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derness 254

Page 1

本月刊以PDF檔傳寄,讀者可自行列印

天堂門窄不寂寞.曠野路遙跫音多

本期目錄 主 旋 律/文章千古事 曠野與我/曠野走一回;小即是美 曠野與我/傳承曠野精神;言人所不敢言 曠野與我/看《曠野》,念蘇哥;感念蘇哥用心 曠野與我/《曠野》鐸聲;為南洲的超前佈署感謝上帝! 曠野與我/不一樣的基督徒觀點;超越一般的懷念 打開天窗

●圖/王貞文

Wilderness

254期

公元1987年1月創刊 公元2021年2月出版

當代基督徒行動與信念雜誌

發行所:雅歌出版社 社長:蘇南洲 主編:彭海瑩 電話:+886-2-2363-5616 電郵:cap@cap.org.tw 網址:www.cap.org.tw 郵政劃撥 13595242 基文社 (海外支票抬頭 Yu-hsuan Su,請寄至 2F, No. 1, Alley 29, Lane 283, Roosevelt Rd., Sec. 3, Taipei 106 Taiwan)

免費索閱 自由贊助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生態環保╱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主旋律

文章千古事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 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 事關心。」明代顧憲成一針見血地 指出—知識分子不應只埋首書中, 更當深入了解所處社會狀況,對萬 事都關心、用心,這正是南洲一生 的寫照。而因著信仰,先知彌迦的 呼聲「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 心與神同行。」更是南洲面對現 世、參與社會的信念與準則。 本書是二○一○到二○二○ 《曠野》雜誌中,南洲在每期〈號 角〉專欄裡發表的文字,內容包含 核心價值、信仰重建、社會省思、 政治觀察、生命重整……,是他以 一個基督信仰者與追隨者的角度, 敏銳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而 留下深入肯綮、切中時弊的記錄。 南洲生前投入最多心力, 也是導致他四十二歲就進行心臟 大手術(主動脈及瓣膜更換)的 「二二八平安運動」,對台灣社 會具體產生了止痛療傷的重大作 用,雖然至今族群及藍綠對立依 然嚴重,但他畢竟完成了階段性 的艱難使命。近年來,先是二○ 一七年〈民視〉的「台灣演義」

◆彭海瑩

製作了二二八專輯,專訪南洲, 談到「一九九○平安禮拜」對社會 的深遠影響—— 從對立抗爭轉為柔 性和平。二○一九年〈香港基督 徒學會)邀請南洲赴港,在「亞 洲教會論壇—— 細看那年、那日、 那信念」研討會中,分享其推展 「二二八平安運動」的經驗與心 得。同年秋,日本的歷史學者專程 來台訪問南洲,寫作台灣「二二八 事件」傷痛得解之論文。南洲因 此也在離世前仔細回顧、整理了 「二二八平安運動」的信念與論述 (均收錄於本書中),相信將是日 後研究此段歷史的重要素材。 杜甫詩云:「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南洲深知文字的力 量長闊高深、超越時空,足以成就 開啟人類智慧的千秋大業,所以無 論怎麼忙於各種社會參與、弱勢關 懷,但自《曠野》創刊至安息主 懷,每期必執筆書寫觸摸時代脈搏 的社論,至今均已結集成書(包含 此本新書,共計十本)。 南洲勤於筆耕,至死忠心, 如今「那美好的仗已經打過了,當 跑的路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也已

經守住了」,相信必有公義的冠冕 為他存留,也藉著這些文字,讓他 因信仍舊說話。 本書附錄刊載了南洲師友、 知音對他的懷念與追思,也可幫助 讀者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面向,更 多認識南洲這位特立獨行、擇善固 執的當代信仰騎士。在此,謹誠 摯地向眾位執筆者致最深謝意。 由於多數文字是經由臉書、Line、 E-mail主動傳來,難免有些疏漏, 尚祈海涵。 ◆ 蘇南洲安息一週 年紀念文集── 《行公義,好憐 憫── 一個基督 徒社會參與的信 念與行動》每本 定價NT 350, 全台各基督教書店農曆新年後上架 或電02-2363-5616雅歌出版社 02-2777-2560分機118 以琳書房洽詢

