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隆同庄第22期

Page 1

Open Green

公私協力推動

打開綠生活

大同社大奠基於長期校務發展的豐碩成果,本年特色發展執行成果,持續深化辦學特色,並透過結合臺北市都市更新處主辦的「打開綠生活 」,串聯社區共學社群,以審議民主、參與式預算設計精神以由下而上方式,醞釀都市再生共識,讓本校成為「人文環境永續」及是一個具 有實驗精神的生活空間改造基地。 本校本年辦理「Open Green打開綠生活」相關系列工作坊等活動,藉由「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精神,邀請社區民眾及社群團體加入本校 創意改造的在地行動,進而達成「由下而上」自主改善生活環境、經營社區內閒置空間,落實建置綠生活空間,營造大同好生活。

大隆同庄 校址:臺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7-1號

22期

TEL:02-2555-6008 FAX:02-2556-019 7 http://www.datong.org.tw

臺北好田 大同社大獲頒田園城市獎

在地行動全球思維

大同社大發展

大同社大於本年參與公共活動或議題之情況,秉持本校「大同、博愛」 核心精神,推動終身學習,發揚志願服務情操,以「打開公共領域,培 養公民意識,建構公民社會」,進而期許本校成為「注重資源整合、融 入設計思維」之具有在地行動全球思維的公私部門對話學習平台。 本年本校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等公共性議題,聚焦於社區永 續發展與地方創生等目標,推動例如:深耕文化、生態環保、公衛教育、 社區防災、健康安全、田園城市、食農教育、高齡友善、性別平等及弱 勢關懷等社區人才培力課程、講座、工作坊及公共論壇等活動,以鼓勵 社大師生藉由連結在地特色,進行在地行動實踐,參與社區公共議題活 動,達成提升在地認同,增進公民意識,落實社區人才與志工培力等相 關工作推動,以回應在地需求,解決改善社區問題,提升社區環境與生 活品質,實踐厚植公民社會之願景目標。

大同文化學習生活圈

形塑

大同社大賡續推動「大同學」,強化終身學習推動,以建構「大同文化學習生活圈」的新能量。本年持續透過充實大同地方知識學體系課程 建構,結合實體與線上的混成教學模式,強化運用數位學習,辦理走讀社區、講座、工作坊、公共論壇及研討會等,發展在地課程活動的創 新;深化大同地方知識學網路學習平台,創新「大同文藝復興風華再現」之文創設計與美感教育、推廣「大同田園好生活」之食農食安與環 境教育及「社會關懷與志願學群」之多元化志工人才培力等課程開設,並緊扣「在地連結,人才培力,志願服務」等面向,賡續以三大主軸 :「健康生活、環境永續、深耕服務」,營造「生活」、「生態」、「生產」之三生一體的大同文化學習生活圈,培育民眾具備「自主互動 、利他共好」的志願服務精神,進而以「共學、共享、共好」形塑學習型社區,提升公民意識,激發在地認同,增進公民素養,進而厚植實 踐「公民社會」、「志工社會」等目標,讓民眾以多元自主、行動實踐,增進「多元文化」認知素養,達成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進而 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弱勢族群關懷,形塑地球公民尊重多元、愛護自然、珍愛生命、珍惜資源之在地人文關懷精神,實踐公民社會建立,以 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達成環境生態永續、文化資產保存、社區永續發展與地方創生等願景目標。

大同社大至今已連續3年獲得臺北市政府工務局頒發「田園城市建置成 果佳作獎」,成為全臺北市唯一獲得此殊榮的學校。 本年透過主題為「8年養成。臺北好田」的成果發表會,與臺北市獲獎 的鄰里辦公室、非營利組織等,進行分享「好的食物(Good Food)」、 「健康的土地(Healthy Land)」及「快樂的市民(Happy Citizen)」的理 念推動過程,落實本校長期推動田園城市政策的目標,進而鼓勵田園 城市的愛好者協力合作,以在地行動連結國際思維,回應全球氣候變 遷議題,透過社區閒置空間,進行農業耕種,增加城市綠據點或綠屋 頂,進而發展農業微型企業,提升就業創業機會,打造生態環境與友 善農耕美好的未來想像藍圖。

