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derness 246

Page 1

本月刊以PDF檔傳寄,讀者可自行列印

天堂門窄不寂寞.曠野路遙跫音多

本期目錄

Wilderness

號 角/自由與合一 人與環境/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席! 曠野人物/她仍在說話─王貞文作品在日本 打開天窗

247期

公元1987年1月創刊 公元2020年7月出版

當代基督徒行動與信念雜誌 ●黑夜之福(圖/王貞文)

發行所:雅歌出版社 社長:蘇南洲 主編:彭海瑩 電話:+886-2-2363-5616 電郵:cap@cap.org.tw 網址:www.cap.org.tw 郵政劃撥 13595242 基文社 (海外支票抬頭 Yu-hsuan Su,請寄至 2F, No. 1, Alley 29, Lane 283, Roosevelt Rd., Sec. 3, Taipei 106 Taiwan)

免費索閱 自由贊助

思想文化 社會評論 弱勢關懷 文學藝術 號角

自由與合一 未竟的自由 6月19日為美國「六月節」 (Juneteenth),也被稱為自由日 或解放日,源於紀念1865年美國德 州宣告廢除奴隸制的日子。川普總 統日前公布於「六月節」展開第一 場競選活動,地點選在一百年前黑 人慘遭白人種族屠殺的奧克拉荷 馬州土爾沙市,且舉行集會的體育 館距離屠殺地點只有幾步之遙,被 抨擊為了競選而蔑視歷史傷痛,遭 到非裔美國人砲轟「褻瀆土爾沙人 民」、「侮辱自由日象徵」。12日 晚間,川普宣布他「出於尊重」將 土爾沙集會延後至20日舉辦,把這 個重大假期還給非裔美國人。 川普罕見的低頭退讓,自然跟 全美近三週的反種族歧視示威脫不 了關係。2020年5月25日,在美國 中西部明尼蘇達州的最大城明尼亞 波利斯市,商店舉報非裔美國人喬 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試圖 使用20元美金假鈔購物,警察立刻 當街逮捕,並以膝蓋壓制在193公分 高的佛洛伊德脖子上長達九分鐘。 期間佛洛伊德對警察求救並說出

「媽媽,媽媽,我無法呼吸。」最 後送醫不治,得年46歲。 佛洛伊德並不是典型的無辜 市民,佛洛伊德成長於家庭關係不 穩定的貧困社區,作為家中長子, 佛洛伊德曾是家族的驕傲,是兄弟 姐妹間第一個從高中畢業、升讀大 學的,中學時期認真打橄欖球與籃 球,從不在街頭惹事生非。他曾以 成為職業運動員為目標,還是個業 餘嘻哈歌手,但他在體育圈和音樂 圈的朋友與前輩接連因槍殺、毒品 濫用、車禍、疾病等種種原因離 世,他逐漸步上大學輟學甚至犯罪 之路,因盜竊、販毒、私闖民宅等 罪名多次進出監獄。但在獄中受到

◆蘇昱璇

教會監獄事工的牧養,假釋出獄後 積極投入教會,在休士頓服事社區 與青少年。2014年為了找工作搬到 明尼亞波利斯市,曾任卡車司機與 警衛、拍過反槍械影片,2020年因 為原本任職的酒吧與餐廳受疫情影 響而失去警衛工作,2020年4月曾感 染新冠肺炎,數周後痊癒,沒想到 終沒能看到疫情結束。 記錄拘捕過程的影片震撼全 球,引發大規模反種族歧視示威, 全球超過400個城市都有抗爭響應, 部分抗爭現場也產生新的衝突甚至 死傷。許多人認為這不是一個黑人 被警察濫殺的單一事件,而是在新 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失業率攀高,

●全球超過400個城市都有抗爭響應佛洛伊德事件。(圖片來源:美國NBC News) 本刊所有圖文均保留版權,未經書面准許,不得轉載或複印,歡迎轉傳分享,惟不得販售或募款,如有必要請預先聯絡本社。 許可證台北字第5102號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1537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號角

非裔美國人又因社經地位與生活 條件,在這次疫情中死亡率為美國 白人的三倍高,點燃累積四百多年 來的種族歧視所導致的大規模反 動。《經濟學人》雜誌以單膝跪地 圖像作為封面,指出佛洛伊德之死 留下深遠影響,不要浪費這麼好 的社會改革契機;民主黨總統候選 人拜登形容,佛洛伊德之死是「美 國歷史的重要拐點之一」。6月13 日,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內台灣 博物館前廣場也舉行“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集會 響應,超過400位本、外籍人士到 場,許多人自製標語表達反種族歧 視以及追求公義等訴求,群眾在活 動中也以單膝跪地方式表達聲援。

