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ER龍潭旅人誌

Page 1

TRAVE

ER

龍潭旅人誌 IN LONG-TAN

微醺的閑讀假期X烏樹林 Before 品味茶人手藝X味蕾上的茶山行

The real voyage of discovery consist not in seeking new landscapes, but in having new eyes.

真正的發現之旅,

不在於擁有新風景,而是擁有新眼光。 — 普魯斯特

Light‧Spring‧Aroma‧Dream‧Taste‧Relax‧Crafts‧Artistry

T RAVE ER

目錄

旅人絮語╱

我們都用相機記錄旅程,用以尋找旅行中的記憶與畫面,那段時光

或許在記憶體裡不朽,卻留不住輕觸食指、按下快門前的一瞥悸動。

鏡頭對焦時,會經歷畫面從模糊到清晰的一段時間斷點,畫面與真 實間存在著時空誤差,過度執著於留下畫面,越容易遺失當下的感

受,美好時光或許就在鏡頭前一縱即逝,那缺漏的細節,可能是旅 行所得到的唯一真實。

其實不妨放下鏡頭,肉眼所見的風景必然比機器所見更加生動,旅

行時衍生的情感更加重要,有了情感,畫面的捕捉才有了深刻意義。

旅行的意義,不在於事後的回顧,而是當下所擁有、微小而發亮的 時刻。

發行人:張裕彰 企劃統籌:弓長桑企劃

出版發行:Fun 假趣

協力贊助:廣昱建設

執行主編:薛鴻偉 採訪主編:劉韶瑜

美術設計:蕭琳雅 特約攝影:簡鴻宇

零 旅人絮語 1 壹 Light 光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 3 貳 Spring 水 石門水庫風景區 5 參 Aroma 韵 三水茗園 7 肆 Dream 夢 乳姑山夜景 9 伍 Taste 味 茶山行 11 陸 Relax 慢 烏樹林 Before 15 柒 Crafts 匠 藝術家楊振 19 捌 Artistry 藝 誠泰大院 23
Contents ╱
龍潭大池 攝影╱ 劉慧蘭

╱ Light

微波搖映,浮光似幻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

穿過三坑老街的紅磚道,田間狹路曲徑通幽,朝 大漢溪堤防方向走,三坑自然生態公園隨即映入 眼簾。園區以生態湖與周邊大草坪為主體,種植 當地的原生花草樹木,並不時可見鷺鳥的蹤影, 清澈的湖面水光瀲灧,優美景緻一路迤邐至遠方 山巒,大自然的豐美一覽無遺。

龍潭旅人誌 IN LONG-TAN Page ╱ 3

湖畔上櫟樹滿佈,由盛夏的翠綠,到入 秋時的紛紅,四季皆有不同風貌。湖岸 上的木拱橋別具風雅,寬敞的涼亭傍水 而立,與一片湖光山色相襯,烘托出如 詩畫般的園林之美。

靜止的湖,沈默地傾聽大地的低語,無 暇地倒映著一切事物,隨著微風輕拂, 湖面輕輕滉漾、波光亮澄澄地爍動,時 間在晃悠悠的浮光中緩慢了下來,所有 的煩憂與疲憊都將投入湖底,只留下平 靜的觸動在心弦上餘波蕩漾。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位於石門水庫大漢溪 畔,佔地約 3.8 公頃,登上鄰路河堤可遠

眺石門大壩與大漢溪的沿岸風光,公園 後方則連接知名的三坑鐵馬道,沿線風 景秀麗,是喜愛自然的旅人不容錯過的 美好旅程。

╱桃園市龍潭區三坑里堤防旁 Page ╱ 4

T RAVE ER ╱ Light 光

╱ Spring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石門水庫風景區

大漢溪,桃園的生命之流,曾湍急地越過溪谷、直指大海盡頭,如今在 大壩前聚湧,與群山依偎,形成了一潭山明水秀的景象。石門水庫匯聚 了大漢溪奔流不息的生命力,蘊生了完整的林相與豐富的生態,儼然是 一座大自然的寶庫,對旅人而言,更是一處薈萃山水的勝地。 偌大的園區內擁有許多景點,包括大壩、溢洪道、遊湖碼頭、溪洲公園、 槭林公園、南苑生態園區等。旅客可在阿姆坪碼頭,乘著小艇在湖面暢 行;或是沿著環湖公路,眺望遠山嵂崒,若是颱風過後,亦可前往觀洪 平台,俯瞰壯觀的洩洪景象。