本刊所有圖文均保留版權,未經書面准許,不得轉載或複印,歡迎轉傳分享,惟不得販售或募款,如有必要請預先聯絡本社。 許可證台北字第5102號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1537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曠野與我

曠野走一回 緣起於年少輕狂 1986年從神學院畢業,少年 時代不經世事,靠讀書與自以為聰 明的頭腦體操形構了對社會與教會 的理想面貌。然而踏出學院走入職 場,放眼望去教會和社會盡是與理 想框架格格不入的人事物。我的家 庭在教會與社會中都屬於基層庶民, 沒有領路的長輩也沒有家族包袱, 於是寫文章手無遮攔揮筆如刀,《曠 野》成了我當年挺好的運動場。 蘇哥大概因為社址在台北的 《曠野》,難得有來自高雄左營的 投稿人,對我非常照顧,經常打電 話跟我聊天,鼓勵我寫作,通知我 《曠野》出刊訊息,也邀我到台北 參加曠野各種小聚會。《曠野》的 溫州街地緣是初離校園的我補充養 分的綠洲;《曠野》社址的二公里 半徑裡有當年知識斷奶焦慮症的我 需要的一切。在沒有高鐵的年代, 花錢花時間從高雄跑一趟台北,到 《曠野》跟蘇哥聊聊聚聚,總是一 件讓人興奮的事。

◆黃肇新

年齡漸增職責接連上身,從 1999年九二一到2009年莫拉克,經 歷了滄海桑田,反而感覺自己的微 不足道和無關重要,終致每每似有 所感而想一抒己見時,往往伏案良 久卻猶疑而無從下手。 大約在2010年,我陪媽媽、 阿姨回澎湖老家。阿姨信仰虔誠, 整個旅程都在告訴我滿腹經書的阿 公當年在澎湖故鄉石泉,因為改信 基督而從地方信仰中心的廟旁遷移 到村落邊緣。澎湖行之後趁著感動 還在,我把旅程寫成文稿。無奈疏 於磨練的筆已經寫不成篇,雖然洋 洋灑灑卻讓人無法卒睹,所以《曠 野》給了我第一次的退稿。這逼得 我反思,如今寫的能力已失,我更 適合少說多做,讓年輕一代的新眼 光來鞭策我們吧。 寫得心虛,自然離辦雜誌的遠 一點為妙。此時也已確定自己是南 部人,不再焦慮於缺少北方知識奶

筆鈍因經驗滄桑 神學院畢業到讀完博士班的 二十年間是我最能寫的時期,澎湃 的思緒,在他持續地鼓舞下,長 短篇章竟然也累積成在〈雅歌出版 社〉的三本書,讓我的憤青筆觸得 以留下來供日後攬鏡自照。 ●溫州街地緣是初離校園的我補充養分的綠洲。

2

254期 2021年2月

水,不需要常常自動往台北跑。而 蘇哥的邀稿從來沒有間斷,每一段 時間他就會來電話聊聊生活,談談 時事,最後總是誠懇的邀請寫作。 我想有一大掛的人,到今天還覺得 有欠稿沒有交給他。

但他總不放棄 《曠野》裡的蘇哥不只是辦雜 誌跟寫文章,他組織和參與了影響 台灣教會與社會的許多重要行動, 不少跟他一起打拚的朋友都有詳 述。1989年我準備去美國讀碩士, 電話中他取笑我「這種時機出國, 等你回來仗都打完了。」 他的腳 和他的手都很勤快,相形之下,當 年躊躇滿志靠行《曠野》的我,不 過是個書空咄咄的憤青。 蘇哥一直對長老教會有所期 待,認為資源如此豐富、歷史那麼 悠久的台灣新教第一大教派,面對 台灣的社會處境理當如何如何。因


