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6

Page 1


日本拉響警報 疫苗接種者死亡增

近期,澳洲同批接種新冠疫苗 18 人患癌。日本有研究拉響疫苗警 報,指疫苗接種者超額死亡率增加。疫苗的安全性再次引發關注。

文╱「時事金掃瞄」製作組

4 月 16 日澳洲新南威爾士州布

利的一家醫院爆出新聞,據報道:這

個醫院裏有 18 名患者全部確診為癌

症,而這 18 名患者有個共同點就是 都接種了同一批次的新冠疫苗,批號 是 FN0565。這消息一出,有人驚呼 「這是巧合嗎?」有人直接喊「疫苗有 毒」,甚至有人質疑這是「醫療系統 性的謀殺」。

澳洲同批接種者 18 人患癌

根據澳洲癌症研究基金會 2023 年的統計,澳洲每年約 15 萬人確診 癌症,平均每 200 人中有 1 人患癌。 18 個接種了同一批次疫苗的人同時患 癌,這怎麼看都不像「純屬巧合」。

有人貼文提到,不同批次的疫苗可能 含有不同毒性,導致副作用的疾病種 類和發病時間各異。這話雖然有點陰 謀論的味道,但確實點出了一個問題: 新冠疫苗的質素控制到底可不可靠? 這批 FN0565 疫苗中是否有甚麼特殊 成份,觸發了致癌機制?更讓人不安 的是,這件事澳洲官方還沒給出結 論。這到底是屬於個案呢,還是冰山 一角? 無獨有偶,澳洲的這件事兒還沒 消化完,日本又扔出一顆重磅炸彈。

日本最近發布了一項令人震驚的研究: 新冠疫苗接種者的超額死亡人數正在 飆升。甚麼是超額死亡?簡單說,就 是實際死亡人數超過了正常預期。這 項研究由日本科學家完成,數據顯

示,2023 年 5 月到 12 月,新冠疫苗 接種者的超額死亡率高於 2020 2021 年的疫情高峰期,甚至接近 2022 年的 峰值。更關鍵的是,這些死亡和新冠 病毒無關,而是與 mRNA 疫苗的副作 用有關。

日本拉響疫苗警報 超額死亡震驚全球

研究發現,疫苗接種後,特別是 年輕人群的慢性病死亡率大幅上升, 比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這項被稱 為「里程碑式」的研究,因為它直接

把矛頭指向了疫苗的安全性。貼文還 提到,日本已經向全球發出警報,呼 籲各國重新審查疫苗的風險。

這事有多嚴重呢?日本可是疫苗 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日本厚 生勞動省 2023 年的報告,超過 80% 的日本人接種了至少兩劑 mRNA 疫 苗。如果疫苗真有問題,影響的還不 只是日本,而是全球數十億接種者。 有消息指出,曾有護士早就曝光不同 批次疫苗的毒性差異,這話題雖然沒 有任何官方證據,但聽起來確實讓人 背後一涼。

日本的數據與澳洲的 18 人患癌事 件形成了某種呼應,讓人不得不懷疑: 新冠疫苗的副作用是不是被嚴重低估 了?這場爭議已經從個案上升到全球 層面。當然也有人表示:癌症的成因 非常複雜,可能與基因、環境、生活 方式等多種因素有關,單純把矛頭指 向疫苗,還需要更多證據。日本的超 額死亡數據雖然可信,但也需要獨立 驗證,排除其它因素(比如老齡化、 醫療系統壓力等)。科學研究需要時 間,不能輕易下結論。

白宮九月將公布調查結果

就在澳洲和日本的爭議發酵之 時,美國這邊的動靜更大。 4 月 14 日 特朗普總統在白宮召開了他的第三次 開放式內閣會議,他旁邊坐著反疫苗 運動的領軍人物——美國衛生部長小 甘迺迪。小甘迺迪對特朗普說了一句 讓全場震驚的話:9 月將有調查結果。 這可不是隨口一說,這等於是對美國 大藥廠的正式宣戰。更嚴重的是,特 朗普放話要調查疫苗的副作用,甚至 可能撤銷 FDA 也就是美國食品藥品監 察局對 mRNA 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

對新冠疫苗危害不單單是特朗普 政府有質疑,美國國會議員格林直接 在聽證會上指出:新冠疫苗的研發 和批准過程太快,正常需要 10 15 年,而幾種新冠疫苗卻在極短時間內 就出爐,其中是否蘊藏著不可告人的 危險?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格林議員在 最後提到的伊維菌素是安全有效的抗 新冠藥物,但卻一直被以前的 FDA 和

2024 年 3 月 29 日,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曾主導研發中國首款新冠滅活疫苗的中共頂級科 學家楊曉明被查。圖為中國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新冠疫苗。( Kevin Frayer / Getty Images)

圖為 5 月 14 日,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部長小甘迺迪在華盛頓特區國會山參議院衛生、教育、勞工和養老金委員會聽證會上,就特 朗普提出的 2026 財政年度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預算申請作證。(Madalina Vasiliu / 英文大紀元)

大藥廠打壓。這個話題已經把疫苗爭 議從科學問題推向了政治和公眾信任 的戰場。要知道疫苗爭議不只是引發 癌症和死亡率,小甘迺迪最近又提出 了另一個敏感話題——自閉症。小甘 迺迪警告說,現在年輕人自閉症病例 的激增不是巧合,而是「人為」導致 的。他暗示很可能是疫苗政策造成了 當代美國兒童大面積自閉症的形成。

小甘迺迪揭露自閉症危機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 4 月 17 日的

最新報告,美國自閉症患病率從 2020 年的 1/36 上升到 1/31,創歷史新高。

小甘迺迪認為,這與疫苗中的某些成 分(比如鋁佐劑)和其它環境毒素有 關,比如農藥、空氣污染等。因此美 國衛生部即將首次啟動全面調查,鎖 定這些毒素的源頭。這場調查一旦有 結果,可能會直接動搖疫苗產業的根 基。小甘迺迪的聲音,無疑讓更多人 開始重新思考疫苗的安全性,甚至質 疑整個醫療系統的透明度。

如果小甘迺迪的警告還算溫和, 那生化武器專家大衛馬丁博士的言論 可就石破天驚了。馬丁博士直言,新 冠疫苗是一場「生物戰爭」,每一個 接種者都被改變了「健康人類狀態」。

他說,疫苗不僅激活了致癌機制,還 關閉了人體的抗癌反應,因此才導致 癌症和慢性病的爆發。

專家指疫苗是「生物戰」

這話聽起來像荷里活科幻片中的 情節。但馬丁博士不是隨便說說,他 是研究生物技術的專家,過去多次揭 露大藥廠的內幕。他認為,新冠疫苗 的設計並非為了保護健康,而是有更 深層的目的。

不過,也有人質疑:大衛馬丁的 「生物戰爭」說法缺乏證據支持,容易 讓公眾陷入恐慌。而過分誇大疫苗的 危害,可能讓人們拒絕所有疫苗,連 帶影響其它公共衛生項目,比如小兒 麻痺症疫苗的普及。這是一個危險的 趨勢,需要警惕。