活力大同師生參與校內外公共活動議題

本年大同社大師生參與校內外公共 活動或議題例如:走讀茶文化社區 人才培力、世界地球日-打造零廢綠 色新生活、節能推廣社區人才培力 、社區防疫一起來、台北當代藝術 館導覽志工培力、長期照護中心訪 視關懷、大橋頭米食文化節導覽志 工人才培訓等,透過在地人文、環 境及在地特色產業的體驗、實作及 探索,讓民眾重新思考在地特色產 業、社區永續、地方創生等之未來 創新發展;透過強化社區公衛教育及 防疫新生活運動,讓民眾增進健康 自主管理知識與技能,同時深化民 眾認識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熱島 效應所帶來的危害,進而聚焦生活 周遭環境空間與在地特色產業之互 動鏈結關係,以提升人與生活環境 的溝通對話,進而覺察環境生活空 間的相關問題之改善,促進追求人 與環境回歸平衡,達成身心靈健康 及幸福宜居城市之永續發展目標。

公民實踐大同社大社團參與校內外公共事務情形 【多元學習】 111.9.2越在地越國際,透過公私協 力,辦理臺北城市博覽會,讓城市 文化的推展,傳承創新【文化綠化 大同區、國際永續臺北城】。

【審議民主】 111.9.1推動大同區參與式預算提案 票選活動,讓民眾親身參與社區公 共議題,以落實推動「開放政府、 全民參與」理念。

【社區關懷】 111.07.05結合社區關懷據點,辦理 社區義剪志工培力,進行社區弱勢 關懷、友善高齡及新住民義剪志工 培力。


大同綠生活邁向田園未來城市

社區節能推廣為地球永續發展努力扎根法治教育培養公平正義公民社會

打造

行動實踐

大同社大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公私協力「打造臺北市成為綠 色、低碳、永續」之田園未來城市。本年透過辦理跨領域、多元的課程及工 作坊活動,鼓勵民眾結合多元耕種模式,改變生活空間以拉近社區營造與都 市再生的工作推動,進而將永續目標的觀點和空間做更整體性的營造,以建 置社區綠生活圈,打造大同綠生活。

大同社大透過辦理社區節能推廣系列課程活動,以提升公民環境素養 ,讓學習者能深入認識居家節能時大手法報你知以及減碳、 認識碳標 籤、碳足跡等,並藉由環保節能影片分享,以融入居家生活之食衣住 行,實踐做綠生活引導思考,活動進行中除了對學員已力行部分做肯 定頒送禮物,也特別對認識碳標籤、碳足跡做加強說明,積極鼓勵大 家節能減碳,加強環境素養為地球永續發展努力。

本校長期推動田園城市政策,除了結合大同區公所、鄰里辦公室、NGO組 織等,並鼓勵社大師生透過各式各樣的閒置空間,進行田園城市基地建置。 同時也透過在地微型的社區行動與實驗方式,引動民眾、在地學校及協力團 體組織等,共同進行改造社區公共環境,建置食農與環境教育的耕種基地, 以達符應國際田園城市及在地化的「地方創生」(Place Making)發展目標 等。 本年賡續以辦理相關課程及活動等,積極推動教育局小田園教育計畫,增進 社區民眾對「小田園食農教育」之體驗學習,及對食育、農耕的知能與技能 。同時持續透過課程活動,結合運用校園或社區閒置空間,進行串聯社區鄰 里、NGO及專業社群組織等,以友善環境之農耕方式,鼓勵社大學員、社 區民眾、以及社區團體成員等踴躍參加,實際參與農事操作與學習,以達進 行社區農耕技術人才培力。 為因應疫情不確定性,藉由結合混成學習(blending Learning)、網路影片 及數位學習,推動田園城市社區人才培力,提升民眾深入認識從產地到餐桌 的農業生產歷程,進而瞭解食農教育、農業生產、健康飲食及不施農藥之友 善環境工作推動的重要性。同時能將所種植生產的農耕作物與社區高齡、獨 居長者等,進行社區關懷服務與交流分享的使用,落實大同社大田園城市政 策推動的發展目標,營造永續低碳大同,並讓臺北成為宜居永續的幸福城市 ,進而邁向田園未來城市之發展願景。

