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指南NO.2

Page 1

Compass: RIHSS Handbooks

第二冊

洞悉掠奪性期刊

的陷阱

解鎖掠奪性期刊的基礎認知以及因應之道

02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包裹虛偽糖衣的投稿邀請 0101

掠奪性期刊的徵狀 0204

掠奪性期刊造成的負面影響 04 13 掠奪性期刊的誕生 03 08

05 17

學術社群的因應之道

參考資料 06 21

人社指南 02 NO. 洞悉掠奪性期刊的
陷阱

投稿邀請

包裹虛偽糖衣的投稿邀請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打開電子信箱,收到來

自號稱「知名」期刊編輯的郵件,宣稱讀過你之前發表

的某篇文章?或者在某研討會聽過你的口頭發表,而

且對你的研究印象深刻,所以邀請你將下一篇稿件,

投到他們已被收錄於世界著名資料庫的優良刊物?

這種邀請通常宣稱編輯團隊有領域內的重量級學 者坐鎮,而且行政效率極高,稿件從審查到正式發表

只需要短短三週,就能讓你的研究成果刊登在有IF的

期刊。這種投稿邀請函相對於高拒絕率的老牌期刊,

不但容易被接受,且當後者的「修改後再審」輪迴和冗

長行政流程動輒耗時1-2年,僅需數週就能出版的主 動邀稿,對急需「拼發表」的學者們來說,儼然是舒緩 出版壓力的及時雨。

人社指南
02

洞悉掠奪性期刊的陷阱

但是學術伯樂真的會這樣不請自來,在多如繁星 的優秀學者中找到萬中選一的你嗎?靜下心想一想, 答案其實很明顯。這個如童話故事般夢幻的的邀請背 後,是一場名為「掠奪性期刊」的騙局。

包裹虛偽糖衣的投稿邀請

小心!掠奪性期刊的騙局

圖/小心!掠奪性期刊的騙局。

人社指南 03
call
xxx
for papers
徵狀

掠奪性期刊的徵狀

洞悉掠奪性期刊的陷阱

掠奪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s)這個名詞與現 象,最早是美國圖書館學者Jeffrey Beall所提出,泛指

掠奪性期刊的徵狀

以不當手段獲利之出版社所發行的學術刊物,出版者 自收稿到發布的過程,存在違反學術、出版、商業交易 的誠信/倫理行為。這些期刊多使用願者上鉤的手法進 行各種宣傳,令學者一時不察提供了稿件或甚至付出 了論文刊登費(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APCs),

形同對於學術圈的「掠奪」。

關於掠奪性期刊的判斷,研究掠奪現象的學者比

較傾向於用「嫌疑程度」,來評估某期刊或出版商的嫌 疑程度情形,這個檢視需綜合考慮非常多的條件,例如

Beall's List所採用的標準有十多個項目,而非只以一、

兩個因素論定一個刊物是否為掠奪性期刊。

掠奪性期刊可能直接或間接消耗個別學者和整體 學界大量的時間、金錢,也破壞學術著作和其讀者間的

05
人社指南

互信關係,而這波學術亂象至今尚未有停歇的跡象,根 據資料庫出版商Cabell的研究報告,截至2022年,估計

已有超過15,000份不同的掠奪性期刊在市面上流通。

掠奪性期刊數量眾多且型態百變,經過將近十年 的觀察分析,大致能歸納這類刊物的外顯特徵:

首先在內容部分,有些掠奪性期刊內收錄文章的

研究領域,未必與期刊名稱一致,或者這些文章的領域 包山包海、無比寬廣;這類期刊的名稱與該領域內知名

頂級期刊常常驚人地相似,或者會特別冠上international字樣。有些掠奪性期刊會自稱被收錄於全球知名

的學術資料庫,或具備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 IF),

其背後事實通常分成兩種:一是它真的未被收錄於知

名資料庫(如SCI/SSCI)而謊稱訊息,另一種是它自行 虛構知名的資料庫,或自創不具公信力的影響指數 (bogus IF),以此來向學者宣傳。

第二,在收費部分,掠奪性期刊收取費用方式非常

多元,有些在初始階段不會列出整篇論文的處理費用,

讓人不容易察覺,而當論文進入編輯和行政程序時,它 們開始巧立各種名目,陸續向作者索取各種雜支。

06 人社指南

洞悉掠奪性期刊的陷阱

最後,有些發行掠奪性期刊的出版商不會提供主 編的姓名,甚至還會捏造主編資訊,這類出版社的網站

也較少公開辦公室的聯絡方式。掠奪性出版商可能會 用United States、Canada、Britain等學術蓬勃發展的

歐美國家作為自身出版社名稱的一部分,可是實際上 沒有在這些國家合法註冊。

掠奪性期刊的徵狀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沒有以上這些現象的期刊便

沒有掠奪嫌疑,比如也有些掠奪性期刊不會特別宣稱 收錄於知名資料庫或具有IF,但對於來稿的作者仍以

多元的方式收取費用,或索要贖金才讓作者撤回稿件。

因此作者投稿前仍需多方查詢,保持適當的警覺性。

有些掠奪性期刊的出版商不會提供主編的姓名、 甚至還會捏造主編資訊。

這類出版社的網站較少公開辦公室的聯絡方式。

可能會用United States、Canada、Britain等 學術蓬勃發展的歐美國家作為自身出版社名稱的一部分, 實際上都沒有在這些國家合法註冊。

圖/需要注意掠奪性期刊的出版商/出版社以及其網站。

07
人社指南
誕生

掠奪性期刊的誕生

洞悉掠奪性期刊的陷阱

掠奪性期刊的風行絕非偶然,       而是各種結構性因素相互配合下的結果。

掠奪性期刊的誕生

量化的評斷與學術出版壓力

大學排名、影響係數、引用率等學術商品的問世,

很大程度上主導了各國在高教資源和經費的分配,大

學則進一步將由此衍生的學術出版壓力,轉嫁到研究、 教學單位的各級人員身上。

學術出版有各種形式,包含研討會、專書篇章、專

書等等,其中學術期刊已發展出各種可供「客觀」比較

衡量每篇論文「重要性」的量化數據,掌握著學術傳播

的命脈,也成為資深與新進教師、專職研究員與研究生 們獲取晉升、經費、職位與學位的重要管道。

1
09
人社指南

當代學界甚至有「不發表便走路」( publish or perish )的說法,足見「投稿且刊登於期刊」對科研人員來

說,已不僅是一種對自我實現的追求,而是攸關生存的 生理需求。

學術出版市場的大量需求

聲譽良好的期刊皆有嚴格的審查把關,每年可獲

刊登的稿件也有總額限制,學術出版市場上原即存在

被刊登需求較大、接受刊登機會較少的狀況。這個有所 限制的情形激發多數研究者的生存焦慮,但在掠奪性

出版者的眼中,卻同時也是一片有利可圖的商業藍海。

接受刊登機會少

被刊登需求大

聲譽良好的期刊皆有嚴格的審查把關, 每年可獲刊登的稿件也有總額限制, 學術出版市場上原即存在被刊登需求較大、 接受刊登機會較少的狀況。

圖/掠奪性期刊的產生,其中因素有關於學術出版市場的大量需求。

2
10 人社指南

天下雜誌於2019年所做的「學術黑市現形記」系列

洞悉掠奪性期刊的陷阱

報導中,訪談到掠奪性出版集團負責人。他們都堅信自

己的商業行為不過是在「服務未被滿足的市場」,具體

來說,這個市場就是有出版需求,如研究成果無法在頂 尖期刊發表的一般研究者。其中一位受訪人更是直言,

掠奪性期刊的誕生

投稿者都在尋求可以延續工作生命的地方,所以能有 期刊發表就很好了。

簡言之,掠奪性期刊的盛行,與高教產業重視期刊 論文的資源分配邏輯,以及學術出版市場大量需求的 情況,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