系統性的不義 在這波全球示威運動中有人 觀察指出,有些亞洲人因為自身有 跟黑人接觸的負面經驗(如被乞討 甚至搶劫),因此選擇不支持這個 運動;而許多黑人可能類似佛洛伊 德,生命歷程中確實有些汙點,令 人認為「是他們自己不令人尊重才 一直受到歧視」。但單單出於個人 負面經驗的實踐、或直接從結果所 做的推論,可能忽略了黑人長期以 來受到系統性種族歧視的事實,這 樣的歧視也可能正是那些負面經驗 之所以會發生的根本原因。 如何面對系統性的種族歧視 或其他類型的社會不公義?制度的 改革有其必要性,但目前實施的結 果好像經常令人感到失望;福音派

●西雅圖三間教會之跨種族聯合聚會。(圖片來源:主裡一家親網站)

可能認為福音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唯有人心轉化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所以該做的就是傳福音,但不論是 歷史上的蓄奴或當代的種族衝突, 環境中都不乏高比例的基督徒,甚 至知名基督徒也可能是種族歧視人 士。 《標竿人生》作者華理克牧 師近日發出嚴厲提醒,指出種族歧 視等於是質疑上帝創造的權柄、覺 得上帝創造的某些種族不夠好。教 宗針對佛洛伊德之死表示「無法容 忍或無視種族歧視及任何形式的排 外行為,同時又宣稱捍衛每個人類 生命的神聖性」。基督徒需要真切 地認識聖經,尋求神的心意,也實 際在生活中聆聽不同聲音,同時以 選票與和平倡議監督政府的改革。

主裡的合一 筆者曾經在美國聚會多年的 西雅圖證道堂是一間華人教會, 來源遍及中港台的會友,包括附近 華盛頓大學的學生、校友,以及 微軟、亞馬遜、波音等公司的工

2

247期 2020年7月

程師等。這間強調聖經正統、整 體立場傾向保守的華人教會,近年 積極推動一系列「主裡一家親」的 跨教會種族和諧行動。鑒於美國社 會的種族撕裂,自2016年穆斯林齋 戒月起,大馬士革國際教會(黑 人主體)、西雅圖證道堂(華人主 體)和華盛頓大學長老教會(白人 主體)三間教會成為一個大家庭, 共同承擔在大西雅圖地區作合一見 證的使命,藉著聯合禱告會、共同 學習神的話語、詩班互訪、講臺互 換、跨教會小組的融合、大家庭 的團契以及一起服事共同居住的城 市,共同學習如何在當今世界以神 的道為根基、建造不同種族間在主 裏的信任與團契。 嘗試與原本陌生的人建立關 係本是不容易的,卻明顯是上帝的 心意。如同上帝在揀選亞伯拉罕及 以色列做祂的子民時,就使選民遷 徙,因而屢屢生活於不同種族之 間;在新約時代,聖靈差遣眾使徒 將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到羅馬,在亞 洲、非洲和歐洲建立了許多教會;


人與環境

而在教會之中,也往往見到猶太基 督徒與外邦基督徒一同服事。之所 以如此,正是因為上帝不是特定守 護一族的「保護神」,而是要以普 世的真道拯救萬民,並要祂的子民 在萬民中成長、向萬民見證祂的恩 典和榮耀,也祝福萬民。「主裡一 家親」的三所教會期許藉著當今的 操練,預備自己在永恆中加入萬民 的敬拜。這三間教會站在彼此的共 通點──同有一位主──之上挑戰 自己跨越種族隔閡,不啻為近年美 國種族衝突持續冰凍中的一股暖 流。 在持續敦促有意識的制度改革 之際,在個人層面建立真實的互動 關係,經常也是打破刻板印象與拆 毀隔斷之牆的重要途徑。雖然台灣 此刻的種族歧視表面上不如美國激 烈,但原住民、客家人、本省人、 外省人、乃至於現在的新住民與外 籍移工,如何互相尊重甚至彼此相 愛地共同居住在這塊土地,仍然需 要跳脫口號式的呼喊,轉而誠實並 誠懇地面對自己。期待有一天沒有 人被視為「他者」、「別人」,而 都是「我們」,如此才可能以真正 的自由與合一實現上帝國。 ◆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 究所助理教授)

