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冊
中文期刊論文撰寫 與投稿實務
認識期刊論文寫作和投稿過程中的常見要點與操作技藝
第三冊
中文期刊論文撰寫 與投稿實務
認識期刊論文寫作和投稿過程中的常見要點與操作技藝
現今是一個強調學術出版的時代,學界流傳著一
句警語「出版或是消失?」(publish or perish?),
這句話提示著學界成員面臨到的投稿和出版壓力。對
於研究生、剛畢業的新科博士、或已有專職工作的學 術工作者來說,如何將自己進行的研究寫成正式的學 術著作發表,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兢兢業業的一部 分。
常見的學術著作包含:研討會論文、期刊論文、
專書論文、專書等形式,其中又以期刊論文作為研究 者常書寫的學術著作形式。期刊論文的特色在於,審
查過程經過客觀、標準化的程序,常在學者升等之審 查或評量時作為客觀評量的工具。
臺灣研究者寫作的期刊論文多半使用中文和英文 來進行寫作。雖然同屬於學術期刊,共享著相似的審 查流程與程序,但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存在著一些文
化與內容差異,包含字數限制、文章內容題材、讀者 期待、審查出版期程長度、審查人範圍大小等都有所 不同。
本手冊主要以中文期刊論文作為書寫對象,介紹 在撰寫和投稿中文期刊論文的過程中,面臨到的幾個
階段:
(1)養成寫作習慣
(2)規劃文章架構與寫作內容
(3)寫作和投稿的倫理
(4)選擇投稿期刊
(5)期刊審查流程
(6)文章修訂與回應審查意見
(7)接到審查意見時的心理調適
透過這七個階段的整理,本文目標在於讓有志於 撰寫和投稿中文期刊論文的研究者,能更完整認識期
刊論文寫作與投稿階段中應具備的技藝知識,並從中
進行自身的寫作規劃與心理建設。
養成寫作習慣
中文期刊論文撰寫與投稿實務
為了能順利完成論文,建立固定的寫作習慣是十 分重要的,並且需要預留足夠的時間給每一篇文章進
養成寫作習慣
行寫作。遇到沒有寫作靈感時,能夠試著從自己最有 把握的部分開始寫起,就會愈寫愈順。以下幾項要點 分享:
在寫作時,作者若先設定一個目標完成期限,也
能鞭策自己在期間內完成論文,減少拖延完成論文的 可能性。
在某些學門中, 研討會論文屬於未出版文
章,使得有些研究者會以發表研討會論文,作為自己
的寫作設定目標,以研討會設定的截稿、 發表日期為
期限,督促自己將論文如期完成。研究者還能在研討
會發表之後,收集初步意見進行修改,日後再將論文 投稿至期刊。
寫作小組則是另一些研究者會採取的寫作方式。
透過與同儕夥伴組成寫作小組,定期分享寫作進度、
討論研究成果,提供心理支持,也能運用同儕的力量 督促彼此完成寫作規劃。在完成初稿之後,部分研究
者也會請同儕或其他專家閱讀後,給予修改建議,自 己再修改論文之後才會進行投稿。
此外,在工作上,研究者常面臨到研究、教學、
服務、輔導等多重任務;在生活上,也會需要回應家
庭照顧責任,以及照料自身健康與生活平衡,容易產
生時間過於零碎的問題,不易有完整時段或心力進行
寫作和思考,這時候可採取一些方法來加以應對:
先找出自己最有效率、習慣的寫作時段,盡
量將該時段空下來,不要安排會議或課程,讓自
己在該時段中固定寫作。
(2)「番茄鐘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
中文期刊論文撰寫與投稿實務
這是一種運用零碎時間的時間管理方式,
以廚房常見的番茄造型計時器為名,每一時段
以25分鐘為單位,接著休息5分鐘。一個任務
會需要好幾個番茄時段的時間加總起來才能完
養成寫作習慣
成,但只要能把握零碎時間的運用,研究者要 從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找出固定的寫作時段,將
規劃文章架構與寫作內容
在擬定文章架構的部分, 有兩種常見的書寫模 式。一種是先擬訂出論文的整體結構,訂好各章節標
規劃文章架構與寫作內容
題,寫出段落主題句或主要論點,再逐漸填充內容組 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另一種則是主題式的寫作,從比