開放取用運動後的非預期情況

學術期刊是學者進行溝通的重要媒介,需靠大量

人力、物力成本維持出版,然而其訂購逐步增長,一些 學術單位漸漸無力負擔漲幅。另一方面在電子期刊的 使用方式下,高教研究機構沒有實體館藏,僅有合約期 限內的資料庫使用權,訂購者受制於調漲的訂費,財政

上日漸不堪負荷。因而於2000年前後,開放取用(open access, OA)運動逐漸興起,受到了學界大眾的重視。

11
3
人社指南

這個運動的核心思維是藉由開創新的知識傳播管 道,促成學術研究的交流,其具體實踐方式是將學術

文章公開於網路上,讓讀者免費閱讀、下載。OA運動鼓

吹論文投稿後,版權仍為研究者所擁有,不過期刊的

營運成本則從原本的訂戶(如圖書館與個人),轉而由

投稿作者(或是其所屬機構、資助單位)承擔。

然而,這個可能由作者付費投稿的營運機制,原

意是推翻出版商設下的付費高牆來促進學術民主化,

卻被不肖業者相中,成為他們斂財詐欺的商機。順著

OA期刊向作者收費的運作模式在學術界被普遍接受,

有些掠奪性出版商看準學術市場上的稿件,把營利目

標轉向研究者,向他們「兜售」學術發表的機會,成了 學界不願見到的發展情形。

來我們期刊投稿吧! 哪裡可以發表呢?

圖/有些掠奪性期刊出版商看準學術市場上的稿件,把營利目標   轉向研究者,向他們「兜售」學術發表的機會。

12 人社指南

造成的負面影響

掠奪性期刊造成的負面影響

掠奪性期刊之所以成為學界關注的議題,不只因為 它們單純以獲利為導向的經營目標,影響更大的是其營

運模式對學術知識的傳播乃至整個學術圈的正常運作, 帶來諸多深遠且根本性的負面影響。這些影響可分為幾

個層面,涉及不同的行動主體對於不同的對象構成程度 各異的傷害。

影響研究者的學術聲望

不利學者的學術生涯發展

破壞學界在社會中信譽 造成金錢上的浪費

圖/掠奪性期刊帶來諸多深遠且根本性的負面影響,不僅影響研究者的學術聲望,   更是消耗社會的研究資源。

14 人社指南

洞悉掠奪性期刊的陷阱

影響研究者的學術聲望

首先掠奪性期刊與其出版商作為行動者,透過虛

假不實的陳述甚至是蓄意的欺瞞,對研究者謊稱該刊 物具備嚴謹的同儕審查,但實際上名列這些刊物之編

掠奪性期刊造成的負面影響

輯委員會裡的許多學者,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名字遭到 無良業者的盜用,這種行為明顯違反誠信原則。

