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灣生活美學35期-2

Page 1

陳忠正工藝師

童蒙初心的彩繪者

台灣特有的交趾陶,低溫燒釉後,

在不同區域施色上彩,成就斑斕繽紛、色澤豔麗的作品。

它們常常出現在廟宇,現在則成為雅好藝術的收藏品, 演繹著一則則富含風土人情的民間傳說故事。

文.圖/張俐雯

46
焦點企劃:環境藝術與巷弄美學
▌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在「板陶窯交趾剪黏工 藝園區」裡,可以藉 著實物展示觀賞交趾 陶、剪黏藝術的塑造過程與形制 風采,主持人陳忠正藝師,正是 一手催生園區的創造者。板陶窯 與周圍板頭村結合在一起,形成 「新港交趾剪黏藝術村」。在堤 岸壁面上,「原鄉四季」苦楝花 向你頷首,「三醉芙蓉」越堤含 笑,「新港仲夏之夜」牽牛花婉 轉低語;綠油油稻田旁,白鷺鷥

意象的剪黏藝術指標歷歷在目。

青澀少年北上習藝

這個處處可見剪黏與交趾陶可 愛藝術品的社區─嘉義新港交趾 剪黏藝術村,當初是由陳忠正一 手打造。陳忠正十六歲時,跟隨 五舅從嘉義坐火車北上,輾轉抵 達宜蘭羅東,在姨丈的三星草湖 玉尊宮,開啟了習藝之路。當學

焦點企劃.環境藝術與巷弄美學

徒的日子可說是歷盡辛苦,後來

因五舅回鄉興建全台首座廟宇使 用的瓦斯窯,具體改善工藝品製 作的環境。之後,家族更精心研 發廟頂裝飾藝術,從彩色玻璃剪

黏,進展到陶製剪黏技術,不但 品質穩定與耐久,讓廟宇裝飾更 上層樓。

原本的玻璃剪黏方式,施作之

後二十年即需重新翻新重做;陳 忠正三十年前研發的陶製剪黏, 持久常新,漸為人接受。最大的 轉折就是承接竹下溪州鳳山寺, 以全新的技術─陶製剪黏,重新 打造廟頂。無論是人物花鳥,或 是鳳毛麟片,盡皆煥然一新。此

後,接受度愈來愈廣,直到現在 仍持續接受全台廟宇與社區營造 公共藝術的委託,不斷鍊冶新作。

台灣交趾陶的前輩先軀其一為

洪坤福大師,後來傳至林再興大

師 即為陳忠正的姨丈,陳忠正 精進不懈,「囝仔師」練就泥塑、 剪黏與陶藝的一身功夫後,民國81 年,創立「藝昌陶藝廠」。後來再 創造台灣第一座隧道窯,以二十四 小時持續運作的粉式機壓台,正式 宣告邁向企業化的經營,陶製剪黏 技術全面取代了玻璃剪黏,寫下台 灣廟宇裝飾藝術的新里程碑,也讓 獨門工藝繼續傳承不息。

47
▌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板頭社區導覽圖。 ▌陳忠正理事長。

轉念投身公共空間改造

生於斯長於斯,陳忠正對於 古笨港始終抱持著深厚的感恩心 情。十三年前無意中在火車鐵道 旁,聆聽村長與幹事有意做角落 花園,便自告奮勇肩負五百公尺 整地種植花木的工作。並且慢慢 設計一些動物趣味造型的裝置藝

術品,擺放在整理後的田野中。

其後,吸引一些遊客拍照駐足, 人潮漸漸多了起來。

同時間,文建會舉辦「藝術 介入空間」計畫(藉藝術家與民

眾一起從事藝術活動,類似日本 的一鄉一特色計畫,讓藝術深入

環境),新港文教基金會開始發 想計畫在新港落實的可行性。經

過田野調查後,認為新港的特色

為「交趾陶與剪黏」,可以在原 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深化這個特 點。所以,陳忠正等人開始到處 觀摩,甚至飛到日本參觀「有田 燒」博物館,激發出興趣後,建 置公共空間藝術的雛型開始出現 在腦海。

「藝術介入空間」計畫的想法 經過幾次挫折後,陳忠正構思將 鐵道旁堤防做壁面美化,結合工 藝與鄉野自然環境,運用剪黏陶 片工藝技術,展現本土最具原鄉 特色的苦楝花之美。八十尺寬八 尺長越堤呈現「原鄉四季」的主 題,綰結苦楝花在春、夏、秋、 冬四季風情,歷經綠葉繁茂到開 花結果,甚至於枝幹光禿為次年 蓄積能量,充分展示生命循環往 復的奧妙。文建會審查通過三百 萬元計畫後,陳忠正帶領師父進 行十個月的剪黏工作,利用兩萬 個訂製碗,打碎剪黏以水泥敷貼; 兩百多個酒甕裁剪成枝幹,綴以 昆蟲與飛鳥。古笨港越堤壁畫完 成後舉行落成典禮,贏得審查委 員與地方民眾一致肯定。接著第 二年「三醉芙蓉」計畫,第三年 「新港仲夏之夜」計畫,三個壁 畫形成了鄉里社區的特色景點, 於焉有了特色村莊的美名。

常民美學 交趾陶藝術村的催生者

48
焦點企劃:環境藝術與巷弄美學
「以前,村莊是孤單又落寞
▌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焦點企劃.環境藝術與巷弄美學

49
▌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三醉芙蓉大壁畫。

焦點企劃:環境藝術與巷弄美學

50
▌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的,」目前身兼嘉義剪黏及交趾 陶理事長陳忠正說:「四周一片 農田,即使過了二十分鐘也很少 人車經過。」自從做了大壁畫之 後,外界遊客蜂擁而至。「三年 前當時還有十二台環村小火車, 繞著板頭村村子的周圍行進,旅 客可欣賞田間小徑的可愛裝置藝 術,與之合照。當時曾有一年

焦點企劃.環境藝術與巷弄美學

六十萬遊客的盛況。」後來因為 小火車尚待立法,因此暫時停駛, 「遊客因此差了三分之二。」陳

忠正遺憾地說,希望將來能通過

立法,重現火車行駛鄉間,為在 地至少創造七十個工作機會。

美化新港堤岸同時,陳忠正慢 慢擴展「板陶窯」,將窯廠與一

公頃土地連結一起,發展成觀光

工藝園區「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 園區」。園區內設置的童趣藝術

造型成品,源自於女兒與同學一

起設計的作品,透過巷弄村落與 園區一致性童真氛圍,連成一個 塊狀與帶狀的村落藝術區。陳忠 正說:「我們將村落打造成鄉村 美術館,富有情趣與意味,吸引 遊客來欣賞來參與。如此一來, 也帶動地方更多的就業機會。」

審美的觀光促進地方繁榮進步,

極目所見,工藝園區內有許多闔 家光臨的家族遊客,在廣袤田野 間也有不少親子騎乘協力車悠閒 遊憩的畫面,另一方面,人潮也 帶動新港與北港特色小吃更蓬 勃。在越堤旁百年的五分車復興 鐵橋,「將來若能將復興鐵橋附 近,設計成觀光步道,讓遊客能 身入其間,在鐵橋裡面行走,飽 覽四周優美景色更好。」陳忠正 對未來充滿著期望。

在交趾陶藝術村內,十餘年時 光荏冉,一座座清新俏皮的剪黏 藝術品,有的坐在鄉間三合院的 圍牆上,有的站在田埂旁。有些 兒童互相追逐,有些鳥兒振翅欲 飛。微笑農夫振臂相迎,糖果牛 色澤繽紛。若有空,不妨看看他 們,說不定他們還會從田裡冒出 頭和你打招呼呢!