較有把握或是具體的部分開始書寫,例如先寫研究文
獻整理與評述,或者是先寫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再
根據研究結果寫討論的部分,最後再回過頭寫導論以
及摘要。以下說明一些寫作時可以留意的相關事項:
研究主題的發想,大致有幾個發展脈絡可參考:
從已研究過的題目去延伸
中文期刊論文撰寫與投稿實務 守成 創新
嘗試不同的研究對象或研究方法
根據主題做進一步探討
檢視主題之間的關聯性與發展
守成雖然安穩但談論內容有限,創新則可能有褒
貶不一的成果,因此可以年為期做階段式調整,先從
一個主題來擴散,慢慢深耕同時保有一點廣度。也能
向資深學者請益,或參與研討會來激發研究議題。
對作者來說,導論和摘要是兩個不容易書寫的 部分。導論需要提綱挈領地提出研究目的和動機, 帶出整篇論文的架構。摘要包含研究問題意識、研 究方法與資料、主要研究發現等內容,也是許多讀
者在過濾文獻時,判斷這篇論文與自身研究是否相 關的初步依據。
導論和摘要該如何寫得引人入勝、突顯論文的重
要性與研究意涵,相當考驗作者的寫作功力,需要反
覆地修改,並透過一次次投稿過程來練習。
文章內容關鍵在於交待「為什麼」需要做這個研 究、「為什麼」這是個重要的研究?接著才描述這個研 究是「什麼」、發現了「什麼」?
中文期刊論文撰寫與投稿實務
寫作時需注意文章結構的立體度與邏輯論證的合 理性,運用清晰簡潔的文字來提高文章的可讀性,有
些寫作建議是,在每個段落開頭適時運用疑問句或主
題句,接著以其他文句和證據來支持主題句。另外能
從期刊找一篇與自身寫作風格接近的論文來參考文章
架構,逐步練習建立屬於自己的寫作風格。
規劃文章架構與寫作內容
各個期刊規定的論文字數限制不一,作者在寫作
時也要留意目標投稿期刊的論文字數長度,投稿論文
長度建議少於字數限制,最好能事先預留字數空間,
留給之後修改階段時增刪內容使用。否則,當論文長 度超過字數限制時,作者又要花一番功夫進行刪減, 才能符合字數要求。
中文期刊論文撰寫與投稿實務
在學術研究中, 論文寫作和投稿的倫理非常重
要,因為它關係到研究者的學術聲譽、學術道德和學 術誠信。研究者需確保自己的論文在寫作和投稿的過 程中不僅具有學術價值,還應符合相關的學術倫理規
寫作和投稿的倫理
範,為學術研究的發展作出貢獻。關於論文寫作和投 稿的倫理,常見特點如下:
1.不可剽竊、抄襲
論文當以原創性觀點進行寫作,清楚掌握與正確 解讀文獻,進行嚴謹的論證,闡述清楚論文的貢獻和 重要性,禁止剽竊、 抄襲等行為。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 下,同一觀點不宜重複發表,但針對同一問題提出改 正,或從其他角度來研究而提出論點新意是可行的。
投稿期刊的論文一般是未經正式出版的論文,且 為一稿一投。期刊往往不接受已刊登,或是正在其 他學術期刊接受審查中的稿件,有些學門甚至不接
受曾以研討會論文發表的稿件,有些學門則可以接 受研討會發表後修改投稿的形式。若稿件已向某期
刊投稿,除非被拒絕或撤稿,否則作者不能同時投 稿至其他期刊。
3. 避免透露作者身分
為了維護匿名審查的原則,有一些期刊會要求作 者在行文時避免透露作者身分,以客觀的口吻來進行 書寫,避免審查受到影響。
4. 與目標投稿期刊中的論文或研究文獻對話
研究者在寫作時,最好能夠回應、引用目標投稿
期刊中收錄的論文或是意欲對話的研究文獻,與這些 文獻進行分析與評述。
5. 作者需對內容負責
當有多位作者的情況,每一位作者列名時也應對 投稿論文的內容負責,維持論文的嚴謹程度。
6. 適時說明利益揭露情形
若研究接受特定經費來源補助或有利益衝突等現 象, 則需於作者註腳或是利益揭露等欄位中進行說明。
選擇投稿期刊
選擇投稿期刊
在選擇投稿期刊的部分,研究者能先觀察期刊特 色、性質以及不同文章類型的審查標準,留意主編和
編輯委員會的學科背景和組成,翻閱該期刊先前出版 的論文,知道期刊所屬的研究領域、研究主題、關心
的議題和取向、以及論文寫作風格。有些期刊會公布
它的審查表、公開給予初審委員的審查標準說明,也
能事先多加注意。以下將進一步說明論文類型、投稿