曠野與我

小即是美 ◆胡志偉

●黃肇新著作,由〈雅歌〉出版的三本書。

為我讀的是長老教會神學院,也列 名長老教會傳道師,每次總不忘跟 我切磋他的想法,彷彿我是長老教 會代表。後來大概發現我既然來到 《曠野》,應該也難躋身主流,漸 漸地不再拿長老教會應該如何這類 話題來為難我。我和蘇哥的關係建 立是因為《曠野》雜誌,他的關注 與行動則遠大於雜誌和出版社,那 是他介入教會與社會的載具。 當我的根在高雄越札越深, 知識奶水焦慮症逐漸退散,便無法 和他有更多更深的共謀。而他對這 個世界還是有那麼多的理想,而且 總是在行動。做為他的後輩,我常 常覺得自己像個已經沒有鬥志的老 頭,提筆寫作與介入教會都還要他 來提耳催促。

我愛和他吃飯 在那麼多嚴肅的回顧和反省

之後,我想提一個每次和他碰面最 期待的事。 愛吃鬼卻總記不得哪裡有什 麼好吃的我,最希望跟他碰面剛好 是在吃飯時間,他會找一個有特殊 風格的地方,而且很少重覆,就著 餐廳的特別風格、佈置與菜色聊起 天下事就是起勁一些。我一向不屑 文人雅士談美食,總覺得天下蒼生 有那麼多苦難,怎麼還好意思有心 情大談魚肉飯菜。但寫這篇文章 時,回想我與蘇哥相處的三十多 年,腦海裡不爭氣地浮現一個又一 個我和他吃飯聊天的餐廳飯館。 我不確定他是不是都刻意挑 選那些地方,或許那個我年少知識 養分的綠洲本來也就是美食天堂, 只是我心窄眼瞎。總而言之,我很 愛跟他吃飯,因為那是身心靈都有 飽足感的時候。 ◆ (作者現任教於長榮大學)

3

254期 20210年2月

蘇哥離開了我們,曠野 失去了先知,確是整個華人教 會的損失。《曠野》自創刊以 來,一直走少人走的路,關懷 主流教會忽略的課題,如保 育、音樂、藝術、哲學、政 治、貧窮、文學等。這份刊物 承載著人文關懷,洞察世情, 反思信仰於現世的意義。 若非有深廣的胸襟,《曠 野》應早已停刊了;正因著蘇 哥、瑩姊的堅持,這份「小即 是美」的刊物能在網絡年代生 存至今,確是奇蹟! 當蘇哥完成他在世使命 滿一週年後,《曠野》舊有形 式告一段落,但將以其他方式 繼續進行,呼喊仍不中輟。多 謝蘇哥、瑩姐為台灣、香港及 其他地方教會所做的見證,我 也代香港教會多謝《曠野》曾 報導及關懷這城傘運以來的事 件。 求主興起更多如《曠野》 一樣的華文刊物,結連各地華 人教會 ! ◆ (作者為前香港教會更新 運動總幹事)


曠野與我

傳承曠野精神 1987年〈曠野社〉成立時, 我才回台灣在台中任教兩個月, 對北部的熱鬧並不瞭解,只知道 社員們常在《曠野》雜誌上發表 意見,針砭時事。我因而對基督 徒怎麼表達有信仰的看法,漸有 認識,偶而也對環保議題發表淺 見。早期的《曠野》,對我來說 就像一大塊空曠石嶙野地,供給 關心社會的基督徒們練習發聲, 高言大智有時,喃喃自語有時, 無言無語也有時。 幾年後,來往於《曠野》的 有道之士漸增,專業的看法常有 所見,有經濟、政策、弱勢、社 會、環保、音樂、藝文、美術、 歷 史 、 宗 教 …… 等 多 方 面 的 見 解,常令人目不暇給。 我對早期《曠野》的「出走 檔案」題材印象較深刻,這些文 章加上讀者回響,互動性強,對 我也是個提醒,對他人的信仰態 度也增加體認。另外,討論「弱 勢關懷」的文章,有關懷老殘、 雛妓、無家可歸的街友……等, 也常能打動我心,使自己能看到 就在身旁的人,他們有不同的難 處,沒有我那麼幸運,促使自己走 出「泡泡」,嘗試著關心。《曠野》也 曾刊登好幾篇「大師的心靈世界」, 介紹將由〈雅歌〉出版的新書,內容 都很能鼓舞信心。 在《曠野》雜誌上,我常