重點提示

1. 板陶窯與周圍板頭村結合在一起,形成「新港交趾剪黏藝術村」。在堤岸壁面上,「原鄉四季」 苦楝花向你頷首,「三醉芙蓉」越堤含笑,「新港仲夏之夜」牽牛花婉轉低語;綠油油稻田旁, 白鷺鷥意象的剪黏藝術指標歷歷在目。

2. 「藝術介入空間」計畫的想法經過幾次挫折後,陳忠正構思將鐵道旁堤防做壁面美化,結合工藝 與鄉野自然環境,運用剪黏陶片工藝技術,展現本土最具原鄉特色的苦楝花之美。

3. 古笨港越堤壁畫完成後舉行落成典禮,贏得審查委員與地方民眾一致肯定。接著第二年「三醉芙 蓉」計畫,第三年「新港仲夏之夜」計畫,三個壁畫形成了鄉里社區的特色景點,於焉有了特 色村莊的美名。

51
▌新港交趾剪黏藝術村。
52
▌莊明中老師作畫。

時光藍海.畫裡乾坤油畫家 莊明中

53 游藝傳奇

若遠著看,你會恍如跌入汪洋,隨著海浪曼波舞動; 若近看,則化身一尾魚族,騰越穿行多層空間, 與自然相會,與萬物齊鳴。

莊明中的油畫,透過個人強烈識別符號,引導觀賞者超越形象自身, 指向永恆意義的可能性。

文/張俐雯 圖/莊明中.張俐雯

從生活出發

莊明中自小在海邊成長。 台中縣大安區位於大安 溪與大甲溪出海口, 魚、鳥、海是生活的日常。國中 時,舅舅是繪畫課老師,常常帶 領學生到海邊寫生,直到天黑才 滿足地騎車回家。以直觀素樸的

眼睛觀察大海,海洋成為生活重

要的片段,滲透到以後的創作裡。

國中時參加「中區四縣市寫生」

常常得獎;自台中師專(後更名 為台中教育大學)畢業後,在小 學任教八年。其間,在新店地區 教書時遙望八里與淡水夕陽,大 自然如宇宙的調色盤,在莊明中 的心裡調入了自然與人生的底色。

教書之餘,莊明中持續進修。

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美術研 究所西畫創作組獲得碩士,並於 1993年回到母校台中教育大學教 書,2007年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 進修油畫創作博士。1983年「柳 川夕照」油畫獲得全省美展,同 年並於台中師專舉行第一次個 展,創作生涯至今已經三十多年。

莊明中自二十歲投入創作起, 至今獲得多次全省公教美展油畫 與水彩首獎,個展舉行十餘次, 聯展數十次。在教授生涯中,擔 任過美術系系主任、秘書室主任 秘書,也是台中縣美術家資料建 置研究計畫主持人,著作十餘本; 參與中華民國油畫協會、台灣國 際水彩畫協會、中華亞太水彩畫 協會等會員。亦曾擔任全國美展、 全省美展、台灣國際素描版畫雙 年展、聯邦新人獎等美展評審; 他的畫作獲得台灣師範大學、台 灣美術館、台北國父紀念館等單 位或個人收藏。即使莊明中於學 術與行政、繪畫創作與推廣,在 藝壇成果頗為豐碩崇高,然而一 貫地溫和與謙遜,反而讓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

54
▌迎新年 油彩畫布 73x61(20F) 2016。

回顧創作生涯中,在北京時曾 有從不同視角來看台灣的經驗, 感受十分特別:「秋節時,鄧麗 君的歌曲與賣羊肉串的吆喝聲混 合交疊,時空混搭,感受很跳 躍」,於是他將鄉愁轉化為創造 力,巨幅的作品漸漸增加。台灣 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名譽教授王 秀雄說:「這表示他的創作信心 越來越高,畫面越大才能滿足他 所欲申訴的藝術意涵」。

莊明中說:「創作是生活的折 射與轉述,創作的取材是來自於 生活與認真的態度。生活是作者 的養份,作者要再選擇、組織出 自己的語言」。他的繪畫歷程, 從創作伊始的鄉土到抽象,由具 象、半具象到半抽象,由生活、 故事到詩意心象與混合文化,無 一不是紮實錘鍊、深層感受思考 的結晶。

臺灣本土親切的圖像

寂靜的工作室,原色的空間, 四面白牆下陪伴莊明中的是音 樂。創作時,捕捉腦海中不斷出 現跳躍的圖像,在意念紛陳下, 筆尖收攝控制,於是極簡空間遂 生出一幅幅具生命力的作品。莊 老師說:「孤獨是創作的轉變空 間」,有一才能生出萬有。素樸 的空間,一簇簇的油彩,幻化成

豐富的調色盤,創造出具有文化

底蘊,富台灣風味,具有時代性 與國際性的獨特作品。

關於繪畫,莊明中說:「我不 會畫沒有經歷過的東西,這樣才有 辦法、有感覺地去創作。」透過五

感身歷其境或是拍攝照片,擷取生

活所有的細節以及關聯,理性的創 作。「像是觀察淡水夕陽,或是近

距離接觸東沙港的熱帶魚,非常

有感覺」,莊明中說。他廣泛地閱 讀世界:山海鄉村、寺廟集會、無 論台灣或者大陸共旅遊二十餘國, 步履遍及各地;探索人類進化、古 文明遺跡、海洋文化人文與風俗主 題,樂此不疲。

在莊老師的作品中,對時間的 細微體察,挖掘自我與外界的關 係,對新舊文化的蛻變省思,對 家、萬物與土地的親切關懷等, 彷彿很自然地流動在莊老師的畫 布上。這些題材是自我瞭解後不 斷的充實與淬鍊,包含生命每個 階段的點滴努力。莊老師說:「油 畫的發展從寫實到抽象,創作者 窮究一生從中定位。我的作品是 個人觀點出發,希望能獲得更多 共鳴與美感的呼應。」台中教育 大學美術系教授謝東山曾說:「莊 明中用完全不同的眼光觀察自 然,他追求的不是那些容易模仿

55
游藝傳奇
56
▌蝶舞三重奏 2 複合媒材 146X112cm(80F) 2016。

的事物,而是那些最值得描繪的 萬物」,的確是如此。

莊老師作品呈現的形象,蘊涵 豐富多元性。譬如在半抽象的畫 作中,有平面的魚群與達悟族拼 板舟,但是又呈現立體的游泳動 作與光影的透視,間有懸浮的球 影,俱以不同深淺的藍色,扣問 宇宙隱現的穹音。動與靜、時間 與空間瞬間收攝於眼底腕下,回 溯追尋,直揭生命的奧秘。台北 藝術大學教授廖仁義說:「影像 重疊的技法,並藉此產生空間重 疊與時間重疊的視覺效果」,新 穎的創作方式,讓作品自己生出 無限的意義。

魚不只是一條魚

莊明中的畫作,蘊含濃郁詩意, 天機盈滿。他運用本土的圖騰, 動態的視角創造外延多義,與觀 者互動,生出無數意義的可能。

海洋中「魚」這個符號,在傳統 中被視為飽腹與自由的符指,帶 給人們豐足幸福的意涵。在莊明 中的創作裡,表達了承繼又顛覆 的新詮釋。於是我們觀察莊明中 的創作歷程:一條魚在汪洋大海 從寫實到立體,從超現實到文明 省思,最終飽含在地文化情感, 款擺身體穿越畫布揚波而來。

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中心彭鋒 教授說:「莊明中的作品具有很 強的觀念性,作品中出現的圖像 都具有象徵意義。」莊明中作品 蒙太奇式圖像的交疊透視,具後

現代主義的視覺語言,自然與文 化歷史的並置,靜動態力與美, 寓意深刻,無不讓人沉思動容。

他的作品中常出現隱喻與象徵, 潛意識內涵與內在心象(王秀雄 教授語),同時也在說明另一事 物的認知過程。像是莊老師畫的 蝴蝶翩然飛舞在池塘,城牆與都 市,激盪出今昔、自然與文明的 對照,有莊周夢蝶哲學之味。而 彩蝶振翼,拍出蛹生蛻變之意; 恐龍疾行,穿越古今生死循環往 復之門。還有單純圓滿的泡泡, 密集又疏朗地穿越銜遞系列作 品,呈現旋轉韻律,多樣的統一 顯得生機盎然,無窮清新可愛。