Page ╱ 5 龍潭旅人誌 IN LONG-TAN

園區內林相完整,入春時百花齊放,桃花、杜鵑、與山櫻爭豔,還有雪 白的桐花點綴山頭。秋季則可賞楓,園區內共有 3 千餘樹齡超過 30 歲 的青楓與槭樹,更設有專用的賞楓步道。入冬後,則是屬於梅花的季節, 將整座山點綴成一片銀白花海,令人目不暇給。

一潭清靜的石門水庫,如明鏡般映照四季,時而繽紛、時而翠綠,又隨 秋意轉紅,四季的花香沁入了旅人鼻息,美如鏡花水月,難以忘懷。

╱桃園市大溪區復興里環湖路1號

╱ 6

T RAVE ER
Page

拾萃,一啜茶山綻放的黝綠 雲雨潤養 三水茗園

進入龍潭大北坑,越往山的深處,山路越顯迂迴,三水茗園即位 於山腰一隅坡地上,山路兩側是一叢叢順著山坡生長的茶樹,如

一匹黛青色的緞布披覆在山陵上,丘壑上的涼亭為茶園添上淡然

Page ╱ 7 龍潭旅人誌 IN LONG-TAN

╱Aroma

的古韻,儼然塵世外的一處秘境。眼前景象,是只屬於茶鄉特有的純樸映像。

日治時期,龍潭便是台灣茶葉的主要產地,台地地形與獨特的紅土地質使龍潭成為茶 樹種植的極佳環境,素以盛產東方美人茶而聞名。在龍潭悠遠的採茶歷史當中,三水 茗園是其中少數仍傳承百年的老字號,更是知名茶飲「統一茶裏王」的合作夥伴。茶 園現也開放觀光,園內設有多道茶知識解說牌,可讓旅客進一步認識茶文化,亦可親 身體驗「一心二葉」的採茶方式,勞動後的佳茗,倍加清香潤喉。

雲嵐雨霧滋養的山陵上,嫩綠的香葉在陽光下燦放,茶香彷彿在空氣中瀰漫,旅人緩

緩沈浸在清新的風韻中,沈澱了壓力,蘊發了暢懷,人生回甘,甘醇韻味常駐心頭。

╱桃園市龍潭區三水村大北坑7鄰21號

Page ╱ 8

╱Dream

沿著龍潭楊銅路而上,眼前山路蜿蜒,旅人的 足跡伴隨著日落的軌跡前行,眼界從地平線拉 升至山稜線,時序亦從白晝駛向黑夜。峰迴路 轉後,乳姑山已然入夜。

乳姑山海拔高約 390 公尺,沿途上有許多餐 廳,不過醉翁之意不在酒,圖的是將這片夜空 盡收眼底。旅客可以選擇在楊銅路上的餐廳用 餐與觀景,絢爛夜色搭配美酒佳餚尤為迷醉。

今夜,在看得見星空的山丘上 乳姑山的夜與夢
IN LONG-TAN 龍潭旅人誌 Page ╱ 9

當天候清朗、天空澄澈之時,清晰可見天地 間的界線。天上的惑星不畏光害、兀自明滅, 城市邊境彷彿渲染上夜空的藍與灰,與地上 交織的萬千燈火蔓延至大地盡頭。點點燈火

逐著對盆地都會的想望,遙遙追趕至聳入天 際的台北 101 。

夜景牽動著旅人的愁思、戀人的愛慕,據說

乳姑山也是著名的許願地,吸引許多愛侶在

此立下誓言,願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不論 誓言是否恆遠,賞夜的人們仍盼望自天際劃 過的火光墜落,然後在城市燈火斑斕處碰撞 出花火,懷著美好而未知的希望,為今晚留 下最美的記憶。

╱桃園市龍潭區楊銅路 2 段

T RAVE ER
10
Page ╱

╱Taste

茶山行 探索茶的另一種可能

說起茶道,你心裡所浮現的,是廟口榕樹下的那張原木泡 茶桌?或是那繁雜拘謹的日本茶藝?走訪一趟茶山行,也 許能夠更新你心裡對茶的印象。

桃園龍潭是北台灣最大的茶區,茶山行座落在此,再適合 也不過。茶山行的女主人 Jany 從小在茶葉中長大,對茶的 樣貌有自己的一套見解。「每種茶都有屬於自己的樣子」, 她說。有些茶層次豐富、有些茶甜味明顯;有些茶適合搭 配甜點、有些茶則適合搭配紅肉 。每種茶都有不一樣的 樣子,不一樣的故事,如人一般。但相較於遍地開花的咖 啡館,「喝茶」這件事似乎卻總和老舊過時掛鉤在一起。

