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

第三日
迷因專欄
學習歷程檔案
山道猴子的素材是什麼
撰文|黃亮輔、黃宥豪
隨著網路發展,通訊傳播的速度不斷的提升。除了傳輸訊息更方便之 外,「迷因」的能見度也不段提高。
迷因(英語:meme)一開始是人類學的概念,1976年由理查· 道金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所創,運用生物演化中遺傳的概念來說明文化訊息被大量模 仿像基因一樣傳承下來的現象。
而現在的網路迷因則是指大量傳播、轉載一個生動幽默的事,可 能是影片、超連結、音樂、圖片或網站等,著名例子如「傑哥不要」(源 自2013年的教育宣導影片,因為演員精湛的演技及和特別的台詞而 爆紅)以及「哭臉貓」(一隻貓咪搭配悲傷、哭泣的表情)。
人幾乎每天都會接觸、亦或是自己製造迷因, 並且在Instagram、Facebook等平臺上都可 以自由地分享,同時,現在也越來越多人透 過迷因表達想法,頗具趣味性。
另外迷因也具有強大的融合力,可將讓 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議題、人物等做成迷因, 也因此產生了評價兩極的「地獄梗」,有些 人認為對少數族群、社會議題開玩笑是可以 允許的,而有人認爲這是刻薄、無同理心的 展現。
對了,如果你想要自製迷因,可以去參 考Meme梗圖倉庫,在那裡不但可以和網友 一起討論,還可以見識許多新穎的想法,是 讓自己了解、享受迷因的途徑之一!
隨著網路世界發展,迷因的涵 意和傳播度也不斷改變、增加, 例如迷因從「人類學」的概念 變成「網路梗」;從小眾到如 今出現在各大社群網路平台等, 這都與網路的普及息息相關。
談及網路發展對迷因的影響就不得不提到 那些可以傳播迷音的網路平台:4chan、 Facebook、Instagram等,而4chan又是 網路發展初期很重要的迷因傳播平台。
4chan是於2003年推出的一個主要討 論ACG(日本動畫、漫畫、電子遊戲)相關 主題的美國貼圖討論版網站,它採取匿名互 動的機制,且討論串達到一定留言數就會自 動刪除,因此4chan的用戶無法建立穩定實 質的關係,但網友也發展出了一套獨特的交 流方式:講著自己人才懂得內梗、玩笑、用 語,再藉由留言貼文等凝聚感情。這特別的 交流模式也催生出很多迷因,例如經典的瑞 克搖(rickroll)和其前身duckroll(兩者都 是運用「釣魚」方式把人引導到一部影片或 連結到一張圖片)、巧克力雨《Chocolate Rain》(一首在4chan上流行的YouTube 音樂影片,其歌詞「I move away from the mic to breathe in」成為網路流行用語)、 LOLcats(奇怪的法文句子搭配一隻貓)等。
從4chan建立後不難看出,無 門檻的網路世界不僅能接受訊 息,也能傳播生動趣味的迷因。
隨著更豐富的社群平台出現, 在Facebook、Instagram、 PTT和Dcard上也有越來越多 人在討論並分享迷因,且迷因 也因為發展出越來越多的用途。
1.公家機關運用迷因宣導
迷因已是近年來的流行文化之 一,且政府和公家機關也注意 到了這一點。他們開始運用廣 受歡迎的迷因為政策宣傳,希 望能提升政策傳播效益。
著名例子如2020年疫情開始 時,經濟部就運用了當紅炸子 雞:鬼滅之刃中的「水之呼吸」 (動漫中的著名招數)來宣導洗 手的重要性。另外,基隆市警 察局第一分局也在2020年的 「青少年暑假宣導」中以迷因
方式呈現,更是廣受大眾好評。
而目前台灣的政府機構大多都 有「迷因團隊」來製造宣導迷 因,他們想藉此來以幽默的方 式來讓民眾更能了解政策內容 等資訊,看似是創意的想法, 但也隱藏著某些問題,這是筆 者後面會提及的。雖然這不是 表面上看似得完美,但卻是令 人耳目一新的做法,筆者是希 望能在合理範圍繼續進行的。
2.各學校的迷因
現代人會運用迷因來表達自己 的想法或是以搞笑的方式來博 君一笑,而現代的學生也會運 用迷因來表達對議題或是學校 生活的想法。在Instagram上
有建中迷因(目前已有將近2萬 的粉絲)、成功迷因、中山迷因 等,且看著這些輕鬆詼諧的迷 因也是學生們放鬆的方式之一。
低成本、傳播度高的迷因自然 也是品牌宣傳的絕佳手段。各 大品牌諸如:IKEA宜家家居、 蝦皮購物等,也都開始運用迷 因為自家品牌打廣告,令人有 耳目一新的感受。不過假如欲 運用迷因來宣傳仍必須注意要 拿捏好尺度,避免造成反效果,
跳著80年代的舞步,瑞克·艾斯 里(Rick Astley)以渾厚的嗓 音唱出那熟悉的歌詞:「Never gonna give you up ,Never gonna let you down~」,這正 是歷久不衰的經典之一。這首 歌曲《Never Gonna Give You Up》是上世紀80年代的經典 流行歌曲,瑞克先生本人也是 靠此歌一曲走紅,但當他引退 後就隨之淡出人們的視野中。
例如:具爭議性的地獄梗就不是 適合作為廣告的素材,因為大 眾對於它的接受度不一,容易 引起反彈。此外,也需要注意 著作權等問題並注意訊息正確, 否則既無法達到宣傳效果,亦 可能官司纏身。
而當時間的巨輪來到2007 年時,有名網友在社群平台 4chan上傳了知名歐美遊戲 GTA 4(俠盜獵車手系列,英 語:Grand Theft Auto,簡 稱GTA)的預告,眾多該遊戲 的粉絲馬上開啟影片來觀賞, 結果點入影片後竟然開始播 放《Never Gonna Give You Up》這首本該退流行的歌曲。
大批網友驚覺上當受騙(俗稱
釣魚),但似乎基於不甘心的心 理,於是又將這則「釣魚」貼 文不斷地轉傳,最後竟讓這首 本該隱藏於時間洪流之下的歌 曲再次出現在世人眼前。
後來這成為了世界經典的 迷因:Rickroll,甚至直到現在 仍有人使用這個「梗」來開玩 笑、釣魚,如以見識其魅力、 影響力。
這是著名日本動漫《烘焙王》 中的龍套角色基德所說,是因 為該作品中有一位角色黑柳亮 在回憶學生時代時,似乎杜撰 很多部分,因而遭到基德的反 駁。
也因為有趣的場景和配音員獨 特的聲音從而成為網路上最知 名的迷因之一,另外有趣的是 基德也成為該動漫最具人氣的 角色。
第三日——回到原點
3.動漫迷因
知名的動漫除了角色塑造、劇情吸引人之外,也會因為其台詞、角色 表情(顏藝,日語借詞)及動作、情節誕生出許多的網路迷因,諸如: 《烘焙王》、《鬼滅之刃》、《進擊的巨人》、《JOJO》、《火影忍者》、 《刀劍神域》等都有粉絲創作數不勝數的迷因。