歲月之梯啟人憤發

個展,現在正值知天命之年,是藝 術家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10月 13日到11月6日將於彰化生活美 學館舉行「寶島曼波」個展,其中 大幅作品與系列畫作很多,例如 「美人魚組曲」五張,「看起來是 一系列跳躍的曲子」,大的是主旋 律,小的是小旋律,大小共奏形成 和諧的樂章,宜遠觀宜近看。莊老 師說:「透過發表作品,把自己的 藝術經營好,鍛鍊自己的同時也在 建構未來。」回望過去,歲月浩渺, 莊明中握著畫筆,馳騁海背,遨 遊四海,藝術人生燁燁生輝。「創 作者要心懷願景與抱負,朝更高 的方向走去,這樣才能鞭策自己 更努力」,莊明中說。從須彌子 到大宇宙,莊明中懷抱理想,以 全幅精神氣定神閒往更深更遠的 地方走去。

寶島曼波 莊明中創作展

105年10月13日(四)~11月6日(日) 彰化生活美學館第1、2展廳

57
游藝傳奇
莊明中大約3~5年發表一次
▌歸航 油彩畫布 91X117cm(50F) 2015。
58 書法家 張志鴻
59 游藝傳奇 ▌張志鴻老師於工作室《雲居》中揮毫創作。

在作品表現上我比較不完全的因襲傳統形式, 包含架構、章法、材質,甚至裱褙的形式, 而是以生活中的藝術環境與思維模式做為原創力, 並融匯現代藝術元素,以表現現代性為特質的創作。

文/吳長諭 圖/張志鴻

以傳統為基石 的現代書法創作

自小習書畫的張志鴻,對 書法、美術有深厚的古 典美術基礎。1981年, 張志鴻於文化大學美術系就讀, 在學期間,數次獲得美術系的書 法類比賽首獎,同時擔任書法社 社長,令他在書法方面更為精進,

學生時代的書法教授對張志鴻期 許甚高,有一次系上的國學書法

大師史紫枕教授在全班同學面前 對張志鴻讚賞有加,這對當時的 張志鴻來說,形成強烈的激勵作 用。張志鴻心懷感恩的說:「對 我來說,學生時期很重要的學習 就是瞻仰老師們的大師風采,而 我很幸運的遇到許多名聞遐邇的 書家老師們,實在受益良多。」

張志鴻的作品元素內在深植傳 統碑帖的基礎,以前賢書家的古 典書法,作為創作底蘊,作品融 匯傳統意蘊與時代書風,並反映 當代環境影響下的思維模式,展 現出個人的書法特色。張志鴻特 別提出:「今年11月即將在彰 化生活美學館個展展出的作品, 會兼有傳統與現代書風的呈現,

對於在現代書法的表現上,我個 人並沒有要特別去打破傳統或跳 出框架,事實上現代書法,我是 以現代人的生活與思維模式作為 一種原創力的靈感來源,當然會 跟過去的生活與書寫概念有所不 同。所以,在作品表現上我比較 不完全的因襲傳統形式,包含架 構、章法、材質,甚至裱褙的形 式,而是以生活中的藝術環境與

思維模式做為原創力,並融匯現 代藝術元素,以表現現代性為特

質的創作。」

傳統書法與現代書藝之間的 關係對張志鴻而言,傳統古典書 法是由法度入手,學習許多碑帖

與前賢書家作為厚實的基礎表

▌《騷》,水墨、宣紙,143x96 cm,2016。

現,這些都是藝術創作的養份, 在表現現代書藝創作之前,應當 以學習者的角度在傳統的沃土上 去吸收、成長,等到累積了足夠 的養份與能力後,才有辦法以純 任自然的姿態來呈現現代書藝。 用傳統書法作為現代筆墨的舞臺 基石,加入更多自己對於文字創 作的自覺性,與融入現代人的思 維,進而形成某一種時代精神的 表現。而在「傳統與現代」之間, 本身存在時間上的落差,而「傳 統書法與現代書藝」之間,基本 差異是在表現形式上面,而這樣 的差異性,相對的也落實在因時 空不同而自然的產生;以古人的 琴棋書畫為例,其形成背景即是 當時的年代與環境,而現代書家

60
61 游藝傳奇 ▌《不繫之舟》, 水 墨、 宣 紙, 2 1 8 x 9 5 c m , 2016。

則在現代科技的環境背景之下創 作,現代書藝相較於傳統書法, 就風格而言,尤其表現在視覺, 也較易受到西方美術的影響,充 斥設計趣味,較古典書法少了些 厚重質實感,較注重創作者本身 的自覺性,所以現代書藝在視覺 表現上顯得格外強烈,表現上轉 向純創作的層面。但彼此間的深 層關係應是相互交融的。

表達生命情調深層 的人文韻味

張志鴻具有繪畫與國畫基礎, 以古時魏晉審美觀中的「氣韻生 動」作為自己在藝術創作上的最

高目標。「氣韻」是對中國畫藝 術本質,藝術家天賦和藝術創作 的綜合素質,概括體現在作品中,

而折射出的深刻內涵,以及作品 具備的氣息。以張志鴻老師的書 法創作為例,其中包含了乾溼、 潤渴、虛實等豐富的自由變化, 線條本身韻味即富有美感,在線 條與線條之間,「計白當黑」作

為詮釋書法空間美感運用的一體 兩面,於虛實、黑白兩者之間的 相互觀照,達到書法之美的韻致。

蘇東坡《稼說送張琥》詩句之 中有一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 薄發」,這是蘇東坡寫來勉勵張 琥的詩,將求學問之道用耕耘作 譬喻;張志鴻老師:「『博觀』 是我們在法帖上的探究,勉勵自 己多加學習的意思,『約取』指 的是擇其精要,『厚積』意指能 力的積累,『薄發』是為不急於 表現的一種態度。」「博觀而約

取,厚積而薄發」這句話也是張 志鴻用於書法創作生涯中,美學 觀念與長期自我的勉勵。

教學相長 的教學與創作生活

張志鴻除了創作之外,自大學 美術系畢業後至今皆積極推動書 法教育,曾於臺中市文化局、中 興大學、勤益大學、明道大學, 以及國立臺灣美術館擔任書法課 程教師,學生的年齡層從國中、 高中職、大學至成人均有,其中 在文化局開立的書法課,授課已 二十餘年,國美館四年的書法研 習班,直到館方結束研習課程才 停止。對張老師而言,在臺中市 文化局與國立臺灣美術館,這兩 個單位的教學經歷,對創作上影 響甚深,他雖然從事書法教學, 但也從眾多來自各種不同背景的 學生身上,學習到許多其它領域 的面向,例如從事教職工作的學 員,曾經帶來許多偏冷門的碑 體,希望張老師於課堂中解說與 示範,還有對於書論的引導、分 析,包含當今書壇的發展、傳統 與現代書法的分野和差異,而這 些過程對於張老師而言也成為了 一種刺激成長的磨練,以及創作 上的反思。長期以來這樣的教習 生活,漸漸演變成另一種創作上 的養份,可謂教學相長。

2013年張志鴻老師於中學教師 身分退休之後,便積極籌備個展, 至今已三年多時間,舉辦過六次 國內外個展,包含2013年澳門

62
▌《壽康、福泰、靜嘉、鴻禧》,水墨、宣紙,168x47cm(四件 組),2016。

國父紀念館的《張志鴻現代書藝 展》、澳門大學邀請於校內圖書 館展覽廳的《張志鴻現代書藝邀 請展》;2014年國立中興大學藝 術中心邀展的《逸情雲上張志鴻 現代書藝展》、彰化縣文化局員 林演藝廳展出的《一念之間張志 鴻現代書藝展》;2015年台中葫 蘆墩文化中心《氣蘊風雲─張志 鴻現代書法個展》與南投縣文化 中心《鴻鵠凌虛─張志鴻現代書 藝展》,以及今年11月初即將於 彰化生活美學館展出的《不繫之