「台灣是全世界茶葉最棒的產區,但現在年輕人卻越來越 不喝茶了。」因為有這樣的感嘆,她選擇落腳龍潭,用自 己的方式,讓大家認識茶道。

「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對美的理解也都不同。」她解釋。 所以在茶山行,茶道始於認識茶葉的生產過程與它們不同 的個性。「認識茶葉的個性,就會瞭解哪種杯子、哪種食 物最適合它。」她期待學員們能夠透過這樣的過程,從中 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品茶方式。她屏棄了繁雜龐多的茶器, 不炫技、不被繁瑣的技巧與規則所限制。用最簡單的器具、 最舒服的方式享受茶,這就是 Jany 的茶道哲學。

採訪撰稿|劉韶瑜 攝影|簡鴻宇 Page ╱ 11 龍潭旅人誌 IN LONG-TAN
T RAVE ER Page ╱ 12

╱Taste

Page ╱ 13 龍潭旅人誌 IN
LONG-TAN

「茶葉並不嚴肅。」 Jany 一邊說,一邊為我們示範沏一碗

映月紅茶。映月是野生高山紅茶,口味相當單純,但卻可 以在這種單純的風味之中,感受到一股自然的氣息。久泡 也並不苦澀的特性適合使用碗泡法,大碗口不僅能夠欣賞 茶葉在碗中舒展的姿態,同時也可以加入自己喜歡的香草 植物,感受如同調酒一般的樂趣與風味。「這樣泡茶,凝 聚力很好。大家互相傳遞茶杓,讓喝茶變成放鬆、好玩的 事情。」

Jany 相信茶可以更生活化、更輕鬆,所以她不僅教授茶道 知識,更試著為茶增添更多可能。映月、日出、小徑、恬 然。這些是 Jany 為茶葉所賦予的名字。透過這些意象化的 字詞,你彷彿可以看見陽光灑落在茶樹上、或是茶農穿過 曲折小徑,走向茶樹時的樣子。她也細心的附上對每一款 茶品風味的描述、烘焙度、以及所適合搭配的餐食甜點。 讓茶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讓品茶成為如喝咖啡一般的日 常,這是 Jany 希望能夠達到的目標。也因此,茶山行除了 是品茶、試茶的空間,更提供了手作甜點,讓來訪的客人 能夠品味以茶佐食的美好。

雖是以茶為主體,Jany 親手製作的手工甜點卻著實令人驚 艷。一般傳統品茶多以糕點配茶,但茶山行依照每支茶品 獨特的個性,在不同時令季節推出可供搭配的茶點,讓茶 品有了更豐富有趣的變化。如以蛋白霜為基底,配上現打 鮮奶油與新鮮水果的 pavlova,Jany 為我們搭配了口感清 甜單純的映月紅茶;而帶著蜜甜氣息的冷萃浮塵子,則是 搭配上覆盆子奶酥塔佐莓果香緹,微微酸甜的口感,正適 合炎熱的夏日。

走訪茶山行,不僅滿載茶香與知識,我們更在 Jany 身上看 見了作為一個實踐家的特質。她對茶、對生活、對美學都 有自己的執著,她腦海中似乎對於自己想要的生活有著清 晰的輪廓,所以從選茶、命名到產品包裝設計,她都不假 外求,就連品茶空間裡的木作燈具,她也堅持要使用傳統 的榫接方法。茶山行,就是她心中夢想的具現化。以澄澈 的茶湯作為透鏡,我們能夠看見 Jany 凝鍊在每一片茶葉中 的人生哲學。「品味」乃是始自味覺,而在茶盞中舒展的, 不僅只是茶葉,更是生活真味。

T RAVE ER
Page ╱ 14

打開書,在這裡多待一會兒 烏樹林before民宿

採訪撰稿|劉韶瑜 攝影|簡鴻宇

帶著尖角造型的建築,如山稜般座落在稻田之間,黃澄澄的 外觀彷彿象徵著一季豐收,這就是烏樹林 before,一間田園 風光裡的民宿。

走進烏樹林 before,迎面而來的是綿延整個牆面的各類書籍 與啤酒。烏樹林 before 結合了民宿、獨立書店、啤酒屋, 成為如同藝文沙龍般絕無僅有的一番天地。民宿主人 Danny 愛看書,也愛分享書。「我希望來這裡留宿的客人,都可以 挑本書帶回房間,多給自己一些閱讀的時間」他這樣說。