4.動物迷因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迷因素材,動物也很常因為牠們的反應、可愛的舉 止而被做成迷因,例如:柴犬、吉娃娃、貓咪等都很常被拿來創作。
(而吉娃娃又因為其個性常被做成各種具惡搞性質的梗圖,像「吉度 驚恐」、「吉吉可危」等)
5.地區特色迷因
因為新聞採訪、政治人物、影視作品中的台詞或是其他影片創作者拍 攝的影片從而誕生台灣特有的迷因,著名例子如《紫禁之巔》的台詞: 要打,去練舞室打;YTR
廢哥 FeiGo也創作了「參戰」系列的迷因,包含政治人物、經典 回顧等;破音版鐵達尼號主題曲、我站在雲林、求佛等;前幾年的鮭 魚之亂諸如此類。且社群平台上也有「台灣迷因」、「迷因刻本」等 粉專在不斷創作,是更認識台灣迷因的途徑之一。
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社會風氣皆不盡相同,因此也孕育出各種不同 的迷因,例如美國就有很多的梗是來自像漫威這樣子的漫畫,所以迷 音也是很好認識異國文化的方式之一。
迷因已是二十一世紀的流行文化,看似只是娛樂的工具,卻也暗中造 成諸多不良的影響。
快速流通的懶人包式資訊
其一正是促使假訊息的傳播。基於迷因快速流傳的特性,一個迷因能 在短時間內被大量的轉傳,從而成為當紅的「網路梗」,但若是這個 迷因所傳達的資訊內容有誤或有疑慮,有可能會誤導民眾,造成假訊 息氾濫。
美國在2016年時就發生過以製造迷因來散布假消息進而影響選 舉的情形;在台灣也有被用於傳播錯誤的疫苗訊息、食安問題等,因 此每個人製造、分享時都應注意查證,避免成為假訊息的傳播者。
地獄梗的道德底線
其二具爭議性質的地獄梗。地獄梗就是在有黑色幽默性質並挑戰人們 道德底線的迷因,諸如種族、社會事件都能成為其素材(前幾年的普 悠瑪事件、天文學家霍金都成被做成地獄梗)。
對於地獄梗有兩派不同的看法,一派認為這是缺乏同理心的表 現,在他人的缺陷、傷痛上開玩笑;另一派則認為迷因適用於娛樂的 所以無需考量過多,但是基於普世道德準則下地獄梗似乎還是不太能 被允許的,另外地獄梗是否應該受到管制?是否會造成誹謗、著作權 等問題?也是未來值得探討。
加固的刻板印象
其三可能會加深刻板印象。迷因通常是簡短句子搭配圖片或是數秒至 幾十秒的短片,而這也變相造成人們對於該迷因的內容僅有淺薄的印 象,甚至可能進一步強化刻板印象、意識形態。舉例來說迷因可能不 知不覺中強化了性別不平等、重理工輕人文的現象,這是每個製作、 熱愛迷因的人需要去覺察到的。
雖然迷因具有上述的缺點,但迷因仍是時下最有趣的主流文化之一, 若能謹慎運用是可以為我們的生活中帶來數不勝數的趣味的。
在2023年的七、八月份,一個系列動畫片——《山道猴子的一生》 橫空出世,並且在Youtube上迅速走紅,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
《山道猴子的一生》總共分成上下兩集(之後有無數的二創作 品),第一集由YouTuber Eric Duan於七月七日上傳至Youtube社 群平台,而二集則在一個月過後的八月十三日上傳,兩部總時常共一 個多小時。
第一集的故事講述一個喜愛騎車跑山、愛慕虛榮的青年為了能在 友人前炫耀自己的新重機,購買了無良老闆所販售的重機並且改裝, 之後就肆無忌憚地奔馳在各個山道中,同時還經營著自己得社群,享 受成為網紅的快感。
在這過程中他還邂逅了他的第一任女友,因為被愛情沖昏了頭他 答應借錢給她。但主角未料到被他的女友利用,在借完錢後花心的女 友就背叛了他,另找了新歡。
而第二集的故事承接上回,主角因為失戀而大為沮喪,本想著能 在社群平台上抱怨抒發心情,卻被網友嘲笑,因而更加憤恨。幾個月 之後在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他的新女友,本以為他的人生會朝著光明 的方向進展,可是這時卻遇上了經濟問題(前面的故事中借錢買車, 還不出錢)且他也並未走出情深的陰影,因而變得疑神疑鬼。之後他 也陸續因為和朋友借錢、和女友吵架導致眾叛親離,進入萬劫不復的 深淵,卻未曾反省,最終在一個夜晚因為車禍而結束了他有些荒誕的 人生,令人不勝唏噓。
《山道猴子的一生》會走紅除了生動的故事劇情外,也因為他對 於人性的深刻寫實之描寫,像一面鏡子般,每個觀眾或多或少都能在 其中找到共鳴,因此《山道猴子的一生》也被網友稱為2023年的最 佳動畫。
山道猴子中的「猴子」一詞是台灣的網路用語,最初是用來指身材瘦 弱卻凶神惡煞的流氓,後來普遍泛指各領域或圈子中的「老鼠屎」, 像是山道猴子就使在形容不遵守交通規則且做出危險動作的人。
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基於迷因Wojak(波蘭語,鬆散的士兵或戰士,又 叫Feels Guy)為原型。Wojak本來就是風行於歐美地區的迷因,最 早可追溯至2009年。在山道猴子之前Wojak在華語圈也有一定的人 氣,而在山道猴子走紅後更是成為家喻戶曉的迷因。
Wojak會如此知名主要是因為其人物長相具有「痛苦,但努力承受」 的特質,普變被應用於充滿人生挫折的貼文中,符合山道猴子的劇情, 此外因為簡單的造型也能讓大家投入更多的情感(過多細節的角色較 不容易引起共鳴,因為會讓人覺得這是他人而非自己)。
著名例子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社會在走,行情要有」、「沒 技術還不是渣」、「馬力和你們這些塑膠車是不同檔次」、「還(ㄏ
ㄞˊ)錢」、「莫忘初衷」、「咦,好像會外拋耶」等等,搭配AI的 聲音更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也成為了網路流行用語。
撰文|陳柏穎、李劭洋
不論你是目前正在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高中學生, 還是看著孩子沒日沒夜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家長, 甚至是已經遠離高中時期很久的社會人士,或許都 曾聽過報章雜誌提及108課綱新增了一個項目—學 習歷程檔案,但是你真的知道學習歷程檔案是什麼 嗎?