舟 張志鴻書法創作展》。

列禦寇》飽食而遨遊,汎若不繫 之舟。對張志鴻而言,「不繫之 舟」並不是指沒有被繩索牽制的 舟,隨流水的方向漫無目的的隨 處漂流,而是期許自己不被傳統 所拘執,追求內心自在不受羈絆 的創作世界。擁有傳統書家的深 厚底蘊與情感的張老師,勇於在 創作形態上創新與實驗,每每要

開始創作前,張志鴻會先去思考 所要書寫的文字內涵與意義,在 書寫的當下將自己進入一種冥想

與放空的狀態,以自己對於書寫

文字的詮釋與感覺,用「大字」

進行揮運創作。

這次展出作品之中,作品《壽 康、福泰、靜嘉、鴻禧》就是將 原作的大字,以雷射雕刻的創新 方式呈現四片屏風的組成,展覽 會將書法大字原作的屏風與雷雕 文創作品,一同展出。在生活與 思想上在乎傳統的張志鴻,希望 能藉由創作,將傳統與現代融匯, 從「等身高的大字」書寫過程中, 張志鴻體會不但將手、筆融合, 也將自身整體投入進去書法的境 界之中,有如行動藝術一般,在 純任自然的境界中,擁有了自由 表達的創作時空。筆者認為這對 於一位藝術創作者而言,是創作 與創作者之間相互依存最美妙的 生命時光。「不繫之舟」的「舟」 如渺小的個體與自我,也是張志 鴻自我期勉在書法長河裡,堅持 方向,並更加努力。

《不繫之舟─張志鴻書法創作 展》的「不繫之舟」語出《莊子.

63
游藝傳奇
《不繫之舟》 所蘊藏的人生哲學
不繫之舟 張志鴻現代書藝個展 105年11月10日(四)~12月4日(日) 彰化生活美學館第1、2展廳
▌《壽康、福泰、靜嘉、鴻禧》,雷射雕刻、壓克力,168x47cm(四件 組),2016。 ▌《平安喜樂》,水墨、宣紙,76x70 cm, 2016

周清玉的關懷劇團

有心最重要

「我們要先對自己的文化有自信,找出我們文化的特色,這樣才有可能在國際上發光。」

舉辦演講比賽、文化營、劇團等活動,都是推動台灣母語文化的好方法,雖然做得辛苦, 但是卻很值得。

文/徐慧娟 圖/關懷文教基金會

64
▌前彰化縣長周清玉。(徐慧娟攝影)

台灣的女性參政率為亞 洲之冠,與許多先進 國家相比也不相上下。

在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過程中, 出現許多位傑出的女性政治人 物,其中一位傳奇人物,就是從 1980年開始參政,曾經擔任過國 大代表、立法委員、省議員、彰 化縣縣長等重要職位的周清玉。

在政壇上,周清玉與曾任考試院 長的先生姚嘉文是一對知名的眷 侶,但是褪下公職的身份後,一 位是劇團藝術總監,一位是作家, 兩人共同創辦「關懷劇團」,以 關懷的心推動本土文化藝術。

滲透力很強……」周清玉說:「幾 年前唐美雲歌仔戲團將姚嘉文先 生的一個作品改編成歌仔戲在國 家戲劇院上演,造成很大的轟動。 那時我深深感受到戲劇觸動人心 的力量。」有感於此,她決定成 立一個本土語言劇團,以戲劇的 力量來感動人心,推廣本土文化, 同時也傳達關懷社會的意念。

關懷劇團主要由「財團法人關 懷文教基金會」所經營,成立的 目的除了推動母語文化教育的初 衷外,也希望用很簡單的方式, 將好的理念宣揚出去。「戲劇的

「我決定從小劇團、小戲劇開 始。演員是由志工、參加文化營 的小朋友選出。我們的劇團是一 個生活化的劇團,演出的內容都

是與生活倫理、人際關係相關的 主題。一個戲劇不能貪心,只要 能把一個簡單的道理,用很清楚 的平易近人的方式傳達出去,就 是好的戲劇。」同時,周清玉的 關懷劇團不僅是為了登上舞台而 存在,劇團本身就是一個關懷人 心的成長團體。台大社會系畢業 的周清玉,在從政以前曾經當過 十四年的社工人員。她認為自己 「骨子裡其實就是一個社工」, 憑著社工員敏銳的觀察力,欣喜 地看見每一位劇團參與者的改變 與成長。

65
藝壇亮點
本土劇團, 以戲劇關懷社會
▌關懷劇團排演實況。 ▌關懷劇團定期徵召演員進行培訓計畫。
66
▌舞台劇《甜蜜家庭》公演實況 ▌舞台劇《甜蜜家庭》全體演員謝幕。

戲劇可以激發潛能, 觸動人心

周清玉回想起第一齣戲《甜蜜 家庭》的女主角是一位老師,一 開始她的先生與小孩只是陪她來 排戲,後來在愉快的氣氛下,也 加入演出行列。尤其她的先生, 原來是一個蠻害羞的人,經過演 技的訓練後,慢慢地展現活潑開 朗的一面,性格改變很多。另外, 她還憶起一位志工,其實是一家 企業的老闆,他出於對本土文化 的關心而來基金會擔任志工,後 來卻比所有人更投入戲劇,表演 的比演員還出色。「我們才知道, 有些人雖然外表平凡,但其實很 有能力、很有概念,他非常用功, 把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色演成主 角。這種戲劇的訓練,可以把一 個人的潛力激發出來。」

戲劇對小朋友的影響力也很 大,許多參與演出的小演員,原 來個性害羞內向,在經歷唱唱跳 跳、遊戲一樣的排演過程後,變 得非常活潑可愛。「這是很棒的

經驗,這鼓勵了我們繼續推動劇 團的演出。」周清玉說:「我們

不是專業的劇團,演員們平常要

上班上課,只能利用週末練習。

不過演出好壞是一回事,重要的 是參與的人都可以從中間學習, 獲得收穫,然後去影響別人。如

果整個彰化縣都有這樣的文化存 在,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欣賞、 參與、認識、享受藝術,那我們 創辦這個劇團的目的就達到了。」

以本土文化為主流文化

周清玉對推廣母語文化的熱情 眾所皆知。早在擔任彰化縣長時

期(1989-1993)她即開始於彰化

縣各村莊學校推行母語教育,於 1997年成立「關懷文教基金會」,

以舉辦台語演講、文化營、劇團 等形式鼓勵民眾學習台語。為了

吸引民眾參加活動,更是用盡心 思設計獎品、禮物。語言是文化 的命脈,也是文化重要的載體, 「但是現在很多台灣人不會說台 語。尤其小孩子更不會說,連聽 的機會都沒有。很多人不把這當

一回事,這是很嚴重的事,如果 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就會開始緊 張了。」

然而,母語文化指涉的範疇不 只是語言,還包括傳統思想、人 倫觀念與道德習俗等等。一旦語 言消失,我們所熟悉的、代代相 傳的歷史文化也將跟著消失。久 而久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就會 逐漸模糊。「很多人在問,台灣 文化是什麼?我們都答不出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不用心、 不注意,才會變這樣。」周清玉 認為要找回台灣文化的主體性, 就是要讓本土文化成為主流文化, 進而國際化。「我們要先對自己 的文化有自信,找出我們文化的 特色,這樣才有可能在國際上發 光。」舉辦演講比賽、文化營、 劇團等活動,都是推動台灣母語 文化的好方法,雖然做得辛苦, 但是卻很值得。「我們是一個很 小的基金會,雖然經費不多,但 是很用心在做。要用心,要執行, 就會實現出來,慢慢接近理想。 有心,比什麼都重要。」

