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人》2025年10月號#382【年少閱讀記】

Page 1


總幹事的信

親愛的同行者 :

接任聯席總幹事一職已整整一個季度,我和Wilson都收到許多祝福問候、打氣鼓勵, 深深感受到 「 突破 」 這個羣體 , 半個世紀以來 , 背後是有何等深厚的情誼 , 承托住 我們一 眾同工。

當7月香港書展的喧鬧聲仍在轉角迴響 ,8月預備開學的聲音已在響起 , 青年村處 處人聲沸騰,許多學校都來到亞公角山,在開學前與一 眾老師退修、相聚,部分「突 破 」 同工更獲邀跟老師分享信息 , 分享我們的觀察, 也為教育界的同工打打氣 特 別是不少新入職的老師其實也是Gen Z一代, 他們在職場上的適應, 也常在我們的 記念之中。

進入現場 , 聆聽對話 , 是與青年人同行不可或缺的一環 。 繼上年度在大專校園迴響 甚佳、鼓勵青年人關注情緒健康的EMO ERROR GYM,今年再獲贊助及邀請,有機 會在大專院校巡迴舉辦EMO POWER SPOT, 透過對情緒的關注 , 為閉鎖的心打開 一扇門窗。除了關心情緒上的需要,我們更計劃與香港學園傳道會合作,以「大人課」 為題,與大專同學探尋成長路上,今時今日有哪些不能不上的必修課。

同樣熱鬧的還有我們位於佐敦的突破書廊。在超強颱風樺加沙掠過香港後的那一天, 十多位來自台灣文創界別的創作人 , 航班一再更改 , 終於來到書廊 , 與香港的文創 品牌創作人同場交流設計及行銷心得。

而書廊也特別安排了一進門口的展銷台, 以 醒目的天藍色襯托起 「 台北角落 」 四個大字 ,

呼應突破書廊的主題 「 好在遇見 」, 希望我們在這更新了的文化空間,遇見更多美好,接待更多生命。 經過這一輪的衝刺, 下一波又來到眼前。 適逢10月舉行的基督教聯合書展, 今年來 到第40屆 , 除書攤外, 我也會在其中一場系列講座中, 以「 意譯聖經, 進入世界 」 為題分享 。 而「 我知我咩料 !」 計劃的 「 社區實踐共學分享日 」, 以及研究部關於 青少年透過書寫來抒發自我的報告發表,都在密鑼緊鼓地預備中。

最近有幸為崇基學院任期最長的校牧伍渭文牧師 , 編輯出版新書 《 賜我 眾 山的力 量》,讓我有機會重拾書籍編輯的筆桿,其中有句說話,特別深刻:「他要行經時間, 留下痕跡。我們 呢?」是的,讀《聖經》,讀歷史,看過別人的故事,看過別人的選擇, 若沒有讀進自己生命 , 那終究只是別人的事跡 。 深願我們在這裏所作的工 , 為上主 所用,讓青年人在其中發現自己可以投身的方向。 感謝大家一直的記念。

你的同路人 梁柏堅

聯席總幹事 2025年10月2日

▎松山文創園區趙釧玲總監( 圖中)、 產業推動處處長蔡佳玲( 圖右二)、 亞洲手創展執行製作人陳 小麥( 圖右三 ), 與突破機構聯席總幹事林偉漢和梁柏堅( 圖左一與左三 ), 以及Trial and Error Lab共同創辦人王育娟( 圖左二) 一起手持港台文創產品合照留念。

▎「 我知我咩料!」 的「 社區實踐共學分享日」 將 於10月18日舉行。 9位青年創作者經歷本地 社區研習、 遠赴台灣聆聽當地社區故事後, 在自 己所關注的議題上發揮創意並作實踐。 (詳情 請留意Instagram@bt.youthd )

▎正在大專院校巡迴舉辦的EMO POWER SPOT, 鼓勵大家尋找生活中的小確幸或微光, 分享日常生活的「 叉電 」 位置。( 詳情請留意 Instagram@breakthrough.together)

年少 閱讀記

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書嗎?