策略常見的情形,幫助研究者選擇期刊的方向、制定 更有效的投稿計劃。
各期刊接受的投稿論文類型可見投稿須知、徵稿
簡則(約)或稿約內的文稿類型說明。期刊投稿論文
的類型,大致可分為專題徵稿、特邀論文和一般投稿: 期刊規劃特定主題的專
專題徵稿、特邀論文
刊,邀請或徵求特定範圍主題的論文進行投稿。
期刊中最為常見的型態,由投稿者 自行獨立投稿。一般投稿的文章性質可分為:研 究論文(research article)、研究紀要(research note)、 文獻評述(critical review)、書評(book review)、影評、教學、學界動態、其他論述等不
中文期刊論文撰寫與投稿實務
選擇投稿期刊
同形式,來自不同學門的期刊收錄之文稿型態也 有所差異。除了投稿單篇論文之外,有些期刊亦
接受投稿者規劃主題,籌組數篇論文,提交計劃 書給期刊編輯委員會進行提案審查,審查通過之 後再行投稿論文。
研究者在投稿時也可參考各學門的期刊排序、期
刊審查通過率、每年出版期數、出版審查期程,並考 量自身面臨到的出版時程壓力,來規劃自身的寫作時 程與投稿意願。甚至可以考慮在進行研究或寫作計畫 書之前,就先設想好哪些期刊是投稿目標,再鎖定該 期刊的主題進行研究和寫作。研究者能選擇以期刊等 級作為投稿策略,或是鎖定特定的期刊讀者社群來作 為投稿標的:
以臺灣出版的人文社會領域期刊為例,有人 文核心期刊(Taiwan Humanities Core Index, THCI)和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Taiwan Social Sciences Core Index, TSSCI )等期刊評比名單 收錄的期刊:
https://www.hss.ntu.edu.tw/zh-tw/thcitssci/48
以期刊等級作為投稿策略的研究者,會先鎖
定期刊評比等級較高的期刊進行投稿,先從被 列入核心期刊的一級期刊和二級期刊開始投稿,
若被拒稿之後,再往未被收錄至核心期刊的期 刊投稿。
當以核心期刊為投稿目標時,投稿者眾多,
容易產生擠稿的現象,拉長論文等待審查和刊登 的時間,投稿者也會面臨到較高的審查標準,以
及較高的論文被拒率,但投稿者有機會得到相當 有價值的審查意見。
中文期刊論文撰寫與投稿實務
另一些研究者則是以自己想要對話的期刊讀
者社群作為投稿標的,鎖定自己想要對話的讀者
社群,以及自己所屬領域的學者認定哪些期刊是 重要期刊來選擇投稿期刊。
選擇投稿期刊
作者可以優先考慮自己引用的文獻中主要來
自於哪些期刊,或者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盡量
多引用自己打算投稿的期刊內的刊登文章,以此
跟目標期刊的學術社群對話,增加自己論文被該 期刊考慮接受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採用上述選擇期刊等級
或鎖定特定讀者的策略,論文寫作完成後,作
者應參考目標投稿期刊的寫作體例來修改論文 格式。此外,當預備將論文寄送給期刊時,亦 可於投稿信內簡要說明投稿論文與期刊之間的 關聯,有時能輔助期刊主編判斷論文是否適合 投稿至該期刊。
期刊審查流程
中文期刊論文撰寫與投稿實務
一般人社領域的期刊審查流程大致可分為初審、 外審、通知作者、複審等階段。
期刊審查流程
初審為形式審查,期刊主編會針對論文格式是否 明顯不符期刊寫作體例、論文內容主題是否與期刊相
符、論文內容長度或論文寫作疏失等內容進行初步審 查。此階段退稿被稱為「桌拒」(desk rejection)。
當投稿論文通過初審之後,則進入外審。各期刊 編輯委員會依照期刊的審查流程,隱去論文的作者資
訊,由編輯委員決定兩位以上的審查人名單,將投稿 的論文交付審查。 匿名外審將針對論文主題的重要 性、原創性、論文品質與貢獻、該論文與期刊的合適 度等面向進行審查。
待審查意見出爐之後,經編輯委員會討論、開會
決議,編輯委員會將審查結果通知作者。常見的審查
結果包含了接受、修改後再接受、修改後再進行審查、 拒絕等結果。
當結果為「接受」或「修改後再接受」時,表示 投稿論文被期刊接受刊登,編輯委員會將結果寄給作 者參考修改。