課程活動進行中將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近年來落實節能減碳宣導活 動圖片與數據做分享說明,如:臺北市2050淨零行動白皮書接軌國際, 2015臺北市社區節能改造補助申請啟動,2022 臺北市零碳標竿獎等成 果,讓社區民眾認識了解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的前瞻與用心。 同時也將2022世界地球日- 投資我們的星球,2022 臺灣地球日- 52項綠 行動等議題進行詳細說明與討論,增進社區民眾的國際新知,同時也 讓學員經由實作學習手作創意綠美化作品,如楓香種子吊飾- 路路通, 意喻萬事亨通,鼓勵大家行動實踐隨時做環保。

大同地方知識學研討會議

辦理

大同社大本年結合司法院辦理「司法人文」系列講座活動,推動法律 作為一種人文及一種生活態度的文化氣氛,讓法治教育扎根社區,培 養民眾成為具有公平正義之核心價值的世界公民;結合十二年國教課綱 ,融入法治教育的基本理念推動,以培育現代公民之法律素養,實踐 公平正義理念,認識法律與法治的精神意義,增進理解人權保障之憲 法規範與原則,促進民眾對法律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等,並透過法律與 法治知能的增進,培養民眾具備正確法律知識及建立積極的守法態度 ,以降低並預防社區犯罪的產生,藉由日常生活實踐知法守法的價值 與行為,及以公私協力結合家庭、學校及社會,進行全面推動法治教 育,使法治教育工作推動向下扎根,奠定現代公民社會之法治正確觀 念。 同時本年藉由辦理「司法人文」系列講座活動,進行探討網路世代的 崛起社會發展更日趨多元,詐騙犯罪手法也日益翻新,因此為提升民

本校結合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辦理社區節能推廣活動,特別以節能 減碳你我他做為主題講座,讓參與講座的社區民眾,能從實際生活的 角度融入節能減碳的行動學習,進而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做環保,並從 你我他做起,每人每日一個「綠」行動,一起練習對地球更好、讓世 界更加美好的綠色生活!

健康友善幸福大同深化社會關懷與志願特色學群 大同社大為因應臺灣邁向超高齡社會的未來,期以健康促進在地安養,讓長者活躍、健康與快樂的老化。本年透過融入設計思維,實踐在地關懷 的創新與傳承,透過結合社區關懷據點,與衛生局、大同健康中心、馬偕醫學院與臺大醫學院等合作,透過資源整合服務大同區的高齡者,落實 社區關懷服務等工作推動。 本年藉由跨領域的相關課程活動,結合資訊科技發展與健康照護運用,在健康管理、長期照顧與醫療管理各層面的基礎概念上,辦理多元化的社 區培力課程、講座及工作坊等活動,帶領高齡者進入智慧健康照護與宜居環境應用,並融入智慧社區、健康促進與宜居永續等議題面向,以循序 漸進的方式,介紹智慧科技的發展、應用與挑戰,讓高齡者增進提升相關知識及技能,同時結合在地照護服務場域與社區實作,讓高齡者了解健 康照護與科技領域最新的觀念與實務應用,進而營造健康、友善、幸福大同。 大同社大本年藉由鏈結衛生局、大同區公所等公私部門資源,進行社區資源盤點,並透過跨域整合,如結合大同區的迪化商圈為示範點,規劃街 道與巷弄間的串聯網絡,為大同區打造更適合高齡長者的生活環境,以營造大同區「安心、放心、珍心、包容心、體貼心」的瑞智友善環境。同 時透過「看、問、留、撥」的社區培力課程、講座、工作坊等活動,培育社區民眾「看到」疑似失智症患者,就主動關心「詢問」對方的去處, 並將其「留住」及協助「撥電話」或報警、聯繫家屬發揮愛心,以提供失智症者的在地協助與支援,讓失智症者在熟悉友善環境中安心與安全的 生活。 同時本校持續為因應COVID-19疫情的不確定性,透過作為社區防疫第一線的在地行動者,以社區民眾的生活角度做出發,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 標SDGs,進行規劃跨領域,融入精進社區防疫與公衛教育之公共議題,藉由資源整合,結合鄰里辦公室、社區網絡組織等,加強進行關心高齡者 及弱勢族群在疫情衝擊下的身心靈健康,例如:大同社大結合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共學社群,持續進行以電話關懷、諮詢服務等方式,關心社區高 齡及獨居長者的社區關懷服務工作推動;鼓勵社區長者能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或運用數位科技以進行自主學習,提升人我與社區進行互動,增進 健康促進社會參與等功能,如避免自我孤立、減緩身體功能退化、增廣社交、貢獻自我與服務他人,並藉由自主運動、手藝學習,與社會對話、 溝通,讓高齡者能安心的在社區內生活與學習,並藉由強化辦理「社區關懷服務志工人才培力」等課程、講座及工作坊等活動,進行培育社區高 齡關懷志工人才,以協助深化公衛教育及社區防疫、社區關懷等工作推動。同時本年也持續藉由辦理「大同公衛志工人才培力」,深化志願服務 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社區志工人才培力,以鼓勵社大師生及民眾,參與社區公衛教育推動與宣導,進而協助社區推動防疫新生活,及深化推動本校 之社會關懷與志願學群,形塑學習型社區,以建立大同社大優質辦學品牌,進而達成營造安全韌性、健康永續、高齡友善之幸福大同。