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席! ◆陳慈美

活到老學到老 今年三月,由台灣生態 意識重要的啟蒙前輩林俊義教 授,於每個月第二、第四個週 五,帶領環保團體的幾位好友 一起讀書,大家都非常珍惜這 樣的機會。 林教授一開始就以佛洛 姆(Eric Fromm)《生命的展 現》(To Have or To Be)書中 所強調的「自我展現」鼓勵大 家,而不是渾渾噩噩的只想追 求擁有。他更以自己的回憶錄 《活出淋漓盡致的生命》贈送 每位參與讀書會的成員,成為 接著,他要大家閱讀托爾斯泰 的《懺悔錄》(A Confession) 和《智慧曆書》(A Calendar of Wisdom},由於現代人不太 看這類的書,圖書館都可以很 容易借到。同時,長期關心台

灣農業問題的綠色陣線執行 長,介紹大家閱讀福崗正信的 自然農法經典之作《一根稻草 的革命》;正在推動「生態靈 修」的生態關懷者協會,鼓勵 成員閱讀《以鳥為師》、《耶 穌的環保學》、《關顧受造世 界》、《聖經生態學》幾本近 年基督教出版社所出的相關好 書。

閱讀的動機和運用 第四次的讀書會,林教授 介紹《How to Read and Why》 (作者Harold Bloom)給大家。 書中指出:「我們可以永無止 境的取得各種資訊,但要在 什麼地方才能找到智慧?」強 調:「當你完全受到陶冶塑造 時,除了你自己之外,就再也 沒有什麼方法可言。」

參考資料: 1. Black Lives Matter 小補帖 (shorturl.at/dfuxC) 2. 西雅圖證道堂牧函 3. 主裡一家親網站:https:// kindred-community.squarespace.com/ ●台灣生態意識的重要啟蒙前輩林俊義教授,帶領環保團體的幾位好友一起讀書。

3

247期 2020年7月


人與環境

作者說:「在本書中,我的 主要關注在於去找到方法,使我們 會留意並理解那些能夠且應該被表 達得很清晰的東西。」又說,「對 我而言,如何閱讀這個問題,總會 導向閱讀的動機和運用。因此,本 書的各個主題中,我絕不會把『如 何』和『為何』切割開來看。」 整本書重要結論就是:「讀 書的最終目標在於使我們完全成為 自己。」

《一根稻草的革命》 本書強調,僅僅靠著學有專 精的科學家們來分析我的農田是不 夠的,必須把科學家以外的哲學 家、宗教人士、以及包括種田人、 政治家和藝術家在內的人士,也都 集合於此,一起討論自然農法究竟 是否可行。 專業的農學家和科學家自認 已瞭解自然,因此他們對研究自然 充滿信心,確信自然是可以利用 的。然而,福崗正信卻從哲學和宗 教的角度觀之,體認到人類是不能 了解自然的。台中合樸農學市集召 集人,便深刻體驗這一點,說: 「《一根稻草的革命》不只是關於 稻作、農法的珍貴分享,更是從土 地與農事中,吸納涵養的生命態度 與哲學。」

《以鳥為師 ── 從觀鳥領悟聖 經道理》 本書作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斯托德(John Stott)牧師,是資深 賞鳥人士,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幾 處,與各位分享,可能會打破我們 對「屬靈」的刻板印象: ● 牧師主持禮拜時分心? ──主日清晨,我在諸靈堂(All Souls Church)內施聖餐,斯時 車馬息喧,我清楚聽見黑紅尾鴝 (Black Redstart)刺耳的歌聲。 ● 引用聖經有沒有規範? ──二十五年來(1971 1996), 終於找到動人的雪鴞(Snowy Owl, Nyctea scandiaca),大願得償,如 今可以像西面那樣說:「主啊!如 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 逝;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 (路2:29-30) ● 生動的聯想──鴞鳥頭部

能靈活轉動至少180度……甚至270 度。基督徒也該從另一意義學效鴞 鳥,回顧時心存感恩,前瞻時懷抱 希望。 ● 年幼時的家教啟蒙──我 還五、六歲時,父親每年暑假都帶 我到郊野漫步,教我張耳放目。那 實在是上佳的觀察訓練,沒多久, 我就拜倒於大自然了。