Page ╱ 15 龍潭旅人誌 IN LONG-TAN

瀏覽牆上的書籍,可以發現 Danny 挑書的眼光相當廣泛。

小說、詩集、童書繪本,甚至是漫畫,都羅列在牆上。滿 牆的書,幾乎全是他自己看過的、自己喜歡的書。

Danny 也喜歡啤酒,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啤酒收藏家。他認 為書就是要配酒,頗有魏晉雅士那種對酒當歌的意味。他 愛啤酒,更愛聊啤酒。聊起啤酒時,他好像打開了某個開 關似的,眼睛驀地閃亮了起來。他熱情地選了幾支啤酒讓 我們品嚐,「試試看,可以嚐出淡淡的芒果香味」,Danny 一邊俐落地倒酒入杯,一邊向我們分享這些啤酒的來歷,

如數家珍。我們品嚐了一款採用台灣芒果的啤酒,不像一 般水果啤酒帶著膩人的人工香料甜味,而是帶著淺苦悠遠 的芒果香氣,極為適合夏天。他說,這款啤酒是來自於一 位德國釀酒師,落腳在龍潭自行釀造的。「這個世界上有 太多好喝的酒了。我的願望是喝遍全世界的啤酒。」Danny 這樣說,所以他同一款酒從不重複進貨。這也意味著和每 一款酒的相遇,都是僅有的一次。「下一次再來,這裡的 酒就都換過一輪了。」Danny 指著滿牆的啤酒,這樣對我

們說。因為一期一會,所以更能珍惜每一款風味樣貌的酒。 這也許也是 Danny 對生活的一種體悟吧。 Page

T RAVE ER
╱ 16

╱Relax

從一樓延伸至二樓的書櫃引領我們走入二樓。開放式的大廚房與幾張桌椅, 是平時房客用早餐的地方,更是房客能夠在這裡開瓶啤酒、選本書,享受文

字與酒帶來的寧靜的閱讀區。當然,如果你想,Danny 也很歡迎房客隨時使

用廚房在這裡準備一頓自製的晚餐。進入三樓,則是房間的所在地。這裡的 每個房間都各不相同,唯二相同的是都引進了大片日光,以及都很美麗。烏

樹林 before 將房間本身與四周的田園景致相結合,所以在這裡,你可以奢侈

地在晨光中醒來,一邊伸懶腰,一邊望向落地窗外的大片綠野。有些房型甚

至擁有落地窗前的浴缸,讓你在滿天星光中洗去旅行的風塵。

Page ╱ 17
IN
龍潭旅人誌
LONG-TAN

烏樹林 before 在房間的命名上也很有意思。 Danny 採用了 不同的文學類型來為房間命名,包括了生活風格、原民文 學、小說文學、旅遊文學等等。不過房型和命名之間一點 關係也沒有,只是以他自己喜歡的文學類型來命名,很率 性,就和他的個性一樣。

Danny 自己就住在這間民宿裡,讓這間民宿不像是那些商 業氣息濃厚的飯店型民宿,而更多了一點人味。他爽朗、 熱情、任性而為的個性,組成了烏樹林 before 的基調,而 也許就是這樣的氣味,吸引了更多懷抱著相同個性的客人 前來。常有住過的客人喜歡上這裡獨特的味道,遂再介紹

給自己的朋友。Danny 喜歡和來訪的客人聊書、聊啤酒, 互相交換彼此的故事。在這裡住一晚,享受獨特的啤酒、 讀幾本民宿主人特選的書,沾染上一點彼此的人生氣味, 然後帶著不一樣的故事繼續前行,我想這或許正是「民宿」 的初衷。

好書、好酒與好環境孕育出來的烏樹林 before,體現了民 宿主人 Danny 對於生活樣貌的一種想像。Danny 將酒與書、

田園與生活融合,將心靈與自然和諧於一體,其中的雅緻 與況味,該要親自走訪一趟烏樹林 before,或許才能參透 其一二。

T RAVE ER Page ╱ 18

採訪撰稿|劉韶瑜 攝影|簡鴻宇 奇形木頭,轉化成各件饒富寓意的藝品,開闢出他,卻能夠跳脫傳統木雕的限制,將各個腐朽的機緣下開始無師自通進行創作。非科班出身的店,退休後開始蒐集漂流木與廢棄木材,偶然的楊振,龍潭人,本名楊連振,原在龍潭經營麵包 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