從執筆寫字開始,到認得幾隻字,然後在師長的鼓勵下走進一座 又一座的閱讀森林。年少時看過的作家,不論是阿濃、何紫、 周蜜蜜、君比、梁望峰、梁科慶…… 都為年少的你和我帶來滋 養、趣味或解困。

青少年需要閱讀什麼書呢?

如何為青少年撰寫適合他們的書呢?

如何讓「書」走進校園呢?

今期《突破人》專題來說說青少年閱讀。

寫 給 青 少 年 的 書

你愛看書嗎?還記得被一本小說深深吸 引、廢寢忘餐閱讀的感覺嗎?

突破出版社社長梁柏堅從事出版工作 三十多年,見證着出版社多年來的轉 變,但出版的初心仍不變;期望以書籍 為一代又一代成長中的青年人解困,呈 現基督教信仰中的真善美。

請 問 我 是 誰 ?

「青少年書總要有青少年成長元素。從 兒童到邁向成年人的這個階段,當中會 有很多探索及掙扎。」柏堅說。

「例如他們會問:『在世上我是一個怎 樣的人呢?我與其他人的關係是怎樣 的呢?我應該有什麼關心的事呢?成

▎柏堅指部份長銷書出版至今售出過萬本,並在學校的書單中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例如2003年董啟章 的《練習簿》、《醫生札記》、胡燕青的《一米四八》、子騖記載自己患癌症的《海闊天空》、阿濃的叢書等, 部份書籍更再版超過10次,經得起時間考驗。

▎當年互聯網尚未普及,「突破」也有出版一系列生理及心理叢書為成長中的青少年解困。/編輯攝

長對我的影響是什麼呢?我的興趣是什麼 呢?』這些問題經常都在青少年成長中出 現,而我們的書就是回應這些疑問及探 索,例如在校園中他們與同學的關係、對 城市的探索等。」

題 材 :從 內 在 到 關 注 世 界

那麼,青少年愛看什麼題材的書呢?柏堅 說高小至初中是看書最密集的時候,這個 年齡看書一般不會太複雜。「他們喜歡有 幽默感、能夠滿足他們對關係甚至戀愛的 想像、講述友情間的掙扎等題材。」升上 中學後,初中生開始對外面的世界有更多 好奇和想像,希望了解世界更多;到高中 時則接觸及閱讀較嚴肅的題材,這些都是 閱讀上的不同成長階段。

另一方面,科技環境的轉變亦影響出版 的內容。「例如80年代還沒有流行互聯 網,獲得資訊並不容易,當時『突破』也 出版了不少關於生理及心理的叢書。現在

有互聯網、甚至是AI(人工智能),這些 資訊元素的讀物需求就大大減少。」他指 散文及小說仍為青少年所喜愛。「閱讀時 的愉悅感、小說中的想像,以及散文中對 生命狀態的描寫,是互聯網資訊無法取代 的。」柏堅說。

「 突破」出版中的「

真善美」

「真善美」是突破書籍中經常出現的主 題。「當周圍都是幽暗時,只要人仍有一 點良善的地方,便會非常明顯。世間險 惡,而良善仍然存在。」柏堅說。

「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說話:『魔鬼在細節』, 但其實還有另一句:『上帝也在細節。』」 柏堅希望無論現實多麼艱難,讀者仍能從 書中找到盼望。

作 者 , 你 如 何 寫 書 給 青 年 人 ?

陳啟峰

現職中文科教師。創作小說超過 十五年,曾獲青年文學獎兒童文 學公開組獎項。作品包括名偵探 莫雷系列:《怪盜的犯罪預告》 及《偵探的推理對決》。

問. 什麼時候開始寫作?

答: 高小時已開始拿自己的好友、老師和身邊的人作為藍 本創作角色,真正的轉捩點發生在大學。那時網絡文 學剛興起,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發表了第一章。沒想 到一夜之間收到上百條留言!有個讀者留下了一句讓 我深刻的說話:「你到底會不會寫小說,怎麼可以寫 到把人都看哭了!」那一刻,我意識到文字的魔 力 它能跨越時空,觸動陌生人的心。

問: 你如何保持敏銳年輕人處境的心,寫出吸引他 們的書?

