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基金會|108期會訊|20年至善人

Page 1


黃仲始-因為自己苦過 所以不捨孩子受苦 / 人力資源部

亞弼達利-知道自己的來處才能看清自己的去處 / 人力資源部 黎氏若端-從老師到社會工作者 助人初心不變 / 人力資源部

林書玄-一次次全情投入 一次次功成身退 / 人力資源部

邱麗娟-善念善心善行 所為皆福報 / 人力資源部

武氏蘭英-那些溫暖人心的瞬間 / 人力資源部

至善心語

1 至善三十開放空間論壇 / 至善基金會執行長 洪智杰 至善特輯:20年至善人

至善新聞

至善基金會三十週年「友愛日」燦爛登場 / 公共溝通部

慶寶勤勞基金會攜手至善 擴大社會影響力 / 慶寶勤勞基金會

至善榮獲第11屆傳善獎 / 公共溝通部

以理解取代偏見 讓尊重成為日常 / 研究發展部

感恩有您 照亮山野教育路 / 彭清宏

至善友愛

不一樣的音樂課 / 北區工作站

走進家庭之前 我先學會傾聽 / 新竹工作站

至善30年來專注越南中部弱勢兒童發展 / 越南工作站

從“帽檐之下”到“目光所及” / 雲南代表處

緬甸強震過後啟動災後重建/ 研究發展部

至善紀事

22 2025.1-2025.12大事記

財務報導

23 2025年1月-9月財務收支分析 / 財管部

為慶祝至善三十周年,今年十月我們首次在台北舉辦"亞洲兒少發展與挑 戰"開放空間論壇,邀請至善在亞洲各地的合作夥伴齊聚一堂,一起關心兒少 發展相關議題。來自台灣、越南、香港、緬甸、不丹五十餘位社福機構的社 工、主管、學校老師與大學教授一共提出十七個議題,涉及面向包括孕產婦、 嬰幼兒、青少年、身心障礙、心理健康、社工人才、教育支持、無國籍兒童、 遊戲權、少子化、兒少發展政策、網路科技成癮與戰火下的兒少處境等,成員 們經過兩天交流不但相互間的信任加強,思維提升,連結到專業資源,並產出 了五個行動提案,成果可說相當豐碩。

給我留下印象的幾段交流有:來自香港的陸德泉教授提醒我們觀察“發展” 與少子化的關聯性,台灣輔仁大學的黃玉珠教授分享孕產婦與嬰幼兒發展的知 識架構,至善越南工作站主任黃仲始與新竹工作站同仁的服務經驗交流,來自 緬甸的Anni分享她因生兒育女獲得家族支持的經驗,以及來自不丹的Sangay Tshering分享國家發展幸福指數的內涵,還有台灣許多兒少服務機構夥伴熱情 的參與,感受到大家在服務觀念與方法上都持續提升,更感謝開拓基金會蔡淑 芳執行長純熟的引導,把開放空間這個方法清晰的展示,幾位來自海外首次體 驗開放空間的參與者都讚譽有加。

現代科技改變了人與人的互動,線上會議早已司空見慣,參與實體會議的 機會更加彌足珍貴,而對人才養成需要時間,服務設計需深入細緻,並需努力 形塑共同的價值觀、目標與組織韌性,才能應對快速變化的世界。盼望在亞洲 從事兒少工作的夥伴,不但能關注到孩子們的發展性需求,更要懂得調節孩子 身旁照顧者的狀態,一起為孩子編織出穩定安全的成長環境。透過這次開放空 間論壇,希望能為亞洲兒少工作夥伴營造出更友善的環境,用恢復社會正向連 結的實際行動,來回應現代科技造成人際關係斷裂的挑戰。

來自台灣、越南、 香港、緬甸、不丹 五十餘位代表齊聚 一堂共同為亞洲兒 少面臨的發展與挑 戰提出建言

至善基金會三十週年「友愛日」燦爛登場

「校園友善風雲錄」頒獎典禮師生熱情爆棚

趁著夏末餘光,8月30日及31日,「短影音競賽頒獎典禮」為2025年友愛日揭開序幕。今年的友愛日有 別以往,特別設立「陪伴區」與「培力區」,在華山文創園區接連兩天的和煦陽光中,與認養人一同回盼至 善三十年走來的足跡。

「校園友善風雲錄」短影音競賽頒獎典禮

一個個閃耀的笑容接續上台,來自台灣各 地,甚至離島的學校代表至舞台受獎,學生們盛裝 出席、青春洋溢,但此刻最閃亮的是,他們成為 「校園友善」的最佳代言人,每一位都以自己的方 式大聲說出對歧視、不友善、霸凌的反動,以他們 獨有的眼光訴說「多元」。「校園友善風雲錄」不僅 吸引四十九組學生報名,亦在人氣票選階段湧入超 過三萬人投票,同時透過網路對更多人發聲。

至善推動台灣原住民兒少福利的過程,深刻 意識到原民兒少求學過程所面臨的各種歧視,而

這些日益嚴重的歧視與霸凌,正對於兒少身心發 展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因而,除了2023年開始 設立的「校園族群友善獎」,至善在而立之年設立 第一屆「校園友善風雲錄」,徵集全國國小、國高 中學生短影音作品,鼓勵在創作過程中表達擁抱 多元文化、族群友善的想法。新生代的聲音,也 正在校園中勇敢宣示。

親子遊戲關關過 玩樂中看見「陪伴」

「快樂大掃」及至善的合作夥伴「台灣玩具圖書 館協會」、「Edx艾迪克」在陪伴區共同組成五大關:

「拯救海洋」、「平衡大師」、「3D傷腦筋12塊」、「玩 具不落地」、「To be 打掃神隊友」為所有朋友帶來 歡樂,無論是銀髮族、學生或是小小朋友,都在這 裡帶走美好回憶與玩具,如同一位參與者跟我們分 享:「贈送的玩具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嘛!」