「修改後再進行審查」( revise and resubmit,
R&R)是一個常見的審查結果,編輯委員會將審查意
見寄給作者修改,作者修改論文後,並書寫回覆審查
意見書或備忘錄,將修訂後的論文文稿與審查意見書
寄回編輯委員會提供複審。R&R也是一些有經驗的研
究者建議研究新手需採取的投稿策略,投稿文章在初
審之後能獲得R&R的意見是一個好的結果,這樣代
表稿件尚未完全出局,修改再審之後,還有機會能被 期刊接受。
中文期刊論文撰寫與投稿實務
當收到「拒絕」結果時,有些期刊提供作者可以 書寫反駁意見,進行申覆,交給期刊編輯委員會討論 決議。作者也可以參考審查意見後修改投稿論文,改 投其他期刊。
期刊審查流程
複審的審查流程則視不同期刊而異,有些期刊的 編輯委員會在直接審查後做成決議。有些期刊的編輯 委員會,則是將複審的稿件交由原先的兩位審查人進
行審查,若兩位審查人意見相左,編輯委員會通常會 另請第三位審查人審查,再由編輯委員會決定結果。
期刊論文的投稿過程,可能會經歷多次的來回複 審,令作者面臨一些心理掙扎:是要選擇撤回稿件改
投其他期刊?還是要繼續修改持續奮鬥?這時作者可
以根據收到審查意見的修改幅度多寡、論文和期刊主 題的配適度、目標對話的學術社群等因素,來判斷自 己是否需要撤稿或繼續修訂。
文章修訂與
中文期刊論文撰寫與投稿實務
文章修訂與回應審查意見
在論文修訂階段,投稿者既需要根據審查意見來 修改文章內容,同時也需要回覆審查意見書,或是寫 備忘錄來回應審查意見。
文章修訂與回應審查意見
投稿者在收到審查意見後,有時可能面對大幅度
修改論文架構或是內容的建議。若收到與論文主要論
點或與作者自身理念相左的意見時,應秉持學術研究
的精神,採納合理的論點,在能接受的範圍內進行修 改。若不採納意見,也可在論文註腳或是回覆審查意 見書中說明沒有採納的理由。
投稿者會需要花一些時間思考如何回覆或修改, 但也要提醒自己避免處於「決策癱瘓」(decision
paralysis)的境地,早日做出決斷,不要因為猶豫而 延宕修改寫作的時程太久。投稿者也需提醒自己,不
要為了論文被接受刊登,就全盤接受審查意見,而需 根據論文的研究架構和論證合理性進行取捨。
回覆審查意見的態度和技巧,有時會左右複審 的結果。回覆審查意見是一種學術對話、學習更成
熟地書寫的過程,作者可藉此精煉自身文字,調整 論文結構和內容,強化論文的論證與引用。投稿者 需仔細閱讀審查意見,找出重要的修改建議,決定 如何修改內容。
在回覆審查意見書中,投稿者得針對不同的審查
人或編輯委員會提供的修改建議,完整且逐條回覆,
使用友善且中肯的口吻,精要地說明自己的修改內容
與意見。對於自己不同意或未進行修改的審查意見, 投稿者可在回覆審查意見書中說明支持自己意見的理 由,以此說服審查人。
在完成論文修改之後,送交複審時,也應將修訂 後的稿件連同回覆審查意見書一起寄給編輯委員會。
接到審查意見時的心理調適
當收到審查意見或是投稿退件的結果時,投稿者
難免會覺得信心受到打擊,或是感覺到憤怒、難過等
負面情緒,因而心情受到影響需要調適。這時不妨將 稿件擱置幾天,等到心情平復之後再來閱讀審查意見、
進行修改。
鼓勵自己不要害怕挫 折, 拋開負面思考的念頭。 審查意見是對作品的評 價,不是對個人的評價, 著眼於審查意見中有建設性 的部分,將其視為免費的諮詢建議,有助於讓自己的 論文變得更好。審查意見可能指出一些沒注意到的問 題,或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參考文獻,不管這些建議
是否能讓作者直接採用,但對於論文改寫或日後重投 都有所幫助。
研究者也能夠和同儕或學術導師(mentor)討
論審查意見,尋求心理支持和實質回應建議。若遇到
太惡意的審查意見或是意見相左的情形,也可以與期 刊主編聯繫。
中文期刊論文撰寫與投稿實務
投稿中文期刊論文會經歷漫長的寫作與審查期 間,有時歷時數個月或長達數年之久。一篇投稿論文
可能經歷過無數次的投稿、修改、退稿、重投等過程
才會被期刊接受,在這個過程中,投稿者可鼓勵自己
保有不屈不撓的正面心態,保持對自己作品的信心,
最後終將收穫甜美的果實。
接到審查意見時的心理調適
中文期刊論文撰寫與投稿實務
•王映文(2017)。〈與人文、社科、管理期刊主編有約〉,《NEWS