答: 說個秘密 我有個「青春情報網」。作為中 文老師,我的學生就是我最好的顧問團。更重 要的是,我們都要保持一顆開放的心,每一代年 輕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挑戰和機遇,我不會用 「我們那個年代」的標準去批判他們。相反,試 着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他們面對的 處境和困惑,才能寫出讓年輕人有共鳴的故事。

問: 你認為在學的青少年需要閱讀什麼書?為什麼 這些題材/元素對他們重要?

答: 在學的青少年需要的不是某種特定類型的書, 而是能夠回應他們內心需求的多元閱讀。例如 在青春期充滿困惑和孤獨,他們需要看到書中 有人經歷着相似的掙扎—關於自我認同、同儕 壓力、家庭期待、感情困擾。這類書讓他們知 道自己並不孤單,那些難以啓齒的情緒和想法 是正常的。

其次,他們需要能夠拓展視野的書。青少年正 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需要接觸不同 的觀點和生活經驗。我很喜歡謝冕《讀書人是

幸福人》中的一句話:「人們通過閱讀,卻能進 入不同時空的諸多他人的世界。這樣,具有閱 讀能力的人,無形間獲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無 限可能性。」

問. 你的學生看書嗎? 他們正在閱讀什麼書?

答: 學生們的閱讀相當多元。他們喜歡題材新鮮的作 品,特別是那些設定獨特、腦洞大開的故事 像 是各種穿越、重生、異世界冒險的網絡小說。同時, 他們也喜歡有精美圖畫的書籍,這就是為什麼漫畫、 圖像小說和插畫豐富的輕小說特別受歡迎。視覺元 素對這一代讀者來說非常重要。也有不少學生 喜歡看翻譯小說,像是《哈利波特》系列即使 過了這麼多年依然有新讀者。幾乎我每年教的 班別中,總有一兩個小女孩(不約而同的都是女 孩)都會拿着厚厚的《哈利波特》細味,大多數 還是喜歡看英文版。更重要的是,他們喜歡能與大 眾有共同話題的書。當某本書在社交媒體上爆紅,或 是被改編成動漫、電視劇時,學生們就會一窩蜂地去 看原著。

問: 有沒有書籍推介予青少年閱讀?

答: 我喜歡看人物傳記,因為每本傳記都是一節真 實的課堂,如《富蘭克林自傳》教會我們自律 的力量。但是我經常說,人物傳奇可以讓我們 看到這個世界的希望,但對青少年而言,他們就 應該有自己的夢,才能走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路。

我亦十分推薦《蘇菲的世界》。在這個時代資訊 爆炸,青少年每天接收無數碎片化的信息,卻 很少有機會停下來問:「為什麼?」《蘇菲的世 界》就像一把鑰匙,打開思考的大門。

由 成 書 到 入 校

一本小說是如何誕生的呢? 卓希雪(Sophie)是突破出版社助理編輯,負責編輯人文價 值系列叢書,主要讀者羣是青少年,曾編輯過作家阿濃、游欣妮、周淑屏、可洛及陳啟 峰「莫雷偵探系列」等書籍。

卓希雪

突破出版社助理編輯

由 投 稿 到 出 版

突破出版社是少數願意投放資源培育本地 作家的出版社。平日Sophie與其他編輯 會把多不勝數的投稿看畢,從中尋找與出 版社理念相同的作品。遇上合心意的稿 件時編輯便聯絡作者,傾談出版細節及方 案,亦會就文章的撰寫方向給予意見。「我 們看重的是投稿作品背後有沒有一個正確 的價值,我們想要尋找書中的真、善、 美,不論他們寫什麼,書中都要有這些元 素,對讀者是有益的,為讀者帶來正面的 價值觀。」Sophie說。

例如今年七月書展期間推出由年青作家 可洛撰寫的《來一場文學散步2》,是 Sophie很喜愛的作品,以小說的角度來 寫文學散步,包含香港的文學、歷史及變 化,推出後反應良好。