67
藝壇亮點
▌舞台劇《婆媳之間》全體演員謝幕。

京劇小天后黃宇琳 挑戰表演無極限

黃宇琳覺得工作很幸福,不再只是在京劇的框架、肢體程式中接受訓練,而是放大自己 到生活中對照一切,同時也由長輩們的人情事故中感受到生命的態度。她認為,體驗生 活中的一切,並對照戲劇故事,是她用來反省自己、學習生活美學最好的方法。

文/郭士榛 圖/黃宇琳

68

京劇→舞台劇→電視劇

近一年多來,京劇的專 業舞台上不見素有「台 灣京劇小天后」之稱 的黃宇琳身影,尋線找到黃宇琳, 她正忙於綵排工作,九月底和「栢 優劇團」一起受邀參加「韓國泉 州清唱藝術節」,黃宇琳表示, 一年多前離開「台北新劇團」後,

雖然不再登台演出專業京劇,但 卻接受許多其他不同於京劇的演 出,獲得更多磨練機會,她自信 表示「現已可遊走於傳統京劇和 現代舞台之間了」。

2016年對於黃宇琳來說,是很 不一樣的一年,她參加電視劇《紫 色大稻埕》的拍攝,也接演春河 劇團《千年婆媳夾心餅:我妻我 母我丈母娘》的舞台劇表演,「我 每接演一個不同的演出,都會為 自己定個新目標,像是電視劇《紫 色大稻埕》我必須去掉所謂京劇 程式的身體,要和其他演員一樣 表現自然。」

至於《千年婆媳夾心餅:我妻 我母我丈母娘》舞台劇中,黃宇 琳領受了方芳、郎祖筠戲精般的 磨練後,她嚴格要求自己要做個 「靈活」的演員,「我親身體驗 到方芳姐即使沒有台詞,只要掌 握了角色的設定也可演戲,發揮 靈活搬戲的絕技。」黃宇琳說, 身為演員「活戲」最難,是演出 當下的應變。現在的黃宇琳覺得

工作很幸福,不再只是在京劇的 框架、肢體程式中接受訓練,而 是放大自己到生活中對照一切, 同時也由長輩們的人情事故中感 受到生命的態度。她認為,體驗 生活中的一切,並對照戲劇故事, 是她用來反省自己、學習生活美 學最好的方法。

人生與舞台上的真性情

黃宇琳的幸福還來自於可以和 先生許栢昂攜手,為創立多年的 「栢優劇團」創作、演出。人生 旅途中,許栢昂真是黃宇琳的真 命天子,黃宇琳平時非常感性,

一點小事就愛哭,而老師同學都 無法解開她愛哭的結,直到遇見 許栢昂,黃宇琳指出,他們都是 戲校學生,甚至曾同台領獎過卻 不相識,直到許栢昂進新劇團擔 任李寶春助排後才相識相熟,「那 時我心中常有許多人生的疑問, 工作環境的困擾,及如何詮釋好 一個角色的問題時,栢昂不但可 以聆聽,甚至會解惑,在精神面 上給我很多幫助。」許栢昂漸由 益友,而獲美人心,結為夫婦。

天性愛哭的黃宇琳偏偏學習了 在舞台上不可隨意流淚的京劇, 「傳統京劇的舞台情緒是壓抑的, 因怕會影響唱腔的美、動作的優 雅,因而京劇演員大都把注意力 放在形式技法上,教京劇老師最 怕看到學生哭,我記得國一時在 學校演出《斷橋》,我和演許仙 的學長在舞台上真的哭了。」

黃宇琳表示,這情況我後來請 教李國修老師,他說:「要珍惜 會哭出來的情感,可先經歷過再 整理好,正式演出時才不會出差

69
藝壇亮點
70

錯。」黃宇琳就照李國修的方法, 在排戲時盡量放開情感,像演出 《原野》排演時狠狠面對當下, 遇悲情豪不隱藏眼淚,同時記住 哭的原因,排戲後要把悲傷的碎 片回收貼黏好,當正式演出時應 啟動的是昇華的內在,而不是眼 淚,才能使觀眾感受你和其他演 員不同之處。

「國修老師是啟發我另一塊未 知領域的泉水,帶給我更寬廣的心 靈視野,甚至現在也常接演跨界、 實驗作品,仍持續在學習中。」

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 年功」黃宇琳就憑藉紮實功底, 在京劇舞台展現青春活力,但從 小就學京劇,對黃宇琳來說,戲 曲是程式化的劇場,京劇養分本 能性存在身體,大一那年她有機 會進入屏風演出舞台劇,才發現

京劇演員要「撒開」身心去演出 現代戲,是很困難的事,黃宇琳 說:「國修老師帶引我跳脫傳統 領域,使情感的連結更細膩,以

京劇為本,舞台為養分,試探表 演極限。」從此後她不但了解自

己,也更理解自己應有的使命。

學習謙讓圓融典範

2016年磕頭拜師的青衣祭酒顧 正秋仙逝,黃宇琳雖感傷,但也 最感佩顧正秋做人的大氣度和氣 質,「顧老師從來不會重角色, 縱使她貴為青衣祭酒,仍待人客 氣、圓融。老師常說,一個演員 要做好「自己」,自會受到尊重, 而成就一齣好戲,是要好的編配 人員,才可達成目標。」黃宇琳 也要求自己學習顧老師的風範, 做人無驕氣,只要自己做好分內 事。黃宇琳告訴自己,只要做好 該做的事,不用眷念很多外加光 環,在能輝煌時好好表現,永不 停止的學習,展現表演張力。

六十七年次的黃宇琳,民國 八十六年從復興劇校畢業,後考

上文化大學戲劇系國劇組,黃宇

琳表示,一路走來真是遇到許多 貴人,才能造就她今日的成績。

黃宇琳八歲觀賞電視播出郭小莊 演出《紅娘》,瞬間觸動心弦,

她邊看邊唱,母親鼓勵她報考復

興劇校。黃宇琳指出,媽媽從她

幼稚園起就刻意栽培她,送她學

民族舞、鋼琴、電子琴、古典芭 蕾、相聲等等,這為她日後學戲 打下良好根底。

談起黃宇琳的拿手的絕活「踩 蹻」,她表示,踩蹻原是學青衣、 花旦的基本功,黃宇琳可以說功 夫獨步當今京劇圈,她回想「學 校學戲時,因為我學的快又好, 經常被老師點名演出,因而受到 同學排擠,胸中常有一口怒氣 無處發洩,只好下課拼命練功消 火。」黃宇琳笑說,那也是她國 中時期度過「孤獨」的方法。

舞台上見黃宇琳展現踩蹻、水 袖、翻身、搶背下桌等頗具難度 身段,令人拍案叫絕。去年更得 到肯定,獲傳藝金曲「最佳個人 表演新秀獎」,黃宇琳表示,暫 時雖不能在舞台上展技藝,但現 在私下收學生的她,最開心可教 學相長,抱持教學不藏私的她認 定,長江後浪推前浪,身為傳統 藝術表演者,技藝是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除了靠薪傳留下藝術 外,也一定要持有好的人品,誠 如許柏昂常說的「一位好的藝術 家要做的不是搶名聲,而是要懂 得謙讓。」這是黃宇琳最難能可 貴的氣度和精神。

71 藝壇亮點

邁開腳步 走入巷弄 巷弄美學之綜述

巷弄美學,是文化創意產業之基調源頭活水,存在各種領域,無所不在,Alfred Schutz

(1899-1959),在社會生活(social world)和生活世界(life world)的區分中,巷

弄經驗透過前人領域、後人領域、直接經驗領域與間接經驗領域,構成巷弄美學經驗, 在各領域發射出光芒。

文.圖/葉于正(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副研究員) Yeh, Yu Cheng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毛生前旅居五峰手繪清泉部落到天主堂之 街景巷弄,呈現獨特巷弄美學之文學經驗 本文嘗試以五大焦點,呈現從喧鬧/寂靜、 舞台/後台、學校/社區、社會/生活與設計思考/ 自然思考等層面,綜述有趣的巷弄美學之旅。