另一方面,也有些掠奪性期刊的出版商會在形式

上執行同儕審查,並向真正的學者發出邀請,而非虛假 的審查者。但是它的問題在於,其所委託個別審查者的

寬鬆程度、專精程度,以及主編可能未必確實參照審查 意見等違反誠信/倫理的疏漏,讓出版的文章成了便宜 行事下的產物。

這些情況下,研究者可能在無意間發表了仍處於 尚須改進中的學術著作,對他們個人的學術聲望造成

損害,而不利於這些學者在未來學術生涯中爭取各種 補助、獎勵與升等。即使成功撤回,有些研究成果也會

因為沒有了新穎性,而令其他期刊不願再刊登傳播。

1 15
人社指南
消耗社會的研究資源

其次掠奪性期刊作為行動者,也給整個學界帶來

不良影響。其中最顯著的就是金錢上的浪費,大部分的 研究除了研究者個人的心力投入,多半也需要政府機

關或者研究機構挹注大量的經費來支持研究的進行。

然而掠奪性期刊的疏漏,讓投注於研究中的諸多資源,

無法完整發揮預期的效益和貢獻,間接減損學術研究 的存在價值。

此外,掠奪性期刊的橫行也破壞學界在社會中的

信譽。學術期刊成為一種知識傳播的重要管道,是建立

在它和作者、讀者之間的互信基礎之上,即作者相信學

術期刊能匯集適合的審查人,提供論文合宜的評判與

意見,並努力協助檢閱、除錯;讀者認同學術期刊的稿 件具有高度水準且富含參考價值,在這些研究之上持

續進步、發展與超越。然而,掠奪性期刊寬鬆的審查,打

擊學術期刊在社會上的公信力,可能讓學術產業在一

般民眾眼中,從解開疑問的知識殿堂,變為散播研究品 質不甚理想的環境,降低了他們對於科研成果的信心。

2 16 人社指南
因應之道

學術社群的因應之道

掠奪性期刊認定的分野經常出現爭議,目前學界

多以出版商作為判斷刊物掠奪性的單位,意即將「有問

題」之出版社旗下所發行的期刊,歸類為掠奪性期刊, 但現實中這類期刊有些也已經獲得SCIE、SSCI、

Scopus等資料庫的收錄。

此外,隨著開放取用期刊的發展,出現一種巨型期 刊(mega journal)的電子刊物,這類期刊以各式各樣的

收錄主題、每期數量遠多於常態的文章著稱,其側重審 查科學合理性與倫理,而有別於傳統審查一併考量文

章本身的研究貢獻與主題重要性。巨型期刊多由聲譽 良好的組織所經營,然而論文品質容易令人有參差不

齊的感覺,讓研究者在期刊投稿的選擇上摸不著頭緒。

目前學界多以出版商做為判斷刊物掠奪性的單位,意即將「有問題」 之出版社旗下所發行的期刊,歸類為掠奪性期刊。

但現實中這類期刊有些也已獲得存SCIE、SSCI、Scopus等 資料庫的收錄。

圖/掠奪性期刊的分野。

18 人社指南

洞悉掠奪性期刊的陷阱

面對掠奪性期刊的變化,以及一些難以斷定學術 品質的模糊空間,學術社群該如何自處?臺灣學者們的

相關討論聚焦在個人和學界兩個層面。

在個人部分,當代研究者如果對預計投稿的期刊 產生疑慮,可以向學校圖書館或執掌學術誠信/倫理的

學術社群的因應之道

單位詢問。此外,學者除了將精力投注於學術探討,亦

需努力培養學術出版的相關素養,也就是透過持續關

注學術出版的整體發展和脈動,厚植相對應的知識和

能力,選擇正當的管道來取用學術資源和投稿研究成

果,這其中包含理解期刊產業的變化、建立對掠奪性期

刊的意識、且對期刊保持警覺等等面向。而近年來國科

會為積極推動學術期刊開放取用,特別挹注資源支持 建置「臺灣學術期刊開放取用平台」( Taiwan Open Access

Journals , TOAJ),期許創造更友善的學術取用環境,以

公平、公開方式,無償提供讀者閱覽及下載,TOAJ平台

亦於網站說明其以收錄高品質及具審查制度的華文學 術期刊論文為目標,該平台所收錄之期刊或可提供學 者投稿時進行選刊的一些參考。

19
人社指南

在學界部分,研究機構在發布任何白名單和黑名 單(whitelist and blacklist)的期刊參考資訊時,可向

圖資學者專家們請益諮詢後,做滾動式的調整修正,才

能與時俱進地正確評判期刊之學術價值。此外,掠奪性

期刊的風行,凸顯了學界中研究刊物作為研究品質守

門員的效能已大不如前,現有的學術評鑑方式也應該

要做出改變,必須從過往仰賴期刊的各種量化指標,考

量就單篇文章的內容作實質審查,或是額外檢視論文 在期刊審查的實際過程,在學術貢獻的評量上扮演較 積極的角色。

整體而言,掠奪性期刊是個複雜的議題,需透過學 者與學界更審慎地選擇、不斷更新訊息,才能避免誤入 陷阱。

掠奪性期刊是個複雜的議題, 需透過學者與學界更審慎地選擇、不斷更新訊息, 才能避免誤入陷阱。

圖/掠奪性期刊是個複雜的議題。

20 人社指南

參考資料:

洞悉掠奪性期刊的陷阱

•王弘毅(2022年4月19日)。〈打破學術發表的傳統思考:新興學  術期刊真等於掠奪式期刊嗎?〉,《報導者》。

https://tinyl.io/8Aoa

參考資料

•何萬順(2022a)。〈學術期刊的白與黑〉,《人文與社會科學簡

訊》第23卷第4期,頁19-25。

https://tinyl.io/8Aoc

•何萬順(2022b)。〈學術期刊的「 掠奪」 模式與開放取用的「 鑽

石」解方〉,《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23卷第2期,頁50-56。

https://tinyl.io/8Aod

•林奇秀(2014)。〈開放近用的陰暗面:掠奪型出版商及其問題〉,  《圖書與資訊學刊》第6卷第2期,頁1-21。

https://tinyl.io/8Aoe

•林奇秀(2022)。〈從掠奪型期刊到巨型期刊:對OA 出版與學術

生態的省思〉,《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23卷第4期,頁26-31。

https://tinyl.io/8Aof

•林雯瑤(2022)。〈免費之外,開放取用期刊解開的封印〉,《人文

與社會科學簡訊》第23卷第4期,頁14-18。

https://tinyl.io/8Aoh

21
人社指南

•周倩、潘璿安(2019)。掠奪性出版的簡介及防範之道〔學術倫理  小知識〕。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

https://tinyl.io/8Aoi

•周倩(2022)。〈研究者如何提升自身的學術出版素養〉,《人文與

社會科學簡訊》第23卷第4期,頁7-13。

https://tinyl.io/8Aol

•柯皓仁(2020)。〈開放取用發展趨勢〉,《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  刊》第29期,頁1-15。

https://tinyl.io/8Aon

•楊卓翰(2019)。〈害台灣被列黑名單!台灣掠奪性出版集團怎麼  煉成的?〉。《天下雜誌》第669期。

https://tinyl.io/8Aop

•潘璿安(2022)。〈開放取用巨型期刊的發展、同儕審查制度與學  術界的因應作法〉。《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29卷第3期。

https://tinyl.io/8Aoq

•Ferris, L. E., & Winker, M. A. (2017). Ethical issues in pub   lishing in predatory journals. Biochemia medica, 27(2) ,  279-284.

22 人社指南

•Predatory Reports.Cabells scholarly analytics.

https://tinyl.io/8Aor

•Rawat, S., & Meena, S. (2014). Publish or perish: Where

are we heading?.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edical Scienc

es, 19(2) , 87-89.

23
參考資料
人社指南
洞悉掠奪性期刊的陷阱

洞悉掠奪性期刊的陷阱

騙局:包裹虛偽糖衣的投稿邀請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人社指南 No.02

洞悉掠奪性期刊的陷阱

為讓學界更加了解人社中心提供的服務或補助,針對學界較關注 之議題製作「人社指南」系列手冊。規劃與本中心業務、學術寫作 等相關主題,使學術資訊及成果更加普及。

發行人:何明修

作者:楊又欣

校審:周倩

美術設計:葉湘雯

責任編輯:杜翌靖

發刊日期:2023年3月

地址:100029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97號9樓

電話:+886-2-23511099

傳真:+886-2-23511090

意見信箱:ntucahss@ntu.edu.tw

國科會人社中心官網 人社指南系列手冊

02 0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