透過益智遊戲,孩童探索世界、建立互動與 連結,也訓練表達力、專注力、情緒調節、社交 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遊戲權」不僅是孩童不 可或缺的權利之一,更關乎健康與發展。藉由陪 伴區的體驗,我們重新從孩子的角度仰望世界, 也找回記憶裡那份陪伴。

有孩子在拯救海洋的過程中,找尋不屬於海 洋的生物時,卻釣起了章魚……我們看著一旁的 母親靜靜陪伴,耐心等候他的思考、行動,以及 試錯。這讓我們想到至善所堅守的價值,陪伴, 是站在同樣的高度,以理解的態度同在。

「友點織事」開張囉!文化中見證「培力」

來自竹東的「友點織事」誕生於至善青年支持 計畫,長期陪伴部落青年延續泰雅文化、傳承技 藝。這次他們特地帶來「水杯網袋」及「黃藤環鑰 匙圈」手作體驗,開放所有人參與,讓都市人們難 得沉浸原民文化、體驗編織之美。也有參與者帶

青少年體驗「To be 打掃神隊友」闖關得分

公共溝通部 一念之善

上|友點織事讓民眾體驗原民文化與編織之美 下|孩童體驗趣味親子遊戲「平衡大師」

著前一天製作的網袋再訪,對於「友點織事」所保 存的文化技藝與記憶深表認同。

一念之善,「友愛」至今

三十年,足以灌溉幼苗、養成樹木;三十年, 足以讓牙牙學語的孩子長成昂首闊步、改變世界 的人;三十年,也足以讓一份善念,走成一個緊密 無間的團隊,持續守護世間各地的孩童。至善起 源於1995年,創辦人善山師父在越南中部親眼目 睹病童死於母親懷中,決心展開行動挽救更多垂 死邊緣的孩子,返台後便成立至善、開展跨國兒 少發展工作。而如今,至善每年服務三十五萬名 孩童,陪伴之外,更重視青年、照顧者與教師的 培力工作,亦擁抱、支持並倡議多元文化。走過 三十年,一場溫柔的革命仍在延續,「友愛」的精 神卻未曾改變。

至善新聞

慶寶勤勞基金會攜手至善 擴大社會影響力

親訪中越 見證善的循環

慶寶勤勞基金會李寶珠董事長長期在台灣 推動各項弱勢案家、長者及小孩的關懷計 畫,也曾在2011年6月參訪越南時捐建 「合富社幼兒園」及「古芝縣80戶弱勢家 庭住宅改建」。

2024年下半年,慶寶勤勞基金會關

注到長期深耕國內外弱勢服務的至善基金 會。該會除了在台灣推動原鄉部落教育關 懷與培力外,也持續於越南、雲南等地展 開助學、閱讀、照顧及醫療矯治等計畫。

在雙方交流過程中,發現理念契合,並認 為可以結合彼此資源與專長,共同擴大社 會影響力,讓更多族群受益。

慶寶勤勞基金會

廣義省普安幼兒園幼兒玩具圖書館落成典禮

因此,開啟了本次合作契機—於2025年在越 南中部偏鄉籌建4所國中小「愛心閱讀室」及1所幼 兒園「玩具圖書館」,期望為當地孩童打造安全、 健康且充滿快樂的學習環境。

本次與至善基金會前往越南中部,不僅實地 瞭解上述5所「愛心閱讀室」與「玩具圖書館」的建 設與運作情況,更深刻感受到至善團隊在地推動的 專業與用心。計畫獲得當地政府、兒童基金會、學 校師長與家長一致肯定,這些場域也成為校園中 最具活力的學習空間。學童們平時可在其中輕鬆閱 讀、在遊戲中探索學習,透過同儕互動,培養健全 身心發展與正向的人生觀。

與孩童同桌沉浸閱 讀的喜悅

除了完善的硬體建設,至善團隊也導入系統 性的閱讀推廣計畫—更新藏書、培訓教師閱讀指導 能力,並結合閱讀手冊、比賽與獎勵制度,從小養 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透過此合作模式,為孩子 們提供學習與改善生活的機會,藉由教育翻轉自己 與家庭的未來。

此外,由於中越至今仍有許多弱勢兒童因家 境困難無力持續升學,形成「貧窮世襲」的惡性循 環。但此行,我們卻親眼見證了善意的傳承與循 環—家境清貧的女孩順天,早年因至善基金會的陪 伴與協助,走出困境、創造自己的人生,如今願意 回過頭來認養與她境遇相似的貧童。她以實際行動 延續善的力量,讓更多困境中的孩子看見希望。這 份人性的光輝與良善的脈動,令人深受感動。

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先生曾說:「財富是短 暫的,是老天爺看我們有能力,暫時託付給我們保 管的,不應視為己有,要好好活用,做對社會有 利益的事。」行善的道路沒有早晚之分,只要願意 「起而行」,就是最好的開始。

至善榮獲第11屆傳善獎

為原住民家庭編織創傷知情照護網

至善以《編織原住民家庭 創傷知情照護網》方案, 榮獲2025年第11屆傳善 獎肯定!