三十年的學習之旅 自一九八九年加入曠野社, 我就一直參加每個月一次的讀書 會。幾位受尊敬的牧長同工,如周 聯華牧師、俞繼斌牧師、張力揚教 授,都曾經擔任講師,提供系列課 程,讓我在照顧四個稚齡子女全職 媽媽的生活中,有機會學習新知, 心中充滿感恩。 一九九二年成立「台灣生態 神學中心」之後,年青的同工們一

●在曖昧和充滿挑戰的世界當中,以前的人也面對公義、看顧、仁愛、悲憫和團結的種種未知的可能性。

4

247期 2020年7月


人與環境

起規劃每個月一次的讀書會,持續 好幾年,後來,改以體驗活動方式 繼續學習。一九九八年成立「生態 關懷者協會」,我們仍延續讀書會 或生活體驗的方式學習。 時間飛逝,這已經是一趟超過 三十年的學習之旅!

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 席! 新冠肺炎疫情全力爆發的四、 五月份,正好涵蓋猶太曆的五旬節 期、基督教的復活節,以及穆斯林 的齋月,讓許多人對於宗教在疫情 中的角色感到迷惘。

「環境倫理學之父」同時也 是美國長老教會牧師的羅斯頓教授 (Holmes Rolston III),五月底受 訪,請教他對疫情的看法。 羅斯頓牧師指出:「活著就是 會遇到問題。生命通常就是在各種 痛苦當中成長茁壯。更新的生命, 來自於摒棄舊有的生命。」他特別 強調:英文「自然」(nature)這 個字的字根,回到拉丁文和希臘 文的原義,是代表「賦與生命」 (giving birth)。因此,若沒有掙 扎,不論生物多樣性或生物複雜性 都不可能產生。在曖昧和充滿挑戰 的世界當中,以前的人也面對公

義、看顧、仁愛、悲憫和團結的種 種未知的可能性。 他以英文兒歌,幽默地描述人 類面對疫情的窘態:「國王所有的 馬和騎士,無法把蛋頭人拼湊起來 了!」(All the king's horses and all the king's men couldn't put Humpty together again!)但他最後還是以 信仰的立場作結語:奧古斯丁說: 「上帝發現空空的雙手,他就賜 與。」詩篇二十三篇5節:「在我 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筳席!」◆ (作者為《生態關懷者協會》 創辦人)

〈雅歌〉出版有關生態、環保好書 ● 尋回綠色地球 ● 綠色的邀請 ● 生態守護聖徒──法蘭西斯 (再版更名為:當新教宗遇見聖方濟) ● 珍愛地球家園 (以上4本作者/張力揚) ● 生態神學初探──舊約篇(作者/何建宗)

全台各大書店、基督教書房及 以琳網路書房http://elimbookstore.com.tw全面供應, 或電(02)27772560 ext 118, 119洽詢

5

247期 2020年7月


曠野人物

她仍在說話─王貞文作品在日本 ◆王昭文

●王貞文作品《櫸樹裡的基督》,字裡行間流露對基 督深刻的愛。

我的雙胞胎妹妹,《曠野》 雜誌的長期作者王貞文,雅歌出 版社出版過六本書,2017年5月辭 世。但她的作品仍在說話。 近兩年任教於台南神學院的 高井由紀(Yuki Takai-Heller)教 授,透過日本基督教團的《信徒の 友》(信徒之友)月刊,把王貞文 的作品介紹到日本,將以一年的時 間刊登王貞文的文章。高井由紀教 授和南神學生劉玉雯等共同選錄了 七篇貞文的作品,包括:〈在以馬 忤斯〉、〈櫸樹裡的基督〉(以上 出自《櫸樹裡的基督》雅歌出版 社)、〈熱天的墓〉、〈天使〉 (以上出自《天使》,台文撰寫, 人光出版社)、〈一個沉痾者的故 事〉(《橋上來回》台灣教會公報 社)、聖誕鴿(《當第一道光突破 黑暗》雅歌出版社)、〈在死亡邊

