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 國家主席習近平 發表 重要講話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1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全文如下:
各位代表:
這次大會選舉我繼續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我對各 位代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信任,表示衷心感謝! 這是我第三次擔任國家主席這一崇高職務。人民的信 任,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也是我肩上 沉 甸甸的責任。我將 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以國家需要為使命,以人民利益 為準繩,恪盡職守,竭誠奉獻,絕不辜負各位代表和全國各 族人民的重託!
各位代表!
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創造了無數 輝煌,也經歷過許多磨難。近代以後,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會,飽受列強欺凌、四分五裂、戰亂頻繁、生靈 塗炭之苦。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緊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
民,經過百年奮鬥,洗雪民族恥辱,中國人民成為自己命運
的主人,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 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 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黨全國人民的中心任 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接力棒,歷史地落在我們這一代 人身上。我們要按照黨的二十大的戰略部署,堅持統籌推進 「五位一體」總體 布 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 布 局, 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團結奮鬥,開拓創新,在新 征 程 上作出無負時代、無負歷史、無負人民的業績,為推進強 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我們這一代人的應有貢獻!
各位代表!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 征程,我們要堅定不移推動
高質量發展。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 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推動產 業轉型升級,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綠色化、低碳化,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 增長,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
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 強國,人民是決定性力量。要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健全 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實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 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貫徹以人民 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兜牢民生底線,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 愁盼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 展。要不斷鞏固發展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海內外中華兒 女大團結,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凝聚起強國建設、民 族復興的磅礡力量。