穿過長長的滿園綠意,成排的桂花樹下,有貓咪 悠閒地瞇著眼睛曬太陽。幾座漂流木雕塑安放在 園中,在陽光下顯得生氣勃勃,這裡就是木雕藝 術家楊振的工作室。

對楊振來說,漂流木不僅只是一種材料,同時本 身即是不言自明的藝術。「大自然本就有自己的 精彩,我只是把它呈現出來」他說。楊振並非藝 術科班出生,但一次散步的偶然間發現了漂流木 的美,也從此開啟了他的藝術之路。

╱Crafts

素人雕刻家

楊振

聆聽自然的傳唱
專訪木雕藝術家楊振
Page
╱ 19
龍潭旅人誌 IN LONG-TAN

楊振以石、木等大自然元素來進行創作,作品中能夠見到 他對自然的尊重。不做過多的矯飾,他盡可能地保留下木 頭原始的樣貌。藝術來自於天地自然生成,不應強求,更 該順應自然,這種近乎老莊的思想讓他的作品更接近自 然,表現出了原始的生命力。在動手創作之前,楊振會先 想像作品的樣子,順著木質材料的原始紋路與樣態,為木 頭進行修整。因為不想做過多的鑿飾,楊振不使用一般木 雕藝術家慣用的雕刻刀,而是以砂輪機,在不破壞原始材 料下,呈現出漂流木最質樸的風味。

T RAVE ER
20
Page ╱

對楊振而言,歪曲的漂流木是美的、無華的圓石 是美的、被蛀蝕的木頭也是美的。「白蟻啃食木 頭後,留下了最堅硬的部分,也呈現出木頭最 精彩的樣子」他指著木頭這樣說。因為非科班出 生,他的作品由主題、素材、至手法都是由本心 出發,有著極高的生命力與原創性。作品《禪》 中,楊振以天地自然生成的朽木,加上簡單的幾

Page ╱ 21 龍潭旅人誌 IN LONG-TAN

筆寫意刀法,在木中活靈活現脫出一位斂眉端坐

的菩薩。天地讓原木殘朽斑駁,但也就因此而呈

現出了自然而生的精彩,這就是楊振的藝術觀。

順於自然、無為而無不為不僅是楊振的藝術哲

學,同時也是他的生活歷練與看待人生的方式。

他不看電視、不上網,把自己保持在最初的狀

╱Crafts

態。他的工作室坐落龍潭郊區,放眼望去皆是大 片自然風光,無論整理庭園、種植樹苗、搭建涼 亭,他也都親力親為,為自己佈建了一座屬於原 生藝術的世外桃源。在此,楊振將對自然的理解 融入其創作中,學習自然、尊重自然,進而找出 人和自然和諧共生的意義,並將對藝術的熱愛與 執著匯集在創作之中,展現出率真的自然之美。

T RAVE ER
Page ╱ 22

╱Artistry

誠泰大院隱身龍潭渴望園區這個夢想般的居住勝地。不僅空氣純淨,群 山簇擁,山嵐中更瀰漫茶香的醇味,在這片與自然共生的土地之中,我 們即將探訪的是一座與自然互相輝映的建築。

一進門,便有一株姿態如伸手相迎的迎客松在門前迎接,這株挺拔的松 價值不斐,足見建築者在園藝上的用心與造詣。大院裡,植栽滿佈,綠 意盎然,花草樹木依照自然法則生長,它們不只是點綴建築的元素,更 能體現季節迭代的規律,初春的嫩幼綠芽、盛夏的濃密綠蔭、秋的楓紅 與寒冬枯木,一棟建築的四季之美,祇有綠意能如斯呈現,頗有賦歸山 林的縹緲意境。

誠泰大院 ╱
Page ╱ 23 龍潭旅人誌 IN LONG-TAN

淡如止水的建築美學

誠泰大院的建築語彙猶如回到最純粹的本質,外觀如筆墨 不沾的紙質原色,真石雕砌的紋理渾實而深厚,極簡、雅 淨、素白,彷彿止水,靜定自如。大隱於心的建築美學, 謙沖地隱身在建築體之後,沈潛而不動聲色,蘊藏主體精 神與細部美感。幽潛其中的東方美學意識, 隐 藏不露,藏