焦點一 街景心境

「街景心境:日治時期台灣美術與文學中的街道 與人群」,計畫主持人盛鎧之研究,舉出張文環短 文<露路>、鄭世璠<裏町>及賴和<鬥熱鬧>,所 出現的想像:

「1970年代鄉土運動興起後之本土文學,觸及現 實議題,嘗試擴展紀錄社會實況,其中巷弄景象, 強化真實性,甚至曲折雜亂的巷弄與違章建築的存 在本身可視為城市發展嚴重空間問題之見證。…, 藝術家與文學家所描述的後街裏町,更試圖捕捉庶 民生活樣貌,形成台灣特有的巷弄美學。」

焦點二 人生路

國語日報<書和人>在8月28日介紹一篇有趣的 文學報導,介紹彰化市人--柯裕棻教授的成長與寫

作,所寫的一篇抒情文章《比正路還長的巷子》。 描繪城市與鄉村中長巷的不同風貌。作者認為:

「在都市裡,能夠慢慢兒走路是福氣,透過觀察 城市的各個角落,作者品味自己心情的變化,也品 嚐人生中的各種滋味。城市中的長巷曲折蜿蜒,兩 側人家不同的生活樣貌,騎樓、紅磚道的起伏變化, 以及走在巷中或慌忙或從容的心情,都讓作者覺得 既驚奇又迷惘,因此長巷就比正路更長、更耐人尋 味。」

焦點三 常民的巷弄風光與城市生活

從《恍惚的慢板》引出 巷弄環境美學之「空 間」、「人間」、「時間」等三個位置,可以洞察 城市生活的流動、破碎和偶現靈光。柯裕棻認為:

「我非常喜歡走路,非常。」

如今,生活中充斥電子信息與傳媒,生命中過度 依賴電子器材,如能透過走路之視覺、聽覺、嗅覺 及觸覺發揮作用,展現多角度的、立體的及常民的 巷弄風光,從走路可以體察城市與鄉里的浪漫與理 性,也保有一些人的溫度和時間的流動。

72

焦點四 學校在地之環境美學

城市、建築、美感教育,一直以來是學校與社區 所關注脈絡,以105年度臺北市設計思考巷弄美學 系列研習班為例,研習目標在於「設計思考」導入 學校教育系統,及結合教師專業領域,深化體驗在 地美學教育,藉以建構設計之都與在地文史特色在 教育體系中的關係。蔡弘智(2012) 認為:

融入校園環境美學特質五個面向,有藝術感官面 向、環境倫理面向、心靈精神面向、家園情感面向、 教育目的面向,環境美學是「介入式」審美,產生 家園感與認同感。

焦點五 設計思考--毓繡美術館與城中

藝術街區

從設計思考出發,透過都市計畫「通盤檢討」, 惟費時緩慢,最少約在5年以上,如以巷弄美學機 制,透過「加減乘除」之治理方式,可產生朝氣綜效。

以農業區域之 毓繡美術館 為例,面對農業為主、 人口日益外移的村落時,該館籌備處策劃,設計思 考重點在於如何實現「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 」 之生活美學?

在整頓雜亂荒蕪閒置地段,以加法及乘法入門, 邀請藝術家創作,讓藝術一點一滴及無形中在巷弄 開花結果。美術館表示:

「順著巷道,轉個彎,不經意處,就能發現藝術 家的想像和巧思,由點而面讓平林成為藝術村落。」

美學報馬仔

處平均屋齡超過40年僻靜沒落的老舊街區,與時尚 年輕的西門町形成強烈對比。藝術團隊表示:

「藝術團隊一個接一個進駐此地,藝術家進駐老 舊的台北城中區,藝術進駐,改寫歷史,在斑駁鐵 門塗上鮮亮色彩。……一棟棟老建築的鐵門,年輕 藝術家塗鴉般漆上斑馬紋、換穿艷麗彩裝;廢棄已 久的街屋,搖身為藝術家的工作室、展場。」

結論

巷弄生活無所不在,漢寶德認為美感是文明的基 石,美的感受與美學的認知,曾經在文建會「區域 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出現,主要針對 傳統聚落、舊城區、歷史街道等場域(site)環境, 提昇有形文化資產及無形文化資產之整合保護,建 立在地認同與文化意識,關乎國家競爭力。

都市計劃之「線性」設計思考側重在「效能、效 率、效益及效果」;而,巷弄美學是「非線性」自 然主義思考,是空間活化之一種再生的行動,重視 永續經營(Sustainability)、生態環境(Ecology)、教育 本質(Education)、發展運用(Development)等深耕播 耕 (SEED) 原則,以永續發展為理念,人與空間的互 動為基礎,將空間重新改造、塑造或革新,達到空 間機能再生目的。

參考文獻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2 已廢止)。「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補助作業要點。

盛 鎧(2009)。 街 景 心 境: 日 治 時 期 台 灣 美 術 與 文 學 中 的 街 道 與 人 群。( 國 科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編 號:NSC98-2410-H239-012)。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連文萍教授(

73
2016)。誠實講出心中 切 - 柯裕棻教授的成長與寫作,國語日報〈書和人〉,1321,6-11。
以都會地區之 台北「城中藝術街區」 為例,在一
▌三毛手繪之清泉部落與天主堂間之巷弄美學圖像。

用心幫盲、用愛解盲

運用科技推動盲人閱聽契機

博物館關懷多元觀眾

生活知識透過文字被記錄,處世智慧被 竹片、羊皮或紙張傳遞,中古世紀後, 透過古騰堡印刷術,造就平民知識取得

法門。隨後,20世紀知識爆炸時代,國際文化交流 與科技演進,為促進人類永續學習,博物館肩負了 探索科學的社會教育機關,成為近兩世紀推動大眾 「觀看」的學習機構,更造就21世紀關懷多元觀 眾的文化設施。

74
文.圖/邵湘凱(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承辦人) ▌帶領視障朋友 同去高美濕地踏浪去。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簡稱本館)持續推動視障 者點字書及數位有聲書閱讀推廣,亦訓練館內志工 貼心服務導引視障觀眾,並持續學習關照視障觀眾 「知」的權利,如改善無障礙設施等硬體,推動無 障礙服務的志工服務手冊,辦理博物館友善服務講 座。本館主要目標,是讓民眾充分體驗生活美感, 因此關心視障閱讀及生活美學的感受,也是希望視 障朋友可以讀好書,能夠運用視覺以外的感官體驗, 感受書中所描繪的風景之美。

專題、實務演練、在職訓練 與戶外體驗活動

今年6月份起,本館邀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文博 學院劉婉珍院長以「博物館友善平權的理念與行動」 進行專題,也安排國立臺中啟明學校汪成琳前校長 向志工演講「跨越障礙-視障者的藝術壯遊」,分享 實務上服務視障朋友的經驗和趣談。把理論法規當 基礎,輔以實務演練,讓志工在職訓練,準備接連 著兩場視障觀眾戶外體驗活動。

輕旅行、DIY體驗

為讓視障朋友有更好體驗,本館規劃一天的小旅 行。前往雪霸國家公園汶水遊客服務中心,邀請名 作家及導覽志工苦苓先生分享旅行經驗與導覽。拜 訪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安排薩克斯風音樂會及 指導視障朋友學吹奏薩克斯風。傍晚時刻走入高美 濕地,在專業導覽人員與本館志工協助下,觸摸濕 地裡的特有生態。前進臺北,邀請譚敦慈老師,向 推廣視障朋友講解飲食安全小方法,透過現場的分 享與互動,幫食品安全疑慮「解盲」。安排新興的 魚菜共生技術,規劃設計DIY體驗,透過志工的協 助,現場數十名視障朋友親手製作了魚菜共生的生 態瓶,體驗無毒的種植技術。