左|學前發展支持服務計畫 右|家庭共育陪伴

至善深耕新竹原鄉部落近30年,秉持「在地 參與、長期陪伴」的精神,與社區攜手打造支持家 庭的照顧網絡,期望讓社會中脆弱的族群,擁有改 變生命的機會。

雖然長期在原鄉不遺餘力地投入學前照顧, 至善卻仍發現原民孩童進入國小後發展遲緩與學習 落後的人數逐年升高。至善預計在傳善獎的支持 下,整合創傷知情照護理念,引導原住民家庭中的 重要成員、社工、保育員、幼師、醫護人員和社區 領袖,覺察高危照顧者與有代際創傷經驗的家庭; 進而耐心陪伴主要照顧成員與嬰幼兒,適時給予關 心、調節其壓力並協助培養復原力,確保計畫區域 內幼兒健全成長並維護其主要照顧者的身心健康。

此一計畫將從母親、家庭、幼保及創傷知情 照護推廣四個層面,提供原住民家庭與幼兒以下四 項服務:

1. 母嬰健康促進服務方案 —以計畫區域內的原住 民孕產婦為主要對象,透過定期訪視與情感支

公共溝通部

持,從中辨識出亟需協助的脆弱家庭,提供密 集陪伴與長期追蹤,守護孕產婦與新生兒健康。

2. 家庭共育陪伴服務方案 —針對未入園幼兒,透 過至善社區工作者提供育兒繪本與玩具借閱服 務,觀察孩童發展與家庭需求,適時引介壓力 調節工具、育兒指導,或連結專業社工介入。

3. 學前發展支持服務方案 —為幼師與家長開設 「創傷知情與身心調節」課程,並邀請專業治療 師進入園所,在語言、認知、精細動作與專注 力等面向提供個別化指導。

4. 創傷知情推廣與應用 —將可操作的創傷知情照 護推廣至全台有需要的族群。

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表示:「期盼透過溫 暖而堅韌的創傷知情照護網,陪伴部落孩子穩穩長 大,也讓照顧者在愛與支持中找到力量,攜手打造 更安全、健康、彼此守望的社會。」

邁入第三屆的「校園族群友善獎」,今年在決選 委員熱烈討論下,最終選出 3 所團體獎學校與 4

位個人獎得主,表揚這些在教育現場持續推動族 群理解、促進文化交流與共榮的典範。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頒獎典禮特別移師臺 中舉辦,並規劃「共學共生:攜手邁向族群共榮 的實踐經驗」座談會,邀請臺中地區大學師生與 會。透過經驗分享與深度對話,不僅展現教育如 何翻轉偏見,讓學校成為多元共學的場域,也讓 孩子們在被看見與理解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自我 認同。這些教育現場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也使 翻轉偏見的力量持續擴散。

今年團體獎得主分別是花蓮縣立秀林國 中、國立屏北高中、國立潮州高中三所學校。

• 秀林國中:校內逾 95% 學生為太魯閣族,學 校以族語與文化為核心,將舞蹈、山野教育等 元素融入課程,並帶領師生走入部落、尋訪起 源地 Truku Truwan,讓學生在土地的連結中 培養深厚的文化自信。

• 屏北高中:深耕原民教育逾十年,設立「小清 華原民專班」,結合族語、文化與政策議題的 學習,並透過「返鄉服務學習營」引導學生回 到部落服務。這些歷程讓學生從迷惘走向堅 定,逐步成為文化的傳承者。

• 潮州高中:校園中匯聚原住民、客家、閩南與新 住民文化。學校推動「文化營」與跨領域課程, 帶領學生深入討論族群議題,並強調「語言是文 化的載體」。透過行動深化對多元文化的理解, 引導學生承擔文化傳承的使命,實踐尊重與包 容的價值。

而個人獎得主則分別頒給以下四位長期以行動陪 伴學生的教育工作者。

• 花蓮海星高中梁文祥老師,學生暱稱為「梁爸」。 梁爸始終相信「陪伴比教導更重要」。多年來,從 藝能班到教育實驗班,梁爸陪伴原民學生走過成 長歷程,並在困境中成為孩子們的依靠。梁爸堅 信:「全民原教不該只是口號,而是共同責任。」

• 臺中一中陳一隆秘書。發起「原力與你同在」共 備社群,串聯校內外資源,開設涵蓋小米文化、 狩獵議題到偏見討論的課程。陳秘書堅信「沒有 人是局外人」,教育正是創造彼此理解的契機。

• 板橋高中黃惠貞老師。以反歧視教育為使命,引 導學生理解原民被邊緣化的歷程,並透過陪伴與 傾聽,支持學生面對制度壓力。黃老師期盼學生

研究發展部 第三屆校園族群友善獎獲獎名單公布

能「好好尊重他人」,讓校園真正成為友善且安 全的學習空間。

• 竹東高中許淑芬主任。長期關注原民學生在升學 體制下的挑戰,成立「原民社」建立支持網絡, 並推動跨族群課程,帶領學生共同編織、實作、 走入部落,在理解與尊重中落實共學共榮。

至善相信友善校園是邁向族群共榮的第一 步,並期盼全臺教育現場能攜手同行,讓理解取 代偏見,讓尊重成為日常,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 包容中被平等善待,並在自我認同的力量中綻放 自我。透過持續推動「校園族群友善計畫」,我們 堅信:校園可以成為多元共學的場域;師生能在理 解與交流中彼此成長;孩子們將帶著文化自信,成 為推動族群共榮的力量。

左上|海星高中 梁文祥老師

左下|臺中一中 陳一隆秘書

右上|板橋高中 黃惠貞老師

右下|竹東高中 許淑芬主任

感恩有您 照亮山野教育路

致至善基金會的深情謝忱

作為從105年到114年間擔任尖石國中 校長的見證者,我懷著無比感恩的心情, 回顧這近十年來,至善基金會如何以無私 的奉獻,成為學校最堅實的夥伴,陪伴我 們走過教育的每一步。

在推動實驗教育文化課程的過程 中,至善深知尖石地區泰雅族文化的珍 貴價值,協助我們將傳統智慧融入現代 教育。從部落耆老的智慧傳承到少年學 子的文化認同,至善團隊始終以尊重與 專業,陪伴師生找回屬於自己的根與驕 傲。這不僅是課程的推動,更是一場文 化復興的實踐,讓孩子們在現代與傳統 的交織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自信。

在多元才能的培育上,至善總能看見 孩子們的潛力與渴望,無論是訓練設備的 添置、表演或比賽經費的支援,還是專業 師資的引進,至善總是不遺餘力,讓孩子 們能盡情揮灑,挑戰極限。這些投入不僅 培育了孩子的才能,更塑造了他們堅持不 懈的品格。