我們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安全是發展的基礎,穩 定是強盛的前提。要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健全國家安全 體系,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要全 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有效 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鋼鐵長城。
我們要扎實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統一大業。 推進強國建設,離不開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要全面 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 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港治澳,支持香
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國家 發展大局。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 是民族復興的題中之義。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 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積極促進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 裂活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進程。
我們要努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發展惠 及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我們要扎實推進高水平 對外開放,既用好全球市場和資源發展自己,又推動世界 共同發展。我們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始 終站在歷史正確一邊,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踐行全人類 共同價值,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建設 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 為世界和平發展增加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為我國發展營 造良好國際環境。
各位代表!
治國必先治黨,黨興才能國強。推進強國建設,必須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切實加強黨 的建設。要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勇 於自我革命,一刻不停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反對腐敗, 始終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 變味,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堅強保證。
各位代表!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令人鼓舞,催人奮進。 我們要只爭朝夕,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堅持守 正創新,保持戰略定力,發揚鬥爭精神,勇於攻堅克難, 不斷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添磚加瓦、增光添彩! 謝謝大家!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綜合 P2
中史科教學進度大落後?
港島校長﹕屬個別學校情況
近日有媒體報導多校中三中史科課程進度落後,僅教至清末民初部分,恐難完成整 個課程,甚至有學校為追趕課程進度,導致考試範圍不合理。有見及此,《港紙》訪問 了數位港島中學校長,了解下其他學校情況如何。
有效的校本管理可解決問題 具經驗老師能處理
對於中史科落後情況,《港紙》訪問了具多年中史科 教學經驗、香港華德福教育基金會瑪利亞書院校長王一鳴, 他表示校內兩位中史科老師均按教育局編排控制課程進 度,所以沒有相關落後情況,但過往出席一些考評局改卷 會議,接觸到一些同行,有時會聽到他們表示「教唔切書、 時間不足」的情況。「但事實上『教唔切書』十多年來聽 過不少,並不是甚麼新鮮事,也是其他科目常有的通病。」
王校長指出,十多
年前,中史老師習慣將
中國歷史當成故事去教
學生,加入許多神話、
野史或歷史知識。而因
為愈遠古的朝代,有愈
多的故事神話色彩,一
定講得愈精彩,學生就
聽得愈開心,愈產生興
趣。如今的中史老師可能昔日在學時環境是這樣的,變相 他們也慣性用了以前一套教法,過於集中講古代歷史,以 致出現不夠時間教近代史的情況,這需要時間讓教師去調 適,相信有經驗的老師都能夠處理到。
他表示學校過往也有老師教了兩、三個月仍然是周朝 的歷史。「那一定會進度落後,但有效的校本管理是可以 解決問題,學校一察覺就馬上讓老師按編制去處理教學內 容,避免老師把過於豐富的史料教給學生。」王校長認為, 只要教師跟足教科書的安排以及教育局的指引,相信應該 問題都不大。就他個人而言,相關報道是個別學校的情況,
經驗充足的老師能處理到。
若進度落後可檢視教育局指引
有不願透露校名的港島中學校長向記者表示,他們學 校都沒有出現相關落後情況,但他知道有某些學校的初中 中史科有進度落後的情況。「這很考究學校如何拿捏學科 的精髓,要把重要課題完整呈現出來,把不重要課題簡單 交代來龍去脈。較有經驗的老師對學科的掌握會比較好, 奈何有部分缺乏經驗,或可能只是兼教該學科的老師,就 很大機會遇上難題。」
該校長指出,如果進度真的出現落後,校方或相關科 任老師可能要檢視一下教學課時與教育局的指引是否有落 差。再者,在課程的拿捏上,科任老師可以做一些檢視, 作一個專業判斷和平衡,覺得哪些部分需要重點去講。
明愛莊月明中學校長彭耀鈞亦表示,他們學校中三級 的中史科也有些許進度落後情況,原本進度應該教到中國 改革開放以及新中國的外交政策等課題,惟現時僅教到文 化大革命。但他認為, 嚴格來說學校的情況不算太落後,
新修訂助學生銜接高中中史課程
王校長認為,教育局對初中中史科作出的新修訂,是 和高中中史科的課程作一個配合,因為更早之前,高中中 史科的課程內容已經調整過,故初中中史科的課程也需要 作合適的調整,加入相關的歷史,讓學生可以更有相關課 題基礎,避免出現銜接誤差,對於新修訂都能理解的。 「但不論是中國歷史科甚或是歷史科,歷史科目的內 容隨著現代發展,只會愈來愈多內容,而過往歷史科的課 程修訂中,會把較舊的歷史慢慢刪走,例如二十世紀前的 歷史過往是必修的,現時已經不是必修的,變成只是簡單 的資料背景交代便可以了。」王校長說。
相反,中國歷史愈來愈多的時候,學生和老師只會有 愈來愈多的資料疊加,教科書提供的素材更多的時候,可 能連過往朝代背後的詩詞歌賦都會提及,變成是跨學科的 相關史料教學。太豐富的史料也導致老師不知道要先教哪 些內容。老師都想教最多知識給學生,自然習慣性地把前 面不重要的歷史闡述得太詳細,以致後面便趕不上進度, 這是普遍中史科常遇到的問題。
最終都可完成課程。而且這是因為過往學校在疫情下上網 課時,把每節課的時間縮短了5分鐘,故現時進度是合理 延後。
學生近日才全面復課,有學校因疫情期間上網課而影響了教學 進度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教育 P3
中國歷史教科書
教育局對新修訂有指引參考
王一鳴校長
彭耀鈞校長
石山街擬建行人上蓋
西環新海 旁「打卡」亂象有望解決?
中西區半山向來斜路多,為應對本港人口老化問題,以及建設「長 者友善」社區,方便長者及其他有需要人士能在區內輕鬆、安全及舒 適地走動,政府有意在位於石山街的行人通道加建上蓋。早前民建聯 中西區支部副主席楊開永就有關工程。 約見了運輸署和路政署相關工 程人員到現場視察,了解工程設計和進度,並提出優化建議。
新方案
擬建行人上蓋另一邊則因為鄰近緊急出口原因,未能接 駁至升降機位置
未能駁通港鐵站出口上蓋
楊開永向《港紙》稱,石山街—— 堅尼地城港鐵站B出口至雅福台的一段 路,主要是雅福台、學士臺一帶居民往返 該港鐵站的主要通道。但該段路卻沒有任 何遮蓋的東西,行人往往「日曬雨淋」。
緊急通道
他表示,自2016年起,民建聯便已經提 倡要興建在該處興建行人上蓋,為居民遮 風擋雨。另外,當時還建議了數個可能興 建上蓋的地點,但由於石山街人流和使用 率較高,因而早在2017年於區議會內已 被選作首選興建行人上蓋地點。