諸於内。在家的方寸之間,感受山林寂靜,領會心境澄澈, 不自覺與自然萬物性靈契合。

以禪意構築日式庭園

在歐美,庭院講究「形」,大抵左右對稱,有時甚至流於 浮誇,誠泰大院重視的是氛圍,一種寧靜致遠的內在感受, 以日式禪機構築的庭園,融合翠松、砂礫、石燈等元素, 呈現空間中所體驗到的自然,一草一木皆涵養靈性,創造 冥想和沉思的環境,天地的朦朧之美、禪意的隱微之玄, 莫不萬千絲縷化作一池明鏡,融於一心。這是一座屬於內 心的庭園。

Page ╱ 24

T RAVE ER

打造與自然共生的場域

誠泰大院考量人與自然的關係,將人從密閉的建築中解放出來, 重新找回生活的本質。1:5 的建築比例,打破一般人將容積、建 蔽率蓋滿的利益考量,以留白的概念,虛位以應萬物,保留大 地的餘韻,讓樹木、天空、綠地充盈生活,真正的完滿即是一 個與自然共生的場域,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畢竟,建築雖是這 片土地的主角,卻不是主人。

Page ╱ 25 龍潭旅人誌 IN LONG-TAN

讓建築回到居住本來的樣子

室內空間與自然連成一體,納入庭院綠意與周圍生態,體現建築大 師洛伊萊特所說「建築空間是會呼吸的藝術」概念,重新將落葉、 微風、光線、空氣、鳥叫、蟬鳴找回生活,讓芬多精、負離子盡

情在家中悠轉,讓居所回歸自然的懷抱,以更開闊的角度,把空 間留給自然,不論室內室外,一樣的光、風、溫度,內外交相映, 以最自然的生活步調,讓建築回到居住本來的樣子。

入夜的誠泰大院, 建築之美在絢爛燈火下越夜越明,所謂百聞 不如一見,見識過才知曾經滄海難為水,這樣的生活就像在龍 潭茶鄉啜飲佳茗,將悠然的山居歲月綿長入喉。

T RAVE ER
Page
26

見山,與山初逢的驚艷

識山,感知季節的流變

忘山,靜泊如歌的歲月

誠泰大院˙三期大作「大院山」

一山又一山,再現人生層峰境界

A mountain seen is a mountain being.

美國作家梭羅,大自然的信徒。 漫步於瓦楚塞特山時,

他體會了看山是山的直觀哲學。

A mountain seen remains a mountain being.

大院山˙森氧淬釀9席名墅, 誠泰大院一山又一山完美匠作, 給您層峰品味的山居歲月。

A mountain seen is a mountain being. 田園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輞川山中別墅。 他的詩與畫,展現了寄情四季山水的人生逸樂。

品味獨墅/層峰山景/森濤後苑/望山露台/真工精砌

又一山

里程數,是您享受生活的里程碑

座落於龍潭渴望園區,為著名的別墅生活區,區內環境單 純、綠覆充沛、居住水平高,龍潭第二交流道完工後,3 分

鐘便可直上國道 3 號,為北台灣距交流道最近的別墅社區。

在這,快慢由你掌握,生活動靜皆宜,你只需將最好的時 間留給自己。

近諾瓦小學,名門子弟的杏壇搖籃

鄰近知名的諾瓦小學,該校採取森林小學教,捨棄一 般制式教材,讓孩子的學習不受學科與書本的限制, 並透過體驗式的教學讓孩子的創意與想像盡情揮灑! 特別的教學方式吸引了無數菁英家庭的父母前來,成為區 內最著名的貴族學校。

情境示意 現場實景 現場實景

誠泰大院 三期大作

NINE PEAKS VILLA

桃園豪宅最高峰,唯一齊名仰德名門、華城名墅

日式簡約風格,

形塑大巧若拙的樸厚建築

用謙卑的心情面對土地是誠泰大院一向堅持的美學,為了與自然互相呼應,

大院山不強求浮誇崗石與繁複飾件,整體設計延續低調人文的豪宅形象,將 自然的風韻、建築的禪意盡收在家的方寸之內。

你有多久 沒聽見自然的心跳 ?

山的時區裡,沒有時差、節奏卻迥然不同,

晴天,看浮雲掠過山嶺 ; 雨天,聽流水滴落屋簷。

清晨,不再是鬧鐘聲響 ; 夜晚,不再是霓虹閃爍。

唯有山,能讓身心 真正地安頓。

104-110 坪.永恆山景.獨門獨院.和風精工 誠泰大院 3 期‧前院停車‧獨棟山景 VILLA ‧精釀 9 席 龍潭渴望園區 渴望一路 03 4071919

投資興建/廣昱建設 建照號碼/(106)桃市都建執照字第會龍00070號 廣告表現/弓長桑企劃

山景依舊 墅不等候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