前尖石國中校長

感謝至善長期關心尖石國中,陪伴原鄉的孩子們長大

預防中輟與輔導資源的引進上,至 鄉教育的挑戰中,始終充滿希望與力量。而至善 在尖石鄉長期的付出,不僅改變了無數孩子的生 命軌跡,更為尖石國中注入了永續發展的動能。

善透過專業輔導資源的駐校服務,為孩子們提供 心理支持與生活陪伴,成為他們成長路上最溫暖 的依靠。而對於夜間住宿生的照顧,更是從課業 輔導到生活關懷,讓遠離家庭的孩子們依然能感 受到家的溫暖。

作為校長,我深知教育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 道路,但因為有至善基金會的陪伴,讓我們在偏

在此,我謹向至善基金會致上最誠摯的感謝 與最高的敬意,並敬祝至善基金會成立30週年生 日快樂。願這份情誼,繼續在山野間綻放光芒, 成為台灣教育最美的典範,繼續照亮更多孩子的 未來。

因為自己苦過 所以不捨孩子受苦

越南工作站主任黃仲始深耕中越近30年 1974年10月,現任至善越南工作站主任 黃仲始出生在義安省一個貧困社區中,身 為家中第八個小孩,從小吃不飽、穿不 暖,每年只有一套衣服,到了國中才有第 一雙鞋;高中畢業後,仲始就急著想去賺 錢,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工作,於是就去投 靠在順化教中文的姑媽,打算一邊學中 文、一邊考大學;之後雖然順利考上了,

但第一筆大學的學費卻是靠著當教師的父 親向自己的學生借錢才籌到的,之後則是 靠著打工、獎學金、以及法國慈善機構的 資助,才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上|2004年越南順化工作站成立(右三為仲始)

下|仲始至今仍持續為孩童們發放助學金、新年紅包、 升學獎金和書籍

1998年仲始大學畢業後本想去當老師,卻意 外得知至善在招人,為了能幫助更多的孩子,仲 始決定放棄已申請到的工作機會,和朋友一起加 入至善。但由於至善草創時期不但沒有辦公室, 自己也沒有工作經驗,加上和台北總部的聯繫不 易,朋友做了三個月就辭職了,仲始只能自己一 個人靠著信念堅持下來,直到前越南計畫負責人 韓姐被派到越南來支援,將最基礎的工作方法、 工作流程全部建立起來,並於2004年順利成立工 作站,才一步步走到現在。

基於使命感與責任心,這份工作仲始一做就 是近30年,因為他始終相信教育才能改變貧困孩

子的未來。而每個受助孩子因為至善帶來的改變 以及每個認養人所展現的無私大愛,都是支持他 克服各種困難的動力。

在越南工作站全體同仁的努力下,至善在越 南中部的每個服務方案都成為當地的典範與楷模, 除了2016年曾榮獲越南國家主席親頒「勞動勛章 第三級獎」外,2025年更獲得越南總理頒發特殊 貢獻獎,這些在在都讓仲始在半百過後仍感受到這 份工作的價值與榮耀。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再看到 服務現場仍有很多需要幫助的孩子,仲始在心裡默 默地決定,要持續為中越貧困的孩子們繼續努力打 拼,直到自己做不動的那一天為止。

知道自己的來處才能看清自己的去處

「飛鼠Yapit」投身部落發展工作不遺餘力 身為新竹縣尖石鄉鎮西堡部落的女兒, 亞弼在父執輩的影響下,一直對族群與 部落發展懷抱著重大的使命感。自神學 院社會系畢業後,先在台北擔任社工, 精進自己的社會工作實務經驗與能力, 2002年回到新竹縣泰雅族部落永續發 展協會從事部落工作,也在此時將名字 改為泰雅語族名「亞弼Yapit」(飛鼠之 意),並在此時結識至善,開始一起推動 部落兒少課輔計畫,為至善往後的原鄉 兒少發展工作打下基礎。

亞弼(中蹲下戴眼鏡者)於2013年擔任新竹工作站主任時參與幼照中心 聯合畢業典禮

為了能更有效的連結並整合資源,2005年亞 弼正式加入至善,推動「原鄉活泉數位網夢部落人 才培育計畫」,為有心留在部落發展的青年,培養 其產業經營、數位化、行銷及行政管理等多面向 的能力,希望能藉此供給部落產業發展所需的養 分。而當初培育的二十多位部落人才,如今都在 各自領域大放異彩,將累積的能力運用在個人、 家庭、社區組織、產業發展、部落工作、政策倡 議上,真正帶動了部落的發展。

同時,亞弼也在2012-2016年擔任新竹工作 站主任期間,促進了工作站的在地化和工作者及

與關東社工討 論縣府方案

服務計畫間的協作與交流,並從學校、家庭、產 業、社區等各方面全面性思考新竹原住民族發展 的需求。

此外,為了更深入看到族人的需求,從家庭 端的改變進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與發展,也為 了能與政府的原住民福利政策對話,在亞弼的推 動下,至善新竹工作站亦開始承接政府委辦的原 住民家庭暨婦女服務中心(現改名為原住民族家庭 服務中心),不僅強化機構與政府間的合作關係, 更提升機構對部落的公信力,也為在地培育了十 數位社會工作人才。

亞弼今年剛完成她的碩士論文,她期許自己 能繼續協助工作站的夥伴思考組織或個人的存在 如何能有助於區域的發展,如何提升對人與環境 的關注度,如何強化思考的深度與廣度,如何建 立對自我與對族群的自信心,如何運用新世代的 創意思維與數位化能力,建立實現地方自主永續 發展的信念感。