LETTER》第4期,頁7-9。
https://reurl.cc/rLMNnN
•江承緯(2022)。〈永續、發展與合作:陳毓文談社科研究的發展
與實踐〉。《多聲部島語》第38期,頁35-39。
https://reurl.cc/MRqnLW
•李宗興(2022)。〈奮游之際與上岸之後:臺大吳澤玫分享一個人
文學者的苦與樂〉。《多聲部島語》第37期,頁28-32。
https://reurl.cc/eX1j7b
•何明修(2009)。〈投稿英文學術期刊:為何與如何〉。《人文與社 會科學簡訊》第10卷第3期,頁56-63。
https://reurl.cc/8qd184
•何思瑩(2022)。〈啟航吧!黃庭頎分享學術菜鳥的時尚生活〉。
《多聲部島語》第38期,頁23-28。
https://reurl.cc/5MY0zM
•邱子倫(2022)。〈年輕學者經驗分享:期刊投稿〉《多聲部島語》
第34期,頁52-54。
https://reurl.cc/o0WOAv
31
•邱貴芬(2010)。〈投稿國際英文學術期刊:台灣人文學的國際空 間〉。《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1卷第1期,頁77-84。
https://reurl.cc/RvxamZ
•林朕陞(2021)。〈李育霖:學術期刊投稿⸺積極的投稿人生〉。
《多聲部島語》第30期,頁17-21。
https://reurl.cc/lvG32d
•林繼文(2010)。〈學者之路〉。《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1卷第 4期,頁21-26。
https://reurl.cc/AdoGaj
•卓浩右(2022)。〈年輕學者經驗分享:社會科學場〉《多聲部島
語》第34期,頁44-46。
https://reurl.cc/DmGW7e
•陳衍秀(2022)。〈如何打動編輯的心?臺大出版中心張俊哲、楊 世鑄談學術寫作與出版〉《多聲部島語》第34期,頁55-57。
https://reurl.cc/RvxagZ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16)。〈105科技部專題研究
計畫寫作工作坊社科場〉。《NEWSLETTER》第3期,頁5-8。
https://reurl.cc/qkQMqg
中文期刊論文撰寫與投稿實務
•張澄清、蔡孟寧、謝一誼(2021)。〈109年「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 寫作工作坊」社科場〉。《多聲部島語》第27期,頁15-33。
https://reurl.cc/xlnz81
•葉叡宸、陳穎禎、李宗興、林亨芬、林怡岑、陳奕融、羅皓名
(2022)。〈2021年「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寫作工作坊」—人文
場〉。《多聲部島語》第33期,頁21-31。
https://reurl.cc/vkV9xL
•賴慧玲(2022)。〈人文春秋•社科龍虎:2022人文社會科學領
域新進人員研習工作坊與司長有約〉。《多聲部島語》第34期,頁 26-29。
https://reurl.cc/AdoGlY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人社指南 No.03
中文期刊論文撰寫與投稿實務
為讓學界更加了解人社中心提供的服務或補助,針對學界較關注 之議題製作「人社指南」系列手冊。規劃與本中心業務、學術寫作 等相關主題,使學術資訊及成果更加普及。
發行人:何明修
作者:何思瑩
校審:卯靜儒、李育霖
美術設計:葉湘雯
責任編輯:杜翌靖
發刊日期:2023年5月
地址:100029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97號9樓 電話:+886-2-23511099
傳真:+886-2-23511090
意見信箱:ntucahss@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