇子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溫志倫

溫 志倫期望未來有更多有心 人能引領學生全面認識國情,珍視歷史和文化,了解國家 發展的機遇及「一國兩制」賦予香港的優勢,一起為祖國 昌盛和香港繁榮而不懈奮鬥,共建美好明天。

中小學生在校欣賞電影 建正向人生觀

過去《港紙》曾報道由香港島校長聯會榮譽會員部主辦、香港廣東 社團總會慈善基金贊助的千人電影欣賞會,而到校電影播放活動2024 年第一階段最近也吸引了15間中、小學申請參與,共3526名學生 在 校欣賞電影。第一階段的到校電影播放活動一共分別播放了三套電影 《飛天》、《超級颱風》、《旋風女隊》。

電影《飛天》講述中國第一代航天員張天聰二十餘年堅持航天夢 想的故事,據說其原型人物為鄧清明,而事實上也映襯了全體中國航天 人的縮影,講述他們為了祖國航天事業發展背後所付出的努力。

電影《超強颱風》以2006年超級颱風登陸浙江 溫州 的真實事件為 素材,描述不同人物自救及救人的感人場面,主角許市長堅持以民眾生 命安全為首位,明智抉擇盡力拯救每一條生命及將經濟損失減至最低。

電影《旋風女隊》根據真實素材改編,講述了一群從未見過足球 的黎族女孩在一位落魄足球教練的帶領下,克服重重阻力,在歡笑與淚 水中追求足球夢想的故事。

香港島校長聯會榮譽會員部主席陳麗貞表示,三套電影均呈現正 向人生價值觀,讓同學感受對夢想的感染力、感受互助互勉的重要性, 明白以古鑑今的道理,認識祖國發展,也承擔愛護國家及地球的責任。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