擴闊該段行人路,讓途經居民可以走得更 輕鬆一點。另還有一些居民擔心石山街的 兩棵樹木會因為工程而被砍伐。楊開永則 承諾會監察當局,盡可能移植兩棵受影響 的樹木。
倡建「行人板道」
接駁卑路乍灣海濱
除了石山街行人上蓋的優化建議外, 早前發展局局長甯漢豪透露,有意修訂
儘管已經設立了警告牌,市民依舊無視該牌,走出馬路 「打卡」
擬建的行人上蓋走線將需要移植樹木
「惟在諮詢階段,由於遭到一些居 民反對,因此當局需要調整方案。」楊開 永指,經過修改設計後,現時區內大部分 居民都支持新方案。然而,經過與有關當 局視察後,他們也有一些優化建議向當 局反映。其一,現時最新方案的走線中, 行人上蓋未能接駁到堅尼地城B出口。
此外,擬建行人上蓋的另一端,亦因為有 緊急通道,故未能完全達到「遮風擋雨」 的目的。楊開永希望至少可與港鐵公司洽 商,盡量做到接駁港鐵站上蓋的空間。
此外,由於石山街路段較為狹窄, 楊開永也建議工程期間,除了可以轉移路 柱位騰出空間和優化渠蓋位外,也可順道
《保護海港條例》,一方面保持現行法例 下,在維港範圍內不填海造地的精神,另 一方面讓市民享受海港相關的設施,例如 登岸堤階、碼頭、行人板道等,其中堅尼 地城新海旁的熱門「打卡」點,會考慮增 設行人板道。
位於堅尼地城新海 旁,由於開揚大 海景加上網紅咖啡店,讓該處成為熱門打 卡熱點。惟該處由於沒有行人路,因而打 卡人士紛紛走出馬路取景,造成人車爭路 的亂象、險象環生。楊開永表示支持當局 有關建議。除了增設行人板道去解決「打 卡」亂象外,他更建議當局可考慮把行人 板道擴建至卑路乍灣海濱以及另一邊正動 工的新海濱地段,屆時將讓中西區的海濱 長廊更連貫一些。他將會就有關建議約見 有關部門視察。
位於堅尼地城新海旁的網紅咖啡店
人車爭路、險象環生
楊開永冀以行人板道貫通新的海濱公園
現時居民行經該處均需要日曬雨淋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中西區 P4
灣仔節圓滿結束 逾萬名市民參加
「灣仔青年創運會」於三月五日舉辦,象徵著每四年 一度「灣仔節」的完結。該活動由香港五邑總會與香港灣 仔區各界協會主辦,聖公會鄧肇堅中學協辦,2022灣仔節 籌備委員會及香港賽馬會贊助。
灣仔區議會主席黃宏泰在活動上表示,活動是解除口 罩令的第一個科技創新活動,見到各位在場青年踴躍參與 及展露笑顏感到非常欣慰,並鼓勵青年踴躍參與創科項目。
香港灣仔區各界協會主席鄭承峰亦表示,灣仔節是灣仔區 四年一度的地區盛事,感謝各位嘉賓和參加者的蒞臨和支 持令活動圓滿舉行。
活動集合青年表演、新興運動、E-Sport及社會創新展 四大元素,推動灣仔青年體驗多元運動與社會創新科技。 其中E-Sport是指利用電子設備作為運動器械進行的體育項
目,而新興運動則是非傳統的體育運動。現場亦有參考冰 壺而發展的地壺、起源於芬蘭的芬蘭木柱、為免造成受傷 而仿傚閃避球而成的躲避盤等。活動吸引了不少灣仔居民 前來觀看及試玩,當中不乏充滿好奇心的青年和長者。
主辦方代表,香港五邑總會副理事長蘇穎瑜指出,樂 於看見青年人發展電子遊戲以外的興趣和活動,特別是與 社交及健康有關的愛好。該會自成立後在灣仔區開展推動 了超過100項青年創新活動,當中包括新興運動與E-Sport。 此外,該會目前以推動「劇本殺」為重點青年活動,希望 香港青年可以透過劇本殺,接觸及認識更多年齡及喜好相 近的同輩,一同為社區及香港未來發展出謀獻策。
灣仔節每四年舉行一次,是灣仔區最大型的社區建設 活動,旨在促進社區參與及讓居民培養對社區的歸屬感。
今屆灣仔節主題為「灣仔舊貌展新姿」,目的是把灣仔區 的豐富歷史及具活力的新形象向遊客展示。今屆灣仔節曾 舉辦的其他活動包括「灣仔節開幕禮暨和諧共融再出發大 匯演」、「漢服時尚Show暨設計比賽」、「國情研習班」 及「心連心接力RUN25公里馬拉松接力賽」等,吸引數以 萬計灣仔居民參與。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灣仔 P7
四年一度的灣仔節閉幕
地壺活動老少咸宜
E-Sport較吸引青年人參與
E-Sport是活動的重點項目之一
東欣苑居民冀增設扶手電梯
聖十字徑梯級多 上落不便
位於西灣河東欣苑附近的聖十字徑,是該區居民出入的必經之地, 然而,該處一直欠缺扶手電梯,居民往往需要拾級而上,頗為不便。當 區社區主任許林慶接受《港紙》訪問時表示,自2013年起,他便已經爭 取在該處加建扶手電梯,並多次透過書面文件促請政府相關部門正視, 尋求解決方法以方便居民出入。時至今天,隨著區內人口老化,居民也 愈發盼望相關情況可以改善。許林慶希望能夠加快處理加建計劃,令有 需要人士盡快得到受惠。
當區長者向許林慶(右一)詢問興建扶手電梯資訊
記者到過現場觀察了約十分鐘,發現不少居住在東欣苑的街坊出入,都必須經由聖十 字徑的長樓梯,其中一位上了年紀的街坊向記者指出,該處梯級雖然不算陡峭,但是梯級 之間間隔較闊長,長者走起上來反而較為不便,頗為辛苦。