▌汪成琳前校長分享如何服務視障朋友的實務經驗。

美學報馬仔

▌與視障朋友體驗魚菜共生技術。

▌譚敦慈老師(中)對視障朋友講安心廚房。

六年來-分享神奇「閱讀成果」

為了推廣視障閱讀,近6年來挑選暢銷書書籍, 為視障朋友製作186本點字書及62本數位有聲書, 舉辦各類主題體驗活動,安排本館志工協助視障朋 友走到戶外接近自然,請作家親臨活動現場為視障 朋友說書。

今年本館特地為視障觀眾選取『譚敦慈的安心廚 房食典』一書,同時將蔣勳『捨得,捨不得』、苦 苓『哦YA!這樣旅行就對了』、魚夫『樂居台南』 等25本書製作成點字書及精選5本製作數位有聲 書,分送全國的視障圖書館,與視障朋友分享用心 「閱」讀的喜悅。

75
關心視障閱讀、感受生活美學、 感動書中之美

Manil Art 2016

藝術是靈魂的養份

「Manil Art馬尼拉國際藝術節」(Manil Art)於每年10月之間舉行,是菲律賓全國規

模最大,最全面的視覺藝術博覽會。2016年為第八屆,有更多具文化特色與國際視野的 各類型藝術作品,讓大家感受地處東南亞熱帶國家特有的藝術魅力。

文/吳長諭 圖/「Manil Art」提供

以獨特文化性,打造自有品牌

馬尼拉(Manila),菲律賓首都,位於菲律 賓的最大島,呂宋島的馬尼拉灣東岸, 今為菲國第二大城,全區由17座城市和 直轄市所組成,約有150萬人,是菲律賓全國經濟、 文化、教育和工業中心,現為人口達1000萬的馬尼 拉大都會區之發展核心。2013年4月,馬尼拉人口 排名全球第6名,高達2120萬人。

馬尼拉地處熱帶乾濕季氣候,和菲國其他地區一 樣,全境位於熱帶,並且溼度相當高,每年十二月 下旬至五月有顯著的旱季,其餘時間則為氣候溫和 的雨季。「馬尼拉」之名起源於一種生長著白豔花 朵的濕地樹(Maynilad),觀賞過的人們以「那些白 色的花開著,便像一雙雙亮晶晶的眼睛」來形容它。

「Manil Art馬尼拉國際藝術節」(Manil Art)於 每年10月之間舉行,今年已是第八年,是菲律賓全 國規模最大,最全面的視覺藝術博覽會。去年10月

76
[菲律賓傳真

8日至11日為期五天共集結了包括來自馬來西亞, 新加坡和法國等,超過40家畫廊和他們帶來的藝術 家共同參與。「Manil Art 2015」與往年相比更適切

的呈現了菲律賓藝術的狀態,是舉辦七年來最為成 功的一年。

19世紀法國畫家保羅塞尚:「沒有在情感上開始 的藝術作品,不是藝術。」若以此作為看待「Manil Art 2015」的準則,那麼菲律賓的藝術場景是充滿 活力和蓬勃發展的,如同去年的主題「在世界的舞 台上,提高菲律賓的顏色。」以此作為比喻「Manil Art馬尼拉國際藝術節」,讓我們期待今年的「Manil Art 2016」展現出超越地區性,透視全球的前瞻性, 與挑戰流派的藝術傑作,同時也仍然可以在每件藝 術品上感受到那根深蒂固的獨特文化價值。

藝術是靈魂的養份, 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潛在動力

「Manil Art馬尼拉國際藝術節2016」(Manil Art 2016)在全國委員會文化藝術和馬尼拉藝術基金會 (NCCA)共同支持之下舉辦,展出超過600件的藝 術作品,本著慶祝藝術、文化,以及遺產的精神, 於十月六日至九日,在SMX會議中心與SM Aura

Premier購物中心展出具世界等級的菲律賓藝術作 品。而馬尼拉也藉由舉辦這個全國性規模最大的藝 術活動,來媒合私人部門與公部門的共同合作,推 動兩者之間的團結,以凝聚更大的社會進步能量。

馬尼拉政府的高層首長向來支持「Manil Art馬尼拉

國際藝術節」的舉辦,馬尼拉Lani Cayetano市長曾

說到:「正如我所說的,藝術作品不只是為了提供 愉悅的欣賞經驗。其中還有另一項重要的功能,就 是它可以成為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一種溝通方式, 它們可以引發某一種激勵效益,改變看法,以及感 動生活。還可以反映文化,以及人民心中的願望。 藝術在人們的進步方面起了很大的潛在作用,因此 遝義市都支持國家文化與藝術委員會(NCCA)舉辦 的馬尼拉藝術節。」

對馬尼拉而言,藝術就像是一種心靈的探索,對 於探索的追尋慾望和在感官上的放縱一樣的多,藝 術也是餵養靈魂的營養劑。通常人們總是容易忽略 藝術滿足我們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感官刺激,更 是心靈上的震撼與衝擊。

「Manil Art 2015」展出的藝術作品,無論是繪畫、 雕塑、動態藝術等,都展現出各種創意與風格,包 括Ferdie Cacnio的雕塑、查爾斯Fazzino3D波普藝術、 Salayog和吉爾科庫埃拉的動態藝術、葛羅米柯森佩 爾的哥特「You Fernal凝視」系列,由雕塑家和舞台 設計師胡安‧博尼法西奧的藝術裝置,是一個模仿 馬尼拉天際線裝置藝術的10英尺的牆。2016年為 第八屆,「Manil Art馬尼拉國際藝術節2016」有更 多具文化特色與國際視野的各類型藝術作品,讓大 家感受地處東南亞熱帶國家特有的藝術魅力。

77 全球瞭望

[台北傳真

ART TAIPEI

全球景氣低迷,「ART TAIPEI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在2015年仍交出亮眼的成績單, 且首次將臺北世貿中心一館一樓全部展廳共計約六千五百坪擴大展出,逾3000件作品、 345位藝術家、參觀人次達4.7萬人次。

文/吳長諭 圖/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景氣低迷下的卓越展現

華民國畫廊協會在2015年「ART TAIPEI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會展期間連結了亞 洲各方藝壇勢力,並宣布成立「亞太畫廊

聯盟 APAGA」。臺北藝博連年吸引諸多國際知名畫 廊參與,如麥勒畫廊、香格納畫廊等,2015年會展 中展出2009年獲頒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最佳藝術家

Tobias Rehberger作品,以及方於臺灣結束個展的張 恩利、李綱等當代重要藝術家作品,共有168家畫 廊參展,相較2014年的145家,更加擴張,除了 80家臺灣本地畫廊外,還有88家國際畫廊,其中

38家來自香港、印尼、義大利、日本、中國大陸、 俄羅斯、新加坡、韓國、泰國、美國、越南等地首 度參展的藝廊,以來自日本及東南亞的畫廊居多, 顯示了亞洲藝術市場中繼站的企圖心。相較於2016 年三月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ung) ,因近兩年來的銷售呈穩健的勢頭,已成長為 亞洲最受關注的藝博會之一。

經過一年來的多方奔走,串連北京、新加坡、韓 國、澳洲、印尼、香港畫廊協會與日本藝術經紀人 協會畫廊成員,將共同參與今年的ART TAIPEI。今

年參展150家畫廊中,包含臺灣畫廊67家,歐美

78
根紮盤結交織,漸開枝散茂葉

11家,日韓42家,中國及香港共19家,東南亞11 家,超過700位藝術家,展出逾3000件作品;首次 報名畫廊達55家,更創下歷年新高,也迎來德國重 要當代畫廊Galerie EIGEN + ART與會。

2015年展區特聘「無有設計」團隊為會場平面文 宣,以及各大公共空間意象進行設計,重新規劃展 區配置及參觀動線,設計佈局類似歐洲大廣場的設 計概念,企圖打造截然不同的空間規劃,由國際建 築大師貝聿銘多年御用的設計師劉冠宏、王治國擔 綱主要設計,整個展區空間設計榮獲了TID Award