馬丁博士的觀點現在還沒有得到

1 月 22 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將不再要求移民美國的人接種新冠疫苗。(Bay Ismoyo / AFP)

規律運動有助於提升自身免疫力。(黃建欽提供)

主流科學界的普遍認可,但確實點燃 了公眾的恐慌。有網民甚至說,這可 能是「人類清除計劃」,藥廠被「深 層政府」控制,試圖通過疫苗削減人 口。這種陰謀論雖然聽上去很誇張, 但不斷透露出的越來越多的有關疫苗 造成危害的大量實例,以及相關產業 的不透明體制,讓公眾對當下整個醫 療系統產生了深深的不信任和恐懼。

對於疫苗危機,各國政府現在可 以說是進退兩難。如果承認疫苗有問 題,等於承認之前政府決策失誤;如 果繼續否認,又可能加劇公眾的不信 任。澳洲政府已經表示要正式調查 FN0565 批次的疫苗,日本官方也在重 新審查死亡數據。美國這邊,特朗普 的調查一旦得出結果,可能會引發更 大的政治風暴。◇

職業特工隊、K-129、暗氧

異靈異異

荷里活驚險電影縱使天馬行 空,但內容並非完全憑空想像,有 小部份事實根據。《職業特工隊》的 男主角亨特(湯告魯斯主演)在最 新一集上天入海,無所不能,在現 實中當然不可能。不過,片中的主 線:俄羅斯潛艇在深海失事,美國 特工嘗試進入取得箇中重要軍事秘 密,卻是如假包換的歷史事件。事 實上,即使這齣電影有一定的現實 意義,皆因擁有發射核彈能力的軍 用潛艇出現事故,的確對國際政治 局勢產生影響。更加嚴重的是,有

些國家為了面子,核潛艇出事後秘 而不宣,不單止耽誤了救援時間, 犧牲潛艇內的官兵。公元 2000 年 8 月 12 日,俄羅斯 K-141 庫斯克號 核潛艇在北歐巴倫支海測試新型魚 雷時爆炸。當時潛艇仍然未完全沉 沒,但俄羅斯政府的官僚主義令救 援行動徹底失敗,潛艇內的官兵全 部死亡。

不過,真正與美國特工有關的 蘇聯潛艇事件倒是發生在 1968 年的 K-129 事件。當時,蘇聯 K-129 潛艇 在夏威夷附近海域爆炸,並且與蘇方

梁錦祥|傳媒人、節目主持

從事傳媒工作超過三十年,近十多年主要參與網上節目,是少數仍活躍於香港的網台主持,節目範 圍廣泛,由時事評論、電影文化、美酒品嚐、武術、戰爭歷史,以至東西方神秘學等都有涉及。

失去聯絡。這艘潛艇對於美國有重大 情報價值:第一,潛艇內有蘇聯海軍 通訊密碼資料;第二,潛艇的部份核 彈應該完整無缺,可供研究。中央情 報局見機不可失,構思一個龐大但秘 密的行動,打撈該艘潛艇。這個計劃 說來容易,但執行的難度極高,原因 是潛艇在太平洋深處,再加上本身重 量,負責打撈的船隻必定是龐然大 物,還要避免引起媒體注意。

乾淨世界

災禍有天意?

占星論時勢

型打撈船(排水量 57,000 噸,長 189 米)「勘探深海礦物」。這個做法的 好處是:首先,侯活 曉治在中年以 後已經不再公開露面,傳媒也無法向 他套取資料;另外,他與當時的美國 總統尼克遜有私人交情,而這個計劃 由尼克遜親自拍板,中情局有信心雙 方合作順暢,同時不會洩漏風聲。

官兵屍體,並且將其歸還到蘇方。至 於蘇聯的潛艇秘密是否落入中情局手 上就不得而知了。

乾淨的網路世界,無暴力、無色情、 無犯罪、無毒無害 。

打撈行動在 20 世紀 70 年代初開 始進行。中情局的計劃是以神秘富商 侯活曉治公司的名義,建造一隻超巨

伴您度過美好時光

「在上如是,在下亦然」。

歡迎探 索

若果星盤內行星的位置及形成的連結做成的 相位而產生的行量,等同於若果電器過熱或漏 電,加上附近放置例如紙張等易燃物品就會發生 火災一樣。更進一步而言,表面上是一場火災, 實際上也可以視為一直以來忽略安全意識。對於 電器出現的狀況置之不理,又或者即使有問題也 無法正視及解決。然後周圍環境混亂,雜亂無 章,結果意外在這種環境下發生。

歡迎探 索

九宮,既是同上述天王金牛及太陽雙子合 相,然後又與傷痛有關的凱龍星白羊形成助 力相位。

當然,除了上述無人傷亡的小火災以後,這 個星盤透露更多訊息:

全新的平臺,您可從中學習、 與人分享、休閒娛樂、獲得靈感 。

乾淨的網路世界,無暴力、無色情、 無犯罪、無毒無害 。 全新的平臺,您可從中學習、 與人分享、休閒娛樂、獲得靈感 。

據美國官方的說法是,打撈計劃 功敗垂成。儘管美國的超巨型打撈船 能夠升起潛艇,但期間其中一只鐵瓜 斷裂,潛艇的主要軀殼再次下沉到海 床。不過,美方仍能找到其中的潛艇

不過,這個行動最奇特的地方 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美國深海打 撈隊伍在海床發現了「錳結核」,一 種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為深海生物 提供氧氣的物質。這種氧氣名為「暗 氧」(Dark Oxygen )。為甚麼這個發 現很重要?原因是它證明,在沒有光 合作用的情況下,生命仍然能夠存 在。對於探索其它星球生命存在的可 能性,這個發現意義重大。◇

黃偉國|政治文化學者

政治文化研究學者,時事評論員及占星師,曾任教於香港珠海學院、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伍倫貢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近年在「時代公民教育平台」 (COOTL) 主 持時事評論節目「COOTL盡天下事」,並定期發表評論文章。此外,他在網台節目「香港冇格仔——東方三博士」中,以時勢占星學詮釋及預測國家地區及公眾人物的運勢。

以下的星盤正是反映上述的狀況。

代表突發及意外的天王星金牛與代表政權的 太陽雙子與天頂雙子合相,我一望到就真是覺得 「唔係咁邪啊」;但凡有行星落在四角(上升、 天底、下降或天頂),代表能量更能彰顯,換言 之出事的機會較大。

又與涉及工作有關的第六宮,代表毀滅的冥 王水星產生流暢相位,整件事就真是好順理成章 那樣發生。

當時正值上升處女在上升(第一宮)及第二 宮,處女座其中一個關鍵詞是「工作」。

然後再看處女座的守護星水星金牛在第

在第八宮有土星雙魚,加上海王星、月 亮、金星及凱龍白羊形成的星群,而該宮位掌 管遺產、保險及稅務等事項。上述的行星連結 在一起,代表一種隱瞞、不實且帶來傷害的能 量,在這個範疇內影響到市民及官民關係,而 且白羊的能量是直截了當,可以是不顧一切後 果的方式進行。