「當中的訊息亦很正面,兩位主角面對每 天繁忙的工作、社會的轉變難免感到灰心 及乏力,但每週的散步重新為他們注入力

突破出版社營業及市場經理 楊睿智

量。」編輯此書時,她花了個半月時間, 走訪了書中的路線作核實、拍照,並與插 畫師討論把路線繪畫成地圖,讓讀者一邊 看書,一邊理解書中關於香港的描寫。

讓 書 走 進 校 園

有了好書,如何讓書被老師及學生看見 呢? 突破出版社營業及市場經理楊睿智 (Caleb)指他們的團隊會主動接觸中小學 老師,因應老師的邀請,在校內擺設相關

▎到校書展場內與同學互動的裝置,引發學生閱 讀的興趣。

▎為了讓讀者更理解書中的散步路線,Sophie

編輯此書時花了個半月走訪了書中的路線作核實、拍照,並 與插畫師討論把路線繪畫成地圖。/黃國榮 攝

主題書展,每年在全港中小學舉辦的校內 書展達60場。「為了提高參與感和趣味, 最近我們在校園書展內擺放扭蛋機,並製 作模擬 Instagram 和 Threads 等社交平台 的展示板,讓學生用memo 紙(便利貼) 與書中角色的虛擬貼文互動。」Caleb說。

除了在校園舉辦書展,他們亦定期與學校 合辦到校作家講座,邀請廣受師生歡迎的 作者親臨分享創作心得與文學體驗,包括

《Q版特工》作者梁科慶、深受中學生喜 愛的游欣妮,以及主持「文學散步」的可 洛等作家。

隨着數碼時代發展,出版社同工着力以社 交平台推動閱讀文化,早年開始與有聲書 頻道合作製作聲音內容,也會與年輕讀者 拍攝訪談,又與初創數碼廣告公司合作, 將小說內容製作短劇集,期望以創新形式 吸引新一代讀者。

有 興 趣 投 稿 出 書 ?

以下是來自編輯的貼士 :

① 故事正向,對讀者有正面的啓發。 ② 完整的章節,避免只有故事大綱。

突破出版社投稿電郵: pub@breakthrough.org.hk

▎獲CREATEHK贊助,突破出版社與初創數碼廣告公司合 作,將小說《鐵人1.5》內容製作成短劇集,吸引年輕讀者。

撰文/王育娟 Trial and Error Lab

Trial and Error Lab(Lab)自2016年成 立,目的是推動敢試敢錯的精神,支援青 年手作工藝師探索職志路向。首7年計劃 以共享工作空間、培訓課程和創意企劃, 以支持青年實踐職志探索。

為了拉闊工藝師對經營文創品牌的想象, 今年8月我們舉辦「試錯遊學團」,與5位

青年手作工藝師到台北與不同設計品牌和 藝術單位進行5日4夜的交流;並首次以 業界身份參觀一年一度、為期七天的「臺 灣文博會」。

文創產品的經濟價值 「臺灣文博會」是台灣文創界非常盛大的銷 售展會,今年文博會的總交易金額是13.5 億台幣,即3億多港元!首次得悉這個金 額時十分震撼,亦令管理員及參加的工藝 師思考:為什麼台灣能做到這項成績呢? 文博會是結合商務銷售和零售市場的大型 展會,會場分別有「文化策展」和「品牌 商展」兩大展區,品牌商展的首兩天是業 界人士專場,其餘五日的展期則開放予公

眾免費參觀。整個品牌商展不但銷售文創

商品,更有圖像授權展示及交易。除了臺 灣品牌之外,還有來自亞洲和全球各地, 一共650家品牌參加是次文博會,共超過 930個攤位,總參觀人次為65萬,交易非 常頻繁。

13.5億台幣的概念

過億的總交易金額看似很龐大,但細心一 想亦只是500港幣的人均消費額,不算是 難以負擔的天文數字。背後反映更大的意 義不但是台灣文創市場的百花齊放,更是 公眾對文創產品的價值認同,願意以金錢 和行動支持創意作品。