看貞文的創作,這位學妹很有文 采,我在東海任教的第一年,她 正唸大四,在《葡萄園》期刊社 擔任主編,很能帶動同學們延續 教會大學的文字傳統。畢業後及 留學德國期間,貞文一直為《曠 野》寫稿,南洲、海瑩夫婦長期 關懷鼓勵她,為她出了幾本書, 可惜三年多前因病辭世,教會界 少了一位文字精兵。 《曠野》給一般人印象深 刻的題材可能是:社會與政治 議題,南洲兄寫了不少這方面的 文章,也採取了行動,如舉辦 「二二八平安禮拜」、「關懷 弱勢、聲援劉俠」、「反雛妓運 動」、「弱勢正義關懷研討會」 等。近十餘年來,《曠野》還刊 登了一些流亡海外作家的文章, 同時也關注香港的議題。 我很感恩自己能參與《曠 野》行動卅五年,感謝南洲海 瑩的支持。曠野精神還會傳承下 去,主道必將興旺。 ◆ (作者為資深環保工作者)

●張力揚的《尋回綠色地球》是台灣基督教界第一本 關懷環境的書。

4

254期 2021年2月

◆張力揚

言人所不敢言 ◆俞一蓁 這麼多年來,我看到《曠 野》雜誌上刊登的文章,幾乎 都是:言人所不敢言;探索人 所不敢探索的議 ;敢為貧困、 受屈者辯白申冤;敢不當鄉 愿、不置身於事外;敢人飢己 飢、人溺己溺;敢於對抗社會 上的不公不義! 這些就是我所看到的《曠 野》。 但辦個雜誌不容易,身為 朋友或是作者們,常常只能在 旁搖旗吶喊加油。但這麼多年 來,真正賠上錢、賠上時間、 甚至賠上健康的,主要還是南 洲海瑩夫婦。 往後,我能再看到這類 義無反顧、敢於向不公不義發 聲、基督徒所辦的雜誌嗎? ◆ (作者為資深文字工作者)


曠野與我

看《曠野》,念蘇哥 初讀《曠野》,應是二十 多年前,第一次在台北與蘇哥 見面,同時認識了〈雅歌〉出版 社。近年跟蘇哥見面機會多了, 偶爾獲邀為《曠野》撰文,閱讀 《曠野》的機會也隨之增加。讀 《曠野》時,感受到這是一個很 特別的空間與平台,讓基督徒可 以緊扣時代脈搏,並反思信仰。 感謝蘇哥,《曠野》一直關 注香港,例如在2014年底有「香 港佔中專輯」,到2019年「反修 例運動」,又多次刊登與「反送 中」有關的文章。這些文章讓更 多台灣讀者了解香港教會及基督 徒面對的挑戰,加強了台港兩地 的連結。

作為香港讀者,通過《曠 野》,最吸引我的,是關於 「二二八平安運動」的見證。毋 庸置疑,蘇哥是「平安運動」的 靈魂人物,「二二八平安運動」 對香港教會有何啟迪,也是他在 交談時常提及的。走過白色恐怖 及威權時代,台灣教會的經驗, 如何成為香港教會可資借鑑的地 方?台灣在轉型正義路上的探 索,誠然也為香港基督徒提供一 面鏡子。 記得2016至17年間,蘇哥 帶我到〈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和 〈景美人權博物館〉,我知道他 的心意:讓我在迷失中認定方 向,在絕望中持守盼望,也在無