加上代表「小人」、幕後黑手或敵人的第 十二宮內有代表行動及破壞火星獅子與金星白羊 產生流暢相位,近日一連串相關的事已經在星盤 裏面找到答案。

同時,這個範疇的事項也伸延到與集體的資 產、資源有關,影響到庫房、銀行業的部份,最 近因長期經濟不景對庫房收入,甚至到銀行業出 現裁員潮等。似乎表面上極力裝出來的繁榮景 象、公正公平公開的。◇

伴您度過美好時

乾淨的網路世界,無暴力、無色情、無犯罪、無毒無害 。

乾淨的網路世界,無暴力、無色情、無犯罪、無毒無害 。

乾淨的網路世界,無暴力、無色情、無犯罪、無毒無害 。

乾淨的網路世界,無暴力、無色情、無犯罪、無毒無害 。 全新的平臺,您可從中學習、與人分享、休閒娛樂、獲得靈感 。

全新的平臺,您可從中學習、與人分享、休閒娛樂、獲得靈感 。 GanJingWorld.com

全新的平臺,您可從中學習、與人分享、休閒娛樂、獲得靈感 。

全新的平臺,您可從中學習、與人分享、休閒娛樂、獲得靈感 。

《九龍城寨光影之旅》

體驗昔日城寨風貌

由文創產業發展處(文創處)策劃、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的全新「九龍城寨光影之旅」電影場景展 23 日正式開幕。

█ 吳銳略報道 攝影/霄龍

在這個法定古蹟內重構《九龍城寨之圍城》經典 場景比之前更多,包括「七記冰室」、「龍城髮 廊」、「牙醫診所」、「士多」、「跌打館」、「魚 蛋工場」、窄巷內街的「裁縫店」、「維修店」、 「水井」和「啤膠廠」,以及「城寨光影天台」。

培訓非遺教學者創作者 「傳.創」非遺教育計劃 全新《九龍城寨光影之旅》電影場景展 23 日正式開幕。這個以金像獎最佳電影《九 龍城寨之圍城》為主題的電影場景展,回 到電影故事的原址九龍寨城公園重構電影 場景,向參觀者呈現八十年代城寨的獨特 風貌,展期更長達三年。

今次展覽是歷來最大的電影場景展,進一步 展現香港電影美術工作者的創意與精湛工藝。

天台內更有大型投映屏幕,展示九龍城寨的日與 夜,更配以特別聲效,讓參觀者感受當時九龍區 居民在飛機飛過時的聲浪。

是次展覽更加入不少香港傳統工藝的元素; 包括入口以人手書寫的大型傳統花牌、入口上方 「九龍城寨鐵牌坊」的設計,就參考了八十年代香 港大廈鐵閘的設計。此外,展覽內部份地磚更是 從舊建築物回收再用,以呼應當時的設計特色。

展覽包括一個戶外展區和六個設於衙門內的 展覽館。其中戶外展區位於九龍寨城公園南門, 擺放着一幅照壁和一個寨城模型。照壁向南門的 一面刻有《九龍寨城公園記》,另一面是寨城清 拆前的剖面圖。面向衙門的銅鑄模型則是仿照九 龍寨城清拆前的建築物而造成。

一號展覽館是介紹寨城的歷史及寨城清拆前 居民的生活。二號展覽館則重現九龍寨城橫街窄 巷的風貌。三號展覽館介紹一度在寨城盛行的三 個行業,即小型製麵廠、家庭式糖果廠和無牌牙 醫診所。四號展覽館模擬七八十年代寨城樓宇天 台的環境,讓參觀者感受到當時寨城光明與黑暗 的不同面貌。

餘下兩個展覽館是互動展覽館,五號展覽館 中,參觀者只須在空中揮揮手,屏幕上的照片便 會變換,展示寨城的古今變遷。展出的照片包括 龍津石橋、龍津亭、衙門、大照壁和魁星閣、敬 惜字亭、寨城建築和街道發展、清拆寨城的經 過,以及九龍寨城公園現況等。

在六號展覽館,參觀者只須面對屏幕顯示的 「腳印」位置站立,然後揮手或搖擺身體,便可 與當時的九龍寨城居民互動,重溫他們的生活點 滴。◇

攝影/余鋼

【大紀元訊】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捐助,嶺南大學與香港藝術學院合辦的賽馬會 「傳.創」非遺教育計劃,舉辦導師培訓課程 及學生培訓課程,推動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承傳與創新。

計劃分為導師培訓課程及學生培訓課程, 前者會邀請有志推廣非遺文化的公眾人士,安 排他們向傳統工藝師傅學習,培養新一代非遺 教學者與創作者。完成課程後,學員將以助教 或導師身份走進中學,實踐文化知識與技藝的 代際傳承。

學生培訓課程則面向中小學生,設計多樣 化的非遺學習與體驗活動。中學課程涵蓋多項 傳統工藝,讓學生透過實踐認識本地文化精 粹。自 2023 年起,課程更擴展至小學,讓小 學生從小接觸非遺文化,加深對本土歷史與傳 統的認識。

花牌紮作技藝導師蔡榮基表示,很高興透 過今次計劃讓更多年輕一代接觸和學習花牌紮 作這門傳統技藝。他說,花牌一直承載著香港 獨有的人情味與歷史文化,透過課程,不但讓 學員掌握紮作的技巧,更希望啟發大家重新思 考非遺在當代社會中的角色和意義。

他期望學員在完成課程後,能將所學應用 於不同領域,嘗試結合創意與當代文化,為花 牌帶來新的可能。讓這門工藝不只活在慶典

營養又美味

道濃湯食譜

文/ Sono Motoyama(Tribune News Service) 編譯/艾琛 圖/ Shutterstock

我喜歡那種紮實、能填飽肚子的 湯,尤其喜歡湯底和大塊蔬菜、 肉或意大利麵等食材在口感和風 味上的對比。這種喜好也延伸到 拉麵或韓式火鍋,在這些食物 中,食材的重要性超過了湯汁, 儘管湯汁也同樣重要。

但是,濃湯(pureed soup)也有它 的用武之地,它是各種菜餚優雅、傳 統的開胃菜,它們的作用是為了激發 食慾,為接下來更豐盛的菜餚做好準 備。儘管表面上看起來很精緻,但這 類湯品通常可以用現成的蔬菜或儲藏 室裏的任何東西來製作。

不過,對我來說,我一直很喜歡 的濃湯是《The Silver Palate Cookbook》 中的胡蘿蔔鮮橙湯(Carrot and Orange Soup)。它經常出現在我家的餐桌上, 有時是周末的便餐,有時也用來宴 客。胡蘿蔔、洋蔥、雞湯和新鮮橙汁 結合在一起,煮出的湯清甜可口, 我的孩子們都非常喜歡。