緣體會生〉(《微聲盼望》雅歌出 版社)。 2020年4月號,《信徒の友》 先刊出高井教授所寫的導言「最期 まで心で主を讚美」(直到最後仍 衷心讚美主),介紹王貞文的生 平: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留學 德國、神學院老師、基督教文學創 作者、喜愛繪畫,以中文和台文出 版多本書籍,罹患癌症後持續寫 作,面對疾病的態度激勵人心。 2020年5月號刊出第一篇: 〈在以馬忤斯〉。貞文曾於德國北 部城市畢勒費(Bielefeld)的伯特 利(Bethel)神學院求學,伯特利 是一個特殊的基督教社福醫療社 區,健康人和殘疾人一起工作、生 活。文中和貞文對話的多林牧師, 是一位腦性痲痹患者,全身癱瘓,

●日本基督教團的《信徒の友》(信徒之友)月刊, 把王貞文的作品介紹到日本。

6

247期 2020年7月

聽力有限,講話也不清楚。但他克 服重重困難成為牧師,個性活潑、 樂觀,很愛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 受。這篇短文紀錄了他們合作的一 場復活節禮拜。貞文不喜歡世俗 化、歡樂無比的歐洲復活節,她看 重的是那位十字架上的基督;而一 出生就活在痛苦中的多林認為,若 沒有復活的盼望,很難超克苦難。 他們在名為「以馬忤斯」的教堂和 同名的畫前舉行禮拜,以一篇對話 式的信仰告白做結束。高井教授寫 了短短的解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與十字架信仰傳統〉,說明文章中 所提到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 白教會論:「通過愛與受苦,來成 為希望的記號」,將這篇個人信仰 反省和台灣教會的歷史關連起來。 文章並搭配貞文所畫的圖。6月號 之後繼續以相同方式刊登。 高井教授是日本國際基督教 大學(ICU)的博士,研究日治時 期台灣的日本人教會。因為研究領 域相同而和我認識,透過我認識貞 文。在貞文生病後,一場在日本舉 行的潘霍華研究會,由她宣讀貞文 的論文,進一步體會貞文的文字和 神學思考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這 幾年她在台南神學院任教,除了教 會史之外還開了「基督教文學選 讀」的課程,其中就選了兩篇貞文 的作品帶領學生一起讀。


曠野人物

2019年8月,由紀告訴我,她 到東京的洗足教會做宣教報告、 講道,當中特別提到王貞文牧師 的生涯和信仰,也介紹她兩篇作 品〈在以馬忤斯〉和〈在死亡邊 緣體會生〉,聽眾很感動。洗足 教會會友當中有一位宮地知子女 士是《信徒之友》的編輯,立刻 說她想把貞文牧師的一些短篇作 品翻譯介紹給日本信徒,於是有 了這個計畫。高井教授找了中 文、台文都很強的多田惠先生來 幫忙翻譯,《信徒之友》也接洽 原出版社和我取得翻譯出版權。 問由紀為何會想要把貞文的 作品介紹給日本基督徒?她說: 「當我閱讀貞文牧師文學作品 時,感到一種溫暖,閱讀日本人 的作品沒有感到這樣。 她一直誠 實、自省和經歷上帝,通過文學 作品分享自己,使讀者感受到上 帝的深切愛。 而且,她的文學作 品充滿了溫暖,將人們包圍著, 這是日本典型的文學作品所沒有 的。日本人不容易向他人透露自 己的苦難、憂慮和悲傷。我想會 有很多日本讀者會透過貞文牧師 的文學作品受到安慰、鼓勵, 和力量。我相信這樣,因為我 自己每次閱讀她的作品都深受感 動。」 2019年正好在台南神學院 就讀的劉玉雯,遍讀貞文的作

地、蘇南洲社長經常邀稿並要求 修改、雅歌出版社給予出版機 會,貞文從害羞、無自信的大學 生,成長為作品能感動人、對他 人有幫助的基督徒作家。已經別 世,仍然透過作品在說話,還漂 洋過海去了日本。相信她的作品 會繼續發光,與更多人相遇,引 領人走天路。 ◆ (作者為中研院臺史所博士 後研究)

●《信徒之友》是日本最大新教聯合教會「日本基督 教團」的機關刊物,發行量兩萬份。

品,選出這幾篇推薦給《信徒之 友》。她曾是成大外文系的博士 班學生,文學根底很深,透過先 生吳明漢牧師,和我們熟識。近 年她常在《台灣教會公報》發表 作品。她受貞文的影響頗大,雖 然沒有正式上過貞文的課,卻可 說是貞文最值得驕傲的學生。 《信徒之友》是日本最大 新教聯合教會「日本基督教團」 的機關刊物,發行量兩萬份。據 宮地女士說,5月、6月刊出貞文 的作品後,已經有讀者詢問日本 基督教團出版局是否有貞文的日 文作品集,因為他們覺得內容 很好,想要閱讀更多她所寫的文 章。 因為《曠野雜誌》提供園