從老師到社會工作者 助人初心不變

黎氏若端陪伴中越貧困幼兒20載

若端在一個單親家庭長大,因為小時候接受過慈善機構的幫助,加上媽媽一直教育她,無論 如何都要當一個好人,因此原本希望大學畢業可以當老師的她在因緣際會下進入了至善工作。

剛加入至善時,當初甚麼都不懂的若端被 指派接手黑板捐贈計畫與幼兒教育改善計畫。在 20年前的中越學校教室裡,連塊像樣的黑板都沒 有,牆壁刷上黑色油漆或黏上黑色塑膠袋就當作 是黑板,孩子根本看不清楚,大大影響學習;而幼 兒園也僅是用廢棄破舊的房舍做為上課空間,連 小孩的安全、健康都無法保障,加上缺乏師資, 根本沒什麼人要來讀。

但在越南前計畫主持人韓姐與仲始主任的陪 伴與指導下,加上若端自己不服輸的韌性,黑板 方案從2005年開始到2007年實施期間,為學校 捐贈了近1000面黑板,而幼兒照顧中心方案從 2004年到2021年間,興建了24所幼兒園;營養 改善方案更是從一開始每年觸及500人到現在每 年觸及3000人,疫情那幾年,家長一直來問幼兒 園什麼時候開學,感受到家長已經意識到幼兒園 的好處。回想起自己能一步一腳印地完成這一系 列當初所有合作單位都不看好的服務方案,若端 心中有著滿滿的感謝,感謝主管的培力,感謝所 有合作社區及家長們的配合,感謝台灣捐款人的 支持,當然也感謝自己的不放棄。

若端主責的一系列教育發展計畫,在越南造 成極深的社會影響力,甚至影響到越南政府對於 基礎教育資源的重視並開始投入。近年來,配合 越南經濟逐步發展,為了提供給幼兒更好的教育 品質,若端則開始協助幼兒園設立玩具圖書館, 並多次與合作單位來到台灣參訪,將台灣幼教先 進的觀念及工作方法帶回中越。

那個當年一心只想當老師的若端,意外因為 至善的工作,陪伴並照顧了更多的孩子,進而影 響了他們的生命,也讓若端的生命更充實豐滿。

上|愛孩子的若端20年來持續陪伴中越山區的孩子們 下|2024年若端(右)陪同越南幼教團來台參訪

一次次功成身退

林書玄無心插柳 社工生涯逾20載

左|2012年書玄(右)參與伯特 利-被遺忘的都市部落新書發表會 右|書玄(中)在至善服務滿20 年,獲董事長表揚為20年至善人

高職讀的是美工科,卻因為填報志願時填錯了系所編號, 意外報上了實踐社工系,就此誤打誤撞地開啟了林書玄超過20載的社工生涯。

西元2000年大學畢業時看到至善在台中大安 溪部落工作站的工作機會,因為有提供住宿,可 以緩解償還助學貸款的經濟壓力,就這樣加入了 至善,協助九二一大地震後的原住民部落災後重 建與社區營造工作。

2006年,台中大安溪部落工作站整體組織發 展已臻成熟,因此在當時成員的自主意願下脫離 至善,成立「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書玄階段 性任務告終回到台北,轉而協助位於五股的伯特 利,開始深入都市原住民兒少照顧議題;而除了 伯特利的兒少照顧,書玄也逐步將視野拓展到都 市原住民的生存處境,包括居住及就業的問題, 並協力發展出「新北市樂窩社區服務協會」,同時 在過程中協助至善發展對都市原住民的理解並建 立起關係網絡,於是至善於2007年成立北區工作 站,而伯特利也在書玄協助下,在2015年順利成 至善特輯 一次次全情投入

立「伯特利全人關懷協會」。

在書玄的帶領下,都市原住民發展工作嘗 試了各種創新服務的可能性,例如發展儲蓄互助 社、社會企業等工作模式,現在每年培力數十名 婦女就業與家庭照顧能力的「快樂大掃」,也是北 區工作站一路探索的成果,讓都市原住民從受助 者的角色轉變為能創造自我價值的角色。

近些年,書玄轉做社工督導,希望陪伴年 輕社工了解社工的價值、精進社工的專業、拓展 視野、關注自我狀態,並協助發展有效的工作模 式。對內建設平等、尊重、支持、合作的組織文 化,對外讓都市原住民在生存環境由部落轉移到 都會的過程中,能有自信尊嚴、成就感的立身之 地。書玄無心插柳的社工之路,意外走出了一條 道路來。

至善特輯

善念善心善行 所為皆福報

至善財務健全穩定的守護者

1998年至善經歷黑函事件 後,首要之務就是穩固財務 狀況,而現任財務管理部主 任邱麗娟1999年就以主辦 會計的身分加入至善至今, 從建立會內的財務會計制度 並發展各種捐款管道,到推 動財會管理及捐款人管理系 統資訊化;從陪伴一個工作 站到數個工作站,逐步建立 順暢的出納會計程序,並協 助完成對各級政府呈報、核 銷及檢查,一步步為至善的 財務打下堅實穩固的基石。

25年來,麗娟從女孩到母親、從專注個人工 作到擔任主管領導團隊,一路看著至善的成長,自 己也跟著至善一起成長,負責越來越多專案與業 務。回想起最難忘的一段時光,反倒不是系統制度 草創的初期,而是2020年到2022年,組織連續 遭遇新冠疫情、捐款人個資外洩及詐騙事件,還有 資訊系統廠商合作不盡順暢等重大事件,所幸後來 在全體同仁不斷地溝通、協調、彌補及合作下,才 讓各項事務得以順利解決並向前推進。

麗娟個人茹素超過30年,她堅信世間就是一

個修道場,人們只是世間的過客,因此應該要把 握有限的時間,秉持著對萬物的善意,增長自己 的身心靈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才能邁向世 界大同。麗娟說,可能是因為這樣的信念與至善 的理念不謀而合,於是結下了如此深厚的緣分。