若你的答案為是,恭喜你!你對學習歷程檔案已有 初步的認識,閱讀此專欄能幫助你深入地剖析學習 歷程檔案;若你的答案為否,不要灰心,我相信你 在閱讀完此篇專欄後,一定會對學習歷程檔案有基 礎的認知與了解。
在此篇專欄中,我們分析了學習歷程檔案的重要性、
介紹了學習歷程檔案中的四個項目之上傳時間、限 制與內容,更分析了學習歷程檔案之優缺點;此外, 兩位筆者也分別說明了對學習歷程檔案的看法與想 法,我們冀望透過我們的經驗分享,讓讀者得以一 探高中生對學習歷程檔案的真實觀點。現在就請你 跟著建中青年的腳步,一步一步揭開學習歷程檔案 的神秘面紗。
學習歷程檔案重要在哪?
檔案正式施行,學
習歷程檔案的出現開創了我國教育制 度的新猷,也象徵著108新課綱的 時代正式來臨。
學習歷程檔案主要分成四大項 目,分別是:基本資料、修課紀錄、
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而這四個 項目的詳細說明請各位讀者參見本篇 專欄「學習歷程檔案四大項目之介 紹」部分,此部分會對這四個項目進 行深入的探討與分析。
現今進入大學的管道非常多元, 一共有九種管道可以邁向心目中的大 學,在九種入學管道中,有三種為最 主要的入學管道,分別是:繁星推薦、 申請入學、分發入學,而這三種入學
管道中又以申請入學占了大多數。申 請入學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 段是學科能力測驗(X)成績篩選,符 合科系的標準後,才會進到第二階 段—指定項目甄試,此甄試是由各校 系自行擇日辦理,而參採之項目及分 數占比雖是由大學各校系自行制定, 但不得違反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所 訂立之標準,相關的標準以下會有完 整說明:
甄選總成績主要由兩個部分組 成,分別是學科能力測驗(X)成績 (註:部分校系不在第二階段甄選參 採學科能力測驗(X)成績)及綜合學 習表現(P),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 規定綜合學習表現(P)至少需佔甄選 總成績的50%,而學科能力測驗(X)
成績佔甄選總成績的比例不得大於50%;此外,綜合學習表現(P)又 分為學生高中時期之學習歷程資料(P1)及各大學校系自辦之面試、 筆試、實作等(P2),於此便會形成一個公式:
綜合學習表現(P)= 學生高中時期之學習歷程資料(P1)+各大學 校系自辦之面試、筆試、實作等(P2)
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也規定大學一般校系(不含醫學系、牙 醫學系、體育系、美術系、音樂系) 於指定項目甄試中,綜合學習表 現(P)中P1及P2之佔分比例需要符合下列兩公式其中之一:
1. P1≧P2
2.│P2- P1│≦10%
上述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的規定顯現出學習歷程檔案的重要性,故 做出一份有特色的學習歷程檔案既能向教授展現出自己的能力與特 色,也能對升學有所助益,實屬一舉數得。而如何製作學習歷程檔案、
一個學期或學年能上傳幾件課程學習成果、學習歷程檔案的優缺點等 問題於此篇專欄中都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學習歷程檔案四大項目之介紹
由前文可知,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為學習 歷程檔案的四大項目,而每個項目都有不同的規定及限制,以下筆者 會一一進行介紹。
首先,筆者要介紹的是學習歷程檔案 中的「基本資料」項目,臺北市學生 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將「基本資料」分 為兩個小子項,分別為「個人簡歷」 和「校內幹部經歷」,由於「個人簡 歷」內容不多、占幅不大,且均為個 人之資料,故本文只會介紹「校內幹 部經歷」。
在此部分,學生們通常會搞不 清楚,因為「校內幹部經歷」是屬於 基本資料中的其中一項,而「幹部經 歷暨事蹟紀錄」則是屬於多元表現中 的其中一項,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 根據國立西螺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官網 之「學習歷程之 Q&A」專欄所述,
「校內幹部經歷」是由學校端進行上 傳,而上傳的資料只是一個職位或頭 銜,像是:班長、學藝股長等。故從 「校內幹部經歷」中,教授並無法看 到你擔任此幹部所獲得的榮譽與相關 事蹟,故若想要讓大學端了解到你擔 任幹部所學習到的能力、擔任幹部的 心得及相關的事蹟,就必須靠多元表 現中的「幹部經歷暨事蹟紀錄」來輔 助說明。
雖然「幹部經歷暨事蹟紀錄」 為多元表現項目中的子項,但由於與 「校內幹部經歷」的性質類似,故筆 者於此統一說明。
幹部經歷如何獲得靑睞?