2015空間裝飾藝術類TID獎,TID Award 由臺灣及

亞太地區最菁英的室內設計師建構至今逾八年,評 審團成員由國內外知名藝術、設計、媒體等領域專 家學者組成,共同打造凝聚當代設計菁英創意思維 的平台,使該獎項已然成為臺灣、亞太和國際室內 設計獎項的重要指標。今年展區部分,將延續去年 四大主題,「藝術畫廊」、「新秀登場」、「藝術 前線」、「公共藝術」,並加入新的「影像之聲」 展區規劃。

持續提拔臺灣藝術新秀

「新秀登場」展區媒合臺灣年輕藝術家與畫廊合 作,藉由會展國際平台的曝光度,以及畫廊經理人 的專業推介,拓展新秀市場潛力。本次媒合名單為 吳育霈X雲清藝術中心、陳云X科元藝術中心、莊 志維X伊日藝術、彭譯毅X大象藝術空間館X、吳 芊頤X乙皮畫廊、溫孟瑜X加力畫廊、黃舜廷X日 帝藝術、黃至正X木木藝術。

默默耕耘的功臣們

自1992年以來,「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耕耘藝博會至今已邁入第23年,每年定期舉辦一次 的藝博會,策展運籌帷幄,包含多國交流、媒體公 關、教育推廣、公益計畫等,也獲得文化部、台北 市政府、企業界、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各方 的支持,集結了畫廊、藏家、媒體之間巨大資源、 能力並建立良好仲介橋樑。羅馬並非一天造成的, 要達到這樣的成績,絕非一時,從早期的默默耕耘, 至今二十餘年的努力,奠定國際地位,除了策展能 力、目標規劃、藝術發展資料蒐集與匯整、國際市 場趨勢與客群分析、展場動線安排等技巧,皆需要 長期累積的經驗與團隊的實力,才能於每年年底藝 博會中呈現穩健亮麗的面向。以ART TAIPEI為例, 策展團隊在每年一月底至二月初確認展區的建築設 計團隊之後,三月開放畫廊與藝術家申請參展,五 月中旬截止收件,接著由十五位評審遴選申請者資 料,七月中旬確認參展名單。之後再依據參展者的 性質,搭配影音與文字內容,以及處理行銷廣宣等 工作,並於八月初邀請藝術家、收藏家參與,十月 中旬做展覽現場的前期作業。

由此工作時程規畫可知,要舉辦一場國際性的藝 博會需要整整一年的籌備期,專業團隊是背後的大 功臣,功不可沒。讓臺灣的藝術走出去,國際藝術 交流進來臺灣,一直是「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 博覽會」的精神宗旨。並在藝術與商業間取得平衡, 對於ART TAIPEI而言,更是重要不可忽視的課題, 在兼顧人文藝術的本質,藉由大會與策劃工作團隊 年年的努力不懈,藝術推廣有賴於跨界整合、資源 匯流。ART TAIPEI每年皆規劃精彩的藝術講座(Art Lecture)以符合社會教育之功能,教育為國家之根 本,藝術與人文的社會面向尤其可看出人民素質, 今年藝術講座亦以「藝術教育」出發,談及私人收 藏、企業收藏、及藝術跨域等主題,部分內容將探 討如何利用空間、建築、場所的設計,打造城市地 景,刺激民眾對於美的感受。

79 全球瞭望

文 短波 短 波

向深厚的詩意吶喊—朱幼華老師創作展

以傳統水墨語言的形式開放,使得內心面對當代的生活體驗時,較能進入現代人深層的心靈。再嚐出悲喜冷暖的 人生況味,表達的方式也朝向多樣探索的進行,但都以表達內心感受為主。且加入了對生命的狀態、生存空間的 觀照,雖以文學式的表達但注入哲學的思維來詮釋。王國維《人間詞話》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 我色彩。」

▌時間:105年10月12日(三)~10月30日(日) ▌地點:彰化生活美學館第3展廳

寶島曼波—莊明中創作展

本次視覺的觀察和生活的體驗,在感性與理性交織之下所呈現的繪畫活動。平面化色彩、具象半具象的呈現讓視 覺圖像化的呈現,予人在視覺上產生新的意象和共鳴。莊明中從小生活在海邊,對海洋的熱切與熟悉帶動他源源 不斷的創作。他的作品,不以激情的發言呈現,而是以溫情卻深沈的舖陳,讓人在生命、文明這些宏觀的主題上, 有更大的感動和共鳴,藉由這次展覽與您分享他的繪畫世界。

▌時間:105年10月13日(四)~11月6日(日) ▌地點:彰化生活美學館第1、2展廳

新四藝琴、漆、書、畫三人聯展—張滎芝、林煜釗老師 琴漆書畫新四藝聯展,琴一直是華人早期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位列四藝之首,文人以之移情遣興,琴臺更被 視為友誼的象徵。展出者林煜釗篆刻書法家、張滎芝油畫畫家,因古琴而結緣,因而相聚切磋琴藝,除了展演各 自親斲古琴另外展出各自專長。林煜釗篆刻、書法作品、張滎芝油畫、漆器作品;多藝並陳,應有可觀。

▌時間:105年11月2日(三)~11月20日(日)

▌地點:彰化生活美學館第3展廳 不繫之舟—張志鴻書法創作展

書法家張志鴻,藉由字形線條到墨色深淺的表現呈現,其現代書藝作品融匯傳統意蘊與時代書風,並依書者個人 情性與當下對書寫內容的情感為創作元素以詮釋作品。藉由大筆揮運筆趣墨韻的書法創作,除了表現傳統線條之 乾溼濃淡、輕重虛實、疾澀快慢等質性變化外,亦強調墨色層次的呈顯。作品表現,重視在傳統碑帖基礎上,融 入書者之章法創思以形塑文字的型態與意涵,表現書者特有的審美意趣,並拓展了書法創作領域。

▌時間:105年11月10日(四)~12月4日(日) ▌地點:彰化生活美學館第1、2展廳

記憶迴廊—吳珮韓整體造型創作

「記憶迴廊」為整體造型創作作品,畫面中採用了戲劇化的造型效果與布景,以光怪陸離的衝突視覺,和不復以 往存在的場域,畫面藉由消逝的景物,與特殊的人物造型,結合數位修照表現技法呈現,其魔幻與寫實交構而成, 探討生命對於記憶與現實生活的衝突和拉扯、詮釋人性對於記憶中美好的永恆追求與期待。

▌時間:105年11月23日(三)~12月11日(日)

三十年看山—林章湖書畫展

▌地點:彰化生活美學館第3展廳

林章湖老師,秉持藝術與學術並進的志趣,探索「後現代」思潮與臺灣當代藝術關係,並蠡測自己創作的時代脈 絡。水墨雲遊「寫生」,蛻化丘壑粉本,寄寓無盡審美意義於萬一;書法則喜好草書與篆書,多感時心境的寫照。 本次見證此中的思辨與溫度筆墨精神,而嚮往藝術大化境界。

▌時間:105年12月8日(四)~106年1月1日(日)

▌地點:彰化生活美學館第1、2展廳

我覺得去分享愛與和平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 給藝術的真正力量是融會於偉大情感之中的平凡。 米勒

‧ 偉大的事情絕非偶然,而是堅定意志的成果。

‧ 有時候你以為天要塌下來了,其實是自己站歪了。 幾米

‧ 美是一種看不見的競爭力。 蔣勳

藝文
我 希 望 掀 起 場 革 命, 用 藝 術 來 打 造 個 我 想 像 中 的 社 會。 當 我 思 考 藝 術 本 身 越 多, 身 為 個
人文隨想 ‧
藝術家
草間彌生
梵谷
精.選.藝.文.活.動.預.告

比賽地點∣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實驗劇場(彰化市卦山路18號)

活動簡章∣請上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官網下載(http://www.chcsec.gov.tw/)

或 電洽 (04) 7222-729 #302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ISSN 2222-2782

中臺灣 生活美學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