與財管部同仁一起參加至善30周年記者會(麗娟為右三) 歷經紙本作業到AI時代來臨,麗娟深刻地感 受到「不進則退」,因此,麗娟不斷提醒自己,只 要還在這個位置上一天,就必須掌握時代趨勢, 持續學習新知,和組織一起進步與發展。她深 信,和至善一起堅守善念善心善行,所為皆福報。

民國93年參加越南認養人團

那些溫暖人心的瞬間

武氏蘭英在至善二十年成長之路

「剛加入至善時,我除了中文,什麼都不會。」回想起20年前 剛從大學畢業青澀的自己,武氏蘭英語帶感謝的說:「因為當 初工作站採取分省負責制,讓我有機會深入基層,全方位參 與各式服務方案,真切感受到貧困地區的生存困境,同時也 看到那些因為至善的幫助而能繼續上學的孩子,才真正理解 這份工作的意義。」

上|陪伴小雲長大的蘭英(後排右一)參與小雲自立儀式,深深感受到助人工 作的喜悅

下|蘭英(左一)主責閱讀計畫,將閱讀推廣到中越各偏鄉學校

而談起工作20年最難忘的經 歷,蘭英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曾來台 灣接受醫療矯治手術而獲得重生的小 雲——一個因先天疾病終生需要輪椅 代步的女孩。蘭英說:「在我經歷流 產的時候,這個行動不便的孩子竟然 推著輪椅推了十幾公里來看望我,那 一刻我深受觸動,體認到我們的幫助 不僅是單向給予,更是在建立一種生 命的聯結。」

此外,在順化的傳統市場裡, 蘭英也常常收穫意外的感動:「經常 有受助孩子的家長認出我,拉著我的 手說感謝。」這些質樸的感謝,成為 蘭英堅守崗位的最大動力。

2019 年,蘭英曾短暫離開至 善,嘗試企業工作,但很快就發現, 商業環境的價值觀與公益機構截然不 同。因此離開不到一年,她就應仲始 主任的邀請重返至善,轉型負責更具 挑戰性的閱讀推廣計畫。由於這個專 案需要協調教育部門、學校管理層、 基層教師等多方關係,還要設計符合 當地實際的教學方案,因此每個環節 都是新課題,但看到孩子們愛上閱讀 的那一刻,蘭英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 值得的。

在至善服務的20年,蘭英學會 了如何幫助他人,更重要的是學會了 用感恩的心看待生活,她期待自己能 繼續以專業能力影響更多生命,同時 陪伴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 至善特輯

至善友愛

不一樣的音樂課

「音樂對你來說是什麼呢?」有人說,音樂是世界上最溫柔的語言。

陪伴WAWA聚點近十 年的音樂老師Jacky笑著 跟社工分享:「很多時候, 我只是安靜地彈著吉他,孩 子們就會自然而然聚過來, 跟著一起唱。」那一刻,我 們深刻感受到,音樂不只是 旋律或節奏,它像一股溫暖 的力量,悄悄地把人心聚攏 在一起。

WAWA 聚點利用每週 四晚上的兩個小時,孩子們 用一首首歌曲,唱出屬於自 己的心聲。

第一次看到他們唱歌 時,有的孩子小聲到幾乎聽

北區工作站 宋慶偉

Jacky老師一彈吉他,孩子們就自動圍過來一起唱歌

不見,有的孩子一開口就笑場,惹得大家跟著大 笑。也有人原本害羞,只敢躲在後面跟著哼,但在 同伴的鼓勵下,聲音一點一點變大。音樂的氛圍, 就是這樣自然地流動,帶著笑容,也帶來勇氣。

WAWA聚點的多元課程 會彈吉他真的很帥,一起學吧!

透過音樂課,我看見孩子們彼此支持的力量。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老師提議:「這部分我 們換男生唱看看~」當時只有兩位男孩,他們顯 得有些緊張、不敢開口。這時女生們馬上說:「你 們唱唱看嘛~我們想聽你們唱!」「你們聲音很好 聽,唱就對了!」在這樣的鼓勵聲中,男生也慢慢 放開自己,勇敢地唱出他們的歌聲。

音樂課不只是唱唱歌或學樂器,而是一次次 溫暖心靈的過程。當孩子們在歌聲中笑著、拍著 手、彼此凝望時,我們看見他們的自信與光彩。 我們和孩子一起唱歌、一起歡笑,而音樂,也成 了孩子們生命裡最溫柔的旋律。

走進家庭之前

我先學會傾聽

一位育兒指導專管的日常

新竹工作站 彭意婷

每次走進一個家庭前,我都會提醒自己:「先聽,然後再決定怎麼幫忙。」我是育兒指導計畫的專案 管理人員,主要負責評估家庭的實際需要,並安排後續的育兒指導資源。

我們的服務範圍橫跨整個新竹縣,包括 尖石鄉、五峰鄉、竹東、關西、湖口和橫山。

這些地區,有的是偏鄉,有的則是城鄉交界的 地帶,資源稀少,家長往往孤軍奮戰。當我們 接到一個申請案或轉介案時,我會和育兒指導 員一起前往家訪,進行初步評估。

這個過程很像「配對」,不是只看家庭需 要什麼,更要了解哪位指導員適合這個家庭。

每個家長都有不同的難處,我的任務是看見這 些背後的需求,協助建立起正確的服務橋樑。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們接到一個住在關 西的個案,是一位隔代教養的外曾祖母照顧四 歲孫子。外曾祖母識字不多,也沒有太多育兒 經驗,只知道孩子愛哭、愛亂跑,自己卻常常 沒轍。我們家訪時,她滿臉疲憊地說:「我真 的不知道怎麼教他,只能讓他一直看手機。」

那次訪視後,我與指導員及外曾祖母一

起討論育兒指導的目標,再安排適合的親子活 動計畫。外曾祖母也跟我們說在當地真的沒有 甚麼可以讓幼兒活動的地方,她年紀也大不方 便帶曾孫出遠門,所以很感謝有我們可以進家