感念蘇哥用心

●蘇哥的邀稿,提醒回到信仰裡直面上帝。

幾年前受蘇哥的邀約,有機 會偶爾供稿《曠野》。說來慚愧, 我也是透過每次供稿的過程,才得 以靜心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跟信仰 的連結。每次答應要給《曠野》文 章,對於像我這樣缺乏靈命的基督 徒實是壓力很大,總是忐忑難以將 平常關心及實踐的事情,用信仰的 角度來爬梳;也總是吁嘆平日跟上 帝關係之疏遠,到了供稿《曠野》 的時刻就完全被揭穿。

5

254期 20210年2月

◆邢福增

力中重新得力,在黑暗中見到微 光。 轉眼間,蘇哥離開一年 了……這一年的變化,真的教人 透不過氣來。雖然沒法再跟蘇哥 聊天,但讀著《曠野》,仍然聽 到吶喊的聲音。 ◆ (作者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 學崇基神學院)

●南洲與翁修恭牧師前往花蓮探訪「二二八」受難者張七 郎醫師遺族。

◆許博任 實在是感謝蘇哥、海瑩姐跟 昱璇的包容,即便我是拖稿累犯, 還是三不五時來信邀稿。我想這也 是蘇哥當初要我答應供稿《曠野》 的用意,不是我的文字有多珍稀, 而是屬靈長輩提醒我時不時還是要 回到信仰裡直面上帝。感念蘇哥的 用心,也希望《曠野》可以一直都 在! ◆ (作者為環境保護基金會研 究員)


曠野與我

《曠野》鐸聲 ◆羅民威 一份刊物的影響力,在乎讀者 怎樣看待他。 作為一名海外讀者,《曠野》 一直是我認識台灣基督徒知識分子 的想法,以及當地社會和教會生態 的重要窗口。蘇南洲社長獨立思考 並且擇善固執的先知風格,大概不 大可能為《曠野》贏來如海量般的 大眾讀者群,卻肯定讓雜誌成為一 個可靠的平台,在眾說紛紜的台灣 世情裡,讓讀者如我能夠得知那不

能忽略的角度與真相。 更重要的,是每期《曠野》的 文章都在透露著同一份關心社會的 信仰情懷。蘇南洲社長對弱勢者、 受欺壓者,以至受造大地的憐憫心 腸,成為《曠野》感染台灣教會同 路人行動起來的一份力量,一點亮 光,也為海外讀者如我帶來一個又 一個感動心靈的信仰見證。事實 上,《曠野》雜誌作者群,在台灣 以外遍及香港和歐美,某程度見證 著蘇社長對友人那份親切而主動的 關懷和結連。這份親切形象,如今

仍活在我心。 際此蘇社長安息主懷一週年, 《曠野》電子月刊發行的形式亦暫 告一段落。做為長期讀者,總是不 捨。但形式縱然改變,精神卻會長 存人心。相信《曠野》那份行公 義、好憐憫的先知精神,仍會繼續 在同路人心底成長,為台灣以至普 世華人社會,帶來一把又一把新的 屬靈曠野鐸聲,見證主道。 ◆ (作者為香港基督教《時代論 壇》總編輯)

為南洲的超前佈署感謝上帝! ◆陳慈美

●有著豐富社會參與經驗的南洲,總是非常務實的給 我許多建言。

三十年前(一九九一),由於 南洲的邀請,讓我有機會整理在中 神道學碩士的學習,以及大學和研 究所主修物理的基礎, 以近代物理 的啟示為主軸,整理發表於 《曠 野》雜誌 的 「科學與信仰」專欄 四篇文章。

同年,我加入主婦聯盟,和環 保委員會中幾位基督徒環保媽媽, 一起成立〈台灣生態神學中心〉, 每個月舉辦「綠色小天使營隊」、 「生態與信仰讀書會」、「生活環 保示範教學」外,又出版《生態神 學》月刊。 六年之後(一九九八),在年 輕人的要求下, 我們正式立案,成 立〈生態關懷者協會〉,期待走出 教會,把環境倫理的價值觀帶入台 灣社會。在整個過程中,常常向有 著豐富社會參與經驗的南洲,在電 話中請教。他總是非常務實的給我