小貼士

如果鮮橙的水分太多,我有時 會在湯中加入一些店裏買的 橙汁甚至蜂蜜增加甜味。磨碎 的鮮橙皮也能增加風味。

薯仔韭蔥湯(Potato and Leek Soup)也很受歡迎,你很容易就能做 出絲滑的稠度。製作時只需仔細清洗 韭蔥,因為韭蔥葉子易藏汙垢。切好 後,我會再用濾網沖洗一遍。如果在 薯仔韭蔥湯中加入一點奶油,就成了 法式奶油薯仔湯(Vichyssoise)。

這道湯和許多道湯一樣,都可以 用自製的麵包丁、煙肉碎、松露油、 橄欖油或香草來裝飾。

小貼士

製作各種濃湯時,使用帶有切 碎器附件的浸入式攪拌機會更 順手。你可以用切菜器將蔬菜 切成相對較小的尺寸,然後直 接在湯鍋中使用浸入式攪拌器 將蔬菜打成泥。

下面介紹的最後一道湯對我來 說是全新的,但因為我喜歡鷹嘴豆 (Chickpeas),所以對它特別感興趣。

而且這道湯主要是用廚房的現成食材

文、圖/世界美食匯

【食材】

● 750 公克老蓮藕(兩頭同 樣粗、外皮顏色厚而深的蓮藕)

● 30 公克乾小香菇(提前用 冷水泡軟,泡香菇的水留用)

● 適量鹽、白胡椒粉、油、

蔥花

● 少許香菇素蠔油

● 味精適量(可選)

● 蛋清適量(可選)

● 麻油少許

製作湯品時可以隨意嘗 試,創作自己的濃湯。

薯仔韭蔥湯 配麵包丁。

清甜可口的胡 蘿蔔鮮橙湯。

做的。在這個食譜中,我發現鷹嘴豆 的風味被番茄蓋過,成品就像一道微 辣的番茄湯,與烤芝士三文治一起食 用也沒有違和感。

我發現這道湯需要多加點鹽和 一些鮮味。為了快速解決這個問 題,我添加了一種屬於味精的調味料 (Monosodium Glutamate)。當然,也許有更好

辣味鷹嘴豆湯。

的方法來增加鮮味,比如先煮一些洋 蔥,再和其它食材混合在一起。

這就談到了一個重點,你可以隨 意嘗試,創作自己的濃湯。法國老奶 奶是這方面的專家,她們不拘一格, 只管清掉儲藏室的食材,將手頭的根 莖類蔬菜和蔥類(洋蔥、韭菜、大 蒜、香蔥)混合在一起,製作出富含 維生素的營養美食。

胡蘿蔔鮮橙湯 份量:4 至 6 人份

【材料】

•3 湯匙橄欖油 •2 杯切碎的黃洋蔥 •10 根(1 又 1/2 至 2 磅)大胡蘿 蔔 (去皮切碎) •4 杯雞湯(Chicken Stock) •1 杯新鮮橙汁 • 鹽和胡椒粉適量 • 磨碎的橙皮適量 【作法】

3. 煮沸後轉小火,燉至薯仔變 軟,約 30 分鐘。

4. 攪拌至順滑,加入鹽和胡椒調 味。

5. 如有必要,可再加入額外的雞

辣味鷹嘴豆湯 份量:6 人份

1. 在鍋中加熱橄欖油。加入洋 蔥,蓋上鍋蓋,用小火煮至變軟並微 微變色,約 25 分鐘。

2. 加入胡蘿蔔和雞湯,煮沸。

3. 轉小火,加蓋,燉至胡蘿蔔非 常軟,約 30 分鐘。

4. 用攪拌機分批將食材攪碎,或 直接在鍋中使用浸入式攪拌器攪拌至 順滑。

5. 將湯泥倒回鍋中,加入橙汁和 2 3 杯額外的雞湯,直至湯達到所需 濃度。

6. 用鹽和胡椒調味,加入橙皮, 慢燉至完全熱透。 ──食譜改編自《The Silver Palate cookbook》。

薯仔韭蔥湯 份量:6 人份

【材料】

•2 湯匙橄欖油 •4 根大韭蔥(僅白色和淺綠色部 份,徹底清洗並切碎) •3 顆小薯仔(去皮切丁) •4 杯雞湯(也可用蔬菜湯或水代 替) 鹽和胡椒適量

【作法】

1. 加熱橄欖油,加入切碎的韭 蔥,攪拌至變軟但不變色,約 20 分鐘。

2. 加入薯仔和雞湯攪拌。

香菇 蒸 藕圓

【料理步驟】

1. 選 6 朵泡好的香菇墊在盤中, 其餘剁碎。

2. 老蓮藕去皮,擦成泥,擠出 大部份水,得到約一半重量的藕泥。

3. 藕泥混合剁碎的香菇、鹽、

▲香菇蒸藕圓所需的食材。

白胡椒粉;想要加味精和蛋清,此 時加入。藕泥團成球,擺在香菇 上。沸水入鍋蒸熟,約 20 分鐘。

4.1 杯泡香菇的水,過濾雜質待 用。

5. 藕圓蒸好。另外取一小鍋加  油、鹽、1 杯泡香菇的水,以及 香菇素蠔油、部份擠出的蓮藕水拌 勻,開火煮成芡汁,滴入麻油,做 好的醬汁淋在蒸好的藕圓上。最後 點綴蔥花上桌。 ──【世界美食匯】授權轉載◇

杯原味低脂酸奶(優格) •2 根蔥(Scallions,僅綠色部份,  切成絲)

【作法】

1. 將瀝乾的鷹嘴豆與椰奶、切碎 的番茄、蘋果汁、芫荽葉、辛辣香料 粉和薑末混合,然後用攪拌機(或在 烹飪鍋中使用浸入式攪拌器)將混合 物攪拌至順滑。

2. 將湯糊倒入中號湯鍋,加入雞 湯,用中高火煮沸。加入鹽(根據高 湯的鹹淡適當加入)和黑胡椒調味。

3. 舀入碗中,淋上酸奶和蔥即可 食用。 ──食譜來自《美食與美酒》 (Food & Wine)

2024 年 PG 出版公司版權所有。 請訪問 post-gazette.com。由 Tribune Content Agency, LLC 發 行。授權中英文《大紀元時報》 轉載,英文報導請見:〈Smooth Operators: Pureed Soups Make Elegant

▲自己製作美味的香菇蒸藕圓。

文/葉子

幼兒,尤其是 0 ∼ 8 歲的孩子,由於心 理與生理尚未發育成熟,有時會出現無 理取鬧、生氣、發火、丟東西等行為。

這種情況常讓父母感到束手無策,孩子 在地上翻身打滾、大喊大叫,家長不知 怎麼辦好。

幼兒發脾氣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兩類。其中 一類屬於「驚慌型」( Panic Tantrum ),經常

發生在孩子感到過度失望、害怕、勞累或遭遇 挫折時。在這種情況下,比較適合的方法是給 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如擁抱、輕聲說 話等。