庭陪伴她跟孩子,也帶給他基本的育兒知識, 她也開始學著跟幼童慢慢進行一些活動。

像這樣的改變,不一定是戲劇性的,但卻真 真切切地發生在我們走過的家庭裡。我的工作, 就像是一座橋,一端連著家庭,一端連著資源與 專業。

上|育兒指導員培力方案訓練課程

下|育兒指導訪視案家

這些年下來,我越來越能理解偏鄉家庭的困 境:他們不是不想當好父母,而是缺乏方法與支 持。當他們願意開門、說出困難,對我們來說, 就是一個新的開始。育兒指導服務,可能是他們 少數可以依靠的資源,也是一種信任的累積。我 們用專業連結資源,也用關心和陪伴,讓更多家 庭在育兒路上,不再孤單。

至善30年來專注越南中部弱勢兒童發展

感謝一起挺至善的您

越南工作站 阮黃青草

2025年,越南經濟依舊面臨多重挑戰。雖然疫情的陰霾早已散去,但全球經濟復甦步調緩慢、就業市場 出現疲弱,使低收入與弱勢家庭的生活壓力持續攀升。根據越南官方統計,全國失業人口約達百萬人,許 多家長為了生計而難以兼顧子女的教育與健康。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至善持續在 台灣善心人士的長期支持下,穩健推動 貧童助學、醫療矯治、幼兒教育及閱讀 計畫,持續陪伴越南中部的弱勢孩童成 長,讓愛與善意在困境中綻放光芒。

在貧童助學方面,2025年共有 4,314名孩童獲得助學金,讓他們得以 安心上學。其中成績優良率達83.5%; 234名孩童順利升讀高中,升學率高達 99.6%;另有135名大學畢業生成功就 業,開啟自立的人生。

孩童們收到書籍後非常開心

在幼兒教育改善方面,2025年共完成設置17 間幼兒玩具圖書館,讓4,800名孩童擁有安全且充 滿啟發的學習空間,提升幼兒園教學品質。同時, 至善持續支持3,052名幼童在校享用營養午餐,並 為3,527名幼童提供豆漿,改善營養狀況,讓孩子 們吃得飽、長得高、學得開心。

而閱讀計畫除興建25間愛心閱讀室,捐贈 1,040個教室書櫃,並協助539所學校舉辦閱讀活 動,受益學生人數達297,100名,讓閱讀的種子在 越南中部持續萌芽、茁壯成長。

孩童在至善設立幼 兒玩具圖書館玩耍

而自2000年起推動的「貧困兒童醫療矯治計 畫」,25年來已協助約3,300名身心障礙孩童成功 接受手術,重拾生活希望。2025年更為60名2-15 歲、患有發展遲緩、腦性麻痺、活動或語言障礙的 孩童,提供完善及系統化的復健訓練環境。

由於至善30年來持續對越南中部貧弱孩童人 道援助做出積極貢獻,因此於2025年榮獲越南政 府總理頒贈的獎狀;此外,至善團體、越南順化工 作站主任黃仲始及多位計畫專員,也獲得越南中部 各省政府頒發共16張獎狀,這是越南政府對至善 工作團隊努力的最高肯定與鼓勵。

感謝每一位台灣認養人長久以來的支持與陪 伴。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帶著您的愛與祝福,陪 伴孩子勇敢前行,為他們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謹 祝您新年平安順心、萬事如意、幸福美滿!

從“帽檐之下”到“目光所及”

一場跨越一年半的心靈成長

雲南代表處 李萍

在心理健康輔導工作中,我們見證過無數次成長的瞬間,而小萍的轉變,如同冬日裏緩緩消融的冰雪, 溫暖且充滿力量,成為這個學期最動人的風景。

開展關注他人的活動時,小萍總用厚厚的頭髮配壓低的帽檐, 把臉遮得嚴嚴實實。

初次見到小萍時,她的模樣讓人心疼—過長 的頭髮遮住半邊臉龐與殘疾的眼睛,深色鴨舌帽 的帽檐壓得極低,仿佛築起一道隔絕外界的“圍 牆”。無論是團體互動體驗活動中的小遊戲,還是 需要分享感受的環節,她始終將頭埋得深深的,聲 音細若蚊蚋,眼神從未敢與老師、同學交會。那時 的她,像一株蜷縮在角落的小草,用沉默和遮擋, 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內心的敏感與不安。

此後的一年半裡,我們從未急於 “推開”她的圍牆,而是用耐心與陪伴 搭建起信任的橋樑。活動中,我們會 特意設計低壓力的互動環節:手工創作 時,悄悄將她喜歡的顏色材料遞到手 邊;小組分享時,先邀請她熟悉的夥伴 開口,再用溫和的語氣詢問她的想法, 在她偶爾抬頭時投去鼓勵的目光。課 後,我們也不刻意聊複雜話題,只是輕 鬆聊起“今天食堂的菜怎麼樣,有沒有 你喜歡的”,用最樸素的生活話題,一 點點拉近與她的心理距離。

而改變就發生在這個學期的開學日。當小 萍走進活動教室時,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她沒有 戴帽子,修剪整齊的頭髮自然垂落,坦然地露出 了曾被遮擋的眼睛。更令人驚喜的是,在活動提 問環節,她竟主動舉起了手。回答問題時,她雖 然聲音還有些輕微的顫抖,卻始終直視著我的眼 睛,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臉上露出了從前從 未有過的自信笑容。

從“帽檐之下”的躲閃,到“目光所及”的堅 定,小萍的轉變不僅是外在的改變,更是內心的 覺醒。這背後,是她對自我的逐漸接納,也是我 們和學校用“日常小事”慢慢守護的結果。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星辰,或許有些 星辰暫時被雲層遮擋,但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 去樸素的陪伴與真誠的理解,終能見證他們衝破 雲層,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