6

254期 2021年2月

許多建言,甚至提供合作管道,讓 許多事情得以順利完成。 三十年之後的今天,當我翻譯 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牧師的新書 《科學與宗教──為年輕人寫的簡 介》剛出版上市的此刻,我最想請 教的人就是南洲啊!雖然做不到, 但想到他三十年前的超前佈署,邀 請我在《曠野》寫 「科學與信仰」 專欄,我知道他會為我代求,心裡 感到平靜而充滿感恩! ◆ (作者為〈生態關懷者協會〉 創會理事長)


曠野與我

不一樣的基督徒觀點 ◆管中祥 從小在教會長大,對於神學 與聖經的理解,大多來自於牧者及 團契的兄姐,通常「大人」說什 麼,就認為是什麼,很少反思與論 辯,也讓信仰顯得理所當然。 因為「二二八平安禮拜」接 觸了蘇南洲先生與曠野團契,也成 了《曠野》雜誌的讀者,後來甚至 是作者,這段歷程對我來十分重 要,讓我對神學及聖經的認識不再 是那麼「理所當然」,經過論辯與 反思的信仰反而更真實。 我曾在幾家教會媒體寫過專

欄,經常被提醒文章要有「基督徒 觀點」,但坦白說,我真的不知道 什麼是「基督徒觀點」,因為,基 督徒是多樣的,甚至是異質的,不 同知識背景與生命經驗的基督徒自 然會有不同的觀點,彼此若有觀點 不同,難道其中一方就不是「基督 徒」? 但,《曠野》雜誌的「基督 徒觀點」是多樣的,是可以辯論 的,同時,也是關懷社會、走入社 會的,是實踐於社會,而非成就 自我的「基督徒觀點」,對我而

超越一般的懷念 愛主,按上帝旨意被召做工的 人必得益處! 蘇社長是筆者當年曾短暫在 基督教機構服事的關鍵人物。蘇哥 是愛才而不害才的出版人,相識本 因洽談新書出版的可能性,蘇哥了 解我的背景和新書內容後,就是一 句話:「台灣基督教出版界有一個 人可能會出版」。後來很意外地受 邀在那間機構短暫任職,三大冊作 品也出版了;感謝主,那段歷練是 改變我後來按立為牧師後,全職在 海外專心宣教與牧養的轉捩點。如 果沒有那段驚心動魄、充滿挑戰 的歷練,確實不會那麼快走上海外

●《曠野》雜誌的「基督徒觀點」是多樣的,也是關懷社 會、走入社會的。

◆楊保羅

宣教和建立教會的道路。蘇哥有 俠者的胸懷,當他說「不信正義喚 不回」時,我溫和地回應他:「我 們最好還是先被上帝公義的靈充滿 比較好」,蘇哥立刻點頭稱是,對 我來說,這是一個奇妙而美好的經 驗。

以上帝的義為義,上帝必會以 他為義! 第一次和蘇哥見面,除了關 心我的新書,就是聚焦於公義,這 點凡認識他的朋友都不會意外;過 去有朋友和我提到蘇哥時會說「他 自己也知道得罪很多人」;容許我

7

言,不僅開啟對基督教更深刻的認 識,也更堅定地引導我走向社會實 踐的道路。 ◆ (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學系 教授,台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 理事長)

254期 20210年2月

按公義的真理說,一個愛主的人, 會不得罪一些人才怪!按上帝的旨 意和誡命做事,就算你「不想」 得罪人,也「必定」會得罪人不是 嗎?上帝絕不以惡人為義(出埃及 記二十三章7節),「愛人如己」 都會得罪人,更何況是關乎「公義 與公義的事」。蘇哥,謝謝你2006 年的接待與愛,那份接待與愛,是 屬於互相效力的部分,在永恆中。 ◆ (作者為獨立宣教士,海外 〈恩典之家教會〉主任牧師,台北 〈好果子教會〉創會牧師。)