臺北市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將「幹
部經歷暨事蹟紀錄」中的「幹部」大 致分成六種等級,分別為校級幹部、 班級幹部、社團幹部、實習幹部、校 外自治組織團體及其他幹部。由此可 知,「幹部」所包含的範圍極廣,為 的是讓每一位同學不論是擔任校內的 幹部,還是擔任校外的幹部,都能上 傳至學習歷程檔案,向教授展現自己 的能力。
為了讓教授看到你擔任幹部所獲 得的能力,筆者建議可以附上相關資 料來佐證自己的能力,像是:活動參 與的證明、舉辦班級、班際、校際活
上傳注意事項
「基本資料」每學期均會由學校人員 登錄至學習歷程學校平臺,再由學校 人員提交至中央資料庫,因此「基本 資料」上傳至學習歷程學校平臺、中 央資料庫之時間是依據每個學校作業 時間而定,故每個學校的上傳時間不 盡相同。此部分資料皆由學校上傳, 故無上傳及勾選限制。
同上所述,學校在每個學期都會 上傳「基本資料」,而「基本資料」 包含了「校內幹部經歷」及個人資
情、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筆者也 建議在檔案的最後可以放上擔任幹部 的心得與反思,讓教授知道你的成長 與蛻變。
「幹部經歷暨事蹟紀錄」中,主 要是要讓教授看到你從擔任這個幹部 中,所學習到的能力、知識、經驗及 反思,失敗、挫折等也是很好的素 材,如何改進、解決問題才是教授想 要看到的,呈現自我的獨特性能讓你 的幹部經歷獨樹一幟,也才能獲得教 授青睞。
料,又「校內幹部經歷」只是一個職 位或頭銜,故需要「幹部經歷暨事蹟 紀錄」來輔助,故在此建議同學,一 定要盡量爭取成為幹部的機會,這除 了能豐富學習歷程檔案外,也能學到 課本中沒有的知識,像是:人際關係 互動、帶領團隊等,讓教授看到你多 方發展、學習的能力,也讓你的學習 歷程檔案更加地豐富與完整。
基本資料
修課紀錄
筆者再來要介紹的是學習歷程檔案中 的「修課紀錄」項目,顧名思義「修 課紀錄」便是記錄「修課」的相關資 訊,而前述的相關資訊指的是學生在 高中時期修習課程所獲得的成績與學 分及課程諮詢紀錄,而筆者認為「修 課紀錄」與其他學習歷程檔案之項 目最大的差異處,便在於課程學習成 果、多元表現、幹部經歷可能會因為 每個人上傳的內容、擔任的幹部不盡 相同而有所差異,但是修課紀錄並不 會有此情形,這是因為每一個人在課 程中的表現都會用「統一的形式」來 進行呈現,而此統一的形式便是分 數,分數在進行轉換後,大學端便能
了解到學生平常的上課學習情形與狀 況,這是在其他項目看不出來的能 力,故「修課紀錄」絕對會是大學端 相當看重的項目之一。
在此筆者給出一個小建議, 若同學們想要就讀心目中的大學、科 系,請一定要維持在校成績,而維持 的方式,便是大家在平時就要認真撰 寫每堂課的作業及報告、認真準備每 一次的考試,讓教授能看到你平時對 課程的負責任態度,筆者相信若每堂 課程都全力以赴、盡力做到最好,修 課紀錄一定會很漂亮,也一定會大大 增加錄取心目中大學的機會。
上傳注意事項
「修課紀錄」每學期均會由學校人員
登錄至學習歷程學校平臺,再由學校 人員提交至中央資料庫,因此「修課 紀錄」上傳至學習歷程學校平臺、中
央資料庫之時間是依據每個學校作業 時間而定,故每個學校的上傳時間不 盡相同。此部分資料皆由學校上傳, 故無上傳及勾選限制。
同上所述,學校在每個學期都會 提交「修課紀錄」至中央資料庫,
而「修課紀錄」包含了所有修習課程 所獲得的成績與學分及課程諮詢紀錄 (不提交至大學端)。
第三日——回到原點
課程學習成果
「課程學習成果」中的「課程」 即為有學分之學校課程,而「學習成 果」則是「在課程中」產出的作品, 產出的作品包羅萬象,例如:學習 單、專題報告等都算是「課程學習成 果」,而再根據教育部學習歷程檔案 審議計畫—作伙學團隊所著的《【作 課程學習成果 3
在介紹完學習歷程檔案中的「修課紀 錄」項目後,筆者接著要介紹的是學 習歷程檔案中的「課程學習成果」項 目,「課程學習成果」項目也是筆者 認為學習歷程檔案中限制最多的項 目。
伙學手冊第二版】作伙做學檔—課程 學習成果呈現建議》,「課程學習成 果」之作品類型可大致分為六種,分 別為學習單、課堂活動成果、實驗紀 錄、實作作品、專題報告、綜整式學 習紀錄。
透過「課程學習成果」能讓 教授看到你在學校課程中所學習到的 能力,也能讓教授看出你的特質,更 是教授在審查時會十分重視的項目, 故這個部分的記錄與上傳絕不能輕 忽,才不會讓升學之路受到阻礙。
上傳時間與勾選限制
學生每學期上傳「課程學習成果」至 學習歷程學校平臺的上傳截止時間是 依據每個學校公告為主,每個學校的 上傳截止時間不盡相同,而在一個學 年結束後,每位學生要在學校規定的 期限內勾選要上傳至中央資料庫的課 程學習成果,再由學校端將學生已勾 選的課程學習成果提交至中央資料 庫,才算是完成階段性任務,而這個 行為要重複三年、六個學期;另外, 「課程學習成果」無法追溯過往,學 生無法補上傳之前的學習成果,例 如:高三時,便不能上傳高二的學習 成果,這代表著「課程學習成果」是
同上所述,只要是在學校課程中產出 的所有作品,皆能放置於「課程學習 成果」項目中,由此可知,能上傳至 「課程學習成果」的作品類型相當多 元,而不同類型的作品與成果有助於 展現自己的不同能力與特色。故筆者 建議每位同學每一學期都要上傳自 己的課程學習成果,才能在申請入學 時,能有更多的課程學習成果得以挑 選,選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武器,順利 申請到心目中的大學科系。
雖然能上傳至「課程學習成果」
的資料及作品極為廣泛,但仍然有 一些限制,像是:文件檔不得超過 4MB、影音檔不得超過10MB,若作
沒有重傳及補救的機會,故一定要每 個學期皆上傳該學期的學習成果,才 能保障自己的權益。
學生每學期上傳至學習歷程學校 平臺之課程學習成果件數是依據各個 學校規定為主。而在每個學年結束 後,學生須從上下學期所上傳至學習 歷程學校平臺的課程學習成果中,至 多勾選六件成果,並由學校端提交至 中央資料庫,故在高中三年中,每 位學生在中央資料庫中至多可以累積 十八件課程學習成果。而在申請大學 時,學生須提供其中三件成果給申請 科系審查。