小萍和同伴們一起開展疊高塔活動,並且獲得了冠軍,她很開心比了“耶”。

緬甸強震過後 啟動災後重建

重建第一步 發放現金修復家園

研究發展部

今年3月底緬甸發生規模8.2地震,重創南撣邦娘瑞一帶。至善合作夥伴Meikswe Myanmar(下稱 MM)當下即在社區展開災情需求調查後發現,Kyar Taw、Aing Htaung Gyi與Kay Lar三個村落受災 最為嚴重,除了住房毀壞之外,也因為土質鬆動導致農田作物完全毀損,衛生設備及安全用水設施受損嚴 重,讓多數家庭失去安全的飲用水,也無法使用廁所,居民的生計生活受到極大影響。而隨著雨季來臨, 情況愈加嚴峻。

考慮到當地市場仍可運作,

MM與至善討論後,在上述受災嚴 重的村落針對受災家戶進行現金援 助,災民可依自身需要,靈活運用 資金修復家園。而為確保現金發放 的準確與公正,避免重複與遺漏, 同時也特別關注脆弱群體,如女 性、老人及有身心障礙者的家戶, MM積極與地方當局、村委會及組 織協調。

上|地震後茵萊湖上村民房屋受損 下|地震造成茵萊湖上房屋倒塌

MM與村民進行需求調查會議

此外,為保證資源的可近性,MM將發放地 點選擇在九成以上村民步行30分鐘可到達的地 點,並確保發放過程的安全,讓受災民眾感到被 尊重。此次緊急救援計畫,共發放給254戶現金, 其中:Kyar Taw村92戶;Aing Htaung Gyi村56 戶;Kay Lar村106戶。

第一階段的現金發放只是災後工作的第一 步。根據發放後的追蹤調查,只有20%的家戶完 成庇護所的修繕,70%的家戶已經開始修繕工程 但尚未完成,而剩餘10%的家戶則因資金或建材 短缺尚未開工。除房屋重建之外,受災居民還需 要恢復生計,重建安全用水及衛生設施。至善將 持續與MM一起幫助受災居民,重建家園與生活。

2025年1-12月 大事記

臺北秘書處

• 不丹亞洲兒少計畫MOU簽訂

• 於台中舉辦2場”我們的島”桌遊工作坊

• 舉辦至善行旅Fox Foctory團

• 至善30周年記者會

• 至善30周年友愛日

• 越南媒體團

• 開放空間論壇-亞洲兒少發展與挑戰

• 第三屆族群友善獎頒獎典禮

• 至善行旅越南團

北區工作站

• WAWA淡水自行車之旅/寒假露營/踏查社區走讀/ 參加明志盃射箭比賽

• WAWA直排輪課/音樂課/射箭課/拳擊課/樂舞課

• 舉辦孕產婦育兒講座

• 舉辦快樂大掃情緒支持團體/新成員基礎能力訓練/ 高階專業講師培訓

新竹工作站

• 行動育兒資源服務(尖石五峰各部落)

• 五峰/關東原家婦幼節活動

• 新樂附幼、尖石鄉托、方濟幼兒園、縣立竹東幼兒園 各校學前認知

• 尖石寶寶運動會

• 尖石後山四校年度簽約

• 高中及大學原住民助學金發放

• 尖石國中社團成果發表

越南順化工作站

• 完成第一期及第二期助學金和紅包發放,蒐集孩童成 長狀況表、感謝信及照片等徵信資料

• 為廣治省達克龍縣和廣義省茶蓬縣各幼兒園舉辦年終 尾牙活動

• 慶寶勤勞基金會贊助4間愛心閱覽室及1間玩具圖書 館落成典禮

• 台北醫學大學志工團暑期志工服務

• 出版30周年特刊

• 舉辦30周年活動

雲南代表處

• 舉辦2025年茶話會

• 簽訂2025年計畫合作協議

• 發放小學、初中、高中受助學生助學金及溫暖包

• 舉辦玉龍縣鄉鎮初中生親子互動體驗營

• 開展五個試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坊

• 捐贈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日畬兒童與青少年社會工作服 務中心開展玉龍縣家庭教育賦能計畫

2025年1-9月收支分析

政府補助收入8%

公司捐助收入6%

基金會協會捐助收入5%

民間小額捐款80%

利息收入1%

利息收入

政府委託/補助收入 6% 公司捐助收入

民間小額捐款 5%

基金會協會 捐助收入

2025年1-9月基金會收入共計$96,094,557元整 2025年1-9月基金會支出共計$92,337,051元整

公司捐助收入

基金會協會捐助收入

民間小額捐款

利息及其他收入

社會福利支出75%越南.雲南.北區.新竹.研發等計畫

人事行政11%包含人事.辦公.業務等支出

權益倡導及社會溝通14%包含大眾(分眾)溝通、募款支出、捐款徵信等

權益倡導及 社會溝通

人事行政

收入 Income 支出 Expenditure

社會福利支出 人事行政

權益倡導及社會溝通 69,193,641 9,870,774 13,272,636

2025年1-9月實算 2025年1-9月實算 96,094,557 92,337,051

邀請您加入陪伴者的行列!

信用卡捐款 使用線上捐款快速又方便: https://bit.ly/2PjLDXq

立即掃輕鬆捐

郵局劃撥

郵政劃撥帳號:50054640 戶名: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 post office

手機捐款

台灣大哥大5180即時捐, 至善代碼88

電子發票捐贈碼4399

LINE Pay捐款

立即掃輕鬆捐

街口支付捐款

立即掃輕鬆捐

編輯團隊

發行所: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 地址:108004 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126號5樓

電話:02-2388-9118

傳真:02-2388-9119

立案證書字號:內授中社字第0960700845號 發行人:紀雅雲

編輯:公共溝通部

設計:劉耘桑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