7

247期 2020年7月

〈雅歌〉出版的王貞文作品 ● 海邊的粿葉樹 ● 求道手記 ● 櫸樹裡的基督 ● 當第一道光突破暗夜 ● 沐光行旅 ● 微聲盼望 全台各大書店、基督教 書房及以琳網路書房http:// elimbookstore.com.tw全面供 應,或電(02)27772560 ext 118, 119洽詢 另《信徒之友》日文 雜誌寄贈〈雅歌〉5本,若 有通日文的朋友想閱讀貞文 作品的日文翻譯,請聯絡 cap@cap.org.tw索取。


打開天窗

打開天窗 ●悼那鍥而不捨倡議「柔性抗

與力量。

衡」的弟兄蘇南洲……別了家 人及塵世,也別了中港台教會

與家人同行。 黃富源、溫肇垣

●你先走一步,我們隨後就來。

黃銅沛 ●不捨俠義之友!

這個大江湖,一切的人、事及

許鐘榮、陳二紅

林美娜

大小紛爭、漣漪,但是,你的

●彭姐,璇璇結哀,很驚訝蘇哥

●很遺憾聽到這樣的消息,也很

心底處,還深切記掛著那昔日

竟然走了。我一定會去送蘇哥

遺憾這幾年因為太忙一直婉謝

台灣二二八死難者的家屬,他

最後一程。

了他的邀約。

們 的 第 二 代 、 第 三 代 …… 。

丁致成

查忻

「柔性抗衡」(Soft Encounter)

●蘇哥,您已經為公義做了最好

●南洲兄:感謝主!您已完成使

是你的口號,也是你獨有的標

的示範,將來天家見。

命,卸下勞苦了!本來還期待再

誌,在那強權以外,就是基督

黃欽印

相聚。看來在新耶路 撒冷城再

復活所留下信望愛的力量,給

●南洲兄先知的聲音是天國降臨

相會了!敬佩您對東海母校、校

予我們人生走下去的勇氣。但

的前哨之響。

友團契長期的關懷和付出!

願你另一個更大的夢,在神州 大地六四死難者於天安門的平

陳華恩 ●無限懷念。

紀一峰 ●蘇哥,年前電話中,還慶幸我

安禮拜,終有一天,可以實現

施信民、曹愛蘭

們兩個都還活著,如今您已經

舉行,渺茫嗎?有可能嗎?我

●請彭姐多多保重身體,知道

回天家,謝謝您和海瑩姊在我

蘇哥去了天家,心裡有萬分不

人生最痛苦的時候陪伴我,我

繆熾宏

捨,心中還想到前幾年參加璇

永遠記得,永遠感謝,主必記

●蘇哥,神用最高的等級接你回

璇的婚禮;讓我想到真是要把

念您們!海瑩姊請保重!

天家,息了你人間的勞苦。雖

握當下,時間的流逝轉眼不

洪雅蕙

然你的家人朋友們覺得不捨,

留,要更愛身邊的人,愛神

●蘇哥,時間回到了從前,憶起

但你在人世間已盡你的所有力

愛相伴一生的家人,活出美

您跟我們一起談天說地,您要

氣打了許多場面對社會不正義

好……。

我們勇於改變,不要被自己僵

也真不知道…願吾兄安息。

的仗,也努力與疾病爭戰了半

石義成

化的思考困住了自己,要嘗試

輩子。你已行出神美好的見證

●蘇哥雖已安息主懷,他的志

並找到真正的自我,相信這些

留在人間。你的身影和聲音會

業仍然值得持續。海瑩姐:我

提醒一輩子受用。我們天家見

一直存在我心裡。我們天家

能幫上忙的地方,請妳不要客

了。

見!也求神照顧保守安慰海瑩

氣。保持聯絡!

姐及寶貝女兒昱璇一家。 Love in Christ.

張雅淑 許牧彥

●極深的懷念與不捨,生命中有 李玫欣

您們的陪伴,榮幸與感恩,願

●祈求主賜府上每一位安慰平安

上帝安慰,賜扶持的力量,並

8

247期 2020年7月

●基督教文字事奉的典範,值得 後輩們緬懷。 施以諾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