環視品牌商展的展區,原創角色的檔位佔 大多數,參與品牌由初創到稍具名氣,以 及角色品牌代理商都有。他們的創作風格 多元,商品種類琳琅滿目,有紙品、毛公 仔、袋、襪和裝飾品,人人買到大包小 包,甚至有公眾在半夜開始排隊等候入 場!這些現象反映「角色IP經濟」漸趨成 熟,亦可見台灣社會對文創產業的支持, 令工藝師經營文創品牌能夠成為可持續發 展的職業。

不只是手作仔

反觀香港,從前一提起文創或手作工藝, 不少人覺得只是「手作仔」或「玩手作」, 未必覺得那是一門認真的工作。然而,自 9年前創辦Lab,我們見證和參與了本地 文創界的成長與變化;去年Lab更與時並 進,開始轉型,推出全新企劃「駐場品牌 實踐計劃」,結合品牌化教學及實體店寄賣 實踐,提昇手作工藝師品牌營運概念和技 巧。這次一起跟青年手作工藝師放眼海 外,也啓發了我們繼續思考創作的價值與 意義。

歡迎加入工藝師會籍計劃 Trial and Error Club

羣故事

撰文/林蕙芝

「樂地文化」創辦人 孔維樂

「樂地」是今年「DSE畢業『試』『習』 計劃」的實習單位,讓同學於工作場境 中探索未來路向。

在一片打鐵、垃圾傾倒、街坊閒話家常、

年輕人嬉笑的聲音中,跟油蔴地社區工作 者孔維樂對談,竟跟周遭毫不違和,如背 景音樂般補充資料 —— 在歷史氛圍、草 根社區中,或許這正是油蔴地的特質,混 雜、多元而充滿生氣。

自幼於油蔴地成長,年前成為自由身傳道

人的他,創辦了「樂地文化」,於砵蘭街 租下地鋪「樂地」作社區空間,讓大專院 校、藝術、社區或信仰等團體參與社區, 並給街坊、清潔工自由使用與休息。

「油蔴地是新與舊的混合體,既有滿載歷史

的果欄、玉器市場、戲院等,同時不乏羣 體來建立文化及藝術活動;這區的基層、 少數族裔居民也多,種種都很值得年輕人

駐足及參與。」

孔維樂與「突破」有不少合作,亦從不離 開油蔴地。三年前開始,他成為「突破青 年發展」的好友,既是「我知我咩料!」 的導師及顧問,策劃課程及帶領參加者, 從社區關注出發,以行動實踐介入,並用

藝術創作分享當中的啓發;同時「樂地」 也是今年「DSE畢業『試』『習』計劃」的 實習單位,讓同學於工作場境中探索未來 路向。

在「我知我咩料!」中,他為年輕人對社 區、弱勢社羣的觀察提供意見:「我像一 道橋,帶領參加者探索社區,引領他們為 關注的羣體,用藝術或不同項目來修修補 補。」而於「DSE畢業『試』『習』計劃」 中,則讓同學「落地」(是「樂地」的諧 音)投入社區五星期,他指為年輕人帶來 更大的陶造。

「實習同學主要陪伴我們及街坊做活動;更 多是學習待人接物、善待別人及應變,連 清潔與善後也要落手。」他說社區工作並 不偉大及高尚,而是用五感長時間投入社 區:「像其中一位同學,透過一邊做一邊 問,觀察街坊的舉止言談,模造了他的世 界觀。」每位同學實習後都要交功課,這 同學就交出一條記錄社區貓的短片。「他的 觀察很細緻,拍攝貓與街坊的互動很有情 感;相信這些對他未來進入成年人世界, 已帶來一定影響。」

「突破青年發展」同工溫智偉指,請來孔 傳道作導師,是因為他對於年輕人進入社 區甚有經驗:「這些都不是我們最擅長的, 而他卻能帶來新的視角。加上青少年常 說,他們認識油蔴地,只因為要去那裏補 習呢!」溫智偉認為年輕人能深度理解油 蔴地,是難得的學習機會。

孔傳道則盼望身為基督徒的你我,多思考 如何為城市與社區帶來影響:「我想起,突 破的創辦人蘇恩佩說:『這一代先知在哪 裏?』。跨出去跟社區連結,參與日常, 會不會是尋找的方法之一?」他帶來的詰 問,或者也值得我們反思。