另一類則 是「控制型」(Control Tantrum), 孩子可能藉由哭鬧來迫使家長答應他們的要 求,當然有時是一些無理的要求。有一個簡單 的辦法能判斷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抱一抱孩 子,用理解的語氣安慰他們。如果孩子慢慢安 靜下來,那可能就是驚慌型。這時可以進一步 詢問他們是不是累了、渴了或餓了,多給他們 一些擁抱和陪伴。如果他們把你推開,仍然堅 持哭鬧,那就是控制型。對於這種類型的哭

聽到女兒為他唱自創歌曲

硬漢父親淚流滿面

文/ Louise Chambers 編譯/艾琛 圖/戈福斯提供

一位平日形象粗獷的硬漢父親,聽到女兒在 廣播中為他演唱的一首自創歌曲後,展現出溫柔 的一面。他感動得流下眼淚的畫面被拍下,影片 在網絡上迅速爆紅。該首歌講述女兒從小在父親 身上學到的人生道理,令她的父親感到非常驚訝 和激動。

現年 35 歲的鄉村女歌手戈福斯(Tawna Goforth)在堪薩斯州塞奇威克(Sedgwick)小 鎮長大,她的父母在那裏開了一家加油站和一間 汽車修理店。如今,她住在田納西州的納士維 (Nashville)。

戈福斯告訴《大紀元時報》:「我和創作夥伴 一起寫歌時,提到我手機裏有個歌名,靈感來自 我從父親那裏學到的人生經驗。我想這些年父親 不只是在修車。你知道嗎?他教我如何生活,教 我如何辛勤勞動、努力工作和追逐夢想。」

戈福斯創作的第一首歌《碎片》(Pieces),歌 詞寫的是她祖父與失憶症抗爭的故事,曾被納士 維的索布羅電台(Nashville s Radio Sobro)選 中,因此她再次聯繫該電台,希望他們能播放她 的新歌《修車》。沒多久,該電台就播放了這首 歌曲。

電台播放歌曲《修車》時,戈福斯的父親正和 妻子在科羅拉多州度假,戈福斯請她的母親收聽 索布羅電台,並偷偷錄下她父親聽歌的反應。戈 戈福斯與她的父母。

鬧,家長需要特別留心,並採取一些適當的 措施。

當孩子出現發脾氣的初期跡象時,父母就要 及時介入。說話的聲音和語氣要比平時稍嚴肅一 些,並帶孩子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用平穩的語氣 告訴他們:「你現在需要安靜下來,我會等你安 靜的時候再和你談。」同時,用你的表情和動作 告訴孩子,無理取鬧是不可接受的。他必須知 道,亂發脾氣是會惹上麻煩的。

事情過後,向孩子解釋清楚,他並不會因此 而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這樣做的後果是甚麼。不 要因為孩子一發火就滿足他們的要求。

除了以上一些事後措施,更重要的是儘量避

福斯很快就得知,這位硬漢機械師聽到歌曲後感 動得淚流滿面。

戈福斯透露:「看到父親的反應,我自己也 忍不住哭了。我完全沒想到他會那麼激動。如果 他知道自己被錄了下來,可能會感到不自在。」

戈福斯將父親激動落淚的影片上傳到社交平 台,一周內影片瀏覽量就達到 100 萬次,很快就 突破 1,000 萬次。戈福斯說:「這段影片在互聯 網上引起很大的反響,但我爸根本不使用互聯 網。這真的太有趣了。」

她分享:「他是我們家的頂樑柱,是那種非 常堅強但沉默寡言的人。我想這就是這個影片會 吸引這麼多人觀看的原因。你知道嗎?他留著絡 腮鬍,外表粗獷,但心地非常善良。」

在戈福斯的成長過程中,她的母親負責家族 企業的記賬工作,有時會帶著戈福斯和她的三個 兄弟姐妹去上班。他們從小耳濡目染,熟悉那裏 的工作環境。他們的藍領父親整天都在工作,為 小鎮提供穩定的服務。他的職業道德給孩子們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戈福斯分享:「只要看到他辛勤工作的樣 子,我就會意識到,我應該追逐自己的夢想。」

戈福斯的祖父是一位鄉村歌手和口琴演奏 家。受祖父影響的戈福斯,18 歲高中畢業後就組 建了自己的第一個樂隊。她多次參加電視台選秀 節目的試鏡,但都沒有成功。

2014 年,當她和丈夫搬到納士維後,她以創 作歌手的身份定期演出,繼續追逐她的音樂夢想。

戈福斯感嘆:「作為一個成年人,我發現駕 馭音樂行業是非常困難的。雖然這個影片和這首 歌令人興奮,但也有讓我感到沮喪的時候,我會 想,『就這樣了嗎?』」

免此類事件的發生。下面是給父母的一些建議:  避免經常對孩子說「不行」、「不可以」。若 是不希望孩子接觸某些物品,最好不要讓他們 看到。

 孩子有發火的前兆時,就要立即採取應對 措施。

 試著用遊戲或食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 儘量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遇到突發事件時, 簡單地向孩子解釋發生了甚麼。

 多多表揚孩子的好行為,強化正向回饋。

 面對孩子的要求,父母要先想一想再作出回 應,一旦決定「可以」或「不行 」,就要堅持 原則,不輕易更改。◇

35 歲的鄉村女歌手戈福斯。

戈福斯在納士維歷史悠久的藍鳥咖啡館 (Bluebird Cafe)演唱了《修車》,實現了她多年 的夢想。戈福斯的父母親自到場,她的父親更是 忍不住淚流滿面。

戈福斯分享:「我們知道他會很激動。我的 丈夫錄下了父親的反應。我父親不知道自己被拍 下來了。很明顯,他在不停地抹淚,努力讓自己 保持平靜,只為看到我在舞台上繼續唱歌。」

戈福斯對《大紀元時報》說:「我看到了父親 的另一面,看到了他是多麼溫柔。在閱讀影片下 方的評論時,我常常感動到落淚,網民的鼓勵讓 我有信心和勇氣繼續努力下去。如果影片能對我 父親和看過影片的人產生影響,我想我就做對 了。」◇

眼睛需要穩定的血液循環來維持功能, 肝、腎、心臟是人體健康工廠的核心, 眼睛的健康與它們密不可分。台灣永昌 漢方中醫診所院長鄭秋霞在新唐人《她健 康》節目中講解用穴位按摩護眼,以及如 何透過居家運動和飲食改善養護器官, 讓眼睛更健康。

眼睛是人體中對血液需求量最高的器官之 一。視網膜和視神經需要大量氧氣和營養來進行 代謝,並將神經訊號傳遞到大腦,讓我們能夠看 到影像。一些常見的視力疾病,如糖尿病視網膜 病變、老年黃斑部病變和視神經萎縮,都與氧氣 供應不足或營養缺乏有關。

鄭秋霞表示,從中醫觀點看,養肝著重於靜 脈循環的維護,養腎幫助水份代謝與細胞生命力 的維持,強心則可以強化動脈系統,促進血液輸 送。良好的血液循環可以提供穩定血流,同時滋 潤眼周組織,維持視力清晰,讓眼睛明亮有神。