品或資料超過限制,便無法上傳,因 此需要進行壓縮、刪減檔案,這也考 驗了學生的能力。
此外,在每份課程學習成果上傳 時,都需要附上100字簡述,而這 100字簡述就如同課程學習成果的 摘要,因為教授在看到你的學習成果 前,便會先看到100字簡述,透過 這100字簡述,教授便能快速了解 整份成果的內容、學生透過此成果想 展現的能力。故筆者建議在撰寫100 字簡述時一定要字斟句酌,每一句話 都一定要清楚、有意義且要引起教授 的興趣,才能讓自己的成果受到注目 與青睞,也才能增加錄取的機會。
基本資料
修課紀錄
課程學習成果
多元表現
在此推薦大家可以多參加校內、校外 所舉辦的活動,參與活動既能增廣自 己的最後,筆者要介紹的是學習歷程 檔案中的「多元表現」項目,只要是 學校課程以外的作品產出或活動表 現,皆可以列入「多元表現」項目的 範疇。透過「多元表現」資料的上 傳,讓教授得以了解你這個人擁有的 特殊才能或能力,像是:自主學習的 能力、語言學習的能力、思考並解決 問題的能力、幫助他人的同理心或耐 心、團隊領導的能力等,這些都是無 法從學業成績中看出來的。由上可 知,「多元表現」能展現出課業成績 無法表現出的能力與特質。
為了能選出最適當的學生,教授 一定會參酌「多元表現」資料,故
「多元表現」項目的重要性自是不言 而喻。因此,同學在平常時,應該要 善加利用課餘時間或假日,多參加校 內、校外舉辦的服務、活動或競試, 像是:營隊、校內外比賽、語言檢定、 服務學習等,一方面能探索自己的興 趣與志向,另一方面也能豐富自己的 學習歷程檔案,唯一要注意的是千萬 不要因為未得獎而灰心喪志,就認為 學習歷程檔案不漂亮、搞砸了,要記 得失敗也是一種學習,記錄下自己努 力的過程及成長,這也能成為一份很 好的學習歷程檔案。故筆者視野,還 能交到許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更能 豐富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最後也能 錄取心目中的大學,實屬一舉四得。
上傳時間及勾選限制
「多元表現」部分並無規定特定的上 傳時間,只有在一個學年結束後,每 位學生要在學校規定的期限內勾選想 要上傳至中央資料庫的多元表現,再 由學校端上傳至中央資料庫,才算是 完成階段性任務,而這個行為要重複 三個學年;而與「課程學習成果」不 同的是,多元表現能上傳前幾個學期 或學年的相關表現,例如:高二時, 能上傳高一時所做的多元表現。雖說 沒有時間的限制,但還是建議大家每 學年都要上傳多元表現,以保障自己 的權益,讓自己在高三申請入學時, 有更多、更全面的資料可供選擇,選 上傳內容
同前所述,「多元表現」包含了學校 課程以外的作品產出及活動表現,其 可以上傳的內容極廣,豐富多元的資 料有助於教授了解你在課外活動的傑 出表現。而「多元表現」和「課程學 習成果」相同的是皆有檔案大小限 制—文件檔不得超過4MB、影音檔 不得超過10MB,而這些限制也考驗 著學生統整及精簡資料的能力。
「多元表現」與「課程學習成 果」相同,兩者皆需撰寫100字簡
擇出最能展現自己特色與能力的資 料,以增加錄取的機會。
學生每學年上傳至學習歷程學校 平臺之多元表現件數是依據各個學校 規定為主。而在每個學年結束後,學 生須從上傳至學習歷程學校平臺的多 元表現資料中,勾選至多選出十件多 元表現資料,並由學校端提交至中央 資料庫,故在高中三年中,每位學生 在中央資料庫中至多可以累積三十件 多元表現資料。而在申請大學時,學 生須提供至多十件多元表現資料給申 請科系審查。
述,再次強調,這100字簡述既是 教授看到你的多元表現資料之第一印 象,也透過這個簡述,讓教授了解到 你與此科系相契合的特質,故撰寫時 一定要非常小心,建議同學平時能多
練習撰寫文本的摘要,這能幫助你快 速掌握文本的重點,也能培養擷取重 點的能力,有了此能力後,便能找出 自己資料的重點,將100字簡述發 揮至淋漓盡致,增加受到教授青睞的 機會。
「多元表現」為學習歷程四大項目中範圍最廣之項目,其有十個子項,包含:幹 部經歷暨事蹟紀錄、競賽參與紀錄、檢定證照紀錄、服務學習紀錄、彈性學習時 間紀錄、團體活動時間紀錄、職場學習紀錄、作品成果紀錄、大學及技專校院先 修課程紀錄、其他活動紀錄,而以下會針對每個子項的內容進行說明。
*此表格中的「內容說明」皆以臺北市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為主要參考依據,特此說明。
幹部經歷暨事蹟紀錄
競賽參與紀錄
「幹部經歷暨事蹟紀錄」之相關內容已於「基本 資料」部分中進行說明。
可放入參加校內、校外各種競賽之成果,並須附 上獎狀或參賽證明,也需在系統中填寫相關競賽 資訊。
檢定證照紀錄
可放入參加各種檢定取得證照之成果,並須附上 證照或參加檢定之證明,也須在系統中填寫證照 代碼、證照備註、證照取得日期等資訊。
服務學習紀錄
彈性學習時間紀錄
可放入參與各種校內、校外服務之成果,並須附 上相關證明,也須在系統中填寫服務名稱、起訖 日期、服務單位、時數等相關資訊。
可放入在彈性學習時間所進行的活動之成果與感 想,並須附上相關證明,也須在系統中填寫開設 名稱(像是自主學習等)、開設週數等相關資訊。
職場學習紀錄
可放入在團體活動時間所進行的活動之成果與感 想,並須附上相關證明,也須在系統中填寫 時間類別(包含週會、班級活動、社團、學生自 治會活動、講座)、內容名稱、節數等相關資訊。
作品成果紀錄
可放入參與各種職場學習體驗之成果,並須附上 相關證明,也需在系統中填寫職場學習類別(職
場體驗或參訪性質、職場實習性質、職場工作經 驗性質)、起訖日、職場學習單位等相關資訊。
大學及技專校院 先修課程紀錄
可放入自己創作的作品及相關成果,並須附上相 關證明並在系統中填寫名稱、日期等相關資訊。
可放入自己參與的大學或技專校院所開設的先修 課程之成果,並須附上相關證明,也需在系統中 填寫課程名稱、起訖日期、開設單位等相關資訊。
其他活動紀錄