動向

菁研工作小組 1 聯同突破機構於2024年3 至12月,以滾雪球方式訪問526名15至 29歲青少年,發現25.6%受訪者明顯感 受父母「微管理」傾向。 調查中的「微管 理」是指青少年在為學業/職志發展作抉 擇時, 出於「為你好」的初衷, 父母會在 子女的決定不符自己期望時介入,希望改 變子女的決定。

27.6%受訪者認為父母不放心讓自己負責 人生,26.1%表示父母因表現未達預期而 試圖修正他們的決定。這種過度干涉反過 來造成親子關係張力,促使44%的青少年 在面對父母查問時採取「應對式溝通」,即 「hea答」。

「hea 答」乃青少年避免衝突或追問而生的 應對方法。調查顯示,50%會「報喜不報 憂」,46%為逃避父母追問而敷衍回應。

然而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想溝通:93%受訪 青年仍期望父母聆聽與理解他們,84.6%

受訪者則不願父母質疑或否定自己的想法。

完全放手?

在學業及尋找職志的路上,調查顯示, 95.4%的受訪青少年渴望擁有自主決定 權。事實上,受訪者也承認父母並非沒有

給予空間:83.1%認為父母允許他們按興 趣發展,84.6%感受到家中給予的空間。

可惜的是,53.5%青少年認為「父母認為 子女總係會做得唔夠好、要教返啱佢哋」。

41.2%亦認為父母因自己經驗不足,要為 子女好而幫他們安排。

因此,受訪青少年 認為即使家長表面上放手,他們依舊在關 鍵時刻介入,導致子女在親情與自主間反 覆拉扯。

1 菁研工作小組由一羣大專青年組成,致志以研究數 據反映青少年的真實聲音。

無條件認可子女 要打開親子坦誠對話之門,無條件認可仍 是關鍵。研究發現,當父母願意與子女共 同承擔決定後的後果,並真正接納不同意 見,子女更樂於分享心事,減少「hea 答」。

事實上,香港父母在這方面亦非沒有努力: 平均75.7%青少年感到父母無條件認可, 例如85%受訪者表示即使自己對未來的構 想不符父母期待,仍獲尊重與肯定。

家長:接受時代差異

總結而言,青少年成長需要探索與試錯的 自由空間。突破輔導中心經理廖暉清認 為,家長若能正視自身焦慮來源,接受時 代差異,並以開放姿態給予建議和鼓勵, 而非強行干預,便能減少「為你好」所帶 來的傷害,亦能促進親子關係與青少年自 尊的雙贏。

「父母應放下權威心態,以平等對話取代 微管理,才能真正成為孩子最堅強的後 盾。」廖暉清如此總結。

心緒

工作有時令人心灰意冷,更可能成為一種 折磨。你慨歎為何別人上班可以如此輕

鬆,自己卻每份工作做不長,彷彿遇上噩 運?也許,你能以運氣解釋世上所有事物 及你的際遇;但有否轉換角度去想,不是 工作出事,而是你出事?

有時人會自知,有時卻連自己都不察覺。

工作會將人不願見到的自己徹徹底底、赤 赤裸裸地呈現。例如在挫敗中看到自己的 缺點,在困難中看到自己欠自信。無論如 何,這些內在的陰暗面、自我懷疑、自我 不滿,甚至自我討厭,很可能是自己愈做 愈無趣,愈做愈失落,愈做愈害怕的元兇。

有人曾對我說,一份有趣的工作,起碼有 30%的內容是你未曾掌握的。如果你對工 作已經得心應手,必然感覺沉悶萬分;但

是這未掌握的部分,不論佔多少百分比, 性質不論是陌生的新任務,或上司苛刻的 要求,或測不透的客戶反應等,都會令你

不安。這不安可能是對自己能力的懷疑, 究竟自己做不做得來?我的存在有用嗎?

我還被人重視嗎?