護眼穴位按摩

鄭秋霞推薦按摩 7 個眼周穴位,可以促進眼 部血液循環,特別是動脈循環,幫助保護眼睛:

• 睛明穴:位於眼睛的內側。

• 攢竹穴:位於眉毛的內側。

• 魚腰穴:位於眉毛的中間。

• 絲竹空穴:位於眉毛的外側。

• 太陽穴:位於外眼角和眉梢中間、往外延伸的 凹陷處。

• 承泣穴:位於眼睛下緣的正中間。

• 四白穴:位於瞳孔正下方,眼眶下的凹陷處。

中醫發現,經絡是人體能量運行的通道,負 責輸送氣和血到全身,它們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 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內臟通過經絡與身體各 個部位相連,經絡上一些有特殊作用的點稱為穴 位,通過針灸、按摩等刺激相應的穴位,就能夠 治療相應部位的疾病。

按摩方法: 1. 按摩前將手洗淨,搓手約1分鐘將雙手搓熱。

2. 用手指依次輕柔按壓上述眼周穴位,每個穴位 約5秒。

3. 每天按摩穴位 10 分鐘,可以一次性按完,也可 以分次進行。

兩招居家運動

經常做運動可以幫助強心,有助於提升整體 血液循環,促進眼睛的血液和營養供給。

鄭秋霞表示,現代人雖然有應該運動的概 念,但運動強度與時間往往不足。她鼓勵進行遊 泳、健身等時間投入較多的運動,強度足、持久 性高。鄭秋霞說,如果已經花了那麼多時間準 備,努力去到游泳池,「你還會只游 20 分鐘就離 開嗎?通常至少會持續 30 到 40 分鐘以上吧!」 對於希望在家中做運動的人士,鄭秋霞推薦 以下兩種簡單易行的訓練:

1.抱膝運動 做法: step 1: 平躺姿勢,將兩條腿曲起,腳掌著地。 step 2: 其中一隻腳抬起,用雙手固定住該側大 腿,將該條小腿伸直再彎曲,重複 100 下,再換另一側腿進行。

可以一次性完成,也可以在一天中分次練

習。每天堅持訓練,有助於增強心臟功能,還可 以強化膝蓋關節。

2.抬腿運動 做法:

step 1: 平躺姿勢,將一條腿曲起,腳掌著地。 另一條腿保持貼地伸直。

step 2: 將伸直的那條腿抬離地面,儘可能抬 高,之後放平再抬高,重複 100 下,再 換另一側腿進行。

step 3: 根據自身的情況,如果無法將腿抬高到 與地面呈 90 度,只做到 45 度也可以。膝 蓋儘量保持伸直,不過伸直幅度可以根 據個人情況適度降低。鄭秋霞強調,不 需要追求完美,最重要的是持續進行這 些運動,只要能盡力完成就已經很好 了。

每天可以一次性練習,也可以分次進行。這 樣練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也能幫助強化髖關節。 此外,鄭秋霞提到,保持運動以及晚上睡個 好覺,都對心臟和肝、腎有益,有利於眼睛保健。 飲食提升血液循環

日常飲食是改善血液循環的關鍵一環。鄭秋 霞建議,應多攝取富含鐵質的食材,並避免高 油、高糖、高鹽等增加血液阻力的飲食習慣,有 助於保護肝、腎、心臟及眼睛健康。

1.補充補血食物 鄭秋霞表示,食用紅肉如牛肉、豬肉除了可 以補充蛋白質,也是補充鐵質的良好來源。鐵質 有助於血紅蛋白合成,促進氧氣運輸,支持心臟 與全身的血液循環。鄭秋霞說,白肉主要可以補 充蛋白質,但白肉相對含有的鐵質較少。因此在 食量有限的情況下,紅肉補鐵效率更高。

有些人擔心攝取紅肉會對健康不利,鄭秋霞 指出,這是一種常見的誤解。她強調,紅肉本身 並非不健康,人們應均衡攝取各類肉品,例如 「可以今天吃白肉,隔天換紅肉,達到營養均衡 才是最好的做法。」

一些富含鐵質的蔬菜,也是補血的好選擇。 鄭秋霞推薦蓮藕、牛蒡、紅莧菜、甜菜根。不 過,鄭秋霞提醒,植物性鐵的吸收效率較低,若 缺乏運動,身體對鐵質的利用率也會降低。因此 她建議素食者,可以適度增加運動量來提升吸收 效果。此外,蘋果、葡萄與車厘子等水果中含有 維他命 C,也可以幫助提高鐵的吸收率。

2.避免三高飲食

鄭秋霞表示,高油脂、高糖份、高鹽份的食 物,可能對血液健康造成負擔,對眼睛健康不利。 高糖容易導致血糖和血脂升高,影響血液流 動,也增加中風風險。糖尿病還可能引發微血管 病變,降低血液攜氧能力。

高油脂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阻礙心臟驅動 的血流,影響氧氣運輸。

高鹽份則容易損害血管彈性,導致血壓升 高,也會加重腎臟負擔,影響血流穩定。

因此,鄭秋霞建議維持清淡均衡的飲食,對促 進血液循環,保護內臟器官及眼睛健康至關重要。

保護眼睛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需要從一 點一滴的生活方式上加以改善,不妨從今天就開 始改變!◇

報名截止日期: 2025.07.31

文 / 林一山、Dannie Cheng 圖/ Shutterstock

一個人用餐 享受孤獨的美好 的 獨特魅力

文/李伊芙 圖/ Shutterstock

有人說,一個人一輩子要有一次 獨自的旅行(獨旅),壯遊過程 能夠探索世界,也會發現不一樣 的自己。因此,「一個人在外單 獨吃飯」變成不可避免的經驗。

在過去,很多餐廳只接受兩個人以 上的預訂,而且出外與他人用餐,被視 為是社交活動的一種。所以一個人在外 吃飯,難免顯得尷尬,不是找不到合適 的餐廳,就是在餐廳裡被注目。

然而,隨著當代生活型態的變 遷,傳統價值觀也有所調整。特別是 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後,後疫情時代 的人們經歷了與他人保持 1.5 公尺距離 用餐,以及隔離防疫的生活。如今, 「獨食」反而成為了一種潮流。

一個人吃飯很自在

過去,一個人用餐難免和對面餐 桌的人四目相對,顯得尷尬;近年來, 「獨食」對某些人而言,是無法避免的 情況。例如一個人出差或旅行等。所 以,有一些業者聞到了商機,很多國 家開始有「一個人用餐的專門店」,例 如日本、韓國。

商家沿用疫情期間使用隔板的做 法,人們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享用 個人套餐,甚至自己煮火鍋、吃燒 烤,有些餐廳還用電子設備點餐、送 餐服務機器人,一個人用餐幾乎可以 完全不與他人四目對視,免除了「自己