打開天窗

打開天窗 ●敬愛的海瑩姐平安:

繼續為主發聲,深淵就與深淵響應。

生了巨變。2021年到底如何,還

曾繼雄

在發展中。然而,無論如何,我們

感謝海瑩姐接續先夫不辭辛勞的筆 耕和編輯,讓《曠野》雜誌繼續展

都可以信得過上帝,祂必會引領祂 ●親愛的海瑩,回想三十八年前你和

現文字的功效,不勝感激! 回想年初,沒有人會料到,當時間

南洲的擔保贊助,我得以遠赴重洋

拉開2020年的序幕,所出現的畫

留學美國。還邀我翻譯著作,爭取

面,並非新年新希望,竟是武漢肺

稿費,真是用心良苦。

的兒女們渡過危險的「今世」,把 我們保護在祂的平安之中! 謝謝你們的服事,繼續做為「曠野 的呼聲」,喚醒人回到上帝創造的

炎所帶來驚心動魄的場景。這場戲

我和允華前年有幸得與你們到北

已持續上演了一整年還未有結束的

海岸、陽明山一遊。去年返台看望

跡象,令人深感錯愕與不解!

家母又有機會與你們共進晚餐。南

雖是如此,台灣乃蒙上帝特別的保

洲得知家母病況,還以過來人身分

守與帶領,有如聖經詩篇六十五篇

諄諄囑咐,如何照護心臟病患者。

11節所載:「祢以恩典為年歲的

沒想到從此與南洲永別。

本意裡面來。我們繼續用禱告支持 你們。 朱樂華 ●記得「二二八平安禮拜」時期,李 登輝前總統曾說:「四十歲以上者

冠冕;祢的路徑都滴下脂油。」及

近幾期《曠野》呈現你們專業、精

才需要知道,以下者不必了解。」

施洗約翰見證主耶穌時所言:「從

心的編輯,有目共睹。希望未來能

而那一年,我正好四十歲,卻因參

祂豐滿的恩典裏,我們都領受了,

展開新頁,更上一層樓。

與「平安禮拜」,我們的兒女也是

而且恩上加恩。」(約翰福音一

茒偉正、李允華

難者的故事。是南洲兄的啟蒙,也

章16節)期盼我們仍能在『疫』 ●海瑩姊:謝謝好文,新的一年如鷹

中,走在平安的道路。 願上帝保守台灣,乃至全人類!以

獻花的角色,我才開始閱讀了解受

特立獨行的理念,雖然不常見面,

展翅! 李招瑩

馬內利!

讓我們越走越近,相知相惜,分享 電話聲傳來一句「淡水阿嬤、淡水 阿公」是我們的通關密語,就會開

胡忠銘 ●海瑩姊妹平安:

啟我們的話匣子。深深的懷念只能

●海瑩姊,願主親自安慰妳,並且以

的確,2020年如同「驚濤駭浪」

寄放在天家呀!

祂自己來代替。我們深信《曠野》會

的過去了,個人、家庭、社會都發

陳俊良、吳秀英

曠野電子雜誌與您告別 ! 由於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加上人力、心力、體力不足,《曠野》每月發行的電子雜誌,決 定於本期告一段落。以後將以臉書即時回應時代議題(歡迎按讚追蹤https://www.facebook.com/ wilderness1987)。此外,計畫於每年蘇南洲安息週年紀念(每年2月)出版一本《曠野》叢書,內容 與《曠野》一向關注的文化、政經、社會、教會、生態、藝文等主題契合,以承繼南洲多年來的理想與 使命。敬請期待,也歡迎e-mail至 chris.sunc@gmail.com提供寶貴意見,謹致最深謝意!

8

254期 2021年2月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