又或者不想被人瞧不起,不想感到自己比 別人差勁,不想知道自己原是自卑,更不 想知道自己時常需要被肯定。總之人不想 真正認識自己,因為不想看見軟弱的自己。

其實,你心底裏, 甚想被別人看見,看 見自己的能力。 一旦失去了這份認同 感,你很容易失落於過度理想化的自己 (omnipotence,心想:「我實在很棒!」) 和徹底無能的自己(impotence,心想: 「我實在很失敗!」)。 一方面期望自己做得 出色,有人賞識;另一方面又恐怕做得不 好,給別人看出自己何等不濟。這是一種 矛盾。

人可以矛盾到一個點:本來想成功,但因 為害怕失敗,所以不如讓自己失敗好了。

這種想法是有對象的,你想證明給上司看 但是,你可能立即說:反正我會失敗, 不如放棄吧!另一極端是,你又可能說; 我才不管他如何看,我最討厭他。當你說 這句話的時候,正正說明你實在在乎他。

又或者你心底最在乎的對象可能是父母, 或是伴侶,又或者過去曾詆毀、踩低、傷 害過你的人,甚至你自己。

歸根究底,你要看清自己內裏是如斯矛 盾,充滿掙扎。這些矛盾和掙扎關乎你如 何看自己,如何看待這一干人,如何跟他 們相處,又不因他們的看法而貶低自己。

這樣,你才能擺脫別人的眼光,不會輕易 跌入不安,失去對自己的信心。

看清自己,是第一步。

(本文節錄自《現實,我受夠了 應對無力感的 6個關鍵》P.31-33 伍詠光著)

誠邀具事奉心志及專業知識的你加 入「突破」,與我們一起承擔服侍青 少年的使命。詳情請瀏覽:

•進入新學年,與學校協作事工陸續 開展;求主使用各類活動、營會、工 作坊,對應青年人需要、滋養青年人 成長。

•按研究,每4個兒童及青少年便有 1個於最近一年曾受情緒或精神健康 問題困擾,但近半未尋求專業協助。 求主恩待憐憫每個青年人,都能找到 可信任、能支持他們心靈需要的同行 者。

年 - 年

(本機構財政年度為每年7月1日至翌年之6月30日)

註:

1/ 加入專款撥數 HK$3,712,297

及扣除折舊支出 HK$4,776,645

2024年7月 - 2025年6月不敷 HK$345,243

2/ 截至2025年6月止總借貸款項 HK$5,540,387

收入

產品及服務 HK$13,871,126

網上即時捐款

轉數快FPS(使用各銀行之網上理財) 「突破」FPS ID:9619321

轉賬至:BREAKTHROUGH, LIMITED 於訊息欄輸入(例子參考):

Donation, Chan Tai Man, Tel: 9123-4567

支出 薪酬津貼 HK$31,272,281

營地及租務 HK$23,795,395

捐獻 HK$8,819,676

項目贊助 HK$11,987,587

事工製作費 HK$10,612,713

營運及行政費 HK$14,722,240

市場及財務費用 HK$1,147,445

總數: HK$57,754,679 HK$58,473,784

其他捐款方法 / 直接存入「突破」銀行戶口 恆生 279-037360-002 匯豐 165-302381-001

包括加拿大、美國及澳洲 PayPal或PayMe

*如欲收取捐款收據,請將捐款截圖 電郵至 donate@breakthrough.org.hk

東亞 157-10-4049134

*如欲收取捐款收據,請將存款證明 電郵至donate@breakthrough.org.hk / 劃線支票或銀行本票,抬頭請寫 「突破有限公司」或“Breakthrough Ltd.”

捐款支票或證明請寄往香港新界沙田亞公角山路 33號突破青年村突破機構外事部收 海外支持者

跟我走訪香港一個地方,透過五十趟旅程 重新認識這個城市︒

香港真係好 。

香港是一座怎樣的城市?一座城市難以被幾個概念或形容詞定義,它充滿各種可能與矛盾︒

邀請你每週末

如閣下不欲收到《突破人》,請聯絡26320388。

轉為收取本刊的電子版,請掃瞄此二維碼並填上資料,感謝你的支持!

謝謝你一直透過《突破人》了解我們的青少年工作!為減低郵費及印刷成本,我們鼓勵閣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突破人》2025年10月號#382【年少閱讀記】 by 突破機構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