尷尬」或「落單」的問題。

訓練個人思考力

去餐廳吃飯,有些人是為了美食 而來,有些人則是單純想要飽餐一 頓。朋友群中總是有人特別會點餐, 不會觸碰到「地雷食物」,但是有些人 在這方面就不在行。

筆者有一對夫妻朋友,丈夫每次 出外點餐時,總是和妻子起爭執,因 為無論丈夫怎麼點,家人似乎都吃得 不太滿足。

「點餐」看似小事,其實是大事 情。「獨食」會讓你想要謹慎選擇眼前 的食物,因為沒有人可以和你分食, 所以點餐時無形中激發自己的思考 力,考量到個人份量、口味、食慾等 因素。

不用遷就他人

「獨食」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 是不用遷就別人的口味,比方不敢吃 辣的人,在韓國一個人旅行時,就不 用為了配合旅伴吃韓國道地菜色,勉 強自己吃辣炒年糕。

我們生活中不乏有一些「公主或少 爺」性格,或是對於吃美食特別有主見 的人,如果為了配合這類群體,吃了 不對味的食物,心情難免低落,一個 人吃飯就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體驗食物的味道

有很多人注重餐廳的氛圍與餐點 的美味,認為兩者皆不可或缺。尤其 是媒體所推薦的餐館,常會是眾人的

▲「獨食」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不用遷就別人的口味。

朝聖地。雖然,一群人探索美食很有 趣,但是美食鑑賞家卻認為單獨用餐 是寶貴的體驗。

一個人用餐時,可以靜下心來品 嘗食物的味道,不被他人打擾,仔細 研究菜單內的食材搭配、烹飪技巧, 也可以觀察餐廳整體的擺設和氛圍。 對這些人來說,在外用餐不單是「享受 美食或吃飽飯」,而是提升到「品味生 活」的層次。

享受寧靜與舒適

享受片刻寧靜,對現代人而言已 成為一種奢侈。中午用餐高峰時段, 想找到合適的餐廳並不容易,即使事 先訂位,也難免被人潮包圍,讓人覺 得環境擁擠。

偶而,一個人在非尖峰時段用 餐,可以享受平靜、不趕時間的悠 閒,也不會被伴侶催促,更不用擔心 餐廳的時間限制。這時候帶一本自己 喜愛的書,或是邊喝咖啡邊寫心情日 記,都是沉澱心靈的絕佳時刻。

減少社交的壓力 有一句諺語說,一種米養百種 人。近期,在韓國流行 MBTI 性格測 驗,很多明星紛紛表示自己是「I」 型人,也就是內向性格的人,不擅長 社交活動,喜愛獨處、在家。另一種 「E」型人,則是活躍於社交活動,喜 歡與他人互動。

內向的人出外用餐,如果是一個 人就不會有社交壓力,不需要邊吃飯 邊思考是否需要與人交談,又要談哪 些話題等等,自由自在地享受吃飯的

▲如今,「獨食」已成為了一種潮流。

▲一個人吃飯可以嘗試自己未嘗過的菜餚或異 國料理。圖為印度料理。

時間。而對於外向的人來說,雖然習 慣與人互動,但有時候也需要獨處, 一個人吃飯則成為放鬆自我的時刻。

為生活注入新鮮感 一個人吃飯可以擺脫家族、朋友 習慣的餐點,可以嘗試自己未嘗過的 菜餚或異國料理,體驗不一樣的美食 文化,例如印度餐、南洋麵食叻沙、 澳洲肉派等,可以探索自己的新味蕾。

▲現在餐廳的設計,讓一個人用餐也可以很自在。

留下難忘的回憶

「喀嚓!」拍照的瞬間讓片刻成為 永恆,獨自用餐時,你有足夠的時間 欣賞菜餚的擺盤和餐桌配置,通過拍 照你嘗試留下最好的景色,除了作為 紀念,還可以上傳到社交媒體,讓朋 友與關注者一同感受這份喜悅。相比 之下,團體用餐時,受限於時間、地 點或交談,往往容易忽略用餐的美好 瞬間。◇

▲現在餐廳的設計,讓一個人用餐也可以很自在。

▲獨自用餐時,你有充足的時間拍照。

孩子也能輕鬆製作 迷你朱古力蛋撻

文 /Joy Howard(Eating Well)編譯 / 徐海韻 圖 / 由 Greg Dupree/TCA 提供、Shutterstock 在午後烘焙活動中,孩子們可以嘗試製作這些迷你朱古力蛋 撻。用微波爐將朱古力和椰奶輕鬆融化成簡單的奶油朱古力 餡料(甘納許,Ganache Filling)。最後在上面放一粒成熟的 覆盆子,或換成其它水果。

迷你純素( Vegan ) 朱古力蛋撻

● 操作時間:15 分鐘

● 總時間:1 小時 15 分鐘

● 份量:可製作 15 個蛋撻

1. 烤箱預熱至 350 ℉(約 180℃)。

作法 每份食譜的營養成份 52 卡路里,總脂肪:4 公克,

2. 將冷凍酥皮放在帶邊的大烤盤上, 烤至酥脆,約 3~5 分鐘。同時,將朱 古力豆和椰奶放入可在微波爐使用的 中號碗中。用微波爐中火加熱 1 分 15 秒。加入鹽,攪拌至順滑。

• 1 包(2 盎司)冷凍酥皮

(Phyllo Shells,15 片)

• 6 湯匙純素黑朱古力豆

• 1/4 杯不加糖的椰奶

• 鹽適量

• 用於裝飾的混合水果 材料

3. 將朱古力混合物注入每個烤好的酥 皮杯中。如果喜歡,還可以用水果點 綴。放入雪櫃冷藏至凝固,約 1 小時。

作者簡介 EatingWell 雜誌&網站,推廣 飲食健康的生活。本文首發在 EatingWell,授權中英文《大 紀元時報》轉載,英文報導 請見:〈Grab the Kids for a Valentine Baking Activity〉 ◇ 提前製作 未加水果裝飾的蛋撻可冷藏三天; 食用前再放入水果。

【大紀元訊】史迪仔將於 2025 年 暑假萌爆升級與大家見面,繼《美女

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阿

拉丁》(Aladdin)等後,炮製經典動

畫《扮嘢小魔星》(Lilo & Stitch)真人 版。《史迪仔》將於 5 月 29 日大銀幕 上映,24 日起設優先場。

在全線戲院買 2 張戲票即送「史 迪仔頭箍」或「盲盒史迪仔鑰匙扣」 一個。

MCL MAX 會員購買 5 月 29 日起 場次戲票 1 張送「限量 A3 電影海報」 1 張。

英皇院線 VIP 會員憑指定票種購 票 1 張戲票送「迪士尼與彼思 2025 珍 藏紀念卡」2 張;2 張戲票送「史迪 仔滑浪手巾」1 條。英皇戲院還推出 了期間限定的《史迪仔》爆谷餐,集齊 「史迪仔雙層隨行杯」、爆谷,以及英 皇戲院招牌的美式熱狗。