可放入自己參與的其他活動之成果,其他活動包 含營隊、校外課程等,並須附上相關證明,也需 在系統中填寫名稱、起訖日期等相關資訊。
「多元表現」皆需撰寫100字簡述,且文字檔不得超過4MB、影音檔不得超過 10MB,多元表現也無需老師進行認證。
第三日——回到原點 88
在108課綱施行之前,許多學生皆是等到高三考完學測後,才進行 備審資料的撰寫與整理,這會造成準備時間不夠充足、備審資料也會 不夠完整,但是當學習歷程檔案實施後,學生們便能從高一就開始整 理自己的學習成果與相關資料,到了高三時,中央資料庫中就有之 前積累的相關成果,學生也無須從零開始整理高中三年的資料,只需 要從資料庫中選取要給教授審查的資料即可,這既能避免相關成果遺 失,也節省了許多時間,更能讓申請入學的資料完整且豐富。
優點一、提升申請入學資料之豐富度與完整度
在108課綱施行之前,許多學生皆
是等到高三考完學測後,才進行備審 資料的撰寫與整理,這會造成準備 時間不夠充足、備審資料也會不夠完
整,但是當學習歷程檔案實施後,學 生們便能從高一就開始整理自己的學 習成果與相關資料,到了高三時,中
央資料庫中就有之前積累的相關成 果,學生也無須從零開始整理高中三 年的資料,只需要從資料庫中選取要 給教授審查的資料即可,這既能避免 相關成果遺失,也節省了許多時間, 更能讓申請入學的資料完整且豐富。
優點二、呈現出考試難以評量之能力
如同前文所介紹的,學習歷程檔案主 要分成四大項目,而在四大項目中, 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是由學生端 上傳的,故學生能透過製作課程學習 成果、多元表現,向教授展現出考試
無法評測的個人特色與能力,為了讓 讀者便於理解上述概念,下文會針對 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如何展現個 人能力進行詳細說明。
在課程學習成果中,學生能說明其在
學校課程中學習到的能力,像是:傾 聽他人意見、擷取重點等,這些都是 考試無法評量出的能力;而在多元表 現中,學生能上傳檢定證照、服務學 習紀錄、社團經歷、自主學習紀錄等 資料,這些資料佐證了學生在課堂外 的學習能力,而教授也能透過這些資 料了解學生的特殊表現及優良事蹟, 這也讓教授得以更全面地分析學生的 特質、更了解學生擁有的能力。
在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過程中,除了
記錄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外,有時也會 意外地發現自己的興趣。像是許多大 學校系在多元表現的部分會參採彈性
學習時間紀錄、服務學習紀錄等項 目,當學生在進行這些項目的製作及 準備時,便有可能會發現自己的興
趣、發現自己有不同的才能,也因為 感興趣,所以做出了一份內容豐富的 學習歷程檔案,這便是教授及制度創 造者所樂見的。透過製作學習歷程, 學生們既發展了自己的興趣,也展現 了自己的才能,更有助於大學的入 學,實屬一舉三得。
第三日——回到原點 90
優點四、立即上傳,減少實體資料佚失之機會
在學習歷程檔案尚未實施之前,每位 學生都要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及相關資 料整理好,為的是在撰寫備審資料 時,能將自己曾參加過的活動成果、 課程的學習成果放入其中,讓自己的 備審資料更受教授的青睞,但是時常 會發生一個問題,就是當學生要整理 備審資料時,會發現已經過了一至二 年,自己高一、二時的學習成果,像
是:學習單、講義、課堂筆記、證明 等,都已經丟掉或不見了,這讓學生 欲哭無淚。但是現在施行的學習歷程
檔案並不會有此問題,因為課程學習 成果及多元表現在每學年結束後,會
由學生勾選至中央資料庫,這能確保 高一、二的資料已經經過整理且已被 上傳及保存,這也讓學生不用擔心相 關學習單、講義、課堂筆記、證明等 學習成果佚失,也讓學生在高三準備 二階段甄試時,有足夠的資料供教授 審查。
上述這些為學習歷程檔案之優點,學 習歷程檔案既修正了許多備審資料會 出現的問題,還呈現出學生的個人特 色,更協助學生進行生涯探索。但看 似完美且貼心的學習歷程檔案,實際 上仍有些許缺點及不完美之處,而以 下筆者會一一說明。
上述這些為學習歷程檔案之優點,學習歷程檔案既修正了許多備審資 料會出現的問題,還呈現出學生的個人特色,更協助學生進行生涯探 索。但看似完美且貼心的學習歷程檔案,實際上仍有些許缺點及不完 美之處,而以下筆者會一一說明。
承前文所述,在108課綱施行之前, 許多學生都是等到高三下學期才開始
準備升學所需要的備審資料,而現今
的學習歷程檔案改善了此問題,學 生在每一個學期都要上傳課程學習成
果、每一個學年都要上傳多元表現至
中央資料庫,這樣做看似減輕了學生
在高三時的壓力,但實際上卻造成了 學生高中三年持續的負擔,因為學生 在學校學習、上課之際,除了要撰寫 課程的作業及報告外,還要同時記錄 自己的學習歷程與成果,這會讓學生 負擔更加繁重,也會讓學生做出來的 學習歷程檔案品質下降。
缺點二、學習歷程檔案上傳後可能有遺失之風險
在實施學習歷程檔案近五年的歲月 中,曾經發生過一次資料遺失之情 形,根據教育部全球資訊網之說明, 此次資料遺失是在2021年9月24 日,當時是因為教育部委外廠商的設 定錯誤,導致全台灣有81個學校、 超過7,800位學生受到影響,更有 超過2,0000筆資料遺失。由上述的
例子可知,學習歷程檔案並不是完 全安全的,若遇到上述的人為因素, 學習歷程檔案還是有可能會毀損、消 失,讓學生辛苦所製作的成果白費, 儘管教育部已經加強了資訊安全,也 進行了異地資料備份,但是意外難以 預測,也是學習歷程檔案的隱憂。
缺點三、學校並不一定會教授如何製作學習歷程檔案 作學習歷程檔案,學生從零開始摸索 及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會花費大量的時 間與精力,甚至會因為製作學習歷程 檔案而壓縮到讀書的時間,這樣既增 加了學生課後的負擔,也會讓學生的 課業無法維持,更會讓學習歷程檔案 的品質參差不齊。