許林慶稱,近年政府力推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連接系統和升降機系統(上坡電梯系統), 惟一直被人詬病進度太慢。記者翻查資料發現,編號HKI34的西灣河街至西灣河聖十字架 天主堂的走線,去年已獲得區議會初步支持,意味著政府有意在聖十字徑位置興建上坡電 梯,惟至今一直未見動工消息。
許林慶建議,政府應該增加上坡電梯系統的撥款,以盡快完成工程方便當區長者出入。 有長者概嘆﹕「廿年前還走得動,現在都走不動了,走一段路都要停下抖下,自己去買餸 都唔敢買太多,驚行條樓梯太辛苦。 政府十幾年前話要整,整到今時今日都未整到,希望 政府快啲整好,等我哋呢班老人家舒服啲。」
據悉,位於西灣河的東欣苑,於1998至1999年期間入伙,距今已有二十多年,居民 的年齡隨之增長,殘疾人士的數目亦增加不少。根據東區區議會文件,該樓梯逢星期一至 五每小時約一百至一百五十人使用,其中約五十人為長者,但現時聖十字徑只有一組梯級 通往東欣苑,至今未設有任何無障礙通道。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P10 東區
許林慶(右 )在2013年已向相關部門提出增設扶手電梯要求
另一條路亦是樓梯,梯級較窄
居民買餸必須上落樓梯 學生上樓梯,書包太重,需家長幫忙
當區長者上落樓梯要依靠拐杖及捉實扶手
南區舉辦展覽及問答比賽
助學生認識「一帶一路」
世界工程師之認識「一帶一路」教育巡禮啟動禮上月初舉行
由南青鋒及香港南區青年聯會合辦、南區 民政事務處協辦的「世界工程師之認識『一帶一 路』教育巡禮」活動目前已完成了一半, 該活 動透過問答比賽形式及以展板到不同學校展覽, 加強學生認識「一帶一路」和培養學生國家觀 念。
就最新活動情況,《港紙》記者訪問了南青 鋒主席李嘉盈,她表示多間合作學校迴響正面, 眾多學生對於有獎問答比賽反應非常熱烈,截至 3月7日止,有逾300名學生參與比賽。她更表 示活動開展後,陸續有學校聯繫表示有意參與, 有望在新一輪巡禮活動中有更多學校加入。
其中一間參與活動巡禮的學校了解情況,過程中發現不少 學生對今次「一帶一路」主題活動興趣十分濃厚,不少學 生細心閱讀展板和小冊子上的內容,並且互相分享討論, 其中問答遊戲環節更是反應熱烈,學生們積極搶答問題以 贏取小禮物。校方感謝主辦方幫忙製作展板和小冊子,讓 學生們加深認識國家「一帶一路」發展。
其中一位參與問答環節的陳同學表示,今次活動讓他 加深認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和發展,亦更深入 了解「一帶一路」所帶來的重大機遇,是不只局限於經濟 層面,背後原來還有更深層意義的大局觀,這些在過去的 新聞報道中甚少提及。對於「一帶一路」發展至今趨向成 熟,見證著國家一步步把理念轉化為行動,把願景化作現 實,讓他倍感驕傲。
李嘉盈表示,此次活動的舉辦,源於她在推廣「一帶 一路」和教育的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由於「一帶一路」 的大局觀和世界觀對青少年而言太生澀難懂,社會上的討 論較多著重於「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和商業聯通。她希
望透過活動讓青年了解各國的人文、歷史和國情,了解和 包容現今各國存在的差異和背後歷史因素,從而培養青年 的世界觀和大局觀,以及對於國家的觀念。
心相通的合作。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建設節 點和首選平台,在國家的支持下,憑藉自身的獨有優勢, 積極聯繫內地與其他「一帶一路」地區,各方面發揮互惠 共贏的作用。
據悉,是次活動由香港南區青年聯席轄下的兩個團體 南青鋒及香港南區青年聯會合辦,並由南區民政事務處協 辦。活動啟動禮於二月初舉辦,邀請了多間區內學校參與, 包括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香港南區官立小學、滬江 維多利亞學校(小學部)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中學部) 、 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香港仔工業學校、嘉諾撒培德 學校及培英中學等。
將安排學生交流團計劃
兩地目前已全面順利恢復通關,主辦單位亦將把握全 面通關的機會,舉辦一系列「一帶一路」活動,包括帶領 學生到國內外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深刻感受祖國歷史文 化和他國的風土人情,深化學生了解對國家「一帶一路」 政策的背後涵義。
早前,李嘉盈連同香港南區青年聯會主席林穎儀來到