眾認識法治教育,增進犯罪預防,並培育知法守法及有所節制與包容 力的現代公民,進而打造一個安全法治及尊重人權的「大同好生活」 家園,以厚植建構具有「公平正義」核心價值的公民社會。

國際共學組織培育在地行動世界公民

鏈結

本校面對疫情不確定性,本年賡續透過師工學組織共學機制,精進建構學習型組織的新能量,以透 過在地行動的終身學習,深化與國際學習型城市網路組織鏈結,辦理相關線上國際視訊會議等活動 ,藉由線上會議,分享本校以公私協力,深耕社區統整社區資源,並透過社區溝通與對話,提升公 民意識,激發在地認同,喚起民眾對人文環境、河川海洋的認識與保護。同時並經由視訊會議分享 本校辦理公民參與式預算等課程活動,提升公民關注氣候變遷議題,以採取在地行動面對海洋生態 污染破壞等問題,進而理性反思應如何減少對河流區域的汙染,以改善復育河岸生態環境,減少防 止環境破壞所引發的危害,以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保育海洋資源等行動方案策略,促進提升具 有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的在地行動,並將「永續發展」從理想的觀點,翻轉成為一個地球村公 民所應共同追求的實際目標,以創造「無國界學習生態」系統之跨議題、跨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透過線上國際會議,將大同社大推動社區終身學習之策略與經驗成果,與國際專家學者進行討論 與交流分享,同時將大同社大近二十餘年來,長期為市民提供就近、方便及安全的終身學習機會, 發揮促進社區學習發展及全民參與實踐的作用,達成提升市民時時可學習,處處可學習及快樂學習 的機會,讓國際專家學者能與大同社大進行「共學、共享、共好」之交流互動,以形塑大同社大為 「具有世界觀的在地學堂」,進而培育在地行動全球思維的世界公民。

大同社大成立於民國九十年,期 許打造一所「具有世界觀的在地 學堂」,以深耕在地文化,落實 「文化綠化大同區、國際永續臺 北城」的終極目標,並進一步成 為公私部門、專家學者與市民等 各界對話的學習平台;持續以在 地行動全球思維,呼應國際學習 型城市之終身學習潮流,結合本 校以社區為學習本位及長期累積 的校務推動經驗與成果,引導市 民藉由養成持續終身學習,並以 社大「做中學、反思」精神,發 展出「和諧共融、尊重多元、關 懷服務」等價值觀,進而參與社 區公共事務,實踐關懷服務;透過 社大課程導入社區培力、社區營 造、社區陪伴與社區關懷的行動 實踐過程中,梳理以實務為導向 的地方知識,創新發展具系統性 的大同地方知識學體系課程,以 強化與在地的實際連結,讓市民 藉由社大各類在地課程、講座、 公共論壇及工作坊等多元的終身 學習課程活動中,凝聚社區公共 意識,培育公民素養,厚植公民 社會,逐步轉化由個人學習效益 自利性與公共利益做連結,提升 在地認同,並以透過溝通對話參 與社區總體營造,進而培育【於 愛中互動,於感恩中連結】的志 願服務情操,共同攜手回應社區 需求,改善解決社區問題,促進 社區永續發展,讓文化大同、永 續大同、共創大同之風華再現。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