許多高中授課老師在現今教學時數減 少、教學進度之壓力下,選擇整個學 期皆以教授課程內容為主,故沒有時 間教導學生要如何將學習成果進行統 整、製作成一份完整的課程學習成 果,而學校若未另外開設相關的教學 課程及講座,學生便只能運用課餘時 間,一步一步地自行上網學習如何製
缺點四、城鄉及貧富差距影響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 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的製作一定需要電腦的輔助與使用,但是許多偏鄉或是 經濟弱勢的學生家中可能沒有個人電腦,或是沒有電腦,沒有電腦就無法製作學 習歷程檔案,這會導致其無法順利地申請大學,也會導致其無法透過教育翻轉其 社會地位,這是學習歷程檔案制度的不足之處,也是立即需要解決的課題。
上述為學習歷程檔案之缺點。有許多的缺點是學生團體、社會大眾及筆者都 觀察到的,這顯示了學習歷程檔案確實存在著待修正之處,期望相關單位能正視 此問題,將學習歷程檔案進行通盤的審查與檢討,讓學習歷程檔案得以更完備。
綜上所述,經過了近五年的施行後,學習歷程檔案的優點持續造福了廣大的 莘莘學子,但是學習歷程檔案的不足之處及缺點也陸續浮現,儘管如此,但筆 者相信學習歷程檔案的實施,象徵著教育制度的進步,只要能解決現有的問題,
便能讓學生在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過程中,既能探索自己未來的方向,也能記錄 自己的高中學習軌跡,更能兼顧升學,創造三贏之局面。
我個人是支持學習歷程檔案制度的,而以下是我支持的兩個原因與看法。
第一個支持的原因是透過製作學習歷程檔案中的課程學習成果,我學會運用 許多工具與文書軟體,在製作課程學習成果時,因為要放入許多課堂撰寫的學習 單、講義以示學習成果,故我學會了在沒有掃描機器的情形下,將我的學習單等 紙本資料用手機的軟體掃描出清晰的檔案;此外,為了讓教授在看到我的課程學 習成果、多元表現資料時,能迅速地了解我想要展現的能力與個人特色,故我去 網路上看了許多教導如何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影片,希望藉此讓我的學習歷程檔 案更加地出色,透過這些影片教學,我學會了運用許多美術編輯軟體,這讓我的 學習歷程檔案在兼顧美感的情況下,清楚又簡潔地展現了我學習的成果與能力。
故透過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我學會使用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文書、美術等軟體,這 也是我支持學習歷程檔案的第一個原因。
而第二個支持的原因是藉由製作並上傳每學期的課程學習成果,我反思了 我在整個學期的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與能力,在寒、暑假製作課程學習成果時, 為了讓整個學習成果更豐富、有脈絡且條理分明,我會將課本、講義、學習單、
課堂筆記等資料整理在同一份成果中,透過這些資料的整理與彙整,我就會回想 起這一個學期所學的課程內容與相關收穫,經由回想起課程的相關內容,我便能 清楚、有條理地闡述我在這學期課程中所學到的能力與學習軌跡,也能讓教授知 悉我的學習歷程。故課程學習成果的製作有助於我對課程有更深刻的印象且更完 整的理解,這也是我支持學習歷程檔案的第二個原因。
綜上所述,透過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我既學會了操作之前從未使用過的文 書、美術編輯軟體,我也對學校的課程有更深入的印象與理解,這些是我認為學 習歷程檔案的優點,也是我支持學習歷程檔案的原因。儘管學習歷程檔案制度自 2019年施行至今,有許多專家、學者、老師、學生點出了其缺點與不足之處(可 參見前一頁),但我相信沒有一個制度設計出來就是完美、沒有缺陷的,唯有大 家通力合作、不吝嗇地指出不合宜之處,並且反覆地討論與修改,才能讓這個制 度更符合教育現場的實況,也才能讓此制度更完善。
第三日——回到原點 94
找到你的興趣,變成限制了你的興趣 李劭洋
對我來說,學習歷程檔案就是紀錄我的課外學習和課外服務,可以讓我做的 那些非課程活動真正被人看見,也可能影響到以後大學的升學狀況。
他的出發點當然是希望學生走出課堂,參加與自己的興趣有關的活動,不過 現在卻有些變了調,我曾經問過一位參加學術性社團的同學他選擇社團的理由, 他給我的回覆是:「因為可以寫學習歷程。」,但我問他你的興趣真的是物理嗎, 他卻說他也不知道。
這不禁讓我納悶,現在是為了寫學習歷程而去參加你未必喜歡的活動,已經 失去了他的初衷,原本應該是讓你找到你的興趣,卻變成限制了你的興趣。甚至 很多活動營隊或社團招生主打的都是可以寫進學習歷程,這樣「特殊」的招生方 式,對其他社團也造成了一定的衝擊,甚至如手語社一般倒閉。還有一個問題就 是,學習歷程在網路上你可以輕易地找到補習班一些有關的課程,甚至可以花錢 請人代寫。不止為寫而寫還可以花錢請人寫。
學習歷程至今不過四五年,我認為肯定還有一些問題可以改正,不要讓他只 剩下為寫而寫和花錢代寫,才能真正健全這個體制。而且說到底還是要看學測成 績,所以我認為學習歷程檔案並沒有存在的必要。
學習歷程檔案的實施讓我國的教育制度邁向了新的里程碑,同時也為教學現場帶 來了新氣象,更象徵著新的考招制度的來臨。
學習歷程檔案儼然成為現代每一位高中學生皆需面對的課題,雖然學習歷程 檔案在社會上褒貶不一,但我們相信只要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大學端教授、高 中端教師、學生五方通力合作,便能讓學習歷程檔案更臻於完美,也能讓我們的 下一代有更完善的教育制度。
香港反送中——
危機之際的歷史現場