英皇戲院還提供多款限定加購選 擇,包括由 Hot Toys Cosbaby 出品的 「打招呼史迪仔」和「坐坐史迪仔」迷 你珍藏人偶(HKD$168),以及七彩 糖果屋系列的 Cosbi 盲盒毛公仔掛飾 (HKD$89)。

電影由《阿拉丁》真人版監製,以

及憑《Marcel the Shell with Shoes On》 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提名的甸費里沙 甘普(Dean Fleischer Camp)擔任導演。

動畫原配音基斯桑達斯(Chris Sanders)繼續為史迪仔發聲。小女孩 主角妮露就從數百名試鏡者中選出擅 長跳草裙舞和滑浪的 8 歲夏威夷女童 瑪雅奇阿洛哈(Maia Kealoha)擔演, 完全入型入格融入角色。還有其他大 家熟悉的角色,包括強霸博士和獨眼 霹靂。

《扮嘢小魔星》動畫於 2002 年面 世,講述故事史迪仔是第 626 號基因 實驗生物,示圖逃離外太空,並前往 地球。史迪仔在太空船逃離的過程中 墜落在夏威夷,巧遇與姐姐相依為命 的女孩妮露,更把史迪仔當成奇怪 的「狗」領養。並發展出一段真摯的 感情,重現金句精神「Ohana means

《史迪仔》將於 5 月 29 日大銀幕上映,24 日起設優先場。(迪士尼提供)

family. Family means nobody gets left behind or forgotten」(Ohana 即係屋企 人,屋企人唔會被離棄或遺忘)。

史迪仔不但贏盡觀眾歡心,更榮 獲奧斯卡最佳動畫提名。之後接連推 出了續集以及電視影集。今次化身真 人版,以一身真實感十足的藍色毛 毛,配上活靈活現的神情動作,CGI 版史迪仔既百分百還原可愛趣怪的模 樣,又有前所未見的活潑動感。

大銀幕以外,破壞王史迪仔更會 鋪天蓋地亂入香港,由海港城玩到入戲 院,驚喜現身大搞破壞,全港市民睇戲 之餘還可以同史迪仔打卡互動。◇

【大紀元訊】獅子會 5 月 17 日舉

行愛心包粽活動,超過 450 人包製逾

800 隻愛心粽,全數捐贈區內低收入 家庭與獨居長者。

「愛心共融慈善包粽日」由香港快 活谷獅子會、香港青賢獅子會、香港 大都會獅子會及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 校王錦輝中小學聯合主辦,以「粽香 融和聚快活,青賢都會築善河」為主 題。

香港失明人互聯會的 100 位視障 人士與義工以觸覺引導包粽;香港聾 人協進會的 100 位聽障參與者透過手 語與青少年溝通;香港小童群益會兒 童之家的 30 位家舍宿生更化身「小老 師」示範技巧;保良局馬錦明夫人章

「運動傳承」計劃在 24 日於西沙 GO PARK 舉行同樂日暨頒獎典禮。(林卓軒 / 大紀元)

【大紀元訊】港協暨奧委會轄下 「香港奧林匹克之友」主辦的「運 動傳承」計劃在 24 日於西沙 GO PARK 舉行同樂日暨頒獎典禮。

「運動傳承」計劃自 2024 年開 展,舉辦多場運動員分享會、城市 及新興運動課程、師友計劃等,參 與人數超過 1,000 人。 24 日由主禮 嘉賓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兼香港奧 林匹克之友主席霍啟剛與民青局青 年專員陳瑞緯、以及 3 位計劃大使 劍擊運動員張小倫和江旻憶、空手 道運動員李振豪向參與計劃的青年 頒發證書。

同樂日設有多項免費活動,涵 蓋運動員分享、正念及運動主題工 作坊、遊戲和體能測試攤位,以及 城市及新興運動體驗等。

馥仙中學的 60 位師生及香港浸會大 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 120 位學 生、家長、學校老師、職員義工亦熱 情投入參與協作;獅子會成員更攜家 帶口共襄盛舉。

香港飲食慈善基金名廚陳世輝博 士親授包粽秘訣,從選料、調味到包 粽技巧。香港飲食慈善基金亦有 10 位 名廚及 10 位義工坐鎮,協助各界包 粽。

主辦方獅子會表示,活動透過五 感互動,讓參與者體會到「即使表達 方式不同,善意與創意永遠能找到相 通的語言」。又強調,疫情後基層 家庭經濟壓力未減,節慶送暖更顯重 要。今次活動不僅提供物資支援,更

讓青少年學習同理心,長者感受社會 關懷,弱勢群體提升自我價值感,體 現「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價值。◇

紀元商圈

多位運動員到場支持,包括田 徑運動員梁筠宜、空手道運動員張 均樂、匹克球運動員方子軒、欖球 運動員李卡度和姚錦成 、滑板運動 員陸俊彥、攀登運動員林楚穎和黃

鄰舍輔導會

嘉欣、游泳運動員常鈺涓、跆拳道 運動員詹港艷和武術運動員沈曉榆。 羽毛球運動員李卓耀亦獲邀參 與運動貼紮工作坊,向參加者分享 如何克服傷患,另外亦邀請了籃球 運動員黃浩賢、霹靂舞運動員施嘉

宴過千名服務使用者及照顧者 慶祝父、母親節

【大紀元訊】鄰舍輔導會 24 日 在沙田會所一號‧水中天舉行慈善 午宴,宴請過千名服務使用者及其 照顧者,共同慶祝父、母親節,同 時為該會非政府資助的服務籌募經 費。現場亦向照顧者派發約 1,200 份 福袋,藉此向他們送上感謝與關懷。

鄰舍輔導會會長葉德安在會上 致歡迎辭時表示,活動不單只是為 了慶祝父母節,更是為了向所有照 顧者致敬,為他們打打氣,讓他們 知道,他們並不孤單。

宴會亦安排了多項由服務使用

者擔當表演的活動,包括兒童歌 舞、殘疾人士及義工共融舞、少數 族裔民族舞等,以回報一眾企業及 擅長的關愛和支持。

年 55 歲的楊女士現時正接受鄰 舍輔導會「伴航家顧服務計劃」服 務,她 24 日與患長期病的丈夫和 女兒一同出席。楊女士坦言,當知 道有可能終生癱瘓,身體沒法自理 後,曾一度想放棄人生,慶幸由醫 院轉介至本會復康服務,經過近 4 年的治療,終於恢復簡單的行動能 力。 ◇

買嘢之前check⼀check, 多撳⼀下就可以⽀持良⼼商店, 同時亦都⽀持緊⼤紀元㗎~ https://hk.epochtimes.com/epoch-business.html

店聚集組成,呢個商圈有來⾃各⾏各業嘅專 業⼈⼠,你估唔到嘅產品及服務呢度都有。

或者到⼤紀元網站 按右上⽅橙色「紀元商圈」Button

⼿機⽤⼾可將網址新增⾄主螢幕,下次打開就更⽅便了!

2770 556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