南區民政事務專員鄭港涌指 出,「一帶一路」倡議是 國家的重要發展策略,旨在促進相關國家和地區在「五通」
上,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及民
李嘉盈透露,目前已著手安排學生交流團計劃,她表 示交流團除了是旅遊體驗,更希望可以設計一些課程,讓 整個計劃更豐富和吸引。此外,是次巡禮活動也吸引了一 些學校主動聯絡主辦方,表示有意報名參加活動,惟礙於 申請撥款時的舉辦期限限制,因此將安排該些學校參與下 一輪巡禮活動。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南區 P12
學生對「一帶一路」主題興趣濃厚
培養青年世界觀及國家觀念
學生反應熱烈,互相分享討論 介紹「一帶一路」展板 學生認真學習認識「一帶一路」
南青鋒主席李嘉盈 (左二)和香港南區青年聯會主席林穎 儀(左一)與參與學生合照
一個人很難記得當夜的夢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正如 我不記得是怎樣坐在尖沙咀的海邊,已經深夜打烊的餐廳 外面的沙發上,和你坐在一起的。
「 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風;記得那人同坐,纖手剝蓮 蓬。」 我應該記得這首詩,這晚和你同坐的感覺。但我卻 沒有想起這首詩,而是想起了良寬和尚的偈:盜賊留下, 窗邊的月。盜賊把什麼都偷光了,只留下窗邊的一盞月如 燈。
這天晚上的風很涼,穹宇幕布滔滔如河,空行之月如 弓如弦,在紫黑色的雲霧紗織之中,滲出朦朧的金色輝光。 恍兮惚兮,波光迷離,天地虛實,鏡像顛倒。宵間中月好 像地井裡打撈出的水月倒影一般,而地上的我們才是鏡宮 裡的月上世界,虛無幻渺得近乎失真。
我想在月下看清你的面容,是不是如《發如雪》唱的 那般,月光照耀你的烏髮,白雪般熠熠燦爛?然而並沒有, 你的頭髮隱入墨色的深夜之中,五官和面孔在餐廳裡面玻 璃燈燭的顯映下,有洇墨不收的況味,彷彿月下思眠夢境 中遇見的人,名因姓果俱不真切。只有一個你在這兒,而 天地都被盜走了的感覺。月下世界,雪滿梁園,花覆肩頭, 亦當算,一起白首。這就是為什麼,我特別想看,你的頭
髮變白了沒有。然而並沒有。我像偷月的盜賊一樣,咚咚 直跳的心情,多怕被你知道。
「你知道,春天是什麼最好?」也許是我害怕你發現 我偷摸觀察你的頭髮,才故意出聲問你。你抬起頭,望著 夜中的下弦月,意識到了什麼。
今時今夜是二月,正是梅香暗浮、騷潮沖湧的春季。 已然後悔的我,錯過了告白之月,只有幽幽無言地坐在窗 邊,浸潤在這春暗明滅的文學之夜。
「春日是破曉最好。」這是《枕草子》的第一句,地 位相當於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作為詩三百之首的發 句。在春色朦朧的夜裡,反故意拿出春曙的文題來試問你。 我心下忐忑地等你接過清少納言的歌合典故,你卻搖頭茫 然不曉。
希望你不是故意地裝作不曉吧。
我失望而惆悵地哀歎,風雅之人,真無法學。心底裡 無由升起了櫻吹如雪的失落。此刻,該當是夜櫻綻放的時 節吧。香港固是無櫻之城,花月感動卻像在夜櫻之下發生 的千萬憾負。春曉之外,還有生物股長在櫻色搖曳下的清 澈唱腔:「花是櫻花,你很美」。「花美不過櫻,最美不 過君」。「君」(你)是一個很輕的稱呼,像櫻花瓣飄落
春天的旋律
張武昌
雖然春節已經過去,但仍處春寒料峭之中。時空以一種詩意的旋律,穿越二十四個氣節的漣漪,迎接嶄新的一年。人們仍然 享受着春節的快樂,而春的情愫已悄然滋長,點燃希望的火花,渴望明天的成功。一抹青春的綠意正搖曳着旺盛的激情,向大家走 來。鴻雁在天空上翱翔,一路高歌猛進,傳遞着春的信息。
高高掛起的燈籠,以及美妙的鄉村旋律,在深情地召喚着遊子,他們滿懷 鄉愁,眼角掛着晶瑩的淚水,向親人傾訴他鄉的故事。甜酒的馨香隨着春風飄 蕩,送走了一批親戚朋友,又迎來了新的一批,村民還沉浸在濃濃的年味之中。
大地回春,萬物復甦,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路邊不知名的小草也在倔強 地生長。熟悉的天空,在淅淅瀝瀝地下着春雨。鳥兒在枝頭唱着優美動聽的情 歌,小溪在山間絮絮私語,一群群辛勤的蜜蜂翩躚飛舞,在花叢中來回穿梭, 默默耕耘。幾隻土雞也不甘示弱,前爪撲地,後爪騰空,盡情嬉戲,春天的旋 律在鄉村回蕩。
順着暖陽的清風,桃花、梨花與李花在爭相鬥艷,給山村輪流換上新裝。 初春的陽光帶着溫暖的氣息,喚醒萬物。桃樹、李樹、梅樹的花兒、綠芽俏上 枝頭。潔白的梅花迎着嚴寒競相盛放之後,在春風細雨的滋潤下,枝頭的嫩芽 與小果悄然成長。粉紅色的桃花似嬌羞的少女,與春天的綠互相輝映。
春是一個群芳爭艷的季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春天最具代表性的是桃花, 除了桃花之外,李花與梨花也是在這一時期盛開。李花潔白秀美,質樸清純, 氣味芳香而深受人們喜愛。
小山村被春天的旋律包裹着,早晚青蛙的鳴叫特別清脆,給我們留下了美 好念想與祝福。行走在山間,陣陣花香迎面撲來。箭蘭濃郁的幽香,讓人久久 不忘。春天的山嶺,綠色成了大地的主體,在那翠綠的色彩之中點綴着五顏六 色花兒,讓人心曠神怡。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小村幾許,收盡春光。水塘蕩漾着綠色的波浪,想 把你也染成綠,還想讓你呼出的氣息也帶上綠的色彩。
初春的陽光是溫暖的,春暖花開之計,淺綠的顏色洗滌了遊子的眼球,他 們剛沉浸在溫馨之中,卻又要踏上漫漫的征途。
在水面上輕輕搖盪的質地,光聲漿影中的水草中,在故意 划得很慢的木舟上,如果不用再稱呼你為「你」,而是「君」 的話,我們的關係會變得怎麼樣?我在這月下你的身旁, 一廂情願地想了好久,卻害怕讓你知道我想像出來的結果。
春夜、月光、夢影,過去一起看過的神像、詠過的春 歌、蹈過的夏篝火、遊行隊伍中的賀茂祭、下雪的清晨, 收到遠方故人寄來的信裡講的無常懷述,紛紛落著雪和木 屑的氣味,在那夢外的世界猶有殘存。這些發生 於 星羅萬 象間的久遠傳說的感動,發生於月下海水邊模模糊糊的愛 情故事,發生於像今天這樣的春夜中的對話和約定,如浪 潮漫湧,如風笛橫吹,如陌上雲開,如此接近而熟悉。
臍帶
施銘漪/港大三年級
你用鮮血澆灌成 一座生命的橋樑 我在這橋上踱步 年月踩碎一整個雨季
漫步過盤根錯節的土
我吮吸著 生命濃度 在日月更迭間 完成靈魂置換
你輸送著 春意盎然 在樹茂花盛間 予我一株待放的豆蔻
我怎捨得離開你? 只有你用微笑迎接 一聲初誕的哭啼 只有你用慈愛見證 一株百合的長成 只有你用寸長的臍帶 系成了生命之結 圈圈綑綁那血緣 種下的不朽的年輪
你只是跳出了時間 大抵是人間沒有天使 所以有了你的存在 大抵是年歲的嫉妒 萎縮的臍帶爬滿了你的面容
我們沒有跨過空間 你在橋的這頭 我在橋的對頭 寸長臍帶的距離 你卻用一生來奔走!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副刊 P14
盜賊留下窗邊的月 劉陽涵
新手入門指南
2小時輕鬆行
勻 康柏郊遊徑
大蘑菇石
近年港人興起行山運動熱潮,今期跟大家介紹的康柏郊遊徑,是連接柏架山及康怡花園的一條 初級郊遊徑,全長約3.3公里,環繞西北山麓的山谷而行。路線全程走完約兩小時。康柏郊遊徑本 是一條普通的林蔭小徑,沒有特別景點,惟沿途可觀賞香港東區罕見的奇型石群及山澗流水等景色, 是一個較近市區的石頭景點集中地,非常適合初級行山者輕鬆運動一下。
觀賞奇形怪石 吊鐘花花海
要前往康柏郊遊徑,可從太古港鐵站B出口出發,往 左面英皇道直走到基利路,然後一路靠右走到盡頭,便會 看到衛奕信徑第二段入口。繼績往入口走,便會看到「大 潭郊野公園(鰂魚涌擴建部分)」指示路牌,沿左邊樓梯 直上,樓梯到頂後便到達康柏郊遊徑的起點。起點有大告 示牌,內裏有康柏郊遊徑的地圖,記得拍下以免迷路。一 路往柏架山方向走,所有分岔路均沿主路走,沿途留意指 示路牌,也有涼亭供遊人稍作歇息。
沿主路行走一段時間,經過標距柱位置「C4305」後, 便來到十字路口,往
右走才是往康柏郊遊 徑的。走約5分鐘後,
右邊便可遠眺魚翅石,
魚翅石位於 錦鯉 坑,
通往 錦鯉 坑的路有數 條,其中一條比較難的路就在前方右邊,一條非常不明顯 的荒徑,往內走便會看到絲帶,但由於山徑較斜以及過程 需要攀爬,不建議行此路。
另一較易的路線是沿主徑繼續往前走約100米,山徑 右邊有條較明顯的路通往錦鯉坑,路程只約10米,有興趣 觀石的可沿此路往下走。值得注意的是,此道有大量沙石, 較為陡峭和滑腳,且需要少量攀爬,要量力而為,切忌走
得太快,建議可以自備防滑手 套。沿此路可見到不同形狀的 岩石,好像大磨菇石頂、猿人 面孔的猿猴頭石、魚翅石等。 玩完石、影完相,原路折返回 到康柏郊遊徑 繼續 前進,前行 約5分鐘後可看到恐龍石,無 論外型抑或神態都與恐龍極神 似,非常有趣!
接下來 繼續 沿柏架山道前 行,若遇上花期,會看到一大
片吊鐘花花海點綴山徑的絕美境況,不少攝影發燒友都會 專程來 到 拍攝吊鐘花盛放的畫面,好不熱鬧!沿路走便會 看到康柏郊遊徑的終點,終點往左邊斜坡走可回到太古市 區。
若遇上花期,可看到盛放的吊鐘花
太古站B出口往左面英皇道走至基利路
基利路按沿路路牌指示往衛奕信徑(第二段)
緊記量力而為!
落 錦鯉 坑一段較陡斜,但只約十米路 程,要上大蘑菇石頂打卡也要少量攀爬,落 魚翅石、人面石的路就在右邊,切勿從大蘑 菇石滑落!假若沒信心落荒徑、攀爬或裝束 不合,就不要勉強,行山最緊要是量力而 為!
港島 地區民生報 No.1 綜合二 P15
人面石
魚翅石 恐龍石
沿途有涼亭供歇息
起點有郊遊徑地圖
細心留意,更發現有松鼠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