在這年當中,香港面臨了各樣的困境,處在這危機四伏的巨大漩渦之中,香港學 生們紛紛站起身來,要靠著雙手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從與港生們訪談中,無一不透露出他們對香港滿滿的關切之意,不只是呼籲 社會關注,更多的是他們,這些學生們,與政府反抗到底的決心。同時也企圖讓 台灣看見,所謂「一國兩制」究竟是什麼模樣,了解到這份民主是多麼的得來不 易。
即便從第一線記者的口中得知,仍難以想像,此前對政治關注度不高的香港 人、並未享受過自由的年輕人們,為了守護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願意在充斥著 催淚彈的槍林彈雨中奮勇前行,拯救這個被中國侵蝕慘重的的香港。
專家們現身說法:「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不,台灣與香港是不同的,我 們並非中國體制下的一份子,對現狀的體察,社會運動也不再與人民相離遙遠, 特別是學生們,學習的不只是教科書,而是要學會批判性思考,懂得如何去捍衛 屬於自己的事物。
從台灣看這場抗爭,各校高中生們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說出他們內心中的真 實想法。政府的高壓統治、民眾激烈的反抗與警察的強力鎮壓,該激進還是柔 和,抑或是採取折衷作法,才是對香港來說最好的生存之道。而台灣在見證的這 個當下,透過站在一個全新的視野,是否能有所體悟,擺脫無知與僥倖的心態, 不再被中國經濟牽著走,了解到民主才是我們最珍貴的寶藏。
香港圍城——靑春炸裂
蛙王王冠閎前進東奧
統神專訪——關於電競,你所不知道的是
搶救石虎——劉克襄專訪
與一千頭豬的另類對話
疫外年代 看豬走路—講述在疫情之下,同時又面臨進口萊豬問題,一起探討當 今豬農身在的處境與其應對。
一群都市男孩懷抱對時局的關心之情,決定一訪豬農所在地,親身體驗各 種臭味交雜的豬舍環境,一窺豬農於第一線奮戰的艱辛。於本刊中本土豬肉產 業的模樣也漸漸清晰,許多在我們認知中水面下的樣貌以令人驚訝的姿態浮現 於眼前。政府開放萊豬進口造成的一系列影響:豬蹄疫拔針後仍受限制的市場、 不明確標示來源的豬肉產品造成滯銷、政府補償機制的缺陷等。另一方面,民眾 們的健康淪為政治博奕下犧牲品的同時,引進便宜美豬成為政府手中與美貿易的 一個籌碼,也可能對國內豬農經濟造成衝擊,對此建中青年紛紛表達各自看法, 為這些問題摸索出一條解決之道 !
在泰國看似民主實則專制的蠻橫手段下,民怨四起進而引發各地暴動,以反對 黨遭解散與民運人士為由頭,疫情更使泰國經濟衰退的情況,學生們發起示威, 展現出迫切想讓泰國改變的慾望。令人可喜的是一部分國家表態支持這項行動, 給這些泰國民眾打下一劑強心針,雖僅是初顯端倪,政府也因此向民主化的道路 踏出關鍵的第一步。
設立國民法官乃司法民主化的一種體現。除了能加強民眾對於審判公平性的信 任以外,更能反過頭來藉此滌蕩讓職業法官重溫何謂正當法律感情。職業法官
的專業性與國民法官代表的廣大民意,兩者一下交織一下碰撞,最終達成共識, 讓法庭上的多元聲音勝過一槌定音,造就一場場公平公正的判決。
無家可歸,問題難解
我們將筆尖轉向了常出沒在車站附近的無家者,它們常常聚集在人流多(工作機 會多)的地方,但因為其異於常人的衣著外貌與言行舉止,人們往往不會給予 正面的評價,但這個社會現象實是難以避免的,無論是在繁華的北車或西門町, 還是在樸實的公園長椅,帶著故事的他們總是會默默地繼續在那裏生活,因此,
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創造友善的環境,並保持包容的眼光對待那些無家者們; 社論之後,我們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建中存在的問題。
運動服改版,太星爆
首先,讓我們回顧前年的「舞動建中」運動服事件,這件由班聯會推出的新運動 服,當時在網上掀起了激烈的討論,也有許多學生持反對意見,然而在事後諸葛 之前,我們或許該看看那僅有14%的投票率,深刻地反省我們對待公共事務的 冷漠態度。
接下來,建中傾圮的校園也很值得關注,隨處可見的牆面裂痕、被政府判定 為海砂屋的教室大樓,都可見建中建築的老舊。校方當然有努力改善,但礙於經 費不足許多危險的建物目前無力撤換,作為學生,我們衷心希望危樓的問題能早 日得到解決。
最後,來講講最熟悉的陌生人--建中班聯
作為全台首個三權分立的學生自治組織,班聯擁有完備的法律制度,有利於 各部門間的相互制衡,此外班聯的預算執行率及行政透明性也都很不錯,而最重 要的是班聯能作為學校與學生間的溝通橋樑,盡可能達成雙贏。儘管如此,班 聯卻仍常被學生所詬病,原因如下:一、班聯資源有限,若政見與校方衝突時常 淪為空頭支票。二、班代大會時間與午餐衝突,導致出席率低,議程拖延。三、
建中本身的自由風氣讓班聯難以產生更開創性的提案,使班聯不受重視。雖然班 聯長期不被學生信任,但作為歷史悠久的學生自治組織,其實依然有不錯的執行
力,只不過要共創一個好的校園、好的班聯,還是需要全體建中學生積極的參與 和監督,只要大家共同關注公共事務,相信班聯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從文言文課綱到心理健康
文言文課綱掀波瀾
長期以來,關於課本選文與文白比例的爭議層出不窮。新課綱強調「素養」,我 們仍需要拘泥白話文癌的一刀切或過時的內容嗎?
輕柔的拉自己一把
時代變遷,網際網路活躍,人們卻沒有愈加快樂,心理健康問題逐漸浮現。我們 如何覺察自我,尋求專業協助?
跳脫傳統遊樂園等行程,自籌畢旅前往花東。自辦畢旅並不簡單,需要與學校和 家長反覆溝通,組成籌備小組安排行程住宿,更要為自己的安全負責,但只要有 辦好畢旅的執著,其實也沒有那麼複雜。
ChatGPT應該在校園生活中扮演「助理」的角色,為我們處理大量的資料或提 供一些點子,而作為「決策者」的依然該是學生,AI科技的應用是在這個社會 中的重要技能,但學會「合理地使用」才能讓科技發揮最大的協助作用,而非使 